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9 16:49: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森林防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過多年的努力,森林防火“三網一庫”雛形基本形成,防火信息化工作態勢良好。一是森林防火主干網架起了林業防火領域的高速公路。二是應急平臺數據網提升了突發林業災害的防控能力。三是機關內部辦公網提高了行政辦事效率。四是森林防火基礎數據庫促進了數據共享。
縱觀新時期森林防火信息化工作,必須以《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綱要》為指導,以服務現代林業建設為主線,切實做到“三個加強”: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二是要加強協調配合;三是要加強應用培訓。今后一個時期,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按照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總體部署,抓住國家啟動實施《森林防火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加快建設應急平臺體系和林業信息化的機遇,參照“四橫兩縱”體系結構,圍繞森林火災預警、監測、應急處置、指揮調度等關鍵環節,整合改造、升級完善原有森林防火信息系統和應急指揮體系,健全完善標準體系和管理制度,不斷推進應急平臺建設,有效提升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和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能力。到2020年,建立起覆蓋全國森林防火系統的信息化體系,建成更加可靠高效的信息化應急處置平臺,信息傳輸處理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智能化和實用性程度明顯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增強,資源共享和應用水平全面提升,實現森林防火決策科學化、辦公電子化、服務便捷化。
【正文】近年來,在國家林業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公安局(防火辦)主動適應信息化的新要求,大力加強森林防火信息網絡建設,全力推進信息應用普及工作,不斷提高科學防火能力,為建設現代林業和促進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信息化建設在森林防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的重要時代特征,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賈治邦局長、國家林業局黨組高度重視林業信息化建設,將其提升到關系林業工作全局的戰略地位,作為現代林業科學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大力推進,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作為維護生態安全,保持林區穩定的基礎力量之一,森林防火緊緊圍繞林業信息化建設,強化預警、監測、指揮調度及處置突發事件等關鍵環節,全力推動森林防火信息化進程,不僅促進了森林防火由傳統經驗向現代科學、應急處置向綜合防范、辦公自動向電子政務的戰略轉型,而且確保了森林防火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前行。
一是信息化建設為森林防火裝上了“風向標”。通過推進森林火險預警系統建設,初步建立了一套森林火險預測預報和預警信息機制:每年3次對春、夏、秋季森林火險形勢進行會商診斷,將火險信息迅速傳達到各地;開展每周森林火險預測和每日森林火險預報,及時高森林火險警報和預警信號;推廣吉林省開展森林火險分級響應的做法,提升森林防火應急突發處置能力。
二是信息化建設為森林防火安裝了“千里眼”。通過推進林火監測系統建設,國家森防指相繼在北京、昆明、烏魯木齊和哈爾濱建了4個衛星林火監測地面站,運用我國FY系列、美國NOAA系列和EOS系列等衛星,對全國森林火災進行多時段、全方位監測,大部分地區一天監測覆蓋達到8-10次,林火識別準確率達到90%以上,足不出戶就可以掌握各地森林火災發生情況。
三是信息化建設為森林防火安裝了“順風耳”。通過推進森林防火專用通訊網和火場應急通信系統建設,大部分省區建設了VHF、UHF及少量HF的專用網,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國家森防指相繼為各地和火場工作組裝備了便攜式移動衛星通信、火場移動視頻通信、機載多媒體通信、多功能通信指揮車等通信系統,構建了多層次、多系統、多手段的火場應急通信體系,基本上緩解了火場通信難的問題。
四是信息化建設為森林防火配備了“智囊團”。通過推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把地理信息技術運用到森林防火實踐,可以查詢、檢索森林資源和森林防火數據,可以實時匯總、直觀反映全國森林火險情況和衛星監測熱點信息,可以標注火場實況、火情發展勢態和撲火隊伍布局,可以在系統中直觀地反映出火情發展變化勢態和撲火隊伍布局情況,增強了撲火指揮決策的科學性。
五是信息化建設為森林防火配備了“多面手”。通過推進值班調度平臺和指揮中心建設,以及建立森林火災歷史數據庫、重特大火災案例庫、防火宣傳視頻庫、文件檔案庫、應急號碼庫等,實現了網上填報報表、在線報送火情、一鍵撥打電話、群發短信等功能,提高了辦公自動化水平,保證了日常管理和應急指揮準確、及時、高效,并減輕了業務人員的工作強度。
二、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
經過多年努力,森林防火“三網一庫”雛形基本形成,森林防火信息化發展態勢良好。
一是森林防火主干網架起了林業防火領域的高速公路。主要由中國森林防火門戶網站和全國森林防火業務系統兩大網絡體系構成??v向可鏈接省級、重點林區地市和縣級森林防火部門,橫向可為總參、武警總部等18個國家森防指成員單位提供接口,既是加強森林防火縱向指揮聯系、橫向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和獲取森林防火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是應急平臺數據網提升了突發林業災害的防控能力。作為國務院應急平臺建設試點項目,牽頭建設了國家林業局應急綜合管理體系,鏈入國務院應急平臺數據網,進一步整合了現有林業資源,初步實現了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沙塵暴等林業災害信息的實時管理和,提升了林業突發災害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三是機關內部辦公網提高了行政辦事效率。以國家林業局森林防火內網為平臺,主要由森林防火信息系統和森林公安局支部網站、工會網站等組成。經過這幾年不斷升級、完善和整合,已經成為森林防火應急指揮和我們機關內部辦公、辦文以及加強干部職工學習交流的主要陣地,極大提升了機關內部辦公效率。
四是森林防火基礎數據庫促進了數據共享。經過日積月累和不斷補充完善,目前基本建立了森林火災數據庫、重特大森林火災案例庫、森林防火宣傳視頻數據庫、森林火災案件數據庫、文件檔案數據庫,以及供干部職工日常學習的黨建理論和業務知識數據庫。翔實、完善的數據支撐,即為森林防火業務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又促進了部門間數據共享和交換。
通過這幾年狠抓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森林防火工作的現代化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信息化得到廣泛應用。在業務繁忙時,全國森林防火網站和林火信息系統每日提交公眾信息50余條,森林火險及火場氣象服務10余期,制作林火監測圖像500余幅,處理值班調度、林火反饋、火場信息、文件報送等信息千余個。同時,通過信息化建設,森林防火指揮決策更加科學,辦文辦會更加高效,交流溝通更加快捷,行政成本大幅降低,管理監督更加透明,并多次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先后獲得全國林業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國家林業局林業政務工作信息先進集體、ESRI公司“全球優秀用戶獎”等榮譽稱號,10多人次受到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表彰,《信息化建設》雜志2005年第7期還以《讓綠色擁抱大地,讓火災遠離森林》為題,詳細報道了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三、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的體會和發展目標
通過近些年實踐應用,我們認識到,加強新時期森林防火信息化工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現代林業建設為主線,把握發展趨勢,更新管理理念,切實做到“三個加強”。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國家林業局黨組歷來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賈治邦局長親自抓這項工作,這幾年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務信息、電子政務、督查督辦、政務公開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綱要》、《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技術指南》等文件,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按照局黨組統一部署,我們始終把信息化建設擺上重要戰略位置,2000年就成立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并于2005年和2007年兩次召開全國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信息化工作。
二是要加強協調配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集大家之智慧,凝大家之心血,聚大家之干勁共同推進。在推進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國家林業局辦公室、計資司、規劃院等兄弟司局給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導。據統計,2000年以來我們啟動了10余個信息化建設項目,投入建設資金數千萬元,每年投入300萬元經費用于網絡運行、林火監測、應急通信和指揮中心的維護。各地森林防火部門立足實際,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信息化建設,形成了信息化建設齊抓共管、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森林防火科技
發展規劃
監測手段
可燃物
1普遍意義上的科技進步
這幾年,伴隨著我國的森林防火技術和裝備水平的提高,相關技術研究工作空前繁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森林防火的應用基礎研究不夠深人和連續,尤其是針對林火科學中關鍵性的問題以及目前諸如林區和居民點結合部火災現象這類研究熱點。這首先表現在,我國科技工作者發表的關于林火科學研究的文章在國際火災研究學術期刊和重要國際會議上占有率很低。這不僅僅意味著我國的林火研究在國際學術領域的影響相當小,從深層次上更看到了目前我國相關研究工作的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研究工作的差異。
正如其他應用學科或交叉學科一樣,有效發展森林防火科技、確保森林防火的百年大計,需要一個基礎來支撐。這個基礎就是對于我國森林火災規律可靠性和系統性的認識。這是未來建立有效預防和科學化的災害管理的基石。這一切不但會反映在諸如學術論文和科技專著等出版物中,而且最終都會體現在防火理念的更新、裝備的發展以及應付緊急狀態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對林火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予以長期性投人和扶持,確保相關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這將有利于豐富和發展我國森林防火科學,積累人才和技術,也有助于進行技術革新和著手新形勢下的防火手段的更新和提高,最終建立起我國獨特的和現代化的森林火災預防、監測、撲救和善后的完整體系。應用基礎研究和產出的關系在圖1中作了簡示。
技術運用和儲備對人才隊伍的依賴關系也提 不言而喻的。正如一個淺灘撐不起一艘大船,對于 應用性很強、涉及面很寬的工作,明顯需要大批專 業人才來實施。一個先進的科技裝備,不管是引i} 的還是自主開發的,只有擁有一批合格的技術人員和必要的支持設施,才能進行有效的操作和組護,并把采集的結果運用到工程實際中去。比如目前呈現的全球性的地理信息資料數字化趨勢,勃需要大批專業人員來完成相關信息的輸人、更新、分析和與相關管理決策系統的鏈接。筆者非常贊同在今后若干年內通過吸收和培訓各類專業人才以充實森林防火科技管理和研究隊伍。當然,這需要通過組建或擴充一些有效的運作平臺以確保這類工作有序和高質量地實施。
在國家林業局提出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有一個發展我國森林防火科技的戰略構想,那就是組建專門從事林火研究的實驗室to。這是一個很好的設想。然而要落實它,不但要對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有充分的考慮,更要有長遠的規劃。就筆者參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經歷以及對公安部四大消防研究所發展過程的了解,建一個重量級的實驗室不但需要長期的投人,還需要穩定一批科研骨干。另外,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真正意義上出成果和產生效益,通常有時間滯后效應。
尋求包括中國科技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內的中科院科研單位以及其他高校與防火相關研究小組的合作,不失為現階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一條可操作捷徑。這些科研部門通??赡軙鲆恍瓣柎喊籽鳖惖墓ぷ鳎欢?,通過溝通和引導,完全可以借助于協作單位的技術基礎和人力資源,解決火災預防、監測和撲救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國外在這方面就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如沒有圍墻的泛歐洲林火實驗室(Eufire Lab)就是一個跨越整個歐盟和地中海地區的“虛擬”研究機構[}z}。從運作的狀況來看,它非常成功地整合和利用了歐盟所屬國家的若干研究隊伍的資源和優勢,并就與該地區切身利益相關的科學問題和相關技術開展了實時的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體科研課題的立項和實施中應避免所謂的“淺井”現象[3],即為了追求課題的新穎性而把科研項目的選題鋪得太寬,缺少對已經進行的、難度較大科技課題的有力和持續扶持。有意識地集中人力和物力資源或通過納人其他國家的大型科技發展專項,確保對一些林火研究中關鍵性問題開展有深度的研究,并最終開發出解決問題的相關技術。這些關鍵的問題應包括像林區和居民點結合部(交界域)特殊地區火災發生的規律、火災發展過程中的能量輸運和諸如飛火、火旋風以及樹冠火在內的特殊林火現象等。
2技術裝備的整合
裝備是技術性工作的工具和標志,也是效率和成功的代名詞。與森林防火事業相關的裝備,小到簡單的撲救工具、救火隊員的防護服和面罩以及便攜式通信器械,大到各類消防車輛和運載水和噴灑滅火藥劑的飛機,品種繁多。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對未來1}年的裝備補充和更新制定了詳細的指標。
據了解,國內外不少企業基于市場調節的原理參與了裝備發展的努力,開發了不少產品。其中包括各類滅火器械、消防車輛、視頻監測系統和森林防火信息管理以及輔助決策系統。面對企業的熱情,如何有效地吸收企業的科技產品以充實森林防火事業的科技力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強化行業管理、產品規范化和對未來需求的預測,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對相關產品進行產業化指導,更主要的是為產品使用效果的跟蹤和未來產品升級和更新換代提供機會。
關鍵詞 林業;科學管理;技術服務;措施;安徽廣德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1-0170-02
廣德縣系中國“竹子之鄉”,2010年被授予全省綠化模范縣稱號,全國經濟林示范縣和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范縣,是安徽省重點山區縣。近10年來,每年人工造林2 000 hm2以上,封山育林2 000 hm2,累計營造人工林3萬hm2,為形成花卉苗木、用材林、經濟林、竹林四大基地,對林種結構進行了調整,竹林、花卉苗木兩大主導產業具有廣德縣特色,且已開發建成。近幾年來,廣德縣造林綠化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因為林業部門對其進行了有效地服務與正確引導,一是在職職工、承包經營大戶等投資造林綠化的比例逐年攀升,造林的投資主體漸趨多元化,這些變化使全縣造林綠化事業的發展得到了有力地推動。二是造林從被動轉向主動,林種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群眾的造林觀念不斷更新。指導科學發展,充分發揮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做好林業的科學管理與技術服務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筆者認為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 行政管理
1.1 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是林業的一項基礎工作,開展春季植樹造林、組織和發動群眾完成年度植樹造林任務,既是一項行政工作,又是一項業務工作,更離不開林業技術服務,尤其是造林樹種選擇適當與否是整個造林工作成敗的關鍵之一[1-2]。廣德縣從1989年開始實施省委“五·八”造林綠化規劃到1997年全面實現綠化目標,共完成造林3萬hm2,封山育林4萬hm2,基本消滅了宜林荒山。隨后堅持實施造、封、管相結合的辦法,始終不渝地推進造林綠化工程。特別是2002年廣德縣提出“竹業富民”發展戰略,組織和動員全縣人民大力發展竹林,每年實施人工造竹2 000 hm2、擴鞭666.67 hm2,僅5年時間全縣凈增竹林面積1.33萬hm2,因竹而綠,因竹而富,因竹而美,已成為廣德縣竹鄉的發展之道。
1.2 限額采伐
鄉鎮林業站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做好采伐許可證的核發與管理,嚴格實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為了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使其生長量大于消耗量,必須堅持依法憑證采伐林木的制度,對采伐額限實行全額管理,嚴禁越界采伐、超量采伐、無證采伐等行為,使限額采伐制度真正落實在最基層,認真做好伐前設計、伐中檢查、伐后驗收工作,充分發揮林業站的管理與監督作用。
1.3 林地管理
進行科學規劃,協助政府管好林地,依法加強對林地的管理和保護,對依法征、占用林地的單位或個人做好技術服務工作,及時為他們辦理相關手續,對違法占用林地或少批多占林地的行為堅持依法制止。全面掌握林地的變化動態,積極宣傳和貫徹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林地管理的法規、政策。
1.4 林地執法
以宣傳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林地保護管理法規為契機,必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嚴格依法辦事[2],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大對侵占林地的查處力度。林業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制止亂捕濫獵野生動物和亂砍濫伐林木資源,不斷促進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和林地管理走上法制化軌道。
1.5 做好山林糾紛的調解和處理
山林糾紛在重點山區是常見的事,也是林農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矛盾和糾紛,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引發矛盾沖突,進而影響林區的社會和諧穩定,因此不能小看山林糾紛,必須把它當作一項重要林業工作來抓,林業部門要收集有關林木權屬、糾紛山場的林地證據材料,做好爭議雙方的思想工作,模清山林糾紛根源和有關情況,深入調查研究,從而及時調解糾紛[3-5]。
2 森林資源保護
首先要抓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應及時提出防治方案,定期短期、中期、長期監測預報,對全縣林業主要有害生物的情況進行監測和調查。建立健全三大網絡,包括檢疫、防治服務及測報,利用目標管理責任制使其得到層層落實,重點抓好松材線蟲病和竹林有害生物的防治,走以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以生態防治為基礎的全方位綜合治理的路子。特別是一條龍服務的辦法深受林農的歡迎,保證森林醫院從門診到處方及提供農藥、機械等全方位服務。其次是抓好森林防火。預防為主、積極消滅、廣泛宣傳、依法治火的原則實施森林防火工作。要運用國家和地方的森林防火、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廣德縣森林防火命令》及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的《森林防火責任書》的規定和要求,狠抓落實。全面形成了自防自救、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火新機制,落實各鄉(鎮)村撲滅、督促、管火3支隊伍,圍繞撲火、管火、用火這個中心,建立健全縣、鄉(鎮)二級森林防火指揮機構[6-7]。
3 送科技下鄉
近幾年來,廣德縣林業系統所有科技人員接受了專業理論知識培訓,每年在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有10余篇;通過省級專家評審的一批重點科技項目有《板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安徽省竹類資源及主要竹種應用前景研究》等??h科技人員通過多年的技術服務已具有較為全面的實踐知識,除接受專業知識培訓外,有的還接受了計算機應用、經濟管理等其他專業的系統學習。林業部門科技人員的技術服務水平集中反映在林業部門服務水平的高低和服務作用的大小。為充實和完善林業科技服務網絡,有效地提高全縣林業技術服務水平和效果,廣德縣堅持每年開展百名技術人員送科技下鄉、下基層活動,科學防治有害生物、經濟林豐產栽培、良種育苗等適用技術得到大力推廣。通過一批示范點建設,建立高效林業示范點100多個,全縣科技興林水平得到了有力地帶動和輻射,并不斷提高。僅2011年,接受輔導超1萬戶,下鄉輔導1 000多人次,受訓人數達5 000多人,舉辦營林技術、有害生物防治、林業法律法規、森林防火等各類培訓班50余期。
4 做好宣傳工作
林業宣傳事關林業全局,事關林業興衰。要把加強宣傳作為提高林業地位、改善林業工作環境、引導林業健康發展的戰略措施來抓,林業服務工作要與林業宣傳工作緊密結合,互創條件,相互促進,促使林業宣傳工作上臺階、上水平,不斷提升林業的地位,進而樹立良好的林業對外形象。
5 參考文獻
[1] 李宏開,許軍.林業基礎與實用技術[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 傅軍,徐建敏.安徽營造林工作手冊[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3] 方明剛,丁平.試論林業的科學管理和技術服務[J].安徽林業科技,2001(2):35-37.
[4] 黃建華.福建林業科學管理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6(1):105-109.
[5] 樓火坤.改革開放以來松陽林業的回顧與展望[J].林業科技開發,2001(2):49-50.
論文摘要 森林資源是林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只有科學合理地管理森林資源,才能保證場內職工生活的基本需要,才能保證“青山常在,永續利用”,才能充分發揮林業的三大效益。總結了三界林場的森林資源的現狀,并對其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發展對策。
三界林場地處江淮分水嶺滁州市境內,位于104國道旁。地理位置是東經118°12′,北緯32°97′,海拔62.8m。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水,冬季較干燥,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土壤多為角斑巖發育而成的普通黃棕壤和部分下屬系黃土母質發育而成的黏盤黃棕壤。其中普通黃棕壤土層淺,石礫多,肥力較差。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多為馬尾松、黑松純林,少量混交林。林區內道路縱橫交錯,更有津滬鐵路、蚌寧高速公路穿插其間,交通極為便利。
1森林資源現狀
根據1999年二類森林資源清查及2008年資源統計資料顯示。全場總經營面積2 823.4hm2,林業用地2 049.1hm2,有林地1 827.9hm2。其中公益林1 387.1hm2,用材林662hm2。非本場經營面積774.2hm2。森林覆蓋率為64.7%,活立木蓄積為14.561 8萬立方米。其中松類為12.562萬立方米,占總蓄積的96.6%,硬闊2 876m3,占總蓄積的1.9%。
2存在的問題
2.1林政管理力度問題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場內可用于營林生產的林地僅占總面積的72.5%。長期以來,由于林政管理力度及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致使宜林荒山荒地長期閑置,未能及時造林,森林覆蓋率較低。未能充分發揮林地生產力,再加上近年來經濟發展,一些國家建設征占林地,林區周圍老百姓毀林開荒,牲畜破壞等都直接影響著林業用地給場內的發展帶來不利。
2.2林種結構不合理,樹種單一,林分質量差
自1953年建場以來,多營造馬尾松純林和黑松純林。由于純林的易致病性,使馬尾松毛蟲不斷蔓延,擴大。再加上近幾年松材線蟲病,人工林整齊的林相已遭破壞,有的甚至出現疏林地,大片的林中空地。同時單一的樹種結構也不利于森林防火。雖然近幾年來也進行了一些混交造林(如馬尾松、木荷2∶1混交,馬尾松、烏桕塊狀混交),但是由于沒有找到適合的混交樹種,導致其生長不理想、整體林分質量較差。
2.3可采伐利用的森林資源少
自從2004年區劃公益林以后,公益林的面積占全場林業用地的67.7%,場內可采伐利用的森林僅為662hm2,而這其中還包括未成林地等。這就要依法放活、集約經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經濟效益。且公益林的更新采伐要40年,這期間只能進行少量的撫育間伐導致全場職工人均占有量嚴重不足。
3發展對策
3.1強化林政管理,加大森林保護力度
森林保護一直以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森林保護而言,它不是單一的保護問題,而是需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林區環境。而長期以來林政管理都是各管一片,沒達到統一,特別是近幾年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毀林開荒,林權爭議越來越強烈。因此,應首先加大宣傳力度,普及森林法知識,讓群眾了解防火護林的重要性。其次,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獎懲分明。由護林員負責分管林區的森林保護工作,主任、副場長層層監督。切實落實各項工作,不要流于形式。此外,更重要的是不斷提高護林隊伍素質,切實做好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溝通協調工作,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3.2加強低產林改造,逐步提高林分質量
在林場經營中,對那些沒有發展前途的低產林應積極申報,將其砍伐,重新造林。而對于生產力較低的中幼林可結合透光伐、衛生伐等撫育措施來改變林內生長環境,促進其生長量的提高。如果條件允許,可對一些經濟林進行中耕施肥,同步提高林木蓄積量。對于感病的林分應及時藥物防治,嚴重的及時清除,不留隱患。
3.3調整林分結構,大力營造混交林
大力營造混交林有利于改善林內環境,提高林木抗病害的能力,改變林種單一的缺點。尤其是近幾年松材線蟲病在三界林場不斷蔓延,改變林種結構也是阻斷其蔓延的一個有效措施,可從整體上提高林分抗病害的能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應于場內采用多樹種、多混交方式的栽培方法,從目前生長情況看,馬尾松與麻櫟的1∶1混交栽培方式生態效果表現優良,林木生長量較為突出,此方法值得在以后造林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林業資源 造林技術 造林方法
1我國當前林業資源情況
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的選擇的方法與全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
1.1林木資源發展空間大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公頃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wto后沖擊的重點雖然是林產工業,但競爭的焦點卻在于林業產品,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1.2竹資源豐富
我國是世界竹類資源最豐富、竹類栽培和加工利用最為悠久的國家。其竹林面積達700萬公頃,約占世界竹林面積的1/3、用材竹林總蓄積量約9700萬噸。竹材和竹制品,無論在品種還是在產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國均為首位。竹林中的竹筍和竹蓀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
1.3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難履行森林向人們提供生態環保和供應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將導致木材供不應求、優質木材短缺,價格上揚等一系列問題,影響對林產工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林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1.4人造板工業落后
我國木材加工業,特別是人造板制造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設備落后、技術力量不足、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的問題。加上生產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價格偏高和原料生產浪費嚴重等原因,造成我國人造板事業與世界水平的明顯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競爭條件,整體水平屬于低效型結構情況下,很難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國人造板工業的穩定。
2當前我區域培育資源的一些技術措施
2.1為能及時供應林業產品市場,發展林業經濟,我區資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2.1.1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當前形勢,加快資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實生苗造林)培育資源,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2.2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的選擇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同時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2.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叫煉山)。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叢和草類等植物。
2.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
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3造林方法
3.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種造林法和分蘗造林法外,則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根據現代生態學原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講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選擇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原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環境結構和提高林分質量。闊葉樹落葉層能保持土壤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5選擇造林最佳時間:造林時間,以往以春季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樹種多樣性,引種工作和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比較好,造林季節普遍提早,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遲不超過3月(桉樹可推遲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氣溫較低,蒸發量小,苗木地上部分處于休眠狀態,起苗栽苗不致過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時樹苗根系活動較早(冬末即已開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長葉,抗旱能力強,當年生長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時間充裕,有利于勞力安排,保證造林質,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嚴寒的地區,仍以春天造林為宜。栽樹天氣要選陰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過旱,連續大雨或結冰、霜凍期間以及刮大風天,均不宜種樹。
3.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論全墾帶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見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規格為1.7m×2m,密度達到180~200株/畝;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畝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莖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莖入土15cm~20cm左右為宜。
3.7營造混交林:隨著杉、松造林面擴大,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對不良環境適應性差,易發生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各地都有出現,因此,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3.7.1立地條件較差山地紅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適應性強的樹種,如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種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樹種套種。各地實踐證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論是兩種同時造林或因杉木長不起來再混種馬尾松,或在馬尾松林下套種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這是由于松樹耐干旱瘠薄,主根發達,穿透力強可洚入下層,不僅改變地面環境,為杉木造成庇蔭條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別是馬尾松間伐后,根系容易腐爛,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發育。
3.7.2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蟲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腳種植15m~20m寬的防火隔離帶,樹種可選擇種植木荷、楊梅等含水率較高有效防火抗火樹種。改善土壤地力,還可選擇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樹種,如榿木、樟樹、木荷木考類等混交。
3.7.3在立地條件變化較大的造林地,可根據土壤變化情況,采用不規則塊狀混交,如山窩、山洼、山腳造闊葉樹純林,其他部位選松樹或杉樹,即做到
適地適樹,又達到混交效果。此外,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現象,造林時應注意種源選擇,試驗和生產實踐都證明,從附近的中心產區或鄰近的山區采種效果較好,具有遠緣雜交的優勢。
4.總結
在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各位林業工作者不僅要掌握造林整地,樹種選擇,造林時間的選擇,還要掌握撫育,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護、防”等問題,才能有效地培育資源,加快林業發展,更好地為林業生產服務,便森林資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洪振威.淺談我區林業造林的技術措施.《科技與生活》,2010年23期.
論文關鍵詞:精確林業 GPS GIS
論文摘要:概述了“精確林業”的內涵及其主要支撐技術 (包括 GPS、GIS、RS、DBMS、DSS、VRT等 )、操作過程和國內外研究現狀 ,并對精確林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
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的推動下,林業正在進入以知識高度密集為主要特點的知識林業發展階段,于是,“精確林業(Precision Forestry)”應運而生。所謂精確林業,即在林業生產過程中運用視覺傳感器、衛星定位等高新技術,實時測知工作對象所需工作的質、量和時機等數據,通過對影響林木生長的環境因素實際存在的時空差異性的分析,判別林木長勢優劣,確定影響長勢的原因,提出科學處方,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有效的調控措施,消除和減少這些差異,按需定量實施灌溉、施肥和噴藥,以實現最小資源投入、最大林業收益和最少環境危害。
1、精確林業的主要支撐技術
精確林業以3S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化決策技術、可變量控制技術等為技術支撐體系,以生態學、造林學、工程學、系統學、控制學、測繪學為指導,能在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時效性、準確性、可靠性等方面滿足人們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賴于地球空間信息基礎理論及其它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
1.1 全球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_種可供全球享用的空間信息資源,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用途多、可靠性好、覆蓋范圍廣、定位速度快、抗干擾性強和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在精確林業中,它主要實現對采集的林間信息進行空間定位,實時、快速地提供包括各類傳感器(如CCD攝像頭)和運載平臺(如作業車輛、飛機等)目標的空間位置,輔助作業機械完成處方實施.
1.2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可以在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的支持下,存儲、管理、分析和描述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把地理位置和相關屬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用戶需要將空間信息及屬性信息準確真實、圖文并茂地輸出。在精確林業中,它主要實現對多種來源的時空數據進行存儲、分析和處理,根據數據繪制電子地圖,作為新的集成系統的基礎平臺。
1.3 遙感
遙感(RS)是一種多平臺、多波段、高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對地觀測技術,主要通過遙感器獲取地球表面(層)自然界目標的波譜特征信息及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達到認識自然界的目的。在精確林業中,它主要用于實時地獲取樹木生長環境、生長狀況和空間差異的大量時空變化信息,及時對GIS進行數據更新。
1.4 數據庫管理系統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使存儲和查找數據最優化,實現了﹁體化存儲和初步的一體化查詢,具有很好的完整性,避免了數據過于瑣碎帶來的不便。在精確林業中,它主要用于建立包含林木長勢、自然條件和歷史數據等信息的數據庫,同時,它使GIS軟件能充分利用商用數據庫已經成熟的眾多特性,如快速索引、數據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證、安全和恢復機制及分布式處理機制,明顯提高GIS軟件管理空間數據的能力。
1.5 決策支持系統
決策支持系統(DSS)綜合了專家系統(ES)和模型系統(SS),它根據專家在長期生產中積累的知識,建立作物栽培模型、統計趨勢分析與預測模
1.6 可變量控制技術
可變量控制技術(VRT)就是根據不同位置及要求自動改變施用比率的技術。它通過計算機控制,對林木所需用的水、肥料、農藥等變量的類別和數量進行判斷,根據需要調控如植保機械向林間噴灑這些變量的速率,使系統能在特定時間對特定目標進行操作規劃,以達到精確定量地灌溉、施肥、噴藥的目的,體現了“對癥下藥”、“按需給予、”“變量投入”的原則,它的實施可有效避免傳統粗放型林業生產活動中造成的資源浪費和伴隨的環境污染問題。在精確林業中,它主要實現對生產過程進行調控,合理地進行施肥、灌溉、施藥等措施。GIS繪制電子地圖,生成林木長勢情況分布圖,分析此圖,獲得林區內樹木長勢的差異程度一根據該圖,對影響樹木成長的各項因素進行分析,將地形、土質、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氣候狀況、蟲害、病害發生情況空間數據輸入計算機,利用樹木生長發育模型、相關作業的專家知識庫等建立空間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確定產生長勢差異的原因,生成林木管理處方圖一根據處方圖,生成響應林業機械的智能控制軟件,按照按需投入、區別對待的原則,利用可變量控制技術實施施肥、噴藥等操作一對其執行效果進行評估。
2、精確林業的基本操作過程
精確林業的出現,使定量獲取影響樹木長勢情況的因素及最終生成的空間差異性信息,實施可變量投入,達到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環保好等目標成為可能。圖1是精確林業基本操作過程的示意圖,其實施過程可描述為:帶GPS和實時傳感器的作業機械隨時間和空間變化自動采集林間定位及對應林班的樹木長勢情況數據一通過型、空間分析與技術經濟分析模型,通過用戶選擇最優模型,輸入模型的參數,獲得仿真運算結果,從而為決策提供輔助支持的依據。在精確林業中,它主要實現對樹木長勢、病害、蟲害的發生趨勢進行分析模擬,針對林木生長環境和生長條件的時空差異性,生成處方圖,提供各林班施肥噴藥方案,對精確林業的實施效果、經濟效益進行評估。
3、精確林業的研究現狀
3.1 國外研究動態
一些發達國家在精確林業相關技術的研究方面發展較快,如在森林土壤類型分析、林地適應性評價、森林生態環境模擬、林木育種以及生長監測和森林收獲等領域已有成熟的應用。
美國林務局為每個林管局和林業研究所配備了資源級GPS接收機,主要用于災害監測和防治的飛機導航、林相圖的自動更新和林區作業的定位服務。
美國林務局和伊利諾大學聯合開發的Smart Forest軟件,實現了森林景觀的可視化,以DTM三維顯示技術為基礎,使用GIS作為決策支持媒介來考察景觀尺度的資源狀況,在林業信息的支持下,可以從不同視角模擬觀察森林景觀及其變化。
美國太空成像公司對原有的利用衛星RS數據監測火災的技術和方法進行了歸納、整理和合并,形成了一套基于Internet影像查詢系統的、實用的火災探測算法,該算法具有自適應和區域性敏感的特點,所以適合于區域和全球火災監測,可以實時獲取火災位置等信息。
Reid等人(2001)研究開發了FIAMODEI。來存儲和分析林業數據,主要具有森林現狀分析、發展趨勢預測、森林生態景觀分析、觀光風景區內的森林布局等功能,同時,它還可提供林道、河流、邊界等數據的查詢。
Dimitru和Olson運用空間信息系統集成和衛星數據來確定森林覆蓋率。技術路線是,通過像素尺寸的變化來判別樹種是否有所增加,對比Landsat TM和SPOY—XS遙感衛星攝像2、3、4波段得到的數據,可以得到林區內較為準確的信息。
美國克羅拉多大學研究開發了一套航空錄像的自動配準和校正系統,它是實時獲取資源信息的RS工具,克服了影像配準與幾何校正的時間太長、費用太高、與精確GIS匹配能力有限的缺點,在不增加過多硬件的基礎上,極大降低了人為干預的操作,主要用于監測森林病蟲害。
3.2 國內研究動態
福建農林大學交通學院研究開發了基于GIS的木材運輸決策支持計劃系統,它綜合運用線形規劃和GIS技術,可以協助計劃者確定最小費用集運材路徑、確定最佳楞場空間位置和木材流分配,目標是在需材單位定貨和森林資源條件的約束下,木材集運綜合成本最低。
東北林業大學完成了基于WEB和3S技術的森林防火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實現了林火數據庫、林火預報預防、林火蔓延模型、撲火指揮決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網絡化管理,使系統能夠在互聯網上實現運行和信息傳輸,自動優化系統參數和自動修正模型參數,形成撲火指揮決策支持專家系統。
南京林業大學機電學院開展了利用以機器視覺、圖像處理、GPS、GIS、DBMS、DSS、VRT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從事精確林業的構成、實現、應用等研究,開發了基于機器視覺的室內農藥自動精確施用系統。該系統以實驗室環境中所建的試驗模型為研究對象,模擬農藥施用的真實情況,用總結出的一套算法進行圖像處理,并以此為依據做出決策控制噴頭實現農藥的精確施用,分析和探索了在自然環境中基于實時視覺傳感技術的農藥精確施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實驗室內開展了一系列的試驗和研究,對施藥過程中的運動模擬、樹木圖像采集、圖像分割、施藥決策、數據交換、噴霧執行等主要問題和技術難點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涵蓋了基于實時視覺傳感技術的農藥精確施用的主要技術要點。實驗室測試表明,該系統運行良好并有很好的戶外應用前景,特別適用于路旁樹木的病蟲害防治,林木栽植株距較大時,和常規施藥方法相比,可節省50%以上的用藥量。
此外,該學院還開展了農藥精確噴霧機時空數據分析與融合研究,目標是建立集CCD攝像頭、GPS、GIS為一體的移動式農藥精確噴霧系統,圖2為該系統的技術路線圖,它的設計思路是:將CCD實時立體攝像系統、GPS、GIS在線地安裝在高射程噴霧機上,隨著噴霧機的行駛,所有系統均在同一時間脈沖控制下進行實時工作,把GPS精確定位數據和CCD獲取的林木數字圖像通過處理隨時送人GIS中,而G1S中已經存儲有電子地圖信息和林班圖,在GIS平臺上有效集成時空數據、屬性數據以及歷史數據,根據歷史上病蟲害發生情況和植物保護專家在長期生產中獲得的知識,進行病蟲害統計趨勢模型和技術經濟分析,建立農藥使用技術專家系統,并根據實時數據分析、圖像處理、噴霧目標特征和病蟲害防治目標閾值,建立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從而可針對當時當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實際需要確定農藥投入的種類、數量等,指導自動執行變量投入決策,控制可變量噴頭實現農藥精確定量噴霧。根據不同林業生產情況及病蟲害發生類型、程度,利用此系統來對應控制特定區域做出可變量控制決策而實現農藥精確對靶噴霧,在最大程度上杜絕非目標農藥沉積,減輕環境污染。
4、精確林業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我國已經進行了一定規模的精確農業試點工作,部分技術、產品已趨成型,如由北京農業信息技術中心承擔的北京市小湯山精確農業示范工程已進行了谷物測量、水分在線測量、田間信息采集、RS監測作物長勢、水分、病蟲草害、防治環境監測、GPS采樣定位、導航、農業ES分析、農業機械的實時在線控制等試驗。林業與農業相比有諸多不同,如森林資源類型多、區域差異大、周期長、干擾多、變化快、條件復雜,決定了精確林業實現的難度要比精確農業大。
關鍵詞:林業發展;可持續發展;存在問題;舉措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生活環境,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堅持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把林業產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來抓,但是在實踐生活中,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挑戰,人們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烈,亂砍亂伐現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才能夠真正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夠有利于維護我國的綠色環境。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定義和內涵
所謂可持續發展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在1967年美國人提出,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原因。隨著國際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后發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后來逐漸形成了“邊污染邊治理”的思想,后來中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并將其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發展。
可持續發展具有三個方面的內涵: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梢哉f可持續發展主要是針對生態、經濟、社會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能夠有效地調節當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給生態帶來的困擾,要求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共同發展。
為了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求經濟的發展不能夠以環境作為代價,另一方面就要求我國要加強生態建設,通過建立經濟林等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促使環境自身的承受能力不斷提高。
二、林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對林業種植的重視,通過人工造林,加強綠化工程,我國的林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讓我國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也不難發現,亂砍亂伐、過度開荒的現象依然存在,所以,當下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首先,林業發展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林業資源分布不均,林業資源總量依然比較短缺。雖然近年來,我國人們的思想不斷的進步,非常支持林業的發展和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但是由于我國面臨著人口眾多、地域廣泛的基本國情,林業的生產環境必須要依靠充足水源等生長自然條件的限制,這都導致了我國人均的綠地面積較低,林業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而且林業資源分布也是相當的不均衡,東北地區多,西北地區少,而且為了保護農民的耕地,平原地區的林業資源不能夠開發利用,也導致了林業資源總量的相對欠缺。
其次,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得林木被過度砍伐。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木材的需求量也是與日俱增,所以部分企業為了牟取暴利無節制的進行林木的開采,大肆的、無限度的亂砍亂伐使得我國的林業資源受到了很大損害,雖然我國也大力的提倡植樹造林,但是種植的速度遠遠地趕不上砍伐的速度,使得我國的林業資源不斷地減少,隨著森林資源的不斷開發和毀壞,導致了我國的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困境。
最后,保護我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欠缺,森林資源保護缺乏力度??梢哉f為了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好,國家大力的提倡植樹造林,但是在對林業的保護上,法律法規不健全,使得一些地區片面的追求經濟利益,而無限制的批準森林的砍伐。另外,在對亂砍亂伐現象進行制裁時,沒有足夠的法律作為支撐,使得這種亂砍亂伐的現象依然是屢禁不止,而且也非常的猖狂。
三、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
為了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減少亂砍亂伐的現象,創造一個林業發展不斷改善的良好問題,必須要采取一定的舉措,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總量的提升,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的嘗試:
1.加大我國林業發展和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為了促進我國林業的繼續發展發展壯大,必須要有完備的法律作為保護的后盾,只有在建立法律的保護之上,將林業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法律條文進行保護,才能夠對林業的保護更加的有力度。堅持依法治林,通過政策和法律的引導和調控,監督一些違法采林的現象,將對林業的保護納入到國家的法律之中,大力的提高約束性。
2.加強科技的支撐,全面實行科技造林,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為了實現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的、也是根本的途徑就是通過科技力量的支撐,首先就是提高我國經濟發展單純依靠消耗自然資源的做法,要通過科技研究促進經濟的發展,并且通過科研,建立能源的有效補給庫,依靠科技促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科技造林,提高植樹造林的存活率,不斷提高林業經濟的科技水平,避免林業資源的粗放型應用造成林業資源的浪費,所以,提高科技支持林業經濟的發展,通過科技的手段進行植樹造林,是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和重要手段。
3.加強對我國林業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林業管理體系。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林業木材的需求量不斷提高,必須要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管理,通過完善管理的制度,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針對人為的亂砍亂伐現象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治理。這就需要森林工作人員加強巡邏,定期進行檢查,對外來進入森林的人員進行嚴格的監督;另一方面,加強對林木的保o,防止病蟲害等腐蝕木材。要加強同生物研究所的合作,及時采用各種藥物進行防治。
4.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經過調查研究,火災會造成森林的嚴重損害。因為水火無情,所以,必須要加強對森林的安全防火工作,避免發生火災,造成深林資源的嚴重損失。因此,現階段我國的森林火災預防工作重點應放在火災預防和檢測工作上,加強預報功能,并提高火災發生的預防能力,有效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
四、結語
為了有效改善我國的環境,必須要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提高森林凈化空氣的作用,因此,必須要保證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面對當下林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必須要加大保護力度,完善法律保護。通過科技的手段支撐經濟的發展和保護我國的林業資源,同時要加強法律法規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完善森林資源安全管理的體系。防止火災的發生對我國林業造成的巨大損失。
參考文獻:
[1]馬佐山.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問題的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 2016(5):29-30.
[2]申雪梅.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林業, 2015(6):4-5.
[3]熊峰.關于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若干問題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 2015(7):278-278.
[4]李美榮.芻議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中質量的控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6(1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