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4:46: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循證醫學實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循證醫學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也被稱為求證醫學、實證醫學、有據醫學。其醫學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的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的結合,制訂出患者的治療措施”[1]。循證醫學研究在臨床上包含3個方面,(1)最佳研究證據:主要指從臨床相關的研究、基礎醫學研究,特別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研究中產生的科學結論。使診斷方法和手段更為準確和精確,治療、康復和預防等措施更為有效和安全。(2)臨床專業知識技能:指臨床醫生根據專業知識,通過臨床實踐獲得的精湛學識和敏銳的判斷能力,高效率的對患者作出臨床醫療決策的能力。(3)患者的需求:指患者對診斷、治療、康復、預防等方案的不同選擇和需要??傮w來說,循證醫學是基于現有的最好證據,兼顧經濟效益和價值取向,進行醫學實踐的科學[2]。
2學習循證醫學的意義
2.1掌握臨床科學證據的重要性只有臨床醫生熟知和應用新的質量高的臨床科學證據,才會對疾病診治產生有利的影響。例如:以前對孕婦應用苯巴比妥以降低早產兒顱內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發病率,但多數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產前應用苯巴比妥沒有減少ICH的發生,不值得繼續推薦在臨床上使用[3]。循證醫學的系統評價將同類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綜合分析,其結論更為科學可靠。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不單是要提供新的科學證據,也應該非常重視將已有的許多最好的證據如何及時有效地用于臨床第一線。
2.2獲取臨床科學證據的及時性雖然臨床實踐不斷需要新的證據,但往往由于時間有限、教科書知識過舊以及所需雜志種類數量有限,臨床醫生常難以及時得到自己所需的、最可靠的臨床證據。在防治性研究中,常用的最好臨床證據來源于Cochrane協作網的系統評價。系統評價是一種臨床研究方法,它采用全新的文獻綜述形式,比傳統的文獻綜述更系統、科學。其基本過程是系統、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發表或未發表的臨床研究,采用臨床流行病學嚴格評價文獻的原則和方法,篩選出符合質量標準的研究,必要時進行定量合成的統計學處理即Meta分析,得出綜合可靠的結論。而Cochrane協作網的系統評價在全面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完成,包括了發表和未發表的研究,經過嚴格的質量評價,同時依照新的同類研究結果隨時更新,因此可使醫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新的所需臨床研究信息。
2.3更新臨床知識的必要性醫生的臨床專業知識逐漸過時,有研究顯示醫生掌握關于高血壓的最新知識水平與從醫學院畢業的年限之間呈負相關。因此臨床醫生如不注意獲得臨床醫學研究的新證據,其部分臨床知識將過時而不能適應臨床決策的需要,從而將影響醫療質量。
3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循證醫學理念在兒科臨床實踐中應用較早,該領域專家認為,解決臨床問題不能直接應用基礎研究的結果,也不能一味照搬承認臨床研究結果,強調應以兒童健康利大于弊的最佳臨床研究證據為依據診治患兒[4]。循證醫學在兒科中的應用對兒科醫生基本醫療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并要求兒科醫生善于確定“最佳證據”是否適用于臨床個體患兒。已有一些國家如英國、丹麥、美國等國家針對不同兒童的臨床特殊情況制訂了系列的兒科循證臨床指南。這些臨床指南根據一系列臨床研究的系統評價證據提出兒科疾病診斷、治療的推薦意見,以規范臨床診治活動,改善醫療服務質量[5]。
但是根據現在的情況看來,這項工作還有待加強。中國循證醫學中心李廷謙對中醫、中西醫結合類13種核心雜志進行調查發現,從1980年回顧性查閱至1998年為止,手檢13種期刊的臨床試驗32939篇論文中,屬RCT(隨機對照實驗)者3312篇,占10.06%,為數較少,其中以《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最多,占24.24%,最低者僅占4.03%。在32939篇論文中符合臨床對照試驗(Cliniccon-trolledtrial,CCT)者有2522篇,占7.66%,仍以《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最高,占13.62%,最低者占3.10%。由此表明部分雜志論文質量較低,真正符合RCT者數量有限[2]。除此以外,循證人才的缺乏和循證理念的薄弱也是我國中醫學循證的現狀,雖然曾有大批人才被派往國外學習循證理念,但是他們大多以臨床西醫學為主,中醫學人才并不多,這直接導致了中醫領域循證人才缺乏或質量不高,進一步影響了中醫的創新發展。
2將循證醫學應用于中醫教學實踐的思考與途徑
2.1對中醫學循證的思考
中醫學與西方醫學大不一樣,雖然同屬為病人解除病痛的學科,但是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中醫學建立于臨床經驗之上,而后有理論;西方醫學建立于自然科學,理論先于實踐。而循證醫學興起于西方,是西方醫學對其基礎———自然科學的尊敬;中醫學里雖有循證元素,卻并未提出類似理論,是出于中醫學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先驗性。所以從循證醫學被引入國內以來,中醫學界對中醫學能否循證就一直存在著爭議。很多中醫專家認為,循證醫學就是要完全摒棄醫生的個人經驗而遵循所謂的經過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雙盲試驗所獲得的證據循證,因而不適合中醫。相對于西醫來說,中醫師更加重視經驗在治療中的作用,原因是中醫強調辨證論治而輕視現代檢查技術,這就要求醫者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另一方面,循證醫學的核心是證據,但是中醫領域的研究成果、文獻數量有限、質量也并不高,故而容易出現無證可循的尷尬場面。這些原因讓很多人認為中醫根本無法循證。但是循證醫學更多地是一種理念,它不僅僅是一門由知識堆積起來的學科,也不僅僅是一些技巧性的內容,而是要求醫生在醫療過程中具備這樣一種思維:根據醫生的經驗和醫學文獻,尋找最佳的證據,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治療。它并沒有否定經驗醫學,而是提高了證據的可信性。中醫作為經驗醫學的代表,從來都是重視證據的,也就是一直都有著循證的“基因”。只是中醫學所循的證,部分來自經典古籍,部分來自古時的醫家醫案,甚至有些屬于“祖傳秘方”。這些治療方法對一些疾病也許真的存在療效,但是并沒有經過系統的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雙盲試驗檢驗,所以這樣的“證據”在現代社會并不具有太大的可信性。在這種狀況下,中醫想要適應時代生存發展,只有通過提升自己證據的“可信度”。這就要求我們在前人留下的豐富素材的基礎上,繼往開來,不斷創新,在中醫的教育實踐領域提出適應時代的新的循證觀念和循證方案。
2.2如何將循證醫學應用于中醫的教育實踐
2.2.1培養中醫學生的循證思維
以前的中醫教育傳承,大多是學徒制,經驗教學遠遠超過了理論教學,更不用提科學研究,近幾十年來,隨著各省成立中醫學院,中醫教育進入了正規教育的時代。但是由于這種教育并沒有考慮到中醫的特殊性,導致我國這些年來培養的中醫藥人才專業水平普遍不高,中醫行業也青黃不接。循證醫學實踐的基礎是高素質的臨床醫生、最佳的研究證據、臨床流行病學的基本方法和知識、患者的參與這四大要素構成。如果培養不出一批具有循證思維的高素質中醫師,那么我們將永遠在中醫學循證之路上原地踏步。我國循證醫學的教育現狀并不樂觀,很多醫學院校的循證教育還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與學期末考試的階段,這導致很多醫學生的循證觀念還只是簡單的文字概念,而并沒有形成一種思維模式,更不用說與臨床相結合。循證醫學并非一門知識性的學科,它的教學必須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循證思維的中醫生。教學不必局限在課堂,而應該拓展到臨床上,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具體的說,可以在學生完成基本的教材學習后,通過見習的方式學習臨床醫生如何在治療過程中融入循證思維,也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對某些文獻做出“循證價值”的評價,這樣更能訓練學生的循證思維。
2.2.2循證觀念與辨證施治相結合
【關鍵詞】
循證醫學;呼吸內科;臨床教學
長期以來,臨床教學尤其是實習帶教過程,是一種基于經驗的教學模式。醫師根據個人的經驗和技能指導實習學生,這種模式帶有濃厚的主觀的、個人判斷的傾向。由于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每個患者都是一個有機整體,由教科書中的介紹到具體患者時,情況千差萬別,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而近年來循證醫學的興起,循證理念的深入,為臨床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循證理念與臨床教學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英國流行病學家、內科醫生Arehie Cochrane提出的[1],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世界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David Sackett教授將EBM定義為通過系統研究,自覺、明確和審慎地應用目前的最佳證據,結合各個臨床專家的可利用的最佳外部臨床證據,來確定患者的保健和治療措施[2]。因此,EBM的核心思想是:在疾病診治過程中,將個人的臨床經驗與現有的臨床科學證據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為每個患者做出最佳診治決策。
作為教學醫院,臨床醫務人員既是醫師又是兼職的臨床教師,肩負著培養合格醫務工作者的任務。而在傳統醫學教育的過程中,教育注重在灌輸課本知識這一理念層次。如果在臨床教學中引入并實施EBM,其目的重在能力培養,教會醫學生如何去學習,激發醫學生的內在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科學、良好的學習觀念,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目前EBM教育情況
國外EBM教育已開展多年,很多院校都是在課程學習階段或臨床實習期間開設EBM課程。我國則由四川大學率先開設EBM課程,在此之后一些院校才陸續將EBM納入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
在循證醫學出現早期,有人曾在概念上存有誤解,把醫學的長期發展過程與循證醫學對立起來。其實不然,循證醫學是對傳統醫學的完美補充,并不是要取代臨床技能和經驗。循證醫學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起步較晚,而現今擔任臨床帶教的教師大多沒有系統學習過EBM,教師自身EBM知識欠缺,缺乏足夠的檢索、評估和利用證據的能力,對嚴格檢索和評價文獻這一技能的掌握和正確使用尚有一定困難。據報道,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多萬篇醫學在2萬多種醫學期刊上。為了使臨床醫生迅速地從中提取可靠信息,把各種臨床研究資料集中起來進行分析、提煉、評價,并得到可靠真實的科學結論,為臨床決策服務,這需熟悉掌握EBM的方法[3]。
3 呼吸內科教學中EBM的實施
循證臨床實踐具體方法為五個方面的內容[4]:一、針對具體的患者提出臨床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提高效率尋求解決問題最佳科學依據;三、嚴格評價證據的真實性和可行性;四將評價結果用于臨床實踐;五、對進行的臨床實踐做出后效評價。
3.1 加強對臨床帶教醫師的培訓
帶教醫師自身的培訓是先決條件,要求帶教醫師首先應強化應用EBM必備的基本技能,醫師要不斷的通過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參加相關的學習班、外出進修等方法實現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獲取最新、論證強度最高的證據,將EBM的核心思想貫穿于整個臨床實習教學的過程。
3.2 循證醫學在呼吸內科帶教中運用
帶教醫師要使醫學生了解經驗醫學和EBM的區別,在平時帶教、查房的講解過程時要反復強調和鞏固,讓醫學生能夠從思想上認識經驗醫學的缺陷和應用EBM的必要性。帶教醫師在教學講解的過程中應以患者為中心,把疾病與患者有機地聯系起來,圍繞疾病的產生、演變、后果及診療方案的制定及其評價等進行講解,幫助醫學生深刻理解各種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機制和病理生理學改變,起到知識的強化記憶和提高臨床綜合思維能力的作用。
3.3教學內容及時更新
醫學知識的更新是極快的,而傳統醫學教育則存在更新速度慢的特點,教科書常因編寫、印刷、出版和發行歷時太長不利于新信息的傳播。傳統教育下的醫學生畢業后適應不了快速的知識更新, 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逐漸陳舊而被淘汰,在探索未知和創新意識方面,存在思維不夠活躍,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不足等弱點。指導醫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有助于鍛煉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臨床操作能力,有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
3.4 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
EBM提倡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的方法論,正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這都要求帶教醫師指導醫學生使用EBM常用的資源如期刊、雜志、專著、圖書館、互聯網和專業的文獻數據庫等。帶教醫師要逐步教會醫學生如何應用主題詞、關鍵詞等方法使用網絡數據庫資源查閱文獻,并指導他們從檢索得到的文獻中提取所需的知識,以患者為中心,結合課本和文獻,找出高價值的證據,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因此,在呼吸內科臨床實習的教育過程中貫徹EBM的核心思想,讓醫學生從一開始接觸臨床即引起對EBM的重視。讓醫學生學會注重證據,能夠主動獲取最新的資料、信息和科學研究成果。使他們從被動的知識獲取者轉變為主動的、積極高效的終生自我教育者。只有引入循證醫學教育模式,才能促使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把傳統的終結性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推動醫學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王家良.循證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92-205.
[2] Sackett DL, Ronenberg WMC, Gray JA, et 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BMJ,1996,312(3):71.
關鍵詞 非醫學專業;循證醫學;課程設計;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02-0142-03
循證醫學(Eidence-based medicine,EBM)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其核心思想是所有決策的制定必須建立在最佳證據基礎之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循證醫學向醫學教育領域發展,形成了循證醫學教育(EBME),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已將循證醫學納入醫學生的必修課程[1-2]。在我國,四川大學率先于2000年將循證醫學列入本科生、研究生、住院醫生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教學計劃,隨后陸續有一些院校將EBM納入臨床醫學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但尚未在非醫學類專業本科生中廣泛開設。
為了順應醫學教育的發展,教會學生EBM的思維方式,有必要在非醫學類專業本科生教育中引入循證醫學課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決策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濰坊醫學院于2009年開始,先后在2006級~2010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等非醫學類專業開設了循證醫學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探索。
1 課程設計
開課時間 加拿大McMaster大學在1998年系統評價了1966—1995年所有關于批判性評估技巧(critical appraisal skills)學習方面的文章,指出:本科生階段的學生進行EBM教育效果較好,在實習期間學習效果較差[3]。可見對于學生進行實習前的EBM教育,有助于提前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將開課時間提前到本科三年級第二學期,即學生實習前的一個學期。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包括循證醫學概論;證據的種類、來源和檢索方法;循證醫學常用的統計方法;Meta分析; 系統評價;衛生技術評估與衛生決策;等等。
教學方法
1)PBL教學法與“三明治”討論教學法相結合。注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方法,充分運用CAI課件,倡導結合真實或模擬案例進行實踐和討論的以問題為基礎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和“三明治”討論教學法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2)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強調模擬和實踐教學。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互聯網資源,開展循證證據查詢的實習和訓練,使學生能自覺、主動、正確地查找與利用循證醫學資源。學會查找EBM證據重要的資源,如Cochrane-Library、OVID數據庫、MEDLINE、EMBASE等及國內EBM證據資源,如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中國循證醫學/Cochrane中心數據庫、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數據庫(CNKI)等。同時通過上機練習的方式,學會運用Revman軟件進行Meta分析。
2 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
問卷調查 每學期開課前一周和授課結束一周內,分別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授課對象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醫學文獻的評價、醫學數據庫的使用情況及在學習中所遇到的障礙等問題。
統計分析 每份問卷結果錄入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各項結果的統計采用百分比進行分析,選修前后結果差異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3 結果分析
授課對象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為管理學院2008級公共事業管理和營銷專業共213名學生。選修前后各發放調查問卷213份,問卷回收率100%。其中,選修前合格問卷208份,問卷合格率為97.65%;選修后合格問卷210份,問卷合格率為98.59%。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從表1可以看出,對于權威醫學雜志上的文章,選修后78.9%的學生認為需要進行評價后再使用,且70.9%的學生認為自己完全掌握了評價文獻質量的方法。選修前后的構成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意義(P
數據庫的使用 從表2可以看出,對于專業數據庫的檢索能力及數據庫的信息篩選能力,選修前后的構成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意義(P
在學習循證醫學時存在的主要困難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困難依次是:評價文獻的能力有限,不能正確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批判,占調查總人數的67.23%;信息資源缺乏,占調查總人數的58.56%;統計學知識有限,占調查總人數的51.42%;英語水平有限,占調查總人數的48.56%;缺乏興趣,占調查總人數的38.24%。
4 討論
《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草案)指出:“醫學院校必須在整個教學期間實施科學方法及循證醫學原理的教育,使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掌握科學研究方法。”高等醫學院校非醫學類專業學生,特別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承擔衛生決策和醫學科研工作,因而培養其自主決策能力、創新與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綜合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82.5%的非醫學類專業學生認為在實習前一個學期開設循證醫學較好,因為相關的一些基礎課如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等已經學完,而且相應的專業課也基本學完。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更深地理解問題,促進討論學習,而且對于下學期的實習和未來的“循證”思維的培養有很重要的作用。
調查發現,選修前后學生在批判性思維能力、數據庫的檢索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Imura H. Introducing EBM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J].Rinsho Byori,2000,48(12):1143-1148.
[2]Cundari A D, Ker N. Inclus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olleges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and suggestions for implement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to osteopathic medical school curricula[J].J Am Osteopath Assoc.,2003,103(11):
[關鍵詞] 循證醫學;醫學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5(a)-131-01
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 medicine, EBM)即遵循證據的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臨床方法論――循證醫學,已成為21世紀新的臨床醫學模式,這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循證醫學的發展也對醫院圖書館提出了新的挑戰,帶來了新的任務,醫學圖書館作為循證醫學最佳證據提供者之一,迫切需要參與到循證醫學工作中,并主動為臨床醫師提
供高質量的情報信息服務。
1 循證醫學實踐與醫學圖書館的關系
循證醫學實踐過程可歸納為“五部曲”:①確定臨床實踐中的問題;②檢索有關醫學文獻;③嚴格評價文獻;④應用最佳證據,指導臨床決策;⑤通過實踐提高臨床學術水平和醫療質量。循證醫學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獻海洋中篩選出針對臨床醫師所面臨的臨床問題的最恰當和最優的證據。循證醫學的主體是臨床醫務人員,而文獻檢索是循證醫學實踐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由此可見,循證醫學實踐與醫學圖書館工作息息相關。
2 醫學圖書館參與循證醫學實踐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2.1循證醫學發展的需要
循證醫學強調所有醫療活動都應以科學證據為基礎,要求臨床醫師在掌握專業知識及傳統技能的基礎上,能準確認識患者所面臨的問題,了解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采用先進的手段進行高效檢索,選擇最佳有關研究成果,并運用循證醫學原理判斷信息的有效性。對于每天忙碌于臨床工作的醫師來說,從浩如煙海、無限無序的醫學文獻中迅速、準確地查找可遵循的最佳證據,顯然是勉為其難,因此,急需一個專業機構為他們解決這些問題,而醫學圖書館是醫院的信息中心,擔負著醫學信息服務的任務,其中就包括醫學文獻檢索服務,另外,醫學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網絡資源和專業的文獻檢索人員,所以,無論是在文獻檢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與運用上,還是在時間上,醫學圖書館都具有臨床醫師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醫學圖書館在循證醫學實踐中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
2.2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21世紀,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在循證醫學環境下,信息質量服務是醫學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是醫學圖書館的主要目標和服務宗旨,所以,必須具備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復合型館員參與循證醫學實踐,使醫學圖書館館員以“信息咨詢員、網絡導航員”的角色立足于社會。循證醫學給醫學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給醫學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機遇,它將一掃過去的那種只是書刊借閱場所的舊形象,成為醫學臨床學證據中心的全新形象,成為醫學臨床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圖書館應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其在循證醫學實踐中的作用。
3 循證醫學環境下醫學圖書館員應具備的素質
3.1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
專業知識是一個醫學圖書館員自身素質的基礎,開展優質服務的前提,當前醫學信息工作者應具備以下專業知識:醫學知識、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公共外語、圖書情報外語及醫學專業外語知識;醫學信息相關學科與新興交叉學科知識;信息技術知識。
3.2學習和宣傳循證醫學知識
醫院圖書館員應率先學習循證醫學的理論和方法,了解循證醫學的一般知識,參與循證醫學的各項培訓,為達到共同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的目的,可在醫院主辦的內部刊物中開辟循證醫學專欄,及時提供最新的循證醫學培訓班信息,使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受到不同層次的培訓,掌握循證醫學資源庫如Cochrane等的信息檢索技能。
3.3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
為使臨床醫療工作者使用到最好的醫療證據,圖書館員應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及各種數據分析與檢索等技術,進行信息的采集、鑒別、篩選、評價與合成,全面、快速、準確地找到臨床醫師所需的有用證據。
總之,循證醫學要求醫學圖書館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提供優質的服務。醫學圖書館應抓住機遇,拓寬服務范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樹立終身教育觀,更好地為臨床醫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羅素馨.循證醫學,醫學圖書館準備好了嗎?[J].醫學信息學雜志,2006,(3):202-204.
[2]周祖文,循證醫學與醫學信息服務的幾個問題[J].醫學信息,2006,19(5):990-991.
[3]溫耀剛.淺談醫學圖書館在循證醫學發展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4,21(4):127,158.
[4]李玨,等.循證醫學與電子信息資源[J].華西醫學,2002,17(4):447-449.
[5]王家良,等.循證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6]李虹,胡善文.醫院圖書館與循證醫學[J].中華醫學圖書館雜志,2001,10(5):9.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循證醫學教學培訓情況,以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方法:設計調查問卷,收集參加培訓的兩批學員反饋的意見,進行數據分析。結果:調查問卷回收率為86.7%,絕大多數學員認為培訓對他們的臨床和科研有幫助,并有意愿在將來繼續學習循證醫學,以及進行循證醫學的研究、推廣和教學工作。學員在培訓后應用最多的循證醫學知識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統計、檢索、查新等)、相關數據庫和醫學資源的應用、評價相關文獻和醫療方法、追蹤后效評價。建議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循征醫學,增加循征醫學實踐機會以及加強后續跟蹤指導。結論:今后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加實踐機會,加強后續跟蹤指導。
我國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方法,重知識傳授、重課堂教學、重教科書,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三基),但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不足。由此培養出來的臨床醫學生,盡管基礎理論和基本訓練較好,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足川。
循證醫學是上世紀末發展起來的臨床醫學的規范化模式,其核心是所有臨床診斷和治療決策必須建立在最佳證據的基礎之上,它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一整套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現有的最好證據、評價和綜合分析所得證據及正確應用結果以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我們將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培訓引人醫學生的臨床教學,希望能與傳統的醫學教學互補,通過這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培養醫學生適應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主動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獨立發現并解決臨床問題,始終以全球最新、最佳的臨床證據指導自己的實踐,使他們在打牢“三基”的基礎上,再添自主知識更新的“翅膀”,不斷成長為創新型醫學人才。
培訓在7月初學生進人通科實習、臨床輪及科研課題時開始.分為三個階段.時間約2年。第一階段:約3個月,進行循證醫學基本理念,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培訓。第二階段:約9個月,進行循證醫學相關課題的實踐。第三階段:約12個月,撰寫論文。
預期效果是:通過培訓的學員具有循證醫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思維,醫院初步建立以問題為基礎的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利用該模式初步培養一批具有循證醫學理念的科研人才儲備隊伍。
為了解培訓成效,總結培訓經驗,完善培訓質量,我們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主要對循證醫學的知曉度、運用循證醫學的能力、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等方面進行評價川。對回收的問卷數據進行了分析,現將反饋意見整理報告如下。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南京市鼓樓醫院為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及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該培訓選擇在南京市鼓樓醫院學習的七年制本碩連讀醫學生及三年制的臨床醫學碩士生、博士生,采取自愿報名、隨機錄取的方法,選擇兩批共60人進行循證醫學教學培訓,每批培訓時間為兩年,分別為2005至200年,2006至2008年。
(二)方法
為總結引人循證醫學教學的經驗和成效,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在培訓班開課前發給所有參加培訓的學員,培訓結束后在學員完成研究生論文答辯后收回。重點收集學員在培訓前后對循證醫學的認識、培訓對臨床、科研的幫助、培訓后對循證醫學的應用、對培訓的意見反饋等情況,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
二、結果
兩批問卷回收率為86.7%,學員絕大多數認為該培訓對他們的臨床和科研課題有幫助。
(一)學員個人基本情況
學員中七年制本碩連讀的占46.2%,三年制碩士占46.2%,三年制博士占7.7%;培訓開始時處于實習期間的占57.7%,處于臨床輪訓期間的占11.5%,處于課題研究期間的占10%。
(二)培訓前對循證醫學的認識
培訓前學員100%知道循證醫學的存在,其中通過老師授課時提及知道的占53.8%,通過學?;蜥t院的相關講座或培訓知道的占34.6%,通過查閱文獻或資料時涉及知道的占23.1 %;培訓前其所在院校開設循證醫學課程的占19.2%,接受過循證醫學知識培訓的占26.9%,自學過循證醫學知識的占38.5%,在醫學學習過程中有老師應用過循證醫學教學的占61.5%。
(三)培訓后對循證醫學的認識
培訓后100%的學員認為有必要將循證醫學引人醫學教育。經過培訓,學員在臨床實踐方面得到的最大幫助在于指導醫療(88.5% ),在課題研究方面得到的最大幫助在于數據分析(72% )。學員認為比較恰當的培訓時機為課題研究階段和臨床課程階段(均為46.2% )(表1)。
(四)培訓后對循證醫學的應用
通過培訓,61.5%的學員在臨床實踐中應用過循證醫學知識,72.0%的學員在課題研究中應用過循證醫學知識;76.9%的學員認為該培訓對其畢業課題有幫助。在臨床實踐中應用較多的循證醫學內容依次為基本方法和技能(如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文獻檢索和查新等)(72% )、循證醫學相關數據和醫學資源的應用(64%);在課題研究中應用較多的循證醫學內容依次為評價相關文獻和醫療方法、追蹤后效評價(64% )、循證醫學相關數據和醫學資源的應用(60% )。在畢業課題中應用循證醫學較多的階段為綜述及論文撰寫階段(69.6%)和實驗室或臨床研究階段(47.8% ) 。
所有學員均有意愿在將來繼續學習循證醫學,96.2%的學員愿意在將來進行循證醫學研究、推廣以及教學工作。
(五)反饋意見
學員對培訓的教學內容和條件滿意率均在50%以上,不滿意率較高的有社會實踐安排(42.3 % )、實踐課程設置(34.6% )、師資隊伍建設( 26.9% )(表2)。
對培訓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環節.42.3%的學員認為其畢業課題中能應用循證醫學的科研項目太少,34.6%的學員認為培訓內容不夠全面.15.4%的學員認為培訓與科研、工作之間會出現矛盾如時間安排沖突等,7.7%的學員認為師資隊伍不夠強。
學員的建議有以下方面:①針對不同階段的學員規劃不同的培訓重點;②一些基本理論已經學習過,希望減少理論課程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分組實踐教學;③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循征醫學,增加循征醫學實踐機會;④在課題研究和撰寫論文階段最好能有老師的跟蹤指導。
三、討論
循證醫學的學術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對于指導政府的衛生決策和醫學教育,指導醫師的臨床實踐和臨床科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該在醫學教學階段即培養學生循證醫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研方法,當他們進人臨床學習后才能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將現有的最佳研究證據應用于醫療實踐。這對于培養創新型、研究型醫學人才,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本培訓試圖建立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培訓與臨床學習相結合。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學員在培訓后應用最多的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統計、檢索、查新等)、相關數據庫和醫學資源的應用、評價相關文獻和醫療方法、追蹤后效評價,說明這些內容是培訓的優勢,也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未來培訓應保持優勢并不斷完善。
由于醫院的臨床醫師精通循證醫學應用的人員不多,能夠對學員進行系統培訓的醫師更少,培訓的師資隊伍一部分是從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院校聘請,一部分是從醫院中招聘,導致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員對目前的實踐課程設置和社會實踐安排不太滿意,原因可能在于醫院能指導循證醫學實踐的老師較少,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臟內科、血液內科、婦產科等科室,導致選其他專業的學員得到的實踐指導較少。同時臨床醫師平時工作較忙,不能對學員的實踐作耐心細致的輔導。
關鍵詞:循證醫學;臨床腫瘤學;教學
1循證醫學的發展
1.1循證醫學的萌芽
在1789年,法國巴黎學派的PierreLouis首次將統計學觀念引入了臨床醫學,他反對僅僅依據既往的古典理論就對患者做出臨床決策,要求醫生給予患者的診斷必須是依據對患者個體進行全面仔細的觀察,同時運用醫學的“系統性規律”,即“數值法”來對這些觀察結果作出的結論[1]。Louis的這一思想和實踐被后世認為是循證醫學的開始。之后,隨著醫學的發展,學者越來越認識到對醫療實踐進行評價的必要性。希波克拉底提出醫學成果不僅來自合理的理論,也要依靠綜合推理的經驗[2]。這就將觀察性研究首次引入了醫學領域。阿拉伯醫生Avicerma更提出在動物體內進行的藥物試驗結果不能等同于人體的用藥結果,在藥物試驗中應當設計兩種情況的對比,同時要滿足可進行重復性評價[3]。與此相呼應的是AlexanderHamilton在1816年記述了一項大型對照試驗,試驗目的是評價放血療法的效果[4]。這也是記載中最早采用交替的方法產生對比組的試驗。
1.2循證醫學的成長
循證醫學證據的主要來源是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而世界首例RCT是英國醫學研究會于1948年開展的,目的是為了明確鏈霉素在肺結核治療中的療效[5]。這一RCT當之無愧的成為了臨床醫學研究新紀元的里程碑。此后,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SackettDL和FletcherRH等人將流行病學與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有機的融合到了臨床醫學中,從而創建了現代臨床流行病學。這一學科的建立更是以大樣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以往分散的、個別的觀察性研究和臨床經驗總結,從而奠定了循證醫學的發展基礎[6、7]。選擇最佳的證據是循證醫學發展的核心,1979年ArchieCochrane提出針對某個疾病或診療方法,應將所有與之相關的RCT匯總后進行綜合分析,并隨著新的相關臨床試驗的出現而不斷更新,由此可得出更為可靠的證據。這也就是在醫學研究中應用Meta分析。在這之后,ChalmersTC更是提出了累積性Meta分析的概念[8]。到了1982年,國際臨床流行病學網(InternationalClinicalEpi-demiology,INCLNE)成立,標志著循證醫學發展所必需方法與技術已得到完善并逐漸成熟,這中間包括統計學、文獻評價方法學、臨床研究設計方法、人群疾病研究方法學等等,而這些正是循證醫學賴以存在的基礎。
1.3循證醫學的成熟
1992年的JAMA雜志發表了“Evidence-basedmedicine.Anewapproachtoteachingthepracticeofmedicine”這一文章,其中史無前例的提出了“Evi-dence-basedmedicine”的概念,并探討了如何將這一概念引入臨床醫學教學,從而促進循證醫學的實踐發展[9]。同年,世界上首個循證醫學實踐機構--英國循證醫學中心,在英國國家衛生服務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在這一基礎之上,著名的Cochrane協作網(CochraneCollaboration)而后也隨即成立。Co-chrane協作網由全球多個中心組成,各個中心均是地區性協調組織,其主要作用是為所在地的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并設計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最后以技術和研究數據為基礎向用戶提供最佳的臨床證據。此外,Cochrane協作網更是全球不同地域的研究人員間溝通與交流的平臺,通過Cochrane協作網可以實現研究技術和數據等資源的共享。至此,循證醫學完全成熟并迅速發展起來。伴隨著循證醫學的成熟與發展,如今醫療衛生領域各個方面的決策和行為都是以研究所取得的科學證據為基礎的,醫學教育也不例外。
2循證醫學指導下的臨床腫瘤學教學
作為當今醫學研究最關注的熱點和難點,臨床腫瘤學研究成果更新速度之快,研究內容之廣令人目不暇接。相應的臨床腫瘤學教學也成為了臨床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可以隨時獲取全球的醫學信息。因此,既往以臨床經驗、推理和教科書理論為基礎而進行的傳統臨床腫瘤學教學早已遠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在新時期的臨床腫瘤學教學中,如何獲取有價值的醫學信息資源?如何合理運用相關醫學研究證據?這些問題的答案成為教學的重要目的。因此,在臨床腫瘤學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的概念,并將循證醫學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是順應世界醫學發展趨勢的,也是滿足現代醫學教育要求的。
2.1指導學生尋找證據、解讀證據、評價證據
在傳統醫學模式下,醫學理論知識、個人臨床經驗、甚至直覺都是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依據,而對治療的有效性評價則完全依賴于非實驗性的結論。與之相對,在現代醫學模式中,醫生的臨床決策是在循證醫學證據的基礎上融合個人臨床經驗而制定的[10]。循證醫學要求每一項臨床決策均應由現有“最好”的證據支持。然而,面對海量的文獻,如何在眾多的證據中去偽存真,找到最佳的證據?將證據分類、分級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因此,Cook等人提出了根據研究方法和統計學的應用程度,即根據證據可靠性,來衡量分級的評價辦法。具體而言:I級證據可靠性最高,主要來自于高質量設計和實施的多項前瞻性RCT的綜合分析結果,或是有明確結論的大樣本RCT;II級證據有較高的可靠性,來自于嚴格設計和實施的前瞻性RCT的分析結果,但樣本量較少;III級證據有一定的可靠性,主要來自于設計良好的前瞻性研究,如非隨機的、單組對照的、時間序列、前后隊列或配對病例對照系列等;IV級證據可靠性較差,主要來自于設計良好的非前瞻性或非隨機性研究;V級證據可靠性最差,主要來自于個案報道和臨床總結[11]。另外,臨床指引(clinicalguideline)是獲取信息較為便捷的途徑,例如美國NCCN腫瘤指南是當今應用最為廣泛的指南之一。正確、可靠、可重復和可更新是一個好的臨床指引所應具備的條件。同時,好的臨床指引還應具備臨床可操作性和靈活性。目前臨床指引的制定有三種方法:一是基于專家意見。專家具有豐厚的臨床實踐經驗,對所專注的領域有深刻的理解,對科學證據能進行正確解讀和合理解釋,在決策過程中能夠運用自身經驗和學識來融合多方面意見。但是,專家意見是非結構化的,在進行醫療決策時無法完全做到自覺的、準確的和公正的選取最優證據。二是基于一致性方法。指的是針對某一臨床問題,由持有不同觀點的專家討論而取得一致性意見,并形成對處理這類問題的推薦意見以供臨床醫生參照。該方法所產生的推薦意見屬于正式的、結構性的指引。主要用于取得明顯證據的實驗室研究向臨床實踐過渡的階段。三是基于證據方法。這類臨床指引是通過匯總大量相關的系統評估結論,進而形成對某病種的臨床診治規范,以指導階段性的臨床行為。綜上所述,臨床腫瘤學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通過一定量的文獻檢索學會對循證醫學證據進行分類、分級,依據證據評價方法對已獲得的循證醫學證據進行評價,針對不同的可靠性程度進一步解讀證據。特別是在證據解讀中,教學者應引導學生使用臨床指引,結合臨床實踐將不同臨床指引中的循證醫學證據進行評價,從而得到對證據的具體解讀,最終將這些證據應用于臨床診治。通過不斷的練習與使用,學生學會了尋找證據,并且學會正確的解讀證據、評價證據,才能進一步在腫瘤內科診治決策中做到“循證”。
2.2循證醫學在腫瘤內科學教學中的實施
2.2.1循證醫學理論與腫瘤學理論結合在學習
臨床腫瘤學期間應該安排合理的課時數進行循證醫學的理論學習。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開展學習:第一階段學習內容囊括循證醫學概念、意義、主要研究方法、文獻檢索方法等等,使得醫學生對循證醫學有理論上的充分認識,并且了解循證醫學相關的主要研究方法,能夠熟練應用文獻檢索方法??傮w上做到能夠通過文獻檢索找到循證醫學證據,進而能夠讀懂循證醫學證據,包括RCT研究、Meta分析、非隨機對照研究、甚至是個案報道等等;第二階段學習臨床腫瘤學理論知識,在臨床腫瘤學理論學習中會不斷遇到已有可靠證據證實的腫瘤診斷及治療知識,在這一學習階段可以參照這些可靠證據來復習循證醫學理論,并分析、學習、總結臨床腫瘤學理論與循證醫學理論之間的對應性和契合點;第三階段學習循證醫學指導下的典型臨床決策。這一階段的學習是對前兩階段學習內容的具體實踐,教學者應帶領學生針對臨床中的具體問題,運用循證醫學原理并結合臨床腫瘤學專業知識進行證據檢索,對獲得的證據進行評判和解讀,并在實踐中結合臨床指引進行具體的醫療決策。比如在腫瘤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中,針對出現惡液質的患者,從人們的一般認知和生活經驗上來講應該給予靜脈高營養治療,但依據循證醫學原理,查找循證醫學證據可發現,有大規模RCT結果提示靜脈高營養治療會對患者肝腎功能造成的影響并且增加醫療花費。這樣的學以致用不但提高了學生對醫學的學習興趣,也逐漸培養了學生在臨床診斷與決策過程中善于利用循證醫學來解決問題。因此,臨床腫瘤學與循證醫學這兩項理論學習缺一不可,并要求兩者相互融會貫通,促使在臨床腫瘤學的實踐中時刻貫徹循證醫學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