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11:04: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程測量;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評價方案
《工程測量》課程是我院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學、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本課程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工程測量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學會常規測量儀器的操作,了解測繪新儀器、新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同時熟悉地形圖的應用,能夠從事相關專業中的測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種測量儀器的的能力,更好地從事測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適應社會需求[1]。
1工程測量課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內容
《工程測量》課程主要內容: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測量誤差、小地區控制測量、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及應用、建筑工程施工測量、道路工程測量、房屋建筑建筑物變形觀測等[2]。該課程教學主體上分為兩大模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主要教授學生測量基本理論與方法,實踐教學主要是使學生正確熟練操作儀器并掌握相關的測量技能,具備解決工程施工能力。
1.2學時安排
我院的《工程測量》課程共48-64學時,3-4個學分,每學年有9個~11個班級授課,年修讀學生300人以上。
1.3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工程測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圖等課程為基礎,同時又為建筑施工、砌體結構、地基與基礎等后繼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既是前面所學課程的延續,又是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礎,只有掌握了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并運用其它的專業和基礎知識,才能熟練完成項目施工過程的技術指導和管理。
1.4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隨著教學深入,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有:(1)學生沒有吃透測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3];(2)在實踐操作中有諸多不合規范的操作習慣;(3)部分學生心態浮躁不得更適當的學習方法、不能潛心研究學術問題。例如:不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學習;(4)面對棘手問題不能夠發散思維立足于新的視角合作的解決;(5)課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觀的反應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4]。2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設計思路課程體系與內容的改革圍繞相關專業培養目標,以人才培養質量及人才全面發展、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特點和行業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探索和深化教學改革,做到課程體系改革與教學內容改革有計劃、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1)在理論教學上,教學內容吸取國內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進經驗;深入到社會項目上,與一線的技術員和專家共同探討;優化和完善工程測量教學大綱,適當刪減過時保守內容或者僅作簡單講述;(2)在實踐教學上,積極加強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5];通過測量技能大賽、產學研結合等多種方法,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積極增加投入購置新型教學儀器設備,努力改善教學條件以滿足教學要求;加強與生產單位以及測繪儀器銷售商的交流;(3)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課課件、實踐操作錄像等方法相結合的立體感官教學方法[6][7];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測量規范和操作程序、培養良好的專業工作習慣,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素質;通過參加專業比賽,鍛煉并檢測學生的測量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測量專業知識;(4)另外,關注提高學生的“測、繪、算”技術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全站儀,了解GPS測量技術[8],學習CASS成圖技術,讓學生嘗試結合EXCEL編寫簡單的計算軟件;(5)在考試改革上,采用綜合性筆試和平時性考核項目的多維度考核辦法,不斷探索優化更加客觀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學生參與該課程學習的程度以及獲得該課程總體知識、能力、素質綜合成果的體現程度。
3工程測量課程目標
(1)掌握各類普通測量包括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和小區域控制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測量方法;并會正確規范熟練的使用各種常規測量儀器包括水準儀、經緯儀和全站儀;(2)會結合現行規程規范和選取合適的儀器,設計一般性的測量方案,并進行有效率的測量和內業處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測量項目、建筑物變形監測項目。
4工程測量課程活動設計
4.1各類普通測量以分組比賽類型教學
下面以四等水準測量為例作介紹。(1)目的:使學生正確熟練的操作水準儀;使學生深入的掌握水準測量原理、四等水準測量的規范操作工序和規范的水準內業處理,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提高實操水平;(2)活動安排:水準測量原理、四等水準觀測方法、內業處理流程、學生練習水準儀、普通水準測量實驗,計劃4課時;分組完成四等水準外業、內業,提交成果資料,計劃2課時;成績和總結,評定成績并總結問題、分析原因,計劃2課時;(3)評價方案:儀器操作與觀測方法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小組總結報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測量以案例分析來完成教學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測量為例做介紹。(1)目的:了解施工測量任務、特點及測設的基本工作;掌握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測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樣流程;(2)活動安排:課堂講解施工測量任務、特點及測設的基本工作,計劃2課時;課堂講解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測量的方法,計劃2課時;觀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樣現場教學視頻,課堂提問學生,總結分析施工放樣流程,學生完成案例分析學結,計劃4學時;(3)評價方案:課堂提問占40%;民用建筑施工測量案例分析學結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變形測量以完成項目類型教學
(1)項目目的:使學生了解建筑變形測量的意義與重要性;理解建筑物變形測量的施測內容與測量方法;熟悉建筑物變形測量項目的整個流程;(2)活動安排:收集該項目相關的資料,了解此建筑物的變形情況,配置測量儀器,制定觀測計劃,計劃2課時;布設水準點、觀測點,做垂直位移測量,計劃2課時;布設控制點和工作基點,做水平位移測量,計劃2課時;處理數據,整理項目成果,并給出項目結論及建議,計劃2課時;(3)評價方案:外業測量占30%;觀測記錄和內業處理占30%;項目總結報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測量課程學習評價方案
理論考試內容圍繞教學大綱進行,在學期末組織學生考試。其他考核項目在授課期間進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綜合性筆試,占總評成績比重50%,評分標準依據參考答案評分;(2)小組數據和總結報告,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水準測量占25%、角度測量占25%、距離測量占25%及小區域控制測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測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民用建筑施工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50%,工業建筑的施工測量案例分析總結占50%;(4)建筑物變形測量項目成果書面材料,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成果精度統計及質量檢驗結果占30%,變形測量過程中出現的變形異常和作業中發生的特殊情況匯總占20%,變形分析的基本結論與建議占30%,附圖附表占20%;(5)課程論文,占總評成績比重5%,評分標準是把握測繪科學前沿動態占40%,內容充實可靠占50%,論文形式要素正確占10%;(6)出勤,占總評成績比重10%,評分標準是曠課、遲到、早退酌情扣分。
6總結
結合工程測量課程特色和學習目標,在非測繪專業的工程測量教學實施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分別從不同知識板塊設計教學活動,并在課程考核上注重“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才能更加客觀全面的反映出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以及獲得知識、能力、素質等綜合成果的量度,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為社會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術型人才。
作者:許善文 唐小方 單位:廣東白云學院
參考文獻
[1]岑敏儀.土木工程測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顏為莉.探究工程測量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6):136-137.
[3]許善文.淺談關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水準測量實踐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16(3):118-121.
[4]陳曉剛,趙海云,林輝.MOOC背景下建筑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測繪通報,2016(4):128-132.
[5]田桂娥,吳長悅.測繪實習基地的建立與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巖.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69-71.
實踐教學是鞏固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實際動手和操作能力的重要平臺。加強實踐教學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潮流。高等學校的實驗和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場所。充分意識到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分量,針對環境工程專業特點,加強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新世紀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環境工程學科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它主要是充分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生態、水文地質、法律、經濟等多種學科的知識,綜合系統的研究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及其控制和調整途徑,用工程手段防治和解決有關環境污染問題。我國環境工程教育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開設環境工程專業的高校占比由1977年的0.8%上升至2004年的37.9%。到2004年,設置環境工程專業的國內高校已達到247個。每年這些高校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環境專業人才。但是,眾所周知,環境專業就業前景一直不是很理想,就業率一直低于兄弟專業給水排水工程,其原因可能和環境工程的實踐教學不足有關。無論從環境工程的專業特點還是從當前環境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筆者認為在環境工程的教學過程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是必要且必須的,同時教研工作者還要不斷更新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二、開展環境工程實踐教學的原則
實用型原則開展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要和專業崗位的要求相一致,與專業崗位發展密切相關。以此為原則構建一個層次清楚、分工具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實驗、實訓教學平臺可按照基礎實驗技能平臺、專業崗位技能實訓平臺、專業崗位實踐平臺三大步進行設置。混合型原則混合型原則主要是指專業與實踐指導教師的混合、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混合、實驗室與教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論與實踐教學、專業與實踐指導教師、實驗室與教室的界限,打破原來按學科設置實驗室的傳統布局,重新整合實踐教學設施,形成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
三、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方法探討
1.在理論課教學當中緊密聯系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課堂上,僅僅講授一些理論知識,很難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如果在理論講學過程中,能和實踐知識很好的結合起來,就有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筆者在講授《環境工程概預算》這門課時,由于一開始只注重理論教學,給學生機械的灌輸一些理論知識,就發現在課堂上很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后來我通過課后的問卷調查發現,很多概念學生搞不明白,因此聽起來也就沒有興趣。我這才恍然大悟,該門課程實踐性較強,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講授效果才會更好。因此,在隨后的課程里,我舉了大量的工程實例結合基本概念進行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果然有大幅度提高。
2.強化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筆者認為,為了學生更好的消化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當強化學生實驗課程的力度,能夠有條件開設實驗的課程都要安排專門的實驗學時。針對實驗教學,老師要合理安排實驗內容,并在實驗之前要求每個學生掌握實驗原理和意義,而不是學生實驗課上機械的動動手,走走形式。在實驗課上,老師應加強和學生得互動性,多給學生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實驗盡量由學生親自動手完成。這樣通過一次實驗課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實踐性教學環節應與實際工程或科研項目相結合環境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條件可以與教師的實際工程或科研項目相結合,那將比單純的憑空想象的設計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的科研項目或工程項目一般都含有環境工程技術新發展的成分,相關的實驗研究、工程設計、設備調試都可以結合本科生的教學工作來實施。產學研相結合,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工程或科研項目中,學生將受益匪淺。比如,“大學生創新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成功范例。
四、結語
軟件工程專業高層次應用技術和技能人才數量嚴重不足,同時應用技術和技能人才培養的學歷層次不高不能滿足企業實際需求。地方高校軟件工程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方法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沒有與行業就業有效對接,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生產實際需求,導致“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無職可就,軟件開發行業以及相關軟件應用單位招不到滿意的員工”現狀普遍存在。
2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理論設計
以行業、企業實際對人才需求為引導,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真實就業情況調查為依托,地方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一線教師眾多教學研究成果為參考,專業教師在企業掛職學習經驗體會為借鑒,圍繞地方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存在事實問題,來對地方本科院校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建設進行設計建設。設計建議如下:
2.1學科建設
以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和當前使用的主流開發工具或技術為依托來不斷調整專業架構,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對專業進行合理定位,系統性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實現以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引導地方本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科建設。
2.2校企辦學
學科建設以輸出滿足行業、企業需求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訓練,專業課程體系嵌入資格認證課程模塊,實訓課程以企業開發項目方式貫穿培養環節以達到提高專業人才的實際動手能力。
2.3師資建設
采取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參與企業項目研究開發,共同承接開發項目等方式鍛煉提高師資隊伍實戰能力。教師在企業實戰經歷和相關經驗成果帶入到日常的教學環節,不僅能促進專業教師學術、科研能力提升,還能夠最大程度豐富、提高專業學科建設[2]。
3三層結構課程體系建設
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以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項目實戰為背景,社會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理論知識體系以及實踐能力為宗旨。學生完整地專業培養環節結束后具有程序設計,系統分析,軟件設計、開發,項目管理,網絡和移動通信終端應用開發能力。課程體系模式結構如圖1所示。
3.1基礎理論由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構成:①公共基礎課程主要涵括地方高校各現行必修公共課程,②專業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堅實的理論基礎,專業必修前導課程,是對軟件工程專業基本“計算”概念理解、掌握,問題計算求解能力和構建中小規模軟件系統綜合能力的初步培養。
3.2專業理論以市場對人才需求為導向、行業最新前沿技術為引領、專業骨干課程為核心、專業素質全面拓展和綜合素養整體提高為目標來對專業主干課程進行建設[3],主要包括以下幾類課程:
3.2.1面向行業認知能力培養課程主要包括對行業、企業認知學習以及計算機專業知識學習等專業認知方面課程。一般包括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從業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經營管理常規模式,軟件項目開發流程等認知類課程。
3.2.2計算機編程與算法設計能力課程算法設計類課程主要包含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算法分析以及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等方面的課程;編程課程主要包含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傳統程序設計語言課,還包括當下企業應用最為廣泛的,最流行的技術前沿課程。
3.2.3軟件工程專業系統分析課程系統分析能力課程主要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等系統類課程。
3.2.4系統實現與集成能力課程系統實現與集成能力方面課程主要包括網絡編程、移動互聯開發編程、編譯技術、軟件開發以及軟件測試等課程[4]。
3.3實踐以校企聯合培養為手段,一至兩學年時長為周期,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為指導,綜合技能全面提高為目的來對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方式如下:
3.3.1校企共同建設實訓課程以項目介入為主線,企業實際效益項目和高校產學研項目為實際授課主體。引進企業優秀項目人才或具有企業項目實戰經驗的教師來對專業人才展開課程實訓,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綜合素養。校企共同培養模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知識轉化生產實際速度,同時反向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知識的熱情,最終提高就業競爭力[5]。
3.3.2合作企業崗位實訓針對畢業學生和部分專業老師做崗位綜合實訓:①學生崗位實訓:讓學生真實參與企業項目實戰,充分消化吸收前期所學理論和技能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就業夯實基礎。②老師崗位實訓:專業老師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并將企業項目開發經驗和技術進行梳理總結、編纂成冊,運用到實際日常教學環節,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有利于縮短理論轉化實際成果周期。
3.3.3校企合作運用項目方式指導學生做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與提升高度的一次全面的考核,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次全面的實訓。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導致大多地方院校工科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流于形式,與實際脫節。通過與企業合作運用項目方式指導學生做畢業論文(設計)弱化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的抵觸情緒,可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行業企業實際運作規范及最新技術,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踐和技能能力的培養,為畢業后從容就業夯實基礎。
4結語
有些具有專業技術性的畢業論文寫作,的確具有困難性,對于一些工程學科的學生而言,該畢業論文應當是結合設計進行的。
例如,計算機應用或者軟件工程學科,就需要進行相關的系統設計,并且完成、能夠成功運行才能夠符合他們的畢業論文的標準。這樣的畢業論文由于要基于真正的系統實現,意味著從一開始的系統框架的搭建以及數據的鏈接都要非常明了如何實現,才能夠不斷推動整體設計的進行。所以有很多工科學生因為無法獨立完成這樣的論文以及畢業設計內容,而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轉移。便會去尋找一些愿意有償代做系統設計,且愿意提供畢業(設計)論文的人,這樣做既可以幫助自己完成學業拿到相應的學分得以畢業,還能夠學習更多的其他知識豐富人生。
但是在進行該類設計很多知識的工科畢業設計工作中,例如涉及數學小論文的知識內容、通信類相關技術論文等等,就需寫作人員在開始構思整個系統的實現之前,進行必要的技術掌握,才能避免在實際研發過程中出現問題及錯誤。例如,在進行數據挖掘技術相關的系統設計或者模型分析的論文中,在材料準備階段,就應當結合數據挖掘原理及技術應用的相關理論內容,探討該類已經在期刊中所提到的相應的預警規則,針對網絡安全方面的安全預警模型進行多維度的介紹?!咎峁?/p>
消防工程是一門新興學科,其內容涉及多個學科。既有理論基礎方面內容,又涉及到各種法律規范和工程實踐等知識。學習內容十分繁雜,需要的基礎知識門類較多,如建筑、力學、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傳熱學、燃燒學等。因此該專業的教和學均存在一定的難度,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1.1教材建設
以課程教學團隊為依托,積極推行教授課程負責制,著力革新課程教學內容,規劃建設與新課程體系相適應的專業教材體系。在新教材編寫上注意易教易學、深淺適度、理論聯系實際,加強“三基三新”(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內容,并在教材中設置一定的典型案例、討論題、分析和思考題。
1.2多媒體教學
全部課程均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具有以下優點:重點突出;圖文并茂;節約時間、增大信息量;促進交互式教學;易于補充和提高。
1.3改進實驗課教學模式
為了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實驗課教學先由教師講解實驗系統的構造和基本原理、能夠進行的實驗內容、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等,然后由同學們提出實驗方案,在教師的指導下修改實驗方案,完成實驗,寫出實驗報告。
1.4加強實踐環節
消防工程實習基地建在徐州、無錫、蘇州、杭州、廈門等城市。實習分為三個環節,即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實習環節與教學緊密結合,針對性強,與學生的就業聯系較緊,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實踐效果。
1.5有針對性的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選擇徐州國際飯店,徐州金鷹國際商廈、徐州金地商都等大型公共建筑作為藍本,進行建筑防火與安全疏散設計、建筑消防水滅火系統設計、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建筑氣體滅火系統設計、建筑防排煙工程設計。通過畢業設計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2加強消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2.1建設目標
建設一支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能夠承擔消防工程本科教學相應基礎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能夠從事消防科學技術研究的師資隊伍。
2.2培養方式
采用“下現場”、“上學歷”、“引進來”、“導師制”等多種途徑建設師資隊伍,為消防工程專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于現有師資和擬引進師資我們擬采用“導師制”、“國內外進修”和“崗位培訓”等方式進行培養,以盡快適應本專業的本科教學、研究生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提高專業的整體水平。
2.3聘請兼職教授
根據本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特點,中國礦業大學已聘請了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學研究所高水平研究人員作兼職教授,定期來校作有關專題報告,開闊了廣大師生的視野、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
3結論
針對目前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遇到新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現場實踐動手能力較欠缺等問題,結合中國礦業大學消防工程專業10多年的教學實踐工作,必須對現有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重點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本文得到的結論如下:
(1)消防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采用5+3模式,采取大類招生,學生通過對學科、專業的學習和了解后,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再在院系范圍內自由選擇專業或專業方向,這種課程安排使學生入學后能夠得到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
(2)以課程教學團隊為依托,積極推行教授課程負責制,著力革新課程教學內容,規劃建設與新課程體系相適應的專業教材體系。將燃燒學、火災動力學、建筑防火工程、水滅火工程、建筑防排煙工程、火災識別與聯動控制、建筑耐火結構作為消防工程專業主干必修課。
關鍵詞:設計;EPC總承包;管理模式
引言
EPC總承包模式在國際工程承包中已被廣泛的應用,是一種相當成熟的工程承包模式。隨著國際國內市場一體化程度的加強,我國也在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型企業的發展和建設,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實施方式改革,規范建筑市場管理秩序。與此同時,我國計劃經濟時代下形成的大批設備制造、設計咨詢和專業施工單位面臨著轉型艱難和業務萎縮的窘境。時逢國家對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不專門設立工程總承包資質,具有工程勘察、設計或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可以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工程項目范圍內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而設計工作始終是EPC項目的關鍵,那么建立設計為龍頭的EPC總承包企業管理模式,有利于設計單位與工程市場并行接軌,從而提高設計管理水平,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只要設計單位能充分調動自身積極性,發揮它的專業優勢,實行限額管理,優化設計,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就能占據工程總承包市場的重要領域。
1、EPC總承包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EPC總承包管理模式保護了業主的權益,我國已經有很多EPC總承包項目成功的例子。雖然這種模式目前還未成熟,采用的也不是標準的模式,但是也暴露了不少問題。
(1)業主沒有完全掌握和發揮EPC的優勢
隨著業主對建設項目投資、工期和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工程建設由業主自行建設管理的傳統模式難以滿足現代項目管理的專業需求,反而增加了業主的管理負荷,收效甚微。在EPC總承包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內部協調和優化組合,基本上可以實現項目投資、工期和質量的最優組合效果。但是目前業主的要求重點還是在項目的投資和質量上,并沒有充分理解總承包模式在工期上也有其優勢,而無法實現業主和總承包商的雙贏。
(2)設計工作影響了EPC總承包模式的優勢發揮
設計工作對整個項目的運行和管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EPC總承包模式下,總承包商要有強大的設計力量,才能縮短工期和優化設計。設計力量的不足往往造成總承包項目的失敗,設計分包往往成為總承包項目管理的短板。設計在EPC模式中緩解和調和總承包商和業主之間管理壓力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且多數情況下受制于業主的要求和變更。
(3)設計-施工總承包是EPC總承包模式的關鍵環節
我國的施工企業很少具有設計能力,設計單位往往和施工單位發生脫節現象。設計和施工在EPC模式中是相輔相成、交融并舉的兩個工作環節。如何合理有效地整合專業設計院的技術力量和施工單位人力、機械資源,以求技術力量、人力資源以及各種資金的組合能夠達到總承包項目的要求,這也是相當棘手的一個難題。
(4)承包商企業聯盟存在誤區
無論是國家重點項目,還是一般工程,國外的咨詢公司參與承擔的有很多例子。如果國外的公司不僅參與了設計這一環節,還滲透到項目的其它方面,也許我們就會失去項目實施階段的獨立能力,而且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各方面摩擦增大,工作效率也會降低。
2、設計為龍頭的EPC總承包模式的優越性及局限性
EPC總承包模式具有以下不可比擬的優勢:
(1)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組織結構配置。傳統模式下的項目組織機構臃腫,EPC模式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減少了管理人員的數量。
(2)提高工程項目質量。一般情況下,EPC總承包企業有更合適的施工方案,更高的專業管理能力,更優秀的技術人員,有利的保證了工程的質量。
(3)降低項目交易成本。業主只要和EPC總承包商簽訂合同即可。所以業主在合同談判以及管理、管理協調以及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減少了,顯著的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4)充分體現了設計的主導優勢。設計是整個項目的關鍵環節,它決定著施工的質量。EPC承包商開始就參與了設計,這樣就能把他們在施工方案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經驗融于設計中,對設計的優化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5)縮短采購管理周期。在EPC總承包模式下,采購納入設計中,采購工作和設計工作相融合。一般設計工作結束了,采購工作也基本結束,采購工作也可以和施工相配合接口,很大程度上縮短了項目工期。
同時,EPC總承包模式也具有如下局限性:(1)降低了業主對項目的參與度;(2)總承包商的采購風險大大增加;(3)選擇合適的承包商比較困難;(4)業主對設計和細節的控制力降低。
3、建立以設計為龍頭的EPC總承包企業管理模式的措施
EPC總承包模式的特點是:以設計為龍頭,以施工單位為輔助。建立這種模式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深刻的理解這種模式是有利于我國建筑行業改革的,是有利于提高我們的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其次應該對設計單位進行機構改革和結構調整,使它達到EPC總承包企業的政策要求。最后應該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使它滿足EPC總承包企業的人力資源條件。具體的措施如下:
(1)轉變思想,尋找出路。大部分設計單位的出路就是轉變成EPC總承包企業,所以有關部門應該支持和鼓勵這種轉變。
(2)依據實際條件,確定最佳實施方案。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模式,比如工業設計院比較有可能轉變成EPC型工程公司,而建筑設計院比較適合轉變成D-B型工程公司。選擇合適的實施方案十分重要,底子好的設計院和底子差的設計院不同,規模大的設計院和規模中小型的設計院不同,逐步轉變和一步到位不同,單獨一個單位的改造和幾個單位的重組也不同。擬定實施方案應該包括:運行方式、人員配置、組織機構以及管理制度等。
(3)編寫適用且可操作的管理程序文件。專業設計院對于總承包某些業務比較陌生,沒有相關經驗。比如進度控制、施工管理、費用控制、物資采購、項目招投標和合同談判等,這些也與設計管理有很大不同。如果沒有一套可操作和適用的管理程序文件,新的公司就很難開展工作。為了管理文件的質量有所保障,也為了少走一些彎路,我們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向有經驗的單位借鑒通用管理文件,然后在此基礎上做一些修改,使得通用管理文件變成適用于本公司的管理文件。
(4)增設機構。設置的組織機構應該滿足EPC總承包的功能需求。需要增設的主要組織機構有項目控制部門、項目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施工管理部門以及采購部門等。
(5)配置專業人員。新增設的部門需要相應的專業人員,包括項目經理、施工經理、采購經理、財務經理、項目控制工程師、進度控制工程師、費用控制人員、合同管理人員等。
(6)統籌規劃。設計院到以設計為龍頭的EPC總承包公司的轉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我們既要控制進程,又要考慮到總體規劃,這需要逐步有序的實施進行。
4、結語
目前以設計為龍頭的EPC總承包企業在我國還不算很多,但是這種企業的管理模式是市場分工的必然趨勢,也是業主降低風險的客觀要求。EPC總承包模式具有資源配置優化、業主管理傾向以及綜合效益集成等多方面的優勢,它將發展成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以設計為龍頭的EPC總承包企業管理模式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探討和改進的地方,比如與設備制造商、施工總承包商之間如何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合作發展,實現共贏,都有待進一步摸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胡德銀.現代EPC工程項目管理系列講座.設計與管理期刊,2005,13(4):34-37.
[2]孟憲海.EPC總承包模式與傳統模式之比較.經貿實務,2004,11:49-50.
[3]趙艷華.D-B模式與EPC模式的比較研究.項目管理,2007,7:149-152.
首先,近年來現代生物技術中的酶技術在輕化工領域的重要性和潛力日益增長。例如,在傳統高溫濃堿型棉織物退漿工藝中,需消耗大量水、熱能、化學助劑,并排放出大量含高濃度污染物廢水。與常規堿劑前處理工藝相比不同的是,生物酶退漿對織物損傷小,處理后織物手感柔軟,色澤鮮艷,具有能耗低、設備要求低、排污量少、廢水處理簡單等諸多優點。所以,生物化學中的酶學部分是我們需要重點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在全部32學時的教學中,我們安排酶學10個學時,從酶的概念、分類,酶的作用機制、酶促反應動力學到酶工程均作了詳細講解,并在講授的過程中將生物酶工程的相關知識與輕化工程專業知識進行交叉,提高學生對生物酶技術在輕化工中應用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使他們在實際的生產實踐中,可以根據材料不同,工藝流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生物酶處理工藝。
其次,在紡織和皮革加工領域,應用的原材料有很多是生物質材料,因此對于生物質材料的了解對輕化工程學生來講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將生物化學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類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性質和功能列為輕化工程學生的學習重點,大約占到16學時左右。讓學生對生物大分子結構和性質有全面的認識,幫助學生在對這些生物質原料進行處理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原有生物質材料都有各種各樣的優點和弊端,如何保留其優點而避免其缺點,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比如天然彩棉,具有良好的天然色彩,可以避免后續染料加工過程,節省能源和成本,降低污染等優點,但同時,天然彩棉的棉纖維纖絲較短,不如白棉,另外產量比白棉低。針對這些特點,應用生物技術中的基因工程操作可以幫助我們既能保留優點,又能改善缺點,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按照人們的意愿改變原材料的特性,所以,生物化學中的分子生物學以及基因工程我們也向同學們做細致的闡述。其余學時我們安排了緒論、對生物小分子的認識以及簡單的代謝內容,讓學生了解生物化學的全貌以及了解為什么學習生物化學以及如何才能學好。
2教學方法
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和板書教學相結合的手段。目前,作為國內普通本科院校,吉林化工學院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狀態不佳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非常被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倫多的McMasterUniversity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為引導者,以自我指導學習及小組討論為教學形式的課程模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人際交往及協作能力。在課堂上我們會先提出一個輕化工程范圍內能遇到的問題,比如真絲織物的脫膠處理問題,在這個工藝過程中,首先涉及的生物化學知識是絲素和絲膠的生物化學本質是什么?引入蛋白質分子結構組成、化學性質專題;進一步酶法處理脫膠環節應注意哪些問題?引入酶促反應的影響因素專題。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并設計出工藝方案,這樣的方法,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