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
時間:2023-05-24 17:2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就業壓力的劇增,人們的生活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會自我規劃及經營自我人生的趨勢日趨明顯。女性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由于自身的特點和受社會傳統因素的影響,面臨著比男性更多的職業問題和困惑,如招聘晉升中的歧視問題,家庭與事業的問題,生兒育女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往往是女性職業發展道路的障礙和難點,因此,女性加強掌握與運用職業生涯規劃自我意識的知識,有助于探討和破解這些障礙和難點,促進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對女生進行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和學習,將會對她們在校期間的成長乃至畢業后人生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和重要的作用。為此,我以我校部分女大學生為樣本,進行了一系列的職業生涯規劃內容調查,以期了解女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認識,更深一步探討相關的措施、對策。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調查工作于2009年10月10日開始,20日結束。調查隨機抽取我校三個年級的400名女大學生,專業不限。共發放調問卷4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360份(回收率90.00%,有效率90.00%)。其中,一年級84份,二年級89份,三年級187份。
2.研究工具與方法
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問卷調查法,通過調問卷,被調查者不記名,當即填寫問卷并及時收回的形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束后,我們用Excel電子表格對所獲得的樣本進行數據處理。
二、調查結果
1.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強弱與職業生涯規劃時間確定。
調查數據顯示,69.52%的大三女生有短期規劃,并清楚自己未來想做什么。但大一、大二女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強,只有54.64%(均值)的學生清楚自己未來想做什么,怎樣規劃。在問及“未作規劃的原因”時,51.67%的學生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做”,34.44%的回答是“其它”,“還太早,這是畢業時考慮的事情”和“有他人幫助,不愁找工作”的分別占總人數的10.56%和3.33%。經過與學生交談,我發現“其它”包含的意思很多,“無所謂”和“就業不需規劃”占了多數。64.17%的學生認為在大學期間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時間,但也有31.39%的學生認同“中學期間”、“畢業之后”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學之前”和“尚未形成”的也有一定比例,占4.44%。對于自己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優劣勢的認識,只有9.77%的學生“很清楚”,“不清楚和沒考慮”的學生占14.45%。
2.對職業生涯規劃是否感興趣與認同的了解。
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學生對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是感興趣的(均值為75.00%),有57.50%(均值)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對自己的發展“非常重要”,并且有超過84.72%(均值)的學生認為從大學一年級起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內容的學習是比較好的。
3.對職業生涯規劃基本知識及熟悉程度的了解。
57.50%(均值)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她們很重要,但對相應的方法與步驟的了解程度卻不高。對職業生涯規劃概念的熟悉程度選項:很熟悉、較熟悉、聽說過、感到陌生的比例(均值)(%)為1.67、28.06、55.28、15.00。對職業生涯設計的含義了解:非常清楚、比較清楚、知道一些、一點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為0.56、15.28、70.83、13.33。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步驟了解:非常清楚、比較清楚、知道一些、一點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為1.94、12.78、66.94、18.33。在問卷中我提出了一道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檢驗性的題目:“你認為下列說法哪個是正確的?”在所列舉的選項中,有64.72%(均值)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就業指導”,有13.32%(均值)的學生認為“心理測驗與職業生涯規劃無關”,有21.94%(均值)的學生認為“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回事”。
4.獲得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知識的途徑。
數據顯示,學生獲得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課堂和相關的講座,其中課堂內容占29.17%(均值),講座與25.00%(均值)。學生“接受過職業規劃方面的正式輔導和培訓”的只占總人數的7.50%(均值),41.67%(均值)的學生“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
5.對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要求。
我列出了十項要求,學生選擇“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的學習”、“請本行業或本職業的領導談對下屬職位所需能力的要求”、“請職業規劃的專家針對大學生的現狀和特點來談談他們的建議”、“請一些名企的人事經理談他們的用人之道”占50%以上,其余項目所占比例較小。但各年級學生對教育要求各有側重。大一、大二女生側重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學習和各種講座,大三女生則側重于與就業相關的職業交流、講座。
6.女性特質對其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62.78%(均值)的學生認為女性特質對其職業生涯規劃會有影響,但不大。36.94%(均值)的學生認為在職業生涯發展中“家庭”影響較大,“社會”、“婚姻”對其也有不少影響。同時61.11%(均值)的學生認為女性與男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應有區別,但75.00%(均值)的學生認為女性在職業發展上不會弱于男性。
7.對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建議。
不同年級學生在要求和建議中關注的內容存在差異。這些差異與學生的成長背景、不同年級的生活重心和面臨的實際問題有關。如,一年級學生要求更多的是了解自己與較廣闊的職業世界;二年級學生側重于了解自己的綜合素養與擬從事的職業崗位要求之間的差距,以便能夠進行彌補;三年級學生的要求或建議大多側重于如何能更好地獲得求職就業的信息,以及以后自己的發展方向和信息。
三、結論
1.女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越來越強。
大多數女生認為,女性與男性的職業生涯規劃道路雖有不同,家庭、婚姻對其也有不少影響,但她們不會因為這些問題而停止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和理想追求。她們對于職業的需求及職業的發展與男生一樣。
2.雖然大部分女生對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感興趣,但依然有少量學生未將這類知識視為個人知識結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長期以來關于職業生涯規劃及職業發展的系統知識并沒有列入學校的課程計劃,學生對此了解不多,有興趣了解這方面知識的學生也是以自學為主;二是學生家長并沒有引起太大重視,大學最近幾年由于畢業生就業壓力與競爭加劇,開始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但多半僅側重于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求職技巧之類內容的介紹而忽略了職業生涯整體規劃,且多數情況下僅安排在學生臨近畢業時;三是社會上的各種媒體雖然都有涉及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但總體上對其知識方法、步驟、設計等的系統介紹不多,學生得到的信息和范例缺乏系統性及可操作性;四是因女性有其獨特的職業發展道路特點,故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隨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以大一學生比大二、大三學生規劃意識強,有短期規劃為證。
3.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很感興趣,但卻缺乏學習主動性。
從數據可看出,獲得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內容占29.17%,講座占25.00%,而網絡只占12.78%。這就說明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學習還很被動,缺乏自覺、主動性。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校相關資源的了解程度不夠。
4.職業生涯規劃知識掌握的效果令人不樂觀,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系統知識全方位的了解。
由于教育的缺位,學生雖聽說過“職業生涯規劃”這個概念,且通過各種媒體、途徑進行自學,但在實際的學習效果上,對相應的方法與步驟的了解程度卻很低??陀^地說,大多數學生都有一些關于自己未來人生的想法,但由于沒有掌握較為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與方法,她們的朦朧或清晰的所謂“規劃”很難對個人的發展起到真正的指導作用。
5.不同年級學生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過數據可看到:不同年級學生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有差異。一年級學生建議多開設一些職業介紹之類的講座,二年級學生希望了解更多的職業的需求,三年級學生則例重于職業的發展前景及當前崗位需求方面的內容。
四、思考與建議
1.與時俱進,結合當前社會發展所需,加快高校女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步伐。
女性主義先驅西蒙娜?波伏娃認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寧可說是逐漸形成的。”葉文振認為女性對自己能力的肯定、樹立信心是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一個與心理或性格相關聯的先決條件,而教育投入則是提升女性社會地位一塊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可見女性職業規劃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對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職業規劃系統已經非常規范。近年來我國各種報道、宣傳也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但是,與大量高調宣傳報道不符的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尚未將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內容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在計劃經濟時代,一切服從國家安排的背景下,這種教育的缺失或許對個人的生涯發展影響并不顯著,而在今天國家已經不能包攬個人一生,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人生的發展承擔更大責任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與時俱進,結合當前社會發展所需,將職業規劃生涯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2.加強研究,構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職業生涯教育系統。
首先,要加強研究,構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體系。尤其是女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F代職業生涯教育理念的提出,始于美國,到今天僅有30多年,但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推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吸納其先進的內核與科學的方法,構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及女性特點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體系,是教育者必須做好的首要工作。其次,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使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涉及領域比較廣泛的課題,且需要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時間的沉淀,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內涵。我們可以開設如《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進行職業測評;開設各種講座、定期舉辦成功校友報告會與企業家論壇;邀請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或經理、董事來學校作相關專題的講座,并進行團體和個體輔導;定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和開設創業園實體,真正將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廣泛溶入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最后,我們應建立和完善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組織系統,配備一支經過良好訓練和一定學科背景的專(兼)職結合的職業生涯教育與輔導的師資隊伍。
3.削減性別歧視,創造平等就業環境。
女大學生是中國知識女性中最年輕、最富有朝氣的一部分,是中國社會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女大學生應不斷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樹立切合實際的職業目標與人生目標,并一如繼往地堅持下去,做到女性的獨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國家也應將性別平等意識納入到各項政策的制定中,推動男女平等國策的真正貫徹落實。同時要制定相關法律,加強對法律的執行和監管力度,對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企業進行教育、處罰等并提供專業的職業規劃機構。
4.加強輿論宣傳,弱化傳統社會性別文化。
社會性別理論認為,性別的差異更多地體現在社會文化維度上,而非生理特征上,也就是說通常社會文化觀念中所表現出來的所謂屬于“男性的”和“女性的”的特征(如女性感性,男性理性;女性善于學習語言,男性善于學習自然科學,等等)都是由社會文化塑造出來的,是社會文化建構的結果,因此是可以弱化的。為此,弱化傳統的價值觀和性別角色觀,加快建立男女平等、共同發展的先進的社會性別文化是當前的一件大事。我們應同時大力宣傳和倡導文明進步的婦女觀,促進婦女事業發展,努力營造有利于實現男女兩性和諧發展的輿論環境,并開設《女性學》等課程,逐步提高女大學生的性別覺悟,促使女大學生職業發展觀念轉變。
5.抓好落實,在政策、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
為了使女大學生在心理上、職業上及社會上平衡與成熟地發展,能夠成為自我認知、自我控制及自覺有用的公民,能夠在自己最適合的位置上發揮最大的作用,體現最大的人生價值,并擁有和享受經濟獨立、自我實現及敬業樂群的成功美滿生涯,政府還須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大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唐人潔.我國女性職業生涯規劃的困惑及相關對策[J].綜合管理,(101).
[2]何建華.國外女性職業生涯開發研究現狀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VOL28,(1),2006,(1).
[3]溫衛寧,王越,雷云翔.旅游類大學生生涯規劃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研究――以桂林旅專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VOL17.
關鍵詞: 職業規劃 高職學生 課程設置 就業導向
根據調查,我國不少高等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不夠重視,甚至有大約40%的高職學校根本沒有設置《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鑒于此,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明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高職學生的重大作用,切實安排,使教學工作落到實處,幫助高職學生細心規劃,走穩就業的第一步。
一、設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明確個人選擇方向
我國高職教育走過課改的風雨,迎來體制的可喜進步,但仍受固定思維的影響。部分學校有設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嘗試,但大多只是印在紙上,沒有刻在心中,更多學校在這門課程設置上還是空白。學校在意識、行為上都缺少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視,骨干教師基本被列為《職業生涯規劃》科目計劃之外。導致不少學生雖然經過幾年高職知識的學習,但在被問及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時,70%以上的仍處于茫然狀態。他們只知道學習知識,然后領取畢業證,但缺少應對社會的風向標,處于“走到哪里算哪里”、“到時候再說”的消極狀態。
建議合理設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從新生入學開始,引導高職學生正確面對自己的現實,思考并勾勒未來人生理想的藍圖,選擇熱愛的專業,為面對社會選擇、職業定位等打下基礎?!叭鄙倌繕说膶W習,注定是殘缺的”。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在老師的教導下,才能明確自己愛好什么、學習什么、未來的職業大概是哪些?心中有目標,腳下才會有方向,高職學生才能學得專心、練得用心,才能為我國培養多層次的技術類人才。
二、添加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練就現代職業素質
1.聽從時代呼喚,認知職業素質。
著名經濟學家羅斯韋爾認為:所謂職業素質指勞動者作為個體,在學習基礎上培養出來的生理和心理知識等綜合能力。他提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不但能完善自我、提升內在品質,而且能促進社會職業標準提升。職業素質問題于個人、社會、國家都有不可或缺的重大價值,從對先進地區和各大洲發達國家的調查分析中可以發現他們對此的認識和研究很早。特別是西德,最先在世界上倡導:重視國民的職業素質,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職業人才。特別是他們提出的“雙元制”模式,更引發各國的仿效熱潮,銳意改革的中國也在學習和借鑒之列。
2.傳統教學意識影響,形成職業素質缺失。
我國傳統教育歷來偏愛尖端人才,對于中級、初級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不高,于是導致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素質不滿意、學生無法適應社會的崗位素質要求等一系列問題。不但高學歷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狀況,而且不少高職院校學生在職業素質方面相當欠缺。據調查:我國市場經濟近年來呼喚高素質的技術類人才,要求學生通過高職學習后,不但擁有過硬的專業文化知識,而且應當具有相應的心理等多元素質,提倡學生全面發展。建議高等學校主動增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從預案制定、具體操作、考察評價、學校氛圍等方面敦促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三、學好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具備就業技巧
1.學會反思得失,做好自我認識。
古人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薄耙娰t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梢姼呗殞W生應當有客觀看自己、冷靜觀世界的意識和能力。而這些能力的來源大多是各高校應當開設的必修課程《職業生涯規劃》中設置的重點教學內容。因為這一學科的出發點是從客觀角度反觀自我的本心,通過職業生涯設計的學習,使學生從真實層面確定自己的優劣。只有用冷靜的心態進行自我審視與界定,才能直面殘酷的崗位競爭,充分釋放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規避自己的不足,盡可能臻于完善。試想一個擁有自信、自立、自省品格的人才,在跨出學校大門、迎接職場挑戰時,又豈會做得不好?
2.理論實踐融合,確保學生就業。
專家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但對學生的人生定位有引領作用,而且對就業有實際價值。主要體現在:
(1)可以幫助學生人在高校、心系市場。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引導高職學生盡早開始關注、分析社會的就業方向與信息,提高未來就業的成功率。老師們可以教會學生體會國家相關政策、明確用人單位的需求、各種專業大概的工資水準等,避免畢業后胡亂應聘,隨意投放應聘書,為自己和招生單位帶來應對與溝通的煩惱。
(2)站在專業角度,傳授學生就業技能。建議從如下方面入手:學會整理和編寫自己就業資料,便于用人單位了解。在這一方面,對學生應有深層次的教學要求,除開淺顯的學生就業推薦表、學生求職信、個人履歷填寫之外,還應當教會學生準備其他規范資料。如自己平時獲得的榮譽證、考級通過的專業等級證,同時教會學生在面試和筆試當中的著裝辦法、語言表達、能力展示等注意事項,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并進行相應的訓練,做到臨陣不亂。
四、結語
建議我國高職院校不但要開設《職場生涯規劃》課程,而且教學工作要扎扎實實,不辜負家長和社會的殷切期盼,從而針對高職學生的個人特點、就業困惑排憂解難,為教導高職的莘莘學子不斷苦學專業、苦練技能,坦然走向市場起到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田里.試論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研究[J].知識經濟,2015,06.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人才強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一、引 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知識經濟時展階段,飛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急劇轉型使得人力資源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卻不是人力資源強國,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面臨著培養高質量、能夠滿足社會需求人才的挑戰和壓力;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在不斷大眾化,推進素質教育勢在必行,各高校推行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則是著力于大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同時,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是個人依據自身特質,對個人進行職業生涯探索和設計,通過不同的選擇和決定來實現生涯目標的過程,它是影響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部分并已引起重視。因此,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一方面是建設人才資源強國的需求,是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另一方面也是解決大學生成長問題、就業創業問題的迫切需要。
關于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理論主要是在19世紀末從美國開始興起和發展起來的,在美國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經歷了從人職匹配的職業指導階段到關注全人發展和終生發展的生涯指導階段,產生了如類型學、發展性、社會學習以及認知信息加工等理論。20世紀初,我國國內開始了生涯規劃的實踐和相關研究,直至21世紀以來,生涯輔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很多高校也開始探索生涯輔導實施的模式,同時也引起了相關學者的關注和研究。其中包括:龍立榮(2001)、牟海萍(2005) 探討了就業指導到生涯輔導的歷史嬗變過程,揭示了它們之間的關系;鄭瓊梅(2002)、李笑燃(2004)、姚本先(2005)等研究了大學生生涯輔導的內容和意義;趙頌平(2004)、雷五明(2006)等對高校進行了實踐調查,分析了生涯發展規劃輔導的現狀,認為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正處于發展探索期。
由此可見我國生涯輔導的研究范圍正在逐漸深入,但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和完善:其一,我國生涯輔導的研究少有結合現狀以及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其二,學者研究的政策建議缺少理論結合實際,少有從社會角度進行分析。故本文將會從實際角度出發,根據現狀著重分析如何構建較為完善的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體系,為我國高校生涯發展規劃輔導做出參考。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現狀及問題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現狀
依據國內部分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結果和分析,參考典型高校的相關課題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主要為以下方面:第一,在大學生自我了解方面,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個性比較了解,卻有63.4%的學生不太了解自己什么樣的職業類型,72.1%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了解程度不高且有63.74%的大學生對自身的發展計劃沒有較為明確的認識;第二,從高校職業生涯輔導情況來看,目前廣泛系統地展開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程度并不高,據調查,有18.7%的大學生表示沒有接觸過職業生涯規劃,而僅有10%的學生是通過課程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三,從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輔導的效果來看,有77.1%的學生對學校提供的規劃輔導感到不滿意,其中有59%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太少,形式單一,并未能夠起到詳細知道作用。①
同時,目前我國高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業情況較為嚴重,據2008-2009年《當代中國青年權益狀況研究報告》藍皮書,近年來暫時處于失業狀態的大學生約占當年度畢業生的20%-30%。從大學生角度來看,就業嚴峻的原因主要為:其一,大學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素質能力與企業需求存在差距,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目前畢業生普遍存在實踐能力不足,專業素質不夠強硬的問題;其二,畢業生對自身就業選擇目標不明確,大部分大學生在就業擇業時盲目投遞簡歷,未能進行篩選和思考,從而導致自身與企業各方面不相適應而未能成功就業的局面。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問題
我國“985”工程學校和部分“211”工程高?;旧隙奸_展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工作,目前來看效果顯著,部分學校的就業率達到了85%以上。但從整體上來看,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高校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與學生自身的成長、人才市場的需求、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存一定的距離,主要體現在:1.從大學生自身角度來看,個人的自我規劃意識較淡薄,根據現狀得知大部分大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只知其概念不知其內涵,因而會出現學生基本了解自我但對自身的生涯規劃并不明確的矛盾狀況;而且眾多大學生的生涯規劃設計比較盲目,規劃措施缺乏:通過現狀了解,不少大學生在進行生涯規劃時對自我職業發展有過高的期望、只去大城市、政府單位等,職業路線設計不合理、選擇多條職業路線卻顧此失彼;同時大學生在設定了自己的生涯目標后,缺乏內在的動力,并沒有用行動去堅持自己的目標。2.從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輔導開展情況來看,我國各高校對于生涯規劃仍然處于探索期,發展狀況并不成熟:課程體系不完善,雖然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經開展了生涯規劃的課程,但缺乏理論導入、個性咨詢測評等體系;專業教師和相應的設備、場地的缺乏,部分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并不是獨立的組織體系,專業人員少而雜,專業性知識和技能還不夠,也不能利用相應的設備和場地,故未能達到對學生專業性指導的作用。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完善建議
依據以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現狀和一些問題的分析,筆者探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并構思下列體系完善機制,作為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開展的參考:
(一)個體輔導
大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特性和價值觀,同時在大學階段,個體的生涯目標復雜多樣且不同時間段內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有所改變,這就決定了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必須具有針對性和個體性。因此,建議各高校在學生入校時建立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檔案,以電子或者紙質的形式記錄學生自身的規劃目標、變化、進程以及心得等。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1.從個性方面,每個個體都是唯一的,每位大學生都有唯一的特性,而對于自我的深入了解則需要學校的輔導,這主要包括自身的優劣勢認識以及自身發展意愿、環境的認識等。2.從專業方向上進行引導,大學生的就業擇業方面大部分是遵循自身的專業情況,而每個專業的前景和對大學生各方面要求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學校應當給予相應的專業答疑和指導,提供部分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3.在就業、創業方面,學校亦應給予個性化的輔導。依據霍蘭德(John Holland)創建的類型學理論,大多數人的個人導向都處于其提出的六種典型職業環境和個人導向,分別是:R(實際型)、I(研究型)、A(藝術型)、s(社會型)、E(企業型)、c(傳統型)。高校要引入相關測評幫助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環境,來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價值,表達自己的態度,從而減少其在職業選擇中所遇到的摩擦和不合適問題。
(二)課程輔導
我國高校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列為課程的仍然為少數,借鑒于國外高校已經成熟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制度,建議各高校在開設相關課程、建設相應機制的同時要注意完善以下方面:1.輔導人員的專業化以及專兼職教育方式相結合。學校應當開設獨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組織,其輔導人員應當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有專門的負責人負責學生的心理測試、能力評估以及心理答疑,而這些人員應當要有相關的培訓并且經過考試達標才能上崗;同時專業的教育能夠起到較大影響但需要太多的人力,目前我國高校從事大學生職業規劃輔導的專業人員人力明顯不足,故學生的管理老師、輔導員等則須起到兼職輔導的作用,其能夠直接接觸到大學生并且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動向,專兼職的教育方式是學校整體了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途徑。
2.輔導課程多樣化和全程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內容最初是自我的認識,包括自我了解和職業價值觀;其次是做出選擇的能力,即在面對社會的需求時,結合自身情況做出適當合理的選擇;再而為生涯規劃決策能力,即協助學生在面對決策時正確的進行分析、做出職業規劃;最后是自身潛力的開發,引導學生在進行生涯規劃時挖掘自身的潛力。同時大學生在完成大學學業面臨就業的這段時間里有不同階段的想法和職業規劃,因此高校應當合理利用該時間對大學生進行全程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包括入學初的專業引導和就業情況、自身的特性和優缺點、依據類型分析協助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學習技能、通過社會交流平臺促使學生達到其規劃目標。
3.課程方式多樣化。根據我國各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狀況的了解,授課方式大部分為上課、講座等,這種方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并不多,顯得枯燥單一,不能引起大學生的興趣而未能深入到學生生活和學習,故高校在開設相關課程時應當采取多樣的模式,利用設備、場地以及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有參與心理活動、心理測評和互動交流的機會。比如說開設專門的課程網站,讓學生參與其中的測評、進行線上交流、撰寫心得等,這樣學生學習快,也加大了對生涯規劃等的心理學習興趣,從而達到生涯規劃的輔導目標。
(三)交流平臺
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角色不僅僅是學生和學校,政府、社會以及家庭亦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目前政府和社會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重視和投入不足,許多地區并未把生涯規劃劃入課程目標中,沒有統一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且研究經費、設施建設等方面資金投入不足,從而影響了生涯規劃輔導工作的開展。因此高校要積極與政府和社會搭建相關平臺:1.從政府方面來看,政府可以提供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機構用以培訓輔導人員,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制度,設立相應的生涯規劃機構協助各高校并且大力提倡和引進有效的社會資源;同時高校應積極構建于政府的交流平臺,獲得有利政策環境和信息,申請與政府部門共同建立職業生涯信息服務系統,提供大學生完整、豐富的生涯信息。2.從社會方面來看,主要包括社會企業和家庭交流平臺建設:其一,社會氛圍對于大學生進行生涯輔導的影響至關重要,其中通過網絡、報紙等途徑宣傳可以提高社會公眾對大學生生涯輔導的認識,形成良好氛圍并且引領家長把生涯規劃輔導融入子女的早期教育中,營造全社會認同、接受、支持和重視生涯輔導的良好局面;高校要與企業建設實踐業務體驗式交流平臺,一方面鼓勵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學習,一方面高校還可以邀請企業精英到校進行講座授課,向學生提供行業信息或者傳授成功職業經驗。其二,家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即指家長依據子女的個人情況、性格特點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確立和實現生涯目標,使其個性心理和社會行為能夠健康和諧地發展。故高??赏ㄟ^家訪、信息回執等形式與家長保持聯系,得到家長的配合以及重視,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那就會使得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更加容易進行和完成目標。
四、結語
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對其自身發展起到不斷促進、挖掘潛力的作用,同時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的重要途徑,更是我國創建人才強國的迫切需要,而目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狀況并不樂觀,還有待進一步的機制完善和發展,本文通過對高校生涯輔導現狀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完善生涯輔導體系的機制,為我國各高校發展和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提供參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復雜完整的系統,它需要學生、學校、政府以及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合作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以達到為學生自身發展、我國人才強國戰略以及社會共同進步的目標。
[注釋]
①劉榮軍等,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的構建,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1:61
[參考文獻]
[1]劉榮軍等,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1:61-62
[2]李玉香,高等院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意義探析[J],理論界,2009.10:205-207
[3]吳志功,喬志宏,美國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評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4.No.6:52-55
[4]戴樹根,巢煒,大學生生涯輔導論[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月:159-160
[5]馬小輝,王利群,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輔導的研究[J],《中國林業教育)2005年第4期:49-51
[6]鄭瓊梅.生涯輔導: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00(9).
[7]李笑燃.大學生生涯輔導的意義與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1).
[關鍵詞]大學生;生涯規劃;問題;對策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各高校開展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是大學生,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職業生涯規劃中至關重要。因此,本文以中醫學專業大學生為例。分析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對策建議。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在全面認識自身的前提下。在認真分析當前環境形勢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將來從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計劃安排及行動措施以期實現良好的人職匹配,為一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職業生涯規劃由自我審定、環境評估、職業定位、計劃執行及評估反饋幾個環節組成。
二、中醫學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在中醫藥大學從事思想政治輔導員六年來已經培養近六百名畢業生。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結合多年工作,總結出中醫學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幾點主要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方式單一。理論與實踐脫節
職業生涯教育剛剛起步的時候,沒有正規課程,只是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加人生涯規劃的元素,生涯規劃教育不夠系統。效果不夠理想;現在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已經正式走進課堂,但是收到的效果也不容樂觀。因為課堂教學的內容較為單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不合適,學生很容易把這門課當做純粹的理論對待。覺得只要上課聽講就可以了。
(二)自我認知不足,不能準確審視自己
自我評估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準確客觀的分析和評價自我是使本人對自己的性格、興趣、特長、需求、學識、技能、智商、情商、行動、經歷、社會關系等個人的基本素質、智能和資源特點,有一個客觀、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這是正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
(三)大學生對職業缺乏感性認識
目前大學生了解職業信息主要還是通過間接渠道,如互聯網、媒體、就業指導課程以及相關講座等,不能切身體驗職場的真實狀態?,F在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學生對所學的學科專業了解很多。但是對于這個學科專業所對應的職業了解甚少。例如,中醫學專業學生了解很多骨傷科專業的相關知識,考骨傷科的研究生也沒問題,但是卻不了解骨傷科醫生具體做什么、怎么做。
(四)學生做生涯決策時思路狹窄
令人尷尬的是。一方面學校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廣泛聯系用人單位。另一方面學生在進行生涯決策時卻思路狹窄。在很多中醫學專業學生的思想里,將來的出路只有兩條:要么當醫生。要么做藥品、器械銷售。以至于畢業參加招聘會時眼睛只盯著醫院和藥廠,其他行業干脆不考慮。事實證明,以往中醫學專業畢業后從事醫療、藥品銷售以外的工作并取得成功的同學大有人在,涉及的職業達四十余種。
(五)學生對將要從事的職業缺乏熱情
臨近畢業,一部分學生對待找工作就像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一樣,當做任務去完成,甚至認為找到工作是為了完成爸媽的心愿。學生對待工作,體現不出絲毫的熱情。他們懶散地一步步走向自己并不了解、并不熱愛的工作崗位,對于學生本身來講,這樣的職業生涯是危險的,尤其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尤其危險。缺乏熱情地工作,就是害人害己。
(六)輔導員分身乏術
我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實踐環節較薄弱,需要輔導員承擔一部分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教學工作,以及大量的個體咨詢。而作為輔導員,平時事務性工作很多,很多時候無暇顧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環節,力不從心。
三、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創新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方式方法
應該把學生從理論教學中解放出來,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產生興趣。對于醫學生而言職業道德觀的教育尤為重要,老師讓學生學習很多醫療行業道德標準,可是學生們把它當做“知識”來背記。背下來之后就會提高認識、就能引起學生共鳴?筆者主持過一次活動,組織中醫學專業學生在一起聊“我見過的最讓人討厭的醫生”。同學們踴躍發言。最后我們把“讓人討厭的醫生”歸類,分析是哪個環節讓患者如此惱火。分享的環節做得十分輕松。大家主動發言,談了很多感受。這樣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認識問題,學生接受的才是一個立體的事物,才能印象深刻。
(二)善用各種資源,推進生涯探索
認識自己、了解環境是生涯規劃的起點,大學生要善用各種資源,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生涯探索,為確定生涯目標做充分的準備。要通過自我反思、他人的反饋和評價來認識自己,也要充分運用科學的測量工具來增進自我認知。通過網絡、媒體、師長、親友、同學等渠道了解職業相關信息,并常常關注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環境因素。還要對可能選擇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有清楚的認識。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卷調查;建議
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從歐美國家傳入我國,是指個人在從事職業之前或職業發展過程中,結合自身情況、眼前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編制發展計劃,確定行動時間及制定行動方案。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制訂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制度由“統一分配”向“自主擇業”的變革,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日益凸顯,而且很多大學生在面臨職業選擇時產生種種焦慮和困惑,缺乏必要的職業生涯輔導和職業發展指導。為了準確了解地方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向,尋求切合地方高校實際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策略,本文選取了江蘇省徐州市某高校的本科生做調查研究,力求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在地方高校開展的基本情況,為科學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以徐州市某高校在校本科生為總體。為保證樣本容量、樣本專業和年級分布結構的代表性,我們抽取了該校所有院系包括文、理、工、藝術類20個專業的一至四年級共600個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其中師范生和非師范生各為300人。
(二)調查方法
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在課題組研究人員、有關專家和大學生共同參與下制定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問卷包括25個單項選擇題、1個多項選擇題、2個開放式問答題共28個問題。抽樣方法是:首先確定抽取師范和非師范專業各10個,確定樣本所在專業的年級和班級,即每個專業抽取一個自然班級,并考慮年級的相對均衡分布。然后,每個班級隨機抽取30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這樣,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17份,占問卷總數的86.2%。實際樣本構成情況見表1。
二、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程度不高,對未來的職業發展缺乏明確的目標指向
被調查同學在回答“您學習本專業前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這一問題時,僅有14.5%的同學回答“很清楚”,28.2%的同學表示“不清楚”,并有7.4%的同學表示“從未聽說過”。另外,僅有37.7%的同學認為目前所學專業是職業生涯的發展目標和方向,28.2%的同學明確表示目前所學專業不是職業生涯的發展目標。這顯示了大學生在專業選擇時的盲從和不負責,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傳統的教育體系中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工作的薄弱。
在問及“您是否非常清楚自己應該往哪些職業方向發展”時,40.6%的同學回答“清楚”,47.8%的同學回答“不太清楚”,8.9%和2.7%的同學回答“不清楚”和“沒有考慮過”。在問及“是否清楚自己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計劃”時,僅有33.1%的同學回答“清楚”,61.5%的同學回答“不太清楚”或“不清楚”,還有5.2%的同學“沒有考慮過”??梢?,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發展目標比較模糊,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考慮不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比較發現,女同學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意識較男生的稍強,有39.5%的女同學“非常清楚應該往哪個職業方向發展”,男生則為30.5%。師范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意識較非師范生的稍強,各為30.9%和28.7%。
(二)大學生自我認識不夠明確,對自己的個性、興趣、能力特長及喜歡從事的職業等的認識不夠清晰,表現出自我認識不足
對自我個性、興趣、能力特長及喜歡從事的職業的認識和了解,是正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和基礎。調查顯示,有57.1%的同學“非常了解自己的個性”,有57.3%的同學“非常了解自己的興趣”,41.6%的同學“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44.3%的同學“非常了解自己最不喜歡和最喜歡的職業”,回答不了解的分別占到3.3%,4.1%,7.0%,6.0%。當然,還有一少部分同學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個性特征,缺乏自我認識,尤其是對未來所從事的職業的考慮偏少,見表2。
比較發現,在自我認識方面,女同學稍差于男同學,師范生稍好于非師范生,理科的學生比文科的學生更了解將來要從事的職業。
(三)大學生對影響擇業的主客觀因素有比較理性的認識,對“工作待遇”過度的追求又表現出其注重個人利益而忽視社會需要的一面;大學生擇業受其父母影響較深,而對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機構”缺乏了解或認同度較低
關于擇業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有24.8%和27.5%的同學選擇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長”,合起來即有52.3%的同學認為首先要結合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實際去選擇職業,這是符合職業生涯規劃要求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受市場經濟影響,大學生選擇職業時講實惠、重物質利益的傾向比較明顯,有29.4%的同學把“工作待遇”問題放在了首位,而僅有3.3%的同學首先考慮“社會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擇業時,在考慮主觀因素的同時,對各種環境因素也積極關注,有64.8%的同學“非常清楚自己職業發展面臨的客觀環境的優勢與劣勢”,只有6.2%的人表示“不清楚”,這與職業生涯規劃關于“環境評估”(或“機會評估”)的要求是一致的,對大學生正確規劃職業生涯具有積極意義。
對于“當您面臨職業選擇或職業困惑時通常尋求那些幫助”這一問題,有27.9%的同學只考慮單一因素,其中7.5%選擇“父母”,3.7%選擇“老師”,3.7%選擇“同學”,11.0%選擇“自己”,選擇“專業機構”的僅有1.93%。考慮多項因素的同學較多,但每一因素被選擇的總次數也是“專業機構”最低,為32.3%,相比較而言,選擇“父母”的卻高達56.7%。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同學則更少,僅為5.8%。另外,經比較,畢業班同學對“專業機構”的依賴程度明顯高于非畢業班學生,尤其高于低年級學生。
(四)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強烈渴望,但同時對它也感到十分的陌生;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滿意度整體水平不高
在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程度方面,認為“有所了解”的占59.6%,“非常了解”的只有7.7%,而“不了解”的卻有27.5%,“沒有考慮過”的也有5.2%。另有88.2%的同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但是,卻有66.3%的同學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于人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有69.2%的同學明確表示“非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梢?,盡管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中陌生程度還比較高,但是已有2/3的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表現出了強烈的服務需求。
關于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滿意程度,調查顯示,表示“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分別為3.1%和17.6%,選擇“一般”的為59.4%,回答“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占到12.6%。說明大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滿意度整體水平不高。比較而言,男同學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滿意度優于女同學,城市同學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滿意度優于農村同學,表明職業生涯中的女同學更需要引導,農村同學的職業生涯發展更需要關注。
(五)大學生對學?,F有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整體不夠滿意,學校在這方面尚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關于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情況,被調查同學的滿意率不高,僅為13.7%,并且,對“學校已開設的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課程或講座”的滿意率也僅有16.2%,這表明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尚有很大的發展與提高空間。
同時,調查發現,有近4/5的同學表示一定會(44.7%)或有可能會(31.5%)主動去做職業生涯規劃。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越來越成為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有效形式之一,結果表明,有79.3%的同學表示如果學校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自己會選修學習,以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知識的不足。
(六)大學生對如何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認識膚淺,甚或有錯誤認識,對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寄予很大期望
在開放式回答型題目中,關于“作為一名大學生該如何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這一問題,很多同學認為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結合社會需要”“為未來的職業方向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并通過“抓好專業課學習”和“提高實踐能力”“為職業發展奠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等等。雖然沒有一位同學能夠明確、具體地說出自己的設計方案,但從中也能看出,在大多數學生的腦海中(或潛意識里)已經形成了初步的、樸素的職業生涯規劃想法,已經開始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所思考。當然,也有近1/3的同學表示“對將來一片茫然”,或“還沒想好”。同時,有極個別同學還存在著“車到山前必有路”“是否規劃無所謂”等錯誤的認識,亟須加強引導。
關于對學校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建議與意見,大多數學生認為,學校應大力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增強工作的針對性”,“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多提供及時準確的就業信息”“多舉辦講座或交流會”“從低年級開始抓起”,等等,表明了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需求的強烈愿望和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高度關注,這是我們應該加以重視和著重解決的。
三、幾點建議
我國地方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加快推進適合地方高校具體情況的生涯輔導理論的本土化建設進程,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涯輔導體系與模式,推進高校職業生涯指導的實踐化進程。
(一)轉變思想觀念,樹立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內容的就業服務理念
大學生就業服務不僅應體現在為學生進行就業信息提供、技巧指導等短期價值上,更應體現在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指引既有發展前途又適合自身特長發揮的職業方向的長遠價值上。所以,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的高校就業服務必須實現從就業指導向職業指導轉變、從群體指導向個體指導轉變、從講授指導向實踐指導轉變、從技巧指導向心理指導轉變等四個轉變,切實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效果。
(二)開展生涯教育,增強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自覺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價值的實現,主要體現于職業生涯之中。離開職業談事業,純屬空談,而職業生涯規劃不是學校對個人的強加,而是學生主體的自覺參與,其根本動力來自于學生本人。因此,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幫助大學生增強適應未來社會環境的能力,將個人的發展和追求有效地融入社會的需求之中,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擴展服務面向,建立全程化全方位的職業生涯指導模式
職業生涯規劃要從單純面向畢業生,拓展為面向全校各個年級的普通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也將形成以就業部門為主、同時帶動高校教學、科研、后勤等一系列與學生成長有關部門全員參與的新格局。
(四)完善服務機制,切實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制度
職業生涯規劃最終要落實到學生上,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制度是有效開展職業生涯指導的保證。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指導每一位學生依據自身實際,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填寫《職業生涯規劃書》,為所有學生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檔案”。進入二、三年級,學生的職業傾向性更加明顯,要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生發展實際,對職業生涯設計作適當調整。當然在此過程中,要有對學生狀況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并且調整不宜過于頻繁,幅度也不宜過大。
(五)加強理論研究,促進職業生涯指導工作的科學發展
職業生涯指導既是一個工作體系,也有自己的理論體系。目前,全國地方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整體處于起步階段,幾乎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和領域,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可操作性的技巧與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理論方面的調查與研究、實踐方面的探索和總結。要善于學習和借鑒國外職業生涯指導的成果,大力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研究,加快推進職業生涯指導的本土化建設,建立起自己獨特的、符合我國地方高校特點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參考文獻:
[1]羅雙平.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9.
一、調查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隨機抽取的淮安體育運動學校100名中專及高職部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查閱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其歷史及現狀,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研究。
2.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96份,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為90%。
3.數理統計法
將回收的90份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對象情況
被調查的90人中,中專學生為38人,占42.2%;高職學生為52人,占57.8%。調查對象分布相對合理,抽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首先,我們考察了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興趣。通過數理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從性別還是年級來看,學生普遍喜歡這次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具體來看,在性別上,男生比女生更青睞這次比賽,比例分別為54.8%和37.5%。在年級上,中一年級學生、高職一年級學生、高職三年級學生選擇“喜歡”的比例超過了半數,比例分別為62.5%、60.0%和56.3%。而中專一年級、高職二年級、高職四年級這三個年級則沒有學生不喜歡這次比賽。
其次,我們對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態度進行了考察。通過統計得出:在準備這次比賽的過程中,從沒有產生過放棄念頭的學生主要集中在中一、高職一年級和高職二年級,比例高達75.0%、70.0%和57.1%。而為了這次比賽,學生準備時間主要集中在一周。高職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為這次比賽做了充足的準備,時間超過一周以上。
再次,我們對教師的態度進行了考察。大部分學生在這次比賽中得到了一位教師的幫助,這一位教師為班主任老師。而得到過兩位教師幫助的學生在中一和中二年級,在高職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中也占有相對比例。在兩位教師中,除去班主任外,部分為晚自習輔導教師,他們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比賽提出建議;部分為負責這次比賽的教師,他們也為學生提供幫助。而得到過兩位以上教師幫助的主要集中在高職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這些教師中除去以上提及的教師之外,還包括計算機教師。
接著,我們考察了教練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態度,根據統計可以看出高職一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的教練知道這次比賽的比例較高,而中一、中二和高職二年級學生的教練指導這次比賽的比例較低。教練為這次比賽向學生提供幫助普遍較低。
此外,我們還考察了家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態度。絕大多數父母不知道這次比賽,而在極少部分知道這次比賽的父母中能夠向學生提供幫助的比例大多數有所下降,也就是說,即使家長知道這次比賽也沒有為學生提供任何幫助。
最后,我們考察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對學生的影響。學生普遍認為這次大賽對他們有幫助。其中中一年級、高職一年級、高職二年級、高職三年級和高職四年級學生對這次比賽的認同比例高達87.5%、80.0%、71.4%、81.3%和80.0%。學生普遍認為這次比賽幫助他們明確了目標,提高了綜合能力。通過這次比賽,學生開始分析自身的長處和不足。
三、討論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根據對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動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引導性的意義,它像一面旗幟指引著學生努力的方向。
(二)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在職業學校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學生,他們并不是自愿選擇來職業學校學習。在入學初期,他們經常會產生一些沮喪、迷茫、自卑的心理。針對這些學生,我們就需要盡早地引導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了解自身的長處及不足,進行正確的專業選擇,樹立目標,增強信心,避免錯過最佳學習時機,耽誤一生。而對于自愿選擇職業學校,有特長有天賦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更能夠促進他們將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為他們的人生錦上添花。
(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緊迫性
職業學校學生比同齡的學生更早地進行專業技術的學習,更早地進行實習,因而也就更早地跨入社會。中專學習時間為兩年,高職學習時間為四年,這些都要求學生必須盡早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較準確地進行自我分析,設定目標,實現目標的策略及評估與修正。這樣才能夠保證他們在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不至于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四、結論及建議
調查表明,學生需要通過學校的引導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校也有責任且有能力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今天我們的努力,將為學生明天的成功筑起騰飛的跑道。
學校應多組織類似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長處與不足。通過團隊合作,學生之間也能夠互相取長補短,不斷完善個性。
關鍵詞:新生;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重視,剛剛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如何及時進行角色轉化,合理規劃大學生活是他們馬上需要去做的。幫助大一新生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要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因此,在新生入學教育上開設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盡可能的提前是非常有必要的。
1大學新生入學后存在的問題
1.1角色轉換慢,不適應大學學習方式及管理模式
對于剛經歷高考來到大學的新生們,從被父母照顧老師督促的高中生轉化成一切都要靠自己來完成學習和生活的大學生,很多人是很難適應的。大學不同于高中的學習方式和管理模式,導致很多學生對大學生活無法適應,對大學學習失去信心。在大學,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是大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甚至是課后作業都不是老師強制要求去做的事情。沒有來自老師和家長的壓力,很多大一新生覺得大學學習很輕松,他們一下子從緊張的高考備戰狀態中放松下來,在學習上很容易失去方向。
1.2沒有職業目標,大學生活學習缺少動力
大部分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高考。當進入大學,很多學生突然失去了目標,即使一些學生希望通過大學學習將來能夠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他們也認為這應該是畢業前才要去考慮的事情。大學生缺少學習目標,讓他們茫然沒有動力,這也是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1.3對所學專業認識較少,對未來發展茫然不知
根據調查,大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更重視的是學校的選擇,而忽視專業上的選擇,很多學生的專業都是根據家長建議填報的,學生對所學專業認識較少。自己所學專業的培養方向、專業發展前景、就業領域、專業對口崗位的能力需求等都不清楚,甚至很多學生到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專業適合發展的領域有哪些。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認識不清,導致對未來發展茫然不知。
2新生入學教育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
2.1傳統入學教育內容無法滿足學生需要
目前,各高校對于大一新生都會進行入學教學,但大部分教育僅限于安全教育、校史教育、校紀校規等基礎信息及規定的普及和教育,這些教育基本以講座的方式進行,形式單一且時間較短。新生教育中缺少有關了解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樹立職業目標的必要性等相關內容,這些對于大一新生角色的轉化并有效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新生入學教育應該增加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內容,幫助大一新生了解大學學習和生活,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2學生需要盡早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大一新生入校后,很多學生認為求職、就業離他們很遙遠,因此大一新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的太早??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不能等同于找工作,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確立職業目標,科學規劃大學生活,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根據職業發展目標做好自己的各種規劃,這對于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動力是很重要的。
2.3學生需要了解所學專業、認識自我,盡早樹立職業目標
一些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不能客觀評價自己,不知道與專業對口的就業范圍,不具備企業需要的求職能力,這些都是導致畢業生無法找到理想工作的原因。而對于新生入學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學會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對于他們的大學學習及畢業求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讓他們一進校就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主動自覺地學習自我認識的方法,積極了解所學專業的相關內容,明白盡早樹立職業目標的重要性。
3增強新生入學教育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建議
3.1延長入學教育時間,杜絕教育內容形式化
學校從根本上要重視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杜絕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形式化。很多學校對于新生的入學教育時間都限制在半個月內,甚至更短,有關內容只能進行一次講座,新生入學教育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延長職業生涯規化入學教育的時間,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和充實,讓大一新生一入校就知曉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大學學習及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3.2增強教育內容的個體性、專業性
大一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基本上是大班講座式的授課模式,這導致教學內容專業針對性不強、個性化指導不夠。因此,應根據不同專業設置講授內容,增加專業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度。除此之外,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特點進行分析,一入學就建立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幫助他們一入校就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等有初步了解,為將來的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打好基礎。
3.3創新教育模式,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