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2: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項目式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影響評價效能的兩個問題
新一輪課程改革圍繞“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理念,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觀。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重大變革,也促進了語文學科評價改革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及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將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及相關綜合能力作出更全面、科學的評價,并將實現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學生語文及相關能力的全面發展。但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對學生智力優勢的遷移,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協調好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與評價主體工作量之間的關系,已成為決定能否發揮評價效能的重要問題。
一、評價指標的多元化與個體優勢遷移
可以說,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教育論文,學生的學業成績是考查學生發展、教師業績和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但在信息時代已經到來的今天,僅僅掌握知識與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人發展的要求。人們逐漸發現“人才”這一概念有必要重新詮釋,對“人才”評定的標準也需要改變。人們開始關注個體發展的其他方面,如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從考查學到了什么,到對學生是否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等進行考查和綜合評價。
在多元的評價指標下,每一個學生都有其閃光點。學業成績不優的有可能富于交際天賦,沉默寡言的有可能具有繪畫特長,生性好動的,卻可能極具創新精神……這時,教師看到的,將不只是他們的缺點,而是同時看到有許多值得欣賞與鼓勵之處,此時,何不緊緊抓住大加渲染一番,或不露斧鑿地加以點化激勵,以實現學生優勢智力的遷移,促進其全面發展呢?
(一位教師執教蘇教版十一冊《長江之歌》一課)
師:現在老師給大家10分鐘時間,請你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你對這首詩真的理解了。
(大約10分鐘后)
生1:我仍以長江為主題,賦短詩一首,以此表現對詩歌的理解論文提綱格式。
師:你能用詩歌的語言來表現對詩歌的理解,而且又贊美了偉大的長江,我們體會到了你對長江的熱愛教育論文,真了不起!
生2:我根據詩的內容作了一幅畫。
(畫面內容:遠方高大巍峨的雪山背景下,條條小溪潺潺流下,漸漸匯聚,漸近漸寬。)
師:你對詩的內容理解得很深刻,而且畫得很好,看出你有很強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繪畫水平,太棒了!
生3:我想給大家朗誦這首詩。
師:他今天發言非常主動,大家表揚他!
……
這位教師能夠從不同方面去評價每個學生,幫助每個學生找到一個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也即發現并展示他們的智力優勢。這樣,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舒展,由此帶來他們自信的增強、自尊的注重,這也必將促進他們的優勢智力向弱勢領域自然遷移。
(又一教師執教《涼州詞》,在自由朗讀時,一學生把“羌笛何須怨揚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讀得非常響亮慷慨,另一個學生卻讀得低沉抑郁。)
師:(對生1)你能說說為什么把這句讀得這么響亮嗎?
生1:因為我對守邊士兵的境遇感到非常憤慨,朝廷不關心士兵是錯誤的。
師:你能同情將士們的遭遇,說得很有道理。
師:(對生2)那么你能說一說為什么把這句讀得這么低沉嗎?
生2;因為士兵們很思念家鄉,他們吹奏羌笛的曲調是幽怨的。
師:你能體會出士卒們的心情,說得也很有道理。下面就請大家按自己的理解來朗誦這句詩。
(學生非常高興,學習熱情極為濃厚。)
當兩個學生對一句詩的朗讀作出不同的處理時,教師沒有按常規思路馬上肯定一個教育論文,否定一個,沒有只從讀的對和錯本身去評價學生,而是關注學生的不同思維過程,并給予積極的鼓勵,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允許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正是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教師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評價,也正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評價理念。由此可見,只有放眼全面,關注過程,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進程,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才有可能實現對學生優勢智力的有效遷移,以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與評價主體的工作量
以往對學生的評價大都是在量化范式下的標準化測驗,評價的操作過程顯得單調枯燥,因為教師不用考慮太多,所做的只是機械重復的閱卷評分,關注的只是分數的多少,很少考慮形成之因及對策,因而很少存在工作量方面的問題。
新課程倡導質性評價方法,強調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的結合,以更全面深入地反映評價對象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無疑,這樣的評價更趨科學、更趨合理。但學習過程檔案、評價日程表、反思日記、成果展示等定性評價方法的引入無形中給學生評價的主體之一——教師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不少教師不禁陷入迷惘:怎樣高效實施對學生的評價呢?
建立學習過程檔案是質性評價最具代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它的應用可能使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把握好自己在評價操作中的角色和作用。教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自己記錄為主,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制定好學習檔案內容并教給學生記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加以檢查了解,適當添入自己的評價論文提綱格式。還可引入家長的評價,以掌握更多的評價信息。
以語文學習過程檔案為例,可讓學生自制各種收獲卡,如“作文大王卡”、“朗讀精彩卡”、“課本劇表演名演員卡”,可讓學生填寫“家庭作業反饋表”、可讓學生填寫“課堂表現記錄表”等,可讓家長填寫“家庭表現記錄表”等??啥ㄆ陂_展反思座談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檔案記錄來了解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發展情況,實行自主評價,還可組織學生相互評價,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這樣,不僅使評價主體趨于多元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加強,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得以提高,還減輕了教師在操作過程中的工作量,學習過程檔案這一質性評價方法的優越性也得以充分展露。
就是對于考試這一傳統的量化測評方法,我們也可以開動腦筋教育論文,加以變革,力求在減輕評價主體工作量的同時,還能較好地發揮評價的效能。
讓學生自制試卷就是一種較好的嘗試方法,教師可從大的方面限定范圍,讓學生自己命題,互相檢測,相互評改。比如中高年級的語文試卷,可按字、詞、句及語言表達、綜合運用等項目引導學生自主擬題和組織測評。單元測試就可采用這種形式,不過次數不能太多。如此操作,不僅改變了學生對這一傳統評價方法的看法,還均衡了評價主體間的工作量。這將使考試這一測評方法得以較好運作,并將實現其促進發展的本質功能。
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課程評價體系必將日趨完善。只要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多思考多探究,必將使評價的效能得以更好地發揮。
關鍵詞:“項目式五步教學法”,高職院校,兩課教學,運用
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職教育中如何充分體現職業和崗位的特點,培養目標和定位如何適應不同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關鍵在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普遍推行基于過程導向的“項目教學法”,以提高大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這一教學模式也可以借鑒運用于高職院校“兩課”教學實踐之中。
一、“項目式五步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教和學的模式,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該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工作法,在學習運用理論知識的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種仿真模擬的社會生活情境中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與歷史發展規律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充分發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創造意識,提倡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辨精神,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作為一種認知過程,是人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思維活動的辯證統一。在教學這種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由老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構成。所謂“項目式五步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有針對性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現實性較強的課堂活動項目,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求知興趣和探索意愿,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目標知識,并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認知能力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體現了“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既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師生思想碰撞、交流互動的教法和學法。
“項目式五步教學法”借鑒了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為體現就業導向、能力本位而在教學過程中以具體項目為載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基本原理,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篩選、整合和優化,提煉出課堂教學的五個核心步驟,即創設情境——知識鏈接——活動貫穿——覺悟提升——延伸拓展,這是完成一個教學任務的完整工作過程。五個教學步驟層層遞進教育論文,環環相扣,前后呼應,突出了課堂教學“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
二、“項目式五步教學法”在“兩課”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在“兩課”教學中進行項目教學法的設計時,要做好三個轉變,即由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由以課本為中心到以項目為中心的轉變;由以課堂為中心到以教學情境為中心的轉變。“項目式五步教學法”通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篩選、整合和優化,提煉出課堂教學的五個核心步驟,即創設情境——知識鏈接——活動貫穿——覺悟提升——延伸拓展,這是完成一個教學任務的完整工作過程。
步驟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在“兩課”教學中,課堂導入的好壞,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成敗,同時也對重點和難點的突破、課堂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提供學生感興趣又貼近學生生活的資料,可以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啟迪學生的思維,也有利于項目式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教師要隨時關注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思考的社會熱點問題,精心設計提煉出一、二個典型的現實案例作為項目載體,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例如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專題五第四講“民事責任”一節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播放視頻《謝晉遺孀狀告宋祖德案》“2008年10月,在電影大師謝晉不幸身故后,“大嘴”宋祖德與其所謂證人劉信達幾次三番在博客以及接受媒體采訪時對謝晉之死予以惡意污蔑,謝晉遺孀、83歲高齡的徐大雯已將一紙長達5000多字的訴狀遞交上海靜安區人民法院……”進而提出探究式學習任務:“這是一起侵犯公民何種民事權利的案件?被告應負何種民事責任?具體承擔方式是什么?”
步驟二:知識鏈接,展開新課。項目載體形成后,在學習任務驅動下,學生進入分析問題階段。教師以課題組負責人的角色,引導學生進行排列組合,開展分工合作,圍繞學習任務回歸教材自學相關知識,為解決問題尋求理論依據,如要分析并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了解掌握“民事責任的概念、種類、構成要件及原則、承擔民事責任方式和免責情形”等知識內容。
步驟三:活動貫穿,思維訓練。在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自學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按照項目使命自由交流討論,查找資料教育論文,教師予以啟發。為了充分訓練學生思維,針對每個知識點設計安排一個活動環節,如圖示:
教學摘要的知識點體系,回到開始時導入的案例進行總結,分析該具體案例中被告涉及的民事責任種類、歸則原則、以及承擔方式等。啟發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涉及民事責任的民事侵權和違約案件,做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高素質公民。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向學生供給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或方向,讓學生經由過程小組內部談判與交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培育協作精神。
步驟五:延伸拓展,能力提升。項目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是讓學生都動起來,教師除指導之外,還必需增強項目使命實施查核,以功效為尺度,注重過程性評價,達到使學生能力轉化和遷移的目的。當課堂學習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做如下作業布置:“搜集近期發生的涉及民事責任的熱點案件一到二則。分析案件中被告應該承擔什么民事責任,歸責原則是什么?有無免責情況?具體該采用如何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總之,“項目式五步教學法”立足于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強化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激發學習者的主體意識,理論聯系實踐,使高職教育的理念和原則在“兩課”教學中得到貫徹和體現,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
三、優化“項目式五步教學法”的幾點思考
與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相對應,在高職院校“兩課”教學中組織和開展“項目式教學法”的改革和探索,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軟硬件教學環境,以確保“兩課”教學取得應有的成效。
首先,豐富“兩課”教師的社會閱歷。“兩課”教師要增強課堂教學的現實針對性,深刻把握時代的脈搏,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就必須走出課堂,介入社會,干預生活,積累豐富的人生和社會閱歷。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中應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納入其中,適當安排“兩課”教師下基層、下企業參與考察調研。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辦學和專業特色教育論文,組織本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與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編寫反映時代精神、代表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先鋒、先進文化及其經營管理者成長發展案例,建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庫,供廣大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和學生閱讀參考。
其次,加快現代教學技術運用的力度,改革教學手段。一是充實多媒體教學設施:根據教學內容,購置或下載相關電子音像素材,設計制作包括文字、音像、圖片、動畫等內容的多媒體課件;廣泛應用固定多媒體或移動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進行直觀性教學。二是重視和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將課程教學資源掛在學院精品課程網站上對全體學生開放;教研室每位老師都利用學校建立的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網上教學,包括網上布置閱讀文獻、參考資料,開展網上專題討論、答疑、批改作業等教學活動,方便全體上課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課程組教師利用校園網上的個人電子郵箱,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搭建一個互動平臺,以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好地了解和溝通。
第三,激活第二課堂教學。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通過觀看錄像、舉辦論壇、專題報告、學術報告、形勢政策報告會,開展演講、辯論、討論、調查、參觀活動、撰寫論文等多種形式,達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運用相關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事科學研究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等,對于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和健康品格,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重大意義。兩課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人社會進行調查,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從實際生活和工作體驗中,領悟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和道德素養對從業者的重要性。還可以采取聘請專家學者、勞模來校做專題講座的方法,使學生在生動的現身說法來使思想發生升華,行為日漸規范。
第四,加強“兩課”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通過高職院校學工、宣傳、團委、學生社團的聯動,建設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為大學生開設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場所和路徑。我院通過與地方檢察院開展共建活動建設法制教育基地,實現法律咨詢及教育活動,創建大學生劇社,定期排練演出集思想性、社會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的情景劇目,很好地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社會生活的拓展與延伸。從目前已經實施的實踐內容來看,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很高教育論文,無論是參與課堂討論活動,還是撰寫調研報告,都基本實現了最初的設計目標,這不僅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更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教好的效果。今后“兩課”實踐教學的重點在于,結合地方特色不斷調整和優化實踐項目,增強實踐項目的針對性、時代性和思想性。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指出:“要加強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突出了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高校“兩課”教學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訓練思維方式,培養開拓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改變思想政治課“枯燥的說教、晦澀的原理、空洞的高調、機械的識記”的現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轉型,關鍵在于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項目式五步教學法”是作為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一個探索和嘗試,仍需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優化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G]//姜大源.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課程開發案例匯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關鍵詞]開放教育本科 畢業論文 指導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2-0195-02
引言
根據開放教育本科英語(教育方向)教學計劃的規定,學員在基本修完本專業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后,進入以撰寫畢業論文為主的集中實踐環節。教學實踐設計環節即畢業論文設計是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教育方向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本文中,筆者基于近五年的畢業論文指導實踐基礎,闡述了開放教育英語本科畢業論文的特點,分析了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一、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
開放教育本科英語教育專業學員所寫的畢業論文除了學術性(scholarly)、創新性(original)、規范性(formal)這幾個畢業論文的基本特征外,還應體現英語教育的職業性(professional)和過程性。
(一)畢業論文的設計應體現理論聯系教育實踐原則
所謂“學有所用”,學員畢業論文的選題要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真正解決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客觀存在的問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應就“教學行為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原則面向全體學員以講座或課程的形式進行指導。整篇畢業論文至少要體現有四次教學研究記錄或教學日記;要有一次課堂教學的錄像或錄音;要有原始調查問卷,或座談的錄音等,以保證教育教學這一職業性的凸顯。
(二)畢業論文的設計應該體現過程性原則
整個畢業論文設計必須經過問題分析、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估和項目報告幾個階段。學員的研究必須針對其課堂中確確實實反映出的問題,方案的設計必須符合要求,實施階段必須嚴格監控,保證有一個月的實施時間,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研究要如實評估,項目報告,亦即論文必須符合論文的寫作規范,要體現指導過程。整個設計環節由5個環節組成:
1.項目啟動:指導教師可采用集體或分散等指導方式,介紹研究原則和研究方法,布置研究任務;
2.問題分析和方案設計:學員分析自己課堂教學中反映出的問題,設計問題解決方案;
3.項目實施:學員通過課堂教學具體實施方案;
4.項目評估:學員運用評估手段和方法,對項目的事實情況及結果進行評估;
5.項目報告:學員根據論文寫作規范,用英文寫出正文4000詞左右的項目報告,同時提供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所有原始材料。
在整個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項目啟動是整個論文寫作的理論基礎;問題分析和方案設計確定論文研究方向;項目實施是論文實用價值體現的關鍵環節;項目評估是對論文學術價值的提煉;項目報告是對整個寫作痕跡的保留。這五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層層遞進。
二、撰寫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畢業論文寫作對于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的學員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除了完成一般畢業論文所要完成的各個環節以外,英語專業的學生還需用英文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想順利完成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學員要從論文的選題、時間安排及寫作心態三方面同步著手。
(一)選題問題
開放教育學員本身寫作水平不高(大多學員學歷為中專),面對論文選題往往要么望而卻步,要么求大求空,無法駕馭論文寫作。要解決畢業論文選題難這個問題,在具體的畢業論文指導實踐中,指導教師則需著力推進“兩個兼容”原則。該原則有利于學員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并學以致用。
1.原則之一:教學實踐和學術研究兼容。由于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的學員大多數是中小學一線教師,有著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駕馭本專業與自己工作實踐聯系緊密的論文選題會相對來說容易得多。其次,學員對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和思考,整理和提煉教學心得,再用于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的論文很有實踐性和指導性。最后要注意在強調聯系教育實踐的同時,也不能輕視了畢業論文的規范性,學員通過英文寫作鍛煉了英文寫作技巧,同時也對論文寫作的規范要求進行了寫作實踐。
2.原則之二:個人特長和實際情況兼容。學員進行畢業論文的選題時還要考慮自己的特長、綜合知識水平、學術科研能力和客觀條件。學員最好選擇自身擅長并且有一定興趣的題目。擅長能表現出學員對該論題有較深的認識思考及一定的實踐經驗,能降低寫作難度,更充分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做到素材充實,個人見解深刻,針對性強。指導老師可幫助學生對歷年的論文題目進行歸類,然后就每一類給出具體實例,讓學員親身體驗,和學員共同探討,尋找自己感興趣、熟悉或是能駕馭的題目。歷年論文題目基本可劃分為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學生心理研究、學科思想、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
(二)時間問題
由于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學員大多為成人或在職中小學英語教師,工作負擔沉重,家庭生活壓力大,在完成工作任務和照顧好家庭之余用于論文寫作的時間就非常有限,因此時間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是畢業論文按期按質完成的重要保障。畢業論文的時間安排表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教學計劃中留出用于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本身就非常有限,且由于是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面臨畢業,論文已無延期上交的可能性,因學員自身不夠重視或工作忙等原因最后只能選擇放棄論文答辯的現象屢見不鮮。為改變這一無論是學員還是指導教師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筆者建議首先學員應當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畢竟三年所學,畢于所寫。學員應當處理好學業與工作的關系,充分、高效地使用業余時間進行論文方案的實施及撰寫,對寫作過程中的困難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耐得住寂寞,忍得下艱苦。其次,作為指導教師則應確實把握好論文寫作的每個環節,運用E-Mail、手機等現代化聯系方式,或告知學生可進行雙向語音或視頻聯絡的網址(例如雅虎通、QQ、MSN等)充分與學員進行有效溝通,指導到位,引導學員逐段完成論文,漸入佳境。按時間安排逐項完成各項寫作任務還有賴于指導教師對學員的階段性檢查,定期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和質量。
(三)心態問題
學員積極的寫作心態,是畢業論文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積極心態的創立離不開指導教師的培養和學員自身養成。
1.指導教師要為學員設置成功目標。在長達半年的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在學員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導致論文寫不下去時,應不厭其煩地進行鼓勵。為了使畢業論文順利完成這一遠景目標變得不那么遙不可及,指導教師可以對遠景目標進行分解,放在每一個寫作階段,逐一完成,使得遠景目標的實現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
2.學員對自己的論文寫作應持積極心態。積極心態是一種對任何人、任何情況或任何環境所把持的正確、誠懇而且有建設性,同時也不違背法律、道德和人類權利的思想、行為或反映。積極心態有利于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下圖是柳州市廣播電視大學2005-2011年部分畢業生畢業論文心理狀況調查表,可以反映出由于持不同心態的畢業生參加畢業論文寫作會產生的不同結果。
柳州市廣播電視大學2005-2011年部分畢業生畢業論文心理狀況調查表
上表顯示的狀況是不能令人放心的,這樣的心態必然會引發教學、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鞂W、浮學現象嚴重,缺勤、論文抄襲、拼湊等現象屢禁不絕。這些與上述消極心態有直接的關系。在艱辛的畢業論文創作過程中,學員應抱積極心態,把自己遇到的種種失敗看成人生經歷的寶貴財富。不論怎樣,堅持下來,就是最大的勝利。在近五年的指導畢業論文的實踐中,筆者發現具有積極心態的學員寫作目標明確,動機強,遇到寫作困難時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寫作進展速度快。而具有消極心態的學員在進行畢業論文的創作時,往往遇難而退;面對種種寫作困難采取逃避或是蒙混過關的辦法,其結果往往是論文不能按時上交,延期畢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堅持“兩個兼容”原則指導學員選題,合理安排論文撰寫時間,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撰寫心態,能較好地體現電大開放教育培養“實用性、應用性”人才的辦學宗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當前畢業論文寫作的尷尬狀況。畢業論文是一個極其艱辛的實施過程,只要學員合理安排好論文寫作時間,保持積極的寫作心態就能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參加論文答辯,達到個人的學術研究高峰。
【參考文獻】
[1]黃芬香.開放教育文科類畢業論文評價模式的構建[J].中國遠程教育,2006(4):34-38.
[2]施小平.試論高校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面質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3]曹文榮.遠程教育畢業論文指導方法研究――基于上海電大畢業論文指導的實踐[J].研究與交流,2007(5):11-13.
[4]王正東.流程型開放教育畢業論文(設計)追蹤管理模式[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125-127.宋立平.畢業論文寫作指導[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12.
[5]杜祥培,尹躍妮,歐陽中萬.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3(9):75-77.
[6]司景萍,高志鷹.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措施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0(3):43-46.
[7]顧冀梅.關于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課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12):164-165.
[8]鄭秀戀.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9(3):436-439.
[9]姜昕.高校遠程教育畢業論文質量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9):169.
在任教對口升學班過程中,他所任教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在歷屆對口升學考試中均在永州市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為湖南師大等高等院校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特別是任教的08電技對口班在xx年對口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何文、尹芳玉被湖南師大錄取,黃澤華、卿鵬被湖南科技學院錄取,其中何文同學以574分的優異成績名列全市電子專業第一名。
2、指導學生實踐方面
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課余開展一些電子小制作、家用電器義務維修等活動,并將所學服務于社會,同時,還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種技能競賽活動。例如xx年指導的07電技1班楊向東同學在湖南省春季職業技能大賽電子產品裝配工競賽中獲二等獎,xx年指導的08電技2班學生歐美麗在永州市春季職業技能大賽電子產品裝配工競賽中獲二等獎,xx年指導的09電技1班學生鄒金鴻在永州市春季職業技能大賽電子產品裝配工競賽中獲一等獎,在湖南省春季職業技能大賽電子產品裝配工競賽中獲三等獎,xx年4月,指導的10電技1班李根喜和廖書琴同學在永州春季技能大賽電氣安裝與維修中獲二等獎。
3、育人方面
他愛生如子,無微不至,始終堅持“千萬別傷害他們”的管理方式,在生活上給予學生許多關愛和支持,讓學生感覺到集體的溫暖、感覺到家的溫馨;在學習上他總是對學生進行反復示范并耐心指導,嚴格督促他們按質按量完成各科作業。例如,在他中途接手08電技2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周時,他便發現蔣興文同學上課時隨意進出教室,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經常外出上網,影響極壞。弄清楚情況后,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首先在生活上給予他許多幫助和關心,讓他感覺到集體的溫暖,讓他明白家長、老師和同學并沒有放棄他;在學習上,對他實行賞識教育,實習任務首先安排簡單易行的基本技能訓練,并對他進行反復示范并耐心指導,讓他都能完成實習任務。當他操作有錯誤時,讓他再看看老師的示范,問一句“是不是容易多了”; 當做的較差時,對他說 “這次比前一次進步多了”; 當做的較慢時,夸他 “比較規范”;當完成較快、較好時,對他及時表揚,夸他“領悟能力強”。別看這些簡單的語言,從此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讓他體會到被關注的喜悅。經過耐心細致的工作,這匹脫韁的野馬終于回來了。
4、教研教改方面
xx年6月,完成了《電子技能與實訓》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xx年1月,論文《如何選擇電子技術教育設施與手段》在永州市職業技術與成人教育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xx年5月和11月,論文《淺談電子技術課程改革》和《淺談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設置》都在《大科技》雜志上公開發表,xx年6月,論文《淺談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在《城市建設》雜志上公開發表,xx年9月制作的課件《橋式整流電路》在永州市職業學校課件制作競賽活動中榮獲一等獎,xx年9月,參與了何兆述校長主持的省級課題《中等專業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與監控研究》,xx年4月,參與了尹存成副校長主持的省級課題《職業院校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xx年5月負責了省級課題《職業教育實訓教學研究》的立項申報工作。
5、學校重點項目建設方面
作為我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省級專業帶頭人,xx年4月,負責我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省級精品專業”建設項目的申報工作,并順利入圍“省級精品專業”建設項目。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同時也使我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再上一個臺階。xx年8月,負責我校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的重點專業建設計劃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材料編寫,現在已順利通過湖南省的遴選,入圍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項目。
6、指導年輕教師方面
論文摘要:對國內外近三年外語教師教育研究進行回顧和總結,筆者發現,語界同行對“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發展”課題研究的廣度和力度都不夠,對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發展的專題研究甚至為空白。研究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素質發展,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一、前期基礎調研
二00一七年,筆者深人都勻市周邊20多所鄉鎮中學的英語課堂,聽了二十多位教師的課。在貴州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筆者發現:無論教材、教法、教學設施怎么先進,如果不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學質量的提高將無從談起。在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發展狀況是怎樣的?本著這一問題,筆者對國內近3年的外語教師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論文進行了整理和總結,旨在于對研究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素質發展提供參考。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對國外研究的描述
近三年來,有三篇教師教育研究的綜述文獻代表了我國外語學術界近來對于外語教師教育研究進行綜述的最高水準、它們是:《外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研究綜述》(賈愛武,2005);《外語教師教育研究綜述》(劉學惠,2005);《近十年我國高校外語教師教育研究文獻評析》(高云峰,李小光,2007)。以上幾篇文章對近三十多年國外在英語教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作了類似的概述,認為外語教師教育可分為以下嘆個階段:70年代交際法興起之初,人們研究重在教學內容,80年代開始熱衷于研究教學方法,并創造了多種教學法和技巧,但是教師們并不能順利地實施這些教學法,于是90年代的研究重點轉到了研究教師上來了。1997年在英國布賴頓舉行的第31界國際英語外語教學協會年會上,英語師資教育與教師發展成為會議六大主題之一,其中關于教師自身發展的機制和動力問題是目前外語師資研究的重要課題。TESOL組織的學術刊物TESOLQuarterly推出專刊“英語教師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展開國際性討論,它標志著英語教師教育己經成為各國從事英語教育專業人士的研究焦點。
2.2國內高校相關研究
《外語界》等十種外語類核心刊物在近十年總共發表高校外語教師教育論文64篇(高云峰,李小光,2007)。從時間跨度以及刊物的分布來講,沒有形成持續、穩定增長的研究態勢,說明目前我國外語界對外語教師教育問題的認識不足,研究力量薄弱(同L)廠〕我國90年代后期開始有學者對外語教師教育表示關注,但多是從理論研究以及外語教學技能的角度展開的,對教師的培訓也多是表層化,相關的文獻中常出現“外語教師培訓”、“外語教師教育”,而“外語教師發展”一詞的使用頻率較低,說明了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應從教師內部自身提高內在素質才是關鍵所在(國內研究算是勉強跟上了國際研究的步伐,但仍有不少差,特別在強調教師發展這一點上,我們更注重理論,培訓也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輸式,而國外更注重教師自我發展的反思意識以及促進發展的途徑(賈愛武,2005),筆者對國內一卜種外語核心(或重要)期刊,如《外語界》等近3年刊發的外語教師教育類文章作了統計,結果如下:
統計結果與高云峰,李小光((2007)的論述一致。不少刊物如《外語學刊》等近三年刊登的外語教師教育論文的數量居然為01所刊發的教師教育類文章數量很少,并且多是討論抽象的理論為主,如教師培訓模式、教師信念、教師自主等。
以上統計都是與我國高校教師教育研究有關,似與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發展的研究無關,其實不然,原因如下:第一,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是培養英語教師的主陣地,擔負著培養基礎英語教師的重任,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素質發展與高校的教學理念息息相關。第二,高校是引領科研和學術活動的最前沿陣地,其科研理論、成果和模式對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及科研有很大的參照作用。第三,高校的理論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向,代表國內該領域理論的最高水平,對推動外語教學改革直接產生重大影響,起到對外語教學改革進行導向的作用。
統計表明,近幾年獲資助的英語教學類項目偏少,這與我國龐大的外語教育環境不相符,2007年外語教學類獲資助的項目增加到10項,但僅一個項目與外語教師教育有關,但不是專門針對外語教師教育發展的。國家社科基金對外語教師教育項目的資助還非常薄弱。
2.3國內中學英語教師教育研究概述
近年來,《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育》、以及各類學報都刊載了一定數量的針對中學英語教師教育類的論文。各種相關學術會議也在熱火進行。這些文章和學術會議大多針對英語教師教育的某個問題進行探討,以教學介人為主,多是討論教學信念、師資培訓,或者優秀教師個案研究,沒有從全面的角度探討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發展問題。可喜的是,已經有的教師開擬,再輔助動畫等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全方位感受實驗的動態過程。這樣既節約實驗成本,避免使用昂貴、有毒有害試劑,也適合易燃易爆、造成環境破壞的實驗;又能讓學生掌握實驗內容、方法,觀測到真實的現象,也能得到準確的實驗結論。如對有機物燃燒、蛋白質電泳等實驗進行模擬,就能從根本上實現整個實驗過程的綠色化。
2.4考核方法綠色化
目前很多學校都開展了對實驗課程考核辦法的改革,采取了小論文加平時成績、一次操作考試加平時成績、實驗理論考試加實驗操作等多元化的考核辦法。但這些考核辦法更多的是針對學生實驗能力本身的考核,注重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環保意識和實驗道德規范的養成??己朔椒ňG色化就是在考核實驗能力的基礎上增加對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環保責任和團隊精神等的考察,以培養具有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的高素質人才。
三、教師素質綠色化,構建綠色實驗環境
教師作為實驗環境構成中的一大主體,其自身素質的綠化對于實驗環境的綠化至關重要,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綠色教育開展的成功與否、質量高低,直接取決于教師的素質。為此,教師自己必須加強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知識的學習,更新知識結構,面向實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調查。無論在教學方式上和個人行為上都要對學生起到模范作用,對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提出思考,進行改革,將綠色教育的理念在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
2004年是“十五”繼續教育進入全面發展的一年,也是落實北京市和通州區教委“十五”繼續教育工作意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我們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各級各類的培訓,教師培訓工作抓出成績、抓出實效,進一步推動了我區教師教育工作跨入新的發展時期。下面將2004年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04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04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二)學歷教育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04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顒?,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04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04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五、2004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04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培訓難度大。一是時間已過半任務卻沒有過半,逼人緊;二是教師培訓大樓建設期間,需要的教學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硬件條件差;在此基礎上要完成培訓任務,難度較大。但是,在區教委和各基層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訓任務完成了,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1.集中培訓階段的培訓模式
1.1 學習-講座-研討。據當前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發展現狀、學員的實際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講座。學員們結合講座內容,與主講者進行互動、研討,以促進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專家講座與研討交流、學員沙龍和案例分析、實踐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普遍性與區域性生物多樣性特色教學、體驗反思與訓后提高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分享教學經驗與智慧,著眼于提供專家與培訓者互動的平臺。
1.2 優質基地中學跟崗研修。到有特色的優質中學進行跟崗指導為特征,以參與式培訓為主打形式,通過專家專題發言、學員參與式討論、觀摩課堂教學和以學科為載體的校本培訓等形式實施,力求在參與互動中建構骨干教師的專業素養。研修中既注重方法引領、理念內化,又注重實踐指導。
1.3 通過送教下鄉活動,展示成果。針對兵團農牧團場中學生物教師對各類培訓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訓、送教下鄉,努力解決農牧團場生物學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學員獻課、學員教學反思、學員專題講座、學員組織參與式討論、專家組評課及評估考核等形式開展送教下鄉活動,以展示培訓研修的成果。
1.4 經驗共享。通過“結業考核與學員經驗交流有機融合”的形式,使學員之間交流分享經驗。從培訓內容的板塊設計來看,各學科的培訓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三大板塊:(1)學員交流。學員先分組交流自己近5個月來的培訓成果、個人體會、教育故事和教學案例,再把小組交流中表現優秀的學員推薦到全班交流。(2)論文答辯。由高校學科教育專家和省、市、區教科所教研員以及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組成的論文答辯小組主持論文答辯。(3)提交豐厚的結業成果。學員需提交農村骨干教師培訓期間的個人發展規劃、培訓總結、個人教育教學中的敘事小故事、優秀公開課教案、校本研修方案、公開發表的教育教學優秀論文、優秀課堂教學實錄(或視頻案例)等內容。每個學員都將自己提交的培訓成果裝訂成冊,相關電子文本刻錄成盤,并放在班上展覽,以達到經驗交流、智慧共享的目的。
2.分散培訓階段的培訓模式
分散培訓階段,對返回工作崗位的學習、研究,我們注重發揮這些骨干教師在當地的輻射、引領作用。為了保證分散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采用的培訓模式為:
2.1 個人課表學習。通過培訓中心引導教師結合課程改革,設計教學生涯發展規劃,指導學習者自主制定學習與培訓的時間表,為學習者提供讀書、講授與實踐活動的“菜單”供他們自主選擇,設立開放的培訓和信息資料中心,創造豐富的信息環境。在校本教研的過程中養成專業自我發展的意識與能力。鼓勵兵團農牧團場中學生物教師與本師(市)城鎮內市級骨干教師結對子,進行相互聽評,個別指導和相互交流,并將結對子情況作為城鎮骨干教師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促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和生物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構建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等,建立良好的可持續跟蹤交流發展態勢。
2.2 遠程網絡學習。培訓中心利用E-mail、QQ、博客等網絡通信開展的教研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起兵團農牧團場教師以自主學習為主、以教研活動為支撐、以信息資源為支持的交流網絡,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關注教學熱點、難點問題,貼近中學教學實際,貼近教師專業需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讓凝聚在基層教師身上的實戰經驗與各位專家教授的高度理論指導相碰撞、熔合。
2.3 課題研究形式。以課題研究為中心的培訓方式。指導教師選擇適當的教育科研課題,并擔任申報人,然后分設若干個子課題,組織學員分工承擔研究或實驗任務。其目的是使課題研究或實驗的全過程成為培訓學習的過程,從中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針對兵團農牧團場骨干教師基礎較薄弱的情況,選擇了貼近學員實際的小課題(具有近、小、真、準、高、深的特點)。
2.4 教學實踐反思。這種做法是指學員運用所學理論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并對自己的實踐行為進行梳理,重新審視,作出理性思考。要求學員分散培訓時采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培訓模式。具體流程為:(1)實踐:組內備課、上課,完成課堂實錄;(2)反思:與所在學校教師一道對課堂教學細節共同進行研討,結合案例研討方式,賞析課堂的愉悅與困惑。借鑒他人創意,突顯自我風格,完成新的實施方案;(3)再實踐:組內教師對同年段不同班級學生,進行二度實踐,完成第二輪課堂實錄;(4)再反思,再調整,完成第二次修改方案。
2.5 特色式校本在研引領。通過與受訓學員及單位的“手拉手”長效性培訓機制,探索結對申報、資源共享、合作論壇、互訪交流、對口支援、“捆綁式”評價、彼此促進的均衡發展模式,為學員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提供方向性與策略性的引領。推出一批新時期優秀初中生物教師的典型及初中生物教師工作的示范區。