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1 18:43: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美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高職學生對英美國家概況缺乏了解
英美國家概況包括英國和美國國家概況,主要的內容包括美國和英國的地理、歷史、政治制度以及美國的文學、教育以及社會生活。對于這些基礎性知識,高職學生普遍缺乏了解。但作為島嶼國家,英國是由哪幾個島嶼所構成,這些都屬于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識,其中涵蓋著國家發展的歷史因素。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對這些文化知識有所了解,以便為學好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職學生對英美文化歷史缺乏基本的認識
文化內容的涵蓋面非常廣泛,一些學生對于英美文化歷史的了解往往是從影視劇情節中了解的,但是對其中的歷史內容缺乏邏輯性了解。特別是英美文化中的近代史和現代史,如果缺乏概括性的了解,對于英語語言就會缺乏駕馭能力。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具有針對性地講解與美國獨立戰爭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3.沒有對英語語言與英美文化之間的關系加以正確的認識
語言本身就是文化,并被作為文化載體存在著。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卻將語言作為了解文化的工具。脫離了文化的語言孤立地存在著,如果失去了其應用性,同時也就喪失了其價值。但作為一種文化表達,語言的社會歷史性也是文化演習下來的一種表現。透過英美語言,可以了解英美文化歷史。從文化的角度而言,語言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體現為兩者之間的相互依賴,同時文化對語言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制約性。可見,文化是社會風貌,也是一種生活信仰。針對于英美文化,學生往往具有極大的熱情,但是并沒有從英語語言的角度對英美文化加以了解。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從文化的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引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就可以從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英語語言學習的效果。明確了英美文化對英語語言的影響,就會發現,文化推動著語言的形成并促進發展。那么高職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從英美文化的角度講授語言,讓學生從文化意識中形成對語言的悟性,提高語言敏感度,充分發揮文化教學的作用。
二、反思英美文化缺失現象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將英美文化內容穿插其中,使英語課堂教學氣氛更為活躍,以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英語語言教學中,要遵循語言學習規律,而不可以單純地強調語言學習成績。英語教師首先要能夠正確理解英語語言和文化的內在聯系,從英美文化的角度展開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綜合素質。那么高職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就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高職英語教材的編寫要融入英美文化知識
目前高職學校所采用的英語教材,內容上都是以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為主,形式單一,內容多以應試為主。比如應付CET考試的英語練習題等等。要擴展學生的英語視野,就應該遵循大學英語教學規定,將專題欄目充分地運用起來,添加英美文化內容,以擴展知識空間。高職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英語語言技能,而且課后閱讀美國的歷史文化、英語學習技能以及相關科技領域的英文資料等等。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語言,并提高英語綜合素質。
2.高職英語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經濟的全球化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這就需要學生樹立跨文化意識,在保持本土文化的同時,還要有能力接受外來文化,以從文化層面對英語語言加以充分理解。文化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風俗習慣的差異性上,以對文化現象有深刻的認知。以語言的方式促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與交流,以能夠接受文化,產生文化的適應性。英語語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語言交流,進而發展為文化交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就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后,通過跨文化交際的學習,使學生對不同的社交活動具有適應性,在認識本土文化的同時,對文化的差異性能夠接受,并具有較強的思維敏感度。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具備跨文化意識,不僅要理解英美文化,尊重英美文化,還要促進多種文化的交流,一改單向文化流入的方式,形成流入與輸出的雙向交流。那么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時,還要強調英美文化,實現多元文化思想的融合,以為培養跨文化交際型人才奠定基礎。
3.英美文化融入到高職英語教學當中
目前正在推進高職教學改革,英語教學課時有所較少,這就需要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以在有限的英語教學時間內保證教學質量。使英語教學擺脫課堂的局限,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將英語知識傳輸給學生。比如,將英語語言教學轉為英語文學欣賞教學,利用英美電影欣賞向學生普及英美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介紹英美概況。讓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英語教育,提高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這就意味著,要適當地調整英語課程設置,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文化輔助活動可以填補英語課堂的不足,以英美文化作為主要的活動內容,通過閱讀英文書籍、唱英文歌曲、看英文電視等,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節目和內容引導學生觀看,然后在課堂上利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講講自己的體會。這種基于英美文化知識的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效率,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養成終身英語學習的習慣。
4.英語教師要具有文化教育觀念,提高英語教學能力
要在英語教學中賦予英美文化以重要的地位,英語教師就要首先樹立文化教育觀念。針對英語文化,英語教師要進行內容的篩選、分類,并對文化的主題確定下來,將教材內容融于其中。與主題文化相關的英美風俗習慣和各種典故可以貫穿于文化輔助活動當中,以通過創新英語文化理念,轉變英語教學觀念。那么為了促進高職英語教育的轉變,就要注重英語教師的素質培養。加大英語教師的培養力度,讓英語教師有機會參與到跨文化活動當中,接受英美文化的培訓,參與文化講座以及英美文化交流活動,并開展形式多樣的英美文化討論會,聘請專家來校講學,使英語教師有機會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加深對英美文化的理解。此外,高職英語教師要有能力在教學課堂中隨機性地補充英美文化內容。英語的課堂教學通常是有計劃分階段展開的。將英美文化滲入其中,就要注意內容的契合點,以使英美文化內容能夠很自然地融合到課堂內容中,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根據高職英語教學調查顯示,在各類語用知識中,文化知識內容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已經超過了50%。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教師在英語語言授課中,對英語語言和文化能夠相互滲透,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梢?,英語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知識水平以及高度重視英美文化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結語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亦譯“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李曼麗,汪永銓,96),通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全人”(a well-rounded person)。在西方國家通識教育一直受到重視,近年來,通識教育在我國也逐步盛行。人文通識教育既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加強通識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人文修養。
隨著高校通識教育理念的逐步推廣,在外語教學界,不少學者認識到了將通識教育理念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必要性。王文艷(2010)從教學目的、內容和課程設計三個方面對通識教育理念在文學課程中的貫徹進行了思考和探討。筆者以“英美文學課程改革”這一關鍵詞在中國期刊網上搜索到3605條記錄,從這一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當前國內學者十分重視對英美文學課程改革的研究,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英美文學課程現狀的調查和反思;第二,對英美文學課程設置和教學理念的思考;第三,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第四,各種理論視野下的英美文學教學改革??蛇z憾的是,鮮有學者關注了英美文學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因此,從人文通識教育理念視野下來研究和探討高校英美文學課程測評模式改革,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高校英美文學教學考試的現狀和問題
長期以來,受教育觀念、應試教育、過級考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傳統的英美文學課程仍采用封閉式的知識型檢測的試卷來測試學生對于英美文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度,測試的內容仍是一些需要記憶和背誦的背景知識、文學術語、作家作品和流派的分析,多數學生都是靠死記硬背去獲得分數,在學習中就只機械地為應付考試而死讀課本,死背筆記,而不是主動地去接觸文化思想方面的有意義的讀物,而在完全地死記硬背來通過考試關的教育體制下拼搏沖殺過來的學生,顯然其創造力受到了抑制。
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測試方式制約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把學生框進一個死記硬背的架子里。突顯人文通識教育核心理念的英美文學課程,不應只把對基礎知識的考核作為唯一的考試評價標準,而更應努力把它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相結合,讓它成為傳遞人文思想的教學平臺,唯有如此,英美文學課程才能重塑人文學科的核心地位,真正達到《大綱》所規定的培養目標,實現“通識”之真正的目的。
三、英美文學考試改革勢在必行
教育的本質是提高人的素質,而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就應該進行考試改革,才有改變應試教育的可能。當前對考試制度的改革已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關注,但關注的主要是考試的內容,并沒有涉及測評模式的改革。
文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把美滲透到學生的人格中去。對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廣泛地閱讀英美經典文學作品能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性情、陶冶他們的情操、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對英美文學課程的測評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它能促使學生閱讀大量經典作品,強化他們的藝術素養和文化修養,從而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同時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改變以往高分低能的狀況,實現英語專業的學生從技能到智能的轉化。
四、人文通識教育視野下英美文學測評模式改革研究
從通識教育培養“全人”的目的出發,通過對現有高校英美文學課程考評模式的反思,探討一種注重學生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測評模式,改變以往封閉、單一、呆板的考核方式,使課程考評方式更具科學性、多元性和開放性,這一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教學方法的革新。
第一,加大課前預習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考查。
通過檢查學生對教師所布置預習的情況來給予成績。此外,學生可充分利用英美文學省級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加強自主學習。教師通過網上交流平臺、網上教學視頻和試題庫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強化學生課堂獨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通過檢查學生在課堂內對presentation work的展示、小組合作性的主題討論、角色扮演等課堂實踐活動來檢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并給予成績。
第三,注重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量和課外實踐運用能力的考查。
對于英美文學這樣的課程來說,閱讀量是學習質量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只憑教材中的閱讀是學不好英美文學的。對英美文學作品的閱讀量要求,教師可在學期開始便明確提出其閱讀標準,列出必讀書目。考查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寫讀后感、寫小論文、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等,本文由wWw.LWlM.cOm收集整理,通過對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運用到大量課外實踐活動如話劇改編、話劇表演、文學創作、文學作品翻譯等課外實踐活動的考查,給予成績。
第四,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按學生論文作業的完成情況來評定不同等級計入期末總成績中。另外,也可根據學生參與的與本專業相關的各級各類比賽獲獎情況予以酌情加分。
五、結語
將人文通識教育培養“全人”的目標與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相結合來對英美文學課程考評模式改革進行研究,這一視角與高校教育質量工程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目標不謀而合。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英美文學課程考評方式的研討,使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指導相結合,通過考查方式的變革強調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使本專業學生既能掌握一定數量的英美文學作品,了解英美文學發展的基本情況,還能進行自主研究性的學習,從而真正有效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真正實現《大綱》所規定的培養目標,達到“全人”培養的目的。同時,學生通過為完成考評而進行的對話與合作,既增進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又培養和建構起和諧社會所需要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
基金項目:2013年湖南省教學改革項目(湘教通〔2013〕223號-425 “通識教育視野下英美文學課程考評模式研究”);2012年湖南科技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2012] 17 號)-17“通識教育視角下精品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英美文學史及作品選讀’課程教學為例 ”
參考文獻
[1] Husen,T.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Changing roles,current crisis and future challenges[A]//In Z. Morsy-&P. Altbach.(eds). Higher Educ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Critical Issue[C].UNESCO: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1996.
[2]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4-5.
[3] 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試論當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6,38(5):243-47.
[4] 李曼麗,汪永銓.關于“通識教育”概念內涵的討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1):96-101.
論文關鍵詞:英美文學教學;邊緣化;教育本質
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面臨著這一挑戰,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就成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的神圣使命。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作為英語專業主干課程之一的英美文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文學課在培養復合型英語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無需贅述。然而,在以科技和商品為主導的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英美文學課不斷被一些‘實用’的課程擠向‘邊緣’,其影響力不斷被削弱”?,F在英美文學課的教學遇到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學生抱怨文學難學,興趣不高;另一方面教師也滿腹牢騷,文學難教。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既有對文學教學認識不足的深層原因,也有教學策略等技術層面上的局限。本文旨在反思國內文學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期冀為文學課教學提供參考。
一、英美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學生對學習文學的認識不足,興趣不高。其原因在于伴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而來的實用主義思潮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首要考慮的是就業的難易,很少有人會真正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近年來在英語專業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選擇英語專業(部分是被選擇)的學生經常會拋出這樣的問題:“學習文學有什么用?”筆者對部分高校60名英語專業大四學生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對文學的興趣、閱讀的英美文學原著的數量、對教學內容、教學風格、課堂形式的期待等15個方面。收回有效問卷55份。結果發現:關于學習文學的動機,有25人表示是為了學分,占45%;49人承認讀過的文學原著不超過十本,占89%;12人表示對文學不感興趣,占22%。由此可見,學生選擇課程具有明顯的功利性。
(2)教學課時嚴重不足,教學任務難以完成。英美文學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涌現出燦若星辰的大批經典作家和經典作品,成為人類精神文明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之風肆虐,眾多院校在學生就業日益嚴峻的壓力下,不斷刪減英美文學課程或課時,增加“實用”類課程或課時。據調查,大多數院校把英國文學或美國文學的課時壓縮在一個學期內(36課時),筆者所在的學校由于實行課程小型化,英美文學教學各只有30課時,除去必要的課程導入、復習迎考及節假日的沖突,實際教學時間不足30個小時。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把長達數百年的人類文化成果展示出來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由此,“在有限的課時里欣賞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就變成‘蜻蜓點水’式的解讀”。虞建華教授在一次會議上指出,國內文學教學只是“跑馬觀花”,連“走馬觀花”都做不到。課程結束時,我們能給學生留下什么呢?
(3)英美文學教材建設有待優化。目前,我國出版的英美文學方面的教材已逾數十種,文學教師有了“充分”選擇的空間,然而真正適合本科教學的優秀教材卻不多。有的教材過分注重史的敘述,有的選讀的內容太長或是選讀的內容不能體現作品的精髓之所在。以史選結合的教材編排體例也較單調:文學史、作家作品簡介、作品選讀、注釋。據調查,“大多數教師對他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不太滿意的”。
(4)教學手段等技術方面受限,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雖然21世紀已過去了十年,出于教學設施及課件開發的不足,大多數學校的英美文學教學還是沿用“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方法。這種單一的媒體通常難以對學生產生感官刺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教師雖然也用課件教學,但對課件的依賴過大,上課成了教師讀PPT的表演。此外,課堂教學方式單調。由于學生參與性不足,教學活動基本上是教師單方面的講解和灌輸。在教師一言堂的模式下,學生被動地接受大量的知識,學習積極性受到了壓抑。其結果必然是一方面教師講得無精打采或是自我陶醉,另一方面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或是心猿意馬。
(5)師資隊伍建設滯后,文學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從教師方面來說,現階段英美文學教師的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專業起點不高,知識儲備不足。由于他們所在學校的條件有限,也沒有機會去國外或國內其他著名學府訪學進修,因此進步較慢。此外,目前部分地區高校教師在經濟收入方面還差強人意,加上教學任務繁重,生活壓力很大,很多人靜不下心來讀書、做科研。對他們來說,文學教學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上課缺乏必要的激情。由于缺乏獨到的見解且教學方法、手段單調,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1)提高對文學教學意義的認識。近十多年來,我國高校人文精神教育越來越受到實用主義、消費主義等觀念的沖擊。由此,大學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引起了國人的熱議。毋庸置疑,大學教育的真諦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面向全校13個學院設置的核心課程涵蓋外國文化、歷史學、文學與藝術、道德推理、數量推理、自然科學、社會分析,共7大類11個領域。要求本科生至少用近四分之一的學習時間選修至少7個領域,計32個學分的核心課程才能畢業,其中各個專業必選一到兩門文學與藝術課程。其核心課程設置的理念是:“讓每一位哈佛大學畢業生不僅受到專業的學術訓練,而且還應該受到廣泛的通識教育,成為有教養的人”。美國普通高校英語系的教育目標也強調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正確寫作和有效交流”的能力,主干課程為文學、文化與寫作。文學作品是作家與其所處時代思想的凝結,是人類巨大的思想寶庫??梢院敛豢鋸埖卣f,文學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的作用無可替代。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文學課教師是文學教學的發動機,現階段師資力量的薄弱也是制約文學教學發展的一大瓶頸。各高校應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鼓勵在職進修或攻讀學位;有條件的應通過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多方籌措資金,多渠道選派一些教師到英美國家進修;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有條件的學校應經常性地請一些國內外專家來校講學,或組織一些學術研討會,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掌握國內外英美文學研究的新動態,有分析地吸取新的文學理論及研究方法。教師自己也應該以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在教學理念、文學修養、教改能力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等各方面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教研、科研促進教學。
(3)優化教材建設和教學內容設置。目前國內英美文學方面的教材建設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然而還有些差強人意。各高校除了選取現有的優秀教材外,還可以結合本校學生水平編寫自編教材作為補充。教材應選取難度適中、長度適宜,能代表作家經典作品中最出彩章節的內容。此外,必要的啟發性思考題、文學術語介紹和評論范例也不可或缺。
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妨以文學史為綱、以文學分期為線、以文學流派為模塊、以經典作品為切入點,以點帶面。對于每一流派,教師可精選一到兩位作家為代表,精講他們經典作品的代表章節,同時穿插介紹同時期的其他作家及作品。
此外,掌握一定的批評方法有助于提高文學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體驗和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時扼要地介紹一些批評方法及理論。例如,在教學《嘉莉妹妹》時,除了傳統的自然主義批評,還可以從消費社會的觀點出發,聯系當前我國經濟轉型期的時代背景來評價嘉莉;結合《女勇士》可介紹女性主義、文化身份等批評方法……存在主義、后殖民、性別理論、心理分析等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4)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文學作品教學不是教師自我陶醉或自作多情式的分析評價,而應喚起學生的內省。
首先,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筆者的問卷調查顯示42%的學生(23人)表示學習文學的最大困難是時間不夠;另有69%的學生(38人)認為教學中需要多媒體。文學課信息量大,課時少,如果想對某個作家有個全面的了解,2課時的教學時間遠遠不夠。為了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教學氣氛,多媒體的優勢顯而易見。多媒體課件應包含:講課提綱、背景資料、作家作品介紹、作品選讀、文學評論視角、討論思考題、相關網站等內容,注重圖文并茂、音/視頻相結合。在制作、使用課件時,要把握“度”的原則。一是要形式多樣,避免學生出現審美疲勞,二是不能過分依賴課件,課件的作用只是錦上添花,而非喧賓奪主。
其次,采用“合作—參與式”教學模式。首先把學生分成若干3-5人的小組,課前教師提出一些啟發性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協作的形式,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收集資料,寫成書面報告,上課時提交課堂討論;課上教師對學生的報告做些必要的評價與補充,然后引導學生營造一種討論、交流的氛圍,激起學生的表達欲、交流欲,暢所欲言;課后根據課上討論的內容,引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簡短的評論。此外,每學期可安排2-3次的學生課堂展演(presentation),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原著,找到切入點,制作PPT,在課上展現出來,全班圍繞展現的內容和展現本身進行評價與討論。
[論文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英語教師除了是大學生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更有必要把英美文化滲透到教學中。本文通過考察幾種主要的英美文化滲透策略優勢,就有效實施文化教學做了探討和分析,旨在有效增強學生文化意識,豐富文化底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符號,而文化是語言的內容。兩者之間的關系就要求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不僅要廣泛地了解英語語言文化,而且還應培養一種強烈的文化習得意識(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acquisition ),因為英語所表達的英語民族的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思維習慣、行為模式、風俗民情等必然貫穿于英語教學過程的始終。在大學生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化意識的滲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英美文化意識滲透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首先,這是由語言本身的特點及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決定的。把文化導人大學英語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掌握了語言符號系統,而不學習其底蘊文化,就會造成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卻犯下嚴重語用錯誤的現象。所以,要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必須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進行目的語的文化滲透,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
其次,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深人,我國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因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差異,在交往中引發的誤解時有發生。這些事實使更多的人認識到“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再次,文化的導人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語言學習的要求,從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對語言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滲透文化知識時,在教語言的同時結合語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內涵,一方面要經常給學生灌輸一些英美文化習俗,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糾正一些不適合英美文化習俗的語言。大學英語課文選材豐富,內容涉及英語國家歷史、地理、社會、人文、價值取向和社會觀念等。如在講課文“Big Bucksthe Easy way”時,可以介紹美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他們的家庭關系及父母子女自立性格的培養等文化觀念,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加深印象。而且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哪一個方面都離不了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更全面、準確地理解目的語。
二、英美文化意識滲透的三個方面
(一)注重滲透英美民族文化意識
眾所周知,英語承載了英美民族文化,英語學習理解應強調英美文化的滲透。在大學里,不少學校已經為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有《英美國家概況》、《美國社會與文化》和《英美文學選讀》等課程,促進學生對英美文化的理解,同時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使用語言。學習者在自學過程中也應主動發現,逐步積累,慢慢去熟悉了解一種不同的文化,用所學語言傳承文化和表達文化,讓文化融解于語言之中。教師在大學英語課教學中積極的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英美民族文化中多數與宗教信仰有關,它們多數信奉基督教,有很多典故,理語,諺語和俗語都源于宗教。例如:在《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四課中有個短語raise Cain,只要讀過《圣經》了解基督教的人就知道(Cain )該隱是亞當和夏娃的第一個兒子殺死了他的兄弟亞伯(Abel),所以此短語的意思是大鬧一場,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意識是不知道此含義的。由此可見,正確的運用一門語言必須要有良好的英美文化意識,多了解與英美國家文化密切相關的宗教文化。
在平時上課時,教師可逐步向學生介紹一些日常交際中的習慣,比如在英美國家,每日與熟人見面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寒暄,通常點頭打招呼、告別等,這被認為是最簡便、禮貌的致意動作。在聽報告時,中國人喜歡低頭傾聽,而英美人士會注視對方鼻子以上的部分,這是在表示禮貌和傾聽。人們常說“出國問禁,人鄉隨俗”,這都是跨文化意識的體現,了解了這些有助于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輕松應對,做到禮貌得體。
(二)滲透英美風俗習慣意識
風俗習慣是指被廣泛接受的滲透在日常生活活動的各個方面的習慣,包括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所要遵循的規范。風俗習慣一般都是傳統的、長期存在的。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相互關心,因此見面打招呼時常用“吃了嗎?”“你上哪里去?”“你在干什么”,甚至還問及對方的工資、是否結婚、有幾個孩子等,以示友好,表示關心。而英美人士往往對這些招呼用語和社交方式難以理解,認為這是自己的私生活,你是在干預他們的“隱私權”( privacy )。在英美國家,干涉他人私事會被視為沒有知識,缺乏教養的行為。英美人士在交際中使用恭維話的頻率很高,尤其是贊美女士的長相、衣著等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而在中國“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文化影響下,男性當眾贊賞女性的容貌被看成是“不懷好意”的表現。英美人無論在什么場合,總是把please 、Thank you掛在嘴邊,即使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父親叫兒子拿個東西,妻子要丈夫倒杯開水," Please 、 Thank you”也不離口。但如果中國人在這種場合下,會感到“對方是不是有病”。
(三)滲透詞匯的文化內涵意識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同一詞語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帶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及外延。詞匯的文化內涵一般指一個詞的基本意義之外的含義。由于中英文化背景不同導致社會觀念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認識。比如說,教師在講解翻譯時遇到“窮困潦倒”這樣的話語,老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試著去做,相信很多同學會翻譯成“af poor as abeggar”而事實上應譯成“as poor as。church mouse"。從字面看,我們很難理解,因為church mouse在中國人心中是最肥的,因為中國人信奉佛教,寺廟佛完面前總是供奉著各種瓜果點心,廟里的老鼠總是長得很肥大,而且人們都認為廟里的老鼠多少也沾點靈氣,一般不會殺它們,簡直是無優無慮呀怎么會窮困呢?這就源于詞匯內涵的宗教文化,事實上英美國家多數人信奉的是基督教,教堂里沒有供果,教堂的老鼠就會無食可覓了。在漢文化中“狗”總是用于貶義,如“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狗”等,狗是“為人效犬馬之勞”,但好狗沒有好報,狗常被用來罵人,就連小孩賭咒都會說:“如果??我就是小狗”。而在英美文化中,“狗”是一種最為人鐘愛的動物,甚至還有親切、可愛的味道。所以英語中有諸如a gay dog(快樂的人),a lucky dog(幸運兒)等表達方式。英美人士怎么也理解不了中國人為什么會毫不留情地“痛打落水狗”;也難怪當“走狗”一詞譯成“runningdog”時,不但沒有能激起西方人的憤慨,反而使他們覺得這樣的狗又蹦又跳,可愛極了。
三、結語
論文摘 要: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合理運用,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英美文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高校英美文學課程授課教師應合理應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幻燈片、視頻、音頻文件及網絡技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規定,英美文學課程是針對于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所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美文學作品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對英語這一門語言的運用能力,增強對英美文學及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1]英美文學課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屬流派跨越了多個時代,所歸屬的政治、歷史時期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異,知識量特別大。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語言和文化的學習真正情景化、語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資源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提高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顯得頗為重要。[2]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英美文學課程所遇的障礙
課時不夠。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在“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之風的影響下,許多院校注重開設“實用”類課程而刪減英美文學課程或課時。根據統計,目前許多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英美文學課程的比例已很小,一般為二至四門,有的只有一至二門,每周只有兩課時,而且課程設置隨意性大,設置結構單一,選修課少,英美文學史與文學作品選讀課程的關系處理不好。傳統教學模式下對課時量的需求很大,而實際課時偏少以及學生興趣不高的現狀導致教學的效果不佳。
教材不精。受到英美文學課程課時量的限制,教師在選擇教材時遇到很大阻力。例如,在文學史方面,教學目的是講述文學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和特征, 因而教材要做到首尾貫通、主次分明、脈絡清楚;在英美文學選讀方面,教材應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傳記等各種題材的作品,注重其可讀性、代表性、時代性和文化內涵,所選的作品應能體現作家的寫作風格,應有作者、作品介紹以及重點、難點注釋和思考題等,以便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鑒賞水平。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應是將文學史與文學選讀結合起來講解學習,但由于受到課時量的限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有限的時間內很難使學生窺見整個英美文學史的全貌,更難分析各個時期不同流派的風格特色。
學生興趣不濃。英美文學課程的講授和學習不但對教師有著較高的素質要求,對學生也不例外。首先,學生應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的基本功,才能在閱讀和欣賞英美文學作品時減少障礙;其次,學生對英美文化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了解語言表層技巧所反映的深層社會文化內涵。但很多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程望而生畏,從內心就有著一種抵觸感,覺得自己離英美文學的國度太遙遠,認為英美文學的語言生疏,用詞陌生,難以理解,文學作品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歷史事件更是極為陌生,這就進一步拉遠了他們與文學作品的距離。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反而使學生認為文學課程非??菰餆o味。
二、現代多媒體教學模式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運用
在網絡資源及多媒體技術匱乏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容量小、信息量傳遞不足,學生的知識獲得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知識儲備,而一個教師即使再博學,也無法達到網絡資源所覆蓋的信息面。[3]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教師在教學中只有以變應變,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大膽的改革,在備課時應做好充分準備,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傳統意義上,多媒體一般包括以下幾種媒體:1) 文字和旁白;2) 圖案和插圖;3) 靜態的照片;4) 圖表和圖形;5) 視頻和動畫;6) 音樂和音響;7) 網絡。[4]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可將其分為以下四類:
(一)幻燈片的運用
自古以來,人類都是通過視、聽、嗅、觸、味五種感官來接受信息的,其中83%的信息是通過視覺從圖像中得到的。[5]英美文學課程中所介紹的許多作家及其作品對于中國學生都很陌生,如何加強學生的印象,使原本空洞的文字變成直觀的圖像展示在學生面前,是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忽視的。越是陌生的內容,就應該以一種更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方式來講述,以幻燈片的形式將作家的肖像及其代表作的出版物封面展示給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家作品的了解,激發學生閱讀英美文學原著的興趣。PPT課件的制作可以將跨時代的文學作品進行整合對比,可以引入更多的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參考資料,如作者生活的家庭和社會背景,作者作品的羅列,作品中精彩選段的呈現,從而能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在了解文學文本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不同時代的英美社會文化。
(二)視頻文件的運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大量根據英美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被引進到國內,學生可以更廣泛地接觸到英語語言文學,聲情并茂的視頻資料拉近了學生與英美文學所體現的西方文化之間的距離,學生們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英美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不應該只是停留在一時的視覺享受上,而應該借助視頻文件這座便橋走入英美文學的國度。英美文學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廣泛,課堂時間很難逐一詳細分析單個文學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之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限,在沒有把握作品全貌的情況下分析作品,只會加大學生理解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安排學生觀看由英美文學原著所改編的電影,在學生大致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故事情節及人物后,再利用課堂時間重點分析教材上作品選讀的內容,這時,學生根據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可以較輕松的理解原文,也可以在對比影視作品和文學原著時,形成自己的文學觀點,大大提高了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觀看影片,讓學生在人物形象和情節方面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就文學選讀教材中的選段進行講解,這時可以請學生自己根據上下文來分析文本選段,討論電影中的苔絲與哈下的苔絲這一人物性格表現有何異同,進而拓展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激發學生對文學文本閱讀的興趣。
(三)音頻文件的運用
視頻文件可以增強學生對英美小說的了解,而音頻文件則更適合被應用在英美詩歌的教學中。聽覺和想象力是理解詩歌的關鍵,英美詩歌中的格律只通過書面的講解很難被學生所理解,只有當學生直接聽到抑揚頓挫的格律時,才能感受到英詩之美。最古老的英語詩歌形式就是民謠,也稱歌謠,這些民謠就是以聲音的形式被傳載至今,現在,隨著人們對英語語言運用的重視,朗誦英美名詩的音頻文件已經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將這些音頻文件利用到英美文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如在講解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蒲柏的英雄雙行體或華茲華斯的浪漫主義詩歌時,都可以讓學生靜靜地聆聽,一同感受詩歌韻律。除了運用音頻文件來感受詩歌的格律外,教師還可以用它將音樂和文學聯系起來。《友誼地久天長》是世人熟知的歌曲,它被翻譯成了不同的語言,用這首歌作為一個引子來介紹蘇格蘭著名農民詩人彭斯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這樣一來,文學作品就能以音樂的形式來親近聽眾。
(四)網絡的運用
閱讀文學作品是學生作為個體從讀物中汲取精神營養的腦力勞動,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在文學教學中,教師是不能代學生理解的,作品意義是學生欣賞作品本身的結果,它不在教師的頭腦里,也不在作品的言語里,而只能由學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而網絡則是用來作為輔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工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課前利用網絡來了解課堂上所要講解的作家及作品,在課堂上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考察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情況,可以以簡單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熟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創作的背景,也可以師生換位,讓學生來介紹他所了解的作家及其作品,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教師還可以用電子郵件方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和寫作予以指導, 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批改作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學會上網搜索文學電子書和文學評論資料,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文學學習中。[6]
論文摘要:我國經濟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既懂英語又通曉英美國家文化的復合型商貿人才。英美文化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高等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因此學生應在課上課下多學習英美文化和相關的商貿文化的內容,使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斷提高,為將來在貿易職場上遠航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再加上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跨國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因此,既熟練掌握商貿知識,又具備較強英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商務貿易人才就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大多數的高校都開設了商務英語這一專業,并且社會上的許多培訓機構也都開始從事商務英語的培訓服務,共同來滿足我國貿易經濟發展對上述人才的需求。這種現象固然可喜,但是許多商務英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后,雖然他們的商務貿易知識和英語交際能力都很過硬,但是在從事實際的跨國貿易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溝通上的困難,主要就是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有時會嚴重阻礙貿易的進展,需要相應的對策予以解決。
一、文化與語言的關系
文化是一種社會形態,這種形態的存在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發展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語言是文化產生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語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任何一種語言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都包含著該國的文化因素,文化的發展也會帶動語言的發展。所以,要想成功的使用一種語言進行交流,只掌握該語言的四種基本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掌握與該國語言相關的文化因素,真正的把語言融入到與之相應的文化之中,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樣才能為語言交際的成功概率增加砝碼。
傳統的英語教學,都是把語言的四項基本能力:聽、說、讀、寫擺在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上,課程設置中培養英語基礎能力的課程占了很大的比重,這樣的課程設置使學生確實可以系統的打好語言運用的基礎,形成較強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但是,語言交際并不僅限于語言本身,聽說讀寫能力都很強的英語學習者在與以英語為母語的本國人交流時遇到障礙是屢見不鮮的。原因就在于我們在語言教授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文化在語言交際當中的重要性,有關英美文化的課程往往很少甚至沒有。這也是本文引言部分最后提出的問題的癥結所在: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缺乏掌握跨國貿易中必要的文化知識與相應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么說來,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的知識是有強烈的需求的,并且應該盡可能的掌握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識,以便在未來的跨國貿易中獲取更多的勝算。
二、英美文化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英美文化,特別是與貿易有關的文化因素在以英語為交際語言的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了解企業文化,掌握貿易主動
進入21世紀,國際企業在自身的發展當中開始愈發的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及內涵建設。企業文化也成為企業能否生存并取得良好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國際貿易當中,能否了解對方企業的文化內涵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貿易策略,對貿易的成功與否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其各個方面必定來源于本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如能學好英美文化,則定能打下理解英美企業文化的基礎,從而在國際貿易事務中掌握先機與主動。
2.減少交流障礙,提高溝通效率
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活動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活動。中國與英美等西方各國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的差異注定了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行為、禮儀和習慣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多的不同。比如說,一些貿易往來中最基本的一些禮儀和禮節是必須要掌握的,包括不同場合的著裝、打招呼的禮節,用餐時的禮儀等等。這些非語言的交際因素一旦缺失,是不能用語言溝通來彌補的。再如,在時間觀念、公私劃分、做事流程以及問題處理方式等方面,中國的企業與英美的企業肯定也存在著差異。另外,商務談判也是貿易中常見的重要環節,除去必要的談判技巧,關乎于文化方面的談判禮儀,如穿著打扮、舉止言談以及尊重對方的談判流程、制定符合對方文化習慣的談判策略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上述內容都是在國際貿易中與文化相關的關鍵要素,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如果在貿易的某一個環節中嚴重的違反或侵犯了對方的文化價值觀,就極有可能影響本次貿易,甚至斷送了將來貿易往來的可能性。所以,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如能掌握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尊重對方文化背景,努力減少國際貿易中的交流的障礙,提高溝通的效率,就能為未來職場中取得貿易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3.提高自身素質,贏得良好聲譽
對各種不同文化的學習,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與文化素質。文化素質不只是學校里所教授的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是指所學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包括哲學、歷史、文學、社會學等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通過語言或文字的表達體現出來、通過舉手投足反映出來,形成的綜合氣質或整體素質就是一個人的文化素質。這也是衡量在當代文明社會中人們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同時可以使人形成更加成熟世界觀、事業觀,從而就會形成好的工作理念態度,如以人為本、講求效率、積極穩健等。西方很多企業的都非常重視員工自身素質的建設與發展,因為人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企業的文化氛圍、工作理念、發展策略以及核心價值觀等都只有通過人自身才能得到展現。所以,向西方企業的員工素質普遍較高,企業發展的空間才得以延續。同樣,擁有高素質員工的西方企業更傾向與同類的企業合作,因此,國內的國貿從業人員就必須重視自身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以便在國際貿易中展現中國人較高的文化素質,為企業和自己贏得良好的聲譽和口碑,從而可以增加貿易伙伴,拓展貿易渠道。
那么,對自身文化素質的建設應該從學生時代抓起。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和未來職場上的貿易精英,應該自覺地深入學習英美文化,并以此為中心,展開與貿易相關的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為自己鋪好未來的職業道路。
三、商務英語學生的英美文化意識培養
1.在基礎課上擴充英美文化背景知識
無論英語專業側重于什么專業方向,其課程設置的一個重心都是以提高英語實用能力為核心的英語基礎課,例如精讀和泛讀等?,F行的大學英語教材可謂琳瑯滿目且各有特點,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在課文的選材上,有很多都涉及到了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內容,甚至有的單元就是以文化差異作為教學目標。這些都為教師在基礎課上向學生滲透英美文化的內容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例如,在《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的unit 7 the sampler和unit 8 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都是以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圣誕節為故事發生背景的,而且還分別包含了貧困、親情以及老年人社會地位等文化內容,教師就可以利用講解課文的契機,向學生們講解關于這些方面的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也為更好的掌握語言點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蛘呓處熆梢詫⒄n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內容先點出來,讓同學們回去查閱這些文化的資料,自己去吸收理解這些相關的文化內容。
2.開設側重于商務內容的英美文化課程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更需要與國際貿易和商務相關的文化知識,所以應該適時的開設側重于商務內容的文化課,例如商務文化、貿易(談判)禮儀等。這些課程的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商務文化意識,對英語國家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商務環境、管理理念、經營方式等都要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最好聘請有豐富實際相關經驗從業者來進行授課,會起到更好的效果。他們從業時的豐富經驗是課堂上絕佳的實例,能讓課堂知識更生動具體,并使學生從實用的角度更深刻的理解這些文化現象在貿易實務中的重要性。教學方法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在每節課設定一個文化方面的話題,教師對話題首先進行講解,然后舉出實例,最后讓學生進行討論;也可以倒過來,先以一個實例作為課堂的首項內容,然后鼓勵學生思考這個例子要反映的是什么文化現象,這個文化現象在中國和英語國家有什么不同等等。最后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在這堂課上學到了什么。筆者比較偏愛后者,因為這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鍛煉學生理解分析和總結的能力,并且通過在課堂上更多的親身參與,使得學生對所學的文化內容理解更深刻,并能在以后的實際貿易操作中更注重這些文化現象,達到滿意的結果。
3.鼓勵學生在課下多渠道了解英美文化并定期在課上進行交流
語言是一種實用的工具,僅僅依靠課上學到的內容是無法快速提高實際運用能力的。同樣,由于課本內容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對英美文化的認識也只能是管中窺豹,要想更多真實的深入了解相關的英美文化和商務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就應該走出課堂,在實際的生活中多方位的接觸英語,體會其中蘊含著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多觀賞英美的原版電影,尤其是那些寫實題材的生活片和情節劇,其中必定有文化方面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多關注英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與國際接軌程度的不斷提高,英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中國老百姓的身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英語現在越來越多的可以在商店、網站和報紙雜志中找到。生活中的語言最貼近語言的本質,也承載著更多的文化元素,多留意這方面的內容,必然會對英美文化的深入理解有推動作用。
教師可以讓學生定期的對一段時間內所搜集的語言文化素材進行匯總討論,達到資源共享,事半功倍的目的。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英美文化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從自身的素質培養和未來的職場發展兩個方面考慮,都有必要掌握足夠的英美文化知識,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缥幕浑H能力是國際商務貿易活動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學生應在課堂中重視英美文化的學習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學好英語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也為自己能在未來商貿職場上遠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萍.如何適應英美企業文化和用人理念[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0).
關鍵詞: 英美文化 特征 英語教學 方法
英美文化是附著于英語語言之上的廣闊社會背景,滲透于英語句式、會話、閱讀、寫作之中,對英語教學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筆者認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發揮英美文化對英語教育的輻射和影響,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情感投入。為什么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英美文化教育?原因在于英美文化有如下特點和意義。
一、英美文化的特征
①英美文化的國際性
當今世界,英美文化不僅是英語系國家的特有文化,也是全球范圍內主流的文化體系,不僅流行于西歐北美等老牌英美國家,而且也扎根于拉美、非洲、亞洲這些原本并不屬于英美范疇的國家。英美文化所體現的人文主義、禮儀制度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通行文化,深入世界各地,影響著不同膚色人們的意識形態。因此英美文化有著最廣泛意義的國際性,是國際社會的通行證,在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國際性社交禮儀,引導初中生提前與國際接軌,有利于走上社會后更好更快融入社會。
②英美文化的趣味性
英美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和背景,和我國的儒家文化有著巨大差異,在社交禮儀、行為方式、思維境界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別。這種差異在成年人的意識形態中體會可能不強烈,對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來說,則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興趣和求知欲,他們會迅速對這個不同于伴隨自己成長的母體文化的全新文化體系產生濃厚的興趣。探索新奇正是青春少年的最愛,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化教育,極大地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他們熱愛學習英語,樂于學習英語。
③英美文化的時尚性
就目前來看,英美文化依舊是當今世界的主流文化,體現著最先進的文化理念。時尚、流行是英美文化的標簽,也是當今國際文化的主題,這一點同初中生的心理要求是一致的,追求時尚是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最顯明的特征,對時尚的追求、對新鮮事物的熱愛是青少年健康向上動力的源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化教育,把英美文化的時尚性、流行性滲透到教學當中,會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增強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感情投入。
二、英美文化教育的教育建議
如何在教學中進行英美文化滲透呢?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提出如下幾點體會。
(一)、課堂上的方式方法
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英美文化教育,應該注意所引用英美文化題材的真實性。教師對于所引用的英美文化內容,應當有完全的了解,務必真實。只有真實的題材才能對學生心靈產生潛在的影響,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果題材不真實,或者有虛構成分,無疑會在學生心里產生疑問,動搖其學習英語的信念,結果適得其反、大打折扣。
②課堂教學中進行英美文化教育,應保持有效性。找一些與所授課程密切相關的題材,有效地表達蘊含在課程中的英美文化內涵,不能東拉西扯,邊緣化、寬泛化地引入英美文化題材,這樣既浪費時間,又不能有效的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
③課堂英美文化教育,還應保持開放性。所謂開放性是指以包容和兼收并蓄的態度來看待英美文化,并進行教學滲透,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和否定。我們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來進行英美文化教育,而非以消極的態度看待英美課程中體現出的英美文化,以免在學生心中產生抵觸情緒,打擊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課堂下的辦法
在課堂下進行英美文化教育,方式方法是很多的,我僅舉代表性例子說明。
①舉辦英語角
舉辦英語角,讓學生參與其中,自由自在地進行英語會話,會使他們最大程度感受英美文化氛圍,將自己的角色完全轉換成一個普通的英美人,暫時忘記自己的東方身份,完全溶入到英語的語境之中,接受英美文化的洗禮。
②表演英語話劇
英語課程中有大量的英語名著故事,課下組織學生把英語故事演變成話劇,讓學生們分擔角色、傾情演繹。英語故事是最典型的英美文化產物,表演英語話劇無疑是最大程度接觸并授受英美文化的方式和載體,應大力推廣。
③觀看英語動畫片
英語動畫片也是英美文化的產物,而且其觀賞性又比較強,也容易被學生授受,學生們能夠在英美文化氛圍中輕松地學習動畫片中的句式、單詞。
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可以在課堂下幫助學生學習共同英美文化,比如登陸上聯網,聽英語廣播等,不一一枚舉。
三、結束語
英語教師不應該將英語教學單純看作一門學科,只是機械地教與學,應該將英語教學學以致用,推廣到生活中,融合到社會中,接洽于國際化的大環境中,讓英語教學回歸到語言學習的樸素真諦中。
參考文獻:
[1]王洪波.試論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J]. 華章.2012,(8)
[2]牛曉亮.英美文化在英語教學初探[J].素質教育論壇.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