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6 15:55: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科學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 選題方向 研究趨勢
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選題方向分析
近年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研究生教育發展非常迅速,其中,碩士研究生已成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碩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礎課和管理類必修課學習后,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領域選擇研究方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學習。
本文依據《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檢索,該數據庫是目前國內相關資源最完備、高質量、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至2010年11月1日,累積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文獻87.5萬多篇,文獻的來源是全國530多家碩士生培養單位的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本文統計出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論文選題的主要方向,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輸入榆索控制條件?!鞍l表時間”輸人從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學位單位”輸人模糊,“優秀論文級別”輸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單位”輸入模糊。第二步,輸入內容榆索條件。“主題詞”輸入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向,如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等,點擊“檢索文獻”。第三步:按文獻分組排序方式選擇文獻。文獻分組點擊“學科專業”在下拉菜單中選擇“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即可。其統計結果如圖1:
從圖可以看出,物流、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學與T程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說明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熱點越來越受到信息技術、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影響。出現這種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術的深遠影響和國家的信息化戰略已得到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界的重視,并日.在企業信息化、決策支持系統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與實踐很好的結合,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環經濟與綠色物流的發展、以信息技術構建傳統物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系、物流系統優化的工具化與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與創新是研究熱點。在項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應商和項目外包管理項目成為焦點,高級管理層更加接受項目管理和項目群管理的價值,在金融危機之后要追求項目的項目組合管理得到重視。在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約與員丁績效、組織公平感與組織績效是研究熱點。
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趨勢分析
根據以上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選題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趨勢越來越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
由于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管理變革,管理科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術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手段獲取、傳遞、存儲、處理、顯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術。信息技術的研究包括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學科以及這些學科在信息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件和設備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當今世界,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對整個人類社會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所以信息技術和知識資奉的發展,不僅豐富了管理科學的研究內容,也給管理科學研究提出了許多新課題:
2、管理科學與一f程的研究趨勢越來越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由于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生產與流通的變革而產生了如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服務管理等研究領域與-向。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學者在營銷與運作的整體優化、多渠道供應鏈管理、綜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應用成果,并且未來一段時間還將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的熱點。
3、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趨勢越來越向知識經濟的影響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作為一種新的資源的觀念已經逐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知識管理成為最為關注的話題。當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企業必須不斷獲得新知識,并利用知識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知識管理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的途徑。知識管理包括幾個方面工作:建立知識庫;促進員工的知識交流;建立尊重知識的內部環境;把知識作為資產來管理等。在未來幾年知識管理的研究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知識本身的特征;知識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識產生知識在企業間的傳播機制;個體知識與組織知識的相互作用關系。
4、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越來越側重系統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用復雜性科學的方法探索管理問題成為研究的熱點。復雜系統管理理論基礎包括:從確定性到不確定性;從線性到非線性非線性理論,其中的非線性理論涉及到耗散結構論、突變論、協同論、混沌動力學以及分形理論;從他組織到自組織;從時間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從簡單性到復雜性;從復雜系統到復雜網絡;從硬系統到軟系統方法,這里主要指的是錢學森的綜合集成方法;從單元系統到系統集成。例如,運用復雜性科學的方法從組織內部的各組元間以及組織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中尋找組織發展和進化的動因和規律,以使組織能適應社會、經濟及技術的迅速發展。
5、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趨勢越來越向低碳管理方面發展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鄭州大學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鄭州大學管理工程系承擔著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的任務,遵循國家人才培養要求,結合河南省情,充分發揮鄭州大學的多學科優勢,以“創建一流大學、培育創新型人才,立足河南,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持”為目標追求、教育理念和服務定位,通過“基本知識+專業特色+創業精神”的教育方式,確立了以培養具有企業家潛質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型人才為目標的創新培養模式。
一、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目標
鄭州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將以扎實的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理論知識為基礎,緊密結合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充分利用鄭州大學的綜合資源和良好聲譽,突出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在工業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專業特色,實現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上創新和突破,培育能夠滿足河南及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具有“企業家潛質”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型復合人才。
二、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的定位
1、管理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復合型創業人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對創業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口文/李冰多。而管理科學與工程就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融合了管理科學、經濟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因此在人才培養工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們的創業精神和企業家潛質,培育復合型的創業人才。
2、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復合創業人才。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而管理能力是一項應用性、實踐性、技能性等特點很明顯的復合能力,因此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驗與生產相結合、設計與操作相結合。在注重學生全面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同時,需要注重落實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應用基本知識和方法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3、專業性、創新性、創業性復合型人才。專業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各課程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基本實驗和實踐技能。創新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要求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學習新知識、應用新知識的精神。創業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要求具備創業意識、開拓能力,具有拼搏、冒險、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學生的情感、道德、藝術、體格、事業心、行動力、執行力等綜合素質,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人際關系等,事實上都是創業素質的培養。
鄭州大學作為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高校,有責任加快培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需要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復合型創業人才。鄭州大學“企業家潛質創業人才培養”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的建立,不僅能夠培養大量具有企業家潛質的優秀創業人才,滿足河南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人才需求,而且其研究教學成果與教學實踐還能夠為其他學科和高校提供示范。
三、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教學基地化、教學實訓企業化。創新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實驗、實踐教學為輔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將大量的實驗實習環節搬到實踐基地,聘請實習基地的管理專家和技術人員作指導老師,一方面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讓他們切身體驗到一個管理者應具有的能力和素質,一個優秀員工應具備的能力與職業素養。通過潛移默化,完成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學生的企業管理者素質和創業精神培養。
2、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特色突出化、創業方向多元化。根據對河南及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人才需求的分析,基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對工業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5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增加創業教學模塊融合于整個教學體系之中,重點培養學生從工業工程、煤礦物流、運輸物流、信息管理、網上營銷、項目管理等幾個方向突破,培養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人才。
3、教學內容創新――教學過程實踐化、實踐教學崗位化。充分利用教學基地打造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型”教師,進而改進教師“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將課堂教學與企業創業、經營管理等密切聯系,教材內容與崗位(職位)管理實踐相互融合。同時,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前加入教師們的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帶動和促進創新創業型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部分由學生、教師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完成的課題獲得了省市創新大獎,受到了企業的好評。
4、教學方法創新――授課形式多樣化、學生體驗主導化。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專業教師采用“學生體驗主導”方式,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通過軟件模擬、企業場景模擬、企業運作模擬、企業角色模擬等形式,將創業教育與科學知識、管理能力相互滲透。尤其是案例教學形式多樣,如教師案例講授和分析討論、實驗室模擬案例訓練、學生不同企業角色的扮演和體驗、企業家真實案例剖析,通過大量案例教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業創新的激情得到了顯著提高。
5、師資隊伍建設――走出去、請進來、產學互動。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創業教育,不僅要充分發揮校內優勢,更要充分利用校外資源,注重打造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型”師資隊伍。本著“走出去、請進來”原則,學院鼓勵專業教師走出去,將科研應用于實踐,或有計劃地派出教師到企業兼職,然后再反過來充實和豐富教學。另外,一如既往地聘請校外的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等到學校開設創新創業講座,與學生對話、溝通和交流,用他們創業成功的生動案例,啟發和鼓舞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
6、教學管理創新――教學管理服務化、評估反饋循環化。將學生和教師的組織與管理與教學評估反饋緊密結合,轉變教學的“管理”功能,增強教學管理的“服務”功能,形成“計劃一執行一評估一反饋”的良性循環系統,在總結經驗、剖析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效果。
實驗區建設將形成鄭州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建成河南省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創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并在全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為同類型高校尤其是中部高校
相關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四、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根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要求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將通過構建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規范和制度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設立創業創新學分、開展創業誠信教育,努力使本專業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最終實現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上創新和突破。具體方案設計及可行性分析如下:
1、制訂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將采用滲透模式,根據創業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通過調整完善,設置較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業有關的內容和知識滲透在相應的專業教學內容中,這樣既不打亂原有的教學計劃和秩序,又通過專業教育的滲透,豐富學生創業知識。將《創業學》列為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各專業的必修課,增設與創業學密切相關的核心課程,如創業與風險投資管理、公司注冊與登記、工商行政法律法規等課程,給各專業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系統學習創業理論、知識技能和方法。
2、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創業師資隊伍是保證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創業教育對師資要求相對較高,要求既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根據目前國內外創業教育的成功實踐,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構成要素應當多元化,既包括學?!半p師型”的教師,也包括校外的經濟管理類專家、工程技術類專家、政府經濟部門的專家、成功的企業家、孵化器的管理專家、創業投資家等。因此,一方面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密切聯系,聘請一些在創業熱潮中身經百戰的成功人士、投資專家、管理專家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專題演講和培訓,介紹創業經驗與教訓,以現身說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提高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渠道對教師進行創業教育方面的培訓,使他們接受創業觀念,具備創業教育的知識,并且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目前,已經有多位老師創業成功或在大型企業兼職。
3、科研創新促進創業創新教學。實行科研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促進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創新教學與專業建設。在創業創新專業建設過程中,將在成立管理工程研究所、控制與決策研究所、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等的基礎上,適時成立工業工程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積極爭取科研項目和橫向項目,努力開展對外服務,為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提供機會,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水平,并及時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轉化為創業創新教學內容,達到科研、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院系將繼續對教師高層次的創業創新科研成果進行獎勵。
4、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管理理論教學是先導和基礎,案例教學是深化、繼承和發展;理論教學顯得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學則顯得生動形象。積極探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有利于其創業思想和能力表達的教學方式,如探究式教學、開放式教學和個性化教學,企業家創業真實案例的剖析,學生們不同企業角色的扮演和體驗,教師案例講授和分析討論,實驗室模擬案例訓練,成功與失敗案例的對比等。通過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和成就感、創新運用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業創新的激情得到了顯著提高。
5、加強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建設。由于管理科學與工程是一個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必須通過演示、操作、仿真、模擬等實訓過程(如ERP沙盤推演、系統分析與仿真、模擬決策與經營等),學生們才能夠領悟其中的要義和訣竅,才能夠把握現代管理的要領,才能夠更快地成長為合格的企業管理人才。目前,正積極籌資進行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設,加強和完善管理實訓實驗。同時,將不斷改進與更新實驗項目,開發創業創新實驗項目,推動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由驗證性實驗向學生自主設計的綜合性、創業創新性實驗轉變,提高學生們的運作實務、操作技能和創業創新能力。
6、加強創業實習基地建設。建立一批校外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創業活動提供實際的訓練和演習場所。在已經與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亞洲最大客車生產企業)、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中國最大皮卡車生產企業)、中國一拖集團公司(中國最大農業機械生產企業)、許繼電氣集團公司(中國最大繼電產品生產企業)、鄭州煤礦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鄭卅『白鴿集團公司(中國三大磨料生產企業)、河南省豫鑫物流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物流實驗基地,4A級物流企業)、河南長通物流有限公司(4A級物流企業)、雙匯股份發展有限公司、平煤集團、永煤集團、瑞貝卡發制品集團、黃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鄭州金蝶軟件有限公司、中華糧網、商都信息港、河南思達超市配送中心、河南建業集團、河南龍湖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簽署實習基地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密切同實習基地的關系,通過共同開發實驗、共同指導實驗、企校合作建設實驗室等方式,提高同管理科學與工程實習基地的合作深度與合作水平,滿足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創業創新的實習實訓要求,并通過實習實踐,激發同學們的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
7、開展不同層次虛擬創業活動。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特點,定期組織專題創業設計方案大賽,如人因工程方案設計、校園超市配送方案設計、物流規劃設計大賽、電子商務競技大賽、廣告策劃大賽、公共策劃大賽、社團立項大賽、企業管理軟件大賽、旅游線路創新大賽、薪酬設計方案比賽、模擬期貨貿易等活動。通過虛擬創業活動,使學生在大學校園這個“微縮”社會環境中得到創業鍛煉。
8、建立創業孵化器(實驗室)。爭取政府、風險投資商和學校資金,建立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孵化器(實驗室),對其實行“院領導一主管教師一創業小組負責人,,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院領導從總體上負責孵化器(實驗室)的發展方向,提供創業基金和各種資源,為孵化器(實驗室)的發展搭建溝通平臺;主管教師負責指導創業小組,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適時解決學生在創業學習中的種種難題;創業小組負責人負責小組的學習和日常事務管理。同時,注意形成梯隊,每年在新生中招收有熱情和潛質高的學生進入創業小組,保證孵化器(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結合河南省大學科技園創辦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園,以各種方式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創辦、經營商業企業或科技公司,從事商務活動、技術發明、成果轉讓、技術服務等。
9、設立“創業創新學分”,鼓勵創造發明。結合學校出臺的《鄭州大學創業創新學分制度實施辦法》,學院正在制定本院的實施細則,授予創業創新學分的成果范圍包括各類競賽獎勵、公開發表的作品、教學、科研成果、進行創新性實驗、發明創造、人文實踐成果等。鼓勵學位論文、畢業論文采取提交企業案例調查報告或提交一份富有創意的“創業計劃書”、“商業策劃書’’等方式完成,由企業家、學科專家、教師參與考評。創業創新學分記入學生成績檔案,將被列入獎學金、三好學生評比和推薦免試研究生的有關條款。
主要參考文獻:
[1]楊宏恩,本科院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5.
摘要:高校院系實驗室主要承擔教師的科研任務、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實驗和部分課程實驗教學任務,因此在管理上顯得較為繁瑣與復雜。本文結合肇慶學院生物園實驗室近1年的管理經驗,探討建立節約和高效的高校公共實驗室管理方法,提出了開放管理、資源共享、師生共管、責任到人、完善制度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公共實驗室;高效管理;資源共享;師生共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019-02
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教育與實驗教學緊密相連。實驗教學的重要基礎條件是實驗室的軟、硬件建設和管理,其運行效果極大的影響著實驗教學、服務科學研究和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的質量,對高校教育舉足輕重[1-2]。目前,我國高校,特別是二本院校,綜合各方面因素(如經費、實驗室面積等),還沒能力在短時間內給每位教授或博士提供獨立的實驗室用于科研活動,這就使得以學院或專業為單元設立的公共實驗室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存在,集中了教學和科研的功能[3]。但是近幾年高校在校人數不斷增加,使得公共實驗室面積短缺現象日益凸顯,同時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不斷增加,如何高效運行高校公共實驗室迫在眉睫。
一、實驗室管理方法
肇慶學院生物園2003年開始籌建,2005年1月通過專家驗收,成為校級重點實驗室。園內設有包括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食用菌、農產品加工、生物工程等30多間實驗室,擁有系統顯微鏡、酶標儀、高效液相色普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高效離心機、凝膠成像系統和光合作用測定儀等先進設備,可承擔全院老師的科研任務以及近100名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實驗。如何使實驗室高效的運作,本人結合多年工作經驗,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生物實驗室的規劃。生物園實驗室是生物學專業學生用于專業實驗、科研活動的主要場所。行之有效的實驗室管理能夠減少或避免一些常見事故,如污染、結果誤差等;此外,做好生物實驗室的規劃能使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對生物園實驗室做個規劃,具體包括如下:
(1)分區規劃明確。生物學實驗雖然類似,但又有很大區別,容易混淆,考慮到專業方向和實驗要求不同,一般應分為下列區域:a:原材料存放區;b:預檢區;c:實驗或檢測區;d:試劑存儲和準備區。
(2)功能布局合理。生物實驗試劑或原材料很多要注意避光、避開化學、震動、噪聲、強電磁場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場所。每間實驗室設置一個小衣帽隔離間;從樣品采集到產物分析區(間),保持單向流動順序。
2.分工與合作。生物實驗室實驗人員在工作和管理上要合理分工,相互協作:做好自己專職職責的同時還要承擔一些其他工作任務。此外,生物實驗室人員既要負責教學、科研任務的相關實驗,還要兼任技術、設備和安全管理員等職位,做到全方位的負責任。
3.設備維護和保養。保障實驗順利進行的前提之一是儀器設備狀況良好。首先必須做好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維護和維修記錄,其次儀器還要定期保養和校準。確保所有儀器設備是有計劃、科學的操作運行,以及有定期保養,從而保障生物實驗的正常開展。
4.實驗技術人員培訓和能力提高。實驗室技術人員是生物實驗室正常運轉的核心。除了規范管理制度外,實驗技術人員還要做到崗位職責分明、技術熟練、愛崗敬業。為了提高實驗技術人員水平,可通過自學、參加培訓教程以及一些會議,提高自身技術水平,更加適應實驗室工作。
5.建立開放實驗室,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作用。高校實驗室普遍存在小部分實驗室使用率低的問題,生物園因地處相對偏僻以及相比新建理工大樓綜合能力低下,教師學生都不愿意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除了提升生物園實驗室綜合能力以外,將生物園實驗室面向學生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無疑是解決此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開放實驗室,就是在正常實驗教學安排以外的時間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學生在實驗技術人員的指導或監督下可以自行開展實驗研究,充分利用起實驗室資源的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與創造性[4],同時可以較好地緩解理工大樓緊張的使用率,促進實驗室教學和管理水平的提高[5]。
6.責任管理,師生共管。師生參與實驗室的管理和維護,不但能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而且能確保教學、畢業論文實驗的順利運行。專業實驗和畢業論文實驗是占用實驗室最久的兩個實驗,學生在指導老師指導下開展實驗和使用儀器設備。指導老師或實驗室管理人員在進行專業實驗或畢業論文實驗期間,對每一間實驗室和實驗室內的主要儀器均安排學生來負責,學生通過培訓后上崗;但對于貴重或比較復雜的儀器由專門的老師負責,每間實驗室和每臺實驗儀器責任人都標識在門上和墻上,方便聯系及監督。做到專人看管,負責到底,有力的保證儀器的正常運行以及實驗的順利開展。這種用與管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分工負責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在時間上和人力上都做到了最大的節省,并能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的效能[6]。
7.建立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根據生物園自身特色制定一系列相關實驗室管理的規章制度,制度應當從人員配置、實驗室開放^程管理、課題申報、成果驗收等環節逐步完善,從而達到實驗室教學管理工作規范化、高效化和科學化。
二、總結
由于學院里的專業方向多樣多異導致高校院系公共實驗室的管理比較復雜,需要合理的規劃和管理,高效率的運行,需要全體實驗室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共同參與、合理分工與協作,同時需要學校領導的關心和重視。另外,從目前國內高校,特別是二本地方院??傮w情況分析,存在教學為主,科研為輔的問題,且科研經費短缺,科研基礎薄弱,導致大部分高校尚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給每位教授或博士提供獨立的實驗室,公共實驗室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仍將是高校實驗室管理主要形式,在此形勢下,積極探討高效節約型的實驗室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Federici G.,Bernardini S.The new Italian cours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Chim.Acta,2008:393.
[2]王曦暉,方玲.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思考與探索[J].感染與管理,2012,(3).
[3]湯華,謝俊,向福英,韋雙雙,王羅霞.生物技術綜合實驗室管理科學化的探索與對策[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5(4).
[4]楊瀟.二級院系實驗室管理現狀及管理對策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4,(6).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中,農林經濟管理是較早設置的專業,為國家的農林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門人才。浙江農林大學是浙江省唯一的農林本科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浙江農林大學具有辦學實力和辦學特色的老專業。該專業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業經濟管理??茖I,1996年林業經濟管理專業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2003年被評定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07年批準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點建設專業。近年來,對照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的指標體系,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并在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基本情況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隸屬于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自林業經濟管理專科專業招生至今,已為社會培養了25屆1600余名本專科畢業生。畢業生就業選擇余地較大,就業呈現多元化趨向,從單一的以農林業單位為主向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自主創業等多種類型轉變。據不完全統計,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級以上領導崗位,體現了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注重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近年來,每年招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60名左右,現有在校生247人?,F有專任教師3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2人,占教師總數的32.4%,副高級職稱20人,占總數的54.1%;54.1%的專業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學科組專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來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1)多方參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小組,開展多層次的調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國農林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改革情況,對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召開了“農林經濟管理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委員會工作會議暨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家研討會”等,最后邀請專家對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
(2)根據社會需求和學校層面人才培養目標,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離農傾向明顯,就業去向與其他經管類專業并無差異,特色與優勢不明顯。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肩負著為現代農林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輸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人才的歷史使命。同時,2009年,浙江林學院升格為浙江農林大學,隨即制定了《浙江農林大學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綱要》明確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為:“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能力強,具有生態文明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適時調整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林業發展需要的,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技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級政府涉農部門、農林企事業單位、農村基層經管單位等從事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科研與教學研究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頂天立地”的師資隊伍
為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主要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措施。引進包括專任教師及兼職教師的引進。建設期內,共引進博士7名,其中國外高校1名,國內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請4名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地方工作人員和農林企事業單位人員、3名國外著名高校的教師為兼職教授。積極鼓勵年青教師到國內外名牌大學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讀博士學位、及到基層掛職鍛煉。建設期內,5名教師獲得了博士學位,其中中國科學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訪學,5位教師到農村基層或農林業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通過這些措施,使師資隊伍真正做到“頂天立地”(既掌握學科前沿又了解農村實際),職稱、學歷、學緣結構顯著優化。高級職稱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為54.1%,成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從事教學第一線的主力軍。博士學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為2011年的54.1%。教師由原來主要畢業于林業院校,改變為既來自國家重點農林院校,也有來自于國內外著名綜合性大學。
(2)注重科研與教學研究,著力提升專業教師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水平
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氛圍,鼓勵老師從事科研與教學研究。建設期內,共立項科研課題8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38項,科研經費達44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sci或ssci、ei、istp)收錄18篇;出版學術專著16部。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浙江省高??蒲谐晒?,浙江省科技興林獎等各類科研獎勵共20項。主持浙江省新世紀教學改革項目、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共3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獲得浙江省教學研究成果獎、校級教學研究成果獎共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5篇。從近年的發展來看,專業教師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為科研促進教學提供了基礎和條件,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撐。
3.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
(1)構建“理論、實踐、特色”三結合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為了實現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時修訂了教學計劃,著重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了“理論、實踐、特色”三結合的課程體系。具體表現在:
第一,重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理論基礎課程由兩個平臺構成,公共基礎平臺及學科專業基礎平臺,學分合計為40.5,占總學分的24.5%。為培養學生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提供保證。
第二,強實踐。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課程設置強調實踐環節。一是加強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如“林業概論”、“現代農業概論”等課程設有實習環節,“會計學基礎”、“統計學原理”等課程均設有模擬實習。二是安排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等,專業綜合實習主要設置了為期2周的“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為期1周的“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三是設置“社會經濟調查與應用文寫作”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社會經濟調查及應用文寫作的能力。
第三,顯特色。為了顯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與其他經管類專業的差異,充分發揮學校和地域優勢,在專業選修課中,按方向設計了兩個模塊,一是“農村經濟發展”模塊(選修模塊?。?,二是“農林企業管理”(選修模塊ⅱ)。
轉貼于
(2)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
建設期內,有計劃地開展了以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為重點的課程與教材建設工作。具體包括:
①重視精品課程建設。專業教師高度重視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工作,新列入校級精品課程8門,現有校級精品課程14門,通過學校驗收的8門。“林業經濟學”和“林業財務與會計”2門省級精品課程,均于2010年順利通過浙江省教育廳驗收。②加強教材及教輔資料的建設。以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為契機,鼓勵教師編寫教材。在已有主編《現代林業企業管理學》、《管理學案例》、《會計學基礎》、《林業財務與會計》等教材的基礎上,主編教材5部、副主編2部、參編2部。同時,加強教輔資料的建設,如“林業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有實習環節的課程均有相應的實習輔助資料。③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首先,倡導國際參與式課堂討論方法。如在“林業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介紹鄉村快速評估技術(rra)和參與性評估方法(pra)時,設計一些主題,以行政班為單位分為5~6個小組進行討論,每組只分析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規定每組的討論時間和匯報時間,由小組成員自主確定每組的協調人、觀察員、記錄員等展開。其次,采用案例教學法。如“經濟法”、“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等課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開展網絡課堂網上互動。各課程組在建設網絡課堂的過程中,開通網上討論,使師生互動不斷加強。
4.改革實踐教學體系,重視教學條件建設
(1)構建“一、二、五”分類實踐教學體系
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除課程實習外,構建了“一、二、五”分類實施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指一個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二”指兩個平臺,面向全體學生的平臺和面向優秀學生的平臺。“五”是指五個支撐點,包括面向全體學生的“中期論文及畢業論文”、“專業綜合實習”兩個支撐點,面向優秀學生的“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科研創新基金項目”、“大型專題調研”三個支撐點。
一是通過專業綜合實習、中期論文及畢業論文的實施,構建“基于應用性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使學生掌握學術論文寫作的一般要求和規范,在第四學期至第五學期,安排專業老師指導學生撰寫中期論文。中期論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學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對農村經濟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必須有實際的調查資料和數據支撐。畢業論文是高校實踐教學的必修環節。在畢業論文環節,強調選題需理論聯系實際,盡量與導師的課題相結合。通過實施中期論文,強化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使學生完成的畢業論文質量較高。2007-2011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入選校級優秀論文12篇,畢業論文的優良率達41.24%。專業綜合實習主要包括“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社會經濟的調查方法,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以為期2周的“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為例,第1周為外業調查,第2周為內業整理和綜合分析報告撰寫。調查以小組為單位獨立開展工作,教師輪回指導和檢查。這一以專題調研為特色的綜合實習,使學生圍繞某一主題從“提出問題和目標-設計問卷-實地調查-數據資料整理、分析-撰寫報告”得到全過程的訓練。經過多年的實施,綜合實習制度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二是通過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大型專題調研等第二、第三課堂,構建“基于創新型目標的研究型實踐教學體系”。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由高職稱、高學歷的專業老師擔任指導老師,有針對性地指導社團開展學術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兩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由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上共獲得了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優秀獎11項的好成績,在校期間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積極鼓勵學生申報學校和浙江省的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由專業教師負責指導申報和實施的全過程。2008-2010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成功申報項目共24項,其中省級6項。大型專題調研主要是指部分學生參與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專題調研。2009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挑選了共28名學生參加了農業經濟相關課題的調研。通過參加大型專題調研活動,使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社會調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重視教學條件建設
建設期內,主要抓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圖書資料的建設。
一是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在實驗室建設方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主要依托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總面積600m2,下設6個實驗分室:財務會計模擬實驗分室、工商管理模擬實驗分室、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分室、電子商務模擬實驗分室、市場營銷模擬實驗分室、金融模擬實驗分室。建設期內,新增教學設備(包括軟件)近158萬元。現有教學設備總值近432萬元。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新建實習基地11個,現有校外實習基地達21個。
二是圖書資料建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所需的圖書資料除由學校圖書館提供外,由學院圖書資料室和專業特色資料室提供。經濟管理學院圖書資料室,每年及時采購能反映專業發展動態與趨勢的圖書資料?,F有藏書1.5萬冊、學術期刊310種、報紙40余種。同時,建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特色資料室1個,現有各類資料和藏書800余冊。為學生研究性學習和教師從事科研活動提供了保障。
三、幾點思考
首先,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從近幾年學生就業情況看,就業趨向是以非農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公務員等)為主。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為了體現特色與優勢,適應現代農林業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學生畢業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務“三農”的就業崗位,也就是說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除通過對培養環節、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的調整與優化外,更需要加強就業指導,努力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同時打通高校畢業生通向農村的路子。
其次,實踐教學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同時實踐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密切結合,全方位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奠定穩固的基礎。同時,應該注意到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摘要,無論是期刊摘要還是學位論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簡明概述論文重要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發現研究等重要內容。摘要是論文要點的濃縮,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讀者的興趣。因此,英文摘要作為學術論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論文作者們的關注。作為文章在網絡上,尤其是各大網絡文獻庫中首先展現給讀者的重要部分,對于讀者是否會進一步閱讀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v觀研究生碩士畢業論文英文摘要不難發現,許多摘要存在語法錯誤、時態混用以及摘要內容不完整等諸多現象。本文通過抽樣數據重點分析碩士研究生論文摘要存在的問題,為碩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寫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二、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現狀
碩士研究生論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內容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討論。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摘要屬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論文作者應該用簡潔、明確的語言讓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就能對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過程以及研究結果等有一個較為完整的了解。通過我們對長春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碩士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寫作,而是基于漢語摘要的翻譯,而且大多數翻譯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譯以及有道翻譯等網絡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寫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語言問題以及結構問題,語言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大量語法形態錯用,文不達意,意思表達不完整甚至錯誤。為了調查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寫作情況,本文隨機抽取CNKI數據庫博碩論文子庫的工程科技、農業科技、醫藥衛生科技、人文社會科學以及經濟與管理科學學科領域各40篇,共200篇碩士畢業論文的摘要進行摘要寫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時態使用、語態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語步的出現情況,以求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研究生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對策。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碩士畢業論文英文摘要進行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國內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時態和語態問題以及內容結構的問題。
(一)時態的使用
研究結果表明,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明顯出現濫用一般現在時態的現象。由于碩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語篇中時態的相應知識,在進行摘要英文寫作時,大多數學生們不考慮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們最為熟悉的一般現在時進行英文摘要寫作。
摘要寫作通過英語時態體現出其簡潔的語言特點。時態方面常用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少用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進行時態、將來時和其他復合時態。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寫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專門針對英語非母語的學生撰寫的寫作教科書,此書經多次再版,現已多次再版,書中指出一般現在時通常在背景和討論部分出現頻率較高,在方法和結果部分出現頻率較低;而一般過去時在方法和結果部分出現頻率較高。學術論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學科領域里的熱點研究。研究背景是現已存在的事實,因此多應使用現在時態,通常包括一般現在時和現在完成時?,F在完成時的使用把過去發生的或過去已完成的事情與現在聯系起來。而一般過去時態多出現在對于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結果部分通常應使用一般現在時進行說明??傊且越洕陀^、準確嚴密的語言表明論文作者的主題大意或所研究的問題及方法,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正文輪廓,突出正文的重點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現在時,當然也沒有必要用大量過去時態回顧過去事實或用將來時態預測未來。
(二)語態使用情況
由于受到漢語摘要表達方式的影響,樣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動語態頻率遠高于被動語態的使用。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稱代詞,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動主語,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稱代詞it作為主語進行摘要寫作,甚至一些論文根據漢語省略主語的習慣,對英文句子進行無主語處理和翻譯。非施動主語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開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稱作為主語”,而且在論文寫作教學中許多教師也過多強調盡量避免第一人稱的使用。但是縱觀國際重要SCI, SSCI, EI期刊論文的摘要不難發現“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動形式的出現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稱主動語態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強調作者的觀點,以及團隊成員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動語態是學術寫作的特點之一。由于被動語態不強調動作的施動者和執行者,可以用于表達作者的客觀態度,受到許多國外學者的青睞。但是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動語態出現頻率并不高。對比其中文摘要發現,主要原因在于漢語論文寫作中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從而導致英文摘要被動語態的低出現頻率,而非碩士研究生主動語態意識的提升。
(三)摘要內容結構
認為學術論文摘要是一種獨立的語篇,其范式、結構、體裁大都遵循英美學術界通行準則,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論文摘要的四個語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結構模式。后來,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陳述結果—呈現結論的五個語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五語步結構模式,這個摘要語步模式越來越受到論文作者以及期刊編輯部的認可。
我們對于收集的200篇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進行結構分析,發現如表1所示的各學科領域的摘要語步數量以及百分比:
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發現,醫藥衛生科技類的碩士論文英文摘要的各語步占比較高,人文社科類碩士論文的研究結果語步是五個學科領域中出現比例最小的;背景語步和方法語步的整體比例較大,結論語步的占比較小。大多數抽樣的碩士論文的背景語步過于冗長,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的方法語步多為論文研究內容的概述,其展現形式多為首先……,其次……,最后……等,這一結論和人文科學的特點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也體現出了人文科學對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視。
四、對于英文摘要寫作的教學啟示
綜上所述,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英文摘要存在著時態、語態使用不規范,摘要內容結構不完整的現象。這一現象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研究生論文寫作教學,尤其是英文論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學校、教師以及學生不重視英文論文寫作;一些學校開設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但是教師并不強調有關英文論文的語法特點以及結構特點,鮮有教師在教學中基于SCI,EI期刊論文進行英文論文寫作教學,而且也不強調學生寫作中的摘要語步意識,現有的英語論文寫作教學往往忽略論文的體裁特點以及語篇特點。
作為重要的銜接手段,科技語篇中時態的選擇,以及語態選擇都是語篇連貫的重要體現。同時,語步模式決定了論文的層次結構,以簡練的形式濃縮了論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時態、語態等語法特點以及語篇結構都應成為論文英文摘要寫作教學課堂的重點部分,進而提高研究生的語言基本功以及英語謀篇能力。我們認為在研究生論文寫作課程的講授中應加強學生的英文摘要的語言規范性意識,教授給學生分析科技或專業性文章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術論文的英文行文特點。教師應結合國際通行的摘要寫作規范以及影響因子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論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對于學生的英文摘要寫作進行規范,進而提高學生的英文摘要寫作能力。通過大量有效的語言輸入提高研究生正確的語言輸出能力,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語論文寫作能力的。
【參考文獻】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5]操林英.國際科技期刊材料類英文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
摘要:工程管理專業是工程與管理的交叉專業,對學校資源和能力的要求較高;我國獨立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一般是在原有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工程技術類課程上的力量都顯得相對薄弱。同時,當前日趨激烈的就業壓力也使得獨立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不得不轉換教育理念,對原有培養方案進行符合就業形勢、符合專業發展的革新。本文認為,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變革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獨立院校的實際出發來構建和優化,體現“求實,求是”的特色。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充分考慮社會需求、考慮學校的具體情況,考慮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考慮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從而構建出系統、合理、務實和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市場需求;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168-02
1998年,工程管理正式成為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專業,距今只有14年的發展歷程。相對于國內的一本、二本院校,三本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時間就更為短暫。我國獨立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一般是在原有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工程技術類課程上的力量都顯得相對薄弱。2012年,西南大學育才學院以抽樣調查的形式對重慶地區部分國有和民營房地產建筑公司、裝修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監理公司等企業進行三年內對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情況調查,得出的統計數據表明:近三年,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年均增長率超過15%,其主要就業方向包括工地施工、工程造價、工程監理、建筑材料實驗員、建筑合同管理、建筑設計等崗位。同時,對近三年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跟蹤調查,顯示其主要就業崗位為施工員、預算員、房地產銷售人員、資料或合同管理員等崗位,其中做施工現場工作的占到整個被調查男生的54%,做預算工作的占到被調查女生的32%。在此現實情況下,本文認為,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從獨立院校的實際出發來構建和優化,體現“求實,求是”的特色。
一、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由上述,本文認為,獨立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應該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以“應用型能力結構、管理―工程型專業知識結構、內向型服務范圍”為主體的培養目標。首先,作為獨立院校,在辦學實力上較為薄弱,科研能力普遍較低,所以在學生能力機構的培養上應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主;其次,獨立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一般是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依托發展而來,所以在學生知識結構的培養上應該發揮優勢,建立管理―工程型結構,即以經濟管理類知識為主,兼顧土木工程類知識;最后,獨立院校的畢業生,主要的服務范圍一般是面對地區、面對國內,應建立內向型的服務目標。
二、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
根據調研,用人單位對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在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上可以總結為六點:一是要求掌握扎實的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二是要求掌握投資經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三是要求熟悉土木工程技術知識;四是要求熟悉工程項目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五是要求畢業生具有施工、測量、材料等方向的初步實踐能力;六是要求具有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由此,本文認為,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首先,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查,從崗位需求、精化崗位知識和技能出發,設定專業主干課程設置。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應該包括建筑施工、工程概預算、工程測量、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材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工程監理、物業管理等。
2.其次,根據專業主干課程的需要設置專業基礎課程。結合專業特色,工程管理專業應設置四大類的專業基礎課程:一是工程類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工程制圖、建筑設備、工程力學等;二是經濟類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工程經濟學、投資經濟學、統計學等;三是管理類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運籌學、工程財務管理等;四是法律類平臺課程,主要包括經濟法、工程建設法律法規。由于該部分課程較多,獨立學院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進行輕重點抉擇,以便突出自身特色。
3.最后,結合公共基礎課程,畢業論文(設計)和實習,共同構建系統、務實,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充分考慮社會需求、考慮學校的具體情況,考慮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考慮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從而才能構建出系統,合理、務實和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三、應進一步強化工程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條件的建設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課程實踐對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的重要性,強化專業課程實踐條件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和獨立院校的基本情況,課程實踐的形式應主要包括學生自主實踐、教師指導實踐、實習基地的現場觀摩與操作、課堂教學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各種形式。而要提高實踐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對工程管理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建立有針對性的、與崗位工作密切相關的實驗課程;二是拓展實習基地,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接觸各種崗位,以明確自己未來的專業發展方向。
總之,秉持以需求為導向,“求實、求是”的原則有利于我國獨立院??茖W、系統、合理的構建和優化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提高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的競爭力。主要包括經濟法、工程建設法律法規。由于該部分課程較多,獨立學院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進行輕重點抉擇,以便突出自身特色。
參考文獻:
[1]傅蘭英,柳佳,付強.獨立醫學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特色教學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9月.
[2]徐仂.獨立院校應用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2(17).
[3]馮宇楠.對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職業技術,2008(11).
[4]魏紅.淺議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企業導報.2012(13).
農林經濟管理碩士論文范文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中,農林經濟管理是較早設置的專業,為國家的農林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門人才。浙江農林大學是浙江省唯一的農林本科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浙江農林大學具有辦學實力和辦學特色的老專業。該專業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業經濟管理??茖I,1996年林業經濟管理專業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2003年被評定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07年批準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點建設專業。近年來,對照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的指標體系,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并在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基本情況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隸屬于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自林業經濟管理??茖I招生至今,已為社會培養了25屆1600余名本??飘厴I生。畢業生就業選擇余地較大,就業呈現多元化趨向,從單一的以農林業單位為主向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自主創業等多種類型轉變。據不完全統計,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級以上領導崗位,體現了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注重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近年來,每年招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60名左右,現有在校生247人?,F有專任教師3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2人,占教師總數的32.4%,副高級職稱20人,占總數的54.1%;54.1%的專業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學科組專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來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1)多方參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小組,開展多層次的調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國農林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改革情況,對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召開了農林經濟管理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委員會工作會議暨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家研討會等,最后邀請專家對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
(2)根據社會需求和學校層面人才培養目標,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離農傾向明顯,就業去向與其他經管類專業并無差異,特色與優勢不明顯。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肩負著為現代農林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輸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人才的歷史使命。同時,2009年,浙江林學院升格為浙江農林大學,隨即制定了《浙江農林大學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綱要》明確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為: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能力強,具有生態文明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適時調整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林業發展需要的,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技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級政府涉農部門、農林企事業單位、農村基層經管單位等從事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科研與教學研究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頂天立地的師資隊伍
為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主要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措施。引進包括專任教師及兼職教師的引進。建設期內,共引進博士7名,其中國外高校1名,國內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請4名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地方工作人員和農林企事業單位人員、3名國外著名高校的教師為兼職教授。積極鼓勵年青教師到國內外名牌大學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讀博士學位、及到基層掛職鍛煉。建設期內,5名教師獲得了博士學位,其中中國科學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訪學,5位教師到農村基層或農林業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通過這些措施,使師資隊伍真正做到頂天立地(既掌握學科前沿又了解農村實際),職稱、學歷、學緣結構顯著優化。高級職稱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為54.1%,成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從事教學第一線的主力軍。博士學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為2011年的54.1%。教師由原來主要畢業于林業院校,改變為既來自國家重點農林院校,也有來自于國內外著名綜合性大學。
(2)注重科研與教學研究,著力提升專業教師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水平
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氛圍,鼓勵老師從事科研與教學研究。建設期內,共立項科研課題8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38項,科研經費達44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SCI或SSCI、Ei、ISTP)收錄18篇;出版學術專著16部。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浙江省高??蒲谐晒?,浙江省科技興林獎等各類科研獎勵共20項。主持浙江省新世紀教學改革項目、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共3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獲得浙江省教學研究成果獎、校級教學研究成果獎共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5篇。從近年的發展來看,專業教師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為科研促進教學提供了基礎和條件,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撐。
3.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
(1)構建理論、實踐、特色三結合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為了實現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時修訂了教學計劃,著重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了理論、實踐、特色三結合的課程體系。具體表現在:
第一,重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理論基礎課程由兩個平臺構成,公共基礎平臺及學科專業基礎平臺,學分合計為40.5,占總學分的24.5%。為培養學生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提供保證。
第二,強實踐。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課程設置強調實踐環節。一是加強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如林業概論、現代農業概論等課程設有實習環節,會計學基礎、統計學原理等課程均設有模擬實習。二是安排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等,專業綜合實習主要設置了為期2周的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為期1周的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三是設置社會經濟調查與應用文寫作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社會經濟調查及應用文寫作的能力。
第三,顯特色。為了顯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與其他經管類專業的差異,充分發揮學校和地域優勢,在專業選修課中,按方向設計了兩個模塊,一是農村經濟發展模塊(選修模塊Ⅰ),二是農林企業管理(選修模塊Ⅱ)。
(2)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
建設期內,有計劃地開展了以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為重點的課程與教材建設工作。具體包括:
①重視精品課程建設。專業教師高度重視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工作,新列入校級精品課程8門,現有校級精品課程14門,通過學校驗收的8門。林業經濟學和林業財務與會計2門省級精品課程,均于2010年順利通過浙江省教育廳驗收。②加強教材及教輔資料的建設。以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為契機,鼓勵教師編寫教材。在已有主編《現代林業企業管理學》、《管理學案例》、《會計學基礎》、《林業財務與會計》等教材的基礎上,主編教材5部、副主編2部、參編2部。同時,加強教輔資料的建設,如林業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有實習環節的課程均有相應的實習輔助資料。③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首先,倡導國際參與式課堂討論方法。如在林業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介紹鄉村快速評估技術(RRA)和參與性評估方法(PRA)時,設計一些主題,以行政班為單位分為5~6個小組進行討論,每組只分析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規定每組的討論時間和匯報時間,由小組成員自主確定每組的協調人、觀察員、記錄員等展開。其次,采用案例教學法。如經濟法、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等課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開展網絡課堂網上互動。各課程組在建設網絡課堂的過程中,開通網上討論,使師生互動不斷加強。
4.改革實踐教學體系,重視教學條件建設
(1)構建一、二、五分類實踐教學體系
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除課程實習外,構建了一、二、五分類實施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指一個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二指兩個平臺,面向全體學生的平臺和面向優秀學生的平臺。五是指五個支撐點,包括面向全體學生的中期論文及畢業論文、專業綜合實習兩個支撐點,面向優秀學生的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科研創新基金項目、大型專題調研三個支撐點。
一是通過專業綜合實習、中期論文及畢業論文的實施,構建基于應用性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使學生掌握學術論文寫作的一般要求和規范,在第四學期至第五學期,安排專業老師指導學生撰寫中期論文。中期論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學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對農村經濟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必須有實際的調查資料和數據支撐。畢業論文是高校實踐教學的必修環節。在畢業論文環節,強調選題需理論聯系實際,盡量與導師的課題相結合。通過實施中期論文,強化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使學生完成的畢業論文質量較高。2007-2011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入選校級優秀論文12篇,畢業論文的優良率達41.24%。專業綜合實習主要包括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社會經濟的調查方法,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以為期2周的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為例,第1周為外業調查,第2周為內業整理和綜合分析報告撰寫。調查以小組為單位獨立開展工作,教師輪回指導和檢查。這一以專題調研為特色的綜合實習,使學生圍繞某一主題從提出問題和目標-設計問卷-實地調查-數據資料整理、分析-撰寫報告得到全過程的訓練。經過多年的實施,綜合實習制度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二是通過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大型專題調研等第二、第三課堂,構建基于創新型目標的研究型實踐教學體系。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由高職稱、高學歷的專業老師擔任指導老師,有針對性地指導社團開展學術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兩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由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上共獲得了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優秀獎11項的好成績,在校期間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積極鼓勵學生申報學校和浙江省的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由專業教師負責指導申報和實施的全過程。2008-2010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成功申報項目共24項,其中省級6項。大型專題調研主要是指部分學生參與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專題調研。2009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挑選了共28名學生參加了農業經濟相關課題的調研。通過參加大型專題調研活動,使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社會調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重視教學條件建設
建設期內,主要抓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圖書資料的建設。
一是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在實驗室建設方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主要依托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總面積600m2,下設6個實驗分室:財務會計模擬實驗分室、工商管理模擬實驗分室、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分室、電子商務模擬實驗分室、市場營銷模擬實驗分室、金融模擬實驗分室。建設期內,新增教學設備(包括軟件)近158萬元?,F有教學設備總值近432萬元。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新建實習基地11個,現有校外實習基地達21個。
二是圖書資料建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所需的圖書資料除由學校圖書館提供外,由學院圖書資料室和專業特色資料室提供。經濟管理學院圖書資料室,每年及時采購能反映專業發展動態與趨勢的圖書資料?,F有藏書1.5萬冊、學術期刊310種、報紙40余種。同時,建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特色資料室1個,現有各類資料和藏書800余冊。為學生研究性學習和教師從事科研活動提供了保障。
三、幾點思考
首先,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從近幾年學生就業情況看,就業趨向是以非農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公務員等)為主。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為了體現特色與優勢,適應現代農林業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學生畢業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務三農的就業崗位,也就是說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除通過對培養環節、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的調整與優化外,更需要加強就業指導,努力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同時打通高校畢業生通向農村的路子。
其次,實踐教學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同時實踐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密切結合,全方位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奠定穩固的基礎。同時,應該注意到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最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涵蓋經濟、管理兩大學科的寬口徑專業,當前迫切需要加強管理類課程的建設與改革。長期以來,高等農業院校的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都加強經濟學課程,輕視管理學課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農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本專業在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農林企業管理模塊,安排1周時間的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但總體來看,課程設置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綜合實習的執行存在較大的難度,效果不理想。為此,需要增加涉農企業管理類課程,并較好地落實綜合實習,努力提高實習效果。
農林經濟管理碩士論文范文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
摘 要:通過對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06、07級115名學生的調查,筆者從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課程設置、導師制度建設及學生主觀就業認知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影響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因素。
關鍵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畢業生 就業 影響因素
隨著國家林業經濟的興起,以林業經濟活動作為學科落腳點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理應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然而,據統計2009年14名獲得林業經濟管理學碩士學位的畢業生中, 除去1名轉為攻讀博士學位,2名出國外, 另11名碩士畢業生無一人在林業領域就業。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學科發展的一個縮影,專業就業實況與培養目標有脫節,值得對專業的就業作進一步研究。通過查閱文獻,諸多對林業人才就業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林業人才就業現狀及問題分析;(2)調整專業設置以促進林業人才就業;(3)林業人才就業途徑。但眾多研究缺少對林業類人才就業狀況的實地調查,而且對影響就業的因素分析集中在定性分析和社會綜合因素的影響上,去不能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校學生高考報考本專業的動機、本科期間學習興趣、學習狀況、學科發展狀況等影響林業類人才就業的校園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因此,筆者以此為切入點,利用訪談法、抽樣調查、二手資料搜集等調研方法,在詢問學校就業服務中心和經濟管理學院老師的基礎上設計問卷,以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06、07級115名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來分析影響林經類人才就業問題的因素。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15份,有效
1.專業興趣及課程體系對就業的影響分析
了解一個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是否感興趣對于了解學生在本科期間學習本專業的認真程度、學習成績的好壞以及對于本專業的忠實度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對115名被調查者的調查發現71%的學生是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并不是憑個人興趣選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成為考生高考報考志愿時所謂冷門專業。
進一步的調查可知,76%的被調查對象明確表示本科畢業后的選擇不會與農林有關。而這些被調查者欲進入的行業大多涉及到企業管理、新聞媒體、財務、金融、營銷等當今社會上所謂的熱門行業。當問及他們為什么放棄農林行業時,50%的被調查者選擇對此行業無興趣42%的是因為此專業不是熱門專業,與時代不符僅有9%的被調查者轉移到其他行業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所限。
同時,由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農林+經濟+管理三管齊下的學科,學習課程多樣化。但通過調查發現,115名被調查者中43%的反映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階段所學課程覆蓋面太廣,所學知識不扎實、不系統,33%的選擇不能很好地與自己以后的選擇相結合, 18%的被調查者認為專業特色課程太少,不能滿足自己本科階段對本專業的學習,僅7%的學生認為富有特色,為自己以后的選擇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本科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廣泛,雖利于拓寬該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但是課程的多、雜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生對本專業進行深入的學習,從而對知識不能有效的把握和綜合利用。
專業學習興趣低和課程學習不扎實、不系統等降低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每屆的考研率。據統計,近幾年本專業每屆的考研率僅為3%。由于農林作為一個傳統經濟部門,較冷門, 對學生的吸引力逐漸降低,有的學生想通過轉專業考研的途徑達到跳出林門的目的,據調查,考研的同學中30%的表示考研時要重選專業。轉專業考研無疑又加大了考研的難度,使此專業學生不能繼續深造,加大了就業形勢的嚴峻。
2.導師制度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
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學生三年級時開始設置導師,通過調查本專業導師制度的建設情況,得出如下結論:
2.1學生普遍期望設置導師提前
在所有被調查者中,49%的認為大二開始設置導師的優勢較明顯。
2.2 學生對導師的滿意度較高
通過被調查者對導師滿意度打分(最高分為10分,最低分為1分)知:導師平均得分為8.427,同時90%的被調查者在710分之間,學生對導師的滿意度較高。同時為了分析導師滿意度是否有性別差異,進行了t檢驗雙樣本等方差假設,得t=0.9563以上兩個方面說明導師制度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在學生教育、提高學生學習專業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可是,經過深入調查發現,82%的被調查者表示導師主要在思想、學術上給予指導,只有5%的說導師在生活、就業方面給予的幫助最大,更有部分被調查者抱怨:課余時間與導師見面機會少,平時除了課程學習、課題研究之外,導師很少給予就業方面的指導。
筆者經過分析認為存在上述現象的原因在于:
第一、導師精力有限。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注重學術研究,導師自身科研和教學任務較多。平時專注于教學和科研的導師時間和精力不足,對學生就業信息關注較少。再加上帶的學生越來越多,導師對每個學生指導的時間和力度也勢必相對減少和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導師與本科生交流的時間和質量,導師也就不能給學生包括就業在內的全面指導。
第二、本科生缺乏主動性,師生關系生疏。本科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決定了他們與導師接觸的程度。由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專業學習興趣不強,影響其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與導師溝通的主動性。
3.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
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各個高校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學校主要是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二年級時8個課時的公共課),收集、就業信息、舉辦就業講座、開展校園招聘會、提供政策咨詢和為畢業生辦理離校手續等措施來提高學生的求職能力和幫助、促進學生就業。經調查可知,學校網站及招聘會成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途徑。
傳統意義上,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本應該直接面向的就業單位是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林業系統的政府部門??墒?學校進行的就業指導工作通常是面向全校學生,并沒有突出專業特色,不能給各個學生進行專業性的指導和建議。通過對通過校內招聘信息您對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調查發現,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不能從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中全面的了解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信息。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學校針對本專業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信息較少,不利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了解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人才數量、能力要求,從而限制了林業管理人才向此方向流動的可能性。
4.學生就業認知對就業的影響分析
在調查中,75%的被調查者認為與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相比,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比其他專業就業難。經過調查,就主觀因素來說,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認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4.1就業地區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
從畢業生流向的地域來看, 北京、上海及東部沿海開放城市吸引了三分之二的畢業生, 中部及省會城市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東中部學生去西部工作的意愿卻極低。為了探究學生的生源地與工作地點的選擇是否具有關聯性,本論文采用了交叉列聯表分析方法,即通過?狀2(卡方檢驗)= 其中Eij=nijnij=ninj/n i=1,2,3 j=1,2,3,4 臨界值為?狀2[(i-1)(j-1)]。
按上述原理計算得?狀2=2.641 10-11選擇就業地區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全面的就業,從而出現有業不就,地區擁擠的不良現象。
4.2 注重非林業系統的精英崗位,期望工資偏高
根據調查,70%的被調查者要求到非林業系統的實力派企業就業,對自己的就業崗位要求較高而對小型企業不屑一顧;僅有10%的表示只要找到工作即可,其他條件都無所謂。同時,被調查對象要求起點工作的月薪在20004000元之間的占到67%,還有13%要求月薪在4000元以上。據《2007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薪酬調查報告》顯示,24.8%的本科畢業生起點工資在1000元以下,40.9%的畢業生起點工資為1000元-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