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5 15:2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園文化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楚文化的概念與內涵
1.楚文化的概念
楚文化作為我國春秋時期文化的重要代表,起源于古老的華夏文明,也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延續。楚文化吸收借鑒了華夏文明和南蠻文明的優秀成果,在春秋戰國時期發揮著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作用。通過不斷的發展和借鑒,楚文化自身的風格更加突出,文化藝術成就顯著。楚文化的文化性質源于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勞動創造。楚文化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長期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并獨具風格。楚文化作為一整套文化系統,包括歷史、文學、經濟、科技、文藝、人文等重要方面。楚文化的發展和成熟是古代中國人民發揮豐富的想象創造的結果,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古代中國人民審美意識的發展。因此楚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征符號之一。
2.楚文化的內涵
楚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內涵十分豐富。最杰出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楚文化是一種神秘想象力的象征。
楚文化作為中國農耕文明的代表,其中包含著中國人民最原始的崇拜。楚文化的神秘性正體現在古老的圖騰藝術中,古代中國人民發揮想象力,將耕種和祖先的崇拜結合起來,創造了屬于各個氏族的圖騰文化。主要有鳳凰、公雞等圖騰符號。通過圖騰藝術傳達人們祈福、祭祀等最原始的意識。楚文化豐富的想象空間還體現在人們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春秋時期我國的青銅器冶煉達到了頂峰,人們將豐富的想象力表現在紙質、青銅、陶器和漆器上,從而成就楚文化中繪畫、青銅器、陶器和漆器的繁榮。
2.2科學技術的進步。
楚文化時期不僅人文藝術繁榮,相應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茖W技術的進步不僅表現在數學和天文知識的新探索和新發現上,也表現在建筑和農業的發展上。春秋時期的建筑集中反映在都城的建設上,楚文化建筑地址的選擇和建筑的布局設計已經逐漸成熟,楚文化的建筑都城已經集群化發展,不僅有了護城墻,也開始建造護城河,兼顧建筑美觀、居住舒適和國家防御的功能。舉世聞名的章華臺就建筑在這個時期。楚文化時期的農業發展十分迅速。楚文化我國的南方和北方相互學習和借鑒,楚國融合了南北農業文明的優勢,開始修筑水利工程來解決農田旱澇的問題,孫叔敖修筑的期思陂就是我國第一個水利工程。
2.3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創新。
文化藝術不僅是楚人智慧集中體現,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審美意識的進步。青銅器是春秋時期出現,并在戰國時期走向成熟,因此青銅器是楚文化藝術的集中代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冶煉和青銅鑄造技術已經逐漸成熟。楚國人民能夠博采眾長,結合焊接和鑄造技術冶煉青銅器。同時還將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傳統的裝飾紋樣結合起來,通過圓雕、浮雕和透雕的技法讓我國的青銅器走向成熟。除此之外的制陶業、漆器、絲織刺繡、文學、音樂、繪畫也彰顯了楚文化的特色。
(二)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楚文化藝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
1.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楚文化藝術的應用現狀
富含楚文化藝術精髓內質的湖北高校校園文化系統是中國高等院校校園文化應用楚文化的代表。但是總體來說我國的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楚文化的應用現狀還不容樂觀。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指校園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行為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共同和諧發展。其中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都是靜態的,而精神文明和行為文明卻是動態變化的,因此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動靜結合,在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碰撞的基礎上,促進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的融合。但是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實際上楚文化在我國的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應用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1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范圍不廣
我國的高等院校的數量在逐年壯大,每個學校也有每個學校的校園文化,但是我國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地域性比較強,北方學校十分注重儒家傳統文化的吸收和應用,南方特別是湖北的部分高等院校會結合地域文化適當的吸收和借鑒楚文化。因此總體而言楚文化在我國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范圍還很小,甚至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對楚文化并不熟悉。
1.2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用是為了起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但是實際應用中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為數不多的楚文化應用高等院校中,楚文化有的單單作為符號,被擺放在學校當中,學生缺乏對相關校園景觀的了解,楚文化在校園中的文化認同度并不高。因此楚文化的傳承作用完全不能得到發揮,另一方面學生也沒有從楚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中受到教育。以武漢大學為例,武漢大學的建筑應用了楚文化的建筑風格,學生只知校園美,卻不懂得將這種楚文化的美傳承。
2.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楚文化藝術的發展
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楚文化藝術的應用現狀不容樂觀,但是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楚文化藝術的發展前景很廣闊。
2.1楚文化和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的融合。
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精神文明主要是指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傳統、人文環境、校訓等潛移默化的軟件。這些都可以和楚文化結合。利用楚文化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古代楚國人民勤勞智慧和開拓創新的精神來教育影響高等院校的學生,讓他們形成勤勞、創造、智慧的觀念,將楚文化融合到高等院校的學校文化中,形成高等院校獨具特色的文化軟實力。
2.2楚文化和高等院校的物質文明的融合。
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物質文明是指學校中的建筑、雕塑、教學設備、科研設備和基礎設施。楚文化可以充分的和高等院校的物質文明融合,楚文化中的青銅器和漆器等手工藝作品可以作為學校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增加學校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底蘊,利用楚文化中的繪畫、文字、音樂符號來裝飾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利用楚文化中的建筑成就來設計學校的教學樓,讓樓宇更加具有文化氣息,從而提升學校的整體硬件條件。
二、國內外高校在導入民族地方藝術特色方面的應用研究成果綜述
(一)國內外高校導入地方文化藝術特色的應用現狀目前國內外高校在導入地方文化特色方面各有千秋,本文選取國內高校和國外高校的典型代表進行研究。
1.中國高校在導入地方文化藝術特色方面的應用差距很大
有的高校能夠將民族地方藝術特色完美的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做到相互融合。以江蘇省的蘇州大學為例,蘇州大學校園不僅自然景觀優美,民族文化氣息濃厚,學生置身校園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但是部分中國高校在校園的建設方面過分的追求現代化,而忽視了民族文化和地方文藝的教育渲染作用,整個學校的文化建設缺乏根基。不僅讓民族地方文化藝術漸漸被學子淡忘,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岌岌可危。
2.我國的高等院校在導入民族地方文化藝術應用方面存在著地方上的差別。
以山東高等院校為例,山東是孔孟之鄉,因此山東文化中一直具有濃厚的儒家氛圍,山東的高等院校在導入民族地方文化藝術應用方面多重視儒家思想的再現,在山東高等院校的校園中孔子雕像在校園中很常見,孔夫子在時時刻刻教育學子勤奮努力。但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高等院校的校園中多注重地方文化的發揚,還是以蘇州為例,蘇州校園中處處流露出古代吳國的文化氣息,東吳文化盛行,學子在漫步校園的時候也仿佛回到古代和圣人對話。
3.國外高等院校在導入民族地方文化藝術應用上要略勝一籌。
國外的高等院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不僅吸收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將地域文化融合到學校的文化建設中,經過長久的發展和融合,已經實現了民族地方文化和學校文化的和諧相處,形成了獨具特色和富含魅力的校園文化。以哈佛大學為例,哈佛大學的校園文化中不僅有美國的傳統建筑等硬實力,也有美國傳統文化等軟實力,因此哈佛大學的校風一部分的貢獻來自于美國的民族地方文化藝術的應用。
(二)湖北省高等院校建設楚文化藝術內涵的校園文化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湖北省作為楚文化的發源地,理所當然的應該承擔起傳播楚文化和發揚楚文化的責任,高校作為地區文化集中地,更加應該將民族文化和校園文化有機的融合。湖北省高等院校建設楚文化藝術內涵校園文化十分的迫切和必要。
1.湖北省高等院校校園建設中存在很大程度的文化失根現象
校園文化缺乏民族文化的渲染,而民族文化在重塑校園文化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民族文化也容易引起學子的共鳴。因此解決湖北省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失根現象,需要借鑒楚文化的優勢,將楚文化中的文學藝術應用于校園,渲染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將楚文化的理念傳播給學子,引起學子的共鳴。
2.楚文化的傳承本身遭遇危機
楚文化發源于湖北省,但是人們目前對楚文化的認同感并不高,只是簡單的知道楚國的青銅器和漆器等文物,對楚文化的內質并不清楚,湖北省的高等院校作為文化傳播的主陣地,有義務將楚文化藝術內涵和學校的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做到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既讓楚文化得以發揚,有讓校園文化得以鮮活。
3.湖北省高校建設楚文化藝術內涵的校園文化是創新發展的需要
湖北省高校的學校建設需要創新,楚文化要想在時代的潮流中繼續發展,同樣需要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因此湖北省高校建設楚文化藝術內涵的校園十分必要。
三、結語
中職衛生學校的校園文化,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校園文化互動性、滲透性和傳承性的特點,更具有職業性和應用性的特點。中職衛校的校園文化同樣也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基本育人方針,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群體性文化。中職衛校通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體系,沿襲學校辦學的傳統特色,注重與時代變遷中的優秀文化結合,達到對中職醫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完成衛生職業教育的使命,為學生今后的衛生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二、中職衛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1.輕視職業道德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中職衛校自身的職業教育特點,學校在加大對學生醫學專業知識教育力度的同時,往往輕視校園文化這一以人文精神培養為核心的道德素質教育。而作為將來從事醫學護理職業的學生們,只有自己深刻認識到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進一步為服務好社會、服務好大眾打下基礎。因此,職業道德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整體與個體形象相互影響的缺失。
學校整體形象的正面樹立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社會外部影響,對學生和教師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有些中職衛校沒有利用好“整體形象”這個平臺,忽視了整體形象對個體形象的積極影響,以至于影響中職衛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建設。
3.凸顯校園文化建設思路的局限性。
有些中職衛校認為多搞活動就是校園文化,多搞外部宣傳就是校園文化,殊不知校園文化完整體系的構建,還包含有很多方面,不應忽略校園文化的傳承性、整體性、獨特性等特點。
4.過度的“硬件建設”有失偏頗。
有些中職衛校的校園文化過于注重建筑的布局、環境的綠化、內部設施的裝修等硬件方面的建設,雖然這些的確是校園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建設內容之一,但并沒有利用好這個用以宣揚文化的平臺,顯得缺乏生氣,忽視了校園文化這一“軟件建設”。而這些將校園文化以過度消耗物質資源為前提的形式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與國家歷來提倡的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形成了對比。
5.制度的不完善成為落實的絆腳石。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上的不健全,同樣會給校園文化的建設設置諸多障礙。比如,職責劃分、方案計劃、效果評價等等通過“制度”必須要加以細化、加以實施,否則,在實際的運行上可能就會產生諸多困難和問題,成為落實校園文化建設的絆腳石。
6.與品牌、特色學校的創建分開對待。
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品牌中職衛校、特色中職衛校的創建分開對待,沒有意識到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凸顯“品牌”,只有有別于其他學校的文化基礎才能凸顯“特色”。
三、如何加強中職衛校校園文化建設
1.領導重視是開展中職衛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
通過強調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達成思想和認識的一致,群策群力發動集體智慧,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受益者,提供智力支持,從而構建出和諧的人文環境。
2“.軟件建設”是加強中職衛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脊梁。
“軟件建設”即精神文化建設,是整個校園文化的“靈魂”,所以,針對“靈魂”的鑄就不能只流于表面、趨于形式,要在一定程度的硬件基礎上予以研究、籌劃、設計、實施、展示,同時更要注重實際、更要進行有效的“建設”。
(1)加強傳統與國外先進文化的融合。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的基礎,國外醫學文化的先進和精華,以及國內外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共同為中職衛校校園文化“靈魂”的鑄就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這部分精髓的影響和滲透,吸引了受教育者的興趣,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認知度,有利于職業道德教育的感染和熏陶。
(2)加強中職衛校校園文化的職業性。
衛生職業教育的特色要深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本身,注重把衛生職業道德要求與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結合,把專業知識、職業素質教育滲入其中,以服務于人的健康為宗旨,以拓寬就業為導向,以整體素質拓展為目的,讓校園文化建設立足于衛生職業教育的前沿,讓校園文化建設貫穿于衛生職業教育的始終,讓校園文化建設為衛生職業教育鋪好基石。
(3)創建獨有的中職衛校校園文化理念。
與創建品牌學校、特色學校掛鉤,彰顯了專業實力、職教實力的同時,也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同時,根據學校的發展歷程和辦學特色,設計個性鮮明的?;铡⑿S?、校歌、校旗、校風、學風,作為校園文化外部的整體形象之一,從細微之處展示中職衛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獨特性,從而將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加深加固,成為提高學校整體形象的有力舉措。
(4)拓寬校園文化受教育的對象。
傳統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學生,而在校園文化中教職員工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把對老師們有教育意義的文化內容也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有助于提升團隊的凝聚力,促進全校上上下下文化素養的提高。同時受到熏陶的教職員工可以通過個人的理解、消化、吸收和加工,以正面的、積極的言傳身教,通過教師這一角色的魅力成為校園文化的傳播者,具有示范性和榜樣性,為發展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奠定了人文基礎。
(5)制度健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健全的制度是搞好管理的首要條件。對待學生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這一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勢必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會為教職員工的管理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6)開辟多種校園文化建設渠道。
除了宣傳欄、文化長廊、展板這些硬件設施的支持,還可以通過簡報、校報、網絡等新聞媒體及各式各樣的文體活動,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多途徑的建設和發展。
(7)注重與醫院文化無縫隙接軌。
宣傳歷屆杰出校友的先進事跡,邀請醫院專家來校授課,鼓舞廣大學生學習的動力,建立衛生職業的榮譽感,鞏固學生們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并借助見習、實習等形式,架設學生與醫院交流和溝通的橋梁,促進校園文化與醫院文化對接,使學生盡早適應醫院文化建設環境,有利于今后臨床工作的開展。
四、結語
1.1校園文化建設的個性不明顯
“個性化”是學校文化建設中最基本的要素和精髓。每一所學校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確定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價值。而當前有些學校在文化建設中存在盲目性,千校一面,互相抄襲,照搬雷同。被動文化,膚淺文化,表面文化等屢見不鮮,沒有對學校進行自身特點、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的研究、挖掘,學校文化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1.2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是“一切為了學生”“,以生為本”。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主體不參與建設,這種文化無疑是毫無意義的,即使創建了校園文化,那也是不完整的。但是在當前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有些學校要么請專業設計團隊來進行設計,要么領導指揮教職工參與創作,忽視了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2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該如何進行文化建設呢?本人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2.1領導者要及時更新觀念
校園文化體現的是學校的精神,學校的意識,學校的價值觀、信念、理想,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方向、發展戰略、發展道路、發展前途,也影響著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結果。一所學校能不能形成符合時代精神,充滿希望又有自己鮮明特征的校園文化,校長是關鍵。因為校長不僅是一所學校主要的管理者,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領導者,還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設計者和倡導者。面對新的形勢,校長只有站在時代的高度從新的視角研究學校教育,不斷提高辦學理念,促進管理的最優化和創新,并在實踐中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辦學治校的教育行為,轉化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動,才能達到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的目的,所以作為學校發展的關鍵領導要及時更新觀念,做先進文化的引領者。
2.2以人為本
調動學生參與在新課改背景下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學校管理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才是校園文化的真正主人。與其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校園文化,不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校園文化建設,這將更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構建學生的健康人格。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一旦形成,將會產生巨大的能量,成為深化教育改革的強勁動力和影響巨大的輻射源。同時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這一點我們可以學習有些學校的經驗,面向全體學生征集校園文化設計方案,評選的組織工作由各年級選出的學生代表組成的組委會負責,最后把選出來的方案交學校評審,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也能展示學生的才華,使他們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對校園文化精神有更深刻的感悟,使學校擁有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文化。在校園文化內容選取上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達到文化的引導、激勵作用。要高度重視班集體文化建設,把打造富有班級特色文化視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班級文化可以完全放手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能真正創造出屬于自己而又有班級特色的文化。
3.總結
(一)校園文化內涵與作用分析
通常情況下,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中的所有教職工員工與學生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之中所逐步形成的一種大家都遵循的價值標準、最高目標、基本信念以及行為規范。通常情況下所包含的內容有物質文化(例如校容與校貌、學校中教師的教學手段與科研條件、師資水平)、制度文化(例如責任制度、工作制度以及學習制度等各種制度)、行為文化(例如社會實踐、科技學術活動以及文化體育活動等等)、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了學校的目標、學校的精神、學校的道德標準以及校風、學風等等)??偟膩碇v,校園文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激勵作用、凝聚作用、約束作用、導向作用以及輻射作用。
(二)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內涵分析
學生管理就是對學生從學生入學開始到其最后畢業之間在學校期間的管理。學生管理工作就是對高校中的學生學習、生活以及行為進行規范。其中所涵蓋的內容相當的廣泛,例如學籍管理、課外活動、校園秩序、獎懲、實習、就業、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貧困生工作等等。
(三)校園文化與學生管理工作之間的關系分析
從學生管理與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能夠看出兩者之間存在著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占據主體地位,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要收益客體,因此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就不能夠離開學生,否則就會失去意義。[1]在另外一個方面,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對象與客體就是學生,所有的管理工作都需要服從并服務于學生培養的目標。從這里能夠看出,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管理工作在目的上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這兩者的主要目標都是培養學生,不斷的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能夠成長成才。
二、利用校園文化來推動學生管理工作
西部高校想要提高自身的辦學質量,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就必須要將校園文化與學生管理工作進行結合,更好的促進學生成才。
(一)形成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物質保障
校園文化與學生管理工作都是以服務學生作為根本目的的,而為學生提供良好、有序的校園環境是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物質文化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高校校園文化的硬件,如果物質文化不好,西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次仁德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那么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會缺少相應的物質保證。[2]其次是知識學術環境,主要是指的學校在學術科研、教學管理以及學風建設等各個方面的情況與條件。這個環境能夠對育人質量帶來直接的影響,最后則是人際關系環境,包括了校園中多方面的人際關系,一個良好的、融僑的人際關系環境能夠讓學生、教師都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于教學工作、管理工在開展,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形成良好精神文化氛圍,讓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獲得精神動力
首先需要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政治風氣,運用各種先進的思想來對學生的頭腦進行武裝。同時需要對民族文化中的優秀內容進行弘揚,這樣將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和道德觀念。要從高校自身的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來引導學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閑暇時間。同時還需要將學生管理工作融入到各種活動之中,實現寓教于樂,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錘煉。
(三)形成完善的制度文化,讓學生管理工作能夠和諧有序作為社會整體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園文化需要得到科學的引導與規范,這就要求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良好的制度文化能夠有助于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有助于在校園內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氛圍。這對于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和諧有序開展相當重要。需要從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調動各個職能部門的積極性,促進校園生活的規范化與制度化。
三、用學生管理工作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一)對大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角色進行準確的定位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學生是主體,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參與者,并且是直接受益者。因此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僅僅需要明確學生個體與群體的特性,還需要研究和學生相關的因素。學生管理工作與每一個學生都存在緊密的關系,其中的每一項工作或者是規章制度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文化娛樂的各個方面帶來影響,對學生具有教育、引導以及懲戒的作用。所以,要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研究,就需要對學生的角色進行準確的定位,而這就要去對和學生存在緊密聯系的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分析與研究。
(二)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樹立起全面發展的思想
對于西部高校來講,如何才能夠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將學生留在校園中,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條件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是當前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所必須要思考并進行解決的問題,而這些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為了能夠有效的推動學生管理工作,并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條件,需要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各種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突出服務性,對服務與育人意識進行有效的強化,讓校園文化更好的發揮出育人功能,讓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能夠進行有機的結合,為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在開展學生管理的工作中,必須要對校園文化在實現教育方面所具備的特殊功能進行充分的考慮。
(三)強化學生社團建設工作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就校園文化的概念來說,由于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建設的重要環節,因此,一直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關注。但是,對于校園文化的內涵,相關研究仍然相當模糊,并不能給出十分明確的說法。概括而言,校園文化是學生的課外活動,是讓學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圍受到熏陶,令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文化表現形式,是學生接受德育的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亞文化,它集物質、知識和心理于一體,是學校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群體行為規范和價值觀。綜上所述,校園文化內涵的界定: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學生,以校園為活動和建設空間,主要目的是育人,涵蓋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網絡文化建設等內容的群體性文化。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我國的校園文化理論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初具規模,理論體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當然,作為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應該如何構建仍在研究。目前,針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已越來越多,相對完整的高職院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的構建應指日可待。綜合社會學、教育學、文化學、現象學和思政研究角度的分析,從大局的角度深入探討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當前高職教育發展的歷史較短,學術界對高職教育研究還不夠深入、全面,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分類不明晰,其所涵括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所涉及的范疇在不同的研究成果中存在相互交叉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脫離了高職教育應用型的特點,建設理念仍停留在傳統大學的建設思路上,未能體現出高職特色,甚至忽略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未放在整體辦學的大方向和整體建設策劃中實施。以校企結合、職業素養育人、服務社會、回饋社會等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較少。
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對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界定,學界有許多不同的表述,但就其實質而言是相同的。有的學者認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預定的教育計劃、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案,為受教育者特意創設一定的社會環境、活動場所和文化氛圍,并有意識地引導受教育者去感受和體認之,使受教育者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得到心靈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啟迪,進而潛移默化地達到教育目的”。有的學者認為:“所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一種不具備獨立的學科形式存在而是附著、滲透、隱含于其他載體中的教育,其性質不夠明顯,不直接,不暴露?!庇械膶W者認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種有效形式即無意識教育,是指不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識到的教育形式,把無意識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教育形式,實質上就是探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庇械膶W者認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人們社會實踐和人生活動(組織管理、職業活動、人際交往、文化娛樂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的方法”。有的學者認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中,教育者將教育的意向、目的隱藏到大學生周圍的生活環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動中,使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之外的校園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的內容,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的?!本C合以上各種觀點,筆者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做如下定義:所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利用教育主體、教育介體和教育環體等方面的隱性教育資源,使學生在無意識被教育的情況下獲得教育者傳遞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內化之,是對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二者是辯證關系,既對立又統一,在共同教育目的引導下,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三、校園文化建設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宣傳、黨校培訓課程的開展、校園學術報告等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它是校園文化的一方面,也是相當重要的方面。本文所研究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園文化為教育載體,實現校園文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園文化建設只有當它有了明確的教育指向性,蘊含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時,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要求,才可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發展也正需要多種教育形式充當其載體,傳遞不同的信息給受教育者,這是一個復雜的且必須可控的過程。而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充分利用好其載體的作用,充當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橋梁,讓兩者能夠互相參與、互相作用,為它們提供相互作用的形式和空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對大學生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既然校園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更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校園文化建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滲透力、吸引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面。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高校校園文化相結合,利用高校文化互動性高、滲透性強等特點,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影響著在校師生,乃至影響著整個學校,這是對原本枯燥乏味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補充,會使原本缺乏生機的校園變得更具動力、更具年輕人朝氣蓬勃的氣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會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讓大學生們在不知不覺間與高校校園環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到一起。如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校園活動,對參與其中的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與此同時,覆蓋面廣是校園文化的特征,以校園文化為載體,能使其隱性教育的作用得到全面實現。
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缺失的現狀
高職院校當前處于高速發展期,這是國家管理和發展46共同作用的一個結果,它決定了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是國家未來的技術精英,還是具備相當職業素養、道德修養的技術精英,這確實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更離不開與校風、學生關系更為密切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園文化建設硬件設施投入大,設備齊全,但缺乏個性高校底蘊之所在是個性化的校園文化環境,學生人校之初對學校的認識只能停留在對校園文化的了解之上,學校的師資、教學軟硬件等不可能通過一朝一夕了解清楚,因此,學生了解學校是通過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來實現的??梢哉f,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否優秀,就看學生置身其中,能否就被它獨特的、個性化的校園文化所觸動。
(二)校園文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受到忽視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直占主導地位,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卻受到嚴重的忽視,一些教育者沒有意識到這一方式的重要性。尤其利用校園文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這樣的利用更是難以實現,一些高職院校的教育者并不能完整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更談不上在日常教學中巧妙地將其融入教學過程,直接導致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大量閑置浪費,開發利用不足。因此,必須增強教育者的自覺開發和利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意識,樹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觀,要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由顯性資源和隱性資源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大學生置身于大學校園中,所接受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于理性且正規的那一部分內容,還包括其他各種非正式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生活中所蘊含的豐富而又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尤其要認識到高校自身校園文化建設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
(三)校園活動形式多樣,但內容相對貧乏高校是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學生平時除了接觸專業知識,豐富的校園活動還可以起到寓教于樂、勞逸結合的作用,它不僅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好處,也是學生培養其興趣愛好、發揮特長的重要途徑,更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陣地。但高校校園活動存在數量多、樣式多、質量檔次不佳的現狀,從活動內容來說,只能用貧乏兩字形容,多種雷同的活動開展在各地的校園里,校園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職能正被不斷弱化。
(四)校園文化建設未利用好網絡宣傳主陣地網絡科技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當今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學正是學知識、接軌社會的重要時期,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別是寬帶技術的發展,虛擬網絡世界中的生活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雖然現在各大職業院校都在加強網絡建設,網絡硬件和覆蓋面都得到最大提升,但在網絡頁面、信息傳播速度上仍然較慢,不但不能滿足學生獲取信息的要求,同時也弱化了網絡傳播正能量的速度和效果。
五、基于校園文化建設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對策
(一)增強教育者開發利用高校特色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者的能力,它是教育者運用各種知識,獨立有效地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因課程本身設置具有很強的宣傳性,學生難免有抵觸情緒,因此在教學時更應注意,要將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形式進行,而其他教師、管理人員、服務人員也應積極拓展、創新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里,因此,高校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環境的,如何將校園文化建設融于日常教學和管理中,這需要提高教育者的創造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和表達能力。首先,教育者要發揮其創造性,將高校特色校園文化資源結合并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看似無意卻是有意地提及校園文化中貼近學生生活環境的內容,容易激起學生愛校熱情和自豪感,進而上升到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其次,要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學校校園文化的哪些方面感興趣,進行調查研究,針對學生的興趣策劃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最后,教師還應提高自身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將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精彩內容講授得有聲有色、合情合理、精辟透徹,使學生聽的有興趣,并將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資源融人思想政治教育后完整地見諸文字,通過報刊、廣播、文件、網絡等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因此,要求教育者要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斷加強開發和利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培養一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二)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文化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一些傳統載體,還要善于開發利用一些現代新載體,通過這些種類繁多的載體將高校校園文化的精髓營造在學生學習生活的周圍,以合力達到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譬如校園廣播、校園櫥窗海報、校園網絡論壇等,宣傳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奮斗歷史、宣傳校訓、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各種各樣的載體形式增加與學生接觸的頻率和覆蓋面,反復地、綜合地、累積地宣傳強化,把教育的時空延伸到課堂之外,真正做到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三)發揮師生群體的行為示范效應,實現行為育人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行為文化建設主要是指如何規范廣大師生的日常言行,主要對象包括教師和學生群體中的優秀分子,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以教師和個別學生為榜樣對身邊每位學生的思想教育影響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教師要舉止莊重、談吐有理,學生才能尊重教師,這才會相信他教授的知識。因此,實現行為育人。必須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必須樹立身教為先、身教為重的教育觀念。這種教育觀念是指用自身的行動來得到學生的敬重,使學生視其為表率,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講授。同時,學生“朋輩”影響也會起到相當的群體行為試范效應。朋輩之中行為得體、思想高尚者,將其先進事跡當作典型,形成相應材料,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沖擊受教育者的認知系統,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論文摘要: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適應社會全面發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而具有教育導向、開發創造、自我教育功能的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擬從高校校園文化內涵、總體特征入手,分析校園文化建設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功能及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不適應時展的問題,并進一步探討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協調發展的思路。
引言
具有教育導向功能、開發創造功能、自我教育功能的高校校園文化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的重要環境。網絡時代,隨著信息的急劇擴散,迅速增大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主流文化與通俗文化在校園的碰撞,校園文化已經越來越成為影響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更好地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已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校園文化內涵及其特征
高校校園文化是指一種群體文化,而這種群體文化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其特征具體表現為:第一,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里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即教師的教授作用是關鍵。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滲透性。校園文化,象溫暖的春風一樣,漂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第三,傳承性。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締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后,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只是會有不同程度的損益。
二、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功能
1.約束功能。一切文化對其主體都具有約束支配功能,校園文化也不例外。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制度文化對其主體的約束和精神文化對其主體的行為習慣的規范和支配上,此外還有道德約束和輿論約束等。一方面,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維護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學生養成文明的舉止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學校的獨特節日、典禮、儀式等,以學校群體價值觀和群體行為規范的方式熏染著學生。
2.校園文化具有導向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情感熏陶、意志磨練和人格塑造,起著環境育人的作用。在校的師生員工在優秀的校園文化氛圍中,自覺不自覺地受其熏陶、影響和激勵,逐步升華和完善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這正是我們常說的“風以化人”。
3.校園文化具有自我教育功能。校園文化中,學生既是參與者和受教育者,又是創造者和教育者,一旦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校園精神文化之中,就會保持其相對穩定性,持久地對大學生產生巨大的作用,并通過學生的自覺行為不斷地得到強化。
4.激勵功能。校園文化對其載體無時無刻不發揮其影響,特別是對校園文化的主體——學生的影響作用就更大,全面教育的功能表現得最為鮮明、最為突出,校園文化對其主體——在校大學生的影響教育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著,并且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政治意識、思想觀念、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內部的精神環境,引導著人才的塑造。優良的校園文化有一種催人奮進的積極作用。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發每個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并內化為一種自我向上的動力。
三、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缺乏與校外力量的交流。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參與人員主要是校內人員,包括學生、學工干部以及極少數的專業教師,而缺乏校外人員的參與。校外人員包括是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工作人員,他們實際上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校園文化活動把目光主要集中在校園內,而極少關注現實社會,與社會脫節,最終導致校園文化成為“空中樓閣”。
2.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與前瞻性。目前,大學校園文化雖然豐富多彩,但主要偏重于娛樂、體育及各種社團活動,這些活動雖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近期效果明顯,但缺乏長期規劃,使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與前瞻性,從而削弱了校園文化的整體育人功能。
3.忽視專業教師的作用。長期以來,大家一談起校園文化,就認為是學生處、團委、學生會等學生工作機構和學生的事情,與教師沒有多少關系。但實際上,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教師,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教師的人格和文化涵養直接影響所培養學生的質量,他們的整體凝聚力對校園文化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看,教師的校園文化生活極為貧乏,一學期難得有兩次活動,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很少,校園文化建設的形式限于名目繁多的各種具體活動,而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等潛在的教育活動排斥在外;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中,除學生參與外,主要是學生工作隊伍的教師參與,而專業教師與其他行政人員很少參與,與學生的交流也很有限。
4.專業知識所涉不多。在對上海一所財經類院校近一年的調查結果中,校園文化活動內容的比例為:文體活動占30%、青年志愿者活動占18%、社會實踐活動占25%、講座報告占20%、學生其它活動占7%等。調查顯示:校園文化活動項目大部分是娛樂項目,與專業知識有關聯的活動少,絕大部分學生集中在文娛體育、人文素質、社會服務實踐等活動上,即使是學生科技活動,主要是學工隊伍的策劃,缺乏專業教師的積極參與,所策劃的活動專業知識的含量不高,從而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簡單化和低層次化。
四、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
1.校園文化建設貫徹“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即要堅持以育人為根本宗旨。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開展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教學不能只重視學科專業的系統性,而忽視了人的完整性以及健全人性、人格的培養,要做到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結合。要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出發,讓學生自己設計適合自己的一些校園文化活動,這些活動要追求小型化、多樣化、經?;浞譂M足學生不同層次和種類的需要。這樣,通過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學生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陶冶情操;既能豐富校園生活,又能達到育人的目的,讓他們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建設高層次的校園文化。如前所述,緣于當前校園文化與專業知識相連甚微及其它方面原因,導致盡管各高校都在積極提倡并加大力度建設,但結果是表面上轟轟烈烈,實質上卻收效甚微。加之當前各種傳媒的活躍,學生接觸信息越來越廣泛,活動層次較低的校園活動既起不到導向作用,也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現其總體功能。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超越低層次的以娛樂性為主導的校園文化建設,以科研、學術為中心內容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創建出高層次的校園文化。
3.提高專業教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校園文化建設要轉型,要建設以科研、學術為中心內容的高層次的校園文化,必須做到教師主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結合專業知識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開展富于創新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政策上對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專業教師給與支持和鼓勵,如可通過減少課時等舉措切實吸納廣大專業教師投入到校園文化建設這項需要全員參與的活動中來。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向學術領域演進發展,其結構和內容將發生重大變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自由參與活動,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加深專業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促使具有強烈求知欲望的學風的形成,又可以促進教學改革,帶動科研,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內在的保證。
4.順應時展,建設更加開放的校園文化?!伴_放”是校園文化的應有之義,當前很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處于“閉門造車”的局面,而相反地,現代大學教育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和創新型人才,這種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思維,因此“閉塞”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目標的,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加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如以往的校友是一個很好的資源,吸收校友、企業以及政府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校園文化與社會的廣泛接觸,達到校園文化建設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目標。
2l世紀呼喚人才,時代也呼喚素質教育。作為高等院校,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開展,為我國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羅建華.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中國高等教育,2002,12.
[2]梁碧茹、李洪波、鄭美玲.建設適合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校園文化.青年探索,2000(4).
[3]黃小華.社會轉型時期的校園文化變遷.青年探索,2000(3).
[4]王欣.大學精神的發展與提升校園文化活動質量.蘇州大學學報教學專輯,2007年3月.
[5]劉楓、丁志衛.大學校園文化的思考.中國當代教育雜志,(14).
[6]曹日昌主編.普通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7]嚴雪怡主編.中專教育概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8]嚴冰,朱坤.發揮校園文化功能、提升學生精神素質.教學研究,2007年第3期.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現狀;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236-02
一、導論
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生命無血脈難以生長延續,民族無文化難以生存壯大。以此類推,高職院校沒有文化特色也難以存續發展。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高等職業教育興盛崛起,其宛然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作為文化批判、選擇、傳承和創新的園地,理應承擔起文化建設的使命,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高職教育在初步解決了規模擴張問題之后,校園文化建設卻出現了趨同普通本科高校的跡象,使原本應具備的職教“特色特不起來,亮點亮不起來”,校園文化特色的缺乏越來越成為學校內涵建設發展的軟肋,成為當前高職教育永續發展無法避及的問題。
二、當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校園文化的誕生、存在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吸收揚棄并對其進行不斷的積淀、提取和升騰。調查研究顯示,無論公辦或民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普遍不理想,有的沒有認識到校園文化的重要性,有的對校園文化定位模糊或不準確,有的甚至盲目抄襲普通本科高校的文化建設模式,根本就談不上校園文化建設,更別說建設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1.認識不到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領導和教育工作者對校園文化存在認識上的種種誤區,有的認為校園文化建設是務虛的工作,做少做多無所謂;有的認為校園文化本身就存在,無須再建設,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軟件建設被邊緣化或片面化。對校園文化定位不準確和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造成校領導的思想認識不一致,成為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桎梏。
2.方法不當。部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組織機構不健全,缺乏了學校領導的統一指導??v然有些校領導負責校園文化建設,但極少對整個校園文化系統、宏觀的調控進行有力探究,而將偌大的文化建設“指派”給學團機構或宣傳部門。校園文化建設陷入一盤散沙、群龍無首的困境,有的校園文化簡單“淪落”為單一的社團活動。
3.投入不足。招生生源爭奪愈演愈烈,很多學校把目光單單停留在校園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社會知名度上面,只注重專業學科建設,對“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不足,直接對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4.文化內涵缺乏。我國高職教育興起時間不長,多由以前的技校、中專甚至成教學校改制而來,短期內很難改變其文化底蘊薄弱、層次較低的缺陷。因為校園文化的形成是長年累積發展的過程,是大學精神不斷傳承、沉積、淀練的過程。
5.職教元素缺失。高等職業院校開展的是職業性的教育,其校園文化建設必定需要顯示職業性特征。目前追究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層次原因就是忽視了職教元素在校園文化特征形成中的決定性影響作用,根本沒有意識到職教元素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極端重要性。
三、構建高職院校職業特色校園文化的路徑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同時具有“高等”和“職業”雙重特性,在與企業行業文化交流、滲透和融合中,不但豐富和創新了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載體和表現形式,而且體現和強化了高職校園文化所具有的職業文化特色。
1.增強認知,明晰校園文化的發展和定位。高職院校要明確意識到校園文化是“潛在”的育人力量,它在師生道德思想、政治理論、身心素質、文化知識的提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領導應對宏觀規劃校園文化建設保持高度重視,將狠抓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大工程貫穿始終,逐漸擴大校園文化的人力、資金投入,在營造良好育人氛圍的同時,讓師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斷滿足,進而為學校發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礎,亦有利于打造師生幸福和諧的共同精神家園。
2.凸顯特色,竭力打造職業特征明顯的校園文化。一要凸顯企業特色:按照高職教育宗旨,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入企前的企業文化意識,讓學生在步入企業之前就能充分感受企業文化的“預熏陶”,進而入企后就能盡快融入企業。二要凸顯高職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明確的培養目標及定向教育,注定讓打造校園文化的高職特色成為必要。三要凸顯地域特色:眾所周知,區域內高職教育的層次結構一定程度上由該區域技術結構決定。因此高職教育要謀求發展必須積極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要求,主動服務于該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從而在逐步適應并發展完善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發展。四要凸顯行業特色:專業發展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動力和根基,也是各項工作的龍頭,通過結合專業、行業特點來建設校園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3.融入社會,適時加強職業規范熏陶。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強化職業教育特色、提升職業教育價值的前提便是研究人的社會化問題與職業規范的融通關系。第一,職業教育經考究成為塑造職業規范的最直接類型。其次,職業教育是形成職業規范的最佳形式。第三,職業教育讓人們掌握職業技能和生存本領,使他們獲得必要的社會生活規范,繼而更好地在職業生涯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最后,職業規范教育在職業院校中具有更強的可行性與針對性。學校通過不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創造發明、勤工儉學、技能大賽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長見識、學知識、強技能、做貢獻、受教育,在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更好地履行了良好的職業規范。
4.注重內涵,努力推進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層,它影響著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從某種程度講,一所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優劣程度,往往是評判整個學校校園文化好壞的標準。它主要體現為學校風氣、理想信念、價值追求、群體意識、校園傳統等等。它在日積月累中發展,歷久彌濃,歷久彌堅。我們可從以下方面來加強精神文化建設:
一是強化師德師風的示范引領作用。教師作為校園文化的示范引導者,其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對學生所作所為造成直接影響。大學之大,并非在于建筑物的高大與豪華,而在于是否有學識淵博、德高望重、授業解惑的學者大師。不可能每位教師都成為大師,但作為教師就應該時刻注重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與職業規范,積極提升人格魅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兼備,通過言傳身教、道德教化及潛移默化的方式將良好的修養、高尚的品質、得體的行為遞送給學生,讓職業規范養成和道德教育培養如春風化雨般發揮。
二要深化人文教育的滲透作用。目前高職學生普遍欠缺人文素養,致使他們適應能力不強,價值觀念混雜,想象創造力缺乏,敬業精神不強。調查表明,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人文教育缺乏的高職畢業生很難從容應對。懷特(美國著名學者)在《教育目的》中指出:“沒有人文教育的技術教育是不完備的。”針對職業教育特點,學??蓪寄芙逃械娜宋囊蛩剡M行深入挖掘,將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精心設置課程,扎實有效開展各類人文教育活動;強化隱性課程建設,在專業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讓專業技術中的人文價值得以傳遞;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人文精神,從而樹立良好的技術價值觀。
5.交流合作,有針對性地提高校園文化特色建設水平。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底子薄、時間短、問題多、投入低、經驗少,怎樣構建適合本校實際的特色校園文化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職業院??赏ㄟ^實地考察交流,積極主動與普通高校、知名兄弟院校和行業企業加強溝通交流合作,總結其校園文化建設的優缺點,吸取它們的失敗教訓,總結它們的先進經驗,實現“為我所用、人有我優”的目的。
四、結束語
一所學校想要永續發展,“文化軟實力”在某種程度上勢必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便成為高職院校持續發展的潛力和活力,亦構成其最基本、最持久的競爭優勢。我們只要把握好當前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現存問題,借以科學的路徑來努力建設,凸顯文化特色,形成文化品牌,保持競爭優勢,樹立學校形象,那么浸染教師、熏陶學生、永葆生機、活力四射的高職校園文化場的孕育將不再遙不可及,校園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也愈來愈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整體文化實力與競爭力,推進中華文化興盛與崛起,我們信心滿滿。讓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之路上昂首挺胸、闊步前進!
參考文獻:
[1]陳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中國西部科技,2008,(5).
[2]葉仙虹.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碩士論文,2010.
[3]馬多勇,徐德志.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與探索[J].中國職工教育,2013,(4).
[4]鐘麗君.論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的構建[J].廣東輕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