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23: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技術創新與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伴隨著石油需求的增長,石油地質勘探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所以在新時期,石油地質勘探技術得到了創新與發展,以達到緩解石油行業的石油需求壓力的目的?;谶@種認識,本文對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問題展開了分析,以期進一步了解石油地質勘探工作的發展現狀,進而更好的推動該項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新時期;石油地質勘探技術;創新;發展
一、新時期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創新
1.1鉆井技術。在石油地質勘探中,鉆井技術是關鍵的技術,其費用在勘探成本中占據較大一部分。在過去,石油地質勘探多采用欠平衡鉆井技術,可以獲得較快的鉆井速度,并且能夠減少對地層的破壞和遺漏等問題的發生。在進行枯竭油層開采時,該技術擁有較高應用價值。但該技術操作較為復雜,需要使用大量設備,在防腐和安全上也有一定欠缺。在新時期,三維鉆井技術、深井鉆井技術和多分支鉆井技術則得到了應用,從而實現了鉆井技術創新。在這些技術中,多分支鉆井技術應用價值較高,能夠進一步提高鉆井效率。1.2物探技術。在石油地質勘探中,常使用地震勘探技術進行地下地質情況分析,可以通過記錄人工制造的地震波完成石油開采地點的準確判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結合計算機等技術,具有較高分辨率的三維疊前深度偏移技術和數字地震技術也開始在地質勘探中得到了運用[1]。1.3測井技術。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測井技術的創新上。目前,測井技術已經由數據型開始向成像型發展。利用成像型測井技術,石油地質勘探數據的采集、傳輸和處理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而在多組成像測井儀的配合下,測量井眼范圍得到了擴大,勘探深度也得到了提高。近幾年,測井技術得到了不斷創新,如隨鉆測井技術、核磁共振技術等先進技術都得到了運用,從而使測井工作的測量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2]。在這些技術中,隨鉆測井技術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和組合隨意等特點,快速平臺測井技術則具有較高的測井效率和較低的故障發生率,因此引起了地質勘探人員的重視。
二、新時期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發展
2.1信息化。從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其正向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通過引入計算機技術,目前已經能夠利用計算機完成石油勘探數據的仿真分析和處理。而通過建立相應的勘探模型,則能完成勘探地區分布特點的直觀展示,進而使勘探工作的準確性得到有效提高。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計算機模擬也將在石油地質勘探中得到進一步運用,從而在為勘探效率和質量提供保障的同時,減少資源浪費。2.2綜合化。從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上來看,綜合化是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各種勘探技術都陸續得到了綜合利用,以滿足石油地質勘探的實際需求。比如在物探技術發展方面,油田勘探的各個環節都受到了復雜地形的影響,所以還要加強對各種物探技術的綜合運用,從而更好的解決勘探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在鉆井技術運用方面,則可以通過綜合利用膨脹管技術和連續按技術進行水層和斷裂層鉆進,從而在加深鉆井深度的同時,減少對鉆井環境的破壞,進而使鉆井和測井數據的采集和狀態監測工作得以更好的開展。通過多維發展,則能使石油勘探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進而為石油地質勘探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2.3智能化。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石油地質勘探技術也開始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目前,人們開始嘗試在地質勘探領域使用無線遙感技術,從而利用全方位感知系統進行油井工作狀況的實時監控[3]。而光線感知系統和新型熱史技術的運用,則能在高溫和復雜的地質環境中完成環境的檢測,并借助系統較強的感應能力進行地質和資源分布情況的準確判斷,從而在降低石油地質勘探成本的同時,為勘探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三、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目前已經得到了不斷創新,開始向著信息化、綜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而在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的背景下,加強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則能夠更好的完成油氣能源的開發和保護,從而為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石油地質勘探人員還要加強對技術創新與發展問題的認識,以便更好的推動技術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婷.提高八面河油田灘壩砂巖性油藏勘探成效[J].化工管理,2016,05:149.
關鍵詞:林業技術創新;現代林業發展;關系
創新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動力,林業技術的創新在現代林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保證林業持續發展,提高林業效益。因此,林業部門都在關注技術創新。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林業部門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因此,需要通過林業技術的創新來提高競爭力。要處理好傳統管理模式造成的技術弊端,深入分析林業技術和現代林業的發展。
1我國林業技術創新現狀
1.1缺乏先進的理念
我國的林業發展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市場化的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且逐漸地提高了自己的經濟地位,為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通過對林業發展進行深入的分析發現,我國的林業發展落后于現代化的經濟發展,在觀念上有很大的差距。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缺乏現代化的觀念所以沒有什么創新意識。由于傳統的林業模式的影響,很多的林業工作者對于林業技術創新的作用還沒有什么意識。在林業管理中由于缺乏創新意識,從生產到銷售都缺乏創新精神。由于對林業的發展沒有一個長期的計劃。因此,林業的發展不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要求,降低了林業發展的效率。
1.2技術創新缺乏資金
長期以來我國的東部地區創新水平比較高,但是東部地區林業不發達,我國的中西部地區林業比較發達但是經濟較落后,由于林業的發展資金都是政府劃撥,沒有民間的資本,所以技術創新缺乏資金的支持。由于人才的培養基礎工程和生產設備都比較落后,造成了林業現代化的發展滯后。由于缺乏資金,新型樹種的研發只能停止,由于沒有產品更新,所以產品跟不上市場的要求,進而在競爭中失去了有力的位置。由于缺乏資金,所以林業公司也沒有了發展的信心。
1.3創新水平不高
由于我國的現代化比較落后,林業發展的水平較低,缺乏新技術的引進和使用,缺少掌握現代技術的人才,所以林業技術創新水平仍較低,對于一些新品種都依靠進口市場,自己沒有研發能力,由于缺乏技術的支撐,即使引進了外國的品種,由于不會培育也不能發揮良種的優勢,因此取得的經濟效益不高。
1.4科技成果轉化低
由于我國的林業科技水平比較低因此沒有什么科研轉化成果,在西方發達國家林業的科研成果轉化率很高,我國的林業科研轉化率跟人家有一半的差距,農業的轉化率也很低,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人才,由于沒有專業的技術人才,所以技術成果轉化率很低。
2林業技術創新的作用
2.1推動林業產業結構的發展
在品種方面可以體現林業的產業結構,一個品種經過多年的種植以后會出現退化的現象,抗病能力和生存力都要下降,因此要培養新的品種來提高樹木的質量。目前我國的林業生產還在種植一些傳統的樹種,因此科技成果在這些樹種上也不能發揮理想的作用。所以,我國目前亟需引進優良品種,由于新品種的培育工作必須依靠創新能力和高新技術作為支撐,所以,為了培育新品種,必須提高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2.2擺脫林業產業發展的限制
目前我國的林業產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我國的林業生產管理模式比較落后,因此不能精確地控制林業經營中的各項指標,因此林業生產效率落后。其次科技落后直接影響了我國的林業生產,由于林業科技水平較低因此對于林業的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也比較落后,幼苗成活率也受到影響。通過創新林業技術可以改變林業的管理方式,對林業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對于苗圃的水分、營養和日照進行精準地測量和調整,根據林木的成長進行科學地養護,開展有針對性地林木管理,通過高新技術控制林木的病蟲害,增加幼苗的成活率,促進林業的發展。
2.3林業可持續性發展
發展林業可以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助力當地的經濟發展,還可以改善環境,保持自然生態系統不會被破壞,所以發展林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F在新開發的林業創新技術都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通過林業事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帶來清新和諧的自然環境。
2.4引領林業市場走向
要開發有競爭力的林木產品,必須有優質的樹種,要開發有經濟效益的新品種,由于大量的優質林木投入到了市場,就可以帶動木材加工和家具行業的發展,由于建立了有序的林木種植開發的健康的產業鏈,因此帶動了林業行業的發展。
3發展生態林業,提高林業技術創新
3.1轉變林業經營理念
生態林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一套完整的林業技術創新系統,為了促進系統的改善,必須對系統的主體也就是具體的工作人員提出很高的要求,林業的研究和技術人員要改變傳統觀念,要有建設生態林業的新觀念??蒲屑夹g要推動科研成果的轉換,要確??蒲谐晒梢缘玫礁咝У霓D換,提高生態結構的研究,做好環境保護。
3.2加大資金豐富資本結構
為了技術開發和創新,必須有資金支持,由于目前我國的林業創新缺乏資金,因此要改變過去那種完全依靠政府撥款的單一的資金來源模式。隨著時代的進步,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在依靠融資、貸款,只有林業還在沿用著依靠政府撥款的老舊的資金理念。因此,在當前的新形勢下為了林業的技術創新,必須加強民間資本的引流工作,要通過各種合作分紅形式來籌集資金,進行林業的科技創新發展。在市場原則下要開展風險基金、銀行貸款等來自民間的資金的招商引資活動,國家對于林業產業要進行政策上的支持,要對林業的科技創新給予一定的扶持,對于科技產品要減免稅收來鼓勵林業部門發展科技創新活動。
3.3加強人才培養
為了林業的技術創新,必須依靠高科技的人才,因為沒有高科技的開發人才就沒有林業系統的技術創新。因此,林業部門必須加強系統中的人才的培養工作,要不斷的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為了培養高素質的立業人才,必須加大林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專業的培養打造更多的林業專業的技術人才。
3.4調整創新體系
目前,我國林業關鍵的問題是缺乏新的研究成果,而且很多的科研成果只是在進行紙上談兵,并沒有真正的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由于沒有一套有效的資源整合系統,所以科研成果和產品轉化之間沒有形成協調的發展關系,因此,科研成果沒有轉化成具體的產品。因此,必須建立一套符合市場的發展規律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促使林業部門的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關鍵詞:轉變觀念;技術革新;無紙動畫
對民族動畫寄予厚望的廣大觀眾對民族動畫呼聲甚高,國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動畫事業,中國動畫藝術家也為國產動畫的發展花費大量心血,這些年國產動畫雖有起色,但尚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傳統動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3維動畫,flash矢量動畫等新興的科技對傳統動畫都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中國動畫能否繼承以前我國傳統動畫的優秀藝術成就,同時在技術上進行創新,跟進國際動畫技術和藝術潮流的走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動畫擁有過輝煌的時代,也經歷過不見天日的低谷,但是自2005年以來隨著國家的發展動畫的大環境的影響下,傳統動畫也邁著緩慢的腳步前行著。但是隨著近些年的科技快速發展,3維和矢量動畫技術的成熟。本來就發展較為緩慢的傳統動畫,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國內大多新興的動畫公司所制作的動畫基本上都是三維動畫。難道說傳統動畫真的快走到盡頭了么?難道對于歷經千辛萬苦剛爬出谷底的傳統動畫來說就要走上淘汰的道路了么?我認為不是的。但在中國動畫在振興的道路上本身承擔著巨大競爭壓力的當今,傳統動畫還面臨著對技術上認識不足的問題,倘若不能在技術上加以注重并予以適當的轉形,順應潮流。那么被淘汰,或者喪失競爭力是遲早的事。
二、轉變觀念 迎接挑戰
在這里還是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強調轉變觀念是針對技術上的改進與創新,但是動畫的核心部分還是創作,還是前期,這也是我們的立足點。因為傳統動畫之所以還有很強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原創的繼承性上,而我們能不能做好,做細,做精。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充分利用先進科技
眾所周知,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新的科技、或者說技術的革新對于一個生產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動畫這個行業尤為如此,但在許多人眼里似乎認為三維動畫才需要技術上的創新,而傳統二維動畫似乎就只需要繪制,或者說“畫” 就行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在現今看來,作為商業模式非常生成熟的美國動畫來看,而為動畫的產出量是日益減少,而三維是日益增多的。這當然是和成產成本有關,但還說明了什么?三維動畫因其技術日趨成熟,受眾群基礎逐漸擴大,已經實現了以較少的生產人員就能獨立完成很高質量的動畫作品,而不需要像傳統手繪動畫雇傭大量的人力,而且受制于長長的生產線和極為細致化的流程操作。在這一方面三維動畫已經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倘若傳統二維動畫不及時走上技術創新的道路其生產工藝和效率可能就會大大的落后于三維動畫。
四.已出現的技術成果—無紙動畫
無紙動畫,是相對傳動動畫而言的。其實就是全程采用電腦制作動畫——創作人員將原有的人物設計、原畫、動畫、背景設計、色指定、特效全部轉入電腦中來完成。它具有“成本低、易學習、品質高、輸出簡單”等多方面的優勢。由于投入少、風險小,因此新興動畫公司已經普遍接受和采用了無紙動畫流程。無紙動畫就是在電腦上完成全程制作的動畫作品,它采用『數位板(壓感筆)+電腦+CG應用軟件的全新工作流程,其繪畫方式與傳統的紙上繪畫十分接近,因此能夠很容易地從紙上繪畫過渡到這一平臺,同時它還可以大幅提高效率、易修改并且方便輸出,這些特性讓這種工作方式快速普及。
在國外,傳統動畫也正被高速地淘汰。美國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在2004年初正式關閉了傳統動畫工作室,迪斯尼公司不僅是紙上動畫工藝的創始者,更是60年來業績最輝煌的紙上動畫公司,而該公司不但幾年前就開始轉入無紙動畫領域,而且在06年斥資40億美元收購了著名數字動畫工作室——Pixar。如今,昔日的紙上動畫王者已經完全進入了全新的無紙動畫時代。
1產業集群的概念
從區域經濟理論的角度看,產業集群的最重要特點是它的地理根植性,即大量的相關產業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產業集群內部的競爭自強化機制將在集群內形成“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機制,刺激企業創新和企業衍生。在產業集群內,大量企業相互集中在一起,既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又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如聯合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建立生產供應鏈,由此形成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合作競爭機制。這種合作機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動互助、集體行動。在產業集群內部,許多單個的、與大企業相比毫無競爭力的小企業一旦用發達的區域網絡聯系起來,其表現出來的競爭能力就不再是單個企業的競爭力,而是一種比所有單個企業競爭力簡單疊加起來更加具有優勢的全新的集群競爭力。
2創新的概念
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34年所著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了經濟創新的思想,并認為:不屈不撓的企業家具有挑戰阻力和風險的精神,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創新的內容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創新的前提是適宜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條件。產業集群環境有利于知識和技術的傳播和擴散。正如巴頓指出:地理上的集中能給企業很大的刺激去進行改革。
3產業集群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
產業集群具有很強的創新作用,從而不斷提高區域競爭力。特別是鄰近企業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信任,以及鄰近企業之間勞動分工與協作,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從而推動產業創新。
3.1產業集群有利于新技術的推廣
在產業集群中,比鄰而居的企業之間由于頻繁的交往和經常性的合作,產生了面對面的觀察與學習的便利性,一項技術創新很容易為其他企業所發現,通過技術轉讓與模仿,該項技術創新較容易地在集群內擴散;其他企業通過對此項科技創新的消化、吸收與模仿,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改良,又導致漸進性的技術創新不斷發生,形成強大的擠壓效應(所謂擠壓效應是指,由于一部分集群企業的創新活動及其成果的出現,會帶動相關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以應付由此帶來的競爭壓力)。另外,在產業集群中各行動主體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頻繁、親友的親緣等因素形成與積累了豐厚的社會資本,減少了學習與交流的交易費用。這一切導致了“集群中飄蕩者行業秘密的空氣”(馬歇爾語),集群中技術溢出效應更強,默晦知識更容易擴散。
3.2產業集群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產生
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可以就近尋找交易對象,就近取得原材料、中間品供應,比較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資本、技術和員工,減少了運輸費用等交易成本。這使得它與其他地方相比,進入障礙更低。這樣,依附、承載于經濟組織、經濟活動中的技術創新,就因企業產生、運行的低成本、便利性而有了頻繁產生的現實可能性。
3.3產業集群是技術創新的“棲息地”
產業集群也使供應商、人才、專業化信息、輔助設施等資源高度密集于一個地方,從而使得于技術創新相關的資源獲取成本大大降低,使人們開展技術創新變得容易了、方便了,區域內技術創新總的成本降低了。這也是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卓有成效運行的標志。在技術、產業創新密集的區域,同行多、討論多、離高校近、人才聚集,并有領先用戶,由一些敢于用新產品、愿意用新產品的用戶,他們可以很好得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區內供應商、合伙者多,建立新企業的成本低;區內同行競爭激烈,從而有助于激發區域內企業技術創新的潛力。
4技術創新對產業集群的促進作用
4.1技術創新拉動了新的產業集群的產生
由于技術創新的種類與功能不盡相同,不同產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機會與能力就不盡相同,從而使技術創新的速率和強度在不同產業中就不盡相同,進而又使生產率增長的速率和結果不盡相同。重大技術創新導致區域主導產業出現,當主導產業進入成熟期,突破式技術創新逐漸被改良的技術創新所代替,使生產率的提高與成本的減低逐漸趨緩,一旦新的主導產業確立,某些改良技術很快地被大量的轉移式技術創新取代,又延緩了新的生產率趨緩的時間,促進社會經濟較長時間保持繁榮。此后,將進入下一個周期的技術創新,新的主導產業將出現,新的產業集群代替原有的產業集群,這樣產業結構就不斷的變動更新了。外在的表現為產業結構與經濟過程的短、中、長周期變動,內在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生產得以更新。4.2技術創新提高了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階段,國際分工日益深化,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哪個企業掌握了新技術,這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就處于優勢地位,這就要求企業要進行技術創新,但是任何企業不可能在所有的技術創新資源中都擁有絕對優勢,即使同一類型資源在不同的企業也表現出很強的異質性,從而構成企業技術創新資源互補融合的物質基礎。創新資源的競爭在相當長時期內決定這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產業集群中的技術創新能有效地縮小企業在技術創新資源中的缺口,彌補企業自身資源的不足,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集群的競爭力。5經驗探索
在國際上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最好的案例是美國硅谷。1940年之前,硅谷還一直是以農牧業為主,但自從1965年以來,硅谷快速地成為了聞名世界的經典產業集群,一直走在全球高科技的最前沿,成為世界上最老牌的、最先進的、最成功的知識經濟基地?!肮韫取眱蓚€字已經成為了科技創新的代名詞。硅谷是美國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國信息產業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結著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科技人員達100萬人以上,美國科學院院士在硅谷任職的就有近千人,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達30多人。硅谷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托,以高技術的中小公司群并擁有思科、英特爾、惠普、朗訊、蘋果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硅谷以其卓越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了獨特的硅谷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系統。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技術創新和產業集群有很強的互動作用,在產業集群中面對面的觀察與學習、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的資源共享,使技術的溢出效應更強,隱性知識更容易擴散,從而促進了集群內部的創新,同時通過技術創新又使相關的經濟、科技和社會等各個部門相互作用、密切合作,在技術創新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從而形成一種推動技術創新自運行、自發展的機制和驅動力量,使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更加顯著。
6產業集群和技術創新互動發展中的問題
6.1技術創新的優勢沒有被充分利用
產業群中技術開發者之間、技術開發與促進者之間的關聯度低。群內企業間關聯度不高,技術開發者之間的聯系松散,造成了其相互間交易成本高、降低了高新產業群的合作效率;同時技術開發者和促進者之間聯系在創新網絡和共享關聯組織群中缺乏有效的整合,企業缺乏創新的活力和區位優勢,不利于產業群整體競爭力的提高。高新區的孵化創新功能尚未充分發揮,“產學研”的合作機制還不完善。未能利用技術固化推動創新中技術知識的搜尋和擴散,從而促進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群的形成。
6.2集群創新能力不高
我國現在存在的產業集群一般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集群,這種集群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技術簡單、投資不大、易于模仿、便于進入的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種產業進入壁壘都比較低,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一般處于價值鏈的末端,以價格競爭為主,集群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6.3產業集群的軟環境不健全
集群內的軟環境不盡人意,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中介組織發育不良,行業協會沒有發揮“搭橋牽錢”的作用,不能滿足集群內企業的發展需要。產業群內有效的風險投資機制尚未建立。由于我國對金融體系實行嚴格的管制,使得群內沒有形成有效風險投資機構。不健全的產業集群服務體系減弱產業集群和技術創新聯動機制的形成。
7對策建議
產業集群創新行為主體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不僅取決于自身的高效運轉,更取決于各個行為主體間的相互聯系和合作。針對產業集群的特點及發現的問題,為能有效促動產業集群內企業技術創新,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7.1培養產業群內的創新文化氛圍
在產業群內加強各企業的聯系,增加一些面對面的交流學習機會,(如產業群內的各個企業可以經常到其他的企業進行參觀觀摩),使各個企業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使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迅速傳遞到其他的中小企業,這樣就使技術創新的效率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滿足市場的需求。
7.2完善群內的服務體系
主要包括:①各種規范的咨詢和中介服務機構。如市場調查機構、技術咨詢機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識產權事務中心、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②創業服務中心。為區內處于創建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提供孵化器功能。③教育培訓體系。其職能是提供人才保障。除此之外,還應把降低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條件,簡便創建手續納入改善服務的范疇。
7.3鼓勵企業的自主創新
強化技術創新,推進柔性生產,依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創新型轉變。鼓勵集群內企業的自主創新,政府應當出臺一些政策來鼓勵那些進行自主創新的企業,給它們一定的優惠條件,并鼓勵企業與周圍的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效的資源,做到“產學研”的有效結合。延伸和加粗產業的價值鏈,使企業從產品附加值低的價值鏈向附加值高的價值鏈轉移,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PorterM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London:Macmillan,1990.
關鍵詞:林業技術創新;現代林業;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S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61
1 林業技術創新對現代林業發展的重要性
1.1 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有助于將林業產品的經濟效益提高
筆者認為我國林業若想取得長期性的發展,就必須進行林業技術的創新,林業技術的創新能夠將林業產品的質量提高,將傳統林業產品的品種缺陷改變,如:較長的繁衍周期、生長緩慢、抗病蟲害能力較低以及發育遲緩等;對林業的技術進行創新,能夠將高效的新品種培育出來,使得林業的產品種類得到豐富,從而為現代化林業的發展提供新的一個經濟增長點,最終將實現林業產品的最大化經濟效益。
1.2 綠色化林業進程的推動是林業可持續發展保證
現階段,國內林業發展的模式依然沿用的是傳統的粗放式管理的形式,該種模式難以對作物繁衍、生長以及繁育所需要的水分、光照、養分、溫度以及土壤等條件進行精確地控制,并由于林業品種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缺陷,使得我國現目前的林業產品有著較低的成活率,顯然,所取得的經濟效益也較差,然而再對林業技術現象的管理模式創新以后,以上問題均能夠得到有效改善。
將現代化的集約型管理模式代替了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之后,人們在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利用下,能夠實時對作物生長的實際情況進行監測,并在監測結果的遵循下能夠適當的對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進行調節。
1.3 林業從業人員的結構優化
若想在現代化的林業之中大力推廣和實施創新林業技術,這就要求林業企業所選擇的從業人員具備豐富的實踐理論基礎,不但懂得作物生長習性,還能夠應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只有在優化從業人員結構的情況下,才能夠將林業技術應用的普及率提升,從而使林業現代化的發展得到促進。
2 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對林業技術創新的認識
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技術條件的落后、管理理念的落后等,人們對于林業發展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傳統基礎上,當在林業產業化發展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時,人們普遍持有的是消極心理態度,認為這是與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相符合的,沒有必要將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進來。因而,受到這種消極思想的影響,我國的林業發展長期停留在淡薄技術創新意識的狀態上,自然使國內的林業現代化發展受到了嚴重限制。
2.2 不對稱的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規律同林業科技體制之間的關系
若想對林業技術進行創新,需要將產研學一體化的體制建立起來,將林業科學的科研成果和林業產業的實踐成果結合在一起,并在相互配合相互促M的基礎上,確保我國的林業產業化結構不斷取得突破。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下筆者發現,國內的林業科技體制不能夠很好的同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規律相適應,市場經濟的效益化要求在林業科技創新中難以得到實現,并且林業產業化的實踐過程也與理論研究嚴重脫節,使得國內現代化林業進一步的發展受到了阻礙。
3 發展的策略分析
3.1 林業產業化技術創新的機制完善
現目前,還有很多的問題存在于我國的林業產業化發展之中,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創新理念認識不足,依然沿用著粗放型經營管理的模式,使得沒有過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在技術創新上投入,最終出現了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林業產品技術含量低的情況。為了改變以上情況,需要將完善的一個林業產業化技術創新的機制建立起來,以此來將林業科技成功的轉化率提高,從而確保林業產業化效益提升的有效性。
3.2 技術創新投入機制的建立完善
現代化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更傾向的是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取得,因而具有社會性和公益性的特點,如:特種用途的林建設、防護林的建設等建設項目均屬于其發展的范疇。正是因為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同林業產業化建設之間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因而在強調對林業產業經濟效益取得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林業生態建設環境的重視程度。
3.3 專業技術人員的組建
為了將現代化林業發展的目標實現,就需要不斷地將科技推廣隊伍的建設力度加強,從而將我國林業創新技術的可持續性提高。筆者認為需要將現有的林業從業者劃分成3部分,分別是高級林業管理者、普通林業維護員以及專業林業技術員;隨后需要根據從事林業工作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將從業人員的養護技能、栽培技能、設備維護技能、技術操作水平、現場調度和管理能力等提高。
4 總結
為了將我國的林業經營向現代化林業的方向推進,就必須進行林業技術的創新,只有現代化的林業管理技術、種植技術等,才能夠確保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知識社會;現代經濟;技術創新
當前,世界經濟正加速向全球化和知識化方向發展,發達國家正經歷著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戰略轉移,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倍努力迎頭趕上。像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究竟如何把握時代脈搏,因勢利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富民強國之路,是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極其重要的課題。筆者認為,走技術創新之路,是現代經濟發展和知識社會進步的一條捷徑。因而要處理好現代經濟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關系。
一、當今社會正面臨知識社會的時期,知識的生存、擴散與進步日益依賴于技術的創新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知識作為促進生產發展的重要潛在因素,逐步從后臺走到前臺,顯示出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類社會迅速跨上了通向知識社會時代的列車,看到了一片曙光?!爸R社會”所處的社會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知識社會的明顯特征是知識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脹和爆炸式增長。據有關資料表明:在當今世界范圍內,每隔5—7年知識量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發表2萬篇文獻著作;目前世界上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數量相當于過去20130年中科學家數量的總和。知識增長的曲線似乎是絕對上升和無盡無頭的,知識同樣是沒有極限和無窮無盡的。今天人們可以在一瞬間將任意且大量的知識幾乎同時傳送到世界任何一方。
二是知識的增長是技術感生的,技術的發展是知識社會的基礎。近百年來工業社會的發展為知識社會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技術推動知識的增長,而知識的增長又促進技術的發展和技術能力的加強。特別是微電子技術極其數據網絡等高新技術興起,使社會采用技術發生了質的飛躍。當今世界范圍內與因特網聯網的計算機數量正以每l5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似乎是知識的增長伴隨著網絡的增長而增長。
三是知識社會是人類思維和智慧的創造,人是知識社會的主體。知識增長、技術感生的這一事實,絕對不會使知識社會變成一個技術的復制品。當你將信息和知識在眼前展示和比較的話,你就會發現硬件包括作為原材料使用的信息在內永遠不會替代人類智慧。當體操縱鼠標進入因特網,引發的信息像雪崩一樣從你身邊滾過的時候,這并不會使你馬上變得聰明。隨著知識社會的發展,人不是退卻到事物邊緣而是進入到事物的中心,不是作為客體而是作為主體、作為具有天賦和使命與具有充沛能力和才華的主人身份出現的。
四是知識社會不再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形態,而有可能是一個具有多樣性和趨同性的共同體。知識社會存在著更多的機會是社會結構出現活力和生機。比如:社會知識量的迅速膨脹使得各種知識愈來愈急速微分和細化,朝著知識專業化、職業多樣化方向發展。其結果是每一個對各種事物的細節了解愈來愈少,愈來愈依賴于他人和專家的知識,因而不得不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表現在研究和學習領域尤為突出,錯綜復雜的研究課題單靠一個人是解決不了的,集體協作精神已經替代了崇拜天才。
五是知識社會以知識經濟為生產力的主要特征,競爭仍然是其發展動力。在向知識社會轉化的過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所占份量越來越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不僅成為決定性的生產要素,而且成為一種多方尋求的產品,一種提高競爭力和創收的無形產品。國民經濟的創新能力主要取決于現有知識更新的范圍和程度,即體現于知識的質量和現實作用。
六是知識社會將改變人們勞動的含義和結構。隨著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勞動世界正在經歷著結構性變化。企業家越來越依靠知識個性化的人,越來越向所有人都開放機會,使之能夠把他們所有知識積極地投入進來。而雇員必須具備更強的能力和承擔更多的責任,必須迎合企業和企業家與社會的需要,這將使以雇傭關系為基礎的勞動含義發生根本性改變。
七是向知識社會的過渡必將推動教育體制和科研體制的改革。一種新型的職業和B常成人教育體系將產生,虛擬的大學教育越來越普及。按需提供多媒體信息教學和服務系統,能夠滿足各方面要求。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專業化的合格人才將是知識社會的棟梁。未來的科研體制將以系統研究方式出現,虛擬的研究所將以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面目展現在面前??蒲谐删筒辉偈恰疤觳诺墓录藕凸录诺奶觳诺膫€人的反射”,未來的科研體制將基于集體行動的網絡化,科研與經濟的結合愈來]敷緊密。
八是知識社會的發展必定會推動社會政治環境的變革。知識社會將帶來世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勞動市場、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等各方面的深刻變化,也必然會引起社會政治環境的巨大變革。知識和一切新生事物無不都在推動著人們思維和觀念的變化。社會的技術進步在不斷改變著世界政治。因此,知識社會對世界政治環境的整合作用越來越大。
二、現代經濟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共同體。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相互依存與發展
關鍵詞 技術創新;能源效率;高技術產業;協同
中圖分類號 F2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3)02-0036-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2.006
“十一五”期間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每年以平均6.6%的速度增加,能源短缺問題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瓶頸之一。相較于旺盛的需求,中國資源供給明顯不足,因而中國政府采取了諸多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其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調整產業結構是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是技術創新,已經被普遍接受[2]。多年以來,我國科技進步水平和速度都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落后的生產工藝、技術等導致的低能源效率是中國能耗較高的重要原因。而技術創新是提升生產工藝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3]。因此,技術創新與能源利用效率的協同發展才能更有效促進整體經濟快速發展。按照創新對象的不同,技術創新可分為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兩類。產品創新是指在產品技術變化基礎上進行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是指生產(服務)過程技術變革基礎上的技術創新[4]。產品創新提高產品的差異化,工藝創新為產品創新的實現提供了生產工藝的保證[5],因而只有產品創新、工藝創新都能有效促進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才能更好的降低能源消耗。因此,研究產品創新、工藝創新與能源效率的協同發展狀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文獻回顧
近年來,國內外已經有學者探索了技術創新與能源利用效率間的關系[6-8],認為技術創新不僅能通過新的生產組合直接提高能源效率,影響能源消費,還會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等間接方式影響能源消費[9]。國外許多學者對中國的技術創新與能源效率問題極為關注。Garbaccfio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將能源效率上升的影響因素分解為技術變更以及結構變更兩個方面,提出技術創新是中國能源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0]。Karen FisherVanden指出企業研發投入和人員培訓促進了企業生產和技術的革新,對能源強度的下降有16.9%的貢獻[11]。Karen FisherVanden實證分析發現,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是降低中國能源強度的主要原因。國內學者對技術創新與能源效率關系的研究也有很多[12]。李廉水采用DEA的方法對中國35個工業行業的能源效率進行了研究,得出技術效率是工業部門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13]。董鋒采用面板數據計量方法對技術進步與能源效率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科技進步對能源效率改善貢獻率最大[14]。宣燁利用非參數統計方法對原始創新和二次創新策略與能源效率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原始創新對能源效率具有回報效應,二次創新與能源效率存在正向關系[15]。
從以上文獻分析可知,技術創新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是降低能源耗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多數文獻探索了技術創新與能源效率的關系以及如何通過技術進步提高能源效率,忽視了技術創新和能源效率的共同提升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整體經濟的高速發展,兩者間協同發展才是影響整體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另外,技術創新包括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產品創新或者工藝創新與能源效率提升存在著怎樣的關系以及兩者與能源效率的協同發展情況等都未被深入探討。而只有深入研究產品創新、工藝創新與能源利用效率的協同狀況才能更準確的為中國能源利用提出建議和參考。鑒于此,本文以中國高技術產業為例,將中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系統劃分為產品創新系統和工藝創新系統,結合能源效率系統建立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進行協同度測量,以期能夠為進一步評價產業技術創新與能源效率協同發展提供定量分析工具。
2 技術創新與能源效率復合系統特性分析及協同度模型
2.1 系統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