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2: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課程學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本論文課題國內外概況和文獻綜述:
本論文課題是依據XX年3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制定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精神,在高中歷史新課程中,通過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并結合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進行實踐應用研究的課題。研究的目標在于探求更科學有效的課程教學方式,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益。這一次新課程改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醞釀,XX年秋,高中新課程改革首先在廣東、海南、山東、寧夏四省開始試驗,到現在只有兩年多的時間,才處于起步階段,關于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指導下進行高中歷史新課程實踐的研究還比較少。以下側重敘述教學設計理論的歷史軌跡。
(一)教學設計的思想萌芽與早期發展
由于教學設計是融合了許多不同學科的重要理論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知識體系,因此它的出現與發展同其他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其中心理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建立教學設計學的構想最初來源于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john dewey),他于19XX年提出了應建立一門所謂的"橋梁科學",以便將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連接進來,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統的與教學活動有關的理論知識體系,以實現教學的優化設計。但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教學設計還僅僅是萌芽狀態,并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
到20世紀中葉,行為主義迅速發展,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斯金納提出了s-r理論,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出現了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程序教學以其精確組織的個別化,自定步驟的學習,確立了許多有益的指導原則。它建立的一系列學習原則和開發程序教材的系統方法,對教學設計理論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一時期中,奧蘇伯爾的漸進分化的思想,如運用先行組織者,然后呈現一系列具體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魯納(j.bruner)依學生成績而逐漸提高學習復雜性的思想;馬克勒(s.markle)和墨里(j.w.mrooe)等運用教學理論促進概念獲得的思想,都對教學設計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二)認知心理學對教學設計的影響階段(20世紀60年代~80年代)
從教學設計發展的第一階段可以看出,程序教學是教學設計的方法學上的依據。但在60年代末,認知心理學逐漸代替行為主義,成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研究者紛紛重新考慮學習理論。影響比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已的教學設計與認知理論相結合,將學習結果分為五大類等。梅里爾也提出教學設計的成分呈現理論。此外,認知心理學中關于知識生成的研究結論也被應用到教學設計中,這些研究產生了許多針對學習過程的策略,如問題解決策略,信息組織策略,降低焦慮策略,自我控制策略,元認知與招待性策略等。這些新理論的引入,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使得教學設計這門學科不斷完善與擴充,一般來說,從這時開始了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三)整合化思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階段(80年代至今)
到了20世紀80年代,教學設計研究者開始傾向于將不同的教學設計理論結合成一個行之有效的總體模式。如賴格盧特的精加工理論,藤尼森提出的概念教學理論等。在20世紀90年代,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理論起了較大的作用。這一時期,學習者與教學媒體,教學情境的結合是教學設計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
在中國,不同于自古已有的教學,這里所指的現代教學設計從1974年加涅的《教學設計原理》一書問世算起,有30余年的歷史。我國學者對這一領域關注的人很少。浙江大學教育系盛群力和李志強合作編著的《現代教學設計》一書中對現代教學設計在中國的研究情況作了較全面忠實的回顧,指出:"我國對教學設計的研究起步較遲。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教育學、教學論和教育心理學著作、教科書中幾乎看不到有關教學設計方面的論述。在人們眼里,教學設計大體相當于課時計劃(教案設計),教育理論工作者無暇也無需過多予以關注。"
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對教學設計的研究,主要有四方面的力量參與:電化教育(技術教育)界的研究人員是第一支研究力量,他們起步早些,介入的人較多,有數本專著、教材推出。第二支研究力量是從事教育心理學的專業工作者。華東師范大學邵瑞珍、皮連生教授十余年來致力于將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也非常重視教學設計的應用。他們發表了一批論文和研究報告,出版了專著《智育心理學》。由李伯黍、燕國才主編的高校文科教材《教育心理學》(1993)在我國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中首次專章論述"教學設計"。第三支研究力量是教育論工作者。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翔實地介紹了日本的教學設計(授業最優化)理論和前蘇聯的控制教學論,在《教育研究》(1987)上發表了《從現代教學論看教學設計原理與課題》一文;高文教授關注教學模式的現代化研究,關注以建構主義、情境教學為特征的教學設計理論。由李定仁主編的《大學教學原理與方法》(1994)和田慧生、李如密編著的《教學論》(1996)都分別開始專章論述"教學設計"。第四支研究力量是中小學教研人員。例如,廣州市教研室主任任麥曦同志主編的《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1996),吸引了廣州市的眾多教研員與中小學優秀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理論的應用研究。
近幾年來,關于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和應用研究又有了長足發展,出現了更多這方面的專著、文章和教學設計案例。如由孫立仁著的《教學設計--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方法》(XX),作為"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心理學理論的中學各科教學設計的研究"課題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皮連生、劉杰主編《現代教學設計》(XX)作為云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開創了現代教學設計在我國大范圍推廣的先河;還有XX年鐘志賢著《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等等。在歷史學科領域,有關新課程下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學科教學的專著,有趙亞夫主編的歷史新課程研究系列,作為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其中張靜、李曉風、姚嵐、孫楠著的《歷史學習方略》(XX),石薔、齊渝華編著的《歷史教學課例分析》對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都有很好的啟示意義;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的是華南師范大學黃牧航教授主編的《歷史教學與學業評價》(XX),而在高中新課程改革教學的第一線,還需要大力推動歷史教師真正自覺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進行實踐。
對于日后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預測,在新課程改革下,應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科中某一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不僅僅是學習的認知過程,更不僅僅是外部種種環境因素的作用,應從人的整體發展的思路去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情境中的學習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因素,諸如學習動機等情感因素應該在教學設計中得到反映。同樣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是課程重要的開發者,也應該注重教師的能力特征和個性特征在教學設計中所起的作用。
2、本論文課題的理論和實際應用意義:
由烏美娜教授主編的《教學設計》一書將教學設計定義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它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為理論基礎。"學習理論方面可以運用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教學理論方面可以主要運用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建構主義的理論;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幾種教學設計理論主要有泛能教學設計、貫一教學設計、基于活動的教學設計、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混合學習等。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將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更有效地實現歷史學習的價值。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教學設計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在我國教學改革與研究中不斷拓展。在經歷翻譯、介紹和引進國外教學設計研究成果的階段后,目前我國已逐步進入了理論研究和實驗階段,表現在教學設計通論研究方面已有較多成果。這些成果對發展教育理論和深化我國的教學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改革中,自覺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深入開展歷史教學設計研究,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換為教學實驗,對減少和克服傳統歷史教學僵化、呆板和面對新課程歷史教學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增強和提高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義。
與傳統備課之間有很大的不同,現代教學設計對我們教學的啟示和要求不僅僅是教育技術方面的,其中所蘊涵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也值得我們借鑒。更重要的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下,對于傳統性較強的歷史學科教學而言,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有效結合學科教學的推廣應用,在促進歷史教師角色轉換、對學習者的分析以及教學策略的制定與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等方面,都有迫切的現實需要。
3、論文的基本內容、結構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難點:
(1)基本內容
在高中歷史新課程理念下,通過基于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學習論、教學論進行優化教學的實踐,探討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深入開展歷史教學設計研究,尋找將先進的教學設計轉換為學科教學實踐的有效途徑,通過不斷總結反思,促進歷史新課程教學的更優化發展。
(2)結構框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論文課題國內外概況和文獻綜述
1.1高中新課程的理念與實施
1.2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發展
1.3國內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2.課程與現代教學設計概述
2.1優化教學設計的學習論和教學論
2.2高中歷史新課程理念和教學設計準備
2.2.1教學目標的設置和陳述
2.2.2教學任務的分析
3.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3.1知識呈現的教學設計策略
3.2過程、方法引導的教學設計策略
3.3能力訓練的教學設計策略
3.4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設計策略
3.5.歷史新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和課堂管理策略
4.歷史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反思與提升
結束語
(3)要突破的難點
高中新課程改革下,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歷史學科教學具體內容、具體環境條件的整體考慮,切實有效地落實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育與教學的效果,并使之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4、論文計劃、進度及待解決的問題:
(1)論文計劃、進度
確定研究方向;歷史文獻資料查閱:XX年2-7月
撰寫開題報告并送導師審閱:XX年7-8月
論文開題:XX年9月
實踐與分析階段:XX年9月-XX年5月
論文寫作,完成初稿送導師審閱:XX年6-8月
論文修改與定稿:XX年9-10月
論文送審:XX年10月
論文答辯:XX年3月
(2)待解決的問題
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的歸宿是落實到各個學科,重視與學科的聯系,也就是重視教學設計的應用研究。在理論意義上,教學設計可以有效支持任何學科的教學和學習,因為它是屬于方法學和技術學層面的學科,具有良好的指導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每門具體學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學設計應該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因此應該注重歷史學科教學設計的專門研究,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發展不能離開具體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不應是少數人的專利,應該為全體教師所掌握和自覺運用。
5、主要參考文獻:
1.孫立仁:《教學設計--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方法》,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XX。
2.皮連生、劉杰:《現代教學設計》,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XX。
3.烏美娜主編《教學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黃牧航:《歷史教學與學業評價》,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XX。
5.趙亞夫主編,張靜、李曉風、姚嵐、孫楠著的《歷史學習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6.皮連生:《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盛群力:《現代教學設計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
8.rm加涅lj布里格斯:《教學設計原理》,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9.歷史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XX。
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依然占據著統治地位。這種教學模式過分強化教師的“授業”功能, 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弱化。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實質是剝奪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 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發揮。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主動地去思考問題, 更沒有時間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很難發揮創新意識, 學生的視野也就被教師限制在教師所關注的視野之內。這樣一來,教學效果難盡人意, 往往“事倍而功半”。顯然,它有悖于現代大學教育的宗旨。
1關于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主要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人文主義及建構主義等理論為基礎。美國合作學習中心研究者Johnson(1987) 兄弟提出了合作學習的五個基本構成要素:(1)積極性的相互依靠(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成員之間有共同的目標,每個成員都依靠整個小組的成績而受到獎勵。(2)建設性直接交流(Face―to―Face Interaction ): 共同討論任務的性質, 決定最佳工作方案,特別強調互相幫助。(3)個人與小組責任(Group and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每一成員都對小組負責。(4)小組協作技巧(Small Group Skills): 學習必須的社交技巧,同伴間形成和諧的工作關系。(5)小組評價(Group Processing): 共同討論和評價學習的進展情況。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學生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和社會技能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和策略之一,被譽為“近十年來最需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和當今社會最有效和最進步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教師的促進作用。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合作研究的教學改革
2.1教學改革目的
合作撰寫課程小論文,是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探索合作學習的一種嘗試。作為一種目標導向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合作學習的探究性和自主性,讓學生獲得類似科學研究的體驗和技能的機會,獲得可持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終身學習成為可能。具體表現為:學生查找分析信息的自主探索的機會;開闊視野,勇于創新的機會;在科研小組中合作學習的機會;結合并利用課堂資源與課外資源的機會;閱讀大量英文,并用英文寫作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對自我學習方式反省和改進的機會等。在這種實踐性和開放性的活動中,我們希望能充分倡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則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2.2課程教材及處理
課程采用的是《現代大學英語》第二冊。結合課程的學科特點和教學目的,筆者根據課文里若干單元梳理出不同的主題板塊,不同的主題板塊適合于培養學生不同的學習研究能力。大致來講,本期教材能夠提煉的主題板塊有兩種處理方式,服務于兩種目的。第一,主動搜集和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與各種形式的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如第四課:王爾德的童話《夜鶯鳥與玫瑰花》,要求學生查找王爾德生平作品以及文學主張。之后,以王爾德的文學觀、藝術觀、人生觀等為題,完成課程小論文和課堂交流。第二,批判性分析思考能力。在本期的精讀課本里涉及的主題廣泛,涵蓋了大學教育的功能,種族歧視,文藝復興時期對“人”的看法,快餐社會等等。鼓勵學生重視他們自主思考的能力。他們不必完全同意作者的主張,但必須拿出足夠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如果同意作者的看法,但介于課文的信息量有限,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的方式找到更多的論據去支持作者的觀點。這樣一來,學生查學資料的過程中不但會更加了解該主題相關信息,同時對自己的主張更為清晰。
2.3教學檢測
堅持指導性原則和激勵性原則,使評價貫穿整個過程。在評價標準上,體現開放性,不求結論的標準化、唯一化,鼓勵學生創新。在評價方法上,堅持過程性評價和自我評價為主,輔之以結果性評價和教師的評價。為了能適時幫助并檢查學生的研究過程,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體體驗,為以后的評價提供依據。
2.4案例過程
2.4.1案例準備
(1)教師的指導和激勵
為了打消同學們對合作研究性學習可能有的恐懼和焦慮,筆者首先向他們明確了此次教學方式改革的目的和意義。參與深入研究課文相關的主題,不僅是對課文學習或課內學習的拓展,更是親身體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機會,比起單純地接受知識成果,這種自主學習能力一旦形成,則是終身受用的。只有同學們在心理上接受了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可能在開展研究遇到困難時找到前進的理由。另外,在研究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他們都不是孤獨的,因為教師會盡全力給予幫助指導,還有小組成員的相互支持。為了更好地幫助同學們了解和反省他們的研究進程,也為了讓教師及時了解同學們的研究進程,給予幫助以及為今后評價提供依據,學生們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體體驗。同時,為了同學們能輕裝上陣,筆者強調在評價原則上會更加重視體驗研究的過程和在這個過程中切實學到的東西。
(2)研究小組的成立
就同一個選題感興趣的同學大約4人成立研究小組。研究性學習是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完成的,通過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的分工、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都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從實際角度來看,這樣的合作在有限的科研時間內也減輕了每個同學的工作量。
2.4.2案例實施
(1)選好研究題目
根據課文里若干單元梳理出不同的主題板塊,筆者在課堂上提供了10個題目供同學們參考。當然,學生也可以根據教材里感興趣的內容自己選題。尊重學生的興趣對于課題完成很重要。筆者要求學生和小組成員認真考慮后,上交一份開題報告,里面應該包含如下方面:題目,選題的意義及可行性,目前已有的相關資源,在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打算如何解決。同時,他們還應有一個初步的研究計劃,以督促小組能夠按時完成課程小論文。
在閱讀他們的開題報告時,筆者發現了很多問題。畢竟是初次合作做研究,學生在選題時,往往只顧在感興趣或者熱點話題上做文章,因此選題過大,或者過于狹隘等問題,造成對收集到的資料難以駕馭或者干脆收集不到相關資料,給下一步驟的展開帶來不便。對于不合格的開題報告,筆者明確指出他們的問題所在,給出修改意見,要求重寫后給筆者看,直至合格。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把好關,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把握所選課題的研究的可行性是研究性學習中關鍵的一步。
(2)明確寫作規范
在論文寫作之初,告訴學生課程小論文的寫作規范以幫助學生明確論文寫作總體框架,也為下一步查找和篩選資料做好準備。規范包括:論題簡單導入,簡短文獻綜述,論題研究意義,研究方法,研究發現,論文結論。如果是涉及實證研究,還須通過問卷、采訪等方式收集分析相關數據。雖然這些復雜標準不可能在短期內要求學生學會,但在參與科學研究中體驗解決任何一個實際問題的難度和所需的科學精神,才能感受到書本上每一項知識的來之不易,體會克服困難,頑強進取的酸甜苦辣,品嘗到成功的無比喜悅。寫作規范里還介紹了國際期刊普遍采用的APA格式,這樣早期的培訓會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科研和學習。
(3)查找資料
在明確了課題后,筆者介紹了相應的網站及資料。同學們分組或者獨自查閱、收集相關的資料,并做好詳細的工作記錄。
(4)小組個別指導
初次合作撰寫課程小論文,對于新生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如何在海量的網絡信息里搜尋論文相關的東西,如何闡明論文研究的意義,如何使問卷問題的設計能夠為研究問題服務,如何對待不會翻譯的詞匯和用英文合適的表達論點等。針對類似的問題,分別由課堂上講解和課后個別答疑。
(5)撰寫論文
論文必須結合論文寫作規范,以清晰的文字呈現出來。
2.5案例的反思
本學期在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中嘗試著引入合作學習的成分,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論文。筆者認為在幾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1)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互動關系: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在不經意中已經改變了原有的主角,讓學生真正地當家作主。從體驗選題,到資料搜集、分析,和論文撰寫的各個環節,其實質是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式的學習運用,讓學生在體驗中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意識和合作能力:學生在以小組為研究單位的情況下,經歷了積極性的相互依靠,建設性小組交流,小組協作技巧,個人與小組責任等合作學習的特點,獲得可持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終身學習成為可能。
(3)學生的英文技能:在一個多月持續的信息查找分析和寫作過程中,語言輸入和輸出量較平時的課堂學習增大了若干倍,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這種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體驗也提高了學生對語言學習的動機感。
關鍵詞:工效學;工業工程;實驗教學;日本
工效學是近幾十年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將“人—機—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研究,并根據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來設計和改進這個系統,在保證作業者安全、健康、舒適的前提下,使人能高效率工作和舒適生活。工效學的主導思想與近年來國家所倡導的“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等理念相一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工效學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受到各行各業的高度重視。因此學習和掌握工效學的知識和方法,對科學指導生產實踐、提高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保障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具有重要意義[1]。
工效學是工業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由于該學科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尚缺少足夠的專業實驗室和實驗設備,目前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學模式以傳播知識為主,教學形式大多以課堂理論授課為主,輔以案例討論。傳統的授課方式雖然可以突出知識的基礎性、專業性,但以應試為目的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學習,學習效率不高。(2)缺乏專門的工效學實驗條件,實驗教學效果不佳[2]。(3)忽視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實踐機會少,脫離生活或生產實際,學習效果不佳[2,3]。在學生的作業或小論文中也發現學生選題狹隘,缺乏運用工效學知識或方法去發現、解決生活或企業實踐中問題的能力,調查缺乏數據統計,論文撰寫不規范等問題,這些對于培養合格的工業工程人才都是不足。
因此,筆者借鑒在日本留學時學習工效學的體會,結合教學實踐,對工效學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
1 日本工效學課程教學介紹
工效學在日本稱為“人間工學”,學會組織至今已有53年的歷史,許多大學根據各自的研究特色,設立了相關課程和講座。這里以日本某大學工業經營學科為例做一簡單介紹。課程名為“人間工學演習”,設置在三年級下學期講授。教學大致可分4個階段:
第一階段:統計基礎知識的學習。主要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主,輔以課堂練習。通過教師教授、學生練習來學習統計知識,掌握數據處理的基本能力。
第二階段:實驗器具的了解和熟悉。由教師總負責,具體由研究生助教(Teaching Assistant,TA)進行講授和演示。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認識、熟悉工效學常用的實驗器具和量表,了解實驗的基本方法、注意點等,對工效學有初步的感性認識。主要包括以下內容[4]:
(1)了解人的身體、生理機能。如常用的人體測量器材—馬丁式人體測量器、人體測量用直腳規和彎腳規、醫用磅秤、軟卷尺、握力計、EMG(筋電計)、EEG(腦波計)、HR(脈搏計)、體溫計、血壓計、重心動搖計等。
(2)了解人的心理和精神內面。如錯覺儀、兩點閾量規、重量辨別計、YG性格檢查、內田-克雷佩林心理測驗(即UK心理測驗)、疲勞自覺癥狀調查表、反應時間測定器、CFF(閃光融合頻率計)、駕駛適應性測定等。
(3)了解作業環境。如黑球溫度計、溫濕度計、電子(熱球)微風儀、照度儀、輝度儀、孟塞爾色立體模型、測色儀、噪聲噪音計、數字式聲級計等。
(4)了解人—機—環境關系的評測方法。如Time study法、Event study法、工作流程圖、Checklist法、生活時間調查、THI(東大式健康調查表)、CMI(康奈爾式健康調查表)、CFSI(蓄積性疲勞癥狀調查表)等。
第三階段:開展實驗或調查。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學生自由研究,自找課題,開展調查或實驗。一般2人1組,也有多人數的調研,需明確每人的分工和分擔部分。由教師總負責,具體指導工作由助教配合進行。通過這階段的實踐,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分工合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撰寫論文的基本能力。
第四階段:進行答辯。各人形成調查實驗報告(小論文),制作演示用的幻燈片,進行答辯。答辯會由助教主持,由教師總點評。每個課題一般答辯時間為15分鐘,多人數的為20分鐘,組員必須分工答辯。
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的課堂出勤、報告的完成情況和答辯綜合評定。
通過一學期的演習,學生研究能力得到培養,許多學生從中了解了人間工學課程并對此研究產生濃厚興趣,四年級時選擇人間工學為研究方向,結合畢業論文進一步研究。
2 工效學實驗教學設計
2.1 實驗教學目標
通過開設實驗課程,達到的基本目的:(1)增強親驗性教學內容,使學生增強對工效學的感性認識;(2)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使學生熟悉工效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掌握必要的軟件工具,加深對人—機—環境系統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3)參與調研,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團隊合作、語言表達溝通能力等,為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5]。
2.2 實驗教程基本要求
通過實驗課程,要求學生:(1)能了解和熟悉工效學中常用器材;(2)掌握工效學基本的測量方法;(3)運用所測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4)靈活運用工效學知識,撰寫工效學的調研報告,并進行表述和答疑。
2.3 實驗課程的實施
實驗課程可從以下階段展開:
論文關鍵詞:自考機械過程控制基礎,教學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課程,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機電一體化工程專業(獨立本科)必考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并且是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工程控制論實質上是研究工程技術中廣義系統的動力學問題[1]。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就是根據控制論的理論基礎,研究機械工程技術中廣義系統的動力學問題。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以動態、整體、聯系的觀點研究分析一個機械工程系統,運用控制論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決機械工程領域中有關自動控制及系統動力學方面的問題。其特點是從信息的傳遞、轉換和反饋角度來分析系統的動態行為;為采用控制的觀點和思想方法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為了使系統按預定的規律運動,達到預定的技術指標,實現最佳控制打下基礎;并且也可以為后續的機械類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2]。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研究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對工程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課程的開設對培養學生運用控制原理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學論文,提高分析和解決各種工程問題的能力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和今后從事控制工程實踐奠定基礎。
本課程要求考生掌握經典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牢固掌握控制理論基本概念和典型自動控制系統的特點的基礎上,具備對簡單機電系統進行分析的能力,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典型系統(特別是一階系統)的時域和頻域特性;能判別系統的穩定性;了解系統辨識的基本原理及相應的方法怎么寫論文。
但是,由于該課程比較抽象,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也不理想,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本文針對自考生的這種現象,提出了與普通本科教學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針對非自學型自考學生,從教師的講解思路和方法出發,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淺談筆者的教學體會,以供同行商榷。
1、了解學生學習現狀
自考學生普遍是,在高中時期學習相對較差,但是,又具有想學會心態。因此,這是最大的一個矛盾,本身的基礎薄弱,又想學會教育教學論文,通過考試。這就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去幫助學生解決這一矛盾。
本門課程要求以物理,電工學,高等數學為基礎,這些前期課程,學生本身可能就沒有學精通,所以,學習氣機械工程控制基礎就會更難。作為授課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學不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當了解的現狀后,就應該吧學生不會的內容再給補充上。當然這里也存在一個課時的問題,不可能把前期的課程全部都再教一遍,能做到的只是,當本門課程用到哪部分內容后,就把那一部分內容補充上,絕不可能通篇全講。
例如:在第二章講授拉普拉斯變換時,就必須把高等數學中積分和求導的基本公式補充上,不然學生就會因為積分求導不會,而導致拉普拉斯變換學不會。
例如:在講第三章系統的數學模型時,就必須把物理的受力分析教育教學論文,牛頓定律等補充上。這樣學生才可以分析一個機械系統的受力,才可以建立微分方程。在這一章的內容中還要補充上基爾霍夫電壓定律,電流定律,不然學生就很難建立電網絡系統的微分方程。
在補充上述的內容時,主要是要注重對這些基礎理論如何應用??梢酝ㄟ^多講例題,講簡單的例題,來使得學生能會用這些基礎理論。
2、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改變學生對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的厭學心理,解除對這門課產生恐懼的精神壓力,營造出一種比較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還應該排除心理障礙,盡快的熟悉本門課程中處理問題的方法,轉變學習觀念。
學生在學習時,剛剛開始學,就會覺得不會,因為,開始部分就是拉普拉斯變換。但是,這一章必須要讓學生學會!這是磨刀不費砍材功。這里當然要用到較多的高數知識,用什么就補什么,這里即使用的課時較多,也必須學會怎么寫論文。一方面這是整個課程的數學基礎教育教學論文,另一方面如果開始學生就沒學會,那么就會導致學生放棄這門課??梢酝ㄟ^一些簡單的練習,讓學生感覺自己會做題,在心理上,學生就會慢慢的建立起信心來。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學生才可以不恐懼,也就不放棄了。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常常通過一些暗示給學生,這門課簡單,易學會,易通過。這對于學生樹立學會的信心和通過的信心,是很有幫助的。
每年都會有一部分考生在聽課過程中或聽完全課程后,進入復習階段時感到心中沒底,加之時間緊,就放棄了,很可惜。所以,進入復習階段,教師更應多給學生鼓鼓勁,讓學生樹立“我能行” 的信心。樹立考試成功的信心,不打 “退堂鼓”。
3、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一般這個階段要放在全課程學完之后教育教學論文,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提分最快的方法。
首先,要掌握考試重點,不能通篇用勁。在全面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掌握重點章節內容,著重掌握系統傳遞函數、方塊圖、誤差分析、時域分析、頻域分析、穩定性判別。從知識點分布來看,本課程試題覆蓋了教材七章的全部內容。單選題覆蓋面最廣,基本上每章都能涉及。填空題覆蓋面廣,覆蓋了教材的七章內容,主要是考查學生掌握基本概念的能力,也有少部分是計算的。簡答題考查學生掌握基本概念,最近幾年的簡答題多數都是概述、識記基本概念。計算題分布很廣,主要是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從整體來看,教材七章內容知識點分布不均勻,重點章節主要是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而第1章、第2章和第7章是知識點考查較少的章節。
其次,全面分析歷年考題教育教學論文,了解考試中的題型規范,試題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熟練掌握各種典型的例題。熟練掌握出現在歷年考題中典型題型的解題思路,并多次練習,歷年考題可以反復練習多次怎么寫論文。
例如:勞斯穩定判據的題目,一部分題目為直接運用勞斯判據來判斷穩定性,還有一部分題目為,求取系統中某參數的穩定范圍。但是這類題目,只要多做練習,學生基本都可以掌握。
最后,學生在應試中總是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求學生要做到:1.排除一切思想雜念,一心一意答題。2.拿到試卷后,迅速瀏覽試卷。同時要快速瀏覽考題和相應的分值,按難易程度確定做題的順序,首先做最熟悉的題目和內容;主觀題中如有得心應手題,應先做,然后再按順序答題,遇到一時難答的題果斷跳過教育教學論文,答后面的題,以防在某道題上耽擱時間,影響后面的答題。3.答完卷后別忘記重新考慮最初沒確定答案的那些題,另外要至少全部檢查一遍看有沒有因疏忽而出錯的地方。4.不要盲目提前交卷,在確保沒有漏題的情況下經過兩遍檢查方可交卷。
4、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學完本課程后,進入復習階段,一般說來至少要留出一個月的總復習時間。在總復習期間,教師給學生鼓勁,教給學生復習方法,把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來。要提醒學生注意:1.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按部就班地復習,提高效率。在復習時更應注意經常翻閱和回憶教材摘要認真領會,揣摩并加以熟練掌握。
參考文獻
[1]楊叔子,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第五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2。
[2]陳康寧,機械工程控制基礎(1999年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218。
論文關鍵詞:中職,專業教材,編寫,團隊,作用
中職專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確定后,為學生提供優質教材,便成為體現課程理念、提高課程質量的重要方面,教材編寫團隊的課程思想、人員組成、作用發揮等是教材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
中職“專業課程綜合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項目教材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是跨學科的,一個項目總需要多學科知識和多種技能教育管理論文,因此,開發專業項目課程、編寫項目教材需要優選多學科、多類型人才,包括學科專家、技術專家、實訓教學研究人員、課程專家、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人員等,集各位專家的長處,各類專家各負其責,共同編寫每個項目及其中的每個工作任務,打破一本教材幾個人編寫、每位編寫人員各編若干章節的傳統編模式。無論是編寫成套教材,還是編寫單本教材,都要組成一個團隊,其中,有一位領銜人和若干名成員。
一、領銜人
領銜人應是具有組織管理能力、掌握專業知識的職業教育課程專家。領銜人從學術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要將先進的、切實可行的職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編寫的各類信息與教材編寫團隊共享,帶領大家共同提高,建立起高效的指揮系統、信息系統、評估診斷系統和反饋系統教育管理論文,有效地組織教材培訓和教材使用實驗論文服務??善刚埲珖殬I教育著名專家對教材的編寫理念、研制方法與程序等進行指導,使教材體現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和學習理論,提高教材質量和可信度。
領銜人既要領導編寫團隊認真研讀專業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更要基本統一團隊編寫中職專業教材的指導思想。中職專業教材除具有學術性、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生活性、工具性、權威性外,更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的項目課程,真正意義上的“理實一體化”教材
教材要充分體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一體化。以能力為線索,以“項目”為載體組織課程內容,以科學的行動過程呈現項目,由實踐整合理論,切實落實“做中學”的教育思想。在結構體系上,由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專業課程方案和設計教材框架。
企業的產品和設備是各種各樣的,企業的實際工作也是龐雜的。在企業某一職業的林林總總的工作任務中,總包括若干項基本操作要素,把這些要素提煉出來教育管理論文,進行科學地優化組合,便成為該職業的基本工作項目。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的針對性和綜合職業素質,完成從學生到生產一線技能性人才的轉變,還應有一些實際工作項目。基本工作項目和實際工作項目組成該職業的項目系統,如果掌握了這些項目就能勝任該職業的工作論文服務。由此產生的面向工作領域的項目課程的工作項目,多數并不是真實工作中的工作項目,而是加工后的工作項目。工作項目多數源于職業工作,又高于職業工作。在每一個工作項目中,還可以有若干個工作任務或訓練課題,其中,既包含工作技能與技術要領,又蘊含相關知識。
項目課程教材中的知識負載,其實是工作任務選擇設計的自然結果。要全面分析本專業工作領域需要哪些系統的理論知識,將現實工作需要的知識教育管理論文,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編入相關課程相關項目的相關工作任務;為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打基礎、添后勁的知識,也應根據其與工作任務的關聯性有機地編進相應工作任務。這兩類知識,都要科學地、系統地融入項目課程系統的各個工作任務中。
2、研究性學習課程教材,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程教材最終要落實到學生身上,所以編寫教材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自主、自覺、更快、更好地發展。要注重教材在使用過程中的研究性,一是教材內容的呈現要逐步過渡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項目式研究性學習,二是留有足夠的空間讓授課教師進行二次開發。教材不僅“導”學生,還要“導”教師,讓教師更好地“導”學生。
教材要把握中職生的特點論文服務。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人的各種能力發展是不均衡的,是有差異的。一般來說教育管理論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思維形式多趨于表象性,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編寫教材時,應充分考慮中職生的認知特點,遵循他們的技能與心智發展規律,采用積極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自發地掌握技能、學習知識,逐步提高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實踐證明,直觀性強的教材受到中職學生的歡迎。教材的直觀性表現在:第一,使用形象化的文字來描述事物,注意回避難以理解的理論闡述,對于以定義形式出現的概念,盡可能用經驗(實例)加以驗證式說明,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第二教育管理論文,使用圖表、圖象、錄象、計算機模擬、字體變化、紙張色彩和底紋的變化等直觀表現形式。第三,內容編排的藝術性,材料呈現的藝術性。
3、提供多種教學媒體
教材一般要提供以下教學媒體:(1)紙質教材,(2)電子光盤,(3)專題網頁資源,(4)供編寫人員及學科專家、技術專家與教材使用者互動的網站或網頁,(5)與使用者交流的專用電子郵箱等。
領銜人在編寫團隊集中研討的基礎上,形成教材編寫提綱與教材體例,并組織研制教材樣章,供編寫人員模仿與參考。
二、專業骨干教師
高素質的作者隊伍是構建品牌教材的基礎論文服務。中職教材具體的編寫工作應由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教科研基本功扎實的專業骨干教師來做。專業骨干教師包括專業課教研人員、學科專家、學科教育專家、實訓指導教師等,大量的教材文本編寫任務應由其中的“雙師型”教師承擔,他們的文字功底應較強。有創新之師才能造就創新之生,所以參編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
專業骨干教師,尤其是在相關課程中有多輪授課經歷的優秀教師教育管理論文,不僅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掌握專業課程教學規律、教學特點及本專業領域的教學現狀、教學動態,能夠把握學生的需要、感受、興趣以及接受能力,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的過程性,能夠從學生認知水平提高和能力提升的角度對教材的編寫提出構想。在這方面,無論是課程專家還是企業專家都是無法替代的。參編教師要到生產一線進修和崗位實踐,摸清生產實踐的崗位群分布情況,弄清生產實踐的工作過程和技術要領、行業企業的標準和規范,使專業教材達到企業要求,還要認真研究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標準,使教材能夠兼顧職業技能鑒定。參編教師應不受原有課程的影響,拋開個人的利益關系,嚴格依據工作任務組織課程。專業課教研人員還要從教學科研的角度對教材提供中觀的意見。
在編寫的過程中,應穿插集中培訓、集體討論、自我學習、企業調研、學生問卷調查等工作教育管理論文,這樣不僅可以使參編教師開闊思路,保證教材的編寫質量,還可以使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教學技能、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教理念也會在教師的頭腦中深深扎根。
三、行業企業技術專家
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包括技師、車間主任、班組長等基層部門負責人等論文服務。他們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深切地了解行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他們來自實踐,精于實踐,是實踐專家。應召開有代表性的實踐專家研討會,請他們對相關職業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分析具體崗位的職責任務,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的框架。由實踐專家和教師,共同歸納每一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確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務的詳細內容,綜合設計課程項目教育管理論文,確定教材的編寫內容,包括“工作與經營過程”、“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和“對工作的要求”等。按照從事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要求組織教材內容,由實踐整合理論,確保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有了相關行業和企業技術專家的參與和支持,才能使教材的開發能夠真正做到以職業實踐為導向,使課程教材內容來自企業實際,符合行業企業生產流程,反映行業企業的需求和發展趨勢,體現新標準、新規范、新能源、新材料、新知識、新技術及企業管理新理念,滲透企業文化和專業文化;才能編寫出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實際技能、學以致用的好教材;才能解決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密切學校與行業企業的關系,為學校最大限度地利用行業企業的各種職教資源提供可能。
四、心理學與教育學專家
心理學與教育學專家在教材編寫前及其過程中,要指導編寫人員深入掌握中職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中職學生的教育規律,使編寫人員在編寫中應用和遵循教育管理論文,并對教材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心理學與教育學專家要與團隊其他人員共同研究,很好地處理企業需求、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三者之間的關系,使教材既符合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要求和相關專業崗位資格技術等級的要求,又符合職校學生的基礎狀況和掌握技能與知識的規律,還體現職業教育的性質、任務,達到中職相應專業的培養目標。心理學與教育學專家最好應了解中職的相關專業,以提高指導教材編寫的針對性。
五、教材編制技術人員
教材編制技術人員要進行排版、制圖、多媒體制作,包括動漫制作、影像錄制與處理和教材的形象化、藝術化處理等論文服務。教材編制技術人員也應了解中職的相關專業,以提高編制技術的有效性。
編寫中職專業教材的過程實質是研制過程,研制教材也是工作項目。教材文本初稿完成后,要集中編寫團隊全體人員,進一步研討教材的框架、編寫體例等,在此基礎上,逐項、逐條乃至逐句、逐圖對教材進行仔細推敲教育管理論文,發揮各類專家的特長,集中大家的智慧,修改定稿。此舉工作量雖然較大,但能大大提高教材質量。如此開發的教材,還要進行一輪小范圍實驗,實驗成功后才能推廣。為持續提高教材質量,在教材實驗和推廣過程中要建立教材使用的反饋評價體系,通過學生和教師使用滿意度調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滿意度調查等多種形式,系統收集學生、教師、用人單位、畢業生等各方面對教材實施的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與不足,對教材進行不斷修改和完善,形成教材滾動開發機制。
中職教材研制團隊的所有人員,必須認真研究職教課程理論、教材理論,研究中職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質差異,遵照中職教育教學規律,研究如何引進國外先進的職教教材建設經驗,研究如何把最新的技術信息和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才能為適應職業教育教材多元化、多變化、多媒體,研制出反映行業和區域特色、緊貼社會和市場、符合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中職好教材。
(一)課題選擇的原則、范圍與類型
選題是進行畢業論文撰寫的首要工作,與畢業論文的質量關系密切。恰當的選題可以激發學習者的科研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習者得到必要的本專業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集中、全面的訓練。
1.選題的原則
課題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原則:
1)選題必須符合專業培養總目標和畢業論文教學目的要求。
2)選題應注重科學性和前沿性。
3)鼓勵學習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選擇學前教育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
4)鼓勵學習者選擇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創新性的課題,以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5)指導教師應考慮學習者選題在時間、方法、經費和實際條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確保學習者在規定時間內能夠按要求完成畢業論文。
6)一人一題,不允許數人共同完成一個題目。
2.選題的范圍
(可以參考以下“例如”中的選題,但不局限于以下選題)
(1)圍繞本專業和自己教育教學的實踐所進行的思考和創新。
例如:
幼兒園教師必備的學科基礎——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現代化教學的技術支撐——談幼兒園多媒體技術運用的利與弊
基于幼兒學習方式的教育——如何更好的開展教學
教師科學學前兒童觀和教育觀的探索
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問題
幼兒園男教師的專業認同
家長對幼兒園開展雙語教育的認識研究
學前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2)幼兒園各領域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
例如: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初探
對當前幼兒讀寫算教育熱的思考
幼兒園教師的科學素養與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
幼兒園應不應該有“興趣班”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討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3)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
例如:
幼兒園教師的核心能力
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新挑戰
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的研究
班級中教師對幼兒個別化教育的調查
教師對幼兒游戲指導策略的調查
幼兒園區角活動開展情況調查
幼兒園各年齡班閱讀材料的選擇情況調研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的選擇、開發和利用情況調研
幼兒園課程綜合化教育進展
(4)幼兒園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例如:
幼兒園組織文化建設
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
幼兒園日常事務管理
幼兒園園長責任制
幼兒園教師聘任制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
學前教育社會需求調查研究
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狀況調查
幼兒園辦園成本調查
農村學前教育教師工資狀況調查
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穩定性的對策研究
提高幼教機構管理績效的有效策略
3.選題類型
(1)思辨型課題
這種課題主要是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學術觀點進行內在邏輯關系的分析,并說服讀者,典型代表是調查研究型課題。
調查研究型課題主要是通過調查研究的方式獲取所需要完整資料和數據,經過數據處理與分析,進行必要的討論并得出研究結論。
(2)說明型課題
主要是從某種研究對象、現象的結構、層次、要素、尺度的質和量的角度進行分析,使人們對這個事物、研究對象、現象的本身構成有所了解。這類課題是利用已有資料或工作中積累的大量可用資料(沒有充分分析的或前人調查收集的資料),經過認真審核與整理,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研究結論并進行必要的討論。此類課題研究應注意資料的可信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必要時應進行補充調查。
(3)論證型課題
論證型課題是在對大量有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該領域中具有實際意義的論點,提出充分的和有說服力的論據,得出結論。
論證型課題強調導論、正論和結論,要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畢業論文的安排和相關要求
畢業論文在修完全部專業主干課程,已修課程達到最低畢業學分的80%以上時進行。修完全部課程、達到畢業總學分后完成畢業論文和考核工作。
1.畢業論文主要環節
——確定選題
——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
——編寫提綱
——開題
——撰寫論文
——論文答辯
2.畢業論文寫作的相關要求
1)必須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杜絕一切抄襲、剽竊行為。不重復??茖W習階段的畢業論文。
【關鍵詞】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現狀
一、引言
英語畢業論文設計是英語專業本科教學的必經環節,其撰寫的過程是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一次全面的檢驗??v觀近年來關于我國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現狀的文獻,相關文獻綜述包括論文寫作選題、規范、對策、管理和評估等(朱艷敏,2014)。本文基于現存文獻的研究以及論文寫作指導實踐,分析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現狀,并從指導教師的角度提出現狀的應對策略。
(一)論文寫作現狀
英語專業本科學生在設計畢業論文時由于主客觀因素,完成任務常會感到困難??陀^因素包括:我國大多數高校把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學期。雖然理論上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本科四年所積累的知識與能力,但是在第八學期,有的學生在忙于找工作、面試求職,時常奔波在全國各地;有的學生在準備各種考試,比如公務員考試、研究生入學復試;找到工作的學生也要在單位實習一段時間。由此,指導教師很難期望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上投入時間與精力。
另外,畢業論文設計是一個系統任務,要完成查閱文獻、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撰寫、畢業答辯,需要學生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和訓練,絕不能在短期突擊而速成。在本科的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于習得教師傳授的知識,被動接受,自主性學習能力有限,很多學生不知道怎樣查閱文獻,也不知道怎樣閱讀文獻,對文獻的閱讀既沒有歸納總結,也沒有提出自己的新見解。而且,歷屆來,寫文學、文化方向的論文居多,文學、文化吸引力強,但學生心中有個重要的主觀印象,認為文學文化方面的文獻豐富,文獻易懂,投入的工作量相對數據收集統計、實證研究要少一些。黃春梅(2007)曾對武漢四所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撰寫現狀的調查,88.1%的學生認識到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卻寫不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論文拼湊及抄襲現象嚴重。李淑琴(2012)課題組曾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08―2010年三屆英語專業畢業生近300篇畢業論文進行了調查分析,優秀率不及 6%。存在的問題包括:選題缺乏新意、論證缺乏邏輯、語言表達欠流暢、英文參考文獻短缺、論文存在拼湊現象、非正當引用等等。(卜友紅,2009;王春,2010)
(二)論文寫作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現狀,應采取應對的策略:首先,建立“大論文觀”的理念(蔣亦華,2009)。“大論文觀”與“小論文觀”有別,前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應視為“一個必須謹慎規劃的、長期的、動態的教學過程”,后者只是把本科論文設計視為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四年的學習中,打好寫作基礎,掃除寫作語言障礙是畢業論文寫作的前提,“做到寫作課程四年不斷線” (李淑琴,2012)。比如,為了避免母語負遷移,擺脫中式思維習慣寫作英文,其他課程的教師也可以結合具體文段篇章,從文化思維模式的視角給學生以指導,啟發學生意識到漢英思維模式的差異,使學生了解漢英兩種思維對語言的不同影響,了解漢英語言表達差異,使學生逐漸克服母語遷移心理,逐步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熟悉英語地道表達法。
論文設計也需要儲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思辨能力,由此,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專業課程教師應加強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做好鋪墊。比如,劉慶元(2011)在教學中嘗試采用翻譯實踐加翻譯評論的模式以及實地調查研究加翻譯評論,先后做過“湖南省博物館翻譯調查”、“岳陽樓景區、君山景區、張谷英景區翻譯調查”、“武廣高鐵乘車指南及沿途車站翻譯調查”、“岳陽市超市(沃爾瑪、心連心)翻譯調查”等,同時主張把論文寫作融入到其他課程教學,從平常點滴做起,培養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由此,要提高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論文設計的質量,需要整個四年的所有課程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專業知識能力以及思辯能力。
(三)結語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學生要端正態度, 正確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意義, 靜心寫作;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四年的課程學習過程中培養、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辯和創新能力。
基金項目:教改項目: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3JGY22)
參考文獻:
[1]黃春梅. 本科畢業論文不宜取消―對武漢四所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撰寫現狀的調查[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1):80-83.
[2]李淑琴. 基于“大論文觀”的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12(3): 229-232.
[3]劉慶元.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的問題與對策[J]. 云夢學刊, 2011(2): 143-145.
[4]卜友紅.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1):142 -145.
[5]王春.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問題與對策[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2010, 26(1):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