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8:14: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百家講壇的感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百家講壇》自2001年7月9日開播,“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是其欄目宗旨。作為央視科教頻道的品牌欄目,《百家講壇》是將所謂精英的文化用一種大眾相對喜聞樂見的形式即大眾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得節目中涉及的原本可能深奧枯燥的內容成為觀眾都能接受的都喜歡的節目?!栋偌抑v壇》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與其能夠充分發揮大眾文化中的娛樂親民、商業等特性是分不開的。
大眾文化自誕生之日起就帶著娛樂性。追求感官上的娛樂是大眾文化的基本宗旨。更有甚者說娛樂可能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事業”。人們希望從大眾文化的得到的是放松是快樂。美國的休閑學研究者杰弗瑞?戈比曾說:“休閑時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動,并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贝蟊娢幕膴蕵沸哉怯狭爽F代都市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的現狀,給人一種相對自由輕松的狀態。
而《百家講壇》是把中華傳統文化寓于深入淺出妙趣橫生的講解之中。在講解內容不脫離史實不違背原著原意的大前提下,嘉賓在講解的時候用一種相對娛樂的方式來闡釋中華典籍,這是考慮到觀眾文化層次、理解能力參差以及電視節目的可看性等的因素。但是,《 百家講壇》與一般的大眾文化不同的是他不是單單只是娛樂大眾,他只是希望借用娛樂的形式來向觀眾講述我國的歷史文化,觀眾在收看節目的同時還可以充實一些文化底蘊。其節目內容中涉及到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等,如果僅僅是按照像老師上課那樣乏味的形式向觀眾灌輸知識的話,節目必然不可能有好的收視大眾必然是不會買帳。也正因為如此,《百家講壇》不得不形式多樣,讓科教片也可以很有看頭;不得不兼顧學理性與實用性,拉近觀眾與節目中講述的精英文化的距離。
更具體來講,比如在《百家講壇?于丹?論語心得》中,節目中采用了動畫的形式再現《論語》中所講述的事例、道理。于丹用口語化的語言為觀眾講述她的論語心得,其中還有她結合當今社會的各種現象以及她的生活感悟,有理有據也有體驗。個人感覺《百家講壇》中還有一點做得讓觀眾感覺比較舒服的是旁白的講述,背景音樂的選擇。這些細節部分的到位使得節目的整體風格更加的平易近人,不像傳統的科教片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這也正是其大眾娛樂性的體現。事實上《百家講壇》的娛樂性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嘉賓的講述方式,講壇中幾位中將娛樂做的比較好的如易中天、于丹等。
網上有一些說法是說《百家講壇》是用娛樂的方式褻瀆歷史愚弄觀眾,個人覺得這中說法著實是有些過分了?!栋偌抑v壇》只是與時俱進地用一種更讓大家接受的方式來解讀傳統文化,而且大體上也并沒有哪里太出格到扣愚弄大眾這樣的帽子在他們頭上,又沒有麻辣評委也沒有找托兒。退一萬步講,現在原本就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如果央視策劃一個嚴謹至死的科教類節目,刻板嚴肅一絲不茍,那收視率可想而知?!栋偌抑v壇》用很恰當很適度的娛樂為國人提供了一檔寓教于樂的電視節目。
在《百家講壇》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節目所請到這些學者也一炮而紅。于是請他們去做講座的人多了,寫作出書也來了,節目中的插播的廣告也帶來了巨額的收益。這就體現了大眾的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的特征——商業性。
商業化、商品化、市場化是大眾文化的重要特征,這也是在現今文化日趨產業化的結果。在法蘭克福學派中提到過“文化工業”這個詞,我的理解是文化工業就是處心積慮用文化來賺取大眾的錢。一旦大眾文化具備了文化工業的特征,那么大眾文化業就成了大眾文化商品,有了商品屬性。
不可否認的是《百家講壇》將專家學者的學術成果商品化了 。但這原本就是大眾文化的基本特征。并且在如今這樣的社會,經濟利益向來是絕大多數人做事情時考量標準中極重要的一塊?!栋偌抑v壇》只是用了宣揚傳統文化這樣的方式,但是事實上它也確實是在傳統文化的普及宣揚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們誰都不能保證說《百家講壇》中講述的東西帶給觀眾以及講述者自己的都是虛假的毫無意義的?,F實是殘酷的,所以賺錢這一點必須的,其實只要找到平衡,一切都是無可厚非的。
對于大眾文化而言,模式化與機械復制也是其特征之一。大眾文化在其本質上具有無深度、模式化、易復制等特點,就是商品一樣可以大量復制。在《百家講壇》之后,各種形式的學者講學節目開始出現在電視上。盡管這些專家學者都否認了“模仿《百家講壇》中的誰誰誰”這種說法,但是有一點我認為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是《百家講壇》為后來的這些節目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經營模式經驗。《百家講壇》用較低的成本制作了一檔精品欄目,利用懸疑制造賣點,打造了節目品牌之后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其節目的主要內容——傳統文化近些年也在不斷地升值中。在這樣的模式之下,《百家講壇》除了贏得了高收視還收獲了大盈利。
從2005年11月到2006年4月,應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城市管理臺之邀,筆者作為“茶余飯后話北京”欄目的嘉賓,以每周一講的方式,直播了“回眸首都十個五年計劃”的節目;從2007年1月至今,又播出了以京都大案、要案為主題的“說案揭秘”節目。普通檔案人做客電臺,諸多感悟禁不住一起涌上筆者心頭。
“茶余飯后話北京”欄目是以敘述和傳播老北京的歷史事件、鄉土民俗文化為主題,以市民為聽眾對象的雅俗共賞的休閑性欄目。欄目開播后,先后邀請十幾位嘉賓,以和主持人聊天形式,多視角展示老北京風土人情。嘉賓以民俗界人士最多,文博、圖書、收藏、歷史等部門也不乏其人,唯獨檔案界無人參與。筆者此次加盟,也算填補了一項檔案人本該占據,卻一直徘徊在外的空白。
應當說,各地的檔案部門,都有關于鄉土歷史和鄉土文化的豐富館藏,具有多方面向公眾的話語權。但由于多種原因,人們或者把檔案館視為神圣保密機關,或者檔案人信守默默無聞的清規戒律,時間一長,在外界人心目中便不能不對檔案人產生一種看法或偏見:認為檔案人有點清高,不好接觸,一定不屑于承擔這類為普通市民直接服務的工作,甚至認為檔案人不能承擔好這類為普通市民直接服務的工作。其實,一直把司馬遷視為鼻祖的檔案人,其業務素質一點也不比其他部門差,再加之還有浩瀚的館藏為后盾,是完全有資格,也有能力,借助電視、電臺等大眾傳媒,向公眾傳播鄉土文化和歷史文化的。
檔案人參與社會文化活動,一方面要虛心向其他行業專家學者請教,另一方面也要探索創新,逐漸形成檔案人特有的風格特色。檔案人說話辦事比較嚴謹,這是優點。面對成千上萬的聽眾,當然不能信口開河。但嚴謹不等于拘謹,嚴肅也不等于不要活潑。能把嚴肅的話題講得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寓教于樂,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俗話說,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又反過來服務于內容,影響著內容。筆者擔當的“回眸首都十個五年計劃”的話題,同其他嘉賓的話題,如“北京的寺廟”、“北京的胡同”、“北京的老字號”相比,政治性相對比較強,故事性相對比較弱,準確性相對要求比較高。也許正是這些特點,主持人才決定了這個話題要找一個檔案人來說比較合適??梢舱且驗樵掝}的這些特點,要把這個話題和其他課題一樣搞得生動活潑,無疑加大了難度。為此,筆者有兩個不講:即,一是不講過于敏感、尚存爭議、有礙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容,二是不講道聽途說、查無實據的內容;一個堅持,即堅持正說不戲說。筆者在多渠道查閱有關首都十個五年計劃的大量資料基礎上,從中篩選了既有代表性又有典型性,且生動活潑的事例,講述給聽眾。
總的來看,近年來檔案宣傳成績不少,但對比其他部門,尚有不少差距。比如,檔案部門還不太善于與其他部門聯手合作,更不善于借勢興風,搭車造勢,聚攏人氣,采取多種形式、多條渠道、多重視角,把檔案宣傳做大、做強、做到最基層的百姓中。君不見,易中天的《品三國》,借助央視的《百家講壇》,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其魅力竟然吸引了從未讀過《三國演義》的小青年。而《百家講壇》也因為找到了易中天、紀連海、劉心武這樣的善于把精深的知識講得雅俗共賞的專家學者做客,其收視率一直名列央視科技頻榜首。這里不去探討究竟是易中天一類的專家學者成就了《百家講壇》這個欄目,還是《百家講壇》這個欄目造就了易中天等專家學者,不過最終受益的是廣大的電視觀眾則是確定無疑的。
一、選題策劃的社會價值分析
《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的選題策劃的社會價值分析是基于以下三方面進行的:
首先,當代中國正處在全球化大發展的新形勢下。因此,如何建立一種全新的、適應新的國際形勢的國際新秩序,從而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寬容,并最終引向和平共存,成為當前我們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只有正確解決好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地域與地域之間的關系,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與共存,才能為我國進一步的發展鋪平道路??鬃拥摹叭蕦W”可以為正確處理這些關系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它所強調的“和”,在當代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其次,當前我國整體社會形態正處于轉型期,這就使得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整體上還不夠健全,同時隨著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工作強度也有所加劇。生活在這樣一種充滿壓力和誘惑力的社會里,人們難免會感到焦慮和空虛,《論語》中所包含的孔子的“仁學”思想則能夠很好地指導人們如何尋求一份內心的安寧與快樂。因此,對于《論語》的當代化解析也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最后,我國正處于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期,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當代化的解析、發揚,從而創建有時代特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是這一偉大歷史時期的內在需要。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的“仁學”,則更值得在當代加以傳承,使之發揚光大。
二、選題策劃的市場、讀者分析
對于《于丹〈論語〉心得》的市場分析是從外部環境與圖書產品調研這兩方面著手展開的:
從外部環境來看,《于丹〈論語〉心得》作為“百家講壇”系列圖書中的一冊,是與央視“百家講壇”同步推出的?!鞍偌抑v壇”的熱播,為該書的出版發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由該欄目引發的一股讀史熱,也激發了對于該書的社會潛在需求,從而形成了該書的潛在市場;最后,由于作者于丹教授在文化界及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有利于該書市場空間的拓展。
從對圖書產品調研的情況來看,在同類圖書市場中,書籍種類雖多,但內容大多雷同,并且特點不突出。《于丹〈論語〉心得》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融專業性、學術性、通俗性、時代性于一身。這使得該書在同類圖書市場中格外搶眼,有效地拓展了該書在同類圖書市場中的市場空間和市場份額。并且由于電視傳播本身具有即時性、直觀性及內容不易保存等特性,而以電視節目內容為藍本編輯出版的書籍,從某種程度上是對電視媒體的很好補充,更能引發受眾的深度思考。這在無形中也形成了對該書的市場需要。
數據表明,該書的讀者群分布廣泛,數量眾多。其中有一定受教育程度、對傳統文化及歷史較為關注、有一定購買能力的中青年占讀者總量的半數以上,且男性多于女性。讀者構成多為大中專院校的在校生、普通工人及文化工作者,其中的大多數是“百家講壇”的忠實觀眾。
三、選題策劃的成品分析
《于丹〈論語〉心得》是依托“百家講壇”這一央視精品欄目,在于丹教授所做的關于《論語》的導讀及其當代化解析講座大受歡迎的基礎上,以該講座內容為藍本,在經過適當調整修改使其更適合圖書出版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輯策劃推出的。而身為知名學者的于丹教授作為該書作者,也使得該書在內容上更具含金量。利用“百家講壇”的品牌效應,加上作者于丹在業內的影響力,可以說該書是品牌效應與金牌作者強強聯手的最佳產物。
(一)圖書的內容及人文關懷
綜觀圖書市場上以《論語》為基礎編輯出版的同類通俗類歷史文化讀物,其內容大致可分為:①直接對《論語》原文進行白話注解;②在對《論語》進行白話注解的同時,點明其所包含的思想內涵及人生哲理;③將《論語》中的箴言、警句收編為語錄這三大類。《于丹〈論語〉心得》作為這類讀物在內容上則不同于這三種形式?!墩撜Z》原文作為該書內容的一部分附在書末,而作為全書的主體內容則是作者對《論語》所包含的“仁學”思想及這一思想的當代化的解讀。這種解讀是作者在自身文化知識構成、豐富的人生閱歷的基礎上,通過對《論語》的親身閱讀、思考、總結,巧妙地把其所隱含的哲學思想同當代人的現實生活相結合,用生活中的事例告誡人們如何為人處事、回歸內心的本我。這使得該書在內容上的指導性大大增強。作為通俗類歷史文化讀物,全書在語言表達上也力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增強了可讀性和趣味性,準確地把握了文化與普及之間“度”的關系,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梢哉f該書不僅是一本很好的通俗類歷史文化讀物,還是一部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勵志類讀物。
文化是以人為主體的,反映的是人的追求和愿望。一切優秀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都應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在當前社會里,人們所處的環境無論是在經濟上、文化上、還是在思想領域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這種種的變化都會給當代人的身心帶來巨大的壓力。面對此種情況,人們更需要一種內心世界的回歸,一種精神、心理上的慰藉。這正是我們所倡導的人文關懷?!队诘ぁ凑撜Z〉心得》所提出的仁愛、平等、寬容、人道、信任、忠誠等正是人文關懷的本質要求。通過閱讀該書,能夠使人們的內心境界得到提升,并且從內心深處體會到所謂的“仁”。這就拉近了文化與心靈之間的距離,在閱讀之余更能激發人們心靈深處的思考與共鳴,用文化的力量安撫了當代人疲憊脆弱的心靈。
(二)圖書的編排及裝幀設計
《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的內容編排分為兩部分:正文和附錄。正文部分由各自獨立的七個小章節組成。全書這樣的結構布局增強了該書的條理性,方便了讀者閱讀。并且由于正文部分為閱讀所“得”,附錄部分為《論語》原文,這樣的結構編排也有利于兩部分的充分結合、互為補足,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從該書的正文部分文字的編排印刷方式上看,對于一些重要的、有指導意義的思想理論采用底色為淡紅的文字框圈出,加以強調,突出其重要性,這樣做有利于讀者更好地把握全書所要傳達的文化思想及整體脈絡,對于該書的閱讀起到了導讀的作用。該書頁面正文的編排采用了讀書筆記式的頁面外邊冊留白的排版方式,有利于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及時地記錄下自己的心得感悟,充分體現了編排設計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在留白處靈活地插入《論語》中的名言警句,使全書在內容上更全面、生動,文化氣息更濃厚。該書封面設計以淡黃色為基調,配以水墨山水畫為背景,以宋體字編排的書名,給人一種簡潔、大氣、古樸、雅致的感覺,與該書的文化內涵相得益彰,營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所獨有的淡雅、含蓄的文化氛圍。配有印有“百家講壇”標識的書腰,也可謂是對該書的一種廣告宣傳。從整體分析,該書開本適中、版式合理、印刷精良,這些使該書更具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這突出了《于丹〈論語〉心得》在內容結構的編排方式及裝幀設計上獨樹一幟的風格。
(三)圖書的發行及營銷推廣
《于丹〈論語〉心得》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并通過多種媒體宣傳相結合的手段,利用“百家講壇”的品牌影響力,在電視節目中為其進行廣告宣傳;同時也借用作者自身的號召力簽名售書,為該書的順利推廣做足了鋪墊。該書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來自社會各界讀者的廣泛歡迎,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得“讀史熱”再度升溫,提升了社會的整體文化風氣,在當代社會的文化生活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⑴于丹: 《于丹〈論語〉心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
一、實現情感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情感也是歷史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目標。高中生正處于由少年向青年過渡時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中學歷史課應成為實施情感教育的主陣地,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只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很難使學生產生共鳴。通過引入多媒體功能,運用其聲像效果和感染力強的特點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歷史情境,再現歷史場面,親自感受歷史時代的氛圍,通過內心體驗,引起情感共鳴,自覺地接受熏陶。
如講到舊中國主權遭到踐踏,國土淪喪時聯系了聞一多的七子之歌,讓學生聆聽飽含激情的配樂詩朗誦,讓他們體會山河破碎,骨肉分離的錐心之痛,再讓他們從語文課本《別了,“不列顛尼亞”》中體會,揚眉吐氣的光榮與自豪。前后強烈的對比讓學生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突破疑難,加深理解
歷史是人類過去的實踐活動,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重演。這個特點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掌握和鞏固增加了難度,特別是一些不易說明,頭緒較多的歷史知識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具體形象地加以描繪,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困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能以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屏幕顯示的內容可以隨意重復和迅速更換,可以表現事物的動態變化,使某些難以表現的教學過程得以實現。同時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視聽并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講“新航路的開辟”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迪亞士、哥倫布、達·迦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使用多媒體課件,分別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經過。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課件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再配以聲音講解。學生看了演示后大多能講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
歷史教學中,難度較大的是對歷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這和學生接觸的材料較少有很大的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條件的限制,在課堂上只能用書本上的材料,但這是遠遠不夠的。而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就是能將大量的歷史材料在課堂上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課件向學生提供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自然、人文等資料,擴充學生的視野,對大量教學信息進行優化處理,就為學生多看、多讀、多聽、多練提供了操作平臺。
三、文史合一,百家爭鳴
筆者曾經在學生中做過一個調查,同樣的內容學生更傾向閱讀文學作品而不愿讀歷史課本,這表明大部分同學感覺歷史的語言重在敘述事件,而文學中更多一些情感和聯想的空間。實際上文學與歷史同屬人文科學,它們之間有著很多共同之處,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些史、傳類作品更是將二者完美結合,比如《史記》就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歷史的許多重大問題都可以從語文課中得到加強,如果能恰當地用學生已學過的相關語文知識來啟發學生,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文學與歷史“親密接觸”時,單調的歷史變得靈動起來,不再冰冷得讓人抵觸,學生一方面學習課本上的歷史知識,一方面參照閱讀大屏幕上的文學作品,積極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很多學生在心中將歷史學習與死記硬背畫上符號,產生厭煩和畏難情緒,但對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和百家講壇類的歷史節目卻很樂于接受。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漢武大帝》、《康熙王朝》、《》、《莫斯科保衛戰》、《珍珠港》等影視中的相關片段放映給學生欣賞,將百家講壇中有關歷史的內容,帶到課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最后讓他們也開講壇,談歷史,百家爭鳴。很多學生通過上網等方式查閱大量的資料,在不知不覺中收獲了很多。
四、感悟歷史,體悟人生
1. 自我培訓。
(1)制定自我發展計劃。在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之前,學校邀請了專家開設了“我的未來不是夢——制定個人規劃”的專題講座,指導教師分析現狀,特別是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確定專業發展目標,然后制定出短、中、長期的發展計劃。學校領導跟蹤計劃實施落實情況。
(2)加強自主理論學習。我校結合教師實際,開展“百家講壇”活動。學校訂購了各方面的教育書籍,如《哈佛家訓大全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技巧》《優秀班主任行動指南》《叩問課堂》和《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等書籍,還有各學科的雜志,把這些書發給每個教師或進行書籍漂流活動,引導他們閱讀,并做讀書筆記,然后讓教師每個月在學校的交流平臺上寫讀書心得,圍繞讀書專題進行“百家講壇”,通過在講壇上的互相爭辯、互相分享、百家爭鳴,讓老師產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觀念,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3)注重自我工作實踐。
“為師生的終身發展而奠基”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因此,學校始終堅持教師要終身學習,始終堅持把“學習——反思——實踐——總結——升華”作為教師自我培訓的基本模式,提倡在學習中反思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帶著問題去研究,然后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改進教師的教育工作實踐,提升教師素質。學校會定期召開教師經驗分享會,給老師一個平臺交流心得,共同提高。每次分享會學校確定一個主題,定一個中心發言人,介紹各自經驗。例如:年輕老師黃志娟分享她建立班級博客的作用;經驗豐富并獲得廣州市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師的廖敏如分享她與家長良好的溝通經驗;關蕙東老師分享她成長的歷程等等。學校每個學期都會召開一次沙龍研討,例如:“學習《評價標準》”、“課堂觀察視角的選取”和“課堂觀察表的設計與運用”等等。
2. 校本培訓。
(1)專項培訓。
學校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專項培訓。新教師崗前培訓,要求做教師工作不到兩年的教師參加,注重教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培訓;教師崗位培訓,教師工作兩年以上,要把工作實踐中的發現與自己的教師工作反思結合起來,提高教師崗位育人能力;優秀教師專業培訓,在多年教師工作實踐的基礎上,把課題研究與教師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爭取培養一批優秀教師。另外,學校還定期組織一些特色培訓,例如組織教師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再組織老師們結合工作實踐寫觀后感,老師們都深有感觸,寫出來的東西很有真情實感。
(2)理論學習。
我校結合校本培訓計劃對教師進行理論學習的培訓。主要學習法律法規、時事政策、先進事跡、學校制度、辦學理念等,特別是學校的辦學理念的學習,學校除了專門的學習,還滲透在每個細節上,學校堅信只有老師深刻領悟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學風,他們才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給學生和家長,這樣學校的辦學理念才能得以貫徹落實。
(3)專家講座。
學校采用“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專家、市優秀教師來校講學,主要內容是引領教師樹立職業理想,使他們把教師職業作為人生追求,努力創造教師職業生涯的生命價值;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理論知識,引導教師全面理解教師專業內涵。講座讓教師近距離的感受現代教育的氣息,聆聽教育專家的話語,感悟現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做法。例如:學校邀請了專家長期跟蹤我校的科研進程,并根據老師的需要作不同專題的講座,先后開設了“我的未來不是夢——制定個人規劃” “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的評點” 和 “有效設計和運用課堂觀察量表”等一系列的專題講座。
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收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是由教授于丹講的[論語].她在這里講述了如何以道德的觀念,來對待人生。對待身邊的一切事情。聽著她的演講,我一次次地感悟著。暢想著……。.于是我寫出了自己對道德的看法。大家都知道[論語]就是講道德的,
剛才看到了中央電視臺播發的對待中國游客提出了幾條建議和意見,讓大家遵守道德的規范,其實這些建議都是在[論語]里說過的話,也是孔子讓人在小時候樹立的禮貌行為。如果我們在小時侯都能學學"論語","論語"是孔子教弟子在課堂上的課堂筆記,后來讓學生們整理出來的教材。其實如果這些良好的品德就會從小樹立起來。那么每個中國人的素質就會提高一些。就不會有說隨地吐痰和出口不遜的事情出現。于丹教授說:學論語對創造和諧社會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這就是當前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播放學習論語的原因。
這是一個作家寫的: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
論語里述說的就是要學會感激。于丹教授說:學會了感激,就學會了如何樂觀的生活。她還說:如果你對經常為一些小事流淚,那么你就看不不見星星和太陽。對世界上的萬物,要心存感激,人生就不再單調,而會顯得更加美好。一個人要懂得學會感激,感激是一個人應樹立的美德。也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素質。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是啊,我認同于丹教授的觀點,也同意論語里說的哲理性的話語。我認為:要記住別人的好,忘記別人的錯,那是一種豁達和寬容的體現。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的心胸就會是寬廣的。
退一步海闊天空。你的胸懷是無比的寬大。人生是一場戰斗,需要你有技巧,讓你有睿智和智慧。
同時要在學會感激的基礎上,還要學會贊美。在感激中學會贊美,是很愜意的事情。因為感激中總存在著激動,激動之余必將會對對方說上幾句贊美的話,那樣才能使你的心情平穩。才能在感激中心理上得到安慰。贊美具有一種無法抗拒的殺傷力。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適當地贊美對方,會增強彼此間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情感。與此同時,你的價值也會被肯定,使你得到某種成就感。但贊美并不是夸張,表示虛偽的稱贊,而是實事求是,真誠的贊美。
感激的同時,還要學會微笑,微笑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表情,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一個會微笑的人,是自信和友好的人。微笑可以鼓舞對方,可以融化人們之間的陌生和隔閡。同時,這種自信和友好也會感染周圍的人,使自己永遠處于一種和諧友好的氛圍里。
忘記恩怨,忘記煩惱,忘記憂愁。這是一種豁達的體現。人生無奈,人生需要努力進取,不要為一點小事而煩惱。學會活在當下,學會為人處世開明一些。
學會放下,放下一切讓你煩惱的事情,學會放下一切令你不愉快的事情,只要處處以心存感激
2007年,《百家講壇》被評為年度中國最具網絡影響力的央視十大欄目之一,巧的是,在那年年底,錢文忠先生開講《玄奘西游記》,直到今年春節開始熱播的《錢文忠解讀》,居然已經是先生第四次登上百家講壇了。
第一次見到先生是在今年2月,雜志要做一期有關作家的專題,碰巧他在北京剛剛做完其講座的同名圖書――《錢文忠解讀》的簽售,輾轉中聯絡到先生,也才有幸做得訪問。
訪談的個把小時很快過去,先生只著隨意一件墨綠色長袖抓絨T恤見客,卻是風趣之外平添的幾分親和:從最近出版的新書,到自己的老師季羨林,再到對一支老式橡皮頭鉛筆的情有獨鐘,先生柴米油鹽生活中的狀態,開始在鎂光燈的圍攻下清晰起來。
其書: 有心
早在訪談之前便細細看過《解讀》,最直觀的感觸即是用心:上到編輯加工下到印刷,無論裝幀或校對,信手拈來的,都是出版社之于作者、讀者的責任。從先生口中得知,考慮到《三字經》這一啟蒙學題材,因更偏重于對孩童的接觸認知,在印刷和出版上不僅采用優質紙張,更添加某些詞條的基本義校注,為的是“盡量做到準確無誤的解釋。”先生如是說。
新書上市不過短短三周,隨之而來的,便是喜憂參半的媒體圍攻―― 一邊是蟬聯暢銷書榜首的捷報,一邊則是針對圖書提出的眾多質疑,“《三字經》里所謂三綱五常的迂腐陳舊思想,對于當代中國還有什么值得借鑒?”“難道解讀僅僅是對于《三字經》的字面解釋?”……質疑層出不窮,矛頭直指先生和他所解讀的《三字經》。
讓筆者略感意外的,是先生面對四方批評時足夠的寬容,“我更感謝這些愿意說出自己對于傳統經典真正想法的讀者和觀眾,正是他們的存在才讓我的講解有了意義,也才讓《百家講壇》能夠有力量越做越精確。”先生說這番話時上身略略前探,加倍的專注,讓人無法不去相信眼前一個正備受爭議的人物,發自心底的真誠。
“《三字經》小時候背過,現在講授時拿起來重讀,的確有些個人感悟。但千萬請別以為我講它是在做啟蒙者,其實我是在和大家一起,接受再啟蒙。我們中國人普遍對這本童蒙讀物的看法太輕率了,以為它就是給小孩子的,大了還讀它干什么。這是誤解。”
就在先生說完這番話時,突然想起去年10月那場轟轟烈烈的“莎士比亞戲劇季”,參演的8部莎劇,僅3部來自異域,卻以最忠實原著的精準表演,還原了戲劇最原始的美感。這其實和百家講壇策劃的一系列經典闡釋的節目相類似,我們總是熱衷于對形式的翻新和對觀念的探究,往往是適得其反,忽略了對于文本的理解,甚至熟知,而逐字逐句建立起我們對于經典的重新認識,錢文忠其實走在了前端。
其人: 有趣
先生研究的梵文巴利文方向雖說冷僻,也極少碰到能在同一語境酣暢對話的人,這卻練就了先生健談、風趣和極富親和力的真性情,他能在早上和頭頭腦腦的領導們正襟危坐,照樣也能在晚上和相識多年的老友下水摸魚,外在的皮囊雖然多變,但未曾改變的是先生對于新鮮事物始終保持的童貞般的好奇心。
比起時尚、博學和富有,我更傾向于用有趣來形容眼前的先生,采訪進行到一半,先生突然問一句,“你知道現在北京哪里還有賣帶橡皮頭的人民大會堂專用鉛筆嗎?”在場的人都被先生的“突然襲擊”給蒙住了,連連搖頭,誰知先生面色竟有些失落,“我上海的家里有很多,都是到處去搜集的,平時寫字標注、做讀書筆記,很好用??上Я诉@個有意思的小玩意兒,以后估計很難再見到了?!?/p>
先生家里的藏書,六萬多冊,書房更是不局限于我們理解中的一間,而是整整一層。藏書多是精裝版本,平時在復旦上完課,總會在附近的季風書店閑逛,同時保持著的日日買新書的習慣,也已經數十年有余。
而說起先生平日里的飲食起居,更可以用“傳神”概括:盡管鉆研佛業,卻對吃喝并無忌諱:在四座皆食素、動輒便“有機、樂活”的人群里,先生對于葷素酒香更是來者不拒的豁達,“對于身體的調養,我更看重自然而為,想吃便吃想睡便睡,更不需要講究什么忌諱和年齡,我現在的體力也很旺盛啊,即便是看一個晚上的書再搭一次早班飛機,我也并不覺得自己的精神受到多大影響?!?/p>
祖籍無錫的先生,身上還能看到整個錢氏家族之于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印記,老派的紳士作風時刻保持自己強烈的存在感,小到一支限量版的鋼筆,大到于眾高僧面前講佛念文時的泰然自若,無一不是對先生與生俱來的強大氣場一次又一次的證明。
采訪快要結束時已經是夜里了,先生準備穿衣出門,因為聽自己的司機師傅講到北京的“簋街”,聽上去像是“鬼街”,便嚷嚷著一定要在離開前,去探個究竟。
其事: 有料
本以為有著江南血統的先生,對于喝酒諸事必定是頭痛不已,聊完天也才知道,原來先生對于酒的愛好,并不亞于北方的豪爽大漢――有桌有酒有人,先生的飯便會吃的十分愉快,同時,先生還力圖糾正我們“南方人根本不能喝酒”的觀念,“其實真正的南方人喝酒是最厲害的,比如黃酒,典型的南方酒樣,味道醇后勁大,一桌子人吃飯,一般都能喝掉十幾斤的黃酒,照樣穩當?!?/p>
除了好酒外,每每提到先生的介紹,總不忘一句“師從季羨林”,其實這一稱呼對于先生而言是個尷尬的存在,既不能輕易將其拿去,更不能仰仗師傅的光芒開辟自己的學術道路,因此一言一行,比起旁人更多了幾分妥帖和謹慎,為的便是篩去不明就里人士們的風言風語,而骨子里的先生,其實是個遵循傳統的人,從自己在高中階段開始和季老的淵源以來,二十余年的師生義祖孫情,早已經超越了常人能夠理解的范疇。
而最近季老的書畫、信件的不斷丟失或流失,也一再激起了看上去溫和儒雅的先生的義憤,“季老已寫了全權委托書,讓兒子季承找北大要家里的房門鑰匙,但至今北大還不給。天底下有這道理嗎?北大做出這件事情,很荒唐!而我作為曾經的北大學生,更多是覺得羞恥?!?/p>
訪談錄:1989年時任職臺灣五南圖書公司,委請錢文忠教授為約稿代表,文忠兄才華及口才當年已鋒銳揚溢,替五南約到不少好稿。時隔二十年透過明清兄再次訪遇,聊及傳統文化已漸根基深業成大師,對白更見精華,尤盼國學之門透過文忠兄解析能引大眾,深入淺出喃喃上口,慧根開啟思源不斷。
書香: 從您的人生經歷來講,《三字經》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話讓您很有感觸的?
錢文忠: 這個問題很好,但是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回答?!度纸洝肥侵袊鴤鹘y文化的關鍵詞解,傳統文化的關鍵詞對于我們來講是什么呢?是我們生命的血液,我們是中國人,所以我們更傳統。但是如果我們是美國人,或者在美國長大,他可能非常愛國,但是他接受的教育已經是美國化了,我們之所以認為我們是中國人,是因為我們共享一種文化,我們憑這個文化來認同。也許你的外貌讓人看到感覺你是日本人,但是你一開口就知道你是中國人,這不僅是因為你說漢語,還因你的文化也是中國的?!度纸洝访恳痪湓捑拖裎覀兩眢w中的血液,血液我們都知道,人沒有血就死了,但是誰能夠回答每一滴血的作用?血重要嗎?重要,沒有血我就死了。但是如果誰問我錢文忠你哪一滴血最重要?這個我就沒有辦法回答了。所以《三字經》里每一句話就像我們身體里的每一滴血,所以它每一句話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三字經》進入我們體內很深很,真正深入多少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是由細胞組成的,我們感覺不到我們的細胞存在,猶如基因,但是我們感覺不到基因的存在。
書香: 您覺得現在人對《三字經》最大的誤解,經常是在什么方面?
錢文忠: 我覺得是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覺得我熟悉,很熟悉;第二個層面覺得我了解,完全了解。這是現代人對《三字經》最大的誤解。要說《三字經》大家會覺得沒有人不知道,你要說《論語》,大家會覺得有可能不知道。但是提起《三字經》沒有人不知道,大家都覺得自己很熟悉,而且隨口都會來兩句,“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往下就不知道。我曾經問過很多朋友,每個人的社交圈子是有限制的,我的朋友基本上受過高等教育,而且畢業于名校,基本是學的人文,但是基本上背不上《三字經》十句。你說熟悉嗎?不熟悉。
我講的過程中也發現,這樣的誤解我不是說別人,我本人也有,我也許可以背多一點,當時我覺得《三字經》我也沒有什么不懂的,但是準備講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當時自以為是的,自以為理解的東西實際上不懂。我認為在《三字經》這個當中,沒有啟蒙和被啟蒙,我覺得不存在這樣的人,只有存在被啟蒙者,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在接受《三字經》和它背后的傳統文化的啟蒙。所以我想最大的誤解就是自以為熟悉,第二就是由之而來的自以為理解。
書香: 我覺得您講《三字經》比“西游記”的時候平淡了一點,但是你講《三字經》很穩健。
錢文忠:我的感覺正相反。因為講西游記的時候,題目要比《三字經》小很多,加之多年的專業訓練,我對這個問題的把握性也會比較強。但是講到《三字經》我發現簡直是浩如煙海。《三字經》最難的地方,和最要命的是深入淺出:表面很淺,但是背后蘊含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你如何講的大家喜聞樂見、老少皆宜?我只堅持一點:你講的問題如果是真的明白了,你肯定能講明白。如果不是這樣,說明你沒想明白,所以講《三字經》的時候,我努力配得上它的深入和淺出,而在電視和圖書里主要展示給觀眾讀者們的主要是淺出,但是這個“淺”極難極難。過去有一些比喻,說好象有一潭水,有的水一眼看下去很淺,但是你跳下去幾十米,里面的小魚和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度纸洝肪褪沁@樣,你看得容易,但是你跳進去,你才發現它很深。
我講出來,努力做到剛理解的孩子,四五歲的孩子愿意聽,讓孩子的父母也要聽,讓他覺得我跟孩子講的有點問題。在電視機旁邊,比如退休的老人,或者在安度晚年的七八十歲的老人突然想到自己的童年,我在有意識往這個方面努力,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做到了,但是我確實是有意識在努力。
書香:《三字經》為什么拿“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作為開頭呢?
錢文忠: 實際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邏輯上是有矛盾的。但是我是這樣解釋,“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在《三字經》的作者以前所有儒家大師的作品都沒有注解,沒有人講“人之初、性本善”,孔子是不講的,因為孔子碰到比較玄比較怪的東西都不講,“人之初、性本善”基本上反映了《三字經》對人性的一種期望,期待,和一種盼望。其實如果天性都相同了,還教育什么?正因為《三字經》的普及,導致大家都認為“性相近,習相遠”,但是和我們的日常經驗是違背的,還有,如果“人之初、性本善”,那么還要有紅綠燈嗎?
“人之初、性本善”這樣的話在儒家傳統文化中沒有依據,所以我把它認為是《三字經》的作者對于人性所抱有一種美好的愿望,是他的一種期盼和期待,這背后更多的是無奈。他先把美好的圖景告訴大家,然后告訴大家“性相近,習相遠”。這部書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價值一直被低估了。
書香: 聽說您精通好多種語言,對學習語言有無特別的經驗?
錢文忠: 季老曾經說過,學語言就是要最聰明的人,下最笨的功夫,簡言之,就是必須背。
錢文忠《潛艇宣言》
一.當我們和其他人的FANS有沖突時,別忘了我們是潛艇,和錢老師一樣,我們是有素質的一群;二. 如果你是學生或從事某種事業時,別忘了我們是潛艇,和錢老師一樣,我們是勤奮的一群;三.當別人有困難或需要幫助時,別忘了我們是潛艇,和錢老師一樣,我們是有愛心的一群;四. 當我們的人生,事業,家庭,愛情等不順利時,別忘了我們是潛艇,和錢老師一樣,我們是堅強的一群;五.當想到和某人的所謂“深仇大恨”時,別忘了我們是潛艇,和錢老師一樣,我們是理智的一群;六.當我們的家人年已老邁,別忘了我們是潛艇,和錢老師一樣,我們是孝順的一群;七.當我們取得某些成績時,別忘了我們是潛艇,和錢老師一樣,我們是謙虛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