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3 17:15: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史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最新歷史論文致謝詞
彈指一揮間,大學四年已經接近了尾聲。當自己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這篇畢業論文的時候,自己也從當年一個從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變成了一個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幾年的求學生涯,雖然只是一個本科畢業,但也實屬不容易。首先,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就不是一個小數目,這當然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他們都是農民,沒有他們的勤勤懇懇和細心安排,我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學生活。沒有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經濟學第二專業的學習。當然,一個農民家庭要同時供兩個大學生上學,沒有別人的幫助和接濟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我要感謝那些在我求學時對我經濟和精神上幫助的親戚、朋友、老師和同學們,我的生活因你們而精彩和充實。
華中科技大學,這里嚴謹的學風、優美的校園環境使我大學四年過的很充實和愉快。我第一學期是在哲學系度過的。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里,我有幸和許多優秀的同學一起學習,聽睿智的哲學老師講授哲學。后來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時沖動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哲學系,離開了親愛的哲學系的老師和同學們。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時光,但我確實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尤其是對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導。這些有用的東西一直對我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我相信,這些東西將伴隨我走完整個人生的道路?,F在回想起在哲學班的日子,還是那么的溫馨和愜意,我不能不感謝當時哲學班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跟你們在一起學習、生活,那真是其樂融融,妙不可言!
1.歷史圖片是進行歷史內容教學的最好資源。
學生通過對歷史圖片的有效學習,可以近距離地與歷史進行接觸,進而能夠很好地去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比如,我們在學習到“西方列強在19世紀末掀起了對我國的瓜分狂潮”相關的內容時,這個歷史事實在《時局圖》中就得到了充分地反映。而“中日”之后,當時清政府簽訂的喪權辱國的《》就是《時局圖》作者創作的歷史背景。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再結合這幅圖進行對照,就能使學生很快地理解這幅漫畫反映出來的現實意義。學生通過對漫畫的了解又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當時歷史事件的印象,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效率。
2.看圖敘史。
歷史圖片作為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文字信息的必要補充,同時又具有文字形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而且,合理使用歷史圖片,能夠促進歷史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單張圖片來講述相關的歷史事件的概況和前因后果,也可以利用多張圖片,讓學生梳理相關歷史知識的發展進程及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而且相對于傳統的死記硬背而言效果更好。因此,在教學中進行看圖敘史,既能讓學生解讀圖片中的歷史信息,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鍛煉。
二、有效結合地圖進行教學,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歷史圖片是一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資源。有效的圖片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綜合把握;刺激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以此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有效培養學生解讀歷史圖片能力的目的。
1.感知歷史,掌握史實。
歷史圖片是歷史知識的有效載體,也是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教材中的史料圖片,并且要注意充分合理地運用教材中的這些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相關的內容,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高。例如,“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一課,我們在學習到經濟危機給德國帶來的影響時,教材也從多方面進行了歸納總結,但是學生卻沒有形成直觀的認識。為了讓學生更直接地認識到這場危機,我們歷史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教材中的一幅圖片進行講解。如教師可以結合“1927年的德國關于經濟危機預言性的漫畫”,讓學生來仔細觀看這幅圖,進而結合相關的知識進行理解。這樣,學生就能夠很直觀地體會到那時的德國貧富懸殊,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從而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經濟危機的相關背景,進而使學生形成立體的知識網。
2.豐富而深刻的歷史圖片,不失為我們教師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好素材。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可以挖掘課本圖片中蘊含的一些歷史信息,讓學生進行讀圖的時候,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真正促進歷史課堂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美國國父華盛頓”這節內容是我們學習中的一個重點,即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和擔任總統期間的主要事跡。對此,我們教師可以結合該課中的最后一張插圖“在美國南達科他州拉什莫爾山上刻的美國最偉大的總統頭像”來作為新知識的導入,指導學生看圖,然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華盛頓能夠列入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為什么華盛頓被稱為美國的國父?”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看書,自主探究。這樣也可以使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吸收和認同。這樣,學生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師提出的這兩個問題,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結語
學生所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行素養內在結構是復雜的,但是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從廣義概括看,包括了集體愛國主義和自身品行道德部分,也就是一方面在面對國家民族存亡危難之際,能夠貢獻出個人的力量,捍衛國家的、領土以及民族尊嚴,而另一個方面在和平時代,青年學生能夠主動承擔社會民族的責任,參與到社會主義的建設當中。因此,初中歷史所包含的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個部分,能夠較好以生動的歷史事實告訴學生,什么品德和行為是值得尊敬和學習的,什么行為和品格是讓人所唾棄的。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擅長運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促進學生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判斷。
(一)歷史事件具備強烈的愛國品德感染力
歷史事件的感染力比枯燥的道德說教更容易打動初中學生,因為歷史事件非常生動,具備非常豐富的感染力,能夠讓學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理解道德價值觀這些抽象概念所產生的影響。比如在歷史的講述當中,可以讓學生非常直接理解到抗擊日本侵略戰爭當中無數革命烈士選擇殺身成仁的原因,特別是整個世界上,比人類生命更加高貴的是民族尊嚴。學生也能夠從漢奸、特務背叛民族和國家利益的歷史事實當中,理解到茍且偷生讓人不齒的原因。這些方面都能夠對中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行培養。愛國精神對于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而言,雖然已經不再是殺身成仁了,但是殺身成仁的歷史事實可以生動地告訴學生,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肩負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責任,參與到社會的建設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民族氣節在中國古往今來的歷史當中都是鮮活的、非常直觀的品行事實。
(二)歷史事件具備民族團結的培養力
中國是一個不斷融合的多民族國家。從古代中國炎黃部落戰爭,到中國和番邦結盟、民族大遷徙等歷史過程,中國面對的分分合合是非常多的。而面對國家的分合,歷史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對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形成價值觀取向。中國有很多歷史事件和人物為了維系良好的民族關系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以及犧牲,諸如漢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和吐蕃聯姻等,都是促進國家民族統一的行為,其彪炳功勛也和鄭成功等民族英雄一樣,都是為國家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些都是民族團結培養力量的重要來源。
二、初中歷史教師運用歷史教學進行品行塑造的思考
(一)教師要深入到歷史材料當中挖掘品行教育內容
正如上述所分析的兩種常見的歷史教學的品行道德教學的影響方向,教師仍然可以繼續挖掘出更多豐富的品行道德歷史教學內容。歷史教材本身的內容和跨度是非常豐富的,從古代到現代的歷史發展當中,中國以及外國都有十分多的歷史事實。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應該深入到歷史教材當中進行教學,由教材當中挖掘出能夠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教育意義的歷史材料,結合當前的一些現實狀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塑造和教學。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當中就包含很多道德品行的思考,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這些都可以進行適當地闡發,從而激發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而對于一些歷史性的觀點,教師也應該采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要讓學生能夠分清楚一些負面的價值觀、陳舊落后的價值觀等,比如對于漢代學者董仲舒當時提出的一些觀點,如天人合一等,應該去除其封建迷信的部分,將其正確和科學的觀點予以吸收。這一點也是歷史在進行歷史材料的挖掘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
(二)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多途徑地進行品行引導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歷史教師可以考慮從不同的載體以及不同的途徑當中,對學生進行品行和道德方面的引導。比如在教授一些相關的歷史內容,如,或者是巴黎和會,都可以把一些相關的歷史影片節選之后進行播放,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當時的歷史事件發展的過程,以及當時各個方面的價值情感狀態。初中歷史教師也應該更加大膽地進行創新,比如歷史課題的探究,布置一些歷史課題讓學生通過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等途徑去搜索,然后將這一部分的內容整理成為課外的歷史探究報告等,而歷史課題的探究可以結合道德品行方面的課題,比如巴黎和會上當中民國政府的和談代表顧維鈞拒絕各個國家公使的原因等,這一方面又可以從顧維鈞個人的品行和價值觀方面進行分析。而針對巴黎和會等,初中歷史教師也可以舉行模擬的和會,讓各個參與的學生組成不同的國家,從當時各個國家的利益點出發,進行模擬和會磋商,從而感受到當時各個國家互相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碰撞,形成更為立體的價值觀評價體系,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品行價值觀。
三、結束語
我們通過傳授和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受歷史中的事件、思想和觀念,但是我們要運用最現代化的、最新潮的教學理念來引導和組織學生。新課改以來,我們實行了更加開放性的教育原則,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思想和理念,從而開辟了一條更加民主和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自主發展和提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更加能夠推動學生承擔起學習的任務,增強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小的辯論會,或者讓學生演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小話劇等靈活的教學形式,來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快速地走進歷史角色之中,激發其自主探索的意識,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和體會歷史,增強自主學習的效率和動力。同時,質疑也是學生獨立成長、自主學習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更要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以及獨立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能夠對歷史事件、歷史觀念甚至是一些見解提出疑問,勇敢地反駁教師的一些看法或觀點,并且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來探索真正的答案,爭取能夠做到想別人之所不想、見別人之所不見,不斷優化和提高自己的創造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加寬廣的發展,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從而使歷史課堂成為塑造人才的基地。
二、有效利用掛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分析和總結能力
掛圖是歷史教學課堂中十分直觀和形象的教學工具,能夠幫助教師輕松地突出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質量。歷史學科由于其自身擁有十分繁瑣的年代、人物、地名等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想要清晰地牢固掌握具有難度,并且在這些知識的記憶過程中會擁有強烈的枯燥和乏味的感覺。教師想要讓學生擺脫這種不良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對歷史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運用生動想象的語言來進行描述和啟發,還可以使用歷史掛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歷史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以及總結的能力,而且要讓學生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去分析、概括和總結。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比較順利地完成歷史學科的教學任務。掛圖能夠幫助教師詳細地分析和講解每一個事件的原由、經過和影響,讓學生一目了然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真諦,從而準確地把握和理解每一個歷史事件,并且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來辯證的看待每一件事情。
三、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不斷磨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只有自身親身感悟和體驗過程的事情才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體會。學習也是如此,學生的成長更是如此。因此,在學生學習以及成長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學習一定的“放手”政策,讓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地去探索和學習一些知識和事情,在歷史課堂中能夠勇敢地進行冒險的探索和嘗試,大膽發揮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敢于犯錯,用于承擔錯誤并且改正錯誤。這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獨立地成長起來,才能夠在錯誤中不斷地磨練自己,使自己更加強大。為此,我們要正視學生在探索道路中出現的錯誤,鼓勵學生在錯誤出現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自悟和更新,自主創造成功大門的鑰匙。同時,教師也要善于為學生提供一些錯誤的案例,采用積極點播和指導的教學方式,激勵、暗示和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正確的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早日形成更加成熟、寬廣的思維。
四、提供給學生自我實踐的機會,通過動手操作來鍛煉自己的創造意識
在農業革命以前,人口一直是很少的,人類活動的范圍也只占地球表面的極小部分;同時,從總體上講,人類對自然的影響力很小,還只能依賴自然環境,以采集和獵取天然動植物為生。此時,雖然已經出現了環境問題,但并不突出,地球生態系統還有足夠的能力自行恢復平衡。農業革命以后,人口急劇增加,對地球環境的影響范圍和程度也隨之增大。隨著耕種作業的發展,人類利用和改造環境的力量與作用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也產生了相應的環境問題。由于大面積砍伐森林、開墾草原,加上刀耕火種等落后生產方式,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大片肥沃的土地逐漸變成了不毛之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不僅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類文明的進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地中海、中美洲瑪雅文明等古文明之所以失去昔日的輝煌或消失在歷史的遺跡中,其根本原因即在于破壞了生態結構和生態平衡。在中國歷史上,生態環境的變遷對歷史發展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這里以長江流域的環境變遷為例。歷史事實表明,長江流域水患越到近期越為頻繁,其根本原因不在天災,而在于流域生態安全體系的人為破壞。其中區域開發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尤為嚴重。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濕潤,無霜期長,雨量豐沛,上游地區多崇山峻嶺,自古以來是我國生態資源豐富的地區。隋唐以前,這里森林廣布,生態環境絕佳,這在左思的《蜀都賦》中多有描述。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長江流域的一些江河是“左右深植,筠柏交陰”、“連山插漢,秀木千云”。正由于此時期有著優良的生態環境,所以唐代以前長江流域災害很少。但是,唐代以降,長江流域的開發明顯加快。在唐代對山地的開發方式中,有些方式對山林生態破壞較大,如畬田的開墾即如此。畬田是一種刀耕火種的山地林區耕作方式,以燒山為主,唐人詩句“南風吹烈火,焰焰燒楚澤”、“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描述了畬田作業的部分情況。因畬田不改變山地坡度,雨水沖刷力仍強;天然植被焚除后,地面或,或稀疏種植旱地作物,無法保持水土,故其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力很大。唐宋之際,尤其到了南宋,隨著北方人口大量南遷,致使長江流域人口急劇增加,熟地漸感不足,人們紛紛在丘陵山區開墾荒地。南宋詩人范成大在其《驂鸞錄》中敘述1173年他從蘇州經湖南赴桂林途中所見到的景象:“湘江……皆土山,略無峰巒秀麗之意,但荒涼相屬耳。”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畬田耕作方式所造成的,所謂“沅湘間多山”,“每欲布種時,則先伐其林木,縱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種期間”,“蓋史謂刀耕火種也”(許觀:《東齋記事·刀耕火種》)。環境的容納量是有限的。明清時期,長江流域人口壓力進一步增大,從而使該地區的人地關系一下子緊張起來,政府不遺余力地募集流民無休止地毀林墾荒和圍湖造田,由此而導致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如荊襄一帶湖泊廣延千余里,每逢漲水,“必籍余地容納”,但由于當地百姓“于岸腳湖心,多方截流以成淤……四周筑堤以成垸”,結果洪水期至,隄塍城郭被沖毀殆盡,數萬人被淹死(《清高宗實錄》卷1312)。浙江一帶的湖泊也因“民間占墾甚多”,“殊妨水利”(《清史稿·潘思榘傳》)。總之,人地矛盾已十分尖銳。
綜上可見,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和沙漠化、土地日趨貧瘠、自然災害頻發這一系列人們今天為之頭痛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明清時期都已凸顯出來。前車之覆,后車之鑒。人類文明變遷的歷史告訴我們,生態環境變遷直接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因而在史學研究中加強對生態環境史的研究,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緩!
生態環境史屬于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因此對它的研究既需要社會科學的方法,又需要自然科學的參與。環境史研究只有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下,充分吸收和利用人口學、生態學、地理學、地質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氣候學、民族學、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等諸多學科的成果和知識,才能本質地、立體地反映歷史上人類及其社會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及其演變規律。
(一)漫畫演示教學法
漫畫是中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歷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漫畫不僅會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而且會更加深刻地揭示教學主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時,我就成功運用《肥豬賽大象》《一個蘿卜千斤重》兩幅漫畫達到了激情引趣的教學目的。當學生面對漫畫哄堂大笑時,我卻嚴肅的說:“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出現的嚴重失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黨和政府又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呢?”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會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歷史學習中。
(二)廣告導入教學法
廣告導入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安徽電視臺經常播放的一則廣告“古有陳勝王,今有大澤酒;驚天動地的震撼,蕩氣回腸的感覺”可作為《秦末農民戰爭》一課的導入。
(三)故事講解教學法
如在講授《商鞅變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一課時,可利用“立竿取信”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前面介紹的幾種教學方法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運用歌曲、插圖、名言、表演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加強指導,促進課堂知識內化
導入是課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個有效的、恰當的、成功的導入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充滿強烈的興趣,也能為我們提供一種輕松、和諧、活潑的教學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就能夠更活躍,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習效率成倍提升,課堂更優化,教學更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采用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一)以故事導入在色彩斑斕的歷史長卷中,有很多趣味濃厚的歷史故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對這些故事加以包裝和利用,讓學生的注意力都沉陷在故事中,勢必會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課堂教學伊始,我就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請大家注意聽,認真回答老師的問題。那是在1649年,英國倫敦的一個早晨,天氣清冷中又透著一絲陰暗。在血淋淋的斷頭臺上,侍衛們推上來一個全身穿著黑色長袍,臉色慘白的沒有一點血絲的男人。請問,有誰知道這個人是誰?”在我繪聲繪色的描述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故事中,微帶神秘色彩的音調讓他們都投入到故事的意境中。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那是查理一世?!苯又腋嬖V學生:“在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臺”這樣就很輕松地就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新課的學習上。
(二)以成語導入很多歷史故事經過了人們的精煉變成了成語典故流傳至今。如果教師在導入時引入一些與歷史情節相符的成語,就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之感。這些成語不勝枚舉,如草木皆兵、圍魏救趙、揭竿而起等。成語有言簡意賅的特性,用它導入歷史故事直截了當,有深刻的寓意。
(三)以時事導入時事既包括當前的社會熱點,也包括學生比較關心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現實事件,還包括在報紙、網絡上刊登的新聞。這種導入能夠有效消除學生對于歷史的“違和感”,讓歷史更富時代氣息,感覺更親切,也能夠讓學生從中發現歷史發展的規律,加深對當前事件的剖析和理解。
二、幽默的教學語言
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語言的要求更高,教師如果不能妙語連珠,只是照著課本給學生讀一遍,單純地重復教材上的內容,學生肯定很不喜歡,時間一長就會覺得歷史課非??菰?,沒有任何創新,他們對于歷史的興趣就會逐漸消失。歷史教師的語言必須具備生動、直觀的特點。這樣,學生才能對歷史事件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形象。如學習《》這一課時,講到變法失敗的原因,我就將和譚嗣同的對話編成了一則故事:“在一天的夜里,伸手不見五指。譚嗣同穿上夜行衣,悄悄來到與約好的見面地點———法華寺,秘密約見。譚嗣同先是進行了一番試探,然后開門見山地問:“你聽說天津閱兵的事了嗎?”說:“聽說了?!本o接著,譚嗣同就從懷中掏出了光緒皇帝的手諭。等看完后,譚嗣同很謹慎地又進行了一番試探:“目前只有你才有救皇上的能力了,你如果不想護主,就去向太后告密,說不準太后還會升你的官呢?”多狡猾啊,當然是不動聲色了,還拍著胸脯說:“你把我老袁看成啥人了?皇上對我的恩澤深厚,救護皇上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睘榱俗屪T嗣同放心,還說:“在閱兵的時候,只要皇上來到了我的軍營里,一聲令下,宰個榮祿不就跟宰只狗一樣嗎?”
三、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
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學生來說,感覺距離比較遙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
(一)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幻燈、投影、語音室、計算機等手段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課文所需的畫面、情境。真實、可視的畫面和情境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甚至能幫助學生觀察到憑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弄懂那些憑教師講授或簡單教具難于表達清楚的問題。
(二)組織學習小組,激發興趣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學習小組,或者直接采用課外形成的一些學習小組,讓學生互幫互助進行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可為學生創造新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長處。這對學困生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而且,小組與小組之間則又形成了平等的競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