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2 17:03: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教育教學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英語 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0-0141-02
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創新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目的,本文試圖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能從理論上和實踐方面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
一、當前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教學原則是許多教學科研人員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升華。英語教師如果具備了良好的語言基礎知識和扎實的聽說讀寫能力,并且教育理論知識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那么促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向運用能力轉化。
二、正確理解語言知識與運用語言的關系
語言形成習慣,也僅僅是掌握運用外語的一個條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語言運用能力。掌握語言知識是,形成語言習慣是中圍,培養創造性的言語交際能力是核心。
三、創新英語教育的關鍵“讀和背”
有人形象化地把聽說讀寫脫節的現象稱之為“文盲英語”,聽說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動手就錯誤百出,患了一種“半身不遂”病。就是這種所謂“還可以的聽說能力也是一派虛假的繁榮。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礎知識未過關;其二是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各環節側重不一,很多因時間分配不夠而忽略了讀寫這一環節,聽說讀寫幾種技能本是互為依存,相互促進,由于相互之間的脫節。要想使學生的四種技能發揮最大的整體效應,使學生的知識向運用能力轉化,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增加閱讀和寫的量
教師增加抄寫、聽寫和一定量的語法練習,以解決文字讀寫能力差的問題。
2.做到語言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有機統一
聽說讀寫幾種能力既是教學目的,同時又是教學的手段。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必須通過幾種技能得以實現。
3.深刻理解和領會外語教學原則
這些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觀的角度來俯視教學中的問題。
英語教材中字、詞、句的聽、說、讀、寫的訓練,逐漸熟悉英語情景會話和語言習慣,從而學會語音、語法、句式,最后達到能夠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目的。
3.1預讀。學生學了一個階段以后,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單詞、句式和語法常識。在此基礎上應當提高學生在講授新課前,利用課本上的生詞表和課后的課文注釋自己預讀課文。預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增強學生對課文的感性了解,學生學會自己找重點、難點,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逐步提高預讀能力。
3.2朗讀。具有讀的因素,又具有口語特點,是聯結閱讀和口語的重要手段。因此,課文講完以后,應要求學生用正確的語音、語調,聲音清晰、宏亮,帶有表情地朗讀。教師應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做各種各樣的朗讀練習,還要通過講解規則,進行示范,糾正學生的錯誤,逐步培養學生朗讀技能。只有朗讀,才能把詞、句、文融為一體,記得清楚,記得準確;只有朗讀,才能熟練掌握英語的語言習慣;只有朗讀,才能融語音、語法常識于句子中,鞏固所學知識,并為聽、說訓練打下基礎;只有朗讀,才能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國古人讀書,十分注重朗讀。學習英語,朗讀尤為重要。
3.3泛讀。指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靠讀課文是不夠的,還要指導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課外讀物。閱讀材料難度要適中,要比每個階段的教材容易些,內容則應廣泛些。泛讀可以使學生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可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英美國家的語言習慣;可以使學生鞏固課本上學到的知識,補充課本知識的不足;可以使學生提高獨立閱讀、直接吸取知識的能力?!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面越廣,知識面越寬,越能較快地提高寫作能力,學習漢語如此,學習英語亦如此。
3.4通讀。指系統復讀。每隔一個階段,要組織學生對所學過的課文進行通讀。通讀是一個系統復習的過程。通讀,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連貫起來,融匯于一體。這樣,就能做到縱向條理清楚,系統性強;橫向擴大知識面,視野更開闊??v橫交錯,就能加深重點,難點的理解和記憶,更好地把握所學知識的網絡和關節點,為實際運用做準備。魯迅先生說過:讀完一本外語書,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意思,這是正常的。過一段時間,再來看這本書,這一次你肯定會比第一次理解的更加透徹了。
3.5重讀。指重點復讀。每次考試后,學生總會發現學習有所缺陷,深感知識仍然不足,甚或認為考題和課本脫節了。在講評試卷時,再引導學生重讀有關課文,復習相關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查漏補缺,充實所學知識,并明白并非考題和課本脫節,而是自己沒有把知識融匯貫通。通過重讀,復習鞏固,觸類旁通,可以進一步提高應試能力和運用能力。多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方法,讀的次數多,讀的方法多,對提高聽、說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有百利而無一害。
背誦方法。背誦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需因人而“異”,以內容確定方法,因條件變化方法。只要運用得當,就能收到明顯效果。
3.5.1傳統背誦法。即死記硬背。這種方法只要堅持也會有效果。只是中國學生背英文,必得先記中文內容和順序,而后才依據中文背英文。如此事倍功半,實際上加重了學生負擔。更主要的是,這樣背誦的東西由于理解不深,較難運用于聽、說、讀、寫,而且容易遺忘。實踐證明,此法雖有效,但有一定的弊端,可以運用,但不能依賴。
3.5.2以練促背法。學習英語不同于學習數理化,它理解的地方比較少,記憶的地方比較多。學習英語重在學習運用語言的技能技巧,只要能聽會說,能讀會寫,就算達到了目的。因此,教師可歸納出所學單詞、短語及其它知識點,在學生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短語及造句的訓練,對典型句子要進行替換單詞、短語的強化訓練。這樣,變背為練、以練促背,就能達到熟練掌握、靈活應用的目的。長期堅持,在“游泳中學習‘游泳’”,便可事半功倍。
3.5.3以用促背法。學習英語,有無興趣和積極性至關重要,而興趣和積極性主要來源于學以致用。對于中學生來說,利用一些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他們主動運用英語,效果往往會更好。每隔一段時間,老師可把學過的單詞、句式編成情景對話或小故事,為增強趣味性,不妨編得離奇一些,荒誕一些,讓學生根據情景排練。這樣,以用促背,以背促用,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長期堅持,所學知識極易掌握且很難忘記,以后使用便能即景生“語”,脫口而出。
3.5.4以譯促背法.故事性很強的文章,背起來比較容易。知識性強,社會背景不太熟悉的文章,背誦難度就較大。此種文章宜先讓學生進行翻譯練習,把每句中的單詞和短語之間的語法關系,每段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意義聯系,以及段落之間在內容上的邏輯關系都弄清記熟,并且由筆譯到口譯,由英譯漢到漢澤英,反復進行練習。學生只要能迅速準確地把應掌握的內容譯出來,也就能較容易地背誦下來,并逐步學會運用??破兆髌分惖恼n文用此法較好。
3.5.5選擇背誦法。背誦是重要的,但是必須有所選擇,教師不宜要求學生背誦所有課文,也不一定通篇背誦某篇文章,而應當精選重點課文、段落和句子,讓學生背誦。通過有選擇的背誦,引導學生掌握重要知識點的輻射??梢耘囵B學生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運用能力。同時,這種方法也能把學生從“苦?!敝薪夥懦鰜恚瑢W生也會珍惜老師的這份感情而加倍努力。
3.5.6休閑背誦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背誦是必要的,但不宜安排過多。過多了,學生很可能當作任務而勉強應付,即使背誦下來,也是一種短期記憶行為,所背知識不一定牢固。可以提倡學生把重點句子、段落及精彩文章譯成漢語,抄在袖珍本上,隨身攜帶。一有閑暇,就看著所抄中文想英文,念英文,背英文,寫英文,我們把這種叫做休閑背誦法。我們教過的學生凡用此法者均收到了明顯的效果。這樣做,不但學生學起來方便輕松,記憶牢固,而且也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好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矗背誦是學好英語的重要手段,可又是學生最感頭痛和煩惱的事。如何把頭痛變為輕松,煩惱變為喜歡,消極變為積極,就要找出幾條“捷徑”,使學生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把背誦變為學好英語的“帆”和“槳”,自由地揚“帆”使“槳”,在學海中遨游。讀和背都是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但是要充分發揮這些方法的作用,關鍵還在于積極引導和根據情況靈活應用,營造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張道真 《英語語法》 [M] 北京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10.2
高云智《英語語法句型專攻》[M]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2.8
李 杰.李 麗 《輝煌英語聽力》[M] 北京 開明出版社2011.7
徐士駟《就這樣學英語》[M] 南京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2.3
魏國棟《中學教材建設研究與實踐》[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
一、思想政治課研究問題的確定
初中思想品德課研究要注重選題的實踐價值和發展價值,對問題的理論價值基本不作要求,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實際的要求。注重教研課題的實踐價值,是指研究成果的解決對中學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實際意義,如思想品德課教學幽默的美感機制研究、思想品德課多學科滲透教學模式的建構、探究題與實踐題引入中考試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實際作用的研究等。其發展價值是指研究題目的選擇對思想品德教師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學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課程標準對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的影響、思想品德課課程資源開發方式的探究與實踐研究、初中文科綜合考試與研究性學習的相關性研究等。
研究問題的確定應遵循科學的思維過程。思想品德課教研課題的選定,是在思想品德課本和教輔材料、書籍、文獻了解認識的過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認識的。這一思維過程為:對教學研究題目的初步設想對教科書和教學研究材料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分析判斷使思想品德課教研題目更加具體、明確、科學。思想品德課教育研究課題的來源:(1)從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出發提出課題,如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研究、初中學生法制觀念調查、學生對國情國策的認知狀況研究。(2)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要求出發提出課題,如初中學生如何適應文綜開卷考試應試誤區研究、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特征研究、如何寫好思想品德論文研究等。
二、思想政治課題分析研究和方法
1、研究課題的進一步分析說明。當思想品德教師選定了一個比較有價值的課題,并不意味著這個問題有了恰當的陳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問題一般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成為理想的題目。例如“論深化思想品德課改革,全面推進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這樣的課題陳述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這個課題的陳述太寬泛,給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這個研究課題來說,它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時學生評價標準的影響、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教學內容的深化對學生的要求。一個比較好的思想品德課研究課題陳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師和閱讀者更清楚研究方向的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確定研究類型和方法以及課題后,必須明確此研究屬于何種類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還是定性研究?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須明確是用實驗研究還是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還要進一步明確采用比較研究、歷史研究或學研結合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與實踐題特點,提高復習針對性研究”屬于定性研究,又是應用研究,一般采用比較研究和人種學研究的方法;“我國人大制度和人大監督權研究”屬于定性理論研究,采用比較研究和歷史研究方法;“構建‘和諧河北’、不斷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研究,是定性理論研究。
三、思想政治課教育研究數據的處理
思想品德課研究數據有多種形式,如定性的、比較的、順序的,研究者通常會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進行數據分析。思想品德課教育研究統計方法主要有圖表法、特征量計算法、大量觀察與個案研究相結合法、統計分組法以及統計實驗法等。(1)圖表法。即借助幾何圖形或表格來表現已整理好的由教育調查和教育實驗所獲得的統計資料的一種方法。(2)特征量計算法。思想品德課教育統計學所研究的大量現象總是通過數量綜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現出來的,如校園學生誠信狀況研究。(3)大量觀察與個案研究相結合。如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是根據“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一般通過個別表現出來”的原理確定的。(4)統計分組法。如中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研究之一。
關鍵詞:校本教研工作;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7-0047-02
作者簡介:劉海燕(1965-),女,哈爾濱人,副研究員,從事課程與教學論、中學歷史教學教法及評價研究。
一、校本教研工作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工作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理解和接受,但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將其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主體參與度不夠
“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為本位的教研工作,該項工作是在本校內進行的,以解決學校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目標,其研究主體是教師。有些教師認為,校本教研工作就是由教研員帶領一些骨干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認識層面存在一些偏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調查,并對615份有效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狀況(見表1)。
表1教師的教學研究觀(%)
觀點項目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頻數%頻數%頻數%中學教師應參與教學研究活動56491735571626“科研興?!薄ⅰ翱蒲信d教”490797941533150將教學研究能力作為評價教師標準193314239388183298
調查結果表明,有917%的教師認為“中學教師應該參與教學研究活動”;有797%的教師對“科研興校”、“科研興教”這一觀點表示贊同。這兩組數據說明,多數中學教師對教學研究是持肯定態度的,但也有203%的教師對后一種說法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說明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雖已深入人心,但還有相當多學校的科研工作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部分教師還難以認同它的實際作用和價值。而有314%的教師贊同將“教學研究能力和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一個重要指標,說明中學教師對教學研究的認識還停留在感性認同階段,對教學研究的實質還沒有深刻的認識。
當前,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工作呈現出如下特點:多數教師在參與集體教研活動時,最擅長做的就是聽別人發表意見,缺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集體教研活動中,每位教師都能參與其中,但發言者不多,往往是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在發言,而年輕教師和一般教師很少有機會發言;多數教師參與研究的是“別人提出的問題”,而不是基于自己的教學中的問題;教師往往把自己獲得專業成長的希望寄托在專家和骨干教師的身上,忽視了自己在教研中的主體地位。
2教研工作形式化
校本教研應以解決本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和歸宿,但有些學校的教研活動往往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
首先,表現為自上而下布置的教研任務。大多數學校的教研工作處于接受省、市、縣(區)教研部門布置任務的層面,而真正基于本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而開展的校本教研少之又少。
其次,表現為數量上的多多益善。學校把參加教研活動的次數作為評價學校教研工作的標準,大多數學校更熱衷于參加由省、市、區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不可否認,教研活動確實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學習、交流、借鑒的平臺,但能夠真正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具體問題的活動相對較少。
3專業引領不到位
專業引領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暢。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教學研究的基礎工作。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受學校條件的限制,近一半的教師無法獲得相關的課題信息,導致研究工作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還可能導致對某些問題的重復研究。二是缺乏學科專家的指導。調研中發現,只有124%的教師認為能長期得到來自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的指導,有315%的教師只能偶爾得到指導,還有561%的教師認為自己不能得到來自大專院校的指導。說明有876%的教師不能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從訪談中我們了解到,新課程實施以來,哈爾濱市曾經請過一些大專院校的知名教授來哈講座,但能有機會參加的一般都是教育局的行政人員、教研室的教研人員和學校的校長,普通教師很少能夠獲得參與的機會。
4教師的教研能力欠缺
表2教師對科研知識的掌握情況(%)
觀點項目清楚略知一二不清楚頻數%頻數%頻數%對教育教學理論的了解程度1292104477273963對教學研究方法的了解9315143069992150對中學教育科研課題流程的了解124202357580134218論文和研究報告的區別21635130048899161
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對于表2中所列四個維度的科研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不樂觀,每一項目都有高于65%的教師處于略知一二或不清楚的狀態。尤其是對教學研究方法的了解方面,只有151%的教師認為自己是清楚的。從設計課題方案的能力看,能獨立完成設計的教師占502%。這說明,還有近一半的中學教師比較欠缺科研能力,教師科研素質偏低已成為影響學校教學研究工作順利開展的障礙。
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僅反映在教師的研究水平上,同時還反映在教師學習借鑒他人的優秀研究成果上。從本質上說,“學習別人的經驗是一件很復雜的事,也是一種創造”[1]。這本身就是一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也是一種針對實踐將理論深化的過程。但從調查情況看,大部分教師的該項能力還是比較弱的。中學教師不可能做到每一項經驗或認識都通過自身的研究與實踐獲得,對前人成果的成功“解碼”,也是他們進行研究的一個好的開始。
二、改進校本教研工作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師;教研論文
中學一線地理教師教學研究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一線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實踐,學會勤思考,巧實踐,會提煉,促教學,其最好的形式就是課題研究。為此,中學地理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撰寫教研論文,總結、提煉教學經驗,提升自己,做出成績。本文就中學地理教師教研論文寫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研論文寫作的熱情與功夫
1.熱情與求真精神
地理教學的工作中,會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難,若無熱情,就沒有辦法繼續下去。追求學問的最崇高目標,不外乎真跟美。追求的目標無誤,熱情才不會削減。不少教師在工作了三、五年后,產生了職業倦怠,失去了熱情。地理教學研究是一輩子的路,很長很遠,過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如果沒有熱情的話,就不可能堅持下去,就永遠不要想在教學中快樂,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大凡有所成就者,不管生活如何變化,境遇如何不佳,始終不熄的是求真的熱情。
2.教研基本功
教育教學基本功夫不好,教學研究很吃力,中途就不得不放棄。作為中學一線地理教師要做許多地理習題,這是必要的。在做地理練習題中才能知道地理知識的精髓在哪里。比如,教師在做高中區域地理綜合題時,往往不是單獨應用到自然地理知識點,還應用到了人文地理知識。不能似是而非,以為已經懂了、可以解決了就去看答案。自然地理的練習也并非就是那么容易,需要推導,努力思考,與教材的知識、原理結合與應用。掌握好區域地理、區位條件等知識及相關的研究方法,這就是基本功夫。不要因為自己只教地理學,就不去學習其他知識,最好掌握兩門以上的學科知識,特別是教育教學研究的理論、方法,甚至是學生心理發展與學習心理、數據處理等相關知識,積極參加研討、培訓,多聽、多問,多請教別人。一個人的思維有限、能力有限,不愿意去聽、去看,就解決不了問題。
二、教研論文寫作流程與技巧簡析
1.中學地理學科教研與課題來源
在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素材和原料,教研論文與課題可源于以下幾方面:(1)課程與教材領域。如,我國中學地理課程目標的演變研究、中外中學地理課程目標的比較、中外中學地理課程內容的比較研究、中外中學地理教材結構體系的研究比較、中學地理新舊大綱的解讀與比較、中學地理教材知識點與結構聯系分析、教材活動設計等。(2)教學領域。如,中學地理教學過程研究、地理教學策略、地理課堂教學過程設計、中學地理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的實施調控與反思、對中學地理教學中情感因素、中學地理教學方式實踐、中學地理課外活動方式與方法的實踐、關于中學地理教學優秀公開課教案和課后反思、案例分析、教材內容中概念辨析、活動探究設計等內容。(3)學習領域??蛇x擇的課題有中學地理學習心理的研究,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與認知發展特點的研究,促進地理學習困難學生地理能力發展的研究,關于中學生地理學習方法與策略的研究,關于中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動機和自信等情感因素培養的研究。(4)教師專業發展領域。如,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特點的研究,提高新教師地理教學基本功的研究,促進青年地理教師成長的研究,優秀地理教師基本特征的研究。(5)地理中考、高考研究。高效備考復習策略、地理中考和高考試題解析與亮點評析,核心考點透視、解題規律與技巧研究,中考、高考熱點、創新特點與新動向研究等。(6)中學地理競賽方面。如,中學地理競賽解題能力研究,中學地理競賽知識講座、中學地理競賽案例分析和有效學習方法歸納等的研究。當然,還可以開展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
2.地理學科教學研究選題方法與技巧
一個好的、有價值的地理學科教學研究課題或論文題目在選題時要突出一個“新”。所謂“新”,就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補他人之所不足,領先他人一步,表現了新觀念、新角度、新感受和新方法等,有“新”,論文或課題才充滿活力,具有靈氣、生氣。觀念新,就是指把注意力放在探討教育教學實踐的矛盾和問題上,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以親身實踐去補充前人的觀點,糾正習以為常的傳統經驗。如,地理教學觀從“知識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本位”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還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教學中實施課改標準,在一線實踐中要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有效地組織教學工作,總結提升經驗成果,要創造性地提出和開展新課題研究。角度新是指學科教學研究課題或論文立題有新意,新視覺、新方向,標新立異。如,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在使用教材中挖掘各章節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在教學案例中設計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學亮點;學習、閱讀大量他人的成果后,選擇新的角度,提供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見解和方法,撰寫出有新意的體會論文等。此外,選題可選“深”,有針對性地選題,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深入剖析;選題也可“熱”,選擇熱門論點,時效性強,如,地理學科教學研究工作會的相關議題,影響深的觀摩展示課以及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熱點、亮點或新動向等;選題還可選“誤”,即報紙、雜志中出現的某些科學性錯誤,教師可對其進行論述。
參考文獻:
[1]王家洲.一線教師課題研究的優勢與價值[J].新課程:綜合版,2011(03).
新課程改革以后,各有關教育部門和各中學都要求教師進行學科教育研究,力爭成為研究型和學者型的教師。然而,課程改革推行十年以后,當我們與廣大的中學化學教師交流的時候,發現在絕大部分中學化學教師看來,做學科教育研究就是寫文章。中學化學教師將做學科教育研究簡單地理解成寫文章,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除此之外,廣大中學化學教師對于如何進行學科教育研究還存在諸多誤解。針對當前中學化學教師對如何做學科教育研究存在的諸多誤解,我們認為有必要進行澄清。
一、當前中學化學教師對學科教育研究的誤解
新課程改革以后,廣大的中學化學教師投入到了學科教育研究的隊伍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學化學學科教育研究的隊伍實力。與廣大中學化學教師進行交流,發現他們對學科教育研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誤解,對此我們進行了梳理、歸納。
(一)做學科教育研究就是寫文章
很多中學化學教師普遍認為,做學科教育研究就是寫文章。事實上,寫文章只是學科教育研究成果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將研究的成果撰寫成文與廣大同行分享、交流的過程。從學科教育研究成果交流與推廣的角度來看,寫文章是做學科教育研究的重要階段。但是,從學科教育研究的整個過程來看,寫文章只是整個學科教育研究過程的一個環節,占據整個研究過程的時間并不是太多。寫文章只是對整個學科教育研究過程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對研究問題的提出、研究工具和方法的使用、研究結論的得出和結論的討論進行闡述。如果沒有大量的前期實際研究工作,寫文章只能是“無米之炊”“空中樓閣”。我們應該端正這樣一個思想“:文章是寫出來的,研究是做出來的”。只有通過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提出明確的研究假設、應用合理的研究工具和方法、進行合理的邏輯推理和分析討論,才有可能做出高質量的學科教育研究。因此,做學科教育研究并不是寫文章這么簡單。
(二)做學科教育研究就是進行哲學思辯
學科教育研究具有教育教學研究的研究范式,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三種研究范式:教育哲學思辯范式、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和教育定性研究范式。有學者[1]認為,從研究目的來說,如果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理論,可采用教育思辯研究范式;如果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則可采用教育定性研究范式;如果為了提供事實例證,為理論論證或政策決策服務,一般可采用教育定量研究范式。中學化學教師進行學科教育研究與大學學科教育專家進行學科教育研究是有所區別的。大學學科教育專家傾向于從比較上位的層面上來研究學科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而中學化學教師具有實踐的土壤,應該扎根于學科教育的土壤和實際,選擇教育定性和定量研究范式開展學科教育研究。教育思辯范式適合于大學學科教育專家發展學科教育理論之用。
(三)只有大學學科教育專家才能做學科教育研究
很多中學化學教師認為:“做研究是專家的事,作為中學化學教師只要把書教好了就行了。”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如果回顧一下前蘇聯的教育家,就會發現前蘇聯的很大部分教育家都是中小學教師。他們在學科教育的實踐土壤上做了許許多多的行動研究,提煉出了很多學科教育的觀點,豐富了課程與教學理論的體系,揭示出了一些國際同行認可的學科教育的基本規律,并將這些基本規律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優化了本學科的課堂教學。因此,并不是只有大學學科教育專家才能做研究,作為中學化學教師如果可以扎根學科實踐,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教學問題,并付諸實踐去解決它,在行動中收集化學教育證據,提煉化學教育觀點,揭示中學化學教育規律,必將成為研究型和學者型的教師。
(四)做學科教育研究就是模仿專家話語
當前,有許多中學化學教師在進行學科教育研究的時候,總是底氣不足,過多地去引用專家的話語,模仿專家的話語,而缺乏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樣的學科教育研究難免有“鸚鵡學舌”之嫌。當中學化學教師的學科教育研究中充斥著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專家的話語的時候,自己那僅有的少量的觀點和見解不免就被淹沒在既有理論之中。很多中學化學教師生怕自己的文章中沒有專家話語顯得自己水平不夠,做學科教育研究、寫文章的時候不是想著如何去確實地解決學科教育中的現實問題,而總是費盡心思,生拉硬扯,總覺得只有將自己的研究與專家的話語扯上關系才顯得自己是與主流接軌的,與時代同步的。中學化學教師的學科教育研究不需要去模仿專家話語,而只要認真地去突破學科教育中的每一個現實問題就可以了。
(五)做學科教育研究就是現有理論加教學案例
經常閱讀化學教育教學類期刊雜志的同行應該都有這樣的一種體會,現在的很多中學化學教師做的學科教育研究就是將國外的諸如“建構主義”“多元智能”“信息加工”等理論拿來,加了化學教育教學的案例,然后冠以“建構主義理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多元智能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信息加工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等帽子。開展這樣的學科教育研究本身并不能說沒有意義,只是過多地去研究現有的理論,而沒有對自己實踐中產生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沒有扎根于學科實踐,這樣的學科教育研究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的意義值得商榷。因此,當前的化學學科教育研究應該盡快擺脫這種研究套路和模式。
(六)學科教育研究和學科教學本身截然分離
很多中學化學教師的學科教育研究課題并不是來自于自身的教學困惑,也不是來自于實踐的需求,而是來自于一些所謂的熱門研究,比如“教學有效性研究”“探究能力培養研究”“科學素養培養研究”等。當學科教育研究不是源自于實踐的時候,學科教育研究就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學科教育研究結論對于中學化學教師的教學問題的解決的實效性也就不可能存在。當前很多中學化學教師的教和研是截然分離的,研不能為教服務,教不能為研提供土壤。因此,需要厘清一個問題,學科教育研究與學科教學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當前中學化學教師如何進行學科教育研究
當前,廣大中學化學教師對于如何做學科教育研究存在種種誤解,對于選擇什么樣的課題進行研究存在困惑,對于什么樣的課題對于實踐才是有價值的很是迷茫……當前的中學化學教師進行學科教育研究應該圍繞“學科特質”選擇研究課題,基于“教學問題”開展教學研究,明確“研究假設”透析研究目標,巧用“研究方法”突破研究問題,基于“研究數據”進行合理推理,扎根“學科實踐”揭示化學教育的基本規律。#p#分頁標題#e#
(一)圍繞“學科特質”選擇研究課題
當前,中學化學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主要有班主任工作研究、德育工作研究、學科教育研究等。很多中學化學教師認為班主任工作研究和德育工作研究是自己最擅長的研究領域,而學科教育研究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但是,在這三類研究中學科教育研究對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和幫助應該是最大的。因此,中學化學教師們應該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科教育研究中。同時,學科教育研究應該具有“學科特質”而不能是一個學校里所有的教師都毫無區別地在研究“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等問題。作為中學化學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發展水平”等更具有“學科特質”的課題進行研究。因此,中學化學教師應該將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科教育研究中,同時研究的課題應該體現本學科的特質,不應該“貪大求全”,做“放之所有學科皆準”的課題。
(二)基于“教學問題”開展教學研究
新課程改革以后,由于課程理念、教學理念、教師定位和學生定位的變化,中學化學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產生了形形的“教學問題”,中學化學教師應該緊緊地抓住這些“教學問題”進行研究。這些“教學問題”可能涉及到課程標準與教學一致性的問題、教材編寫問題、教材深層解讀問題、教學行為問題、教學思維問題、教學智慧問題、具體的學科知識問題、化學實驗異常問題、學生前知識問題、學生思維發展問題、學生行為問題、學生學業分化問題、學生學業負擔問題、學生作業批改問題等等。只要把握住這些“教學問題”,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范式,應用各種研究工具和方法在實踐中開展學科教育研究,就一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教學實踐中產生的“教學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必將提升和轉化為廣大中學化學教師的教學智慧。
(三)明確“研究假設”透析研究目標
教育科學研究向自然科學研究學習以后,作為一項完整的教育科學研究都需要有清晰的“研究假設”,對于所要研究的課題的“未知狀態”要有一個清晰的闡述。只有明確了“研究假設”,該研究課題才有可能開展,研究目標是否達成才有可能進行評估。作為中學化學教師,開展學科教育研究普遍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研究中沒有明確的“研究假設”。沒有“研究假設”,作為研究者的中學化學教師就不能很好地透析研究的目標,學科教育研究就會顯得很迷茫,學科教育研究就會走入“死胡同”。學科教育研究目標是否達成也將很難評估。因此,按照當前教育科學的研究規范來看,每一項完整的學科教育研究都應該有明確的“研究假設”。
(四)巧用“研究方法”突破研究問題
中學化學教師在進行學科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研究方法”相關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匱乏。當前中學化學教師的學科教育研究并不是方法太多了,而是方法使用太少了。在諸多的中學化學教育教學論文中,很多時候研究者并沒有使用教育教學的“研究方法”,更談不上巧用“研究方法”。因此,廣大中學化學教師在開展學科教育研究前,應該首先學習教育教學的“研究方法”的相關知識,并學會靈活、巧妙地應用各種“研究方法”。既遵從“研究方法”又不被“研究方法”所局限。
(五)基于“研究數據”進行合理推理
從研究過程本身來講,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得出可靠的研究結論。影響研究結論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研究方法和工具的選擇、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數據的分析、研究結果的推理分析等。作為研究者,得出的每一項結論都必須有充分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數據作支撐。廣大中學化學教師在開展學科教育研究的時候,應該廣泛地收集教學實踐中的證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各種處理和表征,基于“研究數據”進行合理地推理,不超越“研究數據”作無根據地推理。同時,對于得出的結論應該運用邏輯推理的方式進行深入討論。
關鍵詞:教育理念;知識結構;科研能力
一、具有適應時展的教育理念
自古以來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主要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對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在21世紀的今天,仍有一些教師對落實素質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觀念陳舊。作為現代教師必須要有適應時展的教育理念。
1.真正落實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因材施教的具體落實,允許“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是既要重視優等生和中等生的發展,更要重視差生的發展。只有差生得到發展,教育才算面向全體學生。
2.注重社會實踐
教師的教學要盡量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和現實事例出發,去“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數學是現實的、具體的、有價值的。從而“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具有廣博的知識結構
大多數數學教師現在的知識結構,明顯專業專一、知識陳舊,這一現狀對實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很不利。為此,現代教師要不斷為自己“充電”。
1.學習現代教育理論
教育理論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現在大多數數學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較低。所以,數學教師要進一步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如:教學論、課程論、學習理論、教育評價等等,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為實施素質教育保駕護航。
2.學習邊緣學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淵博的知識結構,較強的邊緣學科。如:除了學習物理、化學以外,還要學習生物學、環境學、人口學、人文科學等學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實施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1.轉變觀念,強化教研意識
教學研究一般都離不開教學一線的教師,許多著名的教育家也出身于教師。由此看來,教學研究與教師息息相關。同時說明,只有我們努力去搞教學研究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我們有必要也有能力去搞教學研究。
2.勇于實踐,提高教研能力
英文名稱:New Writing
主管單位:山西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新作文雜志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9-9433
國內刊號:14-1274/G
郵發代號:22-7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