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9 16:49: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學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時期,除了一些美術專業學校之外,很多高校也已開設了相關的美術專業。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美術專業學科建設比較滯后,教學理念比較陳舊,實際教學效果也不是很好。人們對美術專業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和偏差,例如,不少人認為美術專業其實就是一種單純的繪圖畫畫,是一種專業畫畫技能。而對美術專業在設計理念和思維創造能力方面的認識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美術專業的教學更加側重制圖和繪畫技能的訓練,而對學生藝術設計理念和原始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足。從長遠來看,這種教學模式是不利于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
2、美術專業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和觀念影響深遠。
從當前美術專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可以看出,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和觀念依然發揮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敢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對當前專業發展的趨勢和市場實際需求把握不夠準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術專業的實際教學效果。
2.2缺乏科學合理的美術教育模式。
從當前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美術專業教學模式。現代化的美術教育理念沒有形成,其結果導致美術專業教學基礎單一、學科建設跟不上時代需求,重點不夠突出。
3、美術專業學科建設的基本思路
3.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隨著我國對經濟增長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實踐應用型美術專業和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開始增多。比較明顯的例子,在動漫游戲行業,近幾年發展非?;鸨?,而相關專業的人才,尤其是優秀的藝術設計人才,非常缺乏。從這方面來看,美術專業學科的建設,一定要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在經過深入細致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合理設置相關專業,并及時對課程體系的內容進行調整。
3.2優化專業配置,探索美術相關專業的互動教學
。美術專業的范圍要適當擴大,同藝術設計、電腦美術、服裝設計和攝影等專業深度結合,擴大專業學科的跨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不同專業的特色優勢,提高學生對美術專業的理解層次,通過相關專業互動教學的模式,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深度整合,減少學生重復學習雷同知識的負擔。
3.3建設高水平的美術專業教師隊伍。
美術專業學科的建設,要注重從人的層面做起,首先應該是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因為,教師的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肩負著推進學科進步,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要建設高水平的美術專業教師隊伍,把教師人才隊伍的培養提高到重要的戰略高度,培養一批專業理論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敢于大膽創新和實踐能力強的優秀美術教師人才。
3.3強化美術專業基礎教學,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
在美術專業學科建設過程中,要穩扎穩打,切勿過激冒進,要強化美術專業基礎知識教學,讓學生打牢基礎,擴展學生學習的范圍,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平面和立體結構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等獨立而又互相作用的知識模塊,從而使美術教育擺脫藝術家個人化、自由化、非科學化的主觀傾向;美術教育,堅持工作室(車間)制的教育模式,讓學生親自參與制作,充分發揮其潛在的創造能力的教學方法,突破以往紙上談兵的局限??梢哉f美術專業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美術專業是一種美學藝術,美學藝術教育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和主觀性。基于這種情況,教學要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基礎課教學。同時,還需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強化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不是技術教育,單純的技術傳授不是現代藝術教育的全部內涵,深厚的文、史、哲修養是視覺文化創作者必需的文化積淀。
3.4美術教育理念要與時俱進、兼容并包,不斷創新教育方法。
繼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強化創新意識,現代藝術領域之寬,跨學科之廣,綜合性之強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區要繼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既博納中西古今文化之精華,又吸收中外藝術教育的有效資源,以此營造一個寬松而充滿活力的學術與創作氛圍,旨在強化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相關院校應圍繞教育教學的核心任務開展學生工作,現代美術教育方法著重從培養專業復合型人才。較之以往的傳統教育方法,現代設計教育應該主要強調“啟發式”、“協作參與式”和“開放式”三種教育方法,以此作為傳統教育方法的補充和更新基礎。
4、結語
關 鍵 詞:美術專業 色彩寫生 教學方法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高速發展,美術院校招生比例逐年擴大,學生色彩基礎差且程度參差不齊的現象正不斷困擾著美術院校的基礎教學。色彩寫生是美術專業的重要課程,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觀察方法和表現手法的一個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大學美術專業在色彩寫生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諸如:忽視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對色彩的觀察與理解不夠重視;教學方法簡單,模式陳舊;教師教學隨意,缺乏針對性;缺乏對教師進行行之有效的評價與監督的體系等。其產生的直接結果是學生對色彩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賴心理強,缺乏創新的意識與能力。這些都在制約著色彩寫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近年來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色彩寫生能力,進而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美術人才的呼聲日益高漲。由于學生在入學前很少受過色彩寫生的專業訓練,加上藝術鑒賞能力不高,色彩知識欠缺,觀察方法不正確,因此,在色彩寫生教學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斷地改進與提高。
一
美術鑒賞具有藝術再創造的性質,作為藝術鑒賞對象的藝術作品,既是藝術家認識生活的成果,也是鑒賞者再認識的對象。WWw.133229.Com要使學生明確美術鑒賞對色彩寫生課的重要性,通過美術鑒賞課教學,參觀美展等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理解繪畫色彩的表現規律。在鑒賞作品時,要盡量選擇原作,原作的筆觸清晰,肌理層次分明,色彩效果生動,印刷品無法取代。如果為條件所限,也可以選擇畫幅大、拍攝清晰、印制精美、色彩還原準確的作品。在鑒賞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引導學生聚精會神地反復觀賞、品味,有的作品細節生動,有的作品整體和諧,有的作品技藝精湛,因此,要通過鑒賞別人的表現手法,汲取畫面中的精華部分。通過對作品線條、色彩、形體、構成的琢磨,體驗和諧、平衡、對稱帶給我們的美感因素,以此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鑒賞過程要有針對性,例如:針對學生寫生時出現的色彩單一、色彩冷暖意識模糊、片面強調固有色的通病,可以著重欣賞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印象派在觀察方法和表現技巧上的大膽創新,在畫面光與色上的大膽突破,對學生有很好的啟迪作用,色彩寫生時他們不再只盯著對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線、環境和固有色中去尋找色彩變化。
二
自然界的色彩雖然變幻莫測,但又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地與實踐相結合,就能正確地掌握色彩規律。
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光與色的關系。沒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陽光,在不同的時辰也會有不同的變化。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面對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時間畫一張畫,生動地表現了不同時辰、不同光線下同一景物所產生的微妙變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印證了一般情況下,早晨和傍晚的陽光、火光為暖光;中午的陽光、天光、月光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同為暖光,傍晚的陽光就比早晨的陽光要暖;同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與色的關系,學生們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環境色與固有色的相互關系,畫色彩時不再一味從固有色出發,而是充分考慮了光源色和環境色對物體的影響。例如:畫綠樹不再只用純綠色去表現,而是用不同的顏料調和成不同冷暖、深淺的綠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線、環境相協調。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論學習的重點,它包括色相、明度、純度。寫生中學生們對原色、間色、復色的相貌較容易識別,而對混合次數增多產生的色相就難以識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觀察方法去加以識別。色彩往往由于其明度和純度的變化產生了無窮的魅力。教師在上理論課時,要特意布置相應的練習,讓學生用畫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純度變化規律。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行之有效。在寫生中,學生們大都能用單純的顏色,經過調配、組合,產生豐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寫生中的一些難題在理論學習中得到了化解。
三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在《遺囑》一文中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都是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提煉出寶貴的藝術精華。沒有觀察就沒有齊白石筆下游動的蝦、跳動的蛙、橫行的蟹……就沒有莫奈筆下變幻的教堂、多彩的睡蓮……
人的眼睛都能觀察物體,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正確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察方法是畫好色彩的重要前提。在訓練色彩的觀察能力時,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先天條件、接受能力各異,所以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學生對色彩感受較敏銳,一旦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學生對色彩的感覺能力較弱,又沒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盡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進步不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統一的要求,也要考慮個體的差異,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要讓學生明白,在對色彩的辨別上,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獲得較好的色彩辨別力。有的人雖然對色彩的感覺更具有天賦,但不進行科學的訓練,只會局部地辨別色彩,一旦從整體的角度來辨別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色彩的微妙差別時就感到束手無策了。
在自然界中,物體的色彩千變萬化,錯綜復雜,如何從復雜的色彩中找出其規律性,就必須首先學會整體觀察,觀察中要善于發現造型的優美、色彩的和諧,把握物體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關系。有些學生在觀察中往往容易犯孤立地看某一部分、不與其他部分進行整體比較的錯誤,結果畫出來的色彩基本上是物體的固有色,缺乏光源色和環境色所帶來的變化,這是色彩寫生時最忌諱的。要想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反復強調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物體的局部應該服從整體的需要,局部的色彩再豐富,也不能影響整體的色彩關系。觀察時還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比較、鑒別,注意冷暖對比、明暗對比、純度對比。不進行物象間明度的比較,就無法獲得黑、白、灰的變化關系;不進行色彩的冷暖比較,就無法獲得正確的色彩關系;不進行色彩的純度比較,就無法感知物體的色相特點。
四
色彩寫生技巧的訓練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必須全面熟悉這門課的教學,掌握該課程一系列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只把課前畫好的范畫、作畫步驟圖展示給學生,而應該在課堂上加以演示,從構圖、落幅,到鋪大色塊,深入刻畫,調整完成,都要邊示范,邊講解,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見的技法,如干畫法、濕畫法、干濕畫法、刀畫法,以及如何用筆、如何用色,也應該進行示范。教師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學生通過觀看教師作畫,對寫生的方法步驟和表現技法一目了然,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激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具體示范時,范圍要大,要讓全體學生都能看到,對重點、難點問題要反復強調。當寫生過程遇到障礙時,要及時演示。例如,有的學生畫面上常出現臟、灰、粉的毛病,教師就要對其進行調色和用筆的示范,并指出產生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具備其他畫種的知識,加強畫種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學生作業的相互觀摩,也是直觀性教學的有效形式。教學中要及早發現優秀的作業,指出畫面的精彩處,使其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對于有典型問題的作業,應提示大家注意,使類似的問題得到及時糾正。一張作業完成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地發表意見,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必要的小結,肯定成績,提出不足,或進行作業展示,對下一階段的教學提出新的要求。
五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程序和方法,加深對重點、難點的體會和理解,是確保色彩寫生順利進行的有效手段。
(一)單色畫練習
素描是繪畫的基礎,單色畫是素描的另外一種形式,學好單色畫,對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豐富色彩寫生的表現手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有較大益處。為了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可以先進行色彩的明度變化練習,以培養學生辨別色彩明度的能力,接著便可進行室內單色靜物和室外單色風景的練習,為色彩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有了單色畫的基礎,在光感的表現、空間層次的處理、色度的變化、水分的掌握、筆觸的運用上也就有了一定的適應能力,色彩寫生中的一些難題,在單色畫中得到了化解,為畫好色彩鋪平了道路。
(二)大色塊練習
剛開始作畫時,學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對色彩的感覺也較敏銳,這時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用大筆觸準確地表現出物體大的色彩關系。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因長時間作畫,感覺遲鈍,或過多地表現細節,忽略整體的現象。這種大色彩稿可以保留下來,畫長期作業時,用它來比較大的色彩關系會很有幫助。
(三)色彩冷暖練習
冷暖是構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動。在寫生過程中,學生往往注意物體的明度和色相,忽略了冷暖,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色彩冷暖的訓練。在室內作畫,物體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陽光下作畫,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況下,物體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須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須偏冷。同樣的色彩,離我們近的暖、遠的冷。
教學中可以依靠畫色表的方式進行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前進與后退的練習,也可以通過畫不同光線下不同距離的物體,來達到練習的目的。
(四)循序漸進的練習
如何使課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順應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這是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我國古代,墨子曾提出:“量其力所能及”的教育方法。在循序漸進向前發展的同時,就要考慮量力性。在色彩寫生剛進行時,應該先畫結構清晰、色相明確的物體,由于它簡明易畫,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功的體驗,再畫結構復雜、色彩微妙的物體時就不覺得太費力。例如掌握了室內靜物后,再去表現室外景物,這也是循序漸進。室內靜物穩定不變,較少受時間、氣候的影響,作畫條件相對舒適,學生可以反復推敲畫面,潛心研究物體的色彩關系。而室外景物變幻莫測,受時間、氣候的影響較大,作畫條件又相對艱苦,難度也就更大。所以,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室內作畫經驗后,才能更好地表現室外景物。
對于初學色彩的學生來說,寫生中可能還會碰到許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注意學生反饋的信息,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奚傳績.美術鑒賞 [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一)一流中央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中央高校屬于國務院部門直屬高等學校,簡稱“中央部屬高?!?,是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直屬管理一批高等院校①。我國中央部屬高校共117所,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共36所,B類3所,包含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共33所。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學生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問題并制作出擁有設計感和美學形象的理想模型和解決方案,最后提交論文論述。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形象聯想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互結合,自然科學理論和人文關懷情感相互交融,由此可見,藝術類專業是一種既富有美學性、實踐性,又擁有科學性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幾乎都設立了藝術類專業。一流中央高校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以總結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創新性和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角度的新穎性、創造性、理論水平和現實意義、綜合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寫作水平、學術水平和格式的規范化都會有較高的要求。例如,江南大學作為江蘇省教育部直屬的一流中央高校,對各類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評分標準中,指導教師評分占30%,評閱教師評分占20%,答辯評分占50%,畢業論文(設計)總評分折算成五級計分的方法見表1。
(二)地方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地方高校是指隸屬于各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普通高等學校,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財政或地方行政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在我國共有2500多所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②。地方高校相較于一流中央高校的實力沒有那么強勁,學科特色相對較弱,但是省級政府為了使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來推動地方發展的軟實力,極力支持高校教育。因此,在上海、江蘇、廣東等高等資源集中的省市,涌現出了一批可以與一流中央高校想媲美的高水平大學,例如,蘇州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上海大學等。這類高校的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評分基本都采用統一的“334”標準,成績采用的也是五級計分方式。相較于一流中央高校,地方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藝術性、創造性、合理性、表現手段的完整性、規范性和制作效果的要求相對減弱③。藝術類的畢業設計(論文)涉及到美學上的藝術性評判,因此,個人的主觀性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從指導教師的角度來看,學生能否熟練地綜合運用到所學的藝術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對所研究的問題能否提出較為深刻的分析和獨特的觀點,是指導教師評判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能力的主要條件。其次是設計(論文)方案設計的可行性和科學素養。從評閱教師的角度看,學生將藝術理論和設計實踐結合,在通過模型或圖紙等表達理念的時候,邏輯性和理論性要明確。其次是考慮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性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答辯小組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回答要具有現實的藝術理論根據,思路清晰,論點明確。
(三)貧困偏遠地區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貧困偏遠地區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并非高校的主力專業,在帶動地區的教育水平和經濟能力方面并不能起到領頭作用,因此非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并不會投入過多的經濟支持或教育資源在此方面。例如,廣西大學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的判定以指導教師為主,占據45%,評閱人和答辯成績分別占20%和25%,剩下的10%為格式的判定。在此情況下,指導教師的評價具有很大影響。再如,較偏遠的內蒙古大學,在藝術類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中,主要側重于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學術水平和使用價值,再次是格式,學生的答辯成績即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相對來說,這種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和評分標準并不完善和詳細,在答辯過程中去考察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度、質量、以及撰寫的水平和規范程度等,顯得較為急促。
(四)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民辦高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工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蚱渌逃龣C構④。然而,民辦高校因為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在藝術類專業中更是明顯,因此民辦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理論基礎薄弱,且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都不是很強。同時,由于民辦高校的教學能力有限、投入資源過少、管理人員稀缺等原因,因此在學生的課程設置中,還是多以教授理論的傳統授課方式為主,實踐訓練不足,使得學生比較難以兼顧到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這一方面。在這種背景下,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可以說是四種高校類型中最低的一個了。在字數要求上,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論文不得少于2500字,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充足,有實用性和創新型,整體語言流暢?;旧现灰獫M足以上的要求,便可以通過畢業答辯。
二、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述評
(一)美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國內美術類專業院校在藝術理論培訓和專業技術知識訓練上,都擁有一套相對完整且獨特的教育系統,美術類院校主要將專業分為設計類專業和藝術類專業。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本專業的畢業創作(設計),并且結合自身畢業設計實踐來撰寫畢業論文,重點是強調出對本專業的畢業創作理性依據的表達,或對創作的創新性和原創性做出陳述分析。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例,央美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在傳播藝術審美和引領學術構建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追求的是學生自由意志的發揮和求索精神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多注重身邊的環境,加強自身的自覺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上,篇幅的大小不做硬性規定,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展現出大學四年學習過程中對于藝術的認知和審美的理解。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開題階段,需要考慮選題的學術意義和社會價值性,以及選題研究完成后的可行性。創作的價值評判以對藝術傳統的繼承性和傳承性來作為一定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凸顯出學生專業上的特性以及專業深度。
(二)音樂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所謂音樂學位論文,與一般音樂學術論文的定義如出一轍,“是指針對音樂某一領域中的某些現象和問題進行系統考察、分析與研究后所撰寫的文章”⑤。在我國對于音樂類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并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而且各個高校對于音樂類的論文寫作重視程度不同,部分院校雖然設立了“音樂論文寫作”課程,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更多的是講解論文的寫作格式規范和文獻的查閱方法,這也使得音樂類院校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參差不齊。一般情況而言,畢業設計(論文)需要凸顯出創新型和原創性,對于已經被進行過細致研究的論題,一般不會有更新穎的闡述,相應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分也不會很高。其次,學生的學術敏感度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很多學生的畢業選題大多是對某個研究點的粗淺認識,很少有能夠為學術發展提供借鑒成果。最后,畢業設計(論文)的邏輯論證和解釋說明相互參證的過程也是作為評判論文的參考標準。邏輯論證的過程如果只擁有理論而缺少富有層次的解釋,論文的整體結構就會出現空洞感。同樣的,只有簡單的解釋描述而沒有足夠的邏輯理論支撐,論文的文化內涵就顯得十分淺薄。只有將兩者兼容并蓄,貫穿于行文之中,才能使得畢業設計(論文)的論點清晰,邏輯嚴謹。
三、綜合性高校藝術類專業與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差異分析
(一)畢業設計(論文)內容要求的差異
綜合性大學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差異性較大,可以分為一流中央高校和普通高等學校來進行分析研究。一流中央高校在發展過程中,不僅保證本學校一流學科的獨特優勢,同時帶動學校院系共同進步發展。因此,藝術類專業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同樣得到了重視,學院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在不斷學習藝術類學院教育系統的過程中,結合本校的優勢和特點,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理論和課程設置。因此,學生受到的教育系統同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并無太大差別,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要求上,設計的規范性、設計的創造性、選題的范圍和畢業論文探討性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普通高等學校與藝術類院校的不同之處,首先在于教育偏重方向不同,綜合類大學的教育以理論研究和科學競賽為主,大多采用的理工類的設計管理模式。在畢業設計(論文)內容的要求上,藝術類專業院校根據不同的專業,要求學生通過創作實踐出一份具有體量感的作品,設計類要求多以解決現實性問題為主,包含人文關懷性;純藝類要求展現學生自身的藝術性和審美想法,以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要求設計實踐及創作實踐和畢業論文結合在一起,以畢業設計的作品入手,或深入解析創作實踐所涉及的專業知識,或分析問題現狀,論述創作作品所蘊含的深意和未來的可行性等。而綜合類大學的藝術專業的論文常常和創作實踐作品脫節,沒有起到創作和理論相互交映的作用。
(二)畢業設計(論文)展示方式的差異
首先,由于綜合性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學生的畢業設計受到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大多數的高校在進行學生畢業設計展覽時,都將展覽置于校園展館內,主要面向校內師生進行觀展,觀展人數和群體狹小。其次,學生在畢業季的作品對于學生的工作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而校內布展限制了學生和社會資源的結合,使師生缺乏對行業內人才需求的有效認識。與綜合性高校不同的是,藝術類學院每年都會進行專業性的畢業設計展覽。例如,自2010年開始,九所重點美術學院便開始聯合舉辦“‘千里之行(全國版)’活動,敏感、真實地反映出當代背景下中國學院藝術的教學水平和成績;為我國美術教育研究提供了一個學院與學院之間,學院與社會藝術生態之間比照的平臺”⑥。迄今為止,“千里之行”已經舉辦了10屆,每一屆的學生都展示出了自己對于藝術的獨特想法,雖然無法同“大師”作品相比,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生長空間和藝術創作空間。
(三)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方式的差異
綜合類高校因為專業的不同性,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結果各有特點,但答辯形式基本上還是采用了傳統的管理模式,沒有按照不同專業的形式特點進行設計,產生了一刀切的現象。學生無法在答辯時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對畢業設計的理解和看法,同老師的在思想和專業上的交流大大削弱。而藝術類院校每年都會舉辦畢業設計展,給予了學生充分的空間和平臺進行展示。針對不同的專業,設立不同的展廳,答辯小組可以現場觀摩學生作品,聽取學生對于作品的解讀。涉及到交互形式的畢業設計,教師也可以進行互動體驗,更好地了解學生創作的內容。整體的答辯過程以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為主,以學生對創作思路的分析,整體設計概念的闡述為輔,兩者緊密結合,互相映現,保障了在畢業設計和學生答辯評分的專業性和公平性。
(四)畢業設計(論文)培養目標的差異
綜合性高校藝術專業和藝術類院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上,有一定的相同之處,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藝術素養的提升、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藝術理念意識的培養,都是兩者進行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這也是學生在畢業之際所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然而,和綜合性高校不同的是,美院所擔負的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重在培養學生對于自身和周遭環境的感知認知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和實踐轉化能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個學科領域的相互交錯,使得藝術領域也延展出了新興學科,對于傳統的延續和現代的發展的把握,使得藝術類院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變化。在錯綜復雜的文化交織網中,導師要在教學中清晰地把握學生的發展方向,尊重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思考和探索。
結論
綜上所述,國內高校受教育資源、地理位置、富裕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在藝術類專業上展現出來的教育成果也是良莠不齊,因而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也會因此產生差距。另外,藝術類的學科不同,所針對的標準也不同,美術類要求有實踐成果和理論分析,并且二者相互交織,而音樂類由于學科的特殊性,成果展示形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論。通過對綜合性高校藝術類專業與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內容要求、展示方式、答辯方式、培養目標的差異研究,針對藝術類教育的特點,綜合類高校應該開始思考如何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新型育人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田湘.合并,還是另謀出路?[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4(06):66-67.
[2]陸瑩,樂曉丹.江蘇省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投入結構對績效的影響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3,24(06):16-21.
[3]代福平.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的新定位[J].紡織教育,2011,26(02):123-125+134.
[4]吳慶.民辦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0.
[5]王建朝.高等院校音樂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和寫作的問題透視與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7(12):24-28.
關鍵詞: 美術學 中國畫課程課程 整合模式
高校人才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培養定位的準確與否和培養方案的優化與否,高師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引起了學校和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美術學專業基礎課程如何整合?整合的理念將給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等方面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以怎樣的影響?課題組在分析高校美術學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的現狀及中學階段美術新課改所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整合的理念和路徑提出了建議。課程設置的調整成為工作的焦點,如何將原有課程整合形成新的課程體系已是眾人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研究主要采用了調查研究法和實踐研究法。在調查研究方面,課題組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研究人員帶領若干學生依托本區域教育科學研究機構,遴選幾所中學進行教學試點,即一方面收集現任職的中學美術教師對新課改以來針對師資要求的許多意見和建議,其中初中階段的中國畫課程在教法上和知識結構上對師資的要求作為調研的重點。另一方面選派部分大三、大四年級學生到選定的中學進行聽課、試講等教學見習或實習活動,收集學生反饋的意見。將收集的信息整理,得出如下結論:①對于新課改教材,教師理解和運用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現任教師提出了一些今后尚待改進建議;②現任教師不能完全勝任教學,即所采用的手法較單一,把握教材的能力不強;③在讀大學生前后兩階段的見習或實習效果區別較大,高校的課程改革成敗與否很重要。另一部分研究人員重點走訪和調研相關高校,得出以下結論:①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照搬專業院校模式的現象;②現行的高師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完全滿足基礎教育階段師資需求。
在實踐研究方面,課題組將重點放在三個方面:①是在本校和相鄰院校進行課程整合試點,有中國畫專業方向中的《中國畫筆墨基礎》,也有素描課程中相關技法和材料的整合,如《構圖學》、《造型基礎》;②是對這些課程的學生習作收集并舉辦教學匯報展,收集的習作信息在1000幅以上;③是全過程跟蹤大四年級教育實習,將實習生上課的綜合意見和評價的結果進行分析來指導其它年級學生的質量,并為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課題組將所做的工作和得出的結論歸納如下:
一、降低專業性,注重形式語言探究
長期以來,高師美術學專業中國畫課程設置中偏重對人物、山水、花鳥畫技法較為系統地學習,教學要求突出中國畫傳統技法掌握的程度。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反思,認為調整課程設置方能切中問題的要害,將人物、山水、花鳥畫中形式語言的元素抽離出來,開設《中國畫筆墨基礎》課程。該課程教學要求是將過去對造型的重視轉變為對筆墨結構和運行方式的重視,即將外在的符號內化為對形式語言的探究。其主旨包括了解筆墨傳統美學的傳承價值與應用,了解中國畫教學實施狀況,賦予“筆墨”以新的構成形式,引導學生在流變的態勢下發展筆墨的觀念等。從教學實證所反映的狀況看,這種整合,大大解放了學生的思想,使他們擺脫了過早依附于對象、摹擬對象的局限,在學習具體的內容之前親近了筆墨、接受了筆墨、感悟了筆墨。解決了過去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以學生造型能力的差異來評價學生而給學生帶來的不平等,現在評價學生的標準是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求知興趣。
在課程調整后,《中國筆墨畫基礎》所使用的教學資料主要是學術刊物、專著和畫冊,如《美術》、《國畫家》、《美術研究》、《中國畫構圖藝術》、《當代名家藝術觀》、《當代中國畫名家》等,學生也在課前準備了一定量的學習資料。這種不局限于一本教材的學習、研究方法,能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挖掘學生的個性差異,尋求適合學生個體的筆墨趣味,改變了過去較為單一的筆墨方式,呈現出較為多樣的表達思想、表達情感的筆墨和圖式。從本校05、06、07級美術學專業學生基礎學習來看,習作數量明顯增大,學習資料明顯偏重高格調、高品位、學者味濃的范本,基本擺脫了程式化、圖解化的范本,學生收集資料的意識越來越強,平均每人每年購新書不少于三本,為后續的中國畫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增強人文性,理論與表現技能并重
人文素質是高師院校學生應加強的內容,因此學生應針對文化底子薄,普遍偏重專業知識的現狀,加大人文修養課程的選修。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繪畫技能教學應置于深厚的文化根基之上,以使高師美術培養對象具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全面的文化理解力,故將中國畫史、畫論、基礎知識和人文素質等內容整合構建《中國畫理論基礎》課程。在實證研究過程中,我們以國畫班為例,以講座和其它形式將《中國畫理論基礎》課程所涉獵的內容賦予實施,通過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來反饋學生思考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提高。逐步從純技術的層面轉向對人文素質教育、傳統文化、理論學養、實踐能力的重視。我們在實施過程,遇到的主要問題有:①理論學習不能完全脫離教材,而目前尚無可借鑒的較為完整系統的理論教材構架,除了理論課教師的努力外,各門專業課教師也需負擔一定的研究任務,容易出現一定松散和難協作的現象;②編撰教材工程量大,理論師資的儲備有限,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余,很難集中優勢和精力做嚴謹的理論研究。我們的做法是:①加大教師的培養力度和科研任務,每年需申報課題和發表學術論文;②加強與出版單位和科研學術機構的協作,鼓勵主編和參編教材;③邀請國內名家來校舉辦學術講座,指導青年教師開展學術研究工作。近三年專任教師出版專著八部,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申報課題項目10項以上,這些實踐和已取得的學術成果有力支撐了教學改革,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的提升。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自覺行為和自學熱情也驗證了推行課程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將理論和表現技能并重更好地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04、05、06級國畫班學生入選國家級、省級畫展參展的在60人次以上,其中獲國家級金獎兩人,兩名往屆畢業生作品入選2009年全國第11屆美展,15人考取碩士研究生,2010屆畢業生中26人參加了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參與大學生研究性項目和論文獲獎10人次以上,畢業論文優良率達88%以上。
三、以中小學師資需求為指引,寬口徑、厚基礎、重綜合、重創新
課題組在2006年成功申報湖南省“十一五”教學科學規劃課題以后,恰逢我校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又確定為教育部全國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在此期間我們將課題研究與專業點建設相衍連,在課程設置上加大師范特色和人文課程,將高師人才培養方案與基礎階段師資需求對接。主要以實證研究的方式,在所在地區選擇三所初級和高級中學進行試點。例如,洞庭紡織印染廠子校實驗基地負責中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教學與反思的研究;岳陽中學實驗基地負責高中階段美術課程整合后教學應用與行動研究等。這些學校為學生進行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提供了平臺,近三年共計120名學生在這些學校實習,累計承擔課程近800節,實習生同行聽課1600節以上,撰寫教育調查、研究報告120余篇,其中被實習學校采納10項之多,還有16項成為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及研究內容。
在省、市兩級教科院有關專家的指導下舉辦了一次全市性的美術教學作品觀摩展,組織了兩次美術課堂教學觀摩,對六堂美術課進行了評價和指導(其中三人為我校06級師范生)。更為可喜的是,近三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明顯提升,有6人應聘到省直大專院校任教,有28人應聘到省內外高級中學任教,還有5名畢業生遠赴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深造。我校為社會輸送的畢業生基礎厚實、綜合素質高、適應性強、勇于挑戰,普遍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其中一些尖子人才迅速成為各級學校的教學骨干。目前所獲得的實證研究成果為課題組今后作進一步研究增添了信心。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光的碩士論文《美術考前班現象研究》中講述了“考前班的出現,反映了我國基礎美術教育和高等美術教育系統銜接出現了斷裂,但是美術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國教育體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對于現有的高中美術教育應試的補充?;A美術教育和高等美術教育之間的銜接將是我國美術教育體制變革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敝x裕宣的《透視廣東美術高考補習現狀》介紹了改革開成二十多年來,隨著廣東高等美術教育的迅猛發展,遍布全省的美術高考補習班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成為中等美術教育的補充型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以專業補習、生活管理和高考資詢為一條龍服務的美術高考補習新產業。作為廣州美術教育中一種頗具規模的新形式,尋找他形成和發展的根源,客觀全而的透視剖析它給社會和高等美術教育帶來的積極意義和負而影響。南京藝術學院黃從威的碩士論文《美術高考現象的分析及建議》一文中指出影響美術高考培訓的主要因素是國家考試制度,次因素是美術類專業的擴招產生的,從而說明了美術教育的生態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美術培訓”成為功利性的產業而存在,影響著美術高考的正常進行并產生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杭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尹玲的《美術高考現狀調查與分析》中以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所在的轉塘鎮為調查對象,對現階段美術高考培訓機構發展現狀及學生學習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和總結,得出了“藝考熱”有所降溫,總體趨勢向理性發展的結論。提出了美術培訓的健康發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加大相關政策法規的力度和培訓機構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從理性出發,從興趣出發而選擇美術高考這條路。首都師范大學李澤云的碩士學位論文《校外美術教育市場化初探》提出校外美術教育市場化繁榮背后所隱藏的價值觀、師資、教學質量、教育設備、教學管理、教育內容陳舊、部分辦學機構不穩定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①政府對美術高考培訓既要扶持又要監管;②家長參與教學管理;③教師提高教學質量;④創業者建立并鞏固自己的核心教師隊伍、強化社會責任感的同時創立自己的個性美術高考培訓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術高考制度與美術高考的關系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謝建華在《美術高考制度的現狀分析與對策》通過分析認為目前美術高考制度存在幾個方面弊端:①對文化理論課程的輕視;②考試內容的固化和單一導致對中國傳統藝術及世界藝術多元化的漠視;③對創造能力的湮沒;④美術高考內容與學生所報專業的錯位。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上述問題:①錄取時,文化與專業要并重;②美術高考中,對中國傳統及民間藝術的側重;③考題應根據不同專業有不同變化,加大對藝術綜合能力的考核;④對考題的審美標準應多元化,強調藝術創造力;⑤在閱卷中,實行初審、復審、終審三步驟,評審老師年齡老、中、青搭配;⑥美術人才的民間選拔與高考選拔相結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的李勃和吳杰的《對美術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議》跟上文大同小異,都強調了文化和專業并重、傳統與民間藝術的側重、藝術綜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光的碩士論文《美術考前班現象研究》從高校擴招、社會和需求壓力、高校變革等方面闡述了美術高考制度是導致美術“高考熱”的根源。
三、美術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學藝術學院的楊帆在《試析美術高考培訓產業對大學生就業的積極作用》中對美術高考培訓產業的發展現狀、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從美術培訓產業對美術類大學生就業具有積極作用。浙江工業大學的王東在《高考美術“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術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術“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開其中弊端的解決方案。
四、美術高考相關的教學方法論的闡述和新解
首都師范大學的席衛權博士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國內普通中學藝術設計教育研究》中從新的視野和新的角度闡述并提出了被忽視的設計教育在普通中學美術教育中所體現的更全面的教育價值和綜合課程優勢。提出了:①歸屬
一、多媒體數字技術讓地方特色美術欣賞課程更直觀,更形象
美術欣賞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欣賞過程中,經過反復觀賞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藝術品的豐富內涵,畫中美的動人的藝術形象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和色調,不僅能使觀賞者得到視覺上的,而且可以從它的內容上體驗到作品中體現的情緒和思想感情,使學生情感上產生了共鳴,并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對社會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能力,喚起了創造美的意念。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將數字技術與地域特色美術資源進行整合,在美術欣賞課程中實施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教學,通過生動、直觀的形象教學,為學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欣賞淮陽“泥泥狗”和??h“泥咕咕”,教師利用數字技術收集到有關淮陽“泥泥狗”和??h“泥咕咕”的圖片、制作過程及其細部的紋飾色彩,所需畫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局部的放大觀察,使學生以更為細致和直觀的方式感受中原民間藝術的神秘、厚重、原始、瑰麗及古拙的藝術形式。
二、圖形軟件為學生表達和反映自己的創意提供形象化的手段
通過對鍵盤、鼠標的熟練操作,學生的創意可以從構思開始。當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圖形軟件后,通過不同的工具、材質、肌理等的表現,計算機屏幕會迅速做出反映,產生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這些都將使學生獲得創作上的啟發。
在美術專業進行地域特色教學的研究,是為了使高校美術教育更快地走出一條特色之路,應用計算機圖形軟件,學生可以更快速地進行地域特色美術形象及色彩的創作實驗,計算機是數字化、智能化的機器,它可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以幫助學生完成一些有規律的、復雜的創作任務。在最初的構思階段,學生可以進行海闊天空的暢想,追求自我表達的思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用電腦完成他們的藝術追求。通過利用數字化技術輔助傳統美術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節省了創作時間,擴大了學習范圍,是學生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思維訓練和造型訓練上,正好與美術教育的宗旨不謀而合。
三、網絡技術彌補傳統學習模式的不足
我們要在高校美術教育改革中通過相應改革措施把內涵豐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資源應用到美術美術教學中去,從而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但要全面而完整地進行展示是不可能的。那么學生要想獲得相關的知識有沒有相應便捷的途徑呢?答案只能是利用網絡技術。網絡上有更為豐富的知識和信息,就地域文化而言,打開各地文化網址鏈接就會讓學生大開眼界,它們皆可成為一種輔助的教學參考,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本區域的特色文化。
總之,要培養新時期健康、全面發展的美術人才,就必須借助數字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更好地開展地域特色教學研究,就要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探索課程教學新模式,注重吸收現代教育手段的新成就,將現代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納入專業理論課程之中,使數字化資源整合成為美術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在培養美術專業學生的過程中,應在多媒體理性技術的學習中突出實驗性,增加體驗性,從而保持學生的敏感性,預防數字化技術對藝術類學生敏銳感性的沖擊。
參考文獻:
[1]劉粵韓.繪畫教學中的數字化應用的思考[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
[2]趙峰.多元化教學在中國高校油畫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8(5).
[3]金暉.地域性與生態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美術學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09(7).
[4]常寧生.穿越時空—藝術史與藝術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徐建融,錢建熹,胡知凡.美術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張XX教授關于《高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的專題講座,針對當前教育熱點問題,使我對高效教學的概念有一個清楚的界定,了解了高效課堂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法,對我指導課堂教學有現實意義。XX老師的《美術教育論文寫作》務實有效,幫助我在美術論文寫作時的觀點樹立、論點佐證,同時他為我開啟美術理論探究的路子。陳XX教授《美術從技術走向藝術》,幫助我清晰地判斷糾結在美術創作與輔導的兩個觀念,知道美術輔導時,自己在做哪方面的努力,同時明確了藝術創作最重要的元素是喚起學生的藝術感受,鼓勵學生大膽創作。
具體二:師德得到礪煉
本次培訓,我看到好多令人感動的場景,我們中學員老師突然生病,XX老師立刻開自家車送老師去就醫,其他老師相互照顧,體現了骨干教師良好的師德風范。在學習中大家相互幫助,不分彼此,將溫情留在課堂。特別是本次培訓黃XX老師做的《差點教育》,讓我扭轉了對差生的看法,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從尊重個體生命的角度去看待每一個后進生,承認其個性差異,努力教師“差點”轉變成“優點”,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具體三:專業技能得到鍛煉
作為術科教師,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知識以及掌握本領域的專業技能一直是我們不斷追尋的東西,我如饑似渴地吸吮著本次培訓專家、教授帶來的營養,周XX教授嫻熟的國畫人物技巧深深的烙在我印象中,他寥寥數筆就將寫生人物栩栩如生的表現在畫面中,同時他邊畫邊向我們傳授要點,如何把握結構、虛實關系、筆墨表現等,他毫無保留,我只恨時間過得太快。方少華院長的油畫人物寫生,同樣展現了華師優異的師資實力,他落筆肯定,形體把控到位,虛實相及,從普通的裱畫布到人物的整體色調都能耐心傳授,他還使我對油畫這一藝術語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羅XX教授的《xz主題攝影》鏡頭語言特別豐富,他讓我置身異域高原,對xz人文有深入的認識,特別是羅教授的治學專研精神,深深使我感動。通過這些名家指導,我的專業視野得到提升。
具體四:交流獲得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