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3 17:15: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至今已三年有余,危機不僅給西方國家帶來嚴重困難,而且迅速影響到全世界。2009年全球經濟下跌0.6%,西方國家下跌3.4%,國際貿易萎縮23%,國際直接投資下降37%,失業人數增加3000多萬。2010年經濟雖然有所復蘇,但增長乏力,美歐經濟僅增長了2.8%和1.7%,全球經濟增長5%主要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帶動的。今年疲勢依舊,西方國家赤字增加,債臺高筑,失業人數居高不下,勞動群眾示威此起彼伏,表達自己的不滿。西方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反映,它周期性地出現,隔七八年必來一次,不自今日始,也不會至此結束。但這次金融危機有其特點,告訴了我們很多值得深思的東西,值得加以研究。這里僅提出幾個與我國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有關的問題,談一點看法。
美國這次金融危機是由次貸泡沫破裂引發的,是虛擬資本天馬行空式的發展與實體經濟嚴重脫離的必然結果。虛擬資本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離,暴露出資本逐利的本質,逐利達到反常的程度,不僅使資本與勞動的矛盾激化,而且使借貸資本與實體資本矛盾激化,借貸資本之間的矛盾激化,危機必然爆發。
虛擬資本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以股票、有價證券、國債為代表的虛擬資本,自身沒有價值、它所代表的資本的貨幣價值也是虛擬的,只是代表有權取得未來剩余價值的資本所有權證書。股份制和債券制可以使資本與資本持有者分離,使資本持有者的資本在保持資本所有權并索取一定剩余價值權的基礎上與實有資本相結合,使閑散資本通過買賣流通集中集聚和重新組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這是非股份制經濟所不能完成的。它這種可以分離買賣組合,所有權及剩余索取權含量會隨著其市場價值變化而變化波動的特點,使之既具有集聚資本、促進社會化大生產發展作用的一面,又具有風險、投機和欺詐、破壞生產力的一面。由于股票價格會受供求關系、輿論、政治形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預期股息收益成正比,而與銀行利息成反比,可以脫離實體資本實際運行狀況,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投機和欺詐,成為資本榨取剩余價值的一種手段。馬克思指出:股份制再生產出了一種新的金融貴族,一種新的寄生蟲,一種發起人、創業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創立公司、發行股票和進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產出了一整套投機和欺詐活動。 ② 因為財產在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運動和轉移就純粹變成了交易所賭博的結果。恩格斯說: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贏利的頂峰,在那里所有權完全直接變成了盜竊。③
100年后的今天,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再發展到金融資本壟斷階段。資本主義的寄生性與腐朽性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虛擬資本及其投機、欺詐性也有了新的更大發展。其生產職能下降,投機、欺詐職能上升為主體地位;聚集資本的職能下降,利用資本運動逐利的職能上升為主體地位;規模無比增大,實體資本規模下降,虛擬資本規模上升為主體地位。2006年美國金融衍生品總量達518萬億美元,是GDP的40倍,其中各種債券和資產券是GDP的6.8倍;現在金融衍生品總量則發展到高達GDP的418倍。美國制造業的產值占GDP的比例由1960年的29.7%,下降為1980年的23.5%,1987年的20%,2007年的不到12%,虛擬經濟和服務業的產值占GDP的比例則從1950年的11%上升為80%,而金融、房地產服務業的利潤則占到總利潤的70%。美國本來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質生產基地,能源、鋼鐵、汽車、制造業都居世界第一位,這些年來這些產業都逐步衰落了。制造業不斷空洞化,證券業、軍事工業以及與軍事有關的高科技研究卻瘋狂發展。美國每年軍事開支高達5000多億美元,軍事開支占世界軍事開支的40%。債臺高筑。2010年,美國公債達到11萬億美元,占GDP的54%和稅收的674%,每年借款占稅收的248%。美國財政部必須每年再支付其債務的一半以上,國債券利息占到債務負擔的34%。不僅國家負債,老百姓也負債。美國家庭私人負債由1979年占GDP的46%,上升為2007年98%,負債比自有資金高50多倍。1974~2008年,美國家庭負債由6800億美元增至14萬億美元,④平均每個家庭負債21.7萬美元。
其他西方國家的情況也是這樣。二戰以來,西方國家GDP年平均增長不到4%,全球貿易年平均增長6%,但貨幣則以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長。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4%,股市值年增長達到14.8%。2010年全球貨幣交易額超過1000萬億美元,其中與物質生產有關的僅占1%,貨幣存量比GDP高16倍。2007年,世界外匯資本和金融衍生品交易量為3259萬億美元,是當年世界GDP的67倍;2009年,全球外匯市場日均成交量4.2萬億美元,是商品和服務量日交易量的90倍;金融衍生品場內交易日成交量10萬億美元,達到產品和服務日交易量的200多倍。2010年全球債券市場109萬億美元,是全球GDP的1.9倍。⑤2010年,歐洲的公債相當于GDP的80%,其中英國為100%,日本為204%,加拿大為100%,法國為77%,希臘為135%,其中2/3是欠國外的。
西方國家虛擬資本如此瘋狂地發展,是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資本本性的必然反映,是資本主義寄生性、腐朽性、垂死性發展的集中表現。
【論文關鍵詞】 經濟論文" target="_blank">國際經濟與貿易 專業特色 誤區
十一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階段,提高教學質量和培育特色成為高校的共識。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個較“老”專業,要辦出特色確實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如何確立競爭優勢,形成特色是擺在所有同仁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育現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說是個老牌專業,其前身叫“國際貿易”,1998 年國家教育部調整新的專業目錄,將國際貿易專業更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上世紀末,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入世預期帶來的外貿人才需求增加,該專業經歷了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充。許多高校在這個時期紛紛增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招生人數的大量增加,保守估計,目前該專業每年培養畢業生人數超過3 萬名。 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我們長期調查發現兩個現象:一是很多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并未從事國際貿易方面的工作;二是盡管就業難,可是那些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仍能較順利地找到工作。這些現象說明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專業培養與社會需求有矛盾,二是人才培養的整體素質仍需提高。從學科大類劃分,國際經濟與貿易屬于經濟學,其課程體系與師資隊伍重點突出經濟學,而管理與法律比較薄弱或不被重視。專業口徑過窄,制約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學生個性不能被充分張揚,造成人才“克隆”。
另外,擴招也導致了教育資源無法及時跟進,也容易造成培養質量下滑。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建立適應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本科專業設置和調整制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壓力迫使許多招生單位重新審視自身實力,努力發揮特長,以差異化競爭策略重塑專業特色,從而能夠贏得生存與發展空間。[中 華 勵 志 網 ZHLzw.Com] 二、對專業特色建設的理解及誤區 什么是辦學特色?目前我們能在教育部2004 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當中找到解釋:“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并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得到公認。”該方案將特色列為評估一級指標來考察。特色可體現在不同方面:如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教育模式、人才特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改中的重點問題等方面。
從這個解釋來看,“特色”應具備三個必要條件:一是長期積淀出來的穩定的東西;二是要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被社會認可。特色可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滿足上述條件的教學要素,都應屬于特色范疇。專業特色是學校特色的一部分,與特色的性質一樣,專業特色也是多維的,只要在某一方面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就應被視為專業特色。 根據各自優勢確定專業發展方向的思路是正確的,特色是可能總結提煉,并能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強化,管理者可以集中資源促成特色鮮明化和更有社會影響力。但是,在認識和具體做法上存在一些偏差,片面地追求專業差異有可能導致相反的效果。
對專業特色的含義理解不清,指導思想不明確現象比較普遍,尤其一些典型的認識誤區需要引起關注:一是把特色定位與特色本身混淆。二是把專業特色等于人才培養特色。三是簡單模仿名校。四是過分追求差異。五是對特色的穩定性與靈活性的曲解。六是重宣傳、輕建設。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建設的思路 專業特色建設中的規律和原則卻不可違背。實踐才剛開始,許多規律在等著我們揭示。下面是我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首先要明確特色定位。 我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辦于1993 年,具有一定的歷史積淀和優良傳統,依托學校理工特色,已有較獨特的優勢。
我們歷經三年的調研,在學校發展規劃和特色建設的框架下,結合相關專業優勢,把原來初具雛形的傳統加以優化,定位了專業特色。圍繞定位,我們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在科研方向和團隊支持上、人才引進上、資金分配上都進行了優化配置。在教學理念、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等軟件方面,我們采取了如下新舉措:
第一,教學理念上體現尊重規律,尊重個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尊重年青一代的心理特征,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尊重每位學生個性,避免人才“克隆”。
第二,教學計劃上擴大選修課范圍和比重,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優良條件。設選修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可按興趣和職業規劃進行自助式學習。課程可不拘專業范圍,允許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外專業課??膳c校外培訓機構合作,把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課程引入教學。
第三,創新教學管理制度,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比如實習,如果制度上必須要求像課程一樣集中在一段時間,實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再如,畢業論文一般都安排在畢業的最后學期,學生因為找工作就會影響論文。創新教學管理制度,改集中時為分散時間,這樣的制度創新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空間,非常值得嘗試。
關鍵詞: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平臺;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
當前,新經濟、經濟全球化、管理科學化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手段的,這就要求我們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必須溶入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進行經濟管理模型的模擬分析或過程模擬,對實際中的經濟管理類進行預測、分析和應用是理論應用于實踐之前來檢驗理論的最好手段。計算機實驗室配備相應的軟件能提供模擬真實條件下的經濟管理運行環境,這些模擬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比較及時、準確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二、建設良好的實驗教學平臺
1.建立良好的實驗教學硬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的模擬環境多數是基于計算機局域網的,因此需要對實驗室的網絡進行統一規劃,選擇最優的硬件配置,合理設計網絡,優化網絡服務器資源,加強網絡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實驗硬件平臺。
2.建立功能完善的實驗教學軟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是使用經濟管理類應用軟件和模擬軟件進行的,不僅要重視實驗教學硬件的建設,也要加大對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否則無法進行實驗教學,也很難充分發揮硬件設備的功能和作用,造成硬件資源的浪費。在軟件平臺的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大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用于購買一些比較成熟的實驗教學軟件;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自主開發實驗教學軟件,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在教改項目立項中給予資助。
3.建立全面的實驗教學輔助環境
(1)建立實驗輔助教學環境。建立實驗教學網站,將備課程的實驗教學大綱、各實驗項目的設計、實驗數據、操作手冊等放置在實驗教學網站上,方便學生實驗,極大地提高實驗的效率(2)建立開放實驗環境。首先建立實驗開放的環境,學生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計算機上進行實驗;其次,建立開放實驗的環境,設計一些選修實驗項目,業余開放實驗室,提供給有能力、感興趣的學生選做。(3)建立實驗管理環境。開發實驗教學的管理平臺,一方面加強各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的教學管理,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實驗內容的管理。(4)建立實驗考評環境。制訂各實驗教學課程及實驗項目的考評方法和標準,對學生實驗的效果進行全面、公正地考評。
三、構建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實驗教學模式
1.創建經濟管理實驗中的學習型組織
在經濟管理類實驗課程中創建的學習組織,就是要讓學生通過持續的共同學習,發揮個人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并與組織成員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教訓,使實驗效果更好。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應以教師為主。
摘要:如何開設好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是目前經濟管理學科的重點探討問題文章從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的規劃與設計、建立良好的實驗教學平臺、實驗教學模式四個方面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驗教學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關鍵詞: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平臺;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
當前,新經濟、經濟全球化、管理科學化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手段的,這就要求我們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必須溶入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進行經濟管理模型的模擬分析或過程模擬,對實際中的經濟管理類進行預測、分析和應用是理論應用于實踐之前來檢驗理論的最好手段。計算機實驗室配備相應的軟件能提供模擬真實條件下的經濟管理運行環境,這些模擬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比較及時、準確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二、建設良好的實驗教學平臺
1.建立良好的實驗教學硬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的模擬環境多數是基于計算機局域網的,因此需要對實驗室的網絡進行統一規劃,選擇最優的硬件配置,合理設計網絡,優化網絡服務器資源,加強網絡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實驗硬件平臺。
2.建立功能完善的實驗教學軟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是使用經濟管理類應用軟件和模擬軟件進行的,不僅要重視實驗教學硬件的建設,也要加大對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否則無法進行實驗教學,也很難充分發揮硬件設備的功能和作用,造成硬件資源的浪費。在軟件平臺的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大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用于購買一些比較成熟的實驗教學軟件;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自主開發實驗教學軟件,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在教改項目立項中給予資助。
3.建立全面的實驗教學輔助環境
(1)建立實驗輔助教學環境。建立實驗教學網站,將備課程的實驗教學大綱、各實驗項目的設計、實驗數據、操作手冊等放置在實驗教學網站上,方便學生實驗,極大地提高實驗的效率(2)建立開放實驗環境。首先建立實驗開放的環境,學生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計算機上進行實驗;其次,建立開放實驗的環境,設計一些選修實驗項目,業余開放實驗室,提供給有能力、感興趣的學生選做。(3)建立實驗管理環境。開發實驗教學的管理平臺,一方面加強各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的教學管理,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實驗內容的管理。(4)建立實驗考評環境。制訂各實驗教學課程及實驗項目的考評方法和標準,對學生實驗的效果進行全面、公正地考評。
三、構建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實驗教學模式
一方面,培養學生法律層面的職業素養是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的需要,是實現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我院經管類專業主要有營銷、會計、物流、商務等專業,此類專業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會涉及到經濟、法律等相關知識,經濟法課程開設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樹立法律意識,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經營的意識與習慣,培養知法、懂法、守法的職業技能人才,為學生日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夯實基礎。另一方面,經濟法課程的開設是職業資格考試的需要。我院學生實行“雙證書”制度,即“畢業證+職業資格證”,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考取職業資格證書。而我院經管類專業所涉及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有助理營銷師、助理物流師、會計從業資格證、國際商務師等。在職業資格考試的培訓中我們發現,近幾年的職業資格考試中,經濟法律知識的分值比重在逐年加大,其重要性逐步顯現。因此,經濟法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學生靈活應對相關職業資格考試中對經濟法律知識部分的考查。
二、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現狀分析
(一)課時少,內容多
目前我院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的總課時是32課時。隨著高校“兩課”課程體系改革的發展,原來的法律基礎課程被整合到思想品德修養課程中,課時大幅縮水。加之我院多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開設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導致經濟法教學實踐中出現了諸多問題。一方面,學生剛剛從高中跨入到職業院校,教育模式、學習模式的轉變尚未完全適應,突然面對大量的法律術語和教學案例,學習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對經濟法授課教師而言,在課時短缺的情況下,要讓學生掌握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大量知識點,無疑壓力倍增,因而不可避免的有選擇性的刪選教學內容。
(二)授課內容未能有效體現專業特性
我院經濟法平臺課的開設專業主要有市場營銷、會計、物流管理、國際商務。學院對各專業的教學內容并沒有統一的規定,課程標準的制定、教材的選取也大多由任課教師自行確定。因此,課程內容的選取、課程標準的制定必然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實際上,不同專業對經濟法律知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營銷專業學生需要熟悉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國際商務、會計專業則需要熟悉票據法等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講授的內容沒有根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嚴格區分,而是一視同仁,專業雖不同內容卻一致,這必然導致專業間的差異性消失,法律知識模塊的學習也難以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三、基于“厚基礎、大平臺”的經濟法課程內容體系的搭建
隨著我院“厚基礎、大平臺”人才培養方式的提出,基礎課、平臺課的建設工作日益得到重視。根據高職院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結合近年來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經驗,對經濟法課程體系的建設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人才培養方案是源頭,課程標準是標桿
高職院所有課程的設置必然是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的課時、知識要求、技能要求、職業要求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因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課程標準的第一指南,是制定課程標準的直接導向。此外,課程標準是課程教學的標桿,也是規范教學的有效手段。因而,課程標準的執行程度,直接影響到課程目標的實現程度。要想有高質量的教學內容,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前提,高效的課程標準的執行與實施是保障。
(二)課程內容應體現專業特點
目前我們統一稱之的“經濟法”,更多的可以說是民法、商法、經濟法的混合體。以經貿學院經濟法課程為例,在第一章,經濟法基礎部分,學生所學習的法人制度、法律行為制度、制度、訴訟時效制度等,實屬于民法范疇,但卻是經管類學生學習商法及經濟法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物權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據法、保險法大多屬于商法的內容;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證券法則屬于經濟法的內容。經管類學生究竟該掌握哪些法律知識,可以由專業需要和生活需要決定知識模塊,即應該根據學生職業素養和個人素養兩個方面來確定教學內容。一般而言,可以從生活相關和專業相關兩方面考慮。如,生活方面,應該熟悉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物權法等;專業方面,考慮到經管類學生的專業特點,應掌握公司法、合同法、票據法、證券法、破產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三)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證相結合
在教學內容選取的寬度和深度上,要結合各專業職業技能崗位的需求,以職業能力發展為目標,圍繞職業資格考試來精選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適應當前及今后職業生涯中的相關法律知識模塊考試。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營銷專業學生要求在校期間需取得助理營銷師資格證書。而在營銷師考試大綱中,明確法律法規知識,包括: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票據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價格法、擔保法、商標法、勞動法等相關內容。而對于會計專業學生而言,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因在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中已學過支付結算法律制度和稅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因而,就沒必要再將票據法重復放在經濟法課程中,而要想繼續參加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則必須認真學習民法基礎和勞動合同法。
(四)教材結構的設計
經濟法課程的教材種類繁多,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法學專業用教材,主體架構包含了經濟法總論、經濟法主體、市場規制法和宏觀調控法,特點是“專、深、窄”,這類教材顯然不適合經管類學生使用;另一類則是專門針對非法學專業或者經管類專業學生編寫的,這類教材大多受到“大經濟法”觀點的影響,內容比較寬泛,即前文所稱的“民法、商法和經濟法的混合體”。相比較第一類教材,顯然第二類更適用于經管類專業,但是第二類教材最大的特點也是其最大的缺陷———太過寬泛,反而忽視了專業間的差異性。鑒于經濟法教材的現狀,我們不妨嘗試“基礎+通識+職業能力”模式來重新搭建教材結構體系。“基礎”部分,即民法總論,包括法律行為制度、制度、訴訟時效制度、仲裁、復議制度等。“通識”部分,即經管類各專業都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職業能力”部分,則采取“自由選擇”的方式,根據各專業職業能力發展需要,從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商標法、價格法、票據法、擔保法、證券法、物權法、保險法等內容中選擇與專業職業能力相關性較強的法律制度模塊,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組織教學。目前,經濟法課程定位為我院經管類專業技術平臺基礎課,鑒于課時有限的現狀,不妨在32課時中重點講授“基礎+通識”部分,讓學生對此部分模塊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職業能力”部分可以設置在專業技術課程體系中,或者作為職業資格考試專項培訓課程。
四、結語
就此,我國將會計學列為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工商管理等非會計管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對于國貿專業學生來說,其培養目標與會計專業學生是不同的。國貿專業的學生要求具有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會計專業的學生則要求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的基本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國貿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重點放在對外貿易業務上,因此對其開設會計學課程的目的應該是懂會計,運用會計信息為其專業服務,而非做會計。會計學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教學要使學生能站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會計學的基本理論,了解會計核算方法,了解會計信息的編報,能解讀有關財務報表,建立會計為管理決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備應用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和決策的能力。
(一)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文借助于問卷調查,探討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問題。調查的對象為湘南學院經濟管理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及教師。問卷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調查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二是調查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滿意程度,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滿意度。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69份,回收率84.5%。
(二)調查結果統計情況
1.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的統計分析。
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調查統計情況
從 的結果顯示: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是不了解會計學的,但并不影響大多數學生對會計學這門課程的興趣,也認為很有必要開設該課程。結果還顯示,很多學生不了解國貿專業與會計學的關系,因此,這就要求應課教師掌握國貿專業的一些學科知識,并在開始時,介紹一些國貿專業與會計學之間的聯系,讓他們知道會計學的重要性。
1.學習主體的特殊性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并沒有多少相關法學背景知識。大多數高校的經濟法課程都是安排在大二、大三階段,與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律基礎知識課程有一段間隔,且任課教師多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在教學時弱化法律基礎這部分課程內容,導致學生在學習經濟法課程時與法律基礎知識無法很好對接。同時,在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認知、學習熱情、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方面,較法學專業學生也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經濟學、金融學等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反而對經濟法課程的部分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因此,課程內容的選取應該更多地考慮到適時原則、量力原則和滿足原則。
2.經濟法課程內容的特殊性
近年來經濟法作為一個部門法已經在學界達成基本共識,經過多年的研究也確定其內容主要包括經濟法基礎理論、宏觀調控法以及市場規制法。但多年來由于受“大經濟法”觀點的固有影響,經濟法課程內容除了上述三個方面外,還包含民法、商法、訴訟法等內容。就學生的未來應用角度,經濟法學以外的民商事法律可能更貼近實際,但是因此也造成了學界的經濟法學和所謂“經濟法課程”內容產生沖突,實屬不該。同時,經濟法相關教材五花八門,有針對法學專業的經濟法教材,也有針對各種考試的經濟法教材。單看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適用的經濟法教材,體例多種多樣,包含法律法規眾多,品質參差不齊,內容設置缺陷也是不一而足,以民商法內容為主已經不甚稀奇,有的教材放棄了經濟法基礎理論部分直接用民法基礎理論取而代之,有的教材混淆相關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教科書很可能就是他們了解經濟法這門課程的主要渠道,如果產生了錯誤的第一印象,學習了錯誤的知識,后果將會很嚴重。
3.教師要求的特殊性
經濟法課程的學習主體以及課程內容的特殊性也對教師本身提出了特殊要求。除了法學相關知識要深厚、保持與法學前沿問題接軌,教師的知識面也一定要廣博。法學是注重邏輯思維的一門學科,如果只按照法學教育的思路去面對非法學專業的學生,不一定能夠取得相同的結果。教師應該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知識與思維也要有所涉獵,與經濟法學知識相互結合,才能在經濟法教學中游刃有余,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師的責任心也要更強,如面對學生對經濟法課程學習熱情不高的情況,不能對課程敷衍了事,充分的課前準備、情緒飽滿的課堂表現、細致耐心的課后輔導,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僅是傳道授業,也是引領者、示范者。尤其是法學教師,對于法律精神的弘揚,對法的信仰,遵循法律的謹慎態度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以學術和道德為重,對學生尊重、用心,學生自然會感受到,進而親近教師,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反過來促進課程教學。
二、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實踐的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間接開展法制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不竭動力,也是非智力因素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越來越傾向于功利性,認為理論性的知識沒有實際用途,并且枯燥乏味,需要死記硬背,往往以期末突擊作為應付考試的方式。在經濟法教學中首要考慮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激發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學習興趣,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往往會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深入思考。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突破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換位思考,創設情境,將課程內容帶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小見大,使學生充分領略經濟法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要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系統性與循序漸進相結合等原則,由講授為主轉向指導學生獨立學習與研究。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摒棄沉悶的灌輸式教學,用活潑幽默的語言將經濟法課程知識輕松地展示出來,循循善誘,先提出問題,再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解決問題。改變以往對法學類課程就是“催眠”課的成見,使知識富有魅力,提高課堂實效。第三,激發學生對知識的高層次追求。人的好奇心都是與生俱來的,對知識的渴求也是一種天性。但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開始信奉“讀書無用論”,或將學習視為追名逐利的工具。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知識觀,用知識的吸引力感召學生,弘揚正能量。使學生體會學習與不斷探索的樂趣,培養受益一生的學習習慣。多數經濟管理類專業在整個大學期間,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律基礎和經濟法之外,再無其他法學類課程,在法律基礎逐漸被弱化的背景下,經濟法課程便間接承擔了普及法律常識、培養法律信仰和樹立法制觀念的作用。經濟法教學中經常涉及各個法律部門的一些基礎知識,介紹給學生時可以同時進行懂法、守法的法制教育,培養學生對法律的尊重和信仰。
2.因材施教,注重實用性
經濟法課程涉及法律法規眾多,但一般高校開設的經濟法課程均為一個學期,課時較少,無法容納全部課程內容。針對經濟管理類的不同專業在課程設置上要有所區別。比如對財會類專業要注意結合相關資格考試;對經濟學類專業要側重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的內容;對于管理類就應該將合同法、企業法和社會保障法等作為學習的主要內容。使課程內容安排各有側重,詳略得當。同時對本科和??茖W生,即使是相同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也要有所區別,課程內容安排方面,專科學生課程的難度以及理論所占的比例都要比本科學生低,應保留重要的知識點,向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目標傾斜,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另一個要點就是注重實用性。與法學專業不同,非法學專業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不需要過深過難,經濟法課程知識與非法學專業知識的結合點多體現在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當中。理論知識不能完全摒棄,但要把握深度,理論的學習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立法原意,掌握相關知識點,進行實際應用。教學中切忌本末倒置,過于強調學理知識,激起學生的厭煩和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
3.選取適合教材
對于不同專業的本科、專科學生,不同的理論和實踐要求,對教材的選用也是不一樣的。選好教材,是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針對目前市面教材的混亂現狀,選擇教材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教材內容能夠反映我國當前經濟法律制度的最新進展;二是教材難易適中,體例明晰,重點突出,便于學生學習,減少額外的筆記,將注意力集中至教師的課堂講解;三是穿插典型案例,帶有課后練習題。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并無法學思維的訓練,如果在學習中輔以案例,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之后有配套的習題作為課后訓練,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課堂實效,實現教學目標。
4.教學、考核方法得當
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除了傳統的講授法,更應靈活加入案例教學法、互動教學法以及實踐教學法等。在眾多教學方法中,多數教師都非常推崇案例教學。誠然,案例教學在法學教育中的優越性無可比擬,能夠將枯燥繁瑣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手段。但由于非法學專業學生往往不具備相關法學背景知識,在案例的選取上不能夠采用法律專業性較強的綜合性案例,會喧賓奪主,于課程學習無益,還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案例在教學中只要剛好能夠說明知識點就可以。案例可以在課堂知識學習之前作為導入,也可在學習之后作為知識的鞏固,也可以典型案例的分析作為學習知識的方式。無論哪一種,都要注意整體比例,如果一味安排案例,會打亂課堂情境創設,使學生陷入目不暇接、囫圇吞棗、知識學習出現半生不熟的狀況,事倍功半。
三、結語
環境教育是樹立環境意識的基礎,是貫徹環境法規的保證,是環境保護的關鍵。目前,高等院校經濟學專業的環境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關于經濟學專業要不要開展環境教育、開設什么樣的環境類課程、采取怎樣的方式開展以及對開設環境教育的效果如何評估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在經濟學專業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共識未達成一致隨著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的步伐加快,環境教育被提上日程。有關環境教育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大部分學者都認為環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在學校教育階段開展環境教育,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但在一些經濟學學者看來,在經濟學專業中進行環境教育是與經濟學追求的經濟至上價值觀完全背離的,如果將環境教育納入經濟學專業教育,整個經濟學理論王國和大廈都將被顛覆。由于部分經濟學學者對環境教育的排斥,進而使得在經濟學專業中開展環境教育未達成共識。
(二)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的課程設置不足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兩大方面。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越來越多,專業與專業之間的融通性越來越低。與環境類專業不同,經濟學專業與環境教育在理論上不僅不兼容,甚至相互沖突。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出現了經濟學與環境科學融合的趨勢,即誕生了“環境經濟學”這一新的學科,但很多經濟學專業還未將此納入經濟學專業基礎必修課程,有些是作為專業選修課來開設的。除專業課程設置以外,有關環境教育的通識課程還未在經濟學專業全面普及起來。
(三)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的教學方式有待探索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在要求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獲取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在現有經濟學專業的環境教育過程中,首先表現在師資力量的欠缺,任課教師大多為環境類專業教師,并不清楚經濟學專業學生的需求及其環境知識的水平。其次,教學方法單一,以講授為主。環境教育更多地應是一種體驗教育,傳統的講授法根本無法滿足經濟學專業學生對環境知識的需求。第三,無合適的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規范教材。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的教材一般都是采用自編或環境類專業教材,甚至不使用教材,這樣嚴重影響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的教學工作效果。
(四)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的教學評價體系缺乏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目前經濟學專業的環境教育活動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教學活動過程以及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等方面沒有建構詳細全面地評價指標,不能為環境教育教學提供良好指導。
二、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實施的對策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著生態文明社會“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理念的深入,在高等院校經濟學專業中開展環境教育將成為21世紀經濟學專業發展的新趨勢。鑒于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存在的以上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等院校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給予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對策。
(一)樹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的綠色文化理念綠色文化理念是一種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諧共進,能使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理念,它以崇尚自然、保護環境、促進資源永續利用為基本特征。高等院校經濟學專業要樹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的綠色文化理念,除培養學生經濟管理專業知識和能力外,還要借助學校綠色教育、綠色校園、綠色科技等方面進行“綠色大學”建設的契機,培育學生的綠色文化理念,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生態文明觀和文明發展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完善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課程體系經濟學專業環境教育的課程體系應逐步在專業必修課程和通識課程兩方面進行完善。第一,加大在經濟學專業中開設《環境倫理學》、《資源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等基礎課程的力度,促進環境系統和經濟系統的融合。第二,學校所開設的環境教育通識課,要設定為經濟學專業的公共必選課,同時根據經濟學專業特點,編制規范的環境教育通識課教材。因此,從以上兩個方面逐步完善經濟學專業的環境教育,將環境教育內容融入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培養經濟學專業學生注重環境資源價值的思維模式,使環境教育成為經濟學專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探索經濟學專業體驗式環境教育模式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創新等主體精神為目標,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環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促成環保行為的自覺。經濟學專業的環境教育應轉變傳統講授式、灌輸式等教學方式,通過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從行為和感情上強化經濟學專業學生的環境教育意識和行為。同時,組織學生參加環境日、土地日、水日等重要紀念日的專題展覽以及各類環境論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重構經濟學知識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