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8 17:51: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開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德育答辯;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德育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張立忠: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河北石家莊050018
多年來,高等學校堅持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全方面教育,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對于智育、體育的評價手段與體系而言,德育的評價體系相對薄弱。如何評價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是長期以來擺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為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考核,檢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完善學生德育的評價體系,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開展了德育答辯活動。實踐表明,德育答辯不失為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辯的實施過程
德育答辯是指應屆本科畢業生將自己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紀、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規定的格式,以總結報告的文體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形成個人德育狀況論文,并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向班級的同學、答辯委員會成員宣讀,同時接受提問,回答問題,由同學和答辯委員會就其德育表現作出評價。
(一)精心組織、嚴格要求,確保德育答辯教育效果
為了上好德育答辯這堂“課”,理工學院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德育答辯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領導、學工部(團委)負責同志、學部書記、輔導員、“兩課”教師為成員的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按照學院的總體部署,德育答辯分為撰寫論文、審核評閱、現場答辯三個階段。
撰寫論文階段。學院要求每個畢業生認真回顧自己四年的學習、生活,對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進行全面總結,尋找并彌補不足,調整發展方向,達到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目的。2010屆2196名畢業生全部撰寫了德育論文。
論文評閱階段。學院專門安排了德育答辯論文導師,對畢業生德育論文進行指導、審核、評閱,并寫出評閱意見。大部分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從思想認識、道德品質、人際關系、未來發展等方面做了認真總結,寫出了有質量的論文。
現場答辯階段。在德育答辯會上既有畢業生們的真情告白,也有獻給學校建設發展的合理建議。學院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成員分組深入各學部,聽取學生陳述,進行現場提問,根據德育答辯評分標準評定現場答辯成績。
(二)根據學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現,評定德育答辯教育成績
學生德育答辯的成績由現實表現、書面總結、現場答辯、畢業離校期間表現四部分成績組成。其中,現實表現的成績占50%(輔導員打分)、德育論文的成績占20%(指導教師打分)、現場答辯的成績占30%(答辯評委打分)。
德育答辯的成績分為四個等級:優(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對于成績評定為待考察的學生,指導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進行二次答辯;二次答辯不及格的,按結業處理。
2010屆有2196名畢業生,其中有248名畢業生因工作需要(頂崗實習)不能回校答辯(但均提交了德育論文),在校答辯1948人,占畢業生總數的89%;有81名學生第一次答辯成績不合格,進行了二次答辯。
(三)發動低年級學生參與,延伸德育答辯教育效果
現場答辯階段,學院鼓勵低年級學生旁聽。對于畢業生本人來說,這是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總結和人生的升華,而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是最好的心靈雞湯,為他們的大學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辯結束之后,德育答辯委員會評選出優秀德育論文,將其集結成冊,提供給在校學生閱讀,進一步擴大德育答辯的影響力。同時,學院圍繞德育答辯成果開展新生入學教育,使畢業教育和入學教育首尾相連,把優秀畢業生在德育答辯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感悟傳遞給新生,進一步促進了學院優良學風、校風在高低年級間的傳承。
二、德育答辯的實際成效
實踐證明,德育答辯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對大學德育實施效果的全面檢驗,是對畢業生在高校學習階段的最后一個綜合性、總結性的考核評價環節,是對學生在校期間思想狀況的全面考核,是大學畢業生德育狀況評價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一)德育答辯成為加強畢業生離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對于專業答辯,德育答辯形式更加靈活,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因此更具吸引力。這種新穎的畢業教育方式在畢業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畢業生的感觸頗具代表性:“在離校前夕,能有這么一個機會與教育、幫助、關心我們四年的老師進行一次坦誠的溝通,實在是很難得。老師們不僅幫我分析了優缺點,還給了不少中肯的建議,對我走向社會大有益處?!?/p>
通過德育答辯,學校全面考核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政治表現,進一步掌握了學生的成長軌跡,全面檢驗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效果,進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學校德育答辯工作還吸引了其他專業課教師和“兩課”教師,德育答辯的過程成為師生真情話別共敘情誼的過程,進一步密切了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增強了教育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及時疏導了離校前學生中存在的各種不良情緒,2010屆畢業生成為歷年來畢業離校期間表現最好的一屆畢業生。
(二)德育答辯成為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為學生提供一個量身定做的教育環境是德育答辯工作的出發點之一。按照教育規律,大學教育是通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終以學生自我教育來實現的。而畢業生德育答辯活動的形式特點是,它從畢業生的思想和行為特點出發,充分反映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答辯會的時機、內容及形式為畢業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個個性互動的教育環境。學生有機會自我總結、交流、答辯、闡述,使學生在濃郁的人文氛圍中自覺地投入。經過學生入腦、入心的理智思考獲得的心靈體驗、思想升華的效果是任何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同時,學校注重將德育答辯理念加以推廣,發動低年級學生現場旁聽畢業生德育答辯,以德育答辯成果開展新生入學教育,使德育答辯成為貫穿所有年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紐帶,成為學校德育教學和學生德育實踐的載體,成為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徑。
(二)德育答辯成為構建大學生德育工作體系的重要載體
如果說專業答辯是學生完成學業的檢驗,那么德育答辯就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綜合考核,是學習期間思想狀況的展示和總結。通過德育答辯,學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檢驗關,改變了以往學生重專業、輕德育的思想。與專業答辯相比,德育答辯更多的是一種思想與實踐的總結和展示。通過這種“出關”,更增強了大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的安排,在2010年畢業生德育答辯的基礎上,已組織新生結合入校以來的所感所想,在輔導員和個人成長導師的指導下,撰寫德育論文開題報告,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為自己4年的大學生活打下基礎,也為學習4年后的德育論文答辯積累資料。從入學教育時的“德育論文開題”到畢業教育時的“德育論文答辯”,畢業教育和入學教育首尾相連,同時輔以二、三年級德育論文的階段答辯,一個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體系正在該校逐步形成。
事實表明,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以德育答辯為載體,以學校德育理論教學和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為核心,以學校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為支撐的模式,成為評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臺,“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為學院畢業生的普遍特點。學院2010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4%,受到社會、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廣泛肯定。
三、德育答辯的實踐啟示
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對于高校優化育人過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評價缺少人性化、動態化和多元化,影響了評價結論的客觀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進而影響了德育的實效性,高校德育評價體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學德育答辯工作的實踐表明,德育答辯正是實現高校德育評價體系改革的重要平臺。
(一)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人性化
重視人的差異性,突出人的主體性,這是人性化評價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辯認可了個體的差異性,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德育論文的開題報告、中期答辯、畢業答辯組成一個完整的道德評價過程。這個過程立足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評價前、評價中、評價后的全過程跟蹤管理,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積極性,提高他們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學生由對德育的外在要求轉化為內在的動力,促使評價活動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調節的有效載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德育評價的導向功能、調節功能、啟動功能和激勵功能,實現德育評價育人育才的真正意義。
(二)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動態化
長期以來,高校德育評價注重靜態取向,重視的是評價的判斷和鑒定功能,并進一步異化為片面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作用,以終結性評價結論來區分學生道德素質的高低,而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與生理還處于成長的動態過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須以發展的目光、前進的觀念來看待每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行為表現,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最終結果,而應關注其成長過程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指引他們看到自己發展過程中的成功方向。通過對學生階段的、單元的和局部的道德發展水平評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全面發展,也能對德育工作進行不斷調整,改進德育體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構建。這樣,在學生自我發展和學校德育評價的互動中,學生不斷取得進步,德育工作目標也能夠最終實現。
(三)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多元化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的組成:
1.論文題目
2.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3.課題的界定
4.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5.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6.完成條件分析、研究方法與路線
7.課題研究組織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員分工
8.實施步驟
一、論文題目:
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教育專心于未來。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積淀--真善美。因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是關乎孩子一輩子的教育。葉圣陶先生曾強調:啟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凡人生之需要之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這個時期養成,以后只需繼續地培養下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其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是在為未來奠基。
時代迅猛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用新的視角來看待、研究學生日常生活與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問題。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為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強調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少先隊員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與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的時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課題的界定
1、習慣,是指人對于某種刺激的固定性反應,久而久之形成的類似于條件反射的某種規律性活動。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漸穩固下來的。行為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于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習慣性的。因而習慣對人們的生活有著絕對的影響。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2、養成教育,一課題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教育。從廣義上說,養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礎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包括思維方式、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健康體魄的培養和教育。狹義的養成教育單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規范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特別是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學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學校。學校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隊工作方面積極探索。鑒于小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重智輕德較為普遍的情況,進一步加強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很有必要。
反觀現有日常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現狀,我們認為(1)學校生源比較復雜,來自城區、礦區、農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為習慣有較大差距。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應更具針對性、層次性。(2)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法途徑較為簡單,缺乏評價與反饋。我們認為:從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來探討和研究新形勢下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學校管理工作的高效、優化,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能促進學生發展,適應新時期的挑戰和要求。這一研究,從現實和長遠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目標
1、結合時代要求和少先隊教育特色,通過研究和實踐,探索一套適合寄宿制、小班化辦學體制的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對策,以利推廣。
2、通過研究和實踐,引導使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深入理解道德規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通過研究和實踐,優化班主任隊伍,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推動學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內容:
1、探討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2、探討家校社會多維立體的教育途徑和策略。如何將本課題研究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調動家長、社會教育積極因素。
3、探討優化班級管理、提升學校德育成效的科學、系統的方法。
五、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理論方面,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有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柯爾伯格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班杜拉和西亞斯的社會學習理論,重點研究了兒童道德行為的訓練和發展問題。實踐方面美國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導孩子自我成長.
我國心理學界有一些學者關注兒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陳鶴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賢等人對兒童心理的研究等。這些研究基本側重于兒童道德發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論研究方面,對兒童道德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行的研究比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和過程,前三者最終都要落實在行上。近期不少專家從行為習慣入手研究少年兒童德育,在國內產生了較大影響。如由中國科學院的王極盛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云曉研究員主持的,關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實踐方面,北京懷柔區、大興區開展了文明禮儀調查研究、家校合作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研究,山東濰坊市探索了網絡對于小學生行為習慣的作用研究等等,進行了有益探索。但總的來看,在寄宿制學校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方面的研究較為匱乏。
(二)本課題研究創新點及突破之處
本課題為應用基礎研究,在強調應用性的同時,也注重一定層次的理論探索。著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學校兒童的日常行為,著重進行有關小學生在學習、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與實踐,以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1)創新方面。依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努力構建創新養成教育途徑和模式,將養成教育貫穿到學生日常生活行為中,多層次、全方位的進行跟蹤教育,突出成長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論意義。立足于應用探索與實踐,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總結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規律,豐富素質教育理論和養成教育理論內涵
(3)應用價值。本課題著手與途徑和模式的實驗和探索,側重于應用實踐,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途徑是:密切結合我校寄宿制辦學實際,通過個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體行為習慣養成的實驗研究,形成新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方法。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學校班級管理中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的新觀點、新方法和新途徑。
六、完成條件分析、研究方法與路線
(一)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
1、領導支持,課題研究有經費保障。校領導對課題研究大力支持,為課題研究開展提供環境支持、經濟支持。良好的教學條件和領導的重視、指導,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基礎保證。
2、資料豐富,研究有理論支撐。
學校有藏書豐富的圖書室、6萬冊圖書的電子閱覽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論著作,又有新穎生動的光盤資料,還有時效性較強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隊工作》、《輔導員》等刊物雜志,使課題研究的展開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背景。我們課題組擬推薦篩選專題學習材料,供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提升理論素養。
3、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學習、研究氛圍濃厚。參研12位教師中有五位小學高級教師,兩位為市教壇新星,4位參加全國十一五或相關課題研究,成績突出。年輕教師均為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教研后勁足。班級管理經驗較為豐富,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與路線:
1、行動研究法。主要包括問卷調查法:針對家庭教育方面、教師設計的與課題實施內容相關的系列問題。通過家長的問答,更進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學生習慣的現有發展水平。
2、個案研究法。對學生個體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跟蹤記錄與觀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3、觀察法。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對學生行為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記錄,思考研究,獲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4、問卷法。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的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參考研究等。
堅持課題的理論研究、課題的實驗研究和群眾性教研活動三結合的研究辦法。以理論研究為先導,以實驗研究為中心,以廣大教師參與的研究活動為基礎,以班隊會課堂為主渠道,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研究學生、探索方法、總結經驗,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積極探索新時期背景下,寄宿制學校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徑;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養成教育模式,營造積極進取、健康成長的氛圍。
七、課題研究組織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員分工
本課題由我校一批銳意改革,不斷進取的青年教師組成。
1.本課題研究指導專家。
張敬鄰(淮北市教科所課題主任)
張德華(淮北市教研室) 田志峰 (淮北市教研室)
邱援軍(淮北市教研室)
2.課題研究實驗小組。
組長:盛 波 國家級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子課題負責人,省級課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主要成員。多篇教學論文在省、市級獲獎;區級學科帶頭人。多年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現從事小學德育工作,對小學生日常行為教育有較高的興趣和豐富的經驗。全面負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學習、內容安排,活動召集、組織等。
組長:魏雪雁 全國十一五中央電教館信息技術整合專項課題主要成員兼執筆人。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報告獲省三等獎。論文、教學設計、課題報告等獲國家級獎項十余篇次,并部分發表;獲省級獎項8篇次。從事小語教學及班主任工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安徽省骨干教師,淮北市教壇新星,校本培訓指導教師。分工:負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協助開展課題研究各項工作。收集材料,撰寫報告并上傳。
主要成員:
歐陽麗穎,淮北市教壇新星,骨干教師;夏麗娟,青年骨干教師,大隊部輔導員。負責收集課題研究資料,整理歸檔。
參研教師:孫麗、張培 、孟春,負責會議內容記錄整理,活動宣傳。
參研教師:杜淑華、王玉香、王琳、王芳慧、謝軍、許小燕,負責相關子課題的研究、實施,并做好材料的積累、分析、總結等。
八、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的工作進度計劃:本課題預計2010年3月--2012年12月分三個階段完成。為期二年。
(一)、準備階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做好課題申報、制訂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啟動、課題分工、理論學習工作,培訓參研教師,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組織開題啟動研究。
研究呈現形式:課題立項申請書、研究方案、開題報告。
(二)、實施階段:(2010年9月--2012年7月)
組織交流、研討等活動。主要是理論實踐研究,課題材料信息收集,課題研究論文,優秀班會課例和階段性研究報告的撰寫。并對典型案例加以積累分析。
①課題組制定實驗計劃,堅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學習交流相關理論。
②實驗教師、班主任探索養成教育實施途徑,精心設計上好班會課,及時總結實驗體會,積累、整理好相關資料。
③每月一次專題研討,與全校同學科教師共同探討、交流體會。
階段成果呈現方式:1、教師研究案例 2、階段研究報告 3、班主任工作論文4、班隊會及活動案例 5、問卷調查情況分析結論 6、班級日志樣本。
關鍵詞:師范學校;畢業論文;研究領域;研究方法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畢業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初步科學研究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在整個本科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
2008年,教育部對廊坊師范學院進行了本科教學評估工作,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教學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估結束后,針對其在評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本院進一步加強畢業生畢業論文質量和管理工作。本文通過對教育系08屆、09屆畢業生論文進行調查分析,以期能夠反映出自評估以來本院本科畢業生論文工作取得的成績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以廊坊師范學院教育系2008屆74名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及2009屆75名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為研究對象,運用SPSS13.0軟件對獲得數據資料進行統計處理。并且,選取了部分指導教師進行訪談調查,征詢其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和論文質量的意見,以及今后指導畢業論文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畢業論文的研究領域
按照教育學研究的內容,本文把畢業生的研究領域分為:教師教育、管理與評價、農村教育、學校德育,課程與教學、教育史研究、大學生就業,另外一些少數的研究領域,則統一歸類為“其他”。通過對兩屆畢業生論文研究領域的比較,我們發現如下特點:
1 研究領域比較寬泛。2008屆與2009屆畢業論文的研究領域相當寬泛,涉及了教師教育、管理與評價、農村教育、學校德育、課程與教學、教育史研究、大學生就業七個方面內容及一些其他領域,在“其他”中,這兩屆畢業論文涉及面也是相當豐富,比如有:學業成就影響因素分析,小學生不良行為現狀與對策分析,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狀調查及相關因素研究,小學(初中)課外閱讀現狀研究等。
2 某些領域研究相對集中。兩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研究領域相對集中于教師教育和課程與教學這兩個研究領域。2008屆畢業生有24人的畢業論文研究領域是教師教育,20人的畢業論文研究領域是課程與教學方面的內容,在本屆畢業論文總量中分別占32.4%和27.0%,合計達到了59.4%;2009屆畢業生有10人的畢業論文研究領域是教師教育,有31人選取了課程與教學研究領域,在本屆畢業論文總量中分別占13.3%和41.3%,合計達到了54.6%。由此可見,師范類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關注點之一是教師教育,包括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尤其是與師范類畢業生密切相關的師范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研究;二是課程與教學,其中最多的是關于學科教學問題研究。
(二)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兩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主要采用了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三種方法。
大多數畢業生采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研究方法,其中,運用最多的是文獻法,可見他們對自己的研究領域做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搜集與整理。從問卷調查法與訪談調查法比較來看,訪談調查法的運用要多于問卷調查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畢業生在問卷的編制和運用上還存在畏難情緒和能力欠缺。但2009屆畢業生采用問卷調查法的人數比2008屆多出了13人,表明畢業生在逐漸掌握這種定量研究方法。在訪談調查法上,2009屆畢業生比2008屆畢業生多出了16人,說明畢業生對這一方法的掌握運用繼續保持著相對的強勢,也進一步證明了我們的上述觀點。在研究方法選用的總的次數比例中,我們看到2008屆畢業生畢業論文采用文獻法的達到63.2%,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合計36.7%,文獻法占了明顯的優勢。2009屆畢業生畢業論文采用文獻法的縮減到51.4%,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合計達到48.6%,這表明畢業生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呈現出注重實證研究趨勢。
(三)畢業論文的成績
本院將論文成績分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檔次。通過兩屆畢業論文成績的比較(見表1),可以看到兩屆畢業生的論文成績基本成正態分布,2009屆略呈偏態,優良率稍高一些。具體來講,兩屆的“優秀”均為8人,所占比例大體相當,2009屆的“良”要比2008屆多出3人,高出3.5%,相應的在“及格”檔上,比2008屆少了3人。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可能“優秀”論文的評定標準和要求相對其他檔次畢業論文要高,再加上每年優秀畢業論文的名額所限,所以導致兩屆“優秀”的人數和比例大體相當。第二,2009屆畢業論文的總體質量有所提高,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良”畢業論文的比例,減少了“及格”畢業論文。
三、分析與思考
(一)取得的成績
1 培養了畢業生科研意識和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畢業生認識到畢業論文的完成不是簡單的材料堆砌,要有理論支撐和現實依據。因此,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畢業生注重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實踐聯系,運用所學的教育理論去分析并力圖解決教育實踐面臨的問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同時也培養了畢業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并且,指導教師注重對畢業生滲透學術道德教育,培養了畢業生嚴謹的科研態度和誠信意識,杜絕了學術腐敗和剽竊。
2 提升了指導教師自身專業素質。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促使教師反思問題根源和探尋解決對策。比如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多開設有助于畢業生從事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的基礎性,工具性課程,如spss統計與分析,教育統計與測量等。并且,教師為了有效指導畢業論文,需要不斷加深自身學科專業理論基礎,把握教育領域的學術研究動態和前沿性問題,注重搜集和整理教育文獻資料,增強自身科研能力。此外,在論文的開題和答辯中,教師之間通過團結協作,取長補短,提高了專業素養水平。
3 加強了畢業論文的規范科學管理。本院實行的是指導教師全程負責與院系兩級督導相結合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從論文的選題、開題,到一稿、二稿、三稿、定稿答辯,指導教師全程負責,不厭其煩指導學生,認真修改論文。同時,院系領導加強對論文各階段工作的檢查和督導,尤其是答辯期間,院系領導直接參與并督導答辯小組,保證了論文成績評定的公開、公平、公正。最后論文入庫階段,指導教師負責整理自己指導的畢業論文檔案袋,教學秘書負責查收全系論文檔案,系主任、院長逐級簽收。這套科學、規范的論文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和質量。
(二)存在的問題
一、完善科研制度,確??蒲泄ぷ黜樌M行
面對學校的發展和不足,本學期校領導不斷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改善工作細節,調整工作方案,完善制定學??蒲兄贫?。
1、完善制度,明確職責。結合區科研室《學??蒲泄ぷ鞴芾碇贫取罚ㄓ懻摳澹晟茖W校各項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課題申報與評審制度,中期檢查制度,結題驗收與成果鑒定制度,成果推廣與科研獎勵制度等。保證各項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成果推廣等工作能順利有效地開展。
2、加強科研隊伍建設。成立科研工作中心組,組長:陸海紅 組員:章曉穎、許竹筠、張輝、黃菊英、楊健、張燕、馬驥、顧談冰、張丹、王冬、蘇曉波、王少平。明確分工和職責。學校科研中心組的成立,保證了學??蒲泄ぷ饔行虻亻_展。
二、加強學習培訓,促進轉變思想觀念
1、教研活動。在學校校本教研活動中,引導教師開展“主題式”討論,增強科研意識,探索符合本校實際的“教—研”一體模式。
2、教師培訓。對了有效地推動學校課題的研究,我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活動。這學期,我們組織了陸海紅、馬驥、顧談冰、張丹、王冬老師參加了區級的科研培訓班。又組織了陸海紅、陳川華、張燕三位班主任赴南京參加 “中華美德養成教育”的培訓,組織章曉穎、陸海紅老師參加了《如何寫創意活動方案》的培訓。組織了陸海紅、張燕、李綠萍老師參加了區級的課題研究的培訓。
3、邀請專家。此外,我們學校還邀請了我區進修學院科研室崔云老師作了主題為《調查研究法》的科研講座。對如何撰寫調查研究報告,老師們有了一定的認識。
三、加強課題研究,規范過程管理
1、繼續做好課題申報工作。今年,陸海紅老師申報的區級課題《小學中年級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被批準立項。
2、完成了20nn年立項的區級課題的開題匯報工作。
3、做好了課題的結題工作。對于20nn年21項校級課題及時進行了整理,并把資料歸檔。
4、完善了課題實施中的管理。凡立項的校級以上課題,一個課題選用一個檔案袋,把課題申請書、中期匯報資料、結題報告、研究成果、研究附件資料等一一裝入檔案袋,分門別類,做到管理有序,查找方便。已結題的課題,進入檔案室歸檔管理。
3、組織參加了區教科研成果評選。不僅積極幫助結題老師完成課題結題報告,還發動了老師們撰寫學科論文。
四、組織參加論文評選活動,提高反思能力。
本學期,我們根據上級部門及學校的工作安排,組織廣大教師(特別是課題組老師、青年教師)認真撰寫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等,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評比。
1、參加了了區級的《創意活動方案》的評比。
大家好!
感謝學校給了我們競聘上崗的機會,我競聘的崗位是——主任教師。
申報理由如下:
1、熱愛教育教學工作,個人教學風格明顯,學生滿意度超過95%。
2、在校內舉行“與綜合實踐活動”學術講座,在全市宣講選拔活動中獲一等獎,跟隨專家宣講團到、、、等縣市區進行人生規劃宣講。
3、獲得市教學能手稱號,獲全市人生規劃優質課一等獎第一名。一學期聽課23節,能帶動幫助青年教師的成長。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
4、年參與的“性格解析與中學生成長”課題通過市級鑒定,擔任課題組長的“學會做人的新德育研究”通過市級審核,批準開題。有擔任課題實驗研究子課題主持人的能力。
5、能勝任班主任工作,全年帶班27次,優秀班級次數占帶班總次數的92.59%,創造性開展德育工作,形成有特色的班級管理模式,被評為“模范班主任”。
我是年從大學畢業來校工作的,工作七年來,
從剛剛開始時的“說文論語”“文學漫話”到如今的“職業啟蒙”、“戲劇天地”、“口才訓練”、“規范普通話”,在課程的開發上我努力尋找語文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結合點,并不斷拓展新的領域,。
從年的市優質課到年的“市語文學科教學能手”,再到年人生規劃市優質課評比第一名,在課堂的控制方面我不斷探索,敢于實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從年撰寫的案例第一次獲得市級一等獎到案例、論文多次獲獎、經常發表,參與的校本課程獲得市級二等獎,在教學研究的道路上我一路走來,堅持不懈,收獲頗豐。
工作七年來,為了提升自我素質,我報考攻讀教育碩士學位,明年即將畢業。
為了建立與學生的長期聯系,我建立了自己的網絡博客,用文字引領學生的心路歷程,訪問量已超萬人。為了挑戰自我,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人生規劃宣講團選拔活動講演比賽,獲得一等獎,參加了教育局工會組織的市直學?!拔业膶W生我的愛”演講比賽獲得二等獎。
此外,我還與老師共同負責學校的“校園之聲”廣播站的日常工作,連續兩年和老師共同設計初中生、小學生學生實踐活動成長錄,與幾位老師一起為學校爭創市教育局創新獎并作為學校代表參加了市推介會,與老師共同擔任了學校的講解員,盡我所能為學校服務,在工作中磨練意志,收獲成熟。
大家好!
1、熱愛教育教學工作,個人教學風格明顯,學生滿意度超過95%。
2、在校內舉行“**與綜合實踐活動”學術講座,在全市宣講選拔活動中獲一等獎,跟隨專家宣講團到**、**、**、**等縣市區進行人生規劃宣講。
3、獲得市教學能手稱號,獲全市人生規劃優質課一等獎第一名。一學期聽課23節,能帶動幫助青年教師的成長。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
4、2008年參與的“性格解析與中學生成長”課題通過市級鑒定,擔任課題組長的“學會做人的新德育研究”通過市級審核,批準開題。有擔任課題實驗研究子課題主持人的能力。
5、能勝任班主任工作,全年帶班27次,優秀班級次數占帶班總次數的92.59%,創造性開展德育工作,形成有特色的班級管理模式,被評為“模范班主任”。
我是2002年從大學畢業來校工作的,工作七年來,
從剛剛開始時的“說文論語”“文學漫話”到如今的“職業啟蒙”、“戲劇天地”、“口才訓練”、“規范普通話”,在課程的開發上我努力尋找語文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結合點,并不斷拓展新的領域,。
從2003年的市優質課到2007年的“市語文學科教學能手”,再到2008年人生規劃市優質課評比第一名,在課堂的控制方面我不斷探索,敢于實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從2005年撰寫的案例第一次獲得市級一等獎到案例、論文多次獲獎、經常發表,參與的校本課程獲得市級二等獎,在教學研究的道路上我一路走來,堅持不懈,收獲頗豐。
工作七年來,為了提升自我素質,我報考攻讀教育碩士學位,明年即將畢業。
為了建立與學生的長期聯系,我建立了自己的網絡博客,用文字引領學生的心路歷程,訪問量已超萬人。為了挑戰自我,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人生規劃宣講團選拔活動講演比賽,獲得一等獎,參加了教育局工會組織的市直學?!拔业膶W生我的愛”演講比賽獲得二等獎。
此外,我還與**老師共同負責學校的“校園之聲”廣播站的日常工作,連續兩年和**老師共同設計初中生、小學生學生實踐活動成長錄,與幾位老師一起為學校爭創市教育局創新**獎并作為學校代表參加了市推介會,與**老師共同擔任了學校的講解員,盡我所能為學校服務,在工作中磨練意志,收獲成熟。
【關鍵詞】農村中職學校 實習就業指導課程 開發 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B-0043-02
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旨在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設計模式,依據企業生產需要和農村中職學生、教師、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和設計。此項課程開發實施可以填補現有中職課程體系中無實習就業指導課的缺陷,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文以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課程改革實踐為例進行說明。
一、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的意義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職業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許多學校積極探索和實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探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對課程設置提出了新要求。為保障和促進對不同地方學校、學生的需求,職教課程實行了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國家鼓勵職業學校在認真執行國家有關原則規定的同時,據區域經濟、行業特點和社會需求,探索建立校本特色課程。
我國新一輪的職教課程改革受到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和經驗的較大影響,尤其是體現“能力本位”課程觀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比較典型的有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北美的能力本位課程模式和國際勞工組織開發的模塊技能培訓模式,這些成功的現代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大多不以學科為中心或淡化學科體系,不僅重視以人類的基本活動——職業活動的需要來組織教學內容,而且強調以受教育者個人生存發展的需要來組織教學內容。
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作為一所農村中職學校,2005年以來實施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彈性學習制,每年利用3至4個月時間(含假期)讓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和育人效果。在實習就業的管理過程中,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發現了國家統一開設的公共文化基礎課程不能有效解決學生在實習就業時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為了有效指導學生順利完成頂崗實習任務直至就業,實現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無縫隙”對接,根據學校資源設備和學生文化基礎的實際情況,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進行了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
實習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用型綜合性文化課,內容涉及在企業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其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到企業頂崗實習或就業的正確指導,是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輔相成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和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活動,包括通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對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
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中,課程內容融合多門文化課實用知識,能較好地解決學生在實習就業中出現的一些具體問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它適應“工學交替”的彈性學習制度,適合在中職學生首次參加頂崗實習前學習,也可以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班作為進城務工指導課開設。
二、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
(一)課程開發目標、方法與步驟
1.目標。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是基于“產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校情和學生的實際,開發一門中職學校的實習就業指導課程。主要研究如何對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禮儀、體育等學科中的一些學生在頂崗實習時必需的知識、技能進行提煉、融合,形成一門具有實用性、趣味性、互動性的綜合文化課程。
2.方法。以實踐研究法為主,輔之以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實踐研究法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探索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設置,編寫校本教材,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機制。文獻研究法是學習國內外“產教結合、工學交替”辦學模式的論著,熟悉職業教育理論,為開發相關課程提供理論參考。調查研究法是調查分析當前本?!爱a教結合、工學交替”辦學模式下的課程設置,以及學生在實習就業時存在的問題、原因并尋找對策。個案研究法是通過課堂中某個具體的教學內容,小組學習中的某個具體環節,深入研究影響小組學習中有效合作的因素,展開交流反思,形成共識,為編寫校本教材提供有效指導。
3.步驟。包括三個步驟:首先,調研現狀。通過調研,了解農村中職“教與學”的實際狀況和實習學生必需的知識與技能,深入分析本?!爱a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確定課程改革的方向。其次,開發校本課程。應依據學校教學資源以及學生和企業的需要,確定校本課程開發以“必需、夠用”為基本原則,著眼于企業發展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著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第一,通過調查和溝通,獲得企業生產對崗位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資料,使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實現良好對接。確立跟蹤機制,跟蹤調查了解本校的實習就業學生在企業中為人處世情況。通過企業對本校實習就業生工作滿意度的信息反饋,檢驗校本課程的適用性。第二,研究制訂實習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教學安排計劃。第三,編寫校本教材。教材結構分為“感悟、工作、學習、生活”四大知識模塊,內容涉及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就業形勢分析、廠紀廠規教育、認識自我;語言溝通及請假、計劃、總結等應用文寫作;統計報表、工資核算;常用產品英文標識及公共場所英文標識;防火、防騙安全教育;體能訓練,等等。第四,通過校本培訓和企業鍛煉的方式,培養一批優秀的綜合型、應用型的實習就業指導課教師,上好校本課程。第五,探索建立實習就業指導課程評價機制。評價機制包括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最后,實踐與推廣校本課程。選定班級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究,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的評價進行課程修訂并推廣使用。
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堅持課程開發與實踐相結合,以發展學生崗位能力為本,關注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創新。
(二)課程開發實踐過程
1.組建科研隊伍。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專門成立課題組,把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作為學校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進行研究,成立了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主持人擔任。此外,還組織本校的實習帶隊老師、實驗班級的班主任等10多人協助實施研究活動。課題組將抓好研究隊伍的建設作為課題研究的基礎,及時召開了課題組成員會議,進行科研工作培訓,宣傳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動員全體成員認真投入研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2.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組制定了《農村中職“產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下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實施方案,將項目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步驟具體化,并對項目研究作出明確的分工和具體要求。
3.舉辦開題報告會。課題組組織召開了開題報告會,課題負責人闡述了教改項目開題動員報告:一是明確研究的方向與目標,使參與教改項目研究的人員對重點與難點心中有數;二是明確分工,使每個參與者都清楚自己在教改項目中的職責以及各階段的任務,要求課題組成員各負其責,分工合作,不斷創新研究思路、多出新成果,按期按質完成研究任務。
4.定期組織科研探討活動。建立課題研究例會制度,堅持定期召開研討會。課題組成員每月集中一次,加強集體研討、交流學習。定期檢查各項研究工作,聽取意見和建議,溝通信息,在項目原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論證,并及時調整,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查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5.深入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活動。課題組成員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問卷調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等形式,了解企業對實習學生的素質要求,確定課程開發的策略,開發出實習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綱和校本教材的試用本,校本教材在新生和“扶貧工程”勞動力轉移培訓班中進行試用,并在教學實踐中完成教學大綱和校本教材的修訂,同時開發出教學設計、課件等成果。此外,在研究過程中總結提煉出多篇科研論文和調查報告。
6.總結成果。課題組按計劃認真開展研究活動,開發出《中職生實習就業指導》校本教材,總結出15篇學術論文或調研報告,其中有10多篇優質在省級以上刊物,實現了既定的開發研究目標。
三、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的實踐效果
(一)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培養了學生的實習就業能力,為學生的實習就業和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施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后,該校實習生的素質得到了快速發展,學生變成更加開朗與自信,逐步形成了活潑、團結、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態度,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改善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優化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增強了教師的反思意識,有力地促進了校本教材教研科學有序地進行,引領教師走向專業化成長之路。教師們的科研能力與水平不斷提升,駕馭實習就業指導課教學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課題組成員撰寫的論文有10多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梢哉f,課題研究為該校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一大批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三)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開發的《實習就業指導課》校本課程,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整體教學改革,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推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朝著自治區示范性中職學校的目標穩步推進。2012年,該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被認定為自治區示范性專業,計算機專業實訓基地被認定為自治區示范性基地建設項目。這些都表明,該校辦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