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4 17:08: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市場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傳統教育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中心,而學生則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與建構主義的觀點相悖。建構主義認為,教育應該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使學生從傳統的知識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而教師的作用也由傳統的以教授知識為主要職責轉變為以引導、帶領學生自主學習和激發學生學習激情為主。因此在建構主義者眼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需要提出一種與建構主義相配合的教學方式。[2]結合現有相關研究,我們可將建構主義的主要教學設計原則概括如下:
(一)以學生為中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并建構其知識體系的過程。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則是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只是充當被動的接受者。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師應該轉變其在教學中主導的作用,而致力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并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學設計時應時刻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這一主題,使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主動學習。建構主義認為建構知識應該是一個人主動的過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應該是自發的、主動的。二是積極運用知識。學生應該在多種不同環境下積極運用知識,將所學的知識“外化”。三是努力實現自我反饋。根據自身行為的反饋信息,學生能夠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并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二)強調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者對教學環境與學習環境進行了區分,前者是由教師控制并主導的,而后者則更加自由。在學習環境中,學習是主動且自由的,學生不僅可以利用環境中的工具和資源完成自己的學習,也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其他學習者的協作與幫助。自由開放式學習環境的設計需要更加注重情景的構造,因為知識總是與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相聯系的,且在不同情景下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是建構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創造各種與現實相似的虛擬情景,激發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愿望,使其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索和自主的學習。
(三)堅持合作學習
如果學生孤立地憑借自身的經驗對某一知識進行學習,則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然對知識的建構也是不全面的,同時也缺乏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而合作學習則克服了這個缺點,它更加注重團隊之間的交流,不同的學生可以在協商互助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完善知識的建構。在設計合作學習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進行分組,給每一個小組特定的學習內容,先在小組內部進行學習、交流、討論并提出問題和總結小組結論,然后與全班分享小組成果并再次展開全班內的觀點交流。[3]這樣在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在討論中汲取他人的觀點,完善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并激發新的領悟。同時,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再只是教授者,還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親自參與到學生對知識建構的過程中,起導向性作用。
《金融市場學》是一門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及其各主體行為規律的科學。作為高校金融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金融市場學》有許多顯著特點。
(一)內容重疊,篇幅宏大
《金融市場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很多重疊之處。例如,傳統金融市場部分一般是《貨幣銀行學》所側重介紹的內容;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部分是《金融工程學》的主體內容;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證券投資、金融監管等部分則有專門的《國際金融學》、《保險學》、《證券投資學》和《金融監管學》等課程加以對應并詳細介紹。在體系方面,一本較為全面的《金融市場學》教材往往除了涵蓋上面已提到的內容外,還包括風險投資與二板市場、效率市場理論、金融資產定價理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組織和金融市場風險等內容,儼然是一部范疇眾多、體系繁雜、篇幅宏大的金融學小百科全書?!督鹑谑袌鰧W》課程的這一特點提高了教師教學時對授課內容安排的設計難度,任何一個知識點的脫節都會增加下一節內容的理解難度。
(二)注重實踐,史論結合
《金融市場學》的教學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對現實中的金融市場體系及其運作狀況有較為全面、準確的了解,并在熟悉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與現狀的基礎上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金融市場問題的能力。講授這種旨在將課本的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學科需要教師借助良好的實踐認知和和廣闊的歷史背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督鹑谑袌鰧W》涉及很多歷史事實與典故,在講授《金融市場學》時,要熟悉這些內容,要善于從各種零散、破碎的歷史事實與典故中找出相關理論的線索,梳理理論,總結規律。反過來,為了將這些歷史講得有骨有肉,又需要將相關理論貫穿其中,拓寬廣度,挖掘深度。
(三)時效性高,開放性強
在這個日益開放和自由化的經濟環境中,金融市場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尤其是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新的交易方式、工具乃至市場層出不窮。教科書的更新步伐難以跟上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學生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校園與書本的象牙塔中,他們終將會面對這個迅速發展的市場。一旦他們跨入金融市場,顯然僅僅依靠書本上教授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金融市場學》是一門對時效性要求極高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時時注意緊跟金融市場領域的最新動態和金融市場理論的最新進展,對市場趨勢和熱點問題進行有目的、有前瞻的篩選和加工,然后結合課本,合理地給學生傳授及時、科學、新穎的知識。
三、基于構建主義的《金融市場學》教學設計
《金融市場學》課程的教學特點決定了建構主義理論對其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將之貫穿于《金融市場學》教學設計,無疑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根據構建主義原理,《金融市場學》應做好如下幾點教學設計:
(一)提綱挈領,抓好入門介紹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愛因斯坦的這一說法為實現構建主義教學原則提供了一種思路——培養興趣。為了培養學生學習《金融市場學》的興趣,教學伊始,任課教師就應緊緊抓住師生第一次見面的寶貴機會,充分利用學生對教師的陌生感與對課程的新鮮感和好奇心理,從理論與實踐雙重視角,提綱挈領地做好入門介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對有經驗的教師而言,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很多。以己為例,為了介紹實體經濟、金融市場和《金融市場學》之間的關系,從而加深學生印象,使其能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地了解并體會金融市場的重要性和《金融市場學》的學習意義,筆者采用了圖解法,具體如圖1所示。圖1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簡單的兩部門經濟模型,它對現實中市場主體錯綜復雜的經濟金融關系進行了最大程度的簡化與抽象。其中,在商品市場上,作為要素的唯一所有者,家庭部門向企業提供生產要素獲得收入并憑此購買消費品;而作為唯一的生產者,企業則向家庭購買生產要素生產商品,并將其出售給家庭部門。最初,家庭與企業之間通過直接的物物交換來獲得彼此的產品,這種交換不需要貨幣作為媒介,貨幣尚未出現,因而也就沒有所謂的“金融市場”。但物物交換面臨所謂的時間與空間的一致性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人類創造了貨幣,用來作為交易媒介方便商品交易。隨著貨幣的出現,貨幣流通產生。但貨幣流通還不是嚴格意義的現代金融,只有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家庭部門有了閑余資金,即儲蓄,而企業又需要借入資金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資金融通才成為可能并必要。于是,金融市場應運而生。金融市場是實現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橋梁,決定著社會資金的融通規模與效率,對市場經濟的高效運行至關重要,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影響深遠。作為一門研究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及其各主體行為規律的學科,《金融市場學》不僅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現實世界和深入了解國民經濟如何運行,也有助于我們積極投身現實,成為金融市場的弄潮兒。
(二)講練結合,突出學生自主性
經過無數人的努力與實踐,《金融市場學》的教學內容現已大同小異,其主要內容如圖2所示。顯然,這些教學內容既涉及一般知識的介紹,又涉及各種理論的應用。因此,在教學時,不能讓教師唱獨角戲,進行傳統的灌輸式講授。相反,應根據建構主義教學原則,突出學生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多動手、多練習,實現干中學。這要求任課教師在進行《金融市場學》教學時,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認真備課,對各章節教學內容展開全面、科學的分析,找出重點、難點和熱點,授課時精講、重點講,甚至只講這些內容,而對其他內容則需泛講或略講;二是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課前將教材中容易理解的章節布置給學生自學,課后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練習題和思考題;三是介紹一些與課程密切相關的網絡資源和專業報刊雜志,引導學生多瀏覽這些網站,多看財經報紙雜志,并鼓勵其在課堂上多利用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展開討論;四是針對教學內容,開列參考教材書目單,讓學生廣泛閱讀各類教材,采眾家之長,加寬、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三)利用案例,強化合作學習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一種通過使用比較能反映教材內容的實例,讓學生展開分析討論,使其從特殊的實例中歸納出一般原理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對具體情境下事件的研究使學生活用課本知識。[4]在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案例讓學生展開討論能使書本上枯燥的理論形象化、生活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案例教學與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習觀和學生觀高度契合。因為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所關注的不再局限于學生對課本中基礎理論的掌握,而是學生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從臺前走到幕后,給予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引入小組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具體案例進行研究和探討,小組成果可以通過ppt和演講等形式予以展示,然后全體再就小組結論提出問題和發表意見。這種群體間的觀點和思想交流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形成一套適合其自身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金融市場學》案例的選擇方面,可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兩種方式來進行:一種是在講解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時,可以使用一些說明式案例來輔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解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規避功能時,可以通過舉一個套期保值的實例讓學生對這一抽象概念加以形象化理解。另一種是在講解應用性較強的基礎知識時,可采用討論性的案例教學模式,例如在講解股票市場的發行和流通時,可以讓學生就目前國際上不同的股票發行制度展開討論和研究。
(四)借助網絡,突破書本局限隨著互聯網突飛猛進的發展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次貸危機;金融創新
一次貸危機的產生
隨著支持美國經濟繁榮數十年之久的互聯網泡沫破裂及911事件的沖擊,為防止經濟下滑,美聯儲連續大幅下調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低利率以及充裕的流動性引致了大量購房需求,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貸款機構紛紛降低放貸的門檻以謀取更多的利潤,大量發放次級抵押貸款。
在資產證券化比較發達的美國,有一部分次級抵押貸款的債權以及相關的風險和收益被打包轉移給一些機構投資者。因此一旦次級貸款違約率上升,那在這些貸款基礎上衍生的工具的違約風險就會加大,這些衍生品的信用評級就會下降,從而導致市值縮水,進而導致持有這些衍生品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惡化。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的杠桿化也導致這些衍生品的價格進一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二金融衍生品在其中的放大機制
由于優質抵押貸款可以得到美國政府性機構提供擔保,可以獲得比較高的信用評級,同時其收益率顯著高于同風險評級的國債或公司債。因此,以優質抵押貸款為基礎資產的MBS獲得了廣大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但以次級抵押貸款為基礎資產的MBS則難以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無法達到美國大型投資機構如退休基金、保險基金、政府基金等的投資條件。因此,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金融創新,開發出了債權擔保證券(CDO)。
債務抵押擔保證券是一種新興的投資組合,以抵押債務信用為基礎,基于各種資產證券化技術,對債券、貸款等資產進行結構重組,重新分割投資回報和風險,以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的創新性衍生證券產品。CDO的資產組合不同于傳統的ABS,傳統的ABS資產組合中的資產是同質的,而CDO的資產組合則是包括ABS、MBS、垃圾債券、新興市場債券、銀行貸款等固定收益資產的分散組合。
正是通過CDO這種產品的創新,把以次級抵押貸款為基礎資產的MBS與其他類證券匯集構成資產池,一部分CDO優先級證券被評為AAA級,由養老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持有,而CDO次級證券,則由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對沖基金持有。這樣,以次級抵押貸款為基礎資產的MBS經過CDO產品的包裝,低信用評級問題得到了解決。由于次級抵押貸款具有高收益的特征,使得以此為組合的CDO產品收益顯著高于相同風險評級的其他固定收益類證券,因而得到機構投資者的追捧。
對CDO產品的強烈需求刺激了全球CDO市場的發展,反過來帶動了對次級抵押貸款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產品的需求,畢竟次級抵押貸款是CDO產品的基礎。2006年,CDO一共吸收了1500億美元的MBS,其中大部分是次級抵押貸款支持的。在CDO對沖基金的推銷下,本質上屬于不良資產的CDO被當作抵押,為CDO對沖基金從商業銀行申請到了更多的貸款。而其中的風險在于:對沖基金向銀行貸款的杠桿比率達到了15倍,貸到的大量資金再被用來制造CDO。于是,美國的各級公共基金,如政府基金、教育基金,外國投資者就成了不良資產風險的最終承擔者。
由于美國利率不斷上調和房地產價格的下跌,使得住房抵押貸款的違約率不斷上升,導致以次級貸款為基礎的金融衍生品的不確定性大量增加。最終信用評級機構調低了與次級債券相關的衍生品的信用等級,導致這些產品的市場流動性驟然緊縮。許多購買了大量相關產品的金融機構資本金薄弱,盡管有的會獲得母機構的注資,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桿很高,且很多機構購買這些債券時房地產價格也非常高,隨著房價的大幅縮水,金融衍生品的放大效應迅速抽干了這些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很多金融機構通過信用違約掉期(CDS)對其持有的結構性債券進行保值,但是隨著市場流動性的蒸發,許多發行CDS合約的金融機構無法履約,更加劇了市場危機。
三危機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若干啟示
作為轉軌經濟中發展起來的新興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在金融衍生產品的路徑選擇上,應借鑒成熟市場經驗,緊密結合市場實際,深入求證,探索前進。
(一)提高信息透明度,規范金融產品創新行為。
就拿本次次貸危機來說,分散風險的金融產品創新,并不能消除一些購房者不了解次級抵押貸款的風險特性,抵押貸款機構刻意隱瞞CDO等產品設計的復雜性,使投資者難以了解風險特性而只能借助于評級機構的評級,這也成為誘發危機的一個因素。為此,金融產品創新的規范和改善必須加強信息披露、提高金融產品信息透明度。
(二)要審慎研發推廣高風險、高定價的金融新產品。
在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中,無論是零首付貸款,還是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都屬于高風險高定價的金融產品。這些新產品之所以處于高風險狀態,是因為其本質都屬于過度授信,完全依賴高利率不一定能彌補高風險,雖然可以把價格定高,但是如果沒有能力償還也是空中樓閣,最終造成大量的不良貸款甚至破產。
(三)要防范金融產品創新所帶來的跨市場風險傳染。
此次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充分暴露出金融市場的特殊風險。銀行希望借助金融產品從而將風險轉移出去,但市場的流動性模糊了風險承擔主體的界限,最終銀行仍然因為對沖基金而承擔了巨大的風險和損失。在此次危機中,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本身的規模與美國金融市場相比可以忽略不計,但由于投資者預期迅速變化,導致市場瞬間由流動性過剩變為流動性缺乏,并引發惡性循環,造成了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動蕩。
參考文獻:
[1]王石.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與中國期貨市場實踐[J].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6,(10).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 課程內容 綜合素質
金融學課程是理論性、時效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的國際背景下,我國經濟和金融快速發展,社會上迫切需要培養大量的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了解金融發展現狀、掌握金融技能的人才,解決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和經濟穩定的問題。在高等院校中開設公共選修課,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是體現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必然要求,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養成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各種技能,發揮個性優勢,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起到積極作用。
現階段金融教學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借鑒先進國家的課程設置,結合我國具體國情,通過開設前沿創新科學的金融學課程,重視學科交叉,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在高等院校開設《互聯網金融》選修課程,系統地、有側重地介紹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分析案例模式,比較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理論和實踐異同,介紹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讓學生在互聯網金融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如何整合金融市場信息,與金融市場發展步伐保持一致,養成不斷更新知識系統的習慣。
一、開設《互聯網金融》選修課的目的和意義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網絡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風起云涌,余額寶、p2p、網絡金融社區等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型機構正在迅速崛起,互聯網和金融業強強聯合對傳統運營模式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對傳統金融的挑戰,必然推動現代金融學的發展。開設《互聯網金融》公開課課程具有如下目的與意義:一是為了了解互聯網金融的學生普及知識,探討互聯網金融的內涵和外延,討論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應對策略,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二是讓學生了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背景、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走勢。三是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思維,理解互聯網金融貸款模式、第三方支付、眾籌等模式的創新與挑戰。四是全面認識技術變革帶來的影響,介紹金融大數據分析與互聯網金融,發揮學科交叉教學的作用。五是培養學生用思辨的思考方式分析新時期下金融市場風險,完善市場監管,建立互聯網金融監管平臺。
二、《互聯網金融》選修課的課程內容體系設置
(一)教材的篩選
互聯網金融是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目前尚未有系統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本課程的教學材料由相關的專著和市場信息整理而得。本課程使用三本相關專著:一是羅明雄、唐穎、劉勇合著的《互聯網金融》,二是盛佳編寫的《互聯網金融第三浪:眾籌崛起》,三是芮曉武和劉烈宏合著的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3版)。這三本專著較為系統全面地詮釋了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所取得的成就與出現的問題,并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
(二)教材內容的安排
本課程主要涉及以下教學內容:第一章互聯網金融的概況、內涵和外延,第二章互聯網金融浪潮回顧,第三章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第四章p2p網貸,第五章眾籌興起與發展,第六章大數據金融,第七章互聯網金融機構模式分析,第八章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與監管。課程內容介紹上以中國互聯網金融業的興起與發展為主線,重視與美國互聯網金融業模式做比較。
(三)教學手段的利用
在教育思想上,本課程強調創新性、實用性、研究性,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以期對傳統金融教學系統做有益的補充和拓展。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手段如下:一是課堂講授,以生動精辟的語言講述互聯網金融知識,啟發學生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性探討。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像資料、紀錄片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聲、光、色,更強烈地刺激學生,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三是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觀點,并通過項目討論互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設計
本課程考核最
成績由平時考核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等組成。各部分成績均以百分制單獨記分,加權平均記為最后成績總分,各部分權重分別為總成績的35%、65%。平時考核成績由三個部分組成,在學習本課程期間要求學生寫課程學習心得、課堂作業、課堂考勤。期末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以論文的形式考核。為確保論文質量,提前四周布置論題范圍,確定課程論文的寫作方法及規范要求。
三、《互聯網金融》課程開設所面臨的難點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與金融兩個原本不相干行業之間的合作、融合,互取其長?;ヂ摼W金融通過網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提供了一種新興金融服務模式?;ヂ摼W金融的特點:金融服務高效化、便捷化、低成本化、長尾化和大數據化。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呈現出多元化、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出現了第三方支付、人人貸、電商+信貸、眾籌、傳統金融信息化、直銷銀行、互聯網金融門戶和虛擬信用等多種模式。相關方面的知識和案例可謂目不暇接,日新月異,如何精挑細選,如何精辟生動地講解,緊密聯系實際,需要授課者做大量細致的學習和準備工作,以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于這樣一個新興邊緣課程,必要時請實務部門的專業人士客座講授,有利于學生了解該課程的最新動態,增強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使任課教師獲益匪淺。互聯網金融課程本身主要體現了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金融學與金融創新、財務管理、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和互聯網技術的交叉互補應通有機結合。多學科的內容要求改進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考慮現代金融實證和實用性,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加強實踐環節,推廣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等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方式,培養學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正確處理好知識的持續性與變革性的關系,教學內容既保持課程內容的相對穩定性,使學生掌握本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又不斷吸納新知識、新信息,對該領域發展的前沿信息不斷更新升級。
互聯網金融課程的學科交叉的特點對選課學生的專業基礎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課程對多個學科的交叉和滲透的特點,在選修本課程前,對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監管等課程要有必要的了解和學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開設課程時可以考慮此公選課程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具有一定金融學和經濟學基礎的學生授課,保證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達到教學質量要求。
高等院校應該加大對公選課的支持力度和資金投入,尤其是對于課程涉及的教學資料和工具的購置應予以支持,對于優秀的公選課要給予適當的褒獎和獎勵,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打造精品課程。高校應重視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邀請知名學者和專家做兼職教授或講座講授,加強學校師資力量,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
四、結語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興的現代金融形式,其并不僅局限于為傳統金融所忽視的市場,而且不斷拓展金融服務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和核心服務領域。其作為一門與金融相關的公共選修課,學生按照興趣選擇一個跨學科課程,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培養綜合素質,加強對金融市場信息的反映。本課程的開設有必要順應現代經濟金融發展的趨勢,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甚至是超前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不斷研究學習新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盡力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龔映清.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與對策[j].證券市場導報,2013,11.
[2]劉麗萍.關于公司金融課程教學的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3]姚軍.試論交往式教學在金融課程中的運用[j].當代經濟,2011,9.
關鍵詞:國際金融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教學軟件
國際金融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重要課程,主要研究國際貨幣金融活動的基本理論與實務。由于該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和其它經濟類課程相比,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由于高職高專的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學生往往覺得該課程抽象難懂,最后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和高職高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如何探索一套適合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1學好國際金融學的必要性
20世紀以來,尤其是8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迅速發展并且日趨全球一體化,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不斷創新,金融機構的服務日趨多元化,金融交易迅速膨脹。金融業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有利于優化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大大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其內在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也增加了市場風險,金融危機頻發[1]。同時,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國的經濟發展甚至百姓日常生活都日益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因此,掌握一定的國際金融相關知識,不止是從事金融行業所必須,也是日常理財的必要條件。
國際金融學是經濟類學科的一門重要專業課,其研究對象為國際間金融活動及其本質與規律性,介紹國際范圍內貨幣金融活動的基本理論與實務,是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經濟下實現經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一門學科。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較系統地了解國際貨幣制度、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融資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外匯與匯率、外匯交易和國際結算的原理和操作;理解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的內涵以及和其他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并學會分析和判斷國內外的金融問題;把握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財能力。
2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2.1時代性強,內容更新快國際金融是世界經濟中發展最快最活躍、也是最不穩定的經濟領域。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實踐也推動著國際金融理論不斷深化和發展。近十年來,國際金融理論發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匯率決定理論、匯率制度選擇理論、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理論、國際金融監管理論和國際金融市場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2]。
近年來重大的國際金融事件層出不窮,從拉美債務危機到東亞金融危機和美國IT泡沫破裂,再到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和蔓延以及歐洲債務危機的惡化等,這些都對我國經濟帶來了重大的影響;而人民幣匯率問題更是成為近年來全球關注的焦點。重大金融事件的發生也促進了金融理論的發展,如次貸危機引發加強金融監管的討論。金融領域的瞬息萬變、新觀點新問題的日新月異要求本課程教授的內容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2.2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和其他經濟類課程相比,國際金融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非常典型。一方面,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必要的國際金融基礎理論知識,如有關外匯、匯率、匯率制度、國際貨幣制度、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與金融危機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另一方面,還要培養學生應用相關理論觀察和分析國際金融現實問題的能力。
比如外匯交易作為本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就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進出口企業必須利用外匯交易規避外匯風險,普通百姓也可以利用外匯交易獲得投資收益;而一國的國際收支、國際儲備等數據的變化直接影響外匯市場的走勢和當局的政策意向,這些都和各經濟體包括百姓的日常理財息息相關;國內外金融事件、各國金融政策等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因此學生在課堂外對此類信息接觸得比較多,對本課程的興趣也普遍較高。
2.3宏觀微觀并重國際金融學研究的內容既有宏觀理論,如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資本流動理論等;又有微觀實務,如外匯交易實務、外匯風險防范實務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宏微觀并重,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掌握宏觀理論的同時提高對微觀實務的實踐能力。不僅從微觀層面透徹的認識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多金融現象,而且能從宏觀層面理解一國的經濟金融政策和金融體制改革,觀察和分析國際金融領域出現的新問題和新動向等。
2.4交叉學科多國際金融學涉及了經濟貿易類課程的方方面面,和許多課程的內容存在交叉,如國際投資學、金融市場學、國際信貸學、國際貿易、國際結算以及財務會計等學科。這就要求在設置課程時應注意到課程的銜接和延續,各課程之間應加強聯系和配合,以防止教學內容的重復或斷層。
3對高職高專國際金融教學改革的建議
針對國際金融學的課程特點和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應探索出一種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教學方法,改變單純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傳統教學模式。
3.1教學內容的改革
3.1.1優化教學內容,注重實用性與時效性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首先應做好教材的選擇。目前,市場上國際金融的教材有非常多的版本,僅高職高專類就有幾十種。在選擇教材時應充分考慮高職高專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比較適合的教材應該是理論與實務結合較好,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同時又突出實踐性、注重職業能力培養,并有配套的案例和作業[3]。
由于國際金融的理論和實踐都發展迅速,國內外重要金融事件不斷發生,教師在平時應關注國際金融領域的發展動向,及時追蹤理論前沿信息,充實知識儲備。由于教材可能不能及時跟上變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補充最新的金融信息,可通過教輔資料建設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力求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3.1.2教學過程增加圖示法的使用圖示教學法,即通過簡要的符號、濃縮的文字、線條(箭頭)、框圖等構成特有的圖文式樣,形成板書、電腦課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這種圖示教學方法把教學內容展示化、可視化,比一堆文字更能讓人一目了然,并印象深刻,能很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解匯率變化對國內物價的影響時,如果教師用枯燥的文字滿堂灌輸給學生,學生會感覺晦澀難懂,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圖示法能很好地解釋匯率和物價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流程圖將其作用過程一步一步地展示出來,就讓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該知識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學手段的改革
3.2.1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
傳統教學模式下,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就構成了教師的教學工具。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工具的多樣化成為可能。尤其是國際金融學的時代性特點要求其教學內容必須緊跟時代變化,多媒體課件則可以將大量內容以各種形式在短時間內呈現在屏幕上,大大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非常適宜向學生講授國際金融的新理論、新動態;而網絡則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比如在講解金融危機的時候,可以將課件連接互聯網,這樣課題內容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了解美國次貸危機、歐洲債務危機的情況。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3.2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國際金融實踐性強的特點,有利于充分發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如在講到匯率和其他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時,正好可以利用大家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可讓學生在課后收集相關資料,通過課堂討論掌握我國的匯率政策,并理解其和當前國際貿易摩擦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也可以考慮讓學生組成研究小組,對某一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另外,學生普遍對網絡比較熟悉,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工具、論壇、博客等多種互聯網工具輔助教學,對學生進行在線答疑;也可考慮將作業、案例資料等制作成網頁,供學生登錄學習。同時,鼓勵學生登錄一些財經網站、查閱財經信息,將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外。
3.3重視實踐教學高職高專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方面相對更側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更應重視學生能否對所學知識加以使用。目前,科技的發展為此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如教學模擬軟件的使用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一個好的模擬軟件能提供外匯市場、期貨市場、證券市場等重要金融市場的實時行情以及相關資訊。學生可利用所學知識,通過自己對市場行情的判斷,對模擬資金進行運用。盡管是模擬交易,但它反映的交易狀況和真實交易無異,系統還可以對學生的投資狀況進行比較排序,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教學模擬軟件的使用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手段,克服了傳統教學紙上談兵的缺點,也充分發揮了國際金融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
同時,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學校應與企業加強合作,通過組織學生到銀行、外貿企業、證券公司等機構參觀、實習,使學生能親身體驗相關行業和工作,為以后從事實際工作打下基礎[4]。
3.4優化考核手段傳統教學往往在期終使用書面考試的形式來考核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這種形式簡便易操作,但其合理性有待商榷。尤其是國際金融這種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單純的書面考試不能全面反映教學效果。課程的最終成績應充分考慮平時表現,而考核的方式也應多樣化,如課程論文的完成情況、相關網站的訪問情況、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情況、模擬軟件的使用情況以及在研究小組中的作用等等,都應進入考察范圍。這樣的成績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這種考核方式也反過來促進學生重視平時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在于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應努力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條件;同時,教師也應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優化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孫連錚.國際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孔立平.高職《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商業經濟.2009.(1).
【論文摘要】作為培養經濟金融的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地方高等財經院校,如何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滿足社會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文章通過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狀況調查,在人才培養的定位、課程體系設置、教學體制以及教學手段等多方面提出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措施。
一、引言
當前,隨著廣西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中遠景規劃的實施,特別是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北部灣經濟區域的發展進程,金融活動的領域不斷擴大,金融活動的內涵日益豐富,資本市場日益發展,企業個人的投資和融資活動不斷豐富,對整個金融學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根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二Oo八一二O一五年人才發展規劃》的預測,到2010年,經濟區金融業人才總量約為27000人,金融業人才達到29800—31300人。作為培養經濟金融的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地方高等財經院校,如何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提高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已成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此,我們課題組為了解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狀況,調查用人單位對金融專業(包括金融學方向、金融工程方向、保險方向、投資方向等)人才的需求狀況和質量評價,深化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我們作了關于《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調查》,發放調查問卷3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100份。樣本涵蓋面廣,樣本容量、樣本代表性都能滿足統計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結論具有較好的統計意義,現將調查報告如下。
二、基本統計信息及其分析
(一)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招聘意愿的情況
1.用人單位近三年招聘的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占招聘的全部畢業生比例。
該項調查顯示,調查單位最近三年招聘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占招聘的全部畢業生比例最高的是為28.16%;最低比率為4.55%。
2.今后幾年用人單位繼續招聘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的意愿
經調查,近8O%的企事業單位今后愿意招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
3.今后幾年用人單位招聘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學歷層次
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需求率是最高的,比率是69.15%;其次是研究生,為25.47%;最低的是??粕瑸?.38%。當被提及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的學校時,有45.76%的被調查單位仍然以傾向于重點高校畢業生為主。
4.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方向
經調查顯示,投資專業方向需求最多,比率為47.00%;其次是金融學方向,為45.76%;而金融工程方向與保險方向相當,均為3O.O2%。
(二)用人單位在招聘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時最重視的能力選擇
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最注重的是金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其次是畢業生的實際能力,再次是專業知識,然后依次是畢業生的社交能力、知識面、外語水平等。(見圖2)
(三)用人單位在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綜合評價
工作態度方面:經調查顯示,45.76%的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工作態度評價為一般,認為較好的占41.61%;用人單位評價較差的占4.97%;評價為很好與很壞的比例分別為4.14%、0.62%。
專業知識方面:通過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專業知識評價一般的占45.76%;41.61%的認為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較好;認為很好的比率為4.14%;很差與較差的比率分別為0.62%與4.97%。
綜合素質方面:調查顯示,約50%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為一般,其次是較好,占36.65%;認為很好的占3.52%,6.42%與0.41%的單位評價分別為較差與很差。
合作精神:通過調查發現,46.79%的企業認為畢業生的合作精神較好;認為其合作精神一般的比率為38.10%;認為較差的比率為7.45%;7.45%認為畢業生合作精神很差。
社交能力:經調查顯示,46.38%的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社交能力評價為一般,認為較好的占38.72%;用人單位評價較差的占6.00%;評價為很好與很壞的比例分別為4.97%、0.41%。
開拓創新:調查顯示,55.49%的企業認為本科畢業生開拓創新能力一般,認為較好的占24.64%,較差的比例為13.66%;認為很好與很差的比例分別為最低比率是2.07%、1.45%。
實際工作能力:在實際工作能力評價上,企業認為一般的是最高比率的,為45.55%;第二是較好,比率為42.44%,其次是較差,占4.55%,再次為很好3.93%,認為很差的占0.21%。
外語水平:在外語水平評價上,59.21%的企業認為一般;認為很好與較好的分別占17.39%、16.15%;認為很差占2.69%。
計算機水平:通過分析發現,在計算機水平方面,企業認為畢業生水平一般占48.45%,認為較好的占36.65%,認為較差與很差的比例分別為6.21%、0.83%。
調查顯示,從總體上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進行評價,企業的評價基本上都是一般和較好。
(四)用人單位在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評價
1.重點高校與地方金融專業畢業生在質量方面是否存在區別
通過分析發現,在重點高校與地方金融專業畢業生在質量方面,企業認為區別不明顯的占51.55%;而認為明顯的占了41.41%;認為沒有區別的只占5.59%。
2.用人單位認為在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企業認為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教育的主要問題是與實際部門缺乏聯系和交流,其次是對市場前沿問題關注較少,同時認為學校的培養模式單一、教學內容狹窄、空洞、案例教學欠缺,教學設施落后與教材過時等問題也是影響高等學校教育的因素。
2.對于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用人單位認為最應加強的能力
對于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企業認為最應加強的是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比率為54.O4%;其次是機算機應用能力,比率為43.89%;第三是市場調查研究能力,為38.72%;隨后是創新能力,比率37.89%;再次是組織協調能力,為35.61%。
3.對于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用人單位認為應重點掌握的課程
對于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企業認為應重點掌握的幾門課程是金融學、金融市場學、會計學、金融英語、金融營銷學,次重要的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證券投資學、投資心理學、財務會計。其中企業認為較為不重要的幾門課程是計量經濟學、信托與租賃、是期貨與期權。
三、結論與啟示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其實踐的過程中,呈現出動態性特征,即隨著本科教育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修訂和調整。尤其在今天,為滿足廣西的社會經濟發展對財經類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尤其是適應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北部灣經濟發展的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突出地方高等財經院校的辦學特色,地方高等院校層面的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必須狠抓整個社會經濟宏觀發展需要、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高等學校自身發展需要和學生實際需要適時修訂、調整,貫徹教育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我們課題組在了解調查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狀況后認為:
1.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應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定位于培養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形勢和社會實際需求的人才,建立“三位一體”的國際化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應遵循著現代教育理念,以課堂理論教學為基礎,以強化“國際化視野”和“應用型”及“創新型”的培養為重點,以立體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保障,以現代化的軟硬件平臺為依托。對于“國際化視野”的培養,遵循著“課程內容國際化+強化英語語言能力+加強與東盟交流”的思想,對于“應用型”及“創新型”能力的培養,則重點構建“校內實驗+行業實踐+專業認證培訓”的“多渠道”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
2.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一是應考慮突出市場性和前瞻性相結合。即要繼續保持微觀類課程比重,以滿足地方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視實踐能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也要不可忽視地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加強運用金融數學實證分析的能力,為后續學習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二是應注重培養學生國際化意識和法律性意識相結合,即要突出滿足廣西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進程對應用型人才的國際化意識要求,重視國際合作意識能力和金融網絡應用能力;也要加強應用型人才所應具備良好的金融法規意識的培養,為后續工作中養成良好的遵循國際慣例和制度法律的綜合素質根植思想烙印。在教學內容上適當增加涉及雙語課程選修學分的要求,引導學生選修熟悉東南亞金融市場和法規的課程。專為開設緊貼工作需求的商務英語課程,鼓勵學生考取中級商務英語證書,提高學生進行英語交際的能力。同時,在培養學生掌握中英文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分別掌握越語、泰語、馬來西亞語、印度尼西亞語等東盟國家語言并掌握金融知識的特色人才。
3.在教學體制上,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強化國際交流體制??梢钥紤]與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建立穩定的教師培訓和學生培養的國際交流體制。每年安排一次與東盟經濟金融較發達的國家進行(不)定期互派教師的培訓與交流,包括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相關金融行業的考察和高校交流。同時在東盟國家招收一定數量的留學生。在東盟國家建成一個金融實踐基地,每年派有條件的學生進行國際實踐教學??梢钥紤]增加專業的實踐課時數,實踐實習的時間為6個月到一年,提高綜合性、創新性實踐所占比重。
關鍵詞:高校課程教學;考核方法改革;過程化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6-0081-02
一、目前高校成績考核概況
高等學校的課程考核,既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掌握程度進行檢驗,保證大學生培養的質量,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衡量。傳統的課堂教學考核辦法,主要是以期末一次性閉卷考試作為標準進行衡量,既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能力,也無法展現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更無法衡量并促進學生的創新活動。大多數學校、大多數科目還是以閉卷考試、百分制打分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其他的考核方式僅作為非專業課、非必修課的考核方法,或者在必修課考核中僅占較小的比重。
目前的課堂教學考核辦法,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部分教師平時并未詳細記錄平時成績,并未批改作業,甚至不對期中考試進行合理的衡量,僅根據期末考試的最終卷面情況來推算該生平時的表現,既是對平時認真學習的同學在成績考核上不公平,也是對多樣性考核方法的抹殺,換湯不換藥,相當于傳統的一次性卷面考核形式。第二,部分高校,尤其是高等教育擴大招生后,錄取學生高中基礎較差的學校,為保證學生順利畢業,存在教師考試前劃范圍,給重點,提前透露考試題的現象,并且又缺乏平時的考核,導致學生臨時抱佛腳,背了就考,考了就忘,完全沒有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培養的大學生專業水平不足,就業困難。第三,各門課程之間缺乏聯系,各考各的,各教各的,導致學生不能全面應用專業知識,無法將書本與現實結合起來,具體表現為畢業論文完全無頭緒,走入社會就業運用能力差。
高校課堂教學亟須考核方法改革,以給予學生與教師更為公平的教與學的績效考核,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提高高校的培養質量和學生整體素質。本文將從考核方法改革、課堂與實踐相結合、個性化考核等方面分析高校課程教學考核方法改革。
二、課堂教學考核方法改革
全面推進“過程化”教學考核。高校缺乏升學壓力,即使考研也是個人行為,并且考研科目與教學科目經常并不符合,導致大學生學習不夠努力。而教師方面,很多學校重科研,輕教學,導致教師工作重心向科研傾斜,不注重教學工作?!斑^程化”教學考核,不僅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是一種激勵,也是對教師認真負責的約束,并且幫助學生更深度地理解專業知識。
大學生在經歷了中小學十二年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學校教育之后,通常不能理解除考試之外學習的意義和目標。從新生開始,推行過程化教學考核,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有一定比例的新生無法通過高等數學課程的期末考試,是各層次院校都存在的現象,然而高等數學既是重要的學位必修課,學生獲取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也是大多數理工農醫經管學科以后課程學習的基礎。如果在高等數學課程中推行課程化教學,隨時通過作業、小測驗、分析報告的形式進行考核,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及時給予指導,也督促學生不放松地隨時學習,并且降低了期末一次性考試的成績比例,提高了通過率。杭州師范大學推進“過程化”教學考核已有一段時間,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學生好評。而以課程系數的形式作為教師工作量增加的補償,也激勵了教師更多參與到中間過程評價中來。
過程性評價不拘形式,根據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專業特色不同,由主講教師自行決定,課程組通過,并征集學生的意見。但是須限制評價次數,一學期至少十次過程性評價成績。專業基礎課,可以通過小測驗、小作業、小論文、小組討論等形式。理論與實驗結合的課程,可以通過多次實驗報告,以小組等團隊為單位的實驗設計等形式進行考核。語言類的課程可以通過聽說讀寫全方位地進行考核。
三、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法
1.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不但具有考核的連續性,幫助學生各門課程之間的理解和融合,也能促進學生創新。大學之大,并不僅僅是提供未來就業的一個專業工具,而是為了對本專業有深度的理解,有創新的能力。各高校根據教育部的要求,都開設了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大四的專業知識運用型的實踐類教學,大多數學校還開設了短學期、學年論文、學年設計等從大三開始的對實踐能力的準備。然而,實踐環節往往與課程教學聯系不大,與各門課程的關系都是孤立的。并且存在師生對實踐環節教學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暑期短學期適逢期末考試結束,學生存在厭學情緒,并且短學期的成績通常打等級制,是否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如何不影響學生通過。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實訓環節與學生尋找就業機會的時間相互沖突,導致學生將考研、考公務員、應聘面試作為大四的主要任務,對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則抱著能通過就行的心態。若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不但可以減輕學生在大四的負擔,而且可以培養鍛煉綜合分析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等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的綜合知識能力和專業素養。以金融學科為例,在進行證券投資學、金融市場學、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品、投資銀行學等投資相關的課程教學的同時,可以引導對投資方向有興趣的同學,逐步在各門課程的過程性評價教學中,培養資料收集、數據查詢、數據分析等研究能力,同時學生選擇的課程論文的題目,可以進一步成為學年論文或者短學期教學的研究話題,再更深入一步成為畢業論文的題目。在金融學科中,貨幣銀行學、銀行會計、國際結算等商業銀行相關的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導對于銀行業有興趣的同學,按照教學規律在各門課程中,培養起商業銀行資料、信息、文獻、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為以后的學年論文、短學期、畢業論好準備。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研究型學習,系統性地學習了某門課程的某個專題的知識,并且培養了研究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與就業相結合。雖然就業并不是高等教學唯一的目的,卻是高校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問題。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應融入專業教學,將象牙塔和社會實際相結合,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也為學生奠定好良好的職業發展基礎。高校課程所提供的專業理論學習,與學生所需的就業綜合競爭力,并不矛盾,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專業能力強的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更具優勢。面對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考驗,在校大學生頗具危機意識,并對學校課程開設與就業接軌有強烈的需求。部分學生提前逃課在校外實習或創業,部分學生花費大量時間漫無目的地參加各類職業資格相關證書考試,缺乏針對性,職業目標不明確,甚至花費大量金錢參與校外培訓,忽略了校內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考核,可以與獲取相關行業的資格證書相結合。如果課堂考核本身,即與相關行業的從業要求相聯系,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而考證與期末考試相結合,也可以減少學生重復勞動,減輕負擔,增加用于創新和實踐的時間。例如,非會計專業的其他經濟管理類學生,在學習會計基礎這門課程的同時,可以結合當年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大綱要求,并可以允許以會計證來作為會計學基礎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可以用會計電算化單門課程的成績作為實驗教學成績。證券投資學課程可以融入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中的知識點,可以將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成績作為期末考試的成績。除了獲取資格證書,行業實踐也非常重要,可以在傳統理論授課的教學大綱中,增加實踐實驗學時和學分,通過部分課時在相關企業觀摩學習,例如每學期一至兩周,培養學生的職業認知程度。
四、個性化考核
各門課程性質不同,考核方法各異;各位學生能力不同,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也可以設計出不同的考核方法。即使是同一門課程同一專業的學生,隨著時間推移,該專業理論與實際的發展,考核方法也不宜一成不變,也應與時俱進,不斷改變,采用最合適的考核方法。從課程的角度來說,以金融學專業為例,有需要廣泛閱讀的類型的課程,例如金融學;有需要思考分析的課程,例如金融數據分析;有注重實踐能力的課程,例如證券投資學;有需要關注最新動態的課程,例如國際金融學;雖然上述課程在培養計劃中的分類均為專業必修課,考核類型均為考試課,但是各類課程不宜采用統一的考核方法,而應結合各課程的特點設計出特有的考核方法。學生個性各異,既需要因材施教,也需要因材施“考”。例如考試緊張型的學生,可以給予更多的過程性考核機會,在學習興趣濃厚的情況下完成難度較大的論文、設計、項目等;背誦困難型的學生,可以不用條條框框的試卷進行記憶能力考核,而專注于其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缺乏實踐能力,偏向應試的學生,也需要更多培養實踐能力,降低期末考試比例,促進其主動地參與實踐學習。
五、結論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課堂教學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也不能起到促進學生創新發展、激勵教師課堂教學的作用。通過考核方法改革,推進過程化教學;課堂與實踐教學結合、與就業結合進行考核;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進行個性化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創新實踐能力,激勵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金融技術,在發達國家的使用非常普遍。在我國,資產證券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到目前為止資產證券化還遠沒有成為金融機構自覺性的群體行為。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國資產證券化的障礙及發展前景。
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資產證券化,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中國資產證券化探索較晚,2005年3月21日央行宣布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作為試點單位,分別啟動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按揭資產證券化的工作。4月20日《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正式頒布,這標志著資產證券化在我國邁出重要的一步。雖然我國資產證券化存在一定的障礙,但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卻是無可否定的。
一、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的障礙
1.符合資產證券化的資產供給問題
資產證券化中的供給問題,主要是可供證券化的資產合格性問題。從資產證券化最早的美國的實踐來看,資產證券化首選的標的資產是住房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而我國住房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才剛剛起步。但從理論上講,只要借助于各種技術安排,提高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設立各種安全機制,提高信用,減少毀約和拖欠,穩定未來現金流入量,降低證券化資產的風險,那么能夠實現證券化的金融資產將會增多,因此增加符合資產證券化要求的標的資產是目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資產證券化需求方面的問題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資產證券的投資群體。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資產證券的投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外國投資者等。但是在我國,由于機構投資者的資格要求受到制度限制,因此機構投資者對該類證券的投資受到一定的約束。當然,個人投資者也可以成為證券需求者,但是能否使個人投資者這種潛在的需求力量變成現實,關鍵還在于提高證券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使其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3.資產證券化中的法律問題
(1)資產轉讓的法律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在資產證券化中,首先面臨的難題便是資產轉讓的審批問題。金融資產的轉讓需要政府主管機關的審批,資產相關的抵押權、質押權等物權需要主管機關的轉移登記才能生效,即使主管機關審批后,轉讓時操作上的最大的障礙是,一個一個地通知債務人。這些問題都有待有效解決。
(2)特殊目的機構規范問題
特殊目的機構(SPV)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法律實體,關于它的法律規范是否健全、科學直接關系到資產證券的安全性。在我國,證券化主要是以信托作為SPV機構,但SPV則是因資產證券化而產生的一個特殊機構,因業務特殊性而導致對SPV的法律規范應針對其特點來建立專門規范標準,才可保證資產證券化的安全性。
資產證券化中還存在其他的法律障礙,如各參與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信貸資產相關權利的轉移方式、非信貸資產轉移的方式及其相關權利的轉移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方案。
4.中介服務問題
信貸資產證券化涉及多方參與主體,各個提供中介服務的主體的
專業化水平的高低和信譽程度影響著證券化產品被投資者認同的程
度。但是我國信用評級機構普遍規模不大、評級標準不一,其權威性存在較大質疑,投資者難以據此作為投資依據。
我國必須通過完善各監管法規和監管指標,為資產證券化交易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以法律約束其行為,規范金融秩序。這樣才能使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從一開始就走向規范化發展的道路,以避免金融風險的產生。
二、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前景
從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現行情況看,開展資產證券化的外在環境還不完善,信貸資產證券化在短期內規模不會迅速擴容。目前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發起機構還只限于銀行。從長遠看,中國資產證券化的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1.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范圍將逐步擴大
證券化是一項重要的金融創新手段,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面臨的資金約束較大,中小商業銀行利用證券化釋放的資本可以實現穩健的擴張經營,提高競爭力。將來開展資產證券化的金融機構將包括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從長遠來看,企業也可以采取資產證券化方式提高資金的流動性。資產證券化將成為未來金融業和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
2.資產證券化的資產類別將逐漸增加
我國目前已開展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基礎設施中長期貸款證券化的試點。從優質的信貸資產開始,下一步可逐步推廣到各種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的證券化,實現信貸資產的拓廣。
(1)消費信貸的證券化
我國的消費信貸市場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成長期。個人征信系統的商業性開通,提供了個人信用信息的通道,使得基于個人信用能力的信用卡、短期消費信貸、汽車抵押貸款有了信貸發放的依據,同樣具有證券化資產應具有的可預測的、穩定的現金流,比較良好的信用記錄,高質量標準化的合同。這些都為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證券化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2)應收賬款的證券化
目前我國企業均有一定的應收賬款。新頒布的《物權法》擴大了動產擔保物的范圍,允許應收賬款質押,明確了應收賬款的登記機構為人民銀行信貸征信系統,在動產擔保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利于動產擔保價值發揮,促進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財務特點和財務安排的具體要求,對應收賬款證券化融資,借助證券化提供一種償付期與其資產的償還期相匹配的資產融資方式,增加資產流動性。
(3)保險風險的證券化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損失嚴重的國家之一。實行保險風險證券化,通過資本市場轉移保險風險,增加有效的風險轉移方式,通過保險風險證券化進一步增強承保能力,促進巨災風險防范體系的建立,使保險公司的經營變得相對穩定,推動保險業的發展。
3.資產證券化的資金渠道將逐步拓寬
(1)保險資金
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保險業資產總額快速增長,保險資金運用規模日益擴大,07年年底我國保險資金總額為2.89萬億元,運用余額為2.7萬億元。隨著保險功能和作用的不斷深化,我國的保險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保險資金成為重要的資金來源。
(2)養老保險金
目前養老金可投資的領域正逐步放開,養老保險金管理機構將成為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另外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07年度報告,基金境內投資范圍已包括資產證券化產品。
(3)企業年金
截至2007年底,我國企業年金規模達1300億元。我國已允許依法設立的企業年金基金可進入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從事債券投資等業務。企業年金基金將成為資產證券化市場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
(4)證券投資基金
03年至今,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超過90%。目前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資產證券的通道已經打開。
總之作為一項金融技術,資產證券化在發達國家的使用非常普遍。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以及我國對金融創新產品需求,我國資產證券化的前景非常樂觀。
參考文獻
[1]何小鋒.資產證券化—中國的模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夏德仁,王振山.金融市場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