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8 09:03: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政策法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政策法規能夠提高行政服務水平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對于醫院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醫院能夠在市場中處于不敗之地,醫院一切工作必須以服務患者為重心,行政管理也不例外,他們或者直接服務于患者,或者間接為患者提供服務。而對于患者而言,醫院行政管理中能夠將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等運用其中使患者實實在在地感到醫院帶給他們的溫暖和關心,也就無形中樹立了行政管理及服務的品牌。
1.2政策法規是醫院行政管理的后盾
醫院的行政管理和企業行政管理有許多相似之處,而在醫院行政管理過程中政策法規則成為了運轉的堅強后盾。在我國醫院行政管理過程中,行政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傳達、組織、協調、督促等任務。行政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必須樹立“臨床第一”的服務理念,將相關政策法規熟記于心,并且善于運用政策法規去解決科室間的關系,能夠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盡可能地減輕醫務工作壓力,把行政管理功能發揮到極致[5]。此外,行政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善于發現一線科室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保證一線能夠正常運轉。
1.3政策法規能夠提高醫院整體效益
醫院行政管理在我國現行醫院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政策法規在現代醫院管理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員掌握政策法規并且正確、合理地運用,將直接影響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運行,它制約著全院的整體效益。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等人曾經在自己的書中說到: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政策法規則是“做正確的事”。醫院的行政管理并不應該背離政策法規而獨立存在,兩者應該共存。當兩者發生沖突時,應該著眼于政策法規,然后再更好地完善行政管理[6]。醫院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更是一個高技術含量、多專業協作的特殊專業,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相對較大。醫院應該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力度,充分調動行政人員的管理主動性,讓他們能夠根據政策法規充分激發人力資源潛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從源頭上促進醫院整體效益的提升。
2討論
關鍵詞:中國,生物質能政策,政策效果
生物質能是指直接或間接地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后蘊藏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是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是可再生的綠色能源[1]。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開發利用可再生清潔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論文格式。本文參考國內相關學者對我國生物質能政策及其問題的研究,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
1生物質能的利用情況1.1 生物質能分類按來源,生物質能可分為五類:(1)林業資源,是指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2)農業資源,是指農業作物、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和農業加工業的廢棄物;(3)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生活污水主要由城鎮居民生活、商業和服務業的各種排水組成。論文格式。工業有機廢水主要是釀酒、制糖等行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等,其中都富含有機物;(4)城市固體廢物,主要是由城鎮居民生活垃圾,商業、服務業垃圾和少量建筑業垃圾等固體廢物構成。(5)畜禽糞便,是畜禽排泄物的總稱,它是其他形態生物質的轉化形式[2]。
1.2 生物質能在我國利用情況我國是農業大國,生物質能豐富,主要有農作物秸稈、樹木枝椏、畜禽糞便、能源作物、工業有機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7]。目前,我國生物質資源可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5億t標準煤,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t標準煤[3]。
但是,我國生物質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每年有2 億t秸稈露地燃燒,25 億t畜禽糞便污染環境,2 億多萬t林地廢棄物白白遺棄,1 億多hm2土地被拋荒,如能利用現有資源的一半,生物質產業年產值就可達2萬億元,這將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開辟出一個新的途徑[4]。
2我國生物質能政策 由于生物質能在我國的巨大產量和重要意義,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以促進其發展,表1匯總了2005年至2008國家頒布的涉及促進生物質能發展的政策法規。
表1我國主要生物質能政策一覽表2005-2008[3,5,6]
《中國醫藥導刊》對我國醫藥行業的技術交流和企業及產品的宣傳具有行業主流強勢媒體的功能。多年來,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管理和領導下,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領導的支持和編輯部全體同仁,作者和讀者共同努力下,近10年來《中國醫藥導刊》一直高質量按時出版,2008年6月又被科技部正式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核心期刊)”。同時,《中國醫藥導刊》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國醫藥導刊》經新聞出版局批準,從2008年7月正式有雙月刊變更為月刊。定價:23.00元/期。歡迎廣大醫務者、專家、讀者、醫藥工作者積極訂閱并向本刊投稿,提出寶貴意見。
方針與任務
《中國醫藥導刊》集醫學、藥學及相關政策法規于一體,力爭站在當今世界醫藥科技發展的最前沿,突出"前瞻性、實用性、指導性、科學性",積極協助我國臨床醫藥工作者,及時了解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政策和法規,掌握國內外醫藥科技產品的最新發展和治療學進展的最新動向,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制觀念、理論素養和診療水平,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水準醫療服務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促進我國醫藥科技事業的良性發展。
受眾讀者群
讀者對象為廣大臨床醫生和臨床藥學工作者和其他醫藥衛生人員、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
欄目設置
一、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長主要職責
協助校長組織抓好日常德育管理工作,分管學校師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師考勤、文體活動、校園環境與安全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協助校長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及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執行落實上級的指示和學校的各項決議。審核所分管職能部門的計劃、總結和對師生的獎懲決定。
2、組織實施有關德育的規章制度,負責組織落實、檢查、評估。負責抓好教職工和學生的評先、評優工作;負責對師生違紀事件及時處理、公布。
3、組織制定德育的各種工作方案、計劃、措施,并抓好落實工作。負責組織指導定期召開德育研討會、班主任工作座談會、校園現狀分析會、寄宿生情況匯報會等德育工作會議。
4、組織開展德育研究工作,每學年主持召開1-2次德育論文、經驗交流會, 匯編德育研究成果,并向上級刊物、年會等推薦優秀論文或經驗總結。
5、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環境建設、校園安全,確保師生平安,避免發生校內安全突發性事件。
6、負責抓好教職工的考勤工作,執行教職工請假制度,抓
好每學期統計和公布教職工出勤情況,按政策規定提出教職工曠教曠工處理意見。協助校黨支部做好教職工的計劃生育工作。
7、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領導德育部門做好每周一上午的升旗儀式活動和其它系列活動。
8、負責對大隊部、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指導、檢查、考核。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班主任的選配和安排。
9、完成校長交辦的其它工作。
二、分管后勤工作副校長主要職責
協助校長組織抓好學校的后勤系統保障工作。分管學校的校舍、環境和基本設施規劃建設,后勤系統管理與服務,后勤資源規劃與配置,財務審核與創收,辦公室、電教部門、衛生室等工作。主管總務處及其職能部門,協管實驗室、圖書館硬件建設。其主要職責是:
1、協助校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執行上級有關指示和學校各項決議,落實后勤供應保障的各項計劃、措施。
2、負責抓好制定后勤工作的計劃和實施方案,并組織貫徹落實和檢查督促。審核所主管職能部門的計劃(包括實施方案和執行情況)和總結。根據干部職工的思想狀況、業務水平能力和工作需要,做好人員選配和工作安排。
3、認真執行上級有關部門頒布的財務政策規定,健全財務制度,協助校長開源節流,理好財、管好財,堅持艱苦創校、勤儉辦學原則,加強廉政建設。審核有關收費標準,組織做好學生注冊收費工作。
4、執行購物用物審批制度,審批低值易耗品的采購計劃及固定資產報廢工作。組織抓好大宗物資采購,并做好校務公開工作。
5、負責調研和制訂學校基本建設統一規劃,負責審核基建合同和預決算,安排好平時修繕。
6、負責規劃校園綠化、美化工作,優化校園環境建設和文化建設。加強對后勤服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樹立良好的服務育人形象,努力為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提供優質服務。
7、組織制訂后勤安全工作計劃,嚴防食物中毒,保障各類設備安全。
8、完成校長交辦的其它工作。
三、分管教學工作副校長主要職責
協助校長組織抓好學校的日常教學、教研、教改和教務工作。分管學校的教學、教務、教科研、教改、培訓、招生等工作,主管教務處、教研組、幼兒園、實驗室、圖書館等,其主要職責是:
1、協助校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
執行上級有關指示和學校各項決議,落實“教學中心、質量第一”的各項計劃、措施。審核所分管職能部門的計劃(包括實施方案和執行情況)和總結。
2、負責抓好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和教研教改方案,并組織實施和檢查落實。審定教務處、教研組工作計劃、總結。根據教師的思想狀況、業務水平、教學水平和工作需要,做好各科任教師的選配和安排。
3、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經常組織檢查教師備課、授課、作業批改、課后輔導等工作情況。經常深入課堂聽課,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作出評價和指導,組織觀摩教學,幫助教師總結經驗。
4、定期召開教研組長、任課教師、學生代表等會議,了解和掌握教學情況,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正措施,探索教學模式,組織教研教改活動。
5、負責組織落實招生計劃,完成招生任務,負責組織新生入學編班工作。貫徹落實學籍管理規定和程序,審批學籍變動和學生考勤曠課處理意見,組織抓好學籍管理和鞏固率工作。
6、組織做好教師的教學考評、業務進修和繼續教育等工作。
7、審核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的增添計劃,負責審批教學、
實驗設備、器材使用和處理,提高各功能室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關鍵詞】 碩士;創新能力;現狀
一、我國高等學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取得的成績
(1)政策法規方面的不斷改善。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與實踐是隨著創新教育思潮的產生而產生,并逐步通過各項法律、政策、文件深入開展,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一育法》、《關于加強和改進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關于加強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管理的通知》、《關于加強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區域合作的意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實施基本要求》等等。這些、法律、政策、文件集中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門對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實施思路與逐步規范的具體措施,屬宏觀的指導性文件。使我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高等學校在提高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一,教育結構不斷優化,培養形式多樣化。近年來實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和發展了一批重點學科、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和科技創新平臺,為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按_立了較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門類比較齊全、結構和布局比較合理、覆蓋面較寬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學位體系。”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國專業學位教育已累計招生86.5萬人,其中學歷教育招生24.6萬,占專業學位總體招生數的28.4%;在職攻讀招生61.9萬,占專業學位總體招生數的71.6%。目前我國參與專業學位教育的院??倲禐?31個,占我國博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總數的60%。我國初步建立了專業學位教育制度,培養了大量應用型專門人才。
第二,高等學校日益重視,積極探索各種途徑提高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高等學校日益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加強研究與實施碩士研究生穿心能力提高的各種途徑:
二、我國高等學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等學校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總體不足。在2002年10月召開的全國碩士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上,參會者一致認為:目前,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問題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 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不強。
已有的許多調查數據也顯示出我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國務院學位辦專項課題“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現狀調查與研究”,從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共選擇7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發放了3500份問卷就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現狀展開了調查,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我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總體上一般,其中9%和38%的導師認為碩士生的創新能力為“優”和“良”, 53%的導師和47%的教育管理人員認為碩士生的創新能力一般甚至較差;碩士研究生在這方面的自我評價也較低:碩士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一般”和“差”的分別為51%和34%;用人單位認為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一般”和“差”的比例達68%。我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具有創新性的高質量論文數目少。學術論文的質量和數量因其較強的客觀性而成為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近幾年我國高校發表國際學術榜論文的數量有較大增長,但總體而言,我們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不只表現在學術論文的數量偏少方面,更主要表現在學術論文的質量差距較大方面。即論文的被引用次數。
我國2005年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2006年我國的Nature論文被引次數超過期刊IF值的,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Science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IF值的,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三。”
此外,普遍認為學位論文的創新性是碩士生創新能力的體現。但在我國當下的碩士生培養中,學位論文的質量卻不容樂觀:第一,相當一部分碩士生論文寫作過程中缺乏第一手資料,多是“閉門造車”,由于學生自身水平所限,搜集的資料不全面,很難做出具有創新性的學位論文。第二,部分碩士生的學位論文題目由導師指定,忽視選題過程學生發現研究創新點、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第三,碩士研究生文獻檢索和資料處理能力不足,嚴重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第四,部分碩士研究生研究分析問題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不強,逆向思維與獨立判斷能力不足,對已有的學說或學術成果盲目信任、贊同,而較少的思考、質疑,較少把自己的觀點、看法或實踐表達出來,難以得出嚴密的結論。第五,論文答辯形同虛設,答辯組的成員多為校內相近專業的老師,彼此間互相照顧,論文通過率達到90%以上,甚至100%,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導師以及學生放松了對學位論文重視程度,畢業論文的質量難以保證。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結論,客觀地反映了國內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不足。
第二,參與科學研究少。碩士研究生既是學生又是研究者,既要學習又要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有所創造。碩士研究生要在科學研究中培養自身獨立科研的能力,科研是碩士研究生教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參與課題研究其實就是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的科研實踐過程,它與碩士研究生學習是相互補充的,碩士研究生能在參與課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推動自己進一步擴充知識。我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碩士生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太少。
第三,參與社會實踐少。實踐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在創新實踐活動中,創新思維能力可得到鞏固和發展,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得到進一步加強。知識的掌握和創新能力的形成,最終都將通過實踐活動來體現。碩士研究生要走進社會,了解社會,最終服務于社會,就必須走出校園,以實際生活為基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參與科研實踐活動極為重要。“社會實踐”是碩士研究生接受鍛煉、增長知識、施展才華的舞臺,是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的“源頭活水”,也是能更好地將科技新成果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p>
參與實踐最明顯的結果就是動手操作能力不強,動手能力水平低歷來是我國碩士研究生能力結構中的薄弱環節。
參考文獻:
[1]吳啟迪.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十次會議上的講話「J].學位與碩士研究生教育.2006.1:1一9
英文名稱:
主管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主辦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4-5329
國內刊號:13-1394/S
郵發代號:18-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6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論文關鍵詞:反壟斷政策;新經濟;經濟全球化;進入壁壘
一、創新重要性的凸現要求反壟斷政策立足于現實的市場結構——壟斷競爭
新經濟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全球化經濟,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工具,高科技產業為支柱,全球化大市場為基礎,經濟結構、經濟組織、經濟運行呈現出全新特點的創新型經濟。因此,將新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歸于創新是毋庸置疑的。創新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樣的市場結構更適合于創新呢?現實情況是,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最有利于技術創新。這主要緣于:
1.創新的風險性創新需要大量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是企業通過直接從政府、社會、創新板市場進行風險融資,對無形的創意或點子進行的投資,當期的投資只能通過后期利潤來回報,這一點不同于當期的投資就可以從出售產品的利潤中獲得回報的常規投資。二者的實質區別在于:前者激勵創新,后者限制創新。由此看來,創新投資的風險性、不確定性要求企業向投資者支付較高的報酬,企業前期的大量投資也只能通過后期增加創新產品的銷售來收回,因而投資的固定成本極高,但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和生產、銷售技術的發達,卻使創新投資的邊際成本極低。新經濟的這一特性決定了創新的成果只有通過獲取市場壟斷力量,才能產生贏利否則,如果缺乏市場壟斷力量,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經濟將會極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將創新產品的價格壓低至邊際成本,從而無法彌補高昂的固定成本,其結果自然是無人愿意創新。這表明新經濟發展依靠創新,創新需要壟斷,新經濟時代壟斷的普遍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事實。只是壟斷勢力不同,壟斷程度有別而已,具有相當大壟斷勢力的企業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企業依靠有限的壟斷力量,通過創新,展開競爭。但這里的壟斷并不全是產品差別化、進^壁壘、規模經濟等引起的,更多的則是基于技術先行創新、品牌或文化習慣、市場先人等因素在一段時間里占有市場優勢的情況,因而壟斷并不排除競爭.相反,在競爭者的模仿、追趕、超越中,這種壟斷很難保持。這里的競爭也不是以價格手段為主.而是以更高檔次上的來自于潛在威脅的非價格競爭為主.正如克魯格曼(p.krugman)所言:“當你在通用汽車公司干.你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是誰.他們在干什么但是·如果你從事電子或諸如此類的行業,那么,可能打敗你的對手的名子你連聽也段有聽說過。這樣,你就不可避免地一直承受著競爭的壓力。”可見.新經濟時代,壟斷只是相對的,競爭才是絕對的。競爭的結果要么是適者生存.要么是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式的創造性毀滅。所謂創造性毀滅,是指競爭對手依靠更新的創新打破原有的壟斷局面,形成新的壟斷。但壟斷并不妨礙創新,而是促成創新.推動更新的創新,“它形成了使創新不斷出現的最大基因竹。因此.反壟斷政策在調節壟斷與競爭的關系時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是保護消費者利益.實現經濟效率,還是推動創新?為什么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肢解微軟的經濟學家都不約而同地將“推動創新”作為自己的主要理由?這是否意味著新經濟時代反壟斷政策更應注重對企業創新行為的保護?
2.創新的動力從創新的動力來看.技術創新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壟斷前景推動的技術創新,這類企業在技術創新后一段時間內可以持久地保持優勢地位;二是競爭前景推動的技術創新.這類企業在技術創新后.很快會遇到新的對手,優勢難以持久,引起創新困難。假定只有前者而沒有后者,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停止;假定只有后者而投有前者,就會出現模仿而無太的創新。顯然.技術創新要求既保持一定的壟斷性,又不失競爭活力的市場結構,只有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最能推動技術創新。經典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將市場結構劃分為四種具體形態: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均有其理論上的合理性,但缺乏現實性.現實的市場結構是以介于二者之間的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為主,在產品差別化條件下.寡頭壟斷實質上也是壟斷競爭。這一點早在產業組織理論形成之初,張伯侖(e.h.chamberlin)等人就進行了充分的論證。這也是為什么現有反壟斷政策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講,并不是一味地消除壟斷,只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更傾向于對壟斷的限制和對競爭的培植。新經濟時代,創新的突出重要性,不僅進一步喚起了人們對現實的市場結構的正視,對壟斷的普遍性的認可,而且也引發了人們對反壟斷政策的傾向性的重新思考:反壟斷政策是更傾向于對壟斷的培植而不是抑制,還是相反?
二、經濟全球化的推進要求政府制定反壟斷政策的視野更加開闊——關注國家戰略利益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一場與信息經濟相聯系,以新型的國際分工為基礎,以完整發達的世界市場體系為紐帶.以全方位、網絡型的國家間經濟交往為手段的經濟全球化浪潮悄然興起。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使企業過去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本國的同行,而現在更經常的威脅則來自外國企業,企業不得不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擴大生產規模,展開競爭。這一切使政府干預經濟的理念發生了變化,從過去主要彌補國內市場經濟的局限性轉而在全球范圍內運用宏觀調控政策干預經濟,突出國家戰略利益的重要性。體現在反壟斷政策法規上就是.拓寬了政府實施反壟斷政策的視野,政府不僅要關注國內市場壟斷與競爭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展示本國的規模優勢.讓本國企業獲得世界市場利潤的更太份額,謀求實現國家戰略利益,而不再當然地以著重保護本國消費者和其他生產者的利益為政策關注的重點。因此.遵循在全球范圍內國家戰略利益為重的原則,政府在全球范圍內設計反壟斷政策法規的目標,處理規模經濟和競爭活力的問題時,自然側重于鼓勵規模經濟發展。在微軟案中,國家戰略利益成為美國政府首先考慮的因素。微軟公司的軟件技術已經壟斷了整個世界市場,目前,還沒有能夠同微軟相抗衡的軟件公司。因此,在確信美國軟件業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牢固地樹立了壟斷地位,壟斷利潤能夠源源不斷地流進美國人腰包的前提下,美國政府可以從容地在國內對微軟公司進行反壟斷起訴。但與微軟公司壟斷案相反,美國政府對90年代先后出現的美國國民銀行與美洲銀行、時代華納與在線公司、麥道公司與波音公司等幾起公司超級兼并案是否會導致壟斷卻態度暖昧,為什么?同樣,也是出于對國家戰略利益的考慮,以在線公司對時代華納的兼并為例.美國的傳媒業和網絡技術并不像其軟件技術一樣壟斷全球,其遇到了歐洲的強有力競爭。為了與歐洲抗衡,美國需要規模巨大的企業在這一產業參與全球壟斷性競爭。因此,這類巨型兼并并無反壟斷之憂。美國政府運用反壟斷政策措施上的不置可否.既體現了保護競爭活力的傾向,促進本國生產者進行競爭、創新,鞏固本國軟件技術在全球的壟斷地位,又體現了發揮規模經濟優勢的意愿,鼓勵了本國其他產業的企業參與全球壟斷性競爭??梢?,反壟斷是有條件的,其本質是符臺國家戰略利益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當政府需要鼓勵本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時,利用壟斷優勢比限制壟斷弊害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產業組織理論的變化要求政府運用反壟斷政策的目標側重點有所轉移——突出經濟效率
70年代以前,哈佛學派的產業組織理論構建了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的分析模型,認為三者之間存在著單向因果關系,即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決定市場績效,并將市場結構作為分析的重點,十分強調市場結構對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決定作用。認為理想的市場結構應該是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即既有利于維護競爭,又有利于發揮規模經濟優勢的格局。判斷市場結構是不是有效競爭的標準為集中度不太高;市場進入容易;投有極端的產品差別化。在此基礎上,該理論主張政府采取企業分割、禁止兼并等嚴格限制壟斷的政策法規.直接作用于市場結構.為企業開展有效競爭創造條件.最終實現臺意的市場績效。以此為依據.政府的反壟斷政策也是嚴格禁止壟斷的,具體體現在:①禁止直接限制競爭的卡特爾;②為了防患于未然,對形成強大市場支配力的臺并進行限制、禁止;③對現有的壟斷企業進行嚴格的結構管制(企業分割)。即只要企業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對市場具有支配力,即使企業投有濫用市場優勢妨礙競爭,仍在反壟斷政策所及之列??梢?,基于哈佛學派的反壟斷政策法規是結構主義(針對經濟力量的過分集中,企業市場份額過高的市場結構所作的嚴格的防范性、禁止性規定)的。在哈佛學派盛行的1970年前后,美國曾對一大批反壟斷案件相繼提起訴訟,但這種嚴格的結構主義反壟斷政策法規,以其巨額的訴訟費用、遙遙無期的訴訟時間、削弱美國優勢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弊端,從8o年代開始在美國逐步失去了主導地位。政府放棄結構主義反壟斷政策法規的情況也出現在歐洲和日本。
7o年代以后,在與哈佛學派的爭論中,幾乎與美國的新經濟同時起步的芝加哥學派開始崛起。遮一理論認為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三者之間存在著雙向的互動關系,其中市場績效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同的企業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場結構。正是由于一些企業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取得更高的市場效率,所以,它們才能獲得更高利潤,并進而促進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形成以大企業和高集中度為特征的市場結構。壟斷企業是競爭中的勝者,壟斷地位是“效率性的證明”但壟斷勢力在市場中的存在,壟斷利潤的獲得并不是長期穩定的現象因為壟斷企業如果濫用權力,獲得超額利潤,必然誘發新的企業進入,在進入障礙較小時,政府不必過分擔心,其他廠商的進入自然會使原廠商的壟斷地位消失;在進入障礙較多時,特別是壟斷廠商通過市場策略抵制潛在進入者,延緩了其他廠商的進入時,政府就有必要運用反壟斷政策法規進行管制。但政府對壟斷的分析不能單看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而應當根據市場績效來判斷。企業規模大能夠提高經濟效益,市場績效良好,政府就不必管制。據此,芝加哥學派認為政府反壟斷政策的惟一目標就是追求“卓越的經濟效率”。芝加哥學派的理論和主張對政府的反壟斷政策法規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使政府的反壟斷立法從結構主義向行為主義轉變。按照行為主義規范,企業通過高質量的產品、優秀的商業技巧或歷史原因而獲得市場支配力,從而規模大,占有市場份額高并不違法,除非他們濫用了自己的經濟優勢,即只有大企業濫用其市場優勢,采取合謀、勾結、搭售、對新的競爭者進人市場設置人為障礙等行為,并在一定的交易頓域內對經濟效率造成實質損害時,才為反壟斷政策法規所禁止。產業組織理論的變化使反壟斷政策法規不得不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企業的規模、市場勢力和企業行為,哪個對經濟效率更有影響,更值得關注?
四、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加大了政府運用反壟斷政策的難度——兼顧企業、市場、法律和技術
從微軟一案所引起的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眾多爭議來看,這一案件所涉及的已不只是單純的法律或經濟問題,而是新經濟時代市場、法律、技術相互碰撞的結果,由此引發的一些新的深層次的問題是傳統的思維和知識難以圓滿解答的:
首先,市場進入壁壘問題。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企業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擴大經濟規模,降低成本,一旦形成壟斷,潛在進人者會遇到物質資本構筑的高壁壘,再加上在位者采取阻止進入的市場策略,壟斷者的地位很難動搖。而在新經濟時代,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要素是知識、技術、信息、創新意識、時效觀念等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已退居其次,而人力資本可以隨著人員流動而流動因此,人力資本構成的進人障礙比物質資本低得多。現有的反壟斷政策法規是否適用新經濟時代的高科技行業值得思考?,F有的反壟斷政策法規都是以工業經濟時代市場競爭態勢為背景的,主旨在于減少進入壁壘.維護市場自由競爭的秩序?;诠饘W派的反壟斷政策主要針對規模經濟、資本需要量、產品差別化等進入壁壘,通過增加政府對市場結構的干預,降低市場集中度來增加有效競爭;基于芝加哥學派的反壟斷政策主要針對政府管制所造成的進入壁壘,通過減少政府對產業組織的干預來擴大企業自由競爭的空間。然而,新經濟時代市場競爭態勢是熊彼特式的“創造性毀滅”,人力資本構成的進人壁壘大大降低,技術創新的速度遠不同于工業經濟時代,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壟斷不可能阻礙競爭,也不可能阻止技術進步。反壟斷究竟反什么?是市場高集中度,政府管制,還是企業阻止自由競爭的行為?如果貿然引用該政策,即便政府并不必然地考慮企業利益,至少也該為高科技領域的國家戰略利益著想。難怪微軟一案一渡三折,持續敷年;司法界、經濟界、消費者各執一詞,褒貶不一;美國政府既態度鮮明,毫不含糊,又小心謹慎,留有余地。這恰恰表明了作為新經濟領頭羊的美國在運用工業經濟時代的反壟斷法調節新經擠時代、高科技產業的競爭關系時,遇到了矛盾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