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8:14: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培訓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教案在氣象繼續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案是教師為傳授學科特定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訓練學生的學科專業技能和培養學生的專業態度而制定的教學實施方案,也是教師為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將特定時段的教學活動及其內容和形式進行有機組合、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教學實施體系。教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載體,也是教師備課成果的主要標志。授課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教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載體,是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
1.1教案對于培訓教學活動組織的作用
備課是教學準備的關鍵,教案是備課的真正載體。撰寫教案的過程是對備課中所做的各種課堂教學設想進一步條理化、科學化,并用文字書面表達的過程。撰寫教案是備課的關鍵環節,也是備課的物化成果之一。教案是教學(培訓)計劃、教學大綱(課程大綱)的進一步細化,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藍圖,是準確控制課堂節奏的行動指南,也是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寫好一份教案,教師花費的時間是一堂課的3~6倍,新教師甚至達到10倍以上。
1.2教案在提升現代教育技術效益中的作用
教案是提升現代教育技術效益的基礎,對于氣象繼續教育而言,無論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補充,例如公式推導、天氣圖分析等,還是天氣預報服務管理實踐,例如個例分析、思維導圖繪制等,都需要遵守嚴格的思維邏輯。不少年輕教師重視技術,忽視備課和教案編寫。雖然乍一看起來視覺效果十分豐富,但教學完成后并沒有點透知識點及其組織邏輯,反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因此,隨著信息技術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教育技術會不斷發展變化,但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都需要精心設計講授思路、系統傳遞教學內容、合理把握重點難點,才能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1.3教案在教師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實施者,編寫教案是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培訓機構核心能力建設的要求。教師“以教學為中心”,撰寫教案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之一,也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應該把“如何撰寫教案”納入青年師資培訓,對教案撰寫的規范、要求、目的、意義等進行宣講,讓教師了解教案撰寫要求,掌握教案撰寫技巧。教學管理部門應該把教案的監督、考核評價作為教學管理和教師管理的重要部分。
2教案編制方法
2.1教案基本要素
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課程基本情況,包括課程名稱、課時數、節次、授課對象、選用教材;第二部分是教學要求,包括學員學情分析(學員學歷背景、專業知識背景、學員崗位背景)、教學目標、教學要求、重點難點、教材分析(包括教材、講義、教學個例、案例分析等各類型參考材料);第三部分是課程設計,首先要有課程導入(本課程的先行課程有哪些,后續課程有哪些),主要內容與時間安排、教學法與手段應用、考核方式、課后反思等;第四部分是教案審定情況,即教務部門、教研室主任、課程負責人或教學組組長對該教案的評閱意見。
2.2教案編制思路
教案的編制要以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觀念為指導,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課程標準規定了本門課程和各章節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包括重點、難點)等,體現了本門(節)課在實現整體人才培養目標中的作用。只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才能保證整體培養目標的實現,才不會偏離正確的授課方向。教學方案整體設計的核心是教學環境、內容、手段、方法、目標的確定。一般教案編制由教學團隊分工按照編制流程完成編寫,包括教學大綱研讀、教學目標確定、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或教材編寫、教學環境選擇、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選擇等。教案必須清晰規劃出課堂教學的詳細步驟和教學行為,以構建清晰有序的教學程序,確保課堂教學按照既定思路有序推進。教案的編制要以滿足所有學員知識、技能、態度協調發展為落腳點,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員為主體,因材施教,加強教學雙方互動,鼓勵學員質疑探究。在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要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結合等??茖W教育與人文教育并舉,實現知識、能力與素質協調發展。
2.3教案質量評價
一個科學的教案評價辦法,可以充分發揮診斷、導向和激勵作用。教案評價要注意幾點原則:一是形式與內容并舉,二是共性與個性兼顧,三是專家評估、同行評估和學生評估相結合。要充分尊重教師的教學特點,不能以統一的腳本型教案標準要求所有教師,同時把教案納入教師教學工作量與工作質量的考核,使教師撰寫的教案得到應有的社會價值判斷,形成教案質量保證的長效機制。
近年來“漢語熱”持續升溫,國際漢語教師的數量與人才質量也越來越成為制約國際漢語推廣和傳播的瓶頸之一。國家漢辦的數據顯示,“全球漢語教師缺口將超過400萬人”,現有的國際漢語教師和準國際漢語教師群體都亟待進行繼續學習和培訓。
目前的國際漢語教師培訓模式主要為兩種,其一是以高校為主體進行的學歷教育培訓模式,主要針對應屆學生,一般需2-4年,優點是系統化和專業化,缺陷是時間周期較長,實踐性往往弱于理論性。其二是速成培訓模式,主要針對社會上有志于從事國際漢語教學的人員,優點是時間短,效率高,應用性強,缺陷是不利于受訓者對于相關的語言、文化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參加速成培訓的人員構成比較復雜,主要包括非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希望未來從事國際漢語教學的中小學教師和其他社會從業人員。
隨著國際漢語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僅靠學歷教育培訓模式難以滿足目前的缺口,而速成式教育培訓模式比較靈活高效,有助于解決目前的人才需求困境,但是目前社會上各類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各自為政,缺乏科學化的課程設計,因此亟待深入研究科學高效的速成培訓模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的困境。
目前國際漢語教師的速成培訓方法主要包括講座法,觀摩法,模擬法、實踐法和微格教學法等。各培訓機構有的采取講座+研討的方式;有的采取觀摩+點評方式;有的采取講評+實踐演練的方式;有的采用微格教學法,以簡化教學過程,量化所需技能,將復雜的教學過程分拆為單一的技巧和方法。上述培訓方法主要屬于行為主義式和傳統工藝式培訓方法,各有所長,在實踐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都存在一定弊端。為解決上述問題,首先應了解國際漢語教師未來的工作環境和特點,進行清晰定位,然后進一步分析受訓者特點及需求,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更為高效合理的培訓。
在教學特點方面,國際漢語教學與面向中國學生的漢語教學有本質區別,在理論性、系統性和實踐性方面存在根本差異;也不同于面向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教師,雖然二者都面向留學生進行漢語教學,但是其教學實施環境不同,前者的授課環境是漢語語境,而后者則處在海外非漢語環境,課堂外的語言和文化熏染有限。
在學生特點方面,海外漢語學生與在華漢語學生也存在不少差異:其一,就學時而言,海外漢語生往往偏好短期漢語學習,而在華漢語生中選擇長期漢語學習者則比較多,而且國內短期漢語每周學習時長普遍較高;其二,就年齡而言,海外漢語學生的年齡層次比較復雜,近年更是呈現低幼化的趨勢;而在華漢語學生年齡層次則相對來說比較整齊。其三,就國籍而言,海外漢語學生往往國籍單一,而在華漢語學生國籍復雜,不同國籍的學生一般混編上課。其四,就教學內容而言,海外學生更重視聽說技能,而不愿意學習讀寫技能;而在華漢語學生接受的往往是聽說讀寫等綜合技能訓練。其五,就學習偏好而言,海外漢語學生更重視學習的趣味化和成效性,而在華漢語生則相對心理期待略低,對不同教學方式方法包容度較大。
綜上,進行國際漢語教師速成培訓首先應針對海外教學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建立一套立體式的層級化教學內容體系,便于受訓者根據需求和自身特點進行針對性學習;在此基礎上,應用選擇適當的培訓方法,促進其國際漢語教學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二、立體式的層級化培訓內容體系
國際漢語教師培訓內容應建構一套科學化的體系,在面向海外教學環境的情況下,針對受訓者個人教學中的短板,提供實用有效的教學技能和理論知識,既要“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既學習方法,也要培養其反思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幫助受訓者在短期內迅速提高教學技能,規范教學行為,培養創新教學思維。
培訓內容整體架構應以海外學習者的漢語水平為綱,分為初、中、高級,以任教國別、任教對象等為條目,根據需要從中選擇適當的培訓內容。在縱向上應包括兩部分,與課堂教學有直接關系的、最為實用的教學技能;相關的系統化的漢語知識框架,便于受訓者今后按圖索驥。在橫向上應包括七部分內容:
重要語言點的教學技能。無論海外漢語教材采取功能結構、語法結構還是主題結構,其中都不可避免會涉及到一些重要詞匯和語言結構,比如“了”、“把”字句、可能補語等。而這往往也是受訓者在教學中感到最困難、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在培訓中,應將漢語教學中必然涉及到的語法條目設計成“微語法”部分,將常用的語言點進行拆解,并由培訓者有針對性地教授該語法的教學方法,使受訓者直接接觸日常教學環節,為受訓者課外教學實踐提供直接指導,保證所學即為所用。
系統化的教案編寫。教案編寫是落實到紙面的教學設計, 因此,在培訓中,應充分考慮海外教材的編寫類型,比如功能法、任務法等教材編寫模式,輔導受訓者針對不同的教材類型進行教案編寫,并且嘗試處理不同主題或者體裁的課文。學生、教師與教材是教學中的三要素,教案編寫直接聯結受訓者和學生,使受訓者既不脫離現實,又熟悉了相關的教學方法和語言點,有助于培養受訓者的教學能力和技能。
分技能教學方法培訓。應針對聽說課、閱讀課、漢字課、綜合課等不同課型培訓相應的教學模式,每類課型都有其獨特的教學規律,培訓者應著重突出不同類型課程的特點、教學模式和相關技能。
教學理論培訓。介紹國內外比較通用或先進的教學方法及其發展演變過程,比如聽說法、功能法、任務法、案例法等。針對這部分內容,培訓者不應局限于理論本身,應通過案例形象展示不同教學理論的應用。
其他相關教學活動的培訓。海外漢語教師不但要教授漢語,常常還要擔任很多相關的教學工作,培訓者應該幫助受訓者熟悉相關內容,并進行討論或演練,比如針對海外學生特點自主編寫教材,如何組織海外學生的課外活動,如何針對海外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等。
教學管理方法培訓。培訓者有責任幫助受訓者建構一套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方法,使其能夠在海外教學中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適當的策略。比如如何處理學生遲到問題,如何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如何批評和激勵學生等。
中外文化培訓。文化培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周健曾指出:對外漢語教師應當有雙語、雙文化的意識和自覺,文化培訓既應包括中國文化部分,也應包括外國文化部分。其中中國文化部分除介紹傳統文化外,應主要側重于中外文化差異,對外國學生常感困惑的現象進行闡釋。外國文化部分則應側重于不同文化類型的特點,特別是受訓者未來將要去的國家,對于其民族心理、思維模式、生活習慣和禁忌等都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培訓時,應根據培訓時長、受訓者水平、培訓需求等因素在培訓體系中選擇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組合,建構恰當的內容體系,從而保證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支架式培訓模式
支架搭建。支架搭建是培訓的基礎和關鍵,包括若干個案例庫的建設、知識樹的建立,網絡交流平臺的搭建以及教學任務的,為受訓者提供《現代漢語八百詞》、《實用漢語教學語法》等權威的書籍書目和參考資料以及相關教學錄像、資源等。受訓者依托這個平臺能夠自主進行比較靈活深入的個人探索以及點評交流,為整個培訓的順利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個人探索。在培訓前、中、后的整個過程中,受訓者的個人探索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提高教學能力的必由之路。受訓者應利用支架積極進行個人探索,利用相關資源思考教學任務,并嘗試撰寫教案初稿,有準備地帶著問題接受培訓,以便有針對性地解決個人教學缺陷,建構并完善個人教學能力。教案的撰寫是連接基礎知識和實踐教學的橋梁,通過教案撰寫,受訓者將更好地綜合運用相關語言及教學知識,培養對教學過程的掌控能力、組織教學能力,而培訓者和其他受訓者通過教案也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受訓者的教學思路和水平,便于及時指導和交流。
情境創設和小組合作。培訓者應為受訓者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提出教學任務,受訓者根據相關教學任務撰寫教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教學階段的任務內容、性質和角度都有所不同。這個環節需要受訓者與其所在團隊合作完成,整個教案撰寫和試講過程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可以酌情分組,在個人探索階段完成之后,小組成員互相審閱教案,并就教案提出個人意見,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并進行小組試教。
試教與評估。每次每人試教15分鐘并錄像。試教結束后,先由試教者本人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再由培訓者進行系統地點評,最后由其他受訓者評價打分互評。鼓勵受訓者在試教后撰寫個人案例,并在課外教學中進行實踐和調整。相關文字資料和視頻將上傳到培訓網絡平臺,可以在更大范圍內由相關專家和其他受訓者進行點評交流,促進受訓者對教學的反思,從而不斷提高國際漢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郭風嵐.關于海外漢語教師培訓的幾點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2).
[2]孟憲愷.微格教學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鄭肇楨.教師教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
[4]趙金銘.論“教案“――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教案設計[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3.
一、強化宣傳教育,著力提升意識
1.圍繞全縣安全生產中心工作,宣傳全縣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措施和年度工作進展情況;宣傳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重大措施及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典型和經驗。繼續深入宣傳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
2、6月份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等主題活動。圍繞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主題,通過懸掛橫幅、標語,張貼宣傳畫,設立咨詢點,舉辦知識競賽和演出活動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安全生產,做到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豐富內容,讓各項活動貼近生活,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實際。
3.推進安全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安康杯”、“電力杯”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安全生產知識朗誦比賽等活動;推進安全文化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的“五進”活動,增強活動的教育性和實效性;不斷豐富安全文化建設的載體,努力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
4、加強與主流媒體的聯系。加強與縣廣播電視系,暢通宣傳渠道,定期向全縣社會公眾安全生產狀況、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情況等;及時曝光違法、違規生產行為和安全生產事故典型案例,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安全生產工作的濃厚氛圍。
二、強化培訓,著力提升素質
5、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培訓工作。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以“三級安全培訓”為重點的全員安全培訓制度,強化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以及其他從業人員(包括農民工和外包工上崗、轉崗的安全應知應會培訓)的培訓。按照“分級、分類、從嚴、不重復”的原則組織實施各類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著重抓好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參培率;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組織安全培訓情況、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不斷規范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6.加強安全培訓管理。依法組織、指導和監督安全資格培訓考核工作,堅持以檢查促培訓、以執法促培訓、以考核促培訓、以許可促培訓,重點抓好培訓計劃申報、教培備案和培訓考核三個環節。
7.規范培訓機構從業行為。根據《國家安監總局關于印發安全生產培訓機構從業行為規范的通知》精神,不斷規范我縣安全生產培訓機構從業行為,督促其加大培訓的軟件、硬件投入,強化師資管理,不斷規范培訓人員檔案和教學檔案管理,組織開展培訓教學的交流、優秀教案的評選等活動,努力促進培訓質量的提高。
8.完善安全培訓信息庫。繼續做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安全培訓信息的采集和錄入工作,不斷完善安全培訓信息庫,使安全培訓基礎資料更加詳實、準確。
三、強化領導,狠抓落實
關鍵詞:備課 學員 教材 培訓 教學方法
培訓師上課前總要備課,然而,有些培訓師把“備課”與“寫教案”等同、混淆了。備課包括鉆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員、考慮培訓教學思路和培訓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把鉆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培訓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培訓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關培訓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供課前翻閱以備忘,以便把課上好。
備課可分為隱性和顯性兩部分,如果說寫教案是顯性的,那么,鉆研教材、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備學員、思考教法、設計培訓教學過程等則是隱性的。隱性備課很重要,譬如研讀教材和在頭腦中進行創造性的培訓教學構思等,最重要的還是鉆研教材。培訓師如果只重視顯性備課,隱性備課這一部分被忽視,課堂質量就難保證。
備課又可以分為狹義備課和廣義備課。狹義備課是指培訓師為上一堂課而進行的課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培訓教學目標的確立、培訓教學內容的選擇、培訓教學方法的應用、培訓教學過程的設計,培訓教學課件的制作等。通常所說的備課即指狹義的課前準備。廣義備課是指培訓師所從事的一切直接或間接地有利于課堂培訓教學的各種活動,主要包括對教育理念的理解、課程標準的掌握、培訓教學素材的積累,學員思想、學習、心理狀況的了解,培訓教學后的反思等,從這個意義上說,廣義備課應是一種自覺的、長期的自我學習、自我培訓、自我教育提高的過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之重要,不言而喻。精心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是培訓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培訓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只有把課準備得充分具體,課堂培訓教學才能更加科學、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預定的培訓教學目標,即備課的質量決定上課的質量。備課水平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也表明了培訓師業務水平的高低。
下面從廣義備課的角度談談備課的主要的工作。通常具體的有四方面的工作:備教材、備學員、備教法、備教具。
一、備教材
首先要認真分析、研讀教材,在正確領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員的實際,設計培訓課堂教學。因此,鉆研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核心環節。教材,就是培訓教學材料。教材是學員學習的重要資源,它不僅決定課堂培訓教學內容,而且提供了培訓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和方法。它也是培訓師進行培訓教學的主要依據。熟練地掌握教材的內容,是培訓師順利完成培訓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培訓師要善于鉆研和使用教材,既不要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地照本宣科,又不要脫離教材,傳授內容與教材存在嚴重偏差!
二、備學員
學員是培訓教學的對象,培訓師要想教會學員,必須先了解學員,這樣才能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員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成人的教育培訓與學校教育大不相同,參加同一期培訓的學員,在年齡、受教育背景、工作崗位等諸多方面都不盡相同。如果不考慮學員基礎與能力的現狀,一本教材、一種教法地進行教育培訓,往往事與愿違,而且極有可能連最基本的培訓目標都達不到。
三、備教法
備教法要解決的是如何教的問題。要設計易于、樂于被學員接受的培訓教學方法。有時候,甚至還要精心設計關鍵部分的培訓教學案例和教學語言,讓培訓課堂充滿生機、文采飛揚。培訓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成人教學要結合參訓學員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講授法、討論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力求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因此,培訓師要大量閱讀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材料,加工取舍,充實到課堂培訓教學中去。
四、備教具
現代培訓教學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因此培訓師備課在備教材、備學員、備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還上備教學用具。如準備電子教鞭、激光筆、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尤其是制作多媒體課件,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課件內容的確定、素材的選擇、到最后的制作,甚至精細到用什么樣的字體、什么樣的顏色、字號,都要反復斟酌、調整。除了幫助學員更直觀地學習以外,還力爭給學員美好的視覺享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員的審美情趣。
“頂崗實習、雙向培訓”提出的時代背景
建國以來,我國體育教學理念的演進過程經歷了政治目的論、體質目的論、技術技能目的論、全面發展目的論、育人以及“健康第一”的現代化發展過程,①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不同時期體育教學與時展以及教育發展的關系所引發的,即依據時代的變化和教育發展的特征將落后的體育教學理念進行改造。在學校教育領域,科技文化對體育教學文化的擠壓,學校體育文化發展逐漸缺失,體育教學在實踐操作中又因為缺乏文化內涵,而導致其思想僵化、功能單一,這造成了學生對體育教學工作的逆反心理。近年來,我國體育教學改革是以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和提高國民體質為目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過分注重了體育的工具性價值,卻缺乏對體育價值的考慮,進而又導致了體育自身教育力量和教育地位的衰微。體育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功能對促進學生體質增強、健康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如何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其所應有的教育價值和功能是現實的難點。中小學校在現實工作中常常將教學實習視為一個臨時性的包袱,這種擔心主要是出于對實習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擔心,如擔心在授課過程中出現對班級、對學生的缺乏控制力,擔心教學實習會打亂學校原來的教學計劃和學習氣氛,擔心被頂替下來的教師無所事事等等。因此,大多數中小學校在和高校合作培養實習教師的過程中往往是流于形式的,這造成了實習教師在實習過程中變成了旁聽生或者做一些輔助教學的簡單工作,并沒有真正到課堂上進行鍛煉的機會。②也有的學校為實習教師安排了上課的機會,但是沒有對其在備課、教案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或教學指導。還有一些學校對實習教師的教學過程采用放任的態度,常常把實習教師當作是全能的教師,任何事情都由實習教師來做。
“頂崗實習、雙向培訓”的問題與反思
高校實習時間通常安排在大四上學期,頂崗實習的時間跨度普遍為一個學期,這種安排形式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學情境、維持頂崗實習的嚴肅性,同時也有利于基地學校安排工作,維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但是容易造成實習基地學校任課教師同一學年內各學期相比師資不均衡,以及出現學生實習與考研和找工作的時間沖突。在對農村教師培訓的時間方面比較靈活但主要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集中到高校進行8周的理論課學習;第二個階段是到城市中小學分別進行為其1周的見習和實習;第三個階段返回原單位進行16周的教研工作;第四個階段到高校進行為期1周的綜合考核,并對考核合格者頒發教育培訓合格證書。從頂崗實習、雙向培訓過程的指導情況來看,高校因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條件的限制,無法對每個實習點都安排指導教師,而實習教師作由于缺乏適當的管理,容易不知所措,針對這些問題盡可能地多安排責任心強、協調管理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入駐農村中小學所在地,統一指導該地實習生的各項教學工作和生活安排,同時要與當地教育主管部門、高師院校和實習基地學校保持密切聯系,督促基地學校完善師范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學指導工作。同時,要改革教師培訓方式,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系統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并以基地學校為中心,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在培訓方式上把理論講授、專題研究、觀摩教學結合起來,注重學員的自我反思、參與互動。目前多數學校安排實習和培訓的教師比例為1:1,這種模式便于管理的同時也非常的實用,但是,實習教師在工作中往往存在著多方面的不足,如果完全將課堂交給實習教師而不去管理和指導,未必能達到教學實習工作的目的。因此,在對實習人數的安排方面要與培訓教師以2:1或3:1的比例進行置換,這樣能夠為實習教師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對提高其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參與頂崗實習的大學生對參與課題研究的重視和參與程度不夠,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管理以及教案的編寫上,對科研工作積極性較差。但是,中小學體育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應該樹立科研意識,要把課題研究作為一項重點內容進行培訓,并以高校教師為指導,以課題小組為單位,促使培訓教師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課題論證的形式集體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使參與培訓的中小學教師能夠邊實踐邊研究,實現讓每一個教師都具備能夠參與或獨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文作者:王鵬工作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一、鎖定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黨委工作重心
在實際工作中,承德市堅持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融入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脫貧摘帽、全面小康”,建設“生態強市、魅力承德”發展目標之中。
(一)突出四個服務
一是服務“扶龍計劃”。培育重點對象是31個農業園區、39個合作社和 100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頭人,使其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二是服務美麗鄉村建設。在13個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50人。三是服務扶貧攻堅工程。實踐探索了培育龍頭企業帶頭人,吸納專業技能型貧困農民以自愿入股的方式進企入園,統分結合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實現了入股分紅和務工薪金雙收入。四是服務新業態。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動調整培訓專業結構,補充了休閑觀光農業專業和農村電子商務及植保無人機三個課程短板,使之更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二)對接主導產業
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服務和推動由資源型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跨越的有力抓手,緊緊圍繞加快全市設施農業、林果業、中藥材、畜牧業和休閑觀光五大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提檔升級,開展培訓和培育工作。
(三)堅持鎖定經營主體
市縣農廣校作為培育工程的實施主體,牢牢抓住承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整市推進示范市的機遇,三次全面開展調研摸底,鎖定五大主導產業生產經營主體,遴選培育對象32319人,建立了信息系統,集中優勢培訓資源,分批滾動培育。兩年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870人,占重點培育對象的24.35%。
二、聚合優質資源,構建培訓體系
市農廣校作為本區域辦學體系的中間環節,努力發揮節點紐帶作用,統籌聚合優質教育培訓資源,集中發力。
(一)打造優質師資體系
市縣農廣校聘請中國農大、河北農大等知名院校專家組成了高端師資隊伍,講基礎理論,講政策,借腦引智,拓寬思路,提升站位;聘請市縣農林牧系統307名行業專家組建了專業技術師資團隊,講操作規范,教方法,提升專業技能;聘請66名能工巧匠土專家組建了技能型師資團隊,講絕活,教技巧,提升培育對象的實踐操作本領。與此同時,著力加強自身專業教師素質提升。一是產教融合。鼓勵專業教師承擔農業科技項目,開展農科教結合,提升自身實踐操作本領,先后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勵和社科成果20多項,在實施培育工程中推動了產教深度結合。二是培訓提升。堅持常態化組織主導產業專業知識、課件制作等專題講座、開展觀摩教學和教學比武等教科研活動,苦練內功。在河北省農廣校組織的優秀課件評選和教學能手大賽中,全市將一半的一等獎項收入囊中,市農廣校獲優秀組織獎,充分展示了全市師資隊伍建設成果。三是嚴格考評。市縣農廣校分別建立并完善了專兼職教師考評機制,將教案準備、課件制作、授課技巧與培訓效果有機結合,將評價權交給培育對象,績效與授課補助標準掛鉤,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二)夯實田間教學及實訓體系
一是鞏固提升實訓基地。近年來市農廣校按照縣域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分布,以產業園區為重點,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建立實訓教學基地114個。其中,省級實訓教學基地15個,市級統籌共享實訓基地33個,實現了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優質資源共享格局。二是完善田間學校。以產業園區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采取校園、村企合作方式建立標準化田間學校57所。平泉縣春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作為食用菌專業實訓基地,組織培訓食用菌大戶80余場次,培訓菇農4000多人次,59名農民被確定為培育對象。在承德,以市級校為區域龍頭,8所縣農廣校為依托、57所田間學校及114個實訓基地為主體的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
(三)完善優質培訓教材體系
幾年來,市農廣校組織市縣農廣校專業教師著重從實踐操作角度編寫出版了《北方特色農業種植新技術》、《冀北地區農業新技術集錦》、《農業新技術問答》等涵蓋主導產業、具有區域特點的本土教材三部,分類別、分作物編輯印刷了具有實踐操作指導特點的實用技術手冊三大類60余種。在每部教材投入使用前均由市農廣校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嚴格審核把關,不斷豐富和提升教材庫水準。
三、規范過程管理,確保精準施教
在教育培訓過程中,堅持細化流程,制度先行, 強化管理,實施精準培訓。
(一)實行“567”管理
嚴格落實第一堂課、信息公示、督導檢查、信息報送、臺賬登記“五項制度”;始終堅持培訓周期有計劃、培訓過程有記錄、授課教師有教案、學員信息有檔案、實踐教學有方案、跟蹤服務有日志的“六有要求”;全市統一實行培訓質量承諾、雙班主任、學習用品、培訓臺賬、培訓規范、檔案管理、考試考核的“七統一規矩”,教育培訓環節嚴謹有序,質量管控科學規范。
(二)落實三項創新
一是培訓方式創新。突出培訓的系統性和專業性,培育的連續性和可提升性,內容的職業性和實用性,將課堂搬進田間大棚、畜禽圈舍、農場果園,創出了校村合作、校區(園區)合作、校場合作、校企合作四類培育模式。二是教學形式創新。采取“課堂授課與基地實訓”、“案例教學與模擬訓練”相結合、培育對象點菜,專家下廚,科技人員與培育對象結對子方式,送教下鄉,進村入社,進場入企,從而實現了培訓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無縫對接。組織學員到同類產業先進園區參觀考察,解放思想,拓寬視野。三是提升通道創新。學校緊密結合培育工作,鼓勵培育對象參加涉農專業函授中?;驅?茖哟卫^續教育,持續提升其綜合素質。截至目前,已有1502名培育對象成為涉農專業函授中專班學員,26人參加了網絡專本科教育,培育對象素質提升有了新通道;826名培育對象通過技能鑒定取得了初中級職業資格,從事專業技能服務有了通行證。
(三)加快培訓向培育轉變
關鍵詞: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074-02
2015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從而全面提高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教育部統計,2015年全國獨立學院共有275所,在校生達260多萬人,獨立學院承擔了全國本科層次人才培養任務的18%,成為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常州大學懷德學院遷址靖江辦學,本著培養人才、服務靖江經濟的原則,努力尋求拓展發揮本校繼續教育為靖江地方經濟服務的模式,而靖江各企業對各層次人才的技術提升等方面培訓有著迫切的需求,校、企、政府三方共建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員工綜合素質、技能,為靖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顯得非常必要。
一、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現狀與共性問題
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建設是為了滿足高校在教育環節的特色化發展,在有效依托高校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辦學經驗來為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模式和多類型的教學體系,使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突出市場化的需求特點,以滿足市場經濟和社會整體的環境要求,使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形成協調分明的運行機制。但是,整體性的規劃方針在實際的教育體系建設中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在基本的建設方面從共性問題出發和入手,以實現繼續教育的效能發揮。
1.基地建設的全局規劃和資源配置缺乏整體的協同性。在當前的繼續教育狀態下,培訓基地的建設采用獨立的運營模式和狀態,在進行基地建設和目標培養、課程設置以及資源配置、效果評估等方面實現整體性的方案設定與規劃。在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各個環節需要實現有效的合作與協同,在建設中某個環節和部門的建設力度過于繁重時,其他部門和區域需要實現一定的輔助和協同,有效完成各個環節的基地建設。
2.基地建設的培訓需求和課程設置缺乏調研的系統性。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環節,需要對培訓的整體需求探尋科學的調研活動。這就需要在高校的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中進行主動性的調研,比如上門走訪或者電話溝通等方式進行,然后在了解整體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培訓課程體系的建設。此外,還需要強化培訓基地的對外拓展項目建設,但是,在高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缺乏有效的主動推廣意識。
3.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對策。(1)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組建,強化資源的挖掘開發及整合。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建設是有效獲取市場資源的整體戰場,基礎的培訓環節是對資源項目的開發利用,在資源強化的過程中實現對潛在客戶和師資力量的引進,并在有效的調研活動支持下實現對基地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再開發。這就需要在繼續教育基地培訓建設中為繼續教育提供整體化的服務,在完善培訓體系建設時,實現培訓課程同相關行業和具體企業的專業貼合度,使基地的培訓工作實現教育形式的創新,并在校企結合的渠道優勢下,開展有效的合作辦學,實現各項資源的優化整合。(2)進行培訓項目的深入調研,促進人才培訓符合實際需求。從院校教育的整體實際出發,通過信息科技的支持在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實現同企業的有效結合,強化培訓基地的建設,使繼續教育建設能夠從實際出發的基礎上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并有效融入整體的社會產業鏈條布局,使整體的繼續教育培訓同院校的基本建設有效銜接,使最終的人才培養能夠符合社會整體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人才的需求。
2016年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經招投標取得江蘇國信靖江發電有限公司管理培訓項目,根據電廠對員工素質、技能提升的實際需求,通過對培訓項目的深入調研,在培訓方案的選擇、課程的設置、教案的編排、師資的配備上量身定做培訓項目,做到人才培訓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
二、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的任務和目標
1.在全新的教育環境和發展背景下,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建設要同高校的自身優勢行業特點相結合,使高校的繼續教育同地方經濟和行業特征以及企業相結合,使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建設與整體的管理體制和服務模式及運行機制相統一。
2.結合企業和行業的需求,在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中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并最大化地實現同學歷教育的溝通和銜接機制。
3.同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使學習者能夠在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中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使改革之后的繼續教育在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實現創新,探索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更好地保障基地教育建設中繼續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
4.進行繼續教育基地建設時,需要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有效結合,強化數據信息化的教學資源建設和共享,建設整體性的教學資源服務模式和基地教學機制。
據此,常州大學懷德學院與靖江不斷完善共建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的適時方案和整體目標。
三、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的路徑
在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進行的技能培訓是為了發展服務經濟和產業建設,以有效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在繼續教育培訓建設中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職工的有效就業。并在基地建設中遵循現今社會經濟的整體要求,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實用型人才和綜合技能型人才方面,有效建立運作規范化的多樣性人才培養目標,以在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實現綜合全面性的職工技能培訓的全新機制,在專業化的技能支持下實現人人有技能、人人能就業和人人得實惠的繼續教育培養機制,以有效促進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的人才支持。
1.強化校企聯合,共建“新型企業大學”?!捌髽I大學”是在新型的社會環境下所要求的綜合技能型人才的建設需求,并在長久的應用中體現了應用的優勢。近年來,雖然我國企業大學教育得到了長足充分的發展,但是整體的發展質量并沒有一致性和整體性,實際而言,主要是因為我國的部分企業建設中在注重硬件設施建設而忽略了軟件建設,導致整體的業務建設和管理環節缺乏穩定性和規范性,一定情況下制約著企業大學的實質性應用和發展,甚至于企業大學只是名義上的“空架子”。在對現實狀況進行了解的基礎上,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可以有效應用現實狀況實現自身的發展和補充,在課程體系建設和管理體系方面實現與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建立完備的新型企業大學,使繼續教育能夠在企業的戰略轉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2.結合政府建設,開展行業專項合作。在繼續教育培訓管理中需要在了解政府要求和行業規范的前提下進行基礎建設,實現同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并以此為切入點,優化繼續教育的教學培訓,在同社會狀況進行結合的基礎上實現校內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推進基礎建設項目的針對性。并且,可以在對各項實際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將原有的基地建設建設項目改進和優化,并不斷地更新挖掘新的項目,然后強化培訓力度,體現繼續教育的優勢。(1)開展城鄉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在進行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時需要圍繞社會經濟的整體產業格局,以更好地滿足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并對有就業意向和工作能力的勞動者進行有效的基地培訓建設,有效完成崗前的職業技能培訓,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主體對于人才的要求。(2)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在進行繼續教育基地建設時需要有效完善整體性的工作激勵和評估機制,在創新式的教學方法支撐下同網絡載體結合起來,提升基地的整體培訓效能,以完善參與繼續教育的相關人員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保障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完善培訓機制,使繼續教育滿足當下環境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的人才技能要求,以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
2016年焊接中心大樓將在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建造落成,靖江政府、企業與高校三方將共建開啟焊接的合作項目,作為行業專項培訓基地為地方培養輸送焊接行業人才。
3.依托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的網絡培訓。在科學技術的要求和推動下,開展數字化的網絡培訓和建設,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打破固有的傳統面授式教學局限,在更加先進和主動的狀態下實現繼續教育的資源共享,在學校自主安排時間的基礎上使培訓活動能夠更加契合社會的需求,強化繼續教育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
四、結束語
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局限,整體而言,社會體制建設和國家政策需求都是局限性的因素,以及基地建設中的自身運營管理模式。這就需要高校在進行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中強化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地開展問題的解決對策,在新型的社會環境需求下,實現原則性同靈活性的結合,探尋適合自身發展的全面基地建設道路和途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