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8 09:03: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lternation of study and work and dual-card combination, construct the course system oriented by work tasks and work process, create double capability teacher, construct construction training base integrating teaching,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identification, improve socio-technical service.
關鍵詞: 建筑工程;工學;課程;實訓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engineering;courses;practical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0-0226-02
0 引言
我國十六大明確提出,到2025年城市化率要達到55%左右,全國城市人口將達到8.2-8.7億。隨著我國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大量現代化的工業與民用工程項目的建設,迫切需要大量既具有實際動手和操作能力并經過職業技能訓練的從業人員,而通過高職技術教育培養人才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我院自2000年開始設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并在建筑工程企業調研的專業崗位群分析基礎上,確定了建筑工程建筑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適應現代化生產和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主要具備繪制與識讀施工圖的能力、常用建筑材料的應用能力、建筑施工測量的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安全、質量、施工技術)、編制和計算建筑工程造價的能力、監理能力等,畢業生主要面向建設單位、施工企業、監理單位,從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計量計價及監理等工作等。在專業建設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專業建設。
1 形成良性互動的“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進行專業建設,實現實踐性、先進性和職業性的教學過程,分解從“閱讀圖紙工程開工基礎工程主體結構裝飾工程工程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各個施工階段的崗位技能,將職業崗位標準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與職業崗位標準有機融合,使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保持一致性。學生邊學習邊實踐,以“學”指導“做”,以“做”促進“學”,更好地體現“工學結合”的要求。將職業技能培養融入到操作性實驗應用性實訓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中,實現學習與工作崗位對接,以期最大限度與市場無接縫接軌。所培養的學生以建筑施工企業一線的項目施工員為主要就業崗位,以項目造價員、質檢員、資料員為就業崗位群。
下表為根據施工員崗位的工作任務,經綜合分析確定施工員的崗位能力。
注:帶的崗位能力核心崗位能力.
2 構建以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課程是專業的支點,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主要方面。我院積極探索和創新課程建設模式,構建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以建設專業優質核心課程、精品課程為重點,以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為基礎,以構建課程標準和考評體系為保障,融“教、學、做”為一體,全面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我們大幅度修改各專業主要課程的教學大綱,組織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編寫教材,建立相應的試題庫,將職業資格認證、工種技能鑒定等內容納入教學,在高職畢業生中推行“雙證書”或“多證書”,在滿足學生考證、就業需要的同時也相應提升了社會服務能力。我們的課程建設目標是建成達到國家級精品課程標準的課程1門、達到上海市精品課程標準的課程2門、院級精品課程6門,自編教材6門,125規劃教材2門。
3 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教師隊伍
3.1 完善師資隊伍結構,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
加強現有師資的培養,提高教師素質,鼓勵教師在職學習、進修培訓,提高學歷水平和業務能力,并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德國、加拿大等國進修培訓,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與國際接軌。加強教師技能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拓寬師資引進渠道,加大對高學歷、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力度,面向社會招聘優秀碩士研究生以及有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
3.2 雙師型隊伍建設 加強現有教師的培養和培訓,使之盡快具備“雙師”素質。有計劃地組織專業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加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建造師、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掌握最新的技術和管理規范,把行業和技術領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斷引入課堂。
在復合型教師缺乏的情況下,理論教學由理論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實踐教學由實踐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或通過引進經驗豐富的現場技術人員到學院任教,聘請校外實訓基地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發揮“傳、幫、帶”作用,促進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優化。
3.2.1 專業理論課教師 專業理論課教師應掌握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完整的理論知識以及工藝知識,在教學中要處理好與相關課程的配合關系、主輔關系,掌握好相近課程的內容和教學進度、深淺度,要做到這點,要求教師具備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便從不同角度完成對某一教學內容概念、原理及計算方法的講解,并熟練地用以解決生產實際中的計算問題,做到各種教學內容的密切協調與滲透。
3.2.2 實訓指導教師 實訓指導教師要有較高的生產實習教學水平,準確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最優化的實訓方案。實訓指導教師既要有較高的問題感知能力與實施最佳教育方案的能力,又要有遵循學生思想品德與知識、技能、能力形成的規律,善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積極性的能力。
4 建設完善集教學、實(培)訓、開發、鑒定為一體的建筑實訓基地
為盡早將我校建成發展定位準確、辦學特色鮮明、品牌效應突出的職業教育基地,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材建設、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和內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時,全面提升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實現以建筑類專業為重點,兼顧相關專業的設施齊全先進、功能多樣并集教學、實訓、職業技能等級鑒定為一體,具備社會技術培訓與服務的區域資源共享,且在我校乃至上海市相關專業職業群的教學和技能培訓中發揮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實訓基地。
5 結束語
經過十年的努力,目前我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已成為上海市“重點”專業(085工程),已畢業學生千余人,在校學生三百多人,每年培養在職學生千余人,培養的學生深受企業歡迎,部分學生工作后在短短的時間內即成為就業單位的骨干。我們還將一如既往地努力,力爭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成特色鮮明、效果顯著、在全國高職類院校處于領先地位的重點專業。
參考文獻:
[1]曹曄,邵建強.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制度的宏觀探究[J].職教論壇,2006(17).
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育的良好途徑,也是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難點。本文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頂崗實習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同時結合河南建筑業的行業背景,闡述了提高頂崗實習質量的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頂崗實習;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頂崗實習是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其他各教學環節的繼續、深化、補充和檢驗,是學生走向社會和上崗前全面提高職業能力的必經階段,它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專業技能、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前進行頂崗實習是培養施工、管理、服務一線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職業工作能力的必備過程,是學生畢業即能上崗就業的根本之路。近年來,我校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面向工程施工一線技術與管理崗位群,依托行業,聯合企業,深化校企合作,推進專業建設,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進行頂崗實習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
1 頂崗實習現狀
1.1 教學計劃設置
在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計劃中,頂崗實習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學年或者是最后一學年的最后一學期,根據學制的不同,安排27~30周或12~15周時間。大大超過了半年的時間要求,不僅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生產周期較長的特點,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針對具體崗位工作的內容,從崗位實踐中探討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將專業理論知識綜合應用于工程實踐中,從而提高畢業設計(論文)和頂崗實習的質量。
1.2 學生實習崗位分布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崗位與畢業后的職業崗位基本一致,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線的施工員、質檢員、材料員、安全員、資料員和監理員等,再結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能力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具備二級建造師助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學生頂崗實習的單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業、監理企業、造價咨詢企業和少數的房地產企業。而建筑工程的單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產的流動性,又決定了學生頂崗實習的地點遍布全國各地及不同的施工場所。在長達半年以上的的時間里,許多學生的實習崗位還會因工程的進展、崗位的適應性、畢業就業等原因發生變動。
2 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對頂崗實習認識不到位,崗位適應能力較差
頂崗實習期間,學生要扮演學生和員工兩種角色,接受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管理。頂崗實習的學生一方面要接受學校的統一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受到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的約束。對比之下,又覺得企業對他們的要求太高、太嚴,難以適應。再加上大多數企業在為學生提供實習報酬時并不是按正式員工的標準進行,可能會造成學生心理失衡。部分學生過高估價自己,“眼高”現象較突出,一是由于一些學生認為自己已受高等教育,讓其從事具體的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工作中缺乏主動性、責任心和上進心;二是部分學生對頂崗實習的認識不清,認為自己在其中輸入了一定的勞動,要求以相應的工資與自己的付出相配套,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實習報酬的傾向,而現實與其要求不符,則在行動上表現不積極,實習質量難以保證。
2.2師資力量不足,管理難度大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專職的實習指導教師少之又少,尤其是“雙師型”實習指導教師極為稀缺,僅有的幾個實習指導教師除指導實習外,還要擔任其他班級的授課任務,對實習指導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只能派出非專業人員協助,這些非專業人員對具體的技術環節不能做具體的專業指導,不能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能起一般的組織作用。此外,學生實習崗位種類多、人員分散,指導教師到各個實習點指導學生不夠深入,往往只能起到巡視、監督、信息反饋的作用。
2.3企業配合力度不夠、頂崗實習的企業不夠穩定
建筑施工現場危險性較大,很多建筑企業發展良好、工程建設任務繁重,出于安全生產、管理、生產效率以及新設備與工藝技術保密等自身利益的考慮,不太歡迎接收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來企業頂崗工作。即使是允許某些特殊關系的院校學生實習,很多崗位是不敢讓學生真正頂崗操作的。因此很多院校學生實習變成了到企業參觀和調研活動,真正體驗式頂崗實習的學生很少。
2.4頂崗實習考核體制不健全
頂崗實習實施過程中,往往在開始階段安排得井然有序,而在實習結束后的成績評定、內部交流、總結等環節,由于受時間和其他客觀因素制約,往往比較草率,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收獲和教訓不能進行系統的收集、歸納和總結,對取得的成績不能上升到理性。校外實訓基地管理對學生頂崗實習很重要,但現行評價方法往往忽略校外實訓指導教師的有效參與,使得評價內容缺失了重要環節,難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完整性[2]。實訓基地的評價往往是一紙公文或寥寥幾句評語,無法全面衡量頂崗實習成果。
3 提高頂崗實習質量的建議
3.1加大頂崗實習的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首先要做好實施頂崗實習的動員工作。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脫離學校環境,處在完全不同于學校的社會環境中,繁重的生產勞動、復雜的人際關系、嚴格的企業管理,以及種種無法事先預測的人和事,會使學生產生許多想法,甚至產生很多不適。所以,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敬業觀教育和責任感教育,使他們能敬業愛崗、安心本職工作。對于單位的選擇,應充分尊重學生意愿,從學生自身發展角度出發,考慮學生的愿望和職業規劃。此外,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對職業的認知、知識技能儲備、身體狀況、溝通協調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到企業頂崗實習一段時間后,學生的個體差異會比較大。我們尊重這些差異,對學生做好心理調適的同時,注重因材施教、適度分流[3]。
3.2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長久的優質實習基地
頂崗實習需要企業的積極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能滿足頂崗實習需要的優質校外實習基地。要找準學校與企業的利益結合點,本著“雙贏”原則,建立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在目前建筑企業參與合作積極性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學校應充分利用自身條件,探索多種校企合作模式。譬如學??蓛炏葹楹献鲉挝惶峁﹥炐惝厴I生,利用自己的師資、設備為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等。同時專業教師深入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參與技術攻關,與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為企業解決一些技術難題,這將促進企業更樂意接受學生的頂崗實習。
3.3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強化頂崗實習的技術支撐
一方面,從校內選派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具體負責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日常管理,以及與企業的溝通協調,管理部門要在實訓人員組成和資金方面給予適當傾斜,保證一定數量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進入實習一線,為實習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舍得花大力氣從企業聘請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較高、熱心人才培養工作的專家和技術能手作為兼職指導教師,具體負責指導學生在企業的頂崗實習。
3.4創新考核評價體系,確保頂崗實習質量
頂崗實習由于實習地點、實習項目、指導教師等諸多因素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所以必須創新考核評價的辦法,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評定(包括職業資格的認證、優秀頂崗實習生的獎勵)等相結合的辦法,分別確定定量和定性的權重。定性評定包括:思想政治表現、敬業精神、社會適應能力,實習日志、周匯報、轉崗小結、實結、論文答辯等“結果性”評定,評價的主體有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指導教師評價、實習單位評價等。定量考核包括:針對崗位能力目標、實習任務內容而進行的“過程性”考核。
參考文獻:
[1]殷翔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制度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
[2]張雁平,成軍.高職學生頂崗實習評價體系的研究和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5):10-11.
1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崗位及其能力要求
經過走訪建筑行業企業,畢業生跟蹤調查等活動,明確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就業崗位主要有施工員、質檢員、監理員、造價員、資料員等,各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見表1。
2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個專業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多個專業基本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即“一專業核心+多專業基本+基本素質”。具體的能力培養方案見表2。
3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開設
在進行課程體系構建和課程開發時,我院根據“一專業核心+多專業基本+基本素質”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崗位能力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崗位需求,構建出了一套以知識、技能、素質為標準的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的特色課程體系。(1)公共基礎課。不論什么專業,學生都必須學習基本的文化知識。我專業擬為學生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特色概論、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高等數學、應用文寫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育、形勢與政策教育、軍事理論、職業生涯與就業創業指導等公共基礎課,為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打下基礎。同時,在新生入學時要組織他們進行軍訓,培養他們的紀律性和團隊意識。(2)職業基礎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設了一些專業的基礎課程為接下來學習專業技能課程打下基礎。有建筑材料與檢測、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力學與結構、建筑工程測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測量是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來授課的。(3)職業技能課。我專業的擬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術能力,所開設的課程有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施工組織、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識。(4)實踐環節課。光有理論知識的充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結合具體的實踐,才能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進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論知識。我專業開設的實踐課有認識實習、工程施工圖識讀、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訓練、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建筑CAD技能訓練、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工程項目管理實訓、建筑計量與計價實訓、頂崗施工實習、畢業綜合實踐環節。這些實踐課程讓學生可以簡單地模擬實際的工作情況,為他們以后可以很快地適應工作打下基礎。(5)職業選修課。建筑工程專業需要學習的知識是很多的,為了進一步充實學生,我專業開設了很多職業選修課程,方便有興趣的同學進一步學習。有建筑法規、建筑工程經濟、建筑工程資料管理、建筑工程監理、建筑工程檢驗與檢測、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等。
4我院人才培養的成效
關鍵詞: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現狀
全民教育快速發展,尤其是中職院校、高職院校不斷涌現的現在,更多學子得到就學、就業的機會。國家不斷加快城市化建設,建筑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因此該專業學生的教學效果如何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1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現狀
1.1理論知識教學不完善
鑒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導致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均以實踐為主,教學方式雖然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但卻使得學生缺少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學習并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此種教學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做支撐,整體設計中缺乏完整感,并且對于其中的細節難以掌握,甚至有些學生對于造價方面的認知十分淺顯,對于大多數知識的不理解,導致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難以達到教師的要求,并且整體畢業設計的時間也很有限,即使學生“臨時抱佛腳”也難以達到畢業設計的要求。
1.2畢業時間安排不合理
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其在通知學生開始畢業設計,直到畢業設計完成的時間只有兩個月,并且是在3~5月份期間,畢業設計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是個大工程,并且學生需要做整體設計、構思、收集資料、后期修改等多項工作。另外,此階段學校并未停止授課,有些學生依然要去學習新知識,而有些學生則已經參加實習,此種情況下,學生難以準確把握畢業設計時間,時間、精力方面均難以平衡,如此也就導致了畢業設計整體質量難以提升的局面出現。
1.3畢業設計過于流于形式
鑒于學生在學校中主要以掌握技能為主,因此對理論知識傳授有所忽視。部分學生的認知中將畢業設計與理論知識相掛鉤,導致了部分學生認為畢業設計不重要,畢業設計時存在敷衍的態度。另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度不足,難以就畢業設計中的各個框架做深入的擴充,此種情況也直接導致學生的畢業設計難以符合教師的要求。部分學生會存在抄襲其他學生構思、設計的情況,甚至會出現找“”代為完成的情況。
2相關措施
2.1做到合理選題
合理選題對于畢業設計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合理選題方面應兼顧教師、學生兩個方面:①教師是畢業設計的擬題者,其應根據當代建筑行業的發展以及對人才的要求進行擬題工作,使學生能夠在完成畢業的同時對相關方面有更深的了解;②學生在最終進行畢業設計之間往往會經歷選題階段。當學生面對教師提供的各種題目時不要眼花繚亂,在正式選題前學生應對自身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以及今后的就業方向,并以此為依據為自己選題,如此不僅可以避免在設計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也能夠對自己今后的就業有一定幫助。
2.2畢業設計訓練
鑒于畢業設計的困難性和重要性,教師可以在學生正式開始畢業設計前進行畢業設計訓練,建筑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往往包含多個方面,如建筑、造價以及建筑結構設計等,知識的講解往往會被安排在主要課程之后。知識較為復雜,且對于畢業設計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可以針對此些方面開展專門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各種知識和設計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擬題,并自行進行相關設計,在設計完成后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做出評價。并進行適當的指導,使學生能明白自身不足之處,同時也能使學生不再對畢業設計感到陌生。
2.3加強對畢業設計過程的監督
鑒于學生在畢業前期較為忙碌,學生在學校進行畢業設計的時間十分有限,而畢業設計的整體時間較長,學生會存在時間還夠的認知,因此對畢業設計也會存在管理松散的情況。教師應充分發揮作用,通過微信、網絡或電話等形式與學生保持聯系。并掌握學生的畢業設計進度,對于學生在畢業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也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和意見。另外,教師也應對學生做出規劃,使學生能保證在規定時間內有質量的完成節點任務。
2.4協調設計、實習以及就業的關系
學生在進入畢業季后往往會較為迷茫,其既想要快速就業,又不想耽誤到畢業的相關事宜,甚至有些學生在畢業設計以及畢業實習方面陷入兩難的境地。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以上兩者與學生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明白無論是畢業設計,或是畢業實習,均是促進其順利就業的重要手段。豐富的畢業實習經歷可以使學生的畢業設計不再單調、枯燥,其能夠使學生的畢業設計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而優質的畢業設計也是學生實習、就業的敲門磚。當實習單位或就業單位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充滿興趣時,學生的機會就會比其他學生大很多。
2.5改變傳統畢業設計組織形式
在傳統畢業設計中,每個學生單獨負責自己的畢業設計,畢業設計形式是對學生自身能力的衡量,也是其對于自身在幾年的求學中獲取知識的有力體現,但往往會給學生造成壓力。鑒于此,高職院??梢圆扇『献髟O計的形式,如根據學生各自的題目、學生的興趣等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各個學生均能夠找到自己擅長的部分并全權負責。而整體的設計工作則由所有學生共同探討,如此一來各個學生均能夠對整個設計有一定了解,并且也能加強自身個別技能的提升。在進行最終的答辯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負責的部分來向教師介紹畢業設計,而教師也可以根據各個學生的表現以及畢業設計的整體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分。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研究關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關系到該專業學生是否能夠順利畢業,也與該專業教學質量息息相關,甚至與我國整體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關系。在經歷教育改革后,該專業的畢業設計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實際的設計中依然會出現些許問題,從而影響到了該專業學生的畢業情況。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就業而言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關機構和人員應加強此方面的研究和實施力度,使畢業設計不再成為學生的噩夢。
作者:李奇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當前,建筑人才市場上所需要的建筑業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缺口很大。以福建省泉州地區為例,“十一五”期間,本地區所需要的各類建筑高技能人才至少達6萬人,而且常常要求施工員不僅具備現場施工技術指導的能力,還要求同時具備測量員、材料員、質檢員、安全員等相關崗位能力。這充分說明,社會發展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高職院校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進行教學改革的意義也非常重大。
一、當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現狀及不足
(一)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效
2004年10月28日,教育部、建設部聯合了《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行業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其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的主要思想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倡導校企結合,“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建立就業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和內容體系;采用“大專業、小專門化”的課程組織模式;推行“雙證書”制度;推廣“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兼顧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
隨著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入,近些年來,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上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如,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4+x+l”的人才培養模式:第1~4學期為專業平臺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第5學期為專業方向強化階段,學生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及自身興趣,自愿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專業強化,獲得不同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第6學期為企業實踐階段,通過頂崗實習使得學生獲得初步工作經驗。又如,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以構建“大專業、多方向、寬基礎、活模塊”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造就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從2005年起,黎明職業大學土建系也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主要的做法是:
第一,明確了以建筑行業緊缺的“六大員”為專業培養目標,采用“多崗一體、能力遞進”項目化人才培養模式,以“施工員”能力培養為主線,“材料員”、“質檢員”等其他“五大員”能力培養為輔線,實行教學計劃逆向編制法,按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確定所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
第二,按照“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突出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的原則,進行教學內容改革;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進行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改革;運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現場教學、虛擬施工工藝演示、施工現場錄像演示等,實現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方法的有機結合,增強教學的實踐性、直觀性和互動性。
第三,為保證實踐能力培養落實到位,構建了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50%以上。實踐教學環節由崗位基本技能訓練、崗位核心技能訓練、崗位綜合技能訓練等環節組成。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完成“六大員”崗位職業能力訓練以及多崗位的綜合訓練,達到“學習、實訓、頂崗、就業”一條龍的零距離上崗的培養目標。
第四,建立“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機制。專任教師中具有全國注冊建筑師、結構師、監理工程師等資格證書者10人,具有企業工作經歷或到企業掛職鍛煉一年以上的教師15人;聘請了8名中級職稱以上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優化、數量適當、優勢互補、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存在的不足
當然,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改革思路存在的不足一是沒有明確“以創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理念。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意識、開拓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開創型人才為目標而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最早是在1989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來的?,F有的教學改革側重于就業培訓,知識遷移水平差,單純的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了。隨著就業壓力逐年加大,高職院校要創新教學改革理念,培養出具有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知識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缺乏深入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F在有些高職院校還不適應“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向,仍在采用“灌輸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復習考試背筆記”仍普遍存在。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創新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學生學習仍缺少主動性,最終形成理論知識硬、動手能力差、創新意識差、職業素質低的現象。
2實踐教學存在的不足一是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有待規范?,F行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多是原則性的意見,缺乏操作性強的具體標準,而且多為彈性靈活的內容,還無法完全適應建筑工程技術職業能力訓練的特點;在實踐教學內容上要求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實習實訓時間便常隨意縮短。
二是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明顯不足。校企合作共建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存在著“一頭熱一頭冷”的問題,由于校企雙方在利益、保障機制等多方面還沒有達成共識,致使許多實訓基地很難建立,有的即使建立也難長久。這使得學校不得不減少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次數和內容,導致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下降。
三是實踐教學的質量監控體系需要完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中缺乏科學有效的保障與評價體系,對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的目標、項目、條件和時間無強制性的規定,使學生的實際專業技能水平與專業培養目標有較大的差距。
3師資隊伍存在的不足
“雙師型”教師依然缺乏。在高職院校現有的專業教師隊伍中,大部分為“從校門到校門”的年輕教師,缺乏在企業一線工作的經驗,實際動手能力較差。而且這些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也缺乏實踐經驗作為依托,必然會出現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
二、突出實踐特色,培育復合能力,創新教學模式
針對當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繼續深化教學改革,本文按照“突出實踐特色、培育復合能力、創新教學模式”的整體思路,提出以下六點對策建議。
(一)樹立創業新導向,創新高職教學改革的理念
要培養出創業型的高技能人才,就要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中不斷創新理念,積極進行探索和試點,一方面以專業特長為主,在開展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上,同時開展創業知識、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具有創業品質和能力;另一方面以實踐教學內容為基礎,增加創業教育內容,分層次開展不同創業知識、創業內容、創業能力的講座或課程,提高學生的產品質量意識、市場競爭意識和市場經濟頭腦,從而使其更好地適合社會發展和行業競爭的需要。
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也要在校園內努力營造一種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無論是教職工與學生之間,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都要形成一種既講公平競爭,又講團結合作的良好局面,這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促進高職學生養成遵守規則、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習慣。學校還要擴大宣傳“闖市場”精神,努力創造有利于高職學生競爭能力培養的外部環境。
深入抓好就業導向,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把素質教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職業技能訓練三者有機聯系起來,實現學生各項素質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要做到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體以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培養和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重點。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體,就是要求在教學中做到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體系的內部邏輯關系為中心設計實踐教學計劃,確定實踐教學的目標,并在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圍繞此目標進行大力度的改革。
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倡導推行“雙證書”制,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半p證書”即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要把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之中,使職業資格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使學生具有寬口徑、多角色的適應能力,用證書考試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三)技能模塊化教學,推動復合型人才培養
首先,合理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在確保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前提下,大膽地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目進行優化重組,刪除一些過時、陳舊的教學內容。同時,要降低理論教學的深度、難度,加強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加大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比重。
其次,以培育復合型人才為重心,研究與調整每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建筑施工技術》為例,可以重點進行施工員工作中“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過程中質量和安全控制、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等實務性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并融入崗位職業資格考證內容;同時將實際應用的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規范及時地引入教學內容中。
第三,實行技能模塊化教學。要減少一些傳統的演示性、驗證性實驗項目,增加一些綜合性、實用性的實習實訓項目,使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在練中學”、“在干中學”。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完善“課崗證,’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手段
第一,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建設教育信息資料庫。要始終把軟件庫的建設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逐步實現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為了完善“課崗證”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組織力量開發各種應用教學軟件,在教學應用中摸索新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打造一支由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和軟件開發人員等組成的開發團隊,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輔助軟件。
第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以項目進展引導知識擴展。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先系統地介紹經典的各工種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然后組織學生觀看施工現場錄像,而腳手架搭設、模板制作安裝等教學內容在實際工程施工現場通過教師講、工人操作、學生邊看邊學來完成,最后要求學生在施工現場協作進行施工質量檢驗,填寫質量驗收報告,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質量缺陷的原因、產生的后果,在課后通過查找資料進一步擬出整改措施和處理方法。
(五)建設實訓基地,形成校企實習實訓合作機制
第一,建設實訓基地,模擬工程項目施工的真實職業環境。要實現“教、學、做”合一,就要求學生在實訓基地內全過程參與工程實踐,逐步掌握測量放樣、材料檢測、施工技術指導、工程質量檢查與驗收等職業崗位能力,實現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如在建筑施工實訓館內,由能工巧匠進行鋼筋綁扎、安拆模板、墻體砌筑、墻面抹灰、腳手架搭拆等工序的操作,學生邊看邊學,最后分組進行實操訓練,以掌握各工種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
第二,深化產學合作,促進校企雙向交流。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資源優勢,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校也可以利用企業的硬件條件,鍛煉提
高教師素質,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采取訂單式或二加一培養模式,充分尊重企業的需求,強化學生特定方面能力和技能的訓練培養,將一個學期甚至最后一年的實踐教學環節完全放在企業進行,使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更強,崗位適應能力更高。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雙師型教學科研團隊
第一,明確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合格的高職院校教師,不僅能勝任理論教學,還要具有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及較強的動手能力,以滿足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就是要求教師懂得多種教育技術的應用,具備多個領域的知識,并具有講解、操作、示范的能力,最終達到具有科學設計、合理安排各項教學活動的綜合能力。
第二,培育“雙師型”教師隊伍。要打造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可以采取在企業設立培訓基地的做法,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進行頂崗實踐、掛職鍛煉,以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專業技能。還要注重教師的學歷、職稱層次的提高,制定出一套適應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師職稱晉升標準,將教師的精力引導到實踐技能、科研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提高上來,形成正確的導向,為加速培養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營造良好氛圍。
第三,創新教學的方法,實現多樣化。高職教育的課程教學方法要從傳統的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方法轉變為項目教學法、仿真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操作訓練、現場教學等方法,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將教學手段從“黑板+粉筆”向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轉換,努力將教學場所從傳統的單功能專業教室向多功能一體化的“仿真”職場和“全真”職場轉換。
三、結語
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對建筑人才的現實需求本文分析了當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現狀及不足,以“突出實踐特色、培育復合能力、創新教學模式”為目標,提出了六點對策建議,包括:樹立創業新導向,創新高職教學改革的理念;深入抓好就業導向,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技能模塊化教學,推動復合型人才培養;運用多媒體技術,完善“課崗證”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手段;建設實訓基地,形成校企實習實訓合作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雙師型教學科研團隊,等等,希望能為推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特色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23-0172-01
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都開設有土建類專業,最常見的有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許多高職院校往往出于專業群建設壯大、資源共享、平臺共用的需要,同時開設兩個專業。但若問起兩個專業的區別,大家往往只能大概說一個側重技術,一個側重管理。但做過現場的人都知道,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和技術工作是不可能完全分隔清楚的。如果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勢必影響到專業核心能力的分析,再多的教改舉措都只是無用功。同時開設有兩個專業的院校,必須認真分析兩個專業的不同,結合自身的辦學優勢,抓準專業人才的不同特點,合理配置教學資源,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
1 專業現狀對比
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同屬于建筑大類,前者屬于其中的工程管理類,代號560501,后者屬于其中的土建施工類,代號560301。2011年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頒布了土建類專業的教學基本要求,該文件對于兩個專業的主要區別建議見表1。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土建教指委認為建筑工程技術管理專業的初始崗位是建造員,工程技術專業的初始崗位是施工員,但我們國家很多省市并沒有建造員這一實際崗位,大部分都只有施工員這一職業崗位,或是建造師這一注冊執業資格。從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來看,兩個專業的學生在初始就業崗位上也沒有很大區別。
2 專業特色分析
要辦出不同專業各自的特色,關鍵在于抓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正確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結合卓有成效的教學模式,方能辦出專業特色。兩個專業的不同特色分析如下:
①就業面向不同。工程項目參與各方包括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材料供應方、工程咨詢服務方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崗位一般為面向施工單位的一線施工員,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則面向包括建設方、施工方等各方在內,從事如建設單位項目報建、招標工作;施工單位內業、投標及合同管理工作;工程咨詢服務公司招投標、工程項目管理、造價咨詢等工作。
②培養目標不同。如表1所述,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主要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環節,側重培養施工一線的技術管理人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面向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培養參與工程建設各方所需的項目投資策劃、招投標及合同管理、造價管理、施工管理等人員。
③專業核心能力不同。一個專業的核心能力應該由基礎能力、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組成,以循序漸進、逐層遞增的方式形成。建筑工程技術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能力對比見表2。
從上述分析可得,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側重經濟類、管理類能力的培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側重施工技術類、施工組織類能力的培養。
④專業課程體系不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有許多相同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則有所區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基礎工程施工、砌體結構工程施工等各類施工課程,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技術資料管理、房地產開發等經濟管理類課程。
⑤實踐教學體系不同。不同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的形成手段――實踐教學體系是不同的,兩個專業的主要實訓項目對比見表3。
兩個專業開設有許多相同實訓項目,但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實訓項目的側重點、深度及廣度要求是不同的。以建筑工程測量實訓為例,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同學只要求掌握測量儀器基本使用方法、完成工程測量簡單任務即可,而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同學來說,他們除了掌握測量儀器基本使用方法外,還必須模擬完成施工現場的實際測量放線任務,滿足工程建設過程測量需求。實踐體系的不同,正是不同人才培養需求、不同人才能力要求的體現。
3 不同專業和諧發展
在同一所高職院校里同時開設多個相近專業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主要是出于擴大專業隊伍、提升專業群影響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的考慮。但如果沒有對不同專業培養目標、專業能力進行深思熟慮后的準確定位,就會出現專業概念模糊、專業特色混淆、專業建設重復的現象,要不然就是出現專業建設各自為政、教學總量過剩、專業資源浪費的現象。
要使得同一所院校里的相近專業各自健康發展,必須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結合院校所在地的人才需求特征,結合本校的資源特點和優勢,充分論證不同專業的人才定位,準確把握不同專業的人才核心能力,構建各具特色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統籌規劃,合理建設專業群,才能實現教學資源利用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效益最佳化。
[關鍵詞]高職 建筑工程 專業課程群
[作者簡介]肖凱成(1966- ),男,江西永新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學;蔣春霞(1980- ),女,江蘇蘇州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學;楊波(1979- ),女,江蘇南通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學。(江蘇 常州 213164)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立項課題“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吻合度研究——以江蘇省土建類高職專業設置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2011/03/001)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11-0131-02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課程創新是教育制度創新的重點。高職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發展,就要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上尊重個性,照顧特點,發展天賦。為此我們針對進入職業教育學生形象思維的智能特征,及畢業半年后學生以測量、預算、施工為從事最多崗位和測量崗位為薪水最多的情況,面向學生個體與面向學生群體、對學生眼前負責和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對學生負責和對社會負責三者進行高度統一,探索一套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主體集合的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課程群體系,融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校內和校外二位一體的建筑類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
一、人才規格與專業教育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數學應用、計算機基礎知識、英語閱讀、人文知識,具有工程力學、建筑構造、建筑結構、工程識圖和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從事建筑現場施工資料管理、工程施工組織管理、施工技術方案編制、工程質量與安全控制,具備專業應用技術的能力、團隊協作、工作創新精神,能適應建設、管理等第一線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監理、造價咨詢、建筑設計等建筑業企業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的基建管理部門等,主要以建筑施工企業一線的項目施工員為主要就業崗位,以技術員、項目質檢員、安全員、材料檢測實驗員、資料員、監理員、造價員等為就業崗位群。
二、專業群課程體系
(一)構建“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按職業成長規律,將學生學習與職業成長相結合,形成新手—合格、合格—骨干、骨干—技術專家三個階段的課程群體系,構建“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如下表)。
“底層共享”就是通過分析建筑工程技術系現有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崗位工作任務、職業能力需求和知識構成,將各專業共同的制圖知識、材料技術知識、工程測量操作技能、CAD制圖技能等課程內容在理論、技能基礎相同的課程進行整合,形成專業基礎平臺,將專業共同生產技術和職業能力相近的課程進行融合優化,形成職業能力平臺,以上兩個平臺構成“底層共享”能力平臺。本能力在第一學年,以“磚混結構新建部件變電室”項目為引領任務,通過對“施工識圖”“建筑工程測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概預算、建筑施工組織”等共享課程群的學習,了解專業概貌,掌握職業工作基本技能與程序,在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結合項目,指導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設計,使學生初步掌握測量、預算、施工、管理的能力。
“中層分立”就是將專業職業核心能力存在差異的課程進行優化,形成 “中層分立”的職業能力模塊。在第二學年,以“工程學院天工樓(框架)”項目為載體,通過對分立的課程群學習,訓練學生職業整體行動能力,同時將課程自主項目、綜合項目實施延伸至第二課堂,以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企業科技服務項目為內容,提高學生在“測量、預算、施工、管理”等不同目標方面的能力。
“高層共選”就是開發適應學生就業崗位能力變化和個性發展的拓展課程,形成(多個) “高層互選模塊”, 構建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體系。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核心,帶動工程造價專業、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市政工程施工技術專業、工程監理專業協同發展。在第三學年,以“施工現場具體工程項目”為載體,通過互選課程群的學習,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將專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的態度就業,就業作為創業的開始。
(二)“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特征
針對“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我們將“項目貫通、標準融入”,即將行業標準、企業標準融入專業建設和教學過程中,以建筑工程項目為載體貫通施工圖的識讀、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組織管理核心能力培養。
1.“項目貫通”——以工程項目為載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以工程項目為學習載體,依據建設單位按圖組織施工的要求實現以工程項目為載體的項目貫通。以此我們建立了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進行教學,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依據并圍繞職業活動中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來的課程體系。在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群體系開發的基礎上,每個項目都有鮮明的獨立性,又相互關聯,每個項目間的知識和技能層層遞進,前一項目是后一項目的基礎,后一項目提升了前一項目的知識和技能要求。結合課外平等項目逐步鞏固,知識與技能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體現了課程的實踐性。
目前大量的建筑產品主要采用磚混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以及小型工業建筑產品的排架結構,我們在教學中以這四種結構類型的工程項目為主,建立貫穿各學習領域的學習情境。如在施工圖(包括建施、結施、設施)識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依托建筑構造與識圖等學習領域的知識識讀一個工程項目的建筑施工圖部分,結合建筑結構學習領域識讀同一項目結構施工圖部分,按照建筑設備學習領域了解同一項目設備施工圖識讀部分,一個工程項目的三部分識讀能力分階段連續進行。為鞏固識圖能力,在識圖訓練周同步進行另一個項目施工圖的繪制,加強施工圖識讀能力的培養。建筑施工能力、建筑施工組織管理能力也如施工圖識讀能力培養進行。同時,依托“校中廠”“廠中?!钡日鎸嵀h境和模擬真實環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人溝通能力等,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能力。
2.“標準融入”——將行業標準、企業標準融入課程群建設和教學過程中。在課程群建設中參照現行行業、企業標準要求,將其融入專業建設和教學過程中,將各崗位群對應的職業崗位工作要求,作為開發課程群項目建設的充分依據。另外,為解決目前本專業建設相對滯后于行業發展的現狀,與行業一線的技術人員共同參與教學和課程群建設,將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強制性措施、企業文化等內容融入教學過程和專業建設中,并按照建筑規范標準進行修訂。同時結合本行業發展現狀及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標準的應用,實時修改課程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與行業同步發展。
3.將職業資格考核培訓納入課程教學體系。針對已經取得中專文憑的單招生,按行業和崗位群對職業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學體系要求,依據企業職業崗位技能要求制定課程質量標準,將職業資格考核培訓納入課程教學體系。近年來,已有多位同學在校參加了江蘇省造價員資格考試和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并拿到了資格證書,開創出一條在校生可以獲得職業資格的渠道。
4.創建校內決策與校外實戰二位一體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針對所開發的課程群中每個項目,將工學結合選擇在校內實訓室、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校外頂崗實踐基地、其他企業工作現場、社會等環境下輪流完成,如在學生識圖能力的課程群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從最簡單的磚混結構項目出發,選擇適合培養學生專業能力、適合教學操作的知識和內容,作為訓練學生識圖專業能力的實訓任務載體。據此設計學習情境,形成工作過程為導向、依托工作任務載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訓練過程,進行實物觀看—實物圖形表達—圖形解讀。利用實物圖片、視頻、現場教學等手段,同時將框架結構和框剪結構的項目布置下去,延伸到第二課堂,達到同步訓練。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樓板構造識讀教學中,在參觀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分析并討論從受力角度分析幾種常見的現澆樓板的特點和使用,從整體性角度和學生一起分析預制樓板的加強措施,配圖表示。圖片演示地面形式和構造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樓板構造的識讀。為保證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實施,在教學中要明確工作任務、實施過程、考核標準。在考核時,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考核依據,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有以考核專業能力為主的實訓工作任務考核,也有以測試認知水平的知識考核。成績評定方法:根據學生識圖表現、小組成員工作情況、團隊協作和成果來評定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
對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施工組織、建筑裝飾設計等專業課程群的教學,我們選擇了“崗位教學”?!皪徫唤虒W”就是對關鍵類課程實行打破班級、分散到各個崗位上的教學方式,在校內實訓室集中上課,邊講邊練,“項目實施”就是將專業課程分課程、分工程部位、分模塊結合多家企業、多個工程項目的實施,在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校外企業工作現場完成。通過選擇來源于現場的真實項目,先進行課堂教學、校內實訓室分小組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項目分解來架構項目的思路,并把其他項目在第二課堂和現場延伸開來進行實戰,如我們與常州武晉造價事務所合作,帶領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參與了總二車間擴建廠房工程預算書的編制;與戚機廠建筑公司合作,帶領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參與了柴油機試驗站輔房及浴室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與同濟裝飾公司合作,帶領建筑裝飾專業學生參與了中國建設銀行銅陵分行工程裝飾設計工作。通過這些實戰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又達到了課程群教學的目的。
三、學業評價
(一)課程考核原則
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構建中,首先要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每次上課要讓學生明確要達到的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訓練具備相應能力。其次,要以項目為載體,課程教學按相關崗位真實過程的實際項目進行,通過項目教學,使學生具備所學的能力。最后,課程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擯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能按企業真實的工作過程進行自主學習。
(二)考核方式
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考核中,主要采用了六種考核方式:(1)實訓室在線測試。通過自主開發的在線測試系統進行考核,在配備服務器和終端電腦的實訓室進行測試,由電腦從題庫中抽卷、收卷和改卷,自動給出成績。(2)筆試。通過紙質試卷進行考核,卷面主要以主觀題為主。(3)機試。通過計算機實際操作考試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4)現場實踐。在操作現場采用抽簽的方式從給定題庫中選擇題目,并在規定的時間內當場完成操作。(5)展示與答辯。由教師、學生、企業專家(或兼職教師)組成考試小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展示并講解項目成果,考試小組相關人員提問,學生及其項目組成員作答,最后考試小組按評價標準給分。(6)企業專家測評。由企業專家根據企業實際工作要求對學生項目成果給出評分。
四、結語
課程群開發后的實施效果比較好,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校企之間師資的培養及互動,打造了一支“工學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重視“工學結合”的實踐課程群建設,打造了一批建筑工程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打造了一批校外頂崗實踐基地;在實踐課程群的建設中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及時解決了企業的難題,這既服務于學生,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現學生在校頂崗實訓實習,又服務于企業,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技術服務,實現共贏。
總之,根據建筑工程技術特點開發出的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學習規律相結合的專業課程體系,項目化的課程教學策略,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學院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得到了體現,學生的職業整體行動能力培養得到了保證。
[參考文獻]
[1]池麗華.商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若干問題思考[J].出國與就業,2009(12).
[2]周明儒.談談如何搞好課題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