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4:46: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露營營地規劃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Driving force and path mechanisms of the converge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YANG Qiang1,2
(1.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 School of Busines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2.Leisure Sports Department,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 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the author define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put forward the connotations of convergence of both industries in terms of basic conditions,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market conditions, then explained the driving force mechanism of convergence of both industries in terms of the capital universality of sports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ever increasingly advancing of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as for the path mechanism of convergence of both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cess of destruction of industrial value chain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uch three reconstruction means as technology, business and market convergence, such 5 typical reconstruction modes as sports leisure type sports tourism, game watching type sports tourism, game participating type sports tourism, landmark venue visit tourism and venue sports performance tourism;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verge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reform depart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 policies and standards; develop competitive projects; strengthen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ports economy;sports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industry convergence;driving force mechanism;path mechanism
近年來隨著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信息產業等相關產業融合不斷深化,形成了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其中,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都作為中央政府在“十三五”時期需大力發展的生活業的兩個重要產業類別[1],雙方通過產業融合所形成的體育旅游行業是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代表,體育旅游業態在全球范圍內的國際旅游中所占比例達到4%~6%[2]。我國體育產業在“十三五”時期的一個重要發展訴求是“降低體育用品實物的生產與銷售比重,進一步提高體育服務業比重”;我國旅游業在“十三五”時期的一個重要發展訴求是“降低觀光型旅游比重,進一步增加度假型旅游比重”。體育旅游作為一種典型的休閑業態,恰好能滿足兩大產業各自的發展訴求。2014年8月,國務院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以下簡稱《31號文》)在“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游”主要任務中又一次明確指出:“積極推動體育旅游,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游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游客開展體育旅游服務?!盵3]同年10月,國務院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以下簡稱《46號文》)把體育旅游也作為了“促進融合發展”的首個體育相關行業。2016年5月15日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旅游局簽署了《關于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并將于近期共同《關于促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體育旅游發展綱要》。因此,深入研究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具有極大的現實與理論意義。對此,本研究基于產業融合理論,通過研究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機制,提出基于產業融合視角的體育旅游的定義與內涵、動力機制、路徑機制與融合模式,以期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1 體育旅游的定義與內涵
1.1 定義
體育旅游相關文獻對體育旅游概念的界定主要從產品、空間、動機等旅游學的角度,而未有從體育旅游的本質屬性的角度去界定。體育旅游概念的內涵關鍵看其“體育”屬性――體育提供核心資源、旅游帶來市場,體育旅游在產業屬性上具有雙面性,不僅是旅游業的一部分,更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體育產業,是體育多元化功能的重要體現[1]。因此,最新《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明確把“體育旅游活動”歸屬為體育產業統計的第8個大類“其他與體育相關服務”中的一個新增類別。
本研究從產業融合的經濟學視角出發,對“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通過產業融合”所形成的“體育旅游”定義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通過產業價值鏈的相互滲透,以體育健身休閑項目、體育賽事活動、大型體育場館等體育本體資源為核心,以旅游服務要素為載體,經過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市場融合逐步發展形成的一種兼具體育和旅游業特性的新型服務業態”。
1.2 內涵
1)兩者彼此具有高度的產業關聯,為雙方產業融合提供基礎條件。
產業間的關聯性是產業融合的前提條件,如果產業間不存在密切的經濟聯系,產業之間的融合是不可能發生的[4]。同作為“生活業”中的兩個重要產業類別,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都是各自與對方具有較高的產業關聯度。美國經濟學家測算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產業關聯度最強[1]。這為雙方產業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產業基礎條件。
2)以體育本體資源為核心吸引物,為雙方產業融合提供資源條件。
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體育健身場館(FBD)、民間健身活動與賽事(HCD)和體育節(HDD)都被認定是旅游資源的基本類型[5]。因此,體育賽事、各種各樣參與性娛樂性強的體育健身休閑活動(漂流、攀巖、滑雪、高爾夫、登山等)、知名度高的標志性體育建筑(博物館)、傳統體育節慶、體育主題公園、戶外運動功能區、水上運動目的地、體育度假村、民族民俗體育表演節目都被認定為體育旅游資源[6]。上述體育旅游資源都是以體育健身休閑資源、體育賽事資源和體育(館)場資源為主的體育產業本體資源作為核心吸引物,為雙方產業融合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條件。
3)以旅游服務要素為平臺,為雙方產業融合提供市場條件。
體育服務產品不能獨立存在,需要在傳遞過程中借助一定的有形要素進行服務的傳遞,尋找其他產業作為其服務平臺就成為必要[7]。而旅游業就是體育服務產品最好的服務平臺。一方面,旅行社、在線旅游商等旅游中介機構可以成為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賽事活動、體育館場活動的營銷和銷售渠道;另一方面,旅游區也為體育健身休閑資源和體育賽事資源提供了一個市場化的展示空間。因此,以旅游服務要素為平臺,為雙方產業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條件。
2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來自于內外兩方面,內動力是體育本體資源的資產通用性推動力;外動力是旅游消費結構日趨高級化的拉動力。
2.1 體育本體資源的資產通用性
一般來說,某個產業的資產通用性越強,其資產轉換成本就越低,則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生程度就越高[8]。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賽事活動和體育場館等三大體育本體產業資源對于旅游業都具有極強的資產通用性,這成為了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內在推動力。
1)體育健身休閑活動對于旅游業的資產通用性。
《體育及相關產業分類(試行)》①確定的“體育健身休閑活動”大類包含的11種小類,都屬于《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中的室內與戶外運動健身大類的小類活動設施。而且,《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的27個室內與戶外運動健身活動設施類型占所有49個室內與戶外休閑活動設施類型的55.1%[9]。很明顯,體育健身休閑活動設施類型占據了旅游度假區中較大比例的休閑活動設施,這說明體育健身休閑業與旅游度假業具有高度的市場基礎、產品屬性和功能目的[4],因此體育健身休閑項目對于旅游業具有高度的資產通用性。
2)體育賽事活動對于旅游業的資產通用性。
《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中把地方性體育健身比賽、競技活動為代表的“民間健身活動與賽事(HCD)”、定期和不定期的體育比賽活動的節日為代表的“體育節(HDD)”都認定是旅游資源[5]。體育賽事活動作為體育本體產業中的一項重要資產,對于旅游業而言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競技賽事”[4],越來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把舉辦特色體育賽事作為一項當地盛大的旅游節慶活動。而且,某些體育賽事由于其強烈的全球文化普及性(例如奧運會、世界杯)或者濃郁的地方傳統民俗性(例如漢族端午節賽龍舟、蒙古族草原賽馬),從而吸引旅游者前往賽事舉辦地。因此,體育賽事活動可以作為一項重大事件或特色事件進行專項的賽事旅游開發與經營,并通過舉辦體育賽事使舉辦地的旅游業獲得更大的知名度和綜合效益。因此,體育賽事活動對于旅游業也具有高度的資產通用性。
3)體育場館對于旅游業的資產通用性。
《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中把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獨立館室或場地為代表的“體育健身場館(FBD)”認定是旅游資源[5]。一方面,某些極具建筑景觀魅力的大型體育場館往往被作為城市地標性景觀開發成為城市特色旅游產品[4],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前去觀光游覽,例如國家體育場“鳥巢”和國家游泳館“水立方”。另一方面,體育健身場地設施中的高爾夫球場、室內外滑雪場、網球場等,既可以舉辦各種類型體育賽事,更可以被旅游業充分使用為旅游者提供高爾夫運動、滑雪運動等服務。因此,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往往被旅游休閑業更多的利用[4],被體育賽事所利用的程度反而要小得多。這體現出體育場館資產不僅能直接為體育賽事服務,更具有能被旅游業充分利用的資產通用性特性。
2.2 旅游消費結構的日趨高級化
按照全球旅游休閑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3 000美元時,該國將進入休閑消費的快速增長期。韓國2013年人均GDP約為2.5萬美元,休閑旅游消費已成為其主流市場。從韓國旅游情報知識體系提供的數據看,成年人和老年人是韓國旅游消費市場主要構成群體,而成年人消費群體主要消費休閑體育旅游產品(登山、滑雪、水上運動等),老年人群體主要消費鄉村觀光和休閑體育旅游產品[10]。2015年中國人均GDP已達7 924美元,大眾化休閑消費的時代已經到來,旅游市場正從觀光旅游需求占絕對主體地位轉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的多樣化、多層次旅游消費需求的轉型升級時期[11]。因此,更多有消費能力的國人將追求健康的、有質量的旅游生活方式,旅游消費結構正日趨高級化。
在旅游消費結構日趨高級化的外在力拉動下,旅游者的消費需求非常注重參與性和體驗性,而體育旅游業恰好能充分滿足旅游者這樣的消費需求,以高爾夫、馬術、登山、滑雪、潛水、戶外運動等為代表的區別于傳統“景點式”觀光旅游的體育旅游消費業蓬勃發展。而且,與傳統觀光旅游相比,體育旅游具有參與群體更廣泛、消費需求更多元、客戶黏性更顯著等特征[12]。在現有“食、住、行、游、購、娛”6大旅游基本消費要素基礎上,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也充分體現出“商、養、學、閑、情、奇”[13]的旅游產業新需求的消費特征。“商”是指以高爾夫、網球、海釣等中高端運動俱樂部為依托的體育商務旅游;“養”是指以體育健身、運動處方等為依托的體育養生旅游;“學”是指以高爾夫、潛水、馬術、滑雪等運動項目的培訓、戶外拓展訓練為依托的體育研學旅游;“閑”是指以水類、球類、騎行類、冰雪類、走跑類等運動休閑為依托的體育度假旅游,是體育旅游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主體;“情”是指球迷們以對某個體育明星或著名職業運動俱樂部的深厚感情,從而前往賽事舉辦地現場觀賽,是一種“粉絲情感”充分宣泄的體育賽事旅游;“奇”是指以戶外探險、徒步穿越、登山、攀巖攀冰、跳傘滑翔類等為依托的體育探奇旅游。
因此,旅游消費需求日益“商、養、學、閑、情、奇”的市場結構高級化趨勢,呈現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圍繞這些新消費需求而進行深度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這將極大地拉動體育旅游業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旅游消費結構從低層次的觀光需求向高層次的體驗性休閑度假需求轉型升級。
3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機制
從產業價值鏈視角看,產業融合的過程包括產業價值鏈的分解與產業價值鏈的重構2個階段。
3.1 雙方產業價值鏈的解構
產業價值鏈的解構是基于產業專業化分工――即產品研發、開發建設、生產制造、銷售等各個環節獨立分工運作,當融合的外動力條件(政策環境、市場需求、多元化發展等)成熟時,存在產業價值鏈“融合點”的某些價值環節就會尋求與原有產業價值鏈進行分解,成為相對獨立的“價值活動單元”[9],為下一步產業間的重構做好準備。
1)旅游產業價值鏈的活動單元。
旅游產業價值鏈是指旅游企業內部或旅游企業之間圍繞旅游服務與某種特定的旅游需求從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服務和產品的硬件環境建設、旅游產品營銷與中介渠道(如旅行社等)銷售、旅游產品的生產與旅游者的時空同一消費等一系列相互依存的價值增值活動鏈(見圖1)。旅游產業價值鏈一般的分析框架可簡化為旅游資源策劃與規劃、旅游產品開發與建設、旅游產品營銷與銷售、旅游產品生產與消費等4個環節。
2)體育產業價值鏈的活動單元。
體育產業價值鏈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產業價值網系統,按照產業行為的特征可將體育產業價值鏈分為設計、生產、銷售和消費4個環節(見圖2)。
3.2 雙方產業價值鏈的重構手段
在體育本體資源具有資產通用性的內在推動力和旅游消費結構日趨高級化的外在拉動力的共同作用下,并根據當前和未來體育旅游融合業態的市場需求,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之間相對獨立的“價值活動單元”在技術、業務和市場等3個層面出現融合機會――產業價值鏈上的截取與重新整合形成共同的價值融合點。其中,技術融合是重構基礎,業務融合是重構核心、市場融合是重構結果,構成了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構路徑。
1)技術融合。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的技術融合,是指旅游產業價值鏈與體育產業價值鏈在雙方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下通過雙方資源環節的價值活動單元的規劃設計得以重構實現?!皹藴室幏丁笔羌夹g融合的基礎條件,“規劃設計”是技術融合的實施手段。
體育旅游資源在國家標準如行業標準《休閑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GB/T31710―2015)、《旅游規劃通則》和國家標準《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等的標準的指導下,并在一些體育旅游項目的行業標準諸如《綠道旅游設施與服務規范(LBT 035-2014)》、《自行車騎行游服務規范(LBT 036-2014)》、《旅游滑雪場質量等級劃分(LBT 037-2014)》、《高爾夫管理服務規范(LB T043-2015)》、《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等基礎上,體育產業以運動健身休閑場所(硬件)和運動健身休閑服務、賽事活動服務(軟件)為規劃要素,旅游產業以旅游設施(硬件)和旅游服務(軟件)為規劃要素,在總體規劃、概念性規劃、產業規劃、詳細規劃上實現雙方在產業、空間、土地和產品等層次的規劃與設計。
技術融合對于雙方產業融合的實現非常重要,通過“標準規范”和“規劃設計”把體育資源和旅游資源有效地整合,將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在業務與市場層面的重構融合創造出良好的發展基礎。
2)業務融合。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的業務融合,是指旅游企業與體育企業基于市場需求所進行的商業模式的改變與創新,實質上是雙方產業價值鏈的業務重構,實現雙方在管理與組織上的變革[9]。
產業融合與新業態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體育與旅游企業朝跨產業經營集團化發展的重要方式[4]。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企業和體育企業都面臨著競爭壓力大的現實。一方面,它們通過合作與競爭,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讓更多的體育旅游資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利用,生產出的體育旅游產品或服務將讓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體育與旅游相關企業合作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范圍經濟實現效益最大化而進行跨產業多元化的經營,這將為體育與旅游相關企業創造出新的消費市場[4],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從而加速驅動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當前,國內一些旅游和體育產業集團,通過兼并重組成為跨界融合的大產業集團(以北京北奧集團、成都文化旅游發展集團和大慶文化體育旅游集團等為代表),或者在其集團下成立以體育旅游業為新拓展業務的二級子公司(以海航旅業集團、國旅聯合集團、湖南體育產業集團、溫州體育發展投資集團等為代表)[9],這些企業的跨體育與旅游產業的創新商業模式即是業務融合,將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在市場層面的重構融合發揮關鍵作用。
3)市場融合。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的市場融合,是指體育產業價值鏈中的體育健身休閑、體育賽事和體育場館的銷售活動單元被截取出來與旅游產業價值鏈中的銷售活動單元通過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尋求共同的營銷融合點,從而形成同一銷售服務平臺上的體育旅游產品。體育產業利用旅游產業的營銷手段和中介渠道(即線下的旅行社或者線上的旅游電子商務網站)進行產品銷售,為體育旅游目的地帶來更多的客源。市場融合將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獲得各自更大的市場范圍和銷售收入,從而在技術融合和業務融合的基礎上實現雙方產業融合的市場重構。例如,知名度高的標志性體育場館、體育博物館等體育文化設施作為一種城市觀光游覽型的旅游吸引物(或者稱之為“體育主題型景點”),被旅游中介商設計為一條城市旅游線路產品進行銷售;一場引人注目的高水平職業體育賽事或者一場充滿民族地域性的傳統體育節慶活動作為旅游目的地的一項現場體驗觀賞性的體育娛樂產品,被旅游中介商設計為特色旅游產品進行銷售。
3.3 雙方產業價值鏈的重構模式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通過技術、業務和市場等3個層面的價值融合后,體育健身休閑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形成“運動休閑型體育旅游”,體育賽事活動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形成“觀賽型體育旅游、參賽型體育旅游,體育場館服務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形成“地標場館游覽旅游、場館體育演藝旅游”等重構模式。
1)體育健身休閑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模式。
《31號文》提出要加強健身休閑與旅游活動的融合發展[3]。當前我國旅游業正處在由傳統的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換的關鍵期,從發達國家的休閑度假類產品結構上看,運動類的休閑與度假產品占絕對的主導地位,特別是濱海運動休閑度假游、冰雪運動休閑度假游和山地戶外運動休閑度假游是主要產品[12]。濱海水上運動、冰雪運動和山地戶外運動為代表的體育健身休閑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重構融合為“運動休閑型旅游度假區”。運動休閑型旅游度假區發展模式往往是體育健身休閑業中某一種中高端運動項目通過相關體育培訓、體育用品銷售等體育產業要素與旅游度假產業中的度假酒店、美食娛樂等相關旅游產業要素進行價值鏈的重構融合所形成的運動休閑型旅游度假區。此種發展模式屬于《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體育旅游活動”中的體驗性體育旅游活動(如參與滑雪、帆船、帆板、漂流、馬拉松等運動的旅游活動),以及景區體育旅游活動(如戶外宿營、徒步騎行、汽車露營等形式的旅游活動)[15]。當前,運動休閑型旅游度假區在我國還屬于新生事物,但在歐美發達國家此種類型的度假區比比皆是,運動度假將越來越成為國內旅游度假區的主要功能。
2)體育競賽表演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模式。
《31號文》提出要加強競賽表演與旅游活動的融合發展[3]。賽事旅游是體育賽事活動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一種模式,兩者的產業融合方式是各自產業價值鏈在營銷與銷售環節的延伸、互補,最終導致了市場融合,即體育賽事活動業為旅游業帶來了更多的旅游者,旅游業也為體育賽事活動現場帶來了更多的外地觀眾,雙方在客源市場上獲得市場融合發展的結果。本發展模式屬于《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在“體育旅游活動”中的觀賞性體育旅游活動[15],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觀賽型體育旅游,另一種是參賽型體育旅游。
(1)觀賽型體育旅游。
觀賽旅游模式一般是圍繞職業化水平高的體育賽事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消費方式。近年來,參團赴海外觀賽已成為許多體育愛好者喜愛的休閑度假方式,體育賽事旅游愈發受到旅游市場的關注[16],成為OTA(在線旅游社)和傳統旅行社開發特色化與個性化旅游產品的重要發展趨勢。市場上對于這類產品的參與人群正在不斷增長,各國使館、境外旅游局、境外體育協會對于此類產品的推廣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多方作用下,為國內外賽事旅游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17]。當前正值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之機,眾信旅游、凱撒旅游等在觀賽旅游產品布局的旅行社都紛紛推出了里約奧運觀賽游產品。
國家戰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即“一帶一路”對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都提出了要求:“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互辦旅游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盵18]據此,可以以我國西北各省區為主,延展至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開發“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汽車拉力賽”;以我國海峽西岸和珠三角地區為主延伸至南海、印度洋和歐洲,開發“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大帆船拉力賽”,并將這兩項國際賽事活動與沿線國家旅游業有機融合,聯合打造出具有“一帶一路”特色主題的國際精品賽事旅游線路和賽事旅游產品。
(2)參賽型體育旅游。
參賽旅游模式一般是在職業化不高的賽事項目上,把賽事開發為體驗性更強的產品,從而適合旅游者有興趣親身參與,比如馬拉松、徒步、釣魚、攀巖、滑雪等。近年來跑步運動在國內城市白領中流行,出國跑馬拉松也漸成時尚,各大國際馬拉松主辦方也特別推出帶有旅游性質的主題來吸引中國跑友,例如韓國的全州櫻花馬拉松、法國波多爾紅酒馬拉松、泰國普吉島馬拉松,都是中國跑友們最向往的馬拉松旅游勝地[19]?!?6號文》提出要一律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的行政審批[20],這也將激發旅游目的地企業和體育賽事中介機構通過市場機制開發出更多的賽事型旅游產品,將賽事打造為旅游地的品牌旅游節慶產品,以此進一步豐富旅游目的地的產品體系及提高其知名度。
按照“支持地方根據當地自然人文資源特色舉辦體育競賽活動”[21]的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指導意見,體育賽事旅游將會從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向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型休閑體育賽事的方向轉變,因此具有節慶娛樂性質的地方特色體育賽事的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在當前和未來將成為體育賽事節慶旅游市場上的一個新趨勢與新熱點[1]。例如,已經舉辦了12屆的重慶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比賽線路充分借助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自然風光,融入抬滑竿等當地民俗文化特色項目,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3)體育場館服務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模式。
《31號文》提出要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游客開展體育旅游服務[3]。2015年2月1日起施行的《體育場館運營管理辦法》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體育場館發展體育旅游等多元業態[22],將大型體育場館建設運營與旅游開發緊密結合,提升場館體育休閑旅游功能,使之成為集運動健身、旅游休閑為一體的體育休閑旅游中心[23]。體育場館服務業與旅游產業價值鏈的重構融合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體育場館作為重大賽事遺產的游覽旅游模式,另一種是在體育場館內觀賞以體育運動為主題的旅游演藝產品的模式。此種發展模式屬于《國家旅游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5)》在小類“體育場館旅游服務”中供游客觀賞體育賽事的室內、室外體育場所,以及室外天然體育場地的管理服務活動[24]。
一方面,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將會為主辦城市留下一些寶貴的標志性體育場館遺產。將著名體育場館開發為旅游觀光點,從而形成體育場館遺產游覽旅游產品。此類發展模式國內最成功的就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作為5A景區,容納了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等北京奧運會最著名的比賽場館。自2008年8月奧運會后至2014年12月,園區累計接待游客3.1億人次,日均游客在15萬人以上,高峰期間日均近50萬人。其游客人數總量位居北京所有5A旅游景區首位,旅游收入也成為各場館運營的主要來源。
另一方面,體育場館空間也可改造成為一個舞臺式的文化表演空間,開發打造出精品體育旅游演藝產品。例如國家游泳中心的“夢幻水立方”、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的“冰上迪斯尼”等演藝產品。
4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體育與旅游主管部門的規制融合
產業融合可以破除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部門管理的條塊分割,從而減少產業之間的進入壁壘和利益之爭,加強產業間的合作關系,有效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因此旅游部門與體育部門互相的規制融合將對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水平與效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產業融合與業態創新帶來管理變革和組織變革,國外很多國家的體育主管部門都不是單獨的一個政府部門,而是體育和具有強關聯度的部門共同組建的大部制[9]。例如俄羅斯體育旅游與青年政策部、泰國旅游與體育部、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讓體育與旅游部門在同一政府部門下更好地協同發展。因此,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旅游局通過規制融合組建“國家體育與旅游部”是大部制改革可研究論證的一個設想。當前,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旅游局將共設“全國體育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共同組織研制《全國體育旅游發展綱要》,啟動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和體育旅游項目的遴選,探索建立體育旅游統計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加強體育旅游從業人員培訓進而提高服務質量等工作。
此外,按照國民休閑和全民健身兩大國家戰略的總體要求和“以旅興體,以體促旅”發展思路,地方政府可以建立體育局與旅游局主要領導及相關處室等參加的體育旅游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協商、布置、落實相關工作,促進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23]。當前,地方政府中先行涉及體育與旅游部門機構合并的代表有深圳市文體旅游局、銀川市體育旅游局、樂山市旅游和體育發展委員會”。
4.2 出臺體育旅游融合發展政策與規范標準
一方面是出臺雙方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法規?!堵糜畏ā访鞔_提出“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并組織實施有利于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推進旅游休閑體系建設,促進旅游與工業、農業、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币虼耍凇堵糜畏ā返囊笙乱约啊?1號文》和《46號文》的指導下,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旅游局擬在2016年內共同《關于促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全國體育旅游發展綱要》,以此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最大程度、最大范圍的產業融合提供更好的政策發展環境。
另一方面是出臺雙方產業融合發展的規范標準。體育旅游產品的標準化建設,已成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和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因為很多體育旅游與運動休閑項目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需要通過標準化工作使得體育旅游項目能夠規范、安全運行。若相關行業監管規范與運營標準缺失,雙方的產業融合將出現嚴重的發展障礙。國際旅游標準化領域中,歐洲旅游標準化關注的熱點主要集中在潛水、水療、各類戶外運動及游客信息提供等游客體驗性和自主性越來越強的休閑領域,而在我國的《旅游業標準體系表》中,盡管也包含了一些與休閑相關的標準,例如2015年4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旅游行業標準《自行車騎行游服務規范》(LB/T036-2014)、《旅游滑雪場質量等級劃分》(LB/T037-2014),以及2016年將要的《漂流景區旅游服務規范》、《體育休閑旅游服務質量要求》和《自行車騎游領隊服務質量要求》等國家旅游行業標準,但數量有限,零星散布于旅游標準體系中,自身不成體系。因此,要建立健全我國體育旅游項目尤其是高風險運動項目的技術安全規范標準體系,加快制定熱氣球、滑翔傘、滑雪場、高爾夫球場、皮劃艇、海釣、休閑潛水、戶外探險、露營房車等備受體育旅游者喜愛的水陸空體育旅游項目安全標準,規范體育旅游市場,強化對體育旅游項目的安全監管。
4.3 積極發展體育旅游精品項目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開展全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推介,打造一批體育旅游重大項目”。目前,我國體育旅游業仍處于發展階段,在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和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數量與質量上還十分不足,體育旅游業建設還缺乏方向。體育旅游業發展重點應是在環城游憩帶、自然風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區等開發常態化的參與體驗型體育旅游產品――即“運動休閑項目”的“旅游化”、“度假化”,這是體育旅游業態的拳頭產品。體育賽事活動、大型體育場館等體育資源與旅游產業融合所形成的賽事旅游、場館游覽旅游只能作為體育旅游業的配套產品。因此,針對不同市場需求,借鑒國際經驗,在有條件的地區培育發展山地徒步運動、皮劃艇帆船帆板水上運動、冰雪運動、航空運動、航海體育、高爾夫運動、海釣運動、汽車運動、馬術運動等中高端體育旅游與運動休閑產品。
以2015年國家旅游局重新開啟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評定工作為契機,做實做強一批在旅游度假區內的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尤其是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汽車露營營地、航空飛行營地、船艇碼頭等運動休閑設施,需加強與旅游度假區在規劃建設上的技術融合,打造運動休閑型營地度假區。同時,充分把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和省市級的體育產業園區從旅游開發的角度,結合地方自然與文化特色,二次開發轉型升級為運動休閑型度假旅游目的地。
4.4 加強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人才是關鍵。例如,出境觀賽旅游產品的研發,與常規出境游產品相比,體育賽事類產品的操作將對旅行社或OTA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標準及專業化的要求,需要大量的既懂旅游也懂體育方面的專業人才,以更好地設計、宣傳該類型產品[17]。當前,中國體育旅游發展遇到的挑戰就是缺乏體育旅游富有經驗的策劃和運營管理人才。如果懂體育的不懂旅游,懂旅游的不懂體育,二者就很難協調融合發展。所以,旅游部門和體育部門需加強合作,建立一批體育旅游培訓和實踐基地,積極培育體育旅游專業技術型人才,加強體育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提高體育旅游服務水平;全國的旅游院校和體育院??砷_設旅游管理專業體育旅游方向,高層次培養各類專業體育旅游經營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