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22: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技術創新發展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生物制藥技術
引言
生物技術藥物(biotechdrugs)或稱生物藥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學、醫學、藥學的先進技術為一體,以組合化學、藥學基因(功能抗原學、生物信息學等高技術為依托,以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突破為后盾形成的產業。
一、生物制藥技術
目前生物制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
1.1腫瘤在全世界腫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國每年診斷為腫瘤的患者為100萬,死于腫瘤者達54.7萬。用于腫瘤的治療費用1020億美元。腫瘤是多機制的復雜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診斷、放療、化療等綜合手段治療。今后10年抗腫瘤生物藥物會急劇增加。如應用基因工程抗體抑制腫瘤,應用導向IL-2受體的融合毒素治療CTCL腫瘤,應用基因治療法治療腫瘤(如應用γ-干擾素基因治療骨髓瘤)。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NMPs)可抑制腫瘤血管生長,阻止腫瘤生長與轉移。這類抑制劑有可能成為廣譜抗腫瘤治療劑,已有3種化合物進入臨床試驗。
1.2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年癡呆癥、帕金森氏病、腦中風及脊椎外傷的生物技術藥物治療,胰島素生長因子rhIGF-1已進入Ⅲ期臨床。神經生長因子(NGF)和BDNF(腦源神經營養因子)用于治療末稍神經炎,肌萎縮硬化癥,均已進入Ⅲ期臨床。美國每年有中風患者60萬,死于中風的人數達15萬。中風癥的有效防治藥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療不可逆腦損傷的藥物更少,Cerestal已證明對中風患者的腦力能有明顯改善和穩定作用,現已進入Ⅲ期臨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組tPA)用于中風患者治療,可以消除癥狀30%。
1.3自身免疫性疾病許多炎癥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癥、紅斑狼瘡等。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于4000萬,每年醫療費達上千億美元,一些制藥公司正在積極攻克這類疾病。
1.4冠心病美國有100萬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療費用高于1170億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藥物將是制藥工業的重要增長點。Centocor′sReopro公司應用單克隆抗體治療冠心病的心絞痛和恢復心臟功能取得成功,這標志著一種新型冠心病治療藥物的延生。
基因組科學的建立與基因操作技術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療與基因測序技術的商業化成為可能,正在達到未來治療學的新高度。轉基因技術用于構造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動物,已逐漸進入產業階段,用轉基因綿羊生產蛋白酶抑制劑ATT,用于治療肺氣腫和囊性纖維變性,已進入Ⅱ,Ⅲ期臨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轉基因動、植物將成為未來制藥工業的另一個重要發展領域。
二、生物制藥發展分析
未來生物技術將對當代重大疾病治療劑創造更多的有效藥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醫學領域形成新領域。
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于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于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例如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圖像處理、傳感器和信息技術等。盡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藥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除了遺傳學之外,生物技術還可以繼續改進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這些新療法可以封鎖病原體進入人體并進行傳播的能力,使病原體變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對新的病原體作出反應。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體對抗生素的耐受性越來越強的不良趨勢,對感染形成新的攻勢。
除了解決傳統的細菌和病毒問題之外,人們正在開發解決化學不平衡和化學成分積累的新療法。例如,正在開發之中的抗體可以攻擊體內的可卡因,將來可以用于治療成癮問題。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改善癮君子的狀況,而且對于解決全球性非法貿易問題具有重大影響。
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有助于新藥物的開發。計算機模擬和分子圖像處理技術(例如原子力顯微鏡、質量分光儀和掃描探測顯微鏡)相結合可以繼續提高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為藥物研究和藥物設計的得力工具。藥物與使用該藥物的生物系統相互作用的模擬在理解藥效和藥物安全方面會成為越來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藥物審批的過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虛擬心臟模擬系統了解心臟藥物的機理和臨床試驗觀測結果的意義。這種方法到2015年可能會成為心臟等系統臨床藥物試驗的主流方法,而復雜系統(例如大腦)的藥物臨床試驗需要對這些系統的功能和生物學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藥物的研究開發成本目前已經高到難以為繼的程度,每種藥物投放市場前的平均成本大約為6億美元。這樣高的成本會迫使醫藥工業對技術的進步進行巨大的投資,以增強醫藥工業的長期生存能力。綜合利用遺傳圖譜、基于表現型的定制藥物開發、化學模擬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藥物試驗模擬等技術已經使藥物開發從嘗試型方法轉變為定制型開發,即根據服藥群體對藥物反應的深入了解會設計、試驗和使用新的藥物。這種方法還可以挽救過去在臨床試驗中被少數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數患者接受的藥物。這種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試驗成本、為適用范圍較窄的藥物開辟新的市場、使藥物更加適合適用對癥群體的需要。如果這種技術趨于成熟,可以對制藥工業和健康保險業產生重大影響。
【關鍵詞】中小企業 經營管理 創新發展 能力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經濟全球化,我國的中小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中小企業可以和世界上更多國家的企業進行貿易往來和交流,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促進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存在企業管理相對落后混亂,在自主創新發展方面也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因此,如何完善中小企業的管理體系和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發展的能力是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競爭力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國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和創新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中小企業在不斷地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的能力。然而,我國的中小企業還是過分注重市場而忽視管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
(一)缺乏經營戰略,創新意識淡薄
當前,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沒有足夠重視經營戰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社會環境中并沒有明確的經營目標,從而導致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大的經營風險。另外,我國多數的中小企業通過引進技術促進自身企業的發展,這也導致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意識。最終,多數中小企業只能從事低附加值,高耗能和高污染的項目,得到微薄的利潤,在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得不受制于人。
(二)管理缺乏科學性,政府支持乏力
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制約,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在企業資產管理和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缺乏科學性。另外,由于政府的部分政策和行政部門的干預,大部分中小企業當前都面臨著融資困難。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是關系國家經濟整體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我國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不夠完善,力度也不夠,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在自主技術創新發展方面不能得到國家的足夠支持。
(三)營銷觀念淡薄,缺乏完善的創新體系
受自身觀念的制約,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多數中小企業經營模式相對僵化,營銷觀念比較陳舊,沒有足夠重視市場這個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環境。企業不在市場營銷方面下功夫,不可能真正了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一般而言,完善的創新體系不僅包括市場信息的獲取,創新內容的確定,創新資源的準備,還包括創新成果的實現和成果的成功轉化?,F在,雖然部分中小企業具備一定的技術人員和條件,但在信息獲取方面還比較落后的,也缺乏接受市場轉化的經驗和實力,這種并不完善的創新體系不能真正的提高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發展能力。
三、如何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的能力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我國中小企業在管理方面缺乏經營戰略可科學性,營銷觀念也比較單薄,在創新發展能力方面創新意識比較薄弱,缺乏完善的創新體系,因此我國中小企業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的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培養創新意識
現在,社會經濟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等在中國發展迅速,競爭力也非常強,所以制定發展戰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例如,我國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本土優勢,在制定發展戰略的時候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另外,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主創新意識,倡導自主創新精神,鼓勵員工發散思維。同時,為員工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促使企業走自主創新道路,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實施科學管理,轉變政府支持內涵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就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目標,因此投資項目的時候要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也就說,科學管理,正確決策,降低企業投資風險和實現盈利是企業的目標。同時,如果中小企業具備資金,技術創新和實際操作的條件,可以借鑒部分成功大企業的做法,例如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項目的各個步驟做到精心設計和管理。在企業實行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政府也要轉變策略,即政府不能只在宏觀層面上對中小企業制定進行指導,也應該通過實施對中小企業發展有利的措施來支持企業進行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這樣有了足夠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就有條件進行技術創新,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三)實施特色營銷戰略,構筑完整企業自主創新體系
市場是檢驗一個企業發展成敗的試金石,因此中小企業要實施具有特色的營銷戰略占領市場。我國的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技術特色和目標市場特色和消費者的需求,慢慢形成自己企業的特色。例如世界上很多人對中國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感興趣,企業可以發展一系列與中國特色文化想聯系的項目。另外,在中小企業進行自主技術和文化創新的時候,往往因為企業自身的實力而不能構筑完整的企業自主創新體系,這就需要中小企業對自己的創新體系進行評估,找出自己在什么地方不夠完善。加強與外部技術發展的聯系,讓自己的技術人員及時的學習新技術新文化,還可以和研究院,高校等進行合作,有效管理企業創新體系的各個環節。只有完善管理,構建完整的自主創新體系,我國中小企業在能提高自身創新發展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的發展關系到中國經濟整體的健康快速發展,然而當今我國中小企業管理不科學和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遭遇“瓶頸”。因此,制定科學的企業發展戰略和特色營銷戰略,培養創新意識,政府轉變職能,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國中小企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的能力,并最終促進中國企業的整體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建樂.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探討爭鳴,2009(4).
[2] 李智彬. 提升中國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思考[J]. 經濟研究導刊,2009(1).
[3] 彭曉春. 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支持[J]. 懷化學院學報,2007(6).
本文通過分析農業技術創新的內在涵義基礎上,對我國在發展農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成效進行研究。以促進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加快農業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營造良好的農業科技創新氛圍,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并形成合力。
關鍵詞:
農業技術創新;成效研究;創新發展
1農業技術創新的內在涵義
農業技術創新是指對農業技術的新研發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以實現將具有創新性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與現有農業資源進行高效、合理的整合,并形成新的農業產品以保持農業經濟的高增值,在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下,不斷的提高農業產品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在推進農業生產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的過程,就要加快農業創新生產方式的轉變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適合推廣應用價值的新農業產品。目前我國農業的生產方式正由傳統的農業生產向以技術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傳統的農業大生產式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持續發展。
2我國農業技術創新的成效
2.1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促進我國政策體制改革
農業技術的發展創新要與產業化的發展相結合。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國家農業部、財政部共同啟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和科研體系的建設,按照體系要求將中央和地方的優勢科研資源進行整合應用,對具有特色優勢的農副產品按區域劃分,使每一個農副產品都對應有一個技術創新科研中心,并設有農業產業技術試驗站。使創新型科技成果可直接應用于農業生產當中,以解決科研成果與農業生產脫節問題。構建農業技術創新的支持保障體系。在支持保障政策的建設過程中將創新發展的想法思路、支持保障模式建設、配套設施運行機制等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保障措施全部涵蓋。為加快我國農業技術創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農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完善。目前從農業技術創新、推廣應用、生產產出三個方面看,相互結合較完善。通過將三方面相關的農業技術創新的專家、推廣人員、生產示范戶緊密連接,實現農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應用。
2.2良種培良發展迅速
在我國良種培育作為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要環節,利用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充分利用高校、企業合作的產學研創新模式的研究成果,甚至有一些項目列入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為我國創新農業生產、保障農業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1949年至2015年,我國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產學研合作基地共研發培育出1萬多個農產品的新型品種,進行5~6次農作物的大規模更新換代。在此基礎上,我國以袁隆平為首的科學家研究出二期超級稻和三期超級稻的農業技術,突破創新培育出800kg/667m2和產900kg/667m2的世界級紀錄。還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薛吉全教授團隊研究出的可1400kg/667m2的超級玉米育種技術。
2.3關鍵技術領域研究成果顯著
目前,在我國農業生產關鍵技術領域研究成果顯著并取得重大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蚝娃D基因技術科研成果顯著。我國擁有一系列的自主知識產權的雜交水稻、雜交玉米、轉基因抗病蟲害農作物等農業技術的核心技術,目前,還開展以黃瓜、棉、馬鈴薯等作物基因攻關研究。病蟲害防治技術科研成果顯著。通過對比不同農作物對病蟲害的危害分析,研發出低殘留、低毒性的農藥200多種,同時,利用生物方法防治多種病蟲的研究也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效的控制病蟲害對農作的危害。智能化農機具的發展成果顯著。我國以從傳統的農業大生產模式向全機械化生產模式轉化,多項農機具的發展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應用農機具對農作物耕種收的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60%,實現生物工程技術與機械工程技術的深層整合。
2.4農業科技轉化和成果推廣顯著
在現今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管理創新已經成為了企業管理日?;顒硬豢苫蛉钡闹匾糠?,針對企業管理現今的模式創新情況,對其管理創新理念與創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實現企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推動企業經濟的基本戰略目標,我們根據多年實踐經驗,根據在社會轉型模式的大背景條件下,企業進行創新管理的創新理念,對建立新形勢下的企業管理創新概念模型進行了分析探討,具有企業的管理創方面的積極參考價值。
關鍵詞:
社會轉型背景;企業管理;創新理念;管理模型
現在我國正處于信息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新時代,新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對企業的創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目前,新知識、新理念與新技術是全球化國際競爭的核心內容,在這三方面實現更進一步的知識理念與科學技術創新,是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能夠長期利于不敗之地的重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長期運作,對我國與國際世貿組織更深層次的合作具有重要且廣泛的影響意義,企業只有順應知識信息時代背景的需求進行創新發展,從根本上實現企業管理的轉型,才能全面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且進一步發展向上。所以說,根據社會轉型模式下的新型企業管理創新理念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探究創新,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效率,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及時的掌握主導權,取得一定的國際地位。
一、企業管理模式創新概況
在新的知識信息時代背景下,社會面臨著轉型的關鍵時刻,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需要從兩方面進行努力。一方面,在計劃經濟與現今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之間找尋企業創新管理的模式實現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實現從封閉模式到國際開放模式的經濟轉型,使企業緊隨全球化經濟的發展腳步,實現社會轉型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創新,突破傳統企業發展固有的單一模式,跟隨國際發展戰略走上創新之路。創新是企業進步發展的動力與源泉,我們對我國目前狀況下,企業在創新發展改革之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問題進行了分析,其主要原因體現在企業在知識文化與科學技術方面的創新管理理念和人力資源方面管理的匱乏。從我國各企業現今的創新發展情況來看,要全面的實現我國企業的管理創新,需要提升企業產品生產的生產技術的科學性與先進性,并且保持對生產技術持續創新的重視,把創新理念放在發展的第一位,順利的實現企業管理創新模式的轉型。其次,企業通常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理念,所以,企業在進行管理模式創新時必須足夠重視企業文化理念的創新,從精神面貌上體現企業的整體與核心價值觀,形成企業發展的戰略優勢,從而促進企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水平,在戰略上處于優勢地位。此外,企業運行最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保證,管理制度也是企業管理創新模式水平的主要體現,從而使企業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與企業的生產技術創新和文化制度創新共同促進企業的管理模式創新水平全面提升。
二、企業在社會轉型模式下的管理創新理念
要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需要對社會轉型背景下的企業管理創新理念進行明確,在技術創新與資源配置等方面實現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作用,是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所以,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抓住管理理念創新這一關鍵階段,從而促進企業產品生產的工藝技術創新發展,實現企業的全面創新改革,與新型社會時代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幫助企業產品占據更多的市場,滿足社會的整體發展需求。企業的模式創新是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結合,管理創新也包括了多種創新模式轉變的非技術創新與技術創新,必須全面發揮才能徹底實現企業管理創新的發展轉型。在企業管理模式創新過程中,只有正確的認識企業的發展方向,明確企業管理的創新理念,才能將企業的創新力與新時代的發展密切結合,實現企業全面發展。從創新文化作為企業創新的本源發展,直接決定企業的發展改革方向,我們要從企業的觀念改變與制度創新出發做到企業文化創新,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所以,企業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內部結構與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集中發揮企業各部門的職能優勢,從理念創新發展到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實現企業的創新戰略計劃,綜合提升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
三、社會轉型背景下企業管理創新概念模型
企業的管理創新概念模型是社會轉型背景下促進企業的全面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進行企業管理創新的研究主要有管理情景的構建和提出概念模型,而創新概念模型主要是由我國的社會轉型背景與國際的企業管理標準決定的,由管理項目創新、管理任務創新、管理條件創新與管理手段創新等幾個方面組成。企業的管理創新概念模型是在總結社會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概念性模型,通過傳統的知識經驗去理解現今的世界背景的傳統理性是其主要原則,使傳統的企業管理經驗與邏輯的升華延續,我們需要將其與企業實踐活動相結合,使其以實用性特點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目前的社會轉型大背景下,傳統理性的應用已經存在了許多不合理問題,所以,我們在使用企業管理創新模式時需要判定其實用理性,通過企業實踐進行實用驗證,從而剖析企業管理創新的基本特點。在企業的實踐活動與管理創新概念模型相一致時,通過企業的管理創新概念模型對企業的管理創新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如果兩者不一致,可以通過適當的科學技術方法對企業的管理創新概念模型進行改進或重建,直到一致為止。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通過研究我國目前社會轉型背景下企業管理創新的基本特點,借鑒國內外知名學者對企業的管理創新概念模型的研究成果,根據企業的實際生產活動,對企業管理創新的方法內容進行改革,可以在企業的生產技術、資源配置及企業管理上實現綜合性的水平提升,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敦海.淺議社會轉型背景下企業管理創新概念模型[N].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2015,42
摘要:從專利數據的角度出發,對我國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技術創新水平,分別從整體發展態勢、技術創新地域分布、技術創新主體分布、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為該領域今后的創新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汽車發動機;減振器;技術創新;專利
中圖分類號:U46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07
收稿日期:2017-07-06
1研究背景
專利具有衡量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國家、一個行業或者企事業單位自主創新能力的體現。哈佛大學經濟學家Griliches曾說,專利統計是新技術變革的源動力,沒有任何的數據能涵蓋專利所包含的內容,通過了解專利可獲取詳細的機構、產業和技術信息。通過對專利數據進行分析,能系統地歸納出與創新能力相關的技術問題,提高創新技術的核心競爭能力,對于指導和提高企事業機構或組織乃至國家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又具備理論和應用價值。汽車發動機作為汽車的重要部件之一,對汽車行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它的自主研發水平能從某一個層面反應出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度。發動機曲軸是發動機的一個重要零部件,它的制造工藝復雜,且質量要求高。當發動機運行時,曲軸的振動方式主要為扭轉方向,另外,彎曲方向也可以產生振動。如何減小發動機曲軸的振動,一直是發動機曲軸設計所重點關注的研究方向。而減少曲軸振動的常用手段就是在曲軸前端安裝減振器。因此,本文從專利申請的角度出發,研究分析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技術創新的水平,并對該領域今后的創新發展提出了建議。
2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技術創新狀況分析
2.1整體發展態勢
通過使用專利檢索及分析入口(pss-system.gov.cn/)對截止至2016年的所有中國專利進行了檢索,共檢索出有關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的專利136件,為了掌握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技術創新的發展態勢,對各年份的專利申請數量做了如下統計,如圖1所示。
從各年份中國所申請的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相關專利的數量來看,在1999年以前幾乎沒有相關專利,直到1999年才稍有發展,但此后又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空白,直到2003年才逐步有所發展,該領域專利申請量上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但中間略有曲折。從2010年開始到2016年,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專利申請量基本都維持在10件以上,相較前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2015專利申請量最多,達到22件;其次為2014年,專利申請數為20件。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技術創新,在我國起步較晚,且發展速度較其它行業略緩。
另外,為了了解所有專利的申請類別,做了如下統計,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在所有的136件專利中,實用新型所占比重最大,為99件,占總數的73%;其次為發明,數量為32件,占總數的23%;所占比重最少的為外觀設計,為5件,占總數的5%。從技術的創新能力水平來看,技術含量較高發明專利的數量比實用新型少了一半多,可見,汽車曲軸減振器領域的核心創新技術尚需進一步發展。
2.2技術創新地域分布
為了探明我國各地域在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技術創新的狀況,對截至2016年我國各地域專利申請量進行了分析統計,結果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排名前5位地域分別為廣西、浙江、安徽、湖北和江蘇,其中,廣西、浙江并列排在第一,專利申請量為17件;安徽專利申請量為15件次之;湖北、江蘇分列第四、五位,專利申請量分別為14件、12件;而其它省份專利申請數量均未超過10件??梢?,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的技術創新的地域主要集中在汽車行業發展較強的省份。
另外,也對國外企業在中國申請相關專利的狀況做了如下統計,如圖4所示。
從圖4可以看出,幾個汽車制造強國均在中國申請了相關專利。從專利數量上看,德國所申請的專利數最多為5件,其次為韓國3件,日本為1件。從專利申請的類別來看,德國所申請的5件均為發明專利;韓國為1件發明,2件外觀設計;日本為1件發明??梢姡聡种匾曉谥袊膶@Wo,且在汽車發動機減振器技術領域
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
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技術創新專利分析創新創業論壇
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技術創新專利分析
2.3技術創新主體分布
為了了解我國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創新主體的分布狀況,對該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在前5名的申請人進行了統計,其結果如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在所有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五名的申請人中,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優勢明顯,共申請了17件專利;其次為江蘇宏豐奧凱機電有限公司,共申請了9件專利,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第三,申請了7件專利;天津大學名列第五,申請了5件專利。就專利申請量來看,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占絕對優勢,顯示出該企業在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技術領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另外江蘇宏豐奧凱機電有限公司實力也不容小覷。
與此同時,對在中國申請專利的外國企業做了統計,其結果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德國有3家公司在中國共申請了5件專利,包括:盧克摩擦片和離合器兩合公司、舍佛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以及衡得有限公司,其中,盧克摩擦片和離合器兩合公司申請了3件專利。韓國有4家公司在中國共申請了3件專利,其中,韓國的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漢拿偉世通空調有限公司3家公司聯合申請了1項專利,韓國富國株式會社申請了2項專利。日本有1家公司在中國申請了1件專利,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從專利申請量上來看,德國盧克摩擦片和離合器兩合公司位列第一。
2.4技術創新實力分析
2.4.1 技術創新主體實力分析
專利的申請數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該領域發展程度以及創新水平,但就專利的含金量而言,主要衡量標準是發明專利,因此,為了進一步考量創新主體的核心競爭力,對專利申請人數量與發明專利申請人的排名情況做了以下對比,其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對比可以看出,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的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雖然申請數量最多,但大多為實用新型,在發明專利申請人的排名中并未進入前五名,反應出其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問題。而在專利申請量上未進入前五名的德國盧克摩擦片和離合器兩合公司,在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上卻躍居第二,反應出其專利含金量高,具有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優勢。另外,江蘇宏豐奧凱機電有限公司,既在專利申請量上排名第二,又在發明專利申請量上排名第一,顯示出其在該技術領域擁有不俗的技術實力。而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在專利申請量上不占優勢,但其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卻排到了第二,可見該企業在發動機減震器技術創新領域的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
2.4.2技術創新地域實力分析
同樣將專利申請地域與發明專利申請地域的排名做了對比,其結果如表2所示。
表2的排名可以看出,廣西省雖然在專利申請量上占優,但發明專利申請量上,卻名落孫山。而江蘇省、湖北省在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申請量的排名上均進入了前五,且江蘇省在專利申請量上排第五,而在發明專利申請量上排第一,說明江蘇省在該領域的專利有質又有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較強。同時,發現德國在該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優勢明顯。
2.5技術創新發展方向分析
減振器目前的發展趨勢之一是阻力可調化、輕量化,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創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對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專利所涉及的具體內容作了分析。
根據分析知,如圖7所示,在所有136件專利中,主要是涉及曲軸減振器效果的提升和改進的占總數的66%,除了涉及減振器效果改進,還涉及降低成本,減少零件數量、簡化結構的約占總數的34%,可見,現在曲軸減振器雖然已經把輕量化作為發展方向,但目前該領域的技術創新研究還是以解決或者改善減震效果為主。
另外,針對曲軸減振器輕量化的發展趨勢,根據研究所需具體涵蓋的內容確定出以下5個主要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分別為“結構簡單”or“結構緊湊”、“安裝方便”or“安裝簡單”、“減少零件”“節省空間”、“成本”。結果如表3所示,在所有關鍵詞中出現頻率最多的為“結構簡單”or“結構緊湊”,即針對結構的改進研究;其次為針對減低或者減少“成本”的研究;然后為“減少零件”的研究;緊接著為簡化安裝方面的研究;最后為節省空間的研究??梢娖嚢l動機曲軸減振器在輕量化領域的技術創新研究方向以簡化結構、減少零件數量為主,另外在簡化安裝和節省空間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
3分析結論及建議
3.1分析及結論
(1)我國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發展起步較晚,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從專利申請量來看,在1999年該領域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發展幾乎零,直至2003年才略有起色,但整體發展規模不大,速度略緩。從專利申請的類型來看,該領域專利申請主要以實用新型為主,占總數的73%,發明僅占23%??梢姡覈嚢l動機曲軸減震器領域的技術創新大多以結構或者技術的改進為主,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略顯不足。
(2)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創新地域的分布基本與汽車行業發展強弱地域分布一致。從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專利申請量來看,排名靠前的地域主要為廣西、浙江、安徽、湖北和江蘇,該分布基本與我國汽車行業發展較強的地域分布保持一致。因此,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作為汽車的核心部件可以反應出該領域技術創新的發展狀況。
(3)我國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的創新主體相較國外該領域創新主體能力較弱。就該領域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來看,以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雖然在專利申請數量上優勢明顯,但大多為實用新型,而德國盧克摩擦片和離合器兩合公司,雖然在專利申請數量上無優勢,但所申請的所有專利均為發明,且是最早在我國申請該領域專利的企業??梢姡瑖庠谄嚢l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的技術創新發展較早,且優勢明顯。
3.2若干建議
(1)追蹤國內外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領域科技創新的發展態勢,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制定出適合提升自身發展的計劃和目標。
(2)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強自主技術創新,特別是要強化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創造出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
(3)從政策法規、資金和人才等多方面加大對汽車發動機曲軸減振器科技創新主體的扶持力度,壯大其實力和規模,增強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出和核心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磊,沈金波.專利情報分析方法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6(11).
關鍵詞:高層次技能人才 技師創新工作室 技師創新活動
中圖分類號:P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212-03
隨著社會經濟進步以及海洋工程行業的迅猛加速,海洋工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為提升競爭能力,海油工程企業急需全面挖掘各類人才的創新發展能力。其中,技師、高級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作為海洋工程企業技能隊伍的主力軍,在技術創新鏈中已經成為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在生產、技術服務、管理第一線,對海洋工程企業的技術創新起著重要作用。
構建技師創新活動體系,積極發揮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創新發展能力,加速打造一批綜合素質過硬、技術技能過強的創新型高層次技能人才隊伍,已成為海洋工程企業全面提升人力資源創新發展水平,做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和根本保障。
1 海洋工程企業構建技師創新活動體系的必要性
1.1 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必然需要
行業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發展。一方面,世界海洋石油工業正積極向深水、超深水領域磅礴發展,海洋工程產品的升級和規模化、產業化建設,必然推動海洋工程企業不斷提高技術、管理和技能水平來滿足新產品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工藝要求。一方面,未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逐漸向大型化、集群化的經營模式轉變,行業競爭將愈演愈烈,為有效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海洋工程企業必然將大力加強各類人才隊伍的創新能力開發。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作為構成海洋工程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之一,做好其創新能力的開發十分重要。
1.2 海洋工程企業升級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
社會經濟進步最終帶動企業升級轉型,升級轉型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海洋工程企業進行升級轉型,不僅需要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提高科研技術水平、節約原材料、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生產組織與改進管理模式,同時還迫切需要加強對一線生產效率、施工質量的提升與改造,包括技術革新、技能創新、工藝改進等方面。因此,海洋工程企業要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將戰略發展切實轉變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用工素質的軌道上來,就迫切需要搭建創新活動平臺,激勵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創新發展,為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1.3 高層次技能人才創新能力開發的根本需要
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在企業技術創新中卻起著其他人才所無法替代的作用。海洋工程產品的陸地制造、海上運輸與安裝、水下維修等業務的順利開展,均離不開技能生產這一重要環節,各生產環節的順利開展需要高層次技能人才的積極參與,發揮創新作用。
目前,海洋工程企業在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使用與培養方面,仍以生產一線施工作業為主。對于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發揮解決生產技術難題、開展工藝技術革新、謀求創新發展等方面的重視和開發力度不夠,導致很多高層次技能人才無法將工作中發掘的金點子轉換為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因此,海洋工程企業急需在繼續做好管理、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培養和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突破發展能力的高層次技能人才隊伍,帶動增強生產一線創新發展能力。
2 海洋工程企業構建技師創新活動體系的內涵
構建和實施技師創新活動體系是海洋工程企業提升和強化高層次技能人才培養與使用效果的重要管理舉措。它以創建技師創新工作室為前提,以規范開展各項技師創新活動為平臺,通過發揮高層次技能人才創新引領作用,夯實高層次技能人才發展基礎、改善高層次技能人才結構、提升技能用工質量、建立健全配套激勵機制、優化技能創新發展水平,打造高層次技能人才開發的新局面。技師創新活動體系倡導和注重的是自由開放、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多元互補、和諧發展的理念。技師創新活動整合技術專家、高層次技能人才等形成“實踐共同體”,以生產技術難題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技術交流、成果推廣、素質提升以及經驗傳授等為主要任務,加以規范的運作機制管理,實現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長效發展。
3 海洋工程企業構建技師創新活動體系的創新思路
海洋工程企業構建技師創新活動體系,需要在企業內部的主要生產單位搭建技師創新活動路線,以點帶面促進相關產業、成熟工種全面創新發展,最終建成系統全面的技師創新活動體系,實現高層次技能人才隊伍創新發展,加速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3.1 建立一套激勵機制
構建技師創新活動體系,有目標、有任務、有計劃、有措施,有考核、有制度、有保障,具有完整的管理閉環。它不僅能夠激勵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源于生產崗位積極開展創新,同樣也可以引領其他技能人才積極參與、進取發展。
3.2 統籌創新活動方式
一是統籌地區創新活動,為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開展創新活動提供資源保障,促進各工種的聯合創新;二是統籌同一工種的創新活動,拓寬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視野、提高創新效率,促進各工種高層次技能人才的創新發展效果。
3.3 促進生產與發展有機結合
構建實施技師創新活動體系,促進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的經驗與知識的傳承、延續。同時,創新活動能夠積極推動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專注于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提高生產施工效率,注重技術創新、增強突破發展能力。
4 海洋工程企業構建技師創新活動體系的主要做法
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公司”)為例,海油工程公司以生產單位為主要對象,創建技師創新工作室,建立健全配套運行機制,全面推動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開展創新活動(創建流程見圖1)。
4.1 成立技師創新活動管理機構
一是成立技師創新活動領導小組。從公司層面重視技師創新活動,為技師創新工作室的創建、配套管理機制的設立、相關人員、設備、場所以及活動的開展等各方面提供根本保障,全面指導和總體規劃技師創新活動。二是成立技師創新活動辦公室。具體負責技師創新活動的日常管理與監督指導工作,負責組織成立技師創新工作站,負責技師創新工作室申報指導與審查,牽頭公司層面對技師創新工作室的考核工作。
4.2 明確技師創新活動定位、主要任務及實施原則
(1)找準定位
技師創新活動是持續做好高層次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良性循環發展的一種創新模式。開展技師創新活動,需要創建技師創新工作室。技師創新工作室是以技能專家或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技能帶頭人在主要生產單位或核心工種創辦,旨在整合內部資源、匯聚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立足生產技術進步開展技改技革、技能傳承活動的群眾性創新組織。
(2)明確任務
開展技師創新活動的主要任務是發揮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引領和示范作用,主要活動內容包括:
①針對本工種、本單位生產工藝技術,組織引進推廣新工藝、新技術、新成果;攻關,解決、排除生產中的關鍵難題和重大風險隱患。②立足提高效率、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提高安全性等,組織高層次技能人才積極開展技改技革以及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等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③組織開展技能交流活動,將創新成果、絕技絕活、具有特色的生產操作法及時總結推廣,推動所屬單位整體技能水平的提升。④推進“師帶徒”活動和技能培訓,通過技能帶頭人的傳、幫、帶,使技藝技能得到傳承,經驗得到分享,培養更多的高層次技能人才。⑤組織開展技能人才專題性、小型化的創新成果總結與研討。
(3)把握原則
開展技師創新活動、創建技師創新工作室,需要緊扣高層次技能人才培養這一主題,以服務企業生產發展需要為宗旨,以企業戰略規劃為指導,全面落實人力資源開發的戰略思想。為保證技師創新活動順利開展,需要堅持落實做好四項原則。
①人才培養與技能創新相融合的原則。②突出重點,由點及面分類實施的原則。③統籌硬件設施、管理與技術支持的原則。④建立管理制度、考核評估與激勵機制的原則。
4.3 分析技師隊伍特點,確定技師創新活動思路
(1)技師隊伍特點分析
海油工程公司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塘沽、青島兩地、陸上及海上作業的四家生產單位的九個主體工種。總體上,技師隊伍分布且呈現橫跨兩個地區多家單位、陸地及海上多個工種的交叉分布特點,人員相對分散。
(2)確定技師創新活動思路
一是統籌地區資源,在塘沽、青島兩地設立技師創新工作站,由工作站統籌地區各單位的技師創新活動相關資源,保障創新活動持續有效開展。二是在技師創新工作站下設技師創新工作室,由技師創新工作站結合地區內各單位的技師隊伍建設情況,統籌建立有關工種的技師創新工作室。三是突出陸上、海上作業工種的技師創新活動特點,根據塘沽地區陸地、海上單位的生產用工性質及作業特多,成立兩個工作站,分別統籌做好陸上、海上兩類技師創新活動。
4.4 建站設室,構建技師創新活動平臺
在確定技師創新活動總體思路與工作方向的同時,綜合考慮各地區、單位、工種之間的技師等高層次技能人才培養與使用等情況,穩步開展“建站設室”活動,夯實開展技師創新活動基礎。
(1)成立技師創新工作站。在條件成熟地區或所屬單位建立技師創新工作站。技師創新工作站對本地區技師創新工作室的創建及運行實行全過程的指導與管理,為開展技師創新活動提供相關資源保障。(2)設立技師創新工作室。為扎實推進技師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本著“成熟一站建一站,成熟一室設一室”的工作原則,明確技師創新工作室創建條件、規范創建程序(見圖2)。
1)統一創建條件
一是要擁有符合條件的技能帶頭人。技能帶頭人應熱愛技術創新和傳技帶徒工作,具有奉獻精神和較強的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在本專業工種具有較高知名度,有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身體健康,能夠承擔創新工作室日常工作,且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技能專家等國家級技能人才;總公司或公司級技能專家;全國技術能手或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積極開展技改技革,獲得較多成果;具有絕技絕活或創造了先進操作法;在傳技帶徒上卓有成效。
二是要擁有一定數量的有效技能人才。原則上,技師創新工作室應具有5名及以上有志于技術創新和傳技帶徒的技師及以上的高層次技能人才,一般情況下技師成員不超過15人。技師創新活動成員由技能帶頭人在所轄片區的各單位技師及以上人員中甄選提名,由地區技師創新工作站審核確認,報公司技師創新活動辦公室審批、備案。三是要具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和必要的創新條件。建站單位應為技師創新活動供固定的場所,供創新活動成員進行技術創新、技術交流、攻關研討和技能傳授。同時,設立技師創新工作站的用工單位應為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技改技革和技能培訓所需的設施、設備、材料等。
2)規范創建程序
關鍵詞:創新驅動 驅動能力 麗水 海西區 優勢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8-200-02
“十二五”期間,國家已經把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線,預示著城市的轉型與發展將會把重點放在自主創新上,自主創新將成為一個城市升級的重要戰略。如何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和城市創新戰略,已成為各界研究和關注的焦點,而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提高創新驅動的驅動能力。提高創新驅動的驅動能力一般被認為是國民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提升創新驅動的驅動能力可以增進區域經濟發展,其作用擁有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創新驅動的驅動能力的相關研究,對麗水自主創新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一、創新驅動能力的主要理論
關于創新驅動的驅動能力,不少國內外學者對其作了研究,并且不斷豐富和完善創新理論。
1.熊彼特創新理論。1912年,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其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他把創新作為激勵經濟增長的中心力量。他用“創新理論”詮釋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特點,認為創新推動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同時也使資本主義衰亡。熊彼特把資本主義的發展區分為幾個長周期,區分的標志正是創新。根據不同的技術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有了普遍被學者認同的革命時代:(1)1787―1842年,產業革命時期;(2)1843―1897年,蒸汽和工業發展時期;(3)1898年之后,是電氣、信息技術產業時代。熊彼特創新理論的最大特點,便是用創新來解釋資本主義,認為新技術、新方法、新企業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國家創新系統理論。1987年英國學者克里斯托夫?弗里曼在其發表的《技術政策與經濟績效:日本國家創新系統的經驗》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理念。他把國家創新系統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企業只是在國家之下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創新系統能夠最大化的優化和配置資源,并且提高其經濟利用率。在國家創新系統中,企業等創新組織通過國家政策的扶持和推廣,成為知識創新、傳播和利用的生力軍,為整個國家的創新貢獻力量。他還認為,國家經濟發展單靠技術創新是不夠的,在組織制度和管理方面,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創新。國家創新系統充分體現了國家政府在創新體系中的重要角色。
3.區域創新系統理論。1992年,庫克教授在其出版的《區域創新體系:新歐洲的競爭規則》一書中第一次提出“區域創新系統”的理論。他認為能夠推動區域內創新發展的最具特點的資源優勢組成的綜合組織才是區域創新系統的本質,區域內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為區域創新提供動力。區域創新體系主要分為主體要素、功能要素和環境要素三個部分,并且這些要素能夠有效地輸出技術知識、物質產品和轉化經濟效益,包括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技術、制度、管理等創新功能和區域內有利于創新發展的環境。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的完善和發展為如今城市創新發展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
4.城市創新系統理論。創新理論在中國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許多學者提出了中國特色的創新理論,其中以趙黎明提出的“城市創新系統”理論為代表。他認為,城市創新系統是指各種創新要素在城市中不斷活動,并且相互作用,以此形成的以創新為動力的社會經濟系統。他把創新分為三個部分,由企業等組織機構構成的創新主體、由物質條件等組成的非主體要素和大環境下起協調作用的制度和政策。城市創新系統實質上就是由創新要素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并且在系統中互相協作、互相影響,協調發展,成為城市創新目標實現的推動者。城市創新驅動的驅動能力是城市在實現創新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各種促進新技術、新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或經濟效益的具體指標。城市創新理論的發展為我國建立創新型城市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麗水市與海西區城市比較優勢分析
2009年,國務院對海西經濟區的發展做出了關于“加快海峽西岸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指示,海西區城市因此掀起了一股創新的新浪潮。而麗水也是海西區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麗水如何借勢海西發展,將是麗水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問題。本文選擇海西經濟區主力城市廈門和麗水鄰市寧德作為對比,通過比較優勢分析、創新驅動驅動能力發展狀況分析來探討麗水創新發展可以借鑒之處。
比較優勢是指在經濟和生產過程中一個地區所獨有的資源和有利條件,能夠在區域發展中成為其與其他區域相比的優勢條件,資源豐富的區域較易形成比較優勢。本文從三個城市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去研究麗水和海西區城市的創新驅動的驅動能力。
1.麗水市比較優勢分析。麗水位于浙江省西南地區,與其他發達城市相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是,絕佳的生態環境是麗水最大的資源優勢。麗水以“養生福地”為城市發展主題,打造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致力于建立綠色創新城市。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接待國際游客最多的旅游目的地,所以麗水根據其獨有的特色發展旅游產業具有較大優勢。
麗水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原生態、原始性特色顯著,具有較好的比較優勢。根據浙江省旅游資源統計的結果,麗水擁有旅游資源單體2365個,其中優秀的旅游資源單體共353個,包括5個國家森林公園和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表1)。
2.寧德市比較優勢分析。寧德市坐落于福建省東北沿海一帶,寬闊的海域資源是其發展的有利優勢。寧德約446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占全省的35.63%,港口資源豐富,包括三沙灣、沙埕等在內的多個優良海港對于海洋運輸業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并且是遠洋港口和大項目的理性開發區域。
寧德廣闊的海域造就了其豐富的海產資源,僅海產的經濟利益就為寧德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其不單單只著眼于眼前利益,為了可持續發展生態和經濟,利用先進技術,研究和發展的大黃魚人工繁殖及育苗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寧德市發展特色濱海旅游的理想場所,沿海是寧德最有利的資源、最具活力的經濟發展優勢。
3.廈門市比較優勢分析。廈門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經濟先行發展,增長迅速,并且率先開展創新改革,比較優勢明顯。
廈門是東南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工業、制造業發展已較為成熟,經濟增長迅速,GDP總額和增長率均屬領先水平,教育水平較高、科技高速發展,總體經濟優勢、政治優勢和文化優勢明顯。
廈門作為海西區發展的主力城市,海峽西岸最大的臺資企業聚集地,政策扶持力度大,國家政策優勢日益突出。政府為廈門吸引臺資、合作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優越的政策環境,從合作項目的開始到確定投產的一系列過程都離不開政府的功勞,政府為廈門對臺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優良服務。
三、麗水市與海西區城市創新分析
區域創新系統主要由主體要素、功能要素和環境要素三個部分組成。本文從這三方面解釋麗水、寧德和廈門的創新發展現狀。
1.麗水市與海西區城市創新主體要素現狀。人作為生產發展的主要載體,亦是創新活動的主要載體,一個區域的人口結構對其創新驅動的驅動能力具有重要影響,而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等由人構成的組織機構是創新主體要素的具體表現。
2012年,麗水市擁有高等教育學校3所,在校生數共38114人,教職工人數為1626,其中有專任教師1152人;中等職業學校共有18所,在校生數為33553人,教職工數2206人,其中專任教師有1768人。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41737人,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43444人;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上工業企業共有1100個。
2012年,寧德市共計高等教育學校2所,中等職業學校12所。各級各類在校生數36.89萬人,大學(大專以上)占總人口比重為7%。
廈門市2012年擁有普通高等學校17所,在校生數143964人,教職工數15602人;普通中等學校116所,在校生數163340人,教職工數12458人;科技活動人員61205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58個。
2.麗水市與海西區城市創新功能要素現狀。創新功能要素主要包括機制和管理的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
麗水創新功能要素主要表現在制度和管理方面,麗水為發展生態旅游業建立和完善了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促進了生態資源資產化,既增長了經濟效益,又保護了生態環境。2012年,麗水成為第一個農村金融改革的試點,在農村改革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麗水目前已經首先對農村公路管養進行了改革,為農村公路管養建立了有效的新機制,如青田縣創新發展的管養“六為主、五到位”運行機制。管理制度的創新為麗水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動力。
寧德創新功能要素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上,積極鼓勵企業創新,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創新環境。寧德以科技創新為主,根據市場需求提高創新成果的生產轉化率,有效地提高了創新產業的經濟效益。寧德在管理創新方面也有新發展,如古田平湖創新發展了社會管理工作機制,以全新的管理面貌為社會服務,并有效地促進了寧德科學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廈門創新功能要素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上。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一直是廈門發展戰略的指標和目的,為此廈門注重發展高效技術產業、高效環保產業,如廈門國家半導體基地就是高新技術產業的范本。2014年,廈門以“十二五”規劃為核心,致力于發展新型技術的開發,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3.麗水市與海西區城市創新環境要素現狀。
創新環境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基礎設施建設和保障條件?;A設施建設是區域發展的前提,是區域創新驅動驅動能力的整體環境狀況,影響區域創新驅動驅動能力的發展。
2012年度,麗水市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32.66億元,共完成29.66公里的道路建設,布置污水處理管道138.25公里,城市綠化面積增加了63.59萬平方米,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平穩有序進行。
2012年,寧德市共投入64.9億元用于交通設施建設,并且超計劃完成11.8%。2013年計劃投入67億元繼續進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普通公路建設16億元、高速公路建設42億元、場站建設1.6億元、港航建設7.25億元、交通安全保障信息化系統建設1500萬元。
2012年廈門市城市基礎設施情況: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121.8萬噸/日,實有公交營運車輛3786輛,城市道路長度1976公里,新增綠地面積1027公頃。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14BJL080)、麗水社科聯(LC201249)項目的階段成果;浙江省區域經濟學重點學科成果。本文數據資料及其整理得到魏曉英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陳雨柯.中國創新能力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2012(2):36
[2] 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238
[3] 克里斯托夫?弗里曼.技術政策與經濟績效:日本國家創新系統的經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39
[4] 庫克.區域創新體系:新歐洲的競爭規則[J].地球論壇,1992(23):365
[5] 趙黎明,冷曉明.城市創新系統[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183
[6]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N].福建日報,2009-05-18(2)
[7] 馮燦飛.貧困山區旅游開發SWOT分析及可持續戰略[J].改革與戰略,2006(5):57
[8] 藍碧霞,孫麗萍.廈門占據獨特區位優勢,對臺交流一路先行[EB/OL].(2010-09-08)
[10] 柳卸林,高太山,周江華.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1
[11] 陳光,王永杰.區域技術創新系統研究論綱――兼論中國西部地區的技術創新.[J].中國軟科學,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