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8 16:26: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資產評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公允價值論文參考文獻:
[1]IJIRIY.Theoryofaccountingmeasurement[M].Sarasota,FL: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1975.
[2]葛家澍、竇家春、陳朝琳.財務會計計量模式的必然選擇:雙重計量[J].北京:會計研究,2010(2):7-12.
[3]任世馳、陳炳輝.公允價值會計研究[J].長沙: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1):72-76.
[4]張白玲、杜孝森.公允價值會計基本概念辨析[J].武漢:財會月刊(會計版),2009(11):63-64.
[5]北京:于永生.美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評介[J].北京:會計研究,2007(10):11-15.
[6]任世馳.公允價值及其相關概念辨析[J].成都:財經科學,2010(5):118-124.
[7]支曉強、童盼.公允價值計量的邏輯基礎和價值基礎[J].北京:會計研究,2010(1):21-27.
[8]杜孝森、張白玲.論公允價值會計與權責發生制[J].武漢:財會月刊(會計版),2009(12):5-6.
[9]高建忠.公允價值計量歷史演進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7-12-01.
[10]支曉強,童盼.公允價值計量的邏輯基礎和價值基礎[J].北京:會計研究,2010(1).
[11]葛家澍.公允價值的定義問題——基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157號《公允價值計量》[J].北京:財會學習,2009(1).
[12]羅紹德,任世馳.對公允價值相關概念的一個澄清[G]//北京: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2010年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
公允價值論文參考文獻:
[1]熊敏.淺議公允價值計量下的利潤操縱及其防范.理論探討,2005(2).
[2]李坤.公允價值的應用與盈余管理.財務與會計,2008(5).
[3]康霞,邸叢枝.公允價值應用下的盈余管理.財會月刊,2007.
[4]高微.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的盈余管理.甘肅科技,2010(13).
[5]林詩梅.公允價值在會計業務運用中的盈余管理問題研究.財會研究,2009(17).
[6]沈田華,彭玨.共同知識視角下公允價值應用范圍擴展.財會通訊,2009(1).
公允價值論文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經濟科學出版社,北京,2006
[2]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中國資產評估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北京,2005
[3]白冰,關于資產評估公允價值與會計公允價值的對比研究,會計論壇2007
關鍵詞:資產評估課程體系;資產評估課堂教學;資產評估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資產評估業發展迅猛,評估業務激增,對評估人員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迫切需要加強評估專業的學歷教育。在評估學歷教育中,資產評估專業的課程是評估基礎教育的載體,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是應用性本科院校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依據。鑒于課程設置的重要性,本文將從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和課程設置原則出發,對應用型本科資產評估教育的課程設置進行初步探討。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一)宏觀形勢的理解能力。作為一名公正獨立的資產評估人員,要具有宏觀形勢的理解能力,把握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動向及趨勢,正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理順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關系,把握重大資產評估政策出臺的背景、意義、原則和理念,以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要陷于具體事務中。
(二)較高的外語能力。目前,全球化經濟加劇,因此資產評估人員在掌握英語的基礎上,還應掌握一門小語種,聽說讀寫應達到應用自如的程度。只有這樣,在處理經濟業務過程中,資產評估人員才能讀懂所交易國的文件內容,并能看懂與運用所交易國的資產評估準則,便于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
(三)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資產評估是一個橫跨多個學科的行業。隨著全球化經濟圈的建立,新的評估業務的出現,評估服務領域從中國擴展到全球,對評估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評估師應具有不斷鉆研、創新的精神,提高專業勝任能力,還應不斷擴展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專業技術、職業判斷、綜合協調和風險控制等能力,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評估服務提出的更高要求,要重視研究問題,針對新的評估業務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辦法。
(四)熟練掌握和運用與資產評估相關的法規及周邊國家資產評估標準的能力。作為資產評估人員,要熟悉和精通與資產評估相關的各類法規,依法辦事,要理解相關法規的精髓,自覺抵御和堅決杜絕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正確處理和維護個人、集體與國家的利益。同時,隨著國際貿易往來、國際投融資等經濟交往日益增多,要求資產評估人員不但要熟練運用國內資產評估標準,而且要熟悉和了解國際及周邊國家的資產評估標準,運用這些標準正確處理在國內、國際經濟交易中的資產評估事項,正確維護企業及國家的經濟利益。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課程設置的原則
(一)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原則。由于人類認識和發現真理的過程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循環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沒有實踐就無法真正實現知識創新,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因此,必須加強實踐教學,保證足夠的實踐課程和教學時間,并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綜合實踐能使學生綜合兩門以上理論課程中所學的知識,極大地鍛煉學生綜合掌握知識的能力。課外實踐環節能夠達到既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不增加學時,同時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二)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的原則。資產評估是知識密集型行業,其專業化是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資產評估學歷教育的專業化是課程設置的方向。資產評估專業不是會計專業,也不是財務管理專業,其橫跨管理學、工學兩大門類。在會計學院(會計系)舉辦資產評估專業,必須加強工科教育,開設機械制圖、機電設備基礎、建筑工程基礎等課程,突出專業特色,使學生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在突出專業課教育的同時,還需要加強通識課教育。所謂通識教育,是指“所有學生都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在課程設置時,只注重專業課而忽視了通識課,這將必然導致狹窄的課程專業化帶來的人才在知識、能力、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專業化”,進而造成學生人生發展的片面性。因此,資產評估課程體系設置,要在突出專業課程的同時,增加通識教育課程的比例。專業課與通識課兼顧的教育,培養的學生具有寬廣的知識基礎和較深厚的專業知識,他們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和發展潛力。
(三)整體性原則。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確定的課程,應該以資產的價值評估為核心,進行合理的、科學的組織和整合,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的、完整的資產評估課程體系,而不是一個雜亂無章的、相互之間沒有聯系的簡單的課程堆積體。在課程的具體設計上,既要形成課程間“先行課”和“后繼課”的正常銜接,又要體現通識課程的專業相關性,專業課程與有關學科的滲透性和交叉性,從課程設置上保證資產評估專業的整體性。
(四)國際化原則。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的全球化趨勢以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要求未來的大學生要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國際競爭能力。因此,資產評估課程體系設置要立足于國際化的方向,通過增加具有國際學科特點的課程、雙語課程、專業外語課程來同國際接軌。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課程設置設想
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課程體系設置原則,應用型本科院校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課程可分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體系。課堂教學課程體系進一步細分為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選修課四大板塊。實踐教學體系包括:社會實習、社會調查、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四個環節。
(一)課堂教學體系
1、通識教育課。通識教育課是指對所有大學生普遍進行的共同內容的教育課程群。通識教育課的宗旨不是重在傳授某種專門的知識,而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基本能力、基本知識,以有效解決人的全面發展和專業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通識教育課程群除了包括教育部規定的政治、外語、體育、計算機等必修課之外,還應包括從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應用科學、世界文明領域精選出來的,具有基礎性和普及性的素質教育選修課程。
2、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是指培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群。設置這一課程群的目的,是根據資產評估專業教育知識結構的需要,對相關學科知識技能進行先行學習,為進一步學習資產評估專業課程做不可或缺的鋪墊和準備。該課程群除了包括教育部規定的8門核心課(即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計量經濟學)之外,考慮到資產評估專業涉及相關學科較多,專業基礎知識跨度大的特點,還應開設中級財務會計、機械制圖、機電設備基礎、建筑工程基礎、財務管理、機電設備、證券期貨理論、土地經濟學課程。夯實基礎是進一步專業課學習的關鍵,因此專業基礎課應該是必修課。
3、專業主干課。專業主干課是指資產評估專業特有的在本專業領域系統化縱深發展的專門化課程群。設置這一課程群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資產評估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的深度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分析能力和業務操作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寬厚理論和業務能力的專業人才。這一必修課包括:資產評估概論、機器及設備評估、房地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無形資產評估課程、投資項目評估等。
4、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是提供學生自由選擇的資產評估專業發展方向的課程群。設置這一課程群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完成專業主干課學業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愛好進行專業拓展和深化教育。該課程群包括:資本運營學、項目評估、工程定額與預算、金融資產評估、專賣權評估、資源性資產評估、國際評估準則、文物珠寶評估等課程。
(二)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讓學生參與具體業務過程的教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它也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實際檢驗。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體驗專業理論的實用價值,從而為學生將來獨立從事資產評估業務奠定基礎。由于種種原因,資產評估實踐教學容易流于形式,為了促使實踐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一方面在資產評估課程設置上要對實踐教學做出專門的課程安排;另一方面要建立穩定和有效的實踐教學基地。
1、開設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課程。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是一門將資產評估理論與資產評估實務融于一體,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宗旨的資產評估學專業的一門必修實踐課程。學生通過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既可以檢驗與進一步學習在課堂上所學的資產評估基本原理與方法,又可以補充學習書本上沒有的,而實際工作中必須了解的資產評估業務知識,還有助于進一步學習其他資產評估專業理論與方法,縮短資產評估學專業在校學生從事資產評估實踐的距離,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根據實踐資料數據和所學資產評估理論知識,完成整體資產評估工作,需要學生編制如下資產評估成果文件:①明確資產評估業務的基本事項,編制相應評估業務基本事項記錄的工作底稿;②編寫出相應的業務約定書;③編寫資產評估工作計劃;④收集資產評估資料,編制管理類工作底稿和操作類工作底稿;⑤確定所使用的資產評估基本方法,進行評定估算,編制相應的操作類工作底稿;⑥編制資產評估報告;⑦對所編制的工作底稿進行分類歸檔。
2、建立資產評估實踐教學基地。建立資產評估實踐教學基地的途徑主要有校企結合辦學,它是加強行業與高校合作、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加快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可以有效推動教學、科研與實踐的結合。通過高校的科學研究與行業業務實踐的有機結合,可以推動北部灣經濟區資產評估行業科學、規范、有序、健康發展,也可以為地方高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從而使雙方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比如在2009年5月11日,廣西資產評估協會與廣西財經學院舉行合作共建“廣西資產評估學科建設基地”暨“廣西資產評估研究中心”掛牌儀式,這是建立資產評估專業人才高地、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素質高、業務精”資產評估人才的有益嘗試。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姜楠,于金龍.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考[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4.
[2]李珍,王淑珍.中國資產評估師專業勝任能力探討[J].財會通訊,2008.7.
論文摘要:隨著技術創新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競爭已不僅停留在有形資產的競爭上,無形資產已經成為左右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品牌作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在企業競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關于品牌資產的評估存在兩種視角和三個模型,每種模型都各具特點及適用的條件。
品牌資產作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由于它具有獲取超出產品本身價值的能力,而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縱觀目前的品牌資產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品牌資產評估有兩種基本視角:一種是從企業層面出發,分析品牌帶來的溢價、超額市場份額和銷售收入,以及超額股東價值等;另一種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評估品牌強度,分析消費者對品牌的熟悉程度、忠誠程度、品質感知程度,消費者對品牌的聯想等。其中,從企業層面評估品牌資產的方法可分為基于財務會計要素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和基于財務和市場要素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從消費者層面評估品牌資產的方法則稱為基于消費者的或顧客心智模式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
一、基于財務會計要素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
從財務會計的角度看,資產是指企業由于過去的活動所形成的,現時擁有或掌握的,能夠以貨幣計量的,并且在未來能夠產生效益的經濟資源或財產。財務會計要素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主要看重的是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它以價值標準(現金流的折現)作為最佳標準,通過對未來收益現金流的折現來進行評估。目前運用最多的方法是成本評估法和收益現值法。
1.成本評估法
成本評估法將品牌價值看成是獲得或創建品牌所需的費用(包括所有的研究開發費、試銷費用、廣告促銷費等)。從具體操作上又分為兩種:一是歷史成本法,即沿用會計計量中的傳統做法,把品牌價值看成是取得品牌所付出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其做法是對該品牌的各項投資如設計、創意、廣告、促銷、研發、分銷、商標注冊、專利申請、保護等一系列開支進行計算并直接相加求和;二是重置成本法,是依據實際投入在品牌上的各項資源的現時成本來確定品牌的價值。其基本計算公式如圖1所示:
2.收益現值法
收益現值法是通過估算未來的預期收益(一般是“稅后利潤”指標),并采用適宜的貼現率折算成現值,然后累加求和,借以確定品牌價值的一種方法。其中,主要影響因素有超額利潤、折現系數和收益期限。它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因為對于品牌的擁有者來說,未來的獲利能力才是真正的價值。
二、基于財務和市場要素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
基于財務和市場要素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將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指標相結合,通過品牌的現有利潤推算未來利潤潛力,進而估算品牌價值。此模型最早應用的是英國的Interbrand公司的評價體系,影響最大的是美國《金融世界》的評價體系。在中國目前主要流行的是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的評價體系。
1.英特品法(Interbrand)
英國的Interbrand公司是著名的品牌資產評估公司。該公司認為,品牌的價值不全在于創造品牌所付出了成本,也不在于有品牌產品比無品牌產品可以獲得更高的溢價,而在于品牌可以使其所有者在未來獲得較穩定的收益。該方法根據企業市場占有率、產品銷售量以及利潤狀況,估算確定品牌資產的價值。計算公式是:
品牌價值(V)=品牌未來收益(I)×品牌強度因子轉化的貼現率(S)
其中,品牌未來收益(I)是基于對品牌的近期和過去業績以及市場未來的可能變動而作出的估計。品牌強度代表其估計的未來收益轉化為現實收益的可能性。該方法思路如下頁圖2所示:
財務分析是為了估計某個產品或某項業務的沉淀收益,沉淀收益反映的是無形資產,包括品牌所創造的全部收益。市場分析的目的是確定品牌產品的沉淀收益中,多大部分應歸功于品牌,多大部分應歸于非品牌因素,綜合產品和業務所產生沉淀收益和品牌在產品和業務中的作用,確定品牌的未來收益。品牌強度分析主要用來確定被評估品牌較之同行業其他品牌的相對地位,其目的是衡量品牌在將其未來收益變為現實收益過程中的風險。
2.《金融世界》(Financial world)評估法
《金融世界》品牌評估法是指著名媒體《金融世界》設計的品牌資產評估方法。與Interbrand 公司品牌評估法相類似,《金融世界》每年對主導品牌的品牌資產進行評估,不同之處在于《金融世界》(Financial World)方法更多地以專家意見來確定品牌的財務收益等數據。
3.北京名牌評估事務所的品牌價值評估方法
北京名牌所從1995年開始,對中國最有價值品牌進行了跟蹤評價,評價結果每年都在《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上公開發表。這種品牌價值評價方法既參考了美國的評價方法,又結合了中國的國情,并考慮到各個行業不同發展情況。其計算公式如圖3。
品牌的市場占有能力代表指標是產品的銷售收入;品牌超值創利能力,是指超過同行業平均創利水平的能力,其代表指標是營業利潤和銷售利潤率;品牌的發展潛力,主要指標是商標國內外注冊狀況、使用時間與歷史、產品出口情況、廣告投入情況等。
三、基于消費者心智模式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
人、經濟狀況、經濟理論、公司、競爭對手等因素在經濟發展上盡管很重要,但實際上它們起著暫時的作用。而消費者對價值的追求以及品牌和消費者建立起來的關系卻能對經濟增長產生長期的作用。消費者心智模式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主要依據消費者對品牌各方面屬性的認知和感受進行評價,評估結果可以反映出消費者對品牌真實地感受。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方法有:
1.品牌資產趨勢(Equitrend)模型
品牌資產趨勢模型是由美國整體調研(Total Research)公司提出,通過消費者的調查來衡量品牌資產的3項指標:品牌的認知程度、認知質量和使用者的滿意程度;然后綜合每個品牌在以上3個指標的表現,計算出一個Equitrend品牌資產得分。
2.品牌資產評估者(Brand Asset Valuator)模型
品牌資產評估者(Brand Asser Valuator)模型由揚·魯比廣告公司提出。根據品牌資產評估者模型,每一個成功品牌的建立,都經歷過一個明確的消費者感知過程。在調查中,首先消費者用以下4方面指標對每一個品牌的表現進行評估:差異性、相關性、品牌地位、品牌認知度。然后在消費者評估結果的基礎上,建立兩個因子:品牌強度和品牌高度,其中,品牌強度等于差異性與相關性的乘積,品牌高度等于品牌地位與品牌認知度的乘積。
3.品牌資產引擎(Brand Equity Engine)模型
品牌資產引擎模型是國際市場調研公司的品牌資產研究專利技術。該模型認為,雖然品牌資產的實現要依靠消費者購買行為,但購買行為的指標并不能揭示消費者心目中真正驅動品牌資產的關鍵因素。品牌資產歸根到底是由消費者對品牌的看法,即品牌形象所決定的。該模型通過建立一套標準化的問卷,得到所調查的每一個品牌其品牌資產的標準化得分。得出品牌在親和力和品牌功能兩項指標的標準化得分,并進一步分解為各子項的得分,從而可以了解每個子項因素對品牌資產總得分的貢獻,以及哪些因素對品牌資產的貢獻最大,哪些因素是真正驅動品牌資產的因素。
四、兩種視角下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評析
品牌資產評估有兩種視角和三種模型,其中基于企業視角的品牌評估模型使用的是客觀財務數據,其結果體現品牌的交易價值;基于消費者的品牌資產評估模型使用的是消費者調查的品牌資產評價法,其結果體現品牌的內在價值。
1.基于財務會計視角的品牌評估方法
基于財務會計視角的品牌評估方法主要著眼于對公司品牌提供一個可衡量的價值指標,認為品牌資產從本質上是一種無形資產,必須為這種無形資產提供一個財務價值。這種評估方法產生的背景是:公司必須對股東負責,在一定時期內必須向股東報告其所有資產的價值,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價值。一般來講,這種評估方法主要用于以下目的:向企業的投資者或股東提交財務報告時,企業資金籌集時和企業進行收購或兼并時。
但是,基于財務會計視角的品牌評估方法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過于關心股東的利益,集中于短期利益,很可能會導致公司只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從而忽視品牌的長期發展;過于簡單化和片面化;品牌資產的內容十分豐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價值指標所能概括的;基于財務會計視角的品牌評估方法對于品牌管理沒有任何幫助,只能提供品牌的一個總體績效指標,卻沒有明確品牌資產的內部運行機制。
2.基于財務和市場要素的品牌資產評估方法
基于財務和市場要素的品牌資產評估方法的核心是將品牌視為企業無形資產,與企業有形資產一起,構成企業市場總價值。從市場總價值中剔出有形資產、能夠為企業降低成本或帶來收益的其他非品牌無形資產(如專利)、產業環境(如政府管制)因素的價值后,就可以得到品牌資產的價值。但是,以財務和市場為基礎的品牌評估方法需要成熟、完善的資本市場為基礎,在資本市場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推廣受到限制。同時,用這種方法測量得到的是企業所有品牌資產的價值總和,更適用于只有一個品牌或僅有一個主導品牌的企業。
3.基于消費者的品牌資產評估方法
迄今為止,絕大部分學者都是從消費者角度來定義品牌資產,他們認為,如果品牌對于消費者沒有任何意義(價值),那么對于投資者、生產商或零售商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因此,基于消費者的品牌資產評估方法主要是評估顧客或消費者對品牌的知名度、態度、聯想、情感依附和忠誠。這種評估方法認為,顧客或消費者是品牌資產的源頭,顧客對品牌的心理認知能夠預測市場潛力。
基于消費者的品牌資產評估方法的優點是揭示了品牌價值的構成要素,能夠診斷品牌的現狀并預測未來發展,從而對企業營銷決策具有指導和借鑒價值。但是,這種資產評估方法要以消費者調查數據為基礎,不易計算,多為多指標模型,評估工作繁多,難以對品牌提供簡潔明了的評價指標,不能直接轉化為品牌資產的財務價格,難以滿足企業對品牌財務價格評估需求,因而,對品牌經理人而言沒有吸引力,也無法引起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并購活動)的關注。
[摘要]高職院校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時間較短,目前尚無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筆者從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建設方向的確定、專業課程的設置、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實訓基地的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對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一、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育現狀及辦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育的現狀
高職院校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時間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國已有41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1]。這些高職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建筑建材類高職院校(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等)、經濟貿易類高職院校(廣西財經學院、山東經貿職業學院等)、財政稅務類高職院校(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內蒙古財稅職業學院等)、電子機械類高職院校(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等)、綜合類高職院校(十堰職業技術學院等)。這些高職院校在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由于高職院校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時間比較短,從事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的人員較少,目前尚無比較系統的教學改革經驗可供借鑒。
2.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趨同,沒有考慮社會對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人才的不同需求,專業建設方向不明確
根據筆者調查,目前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規格和要求來培養具有資產評估理論知識結構和業務實踐技能的,能夠勝任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會計核算以及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的業務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作為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筆者認為是不夠科學的,沒有考慮社會對評估與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筆者認為,資產評估不僅包括機電設備評估、建筑工程評估,還包括企業價值評估、珠寶首飾鑒定、文化藝術品評估、無形資產評估、金融評估、稅基評估等,另外房地產估價、舊機動車鑒定評估、土地評估、探礦采礦權評估等也應當屬于資產評估的范疇。目前,國務院批準了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珠寶評估專業)、房地產估價師、土地評估師、舊機動車鑒定評估師、注冊礦業權評估師等資產評估類職業。為社會培養各種從事資產評估職業的專門人才是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但是,不同的資產評估類職業對資產評估理論知識結構和業務實踐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圍繞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規格和要求來制定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顯然是不能滿足社會對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職院校主要圍繞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科目來設置專業課程,沒有考慮主辦院校的實際情況,課程設置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的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都是圍繞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科目來設置的,這種專業課程設置方法筆者認為是不合理的?,F階段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多數為非綜合性的,一般與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相關的專業不夠齊全,導致部分課程難以安排。比如,一些經濟貿易類和財政稅務類高職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機電設備方面沒有相應的教學能力和經驗,無法開設建筑工程和機電設備方面的課程,而建筑建材類和電子機械類高職院校對于財經方面的課程則往往難以開設。
4.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師缺乏,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不合理
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的主要來源是高校本科及碩士畢業生,但是我國資產評估本科及以上層次專業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財經大學和內蒙古財經學院將資產評估作為本科試點專業向教育部進行申報并且獲得了批準,并已在2005年開始招生。此后,山東經濟學院、山東工商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資產評估專業本科生,培養從事資產評估工作的緊缺專門人才。2004年,廈門大學積極申報并且第一個獲得批準設立研究生層次的資產評估專業。廈門大學財政系資產評估專業的碩士、博士點是國內重點大學首個設立的該學科(專業)的博士、碩士點。上海財經大學在財政學碩士點下設立了資產評估方向。到2007年才會有第一屆碩士研究生畢業,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畢業,況且本科院校和資產評估事務所也需要大量的資產評估專業本科和碩士畢業生,短期內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不可能通過引進高校本科及碩士畢業生來解決師資問題。如何盡快建設一支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每一所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的共同課題。
5.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相對滯后,不能充分保障實踐性教學的順利開展
加強實踐性教學工作是高職教育的顯著特點,也是培養高素質的高職人才的根本保障。實踐性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外,還要有能夠組織實踐性教學的實習實訓基地。由于高職院校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時間較晚,實訓基地建設相對滯后。為了保證實踐性教學的順利進行,高職院校必須加快實訓基地的建設。
二、對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
1.根據社會對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人才的不同需求,結合主辦院校的特點和優勢,合理確定專業建設方向
由于我國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開設較晚,在產權交易、企業改制、司法實踐、融資抵押、財產拍賣等活動中,迫切需要大量從事資產評估與管理業務的專門人才。高職院校要想培養能夠勝任各種資產評估與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是不現實也是沒有必要的。高職院??梢越Y合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合理確定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建設的方向,根據所確定的專業建設方向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專業課程。筆者認為:具有房地產專業建設經驗的院校可以把房地產估價作為專業建設方向;具有土地經濟學建設經驗的院??梢园淹恋毓纼r作為專業建設方向;具有財政學和稅收學專業建設的院??梢园l展稅基評估;具有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的院??梢酝怀鼋鹑谫Y產的估價、保險評估;工科院??梢詰{借學科優勢側重機器設備評估,如舊機動車鑒定評估的專業內容;擁有珠寶鑒定專業的院??梢蚤_展珠寶鑒定方面的專業建設;擁有藝術、文物和考古等專業優勢的院??梢酝怀龉哦退囆g品的價值評估;具有地質和礦業專業建設經驗的院??梢园训V業權評估作為專業建設方向。
2.根據專業建設方向,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合理設置專業課程
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是一個典型的跨學科專業,其專業課程應當包括財務與管理方面的課程和資產評估方面的課程,具體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當考慮專業建設方向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畢業生要到畢業工作后才有資格參加資產評估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這就給資產評估的教育帶來了沖擊。雖然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不能參加資產評估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但是這些考試科目卻是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結構和業務實踐技能所必需的,把這些考試科目設置成專業課程也為學生畢業后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以房地產評估與管理為專業建設方向的高職院校,除了要把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稅法等課程設置為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把房地產基本制度與政策、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房地產估價理論與方法、房地產估價案例與分析等課程設置為專業課程。再比如以舊機動車鑒定評估為專業建設方向的高職院校把舊機動車鑒定評估師考試科目:汽車原理和構造介紹、汽車性能及新技術介紹、汽車狀況檢查辦法、汽車價值綜合評定應用、二手車交易方法與技巧、汽車保險和法律知識、汽車評估基本財務知識、現場評估實習課程納入專業課程設置也是比較合理的。
3.高職院校通過對專業教師的培養、對緊缺人才的引進和兼職教師的聘請來完善師資隊伍,構建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由于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設置比較晚,而且高校資產評估專業本科尤其是碩士畢業生短期內不可能選擇到高職院校就業,所以高職院校要想很快解決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師的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問題是比較困難的。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在逐步提高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師的學歷和職稱的同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構建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上。高職院校應當創造條件鼓勵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師通過考試獲取與專業建設方向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房地產估價師、注冊土地估價師等)并委派專業教師到與專業建設方向相關的評估類事務所參加社會實踐,以提高職業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對于有較高職業素質和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具備一定的教師素質的資產評估方面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應當創造條件優先引進。對于現階段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無法完成的實踐性教學任務可以通過聘請相關資產評估事務所的兼職教師來承擔。新晨
4.高職院校應當以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為主,充分利用校內已有實訓設備,確保把實踐性教學落到實處
根據筆者的市場調研,用人單位對于本專業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踐動手能力主要有兩方面:財務和評估。筆者認為財務方面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校內模擬實訓,評估方面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應當通過校外實訓基地來進行。目前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探索“2+1”人才培養模式,筆者認為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也可以嘗試該模式。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可以用第一學年的時間來完成財務與管理方面的教學任務并完成財務與管理方面的校內實訓,用第二學年的時間來完成資產評估方面的教學任務,用第三學年的時間安排學生到相關事務所頂崗實踐。根據筆者的調查,目前資產評估方面的事務所由于從業人員較少,幾乎每個事務所都需要業務助理人員。高職院校可以把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兼職教師的聘用結合起來,根據所確定的專業建設方向,將相關的評估事務所建設成校外實訓基地,聘請該事務所的評估師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以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關鍵詞:無形資產;權利;收益
中圖分類號:F01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67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11-145-03
無形資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對無形資產的研發、保值和增值給予極大的關注。無形資產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發展的概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無形資產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改變。
一、國外關于無形資產內涵的界定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經濟學家托爾斯?本德最早提出了無形資產的概念,他把那些不具有實物形態,但卻能為企業提供某種權利或特權的資產定義為無形資產。隨后,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在《經濟學》一書中將無形資產表述為:“資產負債表中還有一類新資產。除了卡車或計算機這類有形項目外,企業還有無形的,但仍然有價值的資產,例如專利、商標或商譽。”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無形資產的內涵界定有了一定的改進和完善,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
(一)會計學方面
1、1983年,Davidson在其主編的《會計手冊》一書中寫到:“無形資產沒有公認的定義,因而常常用實例來解釋?!彼€在該書中引用了1927年出版的《會計學:它的原理與問題》中的一段話:“無形資產的含義是指專利權、版權、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譽、專營權以及其他類似的財產,這一表述并不十分恰當,但是除了列舉其內容外,確實不容易把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劃分清楚?!?/p>
2、1986年,日本出版的《新版會計學大辭典》認為:“無形固定資產是同有形固定資產相對立的概念,其定義不大明確。然而,作為一般會計慣例所承認的概念,無形固定資產可以說是具有下列三種屬性的虛擬資產:(1)沒有實體的資產;(2)有超過一般同行業企業收益能力的資產價值;(3)有償取得?!?/p>
3、1994年,Sondhi和Fried將商譽從無形資產中單列出來,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信譽和無形資產在剩余的方面購買中產生,代表不能分配到有形資產方面的購買價格的比例。
4、1995年,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商譽和無形資產(討論稿)》中將無形資產定義為:“無形資產指無實物形態、性質上屬于非貨幣性的固定資產。這里的固定資產是指符合下列條件的資產:(1)企業持有的,能用于生產、提供商品和勞務、租給他人或用于管理目的;(2)已取得或開發成功,預期在將來持續使用;(3)不準備在正常經營過程中銷售?!?/p>
5、1997年,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式了《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商譽和無形資產》。該準則認為:“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但可以辨認且企業通過法定權利等可以控制的非金融性長期資產。”
6、1998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式公布了無形資產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產》。該準則對無形資產的概念作出如下描述:“無形資產是指為用于商品或勞務的生產或供應,出租給其他單位或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睂Υ烁拍蠲枋?,無形資產應滿足可辨認性、對資源的控制性和未來的經濟利益性等三個條件。
7、1999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了《會計準則委員會意見書第17號――無形資產》,其認為:“無形資產是指沒有實物實體的經濟資源,其價值是由其占有權及其他未來利益所決定的;但貨幣性資源(如現金、應收賬款和投資等)不能認為是無形資產?!?/p>
(二)資產評估學方面
國外資產評估界對于無形資產內涵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各國制定并頒布的相關準則中,至今還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到目前為止,只有在2000年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制定的《國際評估準則評估指南四――無形資產》準則體系中第一次對無形資產評估進行了規范。國際評估準對無形資產的概念是這樣界定的:“以其經濟特性而顯示其存在的一種資產;無形資產無具體的物理形態,但為其擁有者獲取了權益和特權,而且通常為其擁有者帶來收益?!?/p>
二、國內無形資產的概念
較早的對無形資產進行研究的專著是楊汝梅于1926年12月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完成的博士論文《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雖然論文中未給出無形資產確切的概念界定,但是他對無形資產的幾種性質分別作了分析:(1)無形資產者,乃財產之一部,其價值并不存在于可見可觸可量可算之實物中,亦并無此種實物為其代表;(2)所謂無形資產值界限,甚模糊,不能依一定之標準為范圍,此種資產,在繼續經營之情形下,雖有正當之價值,然其價值之存在,不能分屬于特定之資產上;(3)無形資產之價值乃屬一特定企業所具有額外收益能力之表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無形資產,其地位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從而對其內涵做出一個精準的界定也顯得越來越有必要。只有真正知道了什么是無形資產,才能更好地去利用無形資產,讓無形資產本身為其所有者或控制者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我國眾多學者致力于無形資產研究多年,對其具體內涵的界定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會計學方面
1、1990年,學者于長春在《無形資產會計管理》一文中對無形資產的概念做出了詳細的界定:“無形資產,亦稱無形固定資產,是有形固定資產的對稱,指企業中不具備物質實體,而以某種特有權利和技術知識形態等經濟資源存在并發揮作用的固定資產。盡管其價值形態缺乏橫向比較的可能,但它的存在和應用,能使特定企業獲取高于一般水平的贏利,在不確定的未來期間內為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服務?!?/p>
2、1992年,由吳申元等主編的《經濟大辭典》對無形資產的概念進行了描述:“無形資產,亦稱無形固定資產,指不具有實物形態而能為企業較長期地提供某種特殊權利或有助于企業取得較高收益的資產。在資本主義企業中,列為無形資產的有商標、商譽、版權、專利權、特許營業權等?!?/p>
3、1993年,財政部頒布實施的《企業財務通則》和分行業的《企業會計制度》首次提出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問題,并將無形資產的概念定義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技術秘密、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經營權、商譽等。”
4、1996年,蔡吉祥在其著作《神氣的財富:無形資產》中指出:“無形資產是無形固定資產的總稱,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而以知識形態存在的重要經濟資源,它是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某種權利、特權或優勢的固定資產,這種固定資產應用于企業,可以創造巨大的收益。”
5、2001年,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準則中將無形資產定義為:“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無形資產可分為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
6、2006年,財政部再次全面頒布新的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其中將無形資產界定為:“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
(二)資產評估學方面
1、1991年,國務院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中,把無形資產列入規定的國有資產評估范圍,認為無形資產是國有資產的組成部分。
2、1998年,學者蘇萬貴在《無形資產理論研究》中提及無形資產,他認為:“無形資產是指無實物形態的、獨占的、可轉讓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同年,學者湯湘希在文章《無形資產理論研究》中認為:“所謂的無形資產,應是不具有實物形態、卻能為企業長期帶來收益的法律或契約所賦予的特殊權利,超收益能力的資本化價值以及有關特殊經濟資源的集合。”
3、2001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了《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其中將無形資產定義為:“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4、2009年7月1日,新的《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正式實施,新準則第二則指出:“本準則所稱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所擁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能持續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p>
5、2011年,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輔導教材《資產評估學》對無形資產的概念表述為:“無形資產是指那些沒有物質實體而以某種特殊權利和技術知識等經濟資源存在并發揮作用的資產?!?/p>
三、正確界定無形資產內涵
雖然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對無形資產內涵的研究討論還是見仁見智,并未對其形成統一的認識,但不外乎是從無形資產的控制主體、表現形式、發揮作用和收益性等這些實質性的內容來描述界定無形資產的內涵。具體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理解:
1、從控制主體上看,無形資產是由特定的主體擁有或者控制的,而這個特定的主體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業這一類經濟組織或者是非盈利性的事業單位,甚至還可以是一個國家。
2、從表現形式上看,無形資產是沒有物質實體的,是一種隱性存在的非貨幣性資產,它必須通過一定的物質實體作為載體來存在并發揮其自身的作用。無形資產的直接載體是專利證書、商標標記、注冊商標、圖紙材料、軟盤等,而間接載體則是與此項無形資產相關的有形資產及其他資產通過內容和價格來表現,其價值與間接物質載體不可分離的構成了物質的總體價值。同時,無形資產的形成基于其控制主體長期的發展和演進,其成熟程度、影響范圍和獲利能力總是隨著控制主體生產經營的變化而變化。
3、從發揮作用的程度上看,無形資產發揮作用的時間明顯有別于有形資產,它是在控制主體擁有或控制下通過長期的生產經營逐漸積累形成的,這就決定了其發揮作用的程度經歷了一個由小變大再變小的過程。一項無形資產在期初的研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成本,此時其發揮作用帶來的收益遠遠小于其成本,而經過不斷的積累與演進,該無形資產日趨成熟,其(下轉130頁)(上接146頁)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其帶來的收益也越來越大,足以彌補其原先開發時所消耗的成本,但是隨著新的無形資產的出現,該項無形資產將會被逐漸取代,從而其發揮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小,直到被完全取代時作用也就不再明顯。
4、從收益上看,無形資產區別于有形資產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可以作為共同財富,由不同的主體同時共享而不減少其有用性。也就是說,一項無形資產可以在不同的地點、同一時間,由不同的主體所使用,其收益具有共益性。同時,無形資產能夠為其擁有或控制者帶來未來預期收益,而非現實收益,并且該收益能夠用貨幣可靠計量。
綜上可知,無形資產是指由國家、企業或個人擁有或控制的,能夠用于商品或勞務生產供應、出租或管理的,在長期經營中能為擁有或控制者帶來預期經濟收益的、不具有具體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
四、小結
21世紀是一個控制力經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真正形成控制力的重要資源之一的就是無形資產。未來國家與國家的差異、企業與企業的差異就在于擁有無形資產的數量和質量,以及人力資源對無形資產的創造能力和無形資產的經營能力。無形資產作為知識經濟中最重要的資源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因此,對于無形資產的認識日益顯得重要,特別是對其內涵的界定,亟待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規范。
參考文獻:
[1] 吳申元.無形資產管理與評估[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
[2] 劉德運.無形資產評估[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3] 于樹彬.資產管理與評估[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公允價值 交易費用
一、引言
2006年財政部頒布了一系列新的會計準則,公允價值的應用成為此次準則修改中的一大亮點。對公允價值的應用,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我國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切實可行,且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有利于投資者作出決策(謝詩芬,2004;于永生,2006)。已有的對公允價值的研究主要從會計的角度來分析,包括會計信息質量,會計計量屬性等(葛家澍,2006;夏成才,2007)。筆者以為,會計作為一種經濟計量活動本身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對計量屬性問題的研究應該扎根于經濟活動當中。因此,本文擬從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費用角度來分析公允價值計量問題,本文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在于:在制度經濟學看來,會計準則就是一種制度安排,這種制度的運行會帶來一定的交易費用,在合理計量經濟交易的同時如何降低交易費用是制定會計準則的必要條件。本文僅選擇準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交易費用產生的影響。
二、相關概念界定
(一)公允價值的概念各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不完全一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ASC)將公允價值定義為:“熟悉情況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項公平交易中,能夠將一項資產進行交換或將一項負債進行結算的金額”。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定義是:“公允價值是自愿的雙方在當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銷售)中購買或出售一項資產的金額”。我國財政部在新會計準則(2006)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公允價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梢钥闯?,公允價值特別強調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雙方的自愿性。公允價值的本質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是市場而不是其它主體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認定。對一項資產來說,公允價值就是市場根據資產的風險與收益所確定的價格。因此,公允價值確定的前提是存在市場,而且是完全市場,具體地說這種市場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市場存在競爭,買方或賣方對交易的對方有充分的選擇余地,能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對象進行交易。第二,市場的信息是對稱的。交易者根據市場上的信息考察某項資產或負債的風險與收益,對某項資產或負債形成相同的預期,最終對交易價格達成一致。任何一方所掌握的特定信息并不能左右市場的價格,也不會影響正常交易的進行。第三,交易雙方經濟地位平等,相互之間沒有關聯方關系。新準則規定,對于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易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經濟交易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并規定了具體處理方法。
(二)交易費用的概念和內容交易費用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核心,其思想萌芽于美國經濟學家科斯。科斯在其經典論文《企業的性質》中將交易費用定義為運用市場機制的費用,后來在《社會成本問題》中又把交易費用具體化為人們在市場上搜尋有關的價格信號、為了達成交易進行談判和簽約以及監督合約執行等活動所花費的費用。國內學者張五常對交易費用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和發揮,認為一切不直接發生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都是交易費用。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交易費用是與制度聯系在一起的,交易費用是制度的源泉??梢?,交易費用實質上就是在一定契約安排下的制度的運行費用。會計準則作為約束會計信息形成的行為規則,其實質上是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一項契約安排,其存在的價值也在于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經濟效率。會計準則的運行費用主要包括制定費用、執行費用、監督費用和違反準則規定提供虛假信息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費用等等。
三、公允價值應用中的交易費用分析
(一)取得公允價值的費用新會計準則中提到的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可歸為兩類:市價法和收益法。(1)市價法下公允價值的取得費用。在采用市價法評估資產價值時,如果相關資產存在活躍交易市場且能夠在市場上找到與評估資產條件完全相同的資產,則很容易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但基于我國目前的市場狀況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采用市價法評定公允價值時主要依據市場上類似資產的市價來確定。目前我國資產評估細則中規定采用市價法評定公允價值時,應該選擇至少三個類似的資產作為參考物。由此帶來了評估機構的市場調查費用、資料收集費用,特別是為取得一些相關行業的數據庫資料和企業內部沒有公開的信息而發生的費用等等。(2)收益法下公允價值的取得費用。采用收益法評定公允價值時,評估機構一方面要結合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風險、發展前景等方面來確定相關資產的未來收益額,另一方面評估機構要綜合分析評估企業的經營狀況與市場風險、資產收益水平等方面來確定折現率,與市場法相比,收益法確定公允價值的成本更大。
(二)公允價值的執行費用公允價值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更有利于投資者作出決策,但其有效施行會帶來一些與之相關的費用,這些費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導致報表披露成本增加。一方面,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上市公司在每次定期報告中均要按照取得的公允價值對期初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并將公允價值與期初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中。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定期報告包括季報、半年報、年報,按照前述要求,在各個會計期末都要做出相應的會計調整,相比較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而言,公允價值計量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時,增加了總賬、明細帳的核算。為了使會計信息更具有相關性,公允價值計量要求更詳細的核算。例如,對于短期股票、債券投資,當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時,需要設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三個賬戶;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需要設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三個賬戶來核算。相比較修改前的準則中關于短期投資的核算方法相比,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更為復雜、更為詳細、全面。(2)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導致報表附注中披露的內容增加。為了保證公允價值的公正透明,新會計準則規定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必須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公允價值的相關信息。如《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19條規定,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要在報表附注中披露公允價值的確定依據和方法,以及公允價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除此以外,《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等均要求詳細披露與公允價值相關的信息。(3)公允價值的審計費用。當會計技術升級時,審計技術也必須升級,否則很難對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公允做出評判。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有本質的不同,這對審計師提出了
嚴峻的挑戰。對此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06年專門出臺關于公允價值計量的審計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2號――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審計》,注冊會計師應當依據此準則去評價財務報表中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公允價值審計的重點在于公允價值可靠性審計,對此準則有詳細的規定:首先是被審計單位對某項業務是否能夠采用公允價值if-tit,被審計單位對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應當以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為前提。因此,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時,不能夠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其次,注冊會計師應重點審計取得公允價值的可靠性。準則規定注冊會計師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程序及相關控制活動時,應當考慮從事公允價值計量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依賴服務機構挺供公允價值計量或支持計量數據的范圍以及在確定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時,應當考慮利用專家工作的程度等因素。當被審計單位自行選擇某種估值方法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通過與管理層討論,了解其選擇該估值方法的理由,并審核其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當注冊會計師對公允價值有疑問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對公允價值進行獨立估值,以印證被審計單位的公允價值計量結果這些都加大了公允價值的審計費用。(4)增加了企業的風險管理成本。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時,公允價值的變動直接記入當期損益由于公允價值反映了市場的風險水平,其變動較大,這導致了企業財務狀況的波動并進一步影響企業股票價格的震蕩。特別是一些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復雜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當市場利率水平變化時,金融工具的重估價值隨之產生變化,進而導致盈利能力的波動,這種波動充分顯示了企業面臨的風險。因此企業應當對市場風險有較強的預見能力,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風險控制技術,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5)從業人員的培訓費用。公允價值的有效施行需要做三方面的基本工作:資產評估師評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財務人員根據新準則進行會計核算;注冊會計師根據新審計準則進行外部審計監督。這三方面工作要求資產評估師、企業財務人員、注冊會計師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相關機構應該做好培訓和后續教育工作,尤其是對于新出臺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相關機構應組織從業人員深入學習和領會。
(三)公允價值的監管費用公允價值的應用需要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企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任一機構違規操作都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因此應該加強對這些機構的監督管理。這些監管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1)對資產評估機構的監管因為評估價值的公平合理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出發點。由于評估機構可能會為了爭攬業務而違背評估準則的要求,按照客戶的要求去評定資產的價值,導致資產評估失去獨立性,因此,中國資產評估師協會和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評估機構的監管。(2)對企業管理層的監管。由于企業的管理層具有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以穩定股價、獲取配股融資的資格等動機,注冊會計師應當加強外部的審計監管,嚴格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2號――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審計》進行審計。同時,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應當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的監管,防止其利用公允價值操縱股價損害投資者利益。(3)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存在與企業“合謀”獲取利益的可能,因此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和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總之,這些監督增加了公允價值應用中的交易費用,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以便為投資者提供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四)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報表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費用會計信息是在市場上流動的眾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助于人們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降低利益相關者決策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然而,當監管不到位時,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手段粉飾財務報表提供虛假會計信息,這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損失。新頒布的會計準則在對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合并等經濟交易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時,也為企業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留下了空間。這些成假信息誤導了投資者,影響其投資決策,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進而增加了經濟運行的成本,這些費用也屬于交易費用的范疇。
三、交易費用降低的對策
(一)不斷完善資產評估機構體系公允價值計量的根本在于取得的公允價值要“公允”,應該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充分發揮評估機構的作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過多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容易滋生利潤操縱行為。因此對于一些重要的、金額較大的交易必須由專業的評估機構來評定公允價值,如企業合并、投資性房地產等。而對于一些金額較小、對財務報表影響不大的交易事項可以由會計人員根據職業判斷來確定,再經注冊會計師指定的評估機構復審,如果評估機構對此有異議,則由專業評估機構重新評估確定。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評估機構的獨立性、專業性保證公允價值的“公平合理”。(2)制訂全面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財政部公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操作指南都沒有詳細提及計量公允價值時應該考慮的一些因素,也沒有提及公允價值具體的計量方法,這將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實務操作性和可比性。為此,財政部門應跟蹤國際公允價值應用研究的最新動態,借鑒成熟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制訂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另一方面,還應該及早制定一套完整統一的資產評估法、注冊資產評估師法,以便在法律上對資產評估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3)完善資產評估機構執業資格準入制度。我國《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規定,資產評估機構組織形式為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公司制,合伙制應該至少有5名注冊資產評估師(含合伙人),有限責任公司至少有8名注冊資產評估師(含股東)。實際中大多數評估機構的評估師不足10名,并且部分評估師只是在公司掛名,根本不從事實際的評估工作。這種狀況必然不利于評估質量的控制。因此,應該提高專職評估師人數下限。(4)進一步完善我國經濟數據信息的提供平臺或網絡。在確定公允價值時,若缺乏標準及參照物,其價值難以公允。所以,當務之急是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平臺,通過政府協調指揮與各行業協會合作,建立起政府和各行業的物價體系及數據平臺,定期相關信息,如各行業相關產品的市價行情及變化情況預測,及時提供物價參考依據。
(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和會計信息披露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應該加強以下兩個方面:(1)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作用。改善董事會結構。增加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特別是在獨立董事當中增加會計專業人士(會計專業人士是指具有高級職稱或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士)的數量,同時進一步強化獨立董事在公司戰略決策、提名等方面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董事會的功能。另外,將審計與財務監察權賦予監事會,提高監事會的獨立性,確保監事會的監督功能。(2)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進一步規范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師事務所應該加強內部質量控制和風險控制,提高執業質量。
(三)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 新會計準則的最終實施取決于執行準則的人,因此要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財務人員要深入學習、領會新會計準則的精髓,這樣才能保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其二,財務人員應該深入了解宏觀經濟形勢,洞察本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同時還要學習資產評估的相關知識,提高會計人員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勝任能力。同樣,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加強對評估師的培訓,培訓的重點在于深入學習資產評估的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注冊會計師既要深入學習新會計準則還要認真領會新審計準則以做好審計監管工作。除了專業能力的培訓外,還應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其工作責任感,杜絕弄虛作假,等問題的出現。
關鍵詞:資源會計,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
跨入21世紀的“十五”期間,我國在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仍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中國將從大規模生態赤字時代轉向大規模生態建設時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資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經濟資源和其他資源兩大類,經濟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和信息資源??沙掷m發展概念中的資源主要是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和信息資源。而傳統會計的資源范圍以資本資源為主,對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的探討始于20世紀60年代。當前,在中國以至全球正在全面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經濟環境下,會計工作應當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節約方面有所作為,對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全貌從會計的角度加以反映和審視,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有用的決策工具。現代會計的新分支―資源會計,隨時代的召喚應運而生。本文將就建立資源會計核算涉及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探討,促進其發展。科技論文。
一資源會計及其現實意義
所謂“資源會計”,就是從會計的角度全面研究資源經濟循環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態循環各階段的投入產出關系,全面核算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加工整理出能夠滿足決策需要的資源會計信息。它從會計的角度系統地專門研究作為“可持續發展”問題核心之一的資源的形成、開發、配置、運用、儲存、保護和再生各個階段的經濟效益核算問題,同時又以整個生態循環的視角來考察研究資源經濟循環,并運用會計的一些專門方法對信息進行系統的加工、整理,從而有利于提高我國生態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資源會計的研究對發展中的中國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他將成為21世紀會計科學領域里發展和研究的一個新的視點。
二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
資源會計主要研究資源生態環境與經濟環境中的消耗與補償問題,并以資源的良性循環以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因此,它的理論基礎除了一般會計學理論之外,還與發展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生態經濟科學和環境科學具有一定的聯系,各學科的某些觀點也對資源會計學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著重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需求與生態環境資源的供給之間的矛盾運動過程,揭示可持續發展經濟現象中所體現的普遍的、必然的和具有內在聯系的客觀規律性,探索使現代經濟成為生態代價和社會成本最低的經濟和它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的規律??沙掷m發展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體系以及對資源生態循環規律的揭示,可以對我們研究資源會計的內部要素結構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資源經濟學著重研究如何經濟、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各種資源。在資源經濟學研究內容中所涉及到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政策,自然資源在時間上的配置,資源保護的邏輯,自然資源和國家,資源評價,土地利用政策,自然環境的保護,污染排放控制等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及其有關資源的開采、定價和租賃等問題的理論構成了資源會計基礎理論研究中各個具體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
生態經濟學側重從人、資源和環境的整體作用上,探討人類物質生產所依賴的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多元關系。在生態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中所涉及到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調控、平衡和生態經濟效益等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對資源會計理論體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環境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即研究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理論、方法和政策,經濟學中有關環境治理,保護資源及其經濟效益測定的方法體系,可以作為資源會計有關資源耗費和資源成本等問題研究時的重要參考??萍颊撐摹?/p>
發展經濟學專門探討一個國家的經濟如何從落后形態發展到現代化形態的過程和主要影響因素,以及應該采取的戰略和政策,它注重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性,尤為注重研究不同國家的資源條件、發展階段和國民收入的高低等問題,在探討欠發達國家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投資標準才有資源的最優分配時,著重強調應當根據不同的目標函數和發展階段來選優。在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上,它所涉及的資源分配、用于發展的國內資源、資源的部門分配、外國資源與經濟發展、資本資源與經濟發展、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等問題及其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對全面認識和理解資源會計的對象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三資源會計的研究范圍及方位
資源會計作為會計總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僅具有一般會計的共性,同時,因其反映和監督對象的特殊性,也有其自身的個性。資源會計屬于一種區域性會計,在《中國21世紀議程》中,已經把自然資源與環境核算方法納入國民核算體系的研究優先項目計劃,明確提出要“建立綜合的經濟與資源環境核算體系”,并要求該體系“至少應當包括一個自然資源的衛星賬戶系統”。按照我國有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要求,資源會計主要是“研究完善不同層次(國家、省、縣)自然資源核算指標的體系及定價核算方法”。長期以來,資源會計被劃作為區域性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在核算方式上也是以實物量核算為主,因而,他還不能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會計。目前在研究范圍的界定上暫時可限定在與自然資源有關的會計問題,研究的立足點既可就某一類別資源會計問題進行研究,也可就某一實體資源會計問題進行研究。
四資源會計的方法基礎
由于資源會計對象的復雜性和資源會計目標要求上的特殊性,資源會計的基本方法就應當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這一體系可由資源會計核算方法、資源會計管理方法、資源價值計量方法與資源循環效益考核方法四個部分所構成。資源會計核算方法是資源會計的基礎方法,它主要涉及到通過采用一定的方式來對各種資源的存量和變量進行核算,在形式上有價值核算和實物核算,主要采用價值核算。由于資源會計從本質上講是財務會計的一個分支,因此,其具體方式就不可避免地要沿用財務會計在核算上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會計科目的設計、會計賬戶的設置、成本費用的核算和會計報表的編制等。資源會計管理方法主要涉及到采用一定的方式對資源經濟循環過程和結果進行必要的控制等,在形式上表現為對資源經濟循環各個階段經濟活動的預測、決策、計劃、記錄、計算、分析、控制、檢查、考核和反饋等各項具體工作。資源價值計量方法是資源會計核算和管理方法的基礎,主要有資源價值評估法、交換價格分析法和統計信息分析法等。資源循環效益考核方法是專門用來對資源循環過程和結果所預定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評價的方法。它應當包括資源生態循環效益考核的方法和資源經濟循環效益考核的方法兩個部分,其主要方式是設計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界定考核指標的基本構成因素,確定各因素數據資料的有效來源和確定組織考核的時間間隔等。基于以上認識,資源會計方法的形成基礎主要有:
1.基礎會計學。基礎會計學的基礎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已經成形的會計方法的全面運用,如設置賬戶、復式記賬等,二是部分會計方法的選用,如成本計算方法、折舊的計算方法、費用的攤提方法和稅收會計方法等,三是對部分會計方法的改造,譬如會計報表的方法就應當在財務會計報表基本種類和結構的基礎上,結合資源會計反映和控制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改造,根據資源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增設必要項目。
2.相關會計學。相關會計學對資源會計產生的影響主要范圍是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社會責任會計和經濟效益會計等,影響的主要方式有:一是相關會計方法的引入與借鑒,譬如社會責任會計中的計量方法等,二是相關會計方法內容的改造與創新,如環境會計中的環境負債的理論與方法等。
3.統計學。從會計與統計的發展歷史上看,統計方法與會計方法存在著天然的交叉使用的問題。美國著名會計學家利特爾頓曾經指出:會計從數學屬性方面而言,它與統計學是相同的。資源會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滿足其需要的信息,以有助于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提高。這種與通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目的基本一致的特點,就必然會使其方法體系與統計方法存在多方面的聯系??萍颊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