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6:52: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學生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巨任務;現在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期,因
此我認為班主任教師的任務即是神圣的、又是光榮的。我們趕上了“科教
興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新時代。
時代在前進,時代精神有無限廣闊的空間。先進教育理念是素質教育的動
力。我認為現在班主任教師只憑著工作熱情、干勁和經驗是遠遠不夠的。
現在的社會是學習化的社會。當今,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將是人類最基本
的生存方式;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不斷地研究新形勢、分析新問題、學
習新理論,來武裝頭腦,與時俱進。
時代在發展,中國的大門已向世界敞開,新思維、新觀念不斷涌進我國;
現在的學生也隨之在變化,千變萬變做人的標準不能變;作為班主任要切
記陶行知的教誨:“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p>
時代精神也需要班主任教師在學生面前展示自我;擔負起教育的責任,把
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用淵博的知識喚起孩子的求知欲,用愛心伴隨孩子
成長,用真情感化孩子的心靈,用榜樣激勵孩子的行動,用與時俱進的思
想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總之,用良好的自身修養去影響孩子的終身學習
與創造。
一、良好的教育效果離不開班主任教師的模范行為
班主任教師的模范行為和與時俱進的先進思想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
種有效的方法。
當我們向學生講述,學生沒有親身經歷和親眼看過的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
以及做人的道理時,作為班主任教師應該是這些道理的實踐者和體現者。
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使學生相信教師講的道理是真實的,才能有效的
教育學生。
現在的學生把大力水手、拳王、足球明星、影視明星等等視為心目中的英
雄和偶像。作為班主任教師就也應該具備明星的魅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
偶像和楷模。教師沒有明星那靚麗的外表,就要用自身良好的修養和模范
行為,以及教師無窮的人格魅力去;激發學生不斷進取的信心。使學生隨著
時代的脈搏走向成才之路。
正如楊雄所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去年我得了腰肌勞損,發病時,
坐下、站起來都十分艱難;數九寒天,我卻大汗淋淋的上每一節課。家長
們寫來了表揚信,學生們自發地買了十幾米紅布,寫下了帶有全班學生簽
名的條幅:“感謝您,王老師?!边@一小小的舉動,我用自己的行動贏得
了同學們的尊重;以后,每當學生身體不舒服或生病時,他們都以老師為
榜樣,也能在身體力行的情況下堅持到校上課;:請記住我站域名我的行為,潛移默化的教
育了學生學會堅強。就這樣,我一直堅持用我的模范行為影響和教育學
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良好的教育效果離不開班主任教師淵博的知識
每一位班主任教師都應該牢記――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作為優秀班主任
教師不但要用模范行為去影響學生,而且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廣泛的愛
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目中的偶像立于不敗之地。他們才樂于接受教
育。一名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
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迎著知識經濟的滾滾浪潮,作為
班主任教師最重要的是學習,用教師自身良好的修養去影響學生是有效教
育學生的方法。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充實自己,才能與學生貼近,學生才能
發自內心地去接受和尊敬教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教育目的。
我所在的七十六中學校,接收兆麟小學校的畢業生,眾所周知,兆麟小學
校是我市的窗口學校,國內、國外都有往來,學生見多識廣,許多學生都
有一技之長,如繪畫、書法、樂器演奏等等。要想在這樣的學生中樹立良
好的教師形象,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就得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使自己
成為多才多藝的教師。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發自內心的去接受教育。
為當好班主任,我自學書法、繪畫等,我的書法曾在市教委舉辦的書畫展
中獲一等獎。教學基本功大賽中,我的簡筆畫、幻燈片制作都獲得區一等
獎。在我每接一個新班時,都親自出第一期墻報,班級的第一次班會,學
生寫的發言稿,我都逐一進行修改,并精心籌劃、親自組織。讓學生們佩
服并喜歡,教育就會有良好的開端。我們要善于學習、勤于積累、善于思
索,這樣才能贏得家長、學生們的信任和尊重,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
效果。
三、良好的教育效果離不開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愛
班主任教師要想更好的去影響和教育現代的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自身修
養和豐厚的知識,還要注意教育方法。作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都知道:愛
是思想教育過程的重要方法,對學生愛就是對教育事業的愛。
班主任教師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長,人們都知道,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私
的,那么,班主任教師對學生 的愛也應該是無私的。愛學生是德育教育力
量的源泉,是思想教育成功的基礎。尤其是對轉化后進生工作更為重要。
我曾教過一名后進生,他原是小學打仗大王,經過細致的了解和調查,原
來他母親病故,父親犯罪坐牢,與年邁的祖母生活。有的老師說:他的眼
神里都透著兇光,像個虐待狂。我多次找他談心,在生活上幫助他,有時
給他帶飯,鞋壞了,給他買鞋,等等;在情感教育上比別人投入得多,用
愛去撫平他心靈的創傷。孩子必竟是孩子,又有他單純、率真和依賴性的
一面。班主任教師還應該具有孫悟空的本事,研究學生的內心,通過大量
耐心細致的工作,與他做朋友。最終他變了,他認為不學習對不起王老
師。影響課堂紀律怕王老師生氣。在他原來平均不及格的學習成績上,最
后以平均80分的成績考入了他所報的第一志愿。
四、良好的教育效果離不開班主任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完全取代家長的愛,要想培養適應時代的合格人才。
家長和班主任教師都應該是一個關注未來、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只有這
樣才能擔負起教育的任務。學生知識的獲得和思想品質的形成,主要依賴
于成人給予他們的教育和影響,
家庭教育對于每個人來說即是“最初”也是“終身”的教育,對孩子的身
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學校和社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班主任
教師一定要重視與家長的溝通、重視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班主任
教師應該像一條紐帶把學校、家庭聯系起來。全方位對學生進行教育,使
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響應時代的召喚。
我利用一切教育時機,如家長會、家訪等等,用我自身的良好修養和現代
教育理念去影響家長。我是市優秀家長、優秀媽媽和五好家庭標兵,現身
說教來激勵家長的家教熱情,邀請優秀學生家長、優秀畢業生介紹教育經
驗。在“小手拉大手”活動中,結合我校的讀書活動,鼓勵家長多讀書、
多學習。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一看這個世界,放下這個年齡和文化代的執
著,找到和孩子同年齡、同文化感覺的眼光。用現代的教育觀去教育孩
子,達到對學生進行良好思想教育的目的。
我曾經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升入初中第一次考試三科都不及格,我立即與
家長溝通,雖然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快捷方便,但是我認為家訪仍然是掌握
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徑,經過家訪了解到,原來這個孩子和家長一樣都很
勤勞,但是孩子的智商稍差,開始家長還沒有信心,我用我的行動來激發
家長的教育信心。誰都無法否認這種智商差異。我認為這就需要差異教
育,如何縮小差異這是班主任教師的工作任務;這就要采取有效的教育策
略和方法。我與家長配合,手把手、一對一的輔導。最后,他的各科成績
都在及格以上,個別學科還達到了優秀。
五、良好的教育效果離不開班主任教師的進取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他是學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盞指路明
燈。要讓這盞指路明燈永放光明,教師就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學習。
“學習是終身的職業。在學習的道路上,誰想停下來就會落伍。”這是錢
偉長的一段話,我認為這也是對班主任教師的忠告。
我們即要發揚中國的優良傳統,也不能把落后于時代的東西,循規蹈矩地
固守不放。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WTO)。在接受外來文化和新科技文化教
育的同時,班主任教師,要抓住這一學習切機。
如今,電腦進入普通百姓家庭,進入課堂,網上學習、用現代科技手段進
行教育教學等已不是新鮮事,班主任掌握新知識的能力,是有效教育學生
的方法。
我常用課余時間教學生們使用電腦,由于學校條件有限,我只能在每次公
開課、觀摩課上用電腦上課,吸引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學習,提高學習效
率。號召學生家買電腦。把常上網吧的學生引導到正確利用和使用電腦上
來。
在4月28日,我們班代表哈爾濱市做了一堂以《青春健康遠離》為主
題的班會(班會在電視臺播出了),參加在我區舉辦的國際青春健康教育
研討會。這次班會的課件就是我和學生們自己制作的,大量的資料是學生
們從網上摘錄下來的。原來常玩游戲的學生,通過課件制作,竟對游戲不
感興趣了。這樣好的教育效果,更使我明白教育思想一定要與時俱進。
學生大多數時間在學校,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甚至是終身的,班主任
教師無處不在對學生進行著暗示教育。教師是明燈,要用崇高的人格和道
德信念去點燃學生理想之火;教師是智者,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培養學
生的創造力;教師是楷模,要用良好的自身修養去做學生人生的榜樣;教
師是開拓者,要不斷帶領學生攀登一個又一個新的科學高峰。教育者要學
關鍵詞: 教學實踐性 公共教育學 教學改革
公共教育學的主要課程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長期以來,這個重要的課程目標難以實現,它反而成為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工作的一大難題。這個問題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公共教育學課程進行改革。而我院陶瓷學院師范類專業旨在加強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通過對其成功的教學改革經驗進行總結,以期對當前其他院校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幫助。
一、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踐。
現在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未能與當前實踐緊密結合,甚至那些與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很大幫助的章節,諸如教師、課程、教學、德育、班主任工作,也沒有較好地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就更不用說那些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了,諸如,教育與教育學、教育目的、教育與社會發展等。
2.教學方法單一,脫離學生實踐。
不少公共教育學的任課教師,大部分授課內容僅采用講授法,對于那些有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卻很少使用。雖然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教育理論知識,但是,對于教學內容比較抽象的公共教育學課程來說,如果主要采用其進行教學的話,學生就將難以理解所學的教育理論知識,更不利于他們將所學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因此,以它為主要教學法,難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
3.考核方式單一,難以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
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學課程,在課程考核上,未涉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這些院校的主要課程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和筆試。平時成績主要是考核學生的出勤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而作業通常是可以直接從教材找到答案的題目,它起不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另外,筆試也只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基本理論掌握情況的考核,基本不涉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
4.部分任課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部分教授公共教育學課程的任課教師,在思想上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教師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教育基本理論就可以了,懂不懂得將其應用到實踐中并不重要。還有一部分授課教師,他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他們在授課過程中,只是著重講授教材的相關理論部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很有幫助的教育理論實例、實踐中的相關案例等內容卻很少涉及。有的教師不愿意耗費過多的精力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他們認為公共教育學的內容比較抽象,如果授課要做到注重貼近實踐,就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備課,這對他們來說不劃算。
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當前不少院校的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聯系實踐的案例比較少,不能夠反映當前中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應該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具體如下:
(1)教育與教育學。該章比較抽象,我們可以增加一些內容,諸如地方教育的特點、地方教育今天、地方教育未來、使其更加貼近實踐。
(2)教師。我們通過增加教師禮儀、教師職稱評審條件、教師權利與義務的相關案例、教師如何做好職業規劃等內容,使該部分內容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課程。課程這部分如果能夠與學生將來所教授的學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的話,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我們在給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講授課程標準時,可以增加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并且教他們如何按照課程標準編寫課程計劃。另外,還可以增加國外課程改革趨勢、新課程優秀課例、制訂課程計劃應注意哪些問題等內容。
(4)課外活動。該章節應該增加中小學開展課外活動的案例、國外開展課外活動的基本形式、開展課外活動的誤區等內容,使其更加貼近實踐。
(5)教學。這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章節。要使其功能得到較好的發揮,我們可以增加優秀課堂教學實例、教學原則相關案例、教學方法使用誤區、教學等教學內容。另外,我們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還應注意與學生將來所教授的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增加某個學科常用教學方法、教學改革趨勢、教學計劃等教學內容。
(6)德育。德育這章比較枯燥,如果能夠與實踐聯系起來,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通過增加德育方法使用誤區、德育模式案例、德育故事、德育過程的矛盾解決方法等貼近實踐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除此以外,我們還應該增加班級管理等在實踐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內容,注意刪除一些陳舊的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新的教學內容,才能使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步伐,與當前的教育實踐保持一致。
2.改革單一的教學方法。
大部分教學內容用講授法,易造成教學脫離實踐,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革。具體如下:
(1)觀摩教學法。它是一種融理論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的教學方法。一方面,通過觀摩,學生學習操作要領。另一方面,通過觀摩,學生學習開展實踐工作所需的教育理論。優秀教師課例、優秀學生說課范例、教學病癥案例等教學內容都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例如:我們通過組織學生觀摩優秀教師的授課,學生了解應該如何上課,上課包括幾個基本步驟,怎樣上好課。同時,通過觀摩加深對教材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2)案例教法。案例教學法可以為幾乎沒有教學經驗的師范生提供貼近實踐的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課程、德育等貼近實踐的章節,采用該法進行教學,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教學內容。例如:我們在講授“教學方法”這個知識點時,結合相關學科的教學案例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應該在哪種情況下使用哪種教學方法,因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3)談話法。它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回答問題的方法。例如:講“作業的形式”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可采用談話法。談話使學生回顧以前在中小學學習階段所接觸的各種形式的作業,從而引導其概括出作業的形式。
(4)討論法。討論法可以采用集體討論、小組討論的形式。討論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例如,我們其中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就用了討論法,討論的內容為“該教學案例體現了什么教學原則”。
3.嚴格考核標準,增強教學實踐效果。
嚴格的考核標準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我們采用口試、筆試、教學實踐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從而達到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多方位考核的目的??己朔椒皟热菥唧w如下:
(1)平時表現的成績占10%??己藘热莩丝疾閷W生的出勤情況以外,更加注重考查學生是否積極參與那些有助于提高其實踐能力的教學活動。考核目的是學生學習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態度(包括認真程度及積極程度)。
(2)筆試成績占50%??己藘热莶粌H是局限于教育基本概念、教育學常識等識記內容,更是提高貼近實踐的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的比例,使筆試能夠達到考查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學生的教育基本理論掌握情況、運用教育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口試成績占10%??己藘热菔琴N近實踐的教學論、課程論、德育案例題等內容。考核的目的為學生運用教育基本理論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這學期其中一道題為,如果你在上課過程中碰到教學突發事件,那么你怎樣解決?
(4)教學實踐的成績占20%??己藘热轂?,學生參與教學實踐的積極程度、教學實踐基本技能操作。考核的目的是開展教學實踐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例如:我們這學期的其中一道教學實踐題,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所指定的教材內容進行說課。
(5)書面作業的成績占10%??己藘热轂椋瑢W生對當前一些教育熱點問題、教育實踐問題的解決能力。考核目的是考查學生運用教育理論解決實踐問題和依據教育實踐經驗總結出教育理論的能力。例如:我們這學期為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布置的其中一道選做題為:“在英語教學中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教學案例進行說明?!?/p>
4.建設一支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
沒有一支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的教師隊伍,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將無從談起。我們要建設一支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不僅能夠在思想上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能重視。
三、結語
公共教育學作為師范類非教育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程,它不僅承擔著普及師范生的教育理論知識的重要任務,而且承擔著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師范生實踐能力的高低。但是,該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上,效果一直不大理想。如何上好這門課程成為公共教育學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實踐證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學生的實踐能力明顯得到提高。而教學改革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我們在鞏固現有的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還將繼續努力,勇于探索,爭取為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蔡俊.論教育學體驗式教學邏輯的建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8):11.
一、公共教育學情趣化含義及作用
情趣,即性情志趣、情調趣味、情意,指個體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且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情趣較興趣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社會性。興趣較注重個體對某些事物的心理傾向,不受或較少受外界的評價影響,具有較強的個體性。情趣有一定的社會評價標準,有高雅和低俗之分。一個師范生在明白了學習教育學對他將來從事教師工作的價值后,是否對學習教育學產生興趣,就會受到外界的評價。第二,情感性。情趣的核心詞匯是情感和情緒,都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只是情緒更傾向于個體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態度體驗,而情感則傾向于社會需求欲望上的態度體驗。如果說興趣較多地體現為個體的情緒體驗,那么情趣則較多地體現為個體的情感體驗。在學習教育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增加開心愉快、充實有效的正向情感體驗,減少枯燥無聊、空洞無用的負向情感體驗,教育學的情趣性就會大大加強。第三,目的性。情趣的社會性特征使得個體的情趣具有較為明確的價值取向。如學習教育學不單純屬于學生個體是否愛學的興趣問題,只要你選擇了做教師,就必須去學習這門課,具備扎實的教育學理論修養是成為優秀教師的重要條件。
公共教育學情趣化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生動而富有情趣的手段,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元素,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師生互動中全心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過程。教育學的情趣化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育學理論知識、形成教育教學能力的基本手段或途徑,教育學的情趣化不是情趣至上,更不是為情趣而情趣。情趣化改革對公共教育學教學具有重大的作用:第一,定向作用。情趣化的改革是切合學生學習教育學的情趣來展開的,情趣本身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對學生的行為具有引領作用。當學生對教育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情趣后,就會主動舍棄與學習教育學無關的活動,將學習活動指向學科本身。定向作用還體現為學生無意注意的關注,學生面對情趣化的教學,會不由自主舍棄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從而保障學習的效率。第二,動力作用。情趣化的改革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開發學習的潛力,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泵绹鴮嵱弥髁x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說:“除非一個對象或一個觀念里面有了興趣,其中便沒有鼓勵人去做的原動力?!笨梢?,許多科學家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具有良好的興趣品質。第三,陶冶作用。傳統的教育學改革較多地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生的理論素養和能力素養,而當學生對教育學產生情趣時,就會從知識層面擴展到思想層面,因為喜歡有情趣的教育學課程而喜愛教師這個職業,進而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
二、公共教育學教學缺乏情趣的表現
(一)從教材來看,內容的選擇到編排缺乏情趣性
1.教育學教材內容陳舊,理論脫離實際。我國教育學基本上照搬凱洛夫體系,即基本原理、教學論、德育論、學校管理,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教育學范式。不少學者指出,這些教材最大的問題是“千人一面、大同小異”,幾十年不變地空談目的、意義、地位、作用、任務、內容、原則、方法,“這種陳述方式,同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實踐者對于教育實踐的理性思考,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2.教育學教材寫作方式單一,風格單調。寫作方式體現在教育學的編寫體例、表達形式、文字風格等方面。教育學的編寫體例大都只有正文,沒有數據、圖表、照片、案例、專欄,有的甚至連復習題、思考題也沒有。這種以文字表述為主的教育學教材看起來像一部學術著作,缺乏中小學教材常有的活潑與生動。
3.教育學教材以獨白式、理論化的語言為主,隱現語言霸權。教育學學者基本上控制著教育研究領域,已有教材強化著學者型研究的權威性,而使普通教師在與學者對話的過程中,只是被動接受。語言霸權表現為教材對知識形象的經典化,而教材知識的這種經典性和權威性使拓展與發展具有同質化的規定性,不同程度地約束了存疑或求異乃至創新的可能性。
(二)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看,缺乏教與學的情趣性
從教師角度看,第一個困難是在我國大部分的公共教育學教師屬于教育學科班出身,從學校到學校,很少熟悉中小學一線的教學實踐,這種出身決定了他們的課堂教學必然是從理論到理論;第二個困難是當他們面對著不同專業的學生時,以教育理論為主的有限知識往往會顯得捉襟見肘;第三個困難是教育學教師本身的示范性,學生會以教師為樣本審視教育學理論的價值。
從學生的角度看,師范類學生的大都存在著濃重的學科情結,盡管教師完整的專業知識應是本體性的、條件性的、背景性的、實踐性的知識,但數學專業的學生一定會把“數學”作為他“真正”的專業,而“教師”這個他未來可能真正從事的專業對于學習期間的師范生來講一直難以扎根于他的內心世界。這種學科情結導致的思維定式一直深入學生的情感層面,使數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對公共教育學產生“隔閡”,導致教育學在其專業意識中的邊緣化。另外一個原因是學生對教育學的期望過高,殊不知教育學理論僅僅是構成教學素養的一個方面,教學能力的提高還需要在實踐中體會、感悟和提高。
(三)從教學的手段來看,缺乏富有情趣的操作體系
1.教學以講授法為主,缺乏變化。盡管中小學的教學方法可以歸納為成百上千種,教育學在介紹教學方法時也告訴學生應該將各種教學方法要素進行組合,形成富有特色的、適合教師自身特點和學科特色的方法。但實際上,相當部分教育學教師采用的仍然是比較單一的講授法,這種以信息單向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雖然在保證信息量傳輸方面具有較好的優勢,但手段的單一性不可避免地使教學過程變得單調枯燥。
2.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缺乏師生之間的對話和溝通。教育學內容比較多,或是老師自己主講較利于控制教學的進程,或是覺得學生不能有效參與教學的研討,教育學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對話一直比較缺乏,對于一個有著對教學教育獨立判斷能力的師范生,如果教學過程中將本來可以互相激蕩的教學變成教師個人的獨角戲,注定了教學走向沒有情趣的結局。
3.教學過程缺乏教學目標的引領,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教育學的情感。新課程實施以來,三維目標早已在中小學深入人心,但是教育學老師對于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思想與情感目標設計卻遠沒有到位。
4.教學過程中缺少典型生動的案例,難以將教育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作生動的對接。案例教學因為本身的經典性、真實性、情境性、復雜性,其對學習者所產生的效能已經為大家所公認。但許多教育學教師缺乏經典的案例,以理論灌輸為主的教學大大削弱了師范生學習教育學的情趣。
三、公共教育學情趣化改革路徑
(一)需要改革教材,使教材變得有情趣
1.彰顯“學習為本”理念,將教材從“教程式”為主改變為“學程式”為主?!敖坛淌健苯滩模⒆泓c是教師的專業科目和教授需要,突出的是教師所教科目的學科內容和邏輯結構,歸宿點是最有利于教師完成教授任務。而“學程式”教材,立足點轉換到了滿足學習者的學習情趣上,遵循的是學科邏輯結構與學習心理規律的有機結合,歸宿點是最有利于學習者在教師組織引導下激發快樂的學習情趣,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
2.體現“對話”原則,將教材從“作者獨白式文字闡述”走向豐富的“多維對話式語言表達”。優秀的教材應該是一個提供對話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與教材、學生與教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都能夠進行民主自由的對話。
按照上述兩條思路,教育學教材的情趣化改革可以有以下一些做法:第一種,在不打破現行教材體系的基礎上,按照“學習為本”和“對話”原則改變原有理論教材內容的排列方式,使教材的編排形式活潑起來,實現文字敘述與圖像呈現的聯系、概念闡述與事實數據的聯系,知識理解與實際分析的聯系,時代闡釋與經典論述的聯系。第二種,不改變現行理論教材,在原有的理論教材之外建立與理論教材并重的案例教材。借鑒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做法,將教材一本變為二本,一本敘述教育基本理論,一本提供大量系統的教育實例,教學過程也相應進行改革。第三種,在原來的教育學教材基礎上建立起網絡“教育學”的數字化學習環境,以充分開發和利用可擴展的無限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師生跨越課堂的對話互動,集文本、音頻、視頻于一體,使教育學教學在特定的情境中實現認知和情感的交融。
(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要轉換視角,改變態度
1.從教師方面看,教育學教師是負有特殊的歷史使命的,教育學課堂教學應該是體現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的第一現場。教育學教師應該比一般學科的教師具有更令人信服的教育教學能力,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培養:第一條途徑是收集大量案例,教師對收集到的案例進行消化吸收,選擇優秀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第二條途徑是教育學教師在執教前到中小學體驗,或者是在教學的同時就近掛職中小學。
2.從學生方面看,應該讓學生認識到,教師教育首先是培養教師,其次才是培養某學科的教師。將教育學的課程地位提高到專業的位置,而不是一般的公共課。國內的一些高校,已經在嘗試“3+1”,或者是“2+2”的模式,將教育技能的培養從原來的相關院系中獨立出來,而由專門的教育學院來承擔,這有助于提升教育學的專業地位,加強學生對它的專業認同度。教育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的第二個方面是學生要獲得教育學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必須以學生自身的投入為前提,只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對教育學產生濃厚的情趣才能使教育學課堂活躍起來,真正的好課是需要學生在課前精心準備的。
(三)建立情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教學過程的互動性、生成性和創新性
1.將啟發性原則貫穿于教學過程。啟發式的核心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的情趣。
2.教育學的教學應該體現三維目標。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多角度進行不同性質的交往、不同類型的互動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通整合、反思體驗、領悟建構的過程。其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不應該只是對中小學教師的要求,更應該是教育學教師對自身教學的要求。
3.教學手段應該體現師生民主自由、平等對話的理念。交流是個體之間以一種共同可理解的方式分享想法、信仰、思想和情感的過程,這種交流使得教學富有情趣。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對話的雙方,雙方互相合作、共同成長。當前,教學手段情趣化改革比較有效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即教學中的案例方法,是圍繞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實際教育過程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領略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案例在內容上具有是發生過的事,事件中包含有問題或疑難在內,事件具有典型性,事件是真實發生的特征。案例教學通過真實、典型、疑難的事件情景再現,縮短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喚起學生極大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等能力和品質;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出現的兩難問題,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達到理論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
關鍵詞:學前教育學 實踐性 課程改革
學前教育學對幼兒師范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是是一門必修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育教學的內容豐富多樣。目前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教育的教材版本各式各樣,但其內容和實用性卻很差,不符合幼兒教學的課程要求。其次,選用的教學方法不得當,過分強調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實踐性,把教與學的互動活動孤立起來了,不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皩W前教育學”的課程改革必須要以實踐性為導向,著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和教育素養。
一、課程目標明確化,課程內容最優化
1.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對整個課程的內容、方向和教學過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前教育學的課程目標是根據學科性質和學生特點而制定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掌握幼兒教育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第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創設環境的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組織幼兒生活的能力、指導幼兒活動的能力等,學會用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去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該模式下的課程目標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幼兒適應各種教育活動奠定了基礎。
2.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的具體要求,在把握課程改革思路的同時,學前教育學的課程內容大致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學前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這一部分主要講述了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幼兒教育與兒童發展、社會發展的關系等。學習該內容不僅樹立了學生的教育觀和教師觀,還為后續章節的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幼兒教育的任務、目標以及五育的內容,指明了學生從事幼教工作的方向。第三部分,教育目標實施的手段和途徑。這一部分所涉及的實踐性知識很強,從事幼教工作需要掌握這一基本技能。
二、強化實訓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課程改革必須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靈活運用案例教學、實際操練等教學模式。
1.課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學,樹立學生的科學教育觀
教師的教育觀念對教育目標、內容和策略的選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而影響幼兒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必須要以科學的、全新的教育觀念進行教學,從正面影響學生。案例教學法在多次實驗教學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益,實施案例教學法需要注意的是:學生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分析技巧,教師按照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具體要求,為學生展現典型案例,可配以圖片或文字,盡量形象生動,一步步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自覺獨立思考問題,從而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
2.強化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把幼教理論知識融入幼兒的真實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增設教學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模擬練習,如: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布置班級環境;組織學生表演智力游戲;根據一定的要求自制玩具等。第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習時間,積累經驗,提升教育技能。學生實習的內容可包括幼兒園每日生活的觀察、對幼兒及教師行為的觀察、觀察幼兒教師的互動環節、如何組織教學活動、怎樣開展幼兒游戲等。學生在實地觀察可以對幼兒園進行全面的了解,通過與幼兒的接觸,發現自身的幼教興趣點,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三、加強課程的實踐性評價,調整考試方法
課程評價的方式有很多種,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學前教育學的課程特點,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可采用階段性評價。如若結合課程的實踐性可采用的課程評價方法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針對不同的評價結果調整改革眼前的考試法,發揮學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舉了幾種考試方法:
1.學生命題的考試方法,此考試法主要考查了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學前教育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教育學科,學生首先要對該課程的理論知識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諸于實踐活動中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采用學生自由命題的方式打破了傳統考試中學生的被動局面,內化了學生的知識。
具體做法:(1)教師帶著學生進行全面的復習,此過程中要強調命題的范圍、重點、題型、分值比例等。(2)根據全體人數,把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組建一套完整的試卷,然后各組之間互相審核,進行整理。(3)把修改后的試卷定為考試試卷,各組互換試卷進行答題,最后由原出題小組進行批閱,確定考試成績。
2.記錄案例后的抽簽考試法,著重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學前教育學所涉及的內容實踐性較強,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基礎知識,還要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做法如下:(1)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兩人一組,要求學生記錄四個案例。(2)由各小組對所記錄案例分別提出問題,以題簽的形式呈現出來,并附上相應的分析見解。(3)最后把修改后的記錄案例交給老師,由老師負責學生的抽簽考試。(4)案例記錄小組評定成績,教師進行監督和補充。
3.小組合作的實踐考試方式。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見習機會,讓學生對幼兒園的教學環境、教學組織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對不同階段的實踐內容進行考核。具體考核方法及內容:(1)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創設一個符合幼兒特點的游戲結構,游戲結構的設計要從整體出發,運用材料和色彩的獨特性,對學生進行綜性的評價合。(2)讓幼兒表演游戲,此過程中要滲透合作學習的特點,并以此為考核標準。(3)開展具有特色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應的說明。
總之,學前教育學的課程改革要把重點放在學生的主體性上,以實踐性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詹道祥.學前教育學教學困境形成的原因與對策[J].幼兒教育研究
【關鍵詞】教育學;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分析
從全國的教育環境來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種課程標準也相繼頒布實施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變”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缎抡n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一定要對傳統的接受學習以及死記硬背和對學生進行機械訓練的教學現狀進行改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于探究學習,勤于動手和動腦,對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新知識的獲取能力以及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與合作交流的能力進行培養。在《教育學課程標準(實驗)》中,在課程基本理念上提倡“對教育學應用探究能力進行培養”。從各種教學實踐來看,新課程理念多提倡的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不可比擬的優點,它不僅是新時代的產物,更加適合當今的教學,而且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有重要作用,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對知能統一有很好的體現,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實現個人價值的個性化和自我化。所以,在中師教育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是相當有必要的。對探究式教學方法在中師教育學教學中應用探討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對中師教育學教學的現狀及其新課標與探究能力的目標有相應的了解。
一、新時期中師教育學教學現狀
從20世紀末,中等師范學校數量布局開始進入調整,中師教育學教學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狀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以及高校開始大規模的擴招,這些學校的擴招對中等師范的生源來說有重要的影響,學校生源由于擴招沖擊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出現急劇的下滑現象。即便現在保留下來的中等師范院校也已經改制為5年制高職,但出于習慣問題人們仍然喜歡稱其為中師。在這種激烈的教育競爭環境下,中師院校在課程上也做出了相對的調整和安排。
五年制高職目前是三二分段式,針對之前中師院校使用的教育學教材,現在的五年制高職前三年已經不再使用這些教材。但與普通高中相比,中師院校開展的教育不僅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科目,還包括高中沒有開設的教育學、心理學、書法等各種綜合科目。這樣分攤下來,教育學科目的課時相對來說就比較少了,教材中的很多綜合活動及練習因為時間問題往往不能充分展開,教育學課時的時間通常只夠教師緊張地完成教學任務。
中師院校改成五年制后,開始使用與普通高校相同的教育學教材。這套教材比較注重“師范性、實用性”,不僅專業性強而且相對來說難度有所增加,雖然與??频慕滩捏w系和風格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由于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展開材料和理論,再加上鉆研的時間不夠,中師教育學堂教學往往成為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參與比較少,自主性較差。雖然各個院校都頒布和實施了新課標,但這些對中師教育學教師來說并沒有太大的改善。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師教師不僅是擔負著小學教師培訓的重要任務,而且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師教育學教學在職高和大學的夾縫中尷尬的生存。
二、教育學新課標與探究能力的目標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大,在全國范圍內基礎教育課程不斷地進行著改革。社會的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推動了改革的步伐和速度,同時也增加了課程改革的難度。作為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的代表,教育部門目前已經頒布了18種基礎教育課程標準。2000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頒布,使“探究能力”在各種標準中崢嶸而出。經過研究制定出來教育學新課標,不僅對教育學教育的理念和思路有全新的展現,而且提出了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教育學專業素養進行提高,保證學生能夠具備相應的教育學應用以及適應各個階段的探究能力,給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獨特個性的發展提供必要基礎是當前新課程標準對教育學課程性質的新的定位。
新課程改革中最為人所矚目的就是對學生尋找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漸漸養成獨立思考、判斷的態度?!度罩平逃龑W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課程基本理念的倡導就是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與探究,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應用。在評價建議中則提出,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評價必須結合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不能以直觀的活動結果作為評價主要依據,而應該在評價中以學生的態度、責任心、創意、合作及參與程度和交往能力等為重點。概而括之,新課程標準主要就是對學生進行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充分展現和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出適應時代所需的多方面創新型人才。
三、中師教育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及探究能力的培養途徑
探究式教學,從表面意義上來說就是以探究為主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具體來說,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指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合作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啟發誘導給學生創造自由表達和質疑以及探究與談論問題的空間,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給學生提供嘗試活動的機會,對學生的自主能力進行培養。這種教學方式的基本探究內容需要立足于現行的教材,參照對象則主要是學生周圍世界以及生活實際。是一種教師和學生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剝離出理論范疇而應用在實際問題解決上的一種教育教學方式。杜威是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最早提出者。在杜威的理念中,科學教育的存在價值除了能夠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外,最為主要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加以學習和利用才是最重要的。泰勒作為美國十分著名的教育家和課程理論專家也曾經說過,“學生的學習不是取決于教師做了哪些工作,而是學生自己做了些什么?!苯逃沂┩卟家苍鞔_提出,“學生學習科學的最好方法就是投入探究的過程中積極以身試法?!笔┩卟嫉倪@句話對探究性學習的研究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問題作為學習活動所圍繞展開的中軸,也是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對需要解答的問題進行設定,是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也是對探究學習進一步探析的起點。站在教學的立場來看,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在對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慮的基礎上,給學生提出和設計邏輯合理難度又相對適中的問題。新課標的精神不僅在教材中要有所體現,還應該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加以落實。所以,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發現問題。
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課本為基礎,同時向課外延伸。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立足教材,對教材加強重視力度,對探究的切入點加以尋找。在教學中對學生積極思考的動力進行啟發。以《全日制教育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例來說,從課程標準中我們可以看出,它不僅包括教育學概述、教育及其產生與發展、教育與社會發展、還包括教育育人的發展、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以及教育制度、課程、教學、德育、教師與學生等多個板塊內容。教師針對每個板塊內容的不同,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行在課內和課外進行研究和探索。學生在研究探索中將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在課堂上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聲音,不僅能帶動枯燥的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知識鏈條的構建有重要作用,同時將探究學習活動從課堂內部延伸到了課堂外部,學生可以自行到閱覽室、圖書館等地方自由地找尋資料,對自主探究學習的樂趣也能深有體會。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是要以課堂為基礎,并盡可能地向社會擴展。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式方法,必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對課堂內容精心地進行設計和組織,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問題大膽地提出質疑,從而引導他們大膽地辯證思考。通過這種課堂的綜合思考與理性訓練,不僅能對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行培養,使他們養成探究的習慣,而且能夠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比如中師教育學教學中教育的社會屬性問題,從教育的本質中就能夠體現出來。面對學生的這種疑問,教師就可以從教育本質入手,將問題延伸到現代社會發展中去,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些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通過這些與現代生活相關的知識點的探討和交流,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會更加深刻。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將課堂內容應用到社會中去,教師也能在教學中有所創新。
四、探究式教學方法在中師教育學教學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在探究式教學中不能全盤否定接受性學習
“講解式教學”和“接受性學習”是我國教育中長期使用的傳統教學方式,雖然這些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教學需要,但這種方法能流傳這么多年必定有其精華所在,所以在對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不能對其全盤加以否定。從人的發展規律來看,不管是探究性學習還是接受性學習其實都是人所需要的。在具體的人類認識活動中,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兩者之間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所以,在推行探究式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不能為了探究而探究,對接受性學習全盤否定,搞形式主義。
2、在探究式方法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組織和引導
對教師來說,新課標的出臺實施給他們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不管是課內的探究還是課外的探究,在內容與主題的確定上都要由教師本人深思熟慮之后進行確定,同時還要對探究方法加以選擇,對探究的過程進行組織,并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面的指導。探究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偏差與錯誤,更是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點撥與引導,而不能放任學生自由去探究,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課程標準中也曾經指出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以適應新課改的需求,對自己的文化素養不斷提高,加強對學生的對話與合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對學生探究性學習中的引導必須注意方法,不能全部包辦,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對信息進行全方位的探究,引導他們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3、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以過程為重,看輕結果。學生通過努力的探究學習即便得出的結果與預期相反,教師也不能對他們的勞動全盤加以否定。而應該根據學生勞動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這些不確定的評價參考因素不僅包括參與探究活動的時間、收集資料的多少,還包括發言的次數等。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養成自覺的探究學習習慣。
探究作為人的一種天生本性,也是人類能夠發展前進的生存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是時展的產物和必然趨勢。教師只有對探究式學習方法加以應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出具有創新性的被社會所急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峰.淺談新教材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數學研究,2009,6(12):145-146.
[2]聶晶.對注入式和啟發式教學特征的重新審視[J].中國成人教育,2011,5(15):98-99.
[3]楊丹麗.淺議探究式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2009,12(24):102-103.
[4]羅慶.新課程背景下"有效導研"型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對大學教育學教學中四個案例的分析[J].學園,2010,4(8):50-51.
[5]陳德廣.探究式教學何以可能――以高中研究性學習的開設為契機[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09,5(10):77-78.
[6]周江.構建雙語探究式教學培養創新國際化人才――以經管類《跨文化商務溝通》課程為例[J].學理論,2010,11(22):206-208.
[7]喬佳俊.淺談啟發式教學在運用過程中的技術性問題[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7(14):130-132.
[8]張小發.新課程標準下探究式教學原則探討[J].貴州師范學院學,2011,5(15):19-21.
[關鍵詞]開放性 教學理念 教育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a)-0264-01
1.開放性教學理念在教育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教育學這門課程很容易受到學生的輕視。不少學生覺得教育學內容枯燥,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且多數學生認為教育學和以后從事的教育工作關系不大,這種情況使得教育學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除了學生不重視教育學之外,教育學教學缺乏開放性的教學理念也是教育學現狀不容樂觀的原因。那開放性教學理念在教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筆者認為,開放性教學理念的運用是教育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1.1開放性教學理念和教育學本身的開放性吻合
雖然教育學的研究領域比較集中,但它和教育學理論本身蘊含的開放性品質并不矛盾,教育學和其它學科的交叉和滲透給教育學帶來了更多的動力。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涉及各種教育問題,這是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共同意見。教育理論由教育問題的確定開始,結束于教育問題的解決,教育問題隨著時代內容的變化而有所區別,因此教育學必然具有開放性的特征。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的發生、發展過程,它所展現的教育規律是人和現實之間的關系,教育學理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和借鑒其他學科的方法和成果。因此說教育學本身就具有開放性的品質。
2.開放性教學理念在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筆者看來,開放性教學理念在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2.1制定一個開放的教學目標
不少學生認為教育學沒有什么具體用處,因此對其抱有輕視態度,其實不然。教育學是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教育學的教學乃是為了使師范類的學生準確地把握教育的基本規律,領會現代的教育理論,使之具備一名人民教師所必需的教育素質和能力。因此,教育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僅僅著眼于基本的教育常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關注培養學生端正的教育態度和情感價值觀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初,就應當建立一個開放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將教育學的學科特點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能有正確的預期。
2.2充分利用開放的教學資源
當前教育學所采用的教材一般都包括教育原理、德育、教育管理等內容,這些教材內容幾乎將教育學的基本理論都已涵蓋,甚至是有些繁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的重要性和難以程度等合理安排課時,這就需要教師以開放的教學觀念來挖掘身邊開放的教育資源。
由于課時有限,因此教師要精簡課程教學內容,在準確把握課程重點難點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適當取舍,重要的內容要精講細講,做到有的放矢。在互聯網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豐富的網絡資源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教師可以將教育學有關的網絡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其學習熱情和興趣。
2.3開放性教學團隊的建設
目前我國教育學的教師隊伍中多是年輕教師,由于教育實踐經驗的缺乏導致其對教育學內容的認識也不夠深刻,此種情況下難免出現照本宣科的灌輸性的教學問題。因此,在將開放性教學理念滲透到教育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提高教師的素質,使教師對教育學的教學目標、課程的重難點等有較為明確和清楚的了解,同時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2.4創造一個開放性的學習氣氛
對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來說,開放性的學習氛圍都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教育學也不例外。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全面推進,“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可,負責教育學教學的老師也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教師應當清楚,教師和學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與之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和交流。
除了上述四點之外,筆者認為開放性教學在教育學中的應用還包括開放評價體系的構建。評價體系對于教學活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實施開放性教學,就不能再沿用以往舊的以教師、書本為中心的應試教育的評價指標,而應該采用全面的、綜合性的評價體系。這一綜合性的評價體系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結合,要能考量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考核方法也要從單純的書面考試轉為口試、筆試相結合的方法,此外考試結果也不再是唯一的重點。通過教師考評、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評價的結合運用來多方面地提升學生的教育品質的綜合水平。
一、當前高師公共教育學教學現狀
公共教育學是師范生的基礎必修課,在學生現代教育理念形成、基本教育教學能力和態度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師范院校公共教育學教學狀況卻不容樂觀。
(一)公共教育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沒有體現其應有地位
作為專業基礎課的公共教育學課程課時偏少,時間缺乏彈性,且教育學和心理學、學科教育學、教育實見習等教育課程之間各自為政互不溝通,缺乏必要的科學分工和協作,課程設置邏輯順序顛倒,教學內容重復,不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教育科學知識。更為嚴重的是,公共教育學課程本身的知識技能部分和實踐能力培養部分設置不合理,要么脫離,要么僅取其一[1]。
(二)公共教育學教材內容陳舊,無法適應教學實踐
現有公共教育學教材體系大多沿用前蘇聯教育學模式,內容單調、抽象、空泛,缺乏吸引力,很難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這些教材過于強調學科體系的邏輯性、完整性,而覆蓋面過寬,針對性不強,導致與其他學科交叉重復,給人以龐雜之感。而且教材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感,即脫離中小學教育實際,不能反映當代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成果。
(三)公共教育學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效率低
多數學校開設的教育學采用大班授課教學形式,幾個班一起上課,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教師多運用講授式教學法,課堂上多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較少運用教學互動、討論、科學研究、課堂辯論等方法,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導致學生厭學,教學效果差。
二、公共教育學教學困境的原因
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產生上述問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學校方面
教育理論知識體現了師范院校的專業特性。然而,長期以來,各師范院校往往更重視學科專業知識,普遍存在對教育理論知識重視不夠的現象。教育學課程一直被列在公共必修課程系列中,與體育、哲學等都被視為非專業課程。在“公共課程”的統稱下,教育學與其他公共課性質上的根本區別被掩蓋,這也使師范院校的本質特色被淡化。這種“輕師范性、重學術性”的傾向在師范院校的轉型過程中更加嚴重,導致學校在教育學課程建設中的投入嚴重不足,學科發展停滯不前,不僅降低了該課程在師范生心中的地位,削弱了師范生對其的重視程度,也影響了教師對該課程的教學積極性。加之師生間的相互影響,這種消極態勢日益增強[2](P73)。
(二)學生方面
目前,社會上存在的“有知識、高學歷就能當教師”的觀念,導致高師院校忽視教育類課程建設。許多師范生也對教師職業專業性認知不足,缺乏以專業人員標準要求自己的意識,缺乏學習教育學科的熱情與緊迫感[2](P77)。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大學教育是專業對口教育,專業課學好了自然會成為一名好教師,因而,輕視公共教育學等教師教育類課程,導致自身教育類知識不足,就業能力差。
(三)教師方面
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師主要有教育學專業教師任教,其知識結構不合理。一方面,對其他系科的知識缺乏了解,教學時無法聯系學生的學科專業進行講解,使學生感到生疏、空洞;另一方面,對有關基礎理論學科如哲學、文學等知之甚少,理論修養較差,理論思維層次不高,從而制約其對教育理論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淺出的講解,導致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的現象屢屢發生。更為嚴重的是,教師欠缺實踐經驗,大部分公共教育學教師都是從高校到高校,缺乏中小學基層工作經驗。加上平時不善于吸收、積累基層的先進工作經驗,導致他們授課時無法舉出生動的、有說服力的例子,無法結合基礎教育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闡述,最終給學生留下“泛泛而談”“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印象,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三、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提高對教師職業專門化的認識
我國教師職業專門化進程緩慢,是影響包括公共教育學在內的高師整個教育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深層原因[3]。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轉變高師學生對教育學科的看法,提高教育學科的教學質量。首先,需要國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引導人們認識到教師職業專門化的重要性,切實推行教職專門化。例如,借鑒發達國家教育教育課程的成功經驗,把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納入統一管理軌道,建立統一課程標準,在全國高等師范院校中實行教師教育課程證書制度,力戒形式主義,嚴格要求;建立師范院校學生的教師教育課程考試制度,考試合格者由國家教育部統一頒發教育科學證書,作為教師資格認定的依據之一。其次,師范院校應將以公共教育學為核心的教育課程教學效果和師范教育發展相聯系,同時,將各院校教師教育課程證書獲得率作為衡量師范院校辦學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以此推動師范院校包括公共教育學在內的教師教育課程發展。
(二)加強公共教育學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薄弱是導致高師公共教育學教學質量不高的直接原因。為改變教育學教材雜、亂、舊的狀況,可由國家教育部牽頭建立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委員會,集中優秀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和教學第一線的優秀中小學教師,共同編寫公共教育學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形成多個權威版本的教育學教材供各師范院校選擇。各版本的教材應綜合相關教育學科精華,充分考慮內容的邏輯順序、結構和層次合理性,及時反映國內外最新教育教學改革或實驗成果,符合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同時,考慮公共課的特點,教材不僅要有理論深度還要有豐富的實際材料及大量生動形象的插圖,增加教材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激發學生興趣[4]。
(三)提高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師的素質
“教師素質乃教育之本,任何一門課程的授課效應和教育教學質量在其現實意義上都是由教師的素質決定的”[5]。教師素質不高是影響公共教育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提高公共教育學教學效果,應組織優秀教師參與課程教學。師范院??刹扇≌堖M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挑選具有豐富中小學教學實踐經驗、精通教育理論、懂得教育規律的教師擔任教育學的教學工作,對缺乏中小學教學實踐經驗的教師采取有針對性的補課措施,提供條件安排他們到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第一線體驗教學。同時,設法扭轉對待專業課和公共課厚此薄彼的傾向。每個教師既要上專業課,也要承擔一定量的公共教育學教學任務,將待遇、職稱評定和職務晉級與公共課教學掛鉤,并定期評估其教學效果。通過完善制度使其在工作中充分發揮才智,變消極應付為積極進取,不僅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努力探索師范學生教育學教學的新方法,開創教育學教學和研究的新局面。
(四)加強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
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能力與素質。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學教學主要采用講授法,多數教師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生能力培養,只注重知識記憶而忽略知識理解、運用。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實行講、練、用結合的方法。
1.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教育學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研究過程,掌握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態度和研究能力。教師可以圍繞基礎教育的新一輪改革要求設計一些研究主題,或由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利用課外時間或見習機會開展課題研究。通過研究進一步了解中小學的課程改革,接觸中小學教師,并學習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和經驗。因此,專題研究性學習能夠使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由書本走向實踐,發展思維,鍛煉與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5]。
2.采用問題教學法,注重課堂討論
問題教學,即“通過引導學生研究實際問題進行教學”。實際問題既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教改實踐。課堂討論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學中的某一中心問題,在獨立鉆研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在問題教學中,學生以質疑的批判精神探究問題,審視教材內容和改革實踐,可以培養自身的問題意識,勇于突破權威、經驗和常規,樹立“愛吾師,更愛真理”的科學精神。
3.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