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39: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外投資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仁懷 564501)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對外投資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引導更多的企業“走出去”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我國對外投資水平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增長迅速,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但我國的對外投資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國對外投資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出當今中國對外投資的特點,進而進一步提出了推動我國對外投資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我國對外投資;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5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7-0260-01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簡介:游亞林(1970-),男,貴州仁懷人,碩士,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對外投資。
對外投資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護我國國家經濟安全,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積極舉措。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政府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至今,我國對外投資已經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企業已經逐漸成為全球直接投資領域的一支新生力量。但是,我國的對外投資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提出相應的對策進行解決。
一、我國對外投資的現狀
(一)符合國際化要求的跨國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我國對外投資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有的經營人員不懂相關技術,不懂得當地的法律法規,不具備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知識,甚至不懂外語,從而使得我國的對外投資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一些企業的機關工作人員忽視對平常理論知識的學習,有的工作人員雖然是在學習,但他們大多數都是學習表面上的知識,學習時不注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造成學習與運用嚴重脫節,難以用理論來指導實際,與當前不斷發展的業務要求不相適應,嚴重制約著我國的對外投資與發展。
(二)投資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在國際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偏低
我國目前的對外投資規模還比較小,主要以中、小型為主,裝備系數還比較低,科技含量也比較少,主要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除此以外,我國的對外投資結構也很不合理,從而使得我國的對外投資難以拓展投資市場,實現市場的多元化,在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上,我國的對外投資,投資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大膽創新,不利于我國在對外投資中靈活利用各種投資方式的優勢,也影響了我國對外投資的發展速度,也導致了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境外投資項目就像一個據點或辦事處,僅僅具備維持的能力,而沒有獨立發展以及抵抗風險能力。
(三)缺乏核心技術,市場信息掌握不充足,缺乏對投資項目的深入了解
目前我國企業雖然在很多領域都擁有不少的“適用技術”,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的技術優勢不足,對于許多從國外引進的技術缺乏吸收和消化,創新力度也不夠,許多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仍然依靠進口。國家在進行對外投資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國外市場供需情況,如果了解不夠深入,考慮不夠全面,就很有可能造成經濟損失,給企業的順利經營帶來許多麻煩。但是,目前我國的市場信息掌握還不夠充分,還缺乏對投資項目的深入了解,所以,目前我國的對外投資還不是很理想。
二、推動我國對外投資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引導企業科學地制定自己對外投資的長期發展戰略
我國要想開展好對外投資,就需要了解國外國內多方面的信息,要想獲得這些信息,單單靠企業自身是難以辦到的,為此,我國要建立起專業性比較強,信息獲取比較靈通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對信息的獲取與收集工作,做到信息資源共享,從而可以更好地為企業對外投資服務。除此以外,我國還要成立中國對外投資信息服務中心,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良好的咨詢服務,使得企業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取所需信息,建立與健全行業協會組織,制定國別發展規劃,完善合作項目信息庫,真正確保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長期發展下去。
(二)建立與健全合理的對外投資支持體系;
要想真正做好我國的對外投資工作,必須要進一步深化企業制度改革,盡快普及與完善現代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從而增加我國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除此以外,還要嚴格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要切實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建立財務制度,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機制,還要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產品和服務,從而能夠使得更多的企業能夠通過國際性和地區性質量、安全和環保認證。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所以企業內部要積極推行目標化管理,要完善各種風險責任約束機制、內部控制機制和激勵機制,真正減少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
(三)大力開發和培養符合國際化要求的跨國管理人才;
擁有大批量的跨國經營人才是企業對外投資成功的前提和關鍵,我國企業應該注重對跨國經營復合人才的培養,加大對高素質人才的開發投資力度,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更高水平的跨國經營人才,還要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到國外跨國公司進行參觀,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企業還可以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實現人才的優勢互補和優勝劣汰,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人才考核體系,建立公平、公正的海外投資經營業績考核體系,以此來培養出大批量的跨國管理人才。
三、結語
我國的對外投資近年來增長迅速,但是,我國的對外投資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存在著許多苛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從分析我國對外投資現狀開始,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我國應當加強對符合國際化要求的跨國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充分掌握國際動態,大膽去創新,建立自己的對外投資支持體系,形成具有特色的對外投資體系,加強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的防范等等相關工作,真正加強我國的對外投資水平,從而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艷麗;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戰略選擇[J];時代經貿;
2007年09期.
[2] 李靜萍;高敏雪;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差距與潛力[J];經
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年07期.
關鍵詞:對外;投資;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1
國際投資(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又稱對外投資(Foreign Investment)或海外投資(Overseas Investment),是指跨國公司等國際投資主體,將其擁有的貨幣資本或產業資本,通過跨國界流動和營運,以實現價值增值的經濟行為。對外投資是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研究當前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現狀是符合時展的。
一、對外投資的意義
我國成功加入WTO后,在國際投資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可以享受WTO成員國的一切優越制度,不在受綠色貿易保護的影響,這就為我國企業走出國門掃清了障礙。當前國際經濟的發展形勢是經濟的全球化,世界各國經濟聯系密切,對外投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新特點。由于對外投資可以享受到很多經濟上的優惠,同時享受到貿易的保護,在稅務、進出口上都有很大的優惠,因此,企業非常愿意到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由于發展中國家勞動力相對較低,市場也不成熟,很多企業都看到這個時機,紛紛進行對外投資。30多年改革開放過程中,有很多國外企業到我國進行投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國企業也發現對外投資的優點,紛紛借鑒海外企業投資的成功經驗進行對外投資,可以說對外投資是我國企業發展狀大的必要途徑,是符合時展規律的。
二、對外投資的特點
1.投資資本形式多樣化
參與國際投資活動的資本形式是多樣化的。它既有以實物資本形式表現的資本,如機器設備、商品等,也有以無形資產形式表現的資本,如商標、專利、管理技術、情報信息、生產訣竅等;還有以金融資產形式表現的資本,如債券、股票、衍生證券等。
2.投資主體多元化
參與國際投資活動的主體是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是指獨立行使對外投資活動決策權力并承擔相應責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機構、跨國公司、跨國金融機構及居民個人投資者。而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是其中的主體。
3.投資活動國際化
國際投資活動是對資本的跨國經營運活動。這一點既與國際貿易相區別,也與單純的國際信貸活動相區別。國際貿易主要是商品的國際流通與交換,實現商品的價值;國際信貸主要是貨幣的貸方與回收,雖然其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資本的價值增值,但在資本的具體營運過程中,資本的所有人對其并無控制權;而國際投資活動,則是各種資本運營的結合,是在經營中實現資本的增值。
三、當前我國對外投資不足
1.投資規模較小,缺乏國際經營意識
我國當前對外投資規模相對較小,一般都是一些中小企業到國外進行投資。投資金額相對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由于我國企業對外投資規模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多數企業只能維持生存,跨國經營意識不足,沒有長期的戰略計劃,不具備真正的跨國經營能力。這些中小企業只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是按照國際戰略進行發展,往往在剛開始發展較好,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發展到一定時期,很難再有所突破。這種發展模式導致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當中缺乏長期的后勁。
2.國際經營人才缺乏
國家對外投資的主體是企業,企業競爭的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缺乏高素質跨國經營管理人才是我國企業提高對外直接投資水平的主要制約因素。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企業派出的境外經營人員很多難擔重任。中國一些比較優秀的管理人才都到外國企業進行工作,一些海歸人才也都選擇國外跨國企業工作,國內的企業很難吸引真正的人才為自己工作,這就影響了我國企業的對外發展。如何吸引海內外優秀管理人才為我國企業進行工作,是企業對外投資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四、發展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策略
1.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既要鼓勵有實力、管理好,擁有自主品牌的國有控股大企業拓展境外投資業務,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以培養更多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同時,還要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取消歧視,使其在優惠貸款、信息交流和境外投資保險等方面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
2.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核心技術
企業要把創新能力和發展核心技術作為對外投資的重要戰略目標,通過獨資、合資、并購和建立戰略聯盟等方式,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或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公司,了解發達國家發展水平和最新科技發展動向,并雇傭當地工程師、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熟練工人,利用當地的先進設備,研發和生產高新技術及產品,使企業通過海外研發和生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縮短與發達國家的科技差距,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
企業應把人才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進行企業人事制度的完善,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優秀人才到我國企業進行工作。加強對企業現有人員的素質提升工作,定期對人員進行了培養,進行業務考核,選送優秀員工到外國企業進行培訓。實現跨國人才培養戰略,多層次、多方位的培養管理人才,為國我企業的跨國經營提供保證。
當前,國際經濟發展越來越廣泛,企業對外投資的發展是企業今后擴大發展的一個重要策略,盡管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很多方面與國外企業還存在差距,國際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國企業的發展。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發展,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盧進勇.中國對外投資發展趨勢與展望[J].財經界,2010(12).
[2]孫玉琴.我國對外投資的比較優勢、問題及策略選擇[J].中國科技投資,2011(01).
[3]劉志雄.中國對外投資的現狀分析及路徑選擇[J].中國物價,2011(02).
1.進行對外投資管理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要保證投資決策程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外投資決策程序可以按照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為不同類型的程序。其中內部決策主要是指事業單位中的決策程序,外部程序則是指主觀部門的決策內容。通過相關的調查資料可知,國有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的相關程序已經趨于完善。另外,投資模式也逐漸朝著簡單化和靈活化的趨勢發展。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比如說某種投資決策主要是通過領導班子通過即可,很少會考慮到前期的論證,所以說,決策內容的科學性遠遠不夠,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對外投資管理的重要環節就是投資原則,投資企業需要時刻根據投資原則中的相關規定來進行投資行為,同時還可以對不科學或者是不合理的決策內容進行改進和完善。按照投資原則來進行對外投資是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的重要因素。同時還能夠提升事業單位的綜合實力和業務之間的競爭力。另外,投資項目還需要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到經濟效益。但是,這種效益并不是短期內的經濟效益,而是長期的。財務收支的便利程度也是國有企業對外投資考慮的重要內容。如今國有企業的資金缺口比較明顯,企業的財務收支情況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另外,在對外投資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和其他類型的企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說,應該對這一問題加強重視。
二、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問題
第一,我國的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本土化,這種本土化主要包括文化的主體化和人才的主體化。由于受到價值觀的影響,很多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和社會的發展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要盡量明確東西方經營方式的差異。另外,我國的企業需要在掌握本國文化的基礎上,對國際上的人才進行吸引。同時為了加強東西方的交流和溝通,還可以建立相關的交流機構,實現人才的引進,提升對外投資的高效性和規范化。但是,從企業的發展現狀上看,我國的企業內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本土化問題。第二,我國多數的企業還處于經濟產業全球化比較低端的狀態,不僅競爭力不強,連自身的綜合實力也不達標。所以說,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大部分企業都無法和國際的其他企業進行競爭。可見,缺乏嚴重的競爭力是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難題。第三,我國的企業在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上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進行優化。從這一點上看,可以從企業的改革力度上表現。由于相關的獎勵和激勵的制度不完善,對外投資的效率明顯偏低,而且獲得的經濟效益也不是很高。而且很多企業在對外投資上所進行的可行性研究還不是非常完善。這些都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不斷進行改進,這樣才能夠提升我國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的規范性和安全性。
(二)與政府相關的問題
關鍵詞:國際直接投資 發展 我國對外投資 影響
由于我國開展對外投資的時間較短,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目前還無法對我國現在的對外投資模式及相關原因進行完整全面的解讀,因此,我國必須要結合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國際直接投資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力求研制出一套符合我國企業及國家需求的,科學的對外投資理論,全面促進我國對外投資的順利發展。本文主要結合國際直接投資的理論發展與我國對外投資的現狀及理論發展淺要分析國際直接投資對我國對外投資的影響。
一、國際投資理論的發展
雖然早在十九世紀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就已經被提出,但具體詳細的國際投資理論產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學者海默是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奠基人,由他提出的壟斷優勢理論是國際直接投資理論持續發展的標志。同一時期,卡森、巴克萊和拉格曼的市場內部理論及維農強調的貿易理論被相繼提出。
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學者鄧寧提出國際生產折中理論,該理論強調,企業進行國際投資的行為要包含以下幾個要素:所有權優勢。換句話說就是,企業所擁有的國外企業無法得到的,唯一的某種資產,促使企業擁有生產技術及組織管理等優勢;內部化優勢。市場交易無法避免信息不對稱及競爭等因素的存在,而這些都是造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缺乏競爭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保存企業所有權優勢,當該企業通過進行內部轉移而獲取的利益大于市場交易實際收益的時候就是該企業能夠選擇對外投資的時候;區位優勢。生產要素、運輸成本及地理所在等方面因素是企業在進行投資地點選擇時的考慮關鍵。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經濟逐步全球化,發展中國家也陸續加入探討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行列,且發展中國家具有越來越強勁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將國際生產體系所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大,于是部分工業化國家為了獲取更大收益,便想借此勢頭開展對外投資,且對外投資欲望越演越烈。同一時期,很多針對發展中國家,且比較著名有效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相繼出現,例如日本學者小澤輝智提出的動態比較優勢投資理論。
二、我國對外投資的現狀及相關理論認識
我國跨國企業所采用的對外投資方式與許多發達國家相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區別。發達國家的企業對外進行直接投資是出于資本過剩,也就是說發達國家只是利用對外直接投資來進行國家的資本輸出,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但我國企業一般都是在企業經濟稍見起色就開始對外進行直接投資,與資本過剩毫無關聯。并且,由于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國內沒有充足的國家建設資金,因此企業進行對外投資,加強外資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國家經濟的發展??梢钥闯?,無論是在動因方面還是在對投資所獲收益進行價值判斷方面,我國的對外投資都與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當國內的產業結構已經相對穩定且到達了一定的高度,發達國家才會開始進行對外投資,這樣能夠很好地在各個微觀經濟主體面前展現出自身的國際生產體系所具備的絕對優勢。但是我國的經濟還處于發展狀態,產業結構并不健全,需要不斷完善,加上國家整體上的產業素質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國的對外投資也具有其獨有的特點。也就是雖然國內的生產結構還存在很大程度的缺陷,且位于中低層,無法與高強度化的發達國家相比,但我國懂得對國際生產體系進行反向利用,使其不斷提升我國生產結構的層次。
三、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對我國對外投資的影響
(一)發達國家對我國直接投資的結構形式
經過早起掠奪及工業機械化的飛速發展,發達國家積累了雄厚的國家資本,伴隨著資本邊際使用率地不斷遞減,當國內資本效益處于低靡狀態時,發達國家為了實現資本利益的最大化便將資本流向具有更高使用效率的國際市場,屬于發展中國家,且勞動力量雄厚的我國就是發達國家資本流入的主要市場。二戰之后,新技術獲得高速發展,工藝流程及現代技術成為國際分工的基礎,發達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的結構也逐漸趨于復雜化和多樣化。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1)水平型投資。這種投資模式是指,對外投資企業將國內不同規格及不同品種的同類產品的產品經營和生產拓展到我國合資企業或子公司,以實現國際生產分工的形成,主要體現在食品、服裝及機械制造等行業;
(2)垂直型投資。這種投資方式主要是指對外投資企業到我國建立子公司,且該子公司與其國內產品的生產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從而實現子母公司之間的專業化分工合作。垂直型投資還可細分成兩種不同的形式,一是子母公司生產的產品不同,但具有一定關聯性,例如加工行業與資源開采行業。對外投資企業將資源的開采和提取工作放置在我國,加工工作放在工業化國家,銷售工作則由母公司全權負責。另一種是子母公司生產相同產品,但各自所承擔的生產工序不同,例如汽車及電子行業。
(3)混合型投資。這種投資方式是指對外投資企業到我國建立與國內經營和生產完全不同的子公司。
(二)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對我國對外投資的積極影響
首先,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促進了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龐大的資本,這些資本流入中國的生產領域,對中國資本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促進作用。同時,國外跨國企業在中國建立的子公司及合資企業的各項生產與經營活動增加了中國的稅收,使得中國資本存量不斷增加,刺激國家經濟增長。其次,國外投資企業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其使得科學管理的經驗及先進技術在東道國大范圍擴散,從而創造了有利的中國技術現代化條件,加快國家經濟的發展。最后,國外投資為我國公民就業創造了更多機會,其對廣大勞動者進行的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國勞動力的整體素質。
(三)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對我國對外投資的消極影響
首先,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國外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就威脅到中國的經濟,甚至危及國家的經濟安全。其次,部分國外企業會利用直接投資將污染嚴重的產業生產放入中國,從而破壞中國的生態環境。再次,對外投資企業一般都是選擇中國相對發達、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區域進行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最后,大量外資的涌入會對中國政治、傳統及文化產生影響,嚴重時會使中國社會環境遭受污染,形成不同程度的社會問題。所以,中國要采取有效的規則與政策,在積極引進外資促進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抑制其產生的消極影響。
四、結束語
我國對外投資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相當喜人的成績,許多企業都已經將產品推向了世界各地,不斷地壯大了企業自身規模,強力刺激著我國經濟的迅速增長。想要使我國的對外投資保持長久發展及不斷進步,我國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必須潛心投入對外投資理論的研究,力求在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各項審批制度的前提下研究出與我國國情及發展實況相匹配的對外投資理論,促使我國在對外投資這條道路上走得更穩,更持久,不斷加強我國金融貿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從而增強綜合國力。
參考文獻:
[1]程偉力,張亞雄.當前國際直接投資特點及我國政策建議[J].發展研究,2010,(6):22-24
[2]桑百川,靳朝暉.國際投資規則新發展及對中國的影響[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5(3):224-228
[3]王倩,游滔.略探法國對外直接投資法及對我國立法的影響[J].法國研究,2012,(4):69-74
[4]王爽.日本對外投資新趨勢及對我國的影響[J].東岳論叢,2011,32(2):146-150
關鍵詞: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策略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在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分布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565.3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發展中國家第一位。2010年我國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90億美元(流量),對外投資流量再創歷史新高。截至2010年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588億美元(存量)。圖1顯示了從1990年到2009年這20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情況。(圖1)可以看到,加入世貿組織后,從2002年到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得到快速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包括金融類和非金融類)從27億美元上升到565億多美元,增長20多倍,年均增長速度超過65%,從世界第26位上升為第5位,發展速度相當可觀。但是,同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實力還是相當弱的,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數量、金額與對外直接投資的累計總額都比較??;同時,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大多數為中小型項目。
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問題
(一)投資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差。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較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投資主體規模較小,一般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另一方面是投資的資金量較小。目前,我國的境外企業除了海爾、華為等少數企業外,大多數跨國經營企業投資規模過小,絕大多數的投資規模僅為幾百萬、幾十萬,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低于發達國家600萬美元的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450萬美元的水平。
(二)投資結構有待改善。首先,從對外投資區域結構來看,存在著投資區位相對集中的問題。其中,亞洲是我國對外投資最為集中的地區,其他地區的流量則相對較少,造成企業之間為了爭客戶互相壓價、封鎖消息,致使海外投資環境不斷惡化;其次,從對外投資流量的行業分布來看,我國的對外投資主要流向了商品服務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采礦業等行業。這樣的行業結構既不甚遵循比較優勢原則,也不盡依據FDI理論的學習動機。中國擁有低廉勞動力、大國規模經濟和較完備的工業體系,真正體現我國比較優勢的制造業、建筑業在FDI投資存量中的比例偏低,高新技術等學習型投資所占比例更低。相反,采礦業等資源尋求型投資比重較大,且呈逐年上升態勢,表明我國對外投資的產業導向還停留在初級層次,缺乏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行業,行業結構表現出較明顯的初級化特征;再次,從投資主體看,國有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是對外投資的主要力量??梢钥闯?,我國的對外投資主體相對單一,很大一部分投資屬于政府政策性對外投資,由此會造成國有資本與私營資本比例失調,私營資本積極性受挫,也容易滋生國有資產流失的險患。
(三)缺乏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體發展戰略和跨國經營意識。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未制定對外直接投資總體發展戰略,且不具備真正的全球觀念和跨國經營意識。首先,我國有些企業從事對外投資不是生產經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而是帶有某種試探性、偶然性。這些企業對外投資是為眼前利益驅動,或是為了獲得海外投資所帶來的稅收減免,而不是在全球范圍內尋求生產和交易的比較利益;其次,我國更多的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仍是擴大出口市場,而不是依據企業全球化發展戰略的實施計劃而進行投資的。這樣投資的結果往往是企業只注重短期效益,走一步說一步,企業海外發展的持續性和全體布局性就較差,也將導致企業在全球市場的長期競爭中缺乏后勁。
(四)缺乏核心技術且科研創新能力較弱。從總體來看,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偏低,在主流市場或主流產品當中我們并沒有多少自主的核心技術,許多產品特別是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仍然依靠進口,而且對于許多引進技術缺乏吸收消化,大大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大中型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例平均還不到1%,僅有極少數大企業能在3%以上,這樣低的開發投入維持生存尚有困難,更談不上與其他國家的大型跨國企業競爭了。
(五)缺乏跨國經營人才。國家對外投資的主體是企業,企業競爭的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缺乏高素質跨國經營管理人才是我國企業提高對外直接投資水平的主要制約因素。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企業派出的境外經營人員很多難擔重任。據商務部研究院《對外直接投資公司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企業海外投資主要障礙是缺乏海外經營的管理經驗和管理人才。海爾總裁張瑞敏也坦率承認,即使像海爾這樣在海外已有所成就的企業,仍然缺乏懂得海外市場及其操作的管理人才。
三、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策略
針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幾個問題,必須采取有效的發展策略。
(一)實施規模經濟戰略。沒有一定的規模,就難以實現較好的效益,也不可能形成較好的抗風險能力,更難以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如首鋼集團),應該充分利用原有的國內規模優勢,運用市場的作用和國家的指導,使企業之間通過強強聯合或相互兼并等措施來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
(二)優化投資結構
1、投資地域多元化。針對現時我國企業跨國經營集中于周邊國家和地區,長遠看來,投資東道國應該逐步向發達國家延伸,實現投資地域的多元化。因為發達國家投資環境規范,非經營性風險小。雖然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貿易壁壘也相對較多,我國產品的科技水平和競爭實力毅然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但雙方有互補性,只要我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就能在強手如林的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當然,發展中國家市場廣闊,資源豐富,也是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市場。
2、行業選擇上突出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的行業。首先,加大對發達國家高科技產業的學習型投資。通過對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既能滿足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對先進技術的現實需求,又是我國獲取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的最有效途徑;其次,向海外轉移成熟技術的過剩產業,擴大出口貿易量。目前,我國的機電制造業、紡織業、家電制造業等行業逐漸形成了成熟的技術體系,擴大這些行業的投資不僅能優化國內產業、產品結構,促進勞務和設備產品出口,而且能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
3、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既要鼓勵有實力、管理好、擁有自主品牌的國有控股大企業拓展境外投資業務,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以培養更多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同時,還要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取消歧視,使其在優惠貸款、信息交流和境外投資保險等方面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
(三)科學制定對外直接投資總體發展戰略。應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和中長期規劃,結合國內外經濟發展情況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國際收支狀況,制定對外投資戰略規劃。明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戰略思想、指導原則、產業導向和重點區域等,從而使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能更有力地利用國內外2個市場、2種資源,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的難得機遇,更好地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核心技術。企業要把創新能力和發展核心技術作為對外投資的重要戰略目標,通過獨資、合資、并購和建立戰略聯盟等方式,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或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公司,了解發達國家發展水平和最新科技發展動向,并雇傭當地工程師、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熟練工人,利用當地的先進設備,研發和生產高新技術及產品,使企業通過海外研發和生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縮短與發達國家的科技差距,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五)大力培養對外直接投資的高素質人才。首先,通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境外企業派遣、用人和選拔制度,完善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制度,吸納具有豐富國際經營管理經驗的海外和東道國人才為我所用;其次,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國內院校和企業聯合辦學、國內專業培訓以及選派人員到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進行實踐鍛煉,實施跨國經營人才培養戰略,多層次、多渠道對從事跨國經營的人員進行培訓,以實施人才國際化和本土化戰略,集聚人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企業在整體上仍處于對外直接投資的初級階段,因此深入分析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問題,實施正確的發展戰略,對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加快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步伐有著深遠的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伊玲娜.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現狀及問題探析[J].商業現代化,2010.8.
中圖分類號:F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8-0003-02
1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
1.1 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速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 200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211.6億美元 ,其中非金融類176.3億美元, 2007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87.2億美元,同比增長6.2%。截至到2006年年底,累計的對外直接投資達到906億美元(見圖1)。
圖1
資料來源: 根據商務部《2006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字計算并繪制
1.2 投資區域分布集中于亞太和拉美
根據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近兩年的情況,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非常廣泛,2006 年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72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企業分布雖然廣泛, 但是呈現明顯的集中傾向, 亞洲和拉美地區國家是我國對外投資的主要流向目的地(見表1)。近兩年, 90%的對外直接投資分布在拉丁美洲和亞洲, 在亞洲、拉丁美洲地區的投資存量占到了總對外投資存量的九成;中國香港、美國、俄羅斯、日本、阿聯酋、越南、澳大利亞、德國的聚集程度最高, 集中了中國近一半境外企業。
1.3 投資方式和領域不斷擴展
近幾年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方式已從初期的以制造業為主的直接投資建廠向資源開發投資、并購以及戰略聯盟等國際通行的形式發展,其中跨國并購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
目前海外投資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涉及到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采礦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在內的全方位的經營活動,其中商務服務業、采礦業、金融業和批發零售業占七成。
2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問題分析
2.1 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入與流出不平衡, 導致貿易摩擦增加
2007 年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非金融類) 為783.39 億美元,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非金融類)187.2 億美元, 流出與流入比值為1∶4.18。這樣大幅度的流出與流入比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 由此帶來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和貿易摩擦, 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可否認, 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入對我國經濟有積極影響, 但是, 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凈流入, 與連續多年的進出口貿易順差, 使我國對外貿易形成“雙順差”的格局, 對外造成貿易摩擦增加。
2.2 對外直接投資產業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的許多產品的制造業都處在成熟期, 有的甚至呈現衰退跡象,比如紡織品和制鞋,勞動力資源已經缺乏明顯優勢, 此時將它們轉移到東南亞等較不發達地區生產制造,就可能是合理的選擇。但從實際運作來看,我國制造業對外投資比重卻相對偏低,因此應逐步擴大制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 同時更多地選擇以合資、合作的方式對外投資, 以期獲得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資源優勢。
2.3 對外直接投資區位分布單一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向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 就是相當一部分投資流向了傳統避稅地區, 比如2006年我國企業在開曼群島、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傳統避稅地投資占當年流量的81.15 %。以國家和地區來看, 中國香港、美國、俄羅斯、日本、阿聯酋、越南、澳大利亞、德國的聚集程度最高, 集中了中國近一半境外企業。本來不多的境外直接投資如此集中在少數地區,對于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整體無疑增加了投資風險。
理想的對外投資區域分布應根據投資目的呈現多元化趨勢。以轉移核心競爭力和開拓市場為目的的對外投資, 應流向缺乏該種競爭力和市場空間較大的地區, 比如中亞、東南亞等地區。
3 促進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建議
3.1 正確選擇投資的地區
具體來說,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應首先考慮東盟國家,這是因為首先東盟十國與中國存在一定產業梯度,應成為中國轉移“邊際產業”的重要場所,其次東盟十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投資,最后它們的投資環境好,實施了許多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另外,獨聯體及波羅的海國家也是我國對外投資又一重要地區,這些國家產業結構畸形,輕工業發展水平十分落后,但消費市場容量巨大,且其基礎設施條件良好、人才資源豐富,因此我國的輕工業產品在這里擁有絕對的競爭力。再者,非洲也是較好的投資選擇地區,我國與非洲諸國的關系一直很好,非洲大部分國家產業結構的層次較低,產業發展水平比較落后,我國的很多產業在許多非洲國家具有潛在的比較優勢。
3.2 正確選擇投資的方法
采取正確的投資方式是一個國家的跨國投資活動積極穩妥地向前發展的重要條件。
具體來說,對于我國機械、紡織、輕工和家電等行業的企業在發展中國家投資,應采用獨資新建或合資新建方式,這是因為這些產業在國內已經處于市場飽和,處在成熟階段,企業所具有的技術、知識和管理優勢相對比較容易轉移。對于以高技術和創新為特征的行業,在發達國家投資,應該采用合資并購方式,這是因為發達國家資金、人才等配套實施方面比較齊全,具有技術上的優勢,而且考慮到這些行業技術更新快、投資金額大、合資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并購可以節省進入時間,能比較迅速地獲得新技術,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擁有較多國際經驗和實力的大企業,因為其對國際市場比較了解,熟悉東道國投資環境,為了防止這些優勢的擴散,需要較強的控制程度,宜采用獨資新建;而對缺乏國際經驗的小企業,對國外經營環境比較陌生,宜采用合資并購,以充分利用合作者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
3.3 政府積極發揮推動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作用
(1)調整針對不同省市特點的投資管理政策,鼓勵具備條件的省份加快對外直接投資。
當前,我國各省市所處的投資發展階段不平衡,廣東、浙江、上海、福建省在對外投資方面位居首位。東部省市的優勢地位顯著,發展潛力較大,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大力引資和對外投資的起步階段。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應考慮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適當傾斜,以有效地發揮東、西部地區的不同優勢,促進經濟大發展。鼓勵和支持東部和其它具備對外投資優勢的省市在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海外投資,充分發揮其在 “走出去”戰略中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推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引進來”的進展,扶持地方優勢產業、骨干企業和優質產品的成長,提升這些省市的經濟實力,這也是海外投資的必要準備。
(2)通過產業政策,鼓勵優勢產業“走出去”,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在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選擇上,要兼顧培育和發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比較優勢產業,用好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同時在發展對外直接投資中調整和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強我國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繼續加強勞動密集型成熟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加快邊際產業向國外轉移。這樣做既可以轉移國內部分產品的過剩供給、提高這些成熟產業的利潤率,同時加速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在能源安全框架下發展資源開發類產業。作為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代表,近年來,我國已成為國際市場上石油、天然氣、銅礦等工業生產資源的主要需求者,而在未來 10年,甚至更長時期內,這一趨勢都不會改變。因此,國家指導和支持資源開發類企業在海外建立資源供應基地,將成為重要的戰略舉措。積極培育高新技術領域對外直接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帶動力量。國家應加強對國內高科技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提高我國在這些行業的競爭能力。
(3)著力改善中小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環境。
中小企業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中占有很大的份額。但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不具備規模經濟等特點,海外投資風險較大。政府應從改善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環境入手,彌補現存劣勢,推動中小企業的海外投資步伐。國家可以給予中小企業適當的稅收優惠、建立海外投資風險基金以及加大對其海外投資的金融支持力度,通過政府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人為地創造比較優勢。同時,國家應進一步減少海外投資限制、簡化審批程序,提高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積極性。此外,應構建以政府服務為基礎、中介機構和企業充分參與的信息網絡,為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對外投資的商機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孫娟,張堅.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與存在問題淺析[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8,(1).
[2]賓建成.我國對外投資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5).
同期公布的2011年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則顯示,2011年末中國對外金融凈資產達17747億美元,堪稱全球最大的債權國。最大債權國卻未能在國際資本的輸入輸出中賺到錢,在某種程度上凸顯中國對外投資的尷尬局面。
收益虧多盈少
雖然做了十余年資本輸出國,但中國在近20年的國際資本輸入輸出中,投資收益還是虧多盈少。
歷史數據顯示,1992年,中國資本項目出現過2.3億美元的順差,此后,1993-2006年,便一直延續逆差。2007-2009年,轉為順差,規模分別為35億美元、113億美元和1億美元。2010年,投資項收益再度轉負,為-77億美元。2011年,更是出現了20年來最大負值:-268億美元!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4月29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投資收益是一個統計概念,體現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投資收益收入方指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外投資所產生的利息股息收入,支出方指我國吸收各類外來投資所支付的利息股息支出。投資收益統計是對境內外數以千計的金融機構、幾十萬家企業和千千萬萬的個人雙向投資的收益和融資成本的匯總。外匯局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投資收益是對各主體對內和對外的各類投資的利息、股息收入和支出的客觀反映?!?/p>
在管濤看來,對外投資和外來投資一碼歸一碼,不能因為中國投資收益為負,就籠統地說我國對外投資虧錢。實際上,中國對外投資每年都有收益,2004-2011年,中國對外資產年均增長26%,對外投資收益年均增長32%。2011年我國對外投資收益達128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外匯儲備的經營收益。
簡言之,投資收益的負值,即資本項目的逆差,并非意味著中國2011年底對外總資產收益為負,而是在剔除對外負債的成本之后,總體凈收益為負。
據此前公布的2011年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2011年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47182億美元,對外金融負債29434億美元,對外金融凈資產17747億美元。
1.77萬億美元的凈資產頭寸,奠定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債權國的地位。全球最大“債主”的投資凈收益為負,也彰顯出某種尷尬。
“可以說中國的對外投資的收益不高?!睆V東金融學院代院長陸磊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高成本低收益
一般認為,這是中國長期存在的“高成本低收益”模式“惹的禍”。由于中國對外投資目前還是以低收益的外匯儲備資產為主,而對外負債即外國來華投資的主力軍則是高收益的FDI,即直接投資。兩者之間的收益之差顯而易見。
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顯示,2011年底我國對外金融資產共47182億美元,其中儲備資產32558億美元,占了總資產的69%。而中國對外金融負債共29434億美元,其中外國來華直接投資達18042億美元,占負債總額的61%。
中國對外儲備資產相當部分投資低收益的美國國債,據專家估計,收益率為3%-5%;而機構預測,FDI投資收益率在18%-20%。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差額,就造成中國整體對外投資的較低收益。
“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是全球大買家,而大買家不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會追求比較審慎、穩健的投資,低風險就對應低回報。如果我們對外投資主要持有債券的話,現在西方國家的利率水平在金融危機之后一直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整體回報率是否在3%-5%,還很難說,因為它是個變動的數值。FDI的收益率肯定與債券不一樣,如果說債券投資收益3%-5%還比較靠譜的話,FDI的收益能不能達到18%-20%,就很令人懷疑,它因為宏觀經濟周期、行業的分布會有較大的離差度。我個人認為不見得能達到這個數值?!标懤趯r代周報記者表示。
陸磊認為,由于中國的投資收益相對來說不公開,如果采取負投資,也就是把收益留存,并沒有作更加直接的進一步的投資,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數額的誤差?!霸诓恢蕾Y金主要的來源結構和投資結構的情況下,我就很難作出評價,中國對外投資的收益和負債成本究竟有多高。因為得到的信息并不足以作相應的研究,只能估計,但估計的話,偏離度就會很大。比如你很難知道對外投資里面有多少比重是現金,現金是零收益的,如果只拿出10%或30%來作投資,得到一定的回報,就很難說整個對外投資的回報率是高是低?!?/p>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不能籠統地說中國投資收益存在高成本低收益現象?!敖鹑谫Y產有儲備性經營和商業性經營兩種方式,要分開來考核。中國是儲備性經營占了大頭,目的并不是要掙多少錢,而是保持合適的流動性,一般不會作商業性冒險的選擇,會選擇相對穩健的國債。而外資來華主要是商業性投資,高風險對應高回報。兩者考核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如果把我國的3萬多億外匯儲備全部化整為零,變成民間對外商業性投資,可能回報率會高一點,但風險也會變大。如果企業不能具有跨國公司的實力,在海外選擇好的投資項目,控制好風險,則很有可能賠錢?!?/p>
“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直接投資也不少,不少企業還是很聰明的,而取得收益要有一個周期,所以很難說對外投資就一定是低收益。”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系教授王亞星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說到底,巨額的外匯儲備決定了中國只能采取低收益、低風險的投資,這是一種相對理性的選擇,短期內也許很難改變這一狀況。陸磊表示,在國際上,他也看到一些財富基金的嘗試性操作,試圖尋求相對高收益的投資,但可能會出現浮虧,比如股票的價格會迅速下行。“如果出現浮虧,我相信媒體又會批評財富基金。這就是看人挑擔不吃力,如果你來做這個事情,也會面臨怎么選擇的問題?!?/p>
逆差未必是壞事
在中國經常賬戶保持相當大順差的情況下,資本賬戶的逆差未必是件壞事,在陸磊看來,并無擔憂的必要。
“經常賬戶的順差加上資本賬戶的逆差,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國家的常態。經常賬戶順差導致外幣流入,對外投資導致外幣流出,這就達到了國際收支的一種平衡。任何一個貿易順差國都必然會面臨資本賬戶或早或晚呈現逆差,否則就難辦了。比如說中國長期對美國保持貿易順差,美元持續流入中國,如果不對美國投資,美國就缺錢了,未來貿易順差也難以維持。這樣會出現的結果是:美國印鈔票,繼續購買中國制造的商品,這會使原來的外匯儲備按國際價格來計算,出現貶值。如果我們持有美元債券,等于對美國投資,資金回流美國,美國就可以用它來購買中國制造的商品。簡單說,這是全球經濟平衡自然達到的一個狀態?!标懤诮忉尅?/p>
陸磊認為,真正值得擔憂的是,長期保持經常賬戶順差,而在對外投資方面,沒有較好的流出渠道和目的地,這才是最麻煩的事。
趙錫軍也認為,短期來講,順差逆差的數字并不是很重要。順差逆差本身是經濟主體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結果,對這個結果只能接受。對順差逆差也不能直接調整,而是要靠政策來影響投資主體,讓企業在進出口、對外投資方面能夠有一些調整。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原成員余永定教授曾對媒體指出,隨著投資收益項下凈逆差效應的持續,中國要警惕這一逆差規模的繼續放大,最終超過貿易順差規模,導致整體逆差。
“這可能是大勢所趨。因為貿易順差已經在收窄,但即便逆差超過順差,問題也不大,因為前期積累下來的外匯儲備的余額已經很高了?!标懤诜Q。
而快速增長的外國來華直接投資(FDI),也可能會挑戰中國凈債權國的地位。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目前中國對外商直接投資采用歷史成本法評估,但如果改用公允市值法去測算,2011年末的1.8萬億美元FDI很可能會增加,這樣,1.77萬億美元資產凈頭寸就會縮水。
“凈頭寸應該是沒有這么大?!蓖鮼喰菙嘌?。
陸磊也認為:“可以這么說。但問題在于,對它進行重新估值,能采用什么樣的快捷手段?所以,很難說有個非常準確的數據比這個1.77萬億美元更科學?!?/p>
在趙錫軍看來,進行現值的評估是很困難的。一家外企在國內投資,比如微軟在天津建廠,是用美元按當時的價格換成人民幣,如果國內的資產市場、房地產市場很發達,每年土地都有一個估價的話,就可以按照現在的匯率,折算成現在的市值。但現在國內并未形成統一的市場,也沒有統一的評估機構。在這種狀況下,按歷史成本計算,是還歷史本原的一個最重要的方法。
對外投資多元化是方向
業界公認的是,改變對外投資結構、進行多元化投資,改善投資“寬進嚴出”的狀態,是大勢所趨。事實上,中國近年一直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目前,《境外投資管理條例》正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中。該條例出臺后,將改變中國對外投資沒有專門法律法規監管的現狀,或許能有效解決目前企業“走出去”面臨多環節審批的窘迫局面。
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商務部數據顯示,2002-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速達52%。另有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增加了497億美元,新增的對外投資增加671億美元,顯示出目前中國民間海外投資正在迅速發展。
“對外投資多元化肯定是方向,但這也是說易行難,目前操作上還很難。比如企業是否有真實的實體經濟的投資背景,如果它在外面進行并購,需要用匯,但怎么給它,它是否存在欺詐,都存在一些問題。關鍵是減少結匯,省略一些環節,出口商賺到外匯,可以不結匯,直接用于境外。在技術層面上能夠更加順暢一些。”陸磊表示。
趙錫軍則認為,誰有能力在國際市場上做很好的投資,要找到主體,是國企、民企、外匯局、中司,還是干脆委托一家外資機構去做?目前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能跟跨國公司競爭的還很少,不少企業全球關系網才剛剛建立,要想成功地全球布局,還需假以時日。
企業走出去,確實還未走出“交學費”階段。2009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指出,迄今為止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是1/3成功,1/3失敗,1/3不賠不賺。
“這個數據還是比較可靠的。企業剛出去,得交些學費,擔點風險。這是毫無疑問的?!蓖鮼喰潜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