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9 17:18: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肺部護理診斷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老年;感染;觀察;護理;剖析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092-01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可以占到老年感染性疾病的57%[1]。據統計國內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致死率可達41.8%~49.6%。國外老年人肺部感染病死率約為30%,而年輕人肺部感染致死率約為7%[2]。對于80歲以上老人而言,肺部感染是其首要致死原因。老年患者出現發熱、咳嗽、咳黃膿痰等呼吸道感染癥狀時,診斷肺部感染并不困難,然而老年肺部感染常常表現不典型,嚴重感染時只有低熱,甚至不發熱,出現高熱者很少見。要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往往容易延誤診斷、治療。通過多年來的臨床觀察,老年患者咳痰乏力和反應遲鈍,使痰液不易咳出,阻塞氣道,嚴重影響通氣功能,使肺部感染經久不愈。我們對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治療經驗以及護理干預,避免錯診漏診,收集了2009年~2011年來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進行了臨床治療觀察及護理剖析,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采集2009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齡60~92歲。其中80歲以上患者37例,平均76歲。臨床癥狀咳嗽咯痰患者86例占87.8%,胸悶氣促患者56例占57.1%,發熱患者45例占45.9%,意識障礙、嗜睡、淡漠患者12例占12.2%。
1.2治療方式:對老年肺部患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對于重癥感染患者除抗生素外聯合使用丙種球蛋白或白蛋白進行靜脈內滴注,消瘦免疫功能較差者鼻飼滴注腸道營養液;對于激發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聯合使用氟康唑進行治療。
1.3療效:其中51例與治療前相比,患者主要癥狀及病狀體征消失;29例好轉,與治療前相比,患者主要癥狀及病狀體征有明顯改善;16例無效,患者主要癥狀及病狀體征較治療前無變化或有所惡化。
2護理措施
2.1一般護理
2.1.1保持呼吸道通暢:
老年肺感染患者,由于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氣、換氣功能障礙,為盡可能避免或減輕低氧血癥或高碳酸血癥,維持呼吸道通暢至關重要。清除積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環節,首先采取最有利于呼吸通暢的。鼓勵患者用力咳嗽排痰,對咳嗽無力者,幫助定時翻身扣背促進痰液排除[3]。若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輔以超聲霧化吸入或靜脈推注化痰消炎藥物,以利排痰,保持室內空氣通暢或定時空氣消毒避免二次感染。對于急、重癥患者、尤其是昏迷患者,可根據情況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并做好吸痰工作。
2.1.2密切觀察病情: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防止并發癥的出現,老年肺部感染病人容易發生多系統并發癥,導致病情的加重、惡化。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意識狀態、呼吸頻率、節律、深度,有無咳嗽、咳痰,能否有效排痰,同時還要注意脈搏、血壓、心率、心律、攝入量、尿量、痰量及其顏色,大便性狀及肝腎功能、電解質、血常規、血氣分析等指標進行系統的觀察及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協助處理[4]。
2.1.3合理用氧:
合理用氧對老年患者是肺部感染的一種重要輔助治療。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必須掌握好吸氧量與吸氧時間。對于一般輕癥患者來說,低流量給氧即可以滿足需求;對于呼吸衰竭嚴重、血氧分壓降低嚴重的患者,則需要給予短期高流量給氧,但必須避免長時段高流量給氧,否則患者易出現氧中毒,進而抑制呼吸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吸氧治療過程應經常檢查動脈血氣,并對供氧量實時調整。
2.2用藥護理
2.2.1抗生素治療的過程中加強護理,首先注意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用藥前做好過敏試驗,用藥過程注意觀察有無皮疹、胸悶、心悸及其他變化情況出現,第一時間向醫生反饋,以便做出及時有效地處理。再者對長期使用抗生素者,防止發生菌群失調及二重感染,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特別是廣譜抗生素時,應特別注意經常會發生的菌群失調及二重感染。還要注意觀察抗生素可能造成的臟器病變和功能減退。
2.2.2指導老年患者按醫囑堅持服藥,并注意心肺功能的改善情況,若精神、食欲欠佳,有感冒征兆時要及時服藥。同時注意觀察呼吸、脈搏、體溫的變化。觀察抗生素療效及副作用,注意肝腎功能變化。
2.3心理護理: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臟器功能減退[5],心理上必然產生郁悶、煩躁、沮喪、無望的情緒,再加上醫院環境較為封閉,環境與接觸人群均為陌生環境,無疑加重了老年患者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態度上要體現出真摯的關懷與尊重,使老年患者獲得心理上的安慰或滿足,產生樂觀、自信的心理,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3結果
通過幾年來采集96例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治療結果剖析,其中51例患者得以痊愈,占53.1%;好轉患者29例,占30.2%;死亡患者16例,占16.7%。患者死亡原因:2例由于多功能臟器突然衰竭(1.3%),3例呼吸衰竭導致(1.9%),4例心衰導致(2.5%),其他為免疫極度衰竭治療無效。
對老年患者有肺部感染者給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評估,即時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病情的進展及惡化。
參考文獻
[1]殷凱生.馮淵.老年人抗感染藥物的合理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23(3):133-135.
[2]劉曉聯,靳曉玉,劉燕玲等.預防老年吸人性肺炎的護理與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2):140―141.
[3]李玉琢,梁英等.振動排痰機促進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護理[J].河北醫藥,2009,32(17):2459
[關鍵詞] 糖尿病;肺部感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6(a)-182-02
糖尿病并發率呈上升趨勢,是威脅人們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問題[1],糖尿病患者機體免疫力功能低下,易并發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2]。認識糖尿病并發肺部感染的臨床特點,積極治療,盡早、盡快地控制病情,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延長其生存期?,F將本科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3例糖尿病并發肺部感染患者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3例均為因糖尿病并發肺部感染住院治療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16例,年齡57~81歲,糖尿病病程1~23年。
1.2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的診斷按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的診斷標準,肺部感染的診斷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X線和痰菌檢查確定。
2 結果
2.1 臨床表現
本組患者以發熱、乏力、納差、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及胸悶為主要癥狀,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癥狀不明顯。
2.2 實驗室檢查
餐前血糖為(12.50±2.75) mmol/L,餐后血糖為(17.50±4.53) 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9.43±2.85)%,痰細菌培養陽性,病原菌以G-桿菌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桿菌最多見,血常規以白細胞及中性細胞增高明顯。
2.3 治療與轉歸
①控制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狀態下粒細胞功能下降,當血糖恢復正常時,其吞噬作用逐漸恢復[3],對肺部感染較重者,首選胰島素治療,在短時間內快速控制血糖使粒細胞功能恢復,以減少高血糖引起的易感因素,注意防止藥物性低血糖的發生。②控制感染。盡早選用敏感抗生素,是積極控制感染的關鍵之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未獲得細菌培養結果之前,可經驗性選擇抗G-桿菌為主的藥物,根據細菌培養結果再選擇敏感抗菌素。給予祛痰、吸氧、霧化吸入等輔助治療。③支持療法。加強營養支持,注意患者的營養攝入,必要時靜脈滴注營養液,糾正負氮平衡,改善細胞代謝,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有利于肺部感染的盡快控制。④加強對患者進行糖尿病基本知識教育。長期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狀態以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療程10~23 d,除3例患者因年齡較大、多器官衰竭死亡外,余均治愈。
3 討論
3.1 保持呼吸道通暢
對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為盡可能避免或減輕低氧血癥或高碳酸血癥,保持呼吸道通暢至關重要,清除積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環節:①應采取最有利于呼吸道通暢的。對痰多的患者,最好取半臥位或坐臥位,同時將手空心握拳,由下至上,由兩側至中間適度拍打,使痰液松動并向氣管移動,通過有效咳嗽,將肺部的痰液咳出。②若患者的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輔以超聲霧化吸入化痰抗感染藥物,通過調節霧量,使藥物隨著深而慢的呼吸,達到終末細支氣管及肺泡,以利排出。③保持室內空氣濕度為60%,空氣新鮮,流通。④保證足夠的飲水量,當不足1 500 ml時可給予靜脈補液,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黏膜濕潤,利于排痰。⑤注意觀察痰液的顏色、性質,正確采取痰培養的標本。
3.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對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呼吸、脈搏、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血糖變化,如有嗜睡、煩躁不安、意識不清或體溫不升或過高時,及時通知醫生,給予及時有效地救治,還要注意觀察患者痰液的顏色、性狀、痰量,檢查血糖、血氣及電解質,為醫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3.3 用藥治療過程中的護理
①對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降糖藥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反應,要告知患者發生低血糖的癥狀和防范方法,如出現饑餓、頭昏、四肢無力、全身出冷汗等低血糖反應時,可給予口服糖水,必要時給予靜脈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同時,在發降糖藥時要詢問患者的進食情況,如食欲差、進食量少,則要減少藥物用量。②應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時,應經常觀察患者變態反應的有關征象,速發型變態反應一般較易發現,而遲發型變態反應常較隱蔽,故用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皮疹、胸悶、心悸及其他變化情況。長期應用抗生素尤其是光譜抗生素時,常會發生菌群失調及二重感染,應經常觀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有無偽膜出現,若出現腹瀉,需檢查其大便內有無白色片狀物,并及時向醫生反映,以便做出正確的診斷處理。
3.4 心理護理
糖尿病本身是慢性終身性疾病,并發肺部感染出現的高熱、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使患者心理負擔加重,易產生消極、悲觀、絕望等心理,這種不良的心理會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護士應給予患者情感支持,耐心傾聽患者的痛苦、不滿和不安,諒解其情緒產生的原因,安慰、關心、愛護患者,最大限度地減輕其精神壓力,使其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
3.5 健康教育
生活要有規律,嚴格執行飲食計劃,戒煙、限酒,講究個人衛生。避免受涼,過度勞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保持穩定的情緒,要讓患者理解人的精神活動與健康有著密切關系,當精神長期緊張或突然過度緊張,盲目樂觀或悲觀失望,均可影響身體器官的功能。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對避免并發癥的發生起重要作用[4]。
總之,糖尿病并發肺部感染雖十分常見,但因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降低,同時,血糖升高可以影響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對細菌的吞噬作用,導致感染或使原有慢性炎癥播散、加重,肺部炎癥誘發或加重,增加了控制糖尿病的難度[5]。故護士應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同時,根據病原學檢測選用抗生素,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同時給予心理支持,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經過正確治療及積極護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沈稚舟,吳松華,邵福源.糖尿病慢性并發癥[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309-310.
[2]吳海霞.糖尿病并發肺部感染182例臨床分析[J].醫師進修雜志,2002,25(12):32-33.
[3]繆文洪.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的診治[J].臨床薈萃,1992,7(4):145.
[4]霍秀蘭.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5):120-121.
【關鍵詞】 腦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染;預防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64-02
肺部感染是腦卒中昏迷病人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約50%以上的腦卒中昏迷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1]。肺部感染不僅加重病人的病情,還可誘發病人多臟器功能衰竭,因此加強腦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預防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1 臨床資料
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腦卒中昏迷病人94例,診斷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均經過CT或MRI掃描。腦出血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在33-82歲之間。大面積腦梗死58例,男34例,女27例,年齡在42-85歲之間。腦出血組有8個病人發生肺部感染,腦梗死組有17個病人發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發生率約為26%。病人臨床表現為體溫增高,大于38.5℃,痰液多、粘稠,肺部聽診有干、濕性音或呼吸音低,X線胸片或肺部CT顯示有炎性病變,血常規白細胞增高,痰培養可找到致病菌。根據院內感染診斷標準,出現上述三項癥狀以上即可診斷腦卒中并發肺部感染。
2 護理方法
2.1 評估病情 護士詳細評估病人病情及潛在的風險,針對性找出該病人可能并發肺部感染的關鍵原因,及早采取干預措施。
2.1.1 病人意識障礙,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極易導致病人誤吸入呼吸道,而誤吸是腦卒中病人合并肺炎的主要原因。[2]另外病人的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肺泡及氣管的分泌物、誤吸的液體不能及時排出,滯留于呼吸道和肺泡內,引起肺部感染。
2.1.2 腦卒中昏迷病人腦水腫嚴重,需要應用大量脫水降顱壓藥物,易導致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引起肺部感染。
2.1.3 營養、水分供給不足,腦卒中昏迷病人鼻飼飲食,營養成分和飲食量易出現供給不足,加上腦卒中病人本身易出現消化功能減弱、胃貯留、應激性潰瘍等,影響機體對營養和水分的攝入,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
2.1.4 急性腦卒中病人還可并發急性神經源性肺水腫,由于病人意識障礙,大量的分泌物留滯在呼吸道內,易出現肺部感染。
2.1.5 大量的侵入行操作如吸痰、留置胃管、霧化吸入等,也會把細菌帶入病人體內,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
2.1.6 昏迷病人鼻飼飲食,不經口腔進食、飲水,再加上咽喉部分泌物滯留,細菌易大量繁殖,病人誤吸導致肺部感染。
2.1.7 昏迷病人留置鼻飼管時選擇的鼻飼管管徑粗細對發生誤吸的幾率有一定的相關性[3],管徑越粗越容易引起食物反流,導致病人誤吸,發生肺部感染。胃管插入的長度不足、鼻飼時速度過快、鼻飼時病人頭部位置低,也會引起鼻飼液反流,導致肺部感染。
2.2 護理措施
2.2.1 臥位護理 協助病人平臥或側臥位,平臥位時頭偏向一側,肢體良肢位擺放,每兩小時協助病人翻身叩背,護士五只并攏,掌指關節彎曲120℃,利用腕關節的力量,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有節奏叩擊背部[4],每側背部叩擊不少于200次,拍背時可將床頭略放低,以利于痰液引流。
2.2.2 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病人病情給予適當的,預防舌后墜,必要時應用口咽通氣道。及時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尤其在翻身叩背前,預防翻身時病人誤吸。叩背后根據病情需要,及時吸痰,一方面清除呼吸道引流出的痰液,另一方面也可刺激病人咳嗽,協助病人將呼吸道深部滯留的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2.2.3 防止誤吸,及時清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腦卒中昏迷病人高顱壓,常出現惡心、嘔吐,嘔吐物易誤吸入呼吸道,應嚴密觀察病情,及時清除口咽部嘔吐物。鼻飼時應根據病人病情抬高床頭30°-50°,鼻飼量一般不要超過200ml,鼻飼后1小時內盡量不要翻動病人,除非必要時盡量不做吸痰,以免刺激病人引起胃內容物反流,造成誤吸。選擇鼻飼管時注意,在能滿足鼻飼要求的情況下選擇最細的胃管。置入長度為發際到劍突再延長15cm,固定要牢固,有明顯的標志。每次鼻飼前要認真檢查胃管置入的長度。推注鼻飼液時速度宜慢,200ml應保持10分鐘以上。
2.2.4 保證病人營養的供給 請營養師根據病人的體重、病情及腦卒中營養管理的建議等,對卒中后處于營養風險的患者,詳細計算營養的供給量,制訂個體化食譜,保證病人營養供給。脫水現象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見,在無明顯禁忌癥的情況下,應從消化道內按24小時2400毫升的補水量補充足夠的水分。
2.2.5 加強口腔護理,每日2-3次,根據病情采用生理鹽水、3%雙氧水、4%碳酸氫鈉棉球等仔細擦洗口腔,減少口腔內細菌的繁殖,預防肺部感染。
2.2.6 護士在為病人做各項護理、治療時,必須嚴格執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遵守手衛生制度,避免各種醫源性感染,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
2.2.7 保持病人大便通暢,病人便秘時易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出現消化吸收差、惡心、嘔吐、呃逆、消化道出血、胃潴留等,胃內張力高,極易反流,導致病人誤吸。以手掌從肚臍始,順時針按摩腹部20分鐘,每日上下午為病人按摩腹部一次,促進腸蠕動。鼻飼飲食中增加纖維素含量,補充足夠的水分,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胃腸動力藥。效果仍不好時遵醫囑給與灌腸,預防因便秘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引起病人誤吸。
2.2.8 保持病房內空氣新鮮,每日至少兩次通風換氣,減少探視、陪護。通風時避免病人受涼。每日用500g/L的8-4液消毒床頭柜及床頭、床尾、床欄,避免交叉感染。
2.2.9 嚴格遵醫囑按時、準確的應用抗菌素,現用現配,保證藥物能發揮最好的療效。
3 討 論
腦卒中病人病情危重,并發癥多,而肺部感染是腦卒中患者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們針對性采取及時清除口咽部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病人營養,減少胃內容物反流,減少誤吸機會等措施來預防和控制肺部感染,降低了腦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胡維銘,王維治,于永發,等.神經內科主治醫師700問[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509.
[2] 吳紅,賈建平,崔麗英.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1-0154-02
肺部感染是腦卒中患者尤其是臥床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常常影響腦卒中病人的神經功能恢復,以至治療過程復雜化,延長治療療程,使病人錯過有效治療時間窗,導致患者致殘率風險增加。同時并發肺部感染也是誘發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有資料顯示急性腦血管病并發肺部感染發生率為22.2%[1],其中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缺血性腦血管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F將近兩年來收治的腦卒中并發肺部感染的病例進行分析,并探討腦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特點和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2006~2008年收治腦卒中患者233例,其中腦出血36例,腦梗死197例,男132例,女101例,年齡48~89歲,平均63.2歲。合并肺部感染者48例,其中腦出血17例,腦梗死31例,平均感染率為25.9%,其中腦出血為47.2%;腦梗死為15.7%。其中男49例,女34例,平均68.3歲。腦卒中診斷標準依據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標準明確診斷[2];肺部感染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1990年醫院內獲得性支氣管-肺感染診斷標準[3]。
2 臨床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
從本組患者發病特點和有關資料顯示分析:[4]①腦卒中患者并發肺部感染者以老年人居多,年齡越大,感染率越高;②腦出血患者并發肺部感染明顯高于腦梗死患者;③腦卒中病情越重,并發肺部感染的機會越高;④并發肺部感染的腦卒中患者死亡率高于無肺部感染者。其相關因素可能是:a.發病重,腦干或下丘腦功能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內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神經源性肺水腫,肺部對細菌等微生物的清除功能減弱;b.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抗病能力較弱,容易發生院內交叉感染;c.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顱內高壓患者多有嘔吐癥狀,如合并意識障礙時,嘔吐物易誤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d.意識障礙,咳嗽反射遲鈍,口咽部及氣管的分泌物不能充分排出;e.因病情需要長時間絕對臥床,肺活量減少,肺底部肺皰膨脹不全,分泌物不易排除易致墜入性肺炎;f.各種侵入性操作相對較多,如:鼻導管吸氧、插胃管、氣管插管使細菌帶入體內的機會增多。
3 護理對策
①護士必須了解該病的特點和發展過程,全方位對患者病情實施評估,并且要有豐富的經驗和觀察能力,及時發現患者細微的病情變化。因此,臨床護士必須隨時處于高度警覺狀態;②高度重視腦卒中并發肺部感染的誘因,早期應加強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的發生;定時拍背,肺部叩打,清醒患者,囑其深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痰多無力咳出者,應及早氣管切開排痰;合理選用抗生素;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避免濫用脫水利尿、激素等藥物;③及時有效解除腦水腫,減輕血腫對腦組織壓迫以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和腦細胞代謝,促使患者的意識早日恢復[5]。
3.1 提供安全、舒適環境:將患者安置于安靜、整潔、舒適的病室中,定時開窗通風,濕式清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在18℃~20℃,相對濕度在55%~60%,限制或減少人員控視,每日室內空氣紫外線消毒一次。
3.1.1 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殘渣及嘔吐物,飲食上以半流質易消化食物為宜,少食多餐,使胃及時排空。對吞咽困難者予以鼻飼,為防止鼻飼物返流,鼻飼前應先床頭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盡呼吸道分泌物并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確認后方可注入食物。進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進食量約200ml,間隔不低于2h,鼻飼后短時間盡量不翻身、吸痰,以免引起嘔吐。鼻飼高熱量、高
蛋白、高維生素的有效營養支持,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對昏迷及不能經口進食者,應將患者安置為避免誤吸的,抬高床頭,頭偏向一側以利于靜脈回流,肺部通氣。
3.1.2 定時翻身叩背:患者每2~3h翻身1次,注意翻身宜緩慢進行,將患者逐步翻至所需,翻身時配合叩背,邊叩邊鼓勵患者咳嗽排痰,操作時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呼吸、防止窒息。
3.1.3 濕化呼吸道,促進排痰:通過濕化增強呼吸道纖毛活動能力,稀釋痰液,防止分泌物干涸結痂,使痰液排出??沙曥F化吸入;生理鹽水20ml,а-糜蛋白酶5mg,慶大霉素4萬u?;颊呷任?床頭抬高30°,15min/次,每天早晚各1次。做霧化吸入時應密切觀察患者呼吸,如痰多不能咳出時要及時吸出。氣管切開的患者每日用蒸餾水500ml,а-糜蛋白酶5mg,慶大霉素4萬u,行氣道濕化,稀釋痰液,使痰液能及時吸出。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干預;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主要是由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等引發,其主要癥狀包括咳痰、咳嗽、發熱等[1]。術后患者由于抵抗力下降和臥床等原因,容易合并肺部感染。減少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我院對2011年11月~2013年3月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采用了手術室護理干預,現報道其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3月的擇期全麻且手術時間超過2h的上腹部手術,排除術前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共200例入組作為臨床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100例。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術后對患者進行身體狀況評估,包括生命體征、脈搏、氧飽和度等。觀察患者的咳痰情況以及患者的呼吸情況,關注患者的肺部體征。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讓患者進食高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協助患者進行適度日常鍛煉,以此來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并加強患者體質。
干預組患者在采用常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手術室護理干預。該干預措施包括麻醉前用0.05%的碘伏漱口2次、加強呼吸道管理、加強手術過程中的保暖、輔以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呼吸道管理措施有:及時吸盡痰液。保暖措施包括:手術床上鋪電熱毯,溫度控制在37℃~40℃;手術過程中將室溫控制在22℃~25℃,盡量降低患者身體的暴露范圍;手臂保暖棉墊來加強保溫效果。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對自身的病情進行充分的了解。通過心理疏導來緩解患者所存在的焦慮感、恐懼感以及心理障礙,從而讓患者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感。
術后第3d,由不知道患者分組情況的護士詢問患者對本次手術治療的滿意度?;颊吒鶕约旱母惺埽瑥氖譂M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選擇其一。計算滿意率時將十分滿意和比較滿意合并為滿意?;颊呤欠窈喜⑿g后肺部感染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制定的醫院內獲得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診斷標準[2],結合醫生病情記錄進行回顧分析。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4.5軟件系統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31~78歲,平均(48.57±7.3)歲;干預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32~79歲,平均(51.62±6.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干預組術后有4例合并肺部感染(4%),而對照組有12例發生肺部感染(1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5,P
3 討論
肺部感染是手術治療后常見的并發癥狀,對患者的正常治療會帶來很大影響?;颊咭话銜憩F出咳痰、咳嗽、發熱等癥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控制有可能惡化為肺炎,進而威脅到患者的生命[3]。
針對術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我們在麻醉前進行碘伏漱口,及時吸盡痰液,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的風險;并加強患者手術中低體溫控制。此外,加強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從而協助患者克服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障礙,并穩固護患關系,讓患者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對某些吸煙患者進行勸導,勸其戒煙[4],也是被證明行之有效的預防肺部感染措施。
綜上,手術室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術后肺部感染情況,并且能夠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馬莉莉.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1(24):127-12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5):314-320.
方法:針對肺部感染因素,對氣管切開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探討護理對策。
結果: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降低肺部感染率。
關鍵詞:護理干預 顱腦損傷 氣管切開 肺部感染 影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10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357-01
顱腦損傷是外科創傷中的一種嚴重創傷,死亡率達50%,為挽救患者生命,常需氣管切開術,氣管切開后因氣管直接與外界相通,下呼吸道免疫力功能受到破壞,引起肺部感染,發生率較高,探討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降低肺感染率,減輕患者的痛苦,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100例,其中50例為干預組,另50例為觀察組。
1.2 診斷標準。肺部感染的診斷以衛生部2001年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標準為依據。
1.3 臨床觀察。對氣管切開的患者進行嚴密觀察,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脈搏、呼吸道通暢與否,分泌物的顏色,氣味、量的情況,觀察肺部有無干濕羅音、痰鳴音。
1.4 結果。干預組肺部感染8例,占16%,觀察組肺部感染26例,占52%,采用X2檢驗法,u=5.37,P
2 相關因素
氣管切開后,氣管與外界直接相通,破壞了呼吸道原有的防御機能,使細菌易于侵入,氣管切開患者通常具有1種以上致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本組臨床資料顯示,氣管切開的肺部感染與下列因素相關:持續氧氣吸入,細菌可被吸入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口咽部定植細菌下移;置管時間長,給細菌侵入創造了條件;頻繁吸痰,吸痰每日多于8次或者不按規定更換吸痰管,重復使用;長時間仰臥位,不定時翻身、拍背;濕化次數少,霧化吸入每日少于2次;部分醫務人員操作不規范及無菌觀念不強造成醫源性感染;陪床探視人員多,空氣污染重,細菌含量高;營養支持差,患者抵抗力降低;多種抗生素的使用造成呼吸道菌群失調。
3 護理干預
3.1 病室要求。將患者安置于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病室內,室溫保持在20―22℃,濕度保持在50%―60%,家具和地面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2次,定時空氣消毒,紫外線燈照射1―2次/日,每次照射1小時,盡量減少陪護,嚴格探視制度,每日開窗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拖地墩布要做到定室使用,定位存放,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曬干后備用。每周進行室內空氣細菌監測和培養。
3.2 保持氣道充分濕化。在氣管管套開口處用2―4層濕紗布覆蓋,濕紗布和套管縛帶要保持清潔、按需更換,行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霧化液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20ml+慶大霉素80000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u。同時采用微量泵氣管內持續滴藥:藥物為常規霧化吸入液。(0.9%氣化鈉注射液250ml+慶大霉素16萬u)。
3.3 及時徹底有效地吸痰。吸痰時動作要輕柔迅速,嚴格無菌操作,先吸氣道,再吸口、鼻分泌物,吸痰管的最大外徑不能超過氣管導管內徑的1/2,負壓不可過大,進吸痰管時不可有負壓,以免損傷氣道粘膜,使用呼吸機者,吸痰前、后給予100%純氧2min,以提高肺泡內氧分壓,然后快速、準確、輕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將吸管上下提插,1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1根吸痰管只能用1次,對于呼吸衰竭患者,較長時間的負壓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難而窒息,如分泌物多,1次吸不凈,應間隔3―5分鐘等患者耐受后再吸引,吸痰過程中患者常有咳嗽反射,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對聽診肺部有痰鳴音、痰液結痂者除加強濕化外,可給予每2小時翻身及空心掌背部擊拍1次,從下肋緣開始,自下而上左右交替,每次擊拍間歇1―2秒,每次10―20下,拍擊震動有利于呼吸道內分泌物松動脫落而便于吸出,拍擊時注意不要手法過重,以患者不感疼痛為限。翻身時注意頭、頸、軀干成一軸線,防止套管旋轉角度太大影響通氣。
3.4 保持口腔清潔。選擇適宜的口腔護理液為患者做口腔護理2次/日,可有效地控制口腔細菌生長和繁殖,口腔護理時應注意清潔口咽深部分泌物。
3.5 氣管套管護理。妥善固定氣管套管,使氣管套管位于氣管中央,套管固定要松緊適宜,固定套管的系帶要打死結,以放入1指為宜,每天更換系帶1次,發現被痰液和滲液污染時立即更換,注意切口有無滲血、皮下氣腫及血腫、氣管、頭、頸、胸要在同一直線上,更換時要同時轉動,避免氣管套管活動刺激粘膜或套管脫出。防止切口感染,保持切口局部皮膚清潔干燥,每天用75%酒精消毒切口周圍皮膚,更換切口紗布,一旦發現痰液浸濕紗布,立即更換,當患者痰液較多時,可在套管和紗布中間再墊一層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巾,防止經常更換紗布摩擦皮膚或皮膚長時間潮濕引起濕疹。
3.6 營養支持,提高機體免疫力。顱腦損傷后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耗氧量增加,蛋白質分解加速,因此應注意補充高能營養。根據病情及早行腸內營養支持,以保護胃腸粘膜,防止細菌易位是最符合人體生理需求的營養方式。均給予患者鼻飼營養要素及腦外傷流汁(牛奶250ml、豆漿250ml、雞蛋2只、奶粉100g、米湯150g、糖150g、鹽4g),并指導家屬根據季節榨取新鮮果蔬汁以增加維生素的攝入,同時輔以腸外營養支持,遵醫囑靜脈輸入脂肪乳劑,氨基酸等。
3.7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各種呼吸治療裝置,如超聲霧化機、吸痰器,應嚴格消毒、滅菌處理;呼吸管道24小時消毒1次,集水瓶及時傾倒;濕化瓶每日消毒;吸氧管每日更換,醫務人員進行每項護理操作前后要用“七步法”洗手,切斷醫源性傳播途徑。
3.8 合理使用抗生素。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痰液的量,顏色和肺部體征的變化,根據感染部位正確留取標本,提高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準確性,便于醫生及早根據檢驗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盲目、多種、大劑量的廣譜抗生素聯合使用。
3.9 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清醒者要給予心理疏導和支持,制定各種小卡片,讓患指出所需,滿足其身心健康的需要,對昏迷者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家屬及探視者交待氣管切開的注意事項,嚴格制度探視,在病房內外設置宣傳欄,晝量減少陪客和探視。嚴禁呼吸道感染者進入病房,取得家屬的配合與支持。
4 結語
肺部感染是氣管切開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療的難度,對患者進行有效地護理干預,加強病室管理、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有針對性地采取氣道的護理管理,清除氣管分泌物,加強內套管的消毒和正確吸痰技術,合理應用抗生素可有效地控制肺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韋淑龍.氣管切開患者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體會.河南外科學志,2011,11(4):324
[2] 江基堯,朱誠,羅其中,顱腦損傷救治指南.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7,4
[3] 王莉莉,郭偉.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護理.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8):49
關鍵詞:肺活檢術;活檢鉗;護理
Abstract:In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15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diseases, we used by electronic bronchoscope biopsy forceps for lung biopsy,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TBLB) has advantages of safety, accuracy, simple application, nurses nursing procedures for accurate assessment of a patient nursing diagnosis, determin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measure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examination and care phase, achieved good clinical diagnosis value.
Key words:Lung biopsy; Biopsy forceps; Nursing
隨著支氣管鏡檢查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就診過程中,若遇到肺部彌漫性病變,疑似占位,或診斷不明的患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建議患者進行支氣管鏡肺活檢術(TBLB)的檢查,支氣管鏡肺活檢術(TBLB)具有安全準確、簡便易行的優點,活檢的陽性率不僅與操作者技術水平、病變類型、所在部位、活檢工具、活檢次數等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患者的配合也決定了活檢術的成敗,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因肺部疾病的15例病例,男11例,女4例,年齡48~65歲,均行氣管鏡下行肺活檢術,后病理診斷明確,盡早進行治療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1.2方法 一般患者取平臥位,局麻下行電子支氣管鏡檢查術,部位:右下葉或病變較集中的部位方法:纖支鏡到達選擇好的段支氣管將活檢鉗送入,直至遇到阻力或患者感到微痛時再將鉗后撤1~2cm 一般從段支氣管開口起進入4cm深度即可囑患者深呼吸,在深吸氣末將活檢鉗張開,緩慢向前推進1cm左右后鉗夾,緩慢退出在不同的段或亞段行支氣管肺活檢術-局限性病變定位:胸片、CT確定病變所在的肺段和與病灶,取得的組織進行涂片送檢。
2 護理
2.1術前準備
2.1.1心理護理 首次做氣管鏡的患者,由于對此技術缺乏了解,易產生焦慮緊張情緒,為此術前應向患者講解淋巴結穿刺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關心和體貼患者,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勵,引導患者和家屬參與治療和護理計劃,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強信心[1]。
2.1.2術前檢查和物品準備 詳細詢問病史、為患者的早期診斷、早期有效治療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術前應跟氣管鏡檢查相同常規做好術前相關輔助檢查,體檢明確病灶的位置:正、側位片,斷層或CT片測量段支氣管開口至病灶或擬活檢部位的距離交代病情、簽署同意書 。做好心電圖檢查,凝血功能測定等,無特殊情況方可治療,術前30min肌肉注射鎮靜藥和,并進行氣道內霧化吸入麻醉,準備好氧氣、心電監護、簡易呼吸器等急救用品和鹽酸腎上腺素、垂體后葉素、呼吸興奮劑等急救藥物。
2.2術中配合
2.2.1的護理 常規查對后根據病情協助患者取平臥位或去枕平臥位,一般情況將枕放于肩下,頭后仰,便于支氣管鏡的插入,術者將支氣管鏡按常規插入。
2.2.2按醫囑給藥 術中按醫囑給予利多卡因和腎上腺素等藥物,注意特殊藥物的應用及護理,使患者能夠安全的耐受手術,并保障治療能夠順利進行。
2.2.3病情的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面色和口唇的顏色,如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疼痛劇烈,應立即報告醫生。協助醫生進行術中的操作觀察活檢部位的情況,有無活動性出血,或按醫囑給予腎上腺素。注意室內空氣的溫濕度,術中詢問患者感受,并告知配合方法。
3 術后護理
護送患者回病房臥床休息,告知其因麻醉應過2h后方可進食,以免食物誤入氣管,進溫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在24°~28°,濕度60%左右,預防感冒。術后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觀察患者有無咯血情況,如出血較多既是匯報醫生處理。
4結論
肺部彌漫性病變、占位或診斷不明確,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經氣管鏡肺活檢能給診斷帶來很大的幫助,在過程中會出現出血、窒息、術中生命體征改變等情況,護士應用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評估,確定護理診斷,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