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老年護理與護理的區別
時間:2023-05-24 17:22: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老年護理與護理的區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舒適護理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是由各種心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臟射血能力減退所致。由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長、病情反復,家庭經濟負擔重,造成患者身心痛苦,從而患者依從性下降,很難做到及時治療。為此,2010年9月-2011年6月,我們將舒適護理應用于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經臨床觀察,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68例,男49例,女19例,年齡66-84歲,平均66.8歲,隨機分為舒適護理組和普通護理組各3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心力衰竭程度均無統計學差異。
1.2護理方法 普通組患者給予常規的基礎護理、生活護理與治療護理;舒適組患者實施環境、生理、心理、精神、社會等多層次、全方位的舒適護理。
1.2.1環境的舒適護理 盡量創造良好的、輕松的、舒適的環境。護理治療中嚴格做到“四輕”,各項護理技術操作集中實施,護理過程人性化。
1.2.2心理的舒適護理 良好的社會支持是滿足患者心理舒適的重要條件,護士親切的問候、關注的目光都會讓患者從內心感到舒適,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和掌握患者精神狀態和情緒變化,爭取家屬的配合與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患者走出心理誤區。多陪伴患者、多與患者交流、多傾聽患者的主訴,同情并理解老人的孤獨無助、憂傷及痛苦,耐心解釋各種治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主動將治療的積極信息告訴患者,并加強對患者有關疾病知識宣教,使患者真正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舒適。
1.2.3生理的舒適護理
1.2.3.1臥位的舒適 護士應根據病情協助患者采取有利于呼吸的臥位。長期臥床者,協助翻身拍背,對四肢關節進行被動活動和按摩,減少因臥床而帶來的腰腿部不適,讓患者從細微處體會舒適。
1.2.3.2排痰的舒適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痰液黏稠無力咳出,因此應協助患者從下往上輕拍背部,促進痰液排出,教會患者正確咳痰與排痰的方法,讓患者從自理中體會舒適。 轉貼于
1.2.3.3吸氧的舒適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后常常給予持續氧氣吸入,氧流量依據患者缺氧程度而定。由于持續吸氧,患者常感到口鼻干燥,可采取石蠟油或甘油擦拭口鼻,并鼓勵患者適當飲水,臨床上常選擇能掛在耳朵上的雙鼻塞氧導管,增加患者吸氧舒適的程度。
1.2.3.4排泄的舒適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因此應幫助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鼓勵少量多餐、多食高纖維和高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必要時給予緩瀉劑,防止便秘的發生和加重,需要床上排便的患者應給予遮擋,尊重患者的隱私,讓患者從自尊中體會舒適。
1.2.4治療操作中的舒適護理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使用注射泵泵入藥物時間較長,患者易感疲勞,因此護士應加強巡視。在實施治療護理時讓患者了解相關問題及應注意的事項,尊重其知情告知權,使患者產生一種安全舒適感。
1.2.5全方位的舒適護理 全方位護理是既要為患者、也要為其家屬、既要在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療過程中進行延伸護理。由于患者對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認識,對醫療、護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別形成了人們在觀念和意識上的區別,因此我們在護理服務中應注重患者的社會性,注重多元文化在護理服務中的體現,為患者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舒適護理。
2 結果
結果顯示:舒適護理組為99.25%,普通對照組為88.6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舒適組明顯高于普通組。
3 討論
舒適護理作為整體護理的過程和追求的目標,促使基礎護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及滿意度。舒適護理能讓護士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盡量給予滿足。這種具有人性化舒適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減少慢性老年心衰患者因生理和心理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加速心功能和體力的恢復,提高運動耐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舒適護理突出了以“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指導思想,把“患者滿意是恒量我們工作的唯一標準”的護理理念滲透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調動了護患雙方在恢復疾病治療護理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提高了醫療護理服務質量,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體現了護理價值。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心內科;臨床護理;老年健康護理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明顯的背景下,醫療需要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尤其是患有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心血管疾病的越來越多。心血管疾病復雜性高,誘因不明確,病情變化率高,對其展開臨床護理工作,是醫院心內科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患者對于醫療條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1 資料與方法
1.1樣本來源
以2012 年5 月至2013 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48例老年心內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其疾病類型主要涉及到心律失常,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塞。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患者的性別,年紀,病情上沒有差異性,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詳細情況參照下表:
1.2樣本選取原則
上述患者選擇的原則是:年齡較大;病癥總體特征表現為常見老年心內病,在健康治療上有著相同性,以急性疾病為主要表現,癥狀穩定,病情確診;由此就不得將病情復雜性高,變化大的病種選擇到樣本中去。
1.3方法
以本院從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的48例心內科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的將去歸結為兩個組別,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其組別的人數為24例。其中對照組的24例心內科患者使用傳統意義上的健康護理手段;觀察組則使用臨床護理模式開展,并結合其對于健康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健康教育通過率的比較,去考察臨床健康護理工作的有效性。
1.3.1傳統護理方法
首先,依據老年患者的病癥,身體情況,生活飲食去確定護理方案。詳細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以熱情的態度去安排患者的床位,帶領其進行入院手續的辦理;確保病患環境的安靜與舒適,保證病人有著良好的睡眠;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保證患者的日常起居;按照醫囑準時藥物治療;依據病患情況進行健康教育工作。
1.3.2臨床護理路徑方法
以作業流程分析法去制作臨川護理路徑表單,保證對于病種的全面調查,對于患者的組別,出院時間,流程操作,預防意外方案有著清晰的步驟。然后在科學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其開展健康護理的時間,并遵循時間安排制定檢查,治療,護理,康復的工作流程,以文件的形式記錄在案。之后,保證正常的患者的臨床路徑、知情同意書,科室手續的操作流程。由此確定下來的護理流程活動應該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基于流程分析與病歷審查的方式方法,保證各項醫療護理做到實處;確定住院時間的合理性。其主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首先,組織專家對于各個學科的職位負責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單進行嚴格的審核,對于不符的地方要進行調整;其次,注重對于病例對象的觀察,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來開展護理工作,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病種的變異情況;之后,對于臨床護理工作中的變異進行完善和修改,制作合理的變異記錄單,積極分析產生的原因,得出解決對策。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是對于參與人員進行全面的培訓,保證各項工作都合理的處理,確保試驗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最后,以SPSS1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計數資料用χ2 來進行檢驗,P
2 結果
通過統計分析表明,采用臨床護理模式的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為100%,由于采用傳統方法的對照組。此外,對于患者健康教育合格率,觀察組也明顯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由于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醫療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我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強化臨床護理工作顯得很有必要。尤其對于老年的心內科患者來說,其病情嚴重,年紀較大,記憶力衰退,心理問題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強化護理工作的開展,將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現階段,我國開展了臨床實踐探索,在臨床護理路徑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主要涉及到的內容有:入院手續的陪同辦理;檢查程序的開展;手術前期的說明;手術后期的飲食指導;患者出院的信息反饋,護理人員的建議等等,相對于傳統的護理模式,臨床護理不僅僅提高了醫療護理的整體質量,還極大的激發了醫院的團隊合作意識,促進了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在發達國家,這樣人性化的護理方式已經達到了廣泛的執行,其臨床護理路徑從本質上來說,是對于患者進行的健康教育時間安排表格,告訴護理人員應該做什么,怎樣做,要求是實事求是的開展,而不是走形式的例行檢查。在我國的護理理論發展來說,最早是王慧賢在2003年提出了健康教育路徑,希望人們以健康的行為去積極提高人的身體健康。
本研究基于比較法來開展,主要是想以觀察的視角去看傳統護理與臨床護理模式之間的區別,從而證明臨床護理的有效性。參照上述的表格我們看到的是:從滿意度的比較來看,觀察組的24例患者對于健康護理工作都很滿意,滿意度高達 100.0%,而對照組的24例患者對于傳統健康護理工作的表現,給予了良好的評價,其滿意度為85%,上述的對照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臨床護理的模式不僅僅能夠促進患者身心的健康發展,還有利于醫院護理水平和質量的提高,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對于臨床護理模式的推廣,以不斷的提高我國的醫療水平,實現醫患關系的改善,達到良好的醫療局面。
參考文獻
[1]朱正芬,李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內科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12(24).
[2]高霞,趙迎春.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心內科老年患者進行健康教育[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03).
[3]劉國華.心內科老年患者護理安全問題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04).
[4]張學萍,沈瑩,陶莉,莊海峰,李艷萍.心內科護理安全隱患的查找與管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26).
關鍵詞:衛生服務;社區護理保健服務;人口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3003902
全球老齡化步伐都在加快,醫療衛生資源的緊缺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而我國由于經濟的欠發達和龐大的人口使得這一問題尤為嚴重,為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現象,可以將醫療資源下放至社區,形成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的保健體系。我國曾在20世紀80年代初創建家庭病床,是我國最早開始家庭護理服務的標志。
目前我國社區護理服務的發展仍然很落后,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在《200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指出社區護理服務提供方學歷偏低,施永興,賀金仙等人在《社區護理工作有效工時分析》一文中統計發現國內社區護士普遍存在短缺現象,瞿偉在《中澳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的比較與借鑒》中指出全國各地社區衛生投入不均衡,很多城市投入不到位。
同時不少學者對我國目前社區護理服務在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等方面并對其發展簡單分析:
在服務理念方面,繩宇,郭迎春,劉淑香在《對社區護理服務的調查》一文中指出居民對社區護理服務的定位仍停留在傳統醫院護理模式;劉瑛,袁長蓉,沈鋒平,徐燕等人在《社區護士在姑息照護中的角色和服務內容研究進展》中指出很多護士本身對自己在社區護理中扮演的角色認識不足。
在服務內容方面,劉雅萍在《護理事業社會化淺探》指出有些社區也在嘗試新的護理理念,實現家庭的自我護理,王菊芳,孫偉芳,陳麗紅等人在《對上海社區護理發展趨勢的探討》中指出國內大部分的社區護理只是醫院護理的延伸。
在服務對象方面,李春玉,金勝姬在《國內外社區護理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中得出結論,社區護理與醫院護理在多方面都有很多區別,應該轉變理念,才能加快社區護理的發展。
1我國社區護理服務的現狀
1.1社區護理服務的認知情況
社區護理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護理價值觀,它從護理質量、護患關系、護理模式等等方面都區別于傳統護理。但目前我國家庭護理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受到經濟、觀念、體制等方面的制約,一方面缺乏專門的家庭護理組織管理機構,另一方面社區居民對社區護理服務的認知程度較低。
1.1.1社區居民對社區護理服務的理解
研究結果顯示,在居民中普遍認可的社區衛生服務項目是查體、健康教育咨詢和常見病治療等。人們往往認為,護士的主要職責是為病人打針、輸液和做些生活護理,應該是“醫生的助手”,很少有人認為護理可以在疾病的預防方面發揮作用。而且居民在接受護理同時還希望聽取醫生的意見,表現出對護士的不信任。
1.1.2社區護理服務提供者對社區護理服務的理解
目前國內家庭護理主要由社區衛生中心的醫生、護士提供。但受到居民主觀因素影響,目前服務的主要職責大多由醫生承擔,社區護士在此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主動性,他們對自己在社區護理服務系統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也存在著不足。在我國,社區護士往往從事著對社區人群提供健康檢測,卻很少會參與到居民健康評估與研究當中去。而且目前社區護士的整體學歷水平偏低也成為了制約社區護理理念發展的瓶頸。據2002年衛生部統計,在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提供醫療服務的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占28.9%,而提供社區護理中的注冊護士,中專學歷占到了73.3%,而本科及以上學歷只有0.4%,二者學歷差距之大,也影響著社區護士在社區護理服務中的主觀能動性。
1.2社區護理服務的主要內容
社區護理往往以家庭為服務場所,可分為家庭健康護理和家庭病床護理。其中家庭健康護理又可分為兩類:一是上門操作型,即由醫院提供一些上門家庭保健服務以及由家庭護士提供的一些護理服務;二是健康指導型,通過專業護理人員對居民進行護理培訓指導,幫助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家庭自我護理。由于目前大部分提供社區護理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社區護理人員都隸屬于醫院,大部分居民以及部分學者也把把社區護理僅僅看作為醫院護理的延伸。因此國內社區護理服務內容多局限于護理的技術支持,比如一些注射、換藥、灌腸項目,以及采集各種標本、測量生命體征、做心電圖、血糖測定及代購藥品等。缺少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服務項目也會影響家庭護理綜合服務功能的發揮。
1.3社區護理服務的對象
社區護理服務對象范圍應該是十分廣泛的,應該是緊密圍繞提高居民健康這個主旨的。但目前服務對象往往還局限在圍繞疾病這個主題上。比如病情適合在家庭醫療的一些老年病等,或者是出院后處于恢復期的一些需要治療和康復的患者等等。然而針對兒童,婦女(孕婦)健康護理的社區護理服務尚未開展,護理服務對象范圍還應該進一步擴大,這樣才能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的健康需求,盡管目前人們還沒有注意到這點。
社區護理作為一個新的護理領域,有很多方面都區別于目前的醫院護理:(1)在服務地點上,社區護理以社區為依托,以家庭為單位,區別于醫院護理以醫院為依托,以病床為單位;(2)在工作對象上,社區護理服務的對象可以是患者或其家屬,區別于醫院護理單一以患者為服務對象;(3)在工作內容上,社區護理包括基礎的健康護理,也有心理咨詢、健康指導等,其核心是圍繞著健康的促進,區別于醫院護理圍繞疾病護理為核心??梢娢覈鴮ι鐓^護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醫院護理的概念之中,只有轉變理念,才能更好的發展社區護理服務。
2建立社區護理服務系統的意義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護理干預;老年人;急救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8(b)-113-02
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發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點,加上老年人自身機體生理功能下降,以及諸多基礎疾病困擾,所以臨床護理上較為復雜[1]。大量文獻資料顯示[2],由于人們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轉變等因素影響,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呈現出有增無減的態勢,所以應加強對此類患者的護理觀察,以期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現觀察與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所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3],同時對存在以下情況者予以排除:①惡性腫瘤者;②智能下降等原因而造成無法正常交流者;③近半年內進行過手術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規定執行者。入選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齡65~85歲,平均年齡(68.25±5.42)歲;基礎疾病分類:高血壓者12例、2型糖尿病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例、慢性支氣管炎者19例、腦血管疾病者4例(其中3例為腦梗死后遺癥期、1例為有腦出血病史者)、冠心病者1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性疾病分類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根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流程予以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吸氧護理、護理和飲食護理、溶栓護理(視患者具體醫療情況)、疼痛護理、呼吸道管理、皮膚壓瘡護理、大小便護理。觀察組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路徑實施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評估病情,檢測生命體征(TPR、BP、瞳孔神智),通知醫生,并遵醫囑給予心電監護、生命體征監護、吸氧、止痛、建立靜脈通路。②針對老年患者多有悲觀失望、抑郁傾向,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問題,提出心理護理診斷,并采取相應心理護理對策,引導、啟發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向患者說明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心理狀態對疾病預后的影響,使患者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進行認知重構。③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發展及轉歸過程,詳細介紹監護環境及監護儀器的使用情況,在進行每項操作前,簡明扼要地向患者說明該項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和臨床意義,使之形成正確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加強遵醫囑性,適當減少患者住院期間的不依從性[3]。④老年患者,常伴有多臟器功能障礙,或合并其他系統疾病,且機體耐受能力差,應重視觀察并處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以外的癥狀,如頭昏、乏力應勤測血壓;惡心、嘔吐要觀察其時間及性質;胸悶、憋氣、呼吸困難應與呼吸系統疾病相區別;觀察肢體活動情況,預防腦梗死的發生。⑤加強家庭支持,維持患者良好的情緒體驗,針對老年人更需要家人和睦和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和照料的現實,倡導家庭成員積極參與患者的護理與社會支持工作,避免有對患者造成精神刺激的言語和行為,使患者感受到親人的關心與家庭的溫暖。
1.3 主要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院內心肌梗死復發率和病死率。
1.4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t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用(x±s)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同組中多個構成比比較的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評價指標比較
觀察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院內心肌梗死復發率和病死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命體征變化比較
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iae infarction,AMI)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由于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急劇減少或中斷,引起心肌持續缺血導致心肌壞死,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癥狀多不典型、并發癥多、死亡率高,患者年齡因素已成為決定急性心肌梗死療效和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4-5]。急性心肌梗死是多種致病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6],心理社會因素在AMI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疾病的影響及心理因素的刺激,同時,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并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多種器官功能的老化而逐漸出現認知障礙,所以當某種疾病較重而就醫時,他們對病情估計多為悲觀,從而出現較多心理問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緒穩定性差、暗示性高、對自身行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點,極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反應。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反應,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干預,從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克服其消極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本組研究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路徑實施護理干預,這種基于急診搶救護理路徑的護理干預實施能夠縮短等待醫囑時間,且能防范和減少護理差錯。通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干預的實施,使護理人員能夠全面、準確地觀察病情,進行護理操作,避免了主觀因素造成的遺漏和疏忽,有效地避免了護理差錯的發生,提高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診治療效。
[參考文獻]
[1]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6-158.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3-296.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循環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8):710-725.
[4]玉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誤診3l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5):3540-3541.
[5]趙麗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的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0):1315-1316.
[6]歐海平.高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其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8):62-64.
2010年初,衛生部為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簡稱“示范工程”活動),通過引導、示范、推廣,夯實基礎護理,全面提高醫院臨床護理工作水平。在此次活動中我院被選為全國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我所在的科室有幸成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以人為本理念的形成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如何提高基礎護理質量,滿足病人需要,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成為我們能否做好優質護理服務關鍵。如何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做到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黨和政府滿意,做好基礎護理,現結合本科室的特點,將具體措施和體會報道如下:
1 我科病員護理特點及人力資源配備情況
1.1 我科為泌尿外科,手術病員多、病員周轉快、病員以老年病員為主、病情復雜。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識的增強,我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泌尿外科所服務的對象,大多數為中年以上的男性病人,尤以50歲以上者更為多見,老年人隨著機體的衰老,身心機能逐漸衰退,調節適應能力降低,對麻醉及手術的耐受性差,容易發生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老年人又常合并有不只一種內科疾患,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腦血管病、胃腸道疾患及障礙等。
1.2現有護士14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4名、護士6名),開放床位42張,床、護比為1:0.33。
2 轉化服務觀念,強化服務意識
2.1 轉變角色,換位思考。做一天病員,通過角色轉變體驗患者的痛苦和需求,感受自身價值和基礎護理的重要性。到病房多與病員交流,了解病員的心聲。
2.2 組織學習,重視基礎護理,不可每天只忙于治療性的工作,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對生命質量健康概念有更新的認識,對護理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病人不但需要為他們打針、送藥,他們還要從護士的服務中得到良好的休養環境,整潔的個人衛生,獲得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康復指導等。
3 切實落實基礎護理職責,加強晨、晚間護理,改善護理服務
3.1 加強晨、晚間基礎護理內容 :由于科室人員不足,把晨間護理工作分成兩個時間段完成。第一個時段早07 :00~08 :00由夜班護士與兩名幫班護士一起做好晨間護理。做到一問、二整理,這兩個程序可以交叉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既一進病房便向病員問好,與病員交流,詢問病人的睡眠、病情、進食、活動情況,以便了解病人需要和心理狀態;然后給臥床病人翻身、叩背,更換床單,整理床上、床下、床頭桌上物品,幫助他們洗臉、刷牙、梳頭、剪指甲等,以便保持病人保持三短六潔。第二時段為8:20~9:00,白班護士負責自己分管床位病員做到三查、四告知、五記錄落實。檢查切口敷藥情況、各種引流管是否通暢、病人口腔情況、皮膚情況、觀察病人意識、臥位是否正確;最后告知病員當天需要進行檢查或手術病人再次交代術前注意事項,以及病員當日飲食的注意事項等;在晨間護理過程中將病人提出的問題、意見、建議、需要解決的內容記在工作備忘本上,盡快解決。晚上21:00~22:00由一名幫班護士和夜班護士一起做晚間護理,程序和晨間護理相同。
3.2 結合科室特點,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理念,注重基礎護理內涵建設,建立親情護理模式。首先,加強護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其次,結合我科病員的特點,做好病人心理護理。由于老年病人多,病員依賴性很強,甚至有“返老還童”的現象,愛鬧脾氣、固執。對待這些老年病人,要像女兒對待父母一樣,在生活起居方面多關心他們,能和他們談心、拉家常,在他們發脾氣時,能容忍他們,甚至當他們的發氣筒。了解他們的喜好,給他們支持。老年病人除了本專科疾病外,常伴發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要多安慰他們,避免情緒緊張,保持樂觀,保證充足睡眠,引導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愉悅心情,并能相互影響。態度要親切和藹、語言禮貌、語調輕柔、語氣誠懇,同時注意術前術后心理護理的區別和連貫性,讓病人始終信任護士,使護理工作順利進行。我們還制作發放溫馨服務卡(包括病區特點、醫師門診時間等)、健康教育手冊、宣傳欄等,將健康知識帶給每一個病人。病員出院后,發放出院問卷調查表(含病人基礎資料),出院隨訪(電話隨訪、家庭隨訪),定期組織健康講座,將護理工作延伸至社區乃及家庭,讓病人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們的服務。
4體會
4.1 基礎護理明顯到位,陪護人員數量明顯減少。加強晨間護理和晚間護理,護士通過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在照顧患者的飲食起居的過程中,不但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同時可起到心理安慰的效果。許多患者反映,“花錢請護工家屬還不放心,現在好了,有護士幫忙,只需打打電話就行。”
4.2開展親情護理,強化了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使護理人員自覺的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服務品位,贏得病人的普遍贊譽和信任。我科實行親情服務后,患者及家屬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工作,使病房達到了整齊、清潔、安全、舒適、方便的要求。由于每天與患者交流和接觸增多,由固定的護理人員給患者做治療、護理,患者和護士之間關系更加密切,解除了患者住院的恐慌心理健康,拉近了護患關系?,F在,每個護士都會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疾病等具體情況對患者實行相應的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制定術前、術后護理計劃,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療措施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特殊檢查的意義,知道用藥名稱及作用、各引流管道的來源、目的及注意事項。同時實行告知制度,每做一項技術操作對患者及家屬實行告知,并征得患者同意,使健康教育覆蓋率達100%。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2010-01-26
[2] 陳玉林,張長勝.老年病人基礎護理的薄弱環節及應對措施. 護士進修雜志.2010 .25(1) :597
【關鍵詞】 老年患者;康復;護理
老化是有機體不可避免的自然變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兒期,而后持續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時進展得較快,不同的組織、器官、系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據個體的功能差異而有所區別。老年人如果能重視對身體健康的管理,并給予身體應有的呵護,使身體對老化所造成的機能、心理、社會發展等的影響具備最佳的適應狀態,就能夠健康、愉快地度過晚年。筆者從事老年護理工作10余年,現將心得總結如下:
1 老年人康復護理的意義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人的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對中老年人的康復護理,應當考慮到他們自身的特點。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隨年齡增長所帶來的機體各系統生理功能出現的不同程度的降低,這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較長、并發癥多、恢復慢的特點。
1.3 生理上的老化對老年人心理的影響和改變:他們會因身體功能的低下,導致其他各個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生活能力以及應對各種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無論是疾病的治療與預防、健康維護、心理支持,還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獲得等,都離不開康復治療與康復護理,而老年人和兒童一樣,比成年人更需要呵護。所以,康復護理在老年人的康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老年人康復護理目標
2.1 注重健康的維護,預防疾病和意外傷殘的發生。
2.2 給予心理支持,減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傷害。
2.3 配合治療實施護理措施,促進疾病的痊愈。
2.4 預防并發癥,縮短病程,減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給予健康管理指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促進其盡早回歸家庭和社會。
3 老年人身心變化及其康復護理要點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統功能減弱,需保持營養及水與電解質的平衡。足夠的營養攝取,可以幫助老年人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預防疾病和殘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應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體體能得到恢復的重要措施之一,對老年人來說更為重要。
3.3 適度的活動與運動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個人體態,維護和促進健康。否則,不僅機體各部位功能變差,而且還容易造成肌肉萎縮。運動的目的在于增進血液循環、增強呼吸功能、維持肌肉緊張度,此外,適度適量的運動還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賴程度。不過,老年人的運動一定要適度,要根據個人體力來選擇適當的項目、次數和運動量,否則便適得其反。如果因年邁體衰不能參加運動,則應當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動性(活動性指個人在其所處的環境內能移動的能力),避免過多的依賴性,盡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動能力的同時,增進自尊和獨立性,激發其參與各項活動的興趣,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活動的降低使得他們知覺的感受能力變慢,表現為反應遲鈍,自覺癥狀不明顯。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密切觀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療的及時到位。
3.5 老年人機體的反應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維護。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神經系統的功能也在發生變化,這使得他們對刺激源的接受、傳達及反應能力越來越差,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痛覺、知覺、溫度覺等各種感覺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護理人員給予及時必要的安全維護。
3.6 并發癥是嚴重影響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復的障礙之一,也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疾病治療和全面康復。因此,預防并發癥是老年人康復護理的重中之重。具體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變差,易于發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發癥;泌尿系感染、骨與關節的攣縮、骨質疏松或骨折、褥瘡、便秘等并發癥,以及墜床、跌傷、走失等意外,這都是老年人極其容易發生的問題。因此,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當鼓勵老年人進行早期的離床活動,采取動靜結合的休養方式,促進其血液循環,并提高其機體的抗病能力,這些都是預防各種并發癥發生的積極措施。在平時,護理人員還應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關節活動度的訓練,這是預防骨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護理措施。此外,護理人員還應注意提高基礎護理的質量,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導尿管的管理等,這些是預防老年人出現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感染的關鍵。
[關鍵詞]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自發性氣胸;治療;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0(a)-162-01
呼吸系統常見疾病較多,尤其是老年人較易發生。老年人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導致會經常發生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并發氣胸,為了深入地對老年COPD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現將2000年5月~2009年8月收集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62例,其中,男51例,女11例;年齡60~87歲?;颊咴诎l病前均有明確的COPD病史,病史時間2~40年,平均17.8年。患有慢性支氣管炎5例,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36例,并發肺源性心臟病14例,支氣管哮喘7例。起病誘因:急性呼吸道感染27例,不明原因35例。
1.2 治療方法及護理
老年COPD患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癥狀表現與原發基礎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的區別并不明顯。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該病的診斷上必須通過輔助檢查進行確診。本組資料中,老年患者均是經攝胸片確診,其中,47例是新入院患者,7例是已住院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反復而攝片進行確診,另外3例局限性氣胸是通過CT進行檢查確診,5例經X線檢查為多房性氣胸。
COPD的治療首先應采取的措施是盡快排氣緩解患者的癥狀,從而使肺復張,同時配合綜合治療進行控制。綜合治療包括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通暢以及氧療等方面對癥支持治療。在治療方案中從老年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對4例壓縮面積
在護理上,向患者介紹相關知識,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在飲食上,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對于出院的患者應告之不能抽煙,飲食保持清淡,大便通暢。不能進行重體力勞動。痊愈后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避免屏氣,繼續練習縮唇腹式呼吸,以改善肺功能。
2結果
本組資料中18例臨床表現不典型,占29.8%;緩慢起病40例,占64.5%;聽診異常32例,占50.0%。
3 討論
老年人自發性氣胸通常情況下存在于肺部基礎疾病,對于老年COPD并發自發性氣胸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該病的病死率較高。老年COPD并發自發性氣胸在臨床上癥狀并不明顯,本次分析中發現僅有18例,占29.8%,癥狀表現為明顯的胸悶、咳嗽、氣促、發紺等,在臨床診斷上容易被誤診為基礎疾病加重,老年COPD并發的自發性氣胸,肺萎陷面積不大,但是也可以引起明顯的呼吸困難。急性起病診斷較容易,緩慢起病時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從本組臨床資料的統計來看,其中緩慢起病的患者占64.5%,臨床表現不典型。從COPD并發自發性氣胸的相關文獻資料及臨床情況分析來看,與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的胸痛癥狀明顯,兩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區別。
老年COPD并發自發性氣胸缺少典型的氣胸體征,37.6%的患者出現氣管向健側移位,胸廓飽滿的,該病患者在聽診也由于高度肺氣腫與基礎疾病造成的干濕性音及哮鳴音而并不顯著。在本次數據分析中有1/2的老年患者出現了聽診異常,最后多借助胸片或胸CT明確診斷。
老年COPD患者選擇的治療方案以胸腔閉式引流術為主。多有肺大泡形成或者伴肺組織纖維化,交通型或者張力型氣胸占很大一部分。抽氣治療效果差,故胸腔閉式引流術是治療老年人自發性氣胸的首選方式。在臨床上,老年患者中經常會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況,有時會迅速發展為呼吸衰竭,從而導致患者死亡。
綜上所述,老年COPD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與發紺加重的情況時,經過相關的治療還不能好轉的情況下,應考慮是否是自發性氣胸的原因所導致的。當通過臨床診斷為COPD并發自發性氣胸時,應及時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并在手術的同時加強抗感染、解痙、吸氧、支持治療,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該病的治愈率,降低因此病造成的死亡率。在治療過程中對存在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要積極預防多器官功能損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夏曦.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自發性氣胸臨床探討[J].2008,14(3):240-241.
[2]崔祥濱.實用肺臟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549-550.
[3]尹玉秀.臨床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2(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