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38: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家庭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更新理念,探求發展的新途徑
教育實踐受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支配,辦好家長學校,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讓教師、家長和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怎樣才能轉變觀念?我們認為觀念轉變,要從教師入手,要通過學習討論,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質量規和人生觀,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另一方面,舉辦專題講座,引導和幫助廣大家長轉變觀念,使他們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紀律法制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教孩子學會做人(而不是傳授知識)作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主動地全面地關心子女的健康成長。
2創新載體,追求發展實效
為使家教工作更富有活力,我們積極創新活動,不斷豐富家教工作內容,促進了工作的深入開展。
2.1創建“特色家庭”。由于家長的素質千差萬別,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長雙方都從事文藝工作,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對文藝也有較高的天分;有的家長雙方酷愛讀書,孩子從小在這種家庭氛圍的熏陶下也將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針對于此,我們注重特色培育。圍繞提高家庭成員素質的主線,廣泛開展特色家庭的創建活動,營造和諧家庭環境。具體開展了環保型、節約型、學習型、才藝型、廉潔型、美德型、優教型、和諧型八種特色家庭的創建活動。
2.2促進“素質家庭”。為了促進素質教育在家庭雙休教育活動中得到落實。我們本著輕松自由,寓教于樂的原則,開展了以家庭為主體的雙休日教育活動。由學校對雙休日活動提出指導性意見,內容安排既要注重知識性,又要突出趣味性;既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又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我們還號召家長把子女放在集體環境中去鍛煉,熱情支持子女把同伴群體請到家里活動。倡導家長帶領孩子積極參加社區活動,走向社會、走向自然。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開拓視野,陶冶情操,鍛煉能力,增長才干,獲取知識。
2.3深化“開放家庭”。為增進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深入了解,達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和諧發展,我們與學校家長委員會相互配合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組織家長參加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參加教師的說課、備課、上課、評課、教育論壇等。定期組織家長分批進入課堂聽課,每次聽課,都指導家長做好聽課記錄,課后組織家長進行座談,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議,聽取家長的意見,并把家長的建議即使反饋給教師本人。這項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全校家長的廣泛關注,增強了廣大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情況的了解,也增進了家校聯系,達到教育的一致性和互補性。
2.5共享“信息家庭”。針對電腦己進入部分學生家庭這一情況,開通校園網,讓家長通過互聯網訪問學校主頁,讓家長及時方便地了解學校教育的動態信息;運用互聯網對家長進行遠程教育;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開設校長論壇,開展學校、家長、學生的多向互動交流,及時快捷地收集家長、學生的信息反饋。每學期定期組織一兩次的網上家長會,邀請學校領導、有關專家、家長代表參加在線問答交流。為家庭教育經驗交流,問題探討提供了一個省時、便利的網絡空間。現在網上家長學校已日益引起家長的關注,瀏覽網站的人數逐步增多,開始有家長就孩子教育管理方法在網上咨詢。
3校區聯動,拓寬發展空間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活動的主要場所在社區。為此,我校組建了社區家教網絡。通過社區的教育功能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
首先,我們對學校周邊的街道、辦事處進行走訪,密切聯系,達成共識,向他們宣傳社區指導家教的特殊作用,從而使街道辦事處把家庭教育納入社區工作的重要議程;二是選派有較強工作能力教師到街道幫助開展家教工作,建立起社區家教咨詢服務站,解答家長提出的家教問題,向家長介紹學校教育的基本情況;三是積極走訪特殊家庭(特困、單親、外來戶等),掌握這些特殊家庭的實際情況,針對實際問題開展工作;四是積極配合社區開展家活動,開展專題講座,家庭教育座談會,家庭勞動競賽,家庭音樂會等活動。如東積善街道舉辦的家庭音樂會,不少家庭全家出動,父母與孩子在臺上演出,爺爺奶奶或老爺姥姥在臺下興致勃勃的觀看,全家其樂融融。
在工作中,我們體會到:一是解決了學校教育難于解決的問題;二是社區開展的家教活動更貼近家庭生活,家長參與面更廣;三是有助于特殊家庭教育的提高。
4家校共贏、共求發展愿景
家長中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資源,他們在社會的各領域中發揮著自己的專長,如果把它們的專長相應的轉移到為孩子、 為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上,就會構成巨大的教育能量,更有效的促進教育的發展。為此,在家校教育工作中,我們依托家長學校、學校家長委員會,社區教育指導站等有效教育載體,積極開展工作,充分調動廣大家長參與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積極性。我們積極為家長創設參加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機會,認真考慮家長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定期召開教師、家長、學生座談會,注重情感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增進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家教質量不斷提高。現在我校有90%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在采取棍棒教育;有 50%的家長能夠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與孩子商量;80%的家庭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憤;50%的家庭形成了良好的家庭學習文化氛圍。
在農村學校任教過的我,深深感受到與家庭教育配合工作推展的艱難。我認為,現今農村家庭教育不利的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放任型”家庭教育
這主要體現在:(1)父母都在外工。我做個統計,農村學校每班幾乎30%的學生父母在外務工,孩子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根本無暇監督與輔導孩子學習,而且孩子脾氣倔強,也根本管不住。這種隔代人教育(祖父母)與父母的教育往往形成對立面。隔代人教育在溺愛的區域徘徊不前,包括無原則的滿足、過分的代替包辦、盲目干涉袒護等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2)父母責任心不強。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力極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一些喜愛賭博、玩?;蛑活櫮睢吧饨洝钡募议L,根本沒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是任其放任自流,卻不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起奠基作用,家長的言行對其子女的發展起表率作用、和諧的家庭文化對子女的教育具有熏陶作用。
二、“依賴型”家庭教育
一直以來,特別是在農村,大多數人都認為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孩子的啟蒙老師理所當然是孩子在學校接觸的第一位老師。有很多家長常在我面前訴苦:“我們管不住孩子,他只聽老師的話,只有靠老師多費心了。”當然,老師肯定該盡力教育,但家長就一句“管不住孩子”將其責任推托嗎?其實我們每個人所接受的教育應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應該屬于啟蒙教育。因此,家庭中的父母才真正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他們不僅僅是孩子啟蒙老師更是孩子終身的老師。
三、“文盲型”家庭教育
“家長一落后,教育就危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有的家長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動輒拳腳相加,用武力高壓的手段制勝不聽話的子女。這種教育方式會產生很多惡劣后果,它會使青少年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還會產生與父母的尖銳對立,甚至會有極端之舉。在農村,文盲率極高,很多家長連字都不會認或寫,他們又如何對學生進行輔導呢?他們對教育的意識又如何呢?有些家庭的家長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從未考慮過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他們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做事從不考慮小孩的感受,從不讓小孩發表自己的意見。孩子容易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
四、“特殊型”家庭教育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致使“雙親之愛”變成了“單親之愛”;有的家長則是對孩子進行“恨鐵不成鋼”的專制式的教育;還有更為特殊的“母親不管,父親也不管”的放任型家庭教育……這些原因使這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誤區。還有一部分再婚的家庭中,因后爹、后媽受傳統的觀念的束縛,在教育非親生的子女時產生心理障礙,使對這部分學生的教育失去了良機。另外,家庭的貧窮使得全家人為生計而奔波,無暇也沒有能力在意對孩子的培養上了。
小學生自制力本來就很差,再加上這樣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我們的教育如何達到健全?這種現狀令人擔優,而且無法去改變。但我們除了擔憂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想辦法“因材施教”進行彌補了。
1、對學生家庭作業的處理上
(1)作業布置多了,反而“事倍功半”——完成率不高,質量也不高。所以,家庭作業要布置很少而精,而且布置一些難度不高易完成的家庭作業。(2)他們特別感興趣的作業放在家庭中去完成,比如一些小制作。(3)實行“獎勵”制度對家庭作業完成得好的同學給予獎勵,一般一周一次較好。
2、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幫助家長提高認識
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庭與學校雙向聯系手冊、電話聯系等方式,除了與父母對學生在校在家表現情況作相互了解外,還應注意通過巧妙的方式提高家長的認識,使其認識到對孩子教育與培養的重要性。就算不能輔導,但總可以督促。例如在家長會上讓學生向家長展示自己近期在校成績:一次優異的作業、一次精彩的演講、一次愛心奉獻。班級也可以設立各種單項獎,讓家長發現子女的閃光點,有意引導家長關注孩子思想、情感,為孩子健康發展健全性格,營造一份寬容的育人氛圍。
3、對學生課外讀物的處理上
凡涉及了解課外的知識,學生輕常叫苦,就連一些基本常識都一問三不知。主要是因為家庭沒有經濟能力承受,就連湊一點學費都來之不易,再加上農村學生見識面窄,耳聞目睹的東西也有限。針對這種情況,我有幾種建議:(1)每個學生買不同的課外讀物,全班交換著讀。(2)老師多收集信息經常向學生介紹。(3)建議學生多看新聞類電視節目,但強調注意把握時間。
4、老師同時扮演父母的角色
一位30多歲的媽媽帶著10歲的兒子參加了我的英語補習班。一般來說,孩子在學習一周后,都能有較明顯的進步。但這個男孩學了一個月,要說沒進步,似乎有一點;要說進步很大,似乎效果又不明顯。反正,就像一壺煮不開的水,下面火再大,壺里的水就是不熱,讓人著急。
我注意到男孩的媽媽比孩子本人對學習還上心,每堂課都從頭陪到尾,對孩子很少有滿意的時候,偶爾低聲訓斥孩子幾句。孩子長著一張小圓臉,模樣肉肉的,性格似乎也“肉肉”的,不是很努力的樣子。他笑的時候,總像沒笑透,在擔心著什么,而被訓斥的時候又好像不是真的感到難受,只是低頭不語。訓斥過后,母子間的話語時多時少,情緒時高時低,關系時好時壞。
終于有一天,媽媽沉不住氣了,課后拉著孩子來找我:“老師,您看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干什么都這么磨嘰,拿不出拼勁兒,學什么都不主動,不知道精益求精?!?/p>
我安排他們去我的辦公室等我,那里更安靜些。
幾個小時的談話我不再細說,僅說我觀察到的一個細節:每當我問孩子一個問題,孩子總是先偷偷看媽媽一眼,然后再支支吾吾地回答,并且邊回答邊看媽媽。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孩子始終如此。
從孩子的表現中,我看出了問題。
于是,我單刀直入地問孩子:“媽媽平時打你嗎?”
孩子一愣,看了媽媽一眼,說:“有時候打,有時候不打?!?/p>
“什么時候打,什么時候不打?”我接著問。
“急了就打,不急就不打?!焙⒆诱f。
“什么時候急,什么時候不急呢?”我又問。
孩子答不上來了,他摸不準媽媽喜怒無常的脾氣。
我又問:“爸爸平時打你嗎?”
孩子說:“我爸老出差,一回來就給我買一大堆東西,不怎么打我?!?/p>
“爸爸經常出差見不到你,回來見到你,應該非常喜歡才對啊,怎么還‘不怎么打’你?”我問。
“我爸的脾氣不好,有時候急了也吼我、打我?!?/p>
我又改口問:“你媽媽什么時候對你好?”
孩子瞥了媽媽一眼,回答:“什么時候對我都好?!?/p>
“我是問,什么時候對你最好?”我溫和地強調了一遍問話。
孩子猶豫片刻,想了想,說:“每次打我之后對我最好?!?/p>
聽到這里,我也看了孩子的媽媽一眼。她很不好意思,像做了什么錯事被人看見了,又好像因為打了孩子而內疚。
如果家庭教育無“法”,父母的心情就成了“法”
其實,打孩子在中國家庭中普遍存在。關于能不能打孩子,我至少被問過一萬次。而在中國家長的腦子里,這個問題至少也被想了一萬次。那么,孩子不聽話時,該不該打他呢?
我的回答是:打不打,都是您的家務事,我不發表意見。但教育孩子應當有原則,如果孩子違反原則,那么家長該狠則狠,這一點是必須的。
有些家長聽后立刻反駁道:老師,外國家長從來不打孩子。在國外打孩子是犯法的,是要報警的!而不挨打的外國孩子比挨打的中國孩子成才的還多呢!
我也立刻反問:你光看到人家不打孩子,怎么沒看到人家還不溺愛孩子呢?如果你也能做到不溺愛孩子,不把孩子慣得隨意違反原則,我就同意你不打;如果你做不到,你的溺愛泛濫成災,把孩子慣出了問題,就算打,恐怕都來不及了!
你看,自行車都有閘,用于剎車,沒有閘的自行車沒人敢騎。但一個人騎車老捏閘就不好,一是對車的損害太大,二是他騎車肯定有問題,他為什么不能先把路況看好,非等出了狀況才頻頻趕緊捏閘呢?也就是說:家長最好平時就把孩子教育好,不要等孩子出事了,才想到用“打”來解決問題。
我認為,家庭教育的理想狀態是:讓孩子知道家長有武力,但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武力。當然,要做到這點,是需要智慧的。
其實,中國父母是最愛孩子的,真的痛下狠手打孩子也是被逼無奈,恨鐵不成鋼??!而恨鐵不成鋼的原因無非兩個:一是孩子的品行不好,說話做事沒規矩;二是孩子沒有進取心。
先說第一個原因:孩子的品行不好。
孩子的品行不好,一般不怪孩子,而怪身邊的大人。特別是15歲以前的小孩,他身上的一切毛病都來自身邊的大人,因為大人沒有讓他明白清晰的“成長是非界限”。
當今,很多孩子是在是非界限模糊的環境中長大的,除了知道不能殺人放火、偷東西和要有禮貌外,其他的事情幾乎沒有清晰的是非觀,完全憑感覺。這一方面使孩子看上去很不懂事,另一方面當孩子遇到事情時,自己也感到困惑。
要是倒退幾十年,那個時代的父母多數也不太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但那個時候有個好處,就是獨生子女少,一個家庭中有多個子女,每個孩子身邊都有幾個伙伴,伙伴之間公平而堅定的游戲規則清晰地暗示出是非原則。如果你不遵守原則,就沒人跟你玩了,這可以讓絕大多數的孩子馬上規矩起來。
而現在的孩子幾乎沒有集體游戲的成長環境,他們從小到大幾乎只和自己的父母密切相處,行為準則自然也只能從父母那里學到。
可當今父母一般只有一個孩子,工作的勞累、情感的安慰、希望的寄托、獨苗的珍惜使他們難以和孩子公平相處。他們往往不是清晰規則的制定者或暗示者,多是喜怒無常的溺愛者或虐待者。父母溺愛泛濫時,孩子做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父母心情不爽時,會因一點小事怒吼和責罵孩子。父母說不清一件事的對錯,孩子所有的事情(大到寫作業,小到吃冰棍)都要征詢父母的意見或看父母的臉色行事。
漸漸地,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里沒有了“法”,只有父母的心情,父母的心情就是孩子的“法”。
在這種無“法”家庭里,孩子看似幸福,其實安全感嚴重不足。因為他不知道何時父母心情好,會對自己寵愛有加;何時父母心情糟,會讓自己遭殃。為了趨利避害,孩子就學會了察言觀色,而不是按規則行事。
再說第二個原因:孩子沒有進取心。
在無“法”家庭里,父母以心情指導教育的嚴重后果是直接導致孩子喪失進取心。其實,只要是個正常人,誰不希望活得自由、成功、榮耀、幸福?這種天然的進取心完全不需要培養,生下來骨子里就有。
然而,無“法”家庭里的孩子與父母相處,常有“伴君如伴虎”之感,老是擔心自己的安全,擔心被情緒時好時壞的父母傷害。一個沒有十足安全感的人,怎么可能投入全部精力去讀書學習呢?孩子沒有堅定的發力方向,沒有持久的爆發動力,自然也就喪失了強烈的進取心。
健全的法制有利于國家的強大,健全的“家庭教育法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那些抱怨孩子品行不好、不知努力的家長們,不妨停止抱怨,仔細想想問題的根源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那么,怎樣改變孩子的不良品質,并使他重新擁有進取心呢?依據我多年的研究,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就是召開家庭“立法”會議,用“立法”取代“無法”,用清晰可見的、有章可循的條文規定取代父母情緒的陰晴不定、忽冷忽熱。
就拿剛來向我咨詢的那對母子來說。在這個家庭中,爸爸平時不在家,媽媽和兒子相依為命,結果造成媽媽對孩子的溺愛,家庭教育失去法則。而失去法則的男孩表現時常出格,結果就會遭到媽媽情緒不佳時的打擊。而媽媽在打擊男孩后又異常后悔,用加倍的溺愛來補償孩子,這種舉動更加踐踏了法則。沒有清晰法則的家庭,使孩子的行動沒有安全的依附感,孩子在各方面都完全依照媽媽的臉色行事,包括學習都是為媽媽學的,自然激發不出內在的學習動力。媽媽用鞭子抽一抽,他就走一走;媽媽不用鞭子抽,他就不走。
時間一長,孩子逐漸養成了干什么都不積極主動的習慣,干得多錯得多,不干不錯,或者媽媽讓干什么再干。這個家庭中的爸爸,沒有起到發現問題、糾正問題的作用,反而是偶爾回家用更多的溺愛沖淡家庭教育的主題。
依我看,要解決這個家庭教育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立法”,用立法的方式來限制大人溺愛泛濫,來規范孩子的行為,保護孩子的安全獨立,激發孩子的進取之心。
用制度管理孩子,別用情緒管理孩子
我立刻給這個家庭開了“藥方”:召開一次家庭會議,讓孩子參加,大家平等地討論問題。
一、列出孩子每天“必須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事情可列得詳細些,包括早晨起來洗臉、疊被都可算一件事。這些事必須用合理的理由說服孩子接受,不能強迫孩子去做。這些事最好由孩子提議列舉。
二、列出大人每天“必須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同樣,這些事最好由孩子來提議列舉,并說明家長為什么要做到這些事(這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驅除孩子的不安全感十分重要),以及為什么不能做這些事。
三、如有違反,怎樣懲罰;如表現良好,怎樣獎勵。對此,要請一個可信賴的人作為家庭教育立法監督員,借助外力監督執法,防止家庭內部人員感情用事,踐踏立法。
四、立法內容可更改,但更改時必須召開家庭會議,討論通過后實施。并且一旦通過,立法內容就需要貼在家中公示執行。
五、定期和立法監督員見面,接受立法監督員的監督和咨詢,以保證立法的順利執行。
這位母親在聽了我的建議后,不久就在家里召開了家庭會議,會議持續開了幾天,因為只能在孩子放學回家后召開。會議期間,這位母親還特意打來電話,詢問我一些具體的條款如何制訂,我在場外給予了支持和指導。后來,這個家庭決定,聘請我擔任他們家的家庭教育立法監督員,我欣然接受。
“立法”之后,效果立竿見影。這個男孩的安全感大大加強,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一改從前什么都不想做的狀態,前所未有地幫媽媽分擔起家務來。學習上,他也改變了過去需要大人陪伴還半死不活的拖沓狀態,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
他們家的立法中有這樣一條規定:孩子學習時,大人除創造外部條件外,其他基本不參與;但孩子取得進步時,大人必須及時發現并獎勵;而孩子學習退步時,由孩子自己決定如何懲罰自己,并向全家說出懲罰辦法(全家大人一致同意不在立法中寫進如何懲罰孩子,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會公平、公正地對待自己的錯誤。這一條寫得太妙了,它換來這個10歲男孩向父母保證自己會努力學習的決心)。
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你就會看到成功的希望,看到孩子的明天!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總結,供大家參考。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總結1膝下的孩子已過六歲,是我們生命中至親至愛的六小齡童。從他呱呱墜地,到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到走進幼兒園快樂成長,這一路的風雨攜行,讓我們對“父母”這個字眼有了更透徹的認識。古語說的好“要知父母恩,懷中抱兒孫”。是呀,養育好自己的子女,讓他們茁壯健康的成長,是我們的職責與義務,更是愛的傳遞。在西開保育院老師的精心呵護與幫助下,在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長,內心的激動帶來了精神的愉悅,讓我們盡情享受著成長的快樂,收獲著久違幸福。伴隨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與認識,與大家分享共勉。
一.培養習慣,感受進步
人常說“播種習慣,收獲性格”。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將來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伴隨孩子的成長,日常生活的行為我們逐漸加以規范。如言談舉止、行動坐臥,洗臉洗腳等。教育引導孩子,讓勞動成為我們生活的伴侶。
進入大班,孩子開始要寫作業了,我們覺得孩子寫作業很正常,沒什么特別的,但是通過一周的觀察,我們幾近蹦貴??吹胶⒆游展P姿勢不規范,寫作業不專心,寫作業時間過長,且有厭倦作業的情緒,我們都很著急,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呀!于是我們主動與曹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了解到了孩子剛開始寫作業的心里特點、應對策略及具體的指導方法。于是每天放學我們全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我們給孩子講學習的重要性,寫作業的必要性。鞏固握筆的方法、坐姿等,邊鼓勵邊要求,與孩子一起參與寫作業活動,孩子心情放松了,幼小的心靈透射出了自信,逐漸有了做作業的意識,有了把作業做完做好的想法。自去年九月到現在,孩子每天回家能認真完成當天的作業,作為父母,我們就主動陪伴在孩子旁邊看書學習,遇到問題能全家一起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于不良行為及時要求,及時糾正,漸漸的營造了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在這個氛圍的感染下,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喜歡學習了,兩次學業水平測試進步也很明顯,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莫大的鼓舞。
養成習慣是個過程,允許犯錯,敢于面對,及時糾正,不斷完善。家庭學習中,我們始終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其中,對于孩子點滴的進步我們都會及時給予鼓勵表揚與認可,家庭的互動式學習的開展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責任,是義務、是自己的使命,是自己終身要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快樂。用我們的身體力行,影響孩子,激勵著孩子。
二.體驗生活,豐富情趣
忙碌的生活占據了我們太多的時間,為了能調節疲憊的身心,放松心情,開闊視野。特別能給孩子多一些成長的空間與時間。我們結合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家里,我們一起玩玩具,模擬動畫片中的人物進行情景表演,如扮演奧特曼,鎧甲勇士,光頭強等;一起組織家庭歌友會,我彈鋼琴兒子唱歌,一起錄制家庭視頻短片;一起組織外出參加野外游玩等。去年冬天我給兒子承諾一起坐動車的事一直沒實現,心里挺愧疚。于是在一個周六的早上我和兒子兩人驅車到北客站,坐上了去華山北的動車?;疖囈詴r速三百公里的速度飛馳在渭北原野,兒子很興奮。當時那節車廂只有我們兩個人,開心的場面令我們陶醉。我也很高興,一是因為我答應兒子的事終于兌現了;二是我們都是第一次坐動車,感覺很激動,很刺激。不到半個小時就到達華山北,原想直接返回,可我發現兒子游興正濃,不想打消他的興致。于是臨時決定登華山。我們乘坐新開的纜車,約摸二十多分鐘到達了華山的西峰,頓時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說實話,很震撼。藍天白玉,松柏矗立,皚皚白雪,人頭攢動。我緊緊拉住兒子的手,小心翼翼的一步步登高前行,兒子趁我不注意抓起路邊的積雪猛的向我打來,見我被雪球砸中,得意的詭笑使他直不起腰,我釋然了,這就是孩子天性的釋放,我們整天蝸居于城市,宅在家里,忙碌的身影,積壓的情緒,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原來我們還可以如此的開心快樂,久違的感動縈繞在華山之巔……
其實開心與快樂就在身邊,關鍵看我們如何把握,所以給孩子豐富的生活也是在豐富我們的自己的人生,同時也是給我們積累老時回憶的素材,用我們的行動創造多彩的生活,用默默的堅持積累多姿的人生。
三.家校共育,幸福學生
學校是孩子學習的主陣地,是孩子成長,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所突顯出的規范、條理、科學已然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同時,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能清晰的感受到貴校管理的科學化,工作的規范化,育人的人性化。作為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鞏固延續與拓展,同時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提升。如何能更好的配合學校教育,完美的整和教育資源是我們積極思考并探索的問題。準確點說,家園共育能帶來孩子全面的進步。這點我們一直都不敢馬虎,經常利用業余時間了解家庭教育的理念,科學育兒的方法,通過讀書,上網等形式學習相關知識,拓展教育視野,認真閱讀西開保育院校報,了解幼兒園的發展方向,關注育人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作為家長,與老師溝通是我們家長的常規工作。平時通過電話,信息,校訪等形式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積極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導工作,不給學校添麻煩,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上學期間,我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親子體驗活動,家長會,文藝表演,節日慶典,運動會等,及時給孩子們制作活動視頻,努力讓自己成為孩子中的一員,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孩子樹立榜樣,增強孩子生活的信心,感受他們成長的快樂,享受他們進步的幸福,給孩子人生的童年留下難忘的回憶。
最近總喜歡聽一首歌曲《時間都去哪了》,那樸實動情的歌詞吸引著我,那感慨且略帶傷感的旋律直插心底,觸碰著自己靈魂深處最脆弱的那快地方,感情的思緒隨著歌曲的起伏徘徊縈繞。頃刻間才暮然回首,隨即感嘆時間的匆忙,歲月的流逝,在匆忙中告慰我們逝去的青春。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彼此肩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把愛播撒到孩子的心田,用智慧點亮孩子前進的方向;用行動感召孩子幼稚的靈魂;用堅持孕育孩子出彩的人生。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總結2要說我的育兒心得真的沒什么,大家都初為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寶寶一天天長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熟,怎樣理解孩子,學習探索教育培養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點點是一個脾氣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個“吃軟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對她兇,她就越哭鬧得厲害,你要是蹲下來好好和她說,反而會乖乖聽話,懂事的讓我們吃驚,跟小大人一樣。所以我經常和她互換角色,讓她來當我的姐姐甚至媽媽,她會一一告訴我這個要這么做,那個不可以這樣做,之后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時不好的習慣,而我達到了預先的目的,感覺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養很重要,點點雖然有脾氣,但很爽直,我不喜歡孩子像個牛皮糖那樣粘。她就是哭也不會很長時間,在她沒完沒了的時候,我們就采用轉移的方式,比如她吵著要去哪兒哪兒玩耍,或者買什么什么玩具的時候,我會突然說“哎呀,昨天爸爸買的那個玩具怎么不見了?”她就馬上不鬧而是去把那個玩具找不出,還說“你看呀,不是在這嗎?”早上孩子往往會賴床,特別是冬天,閉著眼睛縮在被窩里不肯起來,我就拿了一樣東西,在她耳邊說“看看這是什么呀?”“你知道嗎,今天親公給你買了什么好吃的嗎?”她馬上就清醒過來,呵呵,還屢試不爽呢。但有時候也會很無理取鬧,這個時候什么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邊,全家人步調一致,她會哭到東哭到西,然后有個“好人”就站出來,跟她講道理,這個時候她馬上止住哭鬧,還一個勁的說“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們全家就馬上會意的笑起來。孩子還小,我們的教育都是正面的,從來不恐嚇她,說什么大灰狼來啦,妖魔鬼怪來吃寶寶啦,也從來不把孩子關到黑房子里。不能給孩子稚嫩的心靈留下陰影。
老師經常表揚她的小手很巧,我們大人當然很受用,可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團糟后才出的結果,讓她收拾干凈,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說我們一起來比賽看看誰收拾的最干凈哦!她才會跟上了發條的機器人一樣興奮的干起來。孩子從小就好學好動,最會模仿大人的樣子,看到我們搞衛生,她就搶著抹桌子掃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紙沾了水到處擦,盡管有的時候反而弄臟了,可是看到她認真快樂的樣子,我們就都開心了!我們全家還常常跟她一起互動,比如她帶上圍兜,拿了鍋碗瓢盆做飯,還煞有介事的來問這個“你想吃什么菜”,那個“你想吃什么菜”,我們都認真的說“我要吃蛋炒飯”,“我要吃清蒸魚”,于是她就說好的,馬上做。一會就端上來給大家吃,我們就裝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樣子,還不住的夸獎說“真好吃,真香”,她馬上咯咯地笑個不停。
孩子是一張白紙,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概念。剛到學校什么都不懂,老師發紅花,她扔掉,因為她不喜歡,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對的事,老師為了教育大家,讓他們站到上面給大家講什么是不對的,可她會跟他們一起站到上面,這個時候就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結合在家的表現,她也喜歡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龍頭上沖洗,一來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濕了,二來還浪費了水,我們就跟她說衣服濕了要咳嗽,浪費水是錯的,結合南方干旱的事,給她講南方的小朋友因為沒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讓她懂得要節約用水?,F在她還經常給我們大家發小貼紙呢,邊發邊說誰表現好就發小貼紙給她,我們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對象呢。
孩子從小就有虛榮心,喜歡爭第一。開始的時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賴皮,一定要我們等她讓她,有時候干脆哭鬧,這時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爭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讓給你,在學校里也是一樣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領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競爭,得到第一是很光榮的,別人得第一你也該為朋友高興。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會因為沒有得到第一而哭鬧了。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總結3《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是一本好書。書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當今社會,父母難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不是一般的父母,而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指望孩子成龍成風。只要孩子將來"出人頭地",當父母的就臉面生輝,無尚自豪。但孩子怎樣才能"出人頭地",也就給當父母的提出了一個怎樣教育的問題。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把他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當父母的只是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等等。其實這只是對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一種蒼白的說教。事實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識的教育,素質教育更不容忽視。教育孩子不只是學校的事,雖然文化知識教育,學校肯定是"主角",但在素質教育方面,應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家庭怎樣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這一方面,《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予我們一個導向。書中介紹了許多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中介紹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滿愛心,關愛他人,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天空,讓孩子自己走向成功。相比之下,我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許多問題。自己認為,給孩子選擇了一所好的學校,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當父母的就"稱職"了。在學習上平時對孩子要求嚴格點,除了學校的功課必須學好外,在家里要多看課外書。還有星期六參加"英語補習班",星期天參加"寫作輔導班"等等,結果發現孩子的心理越來越壓抑,動不動就發脾氣,罵我們是"不合格的家長"。當發現問題時,回想起來,責任原來在于家長本身。當父母的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平時指責多于夸獎。我孩子的學習成績雖然不錯,但妒忌心較強,性格倔強中又有點軟弱,不敢面對挫折和失敗。這跟我們平時不注重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有關。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使我獲益匪淺。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得借鑒--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總結4說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兒童,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里也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著教育的開始,教育可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智力開發,學習成績的好壞。我認為,家長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會道德;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識教學、智力開發這些一定要由學校教育來完成。即便家長懂得這些知識,可能不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和專業老師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為家長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對孩子的教育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兒子今年8歲,就讀于實小三年級,他有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孩子發展比較全面,學習上進步非常明顯,有一定的獨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動學習;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愛心,能體諒、尊重父母,與小朋友和睦相處,知道勞動的艱辛,有較強的交際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如粗心、愛玩電腦游戲、做事情慢等。
要說起教育孩子,我覺得談不上有什么成功之處。但是,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一個了略懂人事的孩子,這過程也的確是凝聚著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嚴”當頭,抓住小學關鍵期
大學者曾經這樣說:“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圣大賢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上分別出來”?,F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請他人管教孩子的現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嚴格教育,對孩子“錯愛”、“寵愛”、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如對人沒禮貌,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爺爺奶奶代辦,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認識的大學生、高中生中均出現過要父母給盛飯事件。我們絕對不要認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稱之為“事件”,是認為這種孩子“嬌生慣養”、“自私”、“以我為中心”。沒有同情心,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志。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多為公著想,盡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我家培養孩子的習慣采取“小時嚴、大時寬”。幼兒園、小學時期,孩子還比較聽話,好管教,容易養成好習慣,這時我對兒子以嚴為主。孩子只要小時侯養成好習慣,大了寬松一點兒也出不了格。這也就是關鍵期,任何教育都有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最為有效,如果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學階段,它是建立常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抓住這個環節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養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么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盡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溝通,當好慈祥父母親,及時解疑答難,正確引導孩子。
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于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感和愛心,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我家非常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我們主要從要求兒子不說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另外孩子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點兒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作業完成得如何,學習順利嗎?有什么新鮮事,心里有沒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同時,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人和事說起,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我們從不用過多的課外培訓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四、經常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表現。
家庭和學校之間要經常保持聯系,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態度,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態度,聽課是否認真、發言是否積極等情況,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虧老師及時與我們聯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彎路及孩子一些不好習慣的養成。
家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家對孩子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法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不斷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與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使孩子們能夠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為人父母者,欲子孫賢者,不染惡習。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奮刻苦努力的學習,將來能成為我們國家的棟梁之材。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對孩子進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
貪婪癡慢,人心墮落要因。一切時,一切事要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一切為公著想,要使其作到斷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要做到愛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將來踏進社會,不為自己,為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所以我們家庭是經常督促孩子要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確方向,努力學習。精進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應句瑗;父母命,行勿懶。”在學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上課時要做到認真聽課,要按時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一切作業,團結同學,要做到取長補短;在學校要爭取多做對大眾有益的事情。嚴格遵守校規,教育孩子力爭做到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這就是我們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綱領。
家長教育心得體會總結5通過在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我會好好配合學校和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在家長學校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課,我深感受益非淺。在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同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么重要,同時也使我更加親切地體會到,當教師難,做家長也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更難。做一個好的家長真是任重而道遠,幸好有家長學校,通過她,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在盡力做好家長的同時,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變和提高,現將粗淺體會淺述如下:
第一是教育觀念的改變。通過幾個老師的講座,使我了解了學校對孩子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為我感覺孩子最聽老師的話,以前,我甚至這樣認為,我將孩子送進學校,學好學壞就靠學校老師了,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家長要積極投入到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從而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通過老師的講座,使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培養孩子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培養良好的習慣比分數更重要。
第二掌握了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提高了教育能力。通過學習,明白了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禮貌待人,遵守各種行為規范,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要主動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經常帶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假期帶孩子出外旅游增長知識,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老愛幼、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等一些好的習慣。同時,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親身體會到,孩子有時的“不聽話”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只要有耐心,一定能找出他犯錯誤的原因,也只有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標本兼治。
第三提高自身的素質。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就時刻充當著“老師”的角色,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通過聽老師的講座,讓我掌握了一些親子溝通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給孩子布置任務,如何處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絕,如何處理孩子的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從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入手,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同樣要為人師表,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給孩子限定時間可以幫助他專心地做事情,提高學習效率。
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發展的搖籃,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是家庭教育的載體,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如何在觀念上、機制上、制度上進行調適和創新,是我們一直探究的課題。這幾年,學生、家長、教師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是在信息化社會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家長的教育背景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師隊伍正在逐步年輕化和高學歷化,普遍出現了未婚的獨生子女教師指導獨生子女家長的新情況。我們堅持把組織和開展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作為學校貫徹執行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的決定和上海市兩個《綱要》的重要內容,轉變觀念、落實措施、銳意創新,用全新的理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現代家庭的變遷告訴我們,當孩子走進學校大門,成為學生時,他們由家庭產生的原始情感開始發生裂變和飛躍,他們的態度、動機、信念和價值觀在學校、老師、同伴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這其中,家長、教師、同學、朋友及社會各個方面都對學生的成長發生或多或少的作用,他們都在學生獨特的生活背景下成為教育影響學生的力量。而家庭教育則是影響孩子,特別是年齡較小孩子的主要因素。認真研究今天家長的情況,與過去相比,出現家長年輕化、高學歷化、對子女高期望化的傾向。這個現象的出現,給學校家庭家庭教育指導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學校家庭教育需要及時轉變觀念,探索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的載體和途徑已經成為今天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當務之急。
一、重視發揮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家長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具有無可爭議的地位,作為一個整體,家長在學校教育中同樣具有特殊地位。雖然孩子進入學校,教育孩子的主體力量發生了變化,但是這并不等于家長已退出對孩子的教育,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仍然在影響或者左右著子女,有時候家長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社會轉型時期,由于受教育水平往往影響一個孩子和家庭的命運,所以今天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育的投入已經成為家庭的主要投資方面,對教育的需求已經成為家庭的第一需要。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認為家長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資源,家長對教育的關注、投入等都應該融入學校教育整體構架中。因此,在開展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時候,我們強調“三個不能忽略”:不能忽略家長的作用;不能忽略研究家長對學生的影響;不能忽略發揮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以便把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和投入與學校教育同步。在安慶幼兒園,為了讓家長對幼兒的教養有更加深入的體驗,他們設立了“輪值協理園長”制,協理園長由家長擔任。這些家長不但要主持家委會會議,參加對園務工作的管理,而且要參加對家長學校計劃的編制。家長通過參與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對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又如,閘北區三中心小學把學校的“陽光教育”理念運用到家庭教育的指導中去,賦學生的家庭成長氛圍以陽光;同時該校實行的例會制、聽證制、參政制、表彰制等使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制度化、規范化;他們的品牌項目“義賣活動”“母女學校”“親子銀行”等新型家庭教育指導載體使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從整體上提高了指導活動的效果。發揮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加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便于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提供家長教育子女的成功模式,促進家長教養方式的轉變,而且對于發揮家長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認同學校的教育,改善學校、家庭的關系都有積極意義。
二、教師、家長要成為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伙伴
教師與家長關系的存在是以學生為紐帶的,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過程中,思考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時,關鍵在于看這種關系是否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發展。今天,在合作學習、建構主義、活動教學、多元智能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越來越多地進入教師和家長視野的時候,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和子女所經受的教育,主觀選擇的傾向顯得越來越明顯。教師單向的、傳授式的、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指導方式已經不適應家長的需要。同時,在二期課改中,教師的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職責已經不光是傳遞知識,還應該成為學生的指路人、學習指導者、共同學習的伙伴。在這種背景下,教師與家長應該更多地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勵,從而成為真正的伙伴關系。今天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大多摒棄了傳統的觀念,他們有許多適應時展的科學育兒方法,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為此,開展家庭教育要鼓勵教師與家長積極溝通,吸納家長教育孩子的真知灼見,豐富和完善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根據我們對家庭教育指導的理解,許多基層學校結合校情,努力創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新機制,把家長請進來,讓他們了解、熟悉學校教育活動的制度、內容、形式,從而在參與學校教育的實踐中提升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我區金鷺幼兒園進行了家園共育的探索研究,他們通過家庭親子游、親子合唱團、家長品評會、家園聯系冊等多種載體創造家長廣泛參與幼兒園教育的平臺,教師與家長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系,促進了相互之間的尊重、理解、信任,也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協作、相互依靠。在芷江中路幼兒園,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形成了以“多樣性、針對性、互動性、主動性”為鮮明特征,以“人性化、個性化”為主要支撐的家教指導特色。該園對!—"歲孩子家長的合理喂養和親子關系的指導,他們開辟的“小龍人親子苑”,編寫的《芷江園報》等都從不同的角度以家長為伙伴,學校和家庭共攜手,為孩子創設成長的新天地。
三、要重視家長、子女的共生關系
子女與家長是一種血緣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保持、發展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共生就是指人的生成與生態情境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應該尊重、理解這種關系,并努力促使它發展成為父母子女和諧共處的精神家園。從生態理論相依性的特點出發,研究家庭中父母子女共生的現象,倡導在家庭中形成協同發展的模式,對于家庭和睦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我們要認識在家庭層面,孩子與父母相互交流、孩子與家庭成長環境、孩子身心發展與個體的自然節律都是共生共長、互為補充、互為依托的關系。因此,家庭教育指導要關注學生不同于他的同學、不同于成人的學習、行為方式,尊重其獨特的腦工作機制和品德成長模式;引導家長以開放的心態尊重、理解、認同、接納孩子的想法、行為,從而保證孩子有一個心理安全的成長環境,保證孩子取得身心動態平衡,為釋放他們的潛能創造條件。風華中學在創設新型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模式的過程中努力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辦學特色,他們給家長辦講座、開座談會、舉辦專家咨詢,千方百計地引導家長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引導家長運用心理方法分析子女的情緒、態度變化,引導家長運用心理技術解決孩子遇到的煩惱,努力構建父母子女共生的成長環境。通過該校的不懈努力,該校的教育質量不但每年攀升新高,畢業生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也明顯提高。顯然,在家庭教育指導中,引導家長創設符合孩子視角的家庭文化環境,提供蘊含孩子意愿、想法的活動,讓學生與家長共生共長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對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的孩子顯得更有意義。#p#分頁標題#e#
四、要發揮文化“反哺”的積極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作為一直工作在教育前線的我,此時深刻的體會到,教育好下一代,單靠我們的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做好家庭教育,只有做好家庭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走出當前教育的誤區。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的平均文化素質較低,我們的家庭教育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農村,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學習,很少有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交友等方面仍然保持著任其發展的態度,有的家長甚至因為外出打工,將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照顧,導致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淡漠了許多。這時,“牽手兩代”——親子共成長工程應時代要求而被我們提倡起來。然而親子關系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成敗,因此,如何搞好親子關系直接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2 解決問題所采取的策略措施
2.1 關注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影響。親子關系原是遺傳學中的用語,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的生物血緣關系。在教育學心理學領域親子關系的內涵有所擴大。而劉曉梅、李康將親子關系進一步理解為“以血緣和共同生活為基礎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所構建的、親子雙維行為體系的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統一體?!?/p>
在社會學中,伊恩·羅伯遜指出兒童社會化是發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會化,它主要向兒童傳授語音和其他認知本領,使兒童將文化規范和價值標準內化,建立感情聯系,并理解他人的角色和觀點?!吨袊蟀倏迫珪ㄉ鐣W)》編輯委員會則解釋兒童社會化指一個人在兒童階段通過個人和社會的交互作用,獲得語言、思維、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為方式,逐步了解社會,掌握生存能力的過程。
研究表明,孩子在與父母的親密交往中,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學會獨立和與人合作中完美的完成任務,并在未來的生活中為發展其完美的人格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鑒定了基礎。
2.2 分享點滴,把握機會,及時溝通。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子女是父母的影子,從子女身上可以反映出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F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常將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花了不少時間在孩子的功課上,卻忽略了跟孩子之間的溝通與分享。心理專家認為家長在忙碌工作之余,應當把握機會多跟孩子相處、交流。這樣在彼此分享生活點滴的同時,不僅促進了彼此之間的認識,也起到了互相支持的作用。中國人每逢節日,都有全家人圍在一起吃晚飯、團圓的習慣。但現在人們為了生活四處奔波,聚在一起的機會逐漸少了,生活中缺乏了分享與支持,令親子關系也變得逐漸疏離了起來。因此要想搞好家庭教育就要從促進親子關系方面下工夫,例如抽出適當的時間跟子女相處、睡前講故事、參加親子活動等。還可鼓勵孩子談談學校生活、與同學相處的瑣事等。另外,還要讓孩子承擔相應的責任,如要求他們做些簡單的家務,像晚飯后幫忙將碗筷放到水槽中,或回家后將鞋子放回鞋柜內。以增強家庭的抗逆能力,表達彼此之間的關心和愛。
2.3 遠離惡性批評,避免強迫。惡性的批評和強迫是扼殺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主動性的最重要的殺手。我們很多家長,批評和強迫已經成為頑固性的痼疾。對孩子除非不說話,一說話就批評多于表揚,強迫多于鼓勵。自認為是為孩子好,不批評就引不起孩子的重視,不強迫不足以改正缺點。事實上,惡性批評和強迫,其結果與我們的期望卻完全相反,我們希望激發起孩子成長的動力,卻反而扼殺了孩子成長的動力。我們希望孩子完美,卻把孩子弄得沒皮沒臉,自尊心喪失殆盡。我們希望孩子主動學習,卻導致了孩子厭倦了學習。
2.4 開展親子教育,傳播科學育兒法,提高家長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愿望是好的,但由于部分家長不懂得正確的育兒方法,不了解子女的真正需要和真實水平,從而使教育與實際相脫離,這樣即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又使親子之間的關系變得僵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要改善親子關系,首先要使家長提高自身的素質,掌握一定的科學育兒方法,真正從子女發展的需要出發,學會做一名可親可敬的稱職家長。
2.5 利用平等的親子游戲活動,改善淡薄的親子關系。游戲是兒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他們通過游戲,學習并發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所謂親子游戲是指父母鼓勵性參與兒童的游戲活動,父母與孩子一起動手完成任務,并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兒童的積極情感,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孩子樂于學習,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同時也使父母更關心子女的成長,更真切的感受和了解子女的內心需要,為家庭教育指引正確的方向。
2.6 及時做好家校聯系,共同交流教育方法?,F如今,尤其是在農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還不夠,多數家長仍然抱有“樹大自然直”的觀點,要從根本上改變家長的觀念,單靠一兩次的家長會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家訪也不是萬能的,因此,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采用書信或電話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聯系方式。
3 取得的成效
一段時間以后,不少家長開家長會時反應孩子在家聽話了不少,也知道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也知道關心父母了。從他們的談話中我看到了他們的開心,從他們的舉止中我看到了他們的安心。
關鍵詞:南疆地區;維吾爾族;家庭教育;社會穩定
一南疆地區維吾爾族家庭及家庭教育概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理特征是“三山夾兩盆”。新疆最北部是阿爾泰山,中部是天山,最南部是昆侖山系。南疆地區位于天山以南及昆侖山系以北。較于北疆,南疆地區在經濟、社會、教育等方面的發展狀況相對落后。但是,南疆地區維吾爾族人口遠大于北疆地區,其家庭、社會狀況也比較復雜。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南疆地區人口占全疆人口的48%。全疆家庭戶人口為20844283人,家庭總數為6393952,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6人。家庭是社會成員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是家庭中長輩對晚輩實施的,遵循一定社會規范和要求的社會行為。同一個社會中的家庭,其家庭教育既有共性又有個體差異性。它的共性在于,處于同一個文化背景、社會經濟狀態、共同行為規范(既道德與法律法規)的家庭,長輩實施的教育基本上也遵循該社會共同承認和確定的規則與要求,與共同行為方式與價值觀保持基本一致。但是,孩子并不是社會批量生產的產品,而是每一個家庭個別生產的獨一無二的“孤品”。家庭教育的個體差異性在于,每一個家庭中,由于長輩的文化程度、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所差異,因此他們對晚輩實施的教育也受其個別狀況的影響,進而與社會基本狀態產生一定的差異。另外,由于孩子本身的個性與特點,“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增加了家庭教育個別差異性。就像俗話說的,“龍生九子,種種不同”。南疆維吾爾人向來都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風,他們深信家庭教育及家庭作風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該家庭的繁榮或毀滅。因此,每一個維吾爾家庭成員都遵循本家族或本家庭內部共同遵循的優良作風和習慣。高度重視家庭成員的道德教育和繼承家族優良傳統,注重培養晚輩的實際能力,是維吾爾家庭教育的兩大方面。南疆維吾爾族家庭教育包括飲食、服飾、行為規范(既道德和法律)、健康、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內容。飲食方面的教育與維吾爾醫學密不可分,它不僅讓孩子掌握基本生存本領、本民族飲食習慣、健康飲食等方面的知識,還教育他們珍惜糧食、自力更生,有勞而獲的價值觀;服飾方面的教育深受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包括服飾、頭發、每一個年齡段的修飾教養等內容;維吾爾族家庭道德和法律教育主要通過引導、鼓勵、禁止、批評等方式,灌輸具有民族文化的行為觀念和行為方式,讓孩子養成準確、得體的行為習慣,指導他們遵循一般的社會規范和道德要求。維吾爾族文化中,各類禁忌性的諺語和俗語主要針對的是孩子的行為方式和道德規范。比如,不能從長輩面前橫穿過去,不能直稱呼別人的名字,不能背后議論別人和嫉妒他人等等。另外,維吾爾族非常重視各類家庭及社會儀式。維吾爾族小孩參加各類儀式,慢慢培養自己的民族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與社會穩定之間的關系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千千萬萬個家庭構成一個社會。家庭對個體的思想狀態和行為方式,對社會秩序的確定與維持,對社會規范的傳承與遵守以及社會價值觀的確定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家庭在整個社會結構中處在核心地位,起到最基礎的作用。正如所說的“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中華民族“齊家、治國、平天”的倫理境界,恰好也能印證這一點。家庭關系并不是溫情脈脈的私人關系,家庭教育也不是長輩教育晚輩的家庭內部事務。由于家庭承擔了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生存、教育、養老等問題,因此和諧家庭促成和諧社會,家庭穩定造就社會穩定。家庭的發展牽動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反作用于家庭的發展。家庭關系的和諧程度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程度。換句話說,家庭教育具有穩定社會的功能。家庭是聯結個體與社會的紐帶,是社會系統的子系統。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家庭教育從個體出生就開始,一直延續到他成家立業。它是國家教育體系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的發展和走向,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基本狀況。家庭教育作為新時代教育系統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得到了文明世界的重視。南疆地區維吾爾族家庭教育與社會穩定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對維吾爾族本身而言,家庭教育具有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功能;對社會整體而言,維吾爾族家庭教育具有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1]。一般而言,家庭教育促進社會穩定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高家庭成員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為家庭成員提供最初的基本教育,促使他們擁有健康的人格。家長主要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將把自己的道德觀念,道德意識和自己遵循的道德規范灌輸給其他家庭成員。模仿學習是孩子的天性。家庭成員在一定的家庭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家長道德、文化、科學、情感等方面的個人素養的影響。優秀的,綜合素質較高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一般情況下也受父母正面的影響,會變成跟他父母一樣高素質的人。社會成員的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越高,越有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和長治久安。第二、教育家庭成員擁有健康、文明和科學的生活方式,助他們培養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家庭環境是培養孩子基本生活方式的主要陣地。家長是培養和監督孩子生活習慣的第一負責人。孩子們不良的生活習慣能夠在優秀家長的監督和糾正之下遏止在萌芽狀態。家長的關注和鼓勵,能夠幫助孩子們發現和發展對自己和對社會有益的興趣愛好。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也直接影響該社會的氛圍和健康程度。一個健康發展的社會,也一定是一個安定有序的社會。第三、幫助家庭成員培養自力更生,有勞而獲的思想觀念。一個家庭中,一般情況下就是家長工作賺錢為家庭提供所需的物質條件。一個家庭的延續和發展,都要依靠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愛崗敬業、勤勞工作的家長,能夠在無意中培養孩子靠勞動致富,依靠自己爭取幸福生活的觀念。大家都獨立自主,通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得幸福也是是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的最根本的途徑。第四、教育他們正確處理各類人際關系,幫助他們理性地看待和評價各社會問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最基本的,最初的社會關系。家庭成員在家庭生活中通過情感交流、精神與物質的分享、彼此之間的理解與包容,相互支持和鼓勵當中形成自己的人格、與他人相處的基本模式,進而慢慢學會與如何其他非家庭成員和平相處,共同合作與發展。第五、提高家庭成員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意識。家長是孩子最信任和依賴的人。家長在平時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安全常識和防范措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每一個社會成員不僅要學會有意識的保護自己,而且要學會有效防御來自社會的種種侵害。家庭成員的社會化從家庭開始,青少年在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中獲取有關社會的第一印象和基本的認識。
三維吾爾族家庭教育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也有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和特點。某一民族的家庭教育觀念深本族歷史傳統、、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該民族特有的風俗習慣等的影響,甚至是由這些因素綜合而形成。維吾爾族家庭教育的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維吾爾族家庭教育觀念深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維吾爾族接受并信仰伊斯蘭教是從十世紀開始的。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里,伊斯蘭教早已滲透到維吾爾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對此產生了深遠的印象。維吾爾族家庭教育也不例外。近現代以來,雖然維吾爾族家庭教育的內容已經被社會主義道德思想和科學文化知識所取代,但是伊斯蘭教的印象依然沒有被完全抹去。不管是維吾爾族飲食、服飾還是儀式文化,都具有比較濃厚的宗教氣息,深受宗教的影響。維吾爾族家庭教育注重家長的榜樣和模范作用。維吾爾族人遇到不禮貌、敗壞社會風氣的行為和人,首先指責的不是做出行為的那個人,而是他們的父母。維吾爾俗語“輪子無罪棍子歪,女兒無罪母親壞”恰好能印證這一點?!皟鹤痈S父輩的腳印”,“兒子繼承父親的地位”等等諺語也是強調父母親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第三、維吾爾族家庭教育注重民族風俗習慣。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傳承過程中具有啟蒙性、基礎性地位,是本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2]。家庭教育中傳承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的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家長通過講述民間童話故事、歌謠、神話等,傳授民俗活動中基本禮儀的言行舉止與文化要素,能使孩子們學會相關的待人接物和家庭倫理道德。當然,每一個事物都有兩面性。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并不一定完全正確或者完全可取。它有其需要發揚和繼承的精華、也有其需要拋棄和更新的糟粕。第一、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內容不足。目前,我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家庭精神的迷失。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多家長都把精力集中在物質上的富裕,而忽視精神世界的匱乏,甚至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孩子。家庭教育的另一個誤區就是過度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培養道德、法律意識與法制觀念。甚至有一部二分家長認為,道德、法律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跟家長沒有關系。第二、過于濃厚的家庭宗教氛圍對少兒身心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家庭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持久的,甚至是永遠的。濃厚的家庭宗教氛圍里,孩子們在入校之前就通過父母的行為和言論接觸宗教思想和行為,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傳統的、保守的觀念,但是這種觀念與科學知識發生沖突,讓孩子陷入一種混亂的思想狀態。南疆地區有些家庭甚至把宗教與迷信混為一談,讓家庭成員也參與到迷信活動當中。當這種混亂的思想狀態和迷信思想持續一段時間,就會演變成宗教極端思想,嚴重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第三、南疆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經濟落后,物質匱乏,導致家庭教育的滯后和不足。南疆地區的大部分家庭,都處于經濟文化落后的邊遠山區,家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物質生產和基本生存問題上。尤其是農村山區與城鎮地區相比,家長的綜合素質普遍偏低,部分家長雖然希望望子成龍,而且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們沒能力教育孩子,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南疆很多家庭的中青年人紛紛到城市打工,每年有大批農民到內地或者到北疆地區務工務農,把孩子交給老人或者父母一方。一年當中,父母雙方都在家里的時間非常有限,除了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根本談不上教育和知道。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長了,孩子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第四、南疆地區離婚率較高,單親家庭數量較多。離婚意味著家庭的破裂。雖然離婚有諸多原因,影響婚姻質量的因素也比較多,但是離婚,尤其是家有兒女的夫妻離婚,將直接導致兒童失去接受家庭教育的穩定的環境和穩定的主體。南疆地區離婚率居高不下,單親家庭數量比較多是影響南疆地區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以和田地區墨玉縣為例,在2005年至2008年的三年期間,墨玉縣離婚率均在35%以上。不穩定的家庭關系,導致兒童形成比較叛逆、孤僻和冷漠的性格,促使他們產生仇視大人和社會的心理。他們就像定時炸彈,變成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
四加強家庭教育,構建和諧穩定新疆
美國人類學家林頓認為,要改變一個民族的文化,只要改變他們的兒童教育方式,尤其是5歲之前的兒童教育方式,就可以相應改變這個民族的“基本人格”,從而改變這個民族的整個文化。因此,加強家庭教育,優化家庭教育觀念,完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必然促使南疆地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第一、維吾爾族家庭教育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制教育。新時期、新形勢下,把全疆的法制教育工作和經濟建設、維穩建設共同推進,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二、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宗教觀引導維吾爾族家庭。價值觀的樹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步。價值觀好比我們人生的“第一粒紐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才能保證后面的紐扣不出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社會最重要,也是最主流的價值觀,它能夠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督促人們愛崗、敬業和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家庭教育,前者是宏觀設計,后者是具體現實,二者之間存在深刻的內在聯系。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宗教觀,宏觀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會變得具體而鮮活,新疆的民族、宗教及社會問題也能得到妥善處理。第三、加強南疆地區經濟發展,提高維吾爾族家庭經濟收入。經濟穩定是家庭穩定的先決條件。因此,穩定的家庭經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如果每一個家庭經濟狀況良好,兒童的物質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那么就可以大大減少青少年因為家庭貧困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第四、提高維吾爾族婚姻質量,構建健全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健全的家庭,穩定的家庭關系就是構建穩定社會的前提。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形勢下,維吾爾族年輕人必須以正確的婚姻觀為引導,全社會應該強調婚姻的嚴肅性,每一對夫妻應該遵循社會主義家庭美德,以相互幫助,相互包容,相互依靠的姿態,維持家庭成員之間比較親密的感情,進而建造穩定而和諧的家庭。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感情,促進家庭和諧和睦,不僅關系到家庭成員的個人幸福,也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諧。家庭不僅僅是一對男女結合的合法形式,而且它是人類賴以生存,培養歸屬感、道德感、責任感的搖籃,是人類掌握知識與智慧、學習生活和交際的第一所學校,是一個民族濃縮的模板。優良的家庭教育成就一個優秀的家庭,鍛造一個優秀的民族。
五結語
強調,不論時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黃國慶.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積極影響[J].時代教育,2012,(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