時間:2023-05-25 16:53: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7-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personality group (n=43) and routine group (n=43)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atients' admissions.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emergency care, and patients in personalit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sonalized care. The visiting time, first aid time, admission time, the diagnosis rate, and the success rates of transport and first ai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visit time (49.1±15.8) s, the first aid time (19.2±5.7) min, and the admission time (2.15±0.31) h in the personalit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94.2±21.7) s,(38.6±6.1) min and (3.03±0.37) h,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Personalized ca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care
心肌梗死是常?的一種心血管危重病,多種因素均會致使急性冠狀動脈出現血液供給障礙,心肌在長時間缺血的狀態下會導致心肌部分壞死,且由于急性心梗發作機制較為復雜,病情急,極易出現壞死,進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1-2]。我院擇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86例急性心?;颊撸芯吭呵凹痹\護理中實施個性化院前護理的臨床效果,并將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86例急性心?;颊?,根據患者接診時間的先后順序劃分為個性組和常規組,每組各43例,其中個性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44~71歲,平均(54.1±5.7)歲,常規組中男30例,女13例,年齡45~71歲,平均(54.2±5.6)歲。所有患者的接診癥狀均為腹部不適、呼吸困難、大汗以及胸痛,且滿足WHO(世界衛生組織)的急性心梗相關診斷標準[3]。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o理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院前急診護理,醫護人員在接到電話了解情況后前往現場,詳細檢查患者全身,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行18導聯心電圖,對患者的發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與患者表征施以常規搶救措施,主要的措施為吸氧、鎮痛、建立靜脈通路、抗血凝以及擴張血管,部分患者伴有心房顫動、心律失常和心搏驟停,應對癥處理。
個性組患者接受個性化護理。①及時出診:制定妥善的出診規范制度,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當接到急救電話時應簡明詢問相關情況,及時派車前往,到達現場后查看患者病情,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基礎急救。②急救護理:在進行急救時,醫護人員應當保證環境安靜,嚴禁患者劇烈活動,部分患者胸部存在壓榨性疼痛,因此在給藥時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幫助患者平緩情緒。在急救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幫助醫師快速建立靜脈通路,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建立額外的通路,奠定后期藥物治療的基礎。對患者的體征進行密切關注和檢測,預防并發癥,針對已經出現的并發癥應對癥處理,將急救護理的整個過程詳細記錄在案。③心理護理:急性心?;颊叩牟∏檩^急,且疼痛劇烈,患者在發病時會產生焦慮、消極等負性情緒,不利于急救和病情。所以護理人員應用言語和動作來幫助患者平復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還應保證急救動作快速準確,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充分信任醫護人員。④轉運護理:患者的病情被穩定且得到一定緩解后,應將患者轉運至醫院中進行深入治療,在正式轉運到醫院前,應與患者的監護人或家屬進行適當溝通,如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方法等,在患者家屬和監護人的同意下才能夠轉運,且應在達成一致的第一時間轉運。在轉運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通知院方進行接待患者的相關準備,指導患者平臥,不要移動,保證靜脈通路的通暢性,對患者的呼吸情況保持密切關注,抵達醫院后,院前搶救人員應該將患者的詳細情況介紹給交接醫生,如患者病情、體征和癥狀等,保證患者得到有效、準確的后續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以及診斷率、轉運和急救的成功率[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比較
個性組患者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
2.2 兩組患者的診斷率、轉運和急救成功率比較
個性組患者的診斷率、轉運和急救成功率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相關文獻表明[5-7],急性心梗的臨床死亡率較高,且預后不佳,此類情況與院前急救有緊密的關系。有數據顯示[8],急性心?;颊咴谖慈朐旱那闆r下死亡概率高達45%,因此必須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傳統的院前急救更多的關注點在急救措施方面,如預防并發癥、抗凝、鎮痛、建立靜脈通路和血管擴張劑等,而忽視了院前急救護理[9-11]。本研究個性組患者在原有的院前急救基礎上,強化了護理措施,加入個性化護理措施。
【關鍵詞】 急腹癥誤診; 急癥護理; 誤診護理
急腹癥誤診是困擾醫學治療的主要誤診類型。由于急性腹痛的成因繁多,且多數疾病都伴有腹痛的臨床表現,因此在急腹癥臨床診斷中極容易出現誤診現象?,F階段誤診主要出現在內科、外科、婦科等科室,死亡率為0.1%~4.3%。本文通過總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現的56例急腹癥誤診患者,對其誤診現象及急癥護理方式做進一步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現的244例急腹癥患者,并對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在244例急腹癥患者中,出現誤診的例數為56例,占總比例的22.95%。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齡19~62歲,平均42.7歲。所有患者均在發病后6~48 h內就診。
1.2 診斷方法 結合本院設備條件,對急腹癥患者進行急診分析后選擇相應的輔助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X線、B超、ECG、HCG及腹部CT等,有些患者還進行腹腔穿刺診斷等[1]。
1.3 誤診情況 其中胃十二指腸潰瘍被誤診12例,其中被誤診為膽石癥感染3例、急性壞死性胰腺炎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闌尾炎誤診23例,誤診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13例、右側輸尿管結石4例、輸卵管妊娠破裂1例;異位妊娠誤診7例,誤診卵巢囊腫蒂扭轉3例、卵巢黃體或濾泡破裂1例、盆腔炎1例、急性胃腸炎2例;急性胰腺炎誤診8例,誤診為急性胃腸炎5例、腸扭轉3例;急性盆腔炎誤診6例,其中誤診為急性胃腸炎1例、急性闌尾炎5例。
1.4 急癥護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急腹癥誤診的急癥護理方式都采用常規疾病護理、親情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指導、疼痛護理等護理方式[2]。
1.5 護理效果評價 根據患者對急癥護理的滿意程度判定,本次研究中護理效果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2 結果
56例急腹癥誤診的患者治愈41例(73.2%),顯效7例(12.5%),有效6例(10.7%),無效2例(3.6%)?;颊邔卑Y護理滿意程44例(78.6%),一般10例(17.8%),不滿意2例(3.6%)。
3 討論
3.1 誤診原因分析 疾病信息采集不詳是出現誤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首診醫生的主觀判斷是導致出現誤診的主要原因。據統計,72%的誤診都與醫生的主觀判斷有關。另一方面,急性腹痛的成因很多,例如闌尾炎、婦科疾病、直腸潰瘍等疾病都會產生急性腹痛,這也給醫師診斷帶來難度[3]?;颊卟慌浜蠙z查也是導致出現誤診的原因。在本次研究中,3位異位妊娠患者因拒絕做尿妊娠試驗而被誤診為急性胃腸炎。對[dylW.NET專業提供教學和醫學的服務,歡迎光臨wwW.DYlW.NEt]老年患者急腹癥表現認識不足是老年患者檢查中出現誤診的主要原因,同時,老年患者對病史訴說不清,不積極配合檢查;敏感性差,腹痛不典型也會導致檢查中出現誤診。在本組7例老年患者中,4例胃十二指腸穿孔和3例急性闌尾炎誤診均由上述原因引起[4]。止痛藥物應用不當也會導致診斷出現錯誤[5]。部分臨床醫生對臨床知識不熟悉,缺少足夠的臨床診斷經驗;或由于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影響,急于使用止痛藥物止痛,雖然暫時緩解患者疼痛,但掩蓋了病情,導致誤診。在本次研究中,2例急性盆腔炎因使用止痛藥,掩蓋了病情,被誤診為急性闌尾炎。
3.2 急癥護理在急腹癥誤診治療的方法與作用
3.2.1 親情護理 親情護理是心理護理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在親情護理中,護士應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以期達到最佳護理效果。在親情護理中,重點要發揮護士工作群體在護理中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真情服務,逐漸消除患者對就醫的抵觸心理,為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奠定基礎[6]。
3.2.2 常規護理 老年群體與女性群體是護理工作中的重點人群。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抵抗能力不斷下降,身體功能正在消退,誤診會對老年患者造成更為嚴重中損傷;另一方面,由于婦科疾病直接影響女性患者生活質量,導致女性患者對誤診有更強烈的抵抗心理[7]。
在急腹癥誤診的急癥護理中要做好常規護理,對患者臨床資料有更加真實、準確的認識。應做好檢查工作,對于無法清晰表述自己生活情況的老年患者可從其伴侶、子女處了解信息;對于那些抵制檢查的女性患者,要做好心理指導[8],并通過分析誤診的惡果緩解患者對常規檢查的抵觸心理。如果患者是育齡患者,可用尿HCG進行常規檢查[9]。最后,不輕易使用止痛藥物,在本文56例誤診患者中,由使用止痛藥而導致誤診的例數為11例,占總比例的19.64%,因此要控制患者使用止痛藥物,如出現患者及其家屬強烈要求使用止痛藥物的現象時,醫護人員要耐心講解止痛藥物對診斷的危害,并做好心理疏導,鼓勵患者依靠意志戰勝疼痛[10];若患者疼痛難忍,可將情況反映給主治醫師,由主治醫師安排止痛藥物與劑量。
3.2.3 觀察護理 值班人員對疾病發作的分析,是早期診斷的基礎。患者在醫院的中出現的新癥狀和體征,說明患者病情發生變化,尤其是患者出現與本病關聯不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常表示疾病出現變化或出現誤診,因此需要認真對待和觀察[11]。
要注意觀察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如果發現患者出現一些異常反應,要做好記錄,為更正診斷提供依據。同時也有少數護士缺乏職業修養,責任心不強,只單方面觀察患者的臨床現象,對患者疾病的變化熟視無睹,延誤治療時機。因此要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工作人員上班期間保持情緒穩定,做到多問、多察、多巡視、多記錄。在觀察中做到一察、二問、三查、四動腦、五及時[12]。一察表示要多觀察患者臨床現象,并將患者臨床變化統計記錄。在工作期間,護理人員必須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及高度的工作責任心,仔細觀察患者的神志、皮膚顏色、排便現象等全身情況。 二問:問外傷史、月經史、病歷史、腹瀉嘔吐史、感染史、出血史、接觸史及發病前后的情況[13]。三查: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心率變化、尿量變化與其他各項化驗檢查。四動腦:對所有檢測結果、觀察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根據所有資料對患者病癥進行簡單分析。五及時:及時將患者臨床變化報告醫生,并做好治療準備。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在誤診情況下,不但要對本診斷準確與否進行的判斷和鑒別,還應對病員的病情變化有一定的預見能力[14]。
急癥護理在處理急腹癥誤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必須要根據患者實際臨床表現做好護理工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對急癥護理的滿意度為96.4%,可見本院在急癥護理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方向。在護理過程中,必須要做常規護理、心理護理等護理方式的統一,通過科學有效的護理,進一步提升護理效果,為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衛平.急腹癥228例誤診分析[J].中國醫學報道,2012,3(11):119-123.
[2]仇武成.急腹癥誤診為急性闌尾炎62例教訓[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4(10):62-67.
[3]張志標.急腹癥誤診原因分析60例[J].中國社區醫師臨床分析(臨床教訓),2013,2(19):305-307.
[4]蘇致華,楊世英.急腹癥誤診21例原因分析[J].云南醫藥,2011,12(26):20-23.
[5]范新國.2例典型急腹癥疾病誤診原因分析及預防[J].河南外科學雜志(誤診誤治分析),2014,7(20):73-76.
[6]趙海梅.親情服務在急癥護理中的作用[J].臨床合理用藥(護理研究),2011,9(4):99-100.
[7]王巖芹,徐偉剛.急腹癥誤診出現后急癥護理的作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18(2):209-210.
[8]汪明燈,張振偉.內科急癥腹痛診斷的臨床思維誤區[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2,28(7):68-69.
【關鍵詞】 婦科急腹癥; 護理干預
婦科急腹癥是常見的婦科急癥,由于起病急、病程復雜、變化快,患者痛苦程度重,加上癥狀不典型、病史不清,臨床診治存在困難,若處理不及時極有可能導致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筆者采用系統化的護理干預措施處理婦科急腹癥,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年齡18~40歲,平均(28.5±3.5)歲;已婚69例、未婚31例;發病后1~6 h均入院,發病時長(2.28±1.78)h;經入院診斷,其中異位妊娠53例(53.0%)、宮外孕20例(20.0%)、卵巢囊腫蒂扭轉12例(12.0%)、急性盆腔炎9例(9.0%)、卵巢腫瘤破裂6例(6.0%)。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4)和觀察組(n=66),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血常規檢查正常,無血液系統疾病。入院后詳細詢問病史、檢查體征,并針對性采用輔助檢查、婦科檢查以助確診,然后根據診斷結果選擇處理方式[2]。本組100例均采用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開腹和腹腔鏡。入院后護理人員迅速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并協助醫生完成手術治療。
1.3 護理干預方法
1.3.1 常規護理措施 兩組患者就診均接受常規藥物治療及常規護理,護理人員積極配合搶救工作,例如保持患者的平臥位護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快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配血、止血、輸血、術前準備及留置導尿管等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的體溫、脈搏、血壓、呼吸面色、意識變化、腹痛情況。休克者應注意保暖。
1.3.2 系統化護理干預措施 院前急救可以為患者爭取急救時機,急救車作為流動的搶救室,應準備好各種急救藥、急救物品、儀器和設備、人員,隨時處于應急狀態[3]。入院后迅速判斷患者急性腹痛的性質、體征變化,根據腹痛的性質、體征選擇半臥位或者側臥位以緩解疼痛,未確診前禁止使用止痛劑,避免掩蓋病情、貽誤診治時機。由于急腹癥手術難度大、粘連嚴重、手術創傷大,因此應估計術中出血量,提供依據并決定輸血時機,當患者失血量達到800 ml或血紅蛋白<10 g/L時常需要輸血急救[4]。由于急腹癥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生理痛苦,婦科急腹癥患者通常表現出嚴重的焦慮、憂郁、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需要行急診手術的患者還可能存在著對手術的疑問,因此,心理護理干預是臨床護理干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系統培訓的護理人員具備專業的心理干預能力,能夠以親切的態度接近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患者樹立積極的信心戰勝疾病,配合臨床治療。
1.4 觀測項目 入院記錄患者的主觀疼痛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記錄手術治療成功率、術后住院時間;手術后3 d再次評估患者的主觀疼痛、SAS評分。疼痛評估分為4個級別:手術治療后完全無痛為完全緩解;治療后疼痛明顯減輕、睡眠不受干擾為部分緩解;治療后疼痛緩解、用少量鎮痛劑、睡眠輕度受干擾為稍微緩解;治療后疼痛無減輕為無效。
1.5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2.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χ2和t檢驗,以P
2 結果
2.1 疼痛評估與焦慮評估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疼痛完全緩解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 手術情況 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未出現嚴重手術并發癥;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68.3±32.9) min、(7.5±1.2) d,觀察組分別為(67.9±31.9) min、(7.2±1.0) d,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婦科急腹癥是以急性腹痛為主要癥狀的常見急性婦科疾病,大多數腹痛發生于臍部以下盆腔的位置[5]。救治婦科急腹癥的首要任務是判斷急性腹痛的性質、觀察病情并采取正確處理措施,有停經史的患者若表現為單側下腹部持續性撕裂樣疼痛、壓痛、反跳痛、肌緊張、不規則陰道出血、腹部叩診移動性濁音、腹部軟性包塊,提示可能為異位妊娠內出血;持續性全下腹疼痛,若同時有膀胱刺激、腹部明顯壓痛、反跳痛、肌緊張,提示多為急性盆腔炎、膿腫;單側突發持續性絞痛,疼痛向腹股溝、股內側放射,腹部可觸及腫塊、積液征,則考慮為卵巢囊腫及其并發癥[6]。
成功救治婦科急腹癥患者的關鍵在于系統化的護理工作,規范的院前急救措施、術中護理、心理護理能夠急救成功。婦科急腹癥起病急、發展快,因此規范的院前急救可以為患者爭取診治時機,在仔細評估病情并做好手術準備后,能夠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同時對于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焦慮情緒具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李彩芹,王卉芳,楊愛君.婦科急腹癥298例臨床分析.現代婦產科進展,2002,11(5):383-384.
[2] 湯素艷.臨床婦科急腹癥手術治療42例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09,7(8):57.
[3] 馬珍娟. 急危重癥孕產婦的院前急救及護理. 廣西醫學,2008,30(7):1109-1110.
[4] 李向榮,彭順秀,覃麗華.手術患者快速輸血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1,17(6):23.
[5] 張崇淑.婦科急腹癥的診斷要點與難點.中國臨床醫生,2004,32(3):425.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9-0080-02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多發性危重癥,通常伴有程度不同的高血糖、胰島素抵抗等。若不及時處理,將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非常重要。本文為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加強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8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1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從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
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抽選,隨機抽樣分組后實施不同護理措施。干預組90例中,男女比例6∶4,年齡30~78歲,平均(52.1±1.6)歲;輕型急性胰腺炎68例,重型急性胰腺炎
22例;常規組90例中,男女比例7∶3,年齡31~79歲,平均(52.2±1.7)歲;輕型急性胰腺炎57例,重型急性胰腺炎33例。兩組患者的疾病程度、男女例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患者均符合胰腺炎疾病診斷,伴有程度不同的高燒、惡心、腹脹等癥狀;(2)取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患者;(2)肝、腎功能不全者;(3)代謝紊亂、藥物過敏者;(4)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施基礎化的預防感染、禁食、腸胃減壓、營養支持等療法,常規組患者實施基礎護理,如介紹急性胰腺炎知識,引導按時服用藥物;干預組患者則實施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3.1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借助心電監護儀檢測其血壓、心率等指標。根據患者的氧飽和度、血氣指標行吸氧處理,并適當調整氧流量,便于及時發現呼吸衰竭。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腹脹、腹痛等情況,若存在此情況,需檢查腹脹的范圍、是否壓痛等,采取相應的針對性護理措施進行處理[2]。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療中,有效預防腸道功能衰竭的措施為腸胃減壓、導瀉,這就需要觀察患者腸胃減壓管是否處于通暢狀態,詳細記錄引流物的總量、性質變化情況,叮囑患者養成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腸內營養支持時,需觀察食物注入后腹部特征是否發生變化,如腹痛、腹脹等,按時沖洗管道,保持通暢。
1.3.2 輸液護理 建立靜脈通道,適當調整液體的滴注速度,確保于規定時間內完成液體的輸注,詳細、明確記錄24 h出入量,根據心功能情況、脫水情況等,調整液體速度、劑量。若疾病治療過程中患者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等病癥,需重點觀察患者病情,從而有效控制輸液量;若患者液體輸注期間出現胸悶癥狀,需立即減慢滴注速度[3]。
1.3.3 皮膚護理 處于急性期的胰腺炎患者需長時間臥床休養,常伴有程度不同的營養不良,間接降低機體免疫力,誘發褥瘡。一旦褥瘡出現,將加重病情,危害患者健康。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的皮膚護理,及時幫助患者更換床單、被褥、衣服等,定時幫助患者翻身,以預防褥瘡的發生。
1.3.4 飲食指導和營養支持 對于急性期患者來說,需讓其充分了解進食后可增加胰液的分泌總量,不利于疾病的控制,該階段最為重要的為糾正水電解質,故需將營養支持作為主要原則[4]。經2周后,待腹脹、腹痛消退,將其更改為腸內營養支持,便于恢復腸胃功能。若不存在不適現象,可引導患者攝入蛋白質、脂肪豐富類流食;對于胰腺炎穩定期的患者來說,需按照流食、半流食、普通食物的原則進食,以低脂、低蛋白食物為主。
1.3.5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需多和患者交流,借助不同措施給予疏導,以改善預后。向患者講解疾病成功治愈的案例,從而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治療信心。另外,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需接受長時間的臨床治療,患者擔心巨大的住院費用增加經濟負擔,使其出現情緒異常波動現象,這就需要護理人員耐心開導,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和患者建立友好關系,使其調整最佳狀態積極,主動的接受治療[5]。
1.3.6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前期,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胰腺炎疾病的病發因素,預防病癥復發;叮囑患者院外按時、按量服用藥物,養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適??身體鍛煉,合理控制血糖指標,按時回院檢查。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并發癥。統計兩組患者是否出現褥瘡、急性呼吸衰竭、胰腺壞死等并發癥。(2)生活質量。標準:借助SF-36量表判定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軀體疼痛、精神狀況、總體健康等,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護理滿意率。標準:借助醫院設計的護理滿意調查問卷判定,分數范圍0~100分,其中,≥90分表明滿意護理,60~90分表明基本滿意護理,≤60分表明不滿意護理。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包SPSS 14.0處理文中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并發癥
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常規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00%,干預組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護理滿意率
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0.00%,常規組護理滿意率為70.00%,觀察組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病癥,具有起病急、發展快速、并發癥多的特點,若不給予早期診斷、治療,將造成死亡。臨床傳統護理模式雖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但患者護理滿意率、臨床治療效果不明顯。近年來,隨著醫療模式的改善,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問世,在患者疾病治療、護理中獲得顯著成效[6-8]。綜合護理是一種集疾病診斷、治療和護理于一體的護理模式,將被動護理轉變為主動護理,通過病情觀察、皮膚護理、飲食指導、心理護理、出院指導等綜合性護理措施的實施,可更好地觀察患者病情,疏導不良心理,提高疾病治療配合度,加快康復速度,增強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7-0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al measures on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BNP level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CHF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gualr nursing group and comfortable nursing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rapy like vasodilators, digitalis and diuretics were given to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Patients in the regular nursing group received regular nursing interventional measures including diet regulations, psychological comforting, basic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Comfortable nursing group adpoted the above measues adding comfor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received interventions for 8 weeks. Treatment compliance, clinical efficacy and BNP level of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ap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8-week interventions, patients in comfortable nursing group had significant higher total compliance rate (95.24%) than that of regular nursing group (78.57%) (χ2=5.13,P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fort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s; Treatment compliance; Cardiac function; BNP
慢性心力衰竭(chor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至晚期終末階段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好發于中老年患者,其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1,2]。CHF的病因與發病機制迄今不明,近年來研究發現B型腦鈉肽(BNP)在其發病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3,4]。目前臨床上對CHF的治療多以藥物為主,而忽視了護理干預在CHF治療中的作用[5,6]。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方法,目前已逐漸應用于CHF的護理中,且效果較好[7,8]。本研究觀察了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對CHF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臨床效果及BNP指標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CHF患者84例,均為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心內科住院病例。納入標準: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2007年)》中的標準[9]。排除標準: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絞痛、心肌炎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臟病。②慢性肝炎、肝硬化、風濕免疫疾病、尿毒癥、糖尿病和惡性腫瘤等。隨機數字表分為常規護理組和舒適護理組各42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和心功能分級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方案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血管擴張劑、洋地黃、利尿劑等基礎治療。
1.2.1 常規護理組 予以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飲食調整、心理安慰、基礎護理及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
1.2.2 舒適護理組 在常規護理組基礎上予以舒適護理干預,內容包括:①心理舒適護理干預:觀察并評估其心理狀態,掌握患者負性心理的產生基礎,應用支持性心理安慰及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予患者心理宣泄的機會,促進其不良情緒的合理釋放,改善其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②環境舒適護理干預:營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溫濕度適宜,消除不良的刺激,營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鼓勵家屬多交流和陪伴,消除其心理的孤獨感,促使患者生理、心理的舒適。③舒適護理:保持床褥及坐位的清潔、柔軟和干燥,協助其選擇正確的臥式,并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患者臥式,如高枕臥位、半坐臥位、端坐臥位等,保持患者的舒適;定期翻身更換,在膝部及踝部等骨隆突處墊軟枕,盡量讓患者感到舒適。
兩組均干預8周。觀察并比較兩組病例治療前后治療依從性、臨床效果及BNP指標水平的變化。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依從性評估[10] 完全依從:嚴格按照醫囑執行,堅持規范治療;一般依從:基本按照醫囑執行,偶有不規范治療;不能依從:常不按照醫囑執行或中斷治療者。總依從包括完全依從和一般依從。
1.3.2 臨床效果評估[11] 按治療前后心功能進步率進行療效評估,其中顯效:心功能進步>2級或為Ⅰ級,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1~2級而未達Ⅰ級,癥狀和體征較前改善;無效:未達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
1.3.3 BNP指標水平的檢測 取晨起8點肘正中靜脈血3~5 mL,2500 r/min 4℃下離心分離出血清,于-70℃恒溫冰箱保存。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BNP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后治療依從性比較
干預8周后,舒適護理組病例總依從率(95.24%)較常規護理組更高(78.57%)(χ2=5.13,P
2.2 兩組干預后療效比較
干預8周后,護理干預組病例臨床總有效率(92.86%)較常規護理組更佳(76.19%)(χ2=4.46,P
2.3 兩組患者血清BNP指標變化比較
兩組病例干預前血清BNP指標水平比較相接近(P>0.05)。干預8周后,兩組病例血清BNP指標較前明顯下降(P
3 討論
CHF是一種慢性、復雜的病理過程,病情常易復發、病程較漫長,患者反復多次住院,晚期心功能逐漸惡化,不僅帶給患者巨大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及社會的經濟壓力,使得部分患者對治療失去耐心,易出現抑郁、不安、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治療效果明顯下降,引起心臟功能逐漸發生惡化或失代償,引起病情復發,心衰的反復發作,增加了死亡率[12,13]。因此,對CHF患者予以積極有效護理,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改善心功能顯得特別重要[14,15]。
近年來研究已證實CHF的病理生理實質是神經內分泌系統被激活引起的心肌重塑過程,其中BNP研究的較多較活躍神經內分泌激素[16,17]。BNP主要由心室合成與分泌的多肽類細胞因子,是人體抵御容量負荷過重及高血壓的主要內分泌激素,具有擴血管利尿及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作用,BNP分泌的量由心室充盈壓決定,隨心室負荷的加重而增加,與CHF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和血流動力性的紊亂程度密切相關[18,19]。因此,BNP可作為判斷CHF診斷、病情判斷、臨床效果及預后評估的敏感指標。
中圖分類號:R47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137-02
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確診冠心病的一項有創檢查方法,在臨床已廣泛開展,該手術雖然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技術,但仍有一定風險,會出現一些嚴重程度不等的并發癥,其中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心室顫動(簡稱室顫),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回顧性分析我科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782例冠狀動脈造影術中出現的3例室顫的過程及處理,總結了一套有效的護理方法,旨在探索一種可靠的護理方法,及時預防、發現和處理冠狀造影檢查中出現的心室顫動,防止意外的發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幾年來我院行冠狀動脈造影術患者782例,男495例,女287例,年齡(58.9±17.5)歲。本組患者均有胸痛、胸悶病史,經平板運動試驗等輔助檢查診斷為冠心病558例,其中心肌梗死399例,心絞痛159例,胸痛待查194例。
1.2 護理診斷 (1)室顫,由于疾病或手術操作引起;(2)恐懼,由于電擊除顫引起;(3)墜床的可能。
1.3 手術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于導管床上,常規消毒鋪巾,在局麻下Seldinger法穿刺股動脈,將造影管置入主動脈根部的左、右冠狀動脈開口處,注入造影劑,通過X線多角度投照準確地了解冠狀動脈病變的部位、狹窄程度和遠端的冠狀動脈血流通暢情況。
2 結果
782例患者中,5例患者行左冠狀動脈造影出現壓力曲線的改變,原因為導管插入過深導致,3例及時調整導管位置后壓力恢復正常;2例在調整導管位置時發生室顫,立即除顫后安全轉為竇性心律;26例患者在行右冠狀動脈造影時出現心律減慢,其中13例為右冠開口病變,6例為小右冠,管徑<2.5 mm;5例為正常血管,主要原因為造影劑充盈冠狀動脈后,竇房結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及時囑患者咳嗽后心率恢復正常。有1例右冠正常的患者在注入造影劑后出現室顫,立即電擊除顫,患者恢復竇性心律,無意外發生。
3 護理措施
3.1 導管室具備完善的搶救條件 (1)除顫器的準備: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必須充分考慮到各種意外情況,如除顫儀不工作、一次除顫不成功等。所以備用性能完好的兩臺除顫器,另一臺備用,兩臺除顫器均接好電源、地線、各項參數調至非同步除顫狀態。仔細檢查儀器連接是否正確,術前進行試放電,使其均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2)常規備齊各種搶救藥品,如多巴胺、阿托品、腎上腺素等;(3)常規備齊其他各種搶救儀器及設備,如吸痰器、吸氧裝置、臨時起搏器等,并檢查各種搶救設備使之處于完好的工作狀態。
3.2 嚴密監測心電圖變化 密切觀察患者神志及生命體征,術前用生理鹽水清潔心前區皮膚,按標準接好12導聯心電圖,并做好術前記錄,術中,手術護士嚴密觀察心電監護的變化,特別是心率、心律變化,有無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及時處理心動過緩及室性心動過速。關注有無室顫發生。發生室顫時在通知手術醫生的同時立即準備除顫。本組26例患者在行右冠狀動脈造影時出現心率減慢,其中13例為右冠開口病變,6例為小右冠,管徑<2.5 mm;5例為正常血管,主要原因為造影劑充盈冠狀動脈后,竇房結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及時囑患者咳嗽后心率恢復正常。
3.3 嚴密監測有創動脈壓力曲線變化 手術護士嚴密監測有創動脈壓力曲線的變化,當發現壓力曲線振幅明顯降低時,警惕室顫發生的可能,并立即報告術者,及時調整導管位置,有效的預防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本組5例患者行左冠狀動脈造影出現壓力曲線的改變,原因為導管插入過深導致,3例及時調整導管位置后壓力恢復正常;2例在調整導管位置時發生室顫,立即除顫后安全轉為竇性心律。
3.4 及時除顫 導管室護士熟練掌握室顫的處理步驟,術中加強監護,最重要的是在發生室顫第一時間能及時快速除顫,使患者安全轉為竇性心律,所以除顫十分重要,有一名手術護士站在除顫儀旁專門負責除顫工作,以便患者發生室顫時能及時除顫,做到發現早、除顫快。本組3例發生室顫,均經及時除顫后轉為竇性心律。除顫能量為200~300 J,3例均一次除顫成功。
3.5 心理護理 術中主動詢問患者有何不適,鼓勵自訴不適?;颊叱澇晒?,往往出現嚴重的恐懼心理,部分患者甚至不愿繼續手術,術中進行心理護理是保證手術完成的重要步驟,此時反復對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安全程度,多運用肢體語言進行護理,輔導其采用一些緩解恐懼的方法,做到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順利完成。本組2例患者除顫成功后出現明顯緊張、恐懼心理,囑患者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患者癥狀緩解,積極配合完成手術。
3.6 加強防護 除顫后患者常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有墜床發生的可能,我們有一名專門守護在患者身邊加強防護,3例患者除顫后未發生墜床等意外。
4 討論
室顫是CAG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能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存在著嚴重的冠狀動脈病變;術者操作手法不當,冠狀動脈造影導管送入過深導致冠脈痙攣;冠狀動脈內過多注入造影劑,嚴重影響冠脈血流。護理要針對這些原因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
護理診斷主要起確認健康問題、提示問題的急迫性、指導護理干預的作用[1]。雖然冠脈造影檢查中出現嚴重心律失常的幾率不高,護理上也不應放松警惕。術前通過護理診斷提供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常規檢查急救藥品和儀器,特別是除顫儀的性能,使之處于完好工作狀態,確保術中能成功除顫,此外還必須熟練掌握室顫的處理原則,做到準備充分,心中有數,可有效地預防意外的發生;術中通過即刻護理診斷提供預見性的護理措施:護士嚴格掌握心電圖及壓力曲線變化的判斷,緊跟手術步驟,密切監護,及時提醒術者處理壓力曲線的異常及緩慢心率,可減少室顫的發生;一旦發生室顫,同樣通過即刻護理診斷,采取緊急護理措施,保持頭腦冷靜,沉著應對[2],及時除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說明提出的護理診斷正確及時,采取的護理措施有效,是以病人為中心實施整體護理的體現。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常規護理;強化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
1 緒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在周圍血管病中約占40%左右,并呈現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國內外的報道中約80%至90%的肺栓塞患者的栓子來源于下肢深靜脈血栓,而急性肺栓塞是其最嚴重的并發癥,是臨床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1]。其并發癥如出血、肺栓塞等可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臨床上對這些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現就我院長期臥床患者護理情況報道如下:
2 臨床資料
2.1 一般資料 收集病例為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長期臥床的患者,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小于40歲的共30例,40歲至69歲的共45例,大于70歲的共5例,平均年齡為(45.9±5.2)歲。所有患者既往均無下肢深靜脈血栓病史。將8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為常規護理組,共40例,另一組為強化護理組,共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及疾病分布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2.2 不同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護理方法:凡年齡大于40歲的長期臥床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及肢體癱瘓的長期臥床患者,以及高齡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的長期臥床患者,均屬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應予以嚴密觀察;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工作,采取一般常規護理。
強化護理組護理方法:基礎護理及健康宣教同常規護理組,在此基礎上采取使用減壓彈力襪,選擇合適的長統減壓彈力襪,每天觀察下肢與襪子周長的合適度,保證不發生折疊,基本24小時帶襪,保證每天的脫襪時間少于半小時;若為手術病人,術中即刻使用間隙性下肢氣囊,予搏動性充氣壓迫大腿及小腿肌肉;協助督促患者定時翻身,指導鼓勵患者進行有序的下肢鍛煉,術后6小時交替做跖屈和背屈運動,術后24小時讓患者主動進行踝關節旋轉活動,同時指導患者家屬隨時幫助患者進行下肢擠壓運動,做到沿靜脈血流方向形成壓力梯度,利于下肢靜脈回流。
2.3 觀察方法 病例資料從患者入院當天觀察至治療后兩個月,判斷是否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診斷標準依據《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07年版)[2],并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探查以明確有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定a=0.05,若P0.05,則認為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
3 結果
常規護理組發生癥狀性下肢深靜脈血栓5例、無癥狀性下肢深靜脈血栓2例,發病率為17.50%,強化護理組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發病率為2.50%;強化護理組比常規護理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低,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本次回顧性研究發現,相對于傳統的常規護理方法來說,強化護理方法發生下肢深靜脈的發病率明顯要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可以造成肢體功能障礙和并發肺栓塞等,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的危險在于靜脈血栓延伸至膝部和大腿的近端靜脈,特別是急性髂股部血栓的形成,為下肢深靜脈血栓中最嚴重、最危險的并發癥,局部缺血壞死,形成壞疽的發病率及發生肺栓塞死亡率都會升高。對此應立即進行有效的治療,并加強臨床護理。具體措施為加強護理方法,包括發病早期應絕對臥床休息10-14天,患肢抬高于平面30cm,臥床期間進行適當輔助肢體活動,積極溶栓治療期間避免突然變換、深呼吸、劇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下肢深靜脈血栓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其病因的復雜性、病變的多樣性及并發癥的危害性已被社會所普遍關注,提高醫護人員對本病的警覺,采取積極的預防及治療措施,配合相應的護理,更利于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王曉君.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研究中國醫療前沿[J].護理論壇,2009,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