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5 15:25: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設計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者諾萊斯(Knowles)認為:“對成人來說,他們的經驗就是他們自己……在任何情況下,當成人的經歷被忽視或被排斥,他們認為這不是拒絕他們的經歷,而是拒絕他們本人?!倍磐f:“教育就是經驗的改組或改造?!辈ㄋ辜{(Posner)說:“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很多一線的教師說:“沒有經驗,我幾乎不能在課堂上立足?!薄昂玫慕處熅褪墙涷炟S富的教師?!睆倪@些論斷中,我們一目了然地看到了經驗對于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首先,從經驗對于教師個人來說,教師的經驗是教師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更確切地說,在教師實踐性知識中,教師本人的經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著決定作用的是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擁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會為理論知識的學習提供實踐基礎,會在反思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地融合理論知識的學習,即經驗是教師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教師用經驗詮釋著理論,用實踐豐富著經驗,如此往復,教師越來越趨于成熟和卓越。其次,對教師培訓工作來說,實踐性知識依存于具體的教學情境逐步形成,有內隱性、不可言傳性。因此若想提升教師培訓的實效性,使培訓得到教師的認可,必須要尊重教師本人的教育實踐經驗,以教師的已有經驗為培訓的出發點,在培訓中調動教師的經驗,喚醒其反思自身經驗、提升自身經驗的自覺。那么在繼續課程中,教育教學案例是必不可少的添加劑,通過案例的分析,舊有經驗得到發現與質疑及改進。正如杜威所說,“教育就是經驗的改組或改造。”
二、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的特征
借鑒《課程文化》[3]一書的課程文化視角,基于《教師教育標準》(試行)對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模塊建議的研究,結合我院開發實施的實際,從以下幾個角度闡述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的特征。
1.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所持課程觀點(1)教育目標上主張人的自我發展的滿足,并貫徹于終身學習的全過程。也就是課程的需求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教師不是為完成上級的指派任務,不是為了應急,而是真正源自于內心發展的需求走進課程。(2)課程的推進與教師(學員)的內在動機息息相關。此特征是和上一觀點息息相關的,如果參加此類課程的教師沒有較為強烈地提升自身經驗的動機,那么課程基本無法推進。(3)互相信任和尊重是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的基礎。提升經驗,需要經歷發現經驗、甄別經驗、試驗經驗、改造經驗的過程,本身就需要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這樣一個學習共同體,如果缺少信任與尊重,成員之間達不成彼此平等、誠懇的氛圍,課程的目標無法實現。
2.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學習者和教師的定位此類課程因為是提升教師自身的經驗,因此學習者處于課程過程的中心,是自我主動構建的過程,參與的深度取決于學習者自身的積極性和深刻性。教師是課程過程的領路人而不是指揮者。教師更多的是提供研究的方法、路徑、資源,充當教練、顧問的角色。
3.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主要課程內容和情境(1)課程的內容包括兩個維度。之一為關于教科研或學科教法等的程序性知識,之二為經驗指向的主題知識。教科研或學科教法等的知識與技能主要是幫助學習者發現、甄別、試驗和改造關于某一特定專題的經驗,因此對于某一專題本身也是課程生成內容之一。前者關于教科研或學科教法等的程序性知識,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有所羅列,主要是關于教師專業發展專題研究、教育經驗研究、反思性教學、教育行動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敘事等。后者關于經驗指向的主題,由于進入每位教師視野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也就是他當前關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因此某人關于某一個問題的經驗是不一樣的。此類課程是要承認經驗的差異性,并輔助教師用一定的科研方法(也就是剛才敘述的第一類內容)提升自身關于這一特定主題的經驗。因此這一主題在進入課程之前或許有所設計,或許會隨著學習者的認識而逐步生成。但是這一內容是科研方法輔助的必要載體,不能沒有。有很多的科研方法之類的課程,只講如何做文獻、如何寫論文,學習者的應用是課后或課余的事情,這類課程雖然也講的是科研方法,但不致力于教師自身經驗的提升,因此是屬于知識理解類課程。(2)課程情境必不可少的是互動、反思環節?;谇拔乃鼋涷炐纬傻奶卣?,互動與反思策略要以不同方式和方法呈現在課程的設計當中。在課程策略的思維上應是演繹式、歸納式的完美結合。演繹式主要應用于甄別經驗和試驗經驗階段,需要根據教育教學理論來判斷教師原有經驗的不足,并生成新的經驗用以指導教育教學實踐,這兩部分都遵循從理論到實踐的路線,因此是演繹的。歸納式主要應用與發現、改造經驗階段,通過某一教學情境,從現象中發現經驗或通過改造設計之后實施的某一教學情境來驗證效果,提煉出有效經驗。這兩部分都遵循從實踐到理論的路線,因此是歸納的。當然,在課程的具體實施或更為精細的設計當中,演繹與歸納是可以交叉靈活運用的,并沒有框定界限。
三、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的開發設計實踐
梳理朝陽分院開發的155門課程中,有32門屬于“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統計如下:《教師自主發展之教師職業規劃》《基于實踐做研究》《對中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教科研論文寫作》《基于教學案例的教師教學反思理論與操作》《新課程下教師怎樣聽評課》《基于課堂改進的校本課題研究策略》《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專業閱讀的指導與實踐》《學校管理中的行動研究》以及涉及23個學科系列的《教師教學基本能力訓練》等。筆者以《基于實踐做教科研——教學反思之課堂觀察、反思路徑與敘事式反思撰寫》課程為例,展開討論。課程名稱:《基于實踐做教科研——教學反思之課堂觀察、反思路徑與敘事式反思撰寫》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端正教師自主發展的認識,掌握反思基本流程、課堂觀察、撰寫敘事式反思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做中學”進行一次科研之旅,聚焦教師各自的問題,以課堂觀察為切入,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研究的思維樂趣,樹立將研究引入工作的科研意識,享受研究帶來的快樂與智慧。課程核心內容:“經驗+反思”教師自主發展途徑;反思的基本路徑;課堂觀察工具制訂及觀察報告;敘事式反思撰寫及不同教師的研究主題。課程流程:課程有主線與輔線,參見圖1。學習者主要通過做課,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下深入進行課例研究,遵循發現描述、識別聚焦、詮釋分析、行動檢驗的反思路徑,對教學問題進行一次研究之旅。
教師在這一行動研究進程中,跟進理論講解及工具輔助。課程設計亮點:
1.課程整體培訓模式上,基于“做中學”理念,采取任務驅動方式,以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切入點,引導教師完成基于實踐、指向實踐的微型行動研究過程。
2.關于課程內容之一的教科研方法: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有關反思的相關理論,以及輔助學習者掌握反思的方法和工具。課程開發設計中將理論內容提煉成5個小專題:《教學反思概述》《如何快速文獻搜索》《如何進行課堂觀察及工具的制訂》《六頂思維帽子在議課中的應用》《如何撰寫敘事式反思》。這5個專題,短小精悍,注重操作性,注重舉例子穿插到課程進程中,對教師進行跟進式、診斷式輔導。這樣的設計沒有長篇大論地闡述理論,聚焦了教師的需求。對于一線教師來說,理論中操作性質的程序性知識更具實用性,理論講得面面俱到,反而會迷失在理論的中。教師需要的是理論中精華的精華,并且要結合他的需求、結合案例予以闡釋,如此才是教師真正所需。
3.關于課程內容之二的教師經驗指向的專題:比如,課程中有的教師要提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與理答的經驗,也就是教師覺得自己在這方面要有所提高。因此關于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與理答,就是該教師要提高自身經驗所指向的專題。那么這一專題,在課程中就生成了。需要對這一專題形成認識,提取該教師在提問理答方面的經驗,進行甄別予以試驗并改造。生成的主題,課程開發者如何把握?在設計的時候完全可以引入專家資源予以援助。從這一方面也說明成人課程的開放性。本課程是在每一次觀課議課的過程中都聘請學科專家予以把關。
4.關于課程情境:經驗提升類課程,課程的經驗發現、甄別是必要環節,本課程針對此部分設計了課堂觀察的活動。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都是做課教師、學科專家、科研專家三方人員共同參與。在相互的深度互動中,幫助學習者厘清課堂教學經驗,從不同的視角甄別經驗的不足。
5.關于對學習者的激勵:本課程的學習者來自不同學科、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不同年齡段的教師,而且又是星期六上課,大多數為學分而來。教師的積極性和內在動機是有所欠缺的。面對這樣的學習者,本課程設計了一些激勵策略。其一,教師有多樣選擇,可做課可不做課、可以請領導聽課可以不請領導聽課、可以寫自己教學的反思也可以寫對別人教學的反思。其二,讓教師參與到反思作業的自評與互評中來。其三,做課教師和撰寫反思論文優秀的教師獲得相應的證書。這些策略設計體現了對學習者的尊重,讓學習者民主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力所能及地考慮教師的需求。從一次次的課程實踐來看,學習者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四、提升自身經驗類課程設計反思
設計類教學涵蓋的內容豐富,包括平面和立體、實體和虛擬等,如廣告、動漫、多媒體藝術、流行服飾、民間藝術、景觀藝術等藝術形式都可以合適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所接納,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傳統美術教學內容進行互補。因為設計與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設計類內容在情感性、藝術性方面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感知特性。如倡導綠色設計和提倡環保等,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道德觀。設計類內容也極為接近現當代藝術的內容,隨著大眾藝術觀念的改變,無論是藝術創作手段、藝術呈現形態、藝術欣賞方式還是對藝術的評價都在發生變化。其內容組合的靈活性也適宜于“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教學,能夠發揮學生的特長,充分挖掘他們的藝術天分。
二、設計藝術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藝術作品
設計、工藝領域的教學是中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闡述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和創造性地應用一些最前沿的技術,并且能夠在實操、練習、制作中培養熱愛科技、勤于動手的好習慣。通過練習制作各種設計作品,學生觀察、反思生活現象,然后將自己的作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體驗設計的美和巧妙。1989年,丹麥設計師魏格納設計了一把弓形椅子,這把融入了先進技術的椅子符合力學和人體工程學,材質運用巧妙,制作精良,搬運輕便,具有很好的使用功能。這些在設計藝術方面具有特質的作品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大量引用,從多個側面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體驗,讓學生體會設計的結構美、功能美、科技美等。
將現代設計領域的一些新的形式和內容作為教學內容,注重知識的不斷更新,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青年學生的藝術思路。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的嶄新手法,數碼多媒體組合的快速發展,為視覺傳達藝術帶來了新的發展可能性。運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進行的圖像合成、添加濾鏡等多種處理方式,使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創造出一種新穎的、前所未有的設計形式。將這些內容補充到教學中能夠充分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其更好地理解現代平面作品。
三、設計教學的多元化更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感知特性
設計作品涵蓋的內容很廣,形態各異,因其融于日常生活,其在情感性、藝術性、娛樂性等方面更為接近學生的情感特征和智力水平,學生樂于接受,易于學習和理解。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是對“藝術”“現代設計”“工藝”等方面知識的思維整合,即從創新思維、價值觀、工作方式到各種材料的體驗、技術觀念、情感表白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是手腦并用的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啟發智力的有效手段。設計工藝教學是熟悉材料和工具的活動,要獲得設計綜合能力就需要多樣的心智和技巧,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與實踐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層次,加強其對綜合技巧的掌握,鍛煉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耐心、嚴謹、堅強,以及樂于探索、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青少年時期是積累知識、感知人生、掌握各種技能、養成良好習慣和塑造高尚人格的關鍵階段。
這一階段學生喜歡操作性的教學內容,他們希望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展示自己的能力以獲得認可。設計類教學內容為他們提供了發展興趣和實踐的機會,促使他們綜合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探索未知,通過實際活動發現事物間的本質聯系,并嘗試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他們在教師的指導和鼓勵下進行材料實驗和動手制作,為尋求、探索以收獲自己的成果而奮斗。設計類教學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其學會積極參與,與他人協作和處理人際關系,對于理解傳統道德觀念和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教育意義。羅恩菲德教授在其《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通過研究論證,為青少年開出了青春期藝術教育方略,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課程方案是設計或與設計有關的課程,包括插花、園藝、珠寶、攝影、招貼等各種各樣的教學內容。這充分說明了設計教育課程對促進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它是未來基礎藝術教育的主要課程。
四、國外中小學的設計藝術教育現狀
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基礎教育階段都有培養設計創新教育的內容,多采用獨立的課程形態實現。英國是設計創新教育成功國家的典型。英國教育與科學部以及英國設計與技術協會認為,設計與技術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科技的基本知識與原理,理解科學與技術的關系以及科技是如何影響社會與生活的;培養學生在日新月異的當代技術世界中保持正常的生存和工作的能力;使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己有經驗的過程中,學會設計技術的原理、方法和實踐制作技能,改進學習方式,培養其創造能力。美國也非常注重中小學的設計教育,創意課始終是中小學設計教育的重要課程。
一、空間設計教育的必要性
什么是空間?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空間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抑或是一個個晦澀難懂的數字模型,而是一個與我們每一個人緊密相連、終生隨行的具體形象,我們自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會流轉在不同的空間中生活、工作,無論我們做什么都會被包容在某一個空間中并與其相連。(一)關于空間環境的現狀。然而,一直與空間發生關系的我們卻往往會忽視空間的存在,無論是工作生活其中的建筑空間亦或是徜徉其中的景觀園林空間,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懂得建筑、空間的歷史,不懂得如何去欣賞一個空間,去理解設計者的意圖亦或是情感,甚至會對空間產生錯誤的理解,更因為這種錯誤的理解我們會讓一些優秀的建筑、空間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卻讓一些有問題的、不美觀的空間不斷產生(亂拆亂建)。我們的建筑面貌城市面貌也因此而變得不是那么完美。可以說,如果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正確的認識空間我們的城市面貌、建筑面貌將會整體煥然一新!此外,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工作、生活、娛樂時所處的空間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無論是室內空間還是外部空間,空間的種類及形式都日漸多樣化。對空間的正確認識也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所以,如何感知空間,對一個空間作出正確的評判,如何將自己的情緒通過空間設計的語言得以表達,這不僅是專業設計師需要掌握的能力,也是每一個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的人所應該了解的知識。在設計類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中涉及到室內外空間設計的課程有很多,如室內設計、景觀設計,但是對于基礎的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空間設計原理的課程卻很少,并且專業課程對于非設計類專業的學生來說也具有過大的專業隔閡,不利于基礎人文素質培養的需求,也不利于對環境設計、室內設計等空間設計領域有興趣的非設計類專業學生的業余學習。(二)空間設計方面知識教育的形式。為了能夠突破專業與業余之間的隔閡,將專業的知識用通俗的形式予以表述,將專業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將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用公選課、視頻公開課的形式向社會通識教育拓展,將會在更大的程度上使更多的人得到比較專業的空間設計類的教育,對通識教育中關于空間設計、空間構成方面的知識進行零的突破,提高整體社會對于空間審美的能力。
二、空間形式設計的基本步驟
關于空間的設計或者形式的教育可以分為幾大板塊與步驟,通過各版塊知識循序漸進的對普通受眾建立起空間形式感的基本印象。(一)引入空間形式感的概念。對于空間形式的掌握最基本的一點是要先建立起空間形式的存在感,大多數人對于空間的概念僅停留在圍合出空間的界面上,而對界面圍合出的空間的本身卻毫無概念,這里可以引用老子在《道德經》中“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的概念來道出建筑創造空間的真實本質:用實體制造空間為人所用,從而總結多數人對于建筑、空間錯誤的認知:看不到“空”,目光穿越過空間停留在形成空間的墻壁上,在這部分需要強調空間的虛無但又有“用”的特性;總結出建筑空間以“虛無”的空間為著眼點、以“實”的實際圍合物為著手點的基本設計理念。(二)化整為零分析空間的構成要素。生活中的空間是由我們常見的基本物體所構成的一個整體,這些物體的特點決定了空間的特點,所以在對整體的空間展開研究之前我們要先對組成空間的基本物體的形式特點做出學習。在組成空間的物體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點”,“點”可以是一盆花、可以是一盞燈、甚至是一架鋼琴,一個居中的“點”會讓空間顯得集中穩定,造就空間不凡的典雅氣質與穩定的空間感受,同樣一個位于邊緣的“點”卻又會有讓空間形成不均衡動感的可能?!熬€”是由點移動而成,它具有方向性,又具有相對的寬度,“線”可以是一條馬路、可以是一組蜿蜒的吊頂、甚至是兩個“點”之間的心理連線,“線”會適應不同的基礎環境,又會形成虛擬的面來分割空間;“面”的限定能力最強,可以形成包容我們的完美空間,頂面、底面、墻面還具有不同的特征,這些基本的物體通過穿插組合搭建出了我們所熟知的建筑與空間。(三)通過生活中不同的空間類型認識空間。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室內外空間,它們或開敞或私密、或明晰或模糊、或動或靜,我們可以根據空間不同的形式以及它們的形式特點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空間有著不同的使用范疇,也可以具有相近的特征而相互交叉相互關聯。通過這部分內容能夠豐富剛剛建立起對于空間的形式感的存在的印象。(四)從一塊地毯開始來設計空間。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需要對一個場所進行劃分,對場所中的某一塊區域進行界定,比如就餐的區域或是學習的區域或是休息的區域,對這些區域進行限定的過程就是制造空間的過程。在這里要通過最簡單的案例、最貼近生活的案例著手才可以讓大多數人接受在界面上進行設計結果是對空間進行設計而不是界面本身的思辨的過程。(五)美化空間。光線、色彩與材質是所處環境的各個界面直接呈現給用戶的最外層表面,它們直接決定了空間的光照、色彩傾向與質感??梢哉f人對于空間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和空間的光照、色彩與質感相關,相同結構的空間可以因為這三者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而設計師在對于空間的質感塑造上也往往會從這三者入手。在室內空間,豐富的光照層次會在滿足基本照明需要的同時還能夠用光線來裝飾空間,處理好基本照明與裝飾性照明之間的關系會讓室內空間層次分明具有良好的觀賞性。同時,色彩與材質也具備相應的重量感與尺度感,在合適的位置涂刷合適的色彩、安裝紋理和諧的材質也會讓整體空間透出有趣、美觀、和諧的氛圍。因此,光線、色彩、材質的呈現就成為了改變空間感覺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徑也是空間設計中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化程序。(六)空間中的環境心理??臻g是人類活動所營造出的活動場所,即人類周圍的所有環境元素,其構成有:空間的大小,空間的圍合元素,更有社會環境、居住環境、生活習慣、意識形態等諸多因素影響。在空間中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人與人在環境中的相互影響都會影響到空間的規劃以及設計。從安全感的需求出發,在空間環境中,人類需要能夠占有并控制一定的空間從而獲得心理上的穩定感和安全感。從領域性方面出發,人類總是力求活動時不被外界干擾或妨礙,在彼此交往過程中也會根據不同的接觸對象和不同場合,在保持的距離上各有差異。從私密需求出發,它是作為個體的人類對空間最基本的要求,表達了個體的人類對生活的一種心理概念,是作為個體的人類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現。對于環境心理微妙需求的把握,也往往是一個空間設計是否成熟是否完美的標志之一。對于空間的構成設計是一各相對專業的過程,但又是一件會為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的事情,只有通過對于空間設計方面專業知識的學習才能夠摸清關于空間設計的規律,對空間進行有規劃的有意識的設計,也只有通過通俗化的空間設計教育才能夠讓大多數人都能夠掌握這一能力,為提高全民人文素質、提升社會生活環境創造更大的可能。
作者:汪大偉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對現在國家美術人才的要求一般就是體現在大美術觀念的提出和落實。要求這些美術人才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掌握更多的知識,不管是藝術本身還是現在現在的網絡技術。都要具備過硬的學識涵養,還要拓寬自己的藝術興趣范圍。大美術這種觀念的提出,有利于國民教育素質的提高,也是對國家素質教育方針積極響應的一種體現。在現在的美術教育體系里面,美術教育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比較常見的綜合性大學,里面要求掌握的面比較寬,像美術專業學校和師范類的學校;而另一種就是工科院校模式。綜合性大學和工科工科院校模式的生源都是針對廣大考生篩選而來的,在這上面并沒有什么不一樣。在接受高等藝術教育之前就已經接受了大美術的教育了,但是僅僅是停留在一種觀念式的應試教育里面,在專業上沒有本質的區別,更別說藝術理論這方面的教育。學習美術藝術要從基礎的教育做起,在面對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啟蒙學生面前,基礎教育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二、重構與置換
對于剛剛踏進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來說,對他們之前所認識的藝術結構要進行重構,也就是讓他們對大美術的環境和藝術設計進行新的理解和學習,快速的置換他們之前的大美術概念。并向他們灌輸學習目的。要完成這一過程其實并不復雜,一般三個步驟就可以完成。首先是做這一群剛入校的學生來一趟專題講座,深化他們對大美術的理解;其次呢,是讓學生做一些學術報告,這樣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最后可以來一場座談時的談論,相互交流心得和學習經驗。在老師的配置方面,其實可以參考一下包豪斯學院的做法,用藝術家和設計師的理論結合教學,會起到不一樣的效果。在美術學習中,啟發學生這一環節是特別重要的,要有拋磚引玉的作用。格羅佩斯創辦包豪斯,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就拋開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沒有讓學生學習素描和色彩練習,就他本身是世界一流的設計師這一身份,是應該走創新的道路。
三、回顧歷史和構造未來
在包豪斯學院,美術專業的學生都必須要求學習基礎課程,這是作為專業前的必修課,在美術當中是非常嚴謹的,在這個學校,教學規格非常高,就連代課的老師,都是大師級別的大藝術家,這是這個學校難能可貴的一面,這種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的學校值得學習。過多的注重層次的豐富、造型的準確、技巧訓練和制作精細是今天基礎教學的通病,其實這些不會真正起到基礎教學的作用,創作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這是目前美術教育最缺乏的。由于初學學生的創作思維狹窄,對于創作沒有很好的靈感和欲望,更別提讓他們有創作的積極性了。一般基礎課程具有主要有三個課題,第一是解放學生的創作思維和藝術天賦;第二是讓學生自己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第三是作為以后成為藝術家的學生,要把創造性的構圖原則展示給他,讓他自己體驗和觀察。由此看來,目前亟待解決的是美術的基礎教育的革新。這個問題已經很迫切了,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代替不了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應該用與現今社會同步的新觀念、新技術和新手段來賦予教育的新內容。目前,人們已經開始關注藝術教育方面的教育改革,對于藝術教育的基礎教育,是一個首要的人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設計出新的教學理念。廣州的美術學院近期推出了一套教材是關于構成的,這本書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的三大知識體系,另外把一些新的理念加入其中。比如形態構成光色構成動畫構成等這些是傳統教育所沒有的。這些能夠向學生傳授創新的技能和新的思維方法。要知道,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那么相應的美術設計教育也應該跟隨時代的潮流隨之進行改進,并且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四、結語
1.1教務管理整合性差目前,我國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有一個通病,即管理平臺分散,功能單一.教務管理系統的平臺很多,如教務管理系統、成績登記查詢系統、學生選課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等等,這些系統開發的應用軟件類型多種多樣,水平參差不齊.但太多功能單一,例如,成績登記查詢系統只能對學生成績進行管理;教務管理系統也只能對教務進行管理,網上選課系統只能實現網上選課.這種功能單一、平臺分散的情形導致各個管理系統各自為戰,彼此之間缺少配合,增加的管理的難度,影響了管理的效率.
1.2操作過于復雜還有一種情況,一些專業軟件公司開發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專業性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是這種系統往往脫離了高校實際情況,過于追求嚴格的管理模式,操作起來十分繁瑣,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2系統需求分析
隨著高校音樂專業的不斷擴招,音樂教師和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增加了教育教學管理的難度,經常導致教育資源、時間的浪費.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通過設計高效快捷的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管理系統,以促進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十分必要.
2.1系統的目標本系統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考慮,設計了一個綜合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旨在提高高校音樂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本系統的目標是盡量減少人工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保密功能,具有對授權用戶提供信息檢索、信息錄入等功能,具有簡單的操作界面,實現數據的高效率處理等.
2.2本系統的技術架構高校音樂教學管理對象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師和學生.針對系統用戶的特點,本系統的采用了基于J2EE技術體系的B/S結構,B/S和C/S結合的架構開發模式、Struts技術實現等。C/S架構,該部分主要是把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分成服務器端和客戶端兩部分,其架構如圖所示。
3系統功能設計
本系統有教學信息、系統管理、教師信息、學生信息和考試信息五大模塊.各個模塊具有不同的功能,既相互獨立,又彼此配合.
3.1教學信息模塊教學信息模塊是教育教學管理系統中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是供教務工作人員使用的.主要包括:公告和教學內容兩個功能模塊.實現學校信息的快速流通,減少時間的浪費,提高信息效率,同時可以減少工作量.
3.2系統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是針對系統本身的一個模塊,主要用于工作人員對系統進行維護管理,是整個系統正常安全運行的必要保障,包括學生信息、教師信息的維護,以及課程信息考試信息的及時更新,同時這部分增加了數據備份功能增加數據的安全性.
3.3教師信息模塊教師信息模塊是與學生信息模塊對應存在的,是對教師信息進行管理的模塊.是整個教學管理系統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功能是管理全體任課教師的相關信息,由于學生和教師需要彼此了解相關信息,因此教師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公開的,供學生查詢.這部分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師上傳學習資源和考試題目、在線閱卷評分以及答疑等.
3.4學生信息模塊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因此,學生信息模塊是整個系統中最主要的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來管理學生的個人信息.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學生個人基本信息.例如學生的籍貫、年齡、所在院系班級等情況,這部分基礎信息是學生管理的基礎.第二,課程管理模塊.本教學管理系統中要完成學生選課功能,因此設置了課程管理模塊,這一部分要與教師信息模塊中的課程信息對應.
3.5考試信息模塊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考試,考試成績管理是一項繁重的工作,有調查表明:高校學生成績管理占了教務工作人員近70%的工作量,因此,本系統設計考試成績管理數據量大,涉及所有院系的學生,因此這部分是考試信息模塊.實現對學生成績的高效管理.其功能有試卷的上傳、考試的安排、考試、閱卷、評分、成績查詢等.
4教育教學管理系統的實現
4.1教學信息模塊的實現教學信息模塊通過四個窗體實現教務工作人員的四大操作,即學校政策窗體、考試安排窗體、教學信息窗體、通知文件窗體,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務公告界面、公文起草界面.實現學校新聞、公告、招生信息等的.
4.2系統管理模塊的實現該模塊主要進行系統數據的維護及后臺管理,包括學生、教師的相關信息以及試題部分的數據庫.教務管理工作人員登陸之后,選擇相應的窗體進行有關操作.主要窗體有學生信息管理維護窗體、教師信息管理維護窗體、課程信息的更新管理窗體、考試信息的更新管理窗體、教務信息管理窗體、學校通告信息管理窗體、學校學院相關政策管理窗體.主要操作界面包括用戶密碼修改界面、用戶權限分配界面、具體權限分配界面.
4.3教師信息模塊的實現教師模塊使教師登陸后通過單擊不同按鈕實現各種操作,主要包括資源上傳窗體、信息窗體、答疑窗體、上傳試題窗體、閱卷評分窗體.通過這些窗體,教師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上傳、信息、解答學生疑問、閱卷評分等工作.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師個人課表查詢界面、成績錄入界面、教師個人信息維護界面等.
4.4學生信息模塊的實現這一模塊包括學生信息模塊主窗體、學生基本信息輸入窗體、選課窗體、資源下載窗體、答疑窗體、參加考試窗體、成績查詢窗體.通過這些窗體可以實現學生信息的輸入、選課、下載學習資源、答疑、參加考試以及成績查詢等功能.該系統操作界面主要包括學生成績查詢界面、學生選課界面、學生課表查詢界面.
4.5考試信息模塊的實現考試信息模塊主要操作窗體有登錄窗體、上傳試題窗體、考試窗體、閱卷評分窗體、審核成績窗體、成績查詢窗體.主要操作界面有添加題型信息界面、設置智能組卷策略界面.
5總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教育教學論文課題研究異彩紛呈,教師素質也今非昔比。廣大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積累了豐富經驗,需把自己的探索、體會、經驗寫成教育論文,因此撰寫教育論文已是時展的要求,也是廣大中小學教師的迫切愿望。
然而在實際中,我們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雖然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遺憾的是沒有及時總結,沒有上升為理論,沒有寫成教育論文,也就是說,只會教學,只會研究,但不會寫作,結果研究成果推廣不出去,這將是一筆不可估量的損失。有的教師雖然已準備了很多材料,也很想寫教育論文,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寫,如何去下筆,始終感到難度很大.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寫作經驗,(如何引導和鼓勵教師寫好論文)談談教育論文在寫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注意寫作方向
絕大部分的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有的還兼任班主任,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寫教育論文。因此,根據自己當前教學的實際確定教育論文寫作方向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你當前是從事學科教學,那么你的寫作方向可考慮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和教材其重點、難點內容的教學設計,還可以研究在新課程教學中如何滲透教育思想方法,等等.總之,你的寫作方向最好同你當前結合起來。這樣一方面可做到教學與科研兩不誤,另一方面教學為你的寫作提供課題和素材,而你的寫作也促進了教學的提高,做到教研相長。
二、要注盤選好課題
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的起點。既關系到論文寫什么的問題,也決定著所從事的教學研究的價值問題,所以論文寫作第一步就是要選擇并確定好
NK 現金網 WWW.BEIJINGJY.NET
研究課題。人們常說,要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辦事需量力而行。同樣,在教育研究中,在選題上,也必須從自身的、外界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此,在論文選題時要注意:
(一)題目難易要適當。題目的難易程度要適當,如果急于求成,好高玲遠,選擇的題目過大,那么即使勉強定題,也不知從何下筆,不但力不從心,往往舉步維艱,久攻不下,則常常是半途而廢。
(二)題目大小要適中。初學寫作的同志在選題上最易犯的毛病是貪大求全,以為題目越大越有分量,其實論文的分量與題目的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追求大題目,全面論述一個問題,由于學力不足,無法深人,很容易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一個道理也論述不深,一個問題也解決不了。著名語言學家王力說:“題目越小,鉆得越深,論文就越有分量”。因此,若能抓住本學科領域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即使是小問題,深人展開,從各方面把它說深說透,有獨到的見解,把問題解決了,那么,這篇論文就很有分量。所以我們選擇課題,應盡量具體一些,范圍小一些,寧可小題大做.也不要大題小做。
三、要注意提綱的設計
論題選好以后,就要設計提綱,考慮文章的基本結構和思路.編擬提綱如同建筑設計藍圖,又像畫家作畫,先勾出大的輪廓,再勾細部分,然后再描畫。有了提綱,文章才能按順序從容地寫下去。編提綱要做些什么呢編提綱就是規劃好論文的結構層次,將全文分幾個部分寫,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分幾段,每段講什么內容,重點是什么,各部分主要選用哪些材料。一般來說,3000字以下的論文編一級提綱,論文較長最好編二級提綱。提綱宜細不宜粗,如寫得過粗,就起不到提綱的作用,寫時難把握,容易出現“跑題”、“放羊”,顧此失彼的情況。
四、要注意資料的搜集
定題定綱以后,就要廣泛搜集資料,進行認真鉆研了。我們要蓋一座
樓房,就需要用鋼筋、水泥、白灰、磚瓦、材料,有了這些材料,樓房才能建成,寫文章也是這樣。沒有材料,文章就會空洞,主題也難以實現。俗話說:“廣采白花釀佳蜜”。搜集資料是起草論文中一項基本的,沒有必要的資料,后續將寸步難移。資料同時也是選題的基礎,是完成論文的保證.我們搜集到大量資料后,怎樣從中選取所需要的資料呢這里需要注意“四個標準”.
五、要注意執筆寫作
撰寫教育論文除了應注意上述幾個問題外,在具體寫作時應將教學和教研有機結合起來,在“教”中“研”,“研”中“寫”,“寫”中“教”,才能撰寫出符合實際的有價值的論文.經過選題、定綱、備料一系列的準備,教學研究進人了總結階段,也就是把教研成果以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只要具備了上述條件,對于有一定寫作水平的人來說,起草論文初稿是輕而易舉的事,只要把構思內容轉化為文字形式就可以了。但對于剛剛從事教研的人來說,開始撰寫教育論文是會感到相當吃力的,他們經過一定的醞釀和準備,但提起筆來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才能寫好教育論文,這是每位初學寫作者十分關心的問題。同時你可以關注:如何撰寫教育科學研究論文和如何撰寫職業教育論文
六、教育教學的
注意事項
撰寫教育論文要站在時展的新高度,也就是說要以教育發展的新走勢,以黨的教育政策方針,以現行的《新課程標準》,以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為依據,去觀察、分析教育現狀,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新策略。只有這樣,選題才能站得高,望得遠,這樣的文章,檔次高,去投稿,命中率也很高。如何才能提高投稿命中率大家應注意:
(一)要選準投稿對象。首先要了解刊物欄目,看一看想投的刊物欄目有哪些內容,并從中獲知刊物欄目的動態及讀者對象;其次明確文稿類別,
也就是說要明確自己所撰寫的稿件符合什么欄目有哪些刊物有此欄目所適合讀者對象是誰
(二)要把握投稿時機。好的稿件未必一定能被采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投稿時機間題。通常應把握好這樣幾點:一是注意教學進度。一般來說,有關教材分析的稿件一般要比正常教學進度提前4個月寄給有關刊物編輯部;二是新開欄目投遞稿件的作者比較少,因而向有此欄目的有關刊物投稿,被采用率就高.三是給缺稿件的欄目撰稿,這方面的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很大。
論文關鍵詞:園本教研提升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初探
我園在近幾年的教研工作中,始終堅持以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教研工作之準則,教研活動一直立足本園實際,扎實有效地進行(簡稱“園本教研”)。它讓全園教師享受到了園本教研為我們專業水平的提升所帶來的快樂。我園教研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工作體會報告如下幼兒教育論文,供同道們參考。
1.查找問題 有效研究
2006年10月,我園園長、業務園長在參加省“以園為本制度建設”培訓會后,及時回園傳達會議精神,迅速成立了紫幼園本教研領導小組,帶領全園教職工參加市、區組織的理論培訓,組織全園教師認真討論,分析查找我園教研工作存在的問題中國。我們發現:(1)、教研組織形式單一,不能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有效結合,教研活動不能更好的解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們注重教研過程,不注重總結幼兒教育論文,缺乏成果意識。(2)、在家園共育中,家園協同比較困難,部分教師對開展家長工作有倦怠情緒。(3)、幼兒園的體育教育開展較為薄弱。一是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的現象;二是教師擔心幼兒在園進行體育活動時出現安全問題,不敢大膽、創新地開展體育教育,教法比較陳舊、活動內容單一;三是幼兒園體育鍛煉環境開發與利用不夠,體育活動器材匱乏,體育鍛煉質量不能充分保證;四是幼兒的動作發展,身體適應能力較差,缺乏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等意志品質的培養。經過園本教研領導小組成員反復討論、研究,形成了最初的園本教研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當中,我們再次對園本教研方案進行了修改幼兒教育論文,結合家長工作,把“快樂體育”,作為我園開展園本教研的突破口,同時也作為課題研究。
2.健全制度 確保實效
為確保園本教研落到實處,我們建立比較完善的園本教研制度,如獎勵制度、學習制度、反思制度、總結交流制度等,確立合適的教研組長(有工作激情、有學習欲望、有協調與組織能力等),將教研的權利交給教研組長,并為教研組撥取適當的教研經費。我們堅持每周一下班后各教研組開展教研,每次教研人人輪流做中心發言人主持教研活動,并做好資料收集與整理幼兒教育論文,每月進行教研工作總結中國。我們強化了考核機制,把教師的園本教研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評優、評聘的重要條件。
3. 增加投入 滿足教研所需
在我園資金特別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仍不斷加大教研的經費投入,為教師辦公室配備電腦、各班添置了電子鋼琴,桌面操作玩具等;為各班組購買了小蜜蜂擴音器,訂閱了《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等20余種專業雜志和其它書報,并制作了1000余件戶外體育器械。還定期組織教師進修培訓和外出參觀學習,對積極參加學歷再提高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幼兒園多次邀請校外專家及名師來園輔導,提高了教師的教育與研究能力。
4. 提供多元操作平臺,幫助教師形成教育特色
4.1以賽促練,強化學習
幾年來我們開展了多次競賽活動幼兒教育論文,如:環境創設評比、幼兒早操評比、師德演講比賽、教師自制玩具展評、半日活動評比、教學反思評比等,通過比賽,激發教師積極向上,達到“以賽促研、以研促學”的目的。
4.2 教學展示,自成風格
通過開展骨干教師展示、青年教師匯報、送教下鄉、師徒帶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為教師提供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平臺。每次活動前執教者先講自己的設計思路,活動后進行自評,聽課者進行問答式的點評,共同剖析教育行為,商討相適宜的教育方案,使大家在不斷的實踐與研討中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水平。
4.3 結對互助幼兒教育論文,資源共享
我們一直提倡以能者為師,向教有所長,干有所長的教師學習,在互相結對、互幫互學中,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中國。
4.4 建立分享互助的研究共同體
我們努力為教師建構合作與反思的研究平臺,強調教師的學習與分享,特別是研究成果的共享與學習,大力推進“提問(疑問)——研討——驗證——反思的研究方式。”
(1)班級研討:以班級為單位,在特色展示中分享班級日常工作的做法與思考。如就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環境創設、區角活動開展、互動家長會的召開、慶?;顒拥幕I備、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策劃等內容展開研討,有效提高了各班教師對常規工作的研究與分析能力。
(2)、教研組研討:開展年級組研討一直是我園園本教研的活動載體。我們積極轉變教研視角幼兒教育論文,注重創建開放的教研氛圍。一是進行參與式研討,讓教師親身體會、主動合作;二是利用“一課三研”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三是開展專題研討,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組內討論,共同尋找解決策略。四是開展“好書分享”,進行讀書心得交流中國。
(3)、積極參加區與園際間的“幼教沙龍”研討。
我們先后組織教師參加順慶區教研室組織的“園本教研可持續性發展論壇”、“幼兒園教材研討與分析”、“民間游戲研討”、“幼兒園早操觀摩”、“體育教育觀摩”、“秋日詩語朗誦會”等活動,實現各園教研的優勢互補,變封閉式教研為開放式教研;而且我們還注重幼兒園內各教研組的沙龍活動。
4.5 自我反思,加速成長
“反思”主要引導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做到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最后達到提高。我們帶領教師制定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制作個人成長檔案,每月書寫教學反思,并鼓勵教師將反思整理成經驗文章或論文在各種雜志與網站上發表。
4.6 課題研究形成本園特色
課題研究是園本教研、園本培訓的最佳載體幼兒教育論文,在課程改革與師資隊伍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堅持將課題研究與園本教研制度建設相結合;我園的科研課題《開展快樂體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實踐研究》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已經結題,并獲得了南充市政府二等獎。我們承擔了順慶區幼兒園“體育教育活動現場觀摩”,先后接待縣市區的姐妹園所1000余人次觀摩學習。我們一直將科研工作園本化,每周堅持兩次集中體育鍛煉,做好對孩子活動的觀察與記錄,班級、班組堅持對活動的反思與內容的調整,并堅持制定每期科研工作目標、每月科研活動計劃、每周具體的體育鍛煉內容,每月還進行科研工作總結中國。我們形成了家園共構體育活動模式:共同制作體育器械,共同制作幼兒的成長檔案,共同搜集民間體育游戲、積極參與到游戲的改編與創編中,共同參與各項體育活動。
5. 收獲付出之后的快樂
在園本教研過程中幼兒教育論文,我們時時處處感受到園本教研的魅力,感受到團隊的智慧與力量,并培養了我們主動學習、自覺反思、敢于創新的意識。回顧園本教研的歷程,我們收獲的是:它讓我們欣喜于一路的艱辛與困惑,追求與努力,更讓我們體驗到付出之后的快樂與成功;它讓眾多教師獲得發展,誘發每個教師潛在能力的外顯。近三年來我園教師教學觀摩達20余次,教研活動共計100余次,教師的學歷全部達標,其中有3名教師獲得本科學歷;每個教師的教學反思、讀書筆記與經驗文章累計達40余篇,基本上人人每年有文章獲獎,大部分教師有文章在專業雜志或者網站上發表。同時我園確立為全國“以園為本”實驗園、中國愛國主義啟蒙教育基地園、四川省巾幗文明示范崗,并多次獲省、市、區“幼教工作先進集體”、 “南充市順慶區園本教研先進集體”等稱號。園本教研讓我們在專業成長的階梯上盡情體驗幼兒教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