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22: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題研究的實用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6年度軟科學課題研究方向
1.關于糧食補貼政策體系研究;
2.關于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的研究;
3.關于藏糧于地與藏糧于庫有機結合問題的研究;
4.關于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研究;
5.關于建立健全糧食產區和銷區的購銷關系和銜接機制的研究;
6.關于儲備糧管理體制和宏觀調控機制的研究;
7.關于開展糧食安全預警和糧食供求緊平衡指標體系的研究;
8.關于新形勢下完善糧食法制體系和監督檢查體系,實現依法管糧的研究;
9.關于推進糧食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基本制度和配套制度建設的研究;
10.關于農村糧食產后安全保障工程的研究;
11.關于加強糧油加工產業體系建設,提高加工集約化程度和綜合利用水平的研究;
12.關于進一步完善糧食市場體系的研究;
13.關于政策性財務掛賬消化和企業經營性虧損處理辦法的研究;
14.關于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研究;
15.關于國有糧食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管辦法和有效監管形式的研究;
16.關于加強糧食統計和監測預警,完善糧食應急機制的研究;
17.關于貧困缺糧地區的糧食市場供應政策的研究;
18.關于糧食現代物流體系的研究;
19.關于支持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糧食產業化經營的研究。
二、有關事項
為規范我局軟科學課題研究,提高參評課題質量,現對申報國家糧食局優秀軟科學課題研究成果提出如下要求:
1.課題選題。根據國家糧食局公布的*6年度軟科學課題研究方向,原則上各地可以自行確定研究題目(不要求一致),內容要圍繞*6年糧食流通中心工作,結合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立意新穎,概念準確,語言簡明,具有實用性、科學性、可操作性。
2.申報范圍。課題申報單位原則上為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市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不在申報范圍之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糧食局可根據各自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選擇課題進行申報,未申報的或自行組織研究的課題,年終將不得參加評選。
規范的課題研究實施必須經過選題、開題、證題和結題四個階段,各階段具有不同的意義和要求。研究性學習是否規范、有效,最終還是看課題研究實施狀況如何,能否順利解決遇到的問題。以下我針對課題研究出現的主要問題談談指導策略。
一、選題立題指導:為開題、證題和結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問題:①不懂得課題選擇的相關原則,選擇了不該選擇的研究課題。②研究方向過于寬泛,研究題目太大、太抽象,不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將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變成研究的課題,對研究的地點、研究內容、研究重點、研究結果不明確。③不懂得區分課題研究的層次、以及解決問題和深化研究的常用方法,思維不夠開闊。④教師越俎代庖,代替學生選擇研究性課題。
指導策略:好課題標準有:①選擇的課題不能太過寬泛,題目不能太大、太抽象。比如《文化現象研究》、《音樂研究》等課題太寬大,不宜作為課題。《慈溪附海鎮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慈溪移民文化生態探究》都較好。②要從學生實際生活、社會生活中選題,要解決實際問題。③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研究課題,要充分考慮自身各方面的條件,揚長避短,量力而行,切忌貪大求全。④教師不能包辦代替,為學生選題。
課題選擇應遵循可行性、科學性、創新性、價值性和實踐性等原則。如《慈溪小家電業現狀及發展前景的調查研究》就很具有代表性。明確地點:寧波慈溪;研究內容:慈溪小家電業;研究重點:現狀及發展前景;結果:調查報告??尚行耘c創新性兼備,同時頗具研究價值,為有關部門進行科學民主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
二、指導開題即進行課題論證,制定研究方案與可行的工作計劃。
問題:①課題研究思路沒有具體化:如沒有將過程分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等階段,沒有每一階段的具體做法等;不明確開題報告應該包括哪些內容,使得開題報告的設計不規范。②研究方法和課題沒有太大關系,對到底用哪些研究方法感到困惑。③缺乏明確的分工與合作,活動計劃不完整。④研究方向不夠清晰,階段目標不夠明確。⑤介紹課題背景空泛,時間分配憑空想象。
指導策略:認真開題,做到內容完整,設計規范,方法得當。①開題報告內容要完整,要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 ②開題報告的設計要規范。一般來說應包括課題名稱及研究目的、研究步驟和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時間安排、成果形式設想等。③研究方法多樣,但要符合學科特點。常用文獻資料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觀察法等。④既要有明確分工,又要有密切合作,既要有獨立人格,又要有合作精神。
三、指導證題:為撰寫結題報告獲取證據的過程,是個關鍵階段。
問題:①對調查目標和調查對象不明確,缺乏足夠了解。②在社會科學類課題證題過程中只注重經驗性的認識活動,忽視理論認識活動,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③在自然科學類課題證題過程中缺乏有序系統的科學方法,觀察不到位、實驗不嫻熟。 ④對文獻資料檢索和查閱缺乏正確方法;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加工缺乏定量和定性分析;數據資料的整理只是描述性統計,缺乏推斷性統計。
指導策略:嚴肅證題。做到目標明確,方案設計科學,價值判斷準確。①明確調查目標、調查對象和查閱工具。②科學設計調查方案,設計調查量表。可先做實驗性調查,隨時糾正原先設計的量表,使調查得到的數據更科學合理。 ③社會科學類證題:對觀察或調查結果既要有經驗認識活動,又要能夠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為自己將采取的行為和決策者的決策提供參考思路。④自然科學類證題要遵循有序、系統的科學方法。
四、指導結題: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
問題:①原創性不足,網上下載、抄襲現象較嚴重。缺乏誠信,對別人的成果引用時不注明出處。②研究成果實用價值不足,研究對自身學習和發展所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③信息閉塞,缺乏與別人交流成果的機會。④評價與反思形式化、過場化。 轉貼于
指導策略:快樂結題。做到:誠實信用,注重原創,加強交流,評價到位。①結題要誠實。對別人的研究成果不能隨便占為己有,一定要注明出處,在研究報告最后,要列出參考書目。②結題報告要有原創性。千萬不能抄襲他人的作品或從網上直接下載,在內容、方法上要講究多元。③交流要及時。加強與同學、指導教師的交流,分享成功,看到自己的不足,繼而學習他人長處。 ④評價要客觀、公正,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評價要以學生自評為主,學校評、教師評、甚至社會評。學生既可看到優點,又看到不足。
由此,學校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起素質教育理念。學校應對之加強管理,構建以學生的自評為主的多元評價體系。如果考試制度不改革,評價體系、評價機制不轉變,那么新課改與研究性學習都將會流于形式,現有的一點成果將化為烏有。
【參考資料】
[1]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課題組編著.《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導》.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第一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范圍
1、著述類:出版社出版的著述、編著、教材、教學軟件、工具書等。
2、課題類:課題研究的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及成果報告等。
3、論文類:具有一定創新和理論高度的論文、經驗總結等。
第二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的年限
原則上每兩年進行一次評選活動。
第三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條件
(一)基本條件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三個代表”的思想,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創新性和實效性,對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2、以我校教師為主完成的關于基礎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與他人合作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必須是前三位的作者(論文類必須是首位作者)。
(二)具體條件
1、著述類
理論上具有創新性,實踐上具有可行性,對推進素質教育有顯著指導作用,得到社會和同行的認可,被采用且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2、課題類
課題必須由科研部門或有關社團審批立項,圍繞素質教育和學科教學開展的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實用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并能在較大范圍內得到推廣,取得明顯社會效益。
3、論文類
對實施素質教育和學科教學中的重大問題有科學研究或重要見解,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得到同行的認可。
第四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的組織機構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評選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監督評獎工作。
2、成立以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為組長的評選工作小組,制定評價標準和要求,具體執行評獎程序。評選工作小組成員不少于7人。
3、各教研組成立論文評選小組,至少由3名以上中高級教師組成。
第五條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程序
1、著述類、課題類直接交教育發展研究室進行資格審查,再提交評選工作小組進行評選。
2、論文類評選首先由各教研組的論文評選小組進行初步評選,再按比例提交評選工作小組進行評選。
3、評選工作小組根據評價標準進行打分和排序,確定等第。
4、評選結果由分管副校長審核,校長簽字,然后由評選小組向全校通報表彰。
第六條獎勵
1、在教育科研成果評選中獲獎者,學校給予物質獎勵或頒發獎金。
2、已獲獎勵的教育科研成果,可優先推薦參加上級組織的有關成果評獎。
3、著述類、課題類獲得區級以上獎項者,根據《內部體制改革方案》進行獎勵。
4、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的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論文或經驗總結者,根據《內部體制改革方案》進行獎勵。
附:
一、優秀課題成果評選標準
1、課題的選題具有較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能夠反映現代教育思想并有所研究;選題與學校工作緊密結合,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2、課題研究有周密的計劃性和可操作性,分階段任務和目標清晰,分工明確。
3、課題研究調動了一部分教師的積極性,通過參與課題研究明顯提高了某一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4、有一定數量的研究論文在重要刊物上正式發表,或在國家、市、區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5、課題研究使學校某一領域工作在原有基礎上有明顯進步,參與課題的教師普遍在教學上有顯著提高,并被領導和教師廣泛認同。
6、課題研究過程規范,研究方法科學、嚴謹,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廣。
二、優秀論文評選標準
1、論文的選題能夠反映現代教育思想,選題與學校工作緊密結合,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一、思想觀念滯后
1.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教育管理者對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到位,大多數學校領導認為教師搞不搞教育科研問題并不大,只要認真搞好教學工作就可以了。雖然迫于形勢需要,他們有時在口頭上也大喊“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但行動上卻不愿對教育科研投入過多人力、物力和財力,始終沒能把教育科研落到實處。
2.教師存有思想障礙。不少人片面地認為,中小學教師的視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擔當教育科研的任務,或者認為中小學教師一般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教育科研工作;相當多的中小學教師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上好課,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和高深的,是大學教師的事情,與自己沒有關系或關系不大。
二、管理體制欠缺
因部分教師對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夠,造成學校教科研工作管理體制不健全:許多中小學還未成立專門的教科室,工作由教務處分管,不能有效開展教育科研活動;部分學校即使成立了專門的教科室,也無專職教科研員,很難全身心投入;部分學校尚未形成常規化、經常性的管理形式和手段,影響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和效果;部分學校教育科研的激勵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研究結果好與壞都是一個樣,極大地挫傷研究人員的積極性。
三、科研能力低下
1.教育科研知識貧乏。大部分教師缺乏必要的理論高度,不知道科研的實質和意義,不明白科研的基本步驟和程序,不了解科研中最基本的概念,不懂得科研的常用方法,甚至不明確如何進行教育科學研究。
2.課題研究操作不力。選題抓不住有價值、切實可行的課題;不會制訂研究計劃、方案、撰寫研究報告和階段性總結;不能采取科學方法實施計劃、收集、分析、整理資料。
3.敬業精神尚需加強。部分研究人員剛參與時積極性好,立項后便束之高閣,或知難而退、或半途而廢。部分教師本沒有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意識,但為了在職稱評審、晉升聘任、提拔評選等活動中占得先機,便倉促上馬。剛立項便想結題,不想研究,就想盡快拿證以備使用,課題研究功利心較強。
四、科研成果低劣
大部分農村中小學都有科研成果,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教師缺乏語言功底,文字提煉、概括、歸納能力差,對擁有的材料缺乏分析、整理、加工等能力,對結題成果的闡述偏離方向,或內容挖掘不深、可行性差等,導致這些科研成果的檔次、水平、質量不是很高,缺乏有影響力、有較強推廣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教科研成果。
五、成果轉化不力
在農村中小學,立項、結題課題很多,但這些課題能夠提升成為經驗,進而推廣轉化為成果的不多,產生不了實際效益,教學和科研存在“兩張皮”現象,不能互相指導、相互促進,以至于很多人對教育科研有了錯誤認識,認為課題結題就是科研活動的終結,這種現象的存在制約教育科研的健康發展,限制教育科研作用的發揮。
明確了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現狀后,在今后教育科研工作中,我們應充分發揮教育科研部門的引領作用,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與進步,具體操作措施如下:
1.轉變教育觀念,助推科研工作。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科研工作,樹立教育改革和發展離不開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必須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的觀念,把教科研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加強領導責任,明確職責范圍,做好教科室建設和完善教科研網絡,逐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設、過程性管理等各項工作。
2.建立評估制度,完善管理體制。根據《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評估實施細則》,定期對中小學進行量化評估,作為評選教科研先進學校和教科室的主要依據。另外,在每年學校綜合督導評估中加大教科研工作分值,以此督促學校重視教科研工作,推動教科研工作發展。
3.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科研水平。定期召開教科研工作會議、教科研培訓會議,通過知名教育理論專家和教育改革實踐家舉行報告會等形式加強教科研骨干教師和省、市級課題負責人的理論培訓,培養一支優秀的教科研教師隊伍,一批優秀的教育科研學校,以點帶面,發揮輻射作用和帶頭作用,推進課題研究,引領教師成長,提高科研水平。
4.創新管理機制,發揮示范作用。為整合教育科研資源,凝聚骨干教師的教育科研力量,發揮他們的骨干帶頭作用,促進教育科研工作快速發展,可以在縣教育局教科室的組織下,成立虛擬教科室,協助教科室廣泛開展教科研工作。
5.加強過程管理,提高研究質量。規范課題研究流程,嚴格課題管理工作,根據課題管理的要求組織課題的選題立項、中期管理和后期提升等工作,加大課題管理力度,強化過程落實,不斷提高課題研究質量。另外深入做好成果轉化工作,增強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
6.加大培養力度,打造科研名師。加大名師培養力度,確立明確的培養對象,在課題研究、外出學習、經費自助等方面給予支持,通過量身定做科研課題、定期組織外出學習及舉行專家報告會、科研論壇、經驗推介等方式為名師的成長搭建平臺,打造一流名師,提高師資水平。
總之,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項關系教育教學、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重要工作,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以教科研為先導,立足大教研大科研,求真務實、堅持不懈、奮發進取、勇于實踐,為促進縣域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巨大貢獻。
【關鍵詞】新課型;咨詢型;研究型;體驗型
一、前言
“課型”理論是當前教育改革大潮中涌現出的一種教學理論,它是以突出學生的個體性為核心、以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的教學組織形式,它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質教育的思想,而且也探索了具體操作的方法模式。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大學生思想品德課‘課型’教改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是總結歸納出了與傳統課型相對的“新課型”,即研究型、體驗型、咨詢型、辯論型、案例型和參與型教學課型。將高校教改的新課型,即“六課型”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旅游英語視聽說》是英語和旅游兩個專業的相交課程,既要注重旅游知識的積累,又要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的這兩個方面,授課教師必須要采用教學改革大潮中的新思想,積極地改革和創新應用新的課程授課形式?!傲n型”在該課程上的一年以來的實際應用實踐證明,新課型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教師與學生雙方的教與學的興趣和能力,而且也大大改革了該課程的授課方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學生們不僅扎實而且詳細地掌握了旅游相關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出色的英語表達能力,真正成為了外語類的旅游行業精英。
二、“六課型”在《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上的應用
為了能夠在實踐中總結出最適用的英語課堂的課型,進而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質量,本人將新課型的“六課型”分別應用于《旅游英語視聽說》這門課程,并且根據個別案例和實際操作過程的實際效果,總結出了各個類型的新課型的特點和實用價值,下面將分別以“六課型”中的三種課型,分別是研究型、體驗型和咨詢型為例,闡釋和說明“六課型”在《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上的應用。
1.研究型教學課型在《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上的應用
所謂研究型教學課型,是指將學術研究的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新課型。研究式教學與探究學習、科學探究等密切相關,主要是指學生自己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取結論的過程,他是借鑒科學研究方法并與學校課堂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該種課型時,必須將某個教學內容首先提供給學生一個詳細的大綱,提出必要的問題,鼓勵學生對其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思考,豐富資料,回答問題,同時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研究討論解決問題。
個別案例:This is our itinerary.
在這堂課的準備中,教師首先介紹本課的授課大綱:第一概念介紹:What is an itinerary?第二視聽兩段對話;第三提出問題:What should a good itinerary include?How to design travel programs?W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you plan your vacation?Generally speaking,what places do older travelers like to visit?然后讓學生們自己進行研究和思考。
實際效果:整堂課下來,學習的氛圍特別好,學生搜索的資料相當的豐富,不僅成功地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也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問題。同學們都說好久沒有感受到自己學習的成就感了,這種成就感在研究性課堂上實現了
特點和實用價值:研究型課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師生地位的平等性、教學活動的開放性、學習能力的全面性、教學評估的發展性。在研究性課堂上,教師被進一步的解放出來,和學生們平等思考,但最后的綜合品鑒,則鍛煉了教師總領課堂的能力,同時也使該課堂具有挑戰性;而學生在細心查資料和研討中積累了知識、培養了能力、鍛煉了思維。經實踐證明,研究型課型適合應用于思考問題和熱門課題的教授課堂上。
2.體驗型教學課型在《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上的應用
所謂“體驗型”課型就是通過體驗來理解和消化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也就是用親身經歷去檢驗事實的真理,去理解和領會教學觀點的正確與否。在《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上應用“體驗型”課型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根據課本的教學內容,來設計不同的體驗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真實地感覺到和體會到該課堂所要講授的知識。教師在應用“體驗型”課型時,首先要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然后設計模擬的或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去直接地體會,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最后讓學生總結體驗效果和感受,回答問題,當然教師在該環節的正確引導也是非常必要的。
個別案例:This is our itinerary.
一、結合教學工作和改革方針,以應用性課題研究為主
教育科學研究的范圍非常廣泛,一般包括宏觀研究、中觀研究、微觀研究三個方面,而教師的教學研究應是和具體教學問題相關的微觀研究;且從性質方面看,由于教師的教學研究多涉及具體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經驗,因此多是和實際教學有關的應用性研究,這和專門從事理論研究,給教學以知識體系的填充和指導的理論性研究是有本質區別的。因此,廣大一線教師要善于總結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從有效的教學經驗出發提出理論假設,然后根據假設選擇課題及研究范圍。教師的教學研究,一般可以以個體、群體合作的方式進行,可以選擇個人力量所及的應用性研究課題,也可以和其他教師合作共同研究某一課題。此外,課題還可以根據內容的不同分為單項課題和綜合性課題。單項課題是指課題內容來源于單一學了的教學問題,研究所涉及的材料也是限制在該學科范圍內,不存在邊緣學科的研究問題。比如漢字的傳統文化因素研究就涉及到中國文化學、文字學、漢語言文學等不同專業,是綜合性課題研究,而關于智育問題的研究,就是單項課題研究。
教師要及時關注國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針,跟隨黨的理論政策,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標準。近年來,呼聲較高的教育改革政策有傳統文化、生本教育、素質教育,教師不應盲目跟隨潮流,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改革標準,結合當地區的學生實際和教育狀況,摸索改革方針落實的有效方法。在改革落實的過程中,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以此作為自己研究的課題總結規律;并以扎實的科學理論作為基礎,研究規律使用的條件、方式和效果,使教學規律在研究中能夠上升為理論,具有實踐和推廣的效用,為國家教育方針的具體化和可行性做出貢獻。
二、明確、有價值、科學、可行的選題標準
教師在確定初步的研究方向后,要根據方向進行課題的選擇。教師應注意,課題要明確、可行。這需要教師的選題范圍不要過于籠統,范圍過大的情況下,會使教師的研究量過大,在科學理論基礎不夠扎實和廣博的情況下難以研究出成果。因此,盡量選擇與實踐密切相關的微小課題,使課題研究周期短、工作量小、資金消耗小,并且要考慮到研究需要的設備自己學校能否提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課題研究的各種條件能夠得到滿足,從而使課題研究具體、可行。其次,教師選題后要充分搜集與該課題有關的資料,了解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與成果,以便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審視該課題,如果關于該課題的研究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那教師應盡量選擇其他較少人涉及的、有研究及實用價值的課題。
一般情況下,教師的教學研究都是從簡便的、周期較短的、與教學實踐結合密切的工作做起。廣大一線的人民教師,在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下只要注意用心觀察、不斷積累資料并進行歸納總結,就能發現一些教學問題及規律。這種在自然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規律,就是進行教育研究的最好的靈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廣泛閱讀被人的研究理論和成果,在學習與推廣別人的研究成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這種方法可以使教育理論得到實踐的檢驗、深化,從而使前人的理論研究獲得新的生命力和創造性,并為自己的理論研究提供了靈感,推進了自己的教學研究進程。
三、設計科學、周密、合理的教學研究方案
教學研究方案即計劃,是研究切實可行的保證。在方案定制c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實踐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題,在搜集、參閱資料的過程中會不斷對自己的課題有新的認識和想法,因此可以根據情況對初定的課題做出適當的調整,使選題更符合研究實際與教學需要。
在制定教學研究計劃中,教師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選擇研究對象。要確定自己課題涉及的對象,如學生這一參與主體以及其他客觀條件等,如果涉及的學生群體總數過多,可以采取抽樣的方式,包括隨機抽樣、類型抽樣等。2.確定研究的具體內容。在搜集和參閱材料,不斷了解研究課題的內容時,可以根據新的認識對研究方案做稍微調整,使方案更加科學、合理;對研究內容進行分類,制定每一部分切實、可行的計劃。3.確定研究變量。研究變量包括自變量、因變量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干擾因素等。教師需要清楚研究設計的變量中哪些是可控的因素,控制的具體條件,還有存在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誤差等,盡量使變量造成的誤差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確保研究的科學和準確性。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激發;創新發明;興趣
研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知識探究型、學術研究型、社會調查型與發明創造型四類,而在這四類研究性學習活動內容當中,由于發明創造成果不僅對社會具有一定的貢獻,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未來興趣以致終身興趣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發明創造是“研究性學習的最高層次”在《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討論稿)》中有了明確界定。為了更好地總結實踐中的經驗,筆者就研究性學習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發明的興趣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育滲透,誘發學生的創新發明欲望
創新的欲望是創新活動的前提,沒有強烈的創新欲望,創新活動便難以成功。創新欲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創新活動的起步、持續和發展。創新發明欲望是人的一種內在心理或精神方面傾向性的需求,而這種需求往往是在外界事物或信息反復影響下而形成的,作為教育手段,那就是“滲透”。因此說,教育滲透是誘發學生創新發明欲望的有效途徑。永安一中十分重視在各學科中滲透創新意識,為創新發明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創新發明興趣、動機或欲望是人們開展創新發明活動的前提。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筆者曾指導一個患白化病的學生挑戰創新的感人事跡,該同學在小學時學習成績優秀,到了初二、初三,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卑的心理使他的性格變得孤僻,學習成績逐步曾下降趨勢,到了高中,筆者的“創思課”教學有效地激發了該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在高一的上學期,他以“小改進大突破”為題完成了“托里拆利實驗的改進”研究,在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在高二時所做的研究“簡易線形盲文的創立與應用”獲得省一等獎,其原創性得到省級專家評委的高度評價。
在上述例子中,筆者是怎樣發現并關注起這位學生的呢?是他滿頭的白發?不是。是“創思課”課堂教學滲透科技創新的理念,才使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同等的機會,是老師不斷地表揚和鼓勵,讓他忘卻了往日的煩惱和憂傷,激發起該同學攻克難關的強烈欲望和信心。
二、過程跟蹤,關注學生的創新發明實踐
一項創新發明成果的取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少則數月,多則數年,這就需要輔導老師做好課題過程跟蹤。過程跟蹤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通過對學生交上來的原始資料的閱讀和審閱,在做到對該項目的研究進展了如指掌的同時,對項目的研究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指導;二是為學生課題的研究保管好各種原始資料,包括原始記錄、文獻、圖片、聲像資料以及各階段的實物模型等。
為具體課題的研究建立專門的檔案袋和在電腦中創建專題文件夾是實施課題過程跟蹤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如果我們沒有檔案意識,我們就無法提供該同學在初三時就有了軍棋帶“裁判”設想的證據;如果我們沒有注意過程跟蹤,該同學在高二時獲得校科技節優秀項目二等獎的實物模型就很有可能無法挽回;如果我們沒有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收集大量的資料,在需要撰寫研究報告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為缺少原始記錄而使事件變得模糊不清,當我們需要設計展版的時候,我們又會因為缺少過程性圖片資料而感到束手無策。
因此,對具體項目的跟蹤輔導具有重要的意義:(1)能更好地了解課題研究的過程,為學生的研究提供及時而有效的指導;(2)有利于指導老師及時地掌握課題研究發展的動態,把握研究方向的正確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3)能更好地督促學生完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為課題研究報告的寫作和展板的設計提供豐富的素材。
三、指導突破,重視學生的創新發明成果
越是原創的東西,往往顯得越不成熟,其中蘊藏的創新火花,不僅需要科技輔導員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更需要指導教師擁有在學生的課題研究進入“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本領。
“節能型雙重暴氣池塘增氧機”項目便是兩次參賽而獲得省一等獎的典型代表:該項目的作者在高一下學期時曾用木頭、PVC塑料管、礦泉水瓶、鐵絲和乒乓球做了一個增氧機的模型(類似于古代的水車),其作品的粗糙程度幾乎不會引起任何人的在意,聽了他的介紹,筆者依然似懂非懂,直致他再次和我探討這個問題時,我才領會他想利用自然水源的重力勢能為動力帶動乒乓球持續沉入和浮出水面來達到增氧的設計目的,出于對他的鼓勵,筆者對于他的動手能力給予較高的評價,但創意的局限性,讓我始終找不到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經過多次的研究和探討,終于找到該設計的關鍵:利用兩端都鉆有許多小孔的偏心小球無論是進入水中、壓入水中,還是離開水面,都能給水增氧。最后,該項目以“節能型雙重暴氣池塘增氧機”為題在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福建省優秀項目一等獎,該生洋溢于臉上的笑容和對老師更加的崇敬,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他心中的喜悅和對成功的渴望。
以上三個方面的闡述說明,參與創新實踐對學生成長有重大的影響,引導學生創新發明,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創新發明的素質。雖然,學生的創新發明大多沒有重大的實用價值,但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卻是顯而易見的,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我們也可以說,只有成功才有可能孕育出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陳國明,金亞敏.創新潛能自測與咨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01.
[2]陶學忠.創新能力的培養.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12.
[3]鄒開煌.求索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之路[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