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4 17:08: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技術創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為農業科技型企業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一批科技型農業企業興起,有力地推動了科研與經濟的有效結合。但由于長期計劃經濟體制及傳統觀念的制約,加之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困擾,農業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還存在以下問題:
1.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有待于完善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與農業知識創新體系、農業技術創新及其相關的機構和組織構成的網絡系統,主要包括農業企業、農業科研機構和大學。目前,農業科研機構與大學具有較強的農業技術開發能力,但是由于受內部傳統考核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其開發出來的技術往往難以形成有效的技術供給;而農業企業有很強的技術需求,但技術開發能力比較弱。
2.農業科技企業創新意識不強
目前,我國農業科技企業大多數處于創業成長期,技術積累和經濟實力較弱,加之一些企業家的短期行為和技術外部性特點等因素的影響,農業科技企業普遍存在著技術創新意識不強的問題。
3.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力度不夠
技術創新是現代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而技術創新是一項高風險活動,技術創新風險按階段劃分,可以分為決策階段風險、技術開發階段風險、生產階段風險和市場階段風險。面對這些風險,農業科技企業在技術研發組織體系及技術隊伍建設等方面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加之,政府對農業科技企業扶持不足,使農業科技企業難以應對技術創新風險。
4.農業科技企業創新能力不足
在西方發達國家,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而不是政府研究開發機構,因為前者的經費投入和經費使用均占絕對優勢。然而,在我國,企業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一方面,從技術開發能力看,我國科技力量的2/3以上在企業之外,企業缺乏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大中型企業設立專門技術開發機構的比例偏低,并且,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開發機構要么資金不落實,要么缺乏高水平的技術人才,要么沒有明確的技術開發方向,要么基礎條件薄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我國,技術創新的主體不是企業,而是企業外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
5.農業技術創新缺乏激勵
目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水平不高,大多數企業的產品缺乏科技含量和競爭力。造成這種狀況除長期的計劃經濟的影響以外,缺乏有效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是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技術創新的外部效應,技術創新周期和高風險等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農業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處境,其結果是企業輕視技術的自主創新,競相引入成熟技術,雖擴大了生產能力,卻未形成技術創新能力[①]。
6.現有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要求
創新人才是創新活動的主體。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研究輕開發的弊端,造成了其研發實踐能力較差,難以滿足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的需求。
二、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優化
根據我國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的實際,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有效運作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及配套政策的支持。
1.完善農業知識產權制度
①在法律普及方面。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宣傳教育,建立一支適應國家農業創新體系建設需要的農業知識產權隊伍,增強全社會的農業知識產權意識。目前,農業知識產權審查、審判人才、律師人才奇缺,特別是農業知識產權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將是困擾我國建設法治國家的一大難題。因此,應大力發展農業知識產權教育事業,大力培養農業知識產權專門人才,提高靈活運用農業知識產權戰略、策略的能力,促進農業科技工作更好開展、各學科更好發展。這是我國解決農業知識創新與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協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同時要在全社會開展農業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重點結合典型案例宣傳我國現行的一系列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
②在司法方面。加強農業知識產權的司法隊伍建設。根據農業知識產權案件的專業性、技術性特點,要盡快培養一批專業法官,設立專門審判機構和專業法官集中審理農業知識產權案件。另外,還應采取多種形式對案件所涉及的專業技術問題進行鑒定,其途徑包括聘請農業技術專家擔任陪審員、委托專家組進行技術鑒定和走訪有關農業技術專家等。
2.建立合理的市場結構
不同的市場結構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是不同的,促進技術創新的理想的市場結構是介于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之間的“中間程度競爭”的市場結構。目前我國農業技術市場化程度較低,不利于農業技術創新。如我國的種子行業是國有種子公司壟斷的市場結構,種子法律法規對農業科研單位、農業科技企業經營種子做出很多限制。因此,應建立合理的市場結構,以激勵農業科技企業進行農業技術創新。
3.建立由政府引導,以企業和社會力量為基礎的技術創新投資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是農業科技的重要投資者,而在我國目前財力有限,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農業技術創新的投入的情況下,應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力量共同投資的多渠道、多途徑的投入機制。由于農業技術創新存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要盡快設立農業科技創新融資擔?;穑Y金主要來自政府撥款、社會捐贈和定向募集等,啟動資金應以政府為主。同時,支持和引導高新技術項目從資本市場融資,推動農業高新技術的發展[②]。
4.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業技術風險投資機制
①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要制定和實施農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的扶持政策,在稅收方面給予減稅或免稅。其次,建立農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保障體系。為鼓勵農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應對投資者在投資中的經濟風險予以保險,為農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再次,要規范資本市場,發展和完善支撐條件。
②發展農業風險投資公司,建立多層次的農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體系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建立社會、個人、企業多方參與,并同國際接軌的我國農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運作模式,引導民間的大量游資投向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籌資渠道的多樣性。
5.加大農業共性技術開發的政府扶持力度
共性技術是指在很多領域內已經或未來可能被廣泛應用,其研發成果可共享并對整個產業(而非個別產品或企業)或多個產業及其企業產生深度影響的一類技術。[51]共性技術尤其是農業共性技術有很強的共用性、外部性、基礎性和關聯性。開發農業共性技術往往投資大,外部性強,所以,一般農業科技企業不愿意進行農業共性技術開發。因此,需要政府通過項目引導,協調組織大學、農業科研院所及有關農業科技企業進行農業共性技術開發,項目應重點支持能夠對農業經濟發展起重大作用,并顯著提高農業產業技術水平的技術領域。
6.消除條塊分割的科技管理體制,促進產學研一體化
要通過整合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科技力量,加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優化技術創新人才的資源配置。大力支持和鼓勵應用開發型科研院所進入企業或改制為企業,促進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其次,企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與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廣泛的技術創新項目合作;再次,加快創業中心、大學科技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重視科研中試基地、成果孵化基地的建設。此外,要改革農業高等教育體制,調整優化教學培養結構和方式,面向市場,加強培養農業科技創新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中小企業歷來是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國,中小企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技術創新又是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國的中小企業由于起步較晚,技術創新能力還很弱。目前,國家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已相繼出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貸款體系指導意見》和《科技中小企業創業基金實施辦法》等措施。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其競爭實力,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現實選擇。
1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現狀及面臨的困難
從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看,目前中小企業總數已超過1000萬家,在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已占總數的997%,占全國工業產值的60%,占全國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的40%。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需求的重要途徑,是活躍市場的基本力量,據1997年江蘇省調查,從大中型國有企業下崗的職工,半數以上是通過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自主創業實現了再就業。同時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但從現實情況看,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還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面臨不少困難。
1.1企業的組織制度制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從國際上看,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較大企業成功率高。這是因為,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大多是市場拉動型的,即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技術創新活動。其主要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因此,中小企業靈活的機制十分有利于技術改進和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科技人員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所占比重很小,在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方面沒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以河南省中小企業為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條塊分割、機構龐雜、產學研脫節到1996年,河南省縣屬以上的科研機構仍有300個之多。過多的科研機構游離于企業之外,不利于產學研的結合,科研經費、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費,致使很多基礎性、關鍵性和普遍性的生產技術問題不能解決,直接制約了技術創新的速度和進程。以部門和行業為核心的隸屬關系的羈絆,給科技系統結構上的優化組合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設置了層層障礙,使科研單位與企業的一體化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體制困難。
1.1.2中試機構建設緩慢,成果轉化瓶頸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中試機構建設、人才培養、設備配備、能源和原材料供給、科技服務保障等建設步伐緩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實不到位,結果致使作為成果轉化之核心機制的中間試驗活動發展緩慢,仍為最薄弱的環節之一,成果轉化瓶頸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1.1.3落后技術、傳統技術多相當一部分屬于淘汰和限制技術。技術水平低,直接造成產品檔次低、質量差、消耗浪費嚴重,污染環境。以鄉鎮企業為例,1996年以來該省先后被關停五小”鄉鎮企業達17300多家。
1.1.4適用技術少,專利技術和高新技術更少在該省效益尚可的中小企業中,基本上屬于適用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和高技術所占比例甚小。
1.1.5技術裝備水平落后該省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中小工業企業平均每戶固定資產僅為41萬元,工藝技術設備水平也比較落后,一些鄉鎮中小企業基本上仍屬于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
1.1.6無力進行技術改造、技術開發和創新技術改造資金嚴重不足,投資增幅逐年回落,由八五”時期年均遞增341%下降到九五”時期的年均17%,1997年又降到9%,以上雖然是一個省的情況,但據此推算,其他各省中小企業的情況也不樂觀,甚至更為悲觀。此外,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技術開發費和折舊提取比例都在一個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業根本就不提取,處于只能吃剩飯”的境地,也就難以談及技術開發和創新。
1.2企業素質和企業經濟實力影響技術創新
我國中小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國有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陷于困境,設備老化,冗員過多,大多處于虧損狀態。非國有中小企業以鄉鎮企業為主體,高科技企業比重較小,從全國范圍看,地區分布上也不平衡,東南部較發達,內地相對落后。但總體上以家庭企業”和親友企業”為主流。在工程技術人員數量、素質、層次上與大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些技術人員常常忙于日常技術性工作,很難獨立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同時由于經濟實力影響,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用于技術創新的費用還遠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占銷售收入15%的水平,從而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據我們對河南省南陽市的調查,該市鄉鎮企業中專學歷的技術人員和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職工人數的比例只有142%和975%,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職工卻高達69%,技術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左右,不利于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
1.3政府政策、市場環境等因素也制約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由于我國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因素,以前國家的技術改造投資幾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國有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不夠重視。使一些有潛力、發展快、技術含量高的中小企業不能健康地成長,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3.1資金投入不足以河南省為例,八五”期間,河南省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累計10598億元,加上1996年累計也不超過14208億元,實際使用總量累計分別是9463億元和12603億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三項費用八五”期間累計只有499億元,加上1996年累計也不過699億元。這種投入的絕對數量是很小的。
1.3.2扶持企業技術開發與創新的政策力度不夠1993年財稅體制改革,取消了新產品減免稅政策,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企業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加上對中小企業而言,新產品開發風險很大,缺乏資金支持,致使近幾年來,全省新產品的開發一直呈下滑趨勢。近兩年來,該省財政用于直接扶持企業技術開發的資金僅為700萬元,占省科技三項費用的1/10,而其他兄弟省市,此項資金都占科技三項費用的30%以上,有的達到50%以上,而且在銀行信貸、稅收等方面對于企業技術開發和新產品研制給予優惠政策。在此情況下,該省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將受到極大影響。此外,由于技術創新存在著市場、技術、制造等不確定性所造成的風險。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高投入、高風險,需要政府和企業自身的重視,才能順利地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2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初探技術創新是一項與市場密切相關的活動,企業必須在市場機制的激勵下從事創新。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必須與國家創新體系相結合,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
2.1模仿創新戰略針對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力量薄弱、實驗和設備手段相對落后的實際,為推動技術創新,首先應采取模仿創新戰略。模仿創新戰略是具有模仿創新能力的企業的戰略選擇。模仿創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襲別人的技術,它同樣要投入一定的研究開發力量,以對率先者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因而模仿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一種漸進性的創新行為。由于模仿創新不僅可以使吸收開發的針對性大大增強,這就回避了研究開發競爭所帶來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與自主創新戰略上相比,模仿創新戰略是一種風險較低的戰略。日本在這方面做得較有典型性。日本大多數中小企業不是照搬別人的技術,而是對引進技術不斷進行研究改進和創新。日本中小企業在技術引進和開發過程中,首先是從研究開發某項專門技術開始,進而確立企業的主導技術。然后,根據經濟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以主導技術為核心,吸收其他技術不斷開發新產品,開拓新領域,實現企業的多角化經營。這樣,當某一種產品滯銷,就可以馬上轉產,使企業具有分散風險、適應環境變化的內在調節能力。
2.2聯合創新戰略中小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結成較為緊密的聯系,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開發市場,從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采用聯合競爭戰略的中小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金和技術力量,弱弱聯合,優勢互補,克服單個企業無法克服的困難和危機,取得規模經濟效益。我國中小企業可采取以行業為依托的聯合模式和區域聯合創新模式等形式。(1)以行業為依托的聯合創新是利用本行業的資料、人才、技術等優勢,組成技術開發小組,以合同形式明確規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項目開發。這種模式一般適于開發產品(或項目)使用范圍行業性強或某方面的技術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門。如煤炭行業、化工行業、醫藥行業等。在有關行業產品技術開發上,與本行業相關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聯合開發可以取長補短,降低創新風險。如三明制藥廠和福建醫學院聯合開發的蛇酶注射液項目,金陵制藥廠與江蘇省中醫學院合作開發的治療腦血栓的中藥脈絡寧等都屬國內首創,并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區域聯合創新是由地方科委、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自愿參加。地方科委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協調企業、科研院所、金融部門為某一項目成立專門的技術開發小組,以合同形式明確規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要實現的目標。這種技術創新模式往往以推動區域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為目標。如由江蘇省科委、揚州水箱廠、揚州有機化工廠、南京理工大學等聯合完成的國家863”項目和CIMS工程,就屬國內首創。該項目的完成不僅提高了合作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江蘇省企業的科技進步。
2.3與大企業合作創新戰略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利用分工協作的優勢,與大企業合作,一方面發揮自身創新機制靈活、市場反應快的優勢,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業的科技、設備、資金等優勢,快速開發新產品、新技術。
這是根據中小企業力量單薄、產品單一的特點而制定的一種經營戰略。大企業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必然要擺脫大而全”的生產體制的桎梏,求助于社會分工與協作,這在客觀上增加了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依賴性,為中小企業長期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和生存空間,所以稱這種相互信賴關系為生存互補戰略。中小企業在決定自己的生產方向時,不是著力于開發新產品,而是接受一個或幾個大企業的長期固定的定貨,與大企業建立緊密的分工協作關系。如日本的松下電器公司,與它協作的中小企業約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所以說中小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中小企業之間所建立的相互信賴、共同發展的關系。
中小企業在實施這種戰略的同時,還必須解決好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江蘇;老字號企業;技術創新
Abstract:As the hot topic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ime-honored brand corporate, this paper setting Jiangsu Time-honored brand corporate as the researching background, analyzes i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blems. Finally, it seeks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Jiangsu Time-honored brand corporation.
Key words:Jiangsu; Time-honored brand corpor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面對全國中華老字號企業的70%慘淡經營現狀,江蘇除蘇州外,其他各地區的老字號企業經營也有類似的命運:老字號經營狀況好的、較好的、勉強維持的比例是1:2:7,各級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以及學術界都曾探索過或正在探索老字號復興之路,一致認為創新是老字號復興的關鍵。本文主要從江蘇老字號企業技術方面的總體情況入手,來分析江蘇老字號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策略。
一、 江蘇老字號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現狀
對30家經營得較好的江蘇老字號企業進行調研,發現有70%的江蘇老字號企業周期性地進行產品或服務創新,28%的江蘇老字號企業偶爾進行創新,僅有2%的江蘇老字號企業幾乎沒有產品或服務創新。經營狀況良好的江蘇老字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普遍存在如下特點:(1)不斷有新產品開發問世;(2)不斷引進先進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經營規模。
江蘇老字號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老字號企業缺乏商標、專利、技術秘密保護意識,無形資產管理有待規范。江蘇老字號被侵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由于歷史原因,老字號同名現象嚴重,商號、商標等知識產權糾紛也時有發生;(2)一些缺乏誠信的企業擅自使用與老字號相似或相近的字號來為自己企業冠名;(3)“移花接木”盜用老字號企業名稱中的字號來為自己企業注冊商標;(4)將老字號企業的字號在網絡上搶先注冊成自己的域名等。
目前,許多江蘇老字號商標被別的企業搶注,大量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老字號的形象嚴重受損,導致眾多江蘇老字號企業在競爭中失利。江蘇老字號企業產品的商業價值及其技術的完整性和成熟性,已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被老字號企業的生產運作和市場營銷過程所驗證,為人們所喜歡,具有極其寶貴的財富價值。這些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它若被其它公司盜用,江蘇老字號企業也就存在著生存危機。
江蘇總共只有南京中央商場、新百和鎮江恒順3家上市老字號企業,算是規模較大的老字號企業,其余的老字號企業均屬于中小企業。一些江蘇老字號企業自身管理水平低下,工具、設備落后,技術創新能力、盈利能力低,抗風險能力較弱,同時負債水平整體偏高,信用級別低,因此貸款抵押擔保難,造成了向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困難的硬傷。資金不足又會引起人才、新技術、新設備引進難和技術創新難等一系列問題。比如說,由于經費拮據,南京云錦博物館大量的云錦實物和資料的有效保護成為一大難題,一些傳統云錦工藝的科研與復制攻關項目難以落實,這也是一些云錦手工工藝瀕臨失傳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諸多學者所說,要進行技術創新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1)科技經費的投入,即技術創新費用的支出,需要前述的融資來解決;(2)科技人員的投入,即技術創新人才的引進。江蘇老字號企業技術創新的又一大難題也就是創新人才的匱乏,缺乏創新的潛力。江蘇老字號企業員工的整體文化素質均不高,技術人員數量少,科技人員嚴重缺乏。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響因素:(1)大多江蘇老字號企業大都是以家族企業的模式存在著,從基層管理人員到高層領導,體現權利的崗位均被企業高層的親戚朋友所占據,而且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2)江蘇老字號企業所謂的技術人員通常也是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存在,涉及關系可靠的少數幾個人,或是家族內部人員掌握著核心技術或配方,秘而不傳。(3)江蘇老字號企業大部分員工缺少工作所需的技能培訓或職業培訓教育,在與部分江蘇老字號企業底層員工交談時,發現他們幾乎沒有或很少會有學習培訓的機會,從而老字號企業無從開展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技術條件創新等技術創新活動。(4)以前的老字號的員工,無論是諸如蘇州稻香村、黃天源糕點等生產加工類,還是諸如南京綠柳居、鎮江存仁堂等餐飲零售類的“師傅”, 都是經過“三年學徒,三年幫工”,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而如今的年輕人急于求成,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老字號的技藝難以找到真正的繼承人。
江蘇老字號企業產品缺乏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老字號企業在進行連鎖經營擴張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分店產品與總店產品味道、質量不一等諸多問題。諸如云錦、絲綢、玉器等類產品,因為產品本身種類、質量就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容易招致其他廠商仿制,又以低價傾銷擾亂正規老字號的銷售市場。不僅侵害了南京云錦的知識產權,給正規云錦生產企業帶來了壓力,影響了南京云錦的聲譽。
二、 促進技術創新的政策建議
1.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老字號的知識產權和無形資產包括:品牌、商號、專利、版權、管理經驗、技藝訣竅、廣告用語等方面,老字號應提高自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主動與知識產權等中介服務機構交流溝通,做好國內、國際市場的知識產權工作,并配合工商管理部門打擊冒牌經營的行為。
江蘇老字號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1)強化商標先行意識:秉承“自愿注冊原則”和“申請在先原則”,企業應對已經在他國或其他地區進行交易的商標及時“補過”、盡快注冊,對即將打入他國或其他地區市場的商標提前、及時注冊。(2)適當構筑防御性注冊:根據“一類商品一件商標一份申請”原則,老字號商標可在與該商標類似或非類似商品類別上分別進行防御注冊,以免受職業商標炒家的侵害。現在就有許多浙江人在炒作商標。(3)加強國際市場的監測: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的《商標公告》,如發現相同或近似商標,及時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異議;應委托商標組織進行市場追蹤監測,及時反饋侵權信息。(4)及時注冊老字號域名:在如今的網絡時代,老字號企業不能忽視 “網絡商標”——IP地址的注冊,注冊商標有時間限制,而域名可以歸權利人終身使用。(5)及時對老字號商標進行延期續展:注冊商標第一次有效期為10年或20年,到期就應續展。⑸老字號企業應與知悉企業技術秘密的員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被“競業限制”的人員不得在生產同一核心技術產品,且有競爭關系的其他單位任職,或者自己從事與原老字號企業有競爭關系的同一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經營;同時,根據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還應該給被競業限制的人員一定限制補償費用。
相應的政府機構要加強老字號被侵權的證據管理和訴訟管理,對侵犯老字號權益的行為建立嚴格的懲戒制度。
2. 拓寬融資渠道,擴大經營規模。
江蘇老字號企業可以著手改善的工作有:(1)老字號企業應集中于從一家融資機構貸款,進行關系型貸款。從多家融資機構的貸款行為顯著影響貸款的可獲得性和貸款利率,集中型貸款行為相比非集中性貸款行為利率更低、貸款數量更大、可獲得性更強。(2)老字號企業要規范自身管理,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和長期規劃,爭取可能的融資機會,力爭信息透明,解決內部賬務混亂的現象,讓投資者相信企業的確具有經營能力和發展前景,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貸款的管理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提高中小老字號企業信用。(3)對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和合伙制老字號企業進行重組和改制,建立符合上市要求的規范的股份有限公司。(4)江蘇老字號企業應該奉行開源節流的良好風氣,通過留存利潤、盤活存量、員工入股等方式進行內部融資。還可以通過商業承兌匯票、會員卡、促銷等渠道融資。
政府需要做的工作:(1)培育區域性的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和中小企業債券市場,應借鑒美國的小型股權市場和國內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四地產權產易市場的經驗。培育規范江蘇甚至下屬各地區產權交易市場,為大部分不能上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的老字號企業提供一個產權交易、收購兼并、股權回購與風險資本退出的場所,有關方面還可以考慮組織發行老字號企業發展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全部提供給符合條件的老字號企業使用并由其償還。(2)可以創立江蘇老字號創新發展基金。通過撥款資助、貸款貼息和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導老字號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培育一批具有濃厚江蘇特色的老字號小企業。(3)江蘇省政府可以對老字號企業進行財政支持,如對老字號進行貼息貸款,提供技術、設備支持,稅收減免等等。
3.提高人員素質,創建創新團隊。技術創新不僅需要物質條件的支持,而且關鍵要靠全體企業員工來落實執行。老字號企業需要一個有創新精神和敏銳洞察力的企業家,企業家需對自身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有清楚認識,能識別不穩定市場中的獲利機會,能利用各種方法帶領員工把握住機會,將潛在機會轉化為現實利潤。
老字號企業不能忽視基層員工的技能培訓和職業培訓工作。由有經驗的老師傅輪流給基層員工授課,或者鼓勵中低層員工定期進行經驗交流,一來可以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同時可以提高員工素質。江蘇高校眾多,科技資源豐富,為老字號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供了優厚的技術資源條件。各種類型的老字號,只要找到匹配的相關專業院校進行技術研發合作,就會為其創新發展提供廣泛的空間。老字號企業要致力于組建創新團隊。技術創新活動需要一個創新團隊,從企業家、管理人員、技術專家、營銷人員、生產或服務人員和其他企業各部門人員組成,創新團隊內各成員由各部門選取,并負責本部門內新創意的收集。企業人員目標一致,各部門人齊心協力,對各自的新思想、新創意相互反饋。
三、老字號應建立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
老字號產品制作嚴格的標準、程序與技藝,很難在短時間內繼承與發揚,很多產品形似而神不備,老字號產品上的微弱差別,都瞞不過老顧客。一朝老字號產品因各種原因有品質上的欠缺,就會釀成美譽度的下降,造成信譽危機。因此,致力于擴大經營規模、進行連鎖經營的江蘇老字號企業,建立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需要注意如下問題。
1.企業的技術質量標準的編制要重視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上下進行反復的論證和修改,方方面面進行有效的溝通、征求多方面建議,使質量方針簡潔、易記;質量目標盡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為日后技術質量體系的貫徹落實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企業內控標準、工藝技術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和計劃、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可執行性文件進行較為客觀的界定,對企業內控標準和工藝操作規程進行重新修訂,刪除繁瑣的條款,并將成熟的操作經驗以簡明的敘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時易于執行。對質量記錄盡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設計表格時,突出重點,做到不漏項,無多余項,保證了在記錄過程中便于操作。
3.有了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不能忽視按建好的標準進行嚴格的審核管理。像無錫三鳳橋肉莊,一直采用傳統作坊式生產,每天僅有10多噸產量,因為傳統的燒制方式是低標準檢測指標,無法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因此三鳳橋肉莊投資了2 000多萬元,按當前被認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風味品質最有效的管理體系———HACCP標準建設了生產基地,以及三條現代化流水線,從原料、輔料驗收到生產加工、預煮、燒煮、包裝滅菌、成品出庫各個環節均進行嚴格的檢驗、檢測、化驗跟蹤?,F在日產正宗口味的“無錫排骨”可達60噸,改變了顧客排隊買貨的現象。
另外,諸如生產云錦、絲綢、玉器等富含中國文化特色產品的江蘇老字號企業,由于產品本身種類、質量就參差不齊,易招仿制,無法從源頭(建立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上根本控制假冒偽劣品的侵犯,則可以從產品進入市場時開始控制,只有特許經營權的商家才能銷售自己的產品,其他的一律屬于假冒品。就像正宗的奧運產品只有在授權經營的商家才能銷售。關鍵一點是這一信息要讓公眾知曉。
參考文獻
[1] 劉友金.企業技術創新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2] 丘磐.產品創新實務[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3] 陳浩.傳統食品的知識產權保護[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
[4] 賀愛忠,彭星閭.中華老字號企業復興的關鍵:創新力與控制力的動態統一[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7).
[5] 唐明,蔡東松.老字號面臨的法律問題[J].知識產權、中小企業科技,2007(4).
【關鍵詞】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機制;路徑
前言
回顧我國企業的傳統經營經營模式,管理者通常將利益的提升放在首位,重視科技的創新與品牌的建立,對文化卻有所忽略。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管理者也逐漸意識到內部文化對自身的獨特作用。文化是企業軟實力的象征,也是競爭的核心所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也是企業取得勝利的關鍵。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系研究
(一)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企業文化的發展,文化也是其最主要的構成因素之一。從企業發展的整體性來講,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過程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探索與變化中得到發展。我們也可以將核心競爭力看作是一個動態平衡系統,在此系統中有技術能力、創新能力與綜合管理能力。這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技術能力處在最表層,它體現的是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動態結構。創新能力處于中間層。它主要是指企業在產品設計與開發的過程中將一些比較新穎的元素加入到其中,以形成本企業的特殊優勢。而綜合管理能力也可以稱之為企業文化方面,它處在企業發展的深層次結構之中,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發展中探索出來的獨特思路與特殊形式。其中包括管理者的一些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等等。這些是其他企業所沒有,也效仿不來的。由此可見,企業文化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著企業的發展和創新。
(二)核心競爭力是構建企業文化創新的內在動力
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想要實現的主要目標就是形成內部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所有企業發展之中的靈魂所在。為了使企業內部達到平衡,使自身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脫穎而出,企業需要通過不斷的嘗試與探索去進行自我優化。這也體現在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管理內容上。第一,挖掘和實現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進行技術上的創新。第二,整合管理階段。此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資源的整合。第三,更新階段。更新階段主要是企業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總結出自身的優勢并加以延續。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企業文化都會作為探索中的強大后盾進行支持,并隨著企業的更新灌注源源不斷的活力。
二、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
(一)企業價值觀確定組織戰略目標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從企業精神與道德的角度出發,對文化進行整體性闡述。同時,企業價值觀作為企業內部自發形成的一種條件,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確定了目標。第一,它是企業生存進步的精神支柱。一個企業若想要實現穩定性,就要使員工具有認同感,構建內部的和諧氛圍。從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來講,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管理者可以形成有效的、科學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企業的戰略方針,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做出適合各部門的任務計劃。有了規范、標準的任務計劃,員工能夠對自己進行精準的定位,為企業向心力的形成奠定基礎。具體來講,企業的經營理念是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只有能夠根據現有形式做出最及時的調整,不斷形成自身的小目標,才能夠推動企業的進步。在此探索過程中,企業必須根據內容來調整自身的價值觀念,并且制定出符合價值行為模式的活動,為核心競爭力的增強創造條件。從深層次來講,如果價值觀出現了持久不變的情況,企業員工也無法根據當前的要求作出適合的技術性調整。這樣會造成生產效益不佳,企業的動態性不強。第二,企業價值觀對員工向心力的提升。價值觀不是企業管理者獨自創造的,它需要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才能夠確立。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上來講,它使員工的價值得以實現,并且作為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動力不斷突破自我。在價值觀的支持下,員工會真正將企業看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竭盡全力的投入到工作之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條件。
(二)管理創新幫助企業形成自身優勢
管理創新是文化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多企業管理者所重視的關鍵內容?!肮芾怼倍挚此坪唵?,卻包含了許多實際內涵。企業管理主要在于“人”和“資源”的發展上。從員工的角度來講,它能夠實現人員工作之間的協調性,使企業的凝聚力增加。從資源上來講,管理方式的優化可以使得產品得到有效配置,并且實現模式的革新。站在文化管理的角度上,管理創新主要由以下幾點構成:第一,管理理念的創新。這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管理者必須深刻認識到的部分。例如:對于企業的不同發展時期,管理者就應該提出不同的措施進行推進。在企業發展初期,應該將重點放在產品經營數量與企業知名度的提升上。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管理者應該將重點放在核心競爭力的增強上。第二,組織創新。組織創新主要體現在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上。管理者應該根據不同部門的特點制定出最符合其發展的策略,并且進行人力資源的優化與整合,根據客戶的要求順應市場的形式。第三,戰略創新。企業為了適應市場與人們需求的變化,應該轉變目前的經營模式,在戰略目標的制定上進行多方合作與業務擴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第四,管理工作創新。管理工作創新的重點在于人力資源的管理上,開創先進化的考核評價模式,是人的潛能被激發出來,從而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三)品質文化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品質文化是企業物質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從技術、品牌、資源、企業形象等多個角度出發,進行全方位的構建。第一,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質量,打造企業的自主化品牌。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他們更愿意化高價去購買具有質量保障的產品,也只有這樣的產品才能夠長期占據經濟市場的份額,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以“奔馳汽車”為例,它是一個百年的老品牌,也是消費者值得信賴的產品。該企業不管是在產品的質量上,還是在技術的先進性上都有著良好的保證,使消費者購買的更加放心。它也以高端的售后服務形成了自身的優勢。另外,奔馳公司非常注重員工先進理念的培養,時刻將為客戶服務放在是首位,并進行定期的技術培訓。試問,這樣的品質文化怎能不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第二,打造核心技術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也是企業品質文化的象征之一。只有惱飧霾忝胬唇行突破和發展,才能夠使自身立足與社會主義經濟市場之中。以“索尼企業”為例,在它經過不斷的探索將微型化電子技術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使本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有所增加,形成自身的優勢化。從以上情況中也可以看出,文化是企業技術創新與科技發展之間的紐帶,它能夠使企業的自身特點突出,并促進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三、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一)構建整體性企業文化
構建整體型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一個主要方面,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第一,樹立企業核心價值觀,推動企業文化的發展。核心價值觀確立在于企業要不斷宣傳本企業的內部文化,設定企業的發展口號,在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在各部門進行推廣,讓員工牢記自己是企業中的一員,并且使之成為員工工作的基本準則。第二,在價值觀規劃的過程中,管理者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當今市場的發展要求,是價值觀貫穿到每一位員工的心中。第三,加強企業的制度化建設。企業管理者應該明確各部門員工的責任與義務,清楚的了解到企業的發展方向。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自我檢驗,做到發現問題,改正問題。以“聯想、海爾”等企業為例,他們不但堅持產權的建設質量,最終獲得了成功,也提升了內部的核心競爭力。第四,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建立。在這個方面,麥當勞企業就是一個很高的典范。在企業核心價值的打造上,它以食物的口感和質量出發,以清潔的環境和人性化的服務來吸引消費者。從品質管理的角度來講,它本著為消費者打造新鮮食物的原則,絕不將前一天的食品放到第二天銷售,使消費者感受到該企業的誠意。從每個店面的整潔程度來講,麥當勞力求為消費者帶來最舒適的體驗。并且每個服務人員夠笑著去面對消費者,將服務中的友好與熱情傳遞出來。從企業的文化主體建設上來講,麥當勞會定期的展開晨會,將員工工作期間的體會記錄下來,并且以互相溝通交流的方式為提出自己的有效意見,以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培養創新型文化企業
創新型文化企業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業的不斷探索與踐行。第一,推動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要做到與時俱進。與時俱進主要體現在企業的文化建設上。首先,企業管理者要以身作則,不斷完善內部制度。其中包括員工的考評方式以及福利待遇等等。企業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這樣才能夠打造自身的企業文化,使創新型的意識深入到企業內部之中。以“海爾”為例,他們力求形成本企業的核心精神,打造“卓越品牌”。第二,加強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至高戰略目標。企業經營者應該在產品中更多的融入一些信息技術,形成本企業的內在優勢。另外,也只有技術是其他企業無法借鑒、無法竊取的,是企業本身的創造性所在。例如:英特爾、松下、微軟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甚至成為民眾所喜愛的品牌,就是它們在質量得到保障的基礎上也不斷進行技術更新,做出符合市場要求的產品。以韋爾奇“追求卓越”的經營方式為例:首先,他將員工的潛力進行不斷的激發,采用“績效考評”的方式來規范員工行為。每位員工每個月都有自身的任務標準,此標準也是對員工的最低要求。如果完成,則說明合格。如果超額完成,會予以一定的經濟獎勵。但如果能夠達到任務指標,也要扣除一部分資金。這樣的方式使得員工有了壓力,能夠使他們的潛能被最大程度激發出來。其次,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將員工的薪水漲幅與考評成績掛鉤,以“優勝劣汰的標準”來要求員工。另外,該企業還為員工定期的提供一些培訓,從理論與實踐兩個部分來分別進行培養,為優秀人才的挖掘創造機會。最后,管理者也會建立公平的考核機制,以公開、公正的原則進行人員評估,令一些優異人才的能力得到發揮,給予他們一定的升職機會。反之,在競爭中被淘汰下來的人員要進行貶職。從以上方式上來促進企業優秀文化的形成,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培育學習型文化
企業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夠得到一定的成長。第一,學習型文化在于人才的培養與有效利用。企業應該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對他們的主要操作業務進行培訓,聘請專人進行指導,提升員工內涵。第二,在各部門建立相關科研團隊,團之間可以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培養員工的合作意識。以“微軟”為例,該企業提出了學習型的組織框架。首先,鼓勵員工進行產品開發,并進行第一時間的體驗。從自身的感受出發,探究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改進。第二,要不斷將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反饋。將自己的一些信息學習內容進行階段性記錄,從每個階段中尋找自身的不足和突破點。第三,員工要學會總結與客戶交流過程中的需求性資源,將這些資源進行不斷的整合,從實際數據中獲取經驗。第四,員工要學會在遇到困難時與小組成員進行協商和探討,在不斷溝通的過程中促進自身水平的提升。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從企業文化對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出發,對打造企業文化的三種主要方式進行了分析。從而得出:企業要始終將文化價值觀放在發展的首位,對人才進行大力培養,建立先進的考評制度,在技術創新機制得到完善的基礎上提升文化品質,為核心競爭力的增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金生,支育.創新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A].軟實力與現代化管理實`――2015全國電力行業企業管理創新論文大賽獲獎論文[C].2015:2
[2]張力.以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A].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全國中外近現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2004:6
[3]邱全勝.創新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A].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C].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福建省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2008:7
[4]黎珊玉.建設優秀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A].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第五屆中國企業文化百人學術論壇(湖北?。C].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2011:7
[5]黎珊玉.建設優秀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A].中部崛起與企業文化戰略――首屆中部地區優秀企業文化理論成果集[C].2012:4
[6]詹柏丹.基于核心競爭力視角的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貴州大學,2009
[7]隨守信.水電港航企業文化建設與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