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4:45: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稻栽培管理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S511.0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3-25-1
圍繞著水稻的高產高效和優質問題,國家一直在積極努力地尋求突破,目前從水稻品種選擇到最后的收獲已經形成了一套科學的體系,一些新的水稻品種和生產技術被不斷推廣與應用。在實際種植中,農戶在進行這些措施的實踐中并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但是一些細節部分的忽視卻很容易影響整體的收益,文章為此整理了水稻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僅供讀者參考。
1選擇品種
為了保證水稻的質量和產量,選種是關鍵環節。選種首先要因地制宜,然后考慮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盡量保證種子發芽后生命力旺盛。在購買種子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要到正規經銷商處購買種子,觀察是否是正規商品。要選擇種子純度高,發芽率高的品種。
2處理種子
種子處理是可以保證種子發芽質量的關鍵環節,由曬種、選種和浸種幾個步驟組成。
曬種。曬種能夠促進種子活力,提高種子發芽率。選擇陽光充足的好天氣曬種3天即可;選種。用清水選種只能選出空秕籽粒,沒有成熟好的半成粒就選不出來;浸種消毒。水稻種子稻殼厚,吸水慢,所以在催芽前要浸種,使其充分吸水;為防止水稻病害,還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水稻浸種時間長短與浸種水溫的高低有關。一般水溫15℃浸種5~6天,水溫10℃浸種7~8天。消毒可用惡苗靈、咪鮮胺浸種。注意濃度不要過大,濃度過大或浸種時間長會抑制芽生長,出芽慢。
3選擇合適時間播種,密植程度適宜
在水稻的播種期內,一定要注意兩個基本準則,一個是安全孕穗,一個是安全齊穗。如果是一季稻,要注意孕穗期到揚花期這個階段避開盛夏高溫時期。如果是雙季稻,要確保其安全齊穗不會在冬天來臨時還未完成。育秧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應該將秧床留足,并對秧齡嚴格控制。在進行插秧時要確保秧苗在土壤肥力的范圍內數量飽和,最佳的栽種方式是東西向寬行窄株栽插。因此選擇合適時間播種,密植程度適宜非常關鍵。
4施肥比例平衡
根據測土配方進行施肥,并且要根據水稻的產量目標確定正確的施肥量,使土壤中的氮磷鉀能夠達到平衡狀態,并且要對鋅肥等微肥的使用留心。在施肥期間應該對基肥、蘗肥、穗肥的比例進行合理的規劃,傳統的基蘗肥為主或全部基蘗肥的施肥習慣并不合理,因此要對穗肥的使用重視。在施基肥時,最好用犁溝肥的方法取代原有的耖口肥方法,讓肥料和泥土融合在一起,從而避免肥料的流失,使肥料能夠充分被利用。在追肥時用濕潤施取代水層施,也就是在田面濕潤時再進行追肥,等肥料溶化后滲入土壤后再進行灌水工作,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肥料的流失和脫氮。在根外噴施葉面肥,可以確保水稻莖葉直接將肥料吸收利用,不但能有效降低施肥量,而有很高的成效。根據水稻的長勢對癥噴施葉面肥,一般最好在孕穗、始穗、灌漿和齊穗期進行比較好,也可以結合病蟲害的防治一起進行。施肥比例要平衡,才能有助于水稻生長,才能保證水稻的高產增收。
5管水科學合理
在水稻秋插之后,要根據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進行科學合理的管水工作,這也是確保水稻能夠高產穩產的一個重要步驟。在生產的過程中要確保灌溉,這樣有利于蘗的生成。在水稻的生長期中,只有以下兩種特殊情況:在移栽返青、破口抽穗、用藥施肥的時候一般使用淺水灌溉,而在特殊天氣條件時采用深水護苗,其余時候一般都是進行無水層或濕潤灌溉,這樣可以使土壤內的氧氣充足,從而確保根系能夠迅速成長發育,具備足夠的活力。要做到用淺水插秧促進根系活力,薄露發根的方法促進分蘗。在進行分蘗肥的使用時要確保田面沒有水,在施完之后要用淺水灌溉,以水帶肥。在莖蘗數達到了成穗數的90%左右,可以適當地擱田,在生育的后期要進行干濕交替的灌溉方法,一直到水稻成熟。
6注意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如果防治不及時或防治方法不正確,很容易造成水稻減產,所以農戶一定要積極學習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病蟲害的防治,一是要注意選擇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種;二是要注意種子消毒,并用藥劑拌種,這樣有利于增強抗病蟲的能力;三是要做好稻田耕漚的滅螟工作;第四要在秧田期噴灑超級送嫁藥;第五是要注意用藥的科學性。一般種傳病害和灰飛虱、螟蟲會在水稻播種期出現,而穗瘟、稻曲病和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等會出現在水稻破口期,稻飛虱在水稻穗期也很常見,因此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科學的藥劑,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的產量。
7 結語
只有通過科學管理,才能實現水稻的高產穩產,本文分別從水稻的品種選擇、種子處理,適時播種與合理密植。有肥水管理以及應該注意的病蟲害幾大方面介紹了水稻的栽培管理技術,可能還不夠全面,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陳建群.水稻栽培管理技術淺談[J].大觀周刊,2013,(5):119.
[2]徐光華.水稻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41.
[3] 趙全久,居立海,于鑫.直播水稻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中國農技推廣.2005,(09)
[4] 吳淑琴.確保水稻高產、穩產的幾項栽培管理措施[J]. 墾殖與稻作.2004,(02)
1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概述
無公害水稻是指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均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的水稻農作物。采用無公害栽培技術種植出來的農產品標志由金色麥穗、金色對勾和綠色的無公害農產品字樣組成[1]。無公害水稻的生長環境應具備遠離周邊的污染源、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空氣質量狀況良好、灌溉水源干凈、充足、土壤肥力、養料充足。一般具有可持續的土地生產能力。這有利于水稻產量和水稻質量的提高,為水稻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進而促進水稻幼苗的生長,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2 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主要問題分析
2.1 無公害水稻爛種死苗的現象嚴重
在進行無公害水稻育秧過程中,水稻幼苗容易出現爛種、死苗現象。一方面是農業人員采購的種子質量不合格,種子的生長環境不佳,使得水稻在貯藏過程中容易出現受潮發霉問題。加上在對無公害水稻進行浸種時,由于農業人員換水的頻率較低,讓與出現水稻種子中毒現象。另一方面,無公害水稻在催芽時容易出現較高溫度,使得水稻種子的發芽力大大削弱,過大的溫差使得青枯死苗現象和病菌侵害問題嚴重,受病菌侵害的水稻抗倒能力極差。
2.2 田間管理不善,容易出現稻瘟病
在進行無公害水稻栽培的過程中,由于水稻的生長過程主要經歷育秧階段、穗期階段和花粒期階段等主要階段。育秧階段是水稻的營養生長階段,穗期階段是水稻營養器官的發育旺盛期,花粒期階段,是水稻形成籽粒的關鍵的生殖生長期,因而如果田間管理技術不善,不能有效進行揭膜蓋膜,會導致水稻幼苗生長緩慢,蟲害泛濫。
3 完善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策略
3.1 預防無公害水稻爛種死苗的措施
由于當水稻遇到雨霧頻繁、溫度較低的天氣時就會容易出現水稻爛種死苗等問題,因而選種無公害水稻時要保持周邊環境干凈,溫度適中、水源干凈的地段種植,也可以選用藥劑治療,防止水稻生長土壤細菌數量的增加。此外,應當做好水稻種子的貯藏和運輸工作,防止水稻種子受潮、變質和發霉,同時進行科學地育秧、選種和曬種,在浸種過程中可以通過增加換水的頻率,防止水稻種子出現中毒現象。在催芽過程中,對水稻生長環境的溫度進行合理控制。
3.2 改進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
科學合理的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包括選擇適宜的土壤和優良的水稻品種,對水稻進行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細心整地,對水稻種子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和合理灌溉以保證充足的養分,對水稻田進行科學管理,選擇科學時間收割水稻等,這些都是保證無公害水稻高產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水稻育秧種植密度不可過高或過低,要依據不同的水稻品種和特性而定,合理控制稻苗插秧的深度,根據土地的走勢適當開挖排水溝渠,并根據水稻不同的生長期做好各階段的養分保持工作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3.3 完善田間管理制度,防治稻瘟病
對于無公害水稻栽培蟲害的防止主要有選用優質的抗病毒能力強的種子和利用藥劑進行防治這兩種方法,同時應該加強田間管理工作,使水稻的透光通風等條件得到保證,進而減少水稻的病害影響,比如在雜草多的地帶,可以提前施用藥劑噴灑,在播種蓋土后再進行多功能壯秧劑的噴灑工作。
4 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探究,筆者認為我國應該加大對農民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進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不斷提高無公害水稻栽培的抗病蟲害能力。農民還應該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藥劑,以此來提高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
關鍵詞:水稻栽培;創新;發展;探討
從我國建國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發展,當前是第一大糧食作物,現在全國各地都在進行水稻的種植,通過調查,稻谷的產量已經占到了糧食產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國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將稻米作為主食。水稻栽培科學主要就水稻生產進行指導,在我國水稻種植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黑龍江地區實際的情況,對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進行探討。
1.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現狀
這幾年來,我國水稻栽培科學創新與發展一般為機械化特征、高科技特征、多目標特征以及重集成特征這四個主要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想實施多目標的發展,就應不斷拓寬研究內容以及研究范圍,自從邁入新時代和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環境污染以及生態失衡等問題變得愈發嚴重,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健康的安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故在我國新時期作物的生產過程中,一定要改善水稻品質,應不斷提高水稻作物產量,來實現資源高效等目標,這不但是作物栽培長期發展重要的戰略性任務保證,更加是我國糧食安全最為核心的問題。水稻栽培科學應實施多學科的集成和交叉創新,還應持續開拓新領域,水稻栽培學具有作物生理學、生物化學以及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學等等聯系,有研究環境關系和植物病理學、植物生態學、作物的農業氣象學、土壤肥料學以及農業化學等等,有研究作物育種學、耕作學、作物生產農業經濟學以及農業經濟學等等諸多學科。這些學科都從作物側面或者自身某一個方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長相關的技術理論以及問題,這些都有可能做為作物高產、作物高效生產、作物優質生產、作物安全生產以及作物生態生產等等提供一個依據以及措施。
2.水稻栽培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2.1 保護生態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今后一段時間里,對水稻品種的研究仍然會是一項尤為重要的課題。故只有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才能確保此課題最終的實現。特別就東北地區來說,加快水稻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就是提高對有限資源的利用。增加產量,就是增強土地資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無公害性,則是對其他資源的一種節約方式。因而在科研領域,要加快對無公害綠色稻米的研究,把增加稻米產量與無公害技術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此外,還應關注生產資料與農業資源的利用方式,把資源高效利用與水稻超高產結合在一起,激發水稻生產中的最大效益。同時,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會采用很多的殺蟲劑、除草劑、農藥等等,這些化學藥品即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也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故應該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同時加強對殘留少、毒性弱、效能好的殺蟲劑或者農藥的研究,以達到防治的目的,保護生態環境與水稻產品,促進生態平衡發展。
2.2 運用高產高質的水稻栽培技術
運用領先的高質量水稻栽培技術,不但能夠進一步保護生態平衡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可有效提高水稻產量。目前的水稻栽培技術,一般以簡便化、模型化為主,經過對一些高新技術的引進,對復雜的農作物栽培生產過程實施系統分析以及綜合分析,確立一種動態模擬模型以及動態的管理決策系統,以實現水稻生產定量的決策,促進水稻栽培的科學發展。在水稻的生產過程中,應對影響水稻產量的各種因素如土壤、水源、溫度、陽光等進行詳細的研究,找到能生產高質量水稻的有效方法。此外。還應結合普遍寒冷的東北地區實際情況,運用一些具體的栽培方法,進而打造標準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術。嚴寒地區培育壯秧的基礎是大棚育苗,在生產過程中應提前對土地實行扣膜以使地溫升高,方可在化凍后就能開始作床整地,達到搶積溫,早育苗的目的,以增加資源利用率。針對不同地形不同地區,可以選擇不同的大棚,如小棚覆蓋、三膜大棚覆蓋等等。還有,在東北地區,運用“少本稀植”的栽培方法能有效的增加產品的結實率、成穗率。
關鍵詞:水稻栽培;農業技術推廣;建議
當前時代,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技術更新換代的周期不斷縮短,對于我國的各行各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性產業,其農作物種植技術也是有了全新的發展。水稻作為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對于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社會經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水稻栽培技術已經得到了較為完善的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本文指出當前水稻栽培技術推廣的建議,進一步維護我國糧食安全問題。
1農業技術推廣概述
1.1農業技術推廣的內涵
所謂農業技術推廣,根據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的定義,是指通過實驗、師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等服務,把應用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普及于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全過程的活動。根據該定義,可以看出農業技術推廣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推廣的技術是經過試驗、示范過,獲得了當前結果驗證的技術,能夠在較大的程度上上改善當前的農業技術。
1.2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于維護我國國家的穩定,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農業技術推廣不僅是能夠改變當前的農業生產模式,還能夠在此基礎上實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使得先進的科學技術深入到農業種植技術中,實現新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的高效結合,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目標??傊?,農業技術推廣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國家的穩定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需要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推行新技術。
2水稻栽培技術的重點和難點
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之前,需要對水稻栽培技術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因此,本文針對于水稻栽培技術的要點和難點內容進行分析,旨在能夠全面的進行技術推廣。
2.1育苗階段
在水稻育苗的階段,要重點的進行品種選擇,只有選擇了較好的品種,才能夠滿足產量增加的可能性。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水稻的品種應該和本地區的土壤、氣候相適應。不僅如此,在水稻壯苗的時期,需要借助于農業技術推廣的相關知識,盡可能的將床土壓得比較平實,這樣做的原因在于能夠促進水稻稻苗根系的發展。
2.2播種階段
在育苗完成之后,需要將培育好的幼苗進行播種操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是,測試水稻的發芽情況,浸泡水稻種子之前要進行相應的曬種操作。前一步的操作是為了確保種子的發芽率,這對于后期的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后者主要是為了保證種子內部酶的活性,避免種子發芽效率較低,或者是產生酶的活性較低的問題。
2.3整地階段
在稻田耕作開始之前,要將土地進行相應的平整操作,為了確保其操作的準確性,一般是要求將翻土的深度控制在0.2m左右,在具體翻土的過程中,多是采用旋轉翻土的方式,這種操作能夠保證整地的順利進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水整地的完成時,需要對其泥漿的狀況進行分析,要確保泥漿質軟、泥不外漏才可以進行后期施肥操作。
2.4田間管理階段
在水稻種植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管理,其基本操作主要是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進行肥水操作,另一方面是避免水稻遭受病蟲害操作。這兩個方面的操作都是屬于基本的水稻種植的范疇,在這里就不做過多的贅述,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水稻的病蟲害監測需要及早進行,盡可能的采用預防的措施,避免發現病蟲害的時間較晚,影響水稻的正常產量,不僅如此,一旦發現病蟲害,需要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并采用最為有效的手段解決已出現的病蟲害問題。結束語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物,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品種之一,在我國農業改革不斷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對水稻栽培技術進一步的推廣,盡可能的提升水稻種植的產量,改善現有的水稻種植問題,實現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為我國的安全與穩定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傳統技術的輔助作用
灌溉條件好、背風向陽、土壤疏松肥沃、無污染是栽培無公害水稻的一大重要條件,因此,對于傳統技術的要求也是不容忽視的。農業生產經營者對農時有著精準的掌控力,可以很好的控制播期、播種量以及育苗時間。在播種時就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能夠更高效保證水稻的收益,換言之,在育苗期對種子進行精心的篩選和培養,可以有效的預防一些幼苗疾病。同樣,插秧也是栽培無公害水稻的一個關鍵環節。以做好選種、育苗等基礎性工作為前提,選擇合適的時間、土壤等進行插秧工作是栽培無公害水稻的第二步。選擇豐產期插秧可以提高水稻種植的單產量,并合理安排種植形式及秧苗的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秧苗的生長空間。合理的插秧密度可以更科學的讓秧苗進行呼吸作用,在保持風的流動性的同時,也對田間的氣候進行微調,促進了單株水稻秧苗優良品質的形成。
2高端技術要求
無公害水稻栽培在技術方面的要求不同于栽培普通水稻的技術要求,科學管理水資源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在栽培無公害水稻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淺水栽秧為例,把灌水深度控制在4~8cm之內,可以給秧苗提供一個濕潤的生長環境。相比過分灌水,時刻保持一個合適的水層,也保護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以便提供幼苗更多養分。在秧苗移栽的過程中很容易使其根部受損,因而失去控制水平平衡的能力,可見,保持一個最佳的溫濕環境對幼苗的生長有著重要作用。同時,進行適度的曬田工作,也能夠有效的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動,有助于增強抗倒伏力、減少病蟲害等。幼穗對水的需求量最大的時期為分化期到抽穗期,所以在不同時期對灌水量的控制都不容小覷。在實現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過程中,加大研發防治才病蟲害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在農業防治方面,采取科學的種植方法,即輪換種植、平衡施肥等栽培技術都能夠有效的提高水稻自身的品質,增強其抵抗力與免疫力。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科學的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害蟲的天敵,充分發揮與利用兩者間相互制衡的條件。同樣,物理防治方法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利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色光板等裝置誘殺害蟲,可以減少成蟲的侵蝕與幼蟲的滋生。在選擇化學防治方面,需要注意對無公害水稻的保護,不能過多使用農藥產品,優先選用無公害產品。在對施藥量與安全間隔期等方面要有嚴格的控制,防止高濃度與有毒農藥的殘留。為了栽培無公害水稻,我們所選取的相關肥料也應是無公害的。無公害水稻栽培離不開肥料對肥力的供應,但是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大多肥料都對土壤及農作物有一定傷害力。在開發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同時,也應考慮到對無公害化肥的研制。選取與使用肥料時,應以有機肥為主要肥料,多使用堆肥、沼氣肥、作物秸稈肥等綠色肥料。而對于市場上的化學肥料選擇,優先選取添加磷、鉀的肥料,也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無公害水稻在收獲期也需要精心照料,若采收過遲,會導致稻谷中營養物質的流失,失去了栽培無公害水稻的意義;若過早采收水稻,就會降低水稻的出米率,因此,控制好采收期不僅會提高無公害水稻的產量,又會保持其營養物質的穩定性。無公害水稻與普通水稻不同,雖然種植方法相類似,但是需要更嚴格的標準去控制每一個水稻成長與生產環節。無公害水稻的栽培技術已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對于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開發有著不可阻擋的趨勢,這也將是人類在農業科學領域的一項新挑戰。
作者:高軍 單位:黑龍江省寶清縣龍頭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之一,水資源的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業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在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北方長期干旱少雨,南方季節性缺水的大背景下,農業生產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發展以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為平臺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的現代化農業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可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滴灌技術是最有效的節水技術之一。從“九五”到“十一五”,新疆在棉花、小麥、玉米、大豆和油葵等作物滴灌栽培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各種作物節水灌溉推廣面積也在與日俱增,唯獨在水稻節水灌溉研究上處于空白。我國北方地區干旱少雨、淡水資源匱乏,限制了水稻的種植和發展。膜下滴灌水稻節水的突出技術優勢使得在北方種植水稻成為可能。據統計,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約為2900萬hm2,直播稻面積近200萬hm2,每年受旱減產的水稻田約為670萬hm2。如將全國670萬hm2因水源不足而不能種稻或欠收的水旱田面積中的20%推廣膜下滴灌種植,那全國可推廣面積將超過130萬hm2,每年可節省水資源100億m3以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戰略意義都十分巨大!我國南方地區種植水稻大多以傳統水田為主,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超標,過量施入化肥和農藥造成江河水體以及地下水源的污染,還會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赤潮和大量水生動物死亡。這給南方稻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破壞。膜下滴灌水稻技術的推廣將有效地解決南方地區種植水稻對生態環境技術的破壞,實現綠色、環保和安全水稻生產。
2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思路的起源
2002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新疆天業集團視察節水器材生產車間時提出:“能否種植滴灌水稻”,這一大膽的提法,引起了新疆天業集團時任董事長的重視。隨后,在天業農業研究所成立攻關團隊,進行世界首創的膜下滴灌水稻技術栽培研究。
3膜下滴灌水稻發展進程
為了攻克膜下滴灌種植水稻的世界難題,從2004年開始,天業農業研究所成立專門課題組,連續進行了5年膜下滴灌水稻田間攻堅試驗,2008年小面積試驗成功后,2009年進行大田試驗示范。2011年2月“膜下滴灌水稻機械化直播栽培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隨著2011年農村領域首批啟動國家高新計劃“863”課題的實施,集團在石河子市北工業園區天業化工生態園建設40hm2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該示范基地集成示范了與課題相關的多項研究成果,包括小流量高頻灌溉技術、無線遠程控制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穴直播一體作業技術等現代農業技術。2012年示范地高產地段經專家鑒定平均產量836.9kg/667m2。課題組圍繞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優良水稻品種篩選,膜下滴灌水稻的需水需肥規律、種植模式、密度試驗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開發了適宜糧食作物的小流量滴管帶;研發了水稻除芒機和膜下滴灌播種機,使播種、鋪膜、鋪滴灌帶一次完成,提高了膜下滴灌水稻機械化程度,降低了生產成本。2011至2013年,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輻射推廣到新疆昌吉州、石河子143團、精河、阿勒泰、伊寧縣,疆外的江蘇南通市、寧夏、黑龍江農墾等地區,累計技術示范330hm2。
4膜下滴灌水稻技術優勢
4.1提高水稻節水能力,增加農民收益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比常規水田種植水稻節水60%以上(以石河子墾區為例,傳統水田全生育期耗水2000~2500m3/667m2,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耗水700~750m3/667m2)。節省的水費、勞力費等減去滴灌器材的投入,可增加經濟效益200元/667m2。既降低灌溉成本,也減輕農民水費負擔,不僅增產,還增收。4.2提高土地利用率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其土地利用率提高7%~10%(節省田埂、水渠等占地面積)。4.3提高機械化程度和人均管理定額實現了水稻旱作鋪管、鋪膜、精量播種一體機械作業有機結合,有效地減少育秧、插秧、撒肥、藥物防治等多個重要的栽培管理環節。田間人均管理能力提高4~5倍,節省了勞力投入,降低了投入成本。4.4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質膜下滴灌稻米的外觀品質、籽粒飽滿度、養分結構等方面都比常規水田栽培有較明顯優勢和提高,籽粒大小及粒形方面可通過適宜的水肥調控得以改善,具有較好的加工品質,增加了農民收益。4.5改變了傳統水稻種植的弊端長期以來,人們為了獲取作物高產習慣于大量施用氮、磷、鉀等化學肥料以及大量噴施農藥,在水稻上的施用尤為顯著。由于淹灌水田化肥利用率較低,未被水稻吸收利用的大量化肥沉積在土壤中,給環境造成很大污染。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徹底改變了稻田土壤長期淹水狀態,土壤的氧化還原電位和通透性顯著提高,不僅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長發育,還有利于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進土壤有機質和氮、磷、鉀等化學肥料的分解和養分供給的有效性。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降低化肥污染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1)通過滴灌隨水施肥,水肥耦合機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10.4%,又可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規律調整施肥量,從而降低了化肥施用量,這將有利于從源頭上降低化肥污染。(2)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層,化肥施入土壤耕作層后被水稻根系吸收,因水層不存在,將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3)地膜覆蓋使土壤溫濕度適宜,通透性好,土壤微生物增加,活性增強,可加速對有機質分解和轉化,從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對土壤的污染。此外,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術,不僅能較強地控制雜草和水稻病害的發生,還有降低農藥污染的作用。因為地膜覆蓋后,水稻地上部分失去了高濕這種利于細菌和真菌生長和傳播的環境;再加上新疆氣候干燥少雨,抑制了病害的發生與傳播,農藥用量降低。4.6改變稻區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術全生育期無水層,通過滴灌這種方式對水、肥等進行精確調控,使水稻處于最適宜的土壤環境和生長環境。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減少甲烷氣體排放主要在3個方面。(1)膜下滴灌水稻栽培無水層存在,將不會形成厭氧環境,使甲烷細菌沒有滋生的環境,減少了水稻植株從土壤中吸收甲烷,同時也減少了水層冒泡和水體液體排放甲烷氣體。長期測定表明,膜下滴灌水稻與常規水稻栽培相比可減少甲烷氣體排放70.6%。(2)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改變了土壤的質地,通氣性好,其氧化還原電位(EH值)長期處于高位水平,很難產生甲烷氣體。(3)膜下滴灌水稻栽培生育期需水、需肥量可控可調,能有效地在甲烷排放高峰期進行水肥調控,減少水肥投入20.5%左右,進而有效地減少甲烷排放量。4.7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保證糧食安全滴灌技術的應用,減少了災害性天氣對水稻生產的影響并降低了水稻生產對水資源的要求;滴灌水稻通過調整產量構成因素,比常規水田增產約10%;滴灌水稻還有利于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糧食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為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了一條新的解決途徑。
5膜下滴灌水稻綠色栽培的發展展望
關鍵詞: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插秧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5-28-2
1 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由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不僅吃飽,而且要吃好,吃得安全。人們爭先購買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由此,有機大米在市面上誕生了。有機大米是由有機水稻加工生產出來的,由于有機水稻生產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而且在生產過程中要求嚴格禁止使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工合成物質,禁止使用轉基因品種。這給有機水稻生產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水田雜草,二是病害,三是蟲害。針對上述三方面的問題,相繼出現的稻田養鴨技術、綠萍壓草技術等對這三方面問題的解決都不是很好。2008年開始,柳河縣采取用黑色地膜覆蓋栽培的辦法進行了試驗研究,基本解決了上述三方面的難題。截止到2013年在柳河縣累計推廣面積1500畝。
2 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優點
2.1增加有機水稻產量
從6年試驗示范推廣結果看,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畝產量可以達到該品種普通栽培產量。較常規有機水稻栽培增產40%左右。
2.2控制病蟲草害的發生
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由于用黑色地膜覆蓋,因此能夠有效控制了畦面雜草的生長,畦面除草效果達100%;在整個分蘗期內畦面沒有水層,改變了生態環境,有效控制了水稻潛葉蠅、稻水象甲的為害,同時也控制了水稻紋枯病的發生,紋枯病防效達到60%~70%。
2.3省肥、省種、省水、省工
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較常規有機水稻栽培技術減少有機肥用量25%~30%;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每穴插秧1~2棵苗,普通栽培每穴插秧2~3棵苗,常規有機水稻栽培每穴插3~4棵苗,因此,較普通栽培省種20%,較常規有機水稻栽培省種50%;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耙地后到有效分蘗期前,需排干畦面積水,不用灌水,因此,節約用水20%以上;節省除草用工,常規有機水稻生產一般人工除草3次,每畝3個人工。
2.4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有利于早插秧、早成熟
地膜覆蓋栽培可以增加有效積溫100℃~150℃ ,增強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快肥料中養分釋放,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發育,水稻有效分蘗期提前7~10天,水稻整個生育期提前5天左右。由于地膜覆蓋栽培,地溫較高,土壤升溫快,較普通栽培可以提前5天插秧,有利于緩解插秧期用工矛盾。在柳河縣終霜期過后,5月13日即可插秧,而普通栽培要在5月18日以后才開始插秧。
2.5增加收入
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較有機水稻常規栽培每畝增產125~150公斤,每公斤稻谷按6元計算,增收750~900元,減少人工費用300元、節約有機肥費用75元、節約種子費用5元,合計畝增收1130~1280元??鄢啬べM用70元、覆膜費用30元、插秧費用多20元、撤膜費用50元、鏟除畦溝雜草費用50元,與有機水稻常規栽培相比畝增加純收入910~1060元。
3 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3.1選擇好品種
生產有機水稻的前提是正確選擇優質的有機水稻品種。首先要以非轉基因水稻種子為前提,既綜合考慮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和優質,同時要選擇外觀品質、碾米品質、食味品質和營養品質都符合優質米標準,還要兼顧產量高、抗性強的品種。在柳河縣通常選用的品種是:稻花香、秋田小町和松粳12(松01-173)。
3.2稀播培育壯秧
健壯的水稻才能生產出優質的稻谷,所謂“秧好半年稻”,育秧是關鍵。只有培育出壯苗,才能培育出健壯的群體。有機水稻育苗與普通栽培育苗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種子消毒方法不同。普通栽培水稻育苗采用化學合成藥物消毒而有機水稻育苗采用濃度為1%的石灰水消毒;育苗土配制所用肥料不同。普通栽培育苗用化肥或營養土母劑配制育苗土,有機水稻育苗采用有機生物肥料配制育苗土。一般50公斤育苗土加3.5公斤含氮5%的有機生物肥;除草方法不同。普通栽培育苗采用藥劑封閉除草,有機水稻采用人工除草。育苗時間,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育苗要求育苗時間較普通栽培早5~7天。
3.3整地施肥
水田耙地前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整地與普通水稻栽培整地相同。洼地或粘土地最好是秋翻,春翻應早點進行,翻地不及時土不干,很難保證耙地質量。耙地不是耙得越細越好,耙地過細,土壤中空氣少,地板結影響根系生長。因此,耙地應做到在保證整平度的前提下,遵循上細下粗的原則,既要保證插秧質量又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只能用有機肥,而且要求做底肥在翻地或耙地前一次性施入,不用追肥。一般畝施完全腐熟優質農家肥750公斤(以含氮量為標準,保證畝施純氮6公斤)或含氮5%的有機生物肥120公斤、含氮3%的有機生物肥200公斤。耙地整平后排干田面水分。
3.4做床覆膜扎眼
水田中的水排干后,白漿型水稻土等待12小時、沖擊型水稻土24小時、泥炭型水稻土等待36小時左右。用專用做床覆膜扎眼機一次完成做床、覆膜、扎眼作業。要求地膜寬度1.8米,厚度0.01毫米,顏色為黑色,畦寬1.6米,畦長自然長度,畦溝寬0.4米。
3.5插秧
覆膜后人工插秧,人站在畦溝中,按照地膜插秧孔插秧。每畦6行,人站在畦溝的一邊一次插3行,由于畦中間溫度高水稻分蘗多,要求畦邊行每穴插2~3棵稻苗,中間行每穴插1~2棵稻苗。
3.6田間管理
3.6.1水分管理 水稻有效分蘗期前不用灌水,保持畦溝有水,畦面無水,畦面有水畦面溫度低影響水稻分蘗。水稻有效分蘗期后正常灌水管理,以利提高有機水稻米質。
3.6.2水稻病蟲草害防控 水稻稻瘟病正常預防,使用生物農藥枯草芽孢桿菌進行預防;水稻潛葉蠅、稻水象甲不用防治,其他害蟲使用性誘劑或殺蟲燈進行防治;用黑色地膜覆蓋畦面無雜草不用防治,畦溝雜草在水稻生長中后期進行人工鏟除。
3.6.3撤掉地膜 水稻有效分蘗結束,有機水稻田正常灌水,灌水2~3天后,畦土變軟,二人一組站在畦溝,從畦的一頭開始撤掉地膜,拿出田間統一處理。
3.7適時收獲
一般情況下,水稻齊穗后40天左右收獲,稻米的食味最佳。當然,有些灌漿速度慢、灌漿期長的品種,過早收獲會對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可以適當延遲收獲,但有機水稻生產應盡可能適期收獲。過期不收常常會導致裂紋米和斷米率增加,整米率下降,食味向差的方向轉化。
4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尚需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