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4:46: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課堂工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實踐出真知,
在實踐中積累和提升教育科研成果
這個觀點的提出,其實就是對教育科研“為何而研”“為誰而研”“研究什么”“如何研究”這些根本性問題的思考。在實際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教學和科研呈現“兩張皮”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有效的科研管理方式和激勵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對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勞動就其本身的邏輯、哲學基礎和創造性來說,不可能不帶有研究的因素。這是對“教師即研究者”的最好說明。事實上,如果能不斷地對日常教育教學生活發出追問,不斷發現和提出那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就找到了教育科研的真實源頭。最近,東莞市推出的教育十大工程中的“高效課堂工程”,就有著許多值得深刻思考和認真研究的問題。比如,衡量高效課堂的標準究竟是什么?怎樣去觀察和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怎樣根據本校學情借鑒和選擇課堂教學模式?這些問題,是各個學校,特別是“高效課堂工程”的實驗學校應該認真研究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教師對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熟視無睹,或習以為常地不看作是問題,那么教學就會成為一種重復的、單調的、操作性的簡單勞動或盲目行動,而教師也就丟失了作為一個思想者和研究者的價值。而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研究意識若不強,沒有自主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態度,則會因思考的缺失而造成教學中智慧的缺席,使原本應該充滿生機和靈動的教學變得枯燥乏味,由此很容易產生職業的倦怠感,進而影響自身發展。
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什么樣的選擇才有意義,這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盡管有的教師也具備發現和探討教育科學理論(或科學結論)的水平和能力,但那畢竟不是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主流?;鶎咏處煹难芯恐饕獞撫槍Πl生在課堂和學生身上的“真實的問題”而不是“假想的問題”,應該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他人的問題”。這樣的研究,才會因為有真實背景的支持而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
有一種說法是教師要“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這是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高境界,它意味著教師不是為做課題而做課題,而是直接從教學的需要出發,將教育科研滲透或融入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日常教學環節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同步地、自然地進行教育科研。教師可以通過“課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教育行動研究”等方式,感悟教學中各類事件所包含的教育問題;經過先進教育理論的識別、教育價值的澄清和選擇,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沉淀和積累教學思維。這樣,教育科研課題或成果就會帶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明晰的理論指向,自然而然地產生在這一過程中。這就是“教學型教研”。在這種形式的教育科研中,教師能夠找到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聯系,課堂和學生成了教師教學和科研的匯集點。當教育科研在現實的教育土壤里自然地生成時,才能真實實現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價值,回歸到教師教育科研的本真意義。
二、科研促教,
讓教育科研成為一種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學校中,教育科研不能是一種階段性或突擊性的任務,也不能只是少數人在唱“獨角戲”,而周圍的其他人甚至連觀眾都算不上。學校的教育科研所呈現的應該是一種教師廣泛參與的態勢,應該自然地成為教師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實現這一點,除了要求學校領導班子有明確的指導思想,通過行政力量有效推進以外,還需要在學校培育和構建一種良好的教育科研文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边@段話啟示:需要通過校園的言說、成果的分享以及必要的激勵,創造一種氛圍,讓教育科研在學校得到足夠的尊重,讓教育科研工作者獲得由衷的敬意;需要引導教師感受到教育科研會使教學更有意思、更見成效,感受到在教研過程中所獲得的專業化發展和個體生命素質的提升,感受到因為有深刻的思考而讓日常的工作學習成為了一件非??鞓?、有價值的事情。對于這種氛圍的創造,就是在建設一種教育科研文化。在這一方面,各學科帶頭人、各名師工作室的導師,有責任推出更有說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和經驗,以對身邊的教師產生積極的影響。當教育科研在教師的眼中不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時,才會獲得來自教師的向前推進的持續原動力。
此外,在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中,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諧合作的人際關系、為而不爭的處世原則、和而不同的W術觀念等,都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科研精神和行動的導向;在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中,也應該把對教育科研的激勵和保障作為重要的內容。教育科研中的力量,要能夠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念、一種積極的精神引領、一種穩定的“心理契約”、一種良好的行為規范。這樣,教育科研就有了基礎保證,就能改變原先“一盤散沙”的狀態,也就有可能成為學校教師常態化的生活方式。
三、實事求是,把科學態度與改革精神相結合
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可能會遇到難度更大、障礙更多、情況更復雜、矛盾更突出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形勢,東莞市課程和教學的改革以及相應的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更加積極而科學地推進。
1.教育科研呼喚更廣泛的參與
對于一些小范圍內簡單、零散的教育變革,教師在個人的努力下也能夠有所收獲。但對于復雜、整體的教育變革,就必須是更多的教師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展開,通過教師群體的共同努力才能逼近和達到預期的目標。當前,東莞市教學改革的整體目標是在全市中小學實施“高效課堂工程”,這是一種整體的變革。首先通過207所高效課堂實驗學校的先行探索與實踐,積累經驗,進而在全市中小學全面推進。這就要求全市的教育科研要更加擴大參與面和推廣面,讓更多的教師以高效課堂的建設為目標,成為學校教育科研的主動參與者和踐行者。另外,為更好地解決教育科研的信息交流和成果推薦的問題,需要推廣網絡教育科研,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個更廣闊、更便捷的平臺。
2.教育科研需要具備攻堅精神
教育改革由于其自身的復雜性、外界影響的多因素性以及傳統課程文化轉型的長期性、艱巨性,會不斷面臨各種難題和挑戰。這就需要一種教育科研攻堅的意識和精神,抓住主要問題,做好重點課題的規劃和部署,突破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
東莞市“高效課堂工程”的推出,針對的是本市中小學課堂教學中仍然較為普遍存在的課堂“低效”或“無效”狀況,這項工程中就有著許多難題需要攻克。東莞市教育局在《關于實施基礎教育“十項工程”的意見》中提出,全市“高效課堂工程”的推進,在共同目標和方向的指導下,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切入展開研究。小學以提升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為抓手,開展“項目推進式教研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初中以提升初中教育質量為導向,推進“初中區域協作教研的實踐研究”,搭建合作交流教研平臺;普通高中以提高普通高中持續發展的競爭力為主題,開展“構建高效課堂促進高中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的課題研究,推動高中結對交流合作機制。
這些全市性的大課題研究,就是東莞市教育科研攻堅的方向,需要全市各學校的參與和支持,共同把這些課題做大、做實,做出成效,為東莞教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3.教育科研需要科W謹慎地前行
教育科研需要一種積極的心態,需要一種改革的激情,需要一股攻堅的沖勁,但與此同時,還需要一種科學的、謹慎的態度。
中小學的有效教育科研不同于高端的純學術研究,它通常都有一個開展實驗的過程,這種實驗會在課堂教學現場,面對學生群體展開。這就警示了教師們:實驗將直接關系到一批學生一個時期的成長,并且有些影響又是不可逆的,所以絕不可以掉以輕心,草率行事,更不能因急功近利的行為而造成學生成長的損失。因此,教育科研既需要大膽探索,也需要謹慎前行。
目前許多學校在科研興教、“教師即研究者”理念的推動下,創造出了形形的模式,值得學習和借鑒。但須知,任何模式都不是所有課堂的通行證,一種有效的模式總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課制宜,甚至因人而異。所以在學習和借鑒這些教育科研模式時,不可以簡單地移植、復制,更不可以生硬地照搬,必須本著對學生的生命成長高度負責的態度,在充分進行了學情、教情、校情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反復慎重的審視、識別、判斷、改造,才可以進入課堂教學的實驗階段。
以區教研室《質量效益雙高工程實施意見》和《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工程實施意見》為指導,以“打造學校辦學特色”為主線,以“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以校本研修和片區教研活動為載體,本著“目標同向,經驗同享,課堂同研,質量同進”的宗旨,努力營造“以研促教,以研提效”的濃厚教研氛圍,全面推動片區三大課題實驗的發展,全面提高____共同體的整體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片區各單位的均衡發展。
1、創設典型帶動的發展模式。通過現場會的形式,在片區內積極開展三大課題實驗的探索研究,利用典型引路的方式,組織片區內各學校全力做好“寫字育人”“讀書成長”“特色發展”的實驗研究。
2、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工程,進一步牢固樹立高效教學的理念,切實促進教師教學理念和角色的轉變;認真研究制約課堂教學效益提高的諸多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打造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以學生自主學習、師生有效互動和當堂達標為主要特征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3、鍛造高效課堂名師隊伍。培養造就一支全區乃至全市有影響的的課堂教學名師隊伍,通過示范課、公開課、教學研討等不同的課堂教研形式,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全面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4、探索高效課堂研討路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教研室各學科課堂教學標準,研究制定符合片區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探索一條符合__片區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研討的路子。
5、推動__片區整體發展。各單位要充分發揮各種資源優勢,多組織我片區學校參與一些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學研討、培訓學習、專家報告等活動,以提高各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水平,全面促進我們__共同體片區的整體發展。
1、分析總結,工作交流。(二月份)
各單位進一步總結上學期片區活動開展情況,主要包括開展活動以來的經驗和存在問題以及下一步的改進工作等,探討新學期__共同體片區教研的新思路。
2、制定方案,全面安排。(二月份)
在充分研究全區小學三大課題實驗方案和各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以全區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工程為指導,由片區統一制定__共同體片區教研活動實施方案,各單位分別制定三大課題實施方案和所分工學科《__共同體片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討方案》,內容包括指導思想、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措施等,并附具體每月的活動安排。
3、以點帶面,示范引領。(三、四月份)
通過片區現場會的形式,由片區內三大課題實驗活動開展較好的單位具體承辦,在遵循區三大課題實驗活動方案的基礎上,交流展示本單位在課題實驗方面先進的經驗和做法,各單位均派相關老師參與活動,并做好先進經驗的學習和推廣工作。
4、課堂展示,研討交流。(五、六月份)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討活動中,各小組要確立兩位主講教師,小組內每單位提供一節,并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為全片區同學科教師提供觀摩課,并進行集中研討,進一步對集體備課研討時確立的教學模式進行修正。同時,各小組在充分論證總結的基礎上,提煉出符合__共同體片區教學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供全片區學科教師學習使用。
1、思想重視、認識到位。各單位聯絡員為各學科小組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必須高度重視我們__共同體片區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以全面提升我片區課堂教學效益和教師教學水平。
2、制定計劃,周密安排。各學科分工單位負責制定本學科片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討方案,各小組負責人要認真安排,切實組織好本學科的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3、注重過程,健全檔案。各小組在本學科組織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一定要注意過程性檔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并附必要的活動圖片,過程材料齊全、裝訂規范、形式統一、專檔儲存,以迎接區視導檢查。
4、搞好總結,全面推廣。各學科小組在認真組織研討活動的基礎上,要做好典型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工作,力爭通過各小組的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__片區實際的路子。
5、典型引路,同步提升。以岳峰小學為代表的城區片,要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優勢,積極帶領我們片區其他單位,多參與一些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學研討、培訓學習、專家報告等活動,以促進我們__共同體片區的整體發展。
二月份(片區戰備啟動月)
制定片區教研工作方案和各學科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方案
三月份(課題實驗研討月)
1、語文骨干教師書法知識培訓(__)
2、各單位相互交流匯報三大課題實驗的活動開展情況(__)
3、片區師生故事力比賽——講故事比賽(岳峰)
四月份(課題實驗展示月)
1、讀書成長實驗展示現場會(__)
2、學校特色建設實驗展示現場會(__)
3、片區學生故事力比賽——演故事比賽(__)
4、片區師生故事力比賽——編故事比賽(__)
五月份(課題實驗展示月)
1、
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討(__)2、語文高效課堂研討活動(__)
六月份(高效課堂研討月)
1、品科高效課堂研討活動(__)
2、英美學科高效課堂研討活動(__)
七月份(質量效益提升月)
1、片區各學科復習研討
2、片區統一模擬測試及測試數據交流
3、下學期集體備課研討
因目標一致所以我們共同,因彼此相連所以我們一體,
職業能力基因工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20世紀70年代,美國生物化學家科恩等將體外重組的DNA分子導入大腸桿菌中進行復制,從此拉開了基因工程的序幕。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基因操作技術的不斷突破,使人類數千年來的夢想正在逐一變成現實。蓬勃發展的基因工程在工業、農業、醫藥、國防、能源和環保等諸多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極大地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基因操作技術》是高等院校生物技術類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我國政府明確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然而,傳統《基因工程》課程教學存在的缺陷,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高職院校又不能簡單地把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和教材體系照搬過來,因而必須對其進行符合高職教育發展實際的改革。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強調教育教學能滿足學生就業的需求,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新時期的高職教育教學承載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任務。在這些方面,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顯然力不從心,構建基于職業能力的《基因操作技術》課程高效課堂已經勢在必行。
高效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的課堂。2010年以來,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以《基因操作技術》課程為高效課堂建設的試點,探索高效課堂建設的路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高職《基因操作技術》課程的高效課堂建設,對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其他核心課程以及其他生物相關專業的課程建設來說,可起到示范作用,具備推廣性。
一、高職《基因工程》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以往選用的教材強調學術體系的完整性
傳統的《基因工程》課程,大多選用了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以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基因工程》課程歷史沿革為例,來看這類教材的特征與缺陷。2005年,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開設了《分子生物學》課程,選用教材是朱玉賢主編的《現代分子生物學》;2009年,課程名稱更改為《基因工程》,選用教材是高勤學主編的《基因操作技術》。這些教材大多注重專業學術體系的完整性,理論性過強,并不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2.教學模式以傳遞――接受式為主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系統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其著眼點在于充分挖掘學生的記憶能力、推理能力及間接經驗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講人和組織者,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這種模式雖然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學生對接受的信息很難真正地理解,培養的人格單一化、模式化,不利于創新性、分析性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培養的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課程作業類型停留在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的層次
傳統《基因工程》課程的作業常常是一些概念記憶、原理與方法理解,或者操作基本步驟描述類的題目,學生答題時往往照著教材依葫蘆畫瓢即可完成。即使是面對案例分析類題目,學生也僅僅只是依據教材做簡單分析,缺乏對案例的實際了解和嚴密思考,更不具備查閱資料、檢索文獻、自主探究的能力。
4.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試為主
傳統《基因工程》課程考核以期末考試為主,以平時考核為輔,重在結果性評價。雖然期末試卷涵蓋教材知識要點全面,題型豐富,但是這種應試教育常用的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方法只注重結果考評而忽視了過程評價,難以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素質和能力的改變。
傳統《基因工程》課程教學的優點在于,教學目標明確,學術體系完整性強,教師教學組織容易等。但是,從現代高職教育承擔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使命來看,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是有著不能忽視的缺陷。
二、學生學習傳統《基因工程》課程的情況分析
(一)學習目標不明確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往往太過理論化,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未能結合,學生學習難度大、感覺枯燥乏味;而且,教學實驗安排大多是孤立的,在技術上不具有連貫性和系統性,不能將技能訓練與生產過程有機結合,學生學完之后不知如何運用、不知課程學習與未來職業有何聯系,常常感到茫然。
(二)學習方式很被動
傳統的《基因工程》課程教學模式為傳遞――接受式,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與主導作用,扼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學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只是個被動的接受者,不知道教學活動的意圖,更不會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存在明顯的事不關己態度。
(三)學習缺乏探究精神
由于傳統的教學過分強調教師“傳道”“授業”與“解惑”的作用,未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扼制了學生對問題的發散性思維。學生過分依賴教師,思維活動存在惰性,容易養成惰性學習習慣,不需問、不愛問、不敢問、不想問,對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缺乏探究精神。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被束縛,不會主動探究,不會大膽創新,學習的原動力――興趣喪失。
(四)學習忽視團隊作用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講授,學生傾聽,師生互動很少,生生互動甚少,教師更多的關注的是學生個人思考,學生相互討論、合作探究的時間很少,教學忽視了團隊合作的作用。學生也習慣了“單兵作戰”,不善交流,缺乏溝通交際能力,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不能順應現今職場的要求。
三、高職《基因操作技術》課程高效課堂構建與探索
(一)《基因操作技術》課程高效課堂構建的基本理念
1.“設計導向”的職教觀
遵循“設計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指導思想,《基因操作技術》課程的目標是職業能力開發,課程教學內容的取舍和內容排序遵循職業性原則,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在開發實際項目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使學生不僅具有技術適應能力,而且要有能力“本著對社會、經濟和環境負責的態度,參與設計和創造未來的技術和勞動世界”。
2.過程導向的課程觀
本課程開發的關鍵,是從生產基因工程產品職業工作出發選擇課程內容及安排教學順序。課程要回歸社會職業,建設以崗位典型工作過程邏輯為中心的行動體系課程,強調的是獲取自我建構的隱性知識――過程性知識,主要解決“怎么做”(經驗)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問題。從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看,知識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實踐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回到實踐中去。
3.行動導向的教學觀
本課程教學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評估”這一行動過程序列;在基于職業情境的項目中,通過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學生在自己“做”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和實踐知識,主動建構真正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統一。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具體項目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4.能力本位的質量觀
本課程的目標是職業能力開發,通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學習,學生在個人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成從初學者到基因工程產品生產崗位人才的職業能力發展。學生要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生物技術專業的“崗位人”和“職業人”,更要成為能生存能發展的“社會人”和能參與中外合作的“國際人”。學生不僅要獲得就業實用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更要獲得內化的職業能力,在今后變動的職業生涯中有能力不斷獲得新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5.終身學習的教育觀
本課程要把學生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而教師從傳授者變為引導者,教師是《基因操作技術》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協調人。重視學生的學習權,使“教學”向“學習”轉換。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而是以“學”為中心,讓學生在“做中學”,建構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適應生物技術產業的不斷更新,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基因操作技術》課程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
本課程旨在培養生物技術企業基因工程產品生產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核酸的分離與純化、目的基因的克隆、DNA體外重組、目的基因的表達與鑒定等能力。
1.知識目標
(1)熟悉基因工程的發展簡史和基因概念的發展;
(2)熟悉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與基因表達調控的原理;
(3)熟悉基因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過程;
(4)掌握核酸的分離純化、目的基因的克隆、DNA體外重組和目的基因的表達與鑒定等技術的原理與方法。
2.職業技能目標
(1)能夠根據核酸的來源與性質,選擇合適的分離純化方法;
(2)能夠依據目的基因的序列特征,設計PCR反應條件和反應程序,并會正確操作PCR儀;
(3)會根據目的基因的特征和用途,選擇合適的DNA體外重組的方法,并會進行重組子的篩選與鑒定;
(4)能進行目的基因的表達與鑒定操作。
3.職業素質目標
(1)具有較強的計劃、組織和團隊協調能力;
(2)具有較強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安全、環保和節能意識;
(4)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
4.職業技能證書考核要求
課程結束后,能達到行業相關職業資格要求,須取得“基因工程產品工”職業資格證書。
(三)《基因操作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1.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本課程以基因操作的基本過程為主線設計了5個教學項目(圖1),以基因工程產品工工作任務為載體,針對企業崗位需求,選取教學內容。教學項目的設計以崗位任職要求為依據,并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分解融入到各個項目之中(圖2)。
2.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傳統的《基因工程》課程的教學中,常有的問題是:學生基礎較差,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的投入沒有得到理想的回報,專業課程的教學不能滿足就業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投入沒有取得高效的回報,難以取得長期的、延伸的效果。基于這種情況,建設高職專業課高效課堂迫在眉睫。
2010年以來,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在基于職業能力的《基因操作技術》課程高效課堂的構建中不斷探索,針對本校專業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編寫了符合自身教育教學需求的教材,適當降低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加深與職業崗位要求的緊密結合,凸顯基因操作的基本過程這一主線,加強應用性與實踐性。同時,變傳統的傳遞―接受式的教學模式為參與式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在解決職業實際問題時具有獨立地計劃、實施和評估的能力。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中明確指出,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是“向其他人傳授,對所學內容的立即運用(學習效果為90%)”。在小組團隊合作中,通過全員參與,鍛煉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適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在《基因操作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主要有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比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與展示等。
(1)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能力為本位、面向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本課程設置的實訓項目大多是具有一定復雜度的,學生難于單獨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這便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機會。設計的項目由筆者承擔的湖北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嗜水氣單胞菌菌蛻的制備及其對黃鱔的口服免疫研究》(2010CHB02701)改造而成。
實施過程中依據班級人數情況和學院設備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組內同學需要相互配合,在實驗環境中嘗試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將知識技能整合到實際中)。然后,讓每組推舉一名同學講解方案,主要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實驗結果。最后由教師點評每組的方案,對于優秀且快速的方案給與鼓勵,對于存在問題的方案指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要求改進。學生在相互配合中體會了到團隊的力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要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生物技術專業的“崗位人”和“職業人”,更要成為能生存能發展的“社會人”和能參與中外合作的“國際人”。具體實施步驟,如圖3所示。
(2)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
在課堂中,針對教學內容講授的重點、難點收集典型案例,設計了課堂思考題,通過啟發、提問,對學生循循善誘,體現了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師生間的互動,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自主搜索資料,自行組織討論,自主完成任務,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實,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做中學”,建構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適應生物技術產業的不斷更新,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具體實施步驟,如圖4所示。
(3)比較教學法
比較教學法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獨自動手,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有助于培養學員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培養學員從事物表面現象找出本質差異的分析能力。正確運用比較法,可以幫助學員分清概念,提高分析水平,獲得規律性認識。比較教學法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變單向教學為互動教學。它不僅為學員提供了思考、查找資料的機會,更給學生創造了參與討論的學習條件,使學生在熱烈、活潑的互動學習氛圍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介紹完轉錄的基本過程之后,讓學生對比之前學習復制的基本過程,找出它們兩者之間的異同。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制作比較關鍵點的卡片,這種卡片的好處在于清晰明了,可視性強,便于分類調整。學生利用卡片進行展示,變教師枯燥的講解為學生熱情的參與。再如,每次實訓課之前,我都會對上次實訓做個小結,把全班各個小組的結果做個比較展示,通過小組間的差異展示,啟發學生思考,進而鍛煉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這種發現式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并得出結論。發現式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實踐提升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創新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在高職院校技能訓練課中?!痘虿僮骷夹g》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在團隊工作中的溝通技巧與合作意識,使用互動型角色扮演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學,可使學生有效溝通,分工協作,各司其職,達成目標。
例如,在課程第一堂課上介紹課程教學內容時,給學習小組提供生物技術公司銷售代表的名片,學生在閱讀名片上有關公司服務內容的信息后,模擬銷售代表給其他小組(模擬客戶代表)介紹該公司的服務項目。學生在活動之后歸納出服務內容的類型,進而提煉出滿足崗位需求的學習內容,也就是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再如,讓學生收集與本門課程相關的企業招聘信息,以PPT的形式模擬企業招聘人員,介紹公司概況、招聘崗位及崗位任職要求。
(四)《基因操作技術》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
《基因操作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結合學院實際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我們對《基因操作技術》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了探索式的改革,著重過程性考核,以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培養有較好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高素質生物技術技能型人才,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和終身學習觀念的建立[3,4]。在進行本課程考核評價的時候,總體上要把握導向性、多元性和貫穿性三個原則。導向性即過程評價的作用在于發展學生而不是甄別學生的優劣,評價不僅是對這一階段學習活動的反饋,更是下一階段學習活動的起點、向導和動力;多元性即關注評價的多元性,結合考勤、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學生作業、平時測驗、實驗實訓、技能競賽及考試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貫穿性即過程評價應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對學生的評價從教學過程開始階段、進行階段、發展階段、總結階段,都要有針對性、關鍵性的評價跟隨。
本課程總成績由平時學習過程各個環節的考核(平時考核)、實訓操作考核和課程論文考核三部分構成,課程總體考核評價如表1所示。
四、結語
高職高效課堂的建設,順應了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把高效課堂建設與具體的《基因操作技術》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建設的具體目標。高職《基因操作技術》課程的高效課堂建設,對生物相關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工作可起到借鑒作用。教育有時候是潛移默化的,即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唯有教師的有效引導,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效率最大化,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讓效益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鄒曉燕.高職院校高效課堂構建探析[J].職教論壇,2013,(17):30-31.
[2]韋平和,彭加平.高職基因工程項目化教學的探索[J].藥學教育,2012,28(6):32-35.
[3]黃秀梅,王雅英,葉子堅.基因工程綜合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J].微生物學通報,2012,39(01):117-120.
為了保證活動的落實,范縣教育局實行了教育局領導班子包鄉鎮、股室長包學校的督導制度,定期督導落實,積極推進。各學校校長作為實施“一主三元”的第一責任人,對校長的辦學實績和學校的工作業績進行全方位綜合考評,這為促進教育內涵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在此基礎上,我們積極實施“五大工程”,不斷豐富教育內涵提升的內容。
一是實施領導班子素質提高工程。按照“走出縣門多學習,請進專家搞培訓,結合自身定思路,統一思想促行動”的工作思路,我們利用暑期和雙休日,先后組織中小學校長赴湖北襄陽、江蘇昆山、安徽銅陵、河北承德、山東濟南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并邀請專家來我縣開展培訓,使全縣學校領導班子統一了思想、優化了作風,實現了學校領導班子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是實施中小學教師培訓工程。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對外出參加培訓并考核合格的校長、班主任、教師,報銷一切培訓費用,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聘請外地市知名的校長、班主任、教師來我縣,對學校管理、班級管理、課堂教學、班級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培訓。一系列培訓提升了我縣全體教師的業務水平。同時,我們充分發揮梯級教師中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成立相應的工作室,積極開展教師結對幫扶帶動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目前,我們已擁有國家級骨干教師1人、省級骨干教師81人、市級骨干教師292人、縣級骨干教師896人,各級學科帶頭人219名。
三是實施城鄉聯動教研工程。堅持中小學聯片教研活動,及時對創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 找對策、想辦法、出主意、搞攻關,一個個小問題變成一個個小課題,一個個好點子變成一個個好辦法,一個個單一的思考碰撞為多元的思路,重點解決了導學案的編寫、小組有效合作等一系列問題。督導組對高效課堂、書香校園、藝術校園、道德校園的創建進行“望聞問切”,及時解決疑點、難點問題。
四是實施中小學德育創新工程。從師生的言行舉止抓起,積極開展“日行一善、周明一禮、月養一習”道德長跑活動,突出學生“榮譽申報、全員參與、個個成才”,強化學生自主教育,促進中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斷創新德育載體,先后評出“最受歡迎的教師”43名,讓他們到各鄉鎮學校進行師德巡回報告,以良好的師德影響學生。積極利用節慶日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師風、教風、學風。
五是強化網絡班班通應用工程。近年來,我縣先后投資1761萬元,完成1177個教學班的網絡班班通設備裝配及更新升級任務。對教師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培訓,廣泛開展網絡班班通應用比武活動,將設施的應用與高效課堂緊密結合,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技術水平,提高了設施的應用率,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工作重點
1、以高效課堂研究為中心,深化教學改革。本學期緊緊圍繞以高效課堂研究為中心,各學科要開展系列性研討活動,每次教研活動力求做到精心策劃、精細組織、精致展示、精彩討論,指導教研組研究符合本學科教學規律有效率的導學,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對策,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轉化有效課堂研究成果,使有效教學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為。提出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四思:即課前反思預設、課中反思應變、課后反思調整、集體反思。認真做好三環節導學式高效課堂的實施細則。
2、青藍工程:師徒帶教、共同提高。它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服務是學校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各教研組按教研室的工件計劃,開學初要快速擬定好幫扶計劃,有明確的活動內容、活動地點、活動時間,要有一一對應的結對關系。做到行動有序、計劃落實、過程有效、相互受益,有活動時間安排和課堂展示,青藍結對教師互聽課時不的少于4次,有信息反饋與總結,并做好跟蹤記錄。
3、深入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本著相互學習,共同促進,規范教學行為的原則,組織相關人員定時或不定時深入課堂聽課學習,鼓勵教師之間相互聽課。各教研究組要做到授課、聽課、評課一體化,盡力實現不同學科教學的均衡發展。確保我校課程改革深入實施,提高素質教育成效,每人每學期聽課次數不少于17次,做好聽課記錄并及時評課,每人每學期至少在組內(校內)開展一節高效課堂展示課,真正做到共同學習,互相交流,穩步提高。
4、以校本教研為陣地,提升教研實效。校本教研是提升教育內涵的重要途徑,校本教研更是開展有效課堂研究一個突破口。本學期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備課組在自主備課的基礎上對同一教材進行集體備課,共同探討,特別是對教學模式、方法的作為重點研究,選擇最佳授課方式,解決教學中一些知識性和教法性的問題。采用三環節導學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深入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為解決教學活動中一些針對性的、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備課組長提前收集問題,同組教師共同加以研究確定主題,進行專題性教研活動。
5、以骨干教師研修為基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各學科骨干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學習培訓教師,引導教師研究教材、研究設計、研磨教學、反思交流,創造有深度、有創新、有特色、有實效的課堂案例。通過主題討論、教學設計、上課、反思、評課、展示、總結,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提高骨干教師的整體素質,從而以骨干教師為核心形成教學的輻射與引領作用。一些課堂教學效果較好的學科組和教師個人,學校將在學期初舉行課堂教學優質課立標活動,樹立典型,進行典型引路。以達到教師人人有章可循,人人又有所創新。
三、落實完善集體議課制度,強化檢查評比
實行一周一議的集體議課制度,各議課小組長提前一周給教師通知議課內容,要求教師學習準備,并寫出書面議課稿(詳見《xx二中集體議課制度》)。議課時通知各教研組長及蹲組領導參加,加強觀摩指導,開展學科議課競賽,各議課組在本學期內要精心準備一次議課活動,進行展示驗收。
四、深化課題研究、試題研究
各課題組,一定要按照課題實施方案,有計劃按步驟實施各項研究,保證各項課題能夠順利結題。已經結題的課題組要做好課題成果的推廣工作。教研室將根據各課題實施方案,如期對此項工作進行跟蹤監督。教研室將引導教師做好近年來中考試題的比較、分析從中探索命題規律,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為九年級中考和全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保駕護航。
五、加大校本教研培訓力度
1、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完善培訓制度。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爭取最大機會讓教師外出培訓,回來后對全體教師作報告,對其他教師進行二次培訓。
2、繼續通過示范課、觀摩課教學的輻射作用開展校本培訓。
3、組織好高效課堂賽教活動,發現并培養一大批骨干教師,依此促進教師鉆研業務的積極性,讓教學質量再上臺階。
4、召開課改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等專題講座23次。
5、聘請知名專家做專場報告會。擬對如何開展試題研究和怎樣做好小課題研究兩方面進行專家培訓與指導,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6、組織進行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鋼筆字、課件制作、教學設計)大賽。
六、調研、檢查向縱深發展
七、各周工作安排
第一周:1、制定教研計劃
2、與教務處協調配合,修訂各類計劃、制度
第二周:1、各組計劃的檢查與落實
2、教研組長會
第三周:1、新教師匯報課安排
2、青藍工程結對安排
第四周:1、上學期教研成果評比獎勵
第五周:1、課題開展情況檢查
2、調研聽課
第六周:國慶長假
第八周:各組高效課堂展示
第九周:1、業務檢查
2、青藍工程跟蹤檢查
第十周:1、調研聽課
第十一周:中期考試
第十二周:中期考試分析
第十三周:觀摩課教學
第十四周:示范課教學
第十五周:調研聽課
第十六周:觀摩、示范課教學總結
第十七周:1、業務培訓專題講座
第十八周:1、青藍工程驗收
2、課題研究驗收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依據市、區教育局《關于實施中小學高效課堂建設工程的方案》,學校制定了“有效教學與高效課堂教學方式探索與研究”的活動方案,開展了系列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其兩點做法、一點體會、三點反思如下:
一.兩大做法
1、以科研為引擎,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方式的理論研究。
學校為了確保活動順利開展,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全面動員,提高認識。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責任到人,強化落實。學校重視科研興校,科研先行,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指導教師學習相關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提高理論素養和行動研究的起點,培養教師自主研修意識,鼓勵廣大教師要從理念力、文化力、踐行力、指揮力、執行力等方面促進專業化成長,自覺做高效課堂教學方式的研究者和實踐者,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科學有效、質樸實用的方法、策略和模式,以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小組互助探究學習、傳統講述式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與培養為主要路徑,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陸先澤校長作了《落實“五有”原則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報告,我撰寫了《高效課堂的正能量》論文,領導帶頭科研,激發了老師們學習研討的熱情。如針對高效課堂的概念、高效課堂的內涵、高效課堂的標準、高效課堂的走向、高效課堂的鑒定、高效課堂的誤區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討,得出一些科學性的共識,使老師們明確高效課堂是應該以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教學時間安排合理性、教學途徑和方法、學生的接收完成率四個方面作為判標志的。在此基礎上,形成高效課堂的五大標準:師生全身心的投入,達到樂學狀態;全息化的思維,達到善學的層次;全方位的互動,達到會教的高度;全層面的提升,達到善教的深度;最終進行全維度的達標,從而形成高效的課堂。這些為開展高效課堂模式的實踐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以課堂為抓手,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方式的行動展示。
學校各教研組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精心舉行了一系列展示活動。語文組展示活動歷時兩周,共計16節,聽課達103人次,校長、書記等領導全程參加聽課評課,教研員蒞臨指導,還邀請特級教師作精彩的點評。數學組、英語組、理綜組等開展了“高效課堂教學方式研究”的比武活動,在備課組預賽的基礎上,進入決賽的教師由評委現場評分,一等獎者推薦參加學校的教學展示。文綜組以“打造高效課堂”為切入點,10節展示課面向社區、學區開放。
學校展示課于12月26日在微格教室隆重舉行,教育局徐局長、王科長、楊主任、魏主任親臨現場聽課指導,全體教師全員參與聽課。五位選手的展示課精彩紛呈:生物組的徐艷、語文組的汪萍兩位老師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生成問題,在討論交流中拓展思維;地理組的秦衛松、英語組的李丹兩位老師在傳統講述式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能力,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炬,贏得了全班學生的掌聲;蔡紅老師的一節歷史課真正體現了新課改意識,做到了讓學生――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精彩我創造。
學校教研組經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初步形成了三種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并存的良好局面。語文組“自主互動六步導學法”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注重體現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過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科學引導,最終完成學習目標。其內核是“自主”,是在教師引導下有計劃、有過程的活動,要動口、動手、動腦、動情;“互動”是形式,包括學習過程中的生生互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課堂師生交流)、人機互動(多媒體手段的科學合理使用)以及師生與所有教育資源之間的互動;“導”是重要保障,是指教師在準確把握新課標與高考考綱的基礎上,科學地設計教學各環節,以導學案的形式導疑點、展重點、釋難點、講盲點、練關鍵、找規律、悟學法。一堂課的設計一般遵循六個步驟,即導學習得、合作探究、激趣點撥、訓練內化、拓展延伸、反思提升。
英語組、文綜組“五步自主合作式”教學模式,包括以下五個基本環節:“問題――合作――展示――小結――檢驗”。第一個環節(4-6分鐘):問題即問題驅動。第二個環節(8-10分鐘):合作即自主合作探究,這個環節可分為三個階段:自主學習階段、合作探究階段、提出問題階段。第三個環節(12-15分鐘):展示即互動展示階段,本階段也分兩個階段:學生匯報學習成果、發現問題的階段和答疑階段。第四個環節(5分鐘):小結即歸納整理。第五個環節(7-10分鐘):檢驗即訓練提高。
數學組、理綜組“121”主體課堂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課堂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時間和教學活動劃分為“121”三個部分,即:前10分鐘的時間為學生在“一標兩案”指導下的自主學習;中間20分鐘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探究學習,這其中包括傳統教學中老師對典型問題的講授與示范,學生的討論與展示等;后10分鐘的當堂檢測,及時反饋,減輕學生課余負擔,并讓學生對當堂課所學的內容進行自主總結、歸納、深化、提高。
二.一點體會
“正能量”這個詞語近年出現的頻率很高,又值此今年市區教育局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引發對“正能量”與“高效課堂”關系的思考,想探討什么是高效課堂的正能量,算是一點體會,求教大方之家。
高效課堂的正能量來自于學生。一節高效的課,應該是學生富有激情的課。學生在激情的燃燒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態度端正,心態陽光,才能達到樂學的狀態和善學的層次。學生的這種上課激情就是高效課堂的一種正能量。
高效課堂的正能量來自于教師。教師干的是同樣的工作,有的人精神煥發,激情四溢;有的人則怨聲載道,疲憊不堪。前一種人心態良好,狀態積極,他們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體會到幸福感;后一種人則反之。因此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課堂,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創造快樂的情緒,想象完美的自己,感到生活的幸福。面對學生,教師的激情樂觀、積極向上就是高效課堂的正能量。
高效課堂的正能量來自于和諧的師生關系。一節高效課堂,應該是實現了有效互動的課堂。全方位的積極互動是衡量高效課堂的重要標準,而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有效互動的關鍵,更是高效課堂的正能量。
高效課堂的正能量來自于教師團隊。備課組是教師團隊的最小單位,集體備課是大面積提高課堂質量前提和保證,它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群體智慧,集思廣益,在碰撞中,博采眾長,擇善而從。一個高效的備課組里散發出來的正能量,總能凝聚起同一個目標,激發出個體的無窮干勁,最終達到幸福課堂的高效。
高效課堂的正能量來自于學校的管理。管理是能量,管理出效力。學校領導“以師為本”的管理思想、“服務指導”的管理內容、“科學民主”的管理方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正能量。
總之,正能量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向上力,是教師幸福成長的原動力,是學??茖W管理的核心力。只有不斷地倡導正能量、聚集正能量、擴散正能量,高效課堂才能更精彩。精彩的高效課堂就一定會成就學生,成就老師,成就學校。
三.三點反思
1、思考不夠,急于將現成答案告知學生。據此,今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踐行新課改理念的力度。各校要“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轉變教學觀念刻不容緩。放手是開發學生潛力的良藥,點撥是啟迪學生智慧的鑰匙。大膽放手學生,相信學生的潛力和智慧,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去做。
如下我簡述幾點,與諸君共勉。
一、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
每位教師都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高效性,但是為什么有的教師的教學效果卻并理想呢?問題不僅僅在于教師的業務水平,還在于教師對于高效課堂教學的理解不同。缺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行之有效章法的可操作性,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對教師的引領,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
教師進行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認知水平。許多教師的專業知識深厚,業務能力較強,但是課程改革的變化很大,以往的經驗已不能再適應形勢的發展,教師在原有慣性下的教學導致教學低效。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引領教師進行學習,特別是學習新課程理念及相關課程標準的要求,樹立新型課程理念,掌握課程評價的知識與方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
二、進行積極的課前準備
當前,教師更多關注的上課本身及課后的補漏,這樣的教學是重心后滯的。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就要使教學的重心前移。
(一)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預習就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學生先學習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了解,發現自己不會的問題,這樣在教師授課時學習的針對性九更強了。教師可以每節課安排預習作業,以作業的形式引領學生進行預習,下一節課上課前進行預習檢查,讓學生形成預習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也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重視作業的功能,發揮作業的反饋、評價、補充的作用。學生作業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要正確組織好學生作業,這對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有重大意義。
(二)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岡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要教育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及重要性,要讓他們知道英語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全世界70%的商貿往來、國際會議、科技論文都是用英語進行的。其次,教師課堂上要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斥責.幫助部分學生克服膽怯、自卑心理,從而樹立自信,激發學習動力。教師應在承認并尊重學習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設計不同活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滿足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可能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三)營造和諧寬松氛圍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一堂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愉快享受;反之,則是一種精神折磨。師生之間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平時要注意培養親和力。一個有親和力的教師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自然他的課也會得到學生的喜歡。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尊重是相互的;同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教師課上應多用“Would you please?”“Thank you.”“Very Good!”等鼓勵性話語,并且面帶微笑,讓學生感到溫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必須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人經驗、感情或意見。學生在課堂上難免會對學習感到乏味、困惑,產生焦慮.教師要接納這些感情,理解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導,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對那些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也要善于發掘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只有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更多和諧、愉快的教學情景,張揚學生的個性,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課堂效率。
(四)培養思維分析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是教學生學,尤其是學會思考分析。教師在授課的同時還要把良好的英語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聰明的教師不是自己在課堂上講得眉飛色舞,甚至把教案倒背如流,而是要善于促M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啟發學生的思維是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教師要以其預見性、靈活性來啟發學生或與其合作探究。課堂上,教師要留給學生“悟”的時間與空間。對于在悟的過程中出現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時點撥。絕不能包辦代替。剝奪學生探索、思考、發現的機會。從而“扼殺”學生的創新欲。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可以按照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
(五)作業的布置要及時、科學、精煉
根據學生的情況因人而宜分層布置,給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留下一定的空間,不要出現能力強的不夠做、太簡單,能力稍差的不會做、做不對的情況。作業的布置也要注意量的多少,不要搞題海戰術,使學生產生疲勞、厭惡的副作用。其次,要注意批改作業的時效性。如果作業不能及時批改,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不能及時反饋,錯誤就得不到及時的改正,留下的是錯誤的強化,這就失去了批改作業的信息價值。再其次,要重視批改作業的思考性。作業不僅僅是批改,更重要的是分析學生為什么會出錯、造成錯誤的原因,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總結課堂教學的得失,不斷調整教學方法。
三、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