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產風險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篇主要是針對物業管理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標準規范格式來舉例說明,這些范例都是小編采編收集的一些比較優秀的物業管理論文參考文獻,希望小編整理的這些在大家寫作的時候能有所幫助。
物業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周春生.企業風險與危機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6
[2]吳寶安.如何進行風險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5
[3]吳鳴.經濟風險論:從風險角度對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的硏究[M].人民出版社,1989
[4]陳家發.物業管理行業規范與自律的發展現狀與思路[J].中國物業管理,2007(11):40-41.
[5]蘇寶煒,李薇薇.淺談物業經營合同決策管理及風險規避[J].現代物業,2008(1):25-27.
[6]唐峰.加強治安防范降低管理風險[J].現代物業,2007(9):84-85.
[7]呂景勝.物業管理的風險防范[J].中國中小企業,2007.8:17-21.
[8]廖秋林.保險與企業風險管理[J].海南金融,2001,5:52-54.
[9]趙曉玲.企業風險管理[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1):70-72.
[10]許謹良.風險管理(第三版)[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11]胡芬芬,周裕全,曾偉.風險管理是物業管理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J].南昌高專學報,2006,21(5):21-24.
[12]郭鏡.物業服務企業的風險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15-18.
物業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王慧.淺析發達地區和國家保障性住房社區物業管理的經驗與啟示,文學教育,2011.06.
[2]張龍科.政府保障性住房社區物業管理模式探討,中國物業管理2011.10.
[3]張貴軍.河北省保障性住房社區物業管理模式研究,城市探索2012.1.
[4]顏芳芳.新加坡和香港保障性住房社區物業管理的經驗與啟示,科技與企業,2012.1.
[5]茍強.為惠民工程“錦上添花”--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社區物業管理的探索和實踐,中國物業管理,2011(2):54~55
[6]王燕生,孔昭君.論物業管理的觀念和原則.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7]晉江市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流程圖.2012
[8]康曦;我國保障性住房社區物業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年
[9]陳小天;聯通大廈物業管理改進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夏勇;安徽省物業管理顧客滿意度評價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0年
物業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張作祥.物業管理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87-212.
[2]高炳華.物業管理實務[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42.
[3]建設部: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辦法,2007年11月.
[4]公共產品理論.百度百科名片.
[5]張年.轉型期物業管理的社會政策分析一一以上海為例[D].上海:復旦大學,2008.5-6.
[6]賀靜.完善我國物業管理制度的法律探討[D].廣州:暨南大學,2005.
[7]韓朝.我國物業管理行業行政管理體系研宄[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21-22.
[8]鄒楠.上海市物業管理行業發展現狀[J].中國物業管理,2010,(01).
[9]林常青.中國物業資產管理的現狀與趨勢[J].中國物業管理,2009,(11).
[論文摘要]自商業銀行產生,風險就與之相伴、形影不離。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業風險也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征。加之目前我們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內、外部經濟環境較為復雜,銀行業發展還很不成熟,風險的表現形式更為特殊,這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試圖通過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一般原則的分析,按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探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以提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思考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發展和人們對金融風險認識不斷加深的產物。最初,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于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強調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這主要是與當時商業銀行業務以資產業務,如貸款等為主有關。20世紀60年代以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負債風險管理方面,強調通過使用借入資金來保持或增加資產規模和收益,既為銀行擴大業務創造了條件,但也加大了銀行經營的不確定性。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市場利率劇烈波動,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或負債風險管理已不再適用,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突出強調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的協調管理,通過償還期對稱、經營目標互相替代和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80年代之后,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有了新的提升,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更加深入。特別是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存貸利差變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廣泛使用,市場環境的這些變化都顯現出原有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存在的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表外風險管理理論、金融工程學等一系列思想、技術逐漸應用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進一步擴大了商業銀行業務的范圍,在風險管理方法上更多地應用數學、信息學、工程學等方法,深化了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管理科學的內涵。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正式出臺并不斷完善,標志著西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和統一,也意味著國際銀行界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基本形成。
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是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模式和內容獲得巨大發展的時期,回顧20多年來銀行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歷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幾乎都凝結在《巴塞爾資本協議》當中。因此,對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來講,《巴塞爾協議》的誕生和完善,是國際銀行界風險管理革命性的成果。尤其是巴塞爾委員會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第一稿)和(第二稿)。新巴塞爾協議全面繼承以1988年巴塞爾協議為代表的一系列監管原則,繼續延續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以信用風險控制為重點,著手從單一的資本充足約束,轉向突出強調銀行風險監管從最低資本金的要求、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約束等三個方面的共同約束。
可以說,新巴塞爾協議充分體現了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理念的發展方向,如果說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誕生前的銀行競爭還屬于無序競爭的話,那么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規范下的銀行競爭將是以風險識別、度量、評價、控制和風險文化為內容的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競爭。這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和標準。
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不足
與國外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外部來看,銀行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環境還不成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用體系尚未健全是重要的原因。此外,外部監管和市場約束的作用還遠遠沒能充分發揮,在我國,銀行業信息披露還很不規范和不完備,外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措施還相對簡單,市場對銀行的外部約束作用還有待加強。
從銀行內部來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觀念、技術、方法等方面也與國外先進銀行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第一,在風險管理認識上存在差距。在國外銀行,十分重視風險——收益匹配的原則,把控制風險和創造利潤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對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的關系認識還有差距。第二,風險管理理念上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還不到位,仍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主,對市場風險、操作性風險等重視不夠。二是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差別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業務、不同風險、不同地區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僅不能管理好業務風險,反而容易產生新的風險。第三,風險管理方法上的差距。與國外風險管理方法相比,風險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風險識別、度量等方面還很不精確。第四,風險管理體系上的差距。體系的健全和獨立是確保風險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觀的分析能力的關鍵。但在我國,一些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往往還不健全,風險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多,獨立性原則體現不夠。第五,信息技術上的差距。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改善風險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礙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大量業務信息缺失,無法準確掌握風險敞口,直接影響到風險管理的決策科學性。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任務及要求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可以分為兩部分,從商業銀行內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通過建立嚴格的內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風險和確保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銀行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從商業銀行外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加強商業銀行監管,進行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從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為了實現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盡快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必須滿足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適應業務發展要求。商業銀行是以盈利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為核心的企業,業務發展是商業銀行的根本任務,沒有發展本身就是風險。不顧風險的發展和不顧發展的“零風險”都是不對的,風險管理并不是杜絕風險,而是在資本配比的范圍內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適應外部監管要求。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外部監管越來越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將監管部門的監管作為三大支柱之一。外部監管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合規經營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強風險控制的內在需求。監管法規是金融競爭中的“游戲規則”,銀行風險管理只有與外部監管相適應,才有機會在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第三,要適應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發展趨向的要求。隨著國際銀行業的不斷變化,風險管理的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仍將繼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生時間還很短,與國際先進銀行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緊跟國際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時掌握銀行風險管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
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按照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的理念和經驗,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發展方向應努力做好五個方面的轉變,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第一,風險管理內容由信用風險向信用、市場、操作性風險轉變。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復雜化,銀行的風險由原來的信用風險為主發展到多種類型風險共同作用。與此同時,國際銀行業對各種類型風險的認識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漸提高,風險的管理由管理單一風險到管理多種風險,體現了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不僅要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而且應更加重視市場、操作性、法律等各類風險的管理。
第二,風險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間接管理相結合轉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還比較簡單,一些銀行風險管理還主要以直接管理為主,如審批授信項目、清收不良資產等。但從未來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看,要進一步發揮間接風險管理的作用。
第三,風險管理對象由單筆貸款向企業整體風險轉變,由單一行業向資產組合管理轉變。目前,隨著經濟活動的變化,企業經營特征、資本運作的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審核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為主要內容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防范風險的要求,子公司、關聯公司、跨國公司等復雜的資本運營模式使風險的表現形式更為復雜和隱蔽,這就要求風險管理要由對單筆貸款的管理向對企業的整體風險轉變,不僅要對財務情況進行審查,還要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股權結構、對外投資以及全部現金流。同時,要把風險管理的視角從一個企業擴大到整個行業、市場的變化,在微觀分析的基礎上強調系統性風險的研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最終過渡到資產組合的風險管理和資本制約下的組合模型的管理。
【論文關鍵詞】內部評級法;新巴塞爾協議;風險管理
一、《新巴塞爾協議》與內部評級法的核心內容
《新巴塞爾協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一是強調了風險與資本的對應關系;二是要求所有銀行最低資本充足率達到8%,除信用風險以外,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也應按風險敞口計入資本;三是提出了第一支柱即最低資本要求的計算,第二支柱監督檢查和第三支柱市場紀律;四是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按標準法、初級法和高級法分別給出了不同的風險計算“菜單”,使得商業銀行有更大的選擇路徑和空間。目前,新協議所體現的風險和資本概念與管理技術已經成為全球大部分銀行從事風險管理,以及監管部門進行銀行監管的重要參照。
《新巴塞爾協議》的核心是內部評級法,它代表著全球銀行業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其實質上是一套以銀行內部風險評級為基礎的資本充足率計算及資本監管方法。是由銀行專門的風險評估人員,運用一定的評級方法,對借款人或交易對手按時、足額履行相關合同的能力和意愿進行綜合評價,并用簡單的評級符號表示信用風險的大小。從國際銀行界來看,常用的內部評級方法分為三類:模型評級法、定性評級法以及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級法,目前,世界先進銀行大多采用模型評級法。
內部評級法是建立在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基礎之上,是對傳統風險管理模式的革命性變革,代表了國際化大銀行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以信用風險內部評級法為例:商業銀行應估計違約概率(PD)、違約損失率(LGD)、違約風險暴露(EAD)、預期損失(EL)和非預期損失(UL)等關鍵性指標,這些指標不僅是計算資本充足率的重要依據,在銀行內部的授信審批、貸款定價、限額管理、風險預警等信貸管理流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決策支持作用,而且也是制定信貸政策體系、計提準備金、分配經濟資本以及實施風險調整后資本收益率(RAROC)或經濟增加值(EVA)管理的重要基礎。隨著《第三版巴塞爾協議》的,內部評級模型和系統將獲得進一步發展。
二、內部評級法對我國的影響
《新巴塞爾協議》代表了監管理論中的先進理念和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逐漸完善的風險管理最佳實踐,代表了新的監管趨勢和要求。作為事實上被國際金融界普遍認同的國際標準,各國的商業銀行只有遵循《新巴塞爾協議》、滿足其標準和要求,才能在日趨國際化和多元化的市場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皬娜蚍秶鷣砜矗缎掳腿麪枀f議》可能會對我國的資本流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缎掳腿麪枀f議》還會對我國的海外分行和附屬機構的經營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不僅僅是來自市場的壓力?!?/p>
具體來說,《新巴塞爾協議》對我國產生如下影響:
1、暴露我國商業銀行充足率問題
根據新協議框架測算,同一銀行根據內部評級法計算的風險資產較原先要減少2到3個百分點,對于一些經營狀況更好的大銀行,其下降將會更加明顯。而資產質量較差的銀行,其資產風險權重的總體水平將會有大幅度提高,導致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下降。
2、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融資的成本
由于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與會計制度同發達國家存在差異,外國評級機構不一定能對中國企業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一旦這些企業的信用等級跌至B級以下,對它們的債權將被確定為150%的風險權重,從而影響外資流入。
3、對我國的金融監管提出挑戰
從金融監管體系來看,發達國家有一套涵蓋內部約束、外部約束以及社會監管的監管體系,稱為銀行監管的“三道防線”。而我國由于國有銀行所有者缺位,失去了第一道防線,從監管方式來看,新協議要求以風險監管為主,而我國監管當局對銀行業的監管以合規性監管為主,偏離了國際監管的發展方向。
4、對我國的信用環境提出更高要求
內部評級法必須建立在企業和個人提供真實數據基礎上,而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嚴重制約因素即是缺乏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這就要求我國必須盡快建立完備的社會信用體系。
5、對相關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
風險評級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國外經驗看,實施內部評級法的銀行必須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穩定的專家隊伍,它由宏觀經濟專家、產業經濟專家、金融工程師、財務分析師等組成。而我國商業銀行現行的人才結構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明顯不足,亟待培養。
6、對信息披露制度的挑戰
強化信息披露和市場約束是新協議的重要內容。嚴格意義上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并沒有向社會公開披露信息的義務。但加入WTO后,隨著銀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最終都要向社會公開披露信息,這是不可扭轉的趨勢。因此,規范經營行為,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又一挑戰。
三、應對新資本協議和內部評級法的建議
1、改進現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
自2004年起全面實行的貸款五級分類制度,對提升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不足。現階段國內銀行應根據各自的情況,對五級分類法進行改進:一是細分貸款;二是加強定量分析,減少主觀判斷比重,以提高分類結果的可操作性和客觀性;三是逐步建立兩維評級體系。
2、加強內部評級體系的研究和開發
內部評級體系盡管只是《新巴塞爾協議》提出的一種資本監管方式,但它作為新資本協議的核心技術,代表著未來10年銀行業風險管理和資本監管的發展方向,其實施有助于商業銀行提升核心競爭力,對于銀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以及提升行業地位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加快建立和完善內部風險評級體系,擴大風險評估和分析的范圍,為業務決策提供依據。
3、不斷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和組織架構
《新巴塞爾協議》所要求的內部評級法不是簡單的開發一套評級系統,而是要將內部評級方法和系統工具切實運用到業務流程中去,發揮其決策支持作用。故國內銀行在實施過程中應堅持制度與系統同步推進、配套建設的原則。安博爾中誠信建議,一是逐步建立獨立垂直的信貸審批、風險管理和審計部門,保證監管政策不受短期經營利潤目標的影響,為科學實施內部評級法提供制度和機構上的保證。二是商業銀行應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組織協調相關業務部門,研究制定內部評級在信貸政策、產品定價、限額管理、準備金計提、經濟資本分配、績效考核、資本充足率測算等方面應用與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與內部評級系統相配套的管理體系。
4、積極推進并完善內部評級基礎數據庫
數據基礎是內部評級系統成功運行的保證,我國商業銀行的數據儲備嚴重不足,且缺乏規范性、質量不高,這些問題如不及早解決,將嚴重制約內部評級系統的應用。因此,國內銀行在建立內部評價系統過程中,一要加快數據的清洗和補錄工作,拓寬數據收集渠道;二要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建立并實行完整、統一的數據標準,確保數據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三是利用信息技術,逐步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5、建立符合國情的內部風險評級模型
實施內部評級法的關鍵,是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內部評級模型,通過該模型可以對風險進行量化。我國銀行在建立模型時,一是要借鑒國外模型的理論方法和設計思路;二是必須結合本國實際,充分考慮諸如利率市場化進程、企業財務欺詐現象、數據積累不足、數據質量不高、金融市場發展不充分、道德風險偏高、區域風險差異顯著等特有現象,開發出適合自身特點的模型框架和參數體系。
6、培養專業化的風險評級隊伍
內部評級系統和方法屬于各銀行的商業秘密,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商業價值,培養并長期擁有一支風險分析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對于內部評級系統的建立、實施、維護和升級等各個環節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國內銀行一要長期進行儲備、培養甚至挖掘這方面的人才,并保持其穩定性;二要更新評級人員的知識體系,逐步提高其素質;三是對稀缺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可以考慮從境外招聘。
7、加強對外交流學習,促進資源共享
內部評級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所以要加強信息交流,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同業的先進經驗。首先,可以通過銀行協會為內部評級技術交流提供信息平臺,從整體上提高我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其次,要積極發揮國內銀行間的整體協作優勢,組織并利用各商業銀行的現有資源,加快推進內部評級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借鑒歐洲經驗,允許技術實力較弱的中小銀行聯合開發一套共同版的內部評級系統,建立共享的同業數據庫,以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在短時間內縮短與國際先進銀行的技術差距。
造船行業既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產業關聯度大、創造就業機會多等特點,造船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對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穩定社會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主要造船國如日本、韓國等,都把造船業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政府通過政策性融資等手段大力支持造船業的發展。我國造船業憑借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造船行業廣大干部職工的辛勤努力下,近二十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制造行業。
中國進出口銀行作為重點支持大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出口的政策性銀行,支持船舶出口也是其義不容辭的職責。成立八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始終把支持我國船舶出口作為出口信貸的工作重點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進出口銀行出口信貸業務累計對船舶出口發放貸款434億元人民幣,占同期放款總金額的23%;辦理船舶出口的對外擔保22.5億美元,占擔保總金額的74%;共計支持了包括超大型油輪、大艙口集裝箱船、液化石油氣船、化學品船、高速水翼船和自卸船等在內的各種出口船舶708艘,總噸位1767萬噸,合同總金額121億美元。同時,為貫徹國家鼓勵國輪國造的政策,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內銷遠洋船舶的建造也提供了少量的出口賣方信貸支持。目前,國內的大中型造船企業基本上都是我們的客戶,中國進出口銀行近年來對我國船舶出口的支持率已經達到90%,與廣大造船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八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對船舶出口提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促進了造船工業及其上游行業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幫助相關行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我國船舶出口連續數年居世界船舶出口第三位的成績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目前,我國造船業的發展既存在優勢也面臨困難。從優勢來看,一是我國造船業技術力量較強,管理水平較高,不僅可以建造一般大型船舶,而且能夠建造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造船的質量和服務都能滿足船東的需求。二是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造船具有價格競爭優勢。三是與其他國家一樣,我國船舶出口得到了政府在出口退稅和出口信貸等方面的支持。我國造船業雖然與韓國、日本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發展速度快,潛力巨大,發達國家的不少船東預言,未來世界船舶建造的主要市場將轉到中國,中國很有希望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從面臨的困難看,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造船業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世界船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際市場船價降低,我國造船成本提高,船舶出口難度加大。船舶出口如不能保持穩定增長,或者出現下降趨勢,勢必極大地影響造船業的發展,并將對拉動經濟增長和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產生很大影響。我們應該從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支持造船業發展的重大意義。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我國船舶出口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使我國早日成為世界第一流的造船和船舶出口大國。
二、借鑒國際經驗,運用出口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
近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在主要利用出口賣方信貸支持我國船舶出口的同時,借鑒國際同類機構的通行做法,為我國船舶出口提供了出口買方信貸支持。向船東提供出口買方信貸是國際上通行的船舶融資方式。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一般貸款相比,買方信貸具有期限長、利率低等特點,為造船企業、船東和融資銀行所普遍接受。去年11月和今年4月,我們先后向挪威索莫蓋斯有限公司和溫特蓋斯有限公司提供出口買方信貸,支持他們從我國進口四艘8刪立方米液化石油氣船和兩艘1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船,反響很好,受到出口企業和國外船東的歡迎,這兩筆貸款成為我們運用買方信貸支持我國船舶出口的有益嘗試。
運用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有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是向購買我國船舶的外國船東提供出口買方信貸,可以增強對船東的吸引力,提高我國出口船舶的競爭力。國外船東、船舶融資和中介服務機構普遍看好中國造船業的發展,他們希望能夠在為船舶及相關貿易提供融資與服務方面加強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合作,并得到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支持。我們向挪威斯考根海運集團提供買方信貸后,在國際上引起積極反響,一些國際知名船運公司和船東對我們向船舶出口提供買方信貸等融資服務很感興趣,紛紛前來咨詢,表示愿意探討具體的合作項目。事實證明,運用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能夠有效地增強我國造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二是讓國外船東作借款人,可以解決國內造船企業資產負債率高和貸款擔保難的問題。從船舶建造到出口收匯,整個過程所需資金量大、占用時間長,如果單純使用出口賣方信貸,會加大船舶制造和出口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使企業承擔一定的出口收匯風險。過高的資產負債率也增加了船舶出口企業持續獲得貸款和擔保的難度。出口買方信貸免除了由造船企業直接承擔的長期負債,不僅可以改善國內船廠的資產負債狀況,解決他們貸款難及尋求擔保難的問題,也解除了企業船舶出口后存在收匯風險的后顧之憂。
中國進出口銀行運用出口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有不少有利條件。首先是所需外匯資金有保證。建行初期,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外匯營運資金極度緊張的情況下,曾通過為國外銀團貸款提供擔保的方式支持船舶出口?,F在,國家外匯儲備比較充裕,作為支持資本性貨物出口的國家政策性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可以通過購匯等方式補充外匯營運資金,因此,運用買方信貸業務支持船舶出口所需的外匯資金來源充足。其次是貸款風險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中國進出口銀行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船舶出口融資業務,對中國船舶市場和造船企業的狀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與國外著名船東和融資機構也有比較廣泛的聯系。目前,我們已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船舶出口信貸風險管理制度,船舶貸款的信貸資產質量也比較高,不良貸款比率低于其他行業的水平。在對船舶出口提供買方信貸時,我們可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加強對借款人、擔保人的信用評估,控制和防范船舶建造風險??梢哉f,我國運用買方信貸方式支持船舶出口的條件已經成熟,只要各方共同努力,買方信貸應該也能夠在我國船舶出口融資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并逐步發展成為我國主要的船舶出口融資方式。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同時發揮出口賣方信貸和出口買方信貸的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進一步加大對船舶出口的支持力度。
三、運用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的幾點意見
中國進出口銀行運用出口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的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發展這項業務,加大利用買方信貸對船舶出口的支持。
一是充分利用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金融業務品種齊全、功能強大等優勢,為船舶出口提供“一站式”融資服務。根據企業的需要,在船廠交船前我們可提供出口賣方信貸,同時提供所需的履約和預付款等保函服務,滿足企業在建造船舶中對資金的需求;在交船后根據船東及擔保情況,或提供出口買方信貸,或繼續提供出口賣方信貸,使造船企業和船東得到全方位的融資服務。我們鼓勵造船企業積極利用出口買方信貸方式進行融資。
二是進一步加強與國外有關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內船舶出口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便利。中國進出口銀行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請國外金融機構繼續為我行出口買方信貸提
收藏本站
網站地圖
搜索論文
繁體
論文首頁圖片論文熱點論文專題論文管理論文經濟論文會計論文審計論文語言論文英語論文教育論文文學論文社會論文
哲學論文法學論文聲學論文藝術論文理學論文工學論文計算機文農學論文醫學論文其它論文搜索論文寫作指導應用文稿
考試信息考試軟件職稱評審信譽保證論文轉讓論壇交流論文qq群聯系方式論文訂單論文討論論文資訊聯盟知道首頁經濟論文經濟學國際貿易背景:閱讀論文
積極運用買方信貸業務
供擔保,還可利用這些機構長期從事船舶融資的經驗,借助它們廣泛的客戶網絡,為國內企業提供國際市場的相關信息。此外,對采用國外船用設備和材料、在中國制造并出口的船舶,可探討由中外雙方分別提供出口信貸,進行聯合融資。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開展利用國外買方信貸進口國外造船設備的轉貸業務,以支持國內造船企業更新設備,提高造船能力。要通過上述廣泛的合作與交流,擴大我國船舶建造項目訂單的來源,為國內船舶出口企業爭取更多的市場機會。
三是加強對船舶融資擔保方式的調研,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資風險。目前,中國進出口銀行船舶融資模式還主要建立在銀行信用擔保基礎上,我們要借鑒國際經驗,積極探索建立在船舶抵押擔?;A上的融資模式,以降低船東的融資成本,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資風險,擴大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的規模。此外,我們將借鑒國外有關金融及中介機構在控制船舶融資風險方面的成功經驗,改善船舶融資的風險評估辦法,更加有效地支持我國船舶出口。
相關熱搜:計劃經濟管理 計劃經濟管理模式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逐漸推進,市場經濟中的企業面臨著不得不不斷創新的局面,企業相關的經濟管理也對企業的創新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經濟發展新形勢
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并取得了世界聞名的成績。自此以后,我國積極參與一些國際活動,但是在08年的金融危機中,中國也遇到了較為嚴重的損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出口減少,失業率增加,一些創新力不夠的企業面臨著倒閉的局面,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極不樂觀。但是,即使經濟并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依舊保持著良好的上升勢頭。國家相關部門也積極從經濟危機中總結經驗教訓,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企業經濟管理現狀
經濟危機不僅蕭條了經濟,也給我國各大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壓力。近年來,企業生產的成本不斷增加,又加上各種形式的行政收費,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然而為了維系客戶資源,企業又不能隨意調整價格,最終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嚴重的就會破產,因此,企業的資金管理至關重要。
首先,縱觀我國目前的企業經濟管理情況,企業的組織機構分配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分工不明確問題,最終導致員工積極性不夠,企業資源嚴重浪費。
其次,企業經濟管理體系不完善。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也就是指沒有制度制約員工,那整個企業就會如同一盤散沙,運作不順。企業的管理體系與員工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確保員工的合理利益,進而推動企業的全面發展。
再者,企業缺乏穩定的目標。企業是以經營為目的的,追求正當的經濟利益理所當然,但是我國有一些企業只顧追求經濟利益,甚至不惜破壞公共利益,這是堅決不值得提倡的。
最后,財務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不夠。目前,我國部分企業深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經營權與所有權混在一起,經濟管理概念不清楚,導致整個企業中管理混亂,人才培養不力,缺乏創新的能力。
三、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主要涵蓋技術、管理、體制以及思想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新的活力。比如,技術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體制創新可以使企業顛覆傳統的束縛;管理創新可以改變企業經營的思想與觀念。科技的進步,企業內部改革的深化等促使著我國企業必須進行管理的創新。
面臨著日新月異的形勢,怎樣做好創新呢?首先,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新形勢,,。新形勢可以用‘舊新月異”四個字概括,經濟全球化逐漸深入,資源和環境日益發揮著制約作用。在這樣的新形勢之下,企業必須不斷的進行創新,才能增加自身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優勢,才能在當今世界上立足。
首先,實現經濟管理目標的創新。從始至終,企業的經濟管理注重利益的追求,長期以來堅持追求最大化的利益,甚至忽視其他的社會責任。但是,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追求正當的利益理所當然,但是一味追求利益并非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因此,企業必須轉變經濟管理的目標,增強核心競爭力,將企業的發展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能夠持續發展。
其次,創新企業的資本結構的。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離不開良好的資本結構的支持,但是,資本結構也是企業面臨的另一個管理瓶頸。為了實現企業的穩定發展,必須加強企業資本結構的完善創新。當資本不夠時,我們可以采取多元的方式進行補充,并且使用創新的經營方法來優化資本結構。有效的資本結構是提升企業價值的關鍵,能夠幫助企業規避倒閉的風險用。因此,為了確保企業的安全,必須加強企業資本結構的創新。
再者,實現風險管理的創新。近些年,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多端,風險也隨處可見。面對這多樣化的風險,我國企業必須加強識別能力以及建立健全抵御風險的機制。
身于危機之外,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公允價值計量的缺陷。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對策。
關鍵詞:金融危機 公允價值 市場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 valu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pointed out Fair value is not prime criminal of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accountant should not pay attention to crisis,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bring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to perfect it.
Key word:Financial crisisfair valuemarket
2008年9月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之后,美國金融形勢驟然惡化,世界各大銀行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危機。曾被稱為“代表未來計量方向”的公允價值,一夜之間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因此分析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的關系,尋找危機爆發的主因,以便更好地化解金融危機成為當務之急。
一、公允價值不是金融危機的元兇
會計是對過去的交易或事項進行反映,事實在前、反映在后這是無法顛倒的,作為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不可能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等活動具有防范于未然的能力,而最多只有亡羊補牢的本領。公允價值決不是金融危機的元兇,對于這一結論我們可從2008年11月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發表的聲明中得到證實,[1]聲明列舉了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這些原因包括追逐高收益、缺乏適度的風險評估和監管缺失;脆弱的保險業標準、不健全的風險管理行為;日益復雜和不透明的金融產品以及由此引發的過度負債;決策者、機構監管者沒有充分地意識到并且采取措施應對金融市場正在擴大的風險,未能及時實施金融革新或者未能考慮本國監管不力所產生的后果。可見導致金融危機的主因中并沒有提及公允價值,這是對以公允價值計量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肯定。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有:
1. 公允價值計量更支持決策有用觀
在現行的經濟環境下,有些金融資產和負債的價值與最初確認時發生了很大改變, 如果仍采用歷史成本計量, 就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價值,提供的信息對決策者是沒有用的。會計信息最重要的特征是決策有用性,只有對決策人有用的信息才是決策者最關注的,而以公允價值計量,能真實的反映企業價值的提高和有效避免掩飾投資失敗造成的損失[2]。例如,當某些金融產品的市場價格已經大幅下降時,金融機構及其交易人員仍使用歷史成本計量,就會誤導投資者。因此公允價值比歷史成本能更加透明及時的讓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的時務狀況。
2. 公允價值計量更支持“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收入與成本、費用的配比,在歷史成本法下計算利潤時, 收入按公允價值計量,費用則按歷史成本計量,雖然計量單位都是貨幣,但計量口徑卻完全不同。從而出現收益超分配、虛利實虧的現象。而采用公允價值這種現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收入和成本費用均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經營成果是管理當局真正的經營業績,從而有利于正確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
3. 公允價值計量面向未來
歷史成本屬于過去時態,只能用于初始計量并供以后各期進行攤銷和分配,不存在后續計量問題,對企業的預測性比較差。而公允價值計量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計量方式,在對一些新的交易活動或事項進行核算時,能為會計信息的全面性與可靠性提供保障。
二、公允價值雖不是金融危機的元兇但也并非無責
雖然G20并未將公允價值列為金融危機的主因,但作為會計界不能因此而置身于危機之外,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公允價值并非完美無缺,它所呈現的也并非資產或負債的真實價值而是價格,而價格肯定會經常背離價值的。當金融危機發生后市場被扭曲,價格與價值相背離,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其缺陷表現如下:
1. 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性加劇了資產、負債的擴張和收縮速度
公允價值具有順周期性,即在經濟繁榮、資金流動性較強的環境下,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其價格將不斷上漲,此時企業的資產、利潤會被高估,由此會促使其信用的過度擴張和財務杠桿的過度使用[3]。伴隨著巨大的收益,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將會進一步放大,影響金融機構抵御和化解風險的能力。而一旦經濟不景氣市場看空,公允價值計量便會使資產大幅縮水,利潤大幅下降甚至出現嚴重虧損,從而需要計提減值準備和減少所有者權益,為規避由此帶來的不利影響,管理者就會加大對資產的拋售力度,與此同時投資者的信心將會受到打擊從而引起恐慌性拋售,造成其價格新一輪下跌。因此,公允價值計量會加劇資產、負債的擴張或收縮速度。
2. 估值風險的存在無法保障公允價值的可靠性
公允價值要求在公平的市場中存在著熟悉情況的雙方,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完全充分的競爭市場,在這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為此準則規定分三個級次來進行確認即:市價法、類似項目法和估價技術法,具體情況如圖1。當存在活躍市場時以市場價格作為其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時參考類似項目確定其價值;當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場價格信息時,則采用估價技術。估價的方法就是借助各種模型,而不同模型及所設置的變量是不相同的,從而使估值結果不可避免地會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從而產生了估值風險。有研究表明,對于風險特征相似的金融資產,根據不同的假設使用不同的模型,其公允價值及對損益的影響是不可比的,這就無法保障公允價值的可靠性。
三、金融危機對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啟示
1. 活躍的市場只是公平市場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公允價值的第一層次,是以市場價格作為判斷資產和負債價值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符合條件的市場進行明確限定,即什么樣的市場是公平市場,危機前僅以交易是否活躍作為唯一判斷標準,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的啟示是:第一,活躍的市場只是公平市場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公平市場至少還應包括每一產品都應有眾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每一項產品和服務都應是同質的,交易雙方信息充分對稱,市場的進入和退出沒有成本。
2. 重視特定主體的信息
當活躍的市場已不復存在時,即公允價值計量賴以存在的前提發生崩潰時,要改變基于市場的信息比基于特定主體的信息更可靠的認識,回歸到一種更能反映資產實際價值的估價方法[5]。例如,在金融危機下市場流動性不足時,投資者非理性的出售金融產品,造成市場資產價格與價值出現嚴重偏差時,此時基于市場上的數據往往不能反映出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在這一情況下,利用特定主體的信息得出的公允價值會比利用市場上數據得出的公允價值會更加公允。另外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時間可能存在不同的符合公平市場條件的價格,為了避免管理層出于自身利益動機進行選擇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此時應由外部獨立的資產評估機構于每一會計期間發表某地區公允價值的權威文件作為計量的依據。
3. 增加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
在日趨復雜的經濟社會中,公允價值試圖把復雜的經濟業務轉變為一個公允的值是十分困難的,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僅公允價值其他任何單一的計量屬性都是無法做到的。因此,增加公允價值計量中信息披露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根據公允價值計量準則,處于第一層次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往往是市場中的交易價格,這樣一種價格往往掩蓋了不確定的市場狀況和經濟環境(例如本次金融危機)。因此,僅僅披露公允價值的數值是不夠的,還要披露該項資產的潛在風險、估價的方法與市場價格的波動性等因素,必須說明公允價值是通過活躍市場報價確定、還是采用計價技術估算得出。
4. 成立公允價值治理委會員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對于衡量其經營狀況、利潤分配、納稅等方面來說,盈余是最為重要的財務指標。因此,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都比較重視企業的盈余。隨著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在財務報告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對盈余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公允價值計量不僅僅是會計人員的事情,生產門、銷售門、技術門,甚至是外聘家的意見都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保證公允價值的準確與可靠,就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允價值治理結構。成立公允價值治理委會員便顯得尤為重要。公允價值委員會應屬于企業的治理層,其主要職責是評價內部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外部估值信息的可靠性,以定期驗證模型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譚天明,公允價值資產價格泡沫與次貸危機問題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09.1.
[2]侯彬彬,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對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影響分析.碩士學位論文,2007. [3]高麗陽,公允價值的功與過--源于次貸危機的感想[J].經濟論壇,2009.2.
關鍵詞:《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33-03
《國際金融》課程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經濟和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和時代性很強的課程。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一體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別是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開放,許多經濟、金融部門需要大量既通曉國際金融理論、又熟悉國際金融實務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國內許多高等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十分重視《國際金融》課程的建設。在課程建設中,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個關鍵環節。本文根據《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探索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1.綜合性強。一直以來,國內外對“國際金融”課程的研究有很大差異。在國外,許多大學的商學院和經濟學院都開設此課程,但商學院開設的“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課程等同于“國際財務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即站在“跨國公司的角度”來討論相關的財務管理活動,因此許多內容都屬于微觀層次的研究;而經濟學院開設的“國際金融”課程則以“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為主要內容,屬于宏觀層次的研究。在國內,國際金融課程的內容相當廣泛,里面既有理論的分析(如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匯率制度選擇理論、金融危機理論等),還有實務的介紹(如外匯交易實務,外匯風險防范實務等),也有政策的研究(如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內外均衡目標的實現、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等)。
2.實踐性強?!秶H金融》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從宏、微觀層面更透徹地認識經濟生活、理解國家經濟政策和金融體制改革,真正學以致用。如針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匯率變動的浮動和頻率加大,如何強化外匯風險管理,實現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針對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和中國目前的國際收支狀況這一事實,如何調整國際收支,實現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等問題都是國際金融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通過本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初步掌握一般的國際金融業務操作程序,如外匯交易實踐操作(即期、遠期、掉期、套匯與套利、外匯期貨、外匯期權、互換交易等)、外匯風險管理(進出口商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等)、貿易融資業務(福費廷業務、保理業務、出口信貸業務的運用等)。通過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為學生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投融資部門做應用型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3.時代性強。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國際金融市場風云變幻,國際金融領域的新現象、新問題、新事件層出不窮。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雷曼兄弟的破產,美國華爾街投行的“絕跡”,美國最大的抵押貸款融資企業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以及美國國際集團(AIG)相繼被政府接管;伴隨著全球出現的流動性危機與信貸緊縮,歐美掀起金融機構國有化或半國有化的浪潮,金融系統出現空前規模的去杠桿化,還有法國興業銀行事件,越南發生的金融動蕩,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推進、外匯儲備規模的快速擴張以及外匯儲備管理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等等。
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實踐也推動著國際金融理論不斷深化和發展。近十年來,國際金融理論發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匯率決定理論、匯率制度選擇理論、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理論、國際金融監管理論和國際金融市場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因此,《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國際金融》課程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其教學不能采用傳統的從課堂到課堂、從書本到書本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國際金融》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近幾年來,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以文字、表格、圖形圖片、動畫、音頻、視頻、錄像等形式講述課程,從而增強授課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秶H金融》課程的特點決定了要講好本課程必須全方位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1.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融入網絡教學手段。在上課過程中,可隨時利用網絡,結合授課內容,介紹、觀看與上課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最新事件及評論等。如在講外匯與匯率這部分內容時,可帶領學生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網站查看人民幣匯率行情,帶領學生瀏覽華爾街日報、倫敦金融時報等網站查看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和匯市評論。在講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時,可帶領學生在鳳凰財經網上觀看一些專題講座視頻,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了解最新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在講外匯衍生金融工具時,可帶領學生瀏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網站查看相關的合同交易數據。在講國際收支時,可帶領學生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查看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在講歐元時,可帶領學生瀏覽歐洲貨幣聯盟中央銀行網站了解歐元的實施情況。在講外匯儲備時,可帶領學生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金融界等網站查看中國最新的外匯儲備統計數據以及相關的許多圖形、表格等。在講匯率制度時,可帶領學生瀏覽香港金管局網站了解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相關情況等等。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有助于教師及時、全面地了解最新的國際金融信息和國內外金融理論的發展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添加較新的統計資料、圖片等信息,也有助于學生對最新的熱點問題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
2.利用專題音像資料進行多媒體教學。如在講世界主要外匯市場時,可以讓學生觀看“世界外匯市場交易概況”的光盤;在講金融危機時,可讓學生觀看“亞洲金融風暴”的光盤等。通過觀看音像資料,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比較強的形象認識和直觀體驗,加深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3.要善于利用多媒體的PPT演示工具?!秶H金融》課程中的許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及理論的邏輯性較強,為了講清楚、講透徹這些概念或理論的來龍去脈,在制作PPT時,一定要簡單明了,多用示意圖、綱要圖和簡單的動畫,避免將word文件中的大量文字直接貼在課件中而將PPT變成了教材的翻版。如用示意圖給學生介紹匯率理論的發展脈絡,用示意圖將匯率理論中資產市場說的模型分類展示給學生,用綱要示意圖給學生講解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歷史演進,用簡單的動畫來描述套匯或套利的過程等等。這些示意圖雖然簡單,但卻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并與優化教學內容相結合
1.要繼續用好講授法,不過講授要改進方法,不應該灌輸,而應該引入啟發,將學科專業最新進展和前沿呈現在學生面前,講清思路,引導學生思考。中國高等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入課堂,不是被動接受知識信息的容器,他們必須主動建構知識,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主動地學習;教師必須啟發、引導學生學習,因而應廢止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代之以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生思考、發現、理解、生成,建立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找到知識與生活、將來工作等關聯性。
2.《國際金融》課程中有許多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這些內容通過案例教學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國際金融領域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案例,在國際金融課程中進行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時,可引入二戰后日元匯率走勢對日本經濟的影響的案例;在講貨幣危機與金融危機時,可引入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越南金融動蕩的案例;在講外匯衍生產品市場時,可引入巴林銀行破產事件、住友商社巨額虧損事件、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案例;在講離岸金融市場時,可引入人民幣NDF交易的案例;在講最適貨幣區的理論及實踐時,可引入歐元誕生的案例等等。
3.國際金融領域經常出現許多熱點和難點問題,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創新、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與知識得以相互補充,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如在講人民幣匯率問題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企業的影響這一問題;在講外匯儲備時,可組織學生討論近幾年中國外匯儲備激增的原因有哪些;在講國際資本流動時,可組織學生討論近年來熱錢流入中國的數量及途徑等問題;在講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和“三元悖論”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問題;在講外匯風險管理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中國外貿企業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來規避匯率風險;在講國際收支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促進中國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等等。
4.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比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就是對于相似的或對稱的理論、概念和業務等容易混淆的內容,在教學中通過繪圖、列表等方式,把它們之間的異同進行羅列比較。如在講解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等概念時,引導學生尋找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講站在報價銀行的角度求交叉匯率的方法及站在顧客的角度進行套匯的內容的時候,由于這兩部分內容容易混淆,可以將他們放在一起講解,以避免引起混淆。
5.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引入“問題教學法”、“研究教學法”等,對培養學生自主式學習和創新性學習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努力營造一種民主、活潑的氣氛,采用問答式、討論式、解決問題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教育對象的思維活動不斷引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環境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育對象的思維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要愛護和培養學生好奇心、求知欲,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將自身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融匯到教學內容之中,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教學方法改革要和教學內容優化相結合。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學的載體,也是師生授受、生成、創新的基本素材,顯然,即使用最好的教學方法去教陳舊、無用、缺乏意義或價值、模糊、混亂的教學內容,也不會有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方法改革必須與教學內容優化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科最新知識和創新方向的介紹,注重學習和研究方法的傳授。
(三)改革考試內容和方法,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
為了深化高??荚嚫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改革《國際金融》課程的考試內容,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在考試內容方面,創新能力的考核應成為考試的重要內容。要盡量減少試卷中有關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方面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盡可能地增加創新能力的測試。試卷中有利于培養創新能力的論述題、分析題等要占較大的比例??己顺煽儾坏紤]期末的考試成績,而且考慮平時完成作業的情況、課堂討論等情況。要靈活采取開卷、口試、論文等形式相結合的考試方法,把學生引向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答題。成績的評判要鼓勵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發揮學生個性化思維在探索知識中的作用。在考核方式上不但有閉卷考核,還應有開卷考核。要制定合理的考評體系,考評體系要以促進和激勵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主導,做到既考知識又考能力和綜合素質,以促進大學生積極主動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四)在教材的選用上,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作為課程的書面載體形式,不僅直接影響著高校教師在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教材觀,而且從深層次上還影響著他們的課程觀及教學方法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辯證、客觀、科學、發展地對待所選用的教材,即做好教材的“二次設計、開發及實施”(指教案),而不是“照本宣科”,即要求教師按照繼承、借鑒及創新的課程原則積極做好所用教材的“糾正”與“彌補”工作。即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參考文獻:
[1]殷寶雙.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0,(9):124-125.
[2]黨亭軍.論本科教學模式改革中的“四個維度”及其基本原則[J].現代教育科學,2010,(3):159-160.
[3]姚利民.打破教學改革堅冰創新高校教學方法[J].中國高等教育,2010,(8):40-42.
[4]王俊.《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0,(31):144.
[5]R Barr et al.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Change,1995,(6):13-24;D Kember&D Gow.
Orientation to teaching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4,(1).
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JINQiao-lan
(Yangzhou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Yangzhou 22500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