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39: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的創新精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創新精神;教學方式創新;教育方式創新
教師的創新精神是指教師要能跟上時展的步伐,不墨守成規,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上有所創新。為實現這一目的,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認識,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稱職的新時期教師。
一、教師創新精神的表現
1.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實現一定教學目的,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教學工作的成敗、教學效率的高低和教學目的的實現。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成為能否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
所謂教學方法的創新,就是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傳統的教學方法制約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并直接影響到他們創造力的發展。我們的學生基礎知識背得很牢,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不高。那么如何進行教學創新呢?首先,要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生身上,而不是全放在教材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學生內在需要的培養與激發,引導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對科學和事物充滿好奇心,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其次,隨著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學生對教師的期待和要求更高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必定會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這也是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需要。
2.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內容的創新就是教師的教學要順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腳步。教學除了教給學生基礎知識,也要注重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學內容改革是時展的需要,教學內容要滿足社會的需要。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要向社會輸送有用人才,如果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已落后于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那么這個學生如何能在社會上立足呢?教師應在教材使用上、教學內容改革上發揮作用,清楚地認識什么樣的知識是社會需要的。
3.教育方式的創新。新時期的教育方式也要創新,要培養新時期的師生關系,教書育人,以人為本。傳統的教育方式強調教師的尊嚴,但現在的教育對象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教師只有改變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實施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就是一種以民主、平等、理解和尊重為基礎的積極合作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保證。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賞識學生。教師要有一定的尊嚴,但不等于學生就沒有尊嚴。某些老師認為自己是老師就高學生一等,對自己的錯誤不能正確面對,這樣只能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二、教師創新精神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1.提高認識,與時代同步。教師對教學要富有激情,“敬業”是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工作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崇敬。高度的敬業精神,體現為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對所教學科的熱愛??梢哉f,對教育事業愛得越深,為之獻身的動力就越強,從而表現的創造才能也就越充分。選擇教師職業意味著奉獻,高度的敬業精神,是教師發揮創新性的前提。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是完成跨世紀宏偉大業的保證。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就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要千方百計地組織好教學,學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
2. 完善自我,不斷學習。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教師的創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知識、經驗、智力和個性心理品質等因素的影響,如果不學習就很難使自己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師當務之急必須充實自己,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首先,教師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其次,教師要注重專業知識的提高,不斷學習。在任何科目教學中,牢記“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觀念,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并幫助、指導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教師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作為教師,一定要有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停止創新,只要教師對教學用心,就一定會有創新!
參考文獻:
[1] 扈中平,李方,張俊洪.《現代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操作能力;創新精神;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3)12-0049-02
【作者簡介】李建芝(1965-),女,江蘇豐縣人,豐縣機關第二幼兒園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幼兒期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不去用學校里的條條框框限制他們,鼓勵獨立工作――創新”。在幼兒教育中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為此,我們根據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特點,從環境創設、游戲活動、藝術活動和體育活動等方面探索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路徑。
一、在創設環境中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對于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以往總是以教師的意愿為主,教師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以環境美觀和具有教育意義為目的進行環境布置,完全忽略了幼兒的參與和意愿。這樣造成的結果往往是,教師費了很大精力和物力布置的環境,幼兒卻并不感興趣,這也就難以實現環境的教育價值。
為了在環境創設中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我園主張讓幼兒做環境創設的主人。在具體環境創設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制作材料、布置環境。首先,在布置環境前,各班組織幼兒討論并制定本班的環境主題、所需材料和制作方法。我們要求各班突出自己的特色,在主題環境、材料和制作方法上盡量顯示出差異,盡量使用大自然中的物品和廢舊物品。其次,在確定主題后,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環境創設中所需的材料。教師鼓勵幼兒收集需要的材料,如玉米皮、蘆葦、樹皮、竹子、干草、高粱稈、棉花、花生殼等自然材料;還有舊掛歷、紙箱、飲料瓶、快餐盒、舊車胎等廢舊物品。然后,教師指導幼兒將收集回來的材料進行分類、清洗、消毒,以備使用。最后,教師為幼兒提供制作的工具,如剪刀、膠水、畫筆等,鼓勵并指導幼兒親自動手制作。教師會將幼兒的作品布置到活動室的主題墻、區域及走廊上,讓幼兒欣賞到自己的成果,了解這些材料是可以根據活動的開展不斷進行更換與補充的,并以此鼓勵幼兒進行更多的創造。
二、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無論是角色游戲、表演游戲、還是體育游戲、建構游戲,幼兒都會玩得都十分投入。我們應充分利用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從游戲內容的選擇、游戲材料的投放、游戲方法的運用等方面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是游戲內容的選擇。教師在安排游戲內容時,首先要尊重幼兒的意愿,讓他們選擇自己想玩的游戲,切忌按教師的意愿分配幼兒玩什么。只有符合并滿足幼兒意愿的活動,才能有助于幼兒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如,讓幼兒選擇玩角色游戲還是玩建構游戲,如果孩子選擇角色游戲,那么游戲中角色的分配、需要的道具等也都可以讓他們自己決定和制作。
二是游戲材料的投放。在確定游戲內容之后,對于游戲材料的選擇也應由幼兒自主決定。教師應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與引導者,盡可能讓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游戲內容確定需要的材料。如果沒有現成的游戲材料,教師可為幼兒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游戲材料。在具體的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醒幼兒一些原則性的行為規則,如不能爭搶、珍惜物品、注意安全等。教師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幫助幼兒解決游戲中的一些沖突,如當大家都需要同一種材料時應該怎么辦。
三是游戲方法的運用。在確定了游戲內容和材料之后,還可以讓幼兒自主決定如何進行游戲,怎么分配角色和材料。在游戲方法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使用創新游戲的玩法,嘗試一物多玩,盡可能不要重復別人的玩法,以此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如在玩理發店游戲時,誰做理發師、誰做顧客、如何給顧客洗發、理發的過程等一系列的設計均由孩子們自行決定。教師在游戲中扮演觀察者和引導者。
三、在藝術活動和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藝術(音樂、美術)和體育活動都有助于幼兒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應當給予重點關注的。
在音樂活動中,我園通過創編動作、制作表演服裝和道具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幼兒一起參與,共同編排動作、制作服裝道具、選出孩子認為最美的舞蹈參加表演。如在大班音樂活動“花木蘭”中,教師選擇了本地區常見的戲曲――豫劇,首先讓幼兒欣賞豫劇的唱腔,了解戲曲的動作特點,鼓勵幼兒根據音樂創編動作。然后,教師再帶領幼兒觀賞古代的軍服,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在教師縫制好的服裝主體的基礎上動手制作服裝配件和帽子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選用硬紙板制作帽子,在上面貼上黑紅兩色的電光紙和毛線球,做成了花木蘭的帽子;再使用易拉罐底和銀色的扣子裝飾花木蘭的披肩和腰帶,使得花木蘭的形象更為生動傳神。由幼兒集體創造的“花木蘭”舞蹈成為我園自創的經典節目,并多次參加各級演出。
在美術活動中,我園通過繪畫、涂色、手工制作等方式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傳統的美術活動往往僅局限于一節課或一個游戲,時間一到就必須把活動材料收拾整理好。在我園的繪畫和制作過程中,教師在幼兒有需要時才提供必要的幫助,以此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會給幼兒提出具體的要求,而是鼓勵幼兒多畫、按自己的想法涂色、根據自己的意圖制作手工作品。在進行美術創作時,教師鼓勵幼兒進行多種嘗試,為幼兒提供自主選擇、創意表達的機會。在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去決定材料的選擇、作品的制作及裝飾,教師僅做好安全提醒和指導工作即可。
在體育活動中,我園通過創新游戲的材料和玩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體育活動中體現了“玩中做、做中玩”的理念,因此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我們首先讓幼兒制作體育活動中所需的部分游戲材料,如沙包、毽子、飛盤、小旗、花棒、滾環等。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新,要求他們采用與別人不同的材料和做法。在幼兒使用這些游戲材料時,教師鼓勵他們采用不同的玩法進行嘗試,比一比誰玩得花樣多。此外,對于走、跑、跳、鉆爬、攀登等基本動作的練習,教師也會采用多種方式,讓幼兒在活動中能夠保持對活動的興趣。
實踐是操作的重要來源之一,實踐是創新精神的實現。社會發展需要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兼備的人才,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最初階段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充分運用多種形式、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幼兒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關鍵詞: 數學課堂教學 創新精神 創新思維
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教育已成為當今課堂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師要以課堂為契機,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同時為學生提供創新思維萌發的條件。下面我結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感受。
初中數學教學,特別是農村中學,始終以應試教育為目標,教師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總是擔任主導者,利用教師的知識權威,把學習任務強加給學生,大多采用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把知識硬塞給學生。學生就被動地成為接受知識的“垃圾筒“,不管有沒有需要,愿不愿意接受,全部都硬塞進來,如果教師長期采用這種硬灌的教學方法,學生潛在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會被扼殺。
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不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要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適時適當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激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定勢,尋找思維火花,另辟蹊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創新的環境和氣氛,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與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共同主導者。在教師與學生共同主導教學的過程中,要形成互相學習、共同創新的氛圍,以創新思維完成各種問題的探究活動。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過程中,教與學是整體的、有機的、全面的,而不是學生的獨立思維。這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取長補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當然學生在創新過程中,犯些小錯誤在所難免,出現問題是正常的,不要全盤否定,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多鼓勵支持學生。同時,對學生出現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火花多表揚,少批評。人人都希望得到賞識,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夸獎。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多運用啟發法、發現法、探究法等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創造性地運用不同方式提問,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使教學過程向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發展的方向進行。教師要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情,既要了解學生知識基礎,又要掌握學生的創新思維基礎和創新能力,采用適合學生知識基礎和創新思維基礎及創新能力的討論、研究方法,相互啟迪,產生共鳴,訓練學生的思維不斷發散,然后再將發散的思維集中起來,做到散中有集,集中有散。當然學生合作學習時要讓學生全員而平等參與,既要有共同的合作教學規則,又要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火花,也就是按照老師課前設置的問題情境探究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有獨立的、與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過在思維發散與集中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學習愉快,就要允許“雜音”的存在。
教學活動要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而目標的設立要滿足學生的需要,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也就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充分激發全體學生的興趣,問題的設置滿足學生的需要,任何教學過程的施行都朝著學生的各種心理需求方向努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結合學生學習實際,一切本著學生需要,實行個體差異化教學,運用現代化教具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學習方法,激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思考,最大限度發掘自己的潛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始終處于積極狀態,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無窮動力。
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大膽嘗試,要能沖破固有教學思維的束縛。教師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保護者”。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創新情感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教師營造課堂教學的創新氛圍,按照一定目標,循序漸進地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打擊,教師要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學生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總之,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與培養,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現代教育理念,依托課堂這個教學的主戰場,以全體學生發展為目標,調動各種積極有利因素,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創新氛圍,采用適合每個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維活力,弘揚學生獨特個性,讓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之花開得鮮艷而繁茂,最終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創新精神 培養方法
一、引 言
創新精神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它是通過對語言和文字意義的攝取與輸出,文章內容和結構的理解與分析,作品藝術形象的感染與創造等引發并表現出來的,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學科較其它學科有著特殊的優勢。
二、重視外部和諧環境創設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新型師生關系建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個性特征、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必須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才能得到迅速的發展。要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必須提倡充分的教學民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觀念,始終記住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與學生的活動是相互的,一定要改變將學生作為容器的舊的教育教學方法,要注意師生共同活動,變語文教學中的“一言堂”為“群言堂”,正確對待學生的創造欲,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把他們的所知所感用語言表達出來。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經常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鼓勵學生討論甚至爭辯,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語文課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探求語文知識、發表獨立見解的積極性,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動手、動口、動腦,增長智慧和能力。
2.融洽課堂氣氛營造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課堂教學是實現語文教育目標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之一。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要求逐步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建立以學習主動學習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課堂教學過程,大力推進語文教學活動由“教知識”向“學知識”的過程轉變,使語文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這就需要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思維和參與教學活動,并樂于、勇于表現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融洽課堂氣氛,以利于師生共同進行知識的發現、創造和成果分享。誠然,融洽課堂氣氛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能通過一定教學策略的運用,一定教學方法的體現,使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暢所欲言,充分體現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3.安全心理過程暗示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求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允許學生犯合理的錯誤,最大限度地發揮民主教學思想,創設生動活潑、民主協商、主動探索和大膽質疑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壞如何,對各類知識信息的攝取、傳遞和遷移創造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形成十分重要,而且還直接決定著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因此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體現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通過科學的評價方式,不斷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們知道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評價是指導學生語文學習和推動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評價中我們要更多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情趣、愛好形成過程;關注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方向。
三、重視學科教學過程優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啟發教學方式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造精神的培養,是以激發求知興趣為前提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通過課堂教學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語文學習情緒,活躍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產生積極的語文求知欲望。事實上,疑問是探求語文新知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支點,作為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時必須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教學懸念,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鼓勵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敢于吹毛求疵,發現問題,逐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不言而喻,中學生的思維一般是比較活躍的,創造的潛力也是巨大的,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如何去引導、去啟發他們,激活他們內在的創新意識,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他們真實的一面。
2.夯實基礎知識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的培養同樣也不能離開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只有對基礎知識掌握貫通的條件下,才會有所創新。語文教學中,學生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和文本欣賞能力,包括正確文藝觀,審美情趣,才有可能發揮他們的想象,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教學中我們不能把夯實基礎知識與死記硬背不恰當地聯系起來,死記硬背是應試教育的特征,與新課程理念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我們這兒強調的夯實基礎知識是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知識經驗和方法,就是積累。積累之后,又把知識、經驗和方法運用于生活實踐從而產生新的思考、新的見解、新的方法,就是創造。豐富的知識、經驗積累和深厚的生活實踐基礎,是創造之源,創造之本,語文知識的基礎性就在于通過語文應用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3.拓展思維空間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我們知道,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過程,所以有人認為思維發展是創新精神的核心要素,這話不無道理。鑒于這種認識,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想方設法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學習不拘泥于課本和教室有限空間的約束,而要順應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平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順著自己的思維去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思維去影響和左右學生的思維??梢哉f教學中只有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過程都展現出來,學生的創新精神才能逐步培養。同時,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思維訓練的拓展,幫助學生擺脫原有定勢思維的束縛,不斷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習慣,引導他們創造性地學習,自主吸納知識,積極思考,積極探索和實踐。
四、結束語
1 培養創新精神,教師必須具備尊重學生的人格特征
國外有學者研究表明,“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并無顯著的相關”。他們認為:“教師工作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為了使教師工作有效進行,教師必須具備最低限度的智力水平。但是,智力超過某一關鍵水平以后,它不再起顯著作用,而其他認知因素或人格特征就起著更大的決定作用?!保ㄒ娖みB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那么,起顯著作用的是什么人格特征呢?這部《學與教的心理學》援引了中外學者所作的關于“有效與無效教師的特征”的問卷調查,調查表明:教師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更大的決定作用”的主要的人格特征是“尊重學生”。其實,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長期的實踐中早就有這樣的共識:決定教師教學效果的,教師的學識和能力并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教師的愛心和責任心。這些調查只不過以科研的手段證明了大家的認識。這個調查雖然不是專門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作的,但是,它同樣能夠說明:取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一“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并無顯著的相關”,教師具備尊重學生的人格特征,起著“決定作用”中的主要作用。
我們知道,“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一種“期望效應”和“相信效應”。毫無疑問,“期望”和“相信”的前提是對被期望、被相信者的尊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碧招兄壬斎徊粌H是為了防止埋沒人才才發出這樣的告誡,他顯然是在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摒棄“冷眼”和“譏笑”;要尊重人的發展,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應有期望。
英國《教育》周刊2003年1月發表了題為《中國正以創新名義審視教育,但教育改革會引發歧義嗎?》的文章。文章說:“促使中國進行教育改革的是一種遲來的認識,即中國的教育制度沒有培養出足夠具有創新思想的人……通過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并視老師為平等的人,中國的師生之間可能出現一種新型關系。”
文章所說的“新型關系”,即“平等”的關系,不用說是以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為基礎的。而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的基礎,必然是以教師尊重學生為前提的。外國人看我們意在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改革,首先關注的是我們的師生關系,而不是教師的創新精神,這不也說明,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對于培養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嗎?
2 培養創新精神,必須突破“尊重個性”這一難點
理論研究和實踐證明:一個人的創造性與個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有學者認為,創造力亦即個性品質。這是不無道理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人的個性就談不上教育。同樣,我們也可以這樣斷言:不尊重人的個性,就談不上創新。
教育可以培養創造性,也可以扼殺創造性。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禁錮了學生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嚴重忽視學生的個性――固守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一味地講求整齊劃一。素質教育之所以把“讓學生個性發展”作為要義之一,就是要消除“劃一”教育、“共性”教育的弊端,強調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注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個體潛能的有效挖掘,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才能都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
問題是,對學生的個性由嚴重忽視到重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施素質教育阻力重重,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對學生的個性難以寬容。上面提到的英國《教育》周刊的文章中還有這樣一段話:“問題是要使這種平等關系生效。政府已經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但無法保證中國一千多萬中小學教師能改變伴隨其一生的教學習慣?!边@個判斷不無道理。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的確有相當多的教師,由于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觀念的支配下長期實施注入式的教育行為,已經習慣于共性教育和聽話教育,不能容忍個性存在,已經成為他們教育性格的構成因素。他們否定個性,拒絕個性的種種表現,幾乎可以說,很多是出自這種性格使然的“本能”。一位教師在一次壓抑了學生的個性之后就曾感慨地說:“道理我都明白,可就是一遇到事就不行了!”正因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關鍵,正因為尊重個性是培養者的難點,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首先抓住這個關鍵,突破這個難點。
3 培養創新精神,必須創造民主、和諧的自由環境
一個人所共知的常識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有賴于他們的心理自由。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自然也是培養創新精神的主陣地。因此,課堂教學的自由環境如何,對于能否培養創新精神至關重要。
一節九年級數學課――“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師讓學生看書上是怎樣給圓和圓的位置關系分類的。一個學生提問說,除了書上的方法,他還可以按照別的方法分類。教師未置可否,讓這個學生坐下了。教師本應該給這個學生一點時間,讓他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墒沁@位教師輕易地把不同的意見給冷落了。
一節七年級語文課,分析何其芳的詩歌《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教師講得津津有味,一個學生提出:“教師,我覺得這首詩寫得不好?!苯處熞汇叮f:“這是你自己的事,坐下吧!”就這樣,把一個剛剛冒出來的“求異思維”給壓下去了。
這兩位教師的做法還是“輕”的,有的做法則近乎惡劣了。一位教師上課給學生對練習答案。教師把“標準”答案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有一個答案跟教師的不一樣,又不明白為什么錯,就向教師提出疑問。這位教師態度生硬地說:“我不是把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了嗎?”有位教師給學生分析一個句子,解釋作者用某詞而不用另外一個詞的妙處。一個學生在教師講課的時候偷偷查了字典,發現兩個詞的解釋意思一樣。這個學生很困惑,舉手提出疑問。這位教師挖苦說:“我是按照專家的意見講的,你比專家還能耐嗎?”于是引起哄然大笑。還有一位教師講古代詩歌。有一句詩是“天機織罷月梭閑”,注解:“閑”是“停止”的意思。一個學生問教師,為什么詩人不用“停”而用“閑呢?教師嘲笑說:“用‘閑’詩才是作者寫的,用‘?!痪褪悄銓懙牧藛??”這樣的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尊重學生正當的要求和權利,禁錮學生的思想,壓抑學生的靈性,怎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師缺乏對學生應有的尊重,必然搞一言堂,課堂氣氛必定緊張而壓抑,學生毫無心理自由可言;把學生視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當成教鞭下的奴隸,這樣的“主陣地”不要說培養創新精神,學生本能的創新精神也會被壓抑甚至扼殺!
我們也有不少教師,他們的課堂充滿了由于相互尊重而形成的民主、和諧的氛圍。這樣的課堂,師生之間構成一個融洽、和諧、寬松、健康、充滿歡樂的集體。在這樣的集體中,學生思維活躍,熱情洋溢,創新精神得到充分的舒展和有效的培植。
關鍵詞 新時期;物理教學;初中階段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初中物理教學逐漸開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精神培養的方法,著重研究了如何培養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創新意識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實現創新教育實現素質教育。
一、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1.有利于小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創新精神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將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不再完全依賴于教師的教學指導,將更多的時間運用在自主學習中,初中物理課堂中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培養,還能夠讓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發生變化,教師由督促學生進行學習變為學生自主開展學習,學生變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初中物理教學需要進行教學改革,學生也需要有創新精神,以便發現更多解題思路,這樣學生樂于接受知識,教師才能更好的將課堂知識傳授給學生。
2.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的主體,教學改革的推行應該以學生能力的提高為主要標準。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夠讓教師發現學生之間個性的差異,因材施教,更好的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新精神的培養還能夠讓教師發現學生的潛力,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潛力,更好的對自身能力進行鍛煉。教學改革還是當展的一個主旋律,教學改革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當今社會沒有創新精神的人在社會上很難有立足之地,從初中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著諸多好處。
二、新時期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措施
1.從教材中深入挖掘創新精神的應用
我們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培養,就必須重視創新意識培養與教材之間的聯系,初中物理教師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教材中可以利用的點,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比如在學習《汽化和液化》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將實驗器材帶到班級,或者讓學生進入實驗室,讓學生想象在家中燒水的情景,水開的時候,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這時就會有學生說出會有白氣產生,然后教師就帶領學生進行試驗,讓學生發現水沸騰時會有白氣產生,這些白氣的溫度很高,但是冷卻之后,會變成水,這就是氣態向液態的轉化。在教室的帶領下,學生會發現物理其實來源于生活,而且學生會有更多的好奇心,用積極的態度去完成學習。
2.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創新
新課標要求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應該適當的營造機會,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比如教師在講解用《天平測量物體》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一些小的物體,然后讓學生用手感覺它的重量,并且使用適當的單位去標注這個物體的重量,然后,教師再利用天平,測出物體的實際重量,這一階段,學生得到了鍛煉自己的機會,而且實現了與教師的互動教學,在之后的理論學習中就會更加認真,這就是鼓勵教學的意義。這種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學習的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能力能夠得到最大的鍛煉,這種實踐和創新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也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增加了,學習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3.重視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學習《浮力》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留出一個開放性的課題,給學生不同的材料,讓學生用隨意折出形狀,然后放到水中,觀察什么情況下,紙漂浮的時間長一些?什么樣的材質能夠在水面上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動手進行實際的操作,這一過程,其實就是鍛煉學生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夠自主了解一些材料的屬性,還能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記住這些內容。這樣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達到了。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完成學習,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的目的就能夠達到了。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全面提高初中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盡快讓學生適應新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讓出課堂的主動權,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行教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關系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
參考文獻:
[1] 蔣愛華.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06)
[2] 呂道志.淺談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改革[J].文理導航(上旬).2010(12)
[3] 王小力.轉變教育觀念 加快工科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步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1)
創新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如何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鍵在老師,教師除了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人生觀外,必須樹立新的教學觀。要積極探索和采取靈活多樣的現代化教學方法,進一步推廣“愉快教育”,“和諧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把教育活動真正變成活躍學生思維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創造的教程。
一、啟發——創新
孔子在《論語》中進一步指出了“悟”的邊緣狀態是“憤”“悱”。由此,孔子闡述了他的啟發式教學的精許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奔床坏綄W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時,不啟迪他;不到學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時,不開導他。通前人未言之言,悟前人未悟之悟—這才是創新。按照創新過程進行教學,這也是創新,啟發與創新是密切相關的,在實驗過程中主要表現以下兩種:
(一)引疑導析
即教師創設問題,啟發學生通過實驗等方式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有勇于發現,勇于思考,勇于實踐,勇于探索才會有創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重慶某位教師在教《小電珠》一課時,一開始簡單介紹了電池,電線,燈泡后,先不講明怎樣做才會讓小電珠發光,而是提出疑問:“誰能讓小電珠發光。”在學生認識儀器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敢于思考,利用現成的儀器去實踐,并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爭著去比一比誰最快讓小電珠發光,既激起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設景質疑
即教師創設問題和探索情景,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就應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大膽讓學生求異質疑,創新求異的行為,例如:教學《不倒翁》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善于思考,探索,可以設下如下教學:教師一上課向學生出示一個不倒翁玩具和另一個玩具,其他同學扳自己桌上的東西和不倒翁,學生左扳右扳,不倒翁也不倒,而其他東西卻倒,此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對于這一現象既有興趣而又驚奇,紛紛提出了自己想問的問題:為什么其他玩具等東西會倒,只有不倒翁怎樣扳也扳不倒?不倒翁究竟里面有什么秘密才不倒?此時,學生想探索的興趣更油然而生。
二、注意保護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新穎,獨創,奇特是創造性想象的本質特征,豐富的想象力是人們漫游科學天空的強勁翅膀,因此,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落實素質教育,保護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例如:上《葉子》一課,重點是認識葉子的各種形態,在教學時,是由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到抽想思維再到具體思維,都是聯系生活中某些具體形象的事物去鑒別樹葉的形態象什么而定義的,特別是卵形葉,當講到象什么物體時,有的學生說像魚的身體,有的說像鴨子的身體,這時教師也不應全盤否定學生的想象力,抑制他們的想法,可以鼓勵他們想象的好,象這樣的葉子叫做卵形葉,為后面制作葉形標本,發展學生的想象里奠定基礎,使他們根據葉形的各種不同形狀制成一條象魚的標本或者是烏龜等的葉形標本,既培養了他們創新精神,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所以,從某種角度講,發現和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就是創造,有時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三、讓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提出:“讓學生借助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某些材料去發現和回答他們自己的疑問,不僅能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還可學到科學的解決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放手讓學生探索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善于設計有結構的實驗材料,在引導學生自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大小和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先提出啟發性問題,再從驗證入手,然后逐步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設計。例如:我區興賢坊符老師上的《溶解現象》一課,學生通過實驗知道方糖和高錳酸鉀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在水中溶解?這時,教師不須講任何解釋,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去找答案,讓他們將油,鹽,面粉,粉筆末等物體投入水中進行實驗,通過自己實驗可以找到自己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并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在水中溶解,象油,粉筆末,砂等物體都不能在水中溶解,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但獲得了知識,提高了實驗技能,還培養了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鞏固應用
未來社會的需要是具有創新學習能力的人,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自然時善于點拔,啟發學生學會借助已學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發現規律,實現知識遷移,達到鞏固應用,融會貫通的境界,例如:《小電珠》一課,教師引導了學生設計了最簡單的“電路”后,繼續啟發學生:用所學的方法,試試看有無別的連法?并提出:怎樣連線都行,只要能讓電珠發光就行。同學們積極思考,連接出各種各樣的電路。又例如:《摩擦起電》一課,在學生認識了被摩擦的物體可吸引輕小物體這一特征后,可以讓學生通過游戲方法看看有什么辦法可以將砂和泡沫分開,這時,學生可以將這一特征再鞏固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