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7 17:29: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特級教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今年與三年前的上屆南海區骨干教師相比,我校的數量翻了一番多,由原來的6位南海區級以上骨干老師變成現在的13名區級以上名校長、名班主任和學科骨干教師,擁有骨干老師數量比例在南海區公辦學校處于首位。其中謝景如校長被聘為廣東省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劉志偉主任被評為中學特級教師、廣東省教育家培養對象、廣東省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謝景如、劉志偉、關娜紅、黎淑枝等十三位老師成為市、區的骨干校長、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第二,近六年有50多人先后在區級以上的教學比賽中獲一等獎,在各級報紙雜志上發表教育教學改革文章50多篇,獲獎論文200多篇。其中,劉志偉教師論文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評比獲一等獎。第三,學校教師編寫的《科技與創新》、《藝術與欣賞》和《半命題作文的寫作》三種校本教材已由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部分內容在《廣東科技報》連續轉載43期。
二、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效益
第一,近十年來我校升中考試成績在南海區公辦學校保持第一。第二,近六年學生比賽獲省級以上獎勵的有683人次、國家級的有412人次,57件作品獲國家專利。其中,科技創新、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天文奧林匹克、物理、數學、化學、地理等競賽成績均居佛山市、南海區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參加在美國舉行的第27屆、第28屆、第29屆、第31屆和第33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創新總決賽獲得四個冠軍、一個亞軍和兩個最佳創造力獎,成為本項目比賽成績的世界最好紀錄學校,參加全國青少年創意大賽連續六年獲得金獎,參加第23屆、第24屆和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均獲得獎勵,參加第五屆全國少年兒童“爭當小實驗家”科學體驗活動獲兩個金獎其中洪浩源同學獲總分第一名、。
三、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浮皮潦草,準備不足
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上一堂有效的作文講評課,需要做大量的具體的瑣碎的準備工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文講評的材料準備應由三個方面組成:第一,批改學生習作,積累一定量的講評材料;第二,搜集專家學者的相關經典理論材料;第三,作文講評課中學生即席發言形成的鮮活材料。筆者認為,當前作文講評課中,絕大多數教師不能作如此充分準備。究其原因有三:首先,作文講評的目的性不明確。因為不知道講什么,所以就不知道準備什么。其次,教學態度不端正,有些老師認為學生作文不是講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我們認為如果學生一味練,錯誤地練,教師難辭其咎。持無師自通思想者是懶惰思想作祟。他們認為閱讀教學夠緊張的,閱讀訓練夠多的,又因為作文水平的提高速度緩慢,不易出成績,因此出現了作文題目隨意出,作文批改敷衍了事,作文講評隨意說幾句。有些教師只是讀幾篇優秀作文就算是作文講評。試問,這樣的作文講評課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嗎?這樣的作文講評課能解決學生的哪些問題呢?再次,就是教師本身的素質差,主要是一些青年教師,他們自己的寫作能力不高,無法評價學生作文的優劣,自然就無法準備材料,無法上好作文講評課。
二.面面俱到,目標不明
上海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說過:每次作文,只要學生完成了教師設定的目標,就給高分。這給我們的作文講評的啟發是,作文訓練是一個系統工程,作文訓練必須循序漸進,不能求全責備。大家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作文的興趣從哪里來?我們認為讓學生獲得作文的成功感是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最佳途徑。對此,教師就應該制訂作文訓練計劃,作序列訓練,譬如語言專項訓練、結構專項訓練、過渡專項訓練、情節專項訓練、例證專項訓練等。每次專項訓練只要基本合格,就應該作充分肯定,給予高分。我們必須區分平時作文訓練與作文考試的界限。平時作文應專項突破,分步落實提高。但是,目前作文講評卻不是如此,不少教師充當的是法官,一次作文訓練、一堂作文講評課,總是涉及作文的方方面面,不是否定這,就是否定那,導致學生自認為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自卑感油然而生。因為求全責備,所以一次次的訓練,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打擊,最終導致畏懼心理的產生。試問這樣的講評課屬不屬南轅北轍,事與愿違?
三.理論有余,升格不夠
有經驗的教師皆知,作文講評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因為,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但是更要懂得的理論必須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的道理。專家學者的理論必須與學生寫作緊密結合,否則,這種理論只能是空洞的,無實踐價值的。目前,一些教師從專家層面上大談文章的起承轉合,一套套的理論,一筐筐的方法,學生只能是望洋興嘆。我們認為,有效的作文講評課應該是學生作文升格課,幫助學生一步步、一點點走出困境。這需要教師投之以熱情,付之以耐心。作文升格講評,實際上就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懂得作文水平提高的途徑,才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才能使學生獲得寫作的興趣。
四.主導過重,主體不明
上海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已深入人心,在閱讀教學中廣大教師能廣泛踐行,但是在作文講評中卻很少得到體現。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教師演獨角戲,搞一言堂。大講結果,忽視過程;大講問題,忽視亮點;大講理論,忽視實踐。我們認為,作文講評課特別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學生作文的問題產生是有原因的,應該讓學生說明作文生成的過程。對此,可以讓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討論,營造民主的講評氛圍。在辯論中使學生獲得真知,在辯論中使學生寫作水平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新課改后,作文講評中的問題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必須引起教育界的領導、專家、同行的高度重視,必須研究措施大力解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考慮:
一.改變教學理念,重視作文教學
不論是傳統語文教學,還是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教學著力點是語知教學和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只是作為一個隨機應變的角色。有時間就訓練,沒時間就少訓練或不訓練。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思想作祟。是的,從比較的角度分析,語知教學和閱讀教學見效快,作文教學見效慢;語知教學和閱讀教學易操作,作文教學難操作;語知教學和閱讀教學學生感興趣,作文訓練多數學生害怕。對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深入思考,一名不會作文的中學生,能否稱得上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一個只會讀背分析的中學生,能否稱得上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創造的中學生?古人言,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只有經典文章不斷出現,人類的文明才能得以傳承和發展,如果我們培養的接班人連文章都不會寫,后果不堪想象。因此,作為人類文明傳承者的語文教師必須站在人類歷史文明的高度來審視自己肩負的重大責任,不能被蠅頭小利蒙蔽雙眼。一方面要高瞻遠矚,做一個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另一方面要腳踏實地,教好學生作文,也只有教好學生作文,才能真正學好語文,也只有改變了教學理念,重視作文教學,才能花時間、花氣力去講評好作文。
二.認真研究學情,提高講評效率
作文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特別強調訓練和講評的針對性、漸進性和反復性。對此,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調研所教學生作文的現狀:學生已經訓練了什么?訓練了多少數量?文體、結構、語言和寫法等還存在什么問題?以后還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哪些問題必須反復解決?一個學生的數個語文教師實際上扮演的是接力賽的角色。作為一個有責任的語文教師必須花時間花氣力深入研究學生的作文根底,周密部署,詳細制訂作文教學計劃,分步有序進行作文訓練和作文講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作文講評的效率。如果盲目訓練,無序講評,勢必造成學生作文的厭煩心理,勢必導致作文教學走入死胡同。
三.搭建成長平臺,提高教師素養
作文講評課存在的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部分教師的素質不高。有些教師自己寫不出好文章,怎能指導學生寫出好文章呢?對此,各地教育局、各校應制訂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教師提高寫作水平??梢杂残砸幎ú糠纸處熋繉W年完成若干篇論文,或舉辦教師論文比賽活動,或鼓勵教師在正規報刊,或舉辦作文講評課評比活動,或請有經驗的教師開設作文講評示范課,或請專家學者做作文講評講座,盡快讓素養不高的教師成熟起來。
四.編寫講評教案,遵循規律上課
關鍵詞:解決問題;變式教育;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0
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明確了數學教學改革的前進方向。新教材對于學生認識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的作用,成了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大挑戰。
在小學數學課中,數學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模式,就能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我們常常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轉化成數學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然而,現行教材中的數學解決問題往往封閉性比較強。如教材中的例題一般只有一個結果,一種解答思路,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壓抑了學生的探索熱情。在練習題上也存在著"一例一練",這往往讓學生養成模仿解題,而沒有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弊端?;谶@種情況,可以把教材中的有些例題和習題進行適當的"變式",也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那么,什么是變式教學?所謂變式,就是對教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揭示不同知識點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在課堂上展現知識發生、發展、形成的完整認知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研究、探索問題的能力。變式教學是"三基"教學、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變式教學在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保證學生能積極參與。
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運用變式教學中的數學問題一題多用、多題重組。讓學生參與數學解決問題的變式改編,讓學生自己解答自己改編的解決問題,這樣能帶給學生以新鮮感,成就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夠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例如練習,一段布長42米,做衣服用去,用去了幾米?
解答完后,老師將問題變式為:一段布長42米,做衣服用去,還剩下幾米?這樣的變式,非常通俗簡單,個個都能參與。學生解答后,啟發,還能怎么變?于是,就出現了以下問題。
變式1:一段布長42米,做衣服用去,還剩下幾分之幾?
變式2:一段布長42米,做衣服用去28米,用掉的占總數的幾分之幾?
變式3:一段布長42米,做衣服用去,最多做幾件衣服?
等等這些變式既鞏固了基本數量關系,培養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保持了學習的持續熱情
2、運用變式教學,改變敘述方法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解決問題解答的首要步驟是讀題,只有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才能分析數量關系。小學生在接觸新題型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一種思維定勢,即按習慣思路思考問題,如前面所述的把"比...多"同加法"比...少"同減法建立起錯誤的聯系,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讓各種形式的變式題在練習中交插出現。只有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才能正確的找到各類解決問題的本質特征。思維定勢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甚至碰到同類型但敘述形式稍有變化的題目,往往出現無從下手。為使學生理解題意,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可以進行改變敘述方法的訓練,就是使題意不變,僅改變題中的某些詞、句的敘述方法,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如:把"比...多"中的"多"改為"高、長、重、貴、遠"等等,幫助學生分析較大數和較小數。
例如:教室的長是米,寬比長少米,教室的寬是多少米?
解答后,師引導學生保留其中的某些條件,改變某些條件,或變換提問的角度和方式,從而變出新的數學問題:
變式1:教室的長是米,長比寬多米,教室的寬是多少米?
變式2:教室的長是米,長與寬的差為,教室的寬是多少米?
變式3:長比寬多,教室的長是米,教室的寬是多少米?
通過這樣不斷的變換命題的敘述方式,敘述順序,產生一個個既類似又有區別的問題,使學生不斷面臨挑戰,在挑戰中體會現實世界中基本數量關系的認識,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另外,反復進行一題多變的訓練,引發學生對同一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思考與探索,幫助學生改變思維定勢帶來的問題,在對問題的不斷探索中,發展了思維的廣闊性。
3、運用變式教學,培養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
利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低年級起就要逐步培養。例如,在低年級,某些計算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規律性知識和一般計算方法,中年級以后就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新觀點,從多用度去思考問題,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并且要分析各種方法,采用簡便的算法。但在一定條件下要允許學生靈活,不宜統得過死。
比如有這樣一個例題:某工程隊修一條馬路,總共有8000米,修了9天,每天修800米,問還剩多少米?即8000-800×9=800(米)。在學生掌握了這道題的解法后,在隨后的練習課中,可將例題進行"變換":即把"還剩多少米'變成'這個工程隊完成任務了沒有"?這樣就使問題呈現出開放性。學生可能會因為思維定勢很快就得出用第一種解法:即用比較總量的方法算800×9=7200(米),72009,所以還沒有修完。第三種解法:8000÷9=800(米)......800(米),所以還有剩余。我認為在練習課中安排這道"變式",不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類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更可以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運用變式練習,不僅深化了對變化中不變的數量關系的理解,同時有利于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動態處理,克服思維和心理定勢,培養了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變式教學,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觀念,具有鮮明地時代性。把變式教學與主體性教育結合起來,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擺脫"題海"變被動思維為主動自覺思維,形成"趣學"、"樂學"的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減小差生面。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以上僅屬于個人在嘗試變式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在我談及的問題中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指教,我將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