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4 16:5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交通安全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參考文獻:
[1]陳明樂.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價值思考與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1,(24).
[2]許軍民.淺談高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12.
[3]禹勇.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0.
[4]朱忠祥,童政權.大學生安全意識的現狀調查與思考——以南京工業大學學生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0,(3).
[5]劉芳麗.大學生安全意識及防范技能的現狀調查和對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6]湯繼承.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06.
[7]皮祖訓,劉何清,朱國梅.影響大學生安全因素評述[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8]郭亞芳.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改量探討[J].科技信息,2013(22).
[9]程海梅,陳思源.高校安全教育的課程設置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
[10]胡如朝.論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
[11]丁淑敏.關于高等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評價體系的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12]薛立輝.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意識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參考文獻:
[1]王世鵬,甘新東安全教育要讓學生終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155-161
[3][21]李開勇,馮維我國中小學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學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歐文姬應試教育歸因下學校安全教育的異化[J].小學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淵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維設計的基本架構[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0(7):107
[7]劉暢中小學安全教育目標的構建與實現條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
[8][13][14]孫盼想江西省潘陽縣S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現狀調查及對策探討[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12
[9]曹海永莫讓制度管理成為安全教育的軟肋[J].教學與管理,2010(5):6-7
[10]王霞學校安全教育制度——現代學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與教學究,2010(11):19-21
參考文獻
[1]2016兩會聚焦教育熱點話題[EB/OL].http://gaokao.xdf.cn/201603/10433032.html,2016-03-11,新東方網.
[2]陳貴兵.完善教育渠道增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64-65.
[3]李丹,程燕.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72-73.
[4]周水平,萬江紅,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江西為例[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48-150.
[5]耿一波.實施體驗式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江蘇教育研究,2013(11):49-51.
[6]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論文關鍵詞:高校;畢業班學生;安全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大眾化,各高校畢業班學生人數大幅增加。同時隨著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和交流越來越密切,高校校園由過去封閉型的“世外桃源”轉變為開放型的“小社會”。高校學分制改革后,學生的流動性增大,班級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畢業班學生個性化問題突出,就業、情感等方面的壓力使得畢業班學生的安全問題存在很大的隱患,涉及高校畢業班學生人身、財產安全等突發事件頻發。
當代高校畢業班學生面對的安全問題日趨繁多和復雜化,對此除了高校要加強對畢業班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還需要社會各個方面對高校畢業班學生這個群體給予高度關注。1992年國家教委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指出:“高等學校應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而作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畢業班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應得到充分的重視。
一、當前高校畢業班學生安全存在的隱患
近年來,隨著高等學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發展,高校的社會化進程加速,高校的辦學形式和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些變化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認識空間,為學生畢業后從校園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提前做了預習和準備;但另一方面,這些變化也給在校大學生帶來了一些沖擊,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隱患。當前高校畢業班學生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就業環境存在的安全隱患
高校畢業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尤其是在當前就業壓力持續增大的社會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學生求職心切的心理,設置騙局和陷阱,給畢業班學生的順利就業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其中誤入非法“傳銷”陷阱是對畢業班學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國內某些地區非法傳銷活動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畢業班學生急于求職的心理,通過熟人聯絡等方式誘騙大學生從事非法傳銷活動。還有一些假冒公司,打著招聘的旗號向應聘者收取“培訓費”等各種費用,或者以“剝削性”試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費勞動力。這些非法組織騙錢害人,而畢業班學生缺乏此類相關的防范意識和能力,這使其生命安全時刻處于危險的境地。
2.交通環境存在的安全隱患
交通安全的環境,包括大學生在校園內和校園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時的人身安全的環境。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會化的加深,高校就處于社會之中,校園的人流量、車流量急劇增加,增加了校園內的交通安全隱患。同時,在學分制背景下,畢業班學生除了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外,基本上都已經沒有課了,許多畢業班學生由于考研復試、找工作或者實習等原因要經常離校外出,而其對交通法規的漠視、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這都有可能發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問題也屢有發生。
3.宿舍環境存在的安全隱患
高校畢業班的學生由于自身流動性比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時間不統一,個性化問題比較多,給班級和宿舍管理帶來很大難度。畢業班學生在宿舍內大功率電器的使用率高,而學生自身的防火防盜意識薄弱,這不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難度,也在無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隱患。另外,一些高校畢業班學生以在外實習、求職等名義,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這也對畢業班學生人身安全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
4.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高校普遍都非常關注和重視的問題。當前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現實,給遍尋就業機會的畢業班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高校畢業班學生還面臨著學業壓力、感情壓力、經濟壓力、家庭壓力和人際關系壓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和壓力,就會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懼、自卑、焦慮和人際關系敏感等。在這些心態下,有的畢業班學生在找到工作簽約時患得患失,在簽不簽約的選擇中猶豫不定;有的畢業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幾經波折,卻屢試屢敗,開始對自身能力產生懷疑,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給學校的安全穩定和學生自身的安全帶來隱患。因此高校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
二、當前高校畢業班學生存在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畢業班學生作為在校大學生的一個特殊時期的群體,其存在的安全隱患與在校大學生存在的安全隱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襲,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高校對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夠
主要表現在:第一,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機構設置不規范,責任混亂不明確,出現事故時相互推脫責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實、安全教育質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輕教育。針對學生的安全問題,目前高校主要還是通過建立規章制度、加強日常管理、加大懲處力度等手段,而對于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的教育培訓、安全教育的質量好壞、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視不夠。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輕預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預測性,對其的預防容易被疏忽,多數情況下只有發生了安全責任事故,才會引起高度重視,然后再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實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統,與實際相脫節,形式化嚴重,實用性不高。
2.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執行力度不夠
一方面,由于畢業班學生的流動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對其又存在某些不適用性,而針對畢業班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難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樓管、高校保衛人員、輔導員、學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執行者之間缺少充分的聯系與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現一些不協調現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業化,物業管理人員的組成復雜,大多是面向社會招聘而來,個人素質參差不齊,責任心欠缺,嚴重缺乏專業性管理知識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執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轉貼于
3.社會外界的誘惑和影響
現實社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誘惑和陷阱,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讓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響。我們變得越來越傾向速食主義,對某一事物越來越沒有耐心,越來越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判斷好壞、去分辨是非。對于畢業班學生而言,求職心切的同時,又抱有一些不合實際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夠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鉆的漏洞,制造一些就業陷阱,打著高薪招聘的旗號,招搖撞騙,騙取錢財。
4.學生自身安全意識淡薄,面臨的壓力過大,社會責任意識缺失
增強大學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是安全防范的關鍵。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大學生都抱有僥幸心理,總覺得傷害或者事故不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3]認為那與自己無關,其安全防范意識非常淡薄,這為意外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給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機。大學生普遍缺乏對生命的認識、珍惜和尊重的意識,而在其復雜的成長環境中,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沖突。當其遭遇某些挫折時,如學業困難、就業失敗、情感困惑、經濟壓力、家庭變故、生理疾患、人際關系緊張等壓力時,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會應對經驗。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出現負面的消極的心理情緒,甚至會造成輕生等嚴重后果。
三、加強當前高校畢業班學生安全教育的對策建議
1.加強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高校應采用多種形式在大學生中開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將安全教育列入教學計劃中,并將其規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僅僅只是針對新生入學時期,還應該針對不同時期、不同情況的學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動,使安全教育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課堂的理論性教學,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廣播、校報等校園媒體資源和各種相關的活動,以案說法,多渠道地采取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另外,還可以通過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演習,通過豐富而貼近生活的親身實踐體驗來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引導其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同時培養其必要的自我保護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管理的執行力度
高校要進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規章制度,對高校特殊時期和特殊群體要有全面的、明確的、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對畢業班學生確保實現嚴格的請銷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畢業班學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現象,對于外出學生實行一周安全報告制度等。同時高校要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性強的輔導員隊伍和公寓管理員隊伍,完善對輔導員和公寓管理員的考核、選撥以及激勵制度,切實加強學生公寓安全保衛工作,密切高校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系,協調聯動,加強對畢業班學生安全管理的執行力度。
3.加強對畢業班學生的文明離校教育
畢業班輔導員要有預見性,詳細摸排安全隱患,認真分析學生的真正動機和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畢業生文明離校工作方案,提前加強畢業班學生文明離校的教育和宣傳。另外,開展一些與畢業生相關的班級活動,如歡送畢業生晚會、畢業典禮、畢業生聚餐、師生聯誼、文體活動等,豐富畢業班學生的生活,轉移和分散其注意力,引導其安全、文明、有序離校。
4.加強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受挫和抗壓能力
隨著畢業離校的時間越來越近,畢業班學生面臨的各種壓力會越來越大,再加上當前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比較優越,其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低,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引起極大的心理波動,造成心理問題。[6]因此,高校應更加關注畢業班這一特殊時期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建立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經常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其科學地減輕壓力,提高其心理的抗壓能力。同時教育他們對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的認識,培養其對社會的責任感,積極樂觀面對困境、勇于承擔責任的生活態度和習慣。
5.加強對畢業班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能力的培訓
針對畢業班學生,高校在積極開展就業指導教育與服務的同時,要加強對畢業班學生外出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生離校前的安全常識教育和防詐騙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就業指導和應聘技巧培訓活動,開展就業安全教育,拒絕非法傳銷,揭秘就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欺騙事件,幫助畢業班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培養其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提高識別非法傳銷組織和就業陷阱的能力。
6.充分發揮學生骨干的作用,加強信息交流和互動
論文關鍵詞:輕生,生命教育,生命意識
隨著工業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帶來的物資成果的同時,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身處這樣一個時代中的大學生,剛從應試教育中脫胎出來的,一旦被拋入一個自主學習、生活環境中,會有一部分學生陷入無所適從的困惑之中。根據對大學生缺乏生命意識這一現狀的了解,社會環境的導向、學校教育的缺乏和家庭教育的忽視對大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導致一部分大學生產生缺乏目標和追求、成長壓力大、心理問題增多、人際關系處理不善等問題。本文以河北工業大學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為基礎,采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量為200。本次調查采取問卷方式,共發放問卷215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對四個年級學生隨機編號,采取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大小為200,并由本小組成員撥打電話于被訪同學預約,并監督被訪同學填寫問卷。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如下文。
一、大學生對輕生者的態度
35.5%的大學生認為,我們應該珍惜生命,同時加強防范,重視對大學生的生命意識的教育;而33%的大學生認為,自殺行為是一種行為極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19%的大學生認為自殺是一種很傻和很愚蠢的事情,是一種逃避責任和消極悲觀的做法;然而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表示對此理解和贊成。
占總體84.5%和79%的大學生認為人際關系差以及生活壓力大事造成大學生輕生的主要原因;52%的大學生認為輕生者自殺的主要原因為缺乏正確的人生觀,50%的大學生認為生活和就業壓力大為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導致輕生者在面對巨大的生活和就業壓力時,無法認清自己的價值以及在社會上的地位,無法正確處理人際交往問題,很容易產生自己“自己是毫無用處的”這樣的想法,尤其當他們的某些行為沒有得到認可的時候,更加堅定了他們這樣的想法;另有38.5%和30.5%的大學生分別認為感情受到挫折和個人心理承受能力差是導致大學生輕生的主要原因。
二、開展生命教育的需求
1生命教育現狀
調查顯示,45.5%的大學生接受過生命教育,但是開展的課程比較少,所得到的知識不夠全面,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22%的大學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生命教育,只是在其他課程中略有涉及;16%的大學生完全沒有接受過生命教育;僅有16.5%的大學生比較系統的接受過生命教育。由此可見,高校生命教育開展情況令人擔憂,大部分學生想接受但沒有明確的途徑指引他們。
2現有生命教育所取得效果
高校現有生命教育課程收效不大。38%的大學生認為現有生命教育課程見效甚微,沒有達到應有目標;20%的大學生表示根本沒有起到作用;32.5%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命教育課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達到期望的水準;僅有9.5%的大學生認為現有生命教育課程能夠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3期望生命教育開設課程
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大學生期望開設的課程集中在用電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消防安全教育上,該部分大學生分別占到了被調查者的64%、61.5%和57.5%;其他,比較集中在逃生教育、生理衛生教育以及突發性傷害教育上,分別占到了50.5%、48%和40.5%;而期望開展心理教育的相對較少,只占到了被調查者的24%。
三、結論與建議
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應該從多方面入手。家庭、學校、社會應當三位一體,三管齊下,共同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
家庭是進行生命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應加強對孩子的生命意識教育和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要注重培養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關鍵場所,學生踏入社會前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學校里得到,因此,學校應加強生命意識教育,系統開始生命教育課程,使他們了解生命,真正的認識生命、熱愛生命、呵護生命,從而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社會的關注可以讓生命教育的效果更顯著,同時也有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發展。人生價值是在社會中實現的,社會對其的密切關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接受生命教育的效果。加強社會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關注,理解大學生的心理需要,對有需要的給予支持,使他們明確個人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潔,大學生輕生的原因分析,興義民族師范學報,2010年8月。
2.肖海兵,大學生輕生現象及預防研究,長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3.陳浩李娟,大學生輕生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科技信息基礎理論研討,2011年
2013年審計署重點抽查25127個學校的1257.63萬名走讀生中,有4%的學生上學單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萬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區或丘陵地區,上學路途消耗體力大,導致學習和在?;顒訒r間相應減少。
以筆者學校為例,原下轄中心校一所,村小教學點14所(每個自然村都有一所完全小學),2000年以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以及農村適齡兒童、少年數量的減少,依次撤并了9所村小教學點,現存的5個村小教學點也僅辦了1―4年級,五六年級均集中到中心校就讀。筆者學校近期對五六年級學生做了一個調查,按學生日常步行時間統計,上學單程時間1小時以上的有117人,占五六年級學生總數的21.7%。筆者學校無校車,也沒有辦寄宿制,這21.7%學生上學選擇步行的占25%,家長用摩托接送的占16.8%,家長租用“摩的”或其他非法營運車輛接送的占46.5%,僅有11.7%的學生能夠乘坐農村短途公交車上下學。
筆者學校對學生上學乘坐的車輛和途經的道路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一輛“摩的”搭載3―4個學生是常例,一輛核定7座的面包車拉十幾、二十個小學或幼兒也不鮮見,即使是有營運資格的公交車輛超載現象也十分嚴重;加之農村道路路況差、路面狹、轉彎多、斜坡多,學生往返學校過程中安全隱患極大,嚴重威脅著學生生命安全。
筆者查閱了大量資料,研究了各地解決學生上學遠問題的案例,也調查走訪了部分農村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同時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解決農村學校學生上學交通問題,有如下建議:
一、辦好現有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
(一)改善村小辦學條件,促使村小建設標準化、現代化
近年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持續加大了對現有村小教學點的改造投入,以筆者學校為例,5所村小中有3所教學樓進行了拆除重建,另兩所進行了加固和修繕;5所村小均實現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開通了網絡。但與城區學?;蛘哙l鎮中心校相比,村小在校舍、場地、教學設施設備等方面仍顯得十分落后。
改善村小辦學條件,促使村小建設標準化、現代化,一是要確保校舍場地標準化,要以體育運動場地標準化建設為重點,著力解決學校無田徑場或場地過小、籃排球及乒乓球場地不足等問題。二是要確保教育教學裝備標準化建設,尤其要注重圖書、實驗器材和音體美學科的裝備配置,要對現有圖書、實驗器材進行全面清理,按照“辦學條件標準”要求配齊圖書資料和實驗儀器。三是要加強村小信息化建設,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充分利用“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組織教學點應用資源開展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教學點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質量,真正實現教育的均衡化和優質化。
(二)落實師資配備,適當充實專職教師
筆者所在學校5所村小共有2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50余人,在職教師28人,其中11人包班教學。教師包班任教,多數立足語數學科教學,其他課程形同虛設(特別是音美一類的藝術學科),導致教學點學生藝術素養整體缺失,能力得不到全面培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在第四章第九條明確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各項資源?!惫P者學校在中心校音樂、美術等專職教師都不能配齊的情況下,積極探索中心校與村小一體化“排課”、中心校專職教師“走教”和骨干教師“送教下村”等校本行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村小教師差編和專職教師不足的壓力。
(三)加強村小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引領村小教師專業發展
在不能解決外因的條件下,學校自身進一步強化村小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引領村小教師專業發展,成為了辦好現有村小至關重要的因素。筆者學校通常的做法:一是開展村小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培訓,著力提高教師信息化應用水平。二是開展教學點教師藝術素養和藝術學科教學能力提高培訓,鼓勵村小教師學習藝體綜合學科專業知識,不斷提升專業教學技能。三是開展專題講座、網絡論壇、集體備課、課例研修、課件設計比賽、論文(案例)評選等校本教研活動,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二、建寄宿制與發展校車兩措并舉,互為補充
按照國際慣例,解決學生上學遠的問題有兩個途徑,一是發展校車,二是寄宿制。相比而言,一般都會優先發展校車,因為成本相對低,也比較靈活。但中國農村有中國農村的實情,如3000萬留守兒童的問題,與其放任其生長,不如集中起來,通過寄宿制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所以,農村小學應該建寄宿制與發展校車兩措并舉,互為補充。
(一)大力改善農村小學的寄宿、寄午條件
無論是支持者抑或質疑者,都會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有效改善了一批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在保證學齡兒童入學并完成義務教育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現實也表明,作為一種辦學模式,寄宿制學校的有效運行并非僅僅“蓋房子”那樣簡單。由于配套政策及投入銜接不力,許多農村寄宿制學校常掣肘于人員編制不足、經費匱乏、管理薄弱等現實困難而舉步維艱。因此,改善農村小學寄宿條件,除了硬件設施的投入外,更要配齊配好寄宿制學校的生活教師和校醫,尤其是對存在中、低年級低齡學生寄宿的學校,應適當增加生活教師配備數量,以人為本地做好中、低齡學生寄宿生活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同時,要建立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編外炊事人員的經費補助制度,減輕農村學校后勤費用負擔。對尚有小學生遠距離上學、且無寄宿條件的農村小學,要積極創造條件推廣“寄午”制度,為學生解決午膳問題,減少遠距離上學學生家校往返次數。
(二)盡快將農村學校配備校車提上議事日程
筆者學校中心校有學生1700余人,約有600學生需要乘坐安全規范的校車。據觀察,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三五年內也并無在農村學校配備校車的意愿,他們似乎更樂意花三五幾十萬或者更多的錢修建村小單班教學點。筆者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生源減少是必然趨勢,再花大力氣去恢復或重建農村教學點必然造成“空殼學校”的資源浪費。而配備校車比建設學校更為靈活,可進可退,還可減少家庭教育成本,解除家長接送學生的負擔。同時 “村村通”工程的實施,農村的道路建設已相對完善,也為開通校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盡快把農村學校配備校車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并著手加以解決。
三、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
全力確保學生交通安全
(一)進一步加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教育
近年來,中小學生出行發生交通事故的比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道路交通安全已經成為影響我國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是中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不夠,因此,學校要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增強交通安全意識,培養良好的交通行為習慣。農村小學要結合當地實際,加強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教育學生在上下學時要靠公路邊上行走,不在公路上嬉戲打鬧,不強行橫穿公路、鐵路,不坐無牌無證、低速貨車、三輪機動車、拖拉機、農用車等違法載客車輛,不坐超員、超速、酒后駕駛、疲勞駕駛等安全無保障的車輛,自覺抵制交通違法行為。
(二)進一步形成學生交通安全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高校;安全教育;事故原因
一、背景
2005年5月2日某某大學一位學生在長江荊江段涉水,不幸滑落深水中,溺水身亡;2009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5日同一學校又發生兩起溺水事故。據調查,這三起學生意外溺水事故都是班里幾位同學一起到江邊游玩,一時興起而涉水造成的。2005年11月2日15時許,北京市林業大學一棟學生宿舍樓發生了爆炸起火,一男一女兩名研究生在大火中喪生;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學院徐匯校區一棟女生宿舍樓發生火災,4名女生在消防隊員趕到之前從6樓宿舍陽臺跳樓逃生,不幸全部遇難;2003年11月24日,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一棟學生宿舍樓發生火災,造成41名外國留學生死亡,近200人受傷,其中有中國留學生46人燒傷,11人死亡;2006年1月8日菲律賓馬尼拉市北部大學區的一棟學生宿舍樓發生火災,8人被燒死……。這些事故的發生,暴露了學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反映了高校校園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緊迫的。同時,高等學校作為高等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更有義務和責任確保高校校園的安全,努力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學生的成才和全面發展,在科教興國、實現創新型國家中做出更大貢獻職稱論文。
二、高校學生傷害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安全科學有三條公理性基本觀點,即任何事故都是原因的,任何事故都是由“人”和“物”兩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的嚴重程度和事故發生頻率間存在“三角形”分布規律。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場所及其“物”方面原因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從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可以發現有三點是共同的,即事故相關人員缺乏足夠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安全習慣(這三點是事故的間接原因)。根據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三角形”理論,這三個共同點間的關系為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安全習慣可以產生兩個結果,即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而人的不安全行為一部分直接導致了事故,一部分又導致了物的不安全狀態,不安全狀態再引起事故的發生。
三、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意識普遍不強,安全觀念相對比較落后。就大學生而言,他們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能力都難以令人滿意,更談不上安全習慣。在教職工中也普遍存在學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的片面認識。這種現狀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意識到學生安全事關高校全局,沒有學生安全,高校校園穩定就失去了基礎,而高校的安全穩定對于社會安全穩定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學生安全涉及面廣,包括健康、飲食、交通、學習、心理、戀愛、校園安全與社會安全等。出現安全問題的原因也紛繁復雜,有自然方面的,比如地震、海嘯、臺風、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等等;有社會方面的,比如社會治安、交通、國內社會矛盾和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矛盾與沖突等等;有學校管理與服務方面的,比如消防隱患、飲食衛生差、教學設施和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等等;有家庭和個人方面的,比如家庭經濟困難、與家人感情不睦、個人學習壓力、升學就業壓力、戀愛和婚姻困擾、交友困擾、網絡成癮等問題都可能引發個人安全問題,個人安全問題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引發群體安全甚至社會安全。因此,必須加強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和探索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任務緊迫而重要,也只有開展好在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預防和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通過對高校學生事故共性原因的分析,我們得到事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事故相關人員缺乏足夠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安全習慣,因此,高校安全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現代安全理念教育
從對事故的統計分析發現,在各種傷害事故中,不安全事故只占4%,不安全行為占96%。在所有事故中只有2%是天災,98%是人禍,由此可見人的意識和行為在日常生產和工作中至關重要。要消除不安全行為,就必須有正確的安全意識和行為、態度,需要從思想上、意識上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在科學技術進步、文化繁榮和知識經濟時代,必須將“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論,即“安全第一公理”牢固樹立在廣大師生心中。“安全第一公理”的實質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為本,人命關天,把關愛生命,珍惜人生,保護人類從事的一切活動的安全與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脫一切的位置。因此,必須加大安全理念教育的力度,在校園中形成一個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樹立“以人為本”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預防”的安全理念,培養出具有本質安全化的素質的人才。
對廣大學生進行現代安全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學生的安全素質,這對于提高其走入社會安全生存具有基礎性意義和戰略性意義。大學生應具備的安全素質不僅包括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還包括安全倫理、情感、認知、態度、價值觀和道德水平以及行為準則等。
(二)法制觀念教育
作為培養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應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為社會輸出的人才應是懂法、守法、執法的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以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從而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特別是要加強大學生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除在法律課、德育課等必修課中進行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外,在其他課程教學及安全教育中也要對大學生進行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如:《憲法》、《刑法》、《安全生產法》、《國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以及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知識教育,使學生懂得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分清犯罪與非罪的界限,了解道德、紀律與法律的關系,明確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并能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權益,與犯罪行為作斗爭。
(三)安全知識教育
安全知識教育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基礎安全文化知識,是指提高大學生在各類活動中應具備的安全文化知識。例如,起居安全、一般用電安全、交通安全、對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及避災和逃生等。這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都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質。二是專業安全文化知識,是指從事各類生產活動和科研活動時所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識。例如,化工安全技術、礦業安全技術、冶金安全技術、消防安全技術、建筑安全技術、運輸安全技術、機械安全技術、科研實驗的各類安全防護技術等。大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識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識,增強安全防范的意識和能力,既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也可以在危險時更多地幫助周圍的人。
(四)安全防范、自我保護的知識教育
增強學生的安全及防范意識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教育大學生懂得安全防范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識,如熟記火警“119”、匪警“110”等報警電話號碼,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或自己、他人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或侵害時,要立即想辦法報警,如無法報警,要能沉著冷靜地尋求自我保護和自我解救的方法。大學生還應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識,如使用滅火器等知識??傊?,在校內,學生特別要加強宿舍以防火為重點的安全防范,了解掌握防火、防盜、防騷擾等知識以及防受騙、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常識。更要掌握在校外防搶、防受騙、防流氓滋擾、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常識。教育學生遵守校紀校規,不到偏遠地方游玩,出游最好結伴而行。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女生在與異往中,更要注意保護自己。學校在安全教育及日常管理中應經常不斷地給學生講授這些知識,警鐘長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及自救的知識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傅貴,李宣東,李軍.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為科學預防策略[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5(2).
2、田毅,潘洪江,張福喜.高校學生安全工作體系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J].中國青年研究,2007(6).
一、堅持“兩主”理論,轉變教學觀念
現代教育在克服傳統教育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目的就是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開卷考試更多地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更加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教法,轉變觀念,教師的主導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教師的指導作用。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去學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交給學生怎樣學習,如怎樣閱讀教材,怎樣根據事實做出科學的判斷、歸納、推理等等,讓學生在方法指導下,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去識記、理解、應用課本內容,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識,進而提高能力。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的內容。按照目標,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重點指導。如通過精講,指導學生把握教材中概念、原理,指導學生分析教材的層次,把握基本的知識點,列出知識網絡,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能找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結合點。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中要注意兩點:一是正確處理一般與個體的關系,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體指導,個別出現的問題個別指導。二是教師的指導要體現較高的層次性,起到真正的主導作用。
(2)教師的引導作用。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師要由指導學習變為引導學習,引導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第一,通過創設情境方式,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學習的內容。如在講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時,就可通過日本侵華期間:“”以及“香港、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等等有關錄像,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對比中,產生強烈的震撼,從而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產生的巨大改變,進而從感情上更加熱愛社會主義。創設情境的辦法很多,如表演小品、朗讀文章等等,教師可根據內容探究。第二,學生自學時,為學生提供導學提綱,提出導讀建議。第三,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辯論等等,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理論聯系實際,廣開信息渠道
開卷考試,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重視課本知識又要關注社會生活,既要搞好課堂教學,又要重視社會實踐。在教學中,廣開信息渠道,理論聯系實際,將教學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政治課教學的開放式。
(1)廣泛搜集信息,加大學生頭腦中的信息容量。開卷考試,避免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死記硬背,命題方向指向了考查學生如何運用課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疾榈膬热荽蠖嘁砸欢ǖ男畔⒉牧蠟檩d體。這就要求學生對許多問題,尤其熱點、焦點問題都有所了解,否則,對有關問題很難做出判斷與分析。如學生了解了有關“世界貿易組織”及“我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系”,學生就能正確理解與分析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必要性;再比如國內、國際上發生的一些大事都應有所了解。因此,開卷考試后教師首先要收集信息,然后通過適當的途徑傳給學生,同時還要對收集的信息加工,整理,并且分析與課本內容的聯系,找出結合點。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認識,增長才干,鍛煉能力是有效的社會實踐,是生動的第二課堂,它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也引起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生行為的自覺性。例如,組織學生參觀殘害生命罪行的危害性的有關展覽,就可使學生深刻認識的危害性,以及我國政府取締的必要性,不僅能運用所學知識批判,而且思想上、行動上也與劃清界限。再如,組織學生參觀少年監獄,可以提高學生對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的認識,提高自己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還有組織學生當“一日交警”活動,學生親自了解交通安全對人的生命財產的重要性,還可以體會交警的辛苦,從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只要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在實踐中親自體驗,面對開卷試題就會發揮自如,得心應手。
三、優化訓練方式,培養學生能力
實行開卷考試,為思想政治課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變創造了條件。根據開卷考試的要求,教師對訓練方式,應更優化,以便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能力。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比如,教師可出一些材料分析題,去培養學生的組織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材料可以設計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新聞以及重要的時事問題,或者選取一些現實生活熱點問題。讓學生通過所學,運用課本知識,去加以分析,判斷,必要時,教師可以加以指導。這樣反復練習,就能促進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
(2)撰寫政治小論文。教師通過選取一些典型事例,針對一些焦點問題,如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反對“兩國論”,反對“”等,讓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撰寫政治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通過這去對某一社會熱點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分析判斷。學生們只有認真思考,透徹分析,才能寫出有獨特見解的文章。撰寫小論文,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觀察、認識、分析現實社會中問題的能力,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生的創新能力。
(一)全面提升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教師素質眾所周知,大學生安全教育課雖是高校公共必修課,但有別于一般理論公共課,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的理論性并不強,但應用性和現實性廣泛,安全教育教師在課堂上既不能就理論講理論,又不能讓學生感覺這門課“學無所用”“浪費時間”,正如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所說,“學生在聽死理論時,沒有溫度、沒有觸感、沒有質量,這樣的課學生不愿意聽?!盵7]在融媒體大行其道的社會環境下,建議從三個方面提升安全教育課教師素質,進行教學主體攻關,上好安全教育課。1.調整安全教育課教師授課的話語方式,放下傳統“高大上”“一言堂”的灌輸式理論宣講方式,轉變為“接地氣”,與學生“聊天、對話”的“江湖式”交流方式,也就是說,教師在講解安全教育內容時,根據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性質和課程特點,用一種生動的、活潑的、時尚的教學方式和接地氣、感性的語言表達方式講好安全教育課,與青年學生對話,讓學生感受到這個老師有親和力,老師的授課方式很有帶入感,學生在內心為老師的教學水平點贊,師生之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達成共識,形成“共同視域”,從而贏得學生的信賴和親近,這種信賴、親近、默契轉化為有力量的學習動力,學生們愿意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2.提升安全教育課教師的業務技能。當代大學生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青年,安全教育課教師要想在課堂上贏得學生,就要增強對融媒體技術的理解、分析、辨別和使用能力,掌握融媒體技術特長,巧妙地將融媒體技術嫁接到課堂教學中去,具體而言,教師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5G、VR等技術,拍攝、編排、剪輯生活中的安全小視頻,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案例素材補充進去,實現教學內容與形式、技術、平臺的深度融合,教師用“事實和實力說話”的教學方式是傳統的“一言堂”“灌輸式”理論宣講方式無法企及的。3.提升安全教育課教師讀懂學習主體內在需求的本領。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堅持備教材,又要學會備學生,厘清融媒體環境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內在需求和自身弱項,弄明白學生在哪些安全問題上容易犯傻,哪些安全事情上不知所措,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預防和解決實際生活、學習、情感上的困惑,比如教師在講授女生安全、交通安全時,可結合網上抄的很熱的“空姐滴滴打車遇害案”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心得,也可以以課后作業的形式,布置學生改編成安全情景劇在下一次課上展示,這種既備教材又備學生的教學方式既符合學生的“求新”特征,又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把“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真正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
(二)調整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內容結構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內容結構調整,既要考慮盤活課程存量,又要做到優化內容增量。1.盤活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教學內容存量。教師要整合大學生安全教育現有教材和教材內容中的重復部分,優化教材體系,避免重復、低效供給,以《當代大學生安全教育》教材為例,教材中第九章:詐騙的防范與第十章:正確使用互聯網,防止網絡侵害,兩章內容有諸多重復(其他章節也有類似情況),如此多的重復內容必然造成對學生的重復供給,學生在學習重復性內容的時候,很容易在思想上產生抵觸情緒,覺得學這些是“浪費時間”“沒有用”“無意義”。所以,類似這樣的內容,授課教師必須進行內容優化,去粗取精,避免無效供給和低效供給。2.優化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內容增量。一是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教材的編寫要與學習主體成長的時代背景緊密銜接,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思維習慣和接受機制,將教材中原有的大段文字加以精簡,融入學生樂于接受的圖片、視頻短片等元素,采用“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給學生以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悟,如可以結合融媒體環境下出現的“校園貸”問題錄制成微視頻,教師在講解“校園貸”時,把視頻穿插到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觀看、討論,最后教師進行點評、總結,這遠比教師在課堂上長篇大論式的宏觀敘事方式要精彩。二是增加新穎的教材內容。還是以《當代大學生安全教育》教材為例,該教材自2009年第一版發行,至今已有10年未對教材內容進行修訂完善,教師在講授那些“老掉牙”的理論和案例集時,學生先入為主地將其貼上“過時”標簽,學生甚至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產生質疑,雖然有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會適當增補諸如融媒體環境下出現的“校園貸”“網絡詐騙”等安全教育內容,但教學中缺乏系統性和權威性,加上教師主體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無法滿足融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的整體需求。
(三)優化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考核形式融媒體環境下進行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改革,不僅要改教材、改教法,提高安全教育課教師的綜合素質,還應該改革安全教育課程的考核方式,打破過去“一卷定高低”的封閉式考核方式,眾所周知,傳統的封閉性考核方式強調以筆試為主,采用你問我答的方式,這樣的考核方式是學生填鴨式的應答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不利于學生安全意識和發散性思維的養成,對培養學生掌握安全技能效果不明顯。論文建議對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實施過程性考核?!斑^程性評價”最早由美國哲學家斯克利芬提出,強調目標與過程的結合。那么,如何對安全教育課程實施過程性考核呢?具體而言,安全教育過程性考核的標準和形式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習主體的實際情況制定,主要包括平時成績(20%)、安全教育主題活動(40%)和理論知識測試(40%)。拿過程性考核中的平時成績來說,教師怎么給學生平時成績打分,依據是什么?這是學生關注的焦點,也是教師需要處理好的關鍵問題,在過程性考核里,教師首先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課堂表現情況,如學生上課發言、回答問題情況,學生課堂坐座位情況(前3排每次加12分,后3排每次減12分),上課玩手機情況(課堂玩手機學生被抓住1次扣1分),給予學生一個合理區間的打分,學生為了獲得較高的平時成績,自然而然的往教室前排聚攏,至少不會坐在后3排,課堂玩手機現象也會因此明顯減少,久而久之,學生在前排就座學習成為一種習慣,這對于提高安全教育課的教學效果無疑大有裨益,而且使學生終身受益。對于安全教育主題活動,教師也可以精心策劃,組織實施,如教師可安排學生編寫安全活動方案,進行安全實操訓練,也可以安排學生拍攝安全主題類的微視頻、微電影或者自導自演的安全情景劇,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學生討論、心得分享,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能夠使學生腦洞大開,充分展示學生才華。總之,在過程性考核里,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巨大潛能,通過過程性考核的形式讓這股巨大的能量釋放出來,當然,在進行過程性考核時,教師必須具備把控全局的能力,掌握安全教育主題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度,否則,單純的就活動搞活動,把主題活動演變為娛樂活動,就會失去教學的本真,也就是說,教師“求新”的前提是堅持“內容為本”的底線教學思維。
四、結語
總之,在融媒體大行其道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教師不能堵,只能疏,主動適應新環境,把融媒體技術與教學方式深度融合,大刀闊斧地進行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教學改革,讓大學生安全教育課與時代接軌,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構建安全堡壘,推進平安、和諧、美麗校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