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38: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生勵志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勵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勵為手段的信念教育,勵志教育之“勵”,主要意思指激發和喚醒,“志”主要指志氣、志向、意志。那么學生心目中的勵志教育是什么樣的?對于學校開設勵志教育課又持什么樣的態度呢?對此,我們進行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對勵志教育有一定的認識,70%的學生認為勵志教育是“讓人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獲得自信”,認為學校開設勵志教育課是很有必要的;49%的學生選擇勵志教育“幫助解決心理困惑,減輕學習壓力”,31%的學生認為勵志教育是為了“讓人更好地認識自己”。這說明學生對勵志教育的認識還比較模糊、狹隘,并沒有認識到勵志教育的核心。另外,有10%的學生認為勵志教育是“專門為學習中迷失方向的人開設的”,有8%的學生對勵志教育不了解,還有3%的學生認為勵志教育是“無意義的說教”。這說明部分中學生對勵志教育的理解存在偏見,甚至是誤解,教師需要高度注意并加以正確引導。
追問二:中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勵志教育?
學生想在勵志教育課上“獲得什么”,這是每一個心理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調查結果如表1。
從表1中分析可知,75%的學生想知道“如何鼓勵自己、走向成功”,58%的學生希望獲得“磨礪意志”的方法,41%的學生想了解“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傊?,學生們渴望通過勵志教育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如情緒調節、人際交往等方面,極少部分學生對勵志教育課存在認知偏差、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其實,勵志教育課不在于傳授學生什么樣的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心理教育工作者應綜合考慮勵志教育工作的性質和學生的期望,引導學生健全人格品質、改變生活態度、激發奮斗熱情、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使學生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勤奮學習。
第一,激勵學生內在的人生追求。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勵志教育要以信念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激勵。在勵志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告別渾渾噩噩的生活現狀,喚醒、激勵學生內在的人生追求,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志向。
第二,讓學生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拿破侖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成就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勵志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善于從積極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被困難所嚇倒,樂觀處世,從而激發學生奮斗的熱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是決定一個學生能否專心致志學習且學有所成的關鍵。
第三,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眾所周知,學生的成長、成功往往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對于每一個障礙的克服,所依靠的是自己內心的力量。勵志教育就是要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苦難情境,以喚醒學生內心的力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意志力。當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永不言敗的信念、堅持到底的勇氣、改變不良習慣的信心,就一定能夠逐步走向勝利。
追問三:學校應該給學生怎樣的勵志教育?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很容易被激勵和感動。勵志教育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的生活態度,促進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而且能夠煥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引領學生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斗。作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須經常反思學校勵志教育應該做些什么?勵志教育課堂應該給予學生什么?
1.科學構建勵志教育校本育人模式,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
目前,國內很多中小學采用了勵志教育“三大步育人模式”。主要做法是:以“集體朗讀勵志信”為主的“學生勵志每日三大步”,以“批閱成長記錄”為主的“導師每月三大步”,以“主題班會”為主的“班級課程體系”。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實踐摸索,我們試圖從“認知調整、情感激勵、方法導向”三個維度出發,從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和養成優良習慣入手,進行勵志教育(如表2)。
2.強化勵志課程的實踐性和生活化,優化心理課程設計
勵志教育課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安排并有實施的活動課程,是學校開展勵志教育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筆者從學生的生活邏輯和問題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話題,找到他們最渴望得到解決的問題來確定課程內容,并將勵志教育課程目標具體化、目標化、連續化。通過一系列的課程活動內容來激發學生勵志動機,傳授勵志方略,提升勵志能力,最后成功地塑造他們的個性。
3.提升專業教師勝任力,突出教育活動的“體驗”和“內化”
[關鍵詞]:激勵教育 樹信心 養習慣 促發展 反思
近年來,東營市勝利第三中學借鑒了激勵教育成果,結合實際,創新實踐了成功激勵教育,打破了學校德育工作形式化、單一化的現狀,構建起“回歸基礎、回歸生活、回歸實踐”的學校德育模式,建立起“貼近生活,體驗嘗試,全員育人,師生互動”的德育機制,樹立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三大步勵志教育
“三大步教學法”是一套指導中學生取得成功的教和學的方法,是幾百名清華北大學生成長經歷的總結,是數十位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報和師大教育專家的科研成果。所謂三大步教學法就是指通過“第一步,自信樹立”;“第二步,習慣訓練”;“第三步,考試成功”三個過程對學生實施成功激勵教育。
二、全員發動,全員參與
1.地毯式培訓,達成共識。學校先后兩次組織教師到濟南洪家樓高中聽課、參觀、取經。組織部分教師到日照實驗高中學習“全員育人導師制”的管理模式。與課題組專家聯系,訂購圖書。2007年12月29日邀請了文舒教授來校為全體教職工做心理暗示教育專題報告。學校為教師們印發了《心理暗示》、《勵志教育》等學習材料,多次召開教師會,討論、宣傳三大步教育,使老師們逐步理解并接納了三大步教育理念,統一了思想,增強了信心。
2.與名人面對面,點燃學生自信心。為激發學生熱情,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三大步教育中。學校先后邀請了清華大學博士生宋立濱“點燃激情,樹立自信”演講報告會和全國十大學習青年張立勇先生“自強成才事跡報告會”等,讓成功學子現身說法激發學生信心。用優秀學子榜樣示范的方法,將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論直觀化、形象化,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共鳴,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
3.精心籌備,細化分工。學校制定了《勝利三中成功激勵教育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實施小組,明確了班主任、導師、學生的工作和任務,并針對激勵教育具體工作細化了職能部門的分工,為實施方案提供了保證。
三、貼近生活創新實施
學校從“走進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心靈”出發,從小、從細、從實入手,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創新實施了三大步成功激勵教育。
(一)全員參與,多措并舉促讀信
1.規范讀信,發揮信的功能。制定讀信計劃,使每位同學都明確讀信的要求及實施程序,并嚴格按照讀信的動作要求進行。讀信的內容統一,形式靈活多樣,采用領讀、齊讀、輪讀等多種方法。第一周要求熟讀,并逐漸提升讀的層次,并填寫每日自我評價。發音做到字正腔圓,重音分明,讀出輕重緩急,讀出心氣。第二周要求學生背誦,撰寫讀信心得,并把每一封信的主題作為班會主題。第三周要求學生結合讀信內容撰寫自我反思,與導師交流。
2.全員育人,促進師生雙向交流。學校實行了全員育人導師制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關注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個性發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設計印發了《導師工作手冊》,全體任課教師分別承包學生,明確導師的工作職責、內容。對導師與學生的談話、交流作了明確的要求。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日常工作中運用好“心理暗示”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舉辦師生聯席會,交流教與學方面的不足,進一步改進、調整施教方案。導師制的實施,減輕了班主任的負荷,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交流,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以信定主題,以活動促養成
1.根據讀信內容,精心設計主題班會。根據讀信內容,每月召開一次相關主題班會,每周召開一次習慣主題班會,總結讀信心得,分析習慣養成得失,確定下一周習慣主題,逐步深化讀信與習慣養成活動。
2.圍繞活動主題,讓學生在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學校根據每封信的內容確定每周升旗主題、板報主題、導師指導學生成長的方向、導師到宿舍指導學生生活等工作;根據信的內容在學生中分別開展禮儀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等;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對讀信的認識,根據學生的心態及時調整學生的思想;建立完善的監督檢查反饋制度,認真檢查學生的反思、導師的敘事反思、讀勵志書的反思并做好記錄,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三)營造氛圍,搭建平臺樹自信
學校按照“廣宣傳,深發動;造氛圍,勤激勵;搭平臺,樹自信”的思路,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激勵教育的積極性。通過搭建體驗平臺,強化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學校的櫥窗、校園廣播、板報、樓道、走廊內均張貼了“一個人養成良好的習慣,事業等于成功了一半”、“腳比路長,人比山高”等名人名言、勵志格言。校園廣播每天兩次播放勵志歌曲和學生心得、導師心語,根據信的內容播放相關勵志文章等。把評選學生的各類學生先進、優秀學生心得、導師心語等及時展示出來,放大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舉辦主持人選拔賽、校園歌手賽、勵志歌曲演唱賽、各類征文比賽、演講賽、單科明星評比、創新設計賽等活動,多途徑、多形式地搭建起了學生體驗成功的平臺,促進了學生自信心的樹立。
四、思路決定出路,學校彰顯新氣象
勝利三中自2008年元月5日至2008年11月28日對全體高中學生實施了三大步成功激勵教育,歷時329天。成功激勵教育已初見成效。學生明理守信,言行規范懂禮儀;校園干凈整潔,學生精神狀態舊貌換新顏;校園秩序井然,學習風氣日趨濃厚;育人理念提升,教師育人方法貼近學生。學校的可喜變化引來周邊兄弟學校前來觀摩、學習、交流。
五、幾點反思
1.理解上的誤區。部分學生、家長,甚至老師偏離了全面發展的育人觀,存在著把勵志教育變成了考大學的錯誤認識。應樹立“考學可以勵志,但不可以以其為志”的思想,對學生的進步、發展應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
2.貴在堅持。成功勵志教育貴在堅持、堅持、再堅持。成功勵志教育的過程也是繁瑣的、枯燥的,尤其每日三次的讀信活動,一日一次的成長記錄,需要有耐心、恒心,需要師生堅持不懈地努力。
關鍵詞:中學物理 逆反心理 物理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22
1 中學生學習物理存在的逆反心理及其研究的目的
我們所說的逆反心理,通常指的是人們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內在的反向力量,我們便把這種不想接受教育的心理稱之為逆反心理。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一旦產生逆反心理,便會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嚴重的甚至是反感的情緒,嚴重影響物理的教學效果。而我們研究的內容正是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逆反心理的產生及其現象、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中學階段學生處于這種青少年時期,心理波動幅度較大且學習意志搖擺不定難以掌控,所以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容易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而逆反心理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它影響著平時物理教學的進度甚至會讓物理教學效果減弱。對處于身體和智力發展重要階段的中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著不良的影響。為了物理教師能夠更好地和學生交流及掌握學生的心理而把課上好,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優缺點,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們通過調查和研究發現當今的中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存在的逆反心理的原因,并積極尋找“良藥”,解決當下的問題。
2 中學生學習物理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1 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影響因素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目的,探究自然規律的學科。物理教學是以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它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套邏輯規則,相反物理學科知識就扎根于我們的生活認識中。物理知識及觀念都處于不斷的更新中,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可能會不斷質疑自己本身已有的認識,但是物理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其中的奧妙會始終驅使中學生不斷地去探索、研究,最終由表到里地不斷逼近真理[1],物理既有概念系統,又有可循的規律性,又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還有豐富的模型和物理實驗。所以,物理學習很講究分析物理現象和解決物理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其他學科的要求,則沒有物理學科這樣層次豐富形式多樣的思維方法。因此,相較其他的學科,物理學科對學習能力的要求更全面,要學好物理并非只是掌握數算技巧就代表能學好物理,我們還要透過語言文字來了解物理含義,對物理現象進行合理的推敲來提高我們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能力[2]。
2.2 中學生周邊環境的影響
中學生所處的周邊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社會環境。這些環境直接影響到了中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從而影響到了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在良好的周邊環境下會給中學生一個積極上進的人生奮斗目標,相反,則會容易迷失自我,進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2.3 中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中學生對學習物理存在逆反心理,多數原因是高強度的學習環境和高度緊張的學習環境和長期壓力積壓沒有得到適當的發泄所造成的。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2.3.1 中學生對學習物理缺少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是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所在,對物理學科來說,物理概念及規律是抽象的,所以物理實驗操作能幫助中學生,把學生帶進情景中,讓學生動手或老師演示時揭開物理現象的神秘面紗,但是物理實驗操作并非一次就能成功,其繁瑣的操作程序及反復的實驗,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便可能會對物理學科失去了興趣。
2.3.2 中學生缺乏人生目標和理想
人的意志受到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的影響。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并意識不到物理的重要性。對于學習物理的初衷很可能只是應付考試,應付老師還有家長。而老師對于學生學習物理時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候老師對其一個小小態度的變化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這樣會造成學生學習物理的意志搖擺不定,從而會降低學習的效率。
3 減少學習物理逆反心理的對策
物理是一門理論、實驗、公式、概念兼備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具備一定邏輯能力、分析能力,還要有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同的物理教學內容上,我們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情況和內容的難易程度,故我們在選擇物理教學方法上各有差異,但是我們把所有的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六個方面[3]。
第一,科學方法。常見的科學方法有歸納法、類比法、作圖法等,如用歸納法來研究物體做平拋運動。
第二,動手技能。如托盤天平的使用,酒精燈的使用注意事項,還有溫度計的使用及讀數的注意事項。
第三,實驗探究。如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探究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等。
第四,學習指導。如用假設法巧解摩擦力方向的判斷,用圖像法來求重力常數g的理論值。
第五,生活指導。如自制浮沉子來了解潛水挺的原理,參觀大型工廠了解如何減少噪音污染等。
第六,思維開拓。如漫談體育運動中運動員如何巧借摩擦力跳遠,在山谷及狹窄的空間說話會有回音等。
除此之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而學生的自信來自于家長和老師。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渴望教師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傳授,同時他們也渴望得到老師和家人的鼓勵和肯定,此外,我們可以讓學生多觀看勵志電影和閱讀勵志的書籍,讓學生更加堅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有世界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大體情況,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驗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授課時力求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多讓學生以提問和探討的方式消化課堂上遺留的疑難點,久而久之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不僅僅在于弄懂物理,而是更加積極地探究物理。
在中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逆反心理存在的原因有環境、機體、心理、教學等各方面因素,面對不同學生的逆反心理我們該如何入手,以上是我們對于這種現象如何應對的一些淺談,希望能幫助更多學生克服學習物理時的逆反心理,從而學好物理。
參考文獻:
[1]喬際平,續佩君.物理教育學[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2]徐勝三.中學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一、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增強的積極表現
第一,愛國熱情高漲。
在現實生活中,中學生彰顯了忠誠愛國精神品質,具有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獻身祖國的責任感和堅強意志,他們希望祖國發展日益強盛,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他們熱心參與公益活動,積極關注國家大事。
第二,學習意識增強。
當代中學生十分看重自己所肩負的學習責任,他們學習的使命感更高了,他們的競爭意識更強了,學習的勁頭更大了。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拓寬知識視野,花費更多的財力、物力和精力去學習專業知識以外的很多新的知識。
第三,繼承了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
絕大多數的中學生不僅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認為孝敬父母是自己的首要責任,而且也在用實際行動履行孝敬父母的義務,其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刻苦學習、掌握本領,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以回報父母的殷切希望。
二、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弱化的表現
毋庸置疑,當代中學生是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主客觀原因的影響,還有部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值得引起重視。
1.價值取向上過于崇尚“自我”。
現在的中學生價值取向趨向多元化,并且更加崇尚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更多地注重現實和功利而不是理想;他們更多地注重金錢的價值而不再是無私奉獻;他們崇尚自我,凡事從“我”出發,以“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實現、完善自我價值”。他們的目光定格在個人的努力、拼搏上,當集體與個人發生沖突時,只強調個體,并以“我”為主;當公眾利益與個人利益矛盾時,則以個人利益為重,缺乏為社會和集體犧牲的精神。
2.理想追求上更加重視個人理想。
有的中學生僅僅考慮個人理想的實現,而沒有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緊密聯系起來。他們認為社會理想太遠、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難以把握,是虛幻的;只有現實的才具體實在,且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是最實惠的。因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關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運,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發展的狀態和現時的利益。
3.感恩意識淡薄。
如今中學生傷害生命和生命被傷害的事件屢有發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大學生漠視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他們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對生命不負責任;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缺乏感恩之心。
4.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當前,不少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對西方文化略知皮毛,反而盲目崇拜,造成他們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對社會的責任感減弱,認為只要是西方的東西就好。
上述種種現象無一不折射出中學生的責任缺失問題,它們正在侵蝕著中學生純潔的靈魂,損害著當代中學生的形象。
三、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弱化的原因分析
1.社會背景的消極影響。
第一,傳統文化遭遇斷裂危機,社會責任感傳統無從繼承。個性、自由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個人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包括中學生在內的國人社會責任感都有不同程度的淡化。
第二,適逢改革轉型,社會多元化趨勢加劇。由于青年學生本身的不成熟,他們過多地強調個體的權利,忽視了應盡的義務,只看到別人為“我”做了什么,而不愿去想“我”應該為別人做些什么。
第三,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個人主義滋生。市場經濟負面觀念使中學生片面強調自我價值,而極少考慮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同時,黨風、社會風氣不正,少數領導干部、貪污受賄、崇尚奢糜等腐敗之風的存在也使得中學生對社會產生了不信任感,對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第四,互聯網快速發展,弊端日益凸顯。由于互聯網的不健全、網絡法制的薄弱,其中也隱藏著很多負面影響,為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設置了障礙。
2.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現在的中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優越性使他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習慣于從父母那里索取財富, 習慣于從老師那里索取知識,習慣了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經常考慮的是別人應該為自己做些什么,而很少考慮自己應該為父母、家庭和社會做些什么,社會責任感較差。
3.學校教育重視不夠。
現在的教育多為應試教育,多數學校存在著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簡單的問題。為了考試,分數成了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唯一標尺。相比之下,學校對學生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等內容相對匱乏,導致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責任、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對老師的尊敬之情、對挫折的砥礪作用認識模糊。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趣味;音樂快樂;素質教育;快樂教學
初中音樂課程應尊崇的教育理念是,以欣賞、審閱音樂為中心,以發展中學生的興趣愛好為目的,要應用多彩多樣的教學模式來激發中學生的動力源泉,利用音樂教育,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情操,本論文將對目前初中音樂教育中存在主要問題以及如何開展初中音樂教育快樂教學法做探討。
1初中音樂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孩子愛音樂,卻不愛上音樂課
喜愛音樂,是眾多初中生的天性,然而,當前現狀是喜歡音樂的中學生卻十分厭惡上音樂課,縱觀初中生對音樂課的評價,主要有以下問題,樂曲落后、難理解,課程枯燥沒有新意;課堂總體氛圍總是死氣沉沉的,整節課只聽老師自己不是哆來咪,就是分析歌詞,將充滿藝術的音樂課生生變成了文縐縐的語文課,很難讓學生積極起來;音樂課程太重視樂理知識,造成音樂課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分析樂理,幾乎沒有唱歌時間;音樂課上除了樂理就是練打節奏,唱音符,閱讀歌詞,沒有一點新創意,這些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使中學生失去了對音樂課的興趣,甚至對學生的心里造成了傷害或是負擔。
1.2音樂教育的非藝術化傾向
在中學生的教育中,對于音樂、美術等的教育一直都不太收到重視,也一直沒有將音樂、美術等教育與其它方面的教育聯系在一起,這就造成了所有人對音樂教育的價值存在偏見,從而使得在實際教育中,只注重音樂教育表面的形式,對音樂教育益智等作用根本認識不清,忽視音樂教育中感情、欣賞、創造、沉浸等的體會,對于音樂教育,僅是將其它教育的形式與目標照搬過來,凡此種種,必將導致初中音樂教育審美性與藝術性的嚴重缺失。
2如何開展初中音樂教育快樂教學法
2.1營造良好的課前音樂氛圍
在音樂課上課之前的休息時間,可以播放些愉悅、歡快、喜樂的音樂,使學生提前進入音樂課堂的氛圍之中,在播放音樂的同時,也可以插播學習唱歌的技巧、樂譜的知識等,使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音樂知識,培養對音樂的熱愛。
2.2讓小樂器走進初中音樂課堂
許多中學生不但對唱歌有著濃厚的興趣,也對各種各樣的樂器有著強烈的好奇與期望,但是在中學生能夠負擔起各種樂器的,畢竟還是占少數,因此,為了提高中學生對音樂課的期盼與渴望,可讓小樂器進入音樂教育課堂,將學生按各自不同的興趣愛好分組,分類進行重點培養,同時,鼓勵學的快的學生帶動稍滯后的學生,這樣不但培養了初中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還有助于初中生培養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
2.3在音樂教育上創造不同的教學手段
在音樂教育中,教師可利用編故事、設情景、問問題、配樂詩朗誦等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喚起學生對音樂課堂的憧憬,使學生愛上音樂,并愿意走進音樂課堂,去主動學習音樂知識,例如,音樂課中教學生們演唱走進時,教師可利用有關文化的知識,首先幫助學生了解,之后教學生們演唱歌曲,再教學生如何配舞,這就使學生們在了解文化、藏族舞蹈的同時慢慢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2.4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學習與創新的基礎前提是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接觸、去創造,而創造后成功的喜悅又是激發學生進一步創新的動力,曾有先人說過,沒有興趣,被迫的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在音樂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為營造與音樂課堂意境相符的情景,教師們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可嘗試各種花樣的開場方式,比如教師可以以一曲優美的舞蹈開始整節課的教學,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可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
2.5在音樂教育上要注意將理論知識與游戲相結合
以往的音樂教學通常偏重于對中學生技能的訓練及識譜能力的提高,授課時,教師通常要用較大的精力去解決中學生的識譜問題,然后才會讓中學生接觸音樂作品,這樣的教育方式使中學生認為音樂只是枯燥乏味的五線譜,而忽略了藝術的魅力,最終導致中學生對音樂產生抵觸情緒。
因此,為了摒棄這種弊端,使中學生能夠從心里喜歡上音樂,應大膽采用音樂理論知識與游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比如在教授諸如音符、休止符、音節等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時,可以先將寫有不同音符及休止符、音節的小卡片分發給每個學生,然后采用問答的方式,由學生就拿到的卡片向教師提問相關問題,再以“找朋友”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加深對其認識,并輔以音樂作品及相應的曲譜,讓學生能夠馬上感受到學有所用的喜悅,使學生能夠真正喜歡上這音樂這門藝術。
2.6讓流行音樂進入初中音樂教育課堂
在流行音樂風靡的今天,中學生對流行歌曲非常的喜愛并會伴隨產生追星等現象,若能將流行音樂與音樂教育結合起來,一定會充分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并能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減少隔膜,而且目前的流行音樂也不乏一些積極上進的音樂作品,只要我們能正確的引導,并加以利用,也可以促進教師的再學習,并起到調節課堂氛圍的作用,在選取流行音樂的時候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適宜中學生身心健康的音樂作品,如黃家駒歌頌母親的《真的愛你》、較為勵志的《不再猶豫》等,張雨生意境優美的《大?!返茸髌肪鶠榱餍幸魳分械慕浀渲?,既可以激發中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陶冶中學生的情操。
3結束語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矣,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及思想品德等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并不斷挖掘新的授課方式,使中學生喜歡學、樂于學,只有依靠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中學生的音樂教育才能有更好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戴純.淺談初中音樂興趣小組活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6(5)
[2]王景利.初中音樂愉快教學方法淺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0(17)
[3]薛克利,高興花.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8)
所以,發掘影視作品中的積極因素,對于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言,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影視鑒賞對培養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優勢
生動形象 寓教于樂
一部優秀影片可以教育幾代人,影片可以重復放映,具有重復教育功能。影視可以分為、戰爭片、喜劇片、科幻片、愛情片、功夫片、動畫片等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的影片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影片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或人物表現,將背后隱含的深刻道理展現在觀眾面前。對于中學生而言,這種寓教于樂的教育形式,更容易被他們所接受。
在實際教學中,面對年齡階段分別為初一和高一的學生,針對不同學生人群,筆者挑選不同類型的影片引導學生鑒賞。例如,在初一的課堂上,筆者挑選《怪物史萊克》等動畫電影,生動形象的動畫人物更切合此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觀看完整影片后,再著重賞析影片中人物或事件的經典片段,在輕松的狀態下對影片的主題及其所傳達出的人物特性有了更深刻、直觀的印象。
在這個信息爆炸、外來文化大量融入的時代中,中學生應該在影視文化中尤其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中得到心靈凈化,在審美中追求積極向上,從而構建健康、完整的人格。
潛移默化 無形滲透
影視文化通過蒙太奇的敘述方式,借助生動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經典音樂和完美畫面把抽象、枯燥及不易被人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滲透在影視作品中。在對高一學生開設的視聽語言分析課上,筆者挑選影片《辛德勒名單》中的經典片段向學生滲透一些視聽語言方面的基礎知識,諸如景別構成、場面調度、電影聲音的作用、蒙太奇的概念與分類等,并通過這些知識的講授,使學生體會影片是通過哪種方式去表達和敘事的,讓學生較為深刻地去體會影片所呈現出的回顧歷史、發人沉思的藝術效果。影視文化這種滲透性決定了它能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影視鑒賞的教育功能
豐富校園文化
愛因斯坦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也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除了需要豐富的知識,掌握專業技能以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對美有所追求。而影視傳媒就是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校擁有一支校園電視臺的學生隊伍,他們是校園中優秀文化的傳播者,進行著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工作。教師除了利用課上時間帶領學生鑒賞優秀的影片文化,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將優秀影片推薦給大家,建立優秀影視資源庫,并分設不同類別,如勵志、親情、友情等。在此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信息甄別素養,又豐富了校園文化。通過校園電視閉路系統將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滲透在師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可以使中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
提高中學生的視聽語言技能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影視傳媒幾乎可以即時地將影像、聲音傳到任何地方和任何受眾,成為人們廣泛促進文化和教育事業發展的強有力的手段。影視作為以活動畫面組成的影像語言系統,其光影構圖、場面調度、鏡頭運動、色彩構成及景別、機位等表現手法和組合形式,像文字語言一樣具有其獨特的語法結構和表意功能。
在影視視聽語言鑒賞與應用選修課上,筆者帶領學生進行優秀影視的鑒賞與分析,針對高一學生的年齡特點,指導其使用DV等輔助影像器材,制作通過親身去策劃、導演、拍攝的短片作品,在此過程中感受影像敘事的魅力,綜合運用所學到的視聽語言知識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應用能力。
塑造中學生的健全人格
影視鑒賞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的意義在于使中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是培養中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對于開闊中學生的生活視野、健全文化心理、提高綜合素質,發揮著其他藝術所難以比擬的作用。在初一學生的影視鑒賞與運用課程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鑒賞了《阿甘正傳》的部分經典片段,并著重賞析了阿甘這個人物所具有的特質,在課上通過小組討論和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影視所帶來的魅力??紤]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先選擇圖像敘事的方法,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成小組進行圖像的拍攝,表達一個完整的敘事過程;在小組匯報時,雖然學生拍攝的技巧還很稚嫩,但“堅持努力不放棄”、“文明就差一點點”等豐富的選題和內容,都源自于學生的深入思考。
影視鑒賞教育通過美的欣賞與創造活動來陶冶中學生的心靈,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同時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鑒賞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和人生經歷。
加強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般來說,中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來實現的,但是影視鑒賞教育同樣可以達到目的。對中學生來說,影視是他們一個重要的文化接受窗口。優秀影視作品寓教于樂,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中學生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我校有固定的優秀影視資源展播時間,通過與校園電視臺的節目制作配合,挑選社會中的優秀影視資源滲透于所有學生中,如《感動中國》,學生在影視中實現對孝順與堅強的解讀。
影視藝術不以說教和訓誡為手段,而是賦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動而形象的內容與形式,借助影像的視聽直覺,揚善棄惡,或啟迪智慧,或升華思想,或陶冶性情,自覺培養熱愛祖國和人民、誠實善良、正直勇敢的良好品質。
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建設能力
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影視鑒賞教育由于從直接影響人的情感入手,有助于人的心理結構向完整性、平衡性與和諧性發展。進行影視鑒賞教育,讓學生在優美的聲音色彩畫面中徜徉,盡情領略美好的情感,營造良好的環境與心境。
在學生電視臺自己制作的影視節目中,有由學生自我策劃、創作的名為《時光森林》的電視節目。輕松的小劇場,溫馨的小訪談,最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提供給學生一片心靈的棲息地。
關鍵詞:學生 思想 教育新形式
鄒忌以日常生活為喻進行委婉的諷諫,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四塊糖果”的故事,無不啟示著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對高中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要講求方式,講究藝術。而作為思想教育的執行者——班主任,更應該深諳此道。否則,學生聽不進去,不僅錯過了教育時機不說,還浪費了精力和感情,更無法實現教育的目標。因此,適當采取一些技巧方式,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
從教育實際考慮,在“寓德育于教學”的指導思想下,作為一名語文班主任,如何抓住教育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呢?我覺得可以嘗試以下途徑。
一、巧借詩詞名言
根據語文學科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課前演講、班會、詩歌朗誦會等形式,圍繞某一個主題來進行思想教育,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而且還能使學生積累一定的詩詞,陶冶學生的性情,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蘊,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達到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1.圍繞“立志”的主題
高一新生入學或高二新組建班級時,學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形成為之奮斗的遠大目標,學習上缺乏動力,積極性不高,不知為何而學,為誰而學,不僅盲目而且被動。這時,教師可給學生出示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蝶戀花》);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蝶戀花》);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青玉案》)。王國維先生的意思是說要想成功就必須經歷三個過程:第一要樹立遠大的目標,站在高處看世界。第二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要有不達目標不罷休的精神。第三要厚積薄發,即指在經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煉之后,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領悟,取得最后的成功。這樣就能使學生思考和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思想教學獲得實效。
2.圍繞“樂觀豁達”的主題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少學生遇到困難或考試失利,就郁郁寡歡,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或者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和同學摩擦不斷,缺少樂觀豁達的精神。面對這些情況,教師可組織學生學習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使學生從中領悟飽嘗了人世滄桑之后的詩人的人生態度,進而了解蘇軾,學習他樂觀豁達的精神。
這首詩是蘇軾坎坷人生的寫照,更是體現他樂觀心態的典型作品,它完美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挫折的態度,寄托了作者的放任情懷和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獨特的蘇軾、一個不凡的蘇軾和一個永生的蘇軾,更讓我們為之擊掌的是他的豪放、灑脫與樂觀。這樣就能使學生用豁達的心態去看待周圍的事情,從而積極樂觀地學習和生活,為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圍繞“吃苦精神”的主題
作為獨生子女的90后們,生活在父輩祖輩的呵護之中,與70后、80后相比,沒有了生存的危機感,缺少了生活的捶打與磨煉,顯得嬌氣,甚至有的如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但凡任務布置得多一點,就牢騷滿腹,斤斤計較,怨天尤人。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可組織學習劉禹錫《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首詩。詩的后兩句使學生明白了這樣道理:金子沉埋在沙中,只有經過千淘萬漉的辛苦,才能得到真金;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只有戰勝一切艱難困苦,才能成長、成熟,獲得人生意義的真諦。因此,學生只有刻苦學習、刻苦實踐,才能得到真知。這樣學生就會不畏艱辛,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4.圍繞“持之以恒”的主題
很多學生做事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即使是最簡單的事,比如練字、擦黑板、打掃衛生、內務整理等也不能堅持做好,缺少一種“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恒心以及始終如一、一以貫之的毅力。面對這種學生,教師可組織學習蘇舜欽《題花山寺壁》(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這首詩。從詩里我們可以得到啟示:無論做什么事情,不僅要有好的開始,更需要有堅持不懈的勤奮努力,否則就會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二、巧借勵志故事,品味精神,學習楷模
不僅古人的詩詞中體現了勵志思想,就是古人自身也有很多事例為我們后人樹立了榜樣。例如,岳飛正是在金兵入侵的動亂年代里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于是一生征戰,死而后已。又如,北宋范仲淹自幼立下“以國家為己任”的大志,自負宰相重任后,專意平除時弊,勵精圖治,成為一位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由此我們可知,志向遠大,人生自有可為。此外,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精彩和感動,捕捉一些細細品味,與學生共勉,也不失為一種好策略。例如,身患重病,仍然堅持助學,把所有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的歌手叢飛。又如,自強不息,自學成才的輪椅上的北大博士郭輝等等。他們的精神無不感染和激勵著人們,教師應借助這些時代的先鋒,為學生樹立起精神的榜樣,激勵學生進步,鼓舞學生的斗志。
教師還可以組織讀名人傳記活動,選定書目,利用班會或讀書活動,由學生分組進行推介,談自我感悟,這樣也能使學生樹立起奮斗的目標,并為之奮斗。
三、巧借身邊的學生的事例,讓學生現身說法
1.高考狀元
教師每年都應搜集高考狀元的相關資料,或請高考狀元現身說法,談一談同學感興趣的、值得借鑒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
2.就業的學生
現在的就業壓力非常大,對于這些大學畢業生最有體會。教師可請一些已畢業的學生現身說法,樹立危機意識,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競爭意識。
3.身邊的榜樣
教師可將學習、集體意識等方面突出的學生作為本班的典型,對他們的事跡大加表彰,激勵鼓舞或刺激其他學生超越這些典型,樹立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意識。
四、播放演講、電影等影像作品
教師可在月考結束后選擇一些勵志影片或演講視頻給學生播放,這樣不僅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還讓學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是下一次戰斗的號角。教師在選擇演講、電影時,要有針對性,精心選擇,不可輕率為之甚至交由學生點播,否則不僅失去了教育的機會,還可能帶來新的問題。
總之,高中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件關乎教育成敗的事,甚至是關乎學生成長的大事,因此,教師應抓好教育時機,借助一些學生感興趣且有教育意義的事件,創造性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或形式,循循善誘,講究方式,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敏.兒童古詩3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