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2: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心理素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成因 心理問題學生的對待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3-0225-01
做大學生輔導員這一工作已經有四年的時間了,在這四年中,我發現“心理疾病”及“心理問題學生”已經成為近幾年大學里出現的新名詞,什么是心理疾病,又有哪些學生被劃分為心理問題學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些新名詞的出現,本篇論文我們來簡要地分析一下。
一、何為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也是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統稱。這三者之間是互相關聯也是逐層遞進的關系。心理問題是指那些近期發生的內容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日常生活中可能因為某件事情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如產生短暫的焦慮、煩惱,表現為情緒低落或急躁。
心理障礙是指初始反應很強烈,持續時間比較長,且自身難以克服的精神負擔?;夹睦碚系K的人可能出現驚恐、焦慮、抑郁、強迫癥等癥狀。病人常感到痛苦萬分, 迫切要求幫助。
精神疾病則是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這些病人常見幻覺、妄想,并且常常不承認自己的病態,拒絕求醫。
由此可見,初始的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持續時間長可能導致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如果不及時疏導和進行心理治療也可能變成精神失常。
二、造成大學生心理疾病的幾點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搖籃,也是影響孩子性格及心理形成的首要環境。一個家庭是否完整、家庭氛圍是否和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經調查,有很多在大學期間出現心理疾病的學生,雖然都是由于某件事情的刺激引發,但或多或少都是家庭環境給予了他某些心理陰影,使其在遇到一些突發問題時,心態及處理事情的態度比那些生活在健全或和諧家庭環境中的孩子更為偏激、極端,也因此更易引發心理疾病。
(二)環境因素
由環境改變引起的心理疾病大多數發生在女生身上,她們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依賴感較強,面對社會化的大學生活,往往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無論是從心態到身體狀態,還是從飲食、天氣、語言溝通等方面都無法快速地適應。有些開朗的同學在一個學期后會逐漸適應所處的環境,而很多性格孤僻、內向的同學則終日壓抑,以消極的心態去適應環境,最終因某些事的刺激而突然爆發心理疾病。
(三)戀愛因素
由戀愛問題引發的心理疾病已經在大學生心理疾病中占有越來越重的比例了,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婚戀觀以及戀愛心理都很不成熟。如何正確處理與戀人之間的關系,如何同戀人保持健康、穩定的戀愛模式,以及如何在暗戀失敗或失戀后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這都是大學生應該認真思考、積極解決的問題。如何指導及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大學期間的戀愛關系已經成為治療學生心理疾病的首要問題。
三、如何對待心理疾病及心理問題學生
我們首先要正視心理疾病是一種病,不能逃避,不能諱疾忌醫,要重視心理疾病的嚴重性并從根源找到病因,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嚴重的要到醫院接受心理醫生的開導或正規的醫學治療。對待心理問題學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心理問題學生健康檔案。認真了解每個心理問題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曾有過的心理問題,這都有利于在該生下次發作的時候找到誘發病情的根本原因以及解決辦法。
2.長期關注心理問題學生的情況。心理疾病都有一定的反復性,必須長期關注。要隨時通過該生寢室同學或班級干部了解其近期情況。
3.對心理問題學生多些人文關懷,要從情感出發,多些關心,多些理解。心理問題學生大多數內心敏感、孤僻卻又異??释匀说年P注和關愛。如果能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給予他一些關懷,一些照顧,讓他對你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在他再次遇到挫折的時候能第一時間想到找你傾訴。這樣,既降低了發病的可能性,又可以使老師迅速了解事情的原因。
4.與心理問題學生家長建立長期電話聯系。家長如果能夠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多打電話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給孩子創造一個和睦的生活環境,會大大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狀況。
如今,大學生心理疾病以及心理問題學生的出現已經越來越多,這不僅是由于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降低以及抗打擊能力的減弱,更是由于從小的一些家庭環境及社會原因造成的。當前的大學教育及大學老師們要足夠重視這一現象并著力去解決,如學校應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室、設立大學生心理醫生。大學老師們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以及專業知識,如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師,學習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傊?,如何對待大學生心理疾病及心理問題學生,這一課題任重而道遠,需要大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摸索,不斷進取。
【參考文獻】
[1]呂建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全體性特點?,F如今,我國部分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從高校的角度而言,緩解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舒緩大學生的消極情緒,改善大學生的困惑心理,是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F代傳媒所具有的特點從根本上帶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傳媒的發展帶來網絡媒介的不斷產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能產生全體性的特點。因此,高校心理健康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對其進行針對性分析與研究。自主性特點?,F代傳媒時代,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媒介產品的推出,傳媒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距離,比如,人們利用微博、微信、網絡視頻,可以縮短心靈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平等的關系。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擔當指引、參謀的主要角色,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出大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自覺、自愿地促進自我心理健康發展。一名高校心理學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現代傳媒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將其與教育進行全面結合,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自主性進行充分調動。社會性特點。利用網絡、計算機能夠使社會信息傳播呈現出無障礙的特點,在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伴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大學生的角度而言,要將自身需求與社會變化進行結合,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依靠傳媒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大學生的心理不斷成熟,心理應付能力不斷提高,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機遇
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機制得到完善?,F如今,多元化的信息資源雖然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各種信息更新速度比較快,信息傳輸更加便捷,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更新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種媒介產品的出現,像微博、QQ、微信等通訊功能的實現,能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梢愿淖儌鹘y教育模式,積極利用傳媒產品,加強傳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使傳媒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精神指支柱。另外,在傳媒信息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認知得到提高,心理得到放松,體會到傳媒所帶來的平等與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性?,F代傳媒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臺。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詢工作可以在網絡中進行,網絡傳媒中開設的心理交流空間、心理咨詢室等,打破了傳統心理教育所面臨的局限性,將咨詢的覆蓋率擴大。除此之外,利用現代傳媒所開展的心理咨詢活動,不僅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夠避免大學生害羞等心理情緒,使大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敞開心扉,將內心的心理隱私與心理困惑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輔導?,F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得到擴展。高??梢岳矛F代傳媒,采取多種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詢,比如,可以利用學校公開的論壇、貼吧、博客等,也可以在各種聊天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媒體向大學生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比如向學生發放相關心理案例,建立學校心理咨詢網站,提高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心理教育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發展與進步。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1.多種價值觀念導致大學心理認知產生迷茫。
現代傳媒在可持續發展中延伸出了眾多媒介產品,由于傳媒在發展中缺乏安全性,信息數量逐漸增多,信息傳輸速度加快,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認知與心理選擇變得迷茫,并且在諸多傳媒信息的推動下,大學生對信息的真假無法及時辨別,對事物的認識程度不夠,從而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在心理認知上產生困惑與迷茫。
2.傳媒環境特點導致大學生心理出現偏頗。
現代傳媒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淡化自己的身份,利用現代傳媒構建一個虛擬的社會空間。但是,這種虛擬性會導致大學心理防御能力降低,并使其缺乏監督,容易出現放任自我、追求過度的心理,導致大學生在媒體活動中失去行為操守?,F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3.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產生影響。
現代傳媒中,媒體的信息量比較大,信息比較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多元化影響,也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這種發展現狀使心理教師無法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無法找出大學生的心理矛盾與心理問題,出現失望與失落情緒。
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適應現代傳媒。
現代傳媒具有及時、方便、快捷的影響。在其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變化比較復雜,心理發展規律不平衡,在心理發展的走向上會產生非常大的變化,而部分高校在心理教育中仍然采用傳統教育方式,不僅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模式,并且也會導致大學生心理矛盾難度加大,心理壓力難以釋放。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建立專題心理健康網站。目前,媒體的發展對大學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高校應該建立專業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普及,并且利用私密聊天工具,比如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各種傳媒產品,為學生進行心理講座與心理宣傳。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媒體建設,進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化、媒體化。
1.增強大學生對現代傳媒的適應能力。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使大學生能夠對現代傳媒進行辨證認識,對媒體信息進行正確解讀,避免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危害。與此同時,還要給予大學生心理指導,讓大學生能夠對現代傳媒有所認識,在利用現代傳媒新穎性的同時,也要進行積極思考,避免出現抽象思維的鈍化,避免快餐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論文摘要:閱讀療法對讀者具有排遣煩惱、振奮精神、拓寬視野、獲取知識的作用,從而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近幾年的學生心理素質調查結果表明:在我 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約23. 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至25 %,近年來已達到30%。很顯然,學生心理健康令人擔憂,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比例逐年上升。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大學生中有抑郁、焦慮、恐懼、自卑、過分依賴、神經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數要高于一般的社會青年。在校大學生中出現心理障礙傾向者約占30% - 40%,其中較嚴重心理障礙的約占10% 。具體表現在:
1.無法適應的問題。新生來到大學后,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能適應陌生的環境和人群,常常表現為失眠、食欲不振、神經衰弱、煩躁不安、嚴重焦慮。在學習方面,由于大學的學習內容、特點、方法及進度與中學差異很大,部分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大,對學習失去信心,緊張焦慮增加,從而產生失落、自卑、自責。還有的學生因為錄取的專業與原來的愿望不符,對現學專業有不滿情緒,想轉系、轉學又不成功,造成情緒波動大,無法適應現狀。
2.人際交往困難。大學生注重智商缺乏情商,對交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很少與人溝通,由于缺乏交往技巧使得有些人不敢與人交往,從而產生較強烈的孤獨感。表現出社交焦慮癥與恐懼癥。
3.與性有關的問題。青年大學生生理發育基本成熟,但由于種種原因,部分學生的性知識掌握還沒達到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程度,因此,常常會出現性意識的困惑,嚴重者會出現性行為心理障礙。
4.身心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身心疾病是一組軀體疾病,其發病、發展、轉歸和防治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5,人格缺陷與人格異常。據統計,有近10%的大學生存在人格缺陷與人格障礙,其中人格缺陷者較為多見。人格障礙是明顯偏離正常人格,并與他人和社會相悖的一種持久、牢固的適應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方式。
二、閱讀療法的治療作用
閱讀療法又稱圖書治療(bibliotherapy ),《韋 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三版有兩條解釋:(1)用有選擇的讀物輔助醫學和精神病學的治療;(2)通過有指導的閱讀,幫助解決個人問題。釋義為:閱讀療法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保健、養生以及輔助治療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幫助他人通過對文獻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養護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在西方,閱讀療法被醫學界和圖書館界用作治療精神病的工具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在我國對閱讀療法的研究尚屬初級階段,目前從研究結果和獲得的相關資料看,閱讀療法可以用在精神和情緒引發的疾病,如焦慮、恐慌、抑郁、偏執、心理失調等,也包括對一部分生理疾病的輔助治療,還可用于生理缺障、人格障礙、慢性疾病和情緒方面的輔助治療。
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出現心理困惑后,主要通過找知心朋友談心,去圖書館查閱資料自己解決,很少有人找心理醫生。在交際困難、戀愛苦惱、性困惑、就業壓力這四項主要心理困擾中,因性困惑求助于圖書的人占89.2%,另外,抽樣調查發現,大學生中74%的人曾求助過圖書來解決心理問題,其中因交際困難求助圖書的人占53.、%,因就業壓力求助圖書的人占62%,因戀愛苦惱和性困惑求助圖書的人占到80. 6%,因考研困難求助圖書的人占40.4%。該項調查結果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能解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閱讀療法”是大學生容易接納的心理治療方法。這也充分證明,閱讀用于心理治療所發揮的暗示、投射作用易于被讀者接受。特別是閱讀療法的隨意性、寬泛性、靈活性以及不需付出任何代價的突出優勢,決定了它在排除大學生心理困擾方面起著心理醫生、父母親人、輔導員、朋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長久的心理困擾如果得不到疏通,會造成抑郁、孤獨、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為了擺脫煩惱,大多數學生選擇了到圖書館讀書。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融人到作品的內容中,與主人公一起經歷故事的悲與喜、激情與浪漫,艱難困苦與絕處逢生,從而發生共鳴,享受美妙的感覺,崇高的感情油然而生,學會了為人處世的態度。閱讀使讀者逐漸建立起健康平和的心態,緩解了緊張的情緒,排除心中煩惱,增強了自信心。實踐證明,小說、傳記、詩歌、幽默、歷史、科幻、神話等文學作品都能發揮排遣煩惱作用。
讀書可以振奮精神、增強意志、克服困難、控制情緒。比如交際方面就有《卡耐基交際大全》、《交際與口才》;名人傳記、勵志類圖書有《小故事大道理》、《培根論人生》等對精神頹廢、萎靡不振的大學生起著鼓舞斗志、培養正確人生觀的作用。
三、開展閱讀療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1.閱讀療法有待標準化。在我國閱讀治療還處于探索階段。其理論研究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和針對性,實踐上的研究處于借鑒國外、摸著石頭過河階段,缺乏有力的實驗數據和應用成果。在閱讀治療診斷和推薦閱療書目的過程中無章可循,存在著隨意性和盲目性,對閱讀治療效果的評定也缺乏一個合理規范的評價體系。閱讀治療運用得當可以治病,運用不當會適得其反。由于缺乏專業標準化的運用指引、方法體系和評價體系,閱讀治療的規范性還不強,目前在我國仍存在一定的爭議性,一些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對閱讀治療持審慎態度。
2.加強對閱讀療法的認識。圖書館是一座心智的藥房,存儲著為各類情緒失常病人治療的“藥物”。圖書館免費開放、隨時借閱,不會泄露任何隱私。閱讀療法對讀者具有排遣煩惱、振奮精神、拓寬視野、獲取知識的作用,盡管閱讀治療在一些醫院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肯定和重視,但在普通圖書館還欠缺支持與認可。一直以來,大部分學生處于不自覺的“自療”階段,由于對圖書的閱讀治療作用認識不夠,他們還沒有自覺地要求圖書“治療”。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讀者心理;大學生
21世紀的中國繁榮昌盛、和諧安定,國家法律政策更趨于人性化,新聞傳媒自由尺度放寬,文化思潮中西合璧,大學生樂于接受新生事物,生活方式、學習行為、思想理念都悄然融入了新概念、新元素。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視野越來越開闊,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大學生對在校生活質量、學習環境等自然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高校圖書館只有系統分析讀者心理特征發展變化新因素,預測讀者心理活動發展新趨勢,廣泛深入地開展調研活動,才能發揮當今高校圖書館的新職能。
讀者心理學研究包括讀者心理現象的共性和個性兩方面。共性就是在相同層次、相同類型的讀者中,從千差萬別的閱讀心理活動中,發現和認識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共同規律,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未雨綢繆。個性是反映在閱讀活動的心理過程當中,通過讀者的心理特質和行為個體的差異,可以充分了解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內因,積極引導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興趣。在此,筆者不贅述讀者心理的方方面面,重在闡述目前高校學生讀者心理共性和個性中存在的新問題、新現象、新趨勢。
1讀者心理現象共性分析
1.1不同類型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共性
1.1.1方便心理。讀者希望圖書館一年365天都能開放,自己在想利用圖書館的時候,圖書館的大門總是敞開的。其次希望手續簡便,檢索方便,無需等候浪費時間,借期延長,冊數增加,罰款從輕,規章制度等限制減少,網上咨詢長時間在線,設備現代化快捷省時。
1.1.2求全心理。圖書館建筑面積大,各種功能室布局全面合理;綠化帶、休閑區等占地充足,環境幽雅;對圖書館館藏要求很高,希望應有盡有,自己需要的文獻都能有所滿足;服務設施齊全而先進,有利于便捷地獲取資料;各類型、各專業、各專長的服務人員充足,能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多項教育職能;參考咨詢、課題查詢、心理輔導等服務活動可以全面滿足自己的情報需求。
1.1.3創新心理??萍既招略庐?,掌握新信息、新知識、新技能、新思想、新理念,成為閱讀熱點。要求圖書館及時采購內容新、版本新的權威性書刊,先睹為快;電腦等硬件設備新,網速快;大型全文數據庫品質高,論文刷新快;圖書館網頁內容新鮮、更新周期短;服務理念有新意,符合當代大學生讀者的需求。
1.1.4逆反心理。關注有問題、被批評的禁書,以及星座命相的偽科學書籍,女生對明星的星座、面相與己的關聯特別感興趣,黃色網頁、八卦網站,越是爭議多,越千方百計進行搜索。逆反心里還包括剽竊、撕挖、污損書刊等違紀行為,近年學生違紀現象略有下降趨勢,一方面表明當代大學生讀者心理水平更成熟,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竊書等行為更加隱蔽,難以被工作人員發現。
1.2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共性
1.2.1以往入校新生帶著新鮮陌生的感覺和求知好奇的意識涌入圖書館,雖然漫無目的,不懂怎樣檢索和充分利用圖書館,表現出閱讀需要心理的隨意性,但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求,借閱率非常高。近幾年這種趨勢卻有所下降,新生更多地被社交、娛樂、打工等活動吸引.書籍在部分年輕學者心目中失去了誘惑力。另外,一年級學生缺乏較強的辨析能力,不能敏銳地從眾多的書籍中,挑選有閱讀價值的讀物,總是隨著一個個閱讀熱點盲目借閱,以武打言情小說為主流,現在追捧光怪陸離的網絡小說、哈韓哈日的情愛小說,這與網絡風行、日韓電視劇火熱密切相關,反映一個時代的流行色,但是過度迷戀,會導致思想消沉,民族意識淡化。
1.2.2二年級學生通過一段時間適應了大學生活和學習方式,能克服盲目跟風等各種不良閱讀需要心理傾向,喜歡閱讀修身養性、處世哲學、中外名著、歷史傳記等作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與深入,讀書品味較以往明顯有所提高。
1.2.3三年級學生專業知識提高,職業意識較強?,F今社會職業競爭白熱化一年勝一年,學生也一屆比一屆更感受到就業壓力的沉重,壓力產生動力,他們不滿足于課堂教學,大量閱讀專業書刊,學會做摘錄、筆記、書評,閱讀過程和步驟體現有序化,希望自己今后在專業領域有略勝一籌的獨特本領。
1.2.4四年級學生進入撰寫畢業論文期間,連平時甚少光臨圖書館的學生,此時也扎堆借閱專業書籍。而現今這種扎堆現象已不復存在,由于互聯網的便利,大量全文數據庫可供參考,給急于求成的學生有利可圖,他們抄襲論文,進行剪切、復制、粘貼湊成自己的畢業論文。也有學生在四年的專業學習中,腦海里已經鎖定了課題,逐步積累某一專題的文獻,系統地收集、篩選、加工信息,撰寫論文時胸有成竹。
1.3不同階段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共性
1.3.1開學階段。長期以來開學都是借閱高峰期,學生涌到圖書館歸還假期借閱書籍,但借閱量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雖然開學課程比較松,但是現代大學生打發時間的方式多種多樣,閱讀已經不再占據學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許多學生文體娛樂之余,只有時間應付課本,無暇顧及課外書籍。
1.3.2上課階段。借閱量較穩定,始終感覺學習風氣不濃,甚至要采取硬性指標,規定每位學生每學期的借閱量來提高館藏利用率。部分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學校的用心良苦,借閱并非自己所需的薄本書,前天借,后天還,無心閱讀。
1.3.3假前階段。假期娛樂活動豐富多彩,但是由于時間相當充裕,借閱量還是較高,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大類:英語、計算機是當代求職的兩項必備技能,假期利用充足的時間使自己的水平提高一個臺階;專業書籍,趁假期補充課外理論知識;古今中外世界名著、名家名篇,提高文化素養,綜合文化素質是目前應聘、考核、測評的重要環節;人際、心理、修身哲學,當今大學生特別重視自身發展,總想在競爭中擁有與眾不同的氣質、完美高尚的品格;暢銷小說、文藝書籍,以此打發時間,尋覓同齡人茶余飯后的共同話題;地理文化、旅游攝影,有些學生家境較好,有些學生平時打工掙錢,已具備跋山涉水的經濟能力,借閱此類書籍為遠足做好準備。
1.4不同境況特殊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共性
1.4.1勤工儉學學生。以前這些學生家庭貧困,自卑心理較重?,F在的大學生思想觀念轉變,追求獨立,不認為勤工助學是不光彩的事,自覺走向勤工助學之路,當中不乏家庭境遇較好的學生。他們個性開朗,能和圖書館老師、同學融洽相處。
1.4.2殘疾學生。受身體條件限制,許多文體活動不能參與,圖書館一直是他們的身心依托,由于所占比例少,圖書館在這方面不夠重視。
1.4.3心理障礙學生。心理疾病在爆發前都有潛伏期,追溯近幾年的大學生心理犯罪案例,心理疾病集中在個性孤僻、不善言語、與同學相處格格不入的學生身上,他們來圖書館,內心渴望得到一種積極、正確的閱讀指引。
1.5不同借閱部門的閱讀心理需求共性
1.5.1電子閱覽室。因網絡的隱匿性和虛擬性,大學生心理潛在的一面盡顯無遺,傳統道德觀淡化,抄襲文章成風,言行放縱,欺騙情感,傳播計算機病毒,瀏覽黃色網頁,關注娛樂八卦新聞等??v觀電子閱覽室,八九成以上的學生沉迷于聊天,QQ聊天是目前網絡交友最盛行的方式,方便、快捷,極大地擴展了交友圈,得到每位渴望友誼、愛情的大學生的極度青睞。其次打牌、玩游戲、觀看最新影視等娛樂休閑,是又一大網絡愛好。從網絡下載軟件,瀏覽專業性網站,查閱大型數據庫、搜索引擎,真正以學習為目的利用網絡的學生寥寥無幾,利用傳統書籍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以致網絡的信息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1.5.2傳統借閱部門。當代部分大學生熱衷于穿著打扮、修身減肥、戀愛情感、旅游消遣以及閱讀影視同期作品、網絡小說等書刊,借閱書籍只是為了調節枯燥單調的學習生活。另外,以應付考試、撰寫論文、報考研究生、公務員、各類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為閱讀目的的學生“異軍突起”,應引起高度關注。他們急于求成,只借閱相關的模擬試題、考題匯編、習題集等書籍,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讀書計劃性強的學生,經常閱讀本專業的權威書籍。在專業期刊的閱讀方面,90%以上學生已經改變傳統閱讀習慣,選擇校園網圖書館主頁的大型全文數據庫,它所包含核心期刊種類的全面性,檢索的快捷性,是圖書館期刊閱覽室無法比擬的。
2讀者心理現象個性分析
閱讀心理是讀者為了實現獨特的閱讀需求,而產生不同的借閱動機、借閱行為、借閱興趣、借閱目的等復雜心理表現,還受讀者文化素養、個人愛好、生活經歷、不同性別、讀書多少等個體差異影響。在此,重點剖析閱讀需求和閱讀興趣。
2.1閱讀需求
當代大學生追求自強、獨立、開放、求新、求異、求變的新新人類生活方式,因此閱讀需求也呈多元化特征,其中兩大閱讀心理需求最為突出。
2.1.1關注社會熱點的閱讀心理。大學生思維活躍,喜歡接受新知識新信息,另一方面也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實現自身價值,其閱讀必然融入時代潮流,關注社會焦點。比如目前股市火爆,大學生也不甘示弱,加入炒股熱潮中,一時間圖書館沉默已久的有關炒股書籍成為借閱新寵??傊?,他們對周圍新生事物反應敏銳。
2.1.2追求實用至上的閱讀心理。大學生擇業的危機感,使得他們更注重實效知識的掌握,閱讀目的非常明確,圍繞考試科目的教輔資料,考研、考公務員、考托福、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計算機考級以及各類資格證書考試等有關書籍,國家需求哪方面的人才,這類書籍的閱讀就熱度不減。
2.2閱讀興趣
社會發展變化對當今大學生閱讀興趣的影響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年輕的心理對時事的關注度和敏感度與時俱進,當前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社會熱點,都成為他們選擇閱讀關注的焦點。隨著新的熱點出現,閱讀興趣也呈現階段性,比如注重自身素質發展的學生從中外名著轉到社交知識、心理素質書刊,閱讀興趣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和不穩定性。
3針對讀者心理現象。以人為本。因勢利導,勇于改革。創新服務
圖書館的文化氛圍和人文環境對大學生的心靈起著潛移默化的凈化升華作用。社會在前進,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不能墨守成規,應該與時俱進。
3.1優化環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大學圖書館大到館址選擇、館舍設計、占地面積、環境綠化,小至內外裝修、通風采光、燈光照明等,都要體現一個大氣、優雅、舒適的讀書環境,對讀者閱讀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近年高校新建館在這些方面考慮比較周全,但舊館不太重視環境綠化等問題,應該引起關注。
3.2以人為本,提供親切的人性化服務
當今大學教育工作者注重尊重學生人格,圖書館也提出人性化和柔性化服務,圖書館擬定規章制度要多從讀者角度出發,利于促進和諧發展。殘疾學生、心理缺陷學生所占比例很少,過去沒有引起重視,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對待勤工儉學學生,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把他們單純看成是來掙錢的,圖書館的氛圍不同于其他打工場所,對他們在生活上關懷、心理上幫助、學習上指導,當成應盡的義務。
3.3開展導讀,培養高尚的文化素養
經常深入讀者當中,主動推薦圖書,調整他們的閱讀傾向,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借還服務當中,雖然這句話講了很多年,但是許多圖書館其實依然如故。定期開展讀書座談會、專家講座,在活動中傾聽大學生心聲,了解讀者心理狀況和閱讀需求;指導閱讀,提高選擇和鑒賞能力,鼓勵閱讀更多更好的書籍;認識不同文化和思想觀念的本質,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糾正不良閱讀行為。這些工作看似簡單,目前許多圖書館卻做得相當欠缺,只有用心策劃,克服怕麻煩、貪圖安逸的思想,才能全面開展,長久堅持。
3.4指導利用圖書館,掌握信息檢索技術
組織新生參觀圖書館這項傳統宣傳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只有根據本校和本館實情,開動腦筋組織特色宣傳,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利用圖書館。圖書館歷來擔負文獻檢索課教學,長期以來許多學生選修僅僅為了混學分,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應針對本門課程的獨特性,結合專業,側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舉辦實用性強的講座,介紹重要搜索引擎、大型數據庫的檢索方法等。大膽讓具有情報調研能力的學生參與本館的科研課題,提高情報信息的分析、預測和開發等能力。
[論文摘要]網絡交際已經成為大學生人際交流的一種新的方式,它在給大學生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對他們的心理發展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文章分析了網絡交際給大學生認知、情感、意志、道德和個性等方面帶來的不利影響,并就如何預防其負面影響提出了一些建議。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頻繁,網絡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也走進了大學生的世界?;ヂ摼W以其自身的獨特魅力沖擊和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社會生活,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最為時尚、最合口味的學習、娛樂和交友方式。尤其是網絡聊天交友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非常流行的交際手段和生活時尚。筆者自編《大學生上網時間調查表》,調查了某高校500名不同年級的在校大學生。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大學生有過上網交際的行為,大學生人均每周上網2~3天,每次上網3~5小時,大三學生上網比例是四個年級中是最高的。
正常的網絡交際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國內的許多學者對此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網絡技術在給人類送來幸福、實惠、享樂、希冀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憂愁、痛苦、危機和失望,在給人們帶來物質殷實、信息豐富、交往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情感危機、道德滑坡、人性異化。本文希望通過探討網絡交際對大學生心理發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建設性的意見。
一、大學生網絡交際的特點
1.間接性。網絡交際是一種間接交往。在網絡交際中,人與人之間不再是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而是以電腦為中介,以簡單的文字符號來傳遞思想感情,缺乏現實情感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系被人與網絡的依賴所代替。網絡交際的間接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無須面對面的互動機會和自由想象的空間,能夠滿足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未曾滿足的社交需要,因而深受大學生的青睞。
2.虛擬性和匿名性。網絡是一個虛幻的世界,網絡交際是一種無身份、無性別、無年齡的“三無”交往。在網絡中,社會物理空間交往被電子網絡空間所代替,大學生完全可以使用代號或虛假的姓名出現而不必擔心被人發現,即使最親密的網友,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不必有任何聯系。這讓人產生了一種“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感和“咫尺天涯”“天涯咫尺”的夢幻感,網絡交際的這些特點對正處于多夢季節的大學生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平等性。在網絡世界中,人們的身份是一串沒有意義的字符,在這里的交往是純文本式的交往,沒有諸如社會地位、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別顯示,而是以互悅互重、平等友好的方式來進行的,消除了現實人際交往中的各種社會暗示和物質表象帶給人的心理負擔,這對于具有強烈成人感又無一定社會地位的大學生來說,當然是最樂于接受的交往方式。
4.自由性。網絡是跨越國家、民族、文化的全新世界,人們在特定的社會中必須遵守的社會規范,在這里卻可以大大弱化。在這里,大學生可以自由言說,隨心所欲,不計后果,不負責任。因此,可以將受到意識壓抑的潛意識心情釋放出來。
二、網絡交際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
1.認知偏差。首先,過度的網絡交際容易使大學生的認知方式變得單一化。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人對他人的認知是通過視、聽、觸等多種感覺通道實現的,人們的一切經驗都來自于直接的交流體驗,而網絡交際使現實人際交流中的直接經驗讓位于文字符號,實際上是把人對他人的認知單一化了,它存在對人類身體經驗中感性經驗豐富性的剝離,也存在交往判斷中想象的擴張。其次,過度的網絡交際導致大學生對現實認知的歪曲,誘發大學生對現實的不信任。網絡交際的特征給大學生帶來一種表面安全感,使他們容易敞開心扉,盡情傾訴在現實中難以傾訴的感受,這就使一些大學生錯誤地認為:網絡可以直接面對心靈,而不像現實生活那么虛偽和沉重,進而得出“網絡比現實更為真實”的結論。
2.情感冷漠。長時間的人機對話,會使大學生出現感情冷漠。有研究表明:因花費過多時間上網交友,會導致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孤立,使抑郁和焦慮等負性情緒增加,從而減少社會生活的卷入度,使人格的發展受到影響。特別是大學生在網絡交際中常會遇到情感殺手和感情陷阱,使他們感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虛偽可怕,這種網上的情感體驗被移植到現實人際交往中,便會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感情,產生情感冷漠甚至社交恐怖。
3.意志力減弱。沉湎于網絡交際的大學生,上網頻率和時間常常要比計劃的高和長。據了解,雖然這些大學生在上網前也曾為自己定下上網的時間,但一旦在網上遇到可聊之人就會忘卻時間,一發而不可收。下網后又責怪自己不能自控,但又抑制不住自己想上網的欲望,為此他們自己也覺得萬分焦慮和沮喪,有些人索性就放縱自己,隨心所欲了??梢?長期沉迷于網絡交際,會降低一些大學生自我監控的信心和水平。
4.道德弱化。網絡的匿名性和隱蔽性是弱化大學生道德意識的主要原因。在網絡的虛擬空間里,人們可以隨便給自己加一個名字、職業等,可以任意宣泄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不滿而不必顧忌政府的限制和師長的監督,無須對自己的言行承擔責任。習慣的網絡道德弱化行為,又容易使他們忽視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規范和道德約束力。
5.角色混亂。在網絡這樣一個虛擬的空間里,上網者大都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情況,以假面具來武裝自己。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無法將現實中真實的自我和網絡中虛擬的影像統一起來,常常會產生“我是誰?”的迷茫,角色混亂代替了自我認同,從而影響到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化發展。
6.自我效能感降低。過度的網絡交際擠占了現實交際的時間,使大學生現實中的人際交往的實踐減少,這樣勢必會使他們的現實人際關系受阻。從網絡交際中的侃侃而談到現實交往中的處處受挫,使他們心理出現巨大的落差,降低了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無助感、無能感和無力感,會使他們反過來更逃向網絡來尋求心理補償,進而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會患上網絡交際成癮癥。
三、預防網絡交際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的對策
1.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養成道德自律。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雖然有其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但一些大學生對是非、善惡的辨別能力不強是一個重要的內因。要利用高校思想教育陣地,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大學生對網絡道德的正確認識,增強道德判斷力,使大學生學會選擇、識別良莠。在鼓勵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創新的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個人素養,養成道德自律,推進網絡文明建設。
2.提高教師和家長的網絡素質,加強對大學生上網的引導和監督。在對大學生上網的引導和監督上,教師和家長應了解基本的網絡操作常識,提高網絡素質,由教育者角色轉變為“網友”。比如,教師可以通過QQ、E-mail等交流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生活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學??梢岳脤W生會和各種社團組織,開展多種適宜學生發展、又使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通過活動,增強學生之間的實際人際互動,從而減少網絡交際在其交際關系中的比重。
4.開展心理咨詢,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健全校內心理咨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及時對那些心理有困惑的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大學生的各種心理沖突得以宣泄、矛盾得以緩解,減少大學生對網絡交際的依賴性。
5.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引導大學生進行科學健康的網絡學習。學校應加大對校園網絡建設的資金投入,系統地向學生講授網絡的作用及大學生應如何正確利用網絡。網絡條件較好的學校,還可以指導學生使用網絡做作業、學外語、了解課外知識,同時要針對大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在網上進行討論、講解或開展健康的網絡比賽。也可以鼓勵大學生參與到網站建設和個人主頁設計中去,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到健康的網絡軌道上來。
[參考文獻]
[1]賴海雄,郭建中.網上交際與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2(1).
關鍵詞:綜合素質;農科高校;產學研合作;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010-03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
綜合素質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以及各種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和趨勢,尤其是在人才已經成為第一資源的當代社會,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尤為迫切[1]。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綜合素質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思想道德素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進步要求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素質和文化素養。思想政治素質包括正確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道德品質素養包括真誠、勤奮、合作、互助、友愛、責任感和使命感等;文化素養包括歷史知識、人文知識、文學底蘊、語言能力等[2]。第二,專業知識素質。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工作的多樣性、復雜性和競爭性對人才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需要大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科技知識,更需要具有深入鉆研、攻克技術難點的專業素質。第三,思維創新素質??茖W的本質就是創新,要不斷深入探究,提出新觀點、新理論。歷史證明,推進科技發展,關鍵是增強創新能力?,F代大學生作為中國科研工作者培養對象,必須要進行實際的科技創新實踐。第四,身體、心理素質。市場經濟背景下,人們生存壓力、就業壓力、子女升學壓力都非常大,直接挑戰人的心理承受力。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在社會壓力下不斷地調節人生目標和自我認知,以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健康的體魄對于大學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大學生學業繁重,學習壓力較大,必須積極地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養成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和科學鍛煉身體的習慣。
二、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分析
1.政治素質缺乏。當代大部分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養較低,很少關注國家的政策和輿論導向。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個人政治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對國家的奉獻程度。盡管提高大學生政治素質備受重視,但是由于受社會環境尤其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目前大學生政治素質仍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欠缺。關注經濟利益,政治上也有趨于利益化的趨勢,這主要表現在:政治信仰危機、政治主張模糊、組織紀律意識淡薄[3]。
2.道德素質匱乏。目前的高校道德教育,存在著只注重道德規范、道德理想等道德知識的灌輸而忽視道德品質塑造和道德行為的養成,造成學生道德知識與道德行為的不一致性。在崇尚個性發展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偏離了傳統道德觀軌道,“個人主義”的消極思想有所抬頭,對事業獻身精神和對集體奉獻精神有所減弱。受這些思想的影響,大學生個性更加鮮明,我行我素,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總帶著“以我為中心”的態度,缺乏團隊合作意識,人際關系較差。
3.科學素質、創新能力欠缺。當代大學生普遍缺少對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獲取知識的渠道比較單一,大部分學生的知識獲取量僅僅來源于課堂內容,知識獲取面有待拓寬。部分學生以“60分萬歲”為學習目標,缺乏刻苦鉆研和求真務實精神;部分學生不能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部分學生缺乏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這些導致他們進入研究生階段難以在學術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在社會工作中,攻關克難能力不強。
4.心理素質薄弱。近年來,全國高校學生中因心理疾病導致的變態、殺人、自殺、自殘等已占到學生休學、退學、刑事處分、意外死亡因素的■[4]。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占退學總人數的54.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在最近幾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中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心理健康或處于亞健康狀態的約占30%[5]。研究數據和社會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由于心理素質差,大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不能直面問題,而是選擇逃避的方式。
三、農科院校產學研合作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運行機制
產學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產等不同社會分工系統在功能和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整合了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技術與新工藝、新產品開發和規?;a各創新環節的完整產業鏈[6]。關于產學研合作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我們認為產學研合作的正面效應不局限于此,它能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它的運行機制包括如下方面:
1.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企業的管理制度比大學中學生管理更嚴格,也更具有可執行性和監督制約力度。通過產學研合作,大學生在企業中必須嚴格遵規守紀,否則會受處罰。員工要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理解企業文化內涵,遵循企業發展規劃和路線,才能深受公司信任和重用。企業工作繁忙,經常會有突發性業務工作,因此經常出現加班加點、節假日不休等情況。在企業文化深厚的公司,管理層和員工上下齊心,共同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大學生在企業中能深切感受到這種文化氛圍,調整自己的行為準則和工作習慣,以融入企業文化。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可改變部分大學生身上存在的自由散漫習氣,養成自律、向上的思想作風。
2.提升大學生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企業是經濟價值的生產者,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生特性。企業對于科研投入管理更嚴格,甚至苛刻,要求有投入必須有產出,追求短期內完成課題攻關、高效率解決技術難題,這給技術人員造成很大壓力。技術人員在這種壓力下殫精竭慮,力爭短期解決問題、攻克難關,迸發出超乎尋常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率。他們關注科學前沿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最先進的研究技術和方法,并將這些知識和技術應用于自己的研究課題,推進技術進步和成果應用。大學生在企業中能經歷這種鍛煉,感受他們的工作熱忱和激情,影響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同時培養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養。大學生利用企業的科研平臺,可以迅速地將自己的設想和方案變成實驗室中產品雛形。涉農企業通常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組織,對勞動者技能和體力要求較高,只有掌握了相關勞動技能并且吃苦耐勞的人才能符合他們的要求。大學生在涉農企業中將學校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中培養的操作技能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在生產中提高實踐技能,在實踐中探索新方法和新工藝,從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3.增強大學生心理素質。企業中工作和科研壓力巨大,這是眾所周知的。企業中人際關系復雜,地位和利益沖突隨處可見,因此處理好企業中的人際關系也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大學生在企業中處在各種壓力之下,對個人心理素質是很大考驗和錘煉,在企業中工作學習的閱歷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積極影響。
四、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實踐及效果
天津農學院作為天津唯一的一所農科高校,以服務都市型現代農業為己任,主動適應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強化“寬、適”性人才培養模式,植根津沽大地辦學,堅持走產學研結合之路,與天津涉農企業開展科學研究和學生培養合作,有許多成功范例,收到了良好效果。
天津農學院與天津市天津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聯合建成“觀賞植物資源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天津)”,以此為平臺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園藝專業大學生在公司開展生產實踐、創新項目研究,增強了綜合素質。西青區大柳灘村是天津傳統的水果產區,享有“大柳灘萬畝果園”的美譽,園藝專業學生在大柳灘村果園開展本科畢業論文試驗研究和新型環保農藥生產性試驗等。天津農學院與天津市乃至環渤海灣地區的生產性企業、研究院所共同建立了眾多的實踐教學基地和產學研聯合體,以園藝系為例,與天津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天津市園林局花卉示范中心、天津市農科院林果所、天津市農科院黃瓜研究所、天津市農科院植保所、天津市博物館、北京市朝陽區綠化局、中國農科院興城果樹所、河北省昌黎果樹所、天津市熱帶植物觀光園、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天津市北方創業集團、天津學香果蔬有限公司等單位建成十余個實踐基地,每年有上千人次在實踐基地學習和工作。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在各類專業比賽中屢獲獎項。學生制作的壓花制品、插花制品,在國家級、市級各類大獎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0人獎獲金、15人獲銀獎、15人獲銅獎。在2007年國家教委對天津農學院進行教學評估期間,園藝學科學生技能展示的“插花作品”、“壓花禮品”生動活潑、寓意深刻,深得專家的好評,專家對我院的學生綜合能力贊賞有加。
雖然學生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但天津農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在全市同類院校中處于領先水平。天農畢業生的樸實無華、踏實肯干、吃苦耐勞的品格得到了社會的認同,“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為用人單位對天農學子的共識。學校桃李遍及海內外,自1976年建校以來,已為社會輸送了各級各類畢業生2.5萬余人,涌現出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農業科技人才、教育專家、優秀管理專家和領導干部。
參考文獻:
[1]余江舟.以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J].中國高等教育,2012,(Z1).
[2]姚振強.致力創新能力培養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J].中國高等教育,2012,(23).
[3]李玉華,關旭.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缺陷與改善措施[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5,(1).
[4]王永和.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中國高教研究,2004,(4).
[5]杜琳.淺談大學生的素質的提高[J].西澤論文,2005,(10).
[6]李范珠,張如松,趙寧,俞文英.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基金項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重點項目“服務于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農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B01-0901)子課題“農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管理運行機制研究”,天津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2-A3-08),天津農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園林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C05-0902)。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素質 拓展計劃 大學生就業
論文摘要: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工作不僅關系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也關系著高校和社會的穩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還比較嚴峻,就業壓力普遍增大,已成為大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高校必須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全面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這是高校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貫徹和落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本文就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這一問題做簡要探討。
一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與就業能力的內涵
(一)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2002年3月由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推行的,基本內容是以大學生人力資源為著眼點,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在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與其他等六個方面引導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該計劃注重課內外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主要圍繞職業設計指導、素質拓展訓練、建立評價體系、強化社會認同四個環節,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Ⅲ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
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關于就業能力的定義是:就業能力是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進一步講,就業能力是在勞動力市場內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對自身潛能的自信。國內常見的定義或描述有:所謂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也有的指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能力,包括基本就業能力與特殊能力。也有的認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指在校期間通過學習或實踐而獲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晉升的能力??偟恼f來,就業能力是一種就業競爭能力、一種與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
二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大學生就業中的核心問題是就業能力的不足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我國社會轉型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短期不平衡問題在就業領域的突出表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性因素也有社會性因素。而從學生自身來看,最重要的就是就業能力的不足。而著力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引導大學生科學擇業,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核心環節。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就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能力的提高,在求學期間提高心理素質,陶冶高尚的情操,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綜合素質高、發展較全面的人才。
(二)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有利于大學生就業
我國的教育體制雖然不斷改革,但是仍未能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大學生還無法實現理論上和現實上的全面發展,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可以逐步消除這一弊端。課堂知識的積累、課外活動的鍛煉、社會生活的完善,有利于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另外,素質拓展計劃可以在大學生的在校期間,利用不同的素質教育新途徑,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職業設計導航,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對其畢業后的擇業就業有很大幫助。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促進個性全面發展
大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至少包括兩個方面:—是自主性的全面發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主體是學生,高校以大學生的自主設計確定素質拓展的內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則不但保證了學生在素質拓展計劃中的主體地位,而且能夠保證學生的個性特征在素質拓展過程中得到尊重和張揚,學校通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從而實現大學生自主性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大學生擇業過程主動性的發揮。二是獨特性的全面發展。目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獨特性素質的人才更受親睞,但獨特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學生只有在不斷的成長和發展中、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在社會實踐鍛煉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性。高??梢酝ㄟ^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如演講比賽、主題設計活動、各種文體活動都可以培養和展示大學生的獨特性,尤其是設計活動,能夠激勵大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聰明才智展現個人魅力。當然,學生的獨特性因人而異,高校只有充分開展各種不同的活動,才有利于大學生在參加各種活動的實踐中逐漸形成自身的獨特性,為將來的就業積累資本。
(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目前多數用^單位要求求職者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據了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經驗”。然而,我國高校教學偏重理論教育,輕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企業也不大愿意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造成學生缺乏社會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求職就業中就會遇到很大困難。在高校教育中,除了鼓勵學生自身加強實踐能力的鍛陳之外,高校就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本質屬性就充分突顯出它的實踐性特點。通過組織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等多方面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活動中由于有了大量鍛煉表達自己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機結合,做到學以致用,提高自身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能力。
(三)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需要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倉4業意識的高科技人才。而大學生就業時所需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可以通過開展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方面的素質拓展訓練進行提升。通過開展科普宣傳和“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成立大學生科技小組,開展發明制作競賽、學術論文競賽等,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開展大學生科技論壇、創業講壇活動,邀請科技專家、創業精英、成功校友等方面的突出人才為大學生傳授科技創新經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通過定期開展創業計劃培訓及創業計劃大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為學生提供就業實戰鍛煉的舞臺。充分利用好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和創業園等創業實踐基地,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創業經驗。在素質拓展創新創業的活動中配備得力的指導教師,特別是要加強對創業受挫學生的心理引導,幫助其總結失敗的原因和教訓,不斷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日后的就業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高校通過實施素質拓展計劃,鼓勵學生在學校范圍內組織成立各種不同的社團,如文學社、藝術協會、心理協會等,并跨系跨專業定期開展不同的社團活動。通過成立社團、管理社團或參加不同的社團活動,既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也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溝通和交流的橋梁,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工作、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的活動,如社會服務活動、社會公益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可以盡早了解社會現狀、認識現實社會、懂得人與社會的關系,鍛煉其社會交往與社會活動能力,為日后能夠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五)提高職業素養與能力
許多學子考上大學后,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成功感和優越感,自信心增強的同時也易于自我感覺過于良好,自我評價過高,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的未來走向,等到臨畢業時才匆忙進行職業選擇。據調查,大部分大學生不太關注自己的求學生涯規劃和中長期職業發展計劃,而是過分依賴已有的經驗,缺乏與就業指導機構的溝通交流,對就業政策、就業環境、就業形勢等缺乏及時而全面的了解。他們多按照培養方案與導師指導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以為只要獲得文憑就意味著完成了就業準備,就能順利就業,結果往往是措手不及,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被動就業。通過素質拓展計劃,針對學生個人情況進行職業設計導航,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與目標,以實現準確定位,做好自己的職業選擇和決策,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同時,有針對性地參加本專業和非專業的技能培訓,考取各類技能證書,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隨著競爭的加劇和不確定性的增強,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考察應聘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所謂挫折承受能力,就是指在失意、困難、失敗等面前要有很強的抗挫折的耐力。當前的大學生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顯著特點。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在求職過程中,經常會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打擊,特別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極易陷入焦慮、迷茫和抑郁等心理狀態,不僅逃避現實,甚至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個別人還走上了極端道路。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差,已經成為影響畢業生就業能力提高和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加強承受挫折的訓練顯得極為重要和必不可少。高??梢酝ㄟ^開展素質拓展計劃,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資源,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社會心理學、自我調節、就業觀等方面的培訓和引導,使其正確評價自己,了解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克服自卑、浮躁、依賴、恐慌等心理,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素質拓展的社會實踐中,學生必定會經受失敗、遭受挫折,但是往往只有在失敗中才能更好地成長,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增強克服挫折的信心,提高社會適應力,才能在將來為展示自己的才華踏出第一步。
參考文獻
[1]李卓慧,鄭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現狀實測調研報告[J]中國成人教育,2010(2)
[2]杜德省,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現實考量與培養策略[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