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3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學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實踐;必要性;實踐策略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實踐教學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及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一般項目“數學實踐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研究”成果之一.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指出:師范生教育實踐是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培養的必要環節.目前,許多高校設置小學教育專業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課程教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步階段,對于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非常重要.
一、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課程
教學最基礎的階段即為小學教育,它是教學的啟蒙階段,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基礎,對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的學生起到一個奠基作用.這也對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小學教師擁有廣闊的文科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數學理論素養,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有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小學教育專業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課程的設置上以主修教育學理論、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的基本理論,還輔以有語言課程、數學史、數學思想方法等選修的文化類學科.數學是基礎文化的課程,也是數學教育整個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針對小學教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一直以來我們沿用的教材都以傳統教育模式.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教材的不斷改革,舊有傳統的教育模式、信息系統和封閉的教育空間不僅不利用與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更是束縛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然而我們要擺脫傳統的“以智取向”的教育背景,目前,高校的小學教育專業實際效果與發展目標存在差距,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不夠.因此,創新與發展數學教育任務艱巨.
二、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的必要性
(一)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是創新課堂教學的手段
高校開設小學教育專業,是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實用人才為目的.舊有的傳統教育模式,以理論和經驗教學為主,缺乏以實踐和創設情境課堂為主的數學教育實踐活動,這樣的堂課擺脫不了刻板、單一.本身小學數學教育面對的是年齡段在6~12歲之間的少年兒童,他們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若以傳統的教育手段,不加以創新變革,則將導致國家在小學數學教育上與國外,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因此,數學實踐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方式,從高校培養具有數學實踐能力的教師尤為重要,也是創新課堂的手段之一.
(二)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是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方法
小學的數學教育現實情況要求我們的教師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高校小學教育的大學生,對教育理論很嫻熟地認知,各項技能考試也能夠順利通過.然而針對實踐能力,一直是高校培養小學教育老師的一個薄弱環節.高校教師要抓好關鍵點,充分利用院校資源,積極提高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數學實踐,譬如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數學建模等活動提高實踐能力.
三、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的現狀
(一)數學實踐教學形同虛設,仍以理論教學為主
由于受到部分院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計劃的影響,許多開設的小學教育專業都缺乏教學實踐課程,存在部分院校為完成教學學分,隨意添加理論課程和輔助課程.在缺乏科學依據和參考的情況下,設置了更多的理論文化課程,忽略了數學實踐課程.
(二)數學實踐教學存在形式主義,教學質量明顯偏低
從一個國家和上級部門的指導和關注下,部分院校不是沒有開展數學實踐教學活動,恰恰是在表層工作上做得非常到位,而實際付諸的工作收效甚微.這就導致了由于部分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沒有真正深入開展.形式主義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的大阻力,破除阻力才能在根本上形成.
四、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實踐策略
(一)對教學觀念加以創新,體現教學的價值
現如今,雖然教學改革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小學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教學變為了一種符號教育形式,不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據調查,不少高校的課程設置和實際操作中,都規定了教學的課程和課時要求,但在現實情況下,許多高校根本就沒有按照課時安排去保障實踐教學的量,甚至根本就沒有實施實踐教學.從另一方面說,存在高校的老師不負責任,不精細設計課程計劃和教學內容,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再者有些學生對于實踐教學不感興趣,認識模糊,不支持和關注實踐教學,影響了學校實踐教學的效果.一些教育工作者還把實踐教學當作補充教學的策略,沒有意識到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意義,活動不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導致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水平具有很大的限制.當然,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開展實踐教學必須以教學資源的完善和資金的充足為基礎,然而一些學校資金較為欠缺,教學設備落后,師資力量有限,甚至還會刻意地刪減實踐教學的數量,用理論課代替實踐課.其二,實踐教學的開展要以教師的科學化教學為基礎,一些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限,專業水平欠缺,使得他們只關注一些理論和公式的授課,沒有關心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變化,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其三,小學生數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太過單一,完全的理論化課程,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會導致課堂教育過于死板,完全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發揮出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存在差異,不能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制約著他們思維的擴散,更阻礙了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提高,與現代化素質教育的需求不相一致.實踐教學被譽為是對學生進行鍛煉的教學方式,也是培育學生實踐能力,調動他們思維的主要辦法.實踐性知識是在一定教育場域下,個體的一種教育性感受和體悟.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知識基礎,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性知識僅僅存在于實踐中,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它的生成主要是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是教育經驗與體驗的總結、概括與升華,它最終指向教師專業發展進程,促進教師成長.實踐教學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是培養學生教學實踐智慧的關鍵.通過實踐教學,學生感知教學場景,發現問題,企圖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理論在實踐中得以檢驗、修正和完善.教學實踐智慧是教師必備的素質.教師專業發展由知識型向智慧型轉變,已成為時展的迫切需要.讓教學實踐智慧回歸教育,讓教學實踐智慧喚醒沉睡的課堂,讓教學實踐智慧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更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使命.教學實踐智慧是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育能力.教學實踐是一種復雜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活動,“教育理論可以指導實踐卻不能預測特殊的教育情境,教師難以直接用教育理論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學實踐智慧需要在實踐中生成和創造.
(二)培養學生理智的實踐創新精神
現如今,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較為落后,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充足的培養,阻礙了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對他們創新能力的調動起到了制約作用.據調查,我國很多師范專業的畢業生在教學中都發現了數學教育的問題,學到的理論知識不能在教學中加以實踐,教學工作與小學生的個性特點也不適應,與素質教育理念不符.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大問題,一方面與師范教育不重視實踐教學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和方式有關.在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就必須改變原來的示范課程教學模式,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讓師范專業的學生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學的新變化,改變原來的空洞教學模式.在實習階段就去開展專業化訓練,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安排富有樂趣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在專業實踐教學階段,還要通過有效的途徑培養他們良好的職業素養,讓他們認清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在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四年的培養過程中,從進入校門就開始培養他們的實踐意識.小學生必須建立與教師之間的緊密聯系,在情感上找到依托.數學教師必須要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將解決一道題目當作樂趣和挑戰,樹立他們終身學習數學的新思想.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引入實踐內容,豐富教學的手段,運用科學設備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從多個方面塑造學生的人格,鍛煉他們的能力.
(三)從教育方式上變革,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教育教學的方式是教師采取的主要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同,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的興趣無法被激發,甚至還會引起他們的厭煩情緒,死記硬背數學公式,還會阻礙他們的實踐能力,在做題的時候反而無從下手.《綱要》指出: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改變原來的教學辦法,豐富教學手段,改革教育的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結合,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實踐教學活動方式主要有校內實踐教學活動方式和校外實踐教學活動方式.校內實踐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有學科教學、微格訓練、模擬訓練、教學實踐競賽活動、社團活動等.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有教育觀察、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擔任校外輔導員、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這些實踐教學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剛進入校園,還沒參與過實踐教學,難免存在不切實際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引出課堂教學內容,采用怎樣的方法提問都是需要考量的內容.對此,通過實踐課程的設置,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參與的平臺,讓學生觀摩優秀教師的成功范例,通過呈現真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事件和情境之中,了解和體驗教學行為或教學事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了解小學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從而認識到教學的真正意義,為今后從事教育事業打基礎.
結語
高校的教學理論研究是高校開展教學的理論參考.我們開展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實踐教學研究是為了實現教學的革新與改變的目的.通過參考相關文獻、綜合論證可知,實現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實踐的策略是:創新教學觀念,實現教學價值;培養學生理智的實踐創新精神;從教育方式上變革,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這三大策略不一定是實現數學實踐教學的唯一途徑,然而卻能成為在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實踐教學方面的一個重要支撐,為促進國家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教育做出應用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基益.本科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知識結構;能力結構
小學美術教育專業是以培養高素質小學美術教師為目標的綜合型專業。其專業特征一是職業導向明顯,二是帶有很大的綜合性。對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的培養,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術專業內涵和美術課程結構,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顧到學科類課程和小學美術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特點。
一、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知識結構
信息社會的發展,需要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綜合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和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能的藝術教育人才。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教育科學方面的理論知識;(2)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3)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圍繞這三個方面從以下幾點來思考,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結構的培養。
(一)良好的人文素養
無論是美術專業知識還是美術專業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是以人文素養為基礎的。人文素養是指個體掌握的歷史、哲學、文學、宗教、藝術、審美等學科知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對人類生存充滿深情關懷的意識,人文素養就其核心來說,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以及人文科學中體現出來的以人為本的精神。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人文學科知識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養是由歷史文化和傳統精神熏陶而成的修養和氣質,是融進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認知結構,是對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著巨大影響的“遺傳基因”。
人文知識不等于人文素養,人文知識是指史學、哲學、文學、法學等人文類學科的知識。
(二)較強的創新思維
知識經濟的靈魂是創新,而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我國教育的現狀,還是偏重知識傳授而輕過程分析的應試教育,教學方法多是科學主義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還沒有得到較好的開發和培養。
藝術教育具有開發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培養創造性人格的價值,培養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形成其創造性人格,這與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相一致的。
創新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教學方法的運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學中注重創新教育觀,即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的教育觀,它是人本教育觀、素質教育觀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觀。它不僅要求教育者倡導民主的教學作風,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不輕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維結果,而且還要注重在校園范圍內營造有利于師生催生創新靈感、激發創新潛能、保持創新活力、涵養創新素質、取得創新成果的文化環境,以及注重激發受教育者的思維為關鍵,注意激發、培養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尤其是批判性思維。
(三)厚實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修養
可持續發展是當代社會的新理論和新戰略。創新教育的結果是科技的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而科技的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又有利于促進創新,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知識經濟是以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為基礎,以科學技術的知識生產、分配、傳播和使用為支柱,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的經濟形態。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還要與人文素養和自身能力諸方面和諧發展,才能確保其主體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并創造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價值。
對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知識修養的教育是以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個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念、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廣泛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將會逐步提高教育質量,把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推進到新的歷史階段。
(四)豐富的現代教育知識與技術
面對信息社會的挑戰,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學方式,要求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適應新的教學環境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術素質。現代教育技術,一個支點是教育,一個支點是現代技術,它是先進教育思想與先進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的產物,并且現代教育技術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思想的發展而不斷充實和豐富新的內容,增加新的內涵。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由于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給人強烈的活動感、立體感等特點,所以能極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識的熱情和興趣,減少教學過程中的枯燥無味感,充分調動受教育者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綜合參與,對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能力結構
根據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特點,學生的能力結構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審美教育能力;(2)組織教學能力;(3)專業活動能力;(4)美術科研能力;(5)獲取信息能力。根據以上五個方面,教師培養他們的能力結構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審美教育能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
席勒說:“若把感性的人變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徑是使他們成為審美的人。”[4]面對小學美術教育的預備軍,要想他們將來成為審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須先使他們成為審美的人。對學生審美教育能力培養的基本任務是:1.敏銳的審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審美鑒賞能力;3.初步的審美創造能力。而這三種能力的培養是在相應知識建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審美知識的傳授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上。
(二)組織教學能力和專業活動能力的培養是關鍵
組織教學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培養,而且還要把兒童心理和生理與兒童美術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如何科學地對兒童進行美術教育,綜合提高兒童素質上下功夫。
專業活動能力是組織教學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它包含兩個方面:1.了解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研究小學美術知識和技能,具備給兒童傳授知識和指導學習方法的活動能力;2.具備美術專業創造能力。這要求教師在美術必修課、選修課、教育實踐環節中,融入專業活動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全面的科學教育知識和廣泛的各科基礎知識,具備豐富的美術知識和基本表現技能,并培養學生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
(三)美術科研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是發展的要求
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是將來推動素質教育和時代進步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它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符合時代的要求。由此,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必須培養具有時代開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質的小學美術師資。
對學生的美術科研能力的培養要注意兩點:1.對小學美術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養,推動學生將來深化教學各方面的改革;2.對美術學科的科研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藝術創造和藝術思維的提高。
對學生能力結構的培養,也是學生將來從事小學美術教育的需要,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識結構的重要途徑。
總之,對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的培養應以培養高素質小學美術教師為目標,以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創新思維、厚實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修養和豐富的現代教育知識與技術,以及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能和科研活動能力為任務,使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能更快更好地適應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惠中.高等教育體系中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發.淺議中學教師的人文素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11).
【關鍵詞】語文;教學;成長
一、涉獵兒童文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是一張紙的兩面,它們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缺乏文學教育的理念和操作,而在閱讀教學理論研究中,文學教育也被普遍忽視,可以說,這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理論都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完整性。
所謂文學教育,就是指在語文教育中,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將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故事、小說、散文、古詩文等文學樣式所具有的教育價值轉化為教育成果的一系列過程和行為,達成文學語言教育、想像力培養、健全人格的養成這三方面的內容和指向。
文學教育的缺失,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教師唯教材是瞻,把課文分析得入肉入骨,而很少關注文學作品本身。小學語文教材中《丑小鴨》《小蝌蚪找媽媽》等課文,教師都有許多經典的教例可以借鑒,有些教師教這類課文也已經輕車熟路,然而,我想問一句:“老師,你讀過安徒生的原作《丑小鴨》嗎?那可是近6000字的大作。你讀過方惠珍、盛璐德的原作《小蝌蚪找媽媽》嗎?”
少年兒童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無論是周圍環境,還是未知世界,他們都想了解。然而,他們的現實的生活天地卻相對比較狹小,能接觸到的事物不多,于是書本便成了他們擴大視野、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哈里?波特》、《馬小跳系列》、《小神龜》……都成為學生的首選。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兒童文學在人文性上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它陶冶性情,增進美感,對兒童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兒童文學是兒童本位的文學,兒童文學是關于寓言的藝術,兒童文學是傳遞人類價值的文學。課外閱讀最主要的讀物當然也是兒童文學。然而,要推薦與介紹兒童文學,教師自己必須去讀,去涉獵兒童文學,去關注現當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去讀學生喜歡讀的作品,知道秦文君、楊紅櫻、車培晶、北董……撿拾丟失的文學教育,啟動學生喜愛的閱讀行程。
二、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的性質。在教師日復一日地進行有計劃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來自不同方面的問題所帶來的焦慮、困惑、壓力和沖突,這時,不妨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對自己或別人的成功或失敗的教育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其中蘊含的理論,認識取得的經驗,吸取教訓。這就是反思。
如果說,“教學就是培養一種習慣”是大家尊崇的教育信條,那么它就不僅僅適用于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本身同樣受用。教師要養成的是一種研究的習慣,一種反思的習慣,不斷思考自己的精彩與失誤,這是專業化教師的必備素質。
教師的反思不僅可以針對某一教育事件、教育行為,包括具體的一堂課,也可以在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后,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判,這是一種持續實踐過程的反思。比如在進行了兒童詩教學或對聯教學一個階段后,對自己選擇的內容、學生的興趣狀況和接受情況、成效的體現及整個教學安排的經驗和失誤進行一次全面的反思,以促進自己下一階段嘗試和研究的開展。
三、開展敘事研究
敘事,是通過對個體經驗的揭示,探討一種可以穿透個體經驗的、歸隱在經驗背后的深層次的哲理,體現出對人們生活故事的重視和對人類內心體驗的關注。教師敘事,其實質是教師生命在實踐中的體悟。教師所敘之事是教師生命中真實的經歷,是教師生命中獨特的經歷,是教師生命中有意義的經歷。
教師敘事,就是教師“講故事”,在故事中追溯自己經歷過并留下深刻印象的、鮮活的教育事件。通過敘述,使教師在過去的教育活動中所經歷的事件得以再現,使那些曾經在教師記憶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使個體的教育經驗得以與他人共享,使教育事件成為教育活動中最有價值的存在。
從一定意義上說,教育敘事研究是直面教育事件本身的研究,其旨趣在于走進活生生的普通人(教師、學生與管理者)的“生活世界”和“意義世界”,關注常人的命運與處境,而不是追求所謂的教育客觀規律或驗證預先設定的理論假設。這種研究方式與教師的日常教育生活具有相當程度的一致性,降低了教育研究的起點,為教師從事教育研究開辟了一條坦途。
教育敘事研究所敘之事應具有問題性,這些具有問題性的事件,常常是那些讓人從心理上感到振奮、激動、驚詫、感慨的事情,或憂慮、悔恨、彷徨、困惑的事情。教師敘述的,可以是讓自己感慨萬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的事件,可以是百思不得其解,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偶得。
論文摘要:通過對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發現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課程設置不合理;支持系統不健全等。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有益的探索,創新實踐教學對策,形成了一套有別于傳統師范的更為科學合理、更具實踐性和發展性、更符合小學教育專業特點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
在中國,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自1998年始,由南京師范大學首創開辦本科層次師資培養。至今在全國共有百余所高校設置了小學教育專業。雖然它已走過十來年的建設歷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小學教育納入到高師教育體系后,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中,人們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師范性”處于下風,實踐教學處于次要地位,對實踐教學的理解也存在偏頗,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對策,對今后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及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
關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教育實踐就是實踐教學。事實上,實踐教學不是簡單的操作練習、技能訓練,也不僅指教育見習、實習。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則更加廣泛。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二者是教師教育中師范性培養的重要組成。實踐教學的對象是師范生,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踐教學就是實踐學習。
(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1.課時數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在高師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范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普遍表現為只掌握理論,而教學實踐技能較差。而僅有的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和次數也十分有限,每次時間短且安排分散,學生往往學不到什么實踐就結束了,實踐教學成了鑲嵌在其他課程中的點綴。對于最后一次時間較長的畢業實習,很多學生也因為面臨找工作而使實習得不到保證。在四年的學習中,真正的實踐教學課時數嚴重不足。
2.課程形式、內容較為單一。在現有的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被簡單地認為教育實踐,而教育實踐又被簡單地認為教育見習、實習,任務只限于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對于教師科研、家訪、教育行政、教育調查、教研活動等針對小學教師培養特色來設計和加工的成分被極大地忽視了。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使得師范生無法掌握全面的教師教育技能,教師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都受到影響。
(三)實踐教學支撐系統不夠健全
1.實踐教學“無處去”。除了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實踐基地小學。而學生要獲得關于小學的全面體驗,這就必然要注意實踐基地的選取和開發。目前,實踐基地普遍較少,類型單一且沒有建立密切的聯系,這都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出現了實踐“無處去”的現象且實踐活動很難深入。
2.實踐教學“無人教”。很多時候,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都是孤軍奮戰,雖然高校和小學都安排了指導教師,但沒有真正發揮指導的作用,出現了實踐教學 “無人教”的現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導教師要忙于教學及科研工作,基本沒有時間到實習學校指導學生實踐;另一方面,雖然實習學校都會為每一名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由于這些教師大多忙于備課、教學、管理班級等,實習生得到的指導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創新實踐教學的主要對策
(一)更新觀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師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受到教育及教學工作的鍛煉,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要培養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優良品德和教師的職業技能,為將來從事教師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廣泛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并創新了實踐教學,在傳統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確立了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大實踐全程教學觀;增加了綜合實踐、專業技能訓練與測試、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由綜合實踐-實驗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課題研究五個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體現了全程性——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階段性——五個環節分成五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和階段目標、定位、內容、要求、指導、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個環節都是相對獨立的一塊,但它們相互間有內在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遞進性——五個環節依次排序,有前后順序關系,使實踐教學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同時,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點:(1)從教能力訓練模擬化。通過微格教學培訓和強化實踐訓練兩個途徑,讓學生掌握多種教學技能,提高學生的從教能力。(2)教師角色體驗全程化。將教育見習、實習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斷線,要求學生長期與實踐教學基地教師結對,參與實踐基地的教學研究活動,形成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教育實踐模式。(3)專業技能訓練項目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
(二)創新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1.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能力培養具有獨特的價值。在調研中,許多小學校長有這樣一個共識,如今小學非常缺乏活動課程教師,小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專題性的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勞技活動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見,高師強化活動課程,不僅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極為重要,而且為他們提高日后到小學開設活動課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開設藝術實踐課程。藝術素養在現代小學教師的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教師的勞動充滿創新性,對藝術修養要求很高。很多優秀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之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學生,就得益于他們良好的藝術素養。所以在高師增強藝術實踐課程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能滿足小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強烈期盼。
3.開發學校隱性課程。充分發揮隱性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倡導學生在學校的各種社團文化活動尤其是專業性活動的組織、運行過程中,在生活、學習環境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組織、交際、協調、創業、具體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設置項目,形成實踐教學特色
為實現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保證質量,確保學生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必須使學生練就扎實、有效的教師職業技能。為此,在廣泛調研、論證及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把專業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專業技能測試項目,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學期完成各項測試,使專業技能顯性化、專業技能訓練具體化。確定普通話、朗讀與演講、鋼筆字、粉筆字、課件制作、說課與講課、鋼琴彈唱、班隊活動為必考項目;毛筆字、應用文寫作、美術字、口令與隊列、簡筆畫、鋼琴或其他樂器、黑板報設計、書法藝術、說課、圖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兒童想象畫等為選考項目。制定了考核標準,每學期統一安排考核時間,把考核結果與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的取得相掛鉤。
(四)建立基地,提升實踐教學效能
為了使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在農村小學、城鎮小學、市區小學、民辦小學和特殊學校等五類不同類型學校中選取部分作為實踐基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定期安排到基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教育見習、認識性實習、規范性實習或頂崗實習到畢業實習,四年不斷線,基地成為學生了解學情、校情,領會小學教師所需要的素質要求、知識和能力結構,全面提升專業技能的舞臺。同時,充分利用基地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要求每位學生與基地小學的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從第二學期開始至畢業,學校將有組織、有步驟地為每位學生聯系一名基地小學的優秀教師作為校外指導老師,進行“師徒結對”活動,每位指導教師帶3—5 名學生,每學期對“師徒結對”進行考核。整個過程分為觀摩、協助、體驗、模仿、總結等五個環節。
“師徒結對”活動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熟悉小學教育、接觸兒童提供了廣闊舞臺,它是對舊的實踐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它強調“做中學”;強調教學技藝的模仿與培育;強調與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強調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化與建構;強調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實踐證明,“師徒結對”活動充分體現了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是小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的一種有益嘗試。
結束語
小學教師教育納入到了高師教育體系,但目前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缺乏經驗,在小學教師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合理解決,提出可行方案,還需不斷深入地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教學是小學教師培養的一部分,其發展必然依托于整個專業的發展,必須把它放在一個整體下進行研究。只有專業的各方面不斷完善、彼此促進,才能最終促進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小學教師的培養水平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倪小敏.實踐取向:職前教師教育模式和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10,(1):22.
[2] 黃俊.課程設置之于實踐的探索[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11):118.
關鍵詞: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版畫教育;認識與思考
一般項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廳“版畫教育在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發展中的價值”項目編號:16C0357項目負責人:遲洪燕版畫教育是手工與繪畫的綜合體,版畫與其他形式的繪畫對比有復制、間接、實驗和偶然,是其它課業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一、版畫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隨著美術教育不斷發展,有著特殊功的版畫教育逐漸受到重視。版畫教育可以培育學生的完美的人格和審美能力、形象創造性思維、感知能力等。
1.版畫教育培育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版畫創作的素材和材料的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對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有幫助。就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在目前開設的綜合版畫課程中,課前要求學生收集各種能用的材料如廢舊塑料瓶,繩子、扣子等,在課上將其拓印后形成作品。這樣由實物轉印到紙上的過程是觸覺感受到平面視覺感受的一種轉換,是種全新的感受。讓學生直接感受材料本身的特質與經過轉印后呈現的作品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這個過程改變了過去生活經驗的觀察方式。學生通過重組印記,然后完成作品,教師組織學生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又一次提升了審美。這種雙重的審美體驗讓學生有了很大的收獲,從中也達到了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的目的。此外,版畫藝術與其他學科相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是運用形象思維。在創作中無論是創作對象還是對材料,都是通過感知的具象的思維所得,所以版畫培育的是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版畫教育不僅教會學生版畫,還要讓學生欣賞與享受版畫的制作過程。學習和創造的這個過程是知識建構的過程,在版畫創作過程中提倡讓學生盡力表達自我的想法和情感,整個過程可以讓學生體會創作的樂趣。所以,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版畫的學習過程中激發的想象力、情感表達等得到提高。同時這種思維的訓練又可延伸至跨學科的思考,這樣的學習既有廣度也有深度。
2.版畫教育可以完善人格,提高審美能力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藝術教育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寓德育于美育中,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中的自我教育能力?!睂徝澜逃撬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美作為審美形式的集中表現,它可以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理想,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智慧的發展與完善。因此,通過審美教育培養人的良好和諧的情感和心理,對健全人格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二、版畫在小學美術中的應用對師范院校師資培養方面提出新要求
創作性版畫以其獨特的魅力,給傳統版畫帶來了新的活力,在培養學生的潛能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在我國中小學美術學習中地位凸顯。版畫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也對中小學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師范院校教師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中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和版畫技能
中小學版畫教學的發展要求美術教師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們需要有實踐的精神,不僅要實踐版畫怎么去作,還要探索如何在畫面上表達等。版畫教學過程相對復雜,版畫技能有:版畫藝術修養、版畫制作技巧、教學能力和版畫教育研究等,這些方面需要加強。版畫教學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藝術是不可預測的,它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其結果是不可預知的。版畫創作過程中,盡量讓學生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任何學科的教師都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對這個課題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盡量滿足學生對版畫學習的要求。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交叉學科,使其也能從版畫學習中獲益其他學習領域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更有意義。
2.師范院校開設版畫課程,構建合適的版畫教學體系
在中小學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版畫教學被列為美術教材中的必修教材之一。因此,版畫教育的特殊教育意義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師范院校,沒有充分認識到版畫存在的價值目前提供的課程是有局限的,主要模擬訓練一些技法,如果不改變現在的版畫教學現狀,沒有構建適合的版畫教學體系就很難進行進一步的實踐與推廣,更無法談及充分挖掘版畫對師范生內在的價值來服務于社會,實現版畫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版畫的廣泛應用帶給廣大美術教師和師范院校新的挑戰,構建合適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才促進師范院校和教師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滿足社會的需要。
3.我國版畫教育現狀分析
就目前而言,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兒童還沒接觸過版畫,尤其農村兒童。據調查,我國的中小學兒童版畫發展相對緩慢,尤其農村兒童對版畫的了解卻很少,甚至都沒有接觸過。就一師范的六年制小教專業生來講,他們大部分大多來自農村,所以他們也是進入大學后首次接觸,對版畫知識處于空白狀態?,F在正常開放的課程內容是有限的模仿訓練一些技術,需要改變教學現狀,構建合適的版畫教學體系充分挖掘版畫對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內在的價值來服務于社會,實現版畫的育人功能。對于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來講,他們未來要從事的教師行業,所執教的學校是條件有限的農村,不可能都配有專職的美術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們要具備一定的美術技能,一專多能的教師更符合實際的需要。那么版畫教育功能對其就有著很好的學習價值,一是現有價值:對于他們自身,學習版畫可以提升個人的創造性思維、藝術修養、技能等綜合素質,二是潛在價值:有益于未來所教授的對象,他們可將版畫的育人功能應用于農村小學教育中去。但是,在目前全國師范性院校中,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中版畫所具備的教育功能卻因各種原因的限制沒有得到完全發揮。
三、國外版畫教育對我國版畫教育事業發展具有借鑒作用
版畫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外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不斷進行版畫教學的實踐研究,注重藝術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日本的版畫教育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特色,并與相關機構出版版畫,從而普及了版畫這一藝術形式,對版畫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果的取得有一定推動作用。版畫教育功能在日本得到廣泛認可,版畫課程是他們的必修課程,因為日本教育界充分認識到版畫藝術發展的重要性。專家認為版畫教育不是培養藝術家為目的,而是通過版畫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創造力。日本教育界的版畫協會的成員將普及全國版畫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宗旨,成員中有版畫家,有一線工作的中小學教師。同時,全國還開展了很多兒童版畫教育活動。在各個方面的推動下,日本版畫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系。日本教育版畫盡可能多為學生創造交流的機會、舉辦教育年會、競賽、畫展等。諸多的活動讓教師和學生更有信心的去學習和創作版畫,成為無形的一種推動力量,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
結合中國版畫教育與師范院校版畫教學實踐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繼續尋找、探索和發展適合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生活文化環境,只有在吸收和借鑒傳統文化和國外優秀資源的基礎上構建適合的版畫教學體系才能得到發展。以一師為例,在課程設置上不能局限于對版畫技法的一些掌握,版畫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層次既要有個性又能凸顯地域性,使版畫真正發揮自身價值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美育的發展,版畫藝術大眾化發展趨勢的增強,版畫藝術也作為新的課題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對于六年制小學教育這個特殊專業的版畫教育更是一個新課題,所以對版畫教學要講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對這一學科有更深的認識和思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教育: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齊鳳閣.日本的兒童版畫教育[J].美術教育,1990.12.
[3]黎青青蘇健敏蔡錄江.深圳市桃園小學的軟版畫教學[J].《中國版畫》(教育視角),2003,6.
[4]龔曉青.立體化的日本版畫教育[J].西北美術,2008,2.
[5]張桂林.贊中日兒童版畫友好交流[J].美術,2003,7.
[6]萬亞紅.中國與日本兒童美術教育比較[J].讀與寫雜志,2012,9.
[7]滕大春.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關鍵詞:舞蹈教學;教學現狀;培養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229-01
社會的發展和思想的進步,需要一個養料豐富的環境,而這個環境的形成關鍵是要有豐富的思想材料的不斷積累。音樂作為最古老、最普遍、感染力最強的傳統藝術形態之一,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感染力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舞蹈作為音樂的一個部分,對提高人的自身修養有重要的意義。
一、進行小學音樂舞蹈教學的必要性
(一)舞蹈有其自己特有的教育作用
1.舞蹈能夠增強體質,可以改變不良的姿勢,使動作更加協調優美。小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體內的新陳代謝旺盛,練習舞蹈對身體各器官的結構及功能的塑造作用明顯。
2.舞蹈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持、自制能力和意志品質,能夠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增加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
3.舞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通過舞蹈學習,學生的紀律性、組織性得到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增強。
4.欣賞優秀舞蹈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編即興舞蹈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力和感情的表達力。
(二)舞蹈與音樂、美術、體育等緊密相連、互相配合,能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適應國際社會和中國現代化建設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對小學生進行舞蹈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三)舞蹈普及教育的時代呼喚。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制度也在不斷進行調整以適應時展的需要,當今時代需要通過舞蹈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素質修養。
(四)舞蹈教育歷史悠久。堯舜時期就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說法,周代建立了“大樂司”用來對子弟進行舞蹈訓練。
二、小學音樂教育中舞蹈教學現狀
1.錄像課。筆者曾經欣賞過一節以“走進”作為主題的優秀錄像課。該課不管是欣賞、學唱內容的曲子,還是介紹藏族民俗、文化、服飾等都表現的很好,教師歌喉嘹亮,課件直觀形象,學生積極主動。最后,教師親自參與表演,并要求學生即興舞蹈。但由于大多學生不敢表現,節奏紊亂、動作生澀,在這個環節談不上傾聽音樂,體驗舞蹈韻律,不能發揮其作用。
2.公開課。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教完一首新曲后,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討論如何對歌曲進行表現處理,然后進行匯報。通常有一組使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表現的慷慨激昂;另一組表演小合唱,然后常常會有一組表演新疆舞,由一個基礎較好的帶領,大家依樣畫葫蘆進行模仿。課堂氣氛一場活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三、培養舞蹈教學能力的措施
(一)培養基本教學能力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培養口頭的表達能力,做到語言流暢、富有邏輯,通過教師的精彩講解,使學生對舞蹈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具體來講,教師要用自己的話將動作要領和技巧向學生流暢地表述出來,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有效講解正確理解舞蹈的動作和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逐步引導學生進入舞蹈藝術的殿堂
1.營造一個健康、美好、文明的物質環境。它作為有形環境,是指舞蹈教學設施和教學場所。
2.創造一個相處融洽、充滿愛心、溫馨的人際環境。它作為無形環境,是指師生、生生關系。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舞蹈教學的效率
1.聽聽、想想。知識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是無限的,因而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知識產生并積累的源泉,推動著世界不斷向前發展。在學習舞蹈之前,要給學生一些聽音樂的時間,讓學生在音樂中盡情幻想,在欣賞中把握節奏,掌握音樂的感情基調。
2.說說、笑笑。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只有主動自覺的學習,才能使學習的效果發揮到最好。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在生動有趣的講解中,在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中,在說說笑笑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悟到舞蹈的魅力。
3.倡導創作教學,滿足表現欲。小學生一般表現欲望強烈,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滿足他們的表現要求,讓音樂表演和基本功訓練交替進行。創作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熱情,使他們能取得較大的進步。
(四)豐富教學內容,盡量引導學生發現舞蹈的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在小學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利用生活中的題材編排舞蹈作品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并使他們在舞蹈中陶冶情操,更加樂觀地對待生活和學習。
小學舞蹈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以后舞蹈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的小學舞蹈教學中,要打破當前小學音樂教育的僵化模式,充分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使教學的效果更加明顯,為祖國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音樂舞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琰峰.淺議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對學生身心的影響[J].小學教學參考,2010(06).
[2]張國俊.小學音樂教學“失位現象”剖析[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0).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專業;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90-01
2002年,小學教育專業列入國家本科專業序列中,高等教育體系中融入小學教師培養。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趨勢的要求,在學習優勢的前提下,對其他專業特點進行整合,開設小學專業課程設置,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高素質以及高學歷的小學教師。
一、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
1、培養目標定位的理論來源。首都師范大學提出這樣的觀點,小學教育本科要求需定位在“小學”,小學數學教學難度系數較低,但教學中方法引導是教學的難點,很多小學教師具有較高的數字專業素質,但是對于小學“教”的素養卻缺失很多,師范專業自身的素養高低固然重要,但是關鍵是“教”的能力高低,因而教學中定向在小學,定位在本科。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培養要提升其培養的專業化和技能化。小學教師專業化與現代教育的歷史發展有著本質聯系,同時也是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重要原則,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是當前世界教師隊伍發展的關鍵,對小學教師進行職前培訓是專業化培訓的起點。
2、培養目標定位的措施。為培養高素質的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對專業進行定位,掌握專業培養目標,這樣才能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轉變數學專業的培養思路,培養高素質的小學教師。本科是學術研究中較為基礎的學位,那么小學教師就要以職業技能的培養為教學發展取向。這種沖突給專業定位帶來矛盾,因而作為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教師,在自身素質得以提升的前提下,對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協調好人才培養和專業定位之間的矛盾。
二、小學教師培養中重點關注問題
1、加強數學專業教育。小學數學教師在學校學習的時候需要奠定扎實的數學基礎,以適應數學教科研工作的開展。專業層次的小學數學教學培養,需要加強數學教育專業的特長,不是有些專家和學者認為的削弱。小學數學教研專業的學生需要具有理科學生的數學功底,這樣才能在學習中對知識不斷感悟,并且把這些感悟轉化到數學的教學方法中。
2、數學專業知識內涵的注重。教學中“封閉式”向“開放式”的轉變中能夠看到,優秀小學教師的培養,不是要培養學生廣博高深的基礎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比如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習中以數學知識為基礎進行連續數學知識的引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系統性,也有關于數論和離散等相關的數學知識延伸學習。達到一定標準的學習水平后,學習數學的思維和學習的學習方法,因為人任何知識學習都要清楚的了解一點,“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3、數學教學內力培養的落實。在我國的師范教育中,教育學和心理學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脫節,理論的學習在實際應用中意義不大,很多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針對此問題,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案例。例如,國外為培養小學生開展的有關“小學數學”課程理論知識教學。該課程的開設方式是讓學生借助計數、有理數運算、幾何學等相關數學知識學習和探討數學的定義,在活動中考慮數學改革的相關問題,討論數學和作業之間的密切聯系。這門課程主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更是注重教育學、心理學和各項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學培養的核心是落實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
三、專業課程設置中的理論意義研究
小學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還有很多地方忽略課程發展的實際需求,要求面向專業,在實際對教學工作中學生學習的非常吃力但是還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高等教學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高素質小學教師的培養目標,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專業特點,在課程體系合理構建的前提下,體現出高等教學對教師的培養作用,并且在教學的時候結合專業自身特點。了解課程設置目的,對教育專業開展相關要求,達到小學教師的培養目標,小學教師的培養需要有較為扎實的學科知識,更需要教師有較為廣闊的知識面,所以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不能像數學本科那樣專業化程度較高,主要是通過學科類知識的學習過程,獲得高等教學和小學數學方面的知識,深入體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并且從數學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創新實踐精神得以提升,數學素質的提升中,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改變
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課時比較多,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多的運用語言知識講解,對于數學和思想方面的滲透較少,有時候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把數學思維、數學思想等方面的教學內容也忽略,只不過是在課程教學中偶爾提及,但是這些思想和精神的提及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較大的幫助,職前教學中學習很多相關的思想知識,但是沒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因而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上還有較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結合課程專業設置特點,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需要不斷的提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力培養也變得尤為重要,不但要注重教學的結果,更要在教學結果中體現思維方式,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講授過程中課本內容的融入,對數學思想中的精神和人文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數學的學習進程中,全方位的理解數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學習,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并且具備開展數學研究的能力,整體上提升數學專業素養的發生,在小學專業優勢發揮的過程中,做到揚長避短,趨利厲害。
數學課程作為小學專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學生能夠獲得教學專業類課程的學習,獲取高素質小學教師能夠獲取的科研教學。雖然專業高校教師教學水平高,但缺乏對初級教學的研究,尤其是小學教育研究的不夠深入和徹底。因而高素質小學教師的培養,需要專業教師在彌補自身不足的前提下,適應教學發展的本質要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