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4:4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端醫療市場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龍是一家國內大型保險公司的理財規劃師,以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拿著公司提供的一本電話信息資料,撥打電話推銷保險。然而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很多客戶主動打電話給他,咨詢險種和理財規劃。
這些主動打電話尋求幫助的客戶一般都是高端人群,如企業高管、外派人士、演藝明星。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征:收入高、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如今,越來越多的高端人士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希望尋求到適合自己的高端醫療保險。
險企涉水高端險
保險公司的高端產品一般分為高端醫療險和養老年金型保險兩種。高端醫療保險是針對高端人群設計,超高保額、突破國家醫保限制、就醫直付、覆蓋廣泛的醫療費用保險。它是各大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重點。記者了解到,此前成立的太平洋壽險杭州中心支公司以及華泰人壽保險均表示要著力開拓高端保險市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多家公司都曾推出多款保費較高的重大疾病保險,目標直接瞄準高收入人群,部分公司的高端綜合保障計劃甚至喊出了“保額低于100萬元不賣”的口號。
今年6月,中英人壽推出了市場上首款針對個人銷售的高端醫療險――尊榮歲月國際醫療保障計劃,最高保額300萬元。對于那些總是抱怨保險公司“理賠難”,“跑斷了腿兒也沒賠錢”,“不是癌癥不給錢”的人來說,眼下的這款產品應該是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了。
其實早在3年前,中國內地市場上就已經有高端醫療保險。一向定位于高端客戶群的太平人壽在2005年就推出了一款名為“卓越醫療”的高端醫療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美亞保險也推出過高端醫療團險,有的保額甚至高達1600萬元。
國家注冊理財師、保險專家朱慶指出,很多保險公司推出的針對個人銷售的高端醫療險,最大特點是突破了對就醫地點、用藥的限制,客戶在醫院所有的花費都可以報銷。
市場空白潛力大
“嚴重的保險不足和保險意識錯位導致了高收入人群的保險真空”,“保險公司之所以看上高端市場,是因為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逼桨脖kU北京分公司某營銷部張經理告訴記者。
根據北京市政府外事辦測算,僅在北京地區常駐的外籍人士就有10萬人,加上配偶小孩約有20萬人。如果按照每位投保人年保費l萬元的標準計算,這個市場就有20個億。亞洲醫療健康服務管理商“中間帶”運營總監王偉則給出這樣一組數據:目前,我國約有3000萬人群需要高端醫療服務,與此相關的高端醫療保險市場容量每年至少可達200億元。保險業內人士也看到,“很多外企高層、包括一些中小企業老板,普通的醫療險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憋@然,國內保險市場還還存在著這樣的空白,誰先搶占誰就會贏得先機。
為高端人群設計這些產品,在政策上已無障礙。國家新醫改方案4月份正式公布,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險產品,于是不少保險公司都積極推進高端產品的進程。
中英人壽6月份推出的“尊榮歲月國際醫療保障計劃”專為高端客戶服務。太平人壽的“太平金盾團體醫療保險2009”的最大特點是突破了社保醫療保障范圍限制,在保額范圍內皆可報銷,可充分滿足客戶對包括特需醫療、自由選擇醫院、自費藥等特殊需求。
相對于中低端的醫療保險市場來說,這種高端醫療險的推銷似乎更省事,由此也帶來保險公司經營模式的轉變。業內人士透露,有時候業務員為一筆普通的醫療險保單,得打上數十個電話,拜訪好多次。就北京地區而言,一般家庭平均持有兩三張商業保險單,但是這類醫療險保額都相對較小,理賠范圍有嚴格限制且程序復雜。而保險公司通過運行高端客戶服務體系,為他們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這種另辟溪徑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也必定促進壽險個人業務的加快轉型,險企不再一味追求經營的規模,其經營模式和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
附加服務大比拼
各大保險公司頻頻推出高端醫療保險,激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少保險公司就在“特色”和“差異化”方面使勁,也顯示出不同產品的不同“個性”。
日前中英人壽推出的“尊榮歲月國際醫療保障計劃”,保險責任涉及住院及相關服務、特定器官移植手術費用、門診費用、體檢等4大項內容,包含癌癥治療、腎透析治療、處方醫療輔助裝置等多種特殊的醫療保障責任;還有未成年人住院家長陪護、無理賠住院津貼等更多人性化的設計。而牙科醫療保險則可作為該款主險的附加險購買,對于各項齒科醫療需求的覆蓋十分廣泛。不受定點醫院的限制,可直接擔保和支付醫療費用。此外,附加VIP服務可以幫助客戶掛號,陪同就診,推薦醫療結構。
太平保險推出的“卓越醫療”是一款沒有保額上限的高端產品,其附加服務也是考慮有加。太平人壽為其“卓越人生”的客戶開通了24小時醫療服務熱線,隨時待命,提供醫療機構推薦、特需門診預約及住院安排等全天候的醫療服務。
中國人壽推出的“國壽康優全球團體醫療保險”則以高達1280萬元人民幣的最高保額為特色,而且只要被保險人的配偶及子女符合身體狀況和年齡條件,均可直接成為附帶保險人,享受同樣的醫療服務。
太平人壽北京分公司某營銷部業務員透露:“現在各大保險公司的高端醫療保險銷售情況都比較好,在市場中競爭的熱點就是附加服務,產品本身沒有很大的差別?!?/p>
2017年1月13日,網絡大V“急癥科女超人”于鶯在微信朋友圈轉發診所招聘信息時,透露其管理的一家綜合門診,于2016年12月接診患者突破1800人次。這個數字對于一家中高端全科診所來說,頗為不錯。
于鶯預估隨著保險的加強,“客流量仍會持續上升”,這不是空穴來風。中國商業健康保險似乎正在迎來一個高速成長期。
波士頓咨詢公司2016年中的報告顯示,中國商業健康保險2010年-2015年復合成長率高達29%;按這一速度成長,中國商業健康險市場到2020年或將接近萬億元規模。
隨著北上廣地區大型公立醫院高端服務部門逐漸發展起來,民營醫院在全科和部分??苾瀯葺^為明顯,部分高收入階層的全科到??聘叨讼M流程已經打通,一些新款的商業健康險應運而生,但在現有醫療體系下,能否發展壯大,還待觀察。 健康新險種盯住高端客戶
鄭是美中宜和國際保險部副經理,是公司2015年從保險公司挖來的專業人士之一。隨著鄭和其他同事的加入,美中宜和在2016年底聯合平安保險公司,推出了一個新的高端保險計劃。
這是一款面向兒童的醫療保險產品。家長繳納8000多元年度保費,獲得一個美中宜和全科醫生初診服務的服務包,比如體檢、電話咨詢等。每管理一名參保者,美中宜和每年從保險公司接受一筆固定診療費用,就是所謂按人頭付費。即使患者一年之內沒在醫院就診,保險公司依然給付這筆費用。
此前,高端醫療保險的簽約醫院主要采用按項目服務,服務量越大收入越高。按項目付費下,醫院有動力做大服務量,從保險公司多獲得費用賠付。而且,很大一部分高端醫療險是個人投保。有些投保者等到疾病風險較高的時候才去投保,出險概率高,這提高了保險公司的賠付成本。
為了保證利潤,高端保險公司選擇持續上漲保費。這導致中國高端醫療保險保費近年水漲船高,三五萬元的保費,讓很多高收入階層也望而卻步。投保人數少,使一些保險公司干脆選擇部分放棄市場,不再接受個人投保高端醫療保險,專注于公司團體市場。
和睦家網絡管理總監司偉塔告訴《財經》記者,根據醫院與保險公司長期合作的情況來看,中國高端醫療保險實際上并沒有開拓出太多的新客戶。
合理控制保費價格和診療費用,高端醫療保險應該能夠在中國中高收入階層中吸引更多客戶。
2015年,和睦家聯合永安保險推出針對成人、兒童共同投保的家庭保險。這一保險計劃過去一年吸引到1000多參保者,八成以上都屬于國內消費者。
上述兩種新保險產品的特點是,由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聯合開發,共同管控患者就醫流程;保險公司適當降低保費,吸引更多客戶投保;醫院適當控制費用,犧牲客單價,獲得更多患者;患者投保成本適當降低,而且有一家固定機構專門管理自己健康,也就是患者看病先到固定機構進行初診,建立健康檔案。如果患者確有需要,則由該機構聯系預約轉診到大型公立醫院就診。
這跟已有的主流高端醫療保險產品不一樣。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投?;颊咴诟叨嗣駹I醫院和公立醫院高端病房看病,由保險公司與醫院結算?;颊哌x擇范圍比較寬,只要是保險公司認可的機構就能去,高端醫療保險公司甚至以服務網點眾多來吸引客戶。
新產品的前景還待觀察。哈佛大學衛生經濟學博士后李明強指出,消費者在這一新模式下首診選擇受到限制,與過去的就醫模式相比可能會不適應。當然,合理轉診和健康管理也許會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不過,重要的是,這種模式下可以使保費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起始保費在1萬元左右。
鄭認為新保險產品“在商業邏輯上是通的”。類似新型保險產品借鑒的是美國管理式醫療的理念。早年間,美國保險公司向醫療機構采購醫療服眨也是按項目支付。隨著費用不斷上漲,保險公司和患者不勝其擾,出現不同形式的管理式醫療。在管理式醫療模式下,保險公司甚至直接投資醫院,參與到醫療流程中;保險公司適當限制患者就醫,強化預約轉診流程控制,引入按人頭付費等結算方式,從而控制保費和就醫費用失序增長。
這樣的探索并不是毫無風險。早年間,部分保險公司曾經聯合高端牙科診所探索管理式醫療模式,但是最終因為無法拓展市場而黯然退出。
時機很重要,中國的高端醫療保險市場2015年規模約在30億元左右,在保險市場走熱、人們的觀念改變的大背景下,新型險種的試水,很有可能會把一部分中端消費者也吸引進來。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羅英就指出,部分中等收入階層也許不會給自己購買高端保險,但是在公立醫院兒科就醫難背景下,他們可能會給孩子在一定時間內購買合適的中高端醫療保險產品。 社保缺口正是商險機會
2015年中國衛生總費用超過4萬億元,全社會個人衛生支出更是超過1.2萬億元;而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規模僅有0.24萬億元,總體依然偏小,潛力較大。盡管政府統計數據還未正式公布,2016年中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應該能夠超過4000億元,增速超過70%?!拔易约撼斜5臉I務增加了230%?!北kU經紀李杰告訴《財經》記者,從業15年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景象。
市面上,部分保險產品的銷售提成已高達10%到40%。這意味著,包括李杰在內的整個保險行業的從業者,2016年的個人收入應該非常不錯。
中國商業健康險市場可謂一片繁榮,堪比2016年中的房市。
在李杰拿到的業務單子中,九成以上都是重大疾病保險(下稱重疾險)。重疾險的常見模式為,投保人一旦被診斷為事先約定的可涵蓋的少數重大疾病時,保險公司將會一次性給予大額補償款。此外,中國市場上的商業重疾險普遍具有返還功能:如果在約定保險年限內,投保人沒有患病,保險公司還會將本金和利息返還。
盡管基本實現全民醫保,但是中國政府舉辦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有限,實際報銷比例偏低。福建泉州白血病患兒的家長莊龍章告訴《財經》記者,自己孩子治病花費了超過25萬元左右費用,實際報銷也只有8萬元,這還不包括誤工造成的家庭收入損失。
因為看病貴,很多人選擇商業重疾險,一旦生病可以從商業保險公司直接補償一筆費用,避免因病致貧。2015年,重疾險保費收入規模為1690億元,占整個商業健康險的三分之二強,超過98%都是由個人消費者購買的。
重疾險市場利好,也催生該險種的各類銷售服務企業出現。丁云生曾經是一家跨國保險公司高管,2016年他自己創辦了一家重疾險銷售培訓企業,出版兩本重疾險銷售的培訓教材。他告訴《財經》記者,商業健康險分為報銷型醫療保險、重疾險、失能險和護理險等。目前,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市場主要是前兩者。
前述中的兩個新保險產品屬于報銷型醫療保險。不同于重疾險,這類保險不返還本息,投保者看病,保險公司按照保險約定進行賠付。業內人士也稱之為“消費型保險”。
波士頓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報銷型醫療保險收入720億元,其中,80.8%近600億元來源于團體保險,主要由企業為員工集體購買,大部分來自于所謂“商業補充醫療保險”。
由于社會醫療待遇有限,大量藥品、耗材、服務項目不能完全報銷,還需要患者自付一部分;完全自費的也不在少數。為了提升員工的醫保待遇,一些企業就購買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
在北上廣,很多企業招聘員工時,都會特別提出,員工福利包括補充醫療保險,以吸引優秀員工。一般來說,享有這一商業保險的員工,門診起付線實際下調到500元,即他們看門診只要超過500元就可以報銷。而且,社會醫療保險僅部分報銷的藥品、耗材、服務項目等,保險公司則會支付剩下的部分。
這類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由于購買企業比較多,市場比較透明,成本和費用信息越來越公開。太平洋保險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年輕人比較多的科技公司,人均保費在五六百元;中老齡員工占比較高的國企,人均保費可能到兩三千元;一部分公司可能給部分中高層管理者追加部分保費,再報銷一些自費藥品和自費服務項目。 保險體系結構失衡
在歡慶2016年保險市場一片繁榮時,仍有必要審視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結構問題。
返還本息的重疾險,設計借鑒了壽險和意外險,現在長年占據商業健康險的三分之二份額。李明強告訴《財經》記者,此類保險在東南亞比較多見,發達國家市場主要見于前英聯邦國家,市場份額相對較小。
因為發展較晚,中國商業健康保險長期依附在壽險之下,曾長期由壽險公司銷售,專業健康險公司發展緩慢,是壽險公司做大的?!坝胁】床。瑹o病養老”看似是重疾險的優點,實際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就指出,“在保單設計中,保險企業列出一系列重大疾??;只要投保人患有其中任何一種疾病,保險公司就向投保人支付約定的賠付金額。至于患病投保人是否治療,賠償金是否足夠支付醫療費用,都與保險公司無關?!?/p>
而且,一旦患者遭遇一次約定大病以后,商業保險公司通常就不再接受再投保。因此,這類保險實際上無法為患者提供持續的費用補償。
因為這一類保險部分具有的儲蓄和投資功能,市場看重的其是其返回本利的保險設計,而不是保險本該具有的對沖風險的功能。
國內報銷型商業醫療保險,以補充醫療保險為主,長期與社會醫療保險綁定,保險產品設計相對單一。社會基本醫保由政府主導、強制參與。對企業和個人而言,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已花去不小的開支,再購買中高端商業醫療保險形成雙重成本,壓力較大。
除了受社保擠壓,大型公立醫院在市場競爭中不斷走強,也讓保險公司的生意不好做,因為門庭若市的大型公立醫院缺乏和保險公司配合的意愿。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稱,中國醫療保險企業“與大型公立醫院之間的合作關系依舊薄弱,進而導致其無法獲取必要的患者信息,為成功的產品設計和定價提供支持”;同時,商業保險提供商“與醫生之間的互動也十分有限,使之難以制定有效的風險和賠付率降低舉措”。
民營醫院數量雖多,但服務能力普遍偏低;部分中小型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逐漸劣質化,始終無法從醫療服務市場上被淘汰,這使保險企業可以信任的民營醫院比較少。
朱俊生分析,“由于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的滯后,掌握大量患者資源的社保機構進行費用控制尚且困難重重。商保承保的患者只是醫院患者的一小部分,根本無法與醫療機構形成談判格局,自然無法控制費用。費用控制完全掌握在供給方手中,這就會讓保險公司設計費用報銷型產品非常被動?!?/p>
這位專家指出免費醫療通常都有三大弊病:高稅收;過度醫療;醫療單位無競爭。他還特別提醒人們注意一個中國特色:“英國搞免費醫療的結果是排隊,你部長首相也得排隊。要是在中國搞免費醫療,結果就是沒關系沒權力的人要排隊,排十幾年隊,有關系或有權力的人就不排隊。”
此文引起眾多批評,其中有分量的,我覺得是這個:“不錯,在中國搞公費醫療,老百姓確實要排隊,官員不排隊。但這些年中國搞市場化醫療的結果又如何?不就是老百姓看病掏大錢,官員看病照樣不掏錢嗎?”
這個問題給人的啟示是:的確,福利化與市場化可能各有利弊,各有短長,但在中國一般性地談福利與市場,可能是隔靴搔癢。關鍵在于,我們的福利不是別人的那種福利,我們的市場也不是別人那種市場!別人搞福利,可能官員和老百姓都要排隊,但咱們只是老百姓要排長隊;別人搞市場,可能官員和老百姓都得花錢,但咱們只是老百姓要花大錢。
不但如此,更要命的是,我們的評價和決策體系往往只聽到那些既不花錢又不排隊者的聲音,這種聲音不斷拿排隊和花錢來輪番嚇唬老百姓:高收費看不起病你怕不怕?可見市場化要不得,還是應該有壟斷權力;排十幾年隊你怕不怕?可見福利化要不得,你別給我施加這些責任。
市場化與福利化各自的弊病不是不能中和,先進國家的成功實踐已有不少。如政府對弱勢者醫療承擔保障責任的同時,放棄醫療供應壟斷權,對民營醫院開放醫療市場,尤其是高端和特需醫療市場,不愿排隊或對醫療服務有更高要求的富人,可以掏大錢去看高級私人醫院,低收入的窮人看病,可向政府要求有免費的公立醫院。排隊之弊難免,但富人分流到高端醫療市場后,就不至于那么擁擠。怕排隊的人可以選擇花錢,怕花錢的人可以選擇排隊,市場化和福利化各得其所。盡管并非盡善盡美,但總不至于無權無勢者既花大錢又排長隊,有權有勢者既不花錢又不排隊吧!
我國正相反:國家財政提供的醫療資源,高度集中于少數特殊高端醫院。民營醫院受壟斷排斥,很難進入高端醫療市場,大都只能為沒有保障的弱勢者提供收費的低端服務。老百姓沒錢進不了好醫院,花得起錢也得擠到那極少的國有高端醫院排長隊。這恰恰造成了“無權無勢者既花大錢又排長隊,有權有勢者既不花錢又不排隊”之弊。
從2014年1月開始,這個村莊每天都活躍著一支由9名工作人員組成的醫療隊。這些來自加爾各答Chittaranjan國立癌癥研究所的研究員,每天清晨驅車兩個小時來到這里,和當地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戶對該村和周邊近十個村鎮的已婚女性進行宮頸癌知識普及,并同步提供針對宮頸癌病因――人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DNA檢測。
這是由德國凱杰(QIAGEN)公司和印度Chittaranjan國立癌癥研究所聯合推出的宮頸癌篩查項目。目前,全球每年有多達50萬個宮頸癌新增病例,有超過25%的死亡病例發生在印度。然而,和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女性類似,生活在Shaorabera Jalpai的絕大部分婦女對宮頸癌沒有任何認識。在Chittaranjan研究所婦科腫瘤研究員Anushree Samadda的帶領下,醫療隊每天奔波于加爾各答和周邊250公里范圍內的偏遠農村,應用一種創新的HPV病毒分子檢測技術,及時發現了很多例宮頸病變,并幫助病人解除了病痛和惡化成宮頸癌的風險。 低端市場≠低端產品和技術
不少朋友關心加爾各答宮頸癌篩查項目進展,也有人對此表示費解:像HC2 HPV病毒檢測這類創新技術,如何保障它能順利應用在Shaorabera Jalpai這樣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相對匱乏的地區?從商業角度看,在此類條件下,應用高端技術和產品如何實現理想的投資回報比?說到底,高端技術能不能以及為什么要進入傳統意義上的中低端市場?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不如先反過來想一想:傳統意義上的低端市場,是否只適合低端產品和技術?將高端產品和技術直接應用于低端市場,實施跨越式開發,是否會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獲?源于低端市場的產品和技術,能否在高端市場競得一席之地,甚至與高端產品和技術結合,帶來1+1>2的效應?
毋庸諱言,長期以來,所謂“低端市場”都是與“低端產品和技術”畫等號的。幾乎所有行業的跨國企業都經歷過先集中開拓占20%的高端市場和客戶群,再將已獲得成功的產品引入中低端市場的過程。低端市場不僅無福在第一時間享受高新技術的優勢,還被打上了無法主動貢獻企業技術創新的烙印。
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社會和經濟環境的改善,以及消費能力的提升,全球資本、技術、人才等領域的各種資源已在逐步從傳統的高端市場向低端市場轉移。
比如電信業。4G時代已然到來,對于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整體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的新興市場,是否必須重復二十年來在中高端市場走過的道路?事實證明完全不必。那些敢于搶灘新興市場并跨越式構建先進移動通信網絡的運營商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肯尼亞,廣大青壯年勞動力通過某移動運營商的服務網絡,實現了安全、便捷、快速匯款,無須再依賴實體銀行。如果沒有跨越式發展的電信網絡基礎,很難想象在肯尼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竟能有高達20%的GDP是通過移動通訊網絡完成流轉的。 醫療反向創新新解
在醫療領域,高、低端市場與相應技術、產品的排列組合,即便在同一國家,也會因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而變得十分復雜。就診斷而言,很多情況下,盡快獲得檢測結果,與結果的可靠性、精確性同等重要。但按照傳統方法,一般需要數周時間才能獲得可靠的結果,而且往往需要冗長的實驗指南,程序復雜,另需購置昂貴的實驗室基礎設備。因此,即時檢測(Point-of-Need Testing)成為近年來分子診斷領域涌現出的新需求之一。
以中國為例,任何一項臨床檢測技術的開發,要想獲得長遠成功,面積廣大、人口眾多的中西部地區都將無法忽視。企業需將當地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居民生活習慣以及醫療認知水平等因素,充分融入到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之中去。
基于這一考慮,凱杰與比爾?蓋茨基金會合作,開發了可靠、便攜且易于使用的 careHPV 檢測技術,以推動宮頸癌篩查在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地區的普及。careHPV操作簡單,能適應各種實驗條件,可有效實現即時檢測、及時追蹤,符合WHO指南中的“即篩即治”原則,從而在有效擴大篩查覆蓋率的同時,降低復查失訪率。
HC2 HPV檢測和careHPV檢測,都是基于“高大上”的雜交捕獲技術,但它們的誕生背景、研發初衷卻不盡相同。如果說前者是關注20%高端市場、以價值為導向的成果,那么后者則更多體現了對剩余80%低端市場的重視。對于創新型企業來說,低端市場也有足以支撐高端產品和技術應用的空間,尤其在欠缺客觀支持條件的地區,如果能引入定制化產品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則不僅能滿足高端市場需求,還可實現對中低端市場的有效滲透。
如今的醫療問題主要集中在看病難、看病貴。走進每所大醫院,都是人滿為患,排半天隊,結果醫生兩三分鐘就把求醫者打發走了;治感冒花費上千元、抗生素泛濫成災、剖腹產率世界第一、過度檢查、過度治療……
醫改,公立醫院改革固然是一個重點,但核心目標是“調結構”,即建立結構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必須“調結構”。中國現有醫療服務體系的根本缺陷,是供需嚴重失衡。近20年來,雖然民營醫院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但基本格局仍是公立醫院一家獨大。公立醫院樓越建越多、規模越做越大,人才越來越集中。不管是感冒、牙疼還是大手術,大家都往公立大醫院跑。需求過度集中導致“看病難”,醫生逐利導致普遍的“看病貴”。
要想解決此類痼疾,辦法是增加供給。我們經常有這種親身體驗:病患者坐下,醫生連頭都不抬一下,“望聞問切”無從談起,而檢查單或處方就開出來了。這樣的診療服務,誰會滿意?究其根源,還是因為別無選擇。只有醫療機構發展起來,醫療服務供給充分,才會實現“看病易”,服務定價相對趨于“不貴”。
增加供給,絕不是建更多公立醫院,而只能引入社會資本,甚至讓跨國資本進來,增加醫療服務的多樣性和層次性。如果公立醫院繼續逐利,醫療市場就沒有理由不向社會資本開放;公立醫院攤子大了,政府也負擔不起。
近年,政府已出臺限制公立醫院擴張的政策,目的是為社會資本辦醫留下空間,最后形成公立醫院、民營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協調發展的格局。政府計劃建立“分級診療制”,前提就是有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體系。
環顧世界各國,公立醫院都定位于“?;尽?,高端市場則是私立醫院的天下。公立醫院要向所有人提供服務,加上政府負擔能力有限,這就決定了公立醫院條件不可能太好、服務質量不可能太高。但更高品質的服務需求是廣泛存在的,這一塊陣地要由私立醫院和私人診所占領。
中國現在的情況是反其道而行之,公立醫院占據中高端市場,而民營醫院、私人診所反以低端服務為策略。醫改必須“倒轉乾坤”,讓公立醫院回歸“?;尽?,讓社會資本占據高端市場,專門為高收入人群提供服務。所謂“?;尽?,除了公立醫院,還有社區服務;所謂高端市場,除了私立醫院,還有私人診所和私人醫生。當大量高收入人群自尋方便,公立醫院的服務范圍就會小下來,普通人看病將相對容易些。
關鍵詞:必要性 立法保障 模式 現狀
衛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又舉步為艱,各種政策在理論與實踐間不斷磨合,期待成熟。筆者在學習了有關多元化辦醫的多篇文章后,對多元化辦醫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多元化辦醫的必要性
國務院在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中指出,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是醫改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老百姓對醫療保健的要求越來越多,舉各界之力興辦醫療一方面可以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也可以對公立醫院醫療市場形成良性促進。多元化辦醫并不只是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產物,而是衛生體制改革的趨勢所在。
二、多元化辦醫的立法保障
多元化辦醫意味著原有的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市場會加入更多的民營醫院,股份制醫院,外資醫院,公立改制醫院,合資醫院等。政府要出臺一系列關于社會辦醫的法律法規,規范非公立醫院的營運,保障非公立醫院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醫生合規行醫,患者放心看病。
三、多元化辦醫的模式
廣東省的民營醫療市場已有30年的實踐經驗,民營醫療機構診療量占全省的16%以上,為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辦醫模式形式多樣,如自主經營,與公立醫院管理項目合作,政府牽頭與公立醫院制定技術與資金的契約合同,股份制經營,集團連鎖管理等,使民間的游資與公立醫院的技術力量,管理經驗得到很好結合,醫療資源得到優化。
四、公益性,盈利性
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非公立醫院都應承當起醫療保健的公益性責任,都可以有正當盈利,政策上的區別只能更多地體現在對于醫院盈虧的處置上,而不應主要體現在醫院的日常營運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患者安心治病,讓醫院之間公平竟爭,形成醫療市場的良性循環。
五、民營醫院的現狀
民營醫院在國家政策上與公立醫院具有不平等性,醫保,新農合定點受到限制,稅收,員工職稱晉升等方面得不到扶持。民營醫院的整體規范還有個長期的過程,少量掌握高端技術的民營醫院在規模,管理上得到成熟的發展,但大量民營醫院還處在小作坊階段,以聘用退休老醫生、游醫,靠治??茷橹?,醫療不規范,甚至以騙錢為生,社會形象極待提高。
六、民營醫院的發展方向
有關專家認為,民營醫院要走兩個高端,一是高端技術二是高端服務。民營醫院要通過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解決更多的醫療疑難問題。同時,要轉變觀念,推行多渠道預約掛號,多方式醫生接診,特色??品杖缳F賓住院部,產后康復,老人療養,臨終關懷,慢性病特護等等。這一觀念是與國外接軌的,在一些西方國家,政府承擔更多的是基本醫療,有特別需求的患者往往選擇私立醫院。在我們國家,民營醫院發展的道路更要有自己的特色。
隨著上海市“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引來大量國內外一流工商企業落戶,各類人才匯集申城。為了滿足這些機構和人才的國際化醫療服務需求,上海市近年來開設了數十家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提供了多類醫療服務項目,設立或引入了多種商業醫療保險產品,有近100家中外保險公司和保險服務公司在這些醫療機構中提供商業醫療保險結算服務,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國際化醫療服務市場格局[1-2]。華山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以下稱“該中心”)作為滬上最早提供涉外醫療服務的機構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初率先與國際國內商業健康險公司建立合作,開展直接理賠結算業務,現已與歐美、日本和國內20余家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累計完成商業參保人員的醫療服務達10余萬人次,是各國領事館、國際國內知名商業保險機構和跨國公司的指定醫療單位。現階段在上海的高端醫療市場中,醫療費用的支付形式主要為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Direct-billing)、患者先支付醫療機構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再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及高端客戶現金支付醫療費用。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是指患者在醫療機構就醫期間所發生的合理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公司或第三方管理公司(TPA公司)根據合約直接支付給醫療服務機構。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該中心2010年門診就診病例和住院病例,門診就診病例國籍或地區分布前5位為中國大陸25.89%,日本18.03%,美國11.69%,香港6.55%,德國4.12%,其他33.72%。住院病例國籍或地區分布前5位為中國大陸44.21%,日本19.38%,美國6.24%,德國4.23%,臺灣3.34%,其他22.6%。門診就診科室百分比前5位分別為內科34.12%,皮膚科15.35%,骨科8.77%,五官科5.63%,普外科3.95%,其他32.18%。住院病例??品植记?位分別為內科54.45%,普外科11.92%,神經外科11.14%,神經內科7.02%,骨科6.9%,其他8.57%。
1.2資料來源與方法
對該中心2010年醫療服務商業保險直接理賠的情況列表分析,每月住院和門診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收入占醫療收入的百分比,住院和門診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的人次比,保險直接理賠與非保險直接理賠病人的均次費及保險直接理賠公司支付金額占總保險收入的比例排名等。收集匯總數據資料,以Excel2003建庫,并進行分析。
2結果
2.1該中心2010年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收入占醫療總收入的比例,按月分析門診及住院收入的保險直付率2010年1-12月該中心每月住院保險直接理賠收入占住院總收入的比例為19%~58%,平均為33.5%。每月門診保險直接理賠收入占門診總收入的比例為37%~43%,平均為39.8%(圖1)。保險總收入占住院總收入的百分比為35.9%。
2.2該中心2010年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人次與醫療總人次的比例,按月分析門診及住院的醫療保險人次比例2010年1-12月該中心每月住院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人次占總住院人次的比例為35%~72%,平均為62.2%。每月門診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人次占總門診人次的比例為30%~36%,平均為32.5%(圖2)。2.3該中心2010年按月分析門診住院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和非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病人均次費比值2010年該中心門診每月保險直接理賠均次費與非保險直接理賠均次費的比值為1.09~1.62,平均為1.38倍。住院每月保險直接理賠均次費與非保險直接理賠均次費的比值為0.12~0.43,平均為0.3倍(圖3)。2.4該中心2010年前五位保險或服務公司直接理賠金額比較圖4示2010年各家保險公司在該中心的業績。其中最突出的是日本商業保險服務公司。
3討論及建議
該中心2010年就診的門診病人中74.11%為境外病人,住院病人中55.79%為境外病人。國際醫療中心與國內外商業醫療保險公司或服務公司簽約開展直接理賠業務從最初的1~2家,發展至2010年已達20余家。理賠金額從無到有,逐年提高,2010年已達到35.9%。由此可見,商業醫療保險直接理賠在高端醫療服務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來上海工作學習的境外人士逐年增多;(2)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批購買高端醫療保險的客戶;(3)越來越多的國際保險公司在中國建立了分公司可以與高端醫療服務機構簽約直付;(4)國內的大保險公司提供了高端醫療保險的新產品。該中心是上海市涉外醫療研究會主任委員單位,在上海高端醫療服務市場中具代表性。
從2010年該中心的保險直接理賠的圖表結果中可見,每月住院保險直接理賠收入占住院總收入比例變動較大,為19%~58%,而每月門診保險直接理賠收入占門診總收入的比例變動不多,為37%~43%。國外的商業保險公司歷史悠久,商業運作經驗豐富,保險產品齊全,使用商業保險的人大都是來上海工作的境外人士。住院保險直接理賠收入比例變動大,尤其是住院保險直接理賠收入比例較低的3月份和12月份正是境外人士的春假和圣誕節,可能與他們回國度假來院就診人數減少有關;而門診每月的比例變化不大,與門診內科就診病例多,病情相對較輕、慢性病需定期隨訪有關。每月住院保險直接理賠的人次比例高,為62.2%,但保費收入低,保險直接理賠均次費與非保險直接理賠均次費的比值為0.3,其原因可能與患者的就診疾病有關,持有直接理賠保險的病人以境外人士居多,其住院診斷大多為內科肺炎、外科的膽囊炎、闌尾炎等常見病和多發病,一些疑難雜癥或腫瘤等醫療費用較高的疾病多選擇回國治療;而非保險直接理賠病人則以國內慕名而來的神經內外科病人為主,因此醫療均次費高出較多。由此可見,高端醫療的發展需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患者選擇留在中國治療而不是轉運回國;另外,若能提供好的商業醫療保險可吸引國外的患者來中國醫療旅游。而門診病人的保險直接理賠人次比例僅為32.4%,但保費收入卻相對較高,保險直接理賠門診均次費用與非保險直接理賠均次費的比值為1.38,其原因主要是門診患者就診的科室以內科皮膚科為主,保險病人的保障福利較好,他們會選擇在國際醫療中心進行各種檢查診斷和治療,而非保險直接理賠病人由于不能享受基本醫療的福利待遇,多選擇在國際醫療中心專家會診,去普通門診檢查。在商業保險直接理賠的使用中,第三方管理公司(TPA)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健康保險公司提供第三方管理起源于美國,由于它在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之間架起了橋梁,使健康保險市場得以有序的發展,醫療資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中間形成了一種互惠互利的關系,共同服務于被保險人。目前由于國際保險公司不能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國內保險公司發展受政策影響,TPA公司在上海高端醫療保險市場中起著積極的補充作用。其代表有MSHChina,Well-be、中間帶、歐樂、歐善、圣傑、華泰、威馬捷公司等。#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