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2: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就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高校輔導員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是學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也是大學生就業工作最直接的指導老師,對高校做好就業指導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工作談了幾點認識。
隨著高校的擴招,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學生就業事關國家振興、社會穩定和學校發展,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已被各大高校擺在了重要位置。輔導員在工作中與學生接觸最多、距離最近,面對畢業生擇業、就業難的突出問題,高校輔導員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學生轉變在擇業、就業中存在的錯誤觀念,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指導、做好就業服務工作,以更好的發揮輔導員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這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1、輔導員應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就業知識學習
輔導員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是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起著重要的榜樣作用。輔導員的工作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學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其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輔導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努力加強業務學習。而畢業班的輔導員還扮演著就業指導工作者的角色,這就要求輔導員不僅要有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廣博的文化知識,更要有在就業市場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調查分析、預測判斷、溝通協調的能力;還要對學生展開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調整就業心理、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競爭力、科學的自我定位、掌握求職技巧等。這些都要求輔導員要不斷的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從容地應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僅能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也有助于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發揮自己特有的優勢作用。
2、輔導員應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輔導員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朐負著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也必須要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讓大學生從入學起就關注就業、了解就業形勢,正確的面對就業壓力,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等進行科學的自我定位,從而樹立積極而符合實際的職業理想,有的放矢,做好提前量。畢業班的輔導員在對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相結合,這樣既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輔導員的就業指導提供理論支持和方向把握,又可以就業指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同時還要加強就業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責任教育、擇業觀教育,從而使學生樹立科學的擇業就業觀,調整不正確的思想觀念,能夠順利就業。
當前,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現實主義的生活態度,使很多人都把實現個人價值放在了人生理想的首位,就業期望值屆高不下、好高騖遠,到基層去、到是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已經成為大學生不屑一顧的想法,社會價值觀在一些人的思想中逐漸模糊和淡化。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畢業生趨之若鶩,而貧困地區則無人問滓,這就導致了就業的結構性失衡嚴重,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協調發展。教育畢業生正確把握自己,轉變就業觀念,順應時代潮流,從實際出發,主動的適應社會,正確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挫折和成功的關系,眼前和長遠的關系,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是輔導員要認真研究的課題,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在日?,嵥榈墓ぷ髦?,要抓住一切機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就業指導工作有效地結合起來。
3.發揮輔導員在就業指導中的作用
3.1為畢業生廣泛收集就業信息
輔導員要尋求各種渠道,在招聘會上、網絡上、報紙上等為畢業生廣泛收集招聘單位的用人信息,在就業工作中做好就業信息傳遞工作,并及時全面的通知給學生,盡自己的力量為他們拓展就業面,有效的保證畢業生需求信息的實效性和利用率。輔導員也應積極發揮作用,深入實地,聯系單位,廣開就業門路。與一些大型企業,行業協會等保持聯系,輔導員主動與單位聯系,表明了學校對就業事宜的重視,因此對學生就業是非常有利的。
3.2做好就業前的準備
大四是就業的實戰期,是前三年積累的知識和能力集中施展和發揮的時候。畢業生正處于人生的轉折期,要努力為他們做好就業前的準備,加強思想教育,組織各類講座,鼓勵他們通過多種途徑應聘,引導他們調整就業觀念和不良心理狀態,走出迷茫,主動地去適應社會。就業前夕輔導員應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讓大學生放下“天子驕子”的優越心態,用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平常心去選擇自己的未來職業輔導員應熟悉每個畢業生的情況,建立畢業生信息系統。通過深入畢業班學生中,參加畢業班級組織的活動等了解畢業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包括就業的愿望、個人特長、性格愛好等,畢業生個人基本情況是就業服務工作的基礎,也是就業推薦的前提。輔導員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制定好具體的就業方向。
3.3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
輔導員要及時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動員學生積極參加招聘會,了解最新的用人信息和用人要求,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使畢業生提早接觸社會,促進大學生與社會接軌,向社會人順利轉變。輔導員不僅要催促學生早就業,還應主動幫助他們聯系就業,做好推薦就業工作。帶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去面試,會提高畢業生的面試通過率。
3.4配合國家的就業政策和學校的就業工作
輔導員要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向畢業生宣傳國家最新的就業政策和學校的就業政策,鼓勵大學生響應國家的號召,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有機地結合起來。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將個人建功立業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聯系起來,主動到基層去、到西部區、到軍營去、到艱苦的地方去,把個人的才干融入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奮斗的洪流之中。
3.5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通過教育使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把所學的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培養創新意識、實踐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輔導員應要加強創業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并能夠為社會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從就業到創業,既是大學生就業觀念的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也是傳統職業價值觀的一個根本性轉變。
3.6對已就業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指導
高校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存在一些問題,專業設置與人才需求脫節,長線專業人才供大于求,短線專業人才供不應求,某些大學生找工作“專業不對口”,從而導致工作效益不高、跳槽換崗頻繁發生?,F階段,大學生自主擇業,不僅需要就業制度和就業環境的保障,更需要就業理論的指導和對就業規律的把握。通過職業指導,大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擺正心態,改變觀念,提前做好職業規劃,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做到“一專多能”,不斷提高就業能力。
二、發揮職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
(一)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明確職業選擇。1.職業指導幫助學生充分認清自我通過借助科學的方法,分析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特長,氣質類型等使學生對自我進行評估和總結,從而能夠充分地認清自我,正確的評價自我。通過特質因素理論、霍蘭德職業性格理論、舒伯的職業生涯彩虹圖,讓學生了解不同職業角色的不同要求,有助于為大學生結合自身特點設計生涯目標、作生涯規劃提供參考。2.職業指導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社會幾千年來,中國古代的文人志士大多以“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和事業的追求,將提高自身素質與家庭和諧、國家穩定和繁榮緊密地結合起來,做到做人與做事相統一,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統一。通過分析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問題、社會的需求和未來社會發展前景、市場的供求特征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社會發展趨勢、掌握人才供求信息的重要性,找到自己的最佳發展機遇,有效實現人職匹配。3.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家長和學生仍然以為上了大學就等于進了保險箱,就業期望值較高,嚴重脫離實際。進行職業指導,教導學生樹立正確、遠大的職業理想,培養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每個人都應把職業看做是成就自我、奉獻社會的光榮崗位,看做是社會、企業運作鏈條上的重要的螺絲釘,樹立先服務基層、后鍛煉發展的觀念。
(二)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做好就業能力儲備。1.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拓展獲得就業信息的渠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職業更新的速度明顯加快,新的職業種類不斷增多,如何獲得最新的就業信息是擺在每一位大學生面前的難題。我們宣傳高校的就業服務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就業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使大學生明確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各地人才市場、人脈關系都是用人單位信息的渠道;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一般只通過政府的官方網站、當地的權威報紙、政府職能服務機構等傳播。獲得的就業信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工整理、比較判斷、去偽存真,學會把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自己感興趣的和成功幾率較大的信息提取出來。2.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了解最新的就業政策法規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2014年的畢業生人數將達到700萬,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十分重視大學生就業,相關就業政策不斷完善,正在逐步建立“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大學生就業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通過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們了解學校就業指導機構制定的相關就業政策;省市地區為促進大學生就業制定的政策措施;把握各級主管部門制定的行業性和區域性就業政策,比如:“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蘇北計劃”、農村學校教育碩師計劃等,從而大學生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2]。通過選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常見就業陷阱案例,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求職過程中少走彎路,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3.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掌握求職面試的技巧和方法求職應聘是大學生走上成功之路的“必修課”,剛從象牙塔中走出來的大學生想展翅高飛卻又缺乏經驗。通過講解準備求職材料、求職應聘準備和技巧、商務禮儀等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寫自薦信、制作個人簡歷,了解畢業推薦表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性;通過聘請名人名家對面試技巧進行面授、邀請合作單位來校進行模擬招聘,舉辦模擬招聘會、簡歷大賽等讓學生身臨其境,經歷一次求職,收獲幾分成熟,更熟練地掌握求職自薦的技巧。4.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90后”大學生都是“新新人類草莓族”,在面對個人角色的轉變、社會環境的變化時,自信與憂慮并存,失望與希望交替,理性與盲目同在,極易產生心理不適,如果不及時處理,往往會產生心理問題,喪失求職應聘的最佳時機。通過解析大學生社會壓力與心理焦慮,讓學生知道產生焦慮情緒、心理落差是可以理解的,經過自我反省、適度宣泄等途徑幫助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調適,讓學生不斷正視現實,樹立競爭意識,主觀上不斷努力,不斷調節心理狀況,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對社會、對人生、對職業思考更深入,“成人化”地步入社會,從而如愿以償。
(三)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培養創新精神。1.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挖掘創業潛力創新創業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資源,是構筑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大學生是最具有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3]。黨的十報告明確提出,要“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就失去獨特的人才優勢。通過職業指導,大學生不斷夯實專業基礎,挖掘自身潛力。2.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明確創業目標大學生創業的時候,專業知識、商業知識、管理知識、法律法規知識缺一不可,通過職業輔導,運用創業資源評估測試,以大學科技園為依托開展創業實訓,從創業咨詢開始,為有意愿創業的學生群體及個體提供項目選擇、創業目標、后續發展等系統性、整體性、全過程的創業服務。從確定創業目標到了解創業環境到分析創業機遇再到選擇創業方案,一步步有指導性地激發學生思考創業目標是什么,怎樣達到目標等問題。通過不同知識結構的人才組合,構建創業團隊,實現知識互補,提高創業成功率。3.職業指導幫助大學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創業是一項創新的事業,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業素質,通過職業指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及敢于創業、善于創業的品格。
論文摘要: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本文就輔導員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輔導員如何發揮在就業指導中的角色作用等問題作了相應闡述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推進.大學生就業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就業制度的改革給畢業生提供了更多就業途徑和機遇:同時.愈演愈烈的人才競爭也對大學生就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面對這一新形勢.各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以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在準確了解自身的前提下順利找到合適的工作。輔導員作為大學教師的特殊群體.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任務,他們熟悉學生的情況,與學生易于溝通且關系密切,在參與就業指導工作方面有諸多有利條件.理應在當前的就業指導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一、輔導員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一)對就業指導的認識不足。
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大多數輔導員都能夠認識到就業的重要性,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輔導員認為就業指導工作是畢業班的事,一些低年級輔導員對就業工作甚至不關心。即使有的輔導員認識到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也缺乏對就業指導目標的深層思考,把提高就業率看作唯一目標,強調就業指導的實用性.滿足于一般的就業信息服務、求職技巧等,而忽略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如怎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如何轉變就業觀念、端正就業態度、調整就業期望值;如何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創業”教育等。
(二)缺乏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知識
就業指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了解國家就業方針政策。但目前高校輔導員由于其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大部分都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系統的就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知識.不能幫助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時,顯得力不從心,指導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三)輔導員就業指導的形式、內容較為簡單。
當前,大多數輔導員都會開展就業指導,但隨意性大,缺乏系統的指導。形式和內容比較分散、單一、針對性差;停留在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收集需求信息,傳授擇業技巧.協助校、院兩級就業指導機構開展工作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接近學生.廣泛收集第一手學生就業動態的優勢,不能有效地指導大學生培養就業能力,進行生涯規劃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四)輔導員在就業指導中全程化意識薄弱。
由于輔導員的工作紛繁復雜,很難有大量時間花在就業指導工作上面,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集中在對畢業班學生的指導.所以,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只能“臨陣磨槍”.沒有形成從入學到就業全過程的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就業指導體系。
誠然,出現以上現象與輔導員事務繁雜的工作性質和輔導員隊伍年輕、缺乏經驗等自身特性不無關系,然而,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角色不明晰、認識不到位。如果說整個高等學校就業工作是一個有機系統網絡的話.那么輔導員在就業工作中的角色就是這個系統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結點。找準結點、準確定位是輔導員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二、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一)就業觀念、就業技能、就業道德的引導者。
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亟待轉變,職業對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有了新要求,就業所引發的道德問題日益凸現這些都需要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首先,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擇業和創業教育,引導學生更新就業觀念,明確目標,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在擇業過程中求“滿意解”而非“最優解”,避免選擇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豐富他們的創業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業能力,這樣一旦機會來臨,學生就會抓住機會進行創業,并能夠為社會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其次,指導學生了解未來想要從事的工作對個人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并朝這個方向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及專業能力。另外,輔導員應強調就業過程中的道德問題,教育學生在就業中避免違約、毀約、偽造材料等不誠信現象。
(二)就業形勢、政策的宣傳者。
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每年制定出臺一系列支持、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有一套完整規范的管理服務辦法和程序,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信息等也需要畢業生們及時地了解和遵循,如有疏忽,將會給學生造成難以彌補的差錯。輔導員是學校教育學生、管理學生、服務學生的一線直接責任人,應該做好有關學生就業的各項方針、政策、辦法、措施,以及其他信息的宣傳和解釋工作。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者
學生一進入大學,輔導員就應針對學生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專業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遠大理想,制定職業規劃,明確職業生涯每一個階段的奮斗目標和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輔導員可從日常教育服務管理的工作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啟發學生職業夢想,參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定,并因人而異地提出個性化的指導意見。
(四)就業心理問題的疏導者
近年來,由于就業競爭日趨激烈,涉世不深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從而引發焦慮、自卑、抑郁、嫉妒等心理問題。輔導員應重視大學生就業心理指導工作,主動學習心理學知識.成為大學生心理困惑的疏導者,引導大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調整就業期望值,樹立積極向上的態度.不斷完善自我。
(五)大學生就業的服務者。
輔導員應加強對大學生就業的服務工作,包括:完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以便用人單位了解情況時及時調閱: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和其他相關渠道為學生采集有用的就業信息:加強與用人單位、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學生本人的有效溝通:為畢業生做好個人自薦和集體推薦的材料:幫助學生策劃面試:開展模擬招聘會、就業指導講座活動。等等。做好這些服務工作對大學生順利就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輔導員如何發揮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角色作用
(一)增強主動學習意識,豐富就業指導知識
輔導員要開展好就業指導工作.首先必須豐富自身的就業指導知識.包括就業形勢和國家相關方針政策、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方法、學生所在專業的特點和就業方向、求職擇業技巧及相關心理知識等。要做到這些,就應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建立健全學習機制,努力做到以下“三多”:一是多培訓,即多聽取就業指導方面的專家學者開設的輔導報告和專題講座,有計劃、有步驟地參加就業指導相關培訓,特別是參加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的相關培訓并爭取取得資格證書:二是多實踐,即把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的同時檢驗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三是多思考,要把思考貫穿在實踐和學習過程中。通過認真地思考找出在就業指導的實踐工作和理論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再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樹立全程化意識,突出就業指導的針對性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輔導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要樹立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意識。輔導員要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針對不同年級,各有側重,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大一應側重于指導學生適應和規劃大學生活。教育學生樹立職業生涯概念,培養職業意識。大二應側重于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塑造和完善自己,激發專業興趣,建立合理知識能力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大三應側重指導學生了解就業市場狀況,根據社會需求和個性特點來設計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發揮特長,進一步挖掘潛力,增強就業的主動性。大四應側重擇業技巧指導,調整就業心理,引導大學生適應社會.教育學生把個人成才同時代的需求結合起來,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就業。
(三)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多渠道開展就業指導工作
1.1選取研究指
本文在借鑒前人關于就業吸引力指標的基礎上,結合武漢高校管理類大學生和光谷產業集群的特點,構建如下的指標體系。具體指標體系分為:企業自身因素、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4個二級指標和職位晉升空間、當地房價水平等22個三級指標。
1.2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本文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進行問卷設計。通過小規模測試和實際訪談進行問卷前測,最終結果顯示克隆巴哈α系數為0.735,KMO值為0.673,且通過Bartlett檢驗,說明問卷信效度都比較好。本文數據收集分為初測和再測兩個階段,初測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重測信度檢驗;再測用于驗證性分析、信度分析以及因子等分評價相關研究。
2模型構建
通過描述性統計學技術EXCLE進行數據的統計整理和樣本數據庫的建立之后,本研究接著運用IBMSPSS21進行因子分析,以此了解管理類大學生的就業考慮因素和就業吸引力之間的相關關系。
2.1相關系數和變量求解
本文選取一些既能反映就業吸引力內涵的主要方面,同時又能從現有的統計資料中獲取數據的指標作為就業吸引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它由豐厚福利與薪酬、企業規模、企業知名度、職位及晉升空間、企業文化、企業基礎建設、企業績效評估、企業發展前景、企業就業穩定程度、居住環境、交通便捷程度、房價水平、父母意愿及支持力度、社交網絡發達程度、消費水平、社會治安環境、戶籍政策支持程度、住房保障政策、區域就業政策、行業發展現狀、行業發展前景、行業競爭狀況等構成22個指標組成。進行因子分析,首先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運用SPSS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既可以消除量綱差異的影響,又可以得到各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表。
2.2提取共同度
計算各變量對應的初始共同度和提取因子以后的再生共同度,對因子分析法進行檢驗。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指標變量的共性方差均在0.5以上,且大多數超過0.6,說明大多數變量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關系,可以滿足進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條件。
2.3因子特征值和特征點分析以及確定主要因子
前七個因子所解釋的方差占整個方差的63.125%,能比較全面地反映所有信息。根據旋轉以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可知這七個主要因子分別是:職位與晉升空間、福利與薪酬水平、房價水平、住房保障政策、區域就業政策、居住環境、行業發展前景。
2.4計算各因子得分及綜合評價
通過因子軸旋轉后可知,每個因子只有少數幾個指標的因子載荷較大?!捌髽I自身因素”因子包括職位及晉升空間,薪酬與福利和企業規模,且這三個指標的因子載荷量均在0.8以上且數值接近,說明“企業自身因素”與這三個指標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很強,以“企業自身因素”因子來概括這三個指標因子具有很好的說服力。“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是產業集群就業吸引力宏觀層面上的影響因子。這一指標的方差貢獻率17.625%?!皡^域政策支持”是產業集群就業吸引力的政府表現。在因子分析中,該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12.717%,其重要性次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靶袠I狀況”因子的好壞決定著管理類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是產業集群就業吸引力隱性的表現。該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9.543%,對總體指標的解釋貢獻較小,但在現實中意義重大。
3對策
通過以上的分析,綜合因子的重要程度及其相互關系,本文為提高武漢光谷對管理類大學生的就業吸引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企業應幫助員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建立完善的晉升機制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管理類大學生就業對于職位及晉升空間的關注甚于薪酬與福利水平等其他影響因素。企業在給予市場水平薪酬與福利的前提下,應當大力關注新進管理類大學生的晉升之道,大大激發管理類大學生工作的激情。幫助員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員工的歸宿感和主人翁意識,這樣才能有效地增加武漢光谷這一產業集群的就業吸引力。
3.2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住房優惠政策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又一大重要因素就是住房。隨著當今時代房價的水漲船高,買房成為大學畢業生特別頭疼的問題。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分析得出,不管是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中的房價水平,還是區域政策支持中的住房保障政策,都在管理類大學生就業吸引力影響因素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和優惠措施,提高管理型人才的安全感,增大其留漢就業的可能性。
3.3學校應當加強就業教育
社會實踐是高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可以是校內的,可以是校外的;可以是教學計劃內的,可以是教學計劃外的。
1.學生社團。學生社團是不同院系、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共同的愛好、特長和需要的基礎上,自由地組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程序,自發申請成立的、有一定章程和宗旨的群眾性組織。依據活動宗旨,學生社團可以分為理論學術類、文藝體育類、社會公益類等多種類型。目前,高校都普遍重視社團在學生成長成才、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校園中少則有幾十,多則有幾百個學生社團。有的學校將學生社團納入到評獎評優和學分制管理之中,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到兩個學生社團。通過參與、管理社團,組織、策劃社團活動,大學生可以直接審視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和定位。社團成員志同道合,和諧融洽,平等自由,可以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語言表達、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社員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社團,從社團成立、規章制度制定、機構建設,到成員招新、活動策劃、經費籌措,主要都是由社員自己完成,這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溝通協調能力。在打造特色活動、創建品牌社團的過程中,社員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也可以得到發展。這些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增強都有利于大學生在求職中增加競爭優勢,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2.勤工助學。高校學生勤工助學崗位有校內的,如管理助理崗、文明監督崗、科技服務崗、安全值班崗、后勤服務崗等,也有校外的,如家教、企業兼職等。大學生參加一定形式的勤工助學,讓自己提前身處一種“準職業”狀態,接受職業環境的熏陶,可以培養勞動觀念、組織紀律性、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優秀品德。勤工助學崗位多是臨時性工作,這種不穩定性使得大學生在短時間內充當不同的社會角色,與各種類型的單位和個人接觸,這有助于學生了解更多的工作和職場規則,感受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意識。同時,在多次的勤工助學崗位的應聘過程中,大學生的競爭意識、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也會得到鍛煉;經過不斷的嘗試,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估能力也必定會有較大提高,從而更加準確地進行職業目標定位。
3.公益活動。公益活動是指一定的組織或個人向社會捐贈財物、時間、精力和知識等。它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之一,既是連接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結合點,也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載體。大學生可參加的公益活動很多,校內的如清理校園垃圾、清除課桌文化、植樹、義務維修等,校外的如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等。通過參加公益活動,可以讓大學生為社會貢獻力量,盡責任,獻愛心,提高公民意識,增強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也可以在幫助別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陶冶心靈,累積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4.見習實習。見習、實習是學生在校期間,到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具體崗位上參與工作的一種教育活動,是大學生應用和鞏固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大學生能力和技能的一個重要手段,它使高校課內外的教育活動有機聯系、相互貫通、形成整體,是大學生告別學生角色,從校園走向工作崗位的一個橋梁。大學生階段性地或在畢業前夕集中一段時間到企事業單位見習、實習,可以提高其對專業的認識,加強專業學習興趣,形成專業認同感;可以接觸實務,提升實踐能力,深化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研究,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可以增加工作經驗,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就業能力的提高。在見習實習中,通過直接接觸崗位,了解單位需要,加深對職業的認識,增強對社會和崗位的適應性,將自己融合到具體社會中,培養實踐能力,縮短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社會工作人員的過渡時間,為畢業后社會角色的轉變打下基礎,做好思想準備和業務準備。
5.假期實踐。假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大規模地時間較為集中地深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高校寒假一般一個月,暑假近兩個月,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到城市、農村、偏遠地區進行各種主題、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目前,大多高校非常重視大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每逢寒暑假,都會廣泛宣傳,發動學生組織成多個實踐團隊,奔赴大江南北“,上山下鄉”,開展教育幫扶、科技支農、文明宣講、社會調研、關愛留守兒童等豐富多樣的實踐服務活動。參加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受教育、做貢獻,可以增進大學生對國情的認知和對社會的感悟,培養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提升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磨煉意志,汲取力量,得到思想上的啟迪。同時,也可以在實踐中開闊視野,增長才干,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嘗試創業。參加一定形式的創業實踐,也是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及早融入社會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要與校內外各部門、機構打交道,要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無論創業成功還是失敗,他們的各種能力都會得到飛速提升。高校應當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安排創業教育課程,及時向學生創業信息,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建立校園創業科技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創業大賽、企業考察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增強創業理念,鼓勵學生組成創業團隊,進行創業項目立項,參與創業實踐;學校要積極聯合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等,以多種方式給創業學生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學校還可以聘請成功創業者、知名企業家擔任創業指導師,進行創業指導和培訓。
二、建立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
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提高就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多樣,而要使社會實踐能夠長期、有效、穩定地開展,實現常態化,就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單位等多種社會力量通力合作,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1.建立保障機制。第一,經費保障。經費是暑期“三下鄉”、創業嘗試等社會實踐的基礎條件。高校每年的預算都應當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學生的各種社會實踐;同時,也應當采取多種方式在更大范圍內大力宣傳社會實踐,引起社會關注,讓政府,讓更多的企事業單位、團體等認識到社會實踐的意義和價值,以獲得經費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第二,師資保障。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經驗豐富的老師的管理和指導。在主題選擇、方案設計、技能培訓、活動開展、成果整理等各個環節,指導老師承擔著獨特的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給實踐學生以精神的鼓勵、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分析、解決社會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從而使社會實踐如期進行,收到預期效果。高校可采用“雙導師”制,一方面培養、選派敬業精神強、專業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學生學校社會實踐指導老師,另一方面聘請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企事業單位的職員擔任學生社會實踐的校外指導老師。第三,基地保障。實踐基地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場所,是社會實踐得以穩定、持續開展的關鍵因素。高校應當支持和鼓勵院系、專業主動走出去,與政府管理部門、社會團體、機構、企事業單位取得密切聯系,通過各種渠道,建立各種類型的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崗位。第四,法律保障。大學生在參加勤工助學、見習實習的過程中,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但由于學生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勞動雙方地位不平等,大學生往往處于弱勢地位,被拖欠、克扣工資的情況時有發生,合法權益經常會受到損害。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對勞動法進行修改和完善,給用人單位一種威懾力,約束用人單位的行為,減少用人單位侵權的可能性。高校要加強普法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法律咨詢、經濟援助,鼓勵權益受侵害的學生通過法律訴訟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2.建立激勵機制。要想使學生充分重視社會實踐,必須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稍谌瞬排囵B方案中,增加社會實踐課,將社會實踐課程化,并使其成為必修課;可將社會實踐情況納入到學生的評獎評優中,作為組織發展、就業推薦的重要參考因素。高校應當逐步完善學生社會實踐考評體系,對每個學生實踐態度、內容、形式、實踐報告等進行客觀、公正的綜合測評,及時進行總結表彰、典型宣傳。對學生激勵的同時,也需要對指導老師進行考評和激勵,鼓勵優秀教師參與學生社會實踐,對指導老師的工作業績給予充分肯定,在先進工作者評選、年度績效考核、職稱評審中,對優秀指導老師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此外,政府還應當制定政策,對接收學生社會實踐的用人單位給予各種形式的支持和補償,激發用人單位的社會責任感。要注重宣傳,讓用人單位認識到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為社會的勞動就業問題做出貢獻是自身的社會責任。
論文關鍵詞: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問題;建議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不僅直接關系到高職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系到高職院校在社會中的形象和地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與市場經濟發展和學生的需求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加強高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為實現高職學生就業的基本目的,幫助高職大學生運用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自己的擇業活動,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擇業觀,確立正確的擇業意向,讓學生了解國情及就業形勢,提高大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激勵和自我決策能力,增強適應社會、融人社會的能力,必須加強就業指導工作。
一、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從高職大學生就業的思想狀況看,高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與大學生就業需要還不相適應調查中發現,不少同學選擇了自主擇業,但也有同學在擇業過程中更看重待遇、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很多同學認為在求職過程中應主動參與競爭,表現出了較強的競爭意識,但也有學生存在等待學校推薦或希望自己的父母親友為自己聯系工作等依賴思想;部分同學對社會現狀缺乏了解,職業期望過高,不能準確定位;不少單位在人才需求上“高消費”,只要普通本科以上的學歷,不管能力,不講究實際崗位的要求,讓很多學生擔心以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無法安心學習,上高職有失落感,給高職畢業生求職造成了困難。
從高職大學生就業的思想狀況可以看出,高職畢業生的擇業心態是復雜的傳統的就業意識與新的就業觀念相碰撞,表現出多元化的擇業取向,他們迫切需要學校在就業咨詢、就業信息、求職技巧等方面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幫助。而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內容較窄,缺乏針對學生個體特點的專門咨詢和有效指導。在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業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視不夠,難以適應高職大學生的求職需要。
(二)從高職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形勢看,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當前,高職畢業生就業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是傳統的高等教育培養模式造成人們重理論、輕實踐,把高職教育視為“二等教育”,由于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造成一些用人單位不敢大膽使用高職畢業生;二是很多企業面臨轉軌改制,下崗人員較多,不可能接收大量的高職畢業生;三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隱陛失業顯性化,增加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矛盾;四是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速度加快,規模加大,就業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職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迫切需要加強就業形勢的教育和指導。而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缺乏對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了解,就業信息來源分散,缺少為畢業生擇業提供社會化服務的體系。同時在就業形勢的預測和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往往停留在就業形勢的一般介紹和就業政策宣傳的層面上,缺少適合高職大學生特點的手段和方法,致使就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
(三)從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隊伍來看,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隊伍的培養與高職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
高職院校在學生就業方面缺少實際指導及幫助的部門,缺乏專門對市場需求進行研究的人員。盡管目前高職院校都設立了就業指導機構,但由于人手少,忙于應付大量與就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而且由于缺乏系統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無論是在占有信息還是知識儲備方面均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高職院校需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隊伍建設,逐步使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正規化、科學化、系統化和專業化。
二、加強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上要求通過市場配置人才資源,而作為高等人才資源之一的高職畢業生的就業也必然走向市場,通過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學校推薦、自主擇業方式就業。市場經濟的這種內在要求,能充分發揮高職人才的作用和優勢,使高職畢業生的配置、流動更趨于合理,更有效率,更好地滿足基層和生產第一線對應用性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高職畢業生的一些擇業心態與市場經濟的開放性、競爭性和主動性還不相適應。如何指導高職畢業生把握高職教育的特色,準確定位,正確選擇用人單位,選擇職業,如何指導高職畢業生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職業意識、職業選擇觀、職業價值觀等新觀念,使高職畢業生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已成為高職院校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加強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教育要健康發展,必須為學生的出路著想,才能辦出高職特色,才能增強高職的競爭力。如果高職大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不能充分就業,就會使高職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專業萎縮,形成分不出招不進的惡性循環,高職教育也必將陷入困境。
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出市場需要的高質量、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一手抓畢業生就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業保證體系,不斷提高畢業生的求職技能和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使畢業生充分就業,不斷提高高職教育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地位。
(三)加強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高職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要求
高職大學生是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高職大學生只有順利就業,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但是,部分高職大學生期望值過高,不能正確估價自己,不了解社會需要,在選擇職業時,往往脫離客觀現實,這山望著那山高;一些畢業生缺乏全局觀點,在處理事業和待遇方面,重利益輕成才;一些畢業生不能正確評價和定位自己,不愿到基層一線去等等。上述諸多缺乏正確就業指導的片面認識都會導致擇業的失敗。由此可見,加強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根據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和追求動向,正確引導他們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健康的擇業心理,在思想上、政策上、信息上、心理上、技巧上給予具體的指導,是畢業生順利就業、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前提。
三、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開設就業指導課
把就業指導課作為高職大學生的必修課程,改變就業指導只局限在高職大學生畢業前夕搞的做法,使就業指導貫穿于高職大學生受教育的全過程。
(二)開展就業指導專題講座
學院應根據高職大學生求職意向、求職心理的實際情況,聘請企業界人士、人事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校友作專題報告,以榜樣的力量感染人。
(三)加強日常思想教育活動
要把就業指導課的教學與高職大學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座談、討論、板報、櫥窗、專題報告會、模擬洽談會等各種形式對高職大學生宣傳就業方針、政策,介紹求職知識,培養高職大學生的求職能力和技巧。
(四)開展就業方面的心理咨詢
通過咨詢,幫助高職大學生克服擇業活動中的心理障礙,培養健康的就業心理,使他們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擇業心態,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能正確地估計形勢,面對求職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能沉著應變和處理,對就業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業務準備和心理準備。走上工作崗位后,能較快適應新的環境,實現由學生到從業人員的轉變。
(五)組織高職大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和參觀
訪問學院可針對高職大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的某些糊涂觀念和高職大學生普遍關心的一些社會問題進行專題的社會調查和參觀訪問,然后加以理性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能收到課堂上難以達到的效果。
(六)加強與用人單位、勞動人事和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及社會就業中介服務組織的聯系與合作,廣泛收集人才和勞動力市場需求信息建立和利用人才信息網,組織多種形式的供需見面會,為高職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進行就業咨詢,開展就業技能方面的訓練。
(七)實施預就業制(實習與就業相結合)
為體現高職特色,學院可實施將畢業實習與推薦就業相結合的預就業機制,讓學生直接到基層一線崗位,按職業勞動者的要求進行社會角色的實習,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增強對社會、國情的直接認識和了解,充分認識到競爭、就業、生存等問題,培養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和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自覺性。我院市場營銷專業在校期間實施工學交替方案就收到了良好效果。
(八)重視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隊伍的建設與培養
1.1就業地點分布不均
建筑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工作時,往往會更加傾向于建筑業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很多畢業生都愿意到一線城市。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在上述地區,建筑行業人才基本上不存在短缺的情況,而中西部地區,在建筑行業,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由于中西部地區,建筑行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薪資待遇水平也不是很高,在加上比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得很多畢業生不愿意到中西部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就業地點分布的集中,從整體上看不夠均勻。
1.2就業面較窄,需求量較小
建筑類專業的學生,其專業知識較深,專業性也比綜合類專業強。因此,在就業過程中,主要是比較對口的單位,例如,建筑工程設計單位、建設行政管理單位和科研教育單位。重點本科院?;蛘叽T士研究生,一般能夠進入設計院等較好的單位工作,但是地方性的建筑大學,學生的專業基礎和綜合知識,相較于重點大學,要差一些,在就業過程中,主要是一些建筑施工單位。但是很多學生不愿意到一線的施工現場,因此,雖然施工單位需要的人才較多,但是經常出現招不夠人的情況。而畢業生希望就業的單位,如一些設計局、園林規劃局等單位,其人才缺口非常小,并且由于是國家事業單位,建筑類專業畢業生,想要進入上述單位工作,還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傮w上來看,地方性建筑大學的畢業生,就業面比較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
1.3對就業期望值高
建筑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高受以前學長們的影響,認為建筑類仍然是熱門專業,抱著“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種思想,再加上一些學校和成功校友的渲染,導致建筑類很多專業畢業生對自身期望值偏高。同時動手能力較弱,缺少老建筑人的艱苦奮斗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1.4對就業單位挑剔
參加本次問卷調查畢業生中,希望到黨政機關就業的有4人,希望到國有企業就業的有70人,希望到外資企業工作的有10人,希望到民營企業工作的有15人。畢業生在求職時存在的問題,在所調查的畢業生中,有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希望可以進入到國有企業任職,百分之十的畢業生希望可以到外資企業任職,而只有百分之15畢業生希望到民營企業就職。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工作比較穩定,福利待遇優厚。這也是畢業生絕大多數選擇國有企業的原因,但正是因為畢業生盲目追求國有企業,而忽略一些條件較好的民營企業,是造成依然沒有簽訂工作的原因之一。
1.5建筑類畢業生中女生就業壓力突出由于建筑行業的工作性質和特點較為特殊,決定了建筑類畢業生中女生在就業時受到招聘單位的挑剔。在當前中國就業環境下,女生就業存在眾多困難。
2地方建筑類大學就業對策建議
2.1大學生加強自生素質的修養
扎實專業素質。打鐵還需自身硬。建筑類專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專業,大學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實現自我價值,在學校時就得打下堅固的基礎,要博采眾家之長。同時,建筑類專業更加強調專業實踐能力,通過在學校老師領導的實踐,汲取書本以外的營養,學會活學活用,在大學期間就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實的素質。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增強創業能力。大學生在畢業時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要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由于從事建筑類工作的人員具有高流動性,對于建筑類畢業生而言,如果就業形勢不樂觀,可以先就業,再擇業。也可以選擇自主創業。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一定要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生要提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者通過對大學生自身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幫助大學生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其實現目標的思路、途徑,使大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盡可能地少走彎路。在校期間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選擇就業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畢業生才能選擇合適自己的職務,而不要亂投一通,以致浪費人才資源。
2.2增強教育機構的創新能力
深化教學改革,高校應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對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同時深化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以市場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拓寬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知識面,使高校培養的學生具備各種綜合技能,并能夠適應社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有能力進行自主創業,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現,給自己創造就業機會。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高校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指導工作水平。從學生入學時起,高校就應在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相應職業課程的指導,逐步進行職業規劃,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導力度。
2.3加強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扶持力度
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政府要加大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扶持政策。在高校密集的地區,對已經成立的高校創新產業園區,政府要加強監管,規范相關的創新機制,引導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民營公司聘用畢業生。到私營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公安機關積極放寬建立集體戶口的審批條件。對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工商和稅務部門要精簡審批手續,予以積極支持。同時鼓勵畢業生到民營單位、基層單位及廣大農村就業。拓寬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渠道。鼓勵畢業生大基層,到中小公司,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改善就業環境,切實保護大學生就業時的切身利益。政府出臺措施平衡中小城市與北上廣等大城市的人才競爭環境。為鼓勵畢業生到農村等基層單位工作而創造有利條件,要切實關心這些高校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對到基層單位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使他們到基層單位工作,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切實維護女畢業生的合法權利,由于建筑類專業的工作特點,很多單位招聘員工時明確表示不招女生。這導致女生的就業難問題。政府部門應該通過立法制止這種違法行為,保證廣大女性同胞的合法權益。同時,政府應該借助行政執法,遏制這種行為的蔓延。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