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3 17:16: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影像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世界名牌大學的辦學理念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其主要內容之一,如哈佛大學教育理念包含有:“學校致力于創造培養學生自我依靠和終身學習習慣的平臺”。劍橋大學的辦學理念也含有“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繼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醫學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適應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為技術人員從業后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終身教育制度[3]。
1醫學影像學現狀與發展趨勢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放射學發展為診斷和治療兼備的醫學影像學,包括普通X線診斷學、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線計算機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CR)、數字X線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超聲學、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以及兩種影像技術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檢查獲得多種影像信息的成像技術和介入影像學,包括介入放射學和介入超聲學等。傳統X線攝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斷更新換代,如螺旋CT(SCT)、多層CT,現已發展到128層CT等。MRI發展趨向于高場強、實時成像、功能MRI(fMRI)、顯微結構成像、波譜分析(MRS)以及同質同性抑制技術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顯提高,灌注、彌散、仿真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超聲向超聲造影、三維超聲成像和介入超聲學發展。核醫學主流發展方向是分子核醫學。
影像學診斷由大體形態學為主的階段向生理、功能、代謝和分子/基因成像過渡,出現了分子影像學和功能影像學。圖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發展。診斷模式由膠片采集圖像和閱讀逐步向數字采像和電子傳輸方向發展。信息科學的進展,促進了醫學影像存檔及傳輸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遠程放射學(teleradiology)的發展,網絡影像學(networkimaging)以及計算機輔助診斷(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將成為可能[4]。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展和臨床應用,介入治療及其與內鏡、微創治療、外科的融合發展改變了影像學實踐和服務方式,影像診治手段日益先進,影像診治水平明顯提高,使醫學影像學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創建于1935年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科技的進步,緊跟學科發展,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創建了醫學影像學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學科建設、醫學領軍人才、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和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等措施,將“醫學影像學與介入放射學”學科建設為江蘇省135工程醫學重點學科(2001年),放射科建設為江蘇省臨床重點??疲?002年),“醫學影像學科”獲準為江蘇省醫學影像學科質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創建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6年)。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創建于1990年,當年開始培養醫學影像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經采用特色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課件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名師培養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現已創建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特色專業(2006年)和江蘇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實驗室獲準成為江蘇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本專業1984年開始招收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2003年成為江蘇省唯一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
2醫學繼續教育的范疇與其在重點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醫學影像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新知識和新理論不斷涌現,醫學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社會對從醫人員的知識結構和醫療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僅從醫學院校教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醫學工作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人才培養和學科隊伍建設是關鍵。為了使醫學影像學專業醫技人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跟上醫學科學發展腳步,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5],我們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鑒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結合國情讓全體教師和職工樹立終身教育、自主學習的理念,即“活到老、學到老”。其特點決定了在高校從事教學、醫療和科研的教師和職工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我,把終身學習作為自我提高的一種方式。
(2)配合繼續教育學院進行脫產、非脫產形式的成人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醫護人員與全國成人教育考生。
(3)配合研究生院進行在職職工研究生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職工與江蘇省乃至全國考生。
(4)與國外著名大學、學術團體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請國外知名專家來院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2~3次,對象涉及本院相關醫護人員和研究生、本科生。
(5)學科學術地位決定了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申報和開展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就要求本學科及學術水平在本專業領域中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領先地位,這樣才能吸引眾多的醫技人員來院學習或進修。我們利用“中華醫學會實用介入技術推廣培訓中心”基地,每年認真組織申報并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次以上,對象涉及本院醫技人員和全國需要參加培訓的各層次醫技人員。在實施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申報和開展是學科學術地位和水平的具體體現,也是展示推廣學科成果、宣傳自我、擴大影響、構建學科品牌的優勢,同時也是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水平的主要體現,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
(6)常年接受國內各單位進修生來院學習、工作,積極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和職工到國內外著名大學或醫院進行短期進修、考察或進一步深造。
(7)切實加強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執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和年輕醫師五年住院醫師輪轉培訓制度??剖颐吭陆M織一次青年醫師讀書報告會,以督促年輕人好學、向上。
(8)參加學術會議、撰寫學術論文是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鼓勵并支持教師參加國際性和中華醫學會組織的高質量學術年會或專題學術會議以及省市年會,并制定了《參加學術會議及差旅費使用的規定和的獎勵辦法》。凡在放射學全國年會上進行大會發言的論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會進行專題講座或被評為大會優秀論文者,科室承擔參加會議的所有費用,包括差旅費、住宿費、會務費和資料費。每年根據北京大學版“醫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錄內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及SCI上所發表的論文,在單位獎勵的基礎上,科室根據影響因子再進行不同幅度的獎勵,以此鼓勵教師、職工多撰寫、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科科研、教學質量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規模決定著學科和專業的發展規模,人才結構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層次,人才梯隊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后勁,故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學科、專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學科建設中,師資隊伍是前提,學科帶頭人是核心,人才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根本[6]。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重點攻關項目,既是學科水平的體現,又是學科進一步發展的契機,同時也是人才培養、梯隊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確立學術地位的基礎[7]。
堅持推進科技創新與培養、聚集創新人才相結合,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與建設科技創新團隊相結合。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教師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將人才資源作為提高學科自主創新能力的最大優勢,形成科技創新與教師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密切結合、互相促進的良性機制。多年來,我們本著“用好現有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引進優秀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原則,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促進學科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并采取主動培養、積極引進、大膽使用、熱情關懷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質好,學科力量雄厚,學術造詣較深,結構合理,集教學、科研和醫療為一體的專業隊伍。教師隊伍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發展趨勢好,形成了具有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的科技創新團隊。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醫師18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博士10人,碩士22人。近5年在研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際合作1項,省部級以上課題20項。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科技成果獎14項;發表科研論文25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中華級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專著16部,衛生部視聽教材2部。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一貫注重于教學改革的研究,近5年來,主持教學改革課題14項,獲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面向21世紀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和《創建特色專業,培養醫學影像學創新人才》分別于2001年和2005年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主管單位:陜西省衛生廳
主辦單位:西安市醫學科學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2-1671
國內刊號:61-1107/R
郵發代號:52-9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實用放射學雜志》(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西安市醫學科學研究所主辦。本刊堅持以術性為前提,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面向基層,突出實用的辦刊宗旨,全面報道X線、計算機X線攝影(CR)、數字X線攝影(DR)、DSA、CT、MRI、介入放射學、影像技術學等醫學影像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是醫學影像學發展和學術交流的良好平臺。本刊受到廣大醫學影像醫務工作者的普遍歡迎和喜愛,讀者和作者遍布全國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本刊現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臨床醫學"特種醫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選入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來源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來源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來源期刊。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3289
國內刊號:11-1881/R
郵發代號:82-50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SA 科學文摘(英)(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簡稱CMSCI)數據庫,選擇21種臨床醫學類核心期刊2004-2008年的發文和引文作為基本統計數據源,從4個方面展開討論:臨床醫學期刊引用網絡概況、臨床醫學學科內期刊引用網絡、臨床醫學期刊與其他學科期刊引用網絡、臨床醫學期刊引用外文期刊。
由于CMSCI的數據量異常龐大,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數據錯誤。筆者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包括:⑴期刊更名問題,例如:《檢驗醫學》原名為《上海醫學檢驗雜志》,《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原名為《中國臨床康復》;(2)外文期刊全稱和縮寫并存,例如:NEnglJMed簡稱為NEJM;(3)原始數據自身謬誤,例如,將《中華檢驗醫學雜志》誤標注為《中國檢驗醫學雜志》,《檢驗醫學》誤標注為《檢驗醫學雜志》等;(4)數據加工過程中的人為錯誤,例如,將圖書、會議論文等類型的引文標注為期刊類型。筆者對這些數據均進行二次加工處理,最大程度減小誤差,以保證數據的公平性、客觀性和結論的科學性。
一、臨床醫學期刊引用網絡概況
筆者從兩個角度分析21種臨床醫學期刊引用網絡概況:(1)通過引用次數考察其他期刊對臨床醫學期刊形成的引用網絡結構以2)通過被引次數分析臨床醫學期刊對其他期刊形成的引用網絡結構。由于本文討論的是期刊引用網絡,主要考察期刊相互間的引用情況,所以,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本文中的引用和被引用的期刊均指《要目總覽2008版》所收錄的醫藥衛生類來源期刊。
一般來講,某種期刊的引文量越大,自引率越低,涉及的學科范圍越廣,該刊受其他期刊的影響就越大,對應的期刊引用網絡也越復雜。統計了2004-2008年臨床醫學期刊引用文獻的情況,并按5年引文量降序排列。根據5年引文量可以分析出以21種臨床醫學期刊為起點的引用網絡概況:(1)《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的引文量遠遠大于其他臨床醫學期刊,自引率略高于學科平均值(6.85%),而且該刊涉及臨床醫學各個研究領域,由此不難推斷出該刊較為重視對其他期刊所刊發成果的吸收,以其為起點的期刊引用網絡較為復雜。(2)5年引文量在30000-36000之間的有3種期刊,其中:《中國全科醫學》涉及的學科范圍較廣,引文量也較高,但是偏高的自引率導致該刊的引用網絡結構較為松散;《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的5年引文量均在3萬以上,自引率也較為正常,但是較窄的學科范圍影響了期刊引用網絡的復雜度。(3)20000-26000之間的有3種,其中:《中國康復醫學雜志》、《中華護理雜志》的引文量較高,但是自引率偏高,導致期刊引用網絡的復雜度下降;《中國實驗診斷學》的學科范圍較窄,盡管引文量較大,自引率較低,但是期刊引用網絡結構并不會十分密集?!吨袊本柔t學》、《中華檢驗醫學雜志》、《護士進修雜志》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等期刊雖然主要涉及臨床醫學的單一研究領域,例如:急救、檢驗、護理等,但是引文量較高,自引率也在正常范圍內,因此對應的期刊引用網絡仍然會較為復雜〇《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的引文量較大,涉及的學科范圍較廣,但是自引率過高,影響力受到削弱。(5)其余期刊均在15000以下,其中:《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中國超聲醫學雜志》的引文量在21種臨床醫學期刊中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期刊引用網絡的復雜程度相對接近,均較為簡單;《中國輸血雜志》、《檢驗醫學》、《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臨床檢驗雜志》的引文量較低,涉及的學科范圍較窄,因此,期刊引用網絡必然相對稀疏。
另一方面,期刊被引次數與期刊引用網絡結構的復雜度之間存在密切關系。通常情況下,被引次數越大,期刊引用網絡結構越復雜,但是過高的發文量和自引率往往會對引用網絡結構產生不良影響,為此,筆者引入篇均他引強度指標進行分析。篇均他引強度=2004-2008年度臨床醫學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總次數/2004-2008年度臨床醫學期刊的發文量。表2給出了2004-2008年臨床醫學期刊總被引次數,并按降序排列。從期刊5年被引合計進行分析可得:(1)5000以上的有5種期刊,其中:《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位列臨床醫學期刊首位,但是篇均他引強度并不高,說明該刊對其他期刊的影響較大,期刊引用網絡較為復雜,但是網絡結構不夠穩固;《中華護理雜志》、《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的5年被引次數和篇均他引強度均較高,說明這些期刊的期刊引用網絡結構不僅復雜而且非常穩健;《中國全科醫學》的5年被引次數在21種臨床醫學期刊中排在第五,但是篇均他引強度只有0.27,遠低于學科平均他引強度(0.83),因此,由其他期刊指向該刊形成的網絡較為復雜,但是結構尚顯脆弱。(2)2900-3900之間的有7種期刊,其中:《中華檢驗醫學雜志》、《中國超聲醫學雜志》、《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中華急診醫學雜志》的篇均他引強度均大于平均值,可見以這4種期刊為終點所形成的網絡相對復雜,結構穩固;《中國康復醫學雜志》、《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的5年被引次數分列第八、九和十二位,但是篇均他引強度不高,說明以他們為終點的期刊引用網絡有一定的復雜度,但是穩固度有待進一步加強。⑶1600-2700之間的有5種期刊,分別是:《中國急救醫學》、《護士進修雜志》、《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臨床檢驗雜志》、《中國輸血雜志》,篇均他引強度也不高,可見以這些期刊為終點的網絡相對簡單,而且結構尚待加固。(4)《檢驗醫學》、《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中國實驗診斷學》排在最后四位,涉及的學科范圍較窄,篇均他引強度較低,以其為終點的引用網絡極其簡單,結構薄弱。
二、臨床醫學學科內期刊引用網絡分析
1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抓好落實
要提高超聲診斷質量, 必須做好規范化建設, 建章立制。嚴格執行國家《執業醫師法》、《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應用管理暫行辦法》、《醫療技術操作常規》等法律法規, 持證上崗。設立完備的醫療設備管理制度、監督機制、故障應急預案、維修檔案等質量管理制度, 使影像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學化有章可循。對各項檢查以《超聲技術操作規范》為指導, 規范操作規程, 對操作步驟、方法、程序、結果、圖片質量、報告書寫規范等檢查設立績效考評機制, 有效進行質量控制, 量化管理, 科學地統計、規范各臟器及常見疾病的檢查范圍。
2 學科基礎建設, 人才是關鍵
2. 1 無論超聲設備如何發展, 科室的持續發展, 取決于高素質的專業團隊及合理的梯隊建設。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 人才的成長是一個晚成熟期。必須分析科室人員的構成及其優勢, 做好職業規劃及培養方向。從事超聲醫學工作的人員來源于臨床醫學及醫學影像專業, 專業的不同, 知識結構會存有差異, 臨床醫學畢業生臨床知識相對豐富, 但影像理論基礎原理欠缺, 而醫學影像專業畢業生影像專業理論知識較為熟悉, 但臨床知識存在不足。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專業有其不同的專業理論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優勢。針對不同的人員采取不同的要求, 對醫學影像專業畢業生, 強調臨床技能的學習;鼓勵參加醫院臨床知識學術講座, 增加臨床知識。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 強調超聲基礎理論知識及其他影像專業知識的學習, 打牢基礎?;钴S的學習氛圍, 形成專業互補, 強化了綜合素質提高。
2. 2 加強在職培訓, 全面開展醫學繼續教育, 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提高專業技術。①打牢基礎是關鍵, 對新入職影像專業畢業人員, 采取崗前臨床科室輪轉 , 學習臨床知識, 拓寬視野, 建立臨床思維方式, 了解臨床不同專業超聲檢查的目的所在, 了解本院臨床科室發展水平及開展的新技術;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 在了解超聲專業的基礎理論、超聲解剖、儀器操作檢查方法后, 采取到其他影像專業短期輪訓, 了解其他影像專業特點, 診斷優勢, 建立大影像概念, 充實和拓展思維模式。在強調理論培訓的同時 , 突出實際操作能力的規范與提高, 要求大家勤于實踐, 規范操作并不斷熟練。②適時選派工作作風扎實, 安心本職工作, 有上進心的技術骨干到技術力量雄厚的大醫院進修, 進行系統的規范化訓練, 并根據個人的專業特長及科室專業的發展需要, 選派參加不同的專題學習班或提高班, 將讓個人的成長與科室的發展前景結合, 激勵其發揮更大的工作、學習熱情, 使科室人員“人人有專業, 人人有特長”, 既避免了內耗, 又提高了科室整體技術力量。③加強對外學術交流, 鼓勵在職人員進行工作經驗的總結, 撰寫論文。撰寫論文的過程也是對一個疾病深入學習的過程。中級以上職稱的工作人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全軍或全國專業學術會議, 讓大家及時了解本專業的最新動態、發展方向, 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知識, 開闊視野。④聘請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指導工作, 舉行專題講座等。以多種多樣的培訓方式, 提高技術水平。
3 強化隨訪工作
超聲診斷的正確性必須通過隨訪臨床的最終診斷來印證。通過隨訪, 進行回顧分析, 總結經驗教訓, 提高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平時將個人隨機隨訪與科室集體隨訪納入常規工作, 統籌安排, 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剖野才艑H恕iT時間, 下病區或病案室, 針對不同的臨床科室、某個病種等進行統一的隨訪, 并統計分析隨訪結果,根據超聲診斷陽性符合率指導科室的下一步工作;個人隨訪隨機性比較大,尤其是個案,只有共享才能共同認識該疾病, 所以隨訪結果的回報交流, 共同提高尤為重要。完善的隨訪制度納入科室質量控制體系,每月進行隨訪工作的檢查與考核,才能確保隨訪順利實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隨訪結果分析超聲檢查的符合率, 評價超聲檢查質量。如果超聲診斷與病理或手術結果相符, 則總結經驗,加深印象, 增強信心。如超聲診斷與臨床不符, 則分析誤診原因, 提高鑒別診斷水平。
4 規范化留圖
超聲檢查中普遍存在存圖的隨意性, 尤其患者較多時。為了提高超聲質量, 必須規范化存圖, 與診斷有關的陽性或陰性切面, 應做圖像儲存, 記錄并存檔。圖像質量要清晰, 掌握儀器各項物理參數的調節, 熟悉已設置的不同臟器專用軟件, 根據個人習慣及患者條件, 調節圖像在最佳狀態。在眼球或產科檢查時, 嚴格按照規定的安全聲功率輸出。對于異常圖像保留相互正交的兩個切面, 杜絕了以往隨意性存圖檢查中因漏查器官結構而造成的漏診, 對異常的動態變化和前后對照分析提供了直觀的圖像資料, 同時為處理醫療糾紛提供證據, 規范化存圖使規范化檢查真正落到了實處, 規范化存圖成為超聲檢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5 規范書寫報告
超聲檢查報告書寫質量體現了檢診水平。報告單作為一次檢查的結論, 必須將實際情況用圖文的形式報告給臨床和患者。一般項目要齊全, 真實, 必須實名制。必要時, 加填儀器型號、探頭類型與頻率, 檢查方法與途徑(如:經直腸法)。描述檢查內容時術語應科學化、標準化, 文字簡練, 描述全面、客觀, 嚴禁加入任何主觀判斷, 既不武斷地以圖像診斷疾病, 也不要過于隨附臨床資料, 杜絕先入為主, 先有結論再有圖像描述的思維模式。超聲提示或診斷明確提示物理學診斷, 除十分明確的病例外, 不做病理學診斷, 可以提示數種需鑒別的診斷。
6 樹立服務意識
超聲檢查主要是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客觀依據, 要樹立為臨床服務的理念, 多與臨床醫生溝通才能避免主觀臆斷, 其實與臨床醫生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習臨床知識的過程, 只有結合臨床才能開展新技術、新業務, 才能謀求正確答案, 達到為患者負責的目的。
關鍵詞:醫院、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流程改進、電子病歷
一、醫院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功能
醫院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包括:醫囑信息與醫療記錄管理,護理信息管理,臨床檢查信息管理,臨床檢驗信息管理,醫學影像信息管理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醫囑信息與醫療記錄管理
醫囑信息管理系統是以醫師的醫囑為主要管理內容的計算機系統。醫囑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作用是自動生成藥療單、治療單、膳食醫囑、護理醫囑等處置單,減少核對的工作量和差錯。同時將醫囑信息通過網絡傳往收費處代替手工進行自動劃價,傳往檢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請檢查項目。
醫囑信息系統的功能包括:醫囑數據的輸入與核對處理;藥療單、治療單、膳食醫囑、護理醫囑、檢查申請和醫囑病歷的自動生成處理;根據醫囑、治療單、檢查申請、護囑生成每天的收費記錄處理。
(二)護理信息管理
1.護理信息子系統:是在搜集大量的醫療信息的基礎上,按標準化以及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統一性的要求整理成護理信息。護理信息主要包括:護理分級記錄;病人狀況記錄;入院護理記錄;出院護理記錄;病房護理記錄。
2.護理管理子系統:完成護理活動中對護理資源管理、護理人員管理以及護理實踐中的文秘等工作。
3.護理支持子系統:用于責任制護理,輔助護理診斷和制定護理計劃,以及為護理科研和教學提供有關的醫療信息等。主要包括:輔助護理診斷、輔助制定護理計劃、檢索各種醫療信息、護理科研、護理教學。
(三)臨床檢查信息管理
臨床檢查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計算機采集、存貯、傳輸這些檢查的結果記錄。充分發揮出輔助診斷治療的作用。臨床檢查信息系統不僅解決了醫療中的問題,同時也為收費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數據。臨床檢查信息系統通常由:申請處理、結果采集、報告生成、結果存貯與傳送和結果查詢等幾個部分組成。
(四)臨床檢驗信息管理
臨床檢驗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包括:1.檢驗申請的輸入。當病人需要進行各種檢驗時,醫師能夠在計算機上選擇所需的項目,由計算機將這些申請單傳往檢驗科室。2.標本采集與編號處理。在采集樣本時從計算機中調出檢驗申請并對將進行的檢驗項目進行編號,如果使用了條形碼,此時將條形碼貼在試管上。3.檢驗與結果數據采集。將檢驗結果錄入計算機系統。目前很多檢驗項目已使用自動分析儀進行處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動將結果傳回計算機。4.檢驗結果的傳輸。5.檢驗工作登記。計算機將上述檢驗申請和結果記錄下來,既能夠作為檢驗科室的工作登記記錄,又能夠根據這些記錄進行自動劃價并傳往收費處。6.檢驗科室的質量控制。通過計算機記錄下質量控制的數據,使檢驗科室能夠隨時掌握檢驗設備的工作情況,計算機繪制出的質控圖形使質控情況一目了然。7.檢驗結果的查詢與打印。主要是使臨床醫師能夠很方便地查到所需要的檢驗結果。
(五)醫學影像信息管理
醫學影像信息的管理是醫院輔診檢查信息管理的一種。但由于醫學影像的數據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幾個數量級,這給醫學影像的管理帶來了許多技術問題,主要是影像的存貯、傳輸、顯示都與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區別。系統建成后,醫院的影像檢查設備可與計算機管理系統聯網,臨床醫師可以在每個病房中使用聯網的微機顯示出所需的圖像,包括:CT圖像、核磁共振圖像、超聲圖像、內窺鏡圖像、病理切片和電鏡圖像、血管造影圖像、核醫學檢查圖像、X光圖像等。
二、醫院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正確無誤的綜合信息統計分析是領導和管理部門的決策依據
醫院醫療信息通??蓺w為二類:一類是效率管理指標,一類是質量管理指標。效率指標包括傷病員流動情況,床位周轉和使用情況等。質量指標包括治療情況、手術情況、床位周轉和診斷符合情況等。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實反應一定時期內醫院的收治情況、傷病員的人員結構情況、床位周轉使用情況,同時從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療水平高低和病種分布情況,經過計算和統計分析,院領導和職能部門可根據這些信息和數據作出一系列相應調整措施,出臺一些適應當前情況的政策,使醫院在收治上適應病人分布,在經費使用上減少流失和浪費,藥品采購上少占資金,技術力量調整上漸趨合理。因此,準確、及時、可靠的信息反饋及綜合分析是領導決策不可缺少的依據。
(二)醫療信息的計算機處理對各個管理環節進行實時監控計算機是醫療信息處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解決了涉及錢、財、物等環節的管理,對這些數據的流向從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級管理部門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這些重點環節實施監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計算機網絡化是對管理環節實時監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學、總結經驗、提高醫療質量的最好資料
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間的全部檢查治療過程的真實記錄。病案信息的管理既為科研教學提供原始信息資料,又為醫療質量控制提供依據。同時也反映了醫療質量水平的高低。
(四)提供優良的醫學期刊信息服務也能為提高醫療水平和業務技術建設發揮作用
醫學期刊是醫學科技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報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徑。它不僅可以推動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交流,而且在醫院業務建設上也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這是因為醫學期刊是傳播新技術、新創造、新信息、新科研設計及醫學發展新動向的主要媒體,它為科學研究的交流和推廣提供了園地。
論文關鍵詞:專業結構;市場需求;對策
安康衛生學校位于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陜西南部,經過4O多年的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實力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仡檶W校的發展歷程,我們體會到教學質量、教學改革、專業結構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3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這3個因素中,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根本,教學改革是學校發展的動力,專業結構是學校發展的關鍵。鑒于對專業結構重要性的認識,近年來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實踐。
1專業設置與學校發展的歷史回顧
從建校初期到1984年,學校主要開辦醫士和護士2個長線專業,間斷開辦過中醫、放射、藥劑、婦幼等專業,每年的招生專業數一般為3個左右,招生規模維持在600人以內。從1985年起,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學校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大了專業調整和創辦新專業的力度,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學校現已形成兩部一院(大專部、中專部和附屬醫院)的基本辦學格局,學校大專部設有臨床醫學、社區定向醫學、中西醫結合、麻醉醫學、護理、助產、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8個專業;中專部設有護理、助產、衛生保健、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計劃生育技術、眼視光技術、IZ:l腔工藝技術、康復技術、醫學生物技術、中醫康復保健、藥劑、中藥制藥、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衛生信息管理15個專業。專業結構的拓展擴大了學校的辦學規模,促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學校2006年與1984年同期規模相比,在校學生由600余人發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積由3000m擴大到58246m,固定資產由138萬元增加到6000余萬元,實驗室資產由40余萬元增長到近1600萬元。1993年我校被評為省部級重點中專,2000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2調整專業設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優勢專業,創建自身品牌
對于就業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大、自身優勢明顯的長線專業,如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我們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上加大了教學改革力度,在教學手段現代化和學生能力培養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學校的辦學優勢,以良好的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信譽,樹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拓新專業
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對醫學相關學科人才的需求,我們在進行必要的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適時開辦新專業。如針對本地區醫學影像技術、麻醉醫學、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方面人才缺乏的情況,及時開辦了醫學影像技術、麻醉醫學、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等專業;針對基層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開辦了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和計劃生育技術專業;根據一些制藥企業、醫療單位和藥品市場的需要,開辦了醫學生物技術、藥學、中藥制藥等專業,并從師資、設備、管理等諸方面予以傾斜,以促使其健康發展。
2.3增強趨前意識,避免盲目開馥
人才的培養有一定的周期性,衛生人才市場的需求在不同的領域也有其周期性變化,因此開辦新專業不能盲目追求“熱門”,要注意其專業特點與未來人才市場需求的銜接,盡可能縮短培養周期,快出人才,爭取“短平快”效應。我校挑選部分醫學相關學科開設了高中起點的兩年制高中專(包括醫學文秘、衛生信息管理等專業),對有一定市場需求的短線專業,如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醫學生物技術、藥學等專業則采取隔年招生和輪流開辦的方式,對一些已不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市場需求漸趨疲軟的專業,則逐步壓縮招生規模,適時淘汰或停招,這樣既滿足了社會需求,又沒有造成培養過剩,避免了資源浪費。
3加強協作.縱向聯合.拓寬辦學渠道.提高辦學層次
目前,中等醫學教育的專業結構已趨于完善,要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需求,還應在拓寬辦學渠道、提高辦學層次上下工夫。我校從1986年開始,先后與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四軍醫大學、延安大學聯合開辦醫學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由原來單一的臨床醫學發展到現在的社區定向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麻醉醫學、藥學、護理、助產、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9個專業,并開辦了初中起點五年制醫學高職高專教育,目前高職高專在校生人數已占在校生總數的75%以上。這種依托高校聯合辦學的方式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學校的辦學實力,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我們還與上述學校以及省內外其他高等院校協作,開展了專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遠程教育等,與相關行業和部門聯合開展了所需專業人才的繼續教育等,拓寬了辦學渠道。擴大了學校的生存空間。
4專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4.1開辦新專業.6論證與決策問題
新專業的開辦要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在可行性分析論證的基礎上適時決策,不失時機,搶抓機遇。
4.2錁程馥置與散學計劃制訂
圍繞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搞好課程的優化組合,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是開辦新專業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質量。對于國家尚無指導性計劃的專業,先組織人力進行專題調研,及時制訂出能體現本專業特色的教學計劃,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予以完善。
4.3妥善解決師費問題
隨著新專業的開辦和辦學層次的提高,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師資問題。我們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和鼓勵有能力的教師從事第二專業的教學工作;鼓勵中青年教師在職或脫產進修學習,提高學歷,拓寬知識面,加強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培養;積極引進人才,充實師資隊伍;同時充分發揮當地其他大中專學校、科研、醫療單位和工廠的優勢,實行校院聯合、校企聯合,進行聯合辦學,聘請兼職教師,滿足教學需要。
4.4實驗、實習問題
隨著新專業開辦和辦學規模的擴大,出現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實驗、實習問題。這既有實驗設備和實習場所不足的問題,也有帶教師資匱乏的問題。除學校自身應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善實驗、實習條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以滿足教學需要外,還應走校院聯合、校企聯合的協作辦學道路,實行聯合辦學,挖掘教育資源,實行資源共享、效益分享的辦學模式,擴充和完善實訓基地建設。如我校開辦的部分短線專業(包括醫學影像技術、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醫學生物技術、藥學等專業),除學校先期進行基礎投資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門、尋求協作單位聯合辦學的方式。這樣既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教育資源,又避免了學校大量財力的重復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