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4:46: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老年人的安全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老年人作為一個相對弱勢且迅速擴大的群體,其身心健康和生活保障問題日顯突出。對老年人常見的安全隱患如跌倒、中毒、運動不科學、飲食不合理等安全隱患進行了綜述,同時提出相對應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老年人;安全隱患;防護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2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8-2245-02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衰老,五官、軀干及四肢的功能均減退,各臟器的功能也逐漸降低,如出現耳聾眼花、腰彎背駝、語言、行動緩慢、骨質疏松、消化能力差及抵抗力差等,以上這些??捎绊懤夏耆说?a href="http://www.0536.info/haowen/36305.html" target="_blank">安全。這里所講的安全問題,不是疾病本身所引起的危險,而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造成的一些意外,如果我們能預先做好一些預防措施,很多意外是可以防止發生的。下面僅就老年人常見安全問題及護理分析如下:
1.影響老年人安全的因素
1.1老年人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器官的衰退,導致老年人的安全保險因素日趨下降,生理功能、代謝功能障礙、思維紊亂、記憶減退、行動遲緩、感覺遲鈍、視力下降等生理機能的退行性變化,加大了老年人生活安全的危險因素。
1.1.2疾病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齡大,多病共存,病情復雜,恢復緩慢,并發癥多等特點。如:帕金森綜合癥、退行性關節炎、髖關節骨折、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肺炎、營養失調等原因,易引起老年人摔倒,加重了老年人安全的危險因[1]。
1.1.3藥物因素:作用于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特別是鎮靜催眠藥、抗精神藥和麻醉鎮靜藥,被公認為容易引起老年人摔倒的顯著危險因素。多種藥物同時應用雖然沒有被證實是顯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常見原因[2]。
1.1.4其他因素:性低血壓和餐后低血壓是老年人高血壓的特征之一,約見于20%老年病人,病人從平臥改為直立時,引起血壓過低,易發生一過性腦缺血暈厥而引起跌倒。
2.老年人易發生的各種護理問題
2.1跌倒: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并隨著年齡呈直線上升趨勢。其原因可能為姿勢控制能力的降低,大腦的決斷遲緩,肢體協調功能減弱,病情改變,藥物及環境因素等變化引起的[3]。
2.2飲食不合理:其原因可能為食品過于單一,營養搭配不均衡,烹調方式局限有關。
2.3中毒:老年患者由于視力、聽力和記憶力下降等種種原因而吃錯藥、用錯藥;食用隔夜食物或過期、變質、不消化食物等有關[4]。
2.4運動不科學:老年人生活單一,不懂得如何安排日常活動和肢體功能鍛煉有關。
2.5走失:患有認知癥的老年人大都有定向力障礙,表現為時間、地點、人物定向障礙,不知道“自己在哪兒”,“這是什么地方”,還常常表現為毫無目的四處亂走,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時常外出之后去向不明或迷路,導致走失,往往需要他人或警察的幫助和保護[5]。
2.6皮膚受損:老年人皮膚感覺功能減退,容易引起燙傷、凍傷,加上活動受限,皮膚長時間受壓而使皮膚完整性受損,易發生水腫、腫脹以至于褥瘡的發生。
2.7墜床:由于疾病原因而出現意識不清或者意識障礙的老年人,常因躁動,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動中發生墜床。意識清楚的老年人因自身平衡功能減退,在危險的境地中不能敏捷地回避而發生墜床。
2.8誤吸誤食:老年人的老化引起神經反射活動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協調,引起吞咽障礙。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難,唾液分泌減少,使老年人在進食過程中易發生嗆咳或發噎,視力差還可以引起老年人誤食非食品。
2.9其他危害老年人安全的因素:如:窒息、自縊、溺水、營養不良、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和自然界的危害等等。
3.護理對策
3.1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作評估:評估老年人容易發生的高危險性意外,對于具有高危險因素的老年人,護理人員給于更多的照顧和護理,做到有的放矢,并在老年人的床前作好標記,使每一個與老人接觸的護理人員都引起重視[6]。
3.2對老年人居住環境的要求:房間光線明亮,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流通和新鮮,床的兩邊必要時裝上安全床檔,并有剎車和升降功能。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高低不平,地板不宜過滑,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墊和安裝扶手,并讓老年人穿上穩定性好的平跟鞋。
3.3針對護理問題作出的對策。
3.3.1防止跌倒:行動不便、身體虛弱的老年人行走時要有人陪伴,不要單獨外出,盡量去人多的地方,需要幫助的老年人不能單獨上衛生間和浴室,要在洗完澡后,及時把地上積水擦干,以免摔倒。
3.3.2合理飲食:老年人一日的膳食組成一般應包括:谷類300克,瘦肉類(豬、牛、禽類、野味類及魚類)100克,豆類及其制品100克,新鮮綠色蔬菜300克左右,牛奶或豆奶一杯(約200毫升),新鮮水果100克,烹調用油18克~20克,鹽少于10克,糖少于20克。食品應易于咀嚼,以便于消化吸收。食物組成要注意多樣化,應定時、定量,避免過飽。還應忌煙、酒、咖啡和辛辣刺激性強的食品。每日食物的供應量最好能科學地按比例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同時,可以適當增加1次~2次點心。
3.3.3防止誤吸誤食/中毒:老年人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為主,少量多餐,進食時間充裕,進食合適(坐位或半臥位)應該將食品、非食品分開放在不同的地方,防止老年人誤食。進食飲料和水,每口不易過多,對吞咽有困難的老年人,把食物加工成糊狀為佳,不易引起嗆咳。老年人內服藥與外用藥應分開放,標記鮮明,發給時向老人講清楚,以免誤食。對老年人做好藥物治療的安全指導,同時重視對其家屬進行有關安全用藥知識的教育,使他們學會正確協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藥,防止發生用藥不當造成的意外。
3.3.4運動不科學。如何安排運動是老年人生活的難點,出于對安全的考慮,一般以活動量不引起心累、氣促癥狀為宜。老年人健身運動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鐘以上。老年人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門球、做體操均可,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后特別是飽餐后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
3.3.5防墜床。重點防護高?;颊?對神志不清、煩躁、偏癱、年老體弱、70歲以上、端坐位及半坐位等患者安置床檔,必要時加安全帶,在床邊有防摔跌的醒目標志?;颊咭蚣膊《录◇w無力,身體移動取物品時容易失去平衡,應將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處,防止患者取物時摔倒。服用鎮靜類藥物時告知老人不可隨意活動,呼叫器放在患者手邊,出現需要或異常時及時告知醫護人員。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隨時對威脅患者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覺,并及時給予妥善處理。
3.3.6防止走失:對患有認知癥和近期記憶喪失的老年人,嚴加看護,對于先兆性癡呆的老年人,診斷不十分清楚的老年人,隨身攜帶一張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寫上老年人的姓名、就診的醫院、病區、家庭地址等內容,以免走失。
3.3.7防止皮膚受損:老年人感覺功能減退,對溫度高低的敏感度降低,在使用熱水袋、冰袋或洗澡時注意水溫的調節,嚴格掌握溫度和時間,以免燙傷和凍傷,老年人的皮膚接觸到50℃以上熱水或其他熱體即可造成燙傷。經常更換臥位,避免局部皮膚受壓過久,血液循環受到障礙而發生褥瘡。加強營養,避免因營養不良導致低蛋白水腫,使皮膚存在受損危險。
3.3.8對于自然性傷害:如:防止觸電,老年人的房間禁止使用電熱毯、電爐、電熱杯;禁止使用燃具、取暖器和帶有明火的蚊香;禁止老年人臥床吸煙等措施。必要時家中安裝報警裝置及時提醒。
4.心理護理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引起的痛苦及伴隨的活動受限,生活自理困難以及給家庭、社會帶來的負擔增加感,使老人的情緒、性格明顯受到影響;容易變得悲觀、憂郁、焦慮、急躁、情緒波動明顯。同時,可影響到老人的記憶、思維、運動,變得記憶減退,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如不能做到正確的心理調節,可導致安全隱患。
5.加強宣教
根據老年人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給于健康宣教和指導,如:糖尿病患者在服完降糖藥或打完胰島素后,在戶外活動中由于低血糖反應發生意外事件,高血壓、心絞痛患者在活動時也可能會發生腦出血、心絞痛的意外事件。此類情況告訴患者隨身攜帶自身資料、卡片(上面有明確聯系方式及自身情況和相關藥物)。讓老年人明白自身的薄弱環節和危險因素,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視,防止因一時不小心發生意外,避免危險的發生,保證安全。
6.加強護理管理
護理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執行巡視、交接班、查對制度,隨時發現護理問題及時處理,對老年人主動、熱情、耐心、細心、愛心和體貼的服務態度,尊重老年人并得到他們的信任和理解,及時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動態,善于發現護理安全隱患,具有一定的預測性,以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7]。
7.小結
影響老年人安全護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發生的意外也是多種多樣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達到較完美的晚年生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其中有15%的老年人需要護理才能維持生活,7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大多數需要護理。家庭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化使家庭無力承擔照顧老年人的責任,所以,做好老年人的安全護理,加強完善安全護理的管理是從事老年護理事業的護理人員的一項基本職責,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趙雪梅,李紅英,呂靜.老年患者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對策,2007,4(35).
[2]郭啟蕊.基層醫院老年病人護理安全隱患相關因素探討[J].家庭護士,2008,6(9C):2493-2494.
[3]孫瓊,張玉榮.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當代護士,2007,年03期.
[4]芮豐.神經內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見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4):156-157.
[5]熊仿杰,袁惠章,胡惠芬.老年介護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07~116.
關鍵詞:老年人 用藥安全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22-02
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逐漸增長,隨著老年人的增加,對醫療護理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年護理也越來越熱門。老年護理從業人員不僅要認識疾病還要學會識別潛在的護理風險,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護理,使其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
1 老年病人的特點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出現衰退,聽力、視覺、操作能力和反應速度逐漸降低;加上精神活動能力減弱、人格的改變等多重因素,老年人在患病時會非常痛苦。老年護理從業人員不光要照顧老年人生理,還要重視老人心理問題,對可能發生的事做出正確判斷。
2 老年病房護理管理中常見的風險
在老年病房里最常出現的安全風險有“跌倒、壓瘡、突發病情變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發生變化時常無自覺癥狀、自殺”等。老年護理人員在照顧老人安全用藥的同時還應注意老年人的這一系列風險。
2.1 安全風險。
2.1.1 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見的護理風險,歐美等國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歲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列第6位。對北京市10個城區2895名老年人的安全調查顯示,跌到的發生率為31.26%,居所有安全問題之首。
2.1.2 壓瘡。調查顯示70%的壓瘡見于70歲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壓瘡比較隱蔽、易繼發感染、愈合困難,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應不明顯,常常會貽誤治療時機而導致并發癥的發生。發生壓瘡的老年人的死亡率與未發生者比較增加了4倍,如果壓瘡長期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陪。
2.1.3 突發病情變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發生變化時常無自覺癥狀。據統計35%~80%的老年人發生心肌梗死時無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時疼痛反應不明顯,往往會延誤后續的治療和護理,導致嚴重后果。
2.2 影響老年人用藥的相關因素。老年人在用藥方面也應時刻注意。老人因胃粘膜逐漸萎縮,胃液分泌減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減少,腸蠕動減弱,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一些親脂性的藥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組織內蓄積,長期服用可能產生毒性反應,護理人員在給老人用藥時應注意。
2.2.1 老年人的藥物動力學特點。藥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漸萎縮,胃液分泌減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減少,腸蠕動減弱,這些改變都能影響口服藥物的吸收。藥物的分布:藥物吸收入血液循環后,隨血流分布于全身,影響其分布的因素有身體結構的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隨著老齡化,在結構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減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會影響藥物的分布變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較男性明顯。
2.2.2 藥物的代謝與排泄。藥物進入人體后經肝臟代謝,由腸或腎臟排出體外。肝臟作為主要代謝器官,在此主要通過各種酶類的活性,促進藥物的生物轉化,通過肝臟血流等決定藥物代謝、排泄率。但老年人的肝臟體積和重量隨老齡化而減少,功能性肝細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減少,因而對在肝內代謝和排泄的藥物會有一定的影響。
2.2.3 多種藥物相互干擾的影響。年老病多,聯合用藥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見。幾種藥物先后或同時應用,往往會使藥效加強或削弱,可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及至誘發中毒,有時甚至屬于配伍禁忌者,卻誤以為原發疾病的病情發展,導致生命危害。
3 老年病護理風險防范
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尤其是身為老年病房管理者的護士長,在工作中應充分評估老年病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做好人員培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風險預案,積極介入病房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老年病人安全知識的宣教,做到防患于未然。
4 按分級護理規定時間巡視病房
三級護理的患者沒有明確的規定時間,夜間一般要求每小時1次。但老年人睡眠淺,頻繁的巡視容易驚醒患者,造成患者不滿。除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取得諒解外,要求護士在夜間巡視過程中,注意動作輕,關門輕。在觀察患者呼吸情況時,切忌把光直照到患者臉上,可用手擋一下光源。
5 夜間主要安全問題的防范措施
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應充分評估老年病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并且做好培訓,建立起健全的風險預案,加強對老年病人安全知識的教導,做到防范于未然。護理人員應時常對患者做好宣傳教育,按規定時間巡視病房。在夜晚時分應注意的一些安全問題有“墜床、猝死、外出”。
5.1 墜床。我科通過調查,建議使用使用日本進口的八樂夢電控護理床,床兩側同時具有扶欄,升降便捷。夜間護士在患者睡前檢查病床的護欄是否升起,并調整合理的床高,一般為47cm,便于患者安全地起身和躺下。
5.2 猝死。研究表明6~12點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發生的高發時間,此時血壓最高,容易猝死。所以需要提醒患者這一期間避免體育鍛煉。對白天有誘因發生的患者,如過度勞累、情緒激動等,夜間也應加強對病情的觀察。猝死發病急、病情兇,因此,應加強護士責任心,提高對猝死的認識,掌握其發病誘因、規律、臨床先兆,避免情緒激動、勞累、飽餐、飲酒過量等因素。
5.3 外出。大多數老人有清晨鍛煉的習慣,一旦病情穩定,往往恢復晨練,選擇的地點、方式因人而異。而此時正是晨間護理工作最忙碌的時候,當班護士無法顧及每一個患者的行蹤。為防意外,平時除做好宣教,嚴格請假制度外,還需要了解患者晨練方式、持續時間、愿意選擇的地點。鼓勵在院內、病區內活動,避免選擇過于僻靜的地點。鼓勵與病友同行,盡量不要單獨活動。如患者超出平時活動的正常時間,沒有按時返回病房,應提高警惕,組織尋找。
參考文獻
[1]老年醫學委員會.實現健康老齡化迎接21世紀人口老齡化挑戰.北京:中華醫學會,2007:259
[2]王曉湘,張琳華,張瑩,等.淺析危重患者救治中的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西南軍醫,2006,8(2):93-94
目的探討護理專業本科生的老人觀現狀。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西安市某高校在校護理專業本科生進行研究。結果護生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總分為(55.62±8.58)分;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總分為(51.64±21.61)分。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外在特征”得分和總分高于不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P<0.05),農村護生的“內在特征”得分高于城鎮護生(P<0.05),三年級護生的“文化傳承”得分高于一年級和二年級護生(P<0.05)。結論護理本科生對于老年人的整體認識處于中等水平,對于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處于中等水平,在護理教育中應注重改善護生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提高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水平。
關鍵詞:
護理專業;本科生;老人觀
人口老齡化不但給我國的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對我國老年護理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提高我國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緩解我國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均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本研究試圖從家庭和社會的角度,將老人觀分為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和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兩個方面來對護理專業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老人觀現狀,為促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基礎資料,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西安市某大學2012—2015級在校護理專業本科生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參加志愿者活動與否、年級、獨生子女與否等。(2)老人觀量表:選用蔣麗等[1]編制的老人觀量表,共42個條目,分為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和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兩大部分。分別采用語義差別法(SD法)和李克特4點計分法評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生對老年人的印象越好、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越清晰。本量表將護生對于老年人的整體印象分為外在特征、人格特征、內在特征3個方面,將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分為家庭核心、安全基地、親情紐帶、文化傳承4個方面。經檢驗,老人觀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95,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0,說明本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收集資料的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發放問卷,護生獨立完成后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8%。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及統計描述與分析,用百分率、(x±s)表示,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469名調查對象中,373人(79.5%)參加志愿者活動,96人(20.5%)未參加;一年級158人(33.7%),二年級141人(30.1%),三年級170人(36.2%);普通護理專業337人(71.9%),涉外護理專業132人(28.1%);獨生子女156人(33.3%),非獨生子女313人(66.7%);來自城鎮的185人(39.4%),來自農村的284人(60.6%)。
2.2護生老人觀的得分情況
2.2.1護生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
調查對象在對老年人整體印象各個維度的得分及總分為:外在特征(18.74±3.69)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9分;人格特征(18.87±3.22)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11分;內在特征(18.01±3.09)分,最高分25分,最低分8分;總分(55.62±8.58)分,最高分85分,最低分34分,得分均處于中間水平。
2.2.2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
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處于中等水平,各個維度的得分及總分為:家庭核心(11.36±5.60)分,最高分38分,最低分0分;安全基地(15.97±6.84)分,最高分49分,最低分0分;親情紐帶(13.36±5.57)分,最高分18分,最低分0分;文化傳承(10.94±4.67)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總分(51.64±21.61)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0分。
2.3不同人口學資料的護生老人觀的得分情況(見表1~2)
表1顯示:在“外在特征”和“總分”兩個方面,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較不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得分高(P<0.05);不同戶籍的護生在“內在特征”方面的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護生在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獨生子女與否方面的老年人整體印象得分和總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2顯示:不同年級的護生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方面的得分和總分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比未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在老年人“外在特征”和“總分”兩個方面更高(P<0.05),說明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護生對老年人的整體印象更好。陳冬青[2]認為:大學生與老年人的實際接觸能夠促進其對老年人的“肯定”印象,可見志愿者活動能夠提高護生對老年人的正向認識水平。來自農村的護生較來自城鎮的護生在老年人“內在特征”得分方面更高(P<0.05),這可能與護生的成長環境及成長經歷有關。在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方面,三年級護生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得分高于一年級和二年級護生(P<0.05),這主要與老年護理學課程的開設有關。陳曦等人[3]認為:醫護工作者對于老年人的態度越正向,其對老年人的照顧行為和照顧方式越積極。可見,老年護理學課程的開設能夠改善護生對于老年人的印象和認識。劉宇等人[4]認為:老年護理要以老年人為主體,從老年人身心、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需要考慮其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因此,促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不但要從老年護理課程入手,還應注重加深護生對老年人的正面印象,提高護生對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認識水平,多開展關愛老年人的志愿者活動,從多方面入手,加強護生對老年人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蔣麗,高健,金昌德.護理本科生老人觀及服務老年人態度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3,28(9):61-62.
[2]陳冬青.中日大學生的老年人印象探討[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8(3):89-90.
[3]陳曦,高玉霞,劉麗丹.國外調查醫護人員對老年人態度測量工具的研究進展[J].醫學與社會,2010,23(5):82-86.
【關鍵詞】 護理干預;老年患者;住院安全問題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老年人的住院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由于各項生理功能的退化導致老年人住院率增高,老年人住院期間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護理工作中心。各種不安全因素不但造成患者喪失安全感,也可能造成患者、家屬、醫院的重大損失,同時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降低醫院的信譽度[1]。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護士應營造護理安全氛圍,增強護理安全意識,并采取積極的干預對策,以確保老年患者住院安全。
1 老年人住院期間可能發生的意外
1.1 機械性損傷 老年人由于體力原因四肢運動功能有時不協調及反應遲緩,身體的平衡感覺減退,加之視力下降,疾病的折磨,藥物因素的影響,衣著不合適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老年患者發生意外跌倒、滑倒或墜床。
1.2 物理性損傷 老年人感覺器官衰退,溫覺、痛覺、觸覺功能都有所降低,各種電療、艾熏、熱水袋等不當使用可能會引起灼傷或燙傷的現象。
1.3 化學性損傷 最常見是藥物引起的意外損害。老年人記憶力及認識分辨能力下降,藥品的儲存、使用、管理不當很容易造成誤服和服用變質、過期的藥品或者藥物配伍不當、給藥途徑不當等都會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1.4 生理性損傷 老年患者由于吞咽功能的降低,唾液分泌減少,因進食速度過快、進食不當等原因,在進食過程中可能出現嗆咳,導致誤吸。有的老年患者因視力障礙將不能吃的食物當成可以吃的食 物而誤食,造成不適或中毒。
1.5 心理損害 由于醫務人員語言或行為不慎給老年患者造成心理損害,從而加重病情。有些老年人由于身患多種慢性疾病反復住院,難以治愈,身心 極度痛苦,加上給家庭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有可能導致老年人一時的過激行為而走向輕生這一步。
2 老年人住院期間可能發生意外的原因分析
2.1 管理方面 護理管理體制是護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到位,護理安全才有保障。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影響護理安全的原因主要有:(1)管理不力、要求不嚴,未認真履行管理者的職責,對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環節缺乏管理措施,把關不到位;(2)思想教育薄弱,沒有護理安全意識,不重視對護士進行有效的安全護理教育,使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缺乏安全護理觀念;(3)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沒有落實到實處;(4)護理人員缺編嚴重或者護理人員安排不合理,臨床護士超負荷工作。目前醫院普遍存在護理人力配備不足的問題,使護理人員忙于治療而疏于對患者及家屬的各種宣教工作,嚴重影響臨床護理質量,對醫療安全構成威脅,成為發生醫療事故的隱患。(5)各種醫療儀器設備陳舊或維護不佳,特別是一些平時不常使用的搶救儀器,疏于管理,造成在搶救患者時出現故障甚至根本無法使用,給患者帶來不良后果。
2.2 護理人員方面 良好的護士素質是安全護理的基礎。當護士的素質不符合護理工作的要求,就會出現一系列護理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1)法律意識淡薄,對自己的法律責任沒有充分認識,缺乏從法律角度去認識和考慮護理問題。(2)專業思想不牢固,不安心于護理工作。長期承擔平凡瑣碎的護理工作,因而產生厭倦情緒,工作馬虎,對患者漠不關心。(3)工作態度不嚴謹,違反操作規程。如隨意簡化操作流程,“三查七對”未落實或者流于形式,加藥、配液不仔細,出現加錯藥、劑量錯誤等護理問題。(4)操作技術不精湛,經驗不足。隨著各種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與引進,護理工作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對護士的業務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一些護士操作技術跟不上臨床需要,加大了護理工作中的技術風險,影響了護理安全質量。(5)專業知識缺乏,一些護士不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不能正確執行醫囑或者不能發現醫囑中存在的問題,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缺乏預見性,未能及時發現并通知醫生,錯過了病情處理的最佳時期。(6)護患關系不夠融洽,相互缺乏有效溝通。在實施醫療護理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缺乏社會經驗和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巧,面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提問,在做解釋工作時,不能做到有效溝通,容易失去了信任感[2] 。
2.3 環境和衛生方面 主要包括:(1)醫院的基礎設施及格局不合理,如病床無護欄、病房無單獨的衛生設施,走廊兩邊無扶欄等。(2)后勤支持系統不到位,如病房地面濕滑、污物桶放置不當造成病室環境污染等。(3)危險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當,如氧氣筒、氧氣管道等檢查不及時或操作不當,造成管道泄漏或火災等潛在的安全問題。
2.4 住院老年患者自身及社會方面 (1)老年患者的違醫行為。一些老年患者脾氣固執,不遵從醫護人員的指導,不按時服藥或者擅自外出,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及意外事件的發生。(2)社會原因。目前社會對醫院的關注日益密切,對醫院要求也逐漸提高。個別媒體片面報道醫療糾紛,在公眾中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導致老年患者及家屬對醫院失去信任,加大了護理工作的難度,從而間接影響了護理工作。
3 老年患者住院安全的護理干預對策
3.1 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教育,樹立護理安全觀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病人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和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3]。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是做好護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在護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項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工作流程,加強規范化培訓,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觀念??梢岳酶鞣N會議、交接班、晨會、查房等時機進行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同時應注重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提高業務技術水平。臨床實踐表明,護士的素質和能力與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往往有著直接聯系,是維護安全護理最重要的基礎[4]。
3.2 加強護理管理職能 護理管理者應結合護理安全危險因素與護理安全差錯事故的實例對護士進行安全護理教育,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3.3 合理配備護士人力資源,保障和提高護理質量 臨床護士人力配置與護理質量、護理安全密切相關。故應加強意外事件多發時間段(如中夜班)的護理力量,動態安排人力資源,確?;颊甙踩?。
3.4 加強護患溝通交流,及時發現意外隱患 護理人員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和技巧性,在工作中使用文明語言,主動與患者溝通。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進行解答。并經常給予鼓勵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樹立自信和自我價值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疾病與健康狀況。對于有輕生念頭的老年患者應及時疏導患者情緒,避免意外傷害。
3.5 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安全防范教育 護理人員應制定積極的干預對策和安全措施。利用醫患座談會、護理查房和深入病房等機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保健知識的宣教。采用以人為本、因人施教、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反復、耐心宣講和交代,直至完全掌握。(1)指導安全用藥。藥物應用的安全性與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系統功能衰退,對藥物的敏感性發生變化,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再加上老年人常需聯合多種藥物進行治療,各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導致不良反應率增加。有研究顯示[5]:聯合過多的藥物可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其中老年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平均為22.2%。故護士應認真對患者及家屬宣教所用藥物的作用、使用方式、服藥時間與劑量、注意事項與配伍禁忌等,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以確保老年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合理。(2)指導合理飲食。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宣傳合理膳食,選擇營養豐富、清淡宜口的食物。(3)指導患者安全活動,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3.6 加強護理危險因素的評估,對每位住院的老年患者進行正確評估,確立高危人群 對高?;颊邞诨颊咭挥[表、床頭做醒目的警示標記,并做好交接班。以便對可能發生意外的患者及時采取預見性防護措施,防范于未然。如:(1)對于需使用保暖設備的老年患者,事先要進行保暖設備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的宣傳教育,習慣使用熱水袋的患者要告知熱水袋的溫度及袋包布的厚度。在使用各種保暖設備時,要經常更換部位,不可長時間照射和粘敷一個部位,并經常觀察保暖部位皮膚情況,以防止燙傷的發生[1]。(2)對有跌倒相關疾病因素的老年患者應做好交接班及醒目標志,使醫務人員對患者跌倒的高危險性一目了然,從而給予特別注意;積極勸告易跌倒的老年患者盡量使用拐杖,拐杖對于防止老年患者尤其對于患有關節病、骨質疏松、行走受限的老年人跌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穿著應合適,避免衣褲過長、過大,鞋不跟腳;某些藥物如麻醉藥、鎮靜催眠藥、抗焦慮抑郁藥、降壓與利尿藥、擴血管藥等藥物可以影響患者的神志、精神、視覺、步態、平衡、血壓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6]。故對服用鎮靜、安眠藥的老年患者,應勸其未完全清醒時勿下床活動,服用利尿藥、瀉藥的患者,應安排離衛生間近的床位,盡量防止跌倒、墜床等意外發生。(3)對于有吞咽困難的老年患者應給予緩慢喂食,不可催促,防止噎食及嗆咳,選擇舒適的進食,避免誤吸的發生。有視力障礙的患者,要將食物的擺放或標記告訴患者,護士發藥時,一定要親自看著患者服下,切忌將外用藥裝在內服杯里,以免發生誤食。(4) 對于出現過激行為,有自傷或他傷行為的老年患者,應加強看護,必要時使用保護性約束[7]。約束前應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約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患者的安全,說明保護性約束的必要性,同時要注意對患者的尊重。使用約束帶時松緊適宜,以能放進2個手指為宜,不可系活結,定時放松被約束肢體,并嚴密觀察被約束肢體的情況。
3.7 加強病房巡視工作,給予老年患者多關心,多問候,多觀察 了解和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主動幫助有需要的患者,如上下床、坐立、進餐、如廁予以攙扶,信號鈴及常用物品放在隨手可及之處,夜間在床邊放置便器等。
3.8 改建病房及住院環境的安全設施 (1)病區的走廊、樓梯口要設椅凳,以備行走時短暫休息;走廊、樓梯、廁所及浴室要設扶手,老年人的衛生間,最好是坐式位置。床單元設置合理、病床高度適宜并配有護欄。(2)減低環境中威脅的措施,如減少床邊的雜物,固定好床腳剎車,安置床邊燈及洗手間夜燈等。(3)改善病室環境,與后勤部門通力合作,保持地面的干凈和干燥。病室內物品放置有序、病區走廊安裝醒目的安全提示牌等,以保障老年患者在病室、樓道內活動的安全。
4 小結
社會老齡化給護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確保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安全,是我們護理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我們一方面要正確評估老年人身體狀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創造適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環境,同時對老年患者進行防護措施的宣傳,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范意識。另一方面護理人員要增強護理安全意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以促進老年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余莉.營造心內科病房護理安全文化的探討.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8):734-735.
2 盧金蓮.提高自身保護意識,防范護理糾紛.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611.
3 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49.
4 周立寧.營造安全文化防范差錯事故.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2-193.
5 孫宜萍.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藥.世界臨床藥物,2005,26(9):523-527.
【關鍵詞】老年期;心理特點;護理措施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425-01
1 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進步和經濟逐步發展, 人口的平均壽命逐漸延長, 我國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 因此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也是老年人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后時期。這一時期隨著生活適應能力的下降、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因此, 在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
2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標準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于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1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2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3充分的安全感。4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5充分地了解自己。6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7生活目標切合實際。8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9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10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3 老年人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
進入老年,隨著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漸表現出老年特征。相關研究表明, 老年人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心理問題:
3.1 依賴心理 由于衰老及疾病纏身, 自理能力部分或全部喪失, 往往需要他人照顧, 老年人常會感到自身毫無價值, 會被社會拋棄, 從而成為家庭的累贅, 這樣容易產生一種依賴心理。
3.2 敏感多疑與固執 由于多年來有一定的生活習慣,進入老年期后會不但難適應新的環境, 而且順從性差,從而會產生固執的情緒。同時由于老年人腦組織萎縮、腦細胞減少、腦功能減退而導致智力水平下降,記憶力減退等,這會讓老年人產生敏感、多疑、愛絮叨等表現。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句無心的話語, 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 進而加重其心理負擔。
3.3 焦慮感和恐懼感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增長,自身軀體各器官功能衰退,容易患許多慢性疾病。同時由于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 會擔心患病,因此會導致心理負擔加重, 容易產生焦慮感或恐懼感。再次,當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齡的同事、朋友相繼離開了人世,會覺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恐懼感,以致惶惶不可終日。
3.4 孤獨感和失落感尤其是缺少家庭溫暖的老年人在情感上缺少溝通和慰藉, 孤獨感和失落感表現得尤為嚴重。老年人退休后面臨社會角色的改變, 大多數老年人從退休前的整天忙忙碌碌到現在的每天無所事事, 失去了與昔日同事共同學習的機會, 同時他們總認為自己年齡大了,成了社會、家庭的負擔。再加上身體及其他諸方面的原因導致行動不方便等原因導致人際交往的減少, 往往會產生一種封閉的心理狀態,從而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和失落感。
3.5 抑郁 情緒失調和心理失調是老年期抑郁常見的表現。根據有關研究報告, 正常人抑郁癥的發病率為10% ― 23%, 而老年人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抑郁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
4 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 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
對于老年期的心理護理我們要綜合考慮醫療護理、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調節因素,利用多種手段對老年人心理護理,幫助老年人能夠度過一個平安幸福的晚年生活。
4.1 幫助老年人過好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家庭環境對老年人心理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F實生活中,希望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和照顧,希望享受兒孫繞膝之樂,這些是每個老年人的愿望。作為子女們應當經常與老人進行心理和生活方面的溝通,在遇到事情的多與老人進行商量,讓老年人感覺到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一些喪偶老人獨自生活,他們時常會感到寂寞,子女就應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為,以滿足老年人的愿望。
4.2 鼓勵老年人多參加社會活動 老年人離退休后, 人際交往減少, 空閑時間增多, 易感到空虛寂寞。在我們的日常的生活中, 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幫助老年人走向社會, 積極與他人交往。比如跑步、結伴旅游、打太極拳、打球等體力運動,或者下象棋、打牌等腦力運動。這樣,既鍛煉了身體, 增強體質, 又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還能有效地延緩記憶力的減退、思維能力和精力等高級心理功能的減退、延緩其大腦功能的衰退。
4.3 幫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在老年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幫助他們適應并安排新的生活,讓他們能充分的與自然、社會和人接觸。這樣不但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愉悅自己的心情,又可以調節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老年生活。同時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他們走向社會保持與他人的交往,可以讓他們重新找到生活的價值,找到生活的動力,擺脫孤獨感和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滿樂趣。
4.4 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自我, 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 我們首先應該指導老年人認識到衰老的事實, 讓老年人充分認識到自己年齡大, 身體方面再也不與年輕時同日而語, 因此不必過分關注自己生理上的變化, 應當放松心情, 盡情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其次要讓老年人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 積極面對人生, 要學會挖掘自身的快樂和豁達。只有老年人都能擁有豁達、樂觀的心態, 善于自我調適, 才能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就會有更大的提高。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 針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問題, 我們應當遵循其心理特征, 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 我們不但要在物質上給予老年人關愛更要從心理上給予他們關愛, 同時我們還應當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在他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他們多各種活動鍛煉自己,才能幫助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從而提高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從而健康愉快地度過晚年。
參考文獻
[1] 陳水萍.老年期的心理護理初探.內蒙古中醫藥.2012(1):172―173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2-0190-01
人隨著年齡增加,機體將會逐漸衰老。機體的衰老表現在頭發變白、皺紋增多、老花眼、聽力下降、行動不便等等,還有一些隱形的影響,例如:體力下降、記憶力下降、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等。隨之而來的疾病更加增加了老年人的痛苦。生理上的不適,會引起心理的不穩定,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暴躁,甚至是心理產生陰影,這直接影響了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這時候,我們就應該針對老年人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定的心理維護,已達到減輕老年人心理負擔的目的,讓老年朋友都有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
1老年人的心理問題
國內外有資料顯示,高齡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受經濟因素和社會支持影響,而且影響老年的生活質量。生理,心理的第一需要就是老有所養,這是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缺乏勞動力和經濟來源的老年人,需要兒女的照顧和贍養,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利,尤其是健康狀況比較差,生活不能自理和經濟狀況比較差的老年人,生病時不能及時就醫,或者因為家庭經濟負擔過重,使原本和諧的家庭關系失去平衡,增加其心理負擔。
1.1情緒改變。老年人,一般情況下出現的突發性情緒不穩定,主要是由于生理上的不適而引起的。由于身體機能老化,導致機體出現不適感,這很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情緒變化。就像嬰兒一樣,嬰兒哭鬧,一般是身體不舒服。這種突緒主要表現為暴躁、憤怒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原因同樣會導致老年人情緒變化。突然改變的生活環境,也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情緒不穩定。不熟悉的生活環境、不熟悉的鄰里街坊、不熟悉的周邊道路,限制了老年人的行動。大多數老年人,在這種情況之下,只能選擇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就容易悶出心理疾病。出現心理疾病之后,情緒就會出現變化,例如不愛說話,情緒低落,沒精神等等。有一種情況和上訴情況很相似,剛剛退休的老年人,少了同事之間的交流,一下子沒有了生活重心,整天在家無所事事,孤獨感倍增,也會出現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的狀態。兒女長時間不回家看父母,導致父母心理空虛、寂寞,缺乏親情的滋潤,同樣也會引起心理疾病。
綜上所訴,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老年人情緒變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孤獨。老年人缺少必要的溝通、交流,導致凡事都憋在心理,這就是引發老年人心理疾病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1.2情緒變化時該如何對老年人進行心理護理。對于老年人情緒變化的護理,初期不需要進入醫院接受治療,我們可以采用親情療法。簡單來說,家人、兒女需要多抽出一些時間陪陪老人,讓老人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將心理的想法全部說出來,苦悶全部傾吐出來,心理沒有積壓,自然心情就會感到舒暢,心理自然就會很健康。老年人在很多時候不能夠很好的和人溝通,親人們就應該學會包容,用親情溫暖老人的心靈,老人感到家庭的溫暖,自然而然,心情就會變得開朗起來。親情們應該想辦法突出老人在家里的重要性,凡事多與老人溝通溝通,適當聽取老人的意見。當老人認為自己還有作用,對家庭還有貢獻的時候,他們會有很強烈的成就感,這對于老人心理健康同樣有很大的幫助。
1.3智力衰退。智力衰退不僅僅是生理機能退化導致的,老年人的心理對于智力也很有影響。心理健康的老年人,通常智力都比較正常,這是因為心理因素會直接反映在生理上。據科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有助于減緩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退化。身體機能退化減緩,智力衰退也會變得緩慢,間接幫助老人穩固智力。
2老年患者心理護理
2.1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時的心理護理。醫院陌生的環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產生孤獨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慮,擔心工作和經濟負擔,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處于被動地位,因此病人變得拘謹、沉默,而病人此時需要安慰。老年人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差,多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一旦被打亂會影響老年人情緒,因此我們在護理工作中應多給予照顧和諒解。醫護人員應主動介紹醫院環境和院規,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學會談話技巧,主動接觸病人,要多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變化和情緒波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經常與患者交流,態度要和藹,語言要親切溫柔,處處尊重老人,以獲得患者信任。
2.2恢復期的心理護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經基本穩定,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但他們仍不放心下床活動和出院,我們就應通過適當的科普宣傳和交談給病人指導,鼓勵其恢復病前的生活習慣,減少依賴性,增強病人恢復健康的信心。我們也應該讓老人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和室外活動,保持一定體力,以維持生活自理能力。
2.3出院時的心理護理。當患者出院時,一方面將有關注意事項告訴患者家屬,另一方面要寫好一份詳細的出院指導交給患者或患者家屬,以保證患者出院后護理工作得到延續。對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首先要使其理解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應由于身體機能減退而惶惶不安,進而產生不必要焦慮,子女及周圍人對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行為變化應給予諒解。對性格改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們不應討厭而應幫助他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平均壽命日見增長,老年人在社會人口中的比例逐漸增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因此,研究解決老年心理問題,使老年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老年人心里問題的主要表現和基本對策
1.1 孤獨:老年人常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和照顧,因此子女應經常與老人溝通,遇事與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應有的尊重,喪偶的老人獨自生活,會感到寂寞,因此子女應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為,滿足老年人的愿望。
1.2 健忘:老年人的年齡逐漸增加,身體日漸衰老,智力水平也會隨之下降,表現為近期記憶力減退,常出現健忘,由此老年人經常忘記吃藥,剛剛手拿著的東西,一會兒就東找西找;出門忘記關門,然后自問我關門了嗎?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見的健忘現象。因此應首先讓老年人具有好奇心和上進心。好奇心是追求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心理動力,啟發好奇心的有效措施是組織老年人學習。適當的腦力勞動,能鍛煉神經系統并延緩記憶衰退的進程。
1.3 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隨著老年人的逐漸衰老,情緒變化也日益明顯,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心理產生恐懼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則因生活單調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了焦慮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交往減少,缺乏歸屬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觀失望。因此應鼓勵老年人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有位心理學家說過,“感覺是一種主觀東西,而生活就是一種感覺。人以什么樣的態度感覺它、對待它,它就以什么樣的姿勢回報你,只要你熱情、積極、樂觀、進取、你的生活就將充滿陽光。” 老人可做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長而又不很緊張的工作,使精神有所寄托,人生價值得以體現。一些健康有趣的愛好,如書法、繪畫、攝影、集郵、釣魚等,都能使人做老有所樂。
1.4 焦慮緊張: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軀體各器官功能減退,易患許多慢性疾病,由于對身體健康問題的擔憂,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癥,給家人帶來煩惱,給自己帶來痛苦而焦慮,緊張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機體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軀體疾病,造成惡性循環。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樣。老年人應客觀地意識到歲月不饒人,要正確地對待身體的變化,要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不要抱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誤治療;也不要被疾病嚇倒,要坦然面對死亡,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不僅應老有所養,還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2 老年患者心理護理
2.1 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時的心理護理:醫院陌生的環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產生孤獨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慮,擔心工作和經濟負擔,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處于被動地位,因此病人變得拘謹、沉默,而病人此時需要安慰。老年人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差,多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一旦被打亂會影響老年人情緒,因此要為病人創造舒適優美的環鏡:病房寬敞,光線柔和,安靜,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輕、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適感。住院環鏡要逐步家庭化,以減輕病人的不適應性。要創造條件,種植花草,在病室的墻壁上可掛貼優美的字畫,以美化環鏡,使病人心情舒暢。病室的設備要維持病人的獨立性,如準備輪椅、手杖等。走廊、廁所等處要設扶手,便于行走,保證安全。應幫助老年人正確面對疾病和各種生活問題,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照顧能力,友善熱情接待老年人,教育老年人樹立堅強的信念和正確生死觀,經常與患者交流,態度要和藹,語言要親切溫柔,處處尊重老人,以獲得患者信任。
2.2 恢復期的心理護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經基本穩定,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但他們仍不放心下床活動和出院,我們就應通過適當的科普宣傳和交談給病人指導,鼓勵其恢復病前的生活習慣,減少依賴性,增強病人恢復健康的信心。我們也應該讓老人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和室外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病情的恢復。
2.3 危重病人的心理護理:在危重病人中焦慮和恐懼是極為常見的心理反應。一般我們給予簡單的心理安慰、適當的保證使之減輕痛苦,切記要心平氣和地與病人談話。告訴病人患病的事實及其可治療性,讓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同時與老年人的家庭進行多方面聯系,幫助老年人獲得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和照料,老年人身邊關心、親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實。教育家屬密切配合,維持家庭關系和諧,多關心體貼老人。
2.4 出院時的心理護理:當患者出院時,一方面將有關注意事項告訴患者家屬,另一方面要寫好一份詳細的出院指導交給患者或患者家屬,以保證患者出院后護理工作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