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少數民族服務管理工作
時間:2023-05-23 16:22: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少數民族服務管理工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 者】孫魯毅,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廣西民族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主任。南寧,530006
【中圖分類號】D6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6)06-0025-007
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隨著國家農村生產方式的變革、戶籍制度的改革和城市的經濟、教育和醫療等優勢,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凸顯并開始自由流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增長加快。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流動人口規模是2.2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6.58%,其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約為1600多萬人,占全國總流動人口的 6.34%,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4.29%。歷次人口普查統計顯示,從1990年到2000年這十年間,漢族流動人口的年均增加15.61%,略高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14.9%的年均增幅。而從2000年到2010年10年間,漢族流動人口的年均增長率6.03%低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年均增長率7.21%。①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增長速度在明顯提高,而且還有較大的流動空間。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在享受就業、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服務時遇到較多障礙,同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對城市生活的融入性較差,與城市社會生活幾乎處于隔離狀態。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快速增加,及其給城市的社會管理工作帶來的新挑戰,引起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目前,國家民委已先后分四批在全國選取28個城市開展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并起草《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辦法》等文件,積極探索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措施辦法,積累分類指導的經驗,對加強和創新民族事務服務與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在學術界,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李俊清 [1 ]分析了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融入困難及其原因,主要表現在經濟融入困難、社會融入困難、城市認同困難、公共服務困難、公共文化困難和民族宗教事務管理的困難五方面。 李吉和、盧時秀[2 ]等研究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體制機制建設,通過在浙江、南寧等地開展試點,建議形成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共同作用的服務主體,并將專業社會工作、公共服務機制、法律保障機制等嵌入到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鼓舞管理體系內。陳曉娟 [3 ]、劉立祥 [4 ]等研究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模式的創新工作,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作為城市社會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針對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中存在服務主體單一、服務能力有限、服務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城市管理工作必須充分考慮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風俗習慣、和實際需求,采取靈活、有效的服務模式。
根據2015年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數據統計,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省內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省內流動人口的17.88%,跨省流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跨省流動人口的15.96%,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流出地和流入地都位居全國第一位 [5 ]。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最多和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創新南寧“13456” 民族事務服務體系對其他地區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特點及服務現狀
(一)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特點
1.人口數量多、民族成分多
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至2014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29.66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20多萬,占總人口的59%左右,壯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超過55%,少數民族人口總數居全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之首。2012年末,南寧市的登記在注冊流動人口達到了131.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所占比例超過了四成,高達53萬人,其中西北地區流入的少數民族每年就高達3000多人,回族、維吾爾族等流動人口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由此,南寧市也成為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最多和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數量多、民族成分多成了該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特點之一。
2.居住分散
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中心下設的10個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站主要依據少數民族流動人群的聚居地區和活動集中區域來選址,分布在全市東、西、南、北、中各個區域。調研組走訪了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和良慶區大沙田街道銀海社區,這兩個社區處在不同市區,相距較遠。服務站的分布范圍反映了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居住分散的特點。
3.受教育程度低
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員主要來自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落后地區,其中來自西北地區的占了很大比例。大部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受教育程度偏低,多數從事務工和經營本民族特色飲食、手工藝品、土特產等文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要求較低的行業??傮w上看,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來源地、文化水平、就業方式等方面上都呈現出較為落后的特點。
(二)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現狀
為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結合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特點,針對在實際生活中少數民族流動人員遇到的問題,南寧市建立了“13456”民族事務服務體系。該服務體系模式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南寧模式”,與北京牛街模式、上海模式、廣東模式、武漢模式并列為中國五大民族事務服務體系。通過對南寧市西鄉塘區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中心、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和良慶區大沙田街道銀海社區的實地走訪,我們了解到南寧市主要為來邕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六大服務,分別是:勞動就業服務、文化體育服務、衛生健康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臨時困難補助服務以及清真食品服務。
1.勞動就業服務
服務中心利用各轄區街道勞動保障機構平臺,定期更新用工信息,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員介紹職業、提供勞動政策咨詢、提供房屋商鋪租賃信息、協助解決勞動糾紛等。在轄區街道建立創業街,實行統一管理,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提供商鋪、攤位等創業場所,實現其就業。目前,服務中心在南寧市西鄉塘區的大同二里、翠堤灣、石巷口、中草藥行建立了創業街,優先考慮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入街入市。目前已有上百戶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在創業街擺攤做生意,其中,中草藥行創業街共有少數民族經營戶27戶,占整個中草藥行經營戶的51%;翠堤灣創業街共有20戶經營戶,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經營戶占整個經營戶的56%,主要經營水果、蔬菜、早餐等。對經營中有困難的經營戶,每年還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服務中心在個體工商戶中建立了少數民族創業孵化站點,讓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在創業孵化站里既能解決基本生活費用問題,又能學習到實用技能技術,為今后創業打下基礎。此外,服務中心還與轄區內的職業技術學校等相關機構合作,向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提供無償或低償的勞動技能培訓以及舉辦科技知識講座等,以提高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職業技能,為他們實現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
2.文化體育服務
服務中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活躍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業余生活。一是舉辦專場文藝晚會,中心專程邀請專業藝術團隊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獻上文藝演出;二是組織專場電影晚會,開展了“情系少數民族――優秀電影進社區”公益放映活動;三是開展讀書活動,服務中心利用轄區職工書屋、社區文化室等文化設施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提供文化服務;四是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免費提供活動場所、體育器械、健身器材等,方便他們進行活動。此外,在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節日期間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定期開展座談會、漢(英)語角、講座等交流活動。文化體育服務豐富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體會到了服務中心的貼心關懷,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區的生活,從心理上認同所居住的環境。
3.衛生健康服務
服務中心著眼增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身體素質,開展衛生健康服務。一是開展醫療保健服務,服務中心依托轄區醫療診所,對少數民族特困流動人員實行免上門服務費、免健康咨詢費、免掛號門診費、每年免費進行一次體檢、免費建立個人醫療檔案、酌減藥費等“五免一減”服務。定期或不定期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提供免費體檢、康檢、婦檢;二是關注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生理健康,加強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通過制作健康宣傳板報,邀請專家開展知識講座,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等形式宣傳和普及健康知識。
4.法律援助服務
服務中心成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法律援助站,協調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提供免費的政策法規咨詢、無償或低償的法律援助。該項服務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開展法律普及宣傳活動,提高流動人員的守法、用法維權意識;二是提供法律援助活動,通過城區法律援助中心、街道司法所等機構,為遭受不幸的困難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提供無償或低償的法律援助。
5.臨時困難援助服務
服務中心以少數民族人員需求為導向,將少數民族弱勢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幫扶對象,幫他們出謀獻策,排憂解難,渡過難關。一是開展聯系幫扶活動。開展領導干部“聯一幫十”結對共建活動,定期聯系定期走訪,及時幫助解決結隊少數民族人員的實際問題和生活困難。二是制作服務聯系卡。聯系卡上公布有中心服務內容和熱線電話號碼,使少數民族群眾的問題通過便民聯系渠道得到及時發現,困難得到及時幫助,憂愁得到及時關心。三是協調解決困難補助。為幫助特困母親、特困兒童、特困家庭的少數民族流動群眾而發動社會各界捐款捐物;幫助特困家庭的子女上學提供困難慰問和補助;為特困家庭成員的死亡提供殯葬費用;協調教育部門,為入學困難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員適齡兒童提供受教育機會,對于那些新考入中學、大學的困難少數民族家庭子女,向上級部門爭取金額不等的助學救助,以緩解這些家庭的負擔。同時,對遭受意外傷害、突發重大疾病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提供搶救費用墊付,幫助他們及時應對困難和渡過難關。
6.清真食品服務
為了尊重和維護回族、維吾爾族等穆斯林民族流動人員的飲食習慣,服務中心為他們提供清真食品標志牌申請,清真肉類供應點以及清真飲食店鋪地點的指導,協調超市采購清真食品等服務。該項服務尊重了穆斯林流動人員的宗教、民族風俗習慣,保障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三、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南寧市“13456”民族事務服務體系具有相當多的優勢,在推動南寧市的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維護民族團結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在實地調研中我們也發現該體系本身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體系的更加良好地運轉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一)輿論引導不到位,宣傳渠道不廣且力度不足
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必須置于相互幫助、和睦相處、真誠合作的良好社會輿論引導下。一直以來各級政府部門雖然十分重視民族工作,但對于做好服務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的開展仍單靠南寧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推動,未在社會上形成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的輿論引導。調研人群中,69%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對“13456”服務體系了解不全面。在了解“13456”服務體系的人群中,70%的人是通過社區的工作人員和與他們關系比較親密的親人、朋友或同事等得知如何獲得服務,只有少數人是通過網絡、報刊和宣傳單的等途徑獲知。
(二)服務體制不完善,服務主體能力有限
受多種條件約束,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的主體部門未能提供良好的服務。第一,服務中心職權不對稱,人員短缺。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涵蓋了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協調部門包括體制內的社區、街道和學校,體制外的私營業主和社會團體。服務中心所處理的事務均由上級部門決定,其自身沒有決策權,這就造成服務中心事務缺乏統籌協調、調度指揮的功能。加之目前服務中心專職人員少,進一步阻礙了服務中心事務處理能力的發揮。第二,社區服務專業性不強,服務能力有限?;鶎由鐓^除了要完成其本職工作外,還承擔了“13456”服務體系中大部分的基層事務。社區的工作人員數量少且受教育水平有限,缺少民族工作的專業能力,語言不通、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不了解,都降低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的有效性。第三,創業孵化站和民族聯誼會沒有形成成熟穩定的運行機制。由于創業孵化站和民族聯誼會缺乏由有效的運行機制,參與服務的民營企業家和少數民族社會團體數量少,提供的志愿服務有限,僅僅依靠這些民營企業家和少數民族志愿團體成員的熱情,造成日常的服務和培訓活動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第四,少數民族技能培訓基地的課程設置不科學。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少數民族同胞的生產經營關系不緊密,培訓時間與工作時間有沖突,培訓基地提供的各類培訓項目受歡迎程度反差較大,如市場營銷和月嫂等培訓課程受歡迎的程度很高,法律知識等一些培訓課程很少有人參加。
(三)基本公共服務不足,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不足,影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的開展。一方面,目前針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偏少,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據對100名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調查統計,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在就業、子女教育、住房支持和困難補助五個方面,但他們進城后接受的相應服務卻遠遠低于他們的需求(見表3)。另一方面,現有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到位,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就業方面,服務中心網站和社區所提供的就業和政策信息少且更新慢,也未能搭建好平臺,造成企事業單位的勞務需求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勞務供給相脫節。同時,服務中心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所需的職業指導和技能培訓大多流于形式,未真正發揮作用。在衛生服務方面,南寧市未建立流動人口衛生服務網絡,未將流動人口的預防保健工作納入當地的衛生服務范圍。調查者中有45%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公共衛生服務。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傳染病預防、婦女兒童免費體檢等項目在流動人口中缺失,流動人口到醫院看病難、異地報銷難等問題加劇,這一系列問題都為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生活和工作埋下隱患。在生活居住方面,未能有效地改善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調研發現,幾乎所有進城務工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沒有固定居所。基本公共服務的缺失為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生存發展帶來極大的障礙。
(四)政策法規不健全,服務維權缺少依據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政策法規不健全,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維權行為和服務主體的管理工作缺少依據。由于政策法規定義過于抽象,管理工作缺乏具體的政策依據。對于流動人口的管理,南寧市主要依據2012年出臺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是對整個廣西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宏觀指導,在具體操作時缺少力度和效度,缺乏配套的政策法規細則,更未涉及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工作,難以解決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面臨的實質性問題。
四、提高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水平的建議
南寧市是目前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中,唯一獲得國家認可服務模式的民族地區城市。通過調研,我們針對南寧市“13456”服務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以期更好地完善該模式,并向其他民族地區城市進行推廣,以便更好地推動民族工作的開展,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一)加強輿論引導,加大宣傳力度
首先,通過媒體、網絡多種渠道,加強輿論引導,提高社會對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關注和服務意識。在社會輿論引導上,通過制作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相關的訪談類電視節目、建立流動人口服務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播放公益廣告和發放宣傳冊等方式,讓公眾了解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的意義,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隨時獲取服務信息,在全社會營造各民族互相包容、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6 ]在相關行政部門輿論引導上,通過定期的培訓班、多種形式的學習、服務模范的宣講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的宣傳工作,加強服務人員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的重視。
其次,結合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特點和需求,加大宣傳力度,突出社區在宣傳中的重要作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大多數受教育程度不高,主要靠勞動力或手工藝掙錢,進城務工時,一般會分批次、同地域的進行,他們社會資源和交往范圍相對有限,其交往對象常限于同一區域內的同鄉同民族的人。進入城市,他們比較依賴的就是社區組織及其工作人員。針對這些特點,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的宣傳工作要以社區為切入點,通過社區的網格化管理等模式,及時掌握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狀況和服務需求,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大部分地服務工作能夠在社區中得到有效提供。
(二)建立合理分工機制,提高服務主體的服務能力
首先,明確各服務主體的關系和責任,通過多種措施,實現服務主體的多元化。根據南寧市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對現有工作和人、財、物進行合理、明確的分工和分配,避免出現工作職能的重復疊加或將工作全部積壓到社區和服務中心的局面。同時,放寬并加大相關的政策支持,引入非營利組織和市場機制,將政府、市場主體、非營利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力量激發起來,形成一個互動、多樣的社會網絡組織,更加有效地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服務,實現真正的多元化服務格局。[7 ]
其次,了解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需求,提高服務的有效性。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服務的項目、開展的培訓項目,要適合服務對象的時間、適應服務對象的需求和習慣。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中心、社區等組織可以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初次來登記的時候,通過問卷和訪談形式,了解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真正的需求,并及時進行匯總、進行數據分析,有針對性的為其提供服務,不僅能夠更為直接有效,且能夠避免資源浪費。
再次,提升社區工作人員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使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困難在基層得到有效解決。在進行民族工作的時候,社區工作者不僅要注意維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權益,還要協調好社區固定居民和少數民族流動居民之間的關系。日常工作中,社區工作人員也要真正走入少數民族流動人群,及時了解他們的困難并給予幫助。[8 ]在管理方法上,社區工作者可以動員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流動少數民族居民參與社區管理,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群與社區的融合,提高其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首先,提高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就業率。一是多渠道提供就業信息,如:建立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信息平臺,包括報紙、電視、站牌廣告、網絡等平臺,定期向社會轄區勞動力供求變動情況。二是提高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就業技能,如:通過提供免費或低價的就業培訓服務,增強流動人口的就業能力;成立免費學習普通話的培訓機構或學校,掃除語言障礙。三是設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發展資金,鼓勵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開展創新創業,在提高就業率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其次,提供平等的公共衛生服務。一是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將流動人口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納入社區衛生服務范圍,小病在社區得到解決。社區也要積極幫助協調衛生部門和醫院,解決其看病難問題。二是疾控中心、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要加強流動人口疾病預防控制,在流動人口聚居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有效預防重大傳染病發生。三是積極主動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通過提供免費的基本衛生服務,提高少數民族流動人群的健康水平。
再次,多種渠道改善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一是相關管理機構需要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居住問題,積極開展對特殊困難人群的救助工作,加強對流動人口常住的賓館飯店、旅館、出租房屋等地的管理,改善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二是實行房屋租賃登記備案制度,強化出租房屋居住人口登記和管理制度。依據相關的政策法規,明確轄區私營房主、房屋租賃公司、物業公司等實體的權利和義務,積極配合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
(四)健全政策法規,維護流動人口權益
首先,細化流動人口管理政策法規內容。根據服務工作需求,將現有的政策法規具體化,豐富政策法規的內容,健全服務管理辦法。流動人口的政策法規,需對服務體系中各服務主體的職權進行限定,將服務內容、服務流程和服務評價規范化,指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工作。[9 ]如對流動人口提供法律援助的政策法規中,具體化不同情況的援助方式、方法、內容、尺度和標準等。
其次,加強維護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執法力度。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的建設,完善日常巡視檢查制度和責任制度,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加大對招收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大的企業的監管,依法嚴厲查處用人單位損害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權益的違法行為。對有拖欠、克扣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工資報酬等不良記錄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在市場準入、招投標資格和新開工項目許可等方面進行制約。
再次,健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維權舉報投訴制度。認真受理并及時調查處理流動人口舉報投訴,積極探索和推廣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工會等組織對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監督作用。加強和改進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建立健全基層調解組織,簡化流動人口的申訴程序,加快案件審理。對涉及勞動報酬和工傷待遇的要優先審理,并視情況免收、減收或緩收案件仲裁費用。
參考文獻:
[1] 李俊清.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現狀與問題[N].中國科學報,2014-4-1.
[2] 李吉和,盧時秀.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的建構與完善[J].行政科學論壇,2015(4).
[3] 陳曉娟.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城市社會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2(10).
[4] 劉立祥.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融入模式探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6(2).
[5] 段成榮,肖銳,王伊文.中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形勢分析與展望[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
[6] 宋健,何蕾.中國城市流動人口管理的困境與探索――基于北京市管理實踐的討論[J].人口與研究,2008(5).
[7] 郭秀云.大城市外來流動人口管理模式探析――以上海為例[J].人口學刊,2005(5).
[8] 陶斯文.嵌入與融合:民族地區城市化進程中流動人口融入與文化適應[J].特區經濟,2012 (5).
[9] 張田甜.民族地區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權益保障[J].社科縱橫,2008(1).
民族地區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問題路徑選擇
1民族地區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1.1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發展滯后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要求改善民族地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設備。但是對照國家設施建設標準來看,我國文化場館面積達標率普遍偏低,特別是地市級圖書館,達標率僅為25%,就是以“文化立市”的麗江在2015年才建成了市級圖書館。因為公共文化事業經費投入有限,民族地區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設備建設更為滯后,成為當地公共文化工作的巨大阻礙。
1.2公共文化需求表達機制不健全
群眾的公共文化需求是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依據,公共文化的發展要重視公民的文化權利,以人民的公共需求為依據,尊重他們對公共文化需求的表達,讓公民參與到公共文化選擇的決策中去。少數民族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者是少數民族大眾,少數民族公共文化的需求狀況受到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基礎、生活水平、生產方式和民俗習慣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少數民族公共文化需求是具有特殊性和多樣性的。
1.3公共文化管理及運行機制的相對滯后
當前,一個地區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規劃和建設工作由市、縣文化部門組織實施,而具體的群眾公共文化服務管理工作一般由鄉鎮政府負責,而直接組織管理群眾公共文化服務的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因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造成職能上的錯位和缺失,加上鄉鎮文化干部的技能培養和職業素質測試不能實現常態化,使他們在工作中缺乏激勵,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
1.4缺乏優秀文化、教育人才
以麗江市為例,玉龍和寧蒗是民族自治縣,有許多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而這些文化的傳承和開發目前不約而同遇到缺少優秀的文化人才的問題。當地民俗、民族歌舞、傳說、民間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有待開發和弘揚,以此帶動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民族文化發展做出貢獻。然而,寧蒗縣大部和玉龍縣的東部地區,因地處于高海拔艱邊地區,生活條件艱苦,經濟發展落后。大多數文化干部身在基層,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內容相對單調,因晉級難、評職稱難,對工作人員缺乏有效的激勵制度,所以很難吸引到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2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路徑選擇
2.1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方式
一是優化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相對落后,面臨公共文化設施投入資金不足及后續運作資金的缺乏,這影響了公共文化產品的使用效率,導致公共文化活動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二是構建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堅持政府主導,由政府提供最基本、必要的的公共文化服務;突出社會參與,通過純粹消費供給、政府出資、政府外包、政府補貼等方式推動市場參與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鼓勵非政府組織志愿供給,由非政府組能夠調動社會資源,籌集相關配備,自己組織生產文化相關產品,提供相關文化服務;支持基層社區自給式供給,以民俗文化和生產生活經驗為主要文化資源進行創作創新,完成社區文化創作。
2.2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建設
一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制度建設。通過制度建設輔助公眾的文化生活質量和文化福利水平的提高,盡可能公平社會文化資源的分配,限制對公共文化利益的侵害行為。二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指標,也是保障少數民族群眾享受文化權利的基本前提。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地方公共財政能力嚴重不足,文化基礎建設困難的現實,要適當集中財力加以調節,平衡區域財政差距。三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普遍存在基層文化服務人員結構編排不合理、專業文人才匱乏、缺少引入人才政策和人員激勵制度等問題。要通過制定人才鼓勵政策、加強文化從業人員培訓、壯大教師隊伍等形式,為公共文化從業者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鼓勵文化從業者在工作中積極創新的政策支持和用人制度,形成一套有序、科學的人才體系。
2.3改進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方式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核和監督機制。依據指標體系的績效考核結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實行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保證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使用、公共文化服務人員工作、公共服務質量等真正使公眾受益,使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得以良性運作。二是文化事業單位引入企業化管理理念。從管理方行為上進行改變,增強文化事業單位的市場競爭力和人員活力。三是改變政府傳統行政管制行為。把生產經營等市場能做的事情交給市場,政府主要負責文化發展戰略方向、文化政策法規、提供文化發展信息、合理分配和使用國家文化資源投入等組織、管理、監督的工作,實現“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政府職能,從真正意義上轉為公共服務型政府。四是建立“自下而上”的內需表達機制。強調基層民眾通過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通道向政府和社會表達一定的訴求,讓政府行為建立在民眾意愿的基礎之上。
2.4加快民族文化產業發展
一是制定鼓勵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金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制定文化產業發展鼓勵政策,引導文藝工作者、高收入群體、企業家將其財力投入到少數民族圖書出版發行、民族文化影視音像、民族歌舞、民族特色食品加工、民族服飾生產等行業,帶動當地民族文化的產業化發展。二是著重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將文化旅游產業定位為地區戰略支柱產業,努力使旅游業成為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不斷加快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打造民族品牌文化,擴大少數民族文化影響力。
關鍵詞: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思路;對策
中圖分類號:C92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9-0082-02
城市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城市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新疆城市化的進程更是明顯加快。據統計,新疆的人口城鎮化率由1977年的22.9%提高到 2009年的39.8%。①城市化必然導致人口流動的加速與頻繁,包括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內的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勢必會打破原有的民族分布格局,使各民族之間的交往與聯系更加緊密。無疑,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加速城市多元文化的形成、帶動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在正確全面看待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務工經商的過程中,需要面對語言、宗教、生活習俗、社會文化、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差異和困難,城市適應過程顯得較為艱難復雜,他們在城市中面臨著許多的困境。同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給城市的管理和民族工作等方面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說,妥善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中面臨的各種困勁和問題,使他們更好的盡快融入城市社會生活中,這對于鞏固和發展新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繼續推動城市民族工作與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更好的促進城市的經濟文化發展、努力創造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推動并維護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現實意義。
一、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大力發展南疆社會經濟
與全國相比,新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表現的更為突出,尤其是南北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失衡問題。例如,目前,新疆貧困人口還有227萬人,約占新疆農業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地處塔里木盆地南緣、西南緣的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貧困人口相對集中,貧困人口占到全新疆貧困人口的八成以上。而由于地處邊遠、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南疆三地州人均GDP僅為全自治區平均水平的31%,絕大多數縣市財政不能自給,無力于建設和發展,農民增收和居民就業極為困難。②因此,大力發展南疆三地州的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才是緩解城流動人口壓力的根本之策。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并提出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即力爭利用5年時間使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各族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所以說,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座談會精神,大力發展南疆經濟,切實解決南北疆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實問題,是實現區域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和人口城鎮化的重要途徑。
二、加大教育、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自身素質
“教育是獲得進入一級勞動力市場機會的主要手段,是向上流動的主要渠道。”③由此看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難以適應烏魯木齊市城市社會生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質與職業技能的限制。由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及收入水平,并使他們成為城市中的“新貧困群體”。④所以城市相關部門可以采取政府財政投入、委托培訓學校培訓等方式,來提高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漢語水平;同時,強化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弱勢群體的在職培訓、專業培訓和就業培訓,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勞動技能方面的培訓。通過采取各種形式,開展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可以增強他們的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他們獲取就業機會的水平。這不僅是切實改善民生的強烈呼聲,也是維護城市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
三、想法設法拓寬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就業渠道
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不斷提高是大勢所趨,第三產業也將逐漸成為吸納新增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城市政府可以通過采取減輕餐飲業等勞動密集型第三產業的稅負、提供信貸支持、在技術支持、員工培訓、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等各種措施,大力扶持餐飲業等勞動密集型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實際,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社區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信息服務、中介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帶動提高服務業整體水平,優化產業發展布局,以此為流動人口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機會和空間,并使第三產業成為創造就業崗位和吸納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領域。
其次,加快新疆中小城市化建設步伐。作為典型的綠洲經濟,新疆各城市間的距離較遠,地域觀念鮮明,大城市的輻射能力和城市之間的經濟聯動效應相對較弱。而一個完整的城市體系,中小城市在承接核心城市輻射力和影響力并向中小城鎮傳遞信息擴大產業帶動效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據新疆的具體情況,采取科學合理措施,進一步加大中等城市的建設力度,將有條件的地州所在城市發展成中等城市,并在這些中等城市間有重點地發展一批小城市,最終形成體系較為完善的城市格局。這對盡快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解決流動人口的就業,加快新疆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具有積極作用。
四、改善和優化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中的分布格局
伴隨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少數民族農民工進入城市,并在城市中形成了若干個相對集中的聚居區,對城市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不利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中就業和社會交往。新加坡作為一個馬來族、印尼族、華裔、泰米爾族等人口都占相當比例的國家,該國80%的房屋都由政府開發,從立國時就強制性規定,任何一個居住區都要實行各族裔混合居住。通過采取這種各族裔融合的政策,該國出現了長期社會穩定、和平發展的局面。所以,邊疆城市政府可以考慮借鑒新加坡的先進經驗,考慮將所有商品房都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使各族群、各階層能和諧混合居住生活。⑤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法律手段使城市中的住房、交通、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資源得到合理分配、均等布局,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充分享受城市發展成果提供法律保障,通過企業的就業優惠政策、政府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政策等形式鼓勵和吸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雜散居居住,改變民族成分相對單一、高度聚居的相對隔離的分布格局,促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中的社會融合程度,以便于城市相關部門的服務管理。
五、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系統益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從其文化、職業與收入結構來看,他們中的許多人屬于城市弱勢群體。所以說,政府和社會對于他們的幫助與扶持很有必要。政府部門必須制定相關政策,消除他們進城后在戶籍管理、子女就學、醫療保險、社區服務、住房、勞動就業保障、勞動力市場管理等方面受到的歧視,還農民應當享有的同等國民待遇,吸引少數民族農民進城。從促進流動人口市民化,加快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合、為他們在城市生活提供明確而穩定的預期角度出發,相關部門可結合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在職業技能培訓,教育培訓、提供就業信息、養老保險、醫療保健服務、法律咨詢服務等方面,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享受機制。以促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更好融入城市社會生活,并能享受到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為他們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創建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自身積極轉變思想觀念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轉變自身觀念,通過不斷積極主動的適應市場經濟和城市現代文明的要求,更好地發揮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是實現自身發展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其自身首先要克服“等、靠、要”等制約本民族發展的傳統落后觀念,在政府、社會的大力幫助及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外,更應該自覺主動地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各種素質和技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適應現代社會和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突破民族的界限,不以民族身份作為事物評判的標準,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對待每一個民族。在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人口已沖破原有的地區和民族界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雜居”的格局,城市也成為了多民族共居的城市。這也要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就業、教育、醫療、日常交往等社會經濟生活中,逐步突破封閉狹隘的民族界限,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在與其他民族的逐步交往聯系
中,懂得各民族之間互相尊重、平等、團結、互助的真正價值和意義,積極主動與城市各民族交流聯系,并逐步融入城市現代文明體系。
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融入城市的現代社會生活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自身共同的努力,來不斷消除他們在城市中面臨的經濟、社會、文化和心理困境,最終使他們能夠和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務、機會和資源,這關乎城市發展穩定、民族關系和諧的大局,還需要我們拿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
注 釋:
①數據來源.《新疆統計年鑒201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92.
②樊英利,趙春暉.民族地區發展新亮點 新疆以民生“起筆”繪藍圖.新華社,2010-05-30.
③戴維?波普諾.社會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313.
④劉懷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新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⑤仇保興.烏魯木齊市跨越式發展的機遇與對策[J].城市發展研究,2010(8).
參考文獻:
〔1〕馬戎,潘乃谷,周星.中國民族社區發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張繼焦.城市的適應――遷移者的就業與創業.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4.
〔3〕楊文炯.互動、調適與重構――西北城市回族社區及其文化變遷研究.北京:民族出社,2007.
〔4〕周競紅.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與城市民族工作.民族研究,2001(4).
管理所涉及的兩個重要觀點:一是進行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達到預期目標,換句話說,沒有目標的管理就不能稱其為管理;二是管理的本質是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顯然,在現代社會大協作的環境下,人與人的關系不僅體現為個體之間,也表現為個人與集體之間,因而,協調人與人之間的各類關系,如利益關系、精神狀態都將對目標的實現產生重要影響。
從管理學意義上講,對高等教育進行管理,就是要保證在高校范圍內實現人、財、物以及信息等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提高教學質量,并實現辦學目的。中外高校辦學經驗已表明,成功的大學不僅要具備一流的師資和科研環境,更要擁有先進的管理制度,并通過一流的管理制度為辦學充實條件。近年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提及,其中涉及了兩個重要的概念,即“學生事務”和“學生事務管理”。從狹義來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就是為了管理學生,廣義而言,不僅包括管理學生(人),也包括管理工作(事)。1990年,當時的國家教委第一次提出了“學生管理”的概念,在其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指出,“學生管理是指對學生入學到畢業在校階段的管理,是對高等學校學生學習、生活、行為的規范”??梢?,當時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更多地側重于管理學生,約束學生行為。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工作的不斷演變,高校學生管理出了管理學生外,更多地表現出引導學生、服務學生的職能,“管理也是教育”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經驗借鑒
1.美國學生管理模式。
在美國,強調學生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個性、尊重學生多元化思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道德、保護學生權利。讓學生在高等教育中獲得全面而個性的發展,使其成為完整的人。美國高校數量眾多,規模千差萬別,為了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目的,每個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都不盡相同。但是,總體而言,其工作內容包含兩大部分:向學校負責的要求和責任,向學生負責的要求和責任。前者要求學生管理者要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對學校做出的各項規定和學校所接受教育進行評價,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與學生相關的資源,一旦學生出現危機,應代表學校承擔相應的領導責任;后者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協助學生建立友誼、樹立集體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未來職業目標,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提供有力環境。與國內學生工作相比,美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前10位的工作是:學生紀律管理、為學生提供咨詢和服務、宿舍管理服務、健康服務管理、推動學生活動、少數民族事務管理、學生會管理、學生活動中心管理、殘疾人服務以及提供就業指導等。美國學生工作者對此進行了總結,認為學生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管理、成長教育、咨詢服務和校園生態管理。
2.香港學生管理模式。
香港高?!白灾涡浴碧卣髅黠@,在學生管理上,各個高校的管理模式始終與學校自身的發展戰略相適應,有明確的管理理念。例如,香港大學的發展目標就是“拓宏基于亞洲,領群倫做導航,恒以教研為本,力求卓越為綱;開科技之前線,創學問之新疆;育才并重德志,培植社會棟梁;得天下英才而施教,授終身學習之良方”;而香港科技大學則要讓學?!霸趪H上有深遠的影響,而又致力于為本地服務”;香港理工大學則要“培養首選畢業生的首選大學”。可見,香港各高校發展目標的描述不盡相同,但對于學生管理主要立足兩點:學生為本,全人教育。香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權限與職責僅在學校一級進行,學校設立學生事務委員會,委員會辦事機構為學生事務處,負責管理除教學以外的所有學生事務。香港高校院系一級沒有對應的組織與分工,學生事務處直接向上對分管的副校長負責,向下直接面對學生及其社團,是高校內處理學生事務的唯一權威的機構。香港高校學生事務的工作內容是除學生功課以外的其它事宜,設計學生資助、就業指導、心理咨詢、文化設施管理、宿舍管理、聯絡學生會及各屬會、協助海外留學生和殘疾學生、體育訓練、學生食堂管理等。在學生事務處內部,又根據各自處理的事務不同,設立若干事業分支機構,這些分支機構功能相對弱化,但分工明確,通過多頭并進、條狀運行,實現著香港高校高效地學生管理。香港高校有聲有色的社團工作、富有全球競爭力的學生始終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結語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工作
1 高校圖書館開展勤工助學工作的意義
1.1 圖書館自身工作需要
1.1.1 勤工助學學生可以緩解圖書館人力資源的不足
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大大地改善圖書館職工隊伍結構。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在圖書館與學生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拉近館員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促進圖書館功能作用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 [1]。
1.1.2 我館現刊閱覽室區域較大
包括現刊閱覽區、報紙閱覽區、工具書區、外文書區等,除此之外還包括自習區域,沒有專門的物業保潔人員,所有衛生打掃保潔工作都由部門老師承擔。同時還有六個過刊庫和三個地下室過刊庫。電子閱覽室全年接待讀者10余萬人次,過高的人流量加大了室內衛生保潔的工作強度。勤工助學學生通過集中勞動和分批勞動有效緩解了衛生保潔的壓力,尤其是解決了書架打掃、過刊庫和地下室書庫的衛生清潔工作。
1.1.3 現刊閱覽室錯架亂架現象嚴重
現刊閱覽室訂購1400余種期刊,60種報紙,每日都要進行報刊簽到、上架、順架工作,大部分讀者不能遵守閱覽室規定,沒有及時將閱后期刊歸位,錯架亂架現象嚴重。勤工助學生可以進行分類上架,既緩解了館員的工作壓力,也使學生在工作中學到了圖書館知識。
1.1.4 圖書館對勤工助學大學生信息素質培養的必要性[2]
目前國內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途徑比較單一,除課堂講授和實習,學生缺乏進一步實踐、鞏固、拓展、提高和相互促進的條件,難以達到信息素質培養目標的要求。新疆各高校都實行民漢合校的學生管理體制,少數民族學生的比例一般占到50%以上,他們漢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比較低,在教學實踐中,應制定適合少數民族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學計劃,編制少數民族特色實習教材。
1.2 勤工助學學生自身能力鍛煉的需要
1.2.1 培養大學生的自立能力和勞動觀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3]
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參加勤工助學,可以幫助他們提前接觸社會,積累一些工作經驗,提高他們了解社會、參與實踐的能力,是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的一種嘗試。同時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可以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
1.2.2 提升勤工助學大學生的自信心[2]
部分學生由于經濟困難等因素有自卑情緒,學生們在參與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同時,通過加強輔導培訓、提供多方面實踐條件,使他們獲得課堂教學以外的知識技能,學生們信息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并能影響帶動其他學生,其克服困難的自信心顯著增強。
1.2.3 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綜合能力及信息素養
參加圖書館勤工助學的同學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各種專業的圖書、期刊、電子資源,在參與圖書期刊的著錄時,熟悉了分類法。在幫助讀者查找和推薦有關方面的圖書資料時,能直接得到圖書館老師的指導[4]。在參與文獻調研時,學會了數據庫文獻檢索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大大地提高了利用圖書館的能力。
2 高校圖書館開展勤工助學工作的現狀及問題
2.1 由于圖書館各個部門的工作性質、內容各不相同,對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
造成對他們管理尺度的不統一。有的嚴,有的松;有的工作量大,有的工作量小;有的偏體力活,有的偏腦力技術活。從而出現學生之間互相攀比、對工作挑挑揀揀的情況,這樣就會導致一些任務重、勞動強度大的部門的工作無學生愿意干。而工作相對輕松部門的工作則都爭著搶著去干,最終結果是學生工作態度消極,工作效率不高,影響了圖書館的整體工作。
2.2 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使部門工作效率和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部分勤工助學的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高,不能按時到崗,也不履行請假手續,工作懶散,責任心不強,工作經常出差錯。有的學生工適應能力差,主動性差,工作效率不高。有的同學工作只為混時間,看重時間記錄情況,忽視工作質量[3]。
2.3 發展機制不完善,受學生自身因素限制[5]
圖書館目前缺乏整體的規劃,沒有對上崗人員進行專門的招聘、培訓、考核,沒有實行獎懲制度。學生一般都根據自己的時間要求圖書館各部門安排工作的,當圖書館工作與學習發生矛盾時,他們就只好請假。打亂了正常運轉的次序,使工作陷于被動。
2.4 崗前培訓不夠,工作經驗不足
圖書館對新招聘的學生都進行了基本的培訓,但是由于學生信息素養偏低,工作經驗不足,或者有的學生學習態度有偏差等自身的原因,沒有進行認真的學習操作,容易出錯。這些都需要在崗前、平時加強培訓教育,為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5 期末考試階段,到崗率極低
期末考試期間,許多勤工助學生忙于復習功課,抽不出時間到館上班,因而在期末考試期間會出現兩周左右的學生空崗現象。這幾周時間卻是閱覽部最忙、工作量最大的時間段,特別是現刊閱覽室,期末期間要把舊書刊下架整序,同時要把新一年的書刊及時上架排序。在這個忙碌的時間段里,如果勤工助學學生不能按時到崗,就會給讀者服務工作造成一定困難。
3 加強勤工助學管理工作的對策探討
3.1 要做好招聘前的準備工作
包括需要勤工助學學生參與圖書館閱覽部服務的崗位的確定,各個崗位所需人數、工作項目等方面的安排,各崗位負責指導管理勤工助學學生的館員的選派。由于高年級同學課業負擔重,面臨畢業、擇業等問題,我們優先考慮低年級同學的申請,從中篩選出比較優秀可靠的勤工儉學學生參與圖書館服務工作。
3.2 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健全管理機制
制定了《閱覽部勤工助學管理規定》、《勤工助學工作時間匯總表》,包括每位同學的姓名、聯系電話,每周工作的具體時間。設立主任、館員、大組長、小組長層層負責管理,實行6個書庫包庫到人。建立QQ群,由大組長負責管理群內事務,通知主任安排的工作。制作個人工作登記表,工作記錄實施個人檔案管理,便于統計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及內容,也督促館員對勤工助學生工作效果的驗收管理。
3.3 做好勤工助學學生的崗前培訓和崗中指導工作
每月定期召開工作總結會議,每個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制定的具體方法制度做好學生的傳幫帶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指正。根據他們的出勤率、業務技能、工作紀律和服務態度進行綜合考核每月一考評,實行優勝劣汰制。
3.4 合理安排工作量,認真驗收工作質量
根據時間長短和學生個人特長合理安排學生;安排好學生工作的順序,明確工作流程,工作人員應多加指導??傊?,要做到工作量飽滿,嚴格進行管理,避免消極怠工、湊時間的現象。
3.5 圖書館應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勤工助學之間的關系
多與各系部負責學生工作的人員加強聯系,防止學生為完成勤工助學工時而放松學習,影響學業。
【參考文獻】
[1]林君莊.高校圖書館引入勤工儉學學生服務的探討[J].現代情報,2010,30(7):140-142.
[2]張理春,李秋莉娜.圖書館對勤工儉學大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3(18):21.
[3]林美香.論圖書館對聘用勤工儉學學生的科學管理[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7, 27(1):48-50.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于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改進機關干部作風、主動下訪聯系基層群眾,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和公信力,切實架起政府與百姓之間的“連心橋”,經街道黨工委研究,決定從8月起開展“走千家、訪萬戶”機關干部集中下訪聯系群眾活動,具體意見如下:
一、參與人員
街道機關全體工作人員,每人聯系10戶群眾,每年走訪每戶群眾不少于10次。
二、聯系對象
重點要聯系走訪以下六類對象:
1、弱勢、優撫對象。包括:低保家庭、困難家庭、重殘家庭、單親家庭、下崗職工家庭、優撫對象、企業干部、問題青少年、空巢老人等;
2、過渡、租住家庭。包括拆遷過渡戶、拆遷困難戶、外來租住戶、外出種養植戶等;
3、、矯正人員。包括老戶、人員、吸毒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等;
4、黨員、居民骨干。包括:老黨員老干部、居民組長、治安樓組長等;
5、代表、先進人物。包括: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先進模范人物等;
6、統戰、對臺人士。包括派人士、臺胞僑屬、宗教人士、少數民族等。
三、工作方法
1、堅持部門為主,人人聯系包戶。
由街道各相關職能部門對照上述六大類重點聯系對象,分別梳理排出具體走訪對象名單,報街道效能辦匯總。街道效能辦按照聯系對象交叉多樣的原則,以部門人員每人聯系10戶為標準,將走訪對象統一分配至機關各部門,然后由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結合本部門人員和走訪對象的具體情況,將走訪對象分工落實至部門每位人員,確保每位機關干部人人聯系包戶10戶,每年走訪每戶群眾不少于10次,街道機關走訪聯系群眾家庭總戶數不少于1000戶、每年累計走訪群眾不少于10000戶次。
2、堅持方式方法,增強工作成效。
“走千家、訪萬戶”機關干部集中下訪聯系群眾活動,要與了解社情民意相結合,及時掌握基層群眾信息動態,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要與訪貧問苦相結合,關心困難家庭生活,積極為弱勢群眾排憂解難;要與解決群眾困難相結合,力所能及協調問題、解決困難,多做好事、多辦實事;要與化解各類疑難問題相結合,主動疏導群眾情緒,幫助解決合理訴求,努力化解案件;要與發揮黨員先進性作用相結合,充分調動基層黨員、干部、先進模范、居民小組長等骨干隊伍的工作積極性,為構建和諧群策群力;要與轉變機關作風相結合,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改進機關服務水平,提高基層群眾的滿意度。
3、堅持上門走訪,記好民情日志。
要采取登門拜訪為主、電話約談為輔的方式,經常深入到每戶聯系家庭,原則上每戶每月走訪1次,全年不少于10次,主動聽取民意、體恤民情、幫扶民困、化解民怨。要記好“民情日志”(機關干部人手一本),每次走訪都要有情況記錄,清楚反映走訪的對象,約談的時間、地點、方式、內容、建議等情況?!懊袂槿罩尽庇涊d情況由部門主要負責人日常進行檢查,街道效能辦定期組織抽查。
4、堅持馬上辦理,快速處理訴求。
要立足以部門為主的原則、馬上就辦的態度,快速協調處理群眾訴求。對于走訪活動中群眾提出的要求、問題、意見、建議等訴求,涉及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由部門人員進行現場答復或處置;涉及本部門職責范圍外的,由部門向街道其他相關部門聯系協辦后于一周內進行答復;涉及街道層面重大事項問題的,由部門及時上報街道效能辦,提交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專門研究后,由街道效能辦進行分類交辦和督辦,并于一個月內由部門人員向群眾進行答復和反饋。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
開展“走千家、訪萬戶”機關干部集中下訪聯系群眾活動,是我街道加強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構建和諧幸福的重要實踐載體。該活動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統一領導下,由街道作風和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實施,街道組織科、紀工委、黨政辦牽頭負責。街道組織科負責活動的具體組織、紀工委負責活動的跟蹤督查、黨政辦負責活動的日常協調,各部門負責本部門活動的具體開展。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及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要身體力行、作好表率,帶頭參加走訪活動,認真負責地抓好分管部門或本部門的走訪活動,防止形式主義走過場,防止厭煩情緒和畏難思想;機關各工作人員要積極參與、統籌安排,處理好本職工作與走訪群眾的關系,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確?;顒尤〉脤嵭?。
2、加強考核督查。
開展“走千家、訪萬戶”機關干部集中下訪聯系群眾活動,納入街道機關干部績效考核和“馬上辦”效能考核體系之中。街道紀工委、組織科要對活動開展情況定期進行督查,對于敷衍塞責、弄虛作假等行為的機關部門或機關干部要給予嚴肅處理,對于黨工委、辦事處交辦督辦的問題處理不力的機關部門要給予通報批評。機關各部門要每月將走訪情況以書面小結形式報送街道機關作風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義烏景區景點語言文字規范及推廣現狀分析
(一)義烏旅游景區、景點語言文字工作注重規范化和國際化
義烏是對外貿易的窗口,規范漢語語言文字與規范外語語言文字工作同等重要。近年來義烏結合城市旅游發展和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在規范和推進語言文字工作過程中,義烏風景旅游管理局和旅游行業做了大量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工作,大力宣傳、貫徹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不斷提高全市旅游從業人員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養成正式場合和公眾場合說普通話,用規范字的良好習慣。義烏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及各旅游企業在公共場所的用字、新印制的各類旅游宣傳品、書刊、各種指示標牌、服務指南、各類旅游廣告等嚴格規范和使用漢字。由于義烏國際化程度高,在公共場合和宣傳過程中需要配合使用外國文字或漢語拼音的,要求以規范漢字為主、外國文字或漢語拼音為輔的形式,規范漢字的字體當大于外國文字,加注的漢語拼音應書寫在規范漢字的下方,拼音符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范》的規定及要求。義烏國際商貿城購物旅游中心專門設立“購物旅游團隊接待處”,配備經過業務培訓的服務接待人員和翻譯人員全天候在崗服務。
(二)義烏景區、景點語言文字工作有待進一步規范和提升
義烏市城市化進程始于20世紀80年代,城市化過程較快。2012年,經義烏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局累計登記的流動人口為159.5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4%。其中,實際在冊137.7萬人,遠遠超過義烏常住人口。截止2011年7月,少數民族總人口約7.2萬人,含50個民族成份。義烏部分本地居民普通話水平不高,普通話使用率不高。由于義烏流動人口眾多,各地方言混雜,同時,又由于義烏是國際商貿名城,每天有大量的中外游客來往義烏旅游,并且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義烏每年又有大量新增旅游企業,客觀上造成旅游企業、旅游景區和景點中存在語言文字不規范的現象。為此,義烏市旅游行政部門要對新增酒店、飯店、旅游景區、旅行社及公共場所的旅游指示、服務用字、各類服務人員的用語情況進行檢查,對存在問題限期整改,確保達到國家相應規定。
義烏景區景點語言文字規范及推廣的對策及建議
(一)做好旅游景區景點語言文字的規范工作
目前義烏旅游事業蓬勃發展,在建的旅游景區、景點以及賓館飯店等旅游基礎設施眾多。由于這類公共服務行業覆蓋范圍廣、牽扯人數眾多,因此,語言文字的規范工作難度很大。為此,應該遵循“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的原則,積極推進公共服務行業用語用字的規范化建設。此外,要提升義烏景區景點語言文字規范和推廣工作,還應做到兩個相結合:一是與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相結合。在義烏鎮、街廣泛宣傳國家的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利用廣播、媒體、會議等形式,廣泛宣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提高對規范和推廣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視程度,提升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文化內涵。二是與義烏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提高鄉鎮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對旅游景區的相關人員進行普通話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旅游景區內涵和品位。各鎮、街相關部門對旅游景區的名稱牌、招牌、廣告、標語、提示牌等進行統一安裝和規范管理;加強景區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的打造,進一步改善旅游壞境,提升旅游文化和競爭力。
(二)提高旅游景區、景點從業人員素質
從廣義來看,義烏的旅游目的地不僅包括義烏國際商貿城、名勝古跡、現代旅游景點等狹義的旅游景區、景點,還包括飯店、旅館、攤位、交通工具等場所。這些場所存在著大量的直接和間接的旅游從業人員,他們具有流動性強、文化程度不高、規范和推廣語言文字意識不強等特點。另外,義烏在城市化進程中,雖然國際化程度較高,但是仍然存在當地居民愿意使用義烏方言,普通話使用率不高,在鄉鎮旅游景區和餐飲飯店等公共服務部門尤為突出。旅游管理部門應該積極利用義烏教育教學單位對上述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普通話培訓和文化水平提高的培訓,以提高義烏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服務水平,樹立義烏良好的旅游形象,提升義烏的城市品味。
(三)旅游相關語言文字資源的規范及推廣
隨著義烏國際貿易的全球化、義烏旅游的國際化、信息技術的全球化,義烏旅游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推廣工作不僅僅局限于義烏旅游目的地,局限于義烏的有形市場之中,還應該對其它語言文字資源進行規范。其它旅游語言資源包括下述大眾傳播媒體上的語言文字:(1)中國境內出版、發行、的平面媒體,包括報紙、雜志、圖書等的文稿以及相關通訊社的電訊稿;(2)中國境內出版、運行的有聲媒體,包括廣播、電影、電視、錄音帶、宣傳片、光盤、電子圖書的文稿、錄音與圖像;(3)中國境內注冊運作的網絡媒體的文稿、錄音與圖像;(4)中國境內電信媒體支持服務的手機短信、彩信、微博等。義烏語言文字規范和推廣,義烏旅游營銷要積極利用其它語言文字資源,采用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推廣方式。
(四)提高旅游景區景點名稱英文譯寫規范
義烏國際化程度高,英語已成為公共場所經常使用的語言。2010年,浙江省參與制定了長三角地區第一個語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標準———《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范》(DB31/T457-2009),加快實施了公共場所語言文字、英譯和公共標志規范化管理工作。旅游景區、景點名稱英文譯寫應采用英語國家和地區較為通行的表達方式,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狀、尊重約定俗成譯法的精神,旅游景點名稱中通名一般用英文翻譯。例如,“雞鳴山”譯寫為JimingMountain。各種“園”根據其功能進行翻譯:將一般的公園譯為Park;海洋公園譯為Aquarium;動物園譯為Zoo;樂園、游樂園譯為AmusementPark;陵園譯為Cemetery。各種“塔”根據其功能翻譯:佛塔譯為Pagoda;紀念塔翻譯為Monument;電視塔譯為TVTower。各種“寺(廟)”根據其功能翻譯:佛寺(廟)譯為Temple;道觀譯為TaoistTemple;清真寺譯為Mosque。各種“館”根據其功能翻譯:博物館譯為Museum;陳列館和展覽館譯為ExhibitionHall;紀念館如果規模較大、紀念性質突出的,譯為MemorialHall;如果是兼有陳列史料物品性質的,譯為MemorialMuseum?!肮示印蓖ǔWg為For-merResidence,“陳望道故居”譯為ChenWangdao’sFormerResidence。旅游景區名稱中的“景區”“風景區”“風景名勝區”等一般譯為ScenicArea;旅游景區譯為TouristArea;度假區譯為HolidayResort。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和省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譯為NationalScenicArea,省級風景名勝區譯為ProvincialScenicArea。旅游景點、景區名稱作為實體名稱使用時,采用英文譯寫方式;但作為地名使用時,則應符合國家標準《地名標志》(GB17733),采用漢語拼音拼寫方式;當作為旅游交通標志使用時,部分景點、景區名稱的專名意義也可以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