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3 15:27: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家經濟形勢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成本會計論文2500字(一):現代成本會計管理理念和實施策略論文
現代成本管理理念的誕生與現代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產品生命周期、全球競爭態勢息息相關,并逐漸由傳統走向現代。現代成本管理法的推進實施中,誕生諸如價值鏈分析、零庫存準時生產、作業成本法等內容,并在諸多管理方法中形成了有機統一的整體。具體成本管理理念和實施方法如下:
一、現代成本會計管理理念
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第三產業和第一、第二產業相比更具比重優勢。在現代社會產業結構調整中,進一步促進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并在市場中,由單一產業發展到多元產業的全面發展。相較于傳統制造業而言,在旅游經濟、信貸貨幣、基金保險、通訊電器等領域的產業結構化調整及發展,也迸發出了活力?;诖?,企業關于自身生產方式和成本管理方法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并在高科技產物如計算機、數控機床、人工智能等技術密集型生產成本中歸于新成本會計管理的信息化產物之中。
二、現代成本會計管理理念的關鍵點
(一)全面質量成本管理理念
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簡稱TQM)主要體系組成目的旨在提高經濟水平、滿足客戶需求、滿足市場研究需求、滿足設計要求、便于制作和售后服務的過程,其質量高低與相關活動自成一種有效的管理內容體系。主要管理意義為:以產品質量提高為而核心,以產品設計理念和方法為引導、以生產化、流程化管理為重點、以職工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為保障,以完美的產品質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務為基礎,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洪流中,通過低成本、低能耗、低維修成本和低事故發生為管理目標。管理理念適用于為實現管理目標而從事信息活動的協調過程。
(二)成本會計管理理念
物價的變動,催生了資產成本計量屬性對象的確認,并注重計量和報告等程序管理。該成本會計管理理念的核心旨在提高企業資產成本利用有效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確保各方利益趨于一致化和等效化,并在降低成本中隨技術理念、管理核心等發生質的變化。
(三)約束理論管理理念
該理論英譯為“TheoryofConstraints,
TOC”主要作用為輔助企業識別目標管理中的相關制約因素并進行整改。約束理論的作用是有效發揮出現代企業產品生產中的管控能力,并實現實際工作技能掌握水平和工作技能需求的相吻合,通過提高生產能力、優化生產工序等整體提高企業生產能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以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管理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漸趨歸于完善和規范。現代成本會計管理及其相關發展中,面臨著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并在產品供求關系、新工藝及其產品更新換代中,以短運營周期和成本核算工作的精密化在市場競爭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加之知識經濟對市場經濟的有利影響,使得成本會計的多樣化、個性化及其集成化和多元化趨勢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具體來講,在成本會計理論研究中的進程極快,使得成本會計研究的系統性、獨立性得以上升到思維層面,且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體系融入到成本會計之中,無疑使得該領域的著述及其論文和專著趨于詳盡化、體系化、智能化、標準化,并在以往的成功經驗分析中,從成本會計報表與分析、成本會計管理策略、成本會計可操作性上趨于完善。而在成本會計信息上的質量管控中,以成本會計的發展管理階段、核算階段、實施有效管控,以能夠將會計信息應用在企業決策中,從事后管理上升到整體管理,并在未來的工作中,為會計管控提供相關參考意見。
四、現代成本會計管理理念的實施策略
(一)引進先進管理方法和技術
對于企業而言,管理方法及技術作為一把雙刃劍,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及其管理技術的變更,無疑對企業生產價格調整、成本主導、額外盈余、產品研發、目標利潤成本值變更、市場經濟的發展等具有決定性作用。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漸趨成熟,且在管理體系、制度、理念、模式中以其先進管理經驗和成效獲得了比之常規管理較為成功的管理模式,以此來從經驗、模式上加以借鑒。國內企業應以此為借鑒,在先進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目標中以及時變革和成本縮減,確保會計管理成效最大化。
(二)會計電算化管理進程加快
加快會計制度研究與改革步伐,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和法規。以信息化市場發展為餌,在企業業務范圍、業務種類拓展及其會計管理技術高效化中,尋求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最佳助力。管理環節,堅持“以人為本”,奉行財務信息互動交融、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化等措施。在管理環節,人主觀能動性發揮作用成效突出,適度以激勵制度、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理念作為問題解決的關鍵。避免過度管理造成管理成效下降,有礙現代成本管理方法的提升,違背現代管理思想的初衷。
(三)成本管理全面啟動
現代成本管理作為一項系統性、復雜性工程,需要在成本管理方案設計中進行全局掌控,并鼓勵各參與方全局動員并配合上述價值鏈分析、零存貨與及時生產、作業成本法管理方法,囊括全面質量成本管理理念、持續提高理論的管理理念、約束理論管理理念并進行合理設計,最終協同不同層級相關管理人員、基層車間人員的全面支持和身體力行。持續深入全面對標,形成管理、技術、財務成本三大生產經營指標對標體系。圍繞安全、優質、高產、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標,推動成本、技經、管理等指標持續改善,整個管理過程中?!鞍踩闶鹿剩h保零污染”,關鍵指標達到或領先行業先進水平。
(四)綜合持久的管理方略
現代成本管理方法要應用在企業管理的整個過程中,需以合理存貨模式避免存貨流通速度過快對企業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在持久成本管理中,以完善的思路運用于管理理念之中,以中長期發展目標為己任,全面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本文分析了現代成本會計管理的基本理念,進一步闡述了成本會計管理的實施方法,旨在總結企業以現代成本會計理念為基礎,以減少成本、提高利潤為經濟效益提高的關鍵,以為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管理探究提供依據。
成本會計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企業成本會計在新經濟形勢下的認知和發展策略論文
摘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我國企業面臨嚴峻的考驗,目標成本管理與調整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新經濟形勢下,企業成本會計如何有效發展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內容,同時針對企業成本會計在新經濟形勢下的認知展開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成本會計新經濟形勢認知和發展策略
一、新經濟形勢下對企業成本會計的認知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引發一場信息化產業革命浪潮,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世界經濟體制發生巨大改變。經濟發展核心是知識與技術的創新,依托信息產業,實現科技與知識的有效融合。當代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傳統有形化資本經濟社會逐漸轉變為無形知識結構。新經濟形勢下,市場經濟日益激烈,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要求也越來越高,往往會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而創新產品、新工藝的產生與應用,幫助企業縮短生產周期,但成本核算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低成本戰略管理理念成為企業管理核心,幫助企業掌握市場經濟發展準確信息,成本結構更加完善,減少成本支出。
受到市場經濟變化的影響,企業制造環境也發生相應的改變。市場經濟變化生出的新型產品制造、資源規劃以及集成化系統,給傳統成本會計帶來巨大沖擊,新經濟下,傳統成本會計核算方法也不再適用。
由于受到新經濟發展的影響,市場經濟物價出現波動現象,這時企業成本會計要以現有成本作為計量屬性,確認核算對象,采取正確計量方法,規范報告流程。
預測、核算和分析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支出的成本費用,工作產生的數據信息可作為企業管理決策、管理控制的方面的參考依據。市場經濟發展變化,企業成本會計核算和經營理念相結合,同時融入成本管理理念,跟隨市場經濟環境變化體現企業價值變化,決策性更高。
二、新經濟形勢下企業成本會計發展策略
(一)加強理論研究
加強理論研究是企業會計發展的基礎,以往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管理者在企業成本會計理論方面沒有形成正確認知,忽略其重要性,導致傳統會計成本缺乏理論支持,但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發展與變化,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如果缺乏有利理論支撐,企業成本會計會很難發現問題并解決,不能站在理論角度分析市場局勢,最終導致企業發展與市場發展趨勢背道而馳,企業無法在市場競爭中謀求立足之地,只能被淘汰。所以,必須重視理論研究,在理論指導下,通過專業理論知識深刻探索,找尋問題最佳處理對策。
(二)借鑒國外經驗
隨著經濟全球化,企業成本會計的作用與優勢逐漸顯現,在企業管理與發展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新的時代環境下,企業成本會計采取有效對策,確保自身成本會計水平不斷提升。當前,我國企業在成本會計體系的建立方面并不夠完善,相較于發達國家,差距明顯。對此,企業首先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基于實際,有目的選擇與企業發展方向相符的國外先進成本會計發展經驗,并結合國內市場形勢和基本國情采取有效措施,為企業成本會計改革提供保障。
(三)更新思想觀念
傳統企業成本會計在新經濟形勢下已經不再適用,因為傳統企業成本會計陳舊僵化,在評價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對成本評價,將成本看作唯一評價標準,企業成本會計思想觀念落后,企業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為了增加盈利,一味的減少成本消耗,節約成本是每個企業發展進程中所注重的,但并不是企業發展的最佳途徑。企業長期受到這種錯誤、滯后思想觀念的影響,嚴重阻礙自身發展探索腳步的前進,新經濟形勢下,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局勢無法有效應對,適應能力漸漸降低。所以,企業必須要不斷地更新思想觀念,豐富成本工作評價標準,全面加強工作力度,促進成本會計發展,才能總體上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四)建立長效企業成本會計機制
樹立成本控制意識是企業首要工作。在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指引下,完成企業成本文化的建立。新經濟形勢下,市場環境風云突變,企業每天可能都會面臨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要想穩中取勝,必須采取低成本戰略策略,企業全員樹立成本控制意識。另外,企業可通過成本會計工作,利用數據輔助管理,企業決策更客觀,成本管理思維更具全面性。
其次,完善企業成本會計組織體系,提高成本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成本會計組織體系的完善,要求企業先建立專門的會計部門,并設置相關會計人員,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成本會計人員全面了解掌握生產流程,并數量使用成本控制方法,利用各種有效的控制方法實現對企業成本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以上要求的滿足,不僅需要成本會計人員掌握專業知識,熟悉企業生產流程、管理手段等內容,而且還要數量操作、正確使用先進會計軟件和信息系統。企業成本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才能自主不斷提高個人業務素養,確保成本會計工作順利開展。
(五)建立成本會計管理信息系統
雖然有大多數企業已經建有財會核算系統并日趨成熟,但在成本會計管理信息化方面水平較低?;趥鹘y手工成本核算增加功能板塊最終形成成本會計管理信息系統,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反饋可以說是閉環效應企業理念中最重要的環節。所以,建立完善的成本會計管理信息系統不僅能增強信息反饋速度,還能夠保障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的準確性。成本控制和預算功能充分展現,確保企業成本會計工作高效運行。成本會計管理信息系統少不了對計算機的使用,所以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給企業整體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可靠技術支撐。
[論文摘要]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依的友好鄰邦,兩國間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均有著密切而友好的合作關系。在當前這場金融海嘯的襲擊下,脆弱的巴基斯坦經濟正逐步走向崩潰的邊緣。面對這一情況,中國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協助巴基斯坦走出當前的困境,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擴大和深化雙邊的經濟合作,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擴散而成的全球金融海嘯,已經席卷全球。在這場金融海嘯的襲擊下,不少國家面臨經濟崩盤的危險。巴基斯坦就是深受其害的國家之一。由于國內局勢的長期動蕩,經濟實力的薄弱,巴基斯坦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經濟形勢。
一、受金融海嘯沖擊的巴基斯坦經濟
2008-2009財年伊始,巴基斯坦經濟就開局不利。前四個月(2008年7月至10月),巴基斯坦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48.5億美元,其中出口67.6億美元,與上財年同期相比增長16.6%,進口142.8億美元,同比增長24.9%,貿易逆差達75.2億美元,同比增長33.3%。[1]從而嚴重惡化了巴基斯坦的金融形勢。受貿易逆差影響,本財年頭兩個月,巴經常賬戶赤字高達25.72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63.72%。同時,巴基斯坦政府正面臨嚴重的債務償還能力的壓力。據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巴基斯坦外匯儲備僅為81.35億美元,其中,巴央行外匯儲備為46.86億美元,外匯儲備除去相關國際債務外,只剩下不到30億美元,僅夠支付一個月的進口費用。鑒于上述嚴峻情況,全球知名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最近將巴基斯坦信用等級下調為“垃圾”級別,其中,長期外幣債務等級由“B”下調為“CCC+”,長期本幣債務等級由“B-”下調為“BB-”,短期信用等級由“B”下調為“C”。這意味著巴政府債務償還能力正面臨巨大壓力,如果商業、金融、經濟條件惡化,且外部援助和貸款等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其拖欠債務的可能性將更大。
由于外貿赤字擴大、盧比下滑、外匯儲備萎縮,加上人們對西方金融危機的擔心,巴基斯坦股票交易量創11年低點。與此同時,受金融海嘯的沖擊,國內消費者購買力下滑,巴基斯坦的房地產市場也迅速萎縮。盡管目前房價降幅已高達25%,但購房者仍在猶豫和觀望。[2]另據最新資料顯示,巴基斯坦盧比已貶值21%,通貨膨脹達到24.64%。[3]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巴國內安全形勢影響,巴基斯坦的經濟形勢正步入嚴冬,面臨著崩潰的危險。
二、互利共贏:進一步加強中巴經濟合作
從目前巴基斯坦的經濟狀況來看,單憑其一己之力顯然難以走出困境,走向經濟崩潰邊緣的巴基斯坦亟需外界的援助。中巴兩國一直以來,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保持著密切而良好的合作。在當前兩國均面臨這場破壞力巨大的金融海嘯沖擊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中巴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無疑是實現雙方互利共贏的重要途徑。
中國經過改革開發以來近30年的高速增長,經濟實力已大大增強。從目前情況來看,盡管中國也受到金融海嘯的波及,但由于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豐富的外匯儲備、廣闊的內需市場和作為新興市場與世界經濟聯系的相對較少,仍然具備一定的抵抗金融海嘯的能力,甚至還有一定的余力來協助其他國家共同應對這場金融海嘯。但是中國畢竟也身處這場金融海嘯所波及的范圍之內,自然也無法做到獨善其身。這其中,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之一的中國對外貿易就受到了極大沖擊。作為中國外貿產品重要市場的歐美等國,經濟已經陷入蕭條,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受到重創。外貿市場的萎縮,對于中國的制造業形成了劇烈沖擊。另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形勢動蕩和中國國內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外商對中國的投資也大幅縮水,中國所面臨的經濟形勢也愈益嚴峻。而這種嚴峻的經濟形勢反過來又進一步對國內民眾的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造成影響,導致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一旦出現拉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三架馬車”中的兩架---外貿出口和國內需求萎縮的局面,中國經濟的前景將令人堪憂。因此,在目前這種處境之下,中國除了應積極采取措施擴大內需市場,尤其是廣闊的農村市場之外,也應該將目光投向外部市場,進一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積極擴大海外市場,謀求內外兩個市場的合力,來確保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而在中國應該積極開拓的海外市場當中,巴基斯坦是一個值得合作的伙伴。
盡管從目前來看,巴基斯坦受到了這場金融海嘯的嚴重沖擊,經濟蕭條,市場萎縮,但巴基斯坦畢竟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加上國內建設相對落后,商品、服務、技術以及資本等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從長遠來看,巴基斯坦市場潛力巨大。另一方面,雖然從20世紀50年代初起,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就建立了貿易關系,開始了貿易往來,但從當前總體情況來看,中巴經濟合作的層次還比較低。在產業合作的大多數領域,兩國還停留在人員的交流和討論階段,具體的合作計劃還很少,進入實質性合作的更少。在投資合作方面,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數額與中國的龐大經濟規模相比而言數額還太小,而且中國對巴基斯坦為數不多的投資還集中于制造業,對其它領域的投資則非常少;而巴基斯坦由于相對缺乏發展資金,今后相當一段時期不具備增加投資的能力。因此中國和巴基斯坦的經濟合作現狀與兩國之間的合作潛力相比較是不相稱的。
中巴兩國之間開展深入而廣泛的經濟合作不僅有著地緣上的先天優勢,而且兩國在資源、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方面還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特別是在機械設備制造、紡織工業、礦產資源開發、能源電信、投資和科技等領域,中巴兩國有著相當大的合作和發展空間。未來兩國如果能以這場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危機為契機,通過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外匯資本援助,協助其走出當前的經濟困境,進一步擴大和深入兩國間的經濟合作,有效結合中國的資本、技術、人才優勢和巴基斯坦的能源、市場潛力,將對于無論是中國還是巴基斯坦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
而經濟上的更緊密合作,將對中巴兩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合作和文化交流,以及兩國間的互信起到十分重要的穩定和促進作用。對中國而言,一個經濟上穩定而健康并與中國保持政治、軍事上友好合作的巴基斯坦在南亞地區的存在,是中國所十分樂見的,也是符合中國在南亞地區的戰略利益的。
參考文獻
[1]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經商處:《巴基斯坦本財年前四個月貿易逆差為75億美元增幅達33%》2008-11-12
[2]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經商處:《巴基斯坦房地產市場已受到全球金融危機波及》,2008-11-05
論文關鍵詞:畢業生就業市場擇業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完善,高校畢業生逐漸走向市場。由于受到就業觀念滯后、擇業心態不良、用人單位要求漸高、就業制度不夠完善以及嚴峻的經濟形勢等因素的影響,高校畢業生面對就業市場時感到困惑和憂慮。
一、就業觀念滯后的影響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從過去的“統包統分”轉變到國家政策指導下,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擇業的就業模式。與之相適應,各地區及高校相繼舉辦了“供需見而會”和“畢業生人才市場”,組織學生與用人單位直接洽談,通過相互競爭落實就業單位。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畢業生就業觀念沒有完全轉變,同時對就業政策不夠了解,以為學校已把他們完全推向人才市場,在整個就業過程中,既得不到學校的任何幫助,也不受學校的任何限制,是完全自由的自主擇業。畢業生的這種觀念,實際上是對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錯誤理解。其實,作為現行的就業制度,所謂在一定范圍內,是指必須在國家就業方針、原則指導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實行“自主擇業”,學校負責推薦,并提供大量的就業信息。由于現在非公單位招聘畢業生數量逐漸增多,用人不規范的現象也隨之增加。加上畢業生對勞動合同等方面的知識較為缺乏,相比用人單位而言處于弱勢,所以為了保證畢業生順利就業、維護畢業生的利益,學校在指導畢業生擇業、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和辦理就業報到證等方面還需做大量的工作。由于畢業生對就業政策的不了解、就業觀念沒有及時調整,所以這些初出茅廬的畢業生走向就業市場時覺得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從而感到極大的困惑和憂慮。
二、不良擇業心態的影響
(一)自卑和失望的心態
在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大學生對即將來臨的畢業就業,面對不可避免的職業選擇,存在著較重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現在:在職業選擇中縮手縮腳,表現怯懦,甚至不敢與用人單位交談;認為自己的競爭力不夠,在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中,面對適合自己的單位,只是因為別人聯系了,自己就不敢再聯系了;在“雙向選擇”過程中未找到合適單位,情緒一落千丈,悲觀失望;加上受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影響,有些單位寧愿要各方面條件較差的男生,也不要條件較好的女生,所以女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競爭力普通弱于男生,比較容易產生自卑和示弱心理。懷著自卑和失望心理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往往缺乏主動性,會產生一種怨天、怨地、怨父母的情緒,從而大大增加了就業的難度。
(二)依賴和僥幸心態
在大學生求職擇業過程中,有的大學生對自己缺乏清醒的認識,不了解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擇業的信心不足。有些畢業生不注意自身專業理論知識的增長和各種能力的鍛煉,社會實踐經驗不足,沒有參與競爭的勇氣和能力。他們認為就業主要依靠父母、依靠社會關系,依靠學校和老師。在人才市場上,父母代替子女、朋友代替自己與招聘單位洽談的場面屢見不鮮。另外,有些大學生因受了“進了大學門,就是公家人”“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等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平時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也極不端正,缺乏學習動力和進取心,加上其所學專業和所在學校的名聲較好,產生了畢業后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的僥幸心理;還有些畢業生心理素質不穩定,面對良好的就業機會,左右徘徊,舉棋不定,總抱有后面會有更好的單位供自己選擇的心理,致使他們錯失了許多良機。正如我校舉辦的雙選會,有的參會單位不僅地理位置好、專業對口,而且單位效益也好,但是當單位選中幾名學生要與其簽協議時,學生卻提出要考慮考慮然后再說,結果使幾家單位在會上沒能落實一名合適的畢業生。當這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觀望后,見沒有他們十分滿意的單位,又想回頭聯系這幾家單位時,這些單位已經選擇了其他高校的畢業生。
(三)自負和實惠心態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普遍偏高。具體表現為:第一,他們在就業時對地區的選擇由原來的“四面八方”縮小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改革力度較大的地區,而自愿到邊遠地區工作的畢業生越來越少;第二,注重工作單位的經濟效益的福利待遇,他們把目光較多地投入到效益好、收入高的單位,而不愿到艱苦行業,特別是那些農、林、化工、地礦等本來就急需人才的行業工作,所以出現了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大學生面對學校提供的眾多信息無一中意,遲遲不作選擇,造成大量信息的浪費;較多的大學生趨向于熱門行業,以致造成這些單位人滿為患。而急需人才的單位門前冷冷清清,形成了“分不出去”和“要不到人”的矛盾狀況;還有一些條件較好的學生,在選擇單位時多挑剔,高要求,最后沒有落實十分滿意的工作單位,就大發牢騷、情緒急躁。這種只從個人角度出發,片面強調自身的利益和要求,不考慮社會的需求的發展的擇業心態,是很難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大潮的。
三、單位要求過高的影響
從這幾年的就業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部分用人單位片面追求高學歷、高層次,需求不客觀,用人機制不科學。一些用人單位需求畢業生的條件越來越苛刻:他們一看學校牌子,二看學歷層次,三看學習成績,四看綜合能力。有些競爭力較弱、吸引力不強的用人單位提出要名牌大學的、本科以上的黨員畢業生;同時提出畢業生要一專多能。在專業技能強、外語好的前提下,還要看是否持有計算機等級和其他輔修專業的證書以及獲獎證書等。加上一些單位有點名要與該單位有關系的學生、只要男生、不要女生、只要本市生源、不要外地生源,沒有用人指標,無法解決戶籍關系等特殊情況,使得學生在聯系工作單位時增加了許多困難,加大了學生就業的自卑和失望心理。
四、就業制度改革的影響
目前的就業制度,正處于一個改革時期,還沒有完全成熟和完善。就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就業難度逐年增加,但是畢業生人數逐年猛增。一方面國家強調畢業生走向人才市場,實行“自主擇業”;另一方面又要盡可能保證畢業生的就業,維護社會的穩定??偟膩碚f,在現階段,我國的就業制度以及就業市場還陷于行政機制的圈子里,尚未真正形成一種從“統包統分”到“自主擇業”的轉變,或者說是尚未轉變為一種能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全社會的、尤其是畢業生本人和家庭主動尋求和參與的就業行為,還沒有能夠完全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還沒有能夠對高校的畢業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因此要盡快完善就業制度,加強就業市場的建設,同時招生、培養、就業這三個環節要形成聯動,使高校培養的畢業生適銷對路,避免造成更多畢業生的“體制性失業”和“品位性失業”。
五、嚴峻經濟形勢的影響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Freeman經濟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后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經濟學家協會主席,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曾在《美國經濟評論》、《歐洲經濟評論》、《比較經濟學》、《蘭德經濟學》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我國存在著復雜且多樣性的社會矛盾,并面臨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挑戰。
如今,我國已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達4000美元。伴隨著高等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意識的多元化,大范圍的爭議局面就愈發明顯;而國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均導致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同時,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使得社會上的不滿情緒被放大。因此,出現在住房、腐敗、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等問題上的矛盾成了此階段的主要矛盾,呈現出多樣性、激烈化、全面化的特點,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矛盾被激化。但事實上,社會矛盾的激化正是下一輪改革的推動力。
隨著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我國面臨的挑戰愈發嚴峻。金融危機過后,依靠吸引外資以及出口這條路在我國顯然已走不通。
由于我國在全球勞動分工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當我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的表現非常突出之時,這就值得全球各類經濟體反思:中國的崛起對世界意味著什么?
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確實帶來了全球范圍內的擔憂,因此中國在國際上承受的壓力迅速增大。而中國在外貿領域遇到的一系列摩擦和矛盾,都是因依賴于過去吸引投資用于出口所帶來的。此模式若繼續延續,勢必會造成更大的國際矛盾。因此,利益的多元化,不僅要求中國妥善解決沿海及內地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問題,同時還要將產能充分利用,不斷滿足各類利益訴求,而非單純考慮出口帶來的利益。
30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是依靠不斷地改革,抓住每個時期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而取得了成就。如今,面對國內社會矛盾和國際壓力,中國仍然需要進行改革。改革就是大規模的制度變遷,改革不是革命,不是把整個制度,而是在不改變現有基本格局的前提下,進行制度的改善,這是改革的本質。
當前,國內外形勢較30年前有了巨大變化,因此,此輪改革面臨新的挑戰,呈現新的特點:改革的方向和技術路線不明確、多元化導致社會爭議增多、改革機制不同,以及以民生推動為主線。
中國過去改革的經驗證明,改革需要經過一系列過渡性的制度安排方可成功。如今,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我國不能走回頭路,而需要實施新的開放戰略,即“走出去”戰略。
“走出去”戰略包括資本走出去與形而上的走出去。資本走出去就是要在全球范圍之內配置資源,謀劃解決我國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糧食的難題。當然,這不僅需要資本,還需要有國際化管理的能力和國際化視野、胸懷。其次,形而上學的走出去,就是思想、意識要走出去。在全球規則發生變化的時代,不僅需要人才、生意走出去,還需要讓研究走出去。
此外,我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遠遠超過了學術的、理念的和教育的國際化程度,而我國的教育在國際化上還沒有完全轉向,如何站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評判現行的國際制度,教育年輕人學會辯論,學會去說服別人,這是我國高等教育亟須要做的。
同時,如何能更好地參與國際制度制訂過程中的討論,關系到中國能不能真正成為一個在國際上站得起來的大國。參與國際游戲規則的制訂,在國際范圍內據理力爭,樹立中國的理念,這是我國下一步要下大力氣做的。
倘若要讓國際社會承認中國名副其實的大國地位,就需要做到中國人在國際上具有發言權并具有絕對的說服力,同時,獨特的管理方式、改革辦法以及社會管理體制也是我們追求大國地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在國家全面復興的過程當中,總結經驗,營造新的理念,并將其上升為在國際上具有感召力的新的價值觀、新理念和新的管理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今年全國經濟形勢的好轉、鐵路改革的深化和機車車輛產品市場需求的擴大,我廠今年的經營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基本上實現了扭虧的目標。但工廠的資金仍然很緊張,很多技改、大修項目欠帳太多,技術革新和技術攻關活動很難組織。使我們科協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去年九月,工廠為了增加銷售額,把我們科協的科技咨詢業務全部上收到工廠銷售部,使我們技協本來就不高的經濟收入更陷入困境。如果沒有我們自己的經濟實體,我們的工資都成問題。這就迫使我們必須下力量加強實體建設,調整我們內部的核算分配機制,在基本保證我們自己工資的前提下,盡量籌積一部分活動經費,力所能及地開展科協的活動。今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發展經濟實體,落實經濟責任制,鞏固科協經濟基礎。
今年初,我們對辦公室內部機構和作用進行了調整,并相應制定了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和職能作用考核辦法。打破了過去的統算統分,形成了按經濟效益和職能作用獨立的考核機制。明確了各部門工作的指標和目標,并實行獨立核算。一年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科協自己創辦的機械加工廠在去年股份制改造的基礎上,實現了經理和骨干的新老交替。使企業在年輕化、產品化、規?;矫嬗辛诵碌倪M展。經濟效益得到鞏固??萍紭亲阅瓿跏┬歇毩⒊邪詠恚浞滞诰騼炔繚摿?,不斷尋求新得經濟增長點,調整資產和人才的合理配置。經營和管理有了很大提高。不但承擔起科技樓所有消耗費用和辦公室一半在職職工的工資,還自費更新了一部捷達汽車。增加了科協的自有資產。辦公室本部在搞好科協活動的同時,注意資金的合理利用和投資收益的回收。有效的保證了科協的經濟來源。彌補了失去廠內科技咨詢業務收入的損失。為科協的生存和科技活動的開展提供和了有利的保障。
二、圍繞促進企業技術進步,開展科協活動。
我們對辦公室內部機構的調整和獨立考核機制的實施,使辦公室本部的職能作用突出出來。使我們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協活動的開展。今年,我們圍繞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在科普宣傳、科技論文評選、科技講座、科技培訓以及豐富科技人員業余文化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5配合社會形勢和工廠中心工作,開展政治與科普宣傳教育。今年我們的科普櫥窗共出刊八期。(160個版面)
5春節前,我們與廠報社聯合,搞了一期集知識性、科技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科技知識競賽活動。主要內容是一年來廠報上刊載的工廠科技信息、科技動態以及與鐵路機車車輛行業有關的科普知識。全廠職工踴躍參加,共收到答卷846份,由于大家認真查閱有關資料,答卷的正確率很高。有124人獲獎。
5今年三月,我們還組織全廠科技人員參加了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學知識答題活動。我們作為一個分賽區,把中國科普研究所出的科學知識競賽題轉載在廠報上。還買了80本《當代科學知識》發至各科協分會供大家參考。此次活動得到廣泛參與,共收到答卷1860份。(全部報到中國科協科學知識競賽組委會)經驗卷,95分以上的就有951份。我們為隨機抽取的120名參賽者發了獎。此次活動獲中國科協科學知識競賽組委會組織獎。
5今年上半年,我們組織了科技論文評選活動。對征集來自科技一線的40篇科技論文,組成了包括總師、副總師在內的專家評審組進行了認真的評審。最后以打分的辦法評出一等論文二篇,(各獎1000元);二等論文四篇,(各獎800元);三等論文六篇,(各獎500元);四等論文八篇,(各獎100元)。并將入選論文編輯成科技論文集印刷1000冊,用于廠內外科技交流。我們還從中優選四篇推薦參加第四屆__工業企業優秀科技論文評選。其中兩篇獲三等獎,兩篇獲鼓勵獎。
55月16日,協助__市技協在我廠工人文化宮舉辦了由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袁正光教授主講的科技報告會。各單位參加報告會的有600多人,其中我廠職工有近500人參加。
5今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我廠科協配合教育處,舉辦了工廠中層領導干部微機基礎知識普及培訓班。以適應辦公自動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其掌握、運用微機進行辦公的能力。這次參加培訓的共有196人,按不同的基礎分為A、B、C三個班,每周半天脫產學習,有考核,有考試。大家感到收獲很大。
5在“__科技周”活動中,我們組織科協、技協骨干50多人,參觀了中國科技館、觀看了穹幕電影《夢想成真》并游覽了居庸關長城。
5評選廠級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6名,并又科協出資組織他們赴張家界、三峽參觀旅游。
5今年,我們出資兩萬多元給全廠1400多名科協、技協會員每人購買了一本由我們總公司編輯出版的《鐵路機車車輛工業新技術》,做為日常學習的科普資料。也為 我們下一步組織科普知識競賽打下基礎。
5今年我們還在全廠科技人員中,組織了業余飛標比賽。先給各分會配置了120個標盤,讓大家練習、選拔,然后進行分組預、決賽。共有近千人興致勃勃地參加了這項活動。三、配合廠工會開展“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活動。
今年四月份,廠工會下發文件,決定在全廠職工中開展以“技術比賽”、“創一新”和“征三絕”(絕活、絕技、絕招)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活動。我們科技協辦公室做為組織成員之一,積極配合這項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 就業 人才需求 人才培養
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我國社會普遍的問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也不例外。據《中國就業報》關于國貿畢業生流向調研報道: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從事與國際貿易行業有關的只有20%,約有50%從事與所學專業毫不相關行業。另外,第三方數據機構麥可思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指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成為2014年度本科黃牌專業(需要預警的)。
造成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就業相對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該專業與經濟形勢聯系緊密,受當今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人才需求相對不旺盛。爆發于2007 年末的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至今仍未消除,加之2010年希臘債務危機引發歐洲債務危機,使歐洲經濟大幅衰退,也致使我國對歐貿易嚴重縮減,加之整個國際經濟形勢惡化,貿易糾紛不斷,對我國外貿行業影響更大。雖然國家早有預案,采取了許多諸如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拉動內需、發展第三產業等多項措施,但終因進出口市場需求下降而影響巨大。與之相對應的是外貿企業在這種惡劣的形勢下被迫采取壓縮業務、裁減員工、降低工資等措施,使本已嚴峻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貿易形勢趨冷,國際貿易專業就業形勢令人堪憂。二是從20世紀90年代起,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紛紛上馬此類專業,難免趕鴨子上架,培養出來的人才特色與針對性不突出,使得人才不能勝任崗位的要求,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行業要求,形成一方面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崗位,另一方面企業找不到理想合適的人才。
據此高等院校應順應新的經濟形勢,適時調整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完善畢業生的求職技能和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外貿人才市場供需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需求數量呈增長態勢
盡管當今經濟大環境不景氣,但是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世界經濟的繼續復蘇,國內經濟回升勢頭更加鞏固,各項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國際貿易的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業務也由傳統的商品貿易為主轉向多元化發展,國際貿易活動范圍不斷拓展并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我國2014年進出口總額4.16萬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一。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至2014年,我國外貿增長了約82倍。國際貿易量大幅增長,然而進出口業務人員卻沒有得到增長。據《中國人才藍皮書(2010)》指出,2010年外貿人才需求總人數達到79.344萬人,人才需求量相當大。根據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中國每年高校經濟類專業畢業生在13萬人左右,即使13萬人全部從事外貿工作,也仍然有66萬的人才供需缺口。據調查82%的企業表示當前亟需專業知識扎實、工作能力強的外貿專業人才。
(二)市場需要“無縫對接”人才
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準職工”和“零適應期”的畢業生是用人單位的理想選擇。企業負責人表示大多數新招聘的畢業生存在適應能力弱、上手慢、動手能力差的情況,難以真正為企業解決外貿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畢業后近一年處于學習或實習狀態,大多需要半年才能進入工作狀態。原因主要是畢業生知識單一,所學內容與實際業務脫節,動手操作能力弱,不能適應工作崗位需要。
(三)“通才”與“專才”結合
因為中國的對外經濟貿易行業已不是改革初期的低水平運行狀態,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僅限于外語過關、專業扎實等基本條件,而是反映在對人才素質及知識的全面性等要求上。
根據近兩年外貿企業的反饋信息表明涉外律師、商務談判人才稀缺。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中國成為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重災區”。中國商務部報告說,中國出口商品已連續15年成為世貿組織各成員國的反傾銷調點,僅2009年各國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啟動的貿易救濟調查創歷史之最,高達127起。隨著中國企業在國際經貿活動中傾銷與反傾銷訴訟日益頻繁,訴訟人才成為競爭的熱點,熟知國際法、國際貿易法和WTO規則的律師尤其稀缺。對企業來說,國際商務談判師是外貿企業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承擔著重大的經濟風險,但是業內人士估計,現在中國能熟練運用外語和法律知識與國外客戶洽談業務、簽訂合同的僅有2000人左右,特別是有執業證書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在人才市場中往往是“有價無市”。因此要求外貿專業畢業生不僅是合格專才,還要成為全方位的通才。
(四)知識結構欠合理 產業針對性不強
由于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模式單一,長期只注重國際貿易相關理論知識和業務操作知識的培訓,而普遍忽視了商品知識的培訓,加之嚴重缺乏“雙師型”的教學人才,從而導致學生走向社會后對所經營的商品知識貧乏,難以適應工作的要求。國際貿易專業很多學生的外語、國際貿易的知識水平都較高,但因缺乏商品知識和對商品的認識而不能準確、流利地表述,甚至因翻譯不準確而引起客戶的誤解,鬧出笑話。筆者深感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應針對具體產業,增加商品的有關知識,以便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
二、提升國貿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一)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可持續發展
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尋求專業課程體系的最優組合或最優結構,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人才的關鍵。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課程設置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重理論、輕實踐的“學科中心型”課程體系,另一種是重實踐、輕理論的“崗位應用型”課程體系,這兩種體系都存在缺陷或局限性,前者雖然完成了現代高等教育學科教育的使命,但是不利于學生就業;后者實現了高等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學生上崗后后勁不足,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為此我們提出“一根主線”、“兩個強調”。所謂“一根主線”就是以國際經貿的應用知識技能課程為主線,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兩個強調”:一是強調基礎知識技能、關聯知識技能和專業知識技能三大課程模塊的結構必須優化,打通三大課程模塊的內在聯系,突出綜合能力培養。二是強調素質教育、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必須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德、智、體、美、能全面協調發展。
(二)牢固掌握外語,加強基礎知識的教育
外語是國際貿易工作的工具,只有牢固掌握一門以上的外語,才能具備從事國際貿易的基本條件。據調查69%的外貿企業認為自己所需要的外貿人才要精通外語,尤其是口語要好,要求能直接與外商溝通,進行貿易磋商與簽訂合同,在寫作能力方面要求能無障礙地擬寫電文。要求在現有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加強基礎英語、商務談判、外貿函電、制單、報關、報檢等專業英語的學習,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增加教學強度,從而增加外語學習的分量。
(三)培養有產業特色的國際貿易人才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新的綜合學科、橫斷學科和邊緣學科大量出現,要求學生必須牢固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廣泛涉獵其他學科門類。
高校要利用本校的產業基礎優勢和綜合教學條件, 確定兩個以上產業方向進行針對性的培養,開設相關的商品知識選修課,突出產業特色,避免高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的高度同質化。高校還可以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選擇一個恰當的定位,在特定領域建設專業化的品牌,和相關企業探索校企人才合作模式,諸如為企業“走出去”培養“定制化人才”。 加強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四)重視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目前高校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普遍存在重理論輕應用,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各高校在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雖然大都安排有6周時間的畢業實習,也要求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但多數因無穩定的實習基地,無足夠實習經費安排,無經驗豐富的專門指導老師,無嚴格具體的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的考核管理辦法,使得學生的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從而導致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普遍較差。這與國際貿易這門學科的特點――務實性和應用性強不一致,更與就業市場對國際貿易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應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可以開設實驗室模擬教學、國際商務場景仿真實訓、暑期市場調查、畢業社會調查、專業見習、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科目,努力實現學校教育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五)重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是一種傳承式的教育,在當今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應用知識和富有創意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在國家“走出去”的戰略方針指導下,更多地中國企業將與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世界知名企業爭奪生存、發展空間,對于處于劣勢的中國企業來說,需要更多的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加盟,以增強企業的實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成為一種教育理念滲透于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不能只進行大量驗證性的實訓和學習,而是要將學生的技能訓練、工作實習落實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中,大力提高人才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張莉萍.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10).
2013年12月7日,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2013昕年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南京理工大學召開。本屆年會由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主辦,南京理工大學國際經貿問題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系承辦。會議的主題是世界經濟形勢與江蘇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來自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江蘇省委黨校、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河海大學、揚州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博士生、碩士生參加了本屆年會。會議選舉產生了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新一屆理事會,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遠鵬研究員當選為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新一屆會長。
在年會開幕式上,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教授、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會長朱乃新研究員先后致辭。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南京大學教育部長江學者劉志彪教授首先作主題報告。他全面闡述了我國從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攀升的必要性和路徑,并分析了全球價值鏈分別與全球資金流動、經濟泡沫、環境污染和創新資源流動的關系,還向與會者提供了對全球價值鏈進行深入研究的思路。江蘇省政府研究室劉惟藍副主任在報告中強調要提高外貿增值率,強化自主品牌,提高服務貿易占比,注重進口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發揮好外資的技術外溢效應,同時要更大力度地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徐康寧教授在報告中認為,“中等收入陷阱”之說得不到普遍性事實的驗證,更不是一個經濟發展規律,增長“陷阱”與中等收入階段并無內在聯系,中等收入更不是“陷阱”的原因,而我國通過深化改革開放,發展空間仍然巨大,不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于津平教授分析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和開放型經濟“兩頭在外”的特點,揭示了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主要變化,提出了我國開放戰略調整的方向。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會長朱乃新研究員在報告中闡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與對策,他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的特點是低增長、多起伏、深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深刻變革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們應努力營造積極的國際和周邊環境,提升自身的政治影響力、經濟競爭力、形象親和力和道義感召力,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原會長程極明教授今年已經84歲高齡,仍然精神矍鑠,他系統總結了美歐大國的發展歷程和特點,認為發達的高等教育和領先的科技水平是支撐美國經濟充滿活力的原因,而重視實體經濟則是德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他還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了中美歐大國關系的發展態勢和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勢。
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院長張為付教授分析了東亞一體化的糾結,即政治對抗與經濟合作并存,他認為中美合作將決定東亞合作的進程。江南大學商學院武戈教授通過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將服務業的最終需求引致碳排放分為直接效應、自溢效應、自給效應、反饋效應和溢出效應,認為服務業的最終需求引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直接碳排放量,從而提出對長三角服務業低碳轉型的政策建議。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周睿通過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擬了在不同的關稅減讓情景下中國加入TPP后的關稅減讓對中國宏觀經濟及產業部門的影響,他認為關稅減讓雖然降低了政府收入,沖擊了農業部門,但對整個經濟增長而言是有幫助的。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繁華教授從環境庫茨涅茨曲線、貿易中隱含的碳排放問題、碳關稅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約束下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問題。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劉冰分析了我國FTA建設現狀,并與TPP進行了比較,指出我國FTA存在著開放度不夠、談判議題不夠全面和深入、能力建設欠缺等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地方。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崔鵬歌通過對江蘇省服務貿易依存度、服務業FDI依存度、服務業整體開放度及服務貿易競爭優勢的分析,提出對江蘇省服務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建議。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林樂芬教授分析了中美新型大國經濟關系的制約和促進因素,探討了中美新型大國經貿關系的構建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的中美互動。她認為,中美新型大國經貿關系的建立不僅擴展了兩國自身利益,也是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新型大國關系的模式。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講師、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慶萍從政治、經濟、法律、勞動力市場、農業與環境、土地使用的可能性六個方面分析了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農業投資環境,認為這一地區具有較強的農業投資吸引力,中國應該加強與這三個國家在農業投資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