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3 04:5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運轉工作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工作特色及主要做法
(一)建章立制,強化責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不成單位。一個單位要開展好工作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套規章制度方可見效。為此,我辦嚴格制定了會議制度、上下班制度、學習培訓制度、后勤保障制度、文件(稿)管理規定、文印管理制度、維穩、綜合治理制度、政務信息上報及宣傳報道制度、督查督辦制度、動態巡查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切實增強了干部責任意識,大大提高了干部上班自覺性,工作主動積極性。
(二)明確分工,密切合作。辦公室秘書工作雖繁雜瑣碎,但也必須做到雜亂有章。我辦根據綜合秘書股工作的特點與性質進行分類,并將各項工作任務細化到每一位干部身上,由干部各司其職。如遇到特殊任務或緊急事件,辦公室工作人員就有分有合,密切協作,始終確保工作不耽誤,任務不延時。
(三)加強學習,打牢基礎。學習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可見學習是永無止境。再加上秘書股作為綜合協調部門,必須具備過硬的寫作功底、敏捷的思維能力、完美的處事技巧,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才能勝任辦公室秘書工作。為促使干部增長知識,打牢基礎,提升能力,鼓勵干部多讀書,讀好書。我辦專門制訂了一個讀書學習培訓工作方案,方案規定每個干部每年可自行購買一定額度的業務書籍并組織全體干部職工上一堂業務培訓課,單位可報銷購買書籍相關費用。我們要求干部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學:一是學理論,強內質;二是學業務,上水平;三是學先進,求創新。
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1、辦公室秘書工作繁雜瑣碎,工作清苦,付出多,回報少,又難以體現工作成效,還有一些認為你們在辦公室“坐”。
2、辦公室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組織協調、溝通和處理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這次業務培訓為新的起點,加強學習,強化責任,創新思路,積極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認真履行好秘書股的職責,確保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以實際行動將工作真正的落到實處。
1.力求公文運轉工作差錯率控制在1%之內;
2.力求會務工作差錯率控制在1%之內;
3.力求通知發放工作差錯率控制在1%之內。
4.力求應急管理、綜合協調、后勤保障等有關工作差錯率控制在1%之內
四、對“兩辦”工作的意見與建議
1.進一步拓寬交流平臺,提升綜合能力水平。
2.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或流程,提高辦文辦會質量。
一、建設信用征信基礎數據庫
(一)硬件軟件招標。在*年3月底前,由縣信息中心、縣誠信辦負責完成項目技術方案審查及硬件軟件招標的申報準備工作;由縣政府采購中心牽頭,負責系統建設的硬件和部分軟件的公開招標的監督管理工作。
(二)系統開發建設。在*年6月底前,由縣信息中心牽頭,完成電子政務外網平臺及交換部署的建設工作;由縣誠信辦和縣政府采購中心負責,督促中標的專業公司完成相關軟件開發建設工作;由縣信息中心負責,指導專業公司完成各有關單位數據采集的專門信息系統建設和技術準備工作,并為基礎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提供技術服務、中心機房等支持。
(三)由縣治賄辦、縣金融證券辦牽頭,負責協調組織各單位開放數據庫,按照數據采集標準提供數據,進行網絡連接,在*年4月底前,建立集中加分布的基礎信用信息數據庫及逐步完成數據采集、數據庫開放等工作。
(四)推進信用信息的使用。由縣誠信辦負責應用信息技術,整合工商、稅務、公安、法院、勞動、金融、建設等部門掌握的企業信用數據資料,整理分類并建立信息檔案,形成長沙縣市場誠信網站。
(五)征信系統驗收。由縣治賄辦、縣金融證券辦牽頭,縣誠信辦負責,指導與協調各級各部門配合信用征信系統建設中有關數據采集與整合等相關工作,督促各部門對相關數據庫進行更新與完善;由縣治賄辦、縣金融證券辦牽頭,組織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信息中心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對征信系統進行驗收審查。
(六)后續建設管理。由縣誠信辦負責系統管理等日常組織運轉工作;由縣信息中心負責進行系統的日常技術維護工作。
二、加強信用信息歸集
(一)出臺長沙縣各類市場主體不良行為標準
1、由長沙縣信用信息歸集目錄各成員單位根據本部門、本行業規章制度,出臺各類市場主體不良行為標準,為征集市場主體不良信息提供基礎。
2、由縣誠信辦整理出臺《長沙縣市場誠信系統成員單位信用信息歸集目錄》,對各成員單位報送信息的范圍、傳輸方式、更新時限、信息安全等進行詳細規定,確保信用信息數據庫的良好運轉。
(二)各征信成員單位應明確分管領導和征信聯絡工作人員,完善各項信用信息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對發生的信用情況,應在其前置機外接端口錄入并隨時更新信息。
三、強化守信激勵失信懲戒
(一)落實《長沙縣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宣傳工作要點》,結合普法教育、廉政文化建設,通過省、市、縣電視臺和《今日星沙》等新聞媒體擴大誠信宣傳范圍,營造“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的氛圍,使誠信意識深入社會、深入人心。
(二)遵守法律法規和誠實信用原則,督促各部門將各類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所反映的信用情況按A、B、C、D類或1級、2級、3級、4級的方式劃分為不同的等級類別,即:具有良好商業信用的企業為綠牌企業(守信企業);有一定的失信行為或有一定的失信苗頭的企業為藍牌企業(警示企業);有較嚴重的違法行為的企業為黃牌企業(失信企業);有嚴重的違法行為,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為黑牌企業(嚴重失信企業)。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誰登記,誰錄入;誰檢查,誰錄入;誰處罰,誰錄入”的原則,對違法違章行為實施職權范圍內的行政處罰,依法依規強化監管。
1、各部門單位在季后15日內向縣誠信辦報送一次信用信息體系建設工作總結。
2、縣誠信辦及時收集各部門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守信、失信的獎懲實施情況,并于每個季度末根據各部門單位信用信息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進行排名,在縣《工作通訊》和《信息參閱》上公示,年終納入政府對各部門的年度考核內容。
(三)繼續開展信用鄉鎮、企業、村創建活動。
(四)在縣電視臺和《今日星沙》開辟“信用建設”專欄,實行紅名單和黑名單通報制度,每個季度播報一次“紅黑榜”。
四、推進信用信息的使用
(一)制定文件
出臺《長沙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政府各職能部門推廣使用信用報告的通知》,并要求各職能部門制定工作規劃和流程,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在哪些工作環節需要查詢使用《信用報告》,培育和形成市場誠信的產品需求。
(二)推進使用
1、在政府采購、納稅、銀行信貸、招投標、公共服務、銀行貸款等活動中優先使用信用良好的企業產品。對有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或個人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支持,在參與縣內各項評比、資格認定等活動中同等條件下優先。
2、加大對失信市場主體的懲戒力度,依法實行經濟處罰、降低或撤銷資質、吊銷證照、公開曝光等懲戒方式,限制其市場準入,并對其生產和經營行為實行跟蹤監督。
3、在確保國家安全、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加大信用信息的開放力度,實現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公開。在科學劃分企業信用等級的基礎上,依法定期經過科學認證的市場主體誠信信息,方便全社會了解各市場主體的誠信情況。積極推進部門之間市場誠信記錄信息共享。
一、提高認識,增強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動性和緊迫感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民家庭承包經營中土地規模經營小、農業比較效益低、人地矛盾的問題日漸突出,不利于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的規?;a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有利于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工業化進程,有效地減少土地撂荒;有利于促進農業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農業機械化;有利于推動農業生產要素的重組和資源的配置,開辟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渠道。各級干部一定要清醒認識,自覺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緊迫感,切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我縣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
二、開展宣傳與調查,積極營造有利于加快農村土地承
包經營權流轉的氛圍
各鄉鎮要積極配合市、縣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宣
傳活動,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通過張貼宣
傳標語、編黑板報、出宣傳欄、印宣傳冊、派宣傳車、組織相關講座、利用廣播媒體等方式,廣泛宣傳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大力宣傳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辦法(試行)》,讓廣大農民真正了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精神實質,自愿融入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活動中去。縣農業局要結合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培訓鄉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業務指導員50人,這項工作要在6月底前結束。
同時,要全面開展摸底調查,摸清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現實狀況,重點摸清流轉方式、流轉面積、流轉規模、流轉期限、流轉原因、流轉手續、流轉地用途、流轉效果、流轉糾紛情況、流轉管理狀況、流轉潛力等。要求各鄉鎮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及時將摸底調查匯總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摸底調查表由縣農業局另文下發)上報縣農業局。
三、堅持原則,不斷創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形式
各鄉鎮指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必須嚴格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堅持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的原則。在穩定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和土地承包關系的前提下,實行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鼓勵各鄉鎮創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和流轉形式,促進土地合理配置、有效使用。
(二)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侵占農民利益。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不得強迫或阻礙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切實保障農民的經濟利益。
(三)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經營的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與農業區域布局、農業基地建設、土地整理開發結合起來,與培育土地規模經營主體結合起來,實現土地集中連片經營和生產要素優化配置。
(四)堅持規范管理、有序推進的原則。要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和指導,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各項制度,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服務,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管理,及時調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維護各方利益,確保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有序。
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各鄉鎮要大膽創新探索,切實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可采用以下形式:
(一)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型。即引導工商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投資效益農業,連片開發農戶流轉的土地,或者采取公司加農戶和訂單農業的方式,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化經營。也可采用農民土地入股,然后在龍頭企業做工人的辦法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二)農村能人大戶帶動型。即積極鼓勵當地有資金、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種養能人、大戶連片承包農戶流轉的土地,并帶動農戶發展規模經營。
(三)農村土地合作社型。即鼓勵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形式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梢赃x擇不同產業,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建立村級土地合作社,支持其連片開發經營農民流轉的土地。
(四)農戶相互流轉型。即積極鼓勵農戶之間通過出租、互換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鼓勵承包農戶委托發包方和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流轉其承包土地。
(五)村集體集中流轉型。即對二、三產業發展較好,集體經濟有一定實力的村,在依法征得村民同意后,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土地的集中經營或統一流轉。依法收回的承包地、農民自愿放棄的承包地、通過土地整理新增的土地以及集體的“四荒”地,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政策規定統一組織公開發包或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六)撂荒土地代管型。即對撂荒一年以上的承包土地,集體經濟組織可按規定組織代耕,代耕收入歸代耕者。對舉家長期外出且失去聯系農戶的撂荒土地,在確保原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可由集體經濟組織代為流轉,流轉收益歸原承包方。
四、規范運作,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
(一)建立縣鄉土地流轉服務中心??h農業局要設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負責指導全縣土地流轉服務日常工作;鄉(鎮)要設立土地流轉服務站,負責本鄉鎮內土地流轉服務具體工作;各村要設立土地流轉服務工作室,直接承擔土地流轉服務工作,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各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的主要職責:一是負責流轉土地的供求登記和信息工作,主要登記匯總可流轉土地的數量、區位、類別等情況,并將農戶需要流轉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對外招商信息,吸引村組內外的農戶和企業單位投資高效農業;二是負責土地流轉當事人雙方的協調和指導,開展土地評估、合同鑒證、法律政策咨詢等工作;三是負責土地流轉后的跟蹤服務和糾紛調解工作;四是負責對流轉土地進行監管,確保土地的農業用途和適度規模經營。各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要做到“六有”,一是有統一制作的名稱規范的牌子;二是有統一刻制的印章;三是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四是有能正常開展各項服務所必需的實施;五是有2個以上相對專職的工作人員;六是有正常運轉所必要的工作經費。在組建初期,要重點做好制訂管理服務制度、搜集登記土地流轉信息,以及開展土地流轉政策宣傳等工作。有條件的鄉鎮,可逐步建立土地流轉交易大廳。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要在6月中旬前設立起來,其中鄉、村兩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設立的具體情況、制度建設情況和已開展的指導服務項目要及時報縣農業局。
(二)規范流轉手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嚴格按照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和《**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辦法(試行)》執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當事人雙方必須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規范的書面流轉合同。合同樣式統一使用《**市農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范本)。各鄉(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要在縣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指導下,在各村、組開展一次土地流轉合同文本的公示和有關政策的宣傳活動。農戶流轉土地時,各鄉(鎮)、村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室)要免費為流轉雙方提供合同文本,并指導合同簽訂。合同要載明下列事項:當事人雙方的名稱或姓名,流轉方式,土地的位置、面積、用途、使用期限和使用條件,土地收益及支付方式,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流轉使用期滿后土地及地上附著物的處理辦法,爭議的解決辦法,違約責任等。在指導合同簽訂時,對流轉當事人提出的流轉合同鑒證申請,鄉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要及時予以辦理,發現流轉雙方有違反法律政策的約定,要及時提供咨詢,幫助糾正。對土地流轉規模較大的,可以委托村集體統一流轉。要重視對流轉土地用途的審查,防止改變農業用途。要嚴格農業生產經營者的資質審查,確保已流轉土地農戶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必須在土地流轉合同簽訂前對受讓方的資信情況、經營能力、履約能力以及擬經營的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政策、產業發展規劃和區域經濟政策、項目效益風險等進行審查。
(三)建立備案、登記和檔案管理制度。鄉(鎮)土地流轉服務站要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登記冊,落實專人負責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登記、流轉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建立一戶一表、一村一冊、一鄉一柜,一縣一網的土地流轉臺帳制度和信息資源庫。
(四)建立土地流轉信息上報制度。一是上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統計表格。為及時統計、匯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各鄉鎮要指定專人負責,在每季度后5日內(具體為4月5日前報一季度、7月5日前報二季度、10月5日前報三季度、次年1月5日前報四季度)填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統計表》(統計表樣式由縣農業局另文下發),并確保數據準確無誤。在上報統計表的同時,各鄉鎮要對本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形成書面材料與統計表一并上報縣農業局。二是上報典型案例。各鄉鎮要對土地流轉工作中產生的成功案例進行認真剖析,形成經驗材料及時上報縣農業局,縣農業局將在《**農經》中予以刊發,供各鄉鎮學習參考。三是上報問題。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尤其是影響農村穩定的重大問題,各鄉鎮要及時上報縣委、縣政府,同時抄報縣農業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上報工作的完成情況將作為今年各鄉鎮新農村建設考評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部分評分的重要依據。
(五)妥善處置土地流轉糾紛,切實維護承包農戶的合法權益。農村土地流轉行為的不規范可能引發諸多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假如解決不到位,勢必影響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整個土地流轉工作??h里準備成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建立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庭,著力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化解矛盾,理順情緒,規范行為,排除隱患,加快和促進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仲裁委員會由農業、司法、法制、國土等部門組成,辦公室及仲裁庭設在縣農業局,同縣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合署辦公。仲裁庭應選配3名以上仲裁員,由縣仲裁委員會考核聘用,實行持證上崗。
各鄉(鎮)要高度重視解決涉及農民工返鄉可能出現的土地承包和流轉糾紛,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的土地承包權益。要加強對農民工返鄉情況的監測,及時了解和掌握涉及農民工的土地承包和流轉糾紛的發生與調處情況,積極做好工作預案。要暢通糾紛解決渠道,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農民工依法理性地反映問題。
(六)扎實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試點。開展工作試點可以起到率先示范作用,由此進一步促進和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各鄉鎮要選擇若干個產業發展較快、土地流轉工作基礎較好的行政村開展流轉工作試點。試點中,要著重探索如何引導農民流出土地,如何吸引大戶(農業企業)流入土地,如何發揮土地流轉服務組織作用,如何解決流轉中出現的各類矛盾糾紛等問題。要通過試點認真總結經驗,加強指導服務,確保試點一個,成功一個,以推動土地流轉工作快速有序發展,并力爭每個鄉鎮涌現1個以上土地流轉面積占土地總面積50%以上的村。原則上要求小鄉鎮建立1~2個示范點,大鄉鎮建立3~5個示范點。各鄉鎮試點村的選擇情況及試點工作方案要在5月中旬前報縣農業局。
五、完善政策,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縣財政每年將從農業產業化資金中切出15萬元作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培育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和鼓勵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做出貢獻的組織。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認定標準:一是一次性流入土地面積100畝以上;二是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三是與農戶簽訂了規范的流轉合同;四是按流轉合同要求及時支付給農戶土地流轉費用;五是沒有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六是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10人以上;七是規模經營效益顯現,畝產值高于農民個體耕作200元以上;八是年內沒有與農民發生土地流轉糾紛。土地流轉服務組織突出貢獻的認定標準:一是機構健全、人員到位、制度完備、程序規范、經費落實;二是每年開展土地流轉政策宣傳3次以上,接受宣傳的總人數200人以上;三是成效顯著,包括及時規范地進行了流轉土地的供求登記和信息,協調和指導農戶簽訂規范合同文本每年100份以上,成功流轉土地面積每年300畝以上,開展了土地流轉后續跟蹤服務,確保了土地的農業用途,有效地促進了土地的適度(20畝以上)規模經營,及時完成了土地流轉信息的分析、上報工作,土地流轉檔案管理達標,沒有出現土地流轉糾紛等。
(二)制定完善鼓勵土地流轉的配套政策。進一步加快制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優惠政策,對承包土地全部流轉出去且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享受城鎮居民同等待遇;從事企業經營的農民,享受興辦企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其子女可在教育部門指定學校就學,享受與城鎮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農村人口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范圍,促進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向農村延伸,特別是加快解決60歲以上和已經喪失勞動能力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讓他們放心的流轉土地;對于已經流轉土地的農民,引導他們從土地流轉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建立個人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積極探索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社保的做法。對農民原有房屋區分建筑結構、建筑年限、建筑面積、建筑用途、地理位置等給予相應的拆遷補償。
(三)強化金融信貸和用地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業開發項目的專項資金,重點向生產大戶傾斜,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
高新技術引進;金融部門要簡化生產資金貸款手續,積極支持和幫助種養大戶發展生產;農村土地合作社可依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規定進行及時登記,并享受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同等的優惠扶持政策。農村土地合作社從事種養業規模經營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納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支持。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按實際需要允許規模經營主體將占用面積的2—5‰的土地建造簡易倉庫、曬場、運輸道路等,作為農業生產管理輔用地。但土地流轉到期時,規模經營主體要負責還耕。
(四)完善土地流轉風險防范機制。要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基金,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形成土地流轉風險預防、控制、處置機制。加快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土地流轉大戶(企業)就生產的農作物、畜牧產品進行保險,降低規模經營的意外災害風險。
(五)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就業力度。要進一步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加大勞務輸出,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步脫離土地,從農村走向城鎮;加強勞務培訓,大力實施“陽光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通過組織勞務洽談等形式,建立固定的勞務輸出基地,推動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推動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