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4:46: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生心理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情感教育在初中課堂中愈發受到重視。情感教育可以使初中生在地理課堂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教師可以通過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建立良性互動,通過情感的交流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和效果。本文從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情感教育所出現的問題入手,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使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
情感教育;初中地理;教學;應用
一、情感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從教育心理學上來看,關注學生的情感領域,從學生的情感世界出發,關注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從中引導初中生進行高效學習,才是當今中學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和目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適當進行情感教育,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友愛、融洽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激勵學生學習,還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從而進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開展情感教育可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有助于教師更了解學生并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過于刻板在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中,地理教師過于重視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輸,過于重視研究教材和教學技法,卻忽略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這使得精美的教案成了花架子,對學生的學習進步絲毫沒有效果?,F有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革,將教學重心放在學生身上,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情感動態,才更有助于打造高效優質的地理課堂。
2.教學方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初中地理老師在上課前或下課后均沒有與學生適當地做情感溝通,沒有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往往以完成授課為己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要。例如在課堂上同學起身回答問題,當學生的回答與標準答案不一致或者沒有切中要害時,一些老師會打斷學生,指定其他優秀的學生回答,抑或通過語言暴力挖苦學生。殊不知這樣會給教學帶來更惡劣的消極效果。
3.學生學習興趣低下一方面,初中科目多且課程繁雜,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下,多數學生都會產生一種“地理課不是很重要”的錯誤認識。另一方面,地理課由于內容多且雜,范圍廣,被認為是一門抽象的科目,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地理考試的不理想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激情和興趣。
三、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對策
1.樹立良好形象,提升情感素養首先,初中地理老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從根本上認識到為人師表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從情感上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再者,要樹立良好的老師形象,初中生正在青春期,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強,因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首先要樹立好自身形象,不僅要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求,更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首先需要做到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教學作風,從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
2.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一方面,地理教師需擯棄原有的“填鴨式”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體,而自己則是課堂的引導者,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更好地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老師需要尊重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公平相待,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
3.多元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學的課堂中,可以積極采取多元化、有創意的教學方式來授課,一方面滿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地理課堂的興趣,從而提高授課質量。例如,可以從每日新聞入手,當講到各大季風氣候時,可以從日常的每日天氣預報引出話題,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以熟悉的事物開展教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一些地理規律和一些現象的成因,也有助于教師通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手段來突破一些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地理學習是很重要的,地理老師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衛青.從國內外地理課程標準看我國地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9).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逐個調查;應用;課堂教學;策略
圖文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往往會遇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既有成績優秀的、成績中等的,也有成績較差的學生。長期以來,初中物理教師上課時,由于條件限制,面對同一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或自己所上的不同層次的班級,只采取了一種面向中等生的折中方法進行教學,執行的是相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備的是相同的教案,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輔導方法和評價方法。這樣籠統地把所有的學生置于同一平臺上,容易造成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中等的學生吃不好,能力差的學生吃不了的尷尬局面。因此,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好,必須改變原有的"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采用分層教學,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兼顧全班同學的需要,使每一位學生學好課本知識。
1分層教學的含義
本文所指的分層教學是針對初中在同一班級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要求,從各類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將他們分成A(優等生,以下簡稱A類)、B(中等生,以下簡稱B類)、C(后進生,以下簡稱C類)三個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在對學生進行輔導、質量檢測與評價時,也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
2初中物理應用分層教學法前的準備工作
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對初中物理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必須在充分做好以下工作的基礎上進行。
2.1對學生逐個調查,全面了解學生
在對學生逐個調查時,主要從學生的智能、學習方法與習慣、實踐操作技能、語言和數學基礎知識、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在校內外的行為表現情況等方面著手。
(1)智能調查
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合稱,包括感覺、記憶、思維、語言和行為等。為了取得實施初中物理分層教學策略的預期效果,必須了解每位學生的感覺的靈敏性、記憶的方法與持久性、思維的靈活性與堅韌性、語言的表達與理解力和在校內外的行為表現等。
(2)學習方法與習慣的調查
經過多年的觀察對比,由于很多原因和條件的限制,農村大部分初中生的自覺學習習慣比城市初中生差,學習方法也比同齡城市初中生欠缺。因而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每位學生具體的常用學習方法的效率與其學習習慣是否真正良好,以便將來在實施分層教學時對癥下藥。
(3)實踐操作技能調查
由于受家庭和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的原因,有些農村學生做家務較多,適應能力強,在學校實驗操作能力也較強;而有些學生因父母從小嬌生慣養,家務做得少,久而久之就不易養成良好的動手習慣,實驗操作能力也隨之較差。
(4)語言和數學基礎情況調查
語言和數學均是物理學思維的工具。物理學中很多概念的含義及概念間的聯系要能準確理解,沒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豐富的數學基礎知識是很難做到的。
(5)存在的心理問題調查
農村初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自卑,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學習方式不適應,情緒起伏變化大,調控能力差和人際交往不適應等。
(6)行為表現調查
學生在校內外良好的行為表現是學好任何學科知識和做人的基礎。學生在校內外的社交情況和行為表現對其學習的正、負面影響是很明顯的。
2.2在逐個調查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
通過逐個調查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已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如上文所述,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將學生分成A(優等生)、B(中等生)、C(后進生)三個層次。對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為了尊重學生的人格、需要、興趣和愛好,一方面教師不能在班上公布名單,另一方面教師要將他們按AB、AC或BC三種方法編座或編組(編組時,每組中A或B要占一半以上)。當然在不違背這三種編座或編組原則的情況下,教師也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平時的交往。筆者試驗表明,這樣做很符合農村初中學生的交際心理,非常有利于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
2.3對學生分層后,分別對各層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要求
在將學生按新課標的要求和他們的實際情況分為不同層次后,隨后就是對他們分別制定不同的目標要求。對于所授的教學內容,如物理知識點、概念、原理、定律或公式等,筆者通常的做法是:(1)對于C類,只要求知道、理解;(2)對于B類,不但要求知道、理解,而且還要求學會從現象、事實或各種實驗中獨立總結出;(3)對于A類,要求在達到B類目標的基礎上,能展開聯想,獨立探究,并能應用所授內容創造性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3農村初中物理應用分層教學的策略
3.1在課堂教學時實施分層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考試失??;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162(2008)3-0015-05
初中是基礎教育的關鍵時段,特別是在今天的終身教育的背景下,學生面臨高學歷競爭以及學業負擔日益加重而言,它顯得尤其重要。在初中階段,學生面臨許多問題,考試失敗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此開展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整、自行適應是有必要的。
1.初中生考試面臨的問題
眾所周知,現行的教育制度仍以應試教育為主,而不像西方國家一樣以動手和創新能力的開發為主。正因如此,再加上初中生所處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轉型期使得初中生面臨一系列考試問題,初中生面臨考試問題的原因主要有:
1.1教育方式單一,教育模式僵化
古代文豪韓愈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彼趯蠋熛露x的同時實際上也概括了中國傳統教育的模式,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模式相對落后和僵化已經不再適應當今的教育發展要求,程方平、毛祖恒等編著的《中國教育問題報告》中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這種沉迷于傳統的特點已不被時代所容,再想以堅固的象牙塔來禁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使之無法真正與社會交流和溝通,只能使教育陷于蒙昧和迂腐的深潭” [1]面對于此,應該有一種能結合中國傳統的注重理性、知識教育和西方注重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新型、完美組合的教育模式,這樣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就會使得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不盡是“方”或者都是“圓”,而是讓他們各盡其才、各顯其能。
1.2考試模式單一,過分看重成績
在中學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和家長都關注學生的成績和進步,但關注的主要是考試成績。諸如,“推優”、選班干、入團等等,學校老師都以成績為主要參考。如此一來,就使得學生只注重卷面成績而忽略了考試的真正目的。一些學校更是把考試排名、分等級炒得沸沸揚揚。這對于那些考試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最大的壓力莫過于此,隨之而來的是對學習的厭惡、反抗甚至是逃學。那么家長呢,學生回家家長就問,這次測試考得怎樣?排名第幾啊?一聽到考試失意,立馬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而不是對考試失意的分析和引導孩子對考試的正確看法,然后對下一次考試提出希望和鼓勵。
再者,老師考試的模式單一,注重卷面考試,而忽略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體能素質的綜合考察,使得一些學生的特長沒有被認可和發揮,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能力,這就使得部分學生產生不服和叛逆。于是學習態度不端正,考試次次失意造成了惡性循環。
再次,對于剛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此時的叛逆心理較之以前就顯得強烈,而初中階段正值教育的關鍵時期,對其心理和生理的良好成型就顯得至關重要,不僅如此,對其知識掌握的影響也就非同一般了。倘若不能及時疏導其心理障礙,那么他們考試失意就“情有可原”了。
1.3家長配合不夠,教師孤軍奮戰
自從“減負”實施之后,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與此同時,學生的業余時間也相應增多,這就給教師的教育帶來新的問題:如何在更少的時間和作業量相對少的情況下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正如前所說,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課業相對少,加上新編教材注重動手和探索能力的教案,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點就變得更加困難;而要解決這一難題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們的孤軍奮戰既使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使得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要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并非是學校和教師單方面的責任,而是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點,而忽略了“家庭教育”,要知道,孩子在家的時間肯定比在校多,如果家長沒有在第一時間內了解自己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甚至是不良的心理狀態,任其所為,試問,這樣孩子能考出理想的成績嗎?
1.4學生自主性差,學習動力不足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其自控能力、對學習的認識以及主動學習的動力不足導致對知識的掌握不夠,未能使知識系統化,這樣就使得他們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也就不能使他們在考場上脫穎而出了。
新教材的實施,對學生的動手和探索能力要求的增加,對于一些知識點,課本和教師將不會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要求學生自我總結和歸納,甚至要求自行分析、實驗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面對于此,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更不要說去適應它了。這樣,不能端正原有的學習態度、自主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無法與新教材相適應,知識就不能扎實掌握。
還有一部分學生錯誤的認為,努力學習的學生是“死讀書”、“書呆子”、“低智商”, 而“高智商”的學生應該是會玩、能玩,不是“死讀書”。在這樣思想的驅使下,他們揮霍光陰,荒廢學業。
2.初中生考試失敗的原因
2.1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我們可以從這兩方面進行分析。由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神經衰弱癥、緊張癥、急躁癥等導致了在考試過程出現焦慮情緒,從而使得考試的失敗。再者,由于生理原因(多見于女生),使得他們在有序間斷的時間里心情郁悶、浮躁,加上對考試沒有正確理解,壓力過大考試焦慮的產生就順乎其然了。還有一種歸因于心理因素,“初中的學生思維逐漸趨于成熟,逐漸意識到努力經常被看作是對低能力的一種補償,因而在人們普遍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學生是否有能力的今天,初中生尤其是那些刻苦學習的學生為了維護自己是有能力的積極形象,就特別看重考試,這就使得初中生考試焦慮有所回升”。[2]大家都知道,適當的壓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而過度壓力反而會促使他產生強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導致了更多學生的反叛和厭學。同時,中國的家長也會對他們的孩子嬌慣,過分看管和呵護,期望值過高,教育不一致等。家長的不良心態及錯誤教育方式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對家庭的依賴性過大,獨立性較差,營養過剩,身體不良和心理素質偏差,意志品質薄弱,不能積極勇敢地面對困難和壓力。如此一來,他們“血濺考場”就不足為怪了。
2.2教學方法不當
不能不承認,在過去,我們絕大部分的教學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結構單一,教學方式單調,課程內容沒有生活化,與實際銜接性差。而新編教材卻側重動手、創新和探索能力的培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教材雖改,但考試的制度、衡量的標準卻是“一如既往”,新教材與舊制度無法兼容,我們的學生面對這些問題沒有很好的處理、調整和改進學習方法、沒有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沒有從實質性抓住規律,切實掌握知識從而未能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卻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這樣怎能好好的答好命題靈活的試題?
2.3學生努力不夠
個體努力不足是導致考試失敗的內在因素之一。我們了解到,在考試失敗的學生中,絕大多數是因為平時學習努力不夠,知識掌握不牢造成的。如前所述,部分學生認為,現在拿高分不光榮,而是看誰會玩,誰不“死”讀書,誰的智商高。他們沒明白“書山有路勤為徑”、“一分辛勞一分才”的道理,知識沒能很好的掌握,考試失意當然是必然了。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清楚的認識到初中階段是學習的重要階段,而沿襲了小學時貪玩、不重視學習的壞習慣,教師又沒有做出有針對性的引導,使得學生的叛逆、厭學情緒加重,這樣就更別說他們能努力學習了。
2.4應考技巧不足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忽略了應考技巧的重要性,而是死記硬背定理、公式,在考試之時以常規思路解題,讓他們面對發散思維、創新思維、應變能力、計算能力的挑戰他們只能是“絞盡腦汁”、“束手無策 ”了。例如(以數學為例),出題者為了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選擇、填空題別出心裁,非用非常規思路不能速解。如果學生不能很好掌握“圖象法”、“待定系數法”、“特殊值法”、“逆向思維法”、“同類比較法”等,那么他們就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答卷,成績也不盡人意了。更有甚者,一些考生在考試中遇到難題,不能做出好的處理,老是在琢磨,試圖把它解答出來,但最終卻沒能解答,時間消耗,后面的題目也未完成,試卷沒有檢查,正確率低,分數自然低了。
2.5學習興趣缺乏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它能產生學習的強烈動機與愿望。信心是對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對學習成績的期望。一些學生對學習沒興趣,因此學習動力就小,平時學習所花的時間也就少,學習效果差?!敖倘宋匆娖淙ぃ夭粯穼W?!币虼?,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如果老師沒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學生考試失意,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造成惡性循環。
3.中學生考試失敗的對策
3.1創設問題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發學生認識上的沖突,造成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思維的火花。同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權利,應該創造一個寬松、自主的有特色的學習環境。正如所說的:“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p>
“學校憑借恐嚇、壓力和權威來教育管理學生是一件最壞的事,它破壞了學生深摯的情感和真誠、自信,它養成學生馴服的性格。”[3]每一個教師都有著教育和教學的雙重職責,既不是一味的進行知識的講解并無休無止地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解題訓練,也不是為了考試的成績和由成績所帶來的淺薄的榮耀而勞作,而是要更關心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樂趣可言,更關心自已的教育對他終生發展是怎樣的一個影響。作為教師,所做的不僅僅是“解其惑”,而更應該使他們能夠“趣其惑”、“惑其惑”,從而使得他們的知識不斷得到提高。
“最好的教學其實就是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去設計,自己去實施,并且自己去評估” [4]衡量人才應該不拘一格,同樣的,教書育人也要不拘一格。對同樣的課程,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因為他們的思想理念、學習基礎、思維方式各有千秋。比如,城市和鄉鎮之間、層次水平的高低之間的差異,等等。這些差異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要有所不同。教師應該在了解主體學生的學習特點的前提下靈活使用教學方式,而不能墨守成規、照本宣科。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嘗試著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推動著中國教育革命的步伐,真正的起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3.2加強學習交流,改進教學方法
3.2.1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交流、相互促進的過程。如果閉門自讀,不重視學習心得的交流無異于固步自封,如同井底之蛙。由此,有效組織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讓學生交換作業批改,并告知對方的不足。這樣,學生能夠在批閱他人的作業中得到對比和參照,知道自己的優劣之處,對改正而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教導學生認識競爭,開導學生主動交流學習經驗;開展學習方法的專題討論,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3.2.2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過程能否有效的把學習方法貫穿在教學當中,對學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識,從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很關鍵的。教師應該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考試經常失意的學生找出他們的學習特點,從而更好地指引他們盡快掌握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脫離考試失意的苦海”。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告訴學生掌握知識難點、易混淆點,提醒和促使他們少犯錯誤,達到高效掌握知識點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請學生當“醫生”,把一些學生容易犯錯的題目板書,讓他們指出錯誤之處,并改正。這樣,一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二來使得學生印象深刻,減小了犯錯的可能性。再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態,適時調整教學方法,使“45分鐘效益”充分發揮。
3.3改革考試方法,正確對待考試
如果將分數視為評價學生的結論,以及排隊區分優劣學生,這是考試價值的第一個層次,是最膚淺,最低層次的價值。此時,考試相對于教育和教學是獨立的,只是為了給個分數,這樣的考試可操作性最強,造成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也最大。現實考試的多數結果是對學生進行否定或部分否定,強調的是試卷上出現的錯誤和產生錯誤的原因,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樣的結果卻是壓抑了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識;而考場環境所體現的師生間人際關系,也因教師的觀念態度和行為變化產生了沖突和對立,從而影響了本來健康的教學環境。由此表現出了考試霸權的另一個側面,形成了學生對于考試的依附性和從屬性,使他們原本可以在思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受到極度的壓抑。因此,教師應該在表彰考試理想的學生的同時更加要注意鼓勵和引導考試失意的學生群體;因為他們的心理脆弱程度和心理安慰需求比考試理想的學生更高,如果處理不當容易使學生走極端,更別說安心讀好書了。大家都知道,教育以外越來越多地使用考試手段選擇各類人才,這無形中影響著教育,加強了考試在教育中的地位。在此,我們不禁要問:當今中學的考試是否真的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高考制度是否確實選拔了合格人才?高分低能是否就是我們需要培養的人才?而這一切,都急需引起社會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3.4重視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工作和學習的重要保障,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方面進行指導。
3.4.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專門開設健康教育課或講座,利用廣播、電視、錄像、黑板報等宣傳工具,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及知識要求,讓中學生從多角度、多場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其身心發展特點,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轉變不良行為,從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在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利用每星期的班會進行心理教育的專題講座。在確定講座課題的時候應注意課題要有針對性,要注意前后銜接,要能夠成體系。也可以派學生代表上臺講述關于如何疏導心理壓力,以利于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3.4.2開展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解決初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方式,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現階段,針對初中生心理素質的現狀,很有必要配置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咨詢信箱等等。甚至在必要時還得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個別學生的心理疾病進行跟蹤治療,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4.3進行壓力疏導
大家都知道,壓力會產生動力;但過大的壓力也會構成殺傷力。“壓力和個體心理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沒有壓力或壓力過分缺乏的環境對個體心理健康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5] 適度壓力是維持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方式之一,它可以使學生提高思想集中,專心致志,積極進取,從而使得學習效率的提高。相反地,過度的壓力超過了學生的承受極限,它將會給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對部分心理素質和認識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沒能很好的調節,高度壓力就促使了種種心理癥狀的發生,甚至造成疾病的誕生,使整個身心遭受摧殘?!案鶕{查資料的顯示,城市中學生的心理壓力比鄉鎮學生高” [6]在城市,學校、家長對學生和子女的要求和期望比鄉鎮要高,而這樣過大的壓力使得城市學生的心理問題顯得更為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學校應該積極配合,作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再者,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思想意識的改變,初中生的獨立意識,個性意識逐漸增強;然而,面對這些改變,社會、學校和家庭均沒有作好充分的應對準備,學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他們與學生的沖突和矛盾必然導致學生的叛逆、厭學、心理問題的出現,極端的體現就是引發嚴重的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于此,家長應該及時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狀態,適時向老師報告情況,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導方案。
參考文獻:
①. 程方平、毛祖恒.等編著. 《中國教育問題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1版 第5頁
②. 王水珍著《不同維度下考試焦慮的比較、分析及教育建議》. 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
③. 祝蓓里等編著《心理學》.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2.1版 第419頁
④. (美)Stephen D.Brookfield著 張偉澤譯《批判反思型教師ABC》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2.1版
⑤. 吳永軍著《課程社會學》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8版 第157頁
⑥. 祝蓓里等編著《心理學》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2.1 版 第376頁
⑦. 張豐著 《關于初中學習體驗與學習狀態的調查》 浙江省臺州市教研室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Counter-plan Thinking that Junior High-school Living to Fail in the Examination
--Shaoxing University Hejia
一、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發現快樂
一直以來,師道尊嚴束縛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往與交流,也束縛了學生個性和思維的發展。新課改要求物理教師和學生平等交往,教師要愛護學生,使學生喜歡老師,相互建立親密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營造融洽的氛圍。這樣在教學中利用愛的遷移,使學生由喜歡物理老師到喜愛物理學科。在教學物理的過程中,必須轉化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動力,把以和物理老師交往為樂遷移到以學習物理為樂,即“親其師,信其道”。
二、投其所好,使學生得到快樂
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還不夠,學好物理的另一點是教師必須投學生所好。在平時教學中,我了解到以下的課學生都不愿聽,導致課堂的學習效果很差:(1)老調重彈的復習課、試卷分析課;(2)是新課,但大部分學生都能看懂的內容;(3)實驗課,教師課前喋喋不休地交代。鑒于此,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在復習課、試卷分析課的教學中,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解,因為每考完試學生都急于知道正確答案,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做錯題。每個學生都會分析自己的錯題。因此,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給學生留空間,能使他們很好地展示自己,課堂效果顯著。至于新課教學,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當老師,這樣可以將簡單的內容學得更透,當然,有學生講解,也有學生為老師進行評價,教師只是做適當的點撥,從而不僅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體驗到做教師的辛苦,課下要查資料,寫教案,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節課都要傾注老師的心血。實驗課是物理的重點,所以實驗課前老師總不放心孩子,怕弄壞這碰壞那,但學生不這樣認為,因此我放手讓學生動手,使他們不僅能順利地完成實驗要求,還能進行一些合理的探索,如此學生不僅玩得高興有趣,而且學到知識。
三、實驗探究,讓學生體驗快樂
物理,即從自然現象中悟出道理。也就是說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絕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自然規律都由實驗歸納得出。根據初中生的特點,他們對實驗特別感興趣。因此,物理實驗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否定思維定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例如,在浮力教學中,教師可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浮力大到可以浮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小到卻托不起一枚鐵針?”又如學習摩擦時,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沒有摩擦,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不論成績好壞,都能積極思維,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見解。(1)師生共同探討。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逐步形成。物理學中有一些概念、規律很抽象,僅靠教師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教師可收集或自制相關教具、學具,授課時演示或讓學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規律直觀形象地演示出來。如學習分子運動、磁感線、電流、電壓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時,必須借助想象才能理解的,初中學生更難理解。要幫助學生理解,可憑借科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課件,模擬這些物理學情景,或上互聯網搜集相關資料并下載,播放給學生觀看,師生共同討論,既便于學生理解,又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2)學生分組討論。在學習壓強一章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時,讓學生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較平的鉛筆,左右手擠壓筆的兩端,并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覺。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兩手擠壓,受到的壓力相等,但受力面積不同,靠筆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積小,受到的壓強大,所以要痛一些。學生自己感受實驗效果,比教師演示實驗時看到現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又如講授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時,可讓學生各抒己見,提出各種猜想、實驗方案,并指導學生用實驗驗證,并對他們的探究進行交流評估。讓學生嘗試初步的科學探究,使學生在實驗與探究中體驗物理學習內在的快樂。
四、巧妙設計作業,讓學生享受快樂
一、有很強的好奇心――因勢利導,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初中生好奇心強,這種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時利用,可能很快就會消失,所以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將學生的這種新奇感轉化為持久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激發積極思維和求知欲望的前提,所以我們物理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物理實驗的魅力,使物理實驗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由于物理實驗能幫助學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奧妙,吸引學生的興趣,興趣自然帶動鉆研勁頭,于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就燃燒起來。學生有了對物理知識的親切感和好奇心,物理學習也就有了學好的基礎。例如,在進行一次教學時,我演示了如下的實驗:找兩根粗細均勻,但長短不同(差別應大些)的飲料吸管,將牙簽放入吸管中,用嘴對準管口吹氣,牙簽將從吸管另一端飛出。學生憑經驗往往會猜測在短吸管中的牙簽飛得較遠。事實上,在相同條件下,吸管越長則牙簽飛得越遠。這引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實驗事實的沖突,吸引了他們的注意,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了迫切解決問題的愿望,從而為本節課的教學起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二、培養抽象思維能力――鼓勵大膽猜想,培養創新精神
進入初中階段,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批判性有所發展。這些變化表明他們擁有了一定的學習研究能力。他們越來越不喜歡人云亦云,喜歡自己獨立提出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人的思維活動起始于問題,有疑問才會去思考。有疑問是學習新知識、產生新思想、提出新觀點的起點。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也要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渴求解決問題,這樣他們的創新意識才會得到培養和發揮。如在“探究影響單擺周期因素”的實驗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猜想單擺的周期可能跟振幅、擺球質量、擺長等因素有關,并讓學生對每一個猜測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選用合理的實驗器材進行驗證。單擺的周期公式是單擺模型的最重要的規律之一,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交流討論等,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探索公式的推導過程,最終得出單擺的周期公式。
三、有強烈自我意識――把課堂交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我意識,即個體對自己的認識態度。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突出特色是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開始對認識和評價自我有了濃厚興趣,希望能在生活中、課堂上擁有表現自我的機會。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促進者的時候,關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設計教案,而是課堂的組織和學生知識的內化方法?!彼裕诮虒W中教師應把課堂表現的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而且還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主動地認識、主動地接受教育內容、主動地挖掘潛能,促進自身發展。我們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內部需要、動機、興趣、能力、知識經驗等方面。并認為學生有自己制定學習方案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也有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創造、自我評價的權力。如在“位移和時間關系”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某一位移時間圖像,讓兩位學生來模擬物體的運動,而使學生深刻地領悟到圖像并非軌跡。這樣做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有豐富情感――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中學生情感豐富但多變,極易因一些偶然刺激而影響情緒。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情緒的變化將直接影響課堂的氣氛,甚至影響教學的進程。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調控。教師運用幽默生動的語言,聲情并茂的講解,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講解的內容變得有趣,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融洽師生間的關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規律的特征,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講一些笑話或講風趣的故事或說一些歇后語,從而使學生心情愉悅舒暢,注意力集中,又保證了課堂氣氛活躍。如我在講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時,用成語“同生共死”來描述;“機械波”的特點可用“介質中各個質點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并不隨波逐流”來表達;“第一類永動機”不可能制成可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來類比。前蘇聯教學家斯準特洛夫說過:“教育家首先是個幽默高手?!?在教學過程中恰如其分地融入幽默和風趣,不僅可以活躍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師的教學魅力,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有旺盛的活動力――巧設課外活動,培養實驗素養和創新能力
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高峰期,具有很強的活動欲望。單純的課堂教學往往難以滿足學生那旺盛的活動欲望和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必須密切聯系社會,巧設課外活動。如我們可以開放實驗室進行物理小制作比賽和課外小實驗比賽;開展物理知識競賽;開展近代物理知識講座;學生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各種探究活動和物理實驗;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和生活實際,可以體驗物理帶給他們的樂趣,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可以讓他們把書本上的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如自行車尾燈的效果是光的反射原理;海上救援中各種打撈工具是浮力的作用;照相機是光折射原理的應用……學生明白了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后,學習物理的熱情就大大加強了。課外活動沒有過多的約束因素,在這種自由的氛圍中,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有利于實驗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課堂是物理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是最終教學質量的關鍵。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核心在課堂。學生學習最寶貴的時間也是課堂,如果在課堂上知識掌握不好,課后用大量的時間作大量練習往往也無濟于事。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求得最佳教學效果呢?對這個老的話題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1.抓好入門教育。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后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2.培養師生情感。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聯,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向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3.展示物理趣味。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如初中學“測量”后問:你怎樣測一張紙的厚度?學“大氣壓”后,問:為什么鋼筆能吸入墨水?由于這些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發生的物理現象,所以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穩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4.加強實驗教學。由于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長度的測量”教學中,讓四位同學用同一米尺分別上臺測量教師講桌的長度,學生各自測量的結果暫時不公布,當四位同學都測量完以后,讓他們四人同時上臺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測量結果,由于四人的結果各不相同,必然會使學生感到驚奇。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教學的展開,有良好的啟迪。此外,也可以讓幾位學生同時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選一位好的在教學時演示,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5.堅持強化訓練?,F行物理教科書中采用國際單位制,初學者對“米/秒”、“千克/米”、“牛頓”、“帕斯卡”等單位感到陌生抽象;學生習慣于單位的單一性,開始學習P=pgh和功率的單位焦耳/秒這些知識時,對概念的多因性
一、創設激勵性評價機制
創設激動性評價機制,即在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肯定性評價,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地理學習的興趣,同時它還有利于學生地理素養的全面提高。
所謂激勵性學習評價,意味著評價的結果,能對學生起到一個激發和鼓勵的作用和效果,基于此我們的評價機制可如此設置。我們可以將激勵性學習評價分為三個部分:即時激勵性評價,階段激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這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即時激勵,毫無疑問是要求地理教師要隨時隨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它要求教師要熱情高漲,認真傾聽學生講話,一方面要努力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表現的教學環境,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各種變化,隨時捕捉學生的優點。然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而使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處于一種興奮狀態。
二、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需要
有需要才會有行動、有動力。需要越強烈、越迫切,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所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只有學生真正意識到地理知識對生活及對他們將來的學習生活的意義,這樣才能產生學習地理學科的求知欲,從而形成強烈的求知動機。這就要求我們地理教師能夠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并進行生動形象地分析,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強烈愿望。例如:學生每天無論回家還是在校都要使用水,以前我們使用的是天然水庫的水,而目前卻要使用長江水,為什么我們要使用長江水,而且教師一再強調節約用水,為什么水會那么緊張,同時讓學生回家數一數,沿道有多少家工廠,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處在長江流域,水資源依然那么緊張,得出結論:化工廠導致的污染,即常說的三污,以及人們的生活用水,這一切導致我們都得用凈化后的長江水。那么,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以及如何處理化工廠的三污問題呢?要求學生就此寫一則調查報告,并形成論文形式,然后對學生的調查報告以及論文進行評選。通過這一活動,顯然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地理學習,因為這讓學生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是一種迫切的個體和社會需要,因而學習氣氛會格外濃。
三、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辛诵枰蜁纬闪己玫那楦校偈褂脑鰪?,保持情感的濃烈,必須有濃厚的興趣去穩定、鞏固。興趣并不完全是與身俱有,雖有先天成分,但更需要后天培養。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興趣。
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真正感受地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對地理的興趣效能。在地理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走出小課堂進入自然或社會大課堂去學習地理知識,不僅能夠激發地理學習興趣,同時還可進行鄉土教育。當學到人口問題時,可帶領學生到當地計生辦去查閱資料,了解當地近5年、10年甚至20年的人口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人口變化對生活、教育、經濟的影響。學到“三廢”污染的章節時,我們可帶學生到當地的化工廠去參觀。了解污水的產生,同時帶學生參觀工廠的污水處理系統,讓學生深刻了解三污產生的全過程以及了解處理污水的全過程。通過這一系列實地考察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了地理知識的表象儲存,提高了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不斷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廣度,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效應,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技能。
四、讓學生參與地理教學
參與是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體現。讓學生參與地理教學是依據現代教學理論“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基本觀點和心理學上的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的觀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自學活動和實踐中進行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這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當學生能真正參與到地理教學中來,能真正體驗到主人翁地位時,相信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將會更加主動,對學生自身也會起到一個更加激勵的作用。
首先,可以在以前常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備課,教師可以將備課筆記、教案先讓學生傳閱,對照學生自身做些修改,相信做完這些工作后的教學效果會更好??梢宰寣W生參與教學中教具的制作。這可以讓學生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如簡易地球儀的制作、家鄉地圖的繪制等等,這些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更能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熱愛。讓學生參與練習和試題的編制。讓學生根據手頭資料以及教材創新來編制試題和練習,這不僅能夠起到對所學知識復習鞏固的作用,更能讓學生明白知識的運用,同時學生也能夠真正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