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4 17:08: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個人投資理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所謂投資理財是指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進行儲蓄、債券、基金、保險、股票、銀行理財產品等個人財務的合理規劃,從而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獲得財務資產的合理增長,目前常用的幾種個人投資理財方式主要以儲蓄、債券、基金、保險、股票、銀行理財產品等為主。儲蓄是個人將暫時用不到的貨幣結余交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獲得存款利息的一種投資活動,是我國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定期、活期存款與外匯儲蓄。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為了向社會籌集資金所的一種金融契約,在限定時間內按照一定利息向用戶支付本金與利息,是一種有效的債務憑證。相對而言,債券收益一般企業最大,政府最低,保障程度則與之相反,政府最可靠,最后則是企業?;鹗菫榱四撤N目的而特地設立的轉向資金,比如信托基金、公積金、退休基金、保險基金等。保險是指通過合同契約保險人與保險機構之間形成的財務賠償關系。股票是股份制企業為了籌集資金所的股份證書,股東以此作為憑證獲得收益的有價債券。理財產品是金融機構設計并的相關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投入市場獲得收益并回饋給用戶利益,以保證理財收益與非理財收益產品為主。
2個人投資理財現狀分析
個人投資理財即通俗的管理錢財,是個人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需求和資金使用情況、風險承受能力所選擇的未來財務規劃模式,在個人投資理財選擇支持下獲得理想的額外收益,從而完成財富的積累與個人資產的增長。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領域的不斷進步革新以及個人財富的不斷增長,我國個人投資理財領域也迎來了繁榮發展期,雖然個人投資理財模式備受關注,但是仍舊存在不少困擾著其繼續發展的負面問題,尤其是傳統理財觀念與現行理財觀念的沖突愈加明顯,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國傳統家庭生活模式影響著個人投資理財選擇。我國自古以來提倡孝道文化,父母對子女的養育、子女對父母的奉養理念深入人心,理財領域生命周期理論中提到個人一生收支狀況不同,要做到收入支出與生命周期相匹配必須有合理的財務投資規劃。面對這種規劃要求,我國根深蒂固的財務觀念和傳統家庭生活模式就直接制約了個人理財的發展,尤其是父母子女相互饋贈的局面嚴重影響了個人投資理財的選擇與需求。西方文化中強調的理財觀念是資產保值并維持生活水平的穩定,這與中國傳統儲蓄理財觀念大不相同,在理財方面中國個人對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極為強烈,因而導致了個人理財領域的畸形發展。理財作為與儲蓄不甚相同的一種投資觀念,本身收益就伴有一定的金融風險,我國眾多居民在個人理財方面盲目追求高收益但是卻忽略了高風險,在應對投資風險方面也缺乏相應意識,因此一旦出現投資失利后往往是亡羊補牢而非未雨綢繆,這種風險意識上的缺失也嚴重影響了個人理財的理性選擇。眾所周知,理財投資可獲得經濟收益,同時分散金融風險,但是我國金融政策目前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即銀行業、保險業與證券交易行業分開經營,對個人投資理財而言在選擇方面增加了困難,不利于個人理財的發展。
3個人投資理財策略分析
當前我國個人投資理財領域產品眾多,不同產品的投資風險與收益率都不同,投資者個人對于投資收益率的期望及風險承擔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做個人投資理財選擇時要有科學的策略予以指導,從而獲得收益與風險的平衡。我國個人投資理財原則與策略具體如下。
3.1個人投資理財原則我國個人進行投資理財時要遵循三大原則,分別是規避風險、量入為出與注重整體效益。任何金融投資都不同程度伴有金融風險,但是這種風險也意味著投資者將來可能獲得的收益,因此個人投資理財要注意把握機遇與風險,在投資過程中要善于規避理財風險,做到未雨綢繆,從而在把握機遇的同時有效降低風險,獲得滿意的增值服務;量入為出原則是指個人注意自身經濟條件與理財需求,合理規劃個人財務,將安全保值的銀行儲蓄與帶有金融風險的增值投資做合理規劃,確保投資風險控制在個人承受能力范圍內,盡可能減少損失提升收益;整體效益原則是指個人投資理財規劃中要做好階段性財務規劃與整體性財務規劃,確保所有投資都有意義,增值服務有保障,金融投資風險可控,從而實現股票、儲蓄利息等的增值,保證個人投資收益。
3.2個人投資理財策略面對眾多收益與風險各不相同的個人理財產品,在選擇時要遵循三大指導原則,科學地做出選擇決策,保證個人投資收益。首先要明確認知個人投資風險和預期收益之間的關系。所謂投資風險是指個人投資過程中可能損失的收益,投資收益是去除個人本金與損失后的凈利潤,面對投資風險與個人收益之間的正比關系,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是指導個人選擇的重要因素。對于我國傳統居民儲蓄習慣而言,國庫券與銀行儲蓄是風險和收益都最低的投資方式,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安全低風險意味著投資收益低,因此個人投資理財時要針對個人經濟條件、個人需求做出合理選擇,明確股票、金融債券、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合理控制風險與增值服務。其次要注意個人投資理財資金的流動性與投資周期。所謂投資周期是指個人理財從資金投入到回收的全部時間,資金流動性決定了資金與現金之間的轉換率。一般而言,資金周轉速度越快,投資周期越短,資金流動性越強,反之則周期長,流動性比較慢,比如銀行儲蓄可隨時取、變現速度快,但是收益偏低,與之相比,定期儲蓄周期長但是收益高。像股票、債券、保險、理財產品等投資周期就偏長,一般很難按時拿回投資資金,但是相對收益就較高,承擔的風險也大,因此個人投資理財方面要對自己的投資周期與資金周轉速度有明確認知與需求,從而指導個人進行投資理財選擇。最后是個人用于投資理財的金額大小不同,在選擇投資理財時的門檻也不同,大額投資可選擇理財產品方案多,小額投資產品則相對較少,要根據個人可用投資資金做出正確選擇。
3.3個人投資理財實踐目前我國個人理財領域最活躍的投資理財產品是基于網絡平臺的投資,這種金融上的創新對我國金融投資格局的變化產生了較大影響。網絡個人投資理財模式的興起促使金融制度與金融工具積極創新,以余額寶、招財寶等大批個人網絡金融理財產品為代表的新型投資模式悄然興起,成為當今最具活力、輻射面最廣的個人投資理財選擇。對于追求低風險、穩健收益的個人來說,銀行儲蓄、保險與貨幣型基金是較好的理財選擇,這些產品雖然收益相對較低,但是風險小,投資保值服務有保障,因此較為適合投資周期長、穩健保值的客戶,可達到預期收益,像活期與定期儲蓄存款、國債、保險產品、貨幣型基金是這類人群的主要選擇。對于收益增值要求較高的客戶,可選擇有一定風險但是收益高于銀行同期理財產品的信托產品、混合型基金與銀行發售的相關產品等。余額寶與招財寶作為高收益個人網絡理財產品,目前已經擁有上億用戶,尤其是余額寶,依托淘寶與天貓這個巨大的網絡平臺,成為阿里巴巴旗下最受人矚目的個人理財產品,也直接影響了國內個人理財儲蓄格局。與余額寶相類似的個人投資理財產品美國也曾出現過,但是由于美國儲蓄率較低且美聯儲降息,最后被迫關閉。但是在中國這個人均儲蓄率較高的國家,余額寶作為與最大網絡消費平臺淘寶天貓相聯系的理財產品,其收益率高于銀行,風險相對較低,是一種備受認可的貨幣型基金,尤其是其打出的無風險口號和高于銀行儲蓄的利率對于廣大居民有強烈吸引力。作為貨幣型基金產品,余額寶理財風險相對較低,但是同樣也存在金融風險,尤其是隨著阿里巴巴的美國上市計劃成功完成以及與國內眾多金融巨頭的合作,更是進一步增強了這款理財產品的吸引力。余額寶這款個人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低成本性、獲利性決定了其在當前個人投資理財領域的競爭實力,尤其是余額寶與阿里巴巴支付寶的合作運營模式,對于用戶而言其所代表的增利寶基金可有效集中個人閑散資金,不僅收益高,且具備一定安全性,實現了支付寶用戶、銷售平臺和結算平臺的三者共贏,不過這種理財產品的發展要著重應對網絡金融風險,這也是目前困擾國內金融理財模式發展的瓶頸,需要慎重應對。
關鍵詞:居民理財;市場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2-0-02
一、我國居民理財市場現狀分析
(一)居民理財產品市場分析
近年來,我國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各金融機構不斷更新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市場呈現以下態勢:
1.理財產品成為最受投資者歡迎的理財工具
2013年3月,央行在其官網上當年首次儲戶調查問卷,根據調查結果,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房地產投資”和“購買債券”,其中,理財產品最受歡迎。通過進行基金、信托產品、保險理財產品以及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募集金額的橫向比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顯示出較強的成長性。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初,我國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已達10萬億元,2013年全年,各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超過4萬款。經過多年發展,銀行理財已成為我國居民重要的投資理財渠道,預計今年理財市場規模還有繼續擴大的空間。
2.理財產品的短期化趨勢加深
無論是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部理財產品都顯現出短期化的特點。2009年,期限3個月以內產品數量僅占26.51%,一年期以上產品占21.28%。而在2013年,3個月以內理財產品數量上升至58.82%,而一年期以上產品數量下降至1.93%。通貨膨脹使得投資者更青睞于流動性較好的短期產品,并且,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期限縮短,掛鉤標的的波動幅度相對減小,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風險也會相應下降??傮w來看,短期化是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的必然。
3.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
近年來,各類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勢如破竹,但在看似設計“花樣百出”背后,理財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一部分商行盲目追求產品規模的迅速增長而不注重豐富理財產品內容,很多理財產品在功能和投資方向上都是大同小異,沒有針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設計,缺乏發行銀行的品牌特點,沒有創新樹立自己的特色。
4.互聯網金融沖擊銀行理財
隨著監管趨緊和理財多元化時代的到來,銀行理財“一家獨大”的風光不再。從去年6月以來,互聯網金融迅速興起,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新浪等互聯網巨頭紛紛跨界進入金融行業,以余額寶、百度理財、微信理財通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受到投資者廣泛追捧。隨著居民財富的積累和理財意識的增強,包括證券、基金、信托、互聯網金融在內的理財市場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理財渠道多元化,資金向銀行體系外流的趨勢進一步增強,銀行理財業務的壓力也將進一步加大。
(二)居民理財服務市場分析
1.缺乏專業性的理財服務人員
理財業務不同于一般銷售性的業務,它需要一支專業知識豐富、綜合能力強的研發隊伍和營銷隊伍。當前,我國持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證書人數有30余萬人次,其中大部分為二三級理財規劃師,高級理財規劃師持證人數僅為3243余人,而這個數字,遠遠無法滿足行業需求。
國內商業銀行的相當一部分理財服務人員并不具備儲蓄、國債、股票、保險、房產、基金等綜合知識和為客戶提供理財方案的能力。有些理財人員是臨時從現有員工轉崗來的,或經過短期的專業培訓,即便考上了理財從業人員的資格證書,也很難將這些知識有機地融入理財業務中去,更多的充當的是產品促銷員。
2.理財服務質量需盡快提高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個人理財業務運行模式仍然是“以產品為中心”,理財顧問和規劃服務成了配合產品的銷售的手段。很多銀行對客戶經理的考核機制重點在于客戶經理的理財產品銷售業績和吸收存款的數量,而對于客戶的綜合滿意度、客戶資產增加值等這些從客戶角度出發的指標側重太少,導致客戶經理在工作中不承擔收集、分析以及管理市場信息和客戶信息的職責,因此缺乏對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的深入了解,也未能成功地營銷和開發金融服務產品。這就直接導致客戶經理成為產品銷售經理而不是真正的理財業務客戶經理。且不同銀行間的地盤爭奪戰也呈白熱化。在考核壓力驅動下,部分銷售人員為了提高業績,向投資者片面夸大產品收益,隱瞞潛在風險。
(三)居民理財客戶群體分析
近期股市、樓市投資前景不明,許多投資者把目光轉回雖然收益低但較為穩定的銀行理財產品。但居民個人理財認識仍然存在一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漠視理財信息重收益,缺乏風險防范意識
很多投資理財者最關心的理財信息是有關理財產品的收益,而對其他非常重要的理財信息諸如資金投向、風險提示等很少關注或不加關注。實際上理財產品不等同于銀行存款和國債,購買理財產品只是通過銀行這個渠道完成認購程序,實質是消費者的理財投資,并不是購買的所有理財產品都只賺不賠。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風險承受能力及對理財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謹慎選擇。在購買理財產品前,要認真閱讀理財產品的宣傳材料,最好先對理財文書和合同進行研究,弄清楚收益、風險和費用,看懂理財合同條款,搞清楚風險是購買理財產品的前提。
2.資產配置不合理
招商銀行日前《2013年中國城市居民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現狀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城市居民在理財行為中主要面臨資產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個人資產配置不合理且低效,儲蓄存款仍然是中國城市居民目前資產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多數人尚未意識到合理的資產配置是實現理財目標的關鍵。資產配置專業知識尚處于啟蒙階段,缺乏全民認知與教育。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資產配置”還是個陌生的名詞,即使少數投資者表示“聽說過”,但對資產配置的方式、目標也理解得較為淺薄。
二、完善我國居民理財市場的建議
(一)“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多層次、差異化的產品體系
經營個人理財業務的金融機構應轉變理念,改變封閉式的產品設計思路,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分析客戶的需求,通過重新理解、認識和構建與客戶的關系,實現從“產品驅動”發展到“客戶需求驅動”的全方面轉型,根據客戶風險嗜好、投資傾向等數據,結合其生命周期模型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在“以客戶為中心”戰略指引下,使產品改造和創新相結合,豐富理財產品品種和層次。
從歐美理財市場的創新過程中我們發現國外銀行個人理財品種,都是以客戶為中心,產品設計中著重于市場,以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為目標。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理財規劃,因此可以根據年齡和收入進行初步的市場劃分,并為不同目標客戶群度身定做適合的理財產品。反觀我國當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比較雷同,缺少與客戶生命周期緊密相關的可以靈活配置的產品。我國金融機構應該吸取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多開發此類產品,豐富自身的產品線。比如,生命周期基金就是一種非常符合客戶生命周期理論的理財產品,是一種可以滿足持有人長期需求的理財產品。
我國居民理財主要以低風險、穩健型的產品為主,但同時也不能忽視確有一小部分人可能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比較強大,追求高風險之后的高刺激和高收益。這樣銀行就要對客戶分層,做好有效的客戶風險測評,據此設計出適合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理財產品。
受分業經營的限制,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無法發行基金,但完全可以和一些基金公司進行合作,開拓自身的思維,進行大膽的金融創新,以更多的產品種類和更廣的產品線,進行資產組合配置,滿足不同客戶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
(二)加快綜合性專業理財服務人員培養,建立獨立的業務運行體系
要提高理財業務服務質量,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理財服務,使客戶群不斷壯大,并創建有特色的個人理財品牌,快速、有效的培養綜合性專業人才是關鍵。
1.國內金融機構應借鑒外資銀行經驗,打造專業理財隊伍
美國幾乎所有個人理財資格認證制度都把綜合個人財務策劃、投資策劃、保險策劃與風險管理、員工福利與退休計劃、個人稅務策劃和遺產策劃及事業繼承等六大模塊作為培訓和考核從業人員的標準。我們可以借鑒其經驗,對現有的理財顧問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培訓。制定系統的理財顧問培訓計劃,精心挑選具備一定金融專業知識、懂得營銷技巧、通曉客戶心理的優秀員工作為理財候選人才,而且要同證券、保險等行業系統建立橫向聯合培訓機制,造就符合其經營理念與職業標準的專業化復合型金融人才。如匯豐銀行的“銀行家培訓計劃”,已經成為匯豐發掘培養包括個人理財業務人才在內的本地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
2.教育管理部門應支持高校設置理財專業,培養專業理財人才
由于專業的理財人員應具備投資、財務、保險、法律等多學科基礎,但目前我國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大多不具備這種多學科交叉的知識背景,而是分割為金融、保險、財務等獨立專業,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這些專業的畢業生都不符合市場對專業理財人才的需求。為此,教育管理部門及高校應意識到我國居民理財的內在需求及發展趨勢,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設置獨立的理財專業,以專業為抓手,打通理財所需的各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專業理財人才。
3.獨立的業務運行系統對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至為重要
商業銀行可以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部門或聯合其他金融機構成立獨立的理財機構。業務系統應有很多功能化模塊組成:信息收集模塊、信息分析模塊、風險評估模塊、產品設計模塊、推薦情況及使用反饋登記模塊、日常服務模塊等,具備個人理財產品設計、指導和建議、信息咨詢、預約服務、客戶投訴、溝通回訪、采集信息、產品營銷、了解市場需求等功能。
(三)加強個人理財教育
1.將個人理財教育納入中小學生培養體系。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城市將理財教育納入中小學生培養體系中,政府相關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和教育系統必須發揮領導推進作用,提高全國人民對個人理財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制訂理財教育中小學實施計劃,編制具體教材,將個人理財教育列為中小學必修課程。學校應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傳授基本理財知識,包括金融常識和個人理財技能和方式,實際操作訓練和理財氛圍的營造,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金錢支配習慣。
2.利用各種媒介提高社會公眾的個人理財能力。鑒于個人理財對提高市場經濟效率,提升社會福利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通過各種媒介宣傳理財重要性,普及基本理財知識。比如:建立主體網站,宣傳儲蓄、貸款、投資、保險等方面的知識;發行如何管理個人財富的小冊子;聯合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定期舉辦針對各年齡階段和社會階層的理財教育活動和知識競賽,樹立全民健康理財文化。如中信銀行推出的“小小理財星媽媽大夢想”親子理財大賽,結合父母育兒及銀行金融教育、理財服務家庭財富管理,在親子互動中將正確的財商教育方式方法進行有效滲透。
參考文獻:
[1]李曉君.個人投資理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財會通訊,2010.08:28-30.
[2]鄒亞生,個人理財:基于生命周期與現財理論的分析[J].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07.04:34-36.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市場細分;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8-0066-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8.15
一、引言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種建立在委托―關系基礎上的個性化和綜合化的服務活動,具體指商業銀行理財專家根據個人客戶所處的生活階段、財務狀況、理財價值觀和投資目標,結合客戶的收入、消費、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態度偏好等特征,幫助客戶分析資產管理和運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通過合理的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降低或規避風險,形成一套以個人資產效益最大化為原則的、使客戶達到預期生活質量的個人理財規劃。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和資產管理等具體的專業化的服務來實現個人理財[1]。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很快,但種種因素導致其績效不佳?!?009年中國銀行業年度報告》中提到:2008年國內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零收益、負收益和展期等現象。筆者個人認為:這些除了與金融危機、國內宏觀經濟有很大關系外,還與個人理財產品市場營銷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和設計過程及目標的盲目性有直接聯系。本文基于“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理念,分析商業銀行成功營銷的前提――個人理財市場細分,然后選擇目標市場和進行市場定位,繼而設計適合于不同客戶群的個性化理財產品。
二、市場細分理論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市場細分技術
(一)市場細分理論
市場細分(market segmentation)是指根據消費者需求和客觀特征的差異性,把某類產品的整體市場劃分成若干消費者群體,使每個具有類似需求和特征的群體形成一個子市場[2]。市場細分的理論基礎是消費者需求偏好的差異性和企業資源的有限性。每個顧客對于一個產品的需求、欲望及購買行為是多元的,這為市場細分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同時企業資源的稀缺性迫使企業要將有限的資源定位于有利可圖的目標市場,制定合理的競爭戰略,以取得和增強競爭優勢,這就是所謂的“以客戶和需求為導向”的經營理念,這個定位的過程只能有市場細分來實現[3]。
現代的市場細分方法主要有單一標準法(單一因素進行分析)、主導因素排列法(最主要的因素分析)、綜合標準法(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因素進行分析)、系列因素法(因素是多項的,也是有一定順序的,按照因素的主次順序分析)。本文采用綜合標準法對客戶群重要特征的分析實現市場細分目標。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市場細分技術
很多實現客戶細分的技術在社會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聚類分析技術、人工神經網絡技術、主成分分析技術、擬和分析技術、因素分析技術等。考慮到涉及個人理財產品的影響因素很多,如客戶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狀況及風險偏好等多種因素,本文利用綜合因素法進行分析,實現技術采用SPSS軟件的聚類分析來構建客戶結構,進行市場細分。
1.聚類分析概述。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又稱群分析、點群分析和簇群分析等,是依據研究對象的個體特征,按照一定的類定義準則對其進行分類的方法,聚類后同一類別的數據盡可能地聚集在一起,而不同的數據盡量分離。聚類分析方法主要有劃分方法、層次方法、基于密度方法、基于網絡方法和基于模型方法,在經濟、管理、社會學、醫學等領域市場細分過程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前景[4]。對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領域,聚類分析可以把市場劃分為不同特征的客戶群,群間差異顯著,商業銀行可根據不同的客戶群設計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以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2.K-Means聚類基本原理。本文利用了聚類分析中的K-Means聚類來進行劃分的。K-Means聚類法(K-means Clustering),又稱快速聚類法,其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按照一定方法選取一批凝聚點(聚心),再讓樣本向最近的凝聚點凝聚,形成初始分類,然后再按最近距離原則修改不合理的分類,直到合理位置[5]。
三、數據分析處理
(一)數據來源
為了更好的挖掘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客戶群的不同需求模式和理財需求偏好,本文以陜西省咸陽市楊陵區有個人理財需求的居民為受測群體,采用隨機的調查問卷方法,收集有關個人理財需求方面的數據和信息。本次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0份,回收有效率為95%。
(二)數據相關分析和整合
調查問卷涉及到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職業、所處的人生階段、理財必要性、理財價值觀、理財目標、投資經驗、理財決策、風險偏好、選擇的投資工具、理財最關注的因素和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首要期望等13個指標?;趯κ袌黾毞值呢暙I度大小,本文選擇年齡、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職業、所處的人生階段、理財價值觀、理財目標、理財決策、風險偏好、選擇的投資工具等10個指標進行相關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和所處的人生階段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理財價值觀、理財目標、理財決策和投資工具選擇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為了避免同類變量的重復“貢獻”,所以剔除年齡、理財目標、理財決策、投資工具選擇四個指標,并對剩余指標進行K―Means聚類分析。
(三)個人理財市場細分
在K―Means聚類分析過程中,不斷調整K值,通過不斷檢驗,最終確定K值為4,分析結果如表1、2所示。
1.潛力型客戶。大多數是處于單身階段的在校大學生或研究生,收入在1000元以下,理財價值觀多處于先享受型,他們傾向于把大部分的選擇性支出投入到當前消費上,以提升當前的生活水平。在理財工具方面,多傾向于收益固定、風險較小的貨幣性理財工具或者債券型理財工作,屬于保守類投資者。目前這類客戶因其所處的階段和環境使得他們的理財需求有限,但是他們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文化修養對于理財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很好的規劃。隨著工作收入的增加,其所投資的理財工具將會多元化,更容易接受新型的、收益風險比較高的理財工具。
2.關注型客戶。大多數處于單身或者家庭形成期(建立家庭生養子女)階段,多數是月收入達到3000~5000左右的公司職員和基層管理人員,受教育程度為本科或者大專。此類客戶的理財價值觀多屬于先享受型①或者購房型②,理財風險態度屬于偏好類型,能把選擇性支出積極地投入到股票、外匯、黃金和衍生品等高風險高收益投資領域,取得高收益。同時,此類客戶還買房貸壽險、短期儲蓄險等保險來取得相應保障。
3.戰略型客戶。處于家庭成熟期(子女長大就學到子女獨立)的高層管理人員等高收入人群,收入多為5000元以上,是這四類客戶中收入最高的,受教育程度為研究生和本科。此類客戶的理財價值觀是以子女為中心,以定/活期存款、中長期投資基金、藍籌股、債券、教育基金和黃金等作為投資工具,他們更注重多元化投資和投資工具收益的平衡,屬于中庸穩健型的群體。他們投資理念比較開放,能夠承受較大的風險,在綜合評價各種投資組合收益的基礎上能都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4.穩定型客戶。多處于家庭衰老期(子女成家到家庭消失)階段,收入很高,教育背景為本科為主,多工作于公務員、老師等穩定行業。此類客戶的理財價值觀為后享受型,把大多數選擇性支出用于退休規劃,多投資于債券(以國債為主)、穩定收益的基金、保險、儲蓄、結構性理財產品等保守型理財產品,以求得穩定收益和資產的保值增值。這類客戶投資理念比較保守,承受風險能力較弱,屬于比較保守型的群體。
四、結論
根據“帕累托法則”,也稱為“二八法則”:20%的高端客戶給銀行創造了80%的利潤,這些客戶理財需求旺盛,是銀行中間業務利潤的主要來源[6]。同時由于銀行提供個人理財服務的門檻較高,所以本文市場細分結果中的戰略客戶稱為優質客戶(VIP客戶),關注客戶稱為次優客戶,潛力和穩定客戶稱為一般客戶。銀行應根據各類客戶的不同理財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一是要重點關注優質客戶,利用跟蹤式的理財服務和增值服務來鎖定這一目標群體,設計收益和風險最佳平衡的理財產品,使風險處于他們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及時了解銀行理財服務是否與客戶所期望的相符合,慎重考慮客戶的反饋意見;根據需求的個性化,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理財規劃,維系好和這類客戶的關系,實現客戶和商業銀行的雙贏。
二是對于次優客戶,商業銀行應及時用各種渠道給此類客戶發送有效的理財信息,和他們分享理財經驗;根據其理財目標和承受能力,提供合理的生活理財計劃和高收益的投資計劃;在某個程度上適當給與他們費用方面的優惠,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三是一般客戶的理財需求因收入狀況或者所處的周期等原因受到抑制,其中潛力型客戶群是商業銀行很重要的市場機遇,他們有可能成為商業銀行未來的優質或者次優客戶,所以目前對這類客戶的一般業務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大力宣傳理財產品和理財理念,不斷提高和鞏固銀行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使商業銀行取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穩定型客戶非常注重資產的保值增值,所以他們對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質量和產品收益要求非常高。商業銀行應結合此類客戶現在的理財情況,給他們提供固定收益、至少保本的理財產品和高質量的合理的退休規劃等理財服務,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優質服務,給銀行樹立好的形象,從而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本文的分析樣本范圍有限,地域性比較強,所以市場細分的客戶群體特征不能代表全國范圍客戶,商業銀行應根據本區域的人口結構特征、自己的經營特點、業務現狀和實力程度等各種因素來制定不同的營銷戰略和營銷計劃,設計具體有效的符合本行的個人理財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群的理財需要。
參考文獻:
[1]朱歡.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的市場營銷策略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3.
[2]周漩.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05.
[3]林功實.個人投資理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321-327.
[4]魏敏,田蕾.個人理財市場細分及客戶群差異性分析[J].金融論壇.2006(10):42-47.
[5]William F.Sharpe. A Simplified Model for Portfolio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63,9(2):398-412.
[6]Zvi Bodie.Thoughts on the Future:Life-cycle Inves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03(1):24-29.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理財產品銀信合作
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和市場競爭格局的演變,使商業銀行紛紛推行以轉變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為要內容的戰略轉型,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環境的日臻完善為銀行理財業務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個人業務有利于熨平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提升同業競爭綜合實力,拉長盈利成長周期。然而,我國商業理財業務尚且處于起步階段,并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本文首先總結了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進程及特征,進而對當前理財市場中值得關注的重點問題展開分析,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思路進行探索。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可以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其中,理財顧問服務是指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在理財顧問服務活動中,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1、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其動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一些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200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為外幣理財業務創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幾年外匯理財產品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沒有形成競爭市場。2004年11月,光大銀行推出了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陽光理財B計劃”,開創了國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先鋒的直接原因是,在當時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定期儲蓄存款占比較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能夠增強其吸儲能力,緩解資金趨緊壓力。
2006以來,隨著客戶理財服務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場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特別是面對存款市場激烈的同業競爭,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持續加大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發行力度,不斷豐富和延伸理財品牌及價值鏈上的子產品。以工商銀行為例,2005到2007年分別(發行)銷售個人銀行類理財產品190億元、755億元和1544億元,年均增速達185.3%;而2008年僅上半年即累計(發行)銷售個人理財產品54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倍。憑借網點資源、客戶資源、綜合實習優勢,國有商業銀行目前已經占據國內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梢娚虡I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是內在需求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轉變經營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壓力,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商業銀行唯有加快理財業務發展的創新步伐,通過負債結構與收益結構的轉變,形成理財產品與儲蓄存款的聯動效應,才能在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運作模式的演進
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初創期,投資方向基本為銀行間國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與初期的外幣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則更為規范,客戶資金與銀行自有資金相互隔離。應該說,這一時期的理財產品與商業銀行熟悉、專注并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依靠銀行自身的平臺就可以完成產品銷售、資產配置、投資決策、清算分配等職能。
此后,由于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的走低以及資本市場的走強,商業銀行紛紛探索新的理財產品運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臺進入股票市場、產業投資市場。銀行通過與信托公司合作,將理財資金委托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則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股票和實業投資。在此種投資路徑打通以后,理財產品形式上的創新層出不窮,比如新股申購、信托受益權轉讓以及由債券、股票、信托融資等產品組合而成的資產配置產品等。二是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結構性理財產品,實現覆蓋全球市場的投資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幣海外投資的通道,擴大了資源配置的半徑,理財市場上出現了大量與利率、匯率、股指掛鉤的產品。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特點
1、信托貸款類產品成為理財市場的主導
2008年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保持快速增長,單手資本市場大幅下挫,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銀監會加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規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響,理財產品的品種結構普遍發生顯著變化。子2008年2季度開始,風險相對降低、收益相對穩定的信托貸款類產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長的態勢,在各類銀行理財產品中已占據主導地位。如招商銀行全年累計發行“金葵花招銀進寶之信貸資產理財計劃”和“金葵花招銀進寶之票據盈利理財計劃”兩種信托貸款類產品宮674只,在其各類理財產品中的占比達到73.8%。其他各行也紛紛將信托貸款類產品作為理財業務推廣的重點加以集中發行。如工商銀行的“穩得利系列”、中國銀行的“平穩收益計劃”等。信托貸款類產品普遍具有投資標的明確、結構簡單、期限多樣、收益相對穩定等特點。從根本上講,信托貸款類產品的內在特性符合當前階段投資者、商業銀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各方主體的利益。
2、公益性、專屬性創新產品彰顯理財業務價值
針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部分銀行迅速反應,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質的創新理財產品。例如,建設銀行在震后第五天就發行了“財富.愛心公益類08年第一期理財產品”,將募集資金的8%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定向捐贈于四川災區,并且該產品不向客戶收取認購費、管理費等任何費用。此外,在教師節期間,招商銀行還特別發行了“金葵花招銀進寶之信貸資產教師專享理財計劃”,在原有信托貸款類產品的基礎上賦予了“尊師重教”這一更具意義的內涵。此類以慈善、關愛為主題的理財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財業務同質化的常規,深化了理財品牌的內涵與價值,增強了客戶的認同和忠誠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銀行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形象,對于理財業務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3、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更趨規范合理
各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趨向于規范合理,與以往部分銀行對新股申購類、結構掛鉤類產品動輒給出40%或50%的預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頂”的情況形成鮮明反差。例如,光大已拿回國內“陽光理財同升21號”掛鉤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分別為8%、4.5%、1.45%三檔;中信銀行投資于新股申購和信貸資產的“全面配置計劃0807期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4.38%;而農業銀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選型產品”,招商銀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購22期與套利理財計劃”等均有給出具體的預期收益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資本市場低迷以及“零收益”實踐等因素影響,各個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水平更加實際與客觀;另一方面,按照銀監會要求,對于無法提供科學、準確的測算依據和測算方式的理財產品,各個銀行在宣傳和介紹材料中不得給出“預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盡管有所回落的預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客戶吸引力,但從根本上講,科學的、與實際收益情況吻合的預期收益率將對商業銀行及其理財產品的美譽度和客戶信任度產生積極影響。
4、產品短期化趨勢更為顯著,期限結構日臻完善
與以往同類型產品相比,各銀行理財產品的短期化趨勢更為顯著。以招商銀行為例,其2008年所發行的全部理財產品中,期限在三個月(含)以內的產品數量占比達36.8%,期限在三個月至一年的產品占比達59.7%,而一年期以上的產品僅占全部產品3.5%。此外,其他各銀行也注重短期化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如工商銀行“2008年第65期穩得利增強型信托投資理財產品”的期限為16天;中國銀行的“博弈人民幣理財產品”期限分為14天、21天或1個月。在產品不斷短期化的同時,各銀行也注意產品期限結構的完善。以工商銀行11月份發行的“穩得利”系列產品為例,其包含了29天、75天、90天、12個月等各種期限結構,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偏好。
5、理財業務分層服務體系逐步構建,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
2008年來,針對中高端客戶的專屬產品不斷增加,銀行理財業務更加注重客戶細分,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舉例而言,交通銀行“得利寶新藍58號產品”和“得利寶海藍31號產品”對普通客戶、交通銀行客戶進行了分層定價,產品預期收益與客戶層次成正比。在交通銀行的財富管理服務體系中,“交銀理財”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資產5萬元以上的客戶;“沃德財富”地位于季日均金融資產50萬元以上的目標客戶,并提供專屬客戶經理、專屬理財網點、專享增值服務等。同樣,工商銀行也全面升級了“理財金賬戶”服務品質,定期推出“理財金賬戶”專屬理財產品,并通過貴賓理財中心、貴賓客戶服務專線、貴賓網上銀行等各種專屬通道,為客戶提供全新的理財服務體驗。各銀行對中高端財富客戶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市場細分能力的增強和分層服務體系的構建將成為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石。
三、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市場存在的問題
1、信托理財集合資金用于貸款可能引發潛在風險
由于央行對信托貸款利率下線沒有規定,因此信托貸款可以規避商業貸款基準利率下限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另外,雖然從實質上看是商業銀行對用款單位放貸,但由于信托貸款與信托理財資金不在商業銀行表內核算,因此可以規避《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不用計提資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優化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诖?,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都開展了與信托掛鉤的理財業務,籌集資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貸款。
信托貸款對銀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屬于表外業務,貸款的信用風險完全由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承擔。在此情形下,銀行和信托公司對借款人一般不會進行授信盡職調查,對貸款用途也不會開展相關的監測工作,特別是貸款大部分在異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貸后管理一旦用款單位出現還款風險,擔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擔保責任,將會給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帶來巨大風險,銀行也和信托業雖然對此不負有償還義務,但也將面臨系統性的聲譽風險。
2、對客戶風險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商業銀行在編寫有關產品介紹和宣傳材料時,風險提示不充分,主要體現在未提供必要的舉例說明。風險提示只是簡單的列示。如對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本理財計劃有投資風險,您只能獲得合同明確承諾的收益,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的話語,未對鏟平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進行詳細的闡釋。
對一些掛鉤較為復雜的產品的理財業務,在與客戶簽訂合同前,未提供理財計劃預期收益率的測算數據、測算方式和測算的主要依據。在將有關市場檢測指標作為理財計劃合同的終止條件或中之參考條件時,未在理財計劃合同中對相關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式做出明確的解釋。
3、熟悉國際交易規則的專業人才異常匱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體化的形勢下,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尚不發達,可以預期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個人理財業務掛鉤標的投資方向將主要向境外市場發展,其中主要投資產品屬于衍生工具范疇,因此熟悉國際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規則、慣例是維護我國商業銀行從事國際衍生品交易合法權益的關鍵之所在,但目前銀行相關從業人員異常缺乏國際衍生交易經驗特別是對國際規則的了解,更無從談及靈活運用國際慣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營銷宣傳不夠
個金融機構在理財產品的營銷上基本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在銀行營業廳里,都擺放著介紹理財產品的小冊子或宣傳紙,但缺乏特色產品和個性化方案,這同客戶需求顯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傳,即使是一些不錯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了解的客戶也不多。比如,“千里馬”、“紅雙喜”等投資分紅險,其復雜的條款,常常需要推銷員通俗化的解釋才能讓人明白,而各行卻無人主動的向客戶介紹。一些新國債、基金等的收益、風險情況也是客戶所不熟悉的,單單看一看宣傳冊,客戶根本弄不明白。
5、個人理財業務同質現象嚴重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的同質化趨向。在業務范圍上表現為,把現有業務進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為細致的客戶分層,無法為客戶提供切合需求的個性化服務;在財務策劃上技術人才的支持都無法滿足現實需求,投資產品在廣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從目前國內同業的情況來看,基礎金融產品在同業之間相差無幾,理財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定價無法展示出各商業銀行的產品特色,同質產品的競爭完全體現為市場價格的激烈比拼,嚴重影響了理財市場的健發展。
同時,金融產品的復制特點加劇了這一現象,一家銀行剛剛發出新的理財產品,其他銀行就能夠立刻跟進,名目雖不雷同,但功能特點相似、投資收益相當,幾乎是克隆。于是現有的個人理財產品基本都是保險、證券、外匯、基金等的投資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會被幾家商業銀行,或者同一商業銀行的幾家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只是名字的區別,而沒有實質性的差異。對個人客戶而言,這些產品的確眼花繚亂,卻缺少實際吸引力。
四、加快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對策
從長遠來看,由于理財業務將國內居民財富迅速擴張而引發的對金融業務的外在需求,與商業銀行利用金融創新實現戰略轉型和多元化經營的內在需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拓展空間。
1、發揮理財業務對銀行經營轉型及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對商業銀行推進經營轉型與實施客戶關系管理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一方面,大力發展理財業務有助于燙平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有助于應對利差收窄的挑戰并拉長盈利周期。首先,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能夠提高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業銀行實現收益來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結構的優化;其次,利用理財業務平臺,商業銀行能夠實現與多個市場、多種業務的對接,并使之成為綜合化經營的重要載體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若能與客戶關系管理有效結合起來,與客戶建立持久信任關系,成為客戶完全可信賴的金融顧問,不僅能夠極大的降低優質目標客戶的流失率,還將促進理財業務與儲蓄存款、銀行卡、電子銀行等不同業務類別交叉銷售和協同效應的實現,進而提升零售銀行業務對經營利潤的貢獻度,增強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與特色服務,獲取客戶的持久信任與忠誠
當前,國內銀行的理財產品具有較強的同質性和可復制性。在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財產品以及超越客戶預期的特色創新產品及服務,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和榮譽度,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產品和激烈的同業競爭中超出。在品牌建設方面,需要商業銀行持續地自身核心理財品牌加以塑造,通過準確的服務定位和文化內涵,與客戶建立情感,從而贏取客戶的忠誠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場競爭力。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全部理財業務均冠以“金葵花”之名,經過持續不斷的培養,更使客戶自然而然低產生一種信任感,這種品牌形象是難以被同業復制的。
在特色產品及服務方面,商業銀行需要不斷更新理念,針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熱點和焦點,必須增強響應能力,即使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產品和信服務,從而獲取同業競爭主動權。理財不僅是一項規劃、一個系統、一種過程,更是規避經濟金融風險的“防火墻”。當金融市場繁榮時,需要通過有效的理財手段實現財富增長;而當金融危機到來時,則更需要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把握機遇,平穩實現客戶資產保值增值。
3、加大創新力度,探尋理財市場發展新空間
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商業銀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場方向,加大創新力度,為理財市場尋找新的加速器。貨幣政策的轉向、相關監管政策的推出和調整以及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的實施,都為理財業務的創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發展空間。近期,銀監會相繼了《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等多項政策,很多投資對象的價值將被重新發現,更多的市場品種將被發掘。例如,并購貸款類產品可能成為銀信理財業務新的增長點。與傳統的信貸資產類產品相比,并購貸款類產品將在投資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風險控制手段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此外,股權投資及PE類產品預計也將成為優化銀信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銀信合作層次的重要領域。此類創新將私人股權投資等納入銀信業務合作范圍,打造個性比較強的高端理財產品,有利于銀行與信托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服務品牌,進一步開創理財市場新的發展空間。
4、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平臺轉變,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轉變
從國外金融機構理財業務的發展來看,理財業務并不局限于為客戶提供某種單一的金融產品,而是根據細分目標市場以及投資者的財務狀況、投資預期、風險偏好等為客戶量身定制理財規劃方案。盡管近年來國內銀行理財業務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仍處于“關注產品勝于關注客戶”的初級階段,與理財業務全方位、差異化、個性化的本質內涵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從長遠看,國內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也應遵循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平臺,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由單純的產品銷售向以金融顧問、資產管理為核心的綜合投資理財服務轉變。
5、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應既包括商業銀行在提供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主要風,也包括理財計劃或產品包含的相關交易工具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銀行進行有關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中面臨的其他風險。因此,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業務發展戰略、風險管理方式和所開展的理財業務特點,制定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規程,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
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中,市場風險的防范于控制對于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商業銀行首先應根據自身理財業務發展的特點,建立并完善理財業務市場風險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商業銀行研發、銷售和管理有關理財計劃,必須配備相應的資源,具備相應的成本收益測算與控制、風險評估與檢測,內部價格專一等的能力和手段,對需要對沖處置的風險要有具體的技術安排。在進行相關市場風險管理時,應對利率和匯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與調整進行充分的壓力測試,評估可能對隱含經營活動產生的影響,制定相應的風險處置和應急預案。
參考文獻
[1]劉毓,2008.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模式變遷、發展瓶頸與突破之路[J].金融論壇
[2]張渝,2008.銀行信托理財產品問題分析[J].西南金融
[3]張興勝、錢金葉,2006.人民幣理財產品熱銷的冷思考[J].中國城市金融
1.1選題思路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一股金融創新的浪潮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迅速擴張和蔓延,并演進為全球性的金融變革趨勢。在金融創新大潮的推動下,一批經濟學家陸續從不同角度提出各具特色的金融創新理論,如凱恩斯的規避型創新理論、西爾柏的約束誘導金融創新理論等,他們對金融創新表述的角度可能不同,但其實質大同小異。金融創新是指為適應經濟的發展變化,金融業在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業務技術、經營方式及管理法規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金融深化和變革的活動。它是一個由盈利機制推動的、緩慢進行的、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隨著我國加入WTO協議的逐期履行,我國商業銀行將直接面對來自國際金融界的強勁挑戰。然而,在這個相對開放的金融環境下,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也是與日俱增。一套完善的商業銀行風險防范體系尚未建立使得商業銀行經營的不確定性加大。許多導致金融風險的潛在因素突出。同時,面對國際金融業的激烈競爭,作為我國金融業“老大哥”的國有商業銀行要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與國際化接軌,就必須進行制度的創新,在經營中加強風險管理。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步伐日益加快,工、建、中、農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股份制改造和重組上市都充滿了挑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產品創新與風險控制方面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對于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新的經濟時代,如何確定產品創新的戰略目標和策略,發揮核心產品的優勢為客戶提供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金融產品,從而贏得客戶、擴大市場份額,是一項重大課題。
1.2研究現狀
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首先提出創新理論,他于1912年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將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歸結為由創新所引起的。熊彼特所定義的創新,是指企業家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與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到社會生產體系中來,從而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他認為創新既構成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經濟發展的原因與本質。自從這一理論提出以來,西方經濟學界對創新理論的研究熱情持續未斷,但各種創新理論都未脫離熊彼特創新理論的框架,都是對該理論的補充與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來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歐美學者出版了許多著作研究和分析金融產品創新問題。國外學者的研究在宏觀、微觀兩個領域各有側重:微觀領域主要研究金融產品創新的定價原理和市場均衡;宏觀領域的研究主要分析金融產品創新、金融制度與國家宏觀政策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研究金融產品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我國對金融產品創新的研究開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唐雄俊教授在1986年的時候出版了《美國金融市場》一書,介紹美國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創新;同時,周林教授和何旗(1985)也在《金融研究》上發表了專門研究金融產品創新的論文。此后在其他刊物和書籍中也陸續出現了一些與金融產品創新相關的文獻。隨著我國入世,積極融入到全球的經濟浪潮中,形勢的變化對國內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了巨大沖擊,尤其是國外跨國銀行集團的介入,對中資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產生震動,同時形成創新的熱潮。國內的學者開始注重在開放的金融化境中,我國銀行產品創新性的影響。
學者們普遍承認開放對于國內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外資銀行能夠促進競爭格局的形成,以及能夠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如張暉(2005)在“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的開發模式選擇—獨立開發還是與外資銀行合作開發”中明確表達: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目前陷入一種“系統自鎖定狀態”,要靠“外力”才能打破這種“系統自鎖定狀態”。而對于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發展策略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宏觀方面主要從宏觀管理制度出發分析。例如,劉錦輝(2006)在“業務組織系統制約下的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研究”中強調要通過體系的創新推動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艾敬倉(2006)在“金融行業治理模式探析,中提出了金融機構的三層治理摸式。莊永南和馬曉琳的《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現實思考》認為,加強對國外商業銀行新業務、新產品的學習,加強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研究、交流和合作,從而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綜上所述,有關金融創新和國內業務發展的資料不少,較多地關注國外金融產品創新的成果。但是,把金融創新理論與金融風險控制結合起來進行系統論證,國內還并不多見。于是,我選擇了二者的結合作為切入點。
1.3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l)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文從理論上借鑒了西方金融學中關于產品創新、金融產品如何能在新的經濟時代產生而不斷適應當下的環境,并結合國內商業銀行發展產品創新的實務現狀,提出了諸如重視金融產品自主研發創新,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激勵體系;處理好金融產品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建立并啟動金融創新支持體系,逐步構造銀行業良性有效發展的生長機制;完善產品創新后的產品保護和改進體制;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處理好創新產品與傳統產品的關系等貼近實際的建議。
(2)外部分析與內部分析相結合。在對金融產品創新與風險控制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本文把該風險按照外部環境風險及內部環境風險進行分析。在全面分析各類風險的產生原因及相互間的關系之后,提出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1.4創新點
本文的創新點是在金融產品創新的途徑與方式選擇過程中融入了風險控制的概念。當前的經濟形勢與經濟全球化,我國商業銀行挑戰與機遇并存,本文從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的現狀切入,探究當下環境下金融產品創新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尋求解決的辦法。同時在金融產品創新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對金融風險控制理念的灌輸,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要求各國有商業銀行不可大意,需要創新的同時兼顧有效地采取預防可能存在的風險。
2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
2.1產品創新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產品創新未有效利用各要素市場;產品創新無法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產品創新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產品創新與信息技術融合度不高;產品創新的差異性不大,同質化現象嚴重。
2.1.1產品創新未有效利用各要素市場
從目前銀行業創新產品來看,資產類方面逐步出現了消費信貸、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打包進行證券化處理以及信貸風險的轉讓等新的金融產品;負債類方面可以看到儲蓄替代產品的不斷出現,例如基金產品、證券投資產品、保險產品等,但是仍然缺乏實現現代金融業功能的品種和工具。雖然我國金融市場體系初步建立了證券期貨市場、貨幣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金融市場參與主體也日益多元化,但在分業經營體制下,真正跨市場的銀行金融創新產品還十分匱乏,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還顯得十分單一,而發達國家如德意志銀行的金融服務品種涵蓋了債券、期貨與期權、股票上市、產權交易和基金管理、經紀人清算等數以百計的金融產品和對應的服務。由此可見,國內商業銀行沒有很好地利用各要素市場進行金融產品設計、創新,產品匱乏、簡單化、金融深化程度還不足、創新壓抑等現象和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2.1.2產品創新無法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從銀行現有的產品管理實踐來看,國內商業銀行往往采取的是“產品主義”,而不是“客戶主義”,缺乏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創新意識。產品開發和改進往往從本部門的局部利益出發考慮問題,而不是從客戶的利益出發,對客戶信息缺乏必要的整合和細分,導致產品設計過程中不能有針對性地開發出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金融新產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銀行主體和金融產品呈現出多樣化的市場特征,但這種多樣化只是銀行主體和產品種類的增加,我國目前商業銀行所提供的大部分金融產品沒有較高的增值性和附加性,不能滿足客戶特別是優質客戶的個性化服務金融需求。不同的年齡、性別、文化、職業與經濟狀況等,決定了客戶對銀行服務需求層次的差異性和多元化。國外銀行在經營金融業務中,十分注重針對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及其對銀行的利潤貢獻度,分別開發和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在加強對一般中低端客戶服務的同時,特別對高端優質客戶提供更完善、周到的服務。香港恒生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中,針對高資產客戶推出了“優越理財”服務;針對中產階級的女性客戶推出“悠閑理財”服務。香港匯豐銀行為加強對高端客戶的服務,專門設立“卓越理財”服務,為“理財總值達到100萬元及以上”的客戶進行全面的理財服務。在這里,客戶除享受“一對一”的客戶經理服務外,還可享受綜合理財戶口、創新備用信貸、高額透支、綜合保險、旅游等多種服務和優惠。香港花期銀行對“百萬富翁”級客戶,更是實行“三(客戶經理、基金投資經理、外匯投資顧問)對一”的專業投資服務?,F在,又改成“四對一”服務,為客戶新增了一名理財助理。此外,這些客戶還可享受銀行提供的24小時投資買賣、網上貴賓理財等服務及豁免信用證(卡)年費、旅游、娛樂、購物、美容等多種獎賞和優惠。而我國由于實行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模式,出于對市場風險的控制,國家對銀行、證券、保險合作有較多的限制,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合作也僅僅停留在共享網點和營銷資源的較低層次上,國內商業銀行所提供的個人理財產品主要在銀行自身的產品打包之上,很難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對證券、保險等綜合產品的開發較少涉及。產品方面的欠缺,導致各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往往注重于表層的服務方式,如配備專門的客戶經理、提供專門的場所、親情服務等,這雖然是私人銀行業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與個性化的“財富管理”在本質上還是有較大的距離。
2.1.3產品創新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從當前銀行的經營環境來看,不斷變化的市場和新技術革命為銀行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銀行業務品種日益增多,覆蓋了公司和個人存貸款業務、銀行卡業務、國際業務、中間業務、金融衍生產品等各個領域,銀行產品和服務也不斷向證券、保險等其他領域滲透;但是目前銀行給客戶提供的許多產品功能仍然十分接近甚至重復,且缺乏產品之間的相互連接,沒有考慮到將這些產品的功能進行整合和優化。此外,在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從而導致銀行耗費人力、物力、財力開發出來的產品與市場的需求有相當的差距,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同,有許多產品出現開發出來后乏人問津的現象。國內一些銀行開展金融產品創新的初衷只是為了提高知明度、搶占市場,而忽視了盈利能力的提高,在創新過程中只求規模不講效益,一味求“新”求“鮮”,致使一些創新活動表面上紅紅火火,但實際上賺了吆喝賠了錢。在產品的后續管理方面,則普遍存在重視產品開發,輕產品維護、產品改進的問題。銀行產品推向市場后沒有有效的跟蹤體系,銷售的實際情況得不到及時全面的反饋,缺乏產品盈利能力、客戶群體、產品質量、市場認可程度等方面的事后評價和分析,無法為產品計劃的調整改進提供有力依據,從而大大縮短了金融產品的生命周期,無法適應市場競爭。
2.1.4信息技術落后,與產品創新的融合度不高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不斷應用于銀行業務領域,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商業銀行還不能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電子信息服務,而且我國銀行金融創新與信息技術融合度不夠,缺乏深層次數據分析功能的營銷系統就是一個例證。另外,我國各家銀行在建設自己的電子網絡系統時基本是獨自操作,這樣開發出來的系統往往導致重復建設,增加了運營成本。據統計,目前恒生銀行80%花旗銀行79%的業務量靠自動化設備處理,電子銀行系統不僅為客戶提供一般的賬戶查詢、轉賬、付款等服務,而且還提供客戶貸款申請與迅速批核服務,以及通過電話銀行或電腦進行股票、外匯、基金等投 資的服務。但是盡管近幾年國內銀行業務電子化發展迅速,電話銀行、網絡銀行、ATM等渠道的使用越來越普及,但與國外銀行服務方式相比還遠遠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僅從我國私人銀行業務來看,目前90%以上仍由柜面人工辦理,許多簡單的存款支取業務、代收代付業務,完全可以采取機器處理或客戶自助的方式解決,卻往往集中在柜臺辦理。如工資、代收水電費等,通常要面對龐大的客戶群體,而大部分基層銀行網點少、人員少、窗口少,服務很難跟上,柜面排長隊現象屢見不鮮。個別開辦代售火車票業務的銀行,因開設窗口較少,在春運等節假日高峰期間每天門前人滿為患。一方面增加了人工成本和柜臺壓力,擠占了其他業務的開展,另一方面造成業務處理速度偏低,營運成本居高不下。
2.1.5產品創新的差異性不大,同質化現象嚴重
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雷同,產品缺乏特色,金融工具品種少、結構單一,突出表現是:產品創新往往著眼于對同一客戶群體的爭奪,如大型企業、高收入階層等,而對另外急需提供金融服務的客戶,如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一般城市居民等,則缺乏創新性產品;一種新的創新產品開發出來后,很快就被其他銀行競相模仿,易于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現象,導致資源浪費和市場秩序混亂。目前各家國有商業銀行推出的創新產品大多是在傳統存款、貸款、票據、投資、結算、擔保等業務基礎上的創新,缺乏期權、期貨、票據發行便利等復雜的衍生金融產品創新,以及各類金融產品組合創新,這就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還很不夠。同時,國內商業銀行現階段尚不能利用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分析手段、金融管理方式來拓展業務范圍、增加收益來源,大多靠引進國外技術比較成熟、交易系統比較簡單的業務,創新產品系列大同小異,獨特性不強,不但無法成為自己的核心產品,反而形成了過度競爭。過度競爭使得收益率降低,為提高收益水平,銀行往往需要增加投入擴大規模,形成惡性循環;由于過度競爭,競相壓價,收益水平下降,在相同的價格水平下,為提高收益水平,銀行只能采取各種方式,降低服務質量;過度競爭會導致銀行在金融創新方面的能力降低,整體效益下降;金融創新產品維持較低的價格水平會使銀行缺乏增長后勁,加上同業之間的擠兌,致使新的銀行業務很難發展起來,最終降低整個行業的競爭實力。
2.2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國商業銀行產品創新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金融創新環境不完善;缺乏新產品自主創新能力;缺乏有效的體制支持;新產品缺乏整體營銷和品牌營銷的意識;金融創新人才短缺。
2.2.1金融創新環境不完善
一是我國金融體系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壟斷,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無論在機構數量、從業人數還是資產負債規模等方面都占有壟斷地位,不利于金融創新。二是我國的金融管制相當嚴格,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而且對創新產品審批環節多、審批時間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創新。三是對創新產品的知識產權缺乏法律保護。一種新產品開發出來后,由于沒有有效的法律法規加以認定和保護,于是很快就被其他銀行仿效,使得最初的產品開發銀行預期利潤降低。如中國建設銀行最早推出以“匯得盈”為產品品牌的外匯結構性理財產品,首創鎖定固定收益的較長期限外匯理財產品,吸引了大量個人客戶將手中外匯現金或在其他銀行的外匯存款轉而購買該理財產品,以期取得比一般外匯存款利息高出一籌的收益。不過僅僅過了一周,國內各其他銀行紛紛推出同類型產品,不論是產品設計、目標客戶群、定價模式均如出一轍,受益卻略略高出最先推出產品的銀行。這也是各銀行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搞自主創新,從而導致產品同質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四是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廣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普遍較低,超前消費意識和投資理財意識淡薄,對金融創新產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加快金融創新缺乏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經濟基礎
2.2.2缺乏新產品自主創新能力和對市場的判斷力
長期以來,我國對資金的利率一直實行大一統管理,由人民銀行統一制定和監管,各金融機構只是負責在人民銀行授權范圍內組織實施,表現出強烈的計劃性、壟斷性和封閉性,沒有實現市場化,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我國商業銀行仍然無法根據企業及貸款項目風險水平的大小確定貸款利率。由此損害了利率內在平衡機制,造成了利率結構的扭曲,影響了資金配置效率,致使商業銀行自主創新能力低,難以自主定價配置資產和防范風險。在新產品開發中,國內銀行往往缺乏市場調研和系統分析,只是根據領導“命題”,在不完全、甚至很不了解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就進行新產品軟件的開發工作,結果只能是“三邊”作業(一邊提需求、一邊設計、一邊開發),不僅新產品系統的開發質量不高,而且常常是未經市場試驗便匆匆將產品推向客戶,結果便是在市場上一邊交“學費”,一邊更大的成本改進產品質量。
2.2.3金融創新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
金融產品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單個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長期以來,我國金融創新步伐遲緩,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對創新涵義的理解過于狹隘,只重視單個產品推出,而對其他方面未做相應的調整和改革,使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統和運行機制,創新缺乏動力和持久性。目前大部分國有商業銀行仍然沿用的“部門銀行”組織框架。在管理上,國有商業銀行沿襲了總行一分行一二級分行一支行一網點的5級管理模式,這種多層次、垂直型的組織體制往往造成信息衰減、溝通不暢、組織僵化等弊端。不利于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運作體系。在內設機構上,主要按照業務及產品分類設置部門,一個部門只負責提供一種或幾種產品和服務,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溝通,無法從整體上對業務進行綜合管理,更難以對客戶、渠道、業務等進行成本分析??偡中兄埔约翱傂袑洕l展不同水平地區“一刀切”的授權限制,不利于在銀行內部形成有效的創新傳導機制,對瞬息萬變的競爭市場作出敏銳的反應;商業銀行對創新的激勵考核機制和績效評價體系,亟待根據創新業務的特點和新情況作出調整。與此同時,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領域的建設模式基本上圍繞數據大集中這條主線進行。但數據集中并不能直接帶來銀行經營水平的提高和風險管理的改善,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及時獲取各類交易數據,并將交易數據轉換成有用的信息和產品。
2.2.4創新產品缺乏整體營銷和品牌營銷的意識
我國商業銀行經營多是以個別產品的交易為中心,這導致對優質客戶沒有整體營銷的概念,每一筆交易都是孤立的,而美國商業銀行普遍采用模塊化產品管理方法,通過對產品的分解重組,產生種類繁多的創新組合,滿足不同客戶對金融服務的不同偏好。而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條線分割清晰,各自為政現象普遍存在,缺乏對產品的統一規劃管理。中資銀行在產品形象設計時,很少將新產品與銀行整體品牌相結合,錯失了提升整體品牌形象的機會,并延長了新產品品牌形象在客戶心中扎根的時間。如各家銀行競相推出的理財業務中,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農業銀行的金達理財、民生銀行的富林理財和保得理財、招商銀行的金葵花理財等服務項目。顯示了國內銀行對“金”、“富”字眼的喜愛。但這些名字除了招行的“金葵花理財”是對招行的“葵花”形象的延伸外,大多數銀行都與銀行原來的品牌形象關系不大。
2.2.5金融人才短缺,缺乏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人才是產品管理的關鍵因素。國有商業銀行雖然樹立了“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提倡人性化管理,確立人在產品創新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但是由于沒有明確的業務目標,經營責任與管理責任的具體落實和特殊的專業人才政策,因此在經營管理中無法充分發揮職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3可推出創新金融產品的種類
這里所說的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工具和業務的創新是相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過去的工具和業務而言的,并不是相對于國外商業銀行而言的。銀行產品創新方向可分為五大類:銀行傳統資產負債業務創新、中間業務產品創新、虛擬化金融產品創新、個性化金融服務品牌創新、其他金融服務創新。其中前兩項創新能為銀行業帶來直接收入,后三項創新則可以通過提高銀行競爭力,間接帶來經濟效益。
2.3.1銀行傳統資產負債業務創新
目前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新產品主要集中在個人業務方面。上海銀監局在去年召開的“2009年上海銀行業金融創新與監管研討會”上強調,上海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下一個突破口應放在個人人民幣產品上,上海應當成為各類人民幣傳統產品和新型產品的研發和交易中心。而上海做為國家確定的金融中心,其發展方向在全國金融業應產生導向作用。不斷加強個人金融產品的創新,推出各具特色的產品,以品牌效應吸收存款、爭取客戶。 貸款業務創新產品方向仍然主要集中在個人業務方面。個人貸款新產品幾乎涉及居民的全部熱點需求,包括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生產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品種有住房抵押貸款、旅游貸款、助學貸款、汽車貸款、耐用消費貸款、裝修貸款、定期存單質押貸款等多種。廣東發展銀行還第一個推出了個人投資創業貸款,表明個人信貸業務己從消費領域步入生產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貸款產品創新可以在票據貼現、項目融資、福費庭融資、保理業務等方面做更大的探索。
2.3.2中間業務創新
近年來各商業銀行新開辦的中間業務種類繁多,歸納起來主要有證券、基金、保險、收付款、電子商務、交費易、銀證通、咨詢、保管箱、企業銀行、個人理財、代開存貸款證明等。各類中間業務推出之初因為沒有明確統一的收費標準,各行為了提高競爭力,紛紛提供免費服務或象征性收費,因此,中間業務收入在銀行總收入中所占比重很低,沒能起到增加銀行收益的作用,也造成辦理中間業務的巨額投入與低產出之間的矛盾。而隨著存貸利差收益的收窄,國內各商業銀行已紛紛取消免費服務,推出新的中間業務產品將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
2.3.3虛擬化金融服務創新
虛擬化的金融產品是指在網絡、信息與高新技術的推動下,銀行的經營打破了傳統的柜臺概念,通過互聯網和電話,以集成電路卡、網絡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方式為客戶提供了一個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集查詢、轉賬、信貸、買賣股票、買賣外匯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虛擬銀行。目前,多數國有商業銀行都開通了電話銀行業務,網絡銀行業務。但電子渠道銀行口碑最好的并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而是招商銀行。
2.3.4個性化金融服務創新
個性化金融產品是指銀行為其客戶(企業或個人)提供的個性化一攬子綜合的金融服務。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包括企業銀行、個人銀行、商人銀行、理財寶、外匯寶等。這些產品的推出表明銀行與客戶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蛻羰倾y行利潤的重要保證和來源,而客戶對銀行服務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方面民營股份制銀行同樣領先于國有商業銀行。如2010年3月底,為順應國家扶持中小企業、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興業銀行正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出首個面向自雇個體、個體工商戶、合伙人和私營業主等“成長型經營業主”群體量身定制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興業通”。此次升級后的“興業通”品牌產品“集貸款融資、支付結算、理財規劃與貴賓服務”為一體,是國內首個專門針對成長型經營業主提供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的產品?!∨c同業同類產品相比,“興業通”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提供的不再是單一的銀行產品或服務,而是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方案。除了基礎的支付結算功能,“興業通”提供的貸款資金將有力支持經營業主擴大經營規模、改善經營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